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经解文献系年考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清代学术以整理和总结中国数千年学术成果为总特征,作为中国数千年传统文化核心的经学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影响着清代以至近代社会的政治、教育、文化等各方面,因此,董理清代经学一直是学术史研究的热点。本文属于学术史的研究范畴,以考证清代顺治、康熙时期经学著作的成书年代为重点,并对这些著作进行系年,以期研究者能更系统地把握清初经学发展情况,为全面整理清代经学作资料准备。
     本文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简述本文的选题缘由与意义、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第二部分,凡例,规定本文的著录内容、格式及编排顺序;
     第三部分,正文,这是本文的核心部分,按照凡例的规划,以纪年为经、以著作为纬,著录清初经学著作的成书年代,简要介绍经学家生卒、字号、籍贯等,并对部分内容作简要的考证,辨正前人著作中的讹误与舛陋;
     第四部分,结语,从清初顺康时期经学家地域分布以及经学著作分类统计两个方面,为前文作补充,对清初经学作更宏观的把握,并简要总结清初经学的特点。
The essential character of academic research in the Qing Dynasty was to collate and summarize Chinese academic achievements for thousands of years. The Confucian classics, as the cor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were also gained huge success, which affected the politics, education, culture and other aspects of Qing Dynasty and modern society. Therefore, the study of Confucian classics in the Qing Dynasty has been an academic research hotspot for long time. This paper, which belongs to the research category of the academic history, focus on the textual research of the written year of Confucian scholars' works during the periods of Emperor Shunzhi and Kangxi. In this article, these works would be arranged by years, in order to grasp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about Confucian classics in early Qing Dynasty systematically and make preparation for further research.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four sections:
     Section one is the preface that mainly expounds the reason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choice of topic, analyses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s, points out the research methods and innovative points of this paper;
     Section two is the convention that defines description, format and arrangement sequence of this paper;
     Section three is the main text which is the core part of this article. According to the convention, historical chronology is longitude and works about Confucian classics are latitude in this text. It mainly arranges the written year of Confucian scholars'works and makes brief introductions of the Confucian scholars'birth and death year, given name, place of origin, etc. It contains textual research about some parts of the contents to identify and correct the inaccuracies and errors in the literatures.
     Section four is the epilogue which is a supplement to the main text from two aspects, one is the study on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Confucian scholars in early Qing Dynasty and the other is the classification statistics on Confucian classics works. In order to grasp a macroscopic impress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fucian classics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 are summarized at the last.
引文
①《清史稿·艺文志》经部著录2155种,武作成《清史稿艺文志补编》增补经类著述1267种,王绍曾主编的《清史稿艺文志拾遗》又增补6253种,三书共计9675种,虽偶有重复,但散见于各公私书目及文集中未被收录者亦甚夥,故保守估计清代经学著述也当在万种以上。
    ②陈祖武、朱彤窗主编: 《乾嘉学术编年》,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页。
    ①参考彭战果《<易余>与方以智的易学观》,载《周易研究》2011年第4期。
    ②鲁锦寰:《科学与人文融会的传统——读杨小明<清代浙东学派与科学>》,载《史学月刊》2006年第2期。
    ①据统计, 《清儒学案》全书208卷,分为“正案”、“附案”和“诸儒案”,正案179人,附案922人,诸儒案68人,共1169人。
    ②参考梅新林、俞樟华《浙东学派编年史的学术创意与构想》,载《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
    ①为节省篇幅,本文所引之《四库提要》,如无特殊说明,即默认为该条目所列经籍的提要。所引版本为中华书局1997年整理本《钦定四库全书总目》。
    ②徐在汉《<易或>纪后》云:“忆昔与赵子学《易》时,赵子二十四,予二十三,年少方壮……”徐氏向赵振芳学《易》当崇祯己卯,即1639年,据此可知赵子约生于1616年,徐氏约生于1617年。
    ③张慧剑: 《明清江苏文人年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①胡春丽: 《毛奇龄与清初<四书>学》,复旦大学2010年博士论文,第163页。
    ①陈确: 《陈确集·答萧山来成夫书》,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612页。
    ①徐定宝: 《黄宗羲评传》,南京大学2002年版,第347页。
    ①参考彭战果《<易余>与方以智的易学观》,载《周易研究》2011年第4期。
    ②杜泽逊: 《四库存目标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287页。
    ①转引自金少英《查伊璜著述考》,载《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57年第1期。
    ②参考东泽民《樊腾凤及其<五方元音>》,载《兰台世界》2008年7月上半月。
    ①参考刘纬毅主编《山西文献总目提要》,山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28页。
    ①参考阳海清主编《中南、西南地区省、市图书馆馆藏古籍稿本提要》,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2页。
    ①徐定宝: 《黄宗羲评传》,第351页。
    ②杜泽逊: 《<四库提要>举正》,载《中国典籍与文化》2003年第2期。
    ①刘智鹏: 《费密著述考》,载《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①周怀文:《毛奇龄研究》,山东大学2010年博士论文,第222页。
    ①转引自周洪才《孔子故里著述考》,齐鲁书社2004年版,第65页。
    ①胡春丽: 《毛奇龄与清初<四书>学》,第58页。
    ②关于毛奇龄的卒年,另有1713年一说,参见陈祖武《清初学术思辨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杜1992年版,第282页。
    ③周怀文: 《毛奇龄研究》,第224页。
    ①刘文英: 《吴任臣生年及事迹考》,载《史学史研究》2009年第3期。
    ①杜泽逊: 《四库存目标注》,第148页。
    ①关于《正字通》的著作权问题,参考段晓华《<正字通>著作权考辨——兼论张自烈、廖文英之关系》(载《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此文认为,《正字通》是张自烈撰著,廖文英刊行,二人是文友及主客关系,张自烈为报恩而将著作权交予廖文英,廖氏刊刻时增加了满文12字母。
    ②参考方子昭《张自烈著述考》,载《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
    ①胡春丽: 《毛奇龄与清初<四书>学》,第205页。
    ②参考王锷编著《三礼研究论著提要》,甘肃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335页。
    ①参考《柏克莱加州大学东亚图书馆中文古籍善本书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23页。
    ①转引自周洪才《孔子故里著述考》,第10页。
    ①参考王锷编著《三礼研究论著提要》,第185页。
    ②参考张宗友《徐善生卒年补订》,载《文献季刊》2007年第3期。
    ①林颖政: 《万斯大及其经学研究》,台湾高雄师范大学经学研究所1995年硕士论文,第195页。
    ①林颖政: 《万斯大及其经学研究》,第196页。
    ②钱穆: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815页。
    ①全祖望: 《鲒埼亭集》卷三,齐鲁书社1982年版。
    ①林颖政: 《万斯大及其经学研究》,第196页。
    ②参考王锷编著《三礼研究论著提要》,第184页。
    ③林颖政: 《万斯大及其经学研究》,第197页。
    ①参考阳海清主编《中南、西南地区省、市图书馆馆藏古籍稿本提要》,第17页。
    ②王锷编著: 《三礼研究论著提要》,第470页。
    ①周炳麟、邵友濂、孙德祖等:《光绪余姚县志》卷十七《艺文下》。
    ②刘智鹏: 《费密著述考》,载《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①钱穆: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第817页。
    ①古国顺: 《清代尚书著述考》,台湾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1975年硕士论文,第54页。
    ①古国顺: 《清代尚书著述考》,第9页。
    ①胡春丽: 《毛奇龄与清初<四书>学》,第283页。
    ②胡春丽: 《毛奇龄与清初<四书>学》,第284页。
    ①陈山榜: 《李塨年表》,载《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第9卷第3期。
    ①胡春丽: 《毛奇龄与清初<四书>学》,第290页。
    ①李春伶:《<仪礼通论>初探》,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8年第2期。
    ②胡春丽: 《毛奇龄与清初<四书>学》,第60页。
    ①杜泽逊: 《四库存目标注》,第187页。
    ②周怀文: 《毛奇龄研究》,第242页。
    ③陈山榜: 《李塨年表》,载《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第9卷第3期。
    ①宋慈抱原著、项士元审订: 《两浙著述考》,浙江人民出版社,第314页。
    ①《光绪慈溪县志》卷四十八《艺文志三》,《中国地方志集成》浙江省第36册,第59页。
    ①《光绪慈溪县志》卷四十八《艺文志三》,第59页。
    ②胡春丽: 《毛奇龄与清初<四书>学》,第303页。
    ③胡春丽: 《毛奇龄与清初<四书>学》,第303页。
    ①林存阳: 《清初三礼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博士论文,第121页。
    ①周怀文: 《毛奇龄研究》,第244页。
    ①《清史列传》作徐世沐年八十八岁,卒年同,则其生当1630年。此从《五续疑年录》。
    ②胡春丽: 《毛奇龄与清初<四书>学》,第309页。
    ③胡春丽: 《毛奇龄与清初<四书>学》,第60页。
    ①王锷: 《三礼研究论著提要》,第472页。
    ②胡春丽: 《毛奇龄与清初<四书>学》,第309页。
    ①参考王锷编著《三礼研究论著提要》,第332页。
    ②胡春丽: 《毛奇龄与清初<四书>学》,第310页。
    ①参考汪学群《胡煦有关<周易>与其他经书关系述论》,载《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①张伯行生于农历1651年十二月初五日,当阳历1652年1月15日。
    ①钱穆: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第825、826页。
    ①转引自王锷《三礼研究论著提要》,第472页。
    ①参考周洪才《孔子故里著述考》,第66页。
    ②钱穆: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第826页。
    ①李瀚章、裕禄等:《光绪湖南通志》卷二百四十六《艺文志二》。
    ①参考《柏克莱加州大学东亚图书馆中文古籍善本书志》,第13页。
    ②参考刘纬毅主编《山西文献总目提要》,第333页。
    ①古国顺: 《清代尚书著述考》,第13页。
    ①钱穆: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第827页。
    ①参考王丰先《<钦定春秋传说汇纂>纂修时间考正》,载《中国典籍与文化》2009年第2期。
    ②李瀚章、裕禄等: 《光绪湖南通志》卷二百四十六《艺文志二》。
    ①林存阳: 《清初三礼学》,中国社会科学院2000年博士论文,第122页。
    [1]赵尔巽等:《清史稿》,中华书局1977年版。
    [2]《清史列传》,中华书局1987年版。
    [3]章钰等编:《清史稿艺文志及补编》,中华书局1982年版。
    [4]王绍曾主编:《清史稿艺文志拾遗》,中华书局2000年版。
    [5]阮元、王先谦编:《清经解清经解续编》,凤凰出版社2005年版。
    [6]《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整理本),中华书局1997年版。
    [7]王云五主持:《续修四库全书提要》,台湾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8]《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9]《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10]《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齐鲁书社1997年版。
    [11]《四库未收书辑刊》,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
    [12]《四库禁毁书丛刊》,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
    [13]上海图书馆编:《中国丛书综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14]阳海清编撰、陈彰璜参编:《中国丛书广录》,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5]《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16]《柏克莱加州大学东亚图书馆中文古籍善本书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17]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18]陈乃乾:《清代碑传文通检》,中华书局1959年版。
    [19]陈金林等编:《清代碑传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20]洪业等编:《三十三种清代传记综合引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21]江庆柏编著:《清代人物生卒年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22]张慧剑:《明清江苏文人年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23]来新夏:《近三百年人物年谱知见录》,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24]杨殿殉:《中国历代年谱总录》,书目文献出版社1980年版。
    [25]吴荣光:《历代名人年谱》,中国书店1992年版。
    [26]陈祖武选编:《清初名儒年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版。
    [27]段玉裁、鲍桂星等撰:《清代徽人年谱合刊》,黄山书社2006年版。
    [28]河北大学图书馆编:《北京图书馆馆藏珍本年谱丛刊索引》2006年版。
    [29]钱大昕编:《疑年录》,中华书局1991年版。
    [30]张惟骧:《疑年录汇编》,小双寂庵1925年刊本。
    [31]徐定宝:《黄宗羲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2]魏象枢口述:《魏敏果公年谱》,台北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
    [33]全祖望:《鲒琦亭集》,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34]孙奇逢:《孙征君日谱录存》,《续修四库全书》第558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35]陆陇其:《三鱼堂日记》,《续修四库全书》第559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36]徐世昌:《清儒学案》,中国书店1990年版。
    [37]唐鉴:《国朝学案小识》,山东友谊书社1990年版。
    [38]朱彝尊:《经义考》,中华书局1998年版。
    [1]余嘉锡:《四库提要辩证》,中华书局1974年版。
    [2]古国顺:《清代尚书学》,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81年版。
    [3]蔡冠洛:《清代七百名人传》,中国书店1984年版。
    [4]宋慈抱原著、项士元审订:《两浙著述考》,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5]杨向奎:《清儒学案新编》,齐鲁书社1985年版。
    [6]支伟成:《清代朴学大师列传》,岳麓书社1987年版。
    [7]朱拙存:《中国历代名人传》,中国书店1988年版。
    [8]刘起舒:《尚书学史》,中华书局1989年版。
    [9]吴光:《黄宗羲著作汇考》,台湾学生书局1990年版。
    [10]陈祖武:《清初学术思辨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11]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
    [12]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13]陈其泰:《清代公羊学》,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
    [14]刘纬毅主编: 《山西文献总目提要》,山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5]阳海清主编:《中南、西南地区省、市图书馆馆藏古籍稿本提要》,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6]杨庆中:《二十世纪中国易学史》,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7]王锷编著:《三礼研究论著提要》,甘肃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8]洪湛侯:《诗经学史》,中华书局2002年版。
    [19]林存阳:《清初三礼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20]姜广辉主编:《中国经学思想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21]皮锡瑞著、周予同注释:《经学历史》,中华书局2004年版。
    [22]窦秀艳:《中国雅学史》,齐鲁书社2004年版。
    [23]张舜徽:《清人文集别录》,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4]周洪才:《孔子故里著述考》,齐鲁书社2004年版。
    [25]张舜徽:《清儒学记》,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6]陈祖武、朱彤窗主编:《乾嘉学术编年》,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7]胡奇光:《中国小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8]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29]张舜徽:《清人笔记条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0]许道勋、徐洪兴:《中国经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1]杜泽逊:《四库存目标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32]朱华忠:《清代论语学》,巴蜀书社2008年版。
    [33]唐明贵:《论语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34]吴雁南、秦学颀、李禹阶主编:《中国经学史》,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35]罗军凤:《清代春秋左传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36]李畅然:《清代<孟子>学史大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金少英:《查伊璜著述考》,载《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57年第1期。
    [2]顾之川: 《<通雅>成书时间辨》,载《文献》1990年第1期。
    [3]林庆彰: 《台湾近四十年诗经学研究概况》,载《文学遗产》1994年第4期。
    [4]王俊义: 《二十世纪清代学术思想史研究之回顾》,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7年第3期。
    [5]杜泽逊:《<四库提要>举正》,载《中国典籍与文化》2003年第2期。
    [6]漆永祥:《惠栋易学著述考》,载《周易研究》2004年第3期。
    [7]刘智鹏: 《费密著述考》,载《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8]张高评:《台湾<春秋>经传研究之师承与论著》,载《江海学刊》2004年第4期。
    [9]陈居渊: 《20世纪中国经学研究的回顾和展望》,载《中华文化论坛》2006年第4期。
    [10]袁愈宗:《王夫之<诗广传>成书年代考》,载《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11]陈山榜: 《李塨年表》,载《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第9卷第3期。
    [12]东泽民: 《樊腾凤及其<五方元音>》,载《兰台世界》2008年7月上半月。
    [13]王丰先《<钦定春秋传说汇纂>纂修时间考正》,载《中国典籍与文化》2009年第2期。
    [14]刘文英:《吴任臣生年及事迹考》,载《史学史研究》2009年第3期。
    [15]林东进:《陈寿祺学术年表》,载《闽江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16]杨世文:《清代四川经学著述的地域分布》,载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17]李燕:《<尚书古文疏证>成书考略》,载《晋中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18]张鸽:《清代汪立名生平诸事考》,载《绥化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19]魏春春、李欢:《<诗广传>成书年代考辨》,载《船山学刊》2010年第2期。
    [20]方子昭:《张自烈著述考》,载《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
    [21]彭战果:《<易余>与方以智的易学观》,载《周易研究》2011年第4期。
    [1]古国顺:《清代尚书著述考》,台湾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75年。
    [2]林颖政:《万斯大及其经学研究》,台湾高雄师范大学经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95年。
    [3]朱华忠:《清代<论语>简论》,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年。
    [4]陈国安:《清初诗经学研究》,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3年。
    [5]文廷海:《清代春秋谷梁学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5年。
    [6]何海燕:《清代<诗经学>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5年。
    [7]王应宪:《清代吴派学术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7年。
    [8]赵景雪: 《清代<孝经>文献研究》,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9]陈国安: 《清代诗经学研究》,苏州大学博士论文,2008年。
    [10]刘宗棠: 《清代<左传>文献研究》,山东大学博士论文,2008年。
    [11]彭喜双: 《尔雅文献研究》,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9年。
    [12]刘焱:《清代湖南经学初探》,湖南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
    [13]周怀文:《毛奇龄研究》,山东大学博士论文,2010年。
    [14]胡春丽:《毛奇龄与清初<四书>学》,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10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