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保护基本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虽然商标是知识产权家族中的一员,但它是一个不同于著作和专利这些传统知识产权的独特领域,商标保护法律制度有自己的特点。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专门研究,这是本文写作的出发点。
     文章除了引言和结语外,共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了商标的功能。
     商标的功能是商标保护的立论基础。商标的功能,包括区别商品功能、保证质量功能、表彰商誉功能。商标诸功能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有其内在的联系。对经营者来说,区别商品来源是手段,表彰商品质量和商誉是目的;对消费者来说,识别商品来源是手段,区别质量、表彰身份和地位是目的。商标功能的实现,有赖于商标的自然属性——显著性。商标是用最简化的符号来传递最必要的信息,它能够减少表达方式的繁琐性和复杂性,以便无论说哪种语言的顾客都能够通过它感悟到它所传达的信息。
     第二部分介绍了商标保护的目的。
     作者比较研究了著作权法、专利法和商标法的立法目的,认为,商标保护的目的与商标区别商品、表彰商誉的功能有关,是制止混淆、误认和欺骗,制止不正当竞争,保护正当竞争,保护经营者的竞争地位,维护竞争秩序,激励生产者生产出更多的优质商品,同时保护消费者利益。
     第三部分探讨了商标保护的对象。
     作者认为,保护商标,并不是保护商标的创造性,而是保护其识别性和显著性。商标是载体,其所表彰的商誉是实体,商标仅仅是商标保护的形式对象,其实质对象是,经营者和其商品的真实联系,是经营者的商誉,是一种抽象的信息。保护商标是为了克服市场上的信息错误。
     第四部分探讨了商标权的取得途径
     作者首先概括了商标权取得的三种立法模式:一是使用取得商标权;二是注册取得商标权;三是使用和注册都可取得商标权。然后比较分析了注册原则和使用原则的理论基础、利弊。作者认为,使用原则紧扣商标的功能和保护对象,注重实体公正,保护使商标具有价值的经营者的利益,注册原则注重法律秩序的稳定性以及商标权的确定性,注册商标的保护需要从商标的使用中获得正当性证明。因此使用原则和注册原则有相互借鉴和融合的趋势,我国新商标法对此也有所响应。
    
    第五部分探讨了商标权的效力范围
    商标权的效力范围即商标保护的范围,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
    商标权的时间效力范围,
    间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性
    即权利的存续期间或保护期间,商标权的保护期
    ,法律原则上并不限制商标权的期限,这与商标
    识别商品的功能有关。第二,
    商标权的空间效力范围,即商标受保护的地
    域范围,商标的地域效力范围及于多数消费者知悉的范围,包括事实上的
     第三,商标权“行”和“禁”的范围,主要包括商
    标使用权、禁用权,其中又涉及商标图样和商品类别。商标使用权必须在
    核准注册的商标图样和核定使用的商品范围内行使,商标的使用权延及商
    品到达消费者手中之前。商标禁用权包括“相同使用的禁止”和“近似使
    用的禁止”,而“禁”的范围大于“行”的范围,该差异是由商标识别功能
    决定的。驰名商标的禁用权可扩大到不类似的商品即非竞争性商品上,商
    标保护的理论基础也由制止混淆扩大到反淡化,而体现在商标中的商誉
    面的财产权的发展是商标权不断扩大和反淡化的基础,而这又是与商标表
    彰商誉的功能分不开的。
    了
Although trademark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it is a special field that differs from copyright and patent, which is determined by the function of trademark .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it separately and this is the starting-point of this article.
    Except the introduction and conclusion, the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In part I, the writer surveys the function of trademark. He observers that it is the basis of trademark protection. Trademark has three functions: to indicate source or origin, to guarantee quality, and to indicate goodwill, These functions are closely connected and rely on the distinctiveness of the trademark.
    In part n, the writer deals with the purpose of trademark protection. He holds that the purpose is connected with the function of the trademark. So the purpose of trademark protection is to encourage the trader to produce more high quality goods and to protect the consumer's interests through prohibiting unfair competition.
    Part III covers the object of trademark protection. Unlike copyright and patent, trademark law protects the distinctiveness of the trademark. From other perspectives, it is the trader's goodwill which appears in the form of information.
    In the fourth part, the writer surveys the acquisition of trademark right. There are three channels of trademark right acquisition. They have their own rational basis and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So now there is a trend of merging. The new trademark law of China reflects the trend from some aspects. The first channel is acquisition through trademark use, the second is through trademark registration, the third is the combination of them.
    In part V, the writer deals with the scope of trademark protection. It consists of three aspects. The first aspect is the term of trademark protection, the second is the geographic scope, the third is the specific rights of trademark. Trademark has four specific rights, right of use, right of prohibition of use, right of license and right of assignment This article surveys the right of use, the right of prohibition of use. The right of use can interpret reverse passing off. The right of prohibition is determined by the function of trademark, and the scope of prohibition is now expanding in well-know trademarks.
引文
1、史尚宽:《物权法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版。
    2、王泽鉴:《民法物权》(第一册),台北:三民书局2000年版。
    3、李开国:《民法总论》,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硕士研究生内部教学用书。
    4、龙卫球:《民法总论》,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第二版。
    5、张玉敏主编:《知识产权法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6、郑成思:《知识产权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二版。
    7、郑成思:《知识产权论》,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8、刘春田主编:《知识产权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二版。
    9、吴汉东、胡开忠:《无形财产权制度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10、刘春茂:《知识产权原理》,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年版。
    11、沈达明:《知识产权法》,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2、黄勤南:《新编知识产权法教程》,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13、张俊浩:《民法学原理》,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三版。
    14、黄晖:《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的法律保护》,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15、刘春田主编:《中国知识产权评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16、韦之:《知识产权论》,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年版。
    17、冯晓青:《知识产权法理论与实践》,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年版。
    18、刘茂林:《知识产权的经济分析》,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19、阿瑟·R·米勒 迈克尔·H·戴维斯:《知识产权法概要》,周林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20、孟庆法、冯义高:《美国专利及商标保护》,北京:专利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
    21、[日]富田彻男:《市场竞争中的知识产权》,廖正衡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22、[日]纹谷畅男编:《商标法50讲》,魏启学译,北京:法律出版社1987年版。
    
    
    23、《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版,第7卷。
    24、李镤:《商标授权论》,台北:三民书局1985年版。
    25、罗伯特·D·考特、托马斯·S·尤伦:《法和经济学》,施少华等译,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6、罗东川、马来客主编:《知识产权名案评析》,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年版。
    27、韩建新:《信息经济学》,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年版。
    28、理查德·A·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蒋兆康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29、邵建东:《德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0、赖源河编审:《公平交易法新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1、孔祥俊:《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适用与完善》,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32、J·H·Baker: Introduction to English Legal History, 3rd ed.,1990.
    33、Tina Hart, Linda Fazzani: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Palgrave Publishers Ltd.,2000.
    34、W.R. Cornish: Intellectual Property: Patents, Copyright, Trade marks and Allied Rights, Sweet & Maxwell, 1999.
    35、Paul Goldstein: Copyright, patent, Trademark and related State Doctrines, Foundation Press, 1997.
    1、谢晓尧:“论商誉”,《武汉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年第5期。
    2、梁上上:“论商誉商誉权”,《法学研究》1993年第5期。
    3、王春燕:“商标保护法律框架的比较研究”,《法商研究》2001年第4期。
    4、谢铭洋:“智慧财产权之概念与法律体系”,刘春田主编:《中国知识产权评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5、郑成思:“浅议《反不正当竞争法》与《商标法》的交叉与重叠”,《知识产权》1998年第4期。
    6、郑友德、刘平:“试论假冒与不正当竞争”,《知识产权》1998年第1期。
    
    
    7、刘春田:“商标与商标权辨析”,《知识产权》1998年第1期。
    8、刘孔中:“论商标混淆之虞”,《台大法学论丛》第二十六卷第一期。
    9、菲德里克·毛思德:“驰名商标在非竞争性商品上的使用”,陈学民译,《知识产权研究》第一卷,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1996年版。
    10、曾陈明汝:“论商标之经济价值与保护范围”,《台大法学论丛》第十八卷第二期。
    11、刘晓军:“商标淡化的侵害对象研究”,《知识产权》2002年第1期。
    12、董炳和:“商标在先使用的法律意义”,《法学》1999年第10期。
    13、董炳和:“再论商标在先使用的法律意义”,《知识产权文丛》第四卷,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4、韦之:“论未注册商标的法律保护”,《私法研究》总第一卷。
    15、李颖怡:“对商标抢注现象的反思”,《法学评论》1999年第5期。
    16、韦之:“论反不正当竞争法与知识产权法的关系”,《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1999年第6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