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徽州祭祖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宋元时期,中国传统宗法制度发生了巨大变革,宗族管理者开始加强宗族的组织和建设。尤其是明代的礼制改革后,这种变革更加迅速,宗族的组织化过程也更加完善,并且一直延续到清代。这种制度性变革给徽州的宗族组织和宗族活动带来巨大变化,突出表现在祖先祭祀的礼仪和实际活动中。在本课题研究中,作者以徽州祭祖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关注传统徽州社会的经济、文化、信仰和乡土社会的诸多内容。
     本文由引言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引言部分包括撰写论文的缘起、国内外相关学术研究、价值以及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正文部分由六章构成。
     第一章是梳理徽州祭祖活动的演变历程。宋元时期开始的以墓祭为主,墓祠与社祠相结合。明朝大规模的祠祭活动则逐渐代替了依附于社祭的墓祭,祠祭成为徽州各大宗族的主要祭拜活动内容。徽州的祖先祭祀在清代康乾时代达到了一个高峰,然而清朝后期的兵燹给徽州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徽州祭祖活动一度衰落下去。随着社会环境和经济条件逐步恢复,清代徽州的祭祖活动再次复兴。
     第二章是分析了清代徽州祭祖的物质基础。主要内容包括祭祀财产的来源、流失以及管理和保护。清代徽州的祖先祭祀中,祭祀财产相当丰富,并且非常稳定。通过徽州宗族组织者的诸多努力,保护了处于流失过程中的祭祀财产,为徽州的祖先祭祀奠定了深厚的物质基础。
     第三章是本文的重点部分。作者以所搜集到的徽州祭祖文书为基础,按照祭祀的性质,将清代徽州的祭祖活动分成三类。祠祭是指在祠堂内由宗族组织的大规模的祭祖活动。墓祭是指在坟墓前由宗族组织的小规模的祭祖活动。会祭是以资金筹集的方式,以房派内某公为祭祀对象而组织的新型祭祖活动,更多的反映了徽州日常乡土生活的互助互惠。这三种方式都各有行程安排和仪式规定,也有着各自的功能和作用。
     第四章则是从上述的论述中概括清代徽州祭祖活动的时代特征。其一是统宗祭祖活动的加强,它反映了一种同族意识,即对本宗族或集团的忠诚和情感上强烈的认同感。其次是祭祖制度规约化的强化。清代徽州主要以规约的方式来统合宗族力量,这些祭祖规约对于族人有着一定的威慑力,也反映了宗族内部凝聚族人的主要方式。最后是祭祖民俗的乡土化。它侧重于乡村的娱乐活动和节日的时节习俗,同时也反映了民间信仰的多重渗透。
     第五章是从徽州内部的多种社会观念来看祖先祭祀与地方社会的互动。首先是在祖先祭祀对血脉承继的影响。其次是祖先祭祀与徽州地区风水崇拜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是在多种观念影响下的祖先的神化。通过上述三种不同社会观念可看出祖先崇拜已经深刻地进入了人们的社会思维中。
     第六章是论文的结语部分。主要是对清代徽州祭祖活动的思想总结。通过对清代徽州祖先祭祀的文本考察,我们可以看出其是一种伦理道德基础上的功利追求,也是徽州地区地方精英们所追求的儒学理想世界的重要内容。
During Song and Yuan Dynasties,great and earth-shaking historical changes had taken place in Chinese traditional patriarchal clan system.Clan governors had begun to strengthen the building and organizations of the clan.The changes had developed rapidly and the organization processes of the clan had become more perfect,especially after the reforms of rite and ceremony in Ming dynasty. The changes last late into Qing dynasty. Biggish changes had also happened to the organizations and activities of the clan,especially on the ancestor's worship. On this research subject,the writer pays close attention to the ancestor's worship in Huizhou area,concerns the economy,culture belief in Huizhou area and so on.
     The paper is made up of the introduction and test.
     In the intruoduction,the origin of the paper,the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rd of academic history about the clan in Huizhou area and the academic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clan research are described systemically.
     The text is made up of six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sort of the evolution of ancestors worship sacrificial activities of Huizhou area. The beginning of the Song and Yuan period dominated by sacrifice and renovate to the tomb (Muji),or build ancestral hall near the tomb.It was replaced by ancestral temple in Ming dynasty.The ancestors warship sacrificial activities reached a peak in KangXi and Qianlong periods,but the war of Qing dynasty later periods brought enormous damage to Huizhou area,the sacrificial activies declined that time.The ancestors worship revived again until the social environment and economic conditions gradually restored.
     The second chapter analyzes the material basis of ancestor worship in Huizhou. The main contents include the source of ritual property, loss and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the property of ancestor worship in Huizhou area is abundant and very stable. Huizhou clan govonors made the great efforts to protect the sacrifice of property, so in Qing dynasty ancestor worship sacrificial activities of Huizhou area had a solid material foundation.
     The third chapter is the key part of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collected the Huizhou-based instruments in ancestor worship, according to the nature of sacrifice, the sacrificial activities in the Qing Dynasty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Ancestor worshiping in the ancestral hall is organized by the clan govenors. sacrifice and renovate to the tomb (Muji)is organized by a small scale activities.Capital club(Huiji) Will be offering a new way of raising funds to the ancestor worship and sacrificial activities of the new organization,it is a new style which reflected mutually beneficial of rural life in Huizhou. These three methods had their own arrangements and the provisions of the ceremony, also had their own features and functions.
     Chapter IV is outlined the sacrificial features of the times from the above discussion of the activities. The first is a strong feeling of identity with and loyalty to one's tribe or group. Followed by the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sacred code in sacrificial system. In the Qing Dynasty the sacrificial activities accelerate the major integration of the clan power, these code of the clan has a certain statute of deterrence, but also reflects the main form of internal cohesion in the ethnic clan. Finally, the localization of ancestral customs. It focuses on entertainment and holiday villages season practices, but also reflects the folk belief of multiple penetration.
     Chapter V is from the view of variety of social attitudes of Huizhou to see the interaction of ancestor worship and local society. The first is under the concept of ancestor worship to see the inheritance of blood. Second,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eng Shui and ancestor worship in Huizhou area. Finall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 variety of concepts deified ancestors. Through the three different social attitudes,we can discoved that the ancestor worship has been deeply rooted into people's social thinking.
     Chapter VI is the conclusion part of the paper. Mainly to the activities of the Qing Dynasty Huizhou ancestors in thoughts. By the study of ancestor worship in Huizhou, we can see it was not only an utilitarian seek which based on ethical pursuit,but also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nfucian ideal world which pursued by local elites.
引文
[1]宋司马光.《司马氏书仪》,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2]宋苏轼著,孔凡礼校.《苏轼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
    [3]宋程颢、程颐.《二程集》,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
    [4]元陈栎.《定宇集》,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
    [5]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
    [6]明戴廷明、程尚宽.《新安名族志》,合肥:黄山书社2004年。
    [7]明程敏政.《新安文献志》,合肥:黄山书社2004年。
    [8]明汪道昆.《太函集》,合肥:黄山书社2004年。
    [9]明傅岩撰,陈春秀校点.《歙纪》,合肥:黄山书社2007年。
    [1 0]明窦昌著,周绍泉、赵亚光校.《窦山公家议校注》,合肥:黄山书社1993年。
    [11]清廖腾煃.《海阳纪略》康熙三十二年浴云楼刻本
    [12]清张廷玉.《明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
    [13]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附校勘记)》,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
    [14]清詹元相著,刘和惠标点.《畏斋日记》,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
    [15]清淩廷堪著,王文锦点校.《校礼堂文集》,中华书局1983年。
    [16]清徐珂:《清稗类钞》,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
    [17]清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18]清王锡祺编.《小方壶斋舆地从钞》,杭州:杭州古籍书店1985年。
    [19]清实录馆.《清实录》,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20]清孙诒让.《周礼正义》,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
    [21]清高宗敕撰.《清朝通典》,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
    [221清孙希旦.《礼记集解》,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
    [23]清戴震.《戴震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
    [24]清昆冈等.《清会典》,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
    [25]清贺长龄、魏源.《清经世文编》,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
    [26]清胡培翚.《仪礼正义》,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
    [27]清顾炎武著,黄汝成释《日知录集释》,长沙:岳麓书社1994年。
    [28]清方东树.《汉学商兑》,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
    [29]清高宗敕撰.《清朝文献通考》,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
    [30]清吴翟.《茗洲吴氏家典》,合肥:黄山书社2006年。
    [31]清林昌彝.《三礼通释》,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
    [32]清程瑶田.《程瑶田全集》,合肥:黄山书社2008年。
    [33]清昆岗等修.《钦定大清会典事例》,《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34]清吴梅颠.《徽城竹枝词》安徽大学徽学中心手抄本(具体年代不详)。
    [35]民国赵尔巽等撰.《清史稿》,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
    [36]民国许承尧.《歙事闲谭》,合肥:黄山书社2001年。
    [1]明作者不详休宁《文昌金氏世谱》安徽大学徽学中心藏复印本。
    [2]明程景珍.休宁《率口程氏续编本宗谱》安徽大学徽学中心藏复印本。
    [3]清宋德泽.《歙西金山宋村宋氏族谱》康熙59年安徽大学徽学中心藏复印本。
    [4]清《徽州何氏祭祀簿》216020000006康熙年间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藏。
    [5]清歙县《竭田双桥郑氏惠远宗祠碑记条规纪年簿》216022402001康熙年间中国社科院历史所藏。
    [6]清黄臣槐.歙县《潭渡孝里黄氏族谱》雍正9年上海图书馆藏。
    [7]清黄文炜.《新安黄氏黄墩墓祠祭田记》乾隆4年上海图书馆藏。
    [8]清汪立正.休宁《西门汪氏大公房挥佥公支谱》乾隆4年安徽大学徽学中心藏复印本。
    [9]清许登瀛.歙县《重修古歙东许氏宗谱》乾隆6年上海图书馆藏。
    [10]清程兆崧.祁门《善和程氏仁山门支谱》乾隆12年上海图书馆藏。
    [11]清程士培.《新安程氏统宗补正图纂》乾隆12年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藏复印本。
    [12]清项絪.歙县《桂溪项氏祠谱》乾隆20年安徽省图书馆藏。
    [13]清黄治安.休宁《古林黄氏宗谱》乾隆22年安徽省图书馆藏。
    [14]清鲍光纯.歙县《重编棠樾鲍氏三族宗谱》乾隆25年安徽省图书馆藏。
    [15]清张图南张元淬.《婺源甲道张氏宗谱》乾隆28年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藏复印本。
    [16]清朱彦祥.婺源《桐川朱氏宗谱》乾隆29年上海图书馆藏。
    [17]清作者不详休宁《姚氏宗祠簿》216043911001乾隆年间中国社科院历史所藏。
    [18]清作者不详休宁《瓯山金氏宗谱》乾隆年间上海图书馆藏。
    [19]清作者不详众勤堂《祀簿》216050502001嘉庆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藏。
    [20]清孙家晖.黟县《古筑孙氏家谱》嘉庆17年上海图书馆藏。
    [21]清吴云岫.《左台吴氏家谱》嘉庆19年上海图书馆藏。
    [22]清郑道选.《锦营郑氏宗谱》道光元年上海图书馆藏。
    [23]清陈淦.《五祠合修文堂陈氏族谱》道光8年上海图书馆藏。
    [24]清程绍邰.绩溪《仁里程敬爱堂世守谱》道光9年上海图书馆藏。
    [25]清汪鸣凤.婺源《汪氏湖山墓祠纪》道光21年安徽省图书馆藏。
    [26]清汪鸣相.《新安汪氏宗祠通谱》道光20年上海图书馆藏。
    [27]江赓.婺源《萧江家乘》道光30年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藏复印本。
    [28]清汪鸣凤.《汪氏湖山墓祠记》道光年间安徽省图书馆藏。
    [29]清黄佩玉.绩溪《黄氏光禄家庙遗据录》咸丰元年安徽省图书馆藏。
    [30]清汪瘫.歙县《越国汪公祠墓志》咸丰2年上海图书馆藏。
    [31]清汪寿康.《新安汪氏家乘》同治13年上海图书馆藏。
    [32]清金应礼.祁门《金氏统宗谱》光绪3年上海图书馆藏。
    [33]清唐必桂.《唐氏三族祖茔祭祀谱》光绪9年上海图书馆藏。
    [34]清汪邦忠.歙县《越国汪公祠墓志》续刊光绪1 0年上海图书馆藏。
    [35]清张沛泽.绩溪《北门张氏族谱》光绪13年上海图书馆藏。
    [36]清作者不详《新安程氏世谱正宗》钞本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藏复印本。
    [37]清戴鸿儒.绩溪《东关戴氏家谱》光绪15年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藏复印本。
    [38]清查荫元.婺源《查氏族谱》光绪18年上海图书馆藏。
    [39]清王启魁.婺源《双杉王氏宗谱》光绪19年安徽省图书馆藏。
    [40]清冯景坡、冯景坊.绩溪《东关冯氏族谱》光绪23年上海图书馆藏。
    [41]清作者不详婺源《严田李氏宗谱》光绪27年上海图书馆藏。
    [42]清周之屏.绩溪《梁安绩溪城西周氏宗谱》光绪31年上海图书馆藏。
    [43]清邵琳.绩溪《华阳邵氏宗谱》宣统2年上海图书馆藏。
    [44]清周善鼎.绩溪《仙石周氏善述堂宗谱》宣统3年上海图书馆藏。
    [45]清黄光第.《正街黄氏祖祀产业租额事略及祭期规则》宣统3年安徽省图书馆藏。
    [46]清《天社公清明会簿》原藏南京大学历史系(由导师卞利教授提供复印件)抄本。
    [47]清《江氏土地坟墓纪录簿》安徽省图书馆藏。
    [48]清歙县《篁墩世忠祠礼集》程仁德堂歙县程氏钞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49]清歙县《朱氏永德公祀簿》刻本216042712001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藏。
    [50]清休宁《程氏支年会簿》抄本215171401 001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藏。
    [51]清《向杲孟阳公历代祭祀簿》抄本216040700001中国社科院历史所藏。
    [52]民国汪立中.绩溪《余川越国汪氏族谱》民国5年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藏复印本。
    [53]民国汪慰.《重修吴清山墓祠征信录》民国5年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藏复印本。
    [54]民国方树.绩溪《城南方氏四修宗谱》民国8年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藏复印本。
    [55]民国李然、李庆瑶.《竹马馆东李氏宗谱》民国9年安徽大学徽学中心藏复印本。
    [56]民国柯立功.《新安柯氏宗谱》民国15年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藏复印本
    [57]民国曹诚谨:绩溪《旺川曹氏宗谱》民国16年上海图书馆藏。
    [58]民国休宁《率口世忠祠从事录》民国22年安徽省图书馆藏。
    [59]民国方智泳.《问政方氏宗谱》民国26年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藏复印本。
    [60]民国方为国.歙县《府前方氏宗谱》民国27年安徽大学徽学中心藏复印本。
    [61]民国许本学.歙县《许村许敦本堂主簿》民国34年本安徽大学徽学中心藏复印本。
    [1]宋赵不悔修,罗愿.《新安志》,《宋元方志丛刊》第8册,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
    [2]明张涛编,谢陛纂.万历《歙志》,万历37年刊本。
    [3]清丁廷楗修,赵吉士.康熙《徽州府志》,康熙38年刊本安徽大学图书馆藏。
    [4]清马步蟾、夏銮纂.道光《徽州府志》,道光7年刊本。
    [5]清凌应秋.《沙溪集略》,《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第17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6]清许显祖.《休宁孚潭志》,《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第27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7]清余华瑞.《岩镇志草》,《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第27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8]清江登云.《橙阳散志》,《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第27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9]清程文翰.祁门《善和乡志》,《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第27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10]清清恺修,席存泰纂.嘉庆《绩溪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县志辑》第54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
    [11]清吴甸华修,程汝翼、俞正燮纂.嘉庆《黟县志》第56册,《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县志辑》第56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
    [12]清方崇鼎、何应松纂.道光《休宁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县志辑》第52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
    [13]清吕子珏修,詹锡龄纂.道光《黟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县志辑》第52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
    [14]清周溶修.汪韵珊纂.同治《祁门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县志辑》第55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
    [15]清倪望重.光绪《祁门县志补》,《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县志辑》第55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
    [16]清谢永泰修,程鸿诏纂.同治《黟县三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县志辑》第57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
    [17]民国吴吉祜纂.《丰南志》,《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第1 7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18]民国许承尧纂.《西干志》,《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第27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19]民国葛韵芬等修,江峰青纂.民国《重修婺源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西府县志辑》第28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年。
    [20]民国吴克俊、许复修,程寿保、舒斯笏纂.民国《黟县四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县志辑》第58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
    [21]民国石国柱、楼文钊修,许承尧纂.民国《歙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县志辑》第51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
    [22]休宁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休宁县志》,“安徽省地方志丛书”,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0年。
    [23]婺源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婺源县志》,北京:中国档案出版杜1993年。
    [24]绩溪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绩溪县志》,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
    [1]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年。
    [2]朱勇.《清代宗族法研究》[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
    [3]程歗.《晚清乡土意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
    [4]陈其南.《家族与社会》[M],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0年。
    [5]徐扬杰.《中国家族制度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
    [6]詹鄞鑫.《神灵与祭祀》[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7]唐力行.《商人与中国近世社会》[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
    [8]林晓平.《中国人崇拜祖先的传统》[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
    [9]李亦园.《人类的视野》[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
    [1 0]金泽.《中国民间信仰》[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
    [11]陈宝良.《中国的社与会》[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1996年。
    [12]杨华.《先秦礼乐文化》[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
    [13]王世华.《富甲一方的徽商》[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
    [14]王铭铭.《村落视野中的文化与权力——闵台三村五论》[M],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
    [15]唐力行.《商人与文化的双重变奏—徽商与宗族社会的历史考察》[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年。
    [16]常建华.《宗族志》[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17]葛兆光.《中国思想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
    [18]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
    [19]乌丙安.《中国民间信仰》[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20]赵华富.《两驿集》[M],合肥:黄山书社1999年。
    [21]许华安.《清代宗族组织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9年。
    [22]唐力行.《明清以来徽州区域社会经济研究》[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1999年。
    [23]林济.《长江中游宗族社会及其变迁——黄州个案研究(明清—1949)》[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24]姚邦藻.《徽州学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25]高有鹏.《沉重的祭典:中原古庙会文化分析》[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
    [26]李文治、江太新.《中国宗法宗族制和族田义庄》[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27]林耀华.《义序的宗族研究》[M],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
    [28]庄孔韶.《银翅——中国的地方社会与文化变迁》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
    [29]王善军.《宋代宗族和宗族制度研究》[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30]杨志刚.《中国礼仪制度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31]麻国庆.《走进他者的世界》[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年。
    [32]居阅时、瞿明安.《中国象征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33]钱杭.《血缘与地缘之间:中国历史上的联宗与联宗组织》[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
    [34]肖唐镖等著《村治中的宗族——对九个村的调查与研究》[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
    [35]唐军《当代华北村落家族的生长历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36]黄树民著素兰、纳日碧力戈译,《林村的故事——1949年后的中国农村变革》[M],北京:
    三联书店2002年。
    [37]小田.《在神圣与凡俗之间—江南庙会论考》[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
    [38]王振忠.《徽州社会文化史学探微》[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
    [39]冯贤亮.《明清江南地区的环境变动与社会控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40]李琳琦.《徽商与明清徽州教育》[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
    [41]赵华富.《徽州宗族研究》[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年。
    [42]周大鸣.《当代华南的宗族与社会》[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
    [43]瞿同祖著范忠信、晏锋译.《清代地方政府》[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
    [44]王日根.《明清民间社会的秩序》[M],长沙:岳麓书社2003年。
    [45]周晓光.《新安理学》[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年。
    [46]刘源.《商周祭祖礼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
    [47]王铭玉.《语言符号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48]卞利.《明清徽州社会研究》[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年。
    [49]陈支平.《民间文书与台湾社会经济史》[M],长沙:岳麓书社2004年。
    [50]董恩正.《人类与文化——董恩正学术文集》[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4年,
    [51]梁景之.《清代民间宗教与乡土社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
    [52]王铭铭.《溪村家族——社区史、仪式和地方政治》[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年。
    [53]翟学伟.《中国社会中的日常权威——关系于权力的历史社会学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
    [54]秦燕、胡红安.《清代以来的陕北宗族与社会变迁》[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2004年。
    [55]林济.《长江流域的宗族与宗族生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
    [56]卞利.《徽州民俗》[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
    [57]常建华.《明代宗族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58]张寿安.《十八世纪礼学考证的思想活力——礼教论争与礼秩重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59]瞿明安、郑萍.《沟通人神——中国祭祀文化的象征》[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
    [60]梁永佳.《地域的等级——一个大理村庄的仪式与文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
    [61]陈进国.《信仰、仪式与乡土社会—风水的历史人类学探索》[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62]褚建芳.《人神之间——云南芒市一个傣族村寨的仪式生活、经济伦理与等级秩序》[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
    [63]陈进国.《信仰·仪式与乡土社会—风水的历史人类学探索》[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64]周晓光.《徽州传统学术文化地理研究》[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年。
    [65]赵世瑜.《小历史与大历史——区域社会史的理念、方法与实践》[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
    [66]仲富兰.《中国民俗文化学导论》[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
    [67]任强.《知识·信仰与超越——儒家礼法思想解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2007年。
    [68]方行、经君健、魏金玉.《中国经济通史·清史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
    [69]唐力行.《苏州与徽州:16-20世纪两地互动与社会变迁的比较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07年。
    [70]杜正贞.《村社传统与明清士绅》[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
    [71]林耀华.《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M],北京:三联书店2008年。
    [72]卞利.《国家与社会的冲突和整合》[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
    [73]刘道胜.《明清徽州宗族文书研究》[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年。
    [74]冯尔康等.《中国宗族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
    [75]钱杭.《中国宗族史研究入门》[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
    [76]陈启钟.《明清闽南宗族意识的建构与强化》[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年。
    [77]陈支平.《福建族谱》[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年。
    [78]科大卫著卜永坚译.《皇帝和祖宗·华南的国家与宗族》[M],南京:江苏出版社2009年。
    [1]法列维—布留尔著丁由译.《原始思维》[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
    [2]美露丝·本尼迪克特著何锡章等译.《文化模式》[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年。
    [3]美许娘光著薛刚译.《宗族·种姓·俱乐部》[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年。
    [4]日田仲成一著钱杭、任余白译.《中国的宗族与戏剧》[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5]日渡边欣雄著、周星译.《汉族的民俗宗教——社会人类学的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
    [6]日濑川昌久著钱杭译.《族谱·华南汉族的宗族·风水·移居》[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
    [7]法列维—斯特劳斯著王志明译.《忧郁的热带》[M],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
    [8]英莫里斯·弗里德曼著刘晓春译.《中国东南的宗族组织》[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9]美保罗·康纳顿著纳日碧力戈译.《社会如何记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1 0]英马凌诺夫斯基著费孝通译.《文化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年。
    [11]美孔斐力著刘昶译.《叫魂——1768中国妖术大恐慌》[M],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
    [12]法爱弥儿·杜尔干著林宗锦,彭守义译.《宗教生活的初级形式》[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年。
    [13]英A R拉德克利夫—布朗著潘蛟等译.《原始社会的结构与功能》[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年。
    [14]英A R拉德克利夫—布朗著夏建中译.《社会人类学方法》[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年。
    [15]法马赛儿·莫斯著余碧平译.《社会学与人类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
    [16]美马歇尔·萨林斯著蓝达居译.《历史之岛》[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17]日滋贺秀三著张建国、李立译.《中国家族法原理》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
    [18]法爱弥儿·涂尔干马赛儿·莫斯著汲喆译.《原始分类》[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19]法马塞尔·莫斯著汲拮译.《礼物》[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
    [20]英麦高温著朱涛、倪静译.《中国人生活的明与暗》[M],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
    [21]美威廉·A·哈维兰著瞿铁鹏、张珏译.《文化人类学》[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
    [22]法埃马钮埃尔·勒华拉杜里著许明龙、马胜利译.《蒙塔尤》[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
    [23]英维克多·特纳著刘珩、石毅译.《戏剧、场景及隐喻:人类社会的象征性行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
    [24]美乔纳森·特纳、简·斯戴兹著孙俊才、文军译.《情感社会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25]法列维—斯特劳斯著.《列维斯特劳斯文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26]日井上徹著钱杭译.《中国的宗族与国家礼制》[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8年。
    [27]德马克思·韦伯著,康乐、简惠美译.《中国的宗教》韦伯作品集v[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28]美J·K·施赖奥克著程曦译. 《近代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安庆的寺庙及其崇拜》[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年。
    [29]美鲁比·沃森著时丽娜译.《兄弟并不平等》[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
    [1]《江淮论坛》编辑部编.《微商研究论文集》[C],合肥:安微人民出版社1985年。
    [2]刘淼辑译.《徽州社会经济史研究译文集》[C],合肥:黄山书社1988年。
    [3]张海鹏、王廷元主编.《徽商研究》[C],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年。
    [4]赵华富编.《首届国际徽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合肥:黄山书社1996年。
    [5]周绍泉、赵华富主编.《95’国际徽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1997年。
    [6]麻国钧主编.《祭礼·摊俗与民间戏剧》[C],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9年。
    [7]胡天成主编.《民间祭礼与仪式戏剧》[c],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9年。
    [8]王鹤鸣马远良王世伟主编.《中国谱牒研究——全国谱牒开发与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9]周绍泉、赵华富主编.《’98国际徽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年。
    [10]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编.《徽学》2000年卷[C],安徽大学出版社2001年。
    [11]杨念群编.《空间·记忆.社会转型——“新社会史”研究论文精选集》[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12]苑利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民俗学经典·信仰民俗卷》[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13]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编.《徽学》第2卷[C],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年。
    [14]孙江主编.《事件·记忆·叙述》[C],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
    [15]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编.《徽学》第3卷[C],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年。
    [16]唐力行主编.《国家、地方、民众的互动与社会变迁》[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
    [17]哈佛燕京学社编.《儒家传统与启蒙心态》[C],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
    [18]杨国枢主编.《中国人的心理》[C],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
    [19]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编.《徽学》第4卷[C],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年。
    [20]陈峰主编.《明清以来长江六月社会发展史论》[C],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
    [21]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编.《徽学》第5卷[C],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年。
    [22]张海鹏、汪廷元主编.《《明清徽商资料选编》,合肥:黄山书社1985年。
    [23]安徽省博物馆编.《明清徽州社会经济资料丛编》第一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
    [24]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徽州文契整理组编校.《明清徽州社会经济资料丛编》第二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
    [25]王钰欣、周绍泉主编.《徽州千年契约文书》(40卷),北京:花山文艺出版社1993年。
    [26]王任欣、罗仲辉、袁立泽、梁勇编.《徽州文书类目》,合肥:黄山书社2000年。
    [27]上海图书馆编.《上海图书馆馆藏家谱提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28]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学术丛书,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年。
    [29]徽州文化全书,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
    [30]刘伯山主编.《徽州文书》第一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31]刘伯山主编.《徽州文书》第二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32]刘伯山主编.《徽州文书》第三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1]左云鹏.《祠堂族长族权的形成及其作用试说》[J],历史研究,1964.5。
    [2]宋三平.《试论宋代墓祭》[J],江西社会科学,1989.6。
    [3]李琳琦.《徽商资本流向家乡土地述论》[J],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1989.10。
    [4]王福金.《古代祭墓风俗》[J],民俗研究,1990.4。
    [5]宋三平.《宋代封建家族的物质基础是祭田》[J],江西大学学报,1991.1。
    [6]王世华.《“左儒右贾,,辨——明清徽州社会风尚考察》[J],《安徽师大学报》,1991.1。
    [7]卞利.《明清时期徽州地区的堪舆风行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1991.3。
    [8]约瑟夫.麦科德谟特.《徽州原始资料——研究中华帝国后期社会与经济的关键》[J],徽学通讯,1991.1 0。
    [9]陈柯云.《明清徽州的修谱建祠活动》[J],徽州社会科学,1993.4。
    [10]周晓光.《宋元明清时期的新安理学》[J],中国典籍与文化,1993.4。
    [11]宋三平.《宋代的坟庵与封建家族》[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5.1。
    [12]刘淼.(《清代徽州的“会”与“会祭”:以祁门善和里程氏为中心》[J],江淮论坛,1995.4。
    [13]郑力民.《徽州社屋的诸侧面—以款南孝女会田野个案为例》[J],江淮论坛,1995.4-5。
    [14]林少雄.《天人合一:中国祭祀礼仪的文化意韵》[J],社会科学,1 996.2。
    [15]胡槐植.《徽州宗族祭祖制度》[A],周绍泉、赵华富主编《95’国际徽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安徽大学出版社,1997.1 0。
    [16]王光.《最后的祭坛——北宁终氏家族“供影”祭祖习俗的调查》[J],民俗研究,1998.1。
    [17]阿风.《徽州文书研究十年回顾》[J],中国史研究动态,1998.2。
    [18]金式武.《招魂研究》[J],历史研究,1998.6。
    [19]江帆.《新宾满乡祭祖礼俗调查》[J],民俗研究,1999.1。
    [20]陶思炎、(日)铃木岩弓.《论民间信仰的研究体系》[J],世界宗教研究,1 999.1。
    [21]周绍泉.《徽州文书与徽学》[J],历史研究,2000.1。
    [22]王振忠.《清代徽州民间的灾害、信仰及相关习俗——以婺源县浙源乡孝悌里凰腾村文书<应酬便览>为中心》[J],民俗研究,2000.1。
    [23]王国键.《徽州文书档案的特点和价值》[J],档案学研究,2001.1。
    [24]张海鹏.《徽学漫议》,《光明日报》,2000年3月24日第1 0期第3版。
    [25]卞利.《新发现的徽州契约文书初探》[J],中国农史,2000.3
    [26]惠吉星、张平.《文化大传统与小传统的整合—论宋代礼教文化的重建》[J],社会科学论坛2000.3。
    [27]吴光龙.《试论徽州文书的史学价值及其整理》)[J],安徽史学,2000.3。
    [28]潘年英.《地方性知识与人类学的历史叙述》[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0.4。
    [29]科大卫、刘志伟. 《宗族与地方社会的国家认同——明清华南地区宗族发展的意识形态基础》[J], 历史研究2000.3。
    [30]白文固.《宋代的功德寺和坟寺》[J],青海社会科学,2000.5。
    [31]林济.《明清徽州的共业与宗教礼俗生活》[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5。
    [32]钟年.《人类学视野下的宗教——中国乡村社会控制中的一种力量》[J],东南文化,2000.7。
    [33]周晓光.《新安理学与徽州宗族社会》,安徽师大学报[J],2001.1。
    [34]李琳琦.《论徽商对家乡士子科举的扶持与资助》[J]历史档案,2001.2。
    [35]常建华.《明代宗族祭祖礼制及其演变》[J],南开学报,2001.3。
    [36]王振忠.《晚清盐务官员之应酬书柬——徽州文书抄本<录稿备观>研究》[J],历史档案2001.4。
    [37]卞利.《明清时期徽州的会社初探》[J],安徽大学学报,2001.6。
    [38]李锦、刘琨.《中国古代的鬼魂崇拜及其文化英雄》[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8。
    [39]朱松林.《试述中古时期的招魂葬俗》[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2.2。
    [40]刘淼.《传统农村社会的宗子法与祠堂祭祀制度——兼论徽州农村宗族的整合》[J],中国农史,2002.3。
    [41]卞利.《明清时期徽州的民间禁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2.4。
    [42]余何祥.《论祖宗祭祀礼的伦理思想根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2.5。
    [43]范正义.《清末中西祭祖纠纷与中国教民》[J],厦门大学学报,2002.5。
    [44]常建华.《明代徽州的宗族乡约化》[J],中国史研究2003.3。
    [45]常建华.《明代墓祠祭祖述论》[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3.4。
    [46]常建华.《明代徽州宗祠的特点》[J],《南开学报》,2003.5。
    [47]王柏中.《汉代庙制问题探讨》[J],史学月刊,2003.6。
    [48]姚姓富.《上帝崇拜与祖先崇拜》[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3.6。
    [49]彭兆荣.《边界的空隙:一个历史人类学的场域》[J],思想战线,2004.1。
    [5 0]刘伯山.《徽州文书的遗存及特点》[J],历史档案2004.1。
    [51]罗艳春.《祠堂与宗族社会》[J],史林,2004.5。
    [52]夏爱军.《明清时期民间迎赛神会个案研究—<祝圣会会簿>及其反映的祝圣会》[J],安徽史学,2004.6。
    [53]桑兵.《从眼光向下回到历史现场———社会学人类学对近代中国史学的影响》[J],中国社会科学2005.1。
    [54]徐国利.《当代中国的徽州文书研究》[J],史学月刊,2005.2。
    [55]王振忠.《从新发现的徽州文书看“叫魂”事件》[J],复旦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56]张萍.《明清徽州文书中所见招赘与过继》[J],安徽史学,2005.3。
    [57]高洪兴.《中国鬼节与阴阳五行:从清明节和中元节说起》[J],复旦大学学报,2005.4。
    [58]董建辉.《“礼治”与传统农村社会秩序》[J],厦门大学学报,2005.4。
    [59]杨建宏.《宋代家庙制度文本与运作考论》[J],求索,2005.11。
    [60]栾成显.《明清契约文书的研究价值》[J],史学月刊,2005.12。
    [61]魏爱棠.《“神话”/“历史”的对立与整合——一种历史人类学视野下的理解》[J],史学理论研究,2006.1。
    [62]王玉瑜.《明清徽州宗族集体活动中的演剧》[J]中华戏曲,2006.1。
    [63]耿元骊.《五代祀天祭祖礼考述》[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6.3。
    [64](澳)刘莉著星灿译.《中国祖先崇拜的起源和种族神话》[J],南方文物,2006.3。
    [65]游彪.《宋代的宗族祠堂、祭祀及其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6.5。
    [66]王振忠、陶明选.《晚清徽州民间社会生活管窥——<新旧碎锦杂录>抄本两种整理札记》[J],安徽史学,2006.5。
    [67]卞利.《明清徽州的宗族管理、经济基础及其祭祀仪式》[J],社会科学,2006.6。
    [68]王振忠.《从<应星日记>看晚明清初的徽州乡土社会》[J],社会科学,2006.12。
    [69]常建华.《宋明以来宗族制形成理论辨析》[J],安徽史学,2007.1。
    [70]陈瑞.《明清时期会后宗族祠堂的控制功能》[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7.1。
    [71]王振忠.《18世纪一个贡生眼中的徽州社会——关于<澂潭山房古文存稿>的史料价值》[J],天津社会科学,2007.1。
    [72]黄爱华.《明清宗族演剧活动特征简论》[J],江西社会科学,2007.3。
    [73]王柏中.《清皇家内庙祭祖问题探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7.6。
    [74]曾庆贺.《从徽州文书看明代家庭的经济观》[J],理论界,2007.1 0。
    [75]朱崇先、杨丽琼.《地方性的民俗认同——彝族祭祖大典仪式过程分析》[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8.2。
    [76]贡坚、郭珩.《祭祀制度与祠堂建筑》[J],山西建筑,2008.4。
    [77]常建华.《宗族与风俗:明代中后期社会变迁的缩影——以浙江余姚江南徐氏为例》[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7。
    [78]阮元星.《宗族风土的地域与心性——近世福建义序黄氏的历史人类学考察》,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08第9卷。
    [79]胡成.《礼教下渗与乡村社会的接受和回应——对清中期江南乡村地区的观察(1681—1853)[J],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39期。
    [80]林素娟.《饮食礼仪的身心过渡意涵及文化象征意义——以三<礼>斋戒、祭祖为核心进行探讨》,[J],中国文哲研究集刊2008.3第32期。
    [81]冯尔康.《清代宗族祖坟述略》[J],安徽史学,2009.1。
    [82]章毅.《宋明时代徽州的程灵洗崇拜》[J],安徽史学,2009.4。
    [83]冯尔康.《清代宗族祭礼中反映的宗族制特点》[J],历史教学2009.8。
    [1]蔡思潮.《从明清歙县民众生活看中国传统社会》,安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5年。
    [2]齐琨.《徽州乡村祠堂礼俗音乐——古筑村和彭龙村的个案调查与研究》,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论文,2001年。
    [3]彭兆荣.《仪式谱系:文化人类学的一个视野——酒神及其祭祀仪式的发生学原理》,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年。
    [4]夏爱军.《(祝圣会簿>研究》,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
    [5]鲍江.《象征与意义:叶青村纳西族宗教仪式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年。
    [6]王琳.《<楚辞·九歌>与祭祀文化研究》,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7]何建木:《商人、商业与社会变迁—以清民国的婺源为中心》,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8]刘道胜.《明清徽州宗族关系文书研究》,安徽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
    [9]邹怡.《明清以来徽州茶叶及相关问题研究》,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
    [10]郑小春.《明清徽州诉讼文书研究》,安徽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11]郑珊珊.《村庙、祠堂与祭祀仪式——广东开平泮村三王祭祀文化空间个案研究》,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12]陶明选.《明清以来徽州民间信仰研究》,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13]钟晋兰.《乡镇墟市与民间信仰的历史人类学研究——以清末民国的闽西为中心》,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①李文治.《中国的宗法制和族田义庄》[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②冯尔康等.《中国宗族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冯尔康.《18世纪以来中国家族的现代转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③[日]井上徹著钱杭译.《中国的宗族与国家礼制》[M].上海:上海书店,2008年。
    ④[日]滋贺秀三著张建国、李立译.《中国家族法原理》[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
    ⑤钱杭.《血缘与地缘之间——中国历史上的联宗与联宗组织》[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
    ⑥钱杭.《中国宗族史研究入门》[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
    ⑦黄宽重、刘增贵主编.《家族与社会》[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年。
    ①朱凤翰《商周家族制度研究》、李卿、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家族、宗族关系研究》、阎爱民《汉晋家族研究》、张国刚《唐代家庭与社会》、刑铁《宋代家庭研究》、常建华《明代宗族研究》、冯尔康《18世纪以来中国家族的现代转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②张国刚.《中国家庭史》[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
    ③刘源.《商周祭祖礼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
    ④王善军.《宋代宗族和宗族制度研究》[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⑤黄宽重.《宋代的家族与社会》[M].台北:东大图书馆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
    ⑥肖唐镖等著《村治中的宗族——对九个村的调查与研究》[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
    ⑦黄树民著素兰,纳日碧力戈译.《林村的故事——1949年后的中国农村变革》[M].北京:三联书店,2002年。
    ⑧唐军.《当代华北村落家族的生长历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⑨周大鸣.《当代华南的宗族与社会》[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
    ⑩[美]杜赞奇著王福明译.《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
    11[美]鲁比·沃森著时丽娜译.《兄弟并不平等》[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
    ①秦燕,胡红安.《清代以来的陕北宗族与社会变迁》[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
    ②林耀华.《义序的宗族研究》[M].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
    ③林耀华.《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M].北京:三联书店,2008年。
    ④庄孔韶.《银翅:中国的地方社会与文化变迁》[M].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
    ⑤[英]莫里斯·弗里德曼著刘晓春译.《中国东南的宗族组织》[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⑥陈支平.《民间文书与台湾社会经济史》[M].长沙:岳麓出版社,2004年。
    ⑦陈支平.《福建族谱》[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年。
    ⑧陈启钟.《明清闽南宗族意识的建构与强化》[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年。
    ⑨[英]科大卫著卜永坚译.《皇帝和祖宗·华南的国家与宗族》[M].南京:江苏出版社,2009年。
    ⑩林济.《长江流域的宗族与宗族生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
    ①常建华.《宋明以来宗族制形成理论辨析》[J].安徽史学,2007年第1期。
    ②[英]科大卫、刘志伟.《宗族与地方社会的国家认同——明清华南地区宗族发展的意识形态基础》[J].历史研究2000年第3期。
    ③叶娟丽.《我国历史上宗族组织的政权化倾向》[J].学术论坛,2000年第2期。
    ④江慧.《出世和入世:论家族和宗族的概念》[J].上海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⑤兰林友.《论华北宗族的典型特征》[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⑥邓庆平.《山西寿阳祁氏宗族考略》[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⑦冯尔康.《清代宗族祭礼中反映的宗族制特点》[J].历史教学,2009年第8期。
    ⑧常建华.《明代江西吉安府宗族祠庙祭祖研究》[J].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6卷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
    ⑨常建华.《明代福建兴化府的宗族祠庙祭祖》[J].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3卷中华书局,2001年。
    ⑩赵华富.《徽州宗族研究》[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年。
    ①卞利.《明清徽州社会研究》[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年。
    ②唐力行.《徽州宗族社会》[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
    ③刘道胜.《明清徽州宗族文书研究》[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年。
    ④[韩]朴元熵.《明清徽州宗族史研究:歙县方氏的个案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⑤[日]牧野巽著刘淼译.《明代同族的社祭记录之一例—关于(休宁茗洲吴氏家记·社会记)》[J].东方学报,1940(6卷21-37页)。
    ⑥刘淼.《清代祁门善和里程氏宗族的“会”组织》[J].文物研究,第9辑。
    ⑦夏爱军.《(祝圣会簿)及其反映的祝胜会——明清时期民间迎神赛会个案研究》[D]南京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①章毅.《宋明时代徽州的程灵洗崇拜》[J].安徽史学,2009年第4期。
    ②陶明选.《明清以来徽州民间信仰研究》[D].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7年。
    ③刘淼.《传统农村社会的宗子法与祠堂祭祀制度—兼论徽州农村宗族的整合》[J].中国农史,2002年第3期。
    ④常建华.《宋元时期徽州祠庙祭祖的形式及其变化》[C].徽学2000卷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年。
    ⑤常建华.《明代宗族祠庙祭祖的发展——以明代地方志和徽州地区为中心》[J].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2卷2000年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⑥卞利.《明清徽州的宗族管理、经济基础及其祭祀仪式》[J].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
    ⑦陈瑞.《明清时期徽州宗族祖茔的控制功能》[C].徽学第5卷,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年。
    ⑧陈瑞.《明清时期会后宗族祠堂的控制功能》[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7年第1期。
    ⑨陈林.《明清时期徽州祖容像产生的背景及其艺术特色》[J].装饰,2004年第7期。
    ①李亦园.《人类的视野》,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第275页。
    ②王玉波.《中国古代的家》,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97年,第147页。
    ③詹鄞鑫.《神灵与祭祀——中国传统宗教综论》,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181页。
    ④杨天宇.《礼记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下册第630页。
    ⑤[元]脱脱.《宋史》,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卷109志第62礼志12,第2632页。
    ①常建华.《宋明以来宗族制形成理论辨析》,安徽史学,2007年第1期,第75页。
    ②朱勇.《清代宗族法研究》,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第8页。
    ③[宋]程颢,程颐.《二程集》,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二程遗书卷18《伊川先生语四》,第242页。
    ④[宋]苏轼.劝亲睦,《古今图书集成》,中华书局,巴蜀书社第32册明伦类编家范典宗族部第102卷,第39595页。
    ①杨志刚.《中国礼仪制度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78页。
    ②[宋]程颢,程颐.《二程集》,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河南程氏遗书卷22上第286页。
    ③[宋]程颢,程颐.《二程集》,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河南程氏遗书卷22上第286页。
    ①[英]科大卫、刘志伟.《宗族与地方社会的国家认同——明清华南地区宗族发展的意识形态基础》,历史研究,2000年第3期,第3页。
    ②[宋]程颐,程颢.《二程集》, 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河南程氏遗书卷2上第22页。
    ③[宋]朱熹.《朱子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17册朱子语类4卷84礼1第2876—2896页。
    ④[民国]汪立中.绩溪《余川越国汪氏族谱》,民国5年本,卷18祠宅。
    ①杜正贞.《村社传统与明清士绅》,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第293页。
    ②[明]戴廷明程尚宽.《新安名族志》,合肥:黄山书社,2004年,前卷方第109页。
    ③[明]程敏政.《新安文献志》,合肥:黄山书社,2004年,卷61行实神迹第1452页。
    ④[元]陈栎.《定宇集》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第1205册,卷15《陈氏谱略始祖鬲山府君》。
    ⑤[日]远藤隆俊.《从坟寺到祠堂——宋元宗族的坟墓和祭祖》报告本。
    ⑥[明]程敏政.《新安文献志》,合肥:黄山书社,2004年,卷45碑第952页。
    ①[民国]李冬华.婺源《严田李氏宗谱》,民国11年本,卷1家传。
    ②[元]陈栎.《定宇集》,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第1205册,卷10《白鹤观祠记》。
    ③[明]作者不详.休宁《文昌金氏世谱》,明刻本,卷10附录又增续赡茔义庄田段规约(淳祐)。
    ④[元]郑玉.《师山集》,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第1217册,卷5《汪干里洪氏始墓记》第43页。
    ①常建华.《明代徽州的宗族乡约化》,中国史研究,2003年,第3期,第135页。
    ②[明]徐夔.《明集礼》,卷6《吉礼六·宗庙》品官家庙考,转引自常建华《明代宗族祠庙祭祖礼制及其演变》南开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③[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卷7,第123页。
    ④[明]夏言.《桂州文集》,卷11,《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第74册, 转引自陈启钟《明清闽南宗族意识的建构与强化》,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59页。
    ⑤[民国]程兰.绩溪《洪川程氏宗谱》民国23年本,卷首下重建宗祠辑理修谱记。
    ①周绍泉,赵亚光校注.《窦山公家议校注》,合肥:黄山书社1993年,第19页。
    ②周绍泉,赵亚光校注.《窦山公家议校注》,合肥:黄山书社1993年,第21页。
    ③[清]鲍光纯.《重编棠樾鲍氏三族谱》,乾隆25年本,卷183祠祭仪礼棠樾西畴书院仪礼(明)。
    ④冯尔康等.《中国宗族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3页。
    ①[明]程景珍.休宁《率口程氏续编本宗谱》,隆庆4年本,卷1率溪程氏族谱跋。
    ②[民国]毕琢之.歙县《巨川毕氏宗谱》,民国33年本,卷1原序标祀黄墩祖墓谱序。
    ③[清]詹大卫.婺源《庆源詹氏宗谱》卷24,乾隆50年本,庆源修复始祖坟墓记(洪武)。
    ④李文治、江太新.《中国宗法宗族制和族田义庄》,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第279页。
    ①常建华.《明代宗族祠庙祭祖礼制及其演变》,南开学报,2001年第3期,第60页。
    ②[清]昆冈等.光绪朝《清会典》,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影印本,卷36凡王以下家祭之礼第321页。
    ③[清]赵尔巽等.《清史稿》,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点校本,卷87·礼6第2613页。
    ④瞿同祖著范忠信,晏锋译.《清代地方政府》,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引言第2页。
    ①[民国]葛韵芬等修,江峰清纂.民国《重修婺源县志》,卷12兵戎。
    ②徐扬杰.《宋明家族制度史论》,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20页。
    ③[清]孙家晖.黟县《古筑孙氏家谱》,嘉庆17年本,卷4祠墓,上海图书馆藏。
    ①[清]项絪.歙县《桂溪项氏祠谱》,乾隆20年本,附祠记,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清]金门诏.休宁《金氏宗谱》,乾隆13年本,卷20家传2,上海图书馆藏。
    ③[清]项絪.歙县《桂溪项氏祠谱》,乾隆20年本建祠原始,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清]鲍光纯.歙县《重编棠樾鲍氏三族宗谱》,乾隆25年本,序。
    ②[清]金应礼.祁门《金氏统宗谱》,光绪3年本,和城金氏重修新谱叙。
    ③[清]程士培.《新安程氏统宗补正图纂》,乾隆12年本,序。
    ④[清]程士培.《新安程氏统宗补正图纂》,乾隆12年本,再序。
    ⑤[清]黄凝道.休宁《黄氏重修家谱》,乾隆18年本,卷首修墓知贴安徽省图书馆藏。
    ⑥[清] 《江氏土地坟墓纪录簿》,2:21904,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清]唐必桂.《唐氏三族祖茔祭祀谱》,光绪9年本,序,上海图书馆藏。
    ②[民国]柯立功.《新安柯氏宗谱》,民国15年本,卷26杂记。
    ③[清]戴鸿儒.绩溪《东关戴氏家谱》,光绪15年本,宗谱跋。
    ④[民国]汪立中.绩溪《余川越国汪氏族谱》,民国5年本,卷18祠规。
    ⑤[民国]方为国.歙县《府前方氏宗谱》,民国27年本,卷10世系。
    ⑥[民国]柯立功.《新安柯氏宗谱》,民国15年本,卷26杂记。
    ①[清]《天社公清明会簿》,原藏南京大学历史系,由导师卞利教授提供复印件。
    ①[清]葛光汉.绩溪《泉塘枢密葛氏宗谱》,宣统3年本,谱序。
    ②[清]程步元.绩溪《磺上程承启堂世系谱》,宣统3年本,卷首序上海图书馆藏。
    ③[明]戴廷明,程尚宽.《新安名族志》,合肥:黄山书社,2004年,第421页。
    ①[清]吴翟.《茗洲吴氏家典》,合肥:黄山书社,2006年,第26页。
    ②[清]吴翟.《茗洲吴氏家典》,合肥:黄山书社,2006年,第24页。
    ③[清]吴翟.《茗洲吴氏家典》,合肥:黄山书社,2006年,第27页。
    ④[清]吴翟.《茗洲吴氏家典》,合肥:黄山书社,2006年,第27页。
    ⑤[清]吴翟.《茗洲吴氏家典》,合肥:黄山书社,2006年,第24页。
    ⑥[清]吴翟.《茗洲吴氏家典》,合肥:黄山书社,2006年,第25页。
    ⑦[清]吴翟.《茗洲吴氏家典》,合肥:黄山书社,2006年,第18页。
    ①[清]吴翟.《茗洲吴氏家典》,合肥:黄山书社,2006年,第33页。
    ②[清]吴翟.《茗洲吴氏家典》合肥:黄山书社,2006年,第18页。
    ③[清]施璜.《还古书院志》,道光23年本,卷7会纪。
    ④哈佛燕京学社编.《儒家传统与启蒙心态》,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216页。
    ①[清]吴翟.《茗洲吴氏家典》,合肥:黄山书社,.2006年,第3页。
    ②[清]吴翟.《茗洲吴氏家典》,合肥:黄山书社,2006年,第18页。
    ③[清]吴翟.《茗洲吴氏家典》,合肥:黄山书社,2006年,第25页。
    ④[清]吴翟.《茗洲吴氏家典》,合肥:黄山书社,2006年,第2页。
    ①[民国]许承尧.《歙事闲谭》,合肥:黄山书社,2001年,卷18《歙风俗礼教考》,第605页。
    ②[美]鲁比·沃森著时丽娜.《兄弟并不平等》,上海:上海鞍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第70页。
    ③[清]胡培翚.《研文室文钞》,卷8朱氏耕云庄祭田记。
    ①[宋]朱熹.《朱子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7册家礼卷1第876页。
    ②[清]项絪.歙县《桂溪项氏祠谱》,乾隆20年本,祠祀总言,安徽省图书馆藏。
    ③[民国]方树.绩溪《城南方氏宗谱》,民国8年本,14年卷1旧序(后序乾隆)。
    ④[清]洪定渭.歙县《歙西王充东源洪氏宗谱》,乾隆21年本,卷10倡捐祀田记。
    ①[清]洪昌.《江村洪氏宗谱》,雍正8年本,卷14宗祠祀田记。
    ②[清]《江氏土地坟墓纪录簿》,2:21904,瑶田租批存底,安徽省图书馆藏。
    ③[清]徐禋.《新安徐氏墓祠规》,乾隆9年本,墓祠条约。
    ④[清]项絪.歙县《桂溪项氏祠谱》,乾隆20年本,祭器刻本, 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民国]汪慰.《吴清山墓祠征信录》,民国5年本,卷1清道光朝各族捐输表。
    ②[清]项絪.歙县《桂溪项氏祠谱》,乾隆20年本,祭器,安徽省图书馆藏。
    ③[民国]黟县《济阳江氏宗谱》,民国8年本,卷6水龙口立祀记。
    ④[清]黄光第.《正街黄氏祖祀产业租额事略及祭期规则》,宣统3年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⑤[清]汪鸣相.《新安汪氏宗祠通谱》,道光20年本,卷4祠产祭祀。
    ①[清]汪鸣凤.婺源《汪氏湖山墓祠记》,道光28年本,后序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清]程有高.《新安程氏世忠原录琼公支谱》,康熙本,卷6洪田派。
    ③[清]徐禋.《新安徐氏墓祠规》,乾隆9年本,圭公祀典。
    ④[清]吴起凤.《新安歙西溪南吴氏统宗志》,乾隆12年本,凡例上海图书馆藏。
    ①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编.《千年契约文书》,北京:花山文艺出版社,1991年,清·民国编卷2第1页。
    ②[民国]黟县《济阳江氏宗者》,民国8年本,卷6水龙口立祀记。
    ③[清]汪鸣相.《新安汪氏宗祠通谱》,道光20年本,卷4祠产祭祀。
    ④[民国]毕琢之.歙县《巨川毕氏宗港》,民国33年本,卷6墓志。
    ⑤[清]黄佩玉.绩溪《黄氏光禄家庙遗据录》,咸丰元年本,卷1祠制附主丁凡例,安徽省图书馆藏。
    ⑥刘伯山主编.《徽州文书》,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辑第10卷第323页。
    ①[清]徐禋.《新安徐氏墓祠规》,乾隆9年本,墓祠条约。
    ②[清]葛光汉.绩溪《泉塘枢密葛氏宗谱》,宣统3年本,祠规。
    ③[清]陈永迎,陈永琪.《重修陈氏宗谱》,同治12年本,卷1新编凡例。
    ④刘伯山主编.《徽州文书》,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辑第1卷第372页。
    ⑤[清]高美佩.绩溪《梁安高氏宗谱》,光绪3年本,卷11进主毁主例。
    ⑥王钰欣、周绍泉主编.《徽州千年契约文书》,北京:花山文艺出版社,1991年,清·民国编卷1第326页。
    ⑦安徽省博物馆编.《明清徽州社会经济资料丛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第1辑第575页
    ①刘伯山主编.《徽州文书》,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辑第4卷第5页。
    ②周绍泉、赵亚光.《窦山公家议校注》,合肥:黄山书社,1993年,第94页。
    ①刘淼.《清代徽州祠产土地关系—以徽州歙县棠樾鲍氏、唐模许氏为中心》,中国经济史研究,1991年,第1期第124页。
    ②[清]鲍琮.《棠樾鲍氏宣忠堂支谱》,嘉庆10年本,卷17祀事·旧有祀租,安徽省图书馆藏。
    ③[民国]吴薭华.《左台吴氏大宗谱》,民国23年本,首编建祠篇,上海图书馆藏。
    ④刘伯山主编.《徽州文书》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辑第1卷第23页。
    ⑤[清]吴云岫.《左台吴氏家谱》,嘉庆19年本,明善公墓田记,上海图书馆藏。
    ①[民国]许上赡.《侯江高阳许氏宗谱》,民国15年本,古家规清明墓祭。
    ②[清]《休宁查氏肇佑堂祠事便览》,卷2《肇佑堂六房公存产业新丈税亩归户事宜》,转引自赵华富《徽州宗族研究》,第330页。
    ③王钰欣、周绍泉主编.《徽州千年契约文书》,北京:花山文艺出版社,1991年,清·民国卷卷1第29页。
    ④王钰欣、周绍泉主编.《徽州千年契约文书》,北京:花山文艺出版社,1991年,清·民国卷卷1第62页。
    ⑤刘伯山主编.《徽州文书》,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辑第10卷第442页。
    ①[清]汪邦忠.《越国汪公墓志续刊》,光绪10年本,卷上,上海图书馆藏。
    ②[民国]柯立功.《新安柯氏宗谱》,民国15年本,卷26杂记。
    ①[清]项絪.歙县《桂溪项氏祠谱》,乾隆20年本,祭田,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清]乾隆《休宁金氏仁明祭祀簿》,216040000029,中国社科院历史所藏。
    ③[清]方振釮.《祁门方氏族谱》,同治13年本,卷1凡例引。
    ①[清]项絪.歙县《桂溪项氏祠谱》,乾隆20年本,凡例,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清]乾隆《静公祀簿》,安徽省档案馆藏,46.149, 转引自王国健《徽州文书档案》,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332页。
    ③[清]葛光汉.绩溪《泉塘枢密葛氏宗谱》,宣统3年本,续修家谱序凡例。
    ④[民国]汪立中.绩溪《余川越国汪氏族谱》,光绪10年本,卷18祠规(光绪29年)。
    ⑤[清]黄佩玉.绩溪《黄氏光禄家庙遗据录》,咸丰元年本,卷1祠制查刷,安徽省图书馆藏。
    ⑥[清]汪鸣凤.婺源《汪氏湖山墓祠纪》,道光28年本,善后条规,安徽省图书馆藏。
    ⑦刘伯山主编.《徽州文书》,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辑第5卷第352页。
    ①[清]徐禋.《新安徐氏墓祠规》,乾隆9年本,墓祠条约。
    ②[清]实录馆.《清实录》,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乾隆二十一年六月甲辰。
    ③[清]姚雨芗辑录.《大清律例增修统纂集成》,卷9《户律·田宅·盗卖田宅》,安徽大学图书馆藏。
    ④[清]昆岗等.《大清会典事例》,卷811《刑律·斗殴》,光绪25年本。
    ①[清]金应礼.休宁《金氏统宗谱》,光绪3年本,卷1仙堂院祠墓图记,上海图书馆藏。
    ②周绍泉,赵亚光.《窦山公家议校注》,合肥:黄山书社,1993年,第93页。
    ③[清]程绍邰.绩溪《仁里程敬爱堂世守谱》,道光9年本,卷首重建宗祠公举司事引,上海图书馆藏。
    ④[民国]曹诚谨.《旺川曹氏续修宗谱》卷1本祠条规(康熙)安徽省图书馆藏。
    ⑤[清]黄佩玉.绩溪《黄氏光禄家庙遗据录》,咸丰元年本,卷1祠制查刷安徽省图书馆藏。
    ⑥[清]黄佩玉.绩溪《黄氏光禄家庙遗据录》,咸丰元年本,卷1祠制查刷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清]汪邦忠.《越国汪公墓志续刊》,光绪10年本,卷上,上海图书馆藏。
    ②[清]《嘉庆17年绩溪程儒硕堂祭祀簿》,216051702001序言,中国社科院历史所藏。
    ③[清]汪宏敬.《汪氏祠规》,乾隆24年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④[民国]李然.《竹马馆东李氏宗谱》,民国9年,卷1下祭会源流引。
    ①赵华福先生在《徽州宗族研究》中主张祀会并不是会祭:胡槐植先生在《徽州祭祖制度》中将祭祖形式划分为祠祭、墓祭、家祭、会祭:冯尔康先生认为会祭已经成为了一种新型的宗族组织方式。
    ②赵华富.《徽州宗族研究》,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40页。
    ③[清]项絪.歙县《桂溪项氏祠谱》,乾隆20年本,附祠记,安徽省图书馆藏。
    ④[清]金门诏.休宁《金氏宗潜》,乾隆13年本,卷26宗祠中堂神位上海图书馆藏。
    ⑤[清]清愷修,席存泰纂.嘉庆《绩溪县志》,卷1风俗。
    ⑥[清]周溶修,汪韵珊纂.同治《祁门县志》,卷5风俗。
    ①[清]张图南,张元淬.婺源《甲道张氏宗谱》,乾隆28年本,卷40光裕祠堂记。
    ②[清]佘华瑞.《岩镇志草》(点校本),内部印刷本,2004年,志草发凡第10页。
    ③[清]汪宏敬.《汪氏祠规》,乾隆24年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民国]曹诚谨.《旺川曹氏续修宗谱》卷1本祠条规(康熙)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清]吴翟.《茗洲吴氏家典》,合肥:黄山书社,2006年,第17页。
    ③[清]贺长龄,魏源.《皇清经世文编》,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第1651页家庙祭享礼略李光地。
    ④[清]洪昌.《江村洪氏宗谱》,雍正8年本,卷14宗祠祀田记。
    ⑤[民国]曹诚谨.《旺川曹氏续修宗谱》,卷1本祠条规,(康熙)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清]程绍邰.绩溪《仁里程敬爱堂世守谱》,道光9年本,卷首配享原序,上海图书馆藏。
    ②[民国]王德藩.绩溪《盘川王氏宗谱》,民国10年本,卷5重建五敦堂序(光绪7年)。
    ③[清]程绍邰.绩溪《仁里程敬爱堂世守谱》,道光9年本,卷3祭例,上海图书馆藏。
    ①[清]黄佩玉.绩溪《黄氏光禄家庙遗据录》,咸丰元年本,卷1祠制,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清]项絪.歙县《桂溪项氏祠谱》,乾隆20年本,附祠记,安徽省图书馆藏。
    ③[清]徐禋.《新安徐氏墓祠规》,乾隆9年本,叙。
    ④[清]汪瘫.歙县《越国汪公祠墓志》,咸丰2年本,原序,上海图书馆藏。
    ①[清]歙县程仁德堂《程氏世忠祠礼集》,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清]吴云岫.《左台吴氏家潜》,嘉庆19年本,凤山支祠序,上海图书馆藏。
    ③[清]程有高.《新安程氏世宗原录琼公支谱》康熙本,卷10。
    ④[清]汪鸣凤.婺源《汪氏湖山墓祠纪》,道光28年本,议建墓祠启,安徽省图书馆藏。
    ⑤[清]金应礼.休宁《金氏统宗谱》,光绪3年本,卷1仙堂院祠墓图记,上海图书馆藏。
    ①[清]徐禋.《新安徐氏墓祠规》,乾隆9年本,备祭则例。
    ①[清]汪鸣凤.婺源《汪氏湖山墓祠纪》,道光28年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宋]朱熹.《朱子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7册家礼第943页。
    ②[清]黄臣槐.歙县《潭渡孝里黄氏族谱》,雍正9年本,新建享妣专祠记略上海图书馆藏。
    ③[清]黄臣槐.歙县《潭渡孝里黄氏族谱》,雍正9年本,新建享妣专祠记略,上海图书馆藏。
    ④[清]王启槐.婺源《双杉王氏宗谱》,光绪19年本,卷1妣祠启, 上海图书馆藏。
    ①[清]康熙白山先生.《潭滨杂志》。
    ②[清]王启槐.婺源《双杉王氏宗谱》,光绪19年本,卷17文会总览,上海图书馆藏。
    ③[清]周之屏.绩溪《梁安城西周氏宗谱》,光绪31年本,卷之首祠规,上海图书馆藏。
    ④[清]王启槐.婺源《双杉王氏宗谱》,光绪19年本,卷17文会总览,上海图书馆藏。
    ①[清]王启槐.婺源《双杉王氏宗谱》,光绪19年本,卷17文会总览,上海图书馆藏。
    ②档案号46.167.1,转引自王国健.《徽州文书档案》,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321页。
    ①[清]黄佩玉.绩溪《黄氏光禄家庙遗据录》,咸丰元年本,卷1祠制,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朴素娟.《饮食礼仪的身心过渡意涵及文化象征意义——以三(礼>斋戒、祭祖为核心进行探讨》,中国文哲研究集刊, 第32期,中华民国九十七年三月第171—216页。
    ①[民国]休宁《率口世忠祠从事录》,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清]歙县程仁德堂《程氏世忠祠礼集》,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美]保罗·康纳顿著纳日碧力戈译.《社会如何记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导论。
    ②金泽.《中国民间信仰》,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123页。
    ①居阅时,瞿明安.《中国象征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669页。
    ②[美]保罗·康纳顿著纳日碧力戈译.《社会如何记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06页。
    ③[清]洪昌.《江村洪氏宗谱》,雍正8年本,卷8神主入祠祭文。
    ①[宋]朱熹.《朱子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7册家礼第936—945页。
    ②[清]昆冈等.光绪朝《清会典》,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影印本,卷36第321页。
    ③[清]吴翟.《茗洲吴氏家典》,合肥:黄山书社,2006年,第253—270页。
    ④[清]歙县程仁德堂《篁墩世忠祠礼集》,安徽省图书馆藏。
    ⑤李亦园.《人类的视野》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第291页。
    ①[清]洪昌.《江村洪氏宗谱》,雍正8年本,卷14祭文。
    ②[清]洪昌.《江村洪氏宗谱》,雍正8年本,卷14祠簿序。
    ③[清]徐禋.《新安徐氏墓祠规》,乾隆9年本,备祭则例。
    ④[清]汪宏敬.《汪氏祠规》,乾隆24年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⑤[清]歙县程仁德堂《篁墩世忠祠礼集》,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清]洪昌.《江村洪氏宗谱》,雍正8年本,卷14祠簿序。
    ②[英]科大卫,刘志伟.《宗族与地方社会的国家认同——明清华南地区宗族发展的意识形态基础》,历史研究,2000年,第3期第14页。
    ①[法]马塞尔·莫斯著汲喆译《礼物》,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第15—-31页。
    ②薛艺兵.《对仪式现象的人类学解释》(上),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第26页。
    ③[清]黄佩玉.绩溪《黄氏光禄家庙遗据录》,咸丰元年本,卷2祠祭二祭祭仪, 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英]维克多·特纳著刘珩、石毅译.《戏剧、场景及隐喻:人类社会的象征性行为》,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41页。
    ②[美]乔纳森·特纳、简·斯戴兹著孙俊才文军译.《情感社会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9页。
    ①[英]马林诺斯基著费孝通译.《文化论》,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年,第95页。
    ②刘哗原、郑惠坚.《中国古代的祭祀》,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96年,第20页。
    ③[美]乔纳森·特纳、简·斯戴兹著孙俊才文军译.《情感社会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20页。
    ④[法]E·杜尔干著林宗锦,彭守义译.《宗教生活的初级形式》,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383贝。
    ①[清]汪宏敬.《汪氏祠规》,乾隆24年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清]徐梗.《新安徐氏墓祠规》,乾隆9年本,备祭则例。
    ③[清]黄凝道.休宁《黄氏重修家谱》,乾隆18年本,祠规,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民国]李然.《竹马馆东李氏宗谱》,民国9年本,卷1下。
    ②[清]徐禋.《新安徐氏墓祠规》,乾隆9年本,圭公祀典。
    ③[清]项絪.歙县《桂溪项氏祠谱》,乾隆20年本,祧祭酬功,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清]黄佩玉.绩溪《黄氏光禄家庙遗据录》,咸丰元年本,卷1祠制给发章程,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清]歙县程仁德堂《篁墩世忠祠礼集》,祠胙条规,安徽省图书馆藏。
    ③[清]歙县虹梁村程氏《德卿公匣规条》。
    ①[清]黄光第.《正街黄氏祖祀产业租额事略及祭期规则》,宣统3年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宋]程颖程颐.《二程集》,中华书局2004年,卷18伊川先生语四,第286页。
    ③[宋]朱熹.《朱子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22册《晦庵先生朱文公集》卷51第2375页。
    ①[民国]余光裕.黟县《环山余氏宗谱》,民国6年本,卷22艺文衡公祠记。
    ②[清]歙县《义成朱氏重修宗谱》,宣统3年本,卷首规条。
    ③[民国]高秉松.绩溪《霞间高垂裕堂支谱》,民国23年本,卷4祠堂记。
    ④[民国]曹诚谨.绩溪《旺川曹氏续修宗谱》,卷1旺川宗祠重集配谱序,安徽省图书馆藏。
    ⑤[清]程绍邰.绩溪《仁里程敬爱堂世守谱》,道光9年本,卷2祠规,上海图书馆藏。
    ⑥[民国]曹诚谨.绩溪《旺川曹氏续修宗谱》,卷1嘉庆朝重录牌谱记,安徽省图书馆藏。
    ⑦[宋]朱熹.《朱子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7册家礼卷4作主第918页。
    ①[清]吴翟.《茗洲吴氏家典》,合肥:黄山书社,2006年,第50页。
    ②[清]吴翟.《茗洲吴氏家典》,合肥:黄山书社,2006年,第28页。
    ③[清]白山先生.康熙《潭滨杂志》,并主。
    ①[民国]曹诚谨.绩溪《旺川曹氏续修宗谱》,卷1本祠条规神主进祠定规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清]汪宏敬.《汪氏祠规》,乾隆24年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③[清]黄佩玉.绩溪《黄氏光禄家庙遗据录》,咸丰元年本,卷1祠制。
    ④[清]歙县《义成朱氏重修宗谱》,宣统3年本,卷首规条。
    ⑤[宋]朱熹.《朱子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7册家礼卷4作主第876页。
    ⑥[清]洪定渭.歙县《歙西王充东源洪氏宗谱》,乾隆21年本,卷10王充东源洪氏六派祠记。
    ⑦[宋]程颢程颐.《二程集》,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第240页。
    ⑧[清]葛光汉.绩溪《泉塘枢密葛氏宗谱》,宣统3年本,卷末祠规。
    ①[清]黄佩玉.绩溪《黄氏光禄家庙遗据录》,咸丰元年本,卷1祠制。
    ②[清]金门诏.休宁《金氏宗谱》,乾隆13年本,卷26宗祠中堂神位,上海图书馆藏。
    ①[清]项絪.歙县《桂溪项氏祠谱》,乾隆20年本,安神主规,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宋]朱熹.《朱子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7册家礼卷4作主第876页。
    ③[法]E·杜尔干著林宗锦,彭守义译.《宗教生活的初级形式》,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294页。
    ④[英]莫里斯·弗里德曼著刘晓春译.《中国东南的宗族组织》,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05页。
    ①[英]莫里斯·弗里德曼著刘晓春译.《中国东南的宗族组织》,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05页。
    ②[清]高美佩.绩溪《梁安高氏宗谱》,宣统3年本,卷11进主毁主例,上海图书馆藏。
    ③王钰欣、周绍泉主编.《徽州千年契约文书》,北京:花山文艺出版社,1991年,清·民国编卷1第326页。
    ④[清]鲍存良.歙县《新馆鲍氏著存堂宗谱》,光绪元年本,祠规庶母入祠,上海图书馆藏。
    ⑤[民国]曹诚谨.绩溪《旺川曹氏续修宗谱》,卷1条规,安徽省图书馆藏。
    ⑥[英]英里斯·弗里德曼著刘晓春译.《中国东南的宗族组织》,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13页。
    ①[民国]汪立中.绩溪《余川越国汪氏族谱》,光绪10年本,卷20拾遗。
    ②[清]汪鸣相.《新安汪氏宗祠通谱》,道光20年本,卷3,上海图书馆藏。
    ③[清]洪昌.《江村洪氏宗谱》,雍正8年本,卷14祠规。
    ④[清]冯景坡,冯景坊.绩溪《东关冯氏家谱》,光绪23年本,卷末杂志。
    ⑤刘伯山主编.《徽州文书》,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辑第7卷第3页。
    ①[清]白山先生.康熙《潭滨杂志》进主。
    ②[清]陈永迎,陈永琪.《重修陈氏宗谱》,同治12年本,新编凡例。
    ③[民国]汪立中.绩溪《余川越国汪氏族谱》,光绪10年本,卷18祠规(光绪二十九年)。
    ④[清]周善鼎.绩溪《周坑仙石周氏善述堂宗谱》,宣统3年本,卷2家传,上海图书馆藏。
    ⑤[清]周善鼎.绩溪《周坑仙石周氏善述堂宗谱》,宣统3年本,卷2周氏宗谱家法,上海图书馆藏。
    ⑥[清]歙县《义成朱氏重修宗谱》,宣统3年本,卷首祠规。
    ⑦王铭铭.《村落视野中的文化与权力——闽台三村五论》,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第316页。
    ①[清]佘华瑞.《岩镇志草》(点校本),内部印刷本,2004年,《岩镇志草》发凡,第10页。
    ②[清]汪大鹄.《新安琅琊王氏宗谱》,道光29年本,卷8祠宇记。
    ③[清]葛光汉.绩溪《泉塘枢密葛氏宗谱》,宣统3年本,卷末祠规。
    ④[民国]曹诚谨.绩溪《旺川曹氏续修宗谱》,卷1本祠条规,安徽省图书馆藏。
    ⑤[英]维克多·特纳著刘珩、石毅译.《戏剧、场景及隐喻:人类社会的象征性行为》,北京: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51页。
    ①[清]程瑶田著陈冠民点校.《程瑶田全集》,合肥:黄山书社,2008年,第1册通艺录论学外篇叙伦堂约第101页。
    ②[清]金应礼.休宁《金氏统宗谱》,光绪3年本,卷1仙堂院祠墓图记,上海图书馆藏。
    ③[清]王启槐.婺源《双杉王氏宗谱》,光绪19年本,卷1墓祠图,上海图书馆藏。
    ①李亦园.《人类的视野》,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第145页。
    ②[民国]高秉松.绩溪《霞间高垂裕堂支谱》,民国23年本,卷4家政叙(嘉庆)。
    ③[清]黄凝道.休宁《黄氏重修家谱》,乾隆18年本,卷首下祠规,安徽省图书馆藏。
    ④[清]黄佩玉.绩溪《黄氏光禄家庙遗据录》,咸丰元年本,卷1祠制户由,安徽省图书馆藏。
    ⑤[民国]许承尧.《歙事闲谭》,合肥:黄山书社,2001年,卷18第605页。
    ⑥[清]徐禋.《新安徐氏墓祠规》,乾隆9年本,备祭则例。
    ①[清]康熙歙县《堨田双桥郑氏惠远宗祠碑记条规纪年簿》,216022402001,中国社科院历史所藏。
    ②[民国]汪立中.绩溪《余川越国汪氏族谱》,光绪10年本,卷18祠规(光绪29年)。
    ③[清]徐禋.《新安徐氏墓祠规》,乾隆9年本,墓祠条约。
    ④[清]汪宏敬.《汪氏祠规》,乾隆24年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⑤[清]洪定渭.歙县《歙西王充东源洪氏宗谱》,乾隆21年本,卷10。
    ⑥[清]汪宏敬.《汪氏祠规》,乾隆24年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⑦[清]鲍存良.歙县《新馆鲍氏著存堂宗谱》,光绪元年本,卷3祠规,上海图书馆藏。
    ①[清]歙县程仁德堂《程氏世忠祠礼集》,各项条规,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清]徐禋.《新安徐氏墓祠规》,乾隆9年本,祀首事宜。
    ③[清]汪宏敬.《汪氏祠规》,乾隆24年本,安徽省图书管藏。
    ④[英]马凌诺斯基著费孝通译.《文化论》,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年,第86页。
    ①[清]歙县《古歙义成朱氏宗谱》,宣统3年本,原序(雍正十三年)。
    ②[清]胡广植.绩溪《金紫胡氏家谱》,光绪33年本,亶然堂重订规谱序乾隆甲寅匡宪公。
    ①[清]程盛锦.绩溪《仁里程世禄堂世系谱》,光绪3年本,卷末下墓图,上海图书馆藏。
    ②[清]刘光宿.康熙《婺源县志》,卷2风俗,安徽省图书馆藏。
    ③[民国]方树.绩溪《城南方氏四修宗谱》,民国8年本,卷1续修潜序(嘉庆)。
    ①[清]吴瑗.休宁《厚田吴氏宗谱》,道光23年本,卷8茅司徒岭墓记,上海图书馆藏。
    ①[清]孙银显孙银钰.婺源《湖溪孙氏族谱》,同治10年本,卷2墓图,上海图书馆藏。
    ②[清]冯景坡,冯景坊.绩溪《东关冯氏家谱》,光绪23年本,卷末墓图。
    ③[清]江瑞霓.歙县《北村济阳江氏族谱》,乾隆32年本,凡例。
    ④[清]洪定渭.歙县《歙西王充东源洪氏宗谱》,乾隆21年本,卷10墓图。
    ⑤[清]叶有广.黟县《南屏叶氏族谱》嘉庆17年本,卷8修谱事宜。
    ①[清]廖腾煃.《海阳纪略》,卷下七辑28——425告示侵占坟墓之弊。
    ②[清]王修齐.《历溪琅琊王氏宗谱》,咸丰6年本,卷12各房墓图。
    ③[清]程绍邰.绩溪《仁里程敬爱堂世守谱》,道光9年本,卷3祭例上海图书馆藏。
    ④[民国]吴薭华.《左台吴氏大宗谱》,民国23年本,首编建祠篇。
    ①[清]金门诏.休宁《金氏宗谱》,乾隆13年本,卷20家传2,上海图书馆藏。
    ②[清]王大鹄.《新安琅琊王氏宗谱》,道光29年本,卷8大仓墓图。
    ③[民国]毕琢之.歙县《巨川毕氏宗谱》,民国33年本,凡例。
    ④[清]王作霖、王楫元.《婺南中云王氏世谱》,康熙45年本,卷6墓图。
    ①周绍泉赵亚光校注.《窦山公家议校注》,合肥:黄山书社,1993年,第17页。
    ①[清]汪士蚆.歙县《潜川汪氏惇本祠溯源家谱》具体时代不详,事多记康熙时期。卷6享祀记,上海图书馆藏。
    ②[民国]曹诚谨.绩溪《旺川曹氏续修宗谱》,卷1本祠条规,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清]程绍邰.绩溪《仁里程敬爱堂世守谱》,道光9年本,卷3祭例,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清]黄佩玉.绩溪《黄氏光禄家庙遗据录》,咸丰元年本,卷3墓祭,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清]唐必桂.《唐氏三族祖茔祭祀谱》,光绪9年本,卷1朱家村问政山标祀例,上海图书馆藏。
    ①[清]黄光第.《正街黄氏祖祀产业租额事略及祭期规则》,宣统3年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民国]王集成.绩溪《庙子山王氏谱》,民国24年本,卷9宅里略2,由导师卞利教授提供复印件。
    ②[清]周溶修,汪韵珊纂.同治《祁门县志》卷5风俗。
    ③[民国]石国柱,楼文钊,许承尧纂修.民国《歙县志》,卷1风土。
    ①[清]清愷修席存泰纂.嘉庆《绩溪县志》,卷1风俗。
    ②[清]《休宁程氏支年会簿》,柏山祭祖,215171401001,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藏。
    ③[清]《休宁程氏支年会簿》,清明标祭,215171401001,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藏。
    ④[清]歙县程仁德堂《程氏世忠祠礼集》,安徽省图书馆藏。
    ⑤[清]歙县程仁德堂《篁墩世忠祠礼集》,墓祭陈设祭图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J.K.施赖奥克著程曦译.《近代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安庆的寺庙及其崇拜》,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8页。
    ②[清]歙县程仁德堂《篁墩世忠祠礼集》,合祀事宜序,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转引自王振忠《徽商展墓日记所见徽州的社会与民俗》,中国谱牒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217页。
    ②[清]黄佩玉.绩溪《黄氏光禄家庙遗据录》,咸丰元年本,卷3墓祭墓祭歙邑,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清]《锦谷程氏鸿公清明规条》,鸿公清明规条216051010001,中国社会科学院藏。
    ②[清]冯景坡,冯景坊.绩溪《东关冯氏家谱》,光绪23年本,卷末杂志。
    ③[清]歙县虹梁村程氏《德卿公匣规条》。
    ④[清]歙县虹梁村程氏《德卿公匣规条》。
    ⑤刘淼.《传统农村社会的宗子法与祠堂祭祀制度——兼论徽州农村宗族的整合》,中国农史,2002年,第3期第81页。
    ①[民国]胡位咸.绩溪《遵义胡氏宗谱》卷12文艺1屏屿公清明谱序(乾隆二十五年),民国23年本。
    ②[清]歙县《朱氏永德公祀簿》,216042712001,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藏。
    ③[清]唐必桂.《唐氏三族祖茔祭祀谱》,光绪9年本,卷1朱家村问政山标祀例,上海图书馆藏。
    ①[清]《向杲孟阳公历代祭祀簿》,216040700001,中国社科院历史所藏。
    ①陈瑞.《明清时期徽州宗族祖茔的控制功能》,《徽学》第5卷,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14页。
    ②[清]《向杲孟阳公历代祭祀簿》,216040700001,中国社科院历史所藏。
    ③[清]吴瑗.休宁《厚田吴氏宗谱》,道光23年本,卷8茅司徒岭墓记,上海图书馆藏。
    ④[清]婺源各派孙公订.《崇礼会保祖簿》,道光23年本,祖墓记 由导师卞利教授提供复印件。
    ①[清]刘光宿修.康熙《婺源县志》,序,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民国]许承尧.《歙事闲谭》,合肥:黄山书社,2001年,卷18《歙风俗礼教考》下册第609页。
    ①刘淼.《清代祁门善和里程氏宗族的“会”组织》,文物研究,第8辑第256页。
    ②[民国]李然,李庆璠.《竹马馆东李氏宗谱》,民国9年本,卷1下夏至秋分并良佐良相祭会原委。
    ③[清]作者不详.黟县《横岗胡氏支谱》康熙43年本,下卷杂纪补遗。
    ④[清]徐禋.《新安徐氏墓祠规》,乾隆9年本,培公祀典。
    ①[清]冯景坡,冯景坊.绩溪《东关冯氏家谱》,光绪23年本,卷末杂志。
    ②刘伯山主编.《徽州文书》,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辑第6卷第2页。
    ①刘伯山主编.《徽州文书》,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辑第1卷第23页。
    ①刘伯山主编.《徽州文书》,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辑第9卷第416页清道光六年三月陈奎璋公秩下永旺等立义算公祭祀合同文书恤字号。
    ①安徽省博物馆编.《明清徽州社会经济资料从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第1集第576页,歙县胡义和堂三房公议祀钱文约。
    ②[清]康熙《徽州何氏祭祀簿》,216020000006,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藏。
    ③[民国]李然,李庆璠.《竹马馆东李氏宗谱》,民国9年本,卷1下夏至秋分并良佐良相祭会原委。
    ①刘伯山主编.《徽州文书》,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辑第4卷,第383页清嘉庆九年三月余王氏等立抵胙会约。
    ②[清]乾隆休宁《姚氏宗祠簿》,216043911001,中国社科院历史所藏。
    ③刘伯山主编.《徽州文书》,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辑第5卷第462页。
    ①刘伯山主编.《徽州文书》,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辑第7卷第292页清道光四年訒公秩下议事字墨一。
    ②刘伯山主编.《徽州文书》,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辑第9卷第474页。
    ①王钰欣、周绍泉主编.《徽州千年契约文书》,北京:花山文艺出版社,1991年,清·民国编卷12第51页。
    ②[清]查庆曾.婺源《查氏族谱》,光绪18年本,卷9复伯东公清明祀典序。
    ①[民国]汪慰.《吴清山墓祠征信录》,民国5年本,善后条规。
    ②[民国]李然,李庆璠.《竹马馆东李氏宗谱》,民国9年本,卷1重修祠庙宗谱原委纪事。
    ③冯尔康.《清代宗族祖坟述略》,安徽史学,2009年,第1期第76页。
    ④转引自王振忠《清代前期徽州民间的日常生活——以婺源民间日用类书目录十六条为例》,《明清以来长江六月社会发展史论》,陈峰主编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690页。
    ⑤安徽省博物馆编.《明清徽州社会经济资料从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第2集第578页歙县黄氏春秋二祭祀会合约。
    ①庄孔韶.《银翅——中国的地方社会与文化变迁》,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第292页。
    ②刘伯山主编.《徽州文书》,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辑第9卷第424页 清道光八年六月正约公祀下升旭等立合议兴祀文约一。
    ③[清]白山先生著康熙《潭滨杂志》,七家头。
    ④[清]吴允祐,吴允榕.乾隆休宁《吴氏正宗谱》,凡例。
    ① [明]戴廷明、程尚宽.《新安名族志》,合肥:黄山书社,后卷吴,2004年。
    ②[清]休宁《向杲孟阳公历代祭祀簿》,216040700001,顺治9年议约,中国社科院历史所藏。
    ③ [清]吴允祐,吴允榕.乾隆《休宁吴氏正宗谱》凡例(注家谱中枝写为支)。
    ④ [清]吴允榕.《吴氏永慕集》,中国祠墓志丛刊,吴平、张智主编扬州:广陵书社,2004年,第170页。
    ①[清]《休宁姚氏宗祠簿》,乾隆39年本,216040700001,祠序,中国社科院历史所藏。
    ②[清]休宁《向杲孟阳公历代祭祀簿》,顺治九年议约,216040700001,中国社科院历史所藏。
    ③[清]休宁《向杲孟阳公历代祭祀簿》,216040700001,中国社科院历史所藏。
    ④[清]休宁《向杲孟阳公历代祭祀簿》,216040700001,中国社科院历史所藏。
    ⑤[清]休宁《向杲孟阳公历代祭祀簿》,216040700001,中国社科院历史所藏。
    ⑥[清]吴允榕.《吴氏永慕集》,中国祠墓志丛刊,吴平、张智主编扬州:广陵书社,2004年,第184页。
    ⑦[清]休宁《向杲孟阳公历代祭祀簿》,216040700001,附记,中国社科院历史所藏。
    ①[清]休宁《向果孟阳公历代祭祀簿》,216040700001,中国社科院历史所藏。
    ②[清]休宁《向果孟阳公历代祭祀簿》,216040700001,中国社科院历史所藏。
    ③[清]休宁《向果孟阳公历代祭祀簿》,216040700001,中国社科院历史所藏。
    ④[清]吴允榕.《吴氏永慕集》,中国祠墓志丛刊,吴平、张智主编扬州:广陵书社,2004年,第124页。
    ①[清]吴允祐,吴允榕.乾隆《休宁吴氏正宗谱》,凡例。
    ②[清]休宁《向杲孟阳公历代祭祀簿》,附记,216040700001,中国社科院历史所藏。
    ②[清]休宁《向杲孟阳公历代祭祀簿》,216040700001,中国社科院历史所藏。
    ①林耀华.《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第210页。
    ②[清]休宁《向杲孟阳公历代祭祀簿》,216040700001,中国社科院历史所藏。
    ③[清]休宁《向杲孟阳公历代祭祀簿》,216040700001,中国社科院历史所藏。
    ④[清]休宁《向杲孟阳公历代祭祀簿》,附记,216040700001,中国社科院历史所藏。
    ⑤[清]休宁《向杲孟阳公历代祭祀簿》,附记,216040700001,中国社科院历史所藏。
    ①[清]休宁《向杲孟阳公历代祭祀簿》,附记,216040700001,中国社科院历史所藏。
    ②[清]休宁《向杲孟阳公历代祭祀簿》,附记,216040700001,中国社科院历史所藏。。
    ③[清]休宁《向杲孟阳公历代祭祀簿》,附记,216040700001,中国社科院历史所藏。
    ④[清]休宁《向杲孟阳公历代祭祀簿》,附记,216040700001,中国社科院历史所藏。
    ①[民国]吴薭华.《左台吴氏大宗谱》,民国23年本,首编建祠篇。
    ②[清]佘华瑞.《岩镇志草》(点校本),内部印刷本,2004年,元集祠社坛宇,第56页。
    ③[清]休宁《向杲孟阳公历代祭祀簿》,附记,216040700001,中国社科院历史所藏。
    ④[清]休宁《向杲孟阳公历代祭祀簿》,附记,216040700001,中国社科院历史所藏。
    ⑤[清]吴允榕.《吴氏永慕集》,中国祠墓志丛刊,吴平、张智主编扬州:广陵书社,2004年,第209页。
    ①[清]吴允祐,吴允榕.乾隆《吴氏正宗谱》,新入四支标祀会。
    ②[美]露丝·本尼迪克特著何锡章等译.《文化模式》,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年,第36页。
    ①冯尔康.《清代宗族祭礼中反映的宗族制特点》,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09年,第7期第61页。
    ②[清]李芸.《三田李氏墓祀录》,咸丰元年本,上海图书馆藏。
    ③[清]吴梅颠.《徽城竹枝词》,安徽大学徽学中心手抄本。
    ④[清]歙县程仁德堂《篁墩世忠祠礼集》,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陈其南.《家族与社会》,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0年,由导师卞利教授提供复印本。
    ②冯尔康等.《中国宗族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62页。
    ③张国刚主编.《中国家庭史》,第4卷明清时期卷首语,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2页。
    ④美许娘光著薛刚译.《宗族·种姓·俱乐部》,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年,第66-69页。
    ⑤何国强.《略论“房”概念的语义区分》,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1997年,第4期第49页。
    ⑥[清]黄凝道.休宁《黄氏重修家谱》,乾隆18年本,卷首上迁派图引,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清]黄文炜.《新安黄氏黄墩墓祠祭田记》,乾隆4年本,培本录序,上海图书馆藏。
    ②[清]程子享编.休宁《程氏北山派续编本派源流谱》,上海图书馆藏。
    ③钱杭.《中国古代世系学研究》历史研究,2001年,第6期。
    ④赵华富.《徽州宗族研究》,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59页。
    ①[清]许文源.绩溪《南关惇叙堂许余氏宗谱》,光绪15年本,卷8惇叙堂家礼。
    ②[清]王大鹄.《新安琊瑯王氏宗谱》,道光29年本,卷8祠宇记。
    ③[清]宋德泽.歙县《歙西金山宋村宋氏族谱》,康熙59年本,卷12附记。
    ①[清]昆冈等.《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光绪戌申十一月商务印书馆本,卷447礼部群祀。
    ②[日]上田信《地域与宗族》,转引自田仲成一《中国的宗族与戏剧》,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330页。
    ③[明]戴廷明,程尚宽.《新安名族志》,合肥:黄山书社,2004年,后卷李,第362页。
    ④[清]李芸.《三田李氏墓祀录》,咸丰元年本,叙,上海图书馆藏。
    ①[清]吴起凤.《新安歙西溪南吴氏统宗志》,乾隆12年本,序。
    ②[清]吴起凤.《新安歙西溪南吴氏统宗志》,乾隆12年本, 序。
    ③[清]歙县《大阜潘氏支谱附编》,卷10文诗钞,转引自王振忠《徽商展墓日记所见徽州的社会与民俗》,中国谱牒研究,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217页。
    ④[清]吴起凤.《新安歙西溪南吴氏统宗志》,乾隆12年本,凡例。
    ⑤[清]《小方壶斋舆地从钞》,第5帙春帆纪程歙县程庭,南清河王氏铸版。
    ①[清]《小方壶斋舆地从钞》第5帙旧乡行记休宁绍嗣宗,南清河王氏铸版。
    ②钱杭.《中国古代世系学研究》历史研究2001年第6期。
    ③[清]贺长龄,魏源.《皇清经世文编》,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卷66礼政13祭礼上。
    ①[清]清愷修,席存泰纂.嘉庆《绩溪县志》,卷1风俗
    ②[清]张图南,张元淬.婺源《甲道张氏宗谱》,乾隆28年本,卷39续传。
    ③[清]刘光宿修.康熙《婺源县志》,卷2风俗。
    ④[清]项絪.歙县《桂溪项氏祠谱》,乾隆20年本,附祠记安徽省图书馆藏。
    ⑤[清]汪宏敬.《汪氏祠规》,乾隆24年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⑥[清]汪宏敬.《汪氏祠规》,乾隆24年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清]《锦谷程氏鸿公清明规条》,216051010001,中国社科院历史所藏。
    ②王铭铭.《溪村家族——社区史、仪式和地方政治》,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78页。
    ③[清]汪立正.休宁《西门汪氏大公房挥佥公支谱》,乾隆4年本,卷1西门宗祠祭祀规制述言。
    ④[清]张图南,张元淬.婺源《甲道张氏宗谱》,乾隆28年本,卷39清明序。
    ⑤[民国]曹诚谨.绩溪《旺川曹氏续修宗谱》,卷1本祠条规,安徽省图书馆藏。
    ⑥[清]婺源各派孙公订.《崇礼会保祖簿》,道光23年本,祭墓记,由导师卞利教授提供复印件。
    ①刘伯山主编.《徽州文书》,桂林:广西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辑第9卷第342页。
    ②[清]唐必桂.《唐氏三族祖茔祭祀谱》,光绪9年本,卷3藤坑标祀规条,上海图书馆藏。
    ③[清]唐必桂.《唐氏三族祖茔祭祀谱》,光绪9年本,卷3藤坑标祀规条,上海图书馆藏。
    ①转引自赵华富.《祁门县渚口、伊坑、滩下、花城里倪氏宗族调查研究报告》,徽学2000卷,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52页。
    ①[清]江登云.《橙阳散志》,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中国地方志集成27,卷5礼仪志祭祀,1992年。
    ② [清]《休宁程氏支年会簿》,215171401001,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藏。
    ③[美]贺杰.(明清徽州的宗族与社会流动性)载自刘淼辑译.《徽州社会经济研究译文集》,合肥:黄山书社,1987年,第78页。
    ④[清]徐禋.《新安徐氏墓祠规》,乾隆9年本,墓祠规约。
    ①[清]黄佩玉.绩溪《黄氏光禄家庙遗据录》,咸丰元年本,卷1派丁司值,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清]陈淦.祁门《文堂陈氏族谱》,道光8年本,合文,上海图书馆藏。
    ③[日]濑川昌久著钱杭译.《族谱·华南汉族的宗族·风水·移居》,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第94页。
    ①[清]徐禅.《新安徐氏墓祠规》,乾隆9年本,修谱建祠始末。
    ②[清]项哲人.《仙源东溪项氏族谱》,光绪11年本,卷1祠规引,上海图书馆藏。
    ①卞利.《国家与社会的冲突和整合》,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311页。
    ②[清]项絪.歙县《桂溪项氏祠谱》,乾隆20年本,安神主规,安徽省图书馆藏。
    ③[清]歙县程仁德堂《篁墩世忠祠礼集》,安徽省图书馆藏。
    ④[清]徐禋.《新安徐氏墓祠规》,乾隆9年本,墓祠规条。
    ①刘道胜.《明清徽州宗族文书研究》,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337页。
    ②[清]歙县虹梁村程氏《德卿公匣规条》。
    ③[清]嘉庆《刘氏茔墓记》,21606000009,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藏。
    ④[清]葛光汉.绩溪《泉塘枢密葛氏宗谱》,宣统3年本,祠规。
    ①安徽省博物馆编.《明清徽州社会经济资料丛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第1辑第567页。
    ②转引自卞利教授.《明清徽州乡(村)规民约论纲》,中国农史,2004年,第4期,第101页。
    ③[清]歙县《篁墩世忠祠礼集》,安徽省图书馆藏。
    ④[清]葛光汉.绩溪《泉塘枢密葛氏宗谱》,宣统3年本,祠规。
    ①[清]程绍邰.绩溪《仁里程敬爱堂世守谱》,道光9年本,卷2祠规,上海图书馆藏。
    ②[清]洪昌.《江村洪氏宗谱》,雍正8年本,卷14祠规。
    ①[清]《休宁程氏支年会簿》,215171401001,中国社科院历史所藏。
    ②[清]冯景坡,冯景坊.绩溪《东关冯氏家谱》,光绪23年本,卷末中。
    ①[清]徐禋.《新安徐氏墓祠规》,乾隆9年本,叙。
    ②[英]科大卫、刘志伟.《宗族与地方社会的国家认同——明清华南地区宗族发展的意识形态基础》,历史研究,2000年第3期。
    ①[民国]曹诚谨.绩溪《旺川曹氏续修宗谱》,卷1本祠条规(康熙) 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德]马克思·韦伯著,康乐、简惠美译.《中国的宗教》,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韦伯作品集v,2008年,第140页。
    ③[清]歙县虹梁程氏《德卿公匣规条》。
    ④[清]婺源各派孙公订.《崇礼会保祖簿》,道光23年本,保祖立书合同导师卞利教授提供复印件。
    ⑤《静公祀簿》安徽省档案馆藏档号46.149,转引自严桂夫,王国键著《徽州文书档案》,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32页。
    ①[清]程绍邰.绩溪《仁里程敬爱堂世守谱》,道光9年本,卷首序,上海图书馆藏。
    ②[清]汪立正.休宁《西门汪氏大公房挥佥公支谱》,乾隆4年本,卷1西门宗祠祭祀规制述言。
    ③[清]婺源各派孙公订.《崇礼会保祖簿》,道光23年本,保祖立书合同导师卞利教授提供复印件。
    ④[清]汪士蚆.歙县《潜川汪氏惇本祠溯源家谱》,具体时代不详,事多记康熙时期。卷6享祀记上海图书馆藏。
    ①[民国]曹诚谨.绩溪《旺川曹氏续修宗谱》,卷1本祠条规(康熙)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清]葛光汉.绩溪《泉塘枢密葛氏宗谱》,宣统3年本,卷之末领谱规条。
    ③[清]查庆曾.婺源《查氏族谱》,光绪18年本,卷尾之9文翰序四三公清明祀典序。
    ④[清]《锦谷程氏鸿公清明规条》,216051010001,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藏。
    ⑤[清]冯景坡,冯景坊.绩溪《东关冯氏家谱》,光绪23年本,卷末中。
    ①刘伯山主编.《徽州文书》,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3辑首村朱氏文书。
    ②[清]同治《重修祁门武溪陈氏宗谱》家谱定规上海图书馆藏。
    ③[清]洪昌.《江村洪氏宗谱》,雍正8年本,卷14祠簿序。
    ④[清]冯景坡,冯景坊.绩溪《东关冯氏家谱》,光绪23年本,卷末杂志。
    ⑤[清]《锦谷程氏鸿公清明规条》,216051010001,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藏。
    ⑤[民国]曹诚谨.绩溪《旺川曹氏续修宗谱》,卷1本祠条规(康熙)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清]赵吉士.康熙《徽州府志》,康熙38年本,卷8祀典,安徽大学图书馆藏。
    ②[民国]柯立功.《新安柯氏宗谱》,民国15年本,卷26杂记。
    ③[清]周之屏.绩溪《梁安城西周氏宗谱》,光绪31年本,卷之首办祭颁胙例,上海图书馆藏。
    ④[清]黄佩玉.《黄氏光禄家庙遗据录》,咸丰元年本,卷2祠制祭神,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清]汪玑.《新安汪氏通宗世谱》,乾隆52年本,卷4,上海图书馆藏。
    ②陈进国.《信仰·仪式与乡土社会—风水的历史人类学探索》,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下第496页。
    ①刘伯山主编.《徽州文书》,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辑第2卷第329页。
    ②[清]歙县程仁德堂《篁墩世忠祠礼集》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清]道光《徽州刘氏茔墓记》,216060000009,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藏。
    ②[清]贺长龄、魏源.《皇清经世文编》,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小宗家礼略李光地第1654页。
    ③[清]《休宁程氏支年会簿》,21517401001,柏山祭祖,中国社科院历史所藏。
    ④[清]汪鸣相.《新安汪氏宗祠通谱》,道光20年本,卷4。
    ①[清]王启槐.婺源《双杉王氏宗谱》,光绪19年本,双杉义祠记上海图书馆藏。
    ②[清]清愷修,席存泰纂.嘉庆《绩溪县志》,卷1风俗。
    ③[清]周溶修,汪韵珊纂.同治《祁门县志》,卷5风俗。
    ④[民国]许承尧.《歙事闲谭》,合肥:黄山书社,2001年,下册卷18《歙风俗礼教考》,第609页。
    ⑤[民国]石国柱楼文钊许承尧纂修.民国《歙县志》卷1舆地志风土。
    ⑥[清]周善鼎.绩溪《周坑仙石周氏著述堂宗谱》,宣统3年本,祖训十二条,上海图书馆藏。
    ①[清]周溶修,汪韵珊纂.同治《祁门县志》,卷5风俗。
    ②[清]许显祖.《休宁孚潭志》,雍正元年本,卷3岁时。
    ③[清]作者不详.黟县《横岗胡氏支谱》康熙43年本,下卷堂室横冈宗祠。
    ④[清]程绍邰.绩溪《仁里程敬爱堂世守谱》,道光9年本,上海图书馆藏。
    ①[民国]曹诚谨.绩溪《旺川曹氏续修宗谱》,卷1本祠条规(康熙),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清]黄佩玉.绩溪《黄氏光禄家庙遗据录》,咸丰元年本,卷2上元挂灯安徽省图书馆藏。
    ③[民国]柯立功.《新安柯氏宗谱》,民国15年本,卷26杂记。
    ④[民国]石国柱,楼文钊,许承尧纂修.民国《歙县志》,民国26年本,卷1舆地志风十。
    ⑤[清]清愷修,席存泰纂.嘉庆《绩溪县志》,卷1风俗。
    ⑥[民国]吴克俊,许复修,程寿保,舒斯笏纂.《黟县四志》,民国23年本,卷3风俗。
    ⑦[明]许光勋.歙县《城东许氏世潜》,衍庆录卷1古今遗像。
    ①[清]三修齐.《历溪琅琊王氏宗谱》,咸丰6年本,光绪21年本,凡例。
    ②[清]朱国兰.休宁《新安月潭朱氏族谱》,康熙46年本, 跋书曾登源公遗容像。
    ③[清]许文源.绩溪《南关惇叙堂许余氏宗谱》,光绪15年本,卷1新像跋。
    ④[清] 《锦谷程氏鸿公清明规条》,216051010001,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藏。
    ①[清]清愷修,席存泰纂.嘉庆《绩溪县志》,卷1风俗。
    ②[清]周溶修,汪韵珊纂.同治《祁门县志》,卷5风俗。
    ③[清]许显祖.《休宁孚潭志》,卷3岁时。
    ④[清]清恺修,席存泰纂.嘉庆《绩溪县志》卷1风俗。
    ⑤[清]周溶修,汪韵珊纂.同治《祁门县志》卷5风俗。
    ⑥[民国]石国柱,楼文钊,许承尧纂修.民国《歙县志》,卷1舆地志风土。
    ⑦[清]《小方壶斋舆地从钞》第7册春帆纪程歙县程庭第五帙第38页,南清河王氏铸版。
    ①[清]周溶修,汪韵珊纂.同治《祁门县志》卷5风俗。
    ②[民国]石国柱,楼文钊,许承尧纂修.民国《歙县志》,卷1舆地志风土。
    ③[清]许显祖.《休宁孚潭志》,卷3岁时。
    ④[清]清恺修,席存泰纂.嘉庆《绩溪县志》,卷1风俗。
    ⑤梁永佳.《地域的等级——一个大理村镇的仪式与文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27页。
    ⑥[日]田仲一成著云贵彬、王文勋译.《明清的戏曲——江南宗族社会的表象》,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
    ①黄爱华.《明清宗族演剧活动特征简论》,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第155页。
    ②王玉瑜.《明清徽州宗族集体活动中的演剧》,中华戏曲,2006年,第1期第97页。
    ③[明]傅岩.《歙纪》,合肥:黄山书社,2007年,卷9禁夜戏,第107页。
    ④[清]周溶修,汪韵珊纂.同治《祁门具志》,卷5风俗。
    ⑤[清]程烈光.《芸辉堂集》,清道光20年本,卷2《楹联附钞》。
    ①[清]宋德泽.歙县《歙西金山宋村宋氏族谱》,康熙59年本,卷12附记。
    ②杨宜祥.《中国戏曲楹联精选》,北京: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年,第234页。
    ③[清]程绍邰.绩溪《仁里程敬爱堂世守谱》,道光9年本,卷2祠规,上海图书馆藏。
    ④[清]歙县虹梁程氏《德卿公匣规条》。
    ⑤[清]王启槐.婺源《双杉王氏宗谱》,光绪19年本,卷21祭典,上海图书馆藏。
    ⑥[清]黟县西递明经胡氏宗族《道光五年修族账录》传抄本, 转引自赵华富《徽州宗族研究》第230页。
    ①[清]光鲍存良.歙县《新馆鲍氏著存堂宗谱》,光绪元年本,卷3公议曾楷公暨长子立燕公配享记,上海图书馆藏。
    ②[清]赵翼.《瓯北集》转引自黄爱华.《明清宗族演剧活动特征简论》,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第155页。
    ③[清]昆冈等.《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光绪戊申十一月商务印书馆本,卷397礼部风教道光5年。
    ④[清]唐必桂.《唐氏三族祖茔祭祀谱》,光绪9年本,卷1朱家村问政山标祀例,上海图书馆藏。
    ①[清]歙县程仁德堂《篁墩世忠祠礼集》,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转引自刘道胜《徽州宗族关系文书》,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204页。
    ③肖文礼.《赣南客家祭祖的音乐文化人类学研究》,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博士学位论文,第45页。
    ①[清]佘华瑞.《岩镇志草》(点校本),内部印刷本,2004年,贞集迂谈,第278页
    ①张寿安.《十八世纪礼学考证的思想活力——礼教论证与礼秩重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44页。
    ②[日]滋贺秀三.《中国家族法原理》,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95页。
    ③[日]臼井佐知之.《徽州家族的“承继”问题》,95’国际徽学学术论文集,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74页。
    ①[民国]汪立中.绩溪《余川越国汪氏族谱》,光绪10年本,卷18祠规(光绪29年)。
    ②[民国]汪立中.绩溪《余川越国汪氏族谱》,光绪10年本,卷18祠规(光绪29年)。
    ①刘淼.《明清徽州社会经济资料丛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第1辑,第577页。
    ②王钰欣、周绍泉主编.《徽州千年契约文书》,北京:花山文艺出版社,1991年,清·民国编卷3第395页。
    ③陈其南.《家族与社会》,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2000年,第173页,由导师卞利教授提供复印本。
    ①转引自王振忠《清代前期徽州民间的日常生活——以婺源民间日用类书目录十六条为例》,《明清以来长江六月社会发展史论》,陈峰主编,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684页。
    ②李艳春.《清代家庭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4年,第55页。
    ③张萍.《明清徽州文书中所见招赘与过继》,安徽史学,2005年, 第3期第86页。
    ④栾成显.《明清徽州宗族的异姓继承》,历史研究,2005年,第3期第89页。
    ⑤韩宁平.《清代徽州的拟血亲承继——以星源甲道张氏宗谱为中心》,黄山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21页。
    ⑥[清]徐珂.《清稗类钞》,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5册婚姻类,第2093页。
    ①[清]张图南,张元淬.婺源《甲道张氏宗谱》,乾隆28年本,卷1凡例。
    ②[清]程文桂.《新安岑山渡程氏支谱》,乾隆6年本,卷2承继本生图说。
    ③[清]程文桂.《新安岑山渡程氏支谱》,乾隆6年本,卷2承继本生图说。
    ①瞿同祖著范忠信、晏锋译.《清代地方政府》,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2页。
    ②[清]江如松. 《萧江复七公房支谱》,乾隆37年本,卷4《消除赘婿承祧补代文》。
    ③[清]鲍光纯.歙县《重编棠樾鲍氏三族宗谱》,乾隆25年本,凡例。
    ④[民国]李冬华.婺源《严田李氏宗谱》,民国11年本,凡例。
    ⑤[清]同治婺源《腴川程氏宗谱》附《清源录》,转引自栾成显《明清徽州宗族的异姓继承》,历史研究,2005年,第3期第89页。
    ①[清]许文源.绩溪《南关悖叙堂许余氏宗谱》,光绪15年本,卷1谱例世系。
    ①[清]许文源.绩溪《南关惇叙堂许余氏宗谱》,光绪15年本,道光旧序。
    ②杨天宇.《礼记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下册礼运第9第281页。
    ③[宋]朱熹.《朱子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册17朱子语类4卷85礼2第2899页。
    ④[清]许文源.绩溪《南关惇叙堂许余氏宗谱》,光绪15年本,卷10宗祠规约妄行过继。
    ①张寿安.《十八世纪礼学考证的思想活力——礼教论争与礼秩重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1页。
    ②[清]戴震.《戴震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卷11第171页。
    ①[清]程瑶田《程瑶田全集》合肥:黄山书社,2008年,通艺录宗法小记第168页。
    ②李亦园.《人类的视野》,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第145页。
    ①刘伯山主编.《徽州文书》,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第1辑第2卷第4页。
    ①[清]吴起凤.《新安歙西溪南吴氏统宗志》,乾隆12年本,凡例。
    ②[清]冯景坡,冯景坊.绩溪《东关冯氏家谱》,光绪23年本,凡例。
    ③刘伯山主编.《徽州文书》,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辑第2卷第172页。
    ①刘伯山主编.《徽州文书》,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辑第9卷第123页。
    ①[清]乾隆歙县《吴氏宗祠公议供规谕约簿》,216043006001,中国社科院历史所藏。
    ②[清]同治婺源《腴川程氏宗谱》附《清源录》,转引自栾成显《明清徽州宗族的异姓继承》,历史研究,2005年第3期。
    ③李亦园.《人类的视野》,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第276页。
    ①陈进国.《信仰、仪式与乡土社会——风水的历史人类学探索》,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下第619页。
    ②[英]莫里斯·弗里德曼.《中国东南的宗族组织》,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参见杨国枢主编.《中国人的心理》李亦园《中国家族与其仪式:若干观念的检讨》,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
    ③[日]渡边欣雄著、周星译.《汉族的民俗宗教——社会人类学的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98页。
    ④[清]王作霖、王楫元.《婺南中云王氏世谱》,康熙45年本,卷6墓图。
    ⑤[清]孙银显孙银钰.婺源《湖溪孙氏族谱》,同治10年本,卷2墓图,上海图书馆藏。
    ⑥[清]康熙《海阳纪略》浴云楼刻本七辑28398义琢记。
    ⑦[清]江登云.《橙阳散志》,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中国地方志集成27卷6礼仪志丧葬。
    ①[清]程文翰.祁门《善和乡志》,光绪7年本,卷2《山川景致·风水说》。
    ②[清]汪鸣凤.婺源《汪氏湖山墓祠纪》,道光28年本,祠记。
    ③[清]方士识,方渭川.祁门《方氏宗谱》,同治8年本,卷之末小传金输公。
    ④[清]胡广植.绩溪《金紫胡氏家谱》,光绪33年本,卷首下艺文桐坑墓记。
    ①[清]戴鸿儒.绩溪《东关戴氏家谱》,光绪15年本,卷9墓图。
    ②[清]戴鸿儒.绩溪《东关戴氏家谱》,光绪15年本,卷9墓图。
    ③[清]李光地.《榕村续语录》,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卷17理气,第799页。
    ④[明]项乔《风水辨》,收入明唐顺之《稗编》卷58,《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953—955册第27—28页。
    ⑤刘伯山主编.《徽州文书》》,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辑第9卷第299页。
    ①[日]濑川昌久著钱杭译.《族谱·华南汉族的宗族·风水·移居》,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第179页。
    ②[清]江登云.《橙阳散志》,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中国地方志集成27卷10艺文重建赉成堂记碑。
    ①[清]葛光汉.绩溪《泉塘枢密葛氏宗谱》,宣统3年本,卷之末遗据。
    ②[清]黄凝道.休宁《黄氏重修家谱》,乾隆18年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王钰欣、周绍泉主编.《徽州千年契约文书》,北京:花山文艺出版社,1991年,清·民国编卷2第427页。
    ②[清]江赓.婺源《萧江家乘》,道光30年本,卷11祠规。
    ①陈进国.《信仰、仪式与乡土社会——风水的历史人类学探索》,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下第612页。
    ②刘伯山主编.《徽州文书》,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辑第6卷第219页。
    ①安徽省博物馆编.《明清徽州社会经济资料丛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第1集第567页。
    ②[清]邵琳.绩溪《华阳邵氏宗谱》,宣统2年本,卷首新增祠规。
    ①王钰欣、周绍泉主编.《徽州千年契约文书》,北京:花山文艺出版社,1991年,清·民国编卷1第53页。
    ②刘伯山主编.《徽州文书》,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辑第9卷第422员祁门二十一都一图陈氏文书。
    ①王钰欣、周绍泉主编.《徽州千年契约文书》,北京:花山文艺出版社,1991年,清·民国卷第3卷,第22页。
    ①刘伯山主编.《徽州文书》,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辑第6卷,第476页。
    ②瞿同祖著范忠信、晏锋译.《清代地方政府》,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282页。
    ①[清]康熙四十七年告示藏于河北大学博物馆,转引自邵凤芝《从两件清代告示看中原农村祖先崇拜》,农业考古,2008年,第3期第67页。
    ②[清]乾隆三十六年告示藏于河北大学博物馆,转引自邵凤芝《从两件清代告示看中原农村祖先崇拜》,农业考古,2008年,第3期第67页。
    ①[清]廖腾煃.《海阳纪略》,浴云楼刻本, 七辑28——425—告示本。
    ②[清]廖腾煃.《海阳纪略》,浴云楼刻本,七辑28——471卷下勘审张绶张德泓坟山看语 。
    ①刘伯山主编.《徽州文书》,第1辑第9卷,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465页。
    ①[清]方士识,方渭川.祁门《方氏宗谱》,同治8年本,卷之末小传。
    ②[清]作者不详.《新安程氏世谱》,新安程氏世谱正宗序。
    ③[清]鲍光纯.歙县《重编棠樾鲍氏三族宗谱》,乾隆25年本,卷7元公派师山墓志。
    ④刘伯山主编.《徽州文书》,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辑第9卷第185页。
    ①王钰欣、周绍泉主编.《徽州千年契约文书》,北京:花山文艺出版社,1991年,清·民国编卷1第298页。
    ①祥贵.《崇拜心理学》,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1年,第12页。
    ①[清]歙县程仁德堂《篁墩世忠祠礼集》议举合祀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清]程衡.祁门《善和程氏仁山门支谱》,康熙21年本,叙闵盱会谱。
    ③[明]彭泽,江舜民.弘治《徽州府志》,卷1地理1风俗。
    ④[美]保罗·康纳顿著纳日碧力戈译.《社会如何记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05页。
    ⑤李向平.《祖宗的神灵——缺乏神性的中国人文世界》,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26页。
    ⑥[美] J·L·斯图尔特著 闵甲 黄克克 韩铁岭等译.《中国的文化和宗教》,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第4页。
    ①[清]程有高.《新安程氏世宗原录琼公支谱》康熙本,复世忠庙田地盟书。
    ②[清]歙县程仁德《篁墩世忠祠礼集》安徽省图书馆藏
    ③[清]汪鸣相.《新安汪氏宗祠通谱》,道光20年本,卷3。
    ①[清]佘华瑞.《岩镇志草》(点校本),内部印刷本,2004年,贞集逸事第268页。
    ②刘伯山主编.《徽州文书》,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辑第10卷第455页。
    ①[清]吴梅颠.《徽城竹枝词》,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藏复印本。
    ②[清]沈复.《浮生六记》,湖北:长江文艺出版社,2009年,第54页。
    ③[清]清愷修席存泰纂.嘉庆《绩溪县志》,卷7祀典志。
    ④[民国]吴克俊,许复修,程寿保,舒斯笏纂.《黟县四志》,卷3地理风俗。
    ⑤[清]劳逢源、沈伯棠.道光《歙县志》,卷9之3艺文碑碣。
    ①[清]王让修.道光《祁门县志》,卷9舆地志坦庙。
    ②章毅.《宋明时代徽州的程灵洗崇拜》,安徽史学,2009年,第4期第109页。
    ③[清]汪瑞口.《新安汪氏家乘》,同治13年本,卷27徽州府详文。
    ①[清]佘华瑞.《岩镇志草》(点校本),内部印刷本,2004年,志草发凡,第9-10页。
    ①[美]韩森著包伟民译.《变迁之神——南宋时期的民间信仰》,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76页。
    ②[元]脱脱.《宋史》,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卷105志第58礼8,第2561页。
    ③汪文学.《(“汪公”考)商补》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3期第93页。
    ①[清]汪立正.休宁《西门汪氏大公房挥佥公支谱》,乾隆4年本,卷之4。
    ②[民国]许承尧.《歙事闲谭》,合肥:黄山书社,2001年,卷24录僧六舟游歙笔记,第835页。
    ①[唐]姚思廉.《陈书》,北京:中华书局,1972年本,卷10程灵洗传第171页。
    ②[清]作者不详.《新安程氏世谱》。
    ①[清]昆冈等.《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光绪戊申十一月,商务印书馆本卷445礼部群祀。
    ①王铭玉.《语言符号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126页。
    ②居阅时、瞿明安.《中国象征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93页。
    ③姚周辉.《失衡的精神家园:中国民间灵魂、鬼神、命运信仰的研究与批评》,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1页
    ①李小燕.《客家祖先崇拜文化——以粤东梅州为重点分析》,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第6页。
    ②[日]濑川昌久著钱杭译.《族谱·华南汉族的宗族·风水·移居》,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第4页。
    ③[清]劳逢源、沈伯棠.道光《歙县志》卷9之3艺文碑碣。
    ①[民国]方树.绩溪《城南方氏四修宗谱》,民国8年本,卷21记事。
    ②[宋]罗愿纂赵不悔修.《新安志》北京:中华书局,宋元方志丛刊,1990年本,卷1姓氏。
    ③[民国]石国柱,楼文钊,许承尧纂修.民国《歙县志》,卷1舆地志风土。
    ④陈支平.《福建家谱》,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233页。
    ⑤[清]王修齐.《历溪琅琊王氏家谱》,咸丰6年本,赞。
    ①[清]郑道选.祁门《锦营郑氏宗谱》,道光元年本,卷末,上海图书馆藏。
    ②[明]许光勋. 《古歙城东许氏世谱》,祯七年本,卷1像赞。
    ①[民国]许本学.歙县《许村许敦本堂主簿》,民国34年本,上册逸庵许公行状。
    ②[清]许显祖.《休宁浮潭志》,卷3岁时。
    ③[清]许显祖.《休宁浮潭志》,卷3岁时。
    ④[民国]歙县《问政方氏宗谱》,民国26年本,卷1事迹列传。
    ①[清]昆冈等.《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光绪戊申十一月,商务印书馆影印本,卷445礼部群祀咸丰七年。
    ②王铭铭.《走在乡土上—历史人类学札记》,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9页。
    ③[民国]刘光宿修.《婺源县志》,卷70杂志佚事。
    ①[清]汪邦忠.《越国汪公墓志续刊》,光绪10年本,卷上,上海图书馆藏。
    ②[民国]汪慰.《吴清山墓祠征信录》,民国5年本,序。
    ①[美]马歇尔·萨林斯著蓝达居译.《历史之,岛》,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70页。
    ①李向平、石大建.《中国人的信仰认同模式:以儒教信仰为中心》,《社会》,2008年第6期。
    ②[清]歙县汪氏.《越国公汪王墓祠记》,咸丰2年本,纪略,上海图书馆藏。
    ③[清]歙县汪氏.《越国公汪王墓祠记》,咸丰2年本,原序上海图书馆藏。
    ④[清]劳逢源、沈伯棠.《歙县志》,卷2之4营建志秩祀。
    ⑤[清]程士培.《新安程氏统宗补正图纂》,乾隆12年本,重建世忠庙记胡麟。
    ①[清]劳逢源、沈伯棠.道光《歙县志》,卷1之7舆地古迹。
    ②[清]歙县汪氏.《越国公汪王墓祠记》,咸丰2年本,卷1(又见康熙徽州府志勳烈)上海图书馆藏。
    ③[德]马克思·韦伯著,康乐、简惠美译.《中国的宗教》,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韦伯作品集v,2008年,第208页。
    ①[民国]《黟县四志》卷3地理风俗民国12年黟县藜照堂刻本。
    ②胡成.《礼教下渗与乡村社会的接受和回应——对清中期江南农村地区的观察(1681—1853)》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39期。
    ③[法]列维—布留尔著丁由译《原始思维》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5页。
    ④王日根.《明清民间社会的秩序》长沙:岳麓书社2003年版第8页。
    ⑤庄孔韶.《银翅——中国的地方社会与文化变迁》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520页。
    ①[德]马克思·韦伯著,康乐、简惠美译《中国的宗教》,韦伯作品集v,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425页。
    ②[宋]朱熹.《朱子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6册朱子语类4卷84礼1第71页。
    ③[民国]曹诚谨.绩溪《旺川曹氏续修宗谱》,嘉庆旺川家训后十则安徽省图书馆藏。
    ④[清]歙县《朱氏永德公祀簿》,216042712001,祀簿序,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藏。
    ①[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卷1第18页。
    ②[清]张沛泽.绩溪《北门张氏族谱》,光绪13年本,卷首序。
    ③[清]朱彦祥.婺源《桐川朱氏宗谱》,乾隆29年本,卷12文集敦本堂记。
    ④[清]陈淦.祁门《文堂陈氏族谱》,道光8年本,宗谱序。
    ⑤[清]程士培.《新安程氏统宗补正图纂》,乾隆12年本大成序。
    ①[民国]曹诚谨.绩溪《旺川曹氏续修宗谱》,康熙族谱原序,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清]康熙《徽州何氏祭祀簿》,216020000006,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藏。
    ③[清]洪昌.《江村洪氏宗谱》,雍正8年本,卷14宗祠祀田记。
    ④刘伯山主编.《徽州文书》,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辑第6卷第171页。
    ①刘伯山主编.《徽州文书》,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辑第9卷第439页。
    ①王钰欣、周绍泉主编.《徽州千年契约文书》,北京:花山文艺出版社,1991年,清·民国编卷3第25页。
    ①[美]马歇尔·萨林斯著蓝达居译.《历史之岛》,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43页。
    ②[清]孙家晖.黟县《古筑孙氏家谱》,嘉庆17年本,祠墓。
    ③王铭铭.《溪村家族——社区史、仪式和地方政治》,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75页。
    ①[宋]张载.《经学理窟》,《古今图书集成》,中华书局,巴蜀书社第32册明伦类编家范典宗族部第100卷,第39572页。
    ②[清]陈淦.祁门《文堂陈氏族潜》,道光8年本,大成谱序。
    ③[清]吴云岫.《左台吴氏家谱》,嘉庆19年本,谱仪重谱。
    ①[明]程敏政.《新安文献志》,合肥:黄山书社2004年,卷18序第427页。
    ②[民国]曹诚谨.绩溪《旺川曹氏续修宗谱》,卷1旺川家训前十则(康熙)
    ③[清]张图南,张元淬.婺源《甲道张氏宗谱》,乾隆28年本,卷39清明序
    ①[清]周善鼎.绩溪《周坑仙石周氏著述堂宗谱》,宣统3年本,祖训敬祖宗。
    ②[清]吴翟.《茗洲吴氏家典》,合肥:黄山书社,2006年,第281页。
    ③[清]胡培晕.《研六室文钞》补遗《上罗椒学使书》。
    ④[清]黄佩玉.绩溪《黄氏光禄家庙遗据录》,咸丰元年本,卷1祠制,安徽省图书馆藏。
    ⑤[美]许娘光著薛刚译.《宗族·种姓·俱乐部》,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年,第53页。
    ①[清]戴鸿儒.绩溪《东关戴氏家谱》,光绪15年本,首卷序。
    ②[民国]方为国.歙县《府前方氏宗谱》,民国27年本,卷之10世系学镛公。
    ③转引自唐力行.《明清以来徽州区域社会经济研究》,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24页。
    ①[清]唐必桂.《唐氏三族祖茔祭祀谱》,光绪9年本,序,上海图书馆藏。
    ②[清]王启槐.婺源《双杉王氏宗谱》,光绪19年本,卷17记,上海图书馆藏。
    ①[民国]休宁《率口世忠祠从事录》,手抄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民国]休宁《率口世忠祠从事录》,手抄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③[清]查庆曾.婺源《查氏族谱》,光绪18年本,卷8祭文。
    ④王钰欣、周绍泉主编.《徽州千年契约文书》,清·民国卷12道光三年十月九日起立《孙世德祠租簿抄白》第4页。
    ①[清]黄佩玉.绩溪《黄氏光禄家庙遗据录》,咸丰元年本,卷2祠制祭文,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清]冯景坡,冯景坊.绩溪《东关冯氏家谱》,光绪23年本。
    ②[清]嘉庆五年众勤堂《祀簿》,216050502001,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藏。
    ③[清]汪鸣相.《新安汪氏宗祠通谱》,道光20年本,卷4祭文。
    ④[清]邵琳.绩溪《华阳邵氏宗谱》,宣统2年本,卷10祭神祖文。
    ①[清]歙县程仁德堂《篁墩世忠祠礼集》,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清]歙县程仁德堂《篁墩世忠祠礼集》,合祀事宜序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清]汪鸣凤.婺源《汪氏湖山墓祠纪》,道光28年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清]汪鸣凤.婺源《汪氏湖山墓祠纪》,道光28年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③[清]项絪.歙县《桂溪项氏祠谱》,乾隆20年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清][清]项絪.歙县《桂溪项氏祠谱》,乾隆20年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清]冯景坡,冯景坊.绩溪《东关冯氏家谱》,光绪23年本,卷末中杂志。
    ③[清]冯景坡,冯景坊.绩溪《东关冯氏家谱》,光绪23年本,卷末中杂志。
    ④[清]程绍邰.绩溪《仁里程敬爱堂世守谱》,道光9年本,卷3祭文,上海图书馆藏。
    ①[清]嘉庆五年众勤堂《祀簿》,216050502001,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藏。
    ②[清]嘉庆五年众勤堂《祀簿》,216050502001,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藏。
    ③[清]嘉庆五年众勤堂《祀簿》,160505020001,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藏。
    ④[清]嘉庆五年众勤堂《祀簿》,216050502001,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藏。
    ①[清]汪立正.休宁《西门汪氏大公房挥佥公支谱》,乾隆4年本。
    ②[清]宋德泽.歙县《歙西金山宋村宋氏族谱》,康熙59年本,卷12附记祭章。
    ③[清]宋德泽.歙县《歙西金山宋村宋氏族谱》,康熙59年本,卷12附记祭章。
    ④[清]查庆曾.婺源《查氏族谱》,光绪18年本,卷8祭文。
    ①[清]周之屏.绩溪《梁安城西周氏宗谱》,光绪31年本,上海图书馆藏。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