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俚曲及与明清山东时调、小戏的音乐比较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中国的戏曲是一个集多种艺术形式于一身的综合艺术形态,而山东素来是戏曲大省,存在着许多有民族特色的古老剧种。
     聊斋俚曲是清初明清俗曲流传到山东后,蒲松龄用方言俚语、俗曲曲牌编创而成的。它开创了明清俗曲说唱艺术之先河,成为当今少有的“明清俗曲”之遗音。在它的发展流传中,吸收了多种文体的风格,与山东柳子戏和临清时调(吹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三者也都是明清时期流行于山东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民间风格的剧种。
     本文从四个章节来介绍聊斋俚曲,及其与柳子戏、临清时调的比较,从它们的形成发展及它们的曲牌、语言、唱腔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
     第一章概述介绍聊斋俚曲的产生发展及总体艺术特征
     第二章聊斋俚曲的风格特点(从语言和曲牌运用上进行分析)
     第三章聊斋俚曲音乐特点分析(从和声调式、伴奏织体及唱腔上进行分析)
     第四章聊斋俚曲与明清山东时调、小戏的音乐比较分析
     结语对全文进行概括,总结本篇论文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opera is an integration art of various art forms united into one. Shangdong, as a great province of operas in history, has a large number of ancient types of traditional operas in existence with local features.
     Liaozhai popular music and songs were composed by Pu Songling according to dialect and slang, and the tune names of popular music after the Mingqing popular tune was spread to Shandong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 It started the talking and singing art tradition of Mingqing popular tune, and has become the rare remaining sound of the Mingqing popular tune at present. In its development and spreading it has absorbed the literary styles of many operas and thus has a close connection with Shangdong Liuzi opera and Linqing opera (a type of local opera of Linqing city with flute accompaniment).These three types, popular in Shangdong in the period of late Ming Dynasty and early Qing Dynasty, are operas of strong local color and folk styles.
     This dissertation presents an introduction of the Liaozhai popular music and songs and a contrast with the Liuzi opera and Linqing opera in four chapters and an analysis of their birth and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ir tune names, language and the operatic vocal music.
     Chapter 1 Introduction of the birt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Liaozhai popular music and songs, and their global features of art.
     Chapter 2 The style features of the Liaozhai popular music and songs (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ir language and use of the tune names)
     Chapter 3 The musical feature analysis of the Liaozhai popular music and songs (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ir harmony tonal pattern, organizing body of accompaniment and the operatic vocal music.)
     Chapter 4 Contrast and analysis of the musical nature of the Liaozhai popular music and songs with the Liuzi opera and Linqing opera
     Conclusion Summary of the whole article.
引文
1 《元曲选校注》 ,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
    2 明卓人月《古今词统》,黄河清《续草堂诗余序》上评语,新世纪万有文库本,又见陈鸿绪《寒夜录》引。
    3 张岱《陶庵梦忆》卷四“泰安州客店”,上海书店,1982,第 36 页。
    5 转引自刘晓静《三百年遗响》第 213 页,上海三联书店,2002.
     6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 25 第 647 页,北京,中华书局,1958.
     7 盛伟《蒲松龄全集》之《聊斋俚曲集》第 3155 页,学林出版社,1998.
     8 马瑞芳《蒲松龄俚曲的思想成就和语言特色》,《蒲松龄研究集刊》第一辑 201 页,齐鲁书社,1980
    9 俞平伯《词曲同异浅说》,《论诗词曲杂著》696-697,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10 丁龙涧《谈聊斋俚曲方言词语的丰富性及生动性》,蒲松龄研究总第 4 期,1991 年 6 月
     11 车锡伦《明清教派宝卷中的小曲》,《汉学研究》(台湾)第 20 卷第一期 188-219 页,民国91 年 6 月
     12 陈玉琛《聊斋俚曲》第 69 页,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 年。
    13 本章曲谱主要参考刘晓静《三百年遗响》一书,上海三联书店,2002.
    14 蔡景康编《明代文论选》第 142 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年。
    1、《山东民间歌曲论述》 苗晶等著 山东人民出版社 1983 年 2 月版
    2、《聊斋俚曲集》 蒲先明整理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99 年 10 月版
    3、《汉族民歌概论》 江明谆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2 年 12 月版
    4、《聊斋俚曲》 陈玉琛著 山东文艺出版社 2002 年版
    5、《语言与音乐》 杨荫浏等著 中国音乐出版社 1983 年版
    6、《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山东卷》中国 ISBN 中心 1996 年版
    7、《三百年遗响》 刘晓静著 上海三联书店 2002 年版
    8、《柳子戏史料汇编》 段雨强 刘元贞等著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3 年 9 月版
    9、《柳子戏音乐曲牌大成》 段雨强等著 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0 年 1 月版
    10、《山东地方戏曲唱段欣赏》 张大经著 山东文艺出版社 1992 年版
    11、《柳子戏简史》 纪根垠著 中国戏剧出版社 1988 年版
    12、《柳子戏音乐研究》 高鼎铸著 山东文艺出版社 1995 年版
    13、《蒲松龄全集》 盛伟著 学林出版社 1999 年版
    14、《曲律》 明王骥德 《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 中国戏剧出版社 1959 年
    15、《戏曲音乐史》 海震著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3 年 6 月版
    16、《中国民间音乐概论》 周青青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3 年 8 月版
    1、《聊斋俚曲曲牌的来源(之一)》 车锡伦 《蒲松龄研究》2002 年
    2、《谈谈聊斋俚曲的演唱》 侯宇爽 《蒲松龄研究》
    3、《六十多年来蒲松龄俚曲研究概述》 邵吉志 《聊斋俚曲研究》2005 年
    4、《明清教派宝卷中的小曲》车锡伦 《汉学研究》2002 年
    5、《浅谈柳子戏音乐的九大声腔》 侯俊美 刘玉瑞 《齐鲁乐苑》 1982 年 6 月
    6、《柳子戏唱腔曲牌初探——关于“柳子”、“调子”的衍变及其它》 高鼎铸 《群众乐坛》 1983 年第 2 期
    7、《临清民间戏曲吹腔》 杨凤岭 田世明
    8、《试论柳子戏曲牌中的宫调转换》高鼎铸 《艺术论坛》 1986 年第 2 期
    9、《宝卷中的俗曲与聊斋俚曲的比较》车锡伦 《蒲松龄研究》1997
    1、采访聊斋中聊斋俚曲的民间老艺人及传承者的录音 2006 年
    2、采访山东柳子剧团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主任刘元贞的资料 2007 年 4 月
    3、采访临清田庄吹腔的老艺人及传承者的录音 2007 年 4 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