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人力资源逐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而稀缺的资源,人力资本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企业之间的竞争根本上是人才的竞争。我国加入WTO以后,在经济金融全球化、自由化、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人才争夺成为中外资银行竞争的焦点。作为我国金融业支柱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由于体制、历史文化等原因,人力资源管理滞后,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集中表现为优秀人才的大量流失,对我国经济金融的稳定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加紧改革国有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管理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首先在对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实际情况调查的基础上做出理智的分析和判断,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根据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历程,借鉴国外先进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出了改进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思路和对策,力图找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和实际措施
With th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dvent of knowledge-economy age, human resource is becoming an essential and rare resource for the society. It is the rootstock of entrepreneur's core competitive power and the competition among corporations actually turns to be competition among talents. After the entry into WTO, competition between Sino and abroad banks focuses on bidding for talents in the backdrop of economic, financial globalization, liberalization, and unification. However, four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the pillars of our financial trade, are placed in a disadvantage position because of supervisory sluggishness on human resource. This is mainly embodied in the brain drain and correspondingly causes financial instability. Therefore, it is urgent to bring reformation o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On the basis of first-hand investigation, this thesis analyzes and points out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resource management. Drawing on advanced HR managerial theory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the thesis presents strategies and approaches to discover appropriate way and effective measures in ameliorating HR management of the four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引文
[1]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美]加里·贝克尔.人力资本[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3]陈春花.企业文化的塑造[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
    [4]颜士梅.SHRM:一个人力资源管理的新领域[J].经济管理.新管理,2001.24.
    [5]张令声.论人本管理[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0.1.
    [6]颜蕾,朱秋白.我国银行业运做与国际规范的差距[J].经济论坛,2001.24.
    [7]赵曙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国际比较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8]西奥多·W·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9]蒋春艳,赵曙明.知识型员工流动的特点、原因与对策[J].北京:中国软科学,2001.2.
    [10]彭建锋,张望军.如何激励知识型员工[J].中外管理,1999.(8): 36-38.
    [11]安妮·布鲁斯,詹姆斯·S·伯比顿.员工激励-如何激发雇员的进取心[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12]李佑颐,赵曙明,刘洪.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述评[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科版,2001.(4):128-139.
    [13]何凡兴.什么叫“好的人才机制"[J].企业管理(京),2001.6.
    [14]詹姆斯·W·沃克.人力资源战略[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5]迈克尔·比尔.管理人力资本[M].华夏出版社,2001.7.
    [16]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17]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
    [18][美]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19]赵曙明,沈群.知识企业与知识管理[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6.
    [20]王重鸣.管理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1]段刚.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创新[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京),2002.8.
    [22]李志能.智力资本经营[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23]林译炎.3P模式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操作研究[M].中信出版社,2001.
    [24]彼德·德鲁克.知识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5]李忠民.人力资本——一个理论框架及其对中国一些问题的解释[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6]戴维.人力资源教程[M].北京:清华出版社,2000.
    [27]赵曙明.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斜版)[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8]刘春林,施建军.打造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来自国企的案例分析[J].管理世界(京),2001.3:171-175.
    [29]王刚.人力资本性剩余索取权分配与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兼论劳动者人力资本的存在性[J].社会科学研究(成都)2001.2:40-44.
    [30]缪文卿.人力资本产权与国有企业经理内生激励机制的形成[J].2001.31-34.
    [31]张广科.人力资本概念在企业框架内的界定及应用研究[J].财经研究,2002.(4):38-43.
    [32]熊汉富.公司文化的变革与产生[J].吉首大学学报,2001.3.
    [33]李建立.企业激励病症诊断[J].市场观察(京),2001.9.
    [34]戴夫·乌尔里克.人力资源管理的原则、实践及未来[J].觉哉译.国外社会科学文摘(沪),2001.1.
    [35]方家平.实施岗位轮换,培养复合型人才[N].市场报(京),2002,4.4.
    [36]林擎国.企业如何稳定人才[J].政策与管理(京),2002.1.
    [37]纪少英,刘晨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应把握的五个要素[J].中国劳动(京),2002.9.
    [38]陈刚.谈国有企业人才流失问题[J].中国劳动(京),2002.9.
    [39]周青.稳定人才方略[J].中国劳动(京),2002.9.
    [40]杜文举.以双重职业生涯路径关注人才发展[J].中国劳动(京),2002.9.
    [41]穆生明,马国校.国外商业银行分配制度及思考[J].金融内参,2001.10.
    [42]徐滇庆.国有银行的危机[N/OL].中评网,2001.12.
    [43]王先玉,黄深厚,李燹.现代商业银行组织管理与人才管理[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9.
    [44]李春苗.人际关系协调与冲突解决[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9.
    [45]郑国龙,曲荣珍.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探讨[EB\OL]. http://www.financial.news.com.cn.2003.3.31.
    
    
    [46]杨琳.论股权激励在我国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人文杂志(西安),2002.1.
    [47]邢福俊.企业激励模式的选择与股票激励模式的构建[J].经济经纬(河南财经学院学报)(郑州),2002.2.
    [48]陈惠,车宏生,杨六琴.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趋势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南宁),2002.6.
    [49]周杨.浅谈国有商业银行向现代商业银行转变时期的企业文化建设[J].金融参考,2002.3.
    [50]段刚.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创新[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京),2002.8.
    [51]李佑颐,赵曙明,刘洪.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作用[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京),2001.1.
    [52]冯云.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型管理[J].经济论坛,2001.24.
    [53]荻风.加入WTO,国企人事如何应对[J].中国人才(京),2001.11.
    [54]董泽芳.中国古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里的思想源流[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0.4.
    [55]丁秀玲.心理学视野中的人力资源开发[J].南京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
    [56]杨益.人才为何流向外企[J].中国人才(京),2000.12.
    [57]谢蔼,姜勇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重新定位[J].企业家(武汉),2001.5.
    [57]周建松,刘剑明.中国银行业进一步改革[J].的经济社会背景[J].观察与思考,2002.3.
    [58]王永龙.动态复杂性环境中的组织创新研究[J].经济管理·新管理,2002.6.
    [59]董静.激励的经济学分析[J].财经研究,2001.10.
    [60]彭建锋.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的十大特点[J]. 中国人才(京),2000.11.
    [61]张明辉,陈光波.激励理论与激励方案设计[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京),2001.1.
    [62]高志敏.人力资源开发的系统型培训模式及修正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2000,12.6.
    [63]王丽,谢晓非.心理契约[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京),2001.10.
    [64]饶静安.论国有商业银行应对人才争夺的战略选择[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2.4.
    [65]魏杰.企业文化重头说起[J].中外管理(京),2001.8.61-63.
    [66]祖明.人本管理的制度设计与对策研究[J].管理世界,2001.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