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权制度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亲权是大陆法系国家处理亲子关系问题的核心制度,但是我国法律中并没有亲权制度的系统规定,因此不存在亲权的法定概念,笔者认为亲权是法律为了保证父母有效地履行管教和保护未成年子女的义务,而赋予父母专属性的对未成年子女在人身和财产方面的管教与保护的权利。亲权和监护是两种不同的制度,监护是亲权的补充,我国应借鉴各国立法经验,立足本国国情,建立既继承孝慈传统,又适应平等精神,既能保护子女之权利,又不伤父母之心的亲权制度。
     第一部分,亲权概述。本部分主要阐述有关亲权的基本理论问题。亲权的本质是权利,并非义务,是为了保障亲权人义务的履行而赋予亲权人的权利。亲权和监护都为保护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人而设,但亲权和监护是两个不同的制度,就未成年人利益保护而言,监护是亲权的补充,在父母死亡或不能行使亲权的情况下,才有监护制度存在的必要,即亲权在,无监护。
     第二部分,亲权制度的比较研究。本部分通过对罗马法、大陆法系国家、英美法系国家亲权制度的比较研究为我国亲权制度的建立提供借鉴。通过对亲权制度几种典型立法例的比较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各国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规定亲权制度,取决于各国的法律文化传统,我们在借鉴他国经验设计亲权制度时要考虑我国法律文化传统,国情民情的适应性。我国应采用大陆法系国家亲权和监护分别立法的模式,突出亲权的特殊性、优先性,使法律的价值取向与大众的伦理观念相一致。
     第三部分,关于在我国建立亲权制度的研究。本部分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在我国建立亲权制度的必要性、在我国建立亲权制度应遵循的原则、亲权制度的内容。
     亲子关系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关系,解决亲子关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非亲权制度莫属。从历史传统看,我国是一个讲伦理、重孝慈,恤老幼的国度。从现实需要看,我国正处于一个剧烈变革的时代,社会进步日新月异,市场经济、知识经济、民主政治,都不可避免地对家庭产生着影响,使亲子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越来越复杂突出,司法实践中涉及亲子关系的案例也不断出现。确立亲权制度,把监护制度和亲权制度分开规定,有利于完善民事立法的科学性,适应社会客观现实的要求,维护未成年人
Parental authority is the core of the legal system which deals with relationships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 in the countries of continental law, but in fact there aren't any systematical regulations on parental authority in the law of our country. So the legal concept of parental authority does not exist. The writer thinks parental authority is the exclusive legal right given to parents to discipline and protect their children regarding their person and property, in order to assure that the parents can discipline and protect their minor children effectively. Parental authority and guardianship are two different kinds of systems. Guardianship is the complement of parental authority. Our country should learn from legislation experiences of different countries. We shall adapt good laws from other country, at the same time; we shall base our legislations on the particular situation of our own country. We shall maintain our tradition of filial piety, meanwhile adapt the parental authority system based on spirit of individual equality, therefore we can have a parental authority legal system which protect the children's right and not hurting the parents' emo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first part: summary of parental authority. This part is about fundamental theoretical questions on parental authority. The nature of parental rights is right instead of obligation. It is a legal right given to parents in order that they can perform their obligation effectively. The goal of the Parental authority and guardianship are both established for the protection of minor children who have no capacity o limited capacity for civil behavior. However, parental authority and guardianship is two different systems, for the angel of protection of minor's rights, the guardianship is the complement of the parental authority. Only under the circumstance that parents die or they are a live but can't exercise parental rights, guardianship system become a necessity, when parental rights is in force, there is no guardianship
    The second part focuses on comparative studies of the systems of the parents' authority. In this part, we study the systems of parental authority of Roman law, continental law and common law countries, and then we can
引文
1、冯心明:《澳门亲权制度的特点及借鉴》,载于《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
    2、王成:《传统孝慈思想与当代颤变》,载于《东岳论丛》2002年第5期。
    3、张力:《从“罗马法”家庭概念的演变看亲权与监护的制度关系》,载于《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4、蒋月、韩君:《论父母保护教养未成年子女的权利义务——兼论亲权与监护之争》,载于《东南学术》2001年第2期。
    5、朱凡:《没有必要设立亲权制度》,载于《婚姻法修改论争》,李银行主编: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版。
    6、徐国栋:《商品经济的民法观源流考》,载于《法学》2001年第10期。
    7、樊丽君:《有必要设立亲权制度》,载于《婚姻法修改论争》,李银行主编: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版。
    8、王茜:《人身照护权研究》,山东大学硕士论文。
    9、孙鹏:《民法法典化探究》,载于《现代法学》2001年第4期。
    10、王洪:《论子女最佳利益原则》,载于《现代法学》2003年第12期。
    11、张鸿韬:《亲权浅析》,载于《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7期。
    12、许中缘、张夫旭:《亲权的行使与保护》,载于《湖南涉外经济职业学院学报》2001年第7期。
    13、姜虹:《试论亲权的义务性》,载于《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1年第6期。
    14、类芜《论亲权的性质》,载于《法学杂志》1999年第3期。
    15、陈明侠:《亲权法基本问题研究》,载于《民商法论丛》,梁慧星主编: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16、田欣:《在我国建立亲权制度之探讨》,载于《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3年第7期。
    17、李燕:《知识经济时代亲子关系的特点》,载于《苏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18、胡宝珍:《人工生殖的父母子女关系研究》,载于《云南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19、于晶:《试论非婚生子女的家庭法律保护》,载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年第11期。
    20、朱俊卿:《农村亲子关系模式及特点研究》,载于《心理科学》2004年第5期。
    21、史浩明:《论身份权》,载于《苏州大学学报》2001年第10期。
    22、程思良:《建立和完善我国亲权与监护制度的几点思考》,载于《去梦学刊》2004年第11期。
    23、郭文斌、陈秋珠:《家庭中的亲子抚养方式对子女行为问题的影响》,载于《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
    24、施桂芳:《解析弱势群体亲子关系存在的问题》,载于《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25、胡拥军:《论未成年人隐私权》,载于《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
    26、李春菲:《浅论婚生子女的推定制度》,载于《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
    27、李晓荣:《浅析父母子女关系的立法发展——兼议未成年子女权益的保护》,载于《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28、王丽萍:《中日探望权制度研究》,载于《山东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29、焦淑敏:《未来民法典中亲属立法的定位分析》,载于《东北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30、石纪虎:《未成年子女独立财产制的意义及其适用》,载于《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31、蒙培元:《漫谈儒学与家庭伦理——从亲情关系说起》,载于《文史哲》2002年第4期。
    32、许承光:《中国大陆与澳门的婚姻家庭法比较研究》,载于《江汉论坛》2001年第10期。33、徐兰、何菊花:《论19-20世纪西欧家庭法的变革》,载于《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34、罗丽华、丁锋:《论我国监护制度之不足与完善》,载于《法学杂志》2002年第2期。
    35、黎慈:《探视权问题新探》,载于《南京人口管理学院学报》2004年第7期。
    36、王玮:《探望权及其相关向题研究》,载于《河北法学》2003年第7期。
    37、倪春南、阂振华:《探望权执行的困惑及对策》,载于《法治论丛》2003年第1期。
    1、张俊浩:《民法学原理》,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彭万林:《民法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3、[德]黑格尔著:《法哲学原理》,范扬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4、[意]彭梵得著:《罗马法教科书》,黄风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5、杨大文主编:《婚姻家庭法》,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6、杨大文主编:《亲属法》,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7、李秀雄:《婚姻家庭立法之研究成果》,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8、杨立新:《民商法判集研究》,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9、王歌雅:《抚养与监护纠纷的法律救济》,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10、巫昌祯:《婚姻与继承法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1、王洪:《婚姻家庭法热点问题研究》,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2、刘心稳:《中国民法学研究述评》,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3、江平:《民法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14、赵秉志等:《澳门民法典》,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5、李双元、温世扬:《比较民法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6、杨立新:《人身权法论》,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1996年版。
    17、林秀雄:《婚姻家庭法之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8、费孝通:《生育制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9、姚辉:《民法的精神》,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20、何勤华:《法律文化史论》,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21、范忠信:《中国法律文化传统的基本精神》,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2、夏吟兰:《美国现代婚姻家庭制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3、于静:《家庭法新论》,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4、陈丽华:《婚姻、家庭、继承》,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25、郭明瑞等:《民商法原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6、李银河、马忆南主编:《婚姻法修改论争》,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版。
    27、夏吟兰等:《21世纪婚姻家庭关系新规制——新婚姻法解说与研究》,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