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民众教育思潮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 英文题名:A Study on the Mass Education Thought in Modern China
  • 作者:张蓉
  • 论文级别:博士
  • 学科专业名称:教育史
  • 学位年度:2001
  • 导师:金林祥
  • 学科代码:040103
  •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 论文提交日期:2001-04-01
摘要
民众教育思潮是中国近代众多教育思潮中最重要的教育思潮之一。它勃兴于民国中后期,统一在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之下,提倡和鼓吹民众教育,在全国蔚成了声势浩大的民众教育运动,影响极大。在众多教育流派及个人的共同努力下,民众教育思潮准确地把握住了教育的发展脉搏,预示出了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从教育理论、教育制度及教育实践层面,推动了我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在当前,民众教育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由于种种原因,民众教育思潮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这与它在近代蓬勃发展的史实足很不相称的。本文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般原则,对中国近代民众教育思潮进行整体考察,探索其产生的背景及历史动因,把握其发展脉络,并从群体分析入手,对有代表性的各教育流派的民众教育思想进行剖析,探寻民众教育思潮的基本思想特点,揭示民众教育思潮的实质,对其历史地位和影响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藉此拓展对中国教育史的研究,并为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历史的借鉴。
     全文共包括七个部分:
     绪言部分,简介民众教育思潮,界定民众教育的概念,介绍学术界对民众教育思潮的研究现状,说明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目的及方法。
     上篇 “民众教育思潮寻踪”,包括两章:第一章阐述了民众教育思潮产生的历史条件。民众教育思潮的产生既是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改革传统教育的趋势使然;中国传统的“教化”思想和清末出现的民众教育思想,以及西方的民主思想和近代新教育思想,为民众教育思潮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源泉。第二章考察了民众教育思潮的演进过程。从1912到1949年间,民众教育思潮经历了一个由酝酿萌芽,形成发展,到转型衰落的发展历程,这一过程与当时社会的变迁相始终,贯穿着人们改造社会、复兴民族的理想。
     中篇 “民众教育思潮各流派”,包括两章:第三章分析了主流——民众教育派的民众教育思想体系。以俞庆棠、高阳、李蒸、陈礼江等为代表的民众教育派是民众教育思潮的主要倡导者,他们从民众教育的内涵、特征、目的、意义、内容、实施、制度,及民众教育人员的培养、民众教育实验的开展等方面,对民众教育进行了全面研究和实践,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民众教育理论体系。第四章对支流——其他教育流派的民众教育主张
    
    进行了论述。民众教育思潮的支流既有以蒋介石、钮永建、吴稚晖等政府要人为代表的
    政府派,以晏阳初为代表的平民教育派;也有以梁漱溪为代表的乡村建设派,以陶行知、
    张宗盼为代表的生活教育派,以黄炎培、江问渔为代表的职业教育派等,他们从各自的
    视角出发,对民众教育的有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主张,构成了另一股推动民众教育思朝
    的重要力量。在众多教育流派中,以民众教育派对民众教育的理论探讨最为深入,也最
    有建树,他们的理论体系是构成民众教育思想的主要部分,也是促进民众教育思潮发展
    的最有力的动力。
     下篇“民众教育思潮评价”,包括两章:第五章剖析了民众教育思潮的特点及实质.
    民众教育思潮的特点表现在它是全民教育思想,是终身教育思想,是以人生全部活动为
    内客的教育思想,是一种具有开放形式的教育思想,是以科学精神为指导的教育思想。
    就其实质来说,民众教育思潮是一种以爱国知识分子为主体,要求通过提高民众素质来
    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进步教育思潮。民众教育思潮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突出
    地表现为它属于教育救国的范畴,存在着理论与实践、人文性与实用性的矛盾。第六章
    揭示了民众教育思潮的影响及启示。民众教育思潮对中国的教育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它不仅带来了教育观念的更新,丰富了教育理论;推动了教育制度的改革,促
    进了非正规教育的发展;创立专I刁学校,培养了民众教育专业人才;而且促进了民众素
    质的提高和民众生活的改善。民众教育思潮为我们今天的教育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人
    的改造与社会结构的变革应同步进行;立足国情,逐步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坚待
    以人文教育为主导,提高民族文化素质;教育必须紧密联系社会实际,适应人民需要。
The mass education thought was one of the great important education thoughts in modern China. It rose on the middle-later stage in Republic of China,trying to save the nation from extinction. By advocating the mass education,it created a great mass education movement,and produced profound influence. The mass education thought made great efforts and held the direction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The mass education thought pushed forward the modern course of Chinese education in educational theory,system and practice. It still ha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a long period of time,the mass education thought has been ignored although it was of great importance in the modem history of Chinese education. So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change the condition. The thesis,according to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terialism,makes a comprehensive study on the mass education thought to seek its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motive force,grasp its development thread,and explore its character through analyzing the mass education thought of representative schools. The thesis also observes its essence,evaluates its status and effect objectively and fairly in the modem history of Chinese education. Thereby the thesis can promote further study o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education,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ducation at present.
    The thesis is devided into three parts and six chapters.
    The preface introduces the mass education thought briefly,defines the concepts of the mass education,presents academic researches on the subject,and explains the research aim and method.
    Part one investigates the phylogeny of the mass education thought. It consists of tow chapters. Chapter one discusses the historical condition to produce the mass education thought in the respects of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source of thought. Chapter two reviews evolution of the mass education thought in three periods of flush,development and decline.
    Part tow explains the schools of the mass education thought in two chapters. Chapter three analyzes the thought system of the mass education school represented by Yu Qingtang,Gaoyang,Lizheng and Chen Lijiang. The school is the essential aspect,which build systematic theory of the mass education by studying its connotation,character,goal,content,practice,specialized personnel,experiment and system. Chapter four elucidates the opinion of other schools including the government school represented by Jiang Jieshi,Niu Yongjian and Wu Zhihui,people education school represented by Yan Yangchu,rural reconstruction school represented by Liang Shinning,life education school represented by Tao Xingzhi and Zhang Zonglin,vocation education school represented by Huang Yanpei and Jiang Wenyu. These
    
    
    schools are the minor aspects to drive the mass education thought.
    Part three evaluates the mass education thought in tow chapters. Chapter five analyses the character and essence of the mass education thought. The main features of the mass education thought are that it is the thought of education for all and lifelong education,concludes activities of total life,has an open system,and directed by scientific spirit. In substance,the mass education thought is a progressive educational thought,and it wishes make the country rich and independent by educating the mass. Chapter six explains the influence and enlightenment of the mass education thought. The mass education thought enriched the educational theory,drove the reform of educational system forward,trained the specialized personnel of the mass education,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out of-school education,improved the quality and life standarding of the mass. Lessons are drawn from the mass education thought:(1) the improving of the mass quality should be go along with the reforming of the society structure;(2)the building
     of lifelong education system should be based upon national conditions;(3)the improving of national civilization should be leaded by humanistic education;(4)education must contact with social reality and adapt to the need of peop
引文
1.中央大学区立民众教育院实验部编辑:《第一次民众教育实验报告》,1929年3月出版。
    2.中央大学区立民众教育院第一届同学会编辑出版:《民众教育论文集》,1929年4月出版。
    3.舒新城编:《近代中国教育思想史》,上海,中华书局1929年4月出版。
    4.中央大学区立民众教育院、劳农学院实验部编:《第二次民众教育实验报告》,1929年9月出版。
    5.范望湖著:《民众教育ABC》,ABC丛书社1930年4月第2版。
    6.傅葆琛讲:《乡村民众教育概论》,江苏省立教育学院研究实验部1930年10月第1版。
    7.江苏省立教育学院研究实验部编:《民众教育新论》,江苏省立教育学院1930年11月第1版。
    8.江苏省立教育学院研究实验部编:《民众职业指导》,江苏省立教育学院1930年12月第1版。
    9.江苏省立教育学院研究实验部编:《各国成人教育概况》第二辑,江苏省立教育学院1931年1月第1版。
    10.周德之、李從之、郑一华、林宗礼著:《民众教育问答》,江苏省立教育学院研究实验部1931年6月第1版。
    11.沈子善著:《露天学校》,商务印书馆1931年7月出版。
    12.刘之常、朱学典编:《小学校推行民众教育的方法》,江苏省立镇江民众教育馆编辑部1931年8月出版。
    13.李蒸著:《民众教育讲演辑要》,北平,文化学社1931年11月出版。
    14.甘豫源著:《新中华民众教育》,上海,中华书局1932年7月第2版。
    15.孟宪承著:《民众教育》,世界书局1933年3月出版。
    16.《中国社会教育社第一届年会报告》,中国社会教育社1933年3月编印。
    17.杜定友编译:《图书馆与成人教育》,中华书局1933年3月出版。
    18.秦柳方、武葆村著:《民众教育》,世界书局1933年5月出版。
    19.商致中著:《民众教育》,上海,大华书局1933年7月第1版。
    20.朱秉国著:《民众教育概论》,上海,大东书局1933年8月第1版。
    21.《中国社会教育社第二届年会报告》,中国社会教育社1933年11月编印。
    22.(美)桑代克著,朱君毅、杜佐周译:《成人的学习》(上、下册),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年12月第1版。
    23.庄泽宣、徐锡麟编:《民众教育通论》,上海,中华书局1934年4月出版。
    24.甘豫源编:《乡村民众教育》,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4月第1版。
    25.余家菊编:《乡村教育通论》,上海,中华书局1934年8月出版。
    26.郭人全编:《乡村民众教育》,上海,黎明书局1934年10月第2版。
    27.许公鉴著:《民众教育实施法》,上海,大东书局1934年11月第1版。
    28.《中国社会教育社第三届年会报告》,中国社会教育社1934年12月编印。
    29.高践四著:《民众教育》,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1月第2版。
    30.(日)吉田熊次著,马宗荣译:《社会教育的设施及理论》,上海,中华书局1935年1月出版。
    31.赵步霞编:《民众教育纲要》,上海,中华书局1935年5月出版。
    32.谷剑尘著:《民众讲演实施法》,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8月第1版。
    33.王衍孔著:《民众教育的理论基础》,广州,广东省立民众教育馆1936年2月出版。
    34.《中国社会教育社第四届年会纪念册》,中国社会教育社第四届年会筹备委员会1936年5月编印。
    35.林宗礼著:《民众教育馆实施法》,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5月第1版。
    
    
    36.江苏省立教育学院研究实验部编辑出版:《民众教育新设施》(上集),1936年9月第1版。
    37.陈礼江著:《民众教育》,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10月第2版。
    38.教育部编辑:《教育播音讲演集》第一辑,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10月第1版。
    39.许公鉴著:《民众教育视导》,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2月第1版。
    40.任时先著:《中国教育思想史》,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4月第1版。
    41.钮长耀、陆蓋编:《钮惕生先生民众教育言论集》,上海,中华书局1937年5月出版。
    42.甘豫源、段蕴刚著:《民众学校》,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6月第1版。
    43.赵冕、翁祖善著:《乡村教育及民众教育》,上海,中华书局1937年12月第1版。
    44.俞庆棠著:《民众教育》,正中书局1938年2月第5版。
    45.赵冕著:《社会教育行政》,商务印书馆1938年7月第1版。
    46.陈礼江著:《乡村教育及民众教育》,正中书局1938年9月第1版。
    47.吴学信著:《社会教育史》,商务印书馆1939年9月第1版。
    48.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编辑:《教育播音讲演集》第二辑,长沙,商务印书馆1940年1月第1版。
    49.《新运妇女生产事业》,新运妇女指导委员会松溉纺织实验区1940年10月编印。
    50.吴学信著:《中国社会教育概述》,重庆国民图书出版社1942年5月出版。
    51.古楳著:《民众教育新动向》,上海,中华书局1946年10月第1版。
    52.张宗麟编:《乡村教育及民众教育》,上海,商务印书馆1946年10月第2版。
    53.彭大铨著:《民众教育馆》,正中书局1947年沪第1版。
    54.沈吕默编,俞庆棠校:《民众教育馆》,上海,中华书局1948年7月第1版。
    55.赵冕编:《民众教育》,上海,中华书局1948年7月第1版。
    56.董渭川著:《中国教育民主化之路》,中华书局1949年版。
    57.孙邦正著:《六十年来的中国教育》,台北,编译馆1971年10月第1版。
    58.黎澍主编:《马克斯、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历史人物评价问题》,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11月第2版。
    59.熊月之著:《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6月第1版。
    60.李建兴著:《中国社会教育发展史》,台北,教育资料馆1986年8月第1版。
    61.持田荣一、森隆夫、诸冈和房编修,龚同、林瀛、邢齐一、梁达礼译:《终身教育大全》,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87年6月第1版。
    62.《中国现代教育家传》第四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6月第1版。
    63.毛礼锐、沈灌群主编:《中国教育通史》第五卷,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年3月第1版。
    64.李文海、张晓虎主编:《中国近代爱国主义论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65.李华兴著:《近代思潮纵横》,香港,中华书局1992年4月第1版。
    66.陈桂生著:《教育原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3月第1版。
    67.张新生著:《英国成人教育史》,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年5月第1版。
    68.滕大春主编:《外国教育通史》第五卷,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年7月第1版。
    69.吴洪成著:《中国近代教育思潮研究》,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
    70.田正平主编:(中国教育思想史》第六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年6月第1版。
    71.董宝良、陈桂生、熊贤君主编:《中国教育思想史》第七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年6月第1版。
    72.宋恩荣、熊贤君著:《晏阳初教育思想研究》,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4年11月第1版。
    73.马勇著:《梁漱溟教育思想研究》,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4年11月第1版。
    74.韦善美、程刚著:《雷沛鸿教育思想研究》,沈阳,辽于教育出版社1994年12月第1版。
    75.金林祥主编:《中国教育思想史》第三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11月第1版。
    
    
    76.董宝良、周洪宇主编:《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潮与流派》,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3月第1版。
    77.陈桂生著:《“教育学视界”辨析》,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4月第1版。
    78.熊贤君著:《俞庆棠教育思想研究》,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6月第1版。
    79.李华兴主编:《民国教育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8月第1版。
    80.叶忠海著:《成人教育学通论》,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
    81.梁启超著,黄珅评注:《新民说》,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
    82.侯杰、范丽珠著:《中国民众意识》,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
    83.金冲及著:《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
    84.郑大华著:《民国乡村建设运动》,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85.张蓉著:《俞庆棠民众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硕士学位论文),1998年4月。
    1.中国文化书院学术委员会编:《梁漱溟全集》第一、二、五、七卷,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1993年版。
    2.《人民教育家俞庆棠与江苏省立教育学院》,苏州大学、原江苏省立教育学院校友会编印,1987年。
    3.《孙中山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10月第2版。
    4.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第一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8月第1版。
    5.《艰苦的探寻——江苏省立教育学院校友回忆录》,苏州大学、原江苏省立教育学院校友会编印,1989年9月。
    6.《艰苦的探寻·续集》,苏州大学、原江苏省立教育学院校友会编印。
    7.宋恩荣编:《晏阳初文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9年11月出版。
    8.《陶行知全集》第一、三、四、六、九卷,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7月—8月出版。
    9.高平叔编:《蔡元培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7月第1版。
    10.茅仲英、唐孝纯编:《俞庆棠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5月第1版。
    11.陈友松主编:《雷沛鸿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12月第1版。
    12.田正平、李笑贤编:《黄炎培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
    13.马秋帆、熊明安主编:《晏阳初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
    14.陈侠、傅启群编:《傅葆琛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1月第1版。
    15.马秋帆编:《梁漱溟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7月第1版。
    16.《雷沛鸿教育思想研究文集》(二),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8月第1版。
    17.李溪桥主编:《李蒸纪念文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4月第1版。
    18.高瑾玉整理:《高践四民众教育论著选》(内部发行),1996年7月印。
    19.陈旭麓著:《陈旭麓文集》第二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1月第1版。
    20.周谷平、赵卫平编:《孟宪承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6月第1版。
    1.舒新城编:《近代中国教育史料》补编,中华书局1933年出版。
    2.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编:《五四运动在上海史料选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12月第2版。
    3.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上、中、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3月第2版。
    4.《无锡文史资料》第九、十二辑,无锡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印,1984年、1985年。
    5.宋恩荣、章咸主编:《中华民国教育法规选编(1912—1949)》,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年7月第1版。
    6.《无锡文史资料第25辑·江苏省立教育学院专辑》,无锡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辑出版,1991年12月。
    
    
    7.白淑兰、赵家鼐选编:《北京通俗教育会史料》,《北京档案史料》1994年第2期。
    8.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教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5月第1版。
    1.范元甄:《动员妇女参加生产——进展中的松溉纺织实验区》,《新华日报》1939年3月8日。
    2.艾国珍:《丈夫上前线杀敌,我在后方做工》,《新华日报》1939年3月9日。
    3.冯援:《实验民校战斗历程的回忆》,《上海教育》(工农教育版),1984年第4期。
    4.春晖:《人民教育家——俞庆棠》,《上海教育》(工农教育版),1986年第1期。
    5.乔梁:《我国“民众教育之母”——俞庆棠》,《教育评论》1986年第5期。
    6.马秋帆:《梁漱溟、晏阳初教育思想的特色及其影响》,《教育史研究》1990年第3期。
    7.刘坚:引日中国扫盲识字教育评介》,《教育史研究》1991年第1期。
    8.马秋帆:《雷沛鸿与梁漱溟的教育思想比较》,《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1993年第1期。
    9,宋恩荣:《晏阳初的历史贡献与历史局限》,《教育研究》1993年第3期。
    10.汤擎民:《三十年代的广东民众教育》,《岭南文史》1994年第1期。
    11.郑群:《关于民族文化素质与现代化的思考》,《光明日报》1994年10月23日。
    12.程肃欠:《关于近代中国百年思潮的几点思考》,《教学与研究》1997年第12期。
    13.李琼芬:《云南民众教育概略》,《云南文史丛刊》1998年第2期。
    14.苗春德、吕云飞:《略论雷沛鸿的民众教育思想与实践》,《教育史研究》1998年第3期。
    15.李剑萍:《二十世纪中国成人教育矛盾问题的历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1998年第4期。
    16.宋恩荣:《梁漱溟在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思考》,《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1998年第4期。
    17.王恩发:《北欧民众教育:社区成人教育的斯堪的纳维亚模式》,《复旦教育》1999年第2期。
    18.张蓉:《试析江苏省立教育学院的办学特色》,《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
    19.周贝隆:《百年回首 试论“教育救国”》,《教育发展研究》1999年第4期。
    20.厉以贤:《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是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的共同要求》,《教育研究》1999年第7期。
    21.王雷:《“社会教育”传入中国考略》,《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0年第4期。
    22.张蓉:《民众教育——中国的早期终身教育思想》,《成人教育》2000年第12期。
    1.《教育与民众》月刊,1929年—1948年,江苏省立教育学院编。
    2.许公鉴编:《民众教育论文索引》第一辑,浙江省立民众教育实验学校1937年6月第1版。
    3.《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商务印书馆1948年12月第1版。
    4.《全国中文期刊联合目录》(1833—1949),北京图书馆1961年12月出版。
    5.中央教科所编:《中国现代教育大事记》(1919—1949),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年12月出版。
    6.丁致聘编:《中国近七十年来教育记事》,《民国丛书》第二编45辑,上海书店1990年12月出版。(据国立编译馆1935年版影印。)
    7.《教育大辞典》第三卷、第十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8.《中国教育大系·历代教育名人志》,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7月第1版。
    9.北京图书馆编:《民国时期总书目(1911—1949)》教育·体育分册,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5月第1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