清代乾嘉时期唐宋诗之争流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以清代乾嘉时期的唐宋诗之争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乾嘉时期唐宋诗之争中不同阵营的人员构成、力量对比,以及重要诗人与理论家在时代思想文化与诗学背景、诗学渊源、诗友交游与个人气质个性等内、外部因素交相作用下形成的唐宋诗宗尚观念与基于唐宋诗宗尚观念不同而展开的诗学论争与辩难等,具体细微地展现乾嘉时期唐宋诗之争的发展流变,揭示唐诗、宋诗诗学因素在乾嘉诗人中的接受情况,进而透视在唐宋诗之争影响下乾嘉时期诗歌创作与诗学思想的发展趋势。
     论文在文化诗学的视野中展开,主要运用传统的诗学批评与诗歌研究方法,在考辨文献的基础上作深入的理论分析,同时借鉴西方接受美学理论,力图在较为宽广的文化背景下展示清代乾嘉时期唐宋诗之争的流变趋势及其影响。
     乾嘉时期的唐宋诗之争,经历了由宗唐与法宋的鲜明对垒,到调和唐宋与宗唐、宗宋之三足鼎立,再到唐宋兼师与宗宋派之南北对峙的流变过程。宗唐派势力的日益衰微、融通唐宋思想的普及、宋诗地位的上升与宋诗被接受程度的不断提高为乾嘉时期唐宋诗之争发展的主导趋势。
     雍乾之际,以沈德潜为代表的宗唐派立足于体制正、气格高等褒扬唐诗,并以师法乎上为原则倡导宗唐;厉鹗为首的一批法宋者传承宋诗的“清”风与自立求新的创作精神,并在理论与创作实践上进一步发扬宋代“以学为诗”的创作方法,两派如双峰对峙,互不相服。一小批有识之士在两派聚讼纷纭的论争中见两家之弊而反对分唐界宋,主张熔铸唐宋,他们的力量虽远不及宗唐、主宋两派,却为乾隆中叶融通唐宋大潮的到来导夫先路。
     乾隆中期,性灵派崛起于诗坛,从反对偏师之弊与模拟之风的角度出发,力主无分唐宋,激烈批驳沈德潜的宗唐主张,同时对厉鹗及浙派末流以僻典为诗等提出批评。在性灵派领军袁枚的口诛笔伐之下,诗坛宗唐派与主宋派对峙的局面逐渐瓦解,取而代之的是宗唐、主宋、融通唐宋派的三足鼎立。乾隆中叶以后,融通唐宋思潮不断高涨,成为乾嘉诗坛唐宋诗之争中的主导潮流。
     袁枚风靡诗坛之时,翁方纲也因主肌理、倡宋诗声名鹊起。乾隆后期直至嘉庆朝,宗宋派的力量不断壮大,唐宋诗之争主要表现为以袁枚为首的调和唐宋论者与翁方纲为代表的宗宋者的南北对峙。宗黄之风的广为流播与学人诗理论、创作的繁荣是此时宗宋派的主要特征。乾嘉之交,宗宋派呈现出欲压倒调和派而上之的势头,最终促成近代诗坛的宋诗运动。
The subject of this paper is debating upon Tang and Song Poem during Qian-Jia period in Qing dynasty.By analyzing the composition of different camp staff,the contrast of power,as well as poetics stand in the debate of important poets and theoreticians which build upon the era of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and Poetics background,the origins of poetry,the poetry friends,the personality and personal temperament,and other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demonstrating the dynamic development of debating upon Tang and Song Poem during Qian-Jiap period in Qing dynasty detailedly,and revealing the acceptance of the poet factors of the Tang and Song Poem in Qian-Jia period,and opening out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poem in Qian-Jia perio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debate.
     Paper starts in the field of Cultural Poetics vision,traditional poetry criticism and poetry research are the main methods,in the study of the literature on the basis of an in-depth theoretical analysis,drawing on the West to accept aesthetic theory,in a bid to the more broad cultural context,display poetry trends of Qian Jia Qing Dynasty in the evolution dispute and its impact.
     Debating upon Tang and Song Poem during Qian-Jia period experiences the distinct against of the Tang and Song,then reconcile with the Tang and Song Poem and the tripartite confrontation,to the North-South confrontation of Tang and Song sect.Tang to send forces in the increasingly weak,factoring thinking of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popularity,the status of Song Poetry and Song Poetry increased acceptance of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for the period of the Tang and Song Qian Jia dispute the dominant trend of development.
     Tang sect which representative is Shen De-qian praises Tang Poem basing on legitimacy of types of literature and high pattern,by studying Tang poem's legitimacy as principle.Song sect which representative is Li E inherits the chilly style and the innovation spirit of Song Poem and develops the method of writing poem using knowledge in theory and practice.Two sects oppose as two mountains.A small group of people of insight are against debating Tang and Song Poem in two sects.Their power is not stronger than the two sects,but they are prepare for the tide of Tang and Song Poem's reconciliation.
     In Qianlong medium-term,Xingling genre which argues against differentiating Tang and Song Poem grow up in the Parnassus.They criticize Tang and Song sect which lead to disintegrate of opposing between Tang and Song sect,tripartite confrontation form.After the middle of Qianlong,the rising trend of thought intermediation Tang and Song Poem,reconciliation of Tang and Song Poem becomes the dominant trend in the dispute.
     When Yuan Mei's is popular in Parnassus,Weng Fang-gang's repute raises because of his proposing fabric,advocating Song Poetry.From the late Qianlong to Jiaqing,the power of Song sect grows continuously.North-South confrontation between Weng Fang-gang and Yuan Mei is the main representation of the disputation.Huang Ting-jian's poem is broadcasted widely and the flow of the method of writing poem using knowledge in theory and practice at this time of prosperity is the main features of Song.At the turn of Qian Jia,Song faction emerged to overwhelm the reconciliation and ultimately contributed to modern Song poetry movement.
引文
[1]钱钟书:《谈艺录》(补订重排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注:注释所列作品仅在第一次出现时详细标注,以后重复出现时仅注作品名称、卷数或页码,出版社及出版时间不重注。)
    [2]蔡镇楚:《中国诗话史》,湖南文艺出版社,1988年。
    [3]青木正儿:《清代文学评论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
    [4]罗宗强:《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
    [5]萧华荣:《中国古典诗学理论史》,华东师大出版社,2005年,第277页。
    [6]蔡镇楚:《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华书局,2005年,第321页。
    [7]章培恒主编:《中国文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
    [8]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1]王运熙、顾易生主编:《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2]张少康:《中国文学批评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3]戴文和:《“唐诗”、“宋诗”之争研究》,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97年。
    [4]张健:《清代诗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5]刘诚:《中国诗学史·清代卷》,鹭江出版社,2002年。
    [1]严迪昌:《清诗史》,杭州古籍出版社,2002年。
    [2]陈伯海主编:《唐诗学史稿》,河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
    [3]齐治平:《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唐宋诗之争》系列论文(1—5),先后发表于《北京师范学院学报》1981年第1—4期、1982年第1期。
    [4]饶毅:《清代唐宋诗之争的历史嬗变》,《法制与社会》(理论版),2006年第2期。
    [5]张丽华:《论沈德潜的宗唐诗学观》,《苏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1]郭麟:《灵芬馆诗话》,《续修四库全书》第1705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1]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1]黄子云:《野鸿诗的》,丁福保辑《清诗话》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1]关于宋诗热潮的形成时间及具体情况,张健《清代诗学研究》及蒋寅《王渔洋与清初宋诗风之兴替》(《文学遗产》1999年第3期)一文均有详细论述。
    [2]田同之:《西圃诗说》,郭绍虞编《清诗话续编》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3]严若璩:《与赵秋谷宫赞》,《潜邱札记》卷五,乾隆十年(1745)刊本。
    [4]宋荦:《漫堂说诗》,《清诗话》本。
    [1]《漫堂说诗》。
    [2]方贞观:《辍锻录》,《清诗话续编》本。
    [3]赵文哲:《诗话》,《媕雅堂别集》卷四,《四库未收书辑刊》第10辑第26册,北京出版社,2000年。
    [4]王国维:《人间词话》卷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1]徐世昌:《晚晴簃诗汇·诗话》卷二,《续修四库全书》第1629-1633册。
    [2]王鸣盛:《恭集御制诗恭颂》,《西庄始存稿》卷二,《续修四库全书》第1434册。
    [3]《御选唐宋诗醇序》,《御制文初集》卷十一,清乾隆殿本。
    [4]《礼记·缁衣》,杨天宇:《礼记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5]罗惇衍:《试律新话》,转引自吴宏一《清代诗学初探》,台北:学生书局,1986年,第14页。
    [1]沈德潜:《许竹素诗序》,《归愚文钞》卷十四,《沈归愚诗文全集》,清乾隆刻本。
    [2]蔡冠洛编:《清代七百名人传》第五编《文学·沈德潜传》,中国书店,1984年。
    [3]《清高宗实录》卷277,中华书局,1985年。
    [1]张寅彭:《重视清代文献数量的因素》,《苏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2]乾隆前期诗人所取时代断限标准为:由康雍入乾隆朝者,取在乾隆朝生活十年以上或不足十年而主要诗文集与理论著作成于乾隆朝者,以通常诗家后期作品更能显现其终极诗学观念的普遍规律为依据:此为上限;下限所取标准是,生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以前者录入。生于康熙五十九年以后,录入卒年在乾隆三十五年(1770)左右者。为简明起见,诗人生卒年直接以公元纪年标识。
    [1]方世举:《兰丛诗话》,《清诗话续编》本。
    [1]注:清代诗话著作散落各地,以笔者一人之力不可能尽览。张寅彭先生《新订清人诗学书目)(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与蒋寅先生的《清诗话考》(中华书局,2005)是目前收录清代诗话较全的著作,以下及第四章表格所列,除笔者查阅之外,还参阅两先生之作作为线索进行整理,特此说明并致谢。
    [2]《重修扬州府志》卷六十二《艺文》—《集部》记载:“《王孟韦柳诗评》,《艺林杂录》,乔亿撰。”转引自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第387页。
    [3]转引自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第460页。
    [1]《沈归愚自订年谱》,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刻本,《乾嘉名儒年谱》第一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
    [2]沈德潜:《清诗别裁集》卷二十六,中华书局,1975年。
    [3]《灵岩三家诗选》之《青嶙遗稿》,乾隆乙未秋采兰书屋刻本。
    [1]《灵岩三家诗选》之《青嵝遗稿》。
    [2]《清诗别裁集》卷二十五。
    [3]《清诗别裁集》卷二十六。
    [4]彭启丰:《芝庭文稿》卷三,清乾隆增刻本。另:王豫《江苏诗征》引阮祜语:“先生少与沈文悫同学,与文悫同辑《古诗源》行世.尝结北郭诗社,与徐龙友、盛青嵝、陆学起辈唱和无闲。”案:此条与彭启丰自述有出入,考此处“北郭”当为“城南”之误。依据有二:一、“自为诸生即入城南诗社”,彭“康熙五十五年(1716)补诸生,入苏州府学,学诗于沈归愚先生”(转引自杨镜如主编《紫阳书院志》(1713—1904)第179页,苏州大学出版社,2006);
    另王芑孙《兵部尚书彭公启丰神道碑》亦称“公年十六,补诸生”,而北郭诗社结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时间不符;二、徐龙友、陆学起、盛锦为城南而非北郭诗社成员。
    [5]赵大鲸:《芝庭诗稿序》,《芝庭诗稿》,清乾隆增刻本。
    [1]《沈归愚自订年谱》。
    [2]《清诗别裁集》卷三十。
    [3]《清诗别裁集》卷二十九。
    [4]《清诗别裁集》卷二十八。
    [5]沈德潜:《归愚文钞余集》卷一,《沈归愚诗文全集》,清乾隆刻本。
    [6]转引自杨镜如主编:《紫阳书院志》(1713—1904)第169页,苏州大学出版社,2006年。
    [1]《归愚文钞余集》卷二。
    [2]韩孝基:《恭祝少宗伯归愚沈先生八十荣寿》,转引自《紫阳书院志》第154页。
    [1]徐珂:《清稗类钞·文学类》,商务印书馆,1920年。
    [2]详见张健《清代诗学研究》第八章。
    [3]郑方坤:《国朝名家诗钞小传·尧峰诗钞小传》,《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91年。
    [1]《清诗别裁集》卷十三。
    [2]《漫堂说诗》。
    [3]《清诗别裁集》卷十三.
    [4]《归愚文钞》卷十四,《沈归愚诗文全集》。
    [5]《唐诗别裁集》,中华书局,1975年。
    [6]《归愚文钞余集》卷二,《沈归愚诗文全集》。
    [1]《王凤喈诗序》,《归愚文续》卷八,《沈归愚诗文全集》。
    [2]袁枚:《小仓山房文集》卷十七,袁枚著、王英志编校:《袁枚全集》,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
    [3]《归愚文钞余集》卷二。
    [4]乔亿:《剑溪说诗》,《续修四库全书》第1701册。
    [1]方贞观:《辍锻录》,下文不注者同出此书。
    [1]张仲谋:《清代文化与浙派诗》,第224页,东方出版社,1997年。
    [2]法式善:《梧门诗话》,《续修四库全书》第1705册。
    [3]《归愚文钞》卷十四。
    [1]赵尔巽、柯劭态等撰:《清史稿》卷305,中华书局,1977年。
    [2]详见王英志师:《沈德潜诗论精义述要》,《清人诗论研究》第154页,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
    [1]《古诗源》,《国学基本丛书》本,商务印书馆,1928年。
    [2]《唐诗别裁集》序言。
    [3]《宋金三家诗选》,齐鲁书社,1983年。
    [4]《陆放翁诗选·例言》,《宋金三家诗选》。
    [5]《遗山诗选》,《宋金三家诗选》。
    [6]《明诗别裁集》卷一,中华书局,1975年。
    [7]《明诗别裁集》卷二.
    [8]《与陈耻庵书》,《归愚文钞》卷九。
    [1]青木正儿:《清代文学评论史》第29页。
    [2]《清诗别裁集》卷一。
    [3]《归愚文钞》卷八.
    [4]《方东华勺湖集序》,《归愚文钞》卷八。
    [5]《金夫人诗序》,《归愚文钞》卷八。
    [6]《张无夜诗序》,《归愚文钞余集》卷二。
    [7]《李客山遗诗序》.
    [8]《明诗别裁集序》。
    .9 《唐诗别裁集·凡例》。
    [10]《清诗别裁集》卷十三。
    [1]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上),《清诗话》本,下引此书只在文中标注“卷上”、“卷下”。
    [2]《唐诗别裁集》卷三,下同引此书者仅于正文中标明卷数。
    [1]《续修四库全书》第1671册。
    [2]《归愚诗钞余集》卷七,《沈归愚诗文全集》。
    [3]朱庭珍:《筱园诗话》,《清诗话续编》本。
    [1]《归愚文续》卷七。
    [1]《清诗别裁集·凡例》。
    [2]《许双渠抱山吟序》,《归愚文续》卷八。
    [3]《与陈耻庵书》。
    [4]《清诗别裁集》卷一。
    [1]《归愚诗钞余集》卷十、卷三。
    [2]《归愚诗钞》卷十八。
    [3]参见袁枚《答沈大宗伯论诗书》、《再与沈大宗伯书》,《小仓山房文集》卷十七。
    [1]事见《随园诗话》卷三,《续修四库全书》第1701册。
    [2]汪缙:《吴黄两先生传》,《汪子文录》卷九,《续修四库全书》第1437册。
    [1]《吴黄两先生传》。
    [2]《吴黄两先生传》。
    [1]《窥园吟稿》卷上有《寄怀周迂村》,《四库未收书辑刊》第10辑第28册。
    [1]乔亿:《再题卷末三首》其一,《小独秀斋诗》卷三,《四库未收书辑刊》第10辑第28册。
    [2]沈德潜:《小独秀轩诗序》,《小独秀斋诗》。
    [3]《辍锻录》,下出此者不赘注。
    [1]《清诗别裁集》卷二十八。
    [2]《国朝诗钞小传》之《南堂诗钞小传》。
    [3]《梧门诗话》。
    [1]《兰丛诗话》,以下引文出此者不注。
    [1]《清诗话考》第392页。
    [1]钱泳:《履园谭诗》总论,《清诗话》本。
    [1]沈德潜:《青嵝诗集序》,盛锦:《青嵝诗集》,《四库未收书辑刊》第9第27册。
    [2]沈德潜:《在亭丛稿序》,李果:《在亭丛稿》,《四库存目丛书补编》第9册,齐鲁出版社,2001年。
    [3]李果:《咏归亭诗钞》,《四库存目丛书补编》第9册。
    [1]《沧洲先生诗集序》,《在亭丛稿》卷一。
    [2]《周晚香诗序》,《在亭丛稿》卷一。
    [3]《高南阜诗序》,《在亭丛稿》卷一。
    [4]《清诗别裁集》卷二十九。
    [5]《归愚文钞余集》卷二。
    [1]杭世骏:《榕城诗话》卷上,《续修四库全书》第1701册。
    [2]王昶:《湖海诗传》卷七,《续修四库全书》第1625册。
    [3]《清诗别裁集》卷二十四。
    [4]《清诗别裁集》卷三十二。
    [5]《随园诗话》卷七。
    [6]分别见于胡天游《石笥山房诗集》卷一、卷十,《石笥山房集》,《续修四库全书》第1425册。
    [1]《读孟郊诗效东野二首》其一。
    [2]《风诗》其二.
    [3]钱仲联:《梦苕庵诗话》第192页,齐鲁书社,1986年。
    [4]朱则杰:《清诗史》第224页。
    [5]沈维基:《紫薇山人诗钞》,《四库未收书辑刊》第9辑第27册。
    [1]《全唐诗序》,《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三集卷二十,《四库全书》本。
    [2]《诗说》,《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初集卷二十。
    [3]张维屏:《国朝诗人征略·听松庐诗话》,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
    [1]《清诗别裁集》卷三十。
    [2]恒仁:《寄答全谢山吉士》,《月山诗集》卷一,《四库未收书辑刊》第10辑第18册。
    [3]邹方锷:《大雅堂诗稿自序》,《大雅堂初稿补编》,《大雅堂集》,《四库未收书集刊》第10辑第26册。
    [4]《慧川草序》,《大雅堂初稿》文集卷三。
    [5]《迂松吟草序》,《大雅堂初稿》文集卷三。
    [1]《读画轩诗序》,《大雅堂初稿》文集卷三。
    [2]《慧川草序》。
    [3]《大雅堂续稿》文卷一。
    [1]黄宗羲:《张心友诗序》,《南雷文定》前集卷一,《黄宗羲全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
    [2]黄宗藏:《南雷诗历·题辞》,《黄宗羲全集》。
    [1]朱彝尊:《题王给事又旦过岭诗集》,《曝书亭集》卷十三,《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21]宋荦:《西陂类稿》卷十八,清康熙刻本.
    [3]郭麟:《樗园销夏录》(卷下)引,《续修四库全书》第1179册。
    [4]《四库全书总目·敬业堂集提要》,中华书局,1965年。
    [1]全祖望:《厉樊榭先生墓碣铭》,《鲒埼亭集》卷二十,《续修四库全书》第1428册。
    [2]朱文藻:《厉樊榭先生年谱》,厉鹗著、董兆熊注《樊榭山房集》附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3]杭世骏:《樊榭山房集外诗序》,《樊榭山房集》附录。
    [4]厉鹗:《再续游仙百咏》,《樊榭山房集·集外诗》。
    [5]《清史稿》卷485.
    [1]李富孙等:《鹤征后录》,《清代传记丛刊》本,台北:明文书局,1985年。
    [2]杭世骏:《词科掌录》卷二,《清代传记丛刊》本。
    [3]《随园诗话》卷三。
    [1]钱泳:《履园丛话》卷二十,中华书局,1997年。
    [2]王钟翰点校:《清史列传》卷七十一《马曰琯传》,中华书局,1981年。
    [3]叶衍兰、叶恭绰编:《清代学者像传》第1集第2册,《厉鹗》,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
    [4]陆谦祉:《厉樊榭年谱》,商务印书馆,1936年。
    [5]李调元:《雨村诗话》卷八。
    [1]陶元藻:《全浙诗话》卷四八引《莲坡诗话》,《续修四库全书》第1703册。(按:查查为仁《莲坡诗话》并无此条。不知是陶氏误引还是他人作有同名诗话。)
    [2]郑燮:《板桥诗钞》引淮安程嗣立断句,张郁明等编:《扬州八怪诗文集》第212页,江苏美术出版社,1996年。
    [1]全祖望:《周穆门[0]墓志铭》,《鲒埼亭集》卷十九。
    [1]沈德潜:《韩江雅集序》,胡期恒等:《韩江雅集》,乾隆精刊初印本。
    [2]董秉纯:《鲒埼亭外集序》。
    [1]厉鹗:《樊榭山房集·文集》卷三。
    [1]《沈归愚自订年谱》。
    [1]《清诗列传》卷十九。
    [2]《查莲坡蔗塘未定稿序》,《樊榭山房集·文集》卷三。
    [3]《小仓山房文集》卷十七。
    [1]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卷八,中华书局,2006年。
    [2]《筱园诗话》。
    [1]参见朱则杰《清诗史》。
    [1]《查莲坡蔗塘未定稿序》,《樊榭山房集·文集》卷三。
    [2]《懒园诗钞序》,《樊榭山房集·文集》卷三。
    [1]钱钟书:《谈艺录》第1则。
    [2]《清诗别裁集》卷二十四。
    [1]全祖望:《厉樊榭先生墓碣铭》,《樊榭山房集》附录。
    [2]杭世骏:《词科掌录》。
    [3]《无尽意斋寒夜用觉范送元老住清修韵》,《樊榭山房集·诗集》卷一。
    [4]汪沆:《樊榭山房文集序》。
    [5]杭世骏:《厉母何孺人寿序》,《道古堂文集》卷十七,《续修四库全书》第1426册。
    [6]《湖海诗传·蒲褐山房诗话》卷二。
    [1]《樊榭山房文集》卷二。
    [2]郑方坤:《国朝名家诗钞小传·樊榭山房诗钞小传》。
    [3]莫砺锋:《宋诗三论》,《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第48页。
    [4]《南霄诗历·题辞》.
    [5]查慎行:《题陈季方诗册》,《敬业堂诗集》卷四十。
    [1]《樊榭山房文集》卷三。
    [2]杨锺羲:《雪桥诗话》三集卷五,《雪桥诗话三集》,北京古籍出版社,1991年。
    [3]《功千见示刘松年溪山楼阁图用坡公集中韵》,《樊榭山房集·诗集》卷三。
    [1]朱庭珍:《筱园诗话》。
    [2]《樊榭山房集·文集》卷三。
    [1]《余茁村诗集序》,《樊榭山房集·文集》卷三。
    [2]《清诗别裁集》卷二十四。
    [1]王直方:《王直方诗话》,郭绍虞辑:《宋诗话辑佚》,中华书局,1980年。
    [2]张耒:《读黄鲁直诗》,《柯山集》卷六,《四库全书》本。
    [3]陈岩肖:《庚溪诗话》,《四库全书》本。
    [4]《宋诗三论》,第47页。
    [5]杨锺羲《雪桥诗话三集》卷五引。
    [6]《盘西纪游集序》,《樊榭山房集·文集》卷三。
    [1]详见赵杏根《论浙派诗人厉鹗》,《文学遗产》2000年第3期。
    [2]《樊榭山房集跋》。
    [3]《厉樊榭先生墓碣铭》。
    [4]杭世骏:《厉母何孺人寿序》。
    [1]李富孙:《鹤征后录》。
    [2]洪亮吉:《洪北江诗文集》,《四部丛刊初编》本,上海书店,1989年版.
    [3]金农:《冬心先生集自序》,《冬心先生集》,《续修四库全书》第1424册。
    [4]《冬心先生续集自序》。
    [1]均见《冬心先生集自序》。
    [2]《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冬心集》。
    [3]《新编拙诗四卷手自抄录附女儿收藏杂题五首》其二,《金农先生集》卷四。
    [4]《西湖金石文字录序》,《鲒埼亭外集》卷二十六。
    [1]《梁溪父桐乳斋诗集序》,《道古堂文集》卷九。
    [2]《马思山南坨诗稿序》,《道古堂文集》卷十。
    [3]《邵屺云然叶斋诗序》,《道古堂文集》卷十。
    [1]《道古堂文集》卷十二。
    [2]《何报之诗序》,《道古堂文集》卷十一。
    [3]《慎端揆诗题辞》,《道古堂文集》卷二十八。
    [4]《程柯坪爽籁山房诗集序》,《道古堂文集》卷十二。
    [5]《道古堂诗集》卷首,《续修四库全书》第1426册。
    [6]《道古堂文集》卷九。
    [1]《道古堂文集》卷九。
    [1]《道古堂文集》卷十。
    [2]“学者之诗”见元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引张拭语,“文人之诗”见刘启翁《赵仲仁诗序》。参见魏中林《古典诗学的学问化问题与清诗研究》,《苏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55-56页。
    [1]《沈沃田诗序》,《道古堂文集》卷十。
    [2]毛奇龄《西河诗话》卷五:“益都师相尝率同馆集万柳堂,大言宋诗之弊,谓开国全盛,自有气象,顿骛此佻凉鄙弁之习,无论诗格升降,即国运盛杀,于此系之,不可不饬也。”
    [1]全祖望:《宝瓶集序》,《鲒埼亭集》卷三十二。
    [1]龚鉴:《橙花馆集序》。
    [2]转引自《清诗纪事》第八册。
    [3]转引自《清诗纪事》第八册。
    [4]《送金东山归维扬序》,《道古堂文集》卷十五。
    [5]《湖海诗传·蒲褐山房诗话》卷五。
    [6]汪沆:《道古堂文集序》。
    [7]《岭南集》,《道古堂诗集》卷十六。
    [8]《道古堂文集》卷七。
    [9]吴颢:《杭郡诗辑》,同治十三年丁氏刻本。
    [10]《韩江续集》,《道古堂诗集》卷二十四。
    [1]《古诗选序》,《道古堂文集》卷八。
    [2]袁枚:《仿元遗山论诗》,《小仓山房文集》卷二十七。
    [3]《归耕集》,《道古堂诗集》卷十一。
    [1]参见张仲谋《清代宋诗师承论》,苏州大学博士论文,1997年。
    [2]《道古堂文集》卷九。
    [3]《王清晖诗序》,《道古堂文集》卷十。
    [4]如《王栋侯竹香阁诗钞序》:“今世之言诗者,其病有二,一在炫俗,妃青侮白,使人眩惑,而不得其宗;一在自欺,缒幽凿险,使人诘屈而[0]不通其读,如其意以绎之,卒与人了不异也,所谓以艰深文其浅陋也。返而程之《三百篇》之旨,彼犹以脰以注以旁以翼以股以胸者之,鸣而非人声也。”(卷十二)再如《马半查南斋集序》称马半查:“诗不立异,亦不苟同,酝酿群籍,抒写性真……举一世之工于诗者吾未暇以悉数也,以吾党论之,奸穷怪变、震眩耳目才力之雄过于半查者有矣:至若幽窗阗坐,孤鹤掠空,夜气既清,天心来复。半查漻然写孤韵而抽清思,释躁平矜,凡襟尽涤。”(卷十)均对浙派部分创作宗风予以批评。
    [1]张仲谋《清代文化与浙派诗》列其为浙派诗人。
    [2]《祥琴集·牧斋本与茶村相契……》,《鲒埼亭诗集》卷一。
    [3]引文均见《爱日堂吟稿序》,《鲒埼亭文集》卷三十二。
    [4]《鲒埼亭外集》卷二十四。
    [5]《西湖金石文字录序》,《鲒埼亭外集》卷二十六。
    [1]《句馀土音·故昌国达鲁花赤高昌公祠堂迎神曲》,《鲒埼亭诗集》卷五。
    [2]《西笑集·太白山吊二公子》,《鲒埼亭诗集》卷九。
    [3]《宝瓶集序》。
    [1]《万斯同小传》,《续耆旧》卷七十八,《续修四库全书》第1683册。
    [2]《董高士晓山墨阳集序》,《鲒埼亭集》卷三十二。
    [3]《续耆旧》卷九十五。
    [4]《宋诗纪事序》,《鲒埼亭外集》卷二十六。
    [5]《左岘传》,《续耆旧》卷九五。
    [6]《莺脰山房诗集序》,《鲒埼亭集》卷三十二。
    [7]《宝瓶集序》。
    [1]《春凫集序》,《鲒埼亭外集》卷二十六。
    [2]《鲒埼亭文集》卷三四中有《答樊榭》一书,即是全祖望辨《宋诗纪事》中之舛误;且从其中“前已约略呈上数十条”句推断,二人此类书信往还不止一次。
    [1]《清史稿》卷485.
    [2]《晚晴簃诗汇·诗话》卷一○三.
    [3]详见陈伟文《清代前中期黄庭坚接受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7年。
    [4]《题王给事又旦过岭诗集》,《曝书亭集》卷一。
    [5]宋荦:《西陂类稿》,卷二十八。
    [6]郭麟:《樗园销夏录》卷下引。
    [1]钱仲联:《梦苕庵诗话》,第83页。
    [2]胡昌基:《石漱山房诗话》。见胡昌基《续檇李诗系》,宣统三年(1911)刊本,卷二十一“诸锦”条。
    [3]《随园诗话》卷四。
    [4]《梧门诗话》。
    [5]符葆森:《国朝正雅集·寄心庵诗话》,清光绪三年刻本。
    [6]《湖海诗传·蒲褐山房诗话》卷五。
    [7]如汪盂绢《读编修诸草庐先生近诗即次咏同心芍药花之韵》;朱休度《追忆十一咏》有咏诸锦诗。
    [8]钱陈群:《桧门诗存序》,《桧门诗存》,《续修四库全书》第1440册。
    [9]蒋士铨:《桧门金先生画像记》,《忠雅堂文集》卷二,《忠雅堂全集》,同治九年(1780)刻本。
    [1]金德瑛:《桧门诗存后序》,《桧门诗存》。
    [2]《清史稿》卷305。
    [3]《湖海诗传·蒲褐山房诗话》卷五。
    [4]徐世昌:《晚睛簃诗汇·诗话》卷八十一。
    [5]《北江诗话》。
    [1]《箨石斋诗集自序》,《箨石斋集》,《续修四库全书》第1443册。
    [1]汪仲鈖:《枕上无事日课集数绝句每韵各得一首总为病中杂诗语无伦次次以韵而己》其十一,《桐石草堂集》卷五,乾隆间刊本。
    [2]许宗彦:《题黎二樵五百四峰草堂诗却寄》,《鉴止水斋集》卷三,《续修四库全书》第1492册。
    [3]翁方纲:《箨石斋诗钞序》。
    [4]张健:《清代诗学研究》第629页。
    [1]沈岩:《斫桂山房诗存序》,薛雪《斫桂山房诗存》,《续修四库全书》第1423册。
    [2]《清史稿》卷502.
    [3]沈楙悳:《一瓢诗话跋》,《一瓢诗话》,《清诗话》本。
    [4]《一瓢诗话》,《清诗话》本。下引此书者不赘注。
    [5]钱钟书:《谈艺录》第42则。
    [6]王英志师:《薛雪<一瓢诗话>初探》,《清人诗论研究》,第142页。
    [1]薛雪:《一瓢斋诗存》,《续修四库全书》第1423册。
    [1]《抱珠轩诗存》卷六,《续修四库全书》第1423册。
    [1]蒋寅:《清诗话考》,第321页。
    [1]吴雷发:《说诗菅蒯》,《清诗话》本。下引此书者不注。
    [2]《古诗源序》。
    [3]《明诗别裁集序》。
    [1]王英志师:《一部反拟古的诗话——吴雷发<说诗菅蒯>管窥》,《清人诗论研究》第183页。
    [1]《清诗别裁集》卷二十七。
    [2]《清诗话》前言。
    [3]《贞一斋诗说》:《清诗话》本。以下引文不标出处者均出此书。
    [1]黄宗羲:《撰杖集·张心友诗序》。
    [2]《唐诗别裁集·原序》。
    [3]黄宗羲:《撰杖集·张心友诗序》。
    [4]叶燮:《原诗》,《清诗话》本。
    [5]《杂拟诗三十首序》,《贞一斋集》卷一,《四库未收书辑刊》第9辑第23册。
    [1]参见张健《清代诗学研究》。
    [1]《清诗别裁集》卷二十二。
    [2]王昶:《湖海诗传·蒲褐山房诗话》卷三。
    [1]《随园诗话》卷三。
    [2]《石遗室诗话》。
    [3]《诗谈杂录》前小序。
    [4]《杂拟诗三十首序》,《贞一斋集》卷一。
    [1]《贞一斋集自序》。
    [1]《晚晴簃诗汇·诗话》卷六十六。
    [2]《清诗别裁集》卷二十八。
    [1]《弱水集》卷十四,《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第87册,北京出版社,2005年。
    [2]《国朝名家诗钞小传·弱水诗钞小传》。
    [3]《清诗别裁集》卷二十八。
    [4]《晚晴簃诗汇·诗话》卷七十二。
    [1]翁方纲:《七言诗三昧举隅》,《清诗话》本。
    [1]《随园诗话》卷六,以下同引此书者只于文中标明卷数。
    [2]赵翼:《论诗》,《瓯北集》卷四八,《续修四库全书》第1446册。
    [3]张问陶:《论诗十二绝句》其十,《船山诗草》卷十一,中华书局,1986年。
    [4]《小仓山房文集》卷十七。
    [1]《赵云松<瓯北集>序》,《小仓山房续文集》卷二十八。
    [2]《答曾南村论诗》,《小仓山房诗集》卷四。
    [1]《高文良公<味和堂诗>序》,《小仓山房文集》卷十。
    [2]《高文良公<味和堂诗>序》。
    [1]《高文良公<味和堂诗>序》。
    [2]详见王英志师《袁枚与清代诗学批评》一文,《文艺研究》,2001年第6期。
    [3]《答沈大宗伯论诗书》,《小仓山房文集》卷十七。
    [1]《清诗别裁集·凡例》.
    [2]《赵云松<瓯北集>序》,《小仓山房续文集》卷二十八。
    [1]见王英志师《袁枚与清代诗学批评》。
    [2]《小仓山房文集》卷二十七。
    [3]全祖望:《厉樊榭先生墓碣铭》。
    [1]《随园诗话补遗》卷三。
    [2]《一瓢诗话》。
    [1]《小仓山房文集》卷二十。
    [2]《仿元遗山论诗》,《小仓山房文集》卷二十七。
    [3]《仿元遗山论诗》。
    [1]《答曾南村论诗》,《小仓山房诗集》卷四。
    [2]《小仓山房文集》卷十七。
    [1]《贞一斋诗说》。
    [1]钱钟书《谈艺录》第1则。
    [1]《除夕读蒋苕生编修诗,即仿其体奉题三首》其二,《小仓山房诗集》卷二十。
    [1]《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唐宋诗之争》(五)。
    [2]《高文良公<味和堂诗>序》。
    [1]《仿元遗山论诗》。
    [1]《袁枚与清代诗学批评》,第64页.
    [1]《题宋人诗话》,《小仓山房文集》卷二十五。
    [1]《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唐宋诗之争》(五)。
    [2]《小仓山房文集》卷二十。
    [1]《瓯北诗话》小引,《清诗话续编》本。
    [2]张维屏:《国朝诗人征略·听松庐诗话》。
    [3]《瓯北集》卷四十八。
    [4]《瓯北集》卷二十八。
    [1]《论诗》,《瓯北集》卷五十三。
    [2]《题陈东浦藩伯敦拙堂诗集》,《瓯北集》卷三十八。
    [1]王英志先生《赵翼诗论述评)(《清人诗论研究))、张涛《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赵翼诗歌“创新说”论略》(《苏州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等均对《瓯北诗话》中以“创新”评价诗人有较详细的论述。
    [2]《论诗》,《瓯北集》卷四十六。
    [3]《题陈东浦藩伯敦拙堂诗集》,《瓯北集》卷三十八。
    [4]《读杜诗》,《瓯北集》卷三十九。
    [5]《瓯北集》卷二十八。
    [6]《论诗》,《瓯北集》卷五十一。
    [1]汤大奎:《炙砚琐谈》,《四库未收书辑刊》第10辑第30册。
    [2]张舟:《瓯北集跋》。
    [3]钱大昕:《瓯北集序》。
    [4]《论诗》,《瓯北集》卷二十八。
    [1]《清诗话续编》本。
    [2]《析赵翼论诗》,《名作欣赏》,1989年第1期.
    [3]朱克敬:《暝庵杂识》,《近代湘人笔记丛刊》本,岳麓书社,1983年。
    [4]《哭亡儿耆瑞》。
    [1]转引自《清诗纪事》第九册。
    [2]《雨村诗话》卷一。
    [3]《筱园诗话》卷二。
    [1]汤大奎:《炙砚琐谈》。
    [2]《瓯北集》卷二十一。
    [3]汪由敦:《瓯北集序》。
    [1]袁枚:《答张船山太史书》,《船山诗草·附录》。
    [2]《论诗十二绝句》。
    [3]见王英志师《性灵派殿军张问陶》,《苏州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
    [4]《论诗十二绝句》其十。
    [1]《论文八首》其七。
    [2]《题屠琴坞论诗图》。
    [1]《论文八首》其五。
    [2]《论文八首》其七。
    [3]《论文八首》其八。
    [1]《论诗十二绝句》其三。
    [2]《论诗十二绝句》其八。
    [3]《船山诗草》附录:《张问陶研究资料》,第717页。
    [1]李澄中:《周屺公证山堂诗序》,《白云村文集》,《四库存目丛书》本。
    [2]沈德潜:《与陈耻庵》,《归愚文钞》卷九。
    [1]屈大均:《诗语》,《广东新语》卷十二,《笔记小说大观》本。
    [1]均见许宗彦:《题黎二樵五百四峰草堂诗却寄》,《鉴止水斋集》卷三。
    [1]《清诗史》,第325页。
    [2]凌扬藻:《国朝岭海诗钞》,清道光六年(1826)狎鸥亭刊本。
    [3]凌扬藻:《国朝岭海诗钞》引。
    [4]刘彬华:《岭南群雅初集·玉壶山房诗话》,《续修四库全书》第1693册。
    [5]凌扬藻:《国朝岭海诗钞》。
    [1]翁方纲:《石洲诗话自序》,《石洲诗话》,《续修四库全书》第1704册。
    [2]许宗彦:《题黎二樵五百四峰草堂诗却寄》。
    [3]王友亮:《竹叶庵集·卤征集序》,《竹叶庵集》,《续修四库全书》第1449册。
    [1]潘衍桐:《两浙輶轩续录》引徐叶昭语,《续修四库全书》第1685-1687册。
    [2]敦敏:《敬亭小传》,《<懋斋诗钞>、<四松堂集>合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3]纪昀:《四松堂集序》,《<懋斋诗钞>、<四松堂集>合编》。
    [4]《四松堂集》卷三。
    [1]《寄怀曹雪芹》,《四松堂集》卷一。
    [2]纪昀:《四松堂集序》。
    [1]《格调论上》,《复初斋文集》卷八,《续修四库全书》第1455册。
    [1]《复初斋文集》卷八。
    [2]《石洲诗话》卷一。
    [3]《旬日以来寝食坐卧临得化度寺碑一遍偶然成句凡六首》,《复初斋诗集》卷三十,《续修四库全书》第1454册。
    [4]《读苏诗四首》,《复初斋诗集》卷六十六。
    [5]梁章钜:《退庵随笔》,《续修四库全书》第1197册。
    [1]《渔洋先生上苑春归图》其二,《复初斋诗集》卷四十二。
    [2]《七言诗三昧举隅》。
    [3]《石洲诗话》卷一。
    [4]关于翁氏此作,详见陈伟文《翁方纲手稿<药洲笔记>考论》,《文献》,2007年第2期,第123-126页。
    [1]《石洲诗话》卷四。
    [2]《梧门诗话》。
    [3]《同学二首赠鱼门别》,《复初斋文集》卷十五。
    [4]《石溪舫诗话》,《清诗话访佚初编》第三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7年。
    [1]《石洲诗话》卷四。
    [2]《范芝岩王石腥饶桐阴三庶常同日请假南归将同过蕴山郡斋赋此八诗写一卷子》之四,《复初斋诗集》卷十二。
    [3]《书空同集后十六首》之十二,《复初斋诗集》卷十八。
    [1]《吴怀舟时文序》,《复初斋文集》卷四。
    [2]翁方纲强调义理、考据、词章三者为一,可能有桐城派之影响,详见王英志师《清人诗论研究》之《翁方纲“肌理说”探讨》。
    [3]《粤东三子诗序》,《复初斋集外文》卷一。
    [4]《蛾术集序》,《复初斋文集》卷四。
    [5]《书李石桐重订主客图后二首》,《复初斋文集》卷十八。
    [6]《石洲诗话》卷四。
    [1]《蛾术集序》。
    [2]刘声木:《苌楚斋随笔》卷一,《清代史料笔记丛刊》本,中华书局,1998年。
    [1]陆廷枢:《复初斋诗集序》。
    [2]《仿元遗山论诗绝句》。
    [3]《石洲诗话》卷七。
    [4]《石洲诗话》卷三。
    [5]莫砺锋:《宋诗三论》。
    [1]翁方纲著,钱载手批《覃溪诗稿》,国家图书馆藏。
    [2]张健:《清代诗学研究》,第362页。
    [1]《粤东三子诗序》,《复初斋集外文》卷一。
    [2]陆廷枢:《复初斋诗集序》。
    [3]《杜诗附记》,《续修四库全书》第1704册。
    [4]《复初斋集外文》卷一。
    [5]《评陆堂诗》,《复初斋文集》卷十。
    [1]《石洲诗话》卷一。
    [2]《石洲诗话》卷一。
    [3]《评陆堂诗》。
    [4]《与石庵论书借东坡墨妙亭韵》,《复初斋诗集》卷二十七。
    [5]《秘阁直庐集下》,《复初斋诗集》卷二十六。
    [6]《诗境东轩歌》,《复初斋诗集》卷三十三。
    [7]《石洲诗话》卷三。
    [8]《石洲诗话》卷一。
    [1]《复初斋诗集》卷六十六。
    [2]《苏诗补注刻成有述》,《秘阁直庐集下》,《复初斋诗集》卷二十六。
    [3]《复初斋诗集》卷十八。
    [4]《复初斋诗集》卷三十五。
    [5]《石洲诗话》卷八。
    [1]《同学二首赠鱼门别》,《复初斋文集》卷十五。
    [2]陈寿祺:《退庵诗存序》,梁章钜《退庵诗存》,道光间刻本。
    [3]《十二月十九日苏斋拜坡公生日……》,《复初斋诗集》卷五十五。
    [4]陈衍:《石遗室诗话》卷一,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
    [1]《文字》四首其四,《忠雅堂诗集》卷十三,《续修四库全书》第1437册。
    [2]《钟叔梧秀才诗序》,《忠雅堂文集》卷一,《忠雅堂全集》。
    [3]《边随园遗集序》,《忠雅堂文集》卷一。
    [1]《钟叔梧秀才诗序》。
    [2]《边随园遗集序》。
    [3]《忠雅堂文集》卷一。
    [4]《文字》四首其四。
    [5]《说诗一首示翰泉(朱缃)》,《忠雅堂诗集》卷十八。
    [6]《论诗杂咏三十首》之七评“李于鳞”,《忠雅堂诗集》卷二十六。
    [7]《边随园遗集序》。
    [8]《胡简麓秀才诗序》《忠雅堂文集》卷一。
    [9]《沈先生拟古乐府序》,《忠雅堂文集》卷一。
    [10]《金桧门遗诗后序》,《忠雅堂文集》卷一。
    [1]《忠雅堂诗集》卷十三。
    [2]《文字》四首其一。
    [3]《原诗》内篇下。
    [1]《钟叔梧秀才诗序》,《忠雅堂文集》卷一。
    [2]《忠雅堂诗集》卷十八。
    [3]《忠雅堂诗集》卷二十六。
    [4]《忠雅堂文集》卷二。
    [1]《忠雅堂诗集》卷二十六。
    [2]钱钟书《谈艺录》第41则。
    [3]《复初斋文集》卷十四。
    [4]《清诗史》,第281页。
    [1]《文字》四首其三。
    [2]《论诗杂咏三十首》之“厉鹗”。
    [3]《筱园诗话》卷二。
    [4]尚镕:《三家诗话》,《清诗话续编》本。
    [5]《喻义斋少作稿》之《瑞州留别桧门先生》,《忠雅堂诗集》手稿本,《续修四库全书》第1436册。
    [6]《鹰潭二项合传》称“吾与项钦生同郡,又先后出秀州箨石钱公门下”。
    [1]姚莹:《桐旧集序》,徐傲编:《桐旧集》,民国十六年(1927)影印原刊本.
    [2]《随园诗话》卷十引程晋芳语。
    [3]刘大櫆:《刘大櫆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76页。
    [4]《刘大櫆集》前言引周振采语。
    [5]《谢蕴山诗集序》,《惜抱轩文集》卷四,《续修四库全书》第1453册。
    [6]《惜抱轩文集》卷四。
    [7]《惜抱轩文后集》卷三。
    [1]王文治:《梦楼诗集》,《续修四库全书》第1450册。
    [2]《惜抱轩诗集》卷四。
    [3]《惜抱轩诗集》卷五。
    [4]《晚晴簃诗汇·诗话》卷七十七。
    [5]姚范:《援鹑堂笔记》卷四十,《续修四库全书》第1149册。
    [6]《谈艺录》第42则。
    [7]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一,《续修四库全书》第1705册。
    [8]《谈艺录》第42则。
    [1]严羽:《沧浪诗话·诗辨》,人民文学出版杜,1983年。
    [2]钱谦益:《题杜苍略自评诗文》,《有学集》卷四九,《四库禁毁书丛刊》第115册,北京出版杜,2005年。
    [3]《南雷诗历·题辞》。
    [4]《楝亭诗序》,《曝书亭集》卷三十九。
    [1]《箨石斋诗集》卷三十二。
    [2]《箨石斋诗集》卷三十三。
    [1]《箨石斋诗集》卷十六。
    [2]《惜抱轩诗集》卷三。
    [3]《惜抱轩诗集》卷五。
    [4]分别见于朱筠:《笥河诗集》卷二、卷三、卷七,《续修四库全书》第1439册。
    [5]汪师韩:《上湖纪岁诗编自序》,《上湖纪岁诗编》,《续修四库全书》第1430册。
    [1]《清诗话》本。
    [2]《上湖纪岁诗编自序》。
    [3]桂元复:《上湖纪岁诗编序》,《上湖纪岁诗编》。
    [4]桂元复:《上湖纪岁诗编序》。
    [5]《树经堂诗初集》卷十一,《续修四库全书》第1458册。
    [1]均见《论明诗绝句九十六首》,《树经堂诗集》卷七。
    [2]《湖海诗传·蒲褐山房诗话》卷二十二。
    [3]《树经堂诗初集》卷九。
    [4]《树经堂诗初集》卷十一。
    [5]《树经堂诗初集》卷十二。
    [6]《树经堂诗初集》卷十四。
    [7]《树经堂诗初集》卷十四。
    [1]《树经堂诗续集》卷七,《续修四库全书》第1458册。
    [2]《树经堂诗续集》卷七。
    [3]《读<全唐诗>仿元遗山论诗绝句一百首》之三十五,《树经堂诗集》卷九。
    [4]《读<全唐诗>仿元遗山论诗绝句一百首》之七十四。
    [5]《惜抱轩文集》卷四。
    [1]孔继涵:《红榈书屋诗集》卷三,《续修四库全书》第1460册。
    [1]彭启丰:《薛征君生白邮示—瓢诗集却寄古风并怀沈归愚学士》,《芝亭诗稿》。
    [1]《归愚文钞》卷十四。
    [2]均见《清史稿》卷485。
    [1]赵文哲:《诗话》,《媕雅堂别集》卷四,《四库未收书辑刊》第10辑第26册。下文不标出处者同出此书。
    [1]蒋寅:《清诗话考》第370页。
    [1]王鸣盛:《魏生诗序》,《西庄始存稿》卷二十六,《续修四库全书》第1434册。
    [1]《张少华诗集序》,《西庄始存稿》卷二十六。
    [2]《陈太晖青柯馆集序》,《西庄始存稿》卷二十六。
    [3]《赠翁朗夫》,《西庄始存稿》卷五。
    [4]《西庄始存稿》卷十四。
    [5]《西庄始存稿》卷十六。
    [6]《题寥楚崖吟稿六首》其一,《西庄始存稿》卷十四。
    [7]《题蒋心馀诗卷四首》,《西庄始存稿》卷十二。
    [8]《西庄始存稿》卷十四。
    [1]《清史稿》卷268。
    [2]符葆森:《国朝正雅集》引《怀旧集》。
    [1]《跋李义山集》,《西庄始存稿》卷三十二。
    [2]吴嵩梁:《石溪舫诗话》卷一。
    [3]王昶:《将往京师归愚先生以诗赠行敬答》,《春融堂集》卷五,《续修四库全书》第1437册。
    [4]《喜沈侍郎归愚先生予告南归》其二,《春融堂集》卷三。
    [1]《春融堂集》卷二十二,下引同出此者仅于文中标明卷数。
    [2]陆元鋐:《青芙蓉阁诗话》,转引自《清诗纪事》第九册。
    [1]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卷四《王兰泉先生》,《续修四库全书》第179册。
    [2]《北江诗话》卷一。
    [1]吴泰来:《春融堂集诗序》。
    [2]《吴照南听雨斋诗集序》,《春融堂集》卷三十九。
    [3]《李味亭舍人诗序》,《春融堂集》卷三十九。
    [4]《吴子山香苏山馆诗序》,《春融堂集》卷四十。
    [1]《舟中无事偶作论诗绝旬四十六首》,《春融堂集》卷二十二。
    [2]《吴子山香苏山馆诗序》,《春融堂集》卷四十。
    [3]《长夏怀人绝句》,《春融堂集》卷二十四。
    [4]《题沈秀才安成(靖)琢诗图》三首之一,《春融堂集》卷二十三。
    [1]《题沈秀才安成(靖)琢诗图》三首之一,《春融堂集》卷二十三。
    [2]吴泰来:《春融堂集诗序》。
    [3]《金二雅播琴堂诗集序》,《春融堂集》卷三十九。
    [1]《李南涧诗集序》,《潜研堂文集》卷二十六,《钱大昕全集》,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
    [2]《春星草堂诗集序》,《潜研堂文集》卷二十六。
    [3]《瓯北集序》,《潜研堂文集》卷二十六。
    [4]《瓯北集序》,《潜研堂文集》卷二十六。
    [5]《晚晴簃诗汇·诗话》卷八十三。
    [1]李怀民:《重订中晚唐主客图说》,《重订中晚唐主客图》,清成丰四年(1854)赵氏补刊本。下文引文不注明出处者同此。
    [2]李怀民:《高密三李诗话底稿·主客图诗论》,山东省博物馆藏清钞本。
    [2]参见李建昆:《试论李怀民<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见http://blog.sina.com.cn/zgsgxk。
    [1]《晚晴簃诗汇·诗话》卷九十八。
    [2]李宪乔:《韦庐诗内集评跋》,李秉礼著、赵志方校注:《韦庐诗集》,广西人学出版社,2001年。
    [1]符葆森:《国朝正雅集·寄心庵诗话》。
    [1]《读雪山房唐诗钞序》,《清诗话续编》本。
    [2]《论文杂言》,《韫山堂文集》卷八,《韫山堂诗文集》,光绪十二年武进吴炳读雪山房刻本。
    [3]《读雪山房宋人七言绝句诗选序》,《韫山堂文集》卷三。
    [4]《读雪山房诗集》卷一,《韫山堂诗文集》。
    [1]王鸣盛:《赠任幼植序》,《西庄始存稿》卷十五。
    [2]《晚晴簃诗汇·诗话》卷一一五。
    [3]毕沅:《杜诗镜铨序》,《杜诗镜铨》卷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1]《湖海诗传·蒲褐山房诗话》卷三十七。
    [2]转引自《清诗纪事》第十册。
    [3]《芙蓉山馆诗钞序》卷五,《芙蓉山馆全集》,《续修四库全书》第1477册。
    [4]《清史列传》卷七十二。
    [1]符葆森:《国朝正雅集·寄心庵诗话》。
    [2]《灵芬馆诗话》。
    [3]阮元:《定香亭笔谈》,《丛书集成初编》本。
    [4]伍崇曜:《玉山草堂续集跋》,《玉山草堂集》,《丛书集成初编》本。
    [5]叶观国:《紫薇山人诗钞序》,《紫薇山人诗钞》,《四库未收书辑刊》第9辑第27册。
    [1]吴嵩梁:《石溪舫诗话》卷二。
    [2]《晚晴簃诗汇·诗话》卷一○九。
    [3]吴镇:《律古续稿》,《四库未收书辑刊》第10辑第26册。
    北图社古籍影印编辑室编:《乾嘉名儒年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
    蔡冠洛编:《清代七百名人传》,中国书店,1984年。
    陈衍:《石遗室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
    陈岩肖:《庚溪诗话》,《四库全书》本。
    敦敏、敦诚:《<懋斋诗钞>、<四松堂集>合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法式善:《梧门诗话》,《续修四库全书》第1705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方世举:《兰丛诗话》,郭绍虞主编《清诗话续编》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方贞观:《辍锻录》,《清诗话续编》本。
    符葆森:《国朝正雅集》,清光绪三年刻本。
    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钞序》,《清诗话续编》本。
    管世铭:《韫山堂诗文集》,光绪十二年武进吴炳读雪山房刻本。
    郭麟:《樗园销夏录》,《续修四库全书》笫1179册。
    郭麟:《灵芬馆诗话》,《续修四库全书》第1705册。
    郭绍虞、钱仲联、王蘧常编:《万首论诗绝句》,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
    杭世骏:《榕城诗话》,《续修四库全书》第1701册.
    杭世骏:《词科掌录》,《清代传记丛刊》本。
    杭世骏:《道古堂文集》,《续修四库全书》第1426册。
    杭世骏:《道古堂诗集》,《续修四库全书》第1426册.
    恒仁:《月山诗集》,《四库未收书辑刊》第10辑第18册,北京出版社,2000年。
    洪亮吉:《洪北江诗文集》,《四部丛刊初编》本,上海书店,1989年。
    洪亮吉:《北江诗话》,《续修四库全书》第1705册。
    胡昌基:《续槁李诗系》,宣统三年刊本。
    胡期恒等:《韩江雅集》,乾隆精刊初印本。
    黄庭坚著,黄宝华校注:《黄山谷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黄宗羲:《黄宗羲全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
    黄子云:《野鸿诗的》,丁福保辑《清诗话》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续修四库全书》第179册.
    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华书局,1965年。
    蒋士铨:《忠雅堂全集》,同治九年刻本。
    蒋士铨:《忠雅堂诗集》手稿本,《续修四库全书》第1436册。
    蒋士铨:《忠雅堂诗集》,《续修四库全书》第1437册。
    金德瑛:《桧门诗存》,《续修四库全书》第1440册。
    康熙帝:《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孔继涵:《红榈书屋诗集》,《续修四库全书》第1460册。
    李秉礼著,赵志方校注:《韦庐诗集》,广西人学出版社,2001年。
    李澄中:《白云村文集》,《四库存目丛书》第250册。
    李重华:《贞一斋诗说》,《清诗话》本。
    李重华:《贞一斋集》,《四库未收辑刊》第9辑第23册.
    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中华书局,2006年。
    李调元:《雨村诗话》,上海文瑞楼发行,鸿章书局石印本。
    李富孙:《鹤征后录》,《清代传记丛刊》本,台北:明文书局,1985年.
    李果:《在亭丛稿》,《四库存目丛书补编》第9册,齐鲁出版社,2001年.
    李果:《咏归亭诗钞》,《四库存目丛书补编》第9册.
    李怀民:《重订中晚唐主客图》,清咸丰四年赵氏补刊本。
    李怀民:《高密三李诗话底稿》,山东省博物馆藏清钞本。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梁章钷:《退庵随笔》,《续修四库全书》第1197册.
    梁章钷:《退庵诗存》,道光间刻本.
    凌扬藻:《国朝岭海诗钞》,清道光六年狎鸥亭刊本。
    刘彬华:《岭南群雅初集》,《续修四库全书》第1693册。
    刘大櫆:《刘大櫆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刘声木:《苌楚斋随笔》,《清代史料笔记丛刊》本,中华书局,1998年。
    毛奇龄:《西河诗话》,清宣统三年石印本。
    潘衍桐:《两浙輶轩续录》,《续修四库全书》第1685-1687册。
    钱大昕:《钱大昕全集》,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
    钱林:《玉山草堂集》,《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91年。
    乾隆帝:《御制文初集》,清乾隆殿本。
    《清高宗实录》卷277,中华书局,1985年。
    钱谦益:《有学集》,《四库禁毁书丛刊》第115册,北京出版社,2005年.
    钱泳:《履园谭诗》总论,《清诗话》本。
    钱泳:《履园丛话》,中华书局,1997年。
    钱载:《箨石斋集》,《续修四库全书》第1443册。
    钱仲联主编:《清诗纪事》,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
    乔亿:《剑溪说诗》,《续修四库全书》第1701册。
    乔亿:《窥园吟稿》,《四库未收书辑刊》第10辑第28册。
    乔亿:《小独秀斋诗》,《四库未收书辑刊》第10辑第28册。
    屈大均:《广东新语》,《笔记小说大观》本,台北:新兴书局有限公司,1979年。
    屈复:《弱水集》,《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第87册,北京出版社,2005年。
    全祖望:《鲒埼亭集》,《续修四库全书》第1428册。
    全祖望:《续耆旧》,《续修四库全书》第1683册。
    阮元:《定香亭笔谈》,《丛书集成初编》本。
    尚镕:《三家诗话》,《清诗话续编》本。
    沈德潜:《沈归愚诗文全集》,清乾隆刻本。
    沈德潜:《说诗晬语》,《清诗话》本。
    沈德潜:《古诗源》,《国学基本丛书》本,商务印书馆,1928年。
    沈德潜:《清诗别裁集》,中华书局,1975年。
    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中华书局,1975年。
    沈德潜:《明诗别裁集》,中华书局,1975年。
    沈德潜:《宋金三家诗选》,齐鲁书社,1983年。
    沈维基:《紫薇山人诗钞》,《四库未收书辑刊》第9辑第27册。
    盛锦、黄子云、张锡祚著:《灵岩三家诗选》,乾隆乙未采兰书屋刻本。
    盛锦:《青嵝诗集》,《四库未收书辑刊》第9辑第27册。
    宋荦:《漫堂说诗》,《清诗话》本。
    宋荦:《西陂类稿》,清康熙刻本。
    苏轼撰,王文诰注:《苏轼诗集》,中华书局,1982年。
    汤大奎:《炙砚琐谈》,《四库未收书辑刊》第10辑第30册.
    陶元藻:《全浙诗话》,《续修四库全书》第1703册.
    田同之:《西圃诗说》,《清诗话续编》本。
    王昶:《湖海诗传》,《续修四库全书》第1625册。
    王昶:《春融堂集》,《续修四库全书》第1437册.
    王国维:《人间词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王鸣盛:《西庄始存稿》,《续修四库全书》第1434册.
    王直方:《王直方诗话》,郭绍虞辑:《宋诗话辑佚》,中华书局,1980年.
    汪缙:《汪子文录》,《续修四库全书》笫1437册。
    汪师韩:《上湖纪岁诗编》,《续修四库全书》第1430册。
    王文治:《梦楼诗集》,《续修四库全书》第1450册.
    汪仲鈖:《桐石草堂集》,乾隆间刊本。
    王钟翰点校:《清史列传》,中华书局,1987年。
    翁方纲:《七言诗三昧举隅》,《清诗话》本。
    翁方纲:《复初斋诗集》,《续修四库全书》第1454册。
    翁方纲:《复初斋文集》,《续修四库全书》第1455册.
    翁方纲:《石洲诗话》,《续修四库全书》第1704册。
    翁方纲:《杜诗附记》,《续修四库全书》第1704册。
    翁方纲著,钱载手批:《覃溪诗稿》,国家图书馆藏。
    昊德旋:《初月楼闻见录》,《清代传记丛刊》本。
    吴颢:《杭郡诗辑》,同治十三年丁氏刻本。
    吴雷发:《说诗菅蒯》,《清诗话》本。
    吴嵩梁:《石溪舫诗话》,《清诗话访佚初编》(三),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7年。
    徐傲编:《桐旧集》,民国十六年(1927)影印原刊本。
    徐珂:《清稗类钞》,商务印书馆,1920年。
    徐世昌:《晚晴簃诗汇》,《续修四库全书》第1629-1633册。
    许宗彦:《鉴止水斋集》,《续修四库全书》第1492册。
    薛雪:《一瓢斋诗存》,《续修四库全书》第1423册。
    薛雪:《斫桂山房诗存》,《续修四库全书》第1423册。
    薛 雪:《抱珠轩诗存》,《续修四库全书》第1423册。
    薛雪:《一瓢诗话》,《清诗话》本。
    谢启昆:《树经堂集》,《续修四库全书》第1458册.
    严若璩:《潜邱札记》,乾隆十年刊本。
    严羽:《沧浪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
    杨芳灿:《芙蓉山馆全集》,《续修四库全书》第1477册。
    杨伦:《杜诗镜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杨天宇译注:《礼记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杨锺羲:《雪桥诗话三集》,北京古籍出版社,1991年。
    姚范:《援鹑堂笔记》,《续修四库全书》第1149册。
    姚鼐:《惜抱轩文集》,《续修四库全书》第1453册.
    叶燮:《原诗》,《清诗话》本。
    叶衍兰、叶恭绰编:《清代学者像传》,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
    袁枚著,王英志编校:《袁枚全集》,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
    袁枚:《随园诗话》,《续修四库全书》第1701册。
    查慎行:《敬业堂诗集》,《四库全书》本。
    张戒:《岁寒堂诗话》,《四库全书》本。
    张耒:《柯山集》,《四库全书》本。
    张维屏:《国朝诗人征略》,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
    张问陶:《船山诗草》,中华书局,1986年。
    张埙:《竹叶庵集》,《续修四库全书》第1449册。
    张郁明等编:《扬州八怪诗文集》,江苏美术出版社,1996年。
    赵尔巽、柯劭忞等撰:《清史稿》,中华书局,1977年。
    赵文哲:《媕雅堂别集》,《四库未收书辑刊》第10辑第26册。
    赵翼:《瓯北集》,《续修四库全书》第1446-1447册。
    赵翼:《瓯北诗话》,《清诗话续编》本。
    郑方坤:《国朝名家诗钞小传》,《丛书集成初编》本。
    朱克敬:《暝庵杂识》,《近代湘人笔记丛刊》本,岳麓书社,1983年。
    朱庭珍:《筱园诗话》,《清诗话续编》本.
    朱彝尊:《曝书亭集》,《四库全书》本.
    朱筠:《笥河诗集》,《续修四库全书》第1439册。
    邹方锷:《大雅堂集》,《四库未收书辑刊》第10辑第26册.
    蔡镇楚:《中国诗话史》,湖南文艺出版社,1988年。
    蔡镇楚:《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华书局,2005年.
    陈伯海主编:《唐诗学史稿》,河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
    程千帆:《两宋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戴文和:《“唐诗”、“宋诗”之争研究》,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97年。
    [德]H·R姚斯、[美]R·C霍拉普著,周宁、金元浦译:《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
    荇寅:《清诗话考》,中华书局,2005年。
    刘诚:《中国诗学史·清代卷》,鹭江出版社,2002年。
    刘世南:《清诗流派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
    罗宗强:《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
    钱仲联:《梦苕庵诗话》,齐鲁书社,1986年.
    钱钟书:《谈艺录》(补订重排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
    青木正儿:《清代文学评论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
    尚学锋等:《中国古典文学接受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
    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
    王英志:《清人诗论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
    王英志:《性灵派研究》,辽宁大学出版社,1996年.
    王英志:《袁枚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王运熙、顾易生主编:《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吴宏一:《清代诗学初探》,台北:学生书局,1986年。
    萧华荣:《中国古典诗学理论史》,华东师大出版社,2005年。
    许总:《唐宋诗宏观结构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
    严迪昌:《清诗史》,杭州古籍出版社,2002年。
    杨镜如主编:《紫阳书院志》(1713—1904),苏州大学出版社,2006年。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袁行霈,孟二冬,丁放:《中国诗学通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
    章培恒主编:《中国文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
    张健:《清代诗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张少康:《中国文学批评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张寅彭:《新订清人诗学书目》,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张仲谋:《清代文化与浙派诗》,东方出版社,1997年。
    朱则杰:《清诗史》,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
    陈伟文:《翁方纲手稿<药洲笔记>考论》,《文献》,2007年第2期.
    蒋寅:《王渔洋与清初宋诗风之兴替》,《文学遗产》,1999年第3期。
    李建昆:《试论李怀民(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见http://blog.sina.com.cn/zgsgxk.
    莫砺锋:《宋诗三论》,《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齐治平:《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唐宋诗之争》系列论文(1—5),先后发表于《北京师范学院学报》1981年第1—4期、1982年第1期。
    饶毅:《清代唐宋诗之争的历史嬗变》,《法制与社会》(理论版),2006年第2期.
    王英志:《性灵派殿军张问陶》,《苏州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
    王英志:《袁枚与清代诗学批评》,《文艺研究》,2001年第6期。
    魏中林:《古典诗学的学问化问题与清诗研究》,《苏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袁世硕:《析赵翼论诗》,《名作欣赏》,1989年第1期。
    张兵、王小恒:《厉鹗与浙派诗学思想体系的重构》,《文学遗产》,2007年第1期。
    张丽华:《论沈德潜的宗唐诗学观》,《苏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张涛:《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赵翼诗歌“创新说”论略》,《苏州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张寅彭:《重视清代文献数量的因素》,《苏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张煜:《宋诗选本与唐宋诗之争》,《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6期。
    赵杏根:《论浙派诗人厉鹗》,《文学遗产》2000年第3期。
    陈伟文:《清代前中期黄庭坚接受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7年。
    张仲谋:《清代宋诗师承论》,苏州大学博士论文,1997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