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新生活运动研究(1934-1935)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新生活运动的发起经过一番准备。从组织上说,蒋介石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建立起了秘密组织,其中复兴社的核心组织力行社就是发起新生活运动的主要组织。从理论上说,蒋介石所提倡的儒家道德文化成为新生活运动的主要内容。新生活运动之所以在南昌发起与“剿匪”有很大关系,但这并不是它的主要目的。新生活运动的主要目的是“民族复兴”,它是为落实“民族复兴”这一口号而发动起来的。除蒋介石外,杨永泰及力行社骨干对此起了很大的影响作用。
    蒋介石为新生活运动构建了一套新的价值体系。其理论来源主要在于蒋介石本人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同时管子所提倡的“礼义廉耻”成为新生活运动的主要内容,再加上王阳明的学说的影响,曾国藩转移社会风气的影响,同时还有儒家化的的三民主义,以及日本、德国等国家的复兴对他的启发,构成了他这套理论的来源。蒋介石所构建的新的理论核心就是“礼义廉耻”。他先是对当时国人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生活不合理进行批评,然后对他这套理论进行了解释。他的解释有别于管子对此的解释,主要是从维护国民党政权的角度来进行。虽然他对新生活运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有多种说法,但都是围绕“民族复兴”这一总的目的。而实际上,不管他所宣称的新生活运动要达到什么目标,其根本就是为了达到“教养卫”,为了动员民众,为其政权的合法性基础提供更多的说明。深入分析他的理论,存在两个方面的困境,一是他不顾政治、经济与道德的价值主体民众在道德中的作用,另一是他所构建的理论在实际生活中是通过“衣食住行”体现出来,但是他并没有解决如何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某一载体表现出来。
    由于政府对市民社会的屏弃,新生活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推行主要是靠行政系统自上而下的来进行。它组织了一套自己的组织,但人员的组成都是行政机关借调而来。甚至它制定的各种计划方案也主要是由各行政机关协助完成。新生活运动在实际中推行的事项主要是“规矩”“清洁”与“三化”运动,但是这些事项是否为民众迫切需要的东西,新生活运动并不关心。在向民众进行推行时,其推行方式主要为宣传、教导、督促、奖惩等,但是由于其推行的内容不为民众所需要,其宣传的内容就表现为毫无内容,教导、督促、奖惩对民众来说也是多余的。我们还可以发现,新生活运动在实际推行中,通过其制定的各种实行新生活的办法,实际形成了对民众生活的规范,干涉了民众生活的自由。
    新生活运动在实际中的推行主要是依靠公务员、警察、学生和知识妇女来进行。这主要是由于国家对市民社会的屏弃,抛弃了它的社会基础,因而不可能依靠与民众密切联系的市民社会中的一些人员来完成对新生活运动的推行。在对
    
    这些推行人员的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实际上他们所起的作用都是有限的,关键的问题就在于他们在实际中所推行的与民众所需要的不相适应。
    对新生活运动的推行效果,蒋介石是不满意的,他多次对新生活运动的实际效果提出批评。他的这种态度实际上说明了新生活运动并没有达到其预期的目的。其原因就在于一是新生活运动没有得到民众的认同,从新生活运动的理论到其在实际中推行,民众多不认同,不接受。其二就是背离了民众的实际需要,经过南昌市民众所迫切需要者进行分析后发现,民众最为需要的是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最后新生活运动的“领导者”们自身在新生活运动中的行为不一致大大影响了新生活运动的效果。而这一切,都不利于政府合法性基础的建立。
    新生活运动实际上是要解决国民政府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的危机,也即政府的合法性危机,重新建立政权的合法性基础。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新生活运动并没有解决这些危机,建立其新的政权合法性基础。关键的问题就在于它并没有解决民众的实际问题,脱离了民众这一社会基础,从而没有得到民众的认同和支持。这也就说明任何政府合法性基础必须要兼顾到民众这一基本利益,偏离这一中心问题,合法性基础必难建立起来。
The New Life Movement was launched by a preparation. One is that JiangJieShi established the secret orgnization "FuXingShe" to relize "Race Renewal". "LiXingShe",the core organization of "FuXingShe", launched the New Life Movement. The other is the Confucianism morals that JinagJieShi asserted become the contents of the New Life Movement. The New Life Movement was launched at NanChang for "suppressing bandits", but it was not its main purpose. Its main purpose was "Race Rewal". JiangJieShi, YangYongTai, and personnels of "LiXingShe" influenced the New Life Movement .
    JiangJieShi set up a new system of virtues for the New Life Movement. The source of its theories primarily consist in JiangJieShi influenced by the Confucianism culture. GuanZi's "Li Yi Lian Chi"become the contents of the New Life Movement. WangYangMing, ZengGuoFan's theories, SunZhongShan's "San Min Zhu Yi", and the inspiration of Japan, Germany, all consititued the source of his theories. The core of the new theories that JiangJieShi set up is "Li Yi Lian Chi". First, he criticized the inreansonable living of people, then he explained his theories. His explaination wasn't same as GuanZi's explaination. It was primarily to maintain GuoMinTang's power. Although he asserted the purpose of the New Life Movement had kinds, but all were around the "Race Rewal". In fact, regadless of its purpose, its was for the sake of attaining "Jiao Yang Wei" and calling up the people,for the legitimate foundation of its political power to provide more elucidation. Deep into his theories of analysis, exsit two predicaments, One is regardless of law, econamy and people in the function in the morals. The other is the new morals cannot design from the "Yi Shi Zhu Xing" in the living.
    Because of the government suppressed the citizen society, the New Life Movement was advanced into the living depending on the administration system. It orgnized its own orgnization, its personnels was borrowed from daministration. Even the every kind of plan was finished by the help of administration. It advanced "Rules", "Clean"and "San Hua" in the living, but the New Life Movement didn't care all those things. Its ways of advancement was propaganda, instruction, supervision, prize and punishment etc. All ways was superfluous because of its advancement had no contents. We can find that the New Life Movement had interfered with the freedom of the people's living through all kinds of ways.
    
    
    The New Life Movement was advanced in the living depended on staffs in the administration, police, students and women with knowledeg. It was primarily because of the government suppressed the citizen society, abandoned its social foundation. So it impossibly depended on some personnels colse with people in citizen society to complete the New Life Movement. After analyzing these personnels, we can discover they were limitedly in function, the keys consisited in the people not need the movement.
     JiangJieShi wasn't satisfied with the results of the New Life Movement, he critized the results many times. The kind of his attitude explained the New Life Movement didn't attain its anticipant purpose. The reason was, One is the New Life Movement didn't get the approbation of the people; the other is it deviated from people's need; the end is the leader's behavior influnenced the results. All these were disadvantage to the legitimate foundation of the government.
    In fact, the New Life Movement wanted to resolve the crisises of politics, economy and ideology of government, to establish the legitimate foundation of power. But analysizing the problem, we can discover the New Life Movement hadn't resolved the crisises and established the legitimate foundation. The key was that it didn't solve people's actual needs, it hadn't gained people's approval. It proves that the legitimate foundation of any government must care people's benefits. If it deviate from this center problem, the legitimate foundation is difficultly established.
引文
1、陈立夫著:《中国国民党党员与新生活运动》,南京正中书局1934年5月。
    2、马致和、刘种缘编著:《新生活与复兴》第一集,民志社1934年6月。
    3、施揆文编:《新生活故事集》,南京正中书局1936年。
    4、何灿著:《新生活古认 民彝论》,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1934年10月印行。
    5、蒋中正:《新生活名论集》,南京拔提书局1934年。
    6、章渊若著:《新生活与政治改革》,南京正中书局1935年7月。
     7、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编印:《民国二十三年全国新生活运动总报告》,1934年。
    8、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编印:《民国二十四年全国新生活运动总报告》,1935年。
    9、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训练委员会编印:《新生活运动要义》,1940年4月。
    10、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编:《新运十年》,1944年2月。
    11、庐山暑期训练团编:《新运论辑》。
    12、行政院新闻局编:《新生活运动》。
    13、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编:《新生活运动》,1934年7月。
    14、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编:《新生活运动手册》,1934年。
    15、朱元懋著:《新生活运动章则》,中正书局1935年11月。
    16、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编:《新生活运动标语汇编》,1937年。
    17、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编:《新生活歌曲》,1935年。
    18、丘汉平 蒋建白编:《新生活须知》,上海文化美术图书公司1934年。
    19、蒋中正著:《新生活运动》,南京正中书局1934年。
    20、吴原著:《新生活运动之理论与实际》,杭州中正书局1934年6月。
    21、陈又新、杨瑞鹿:《新生活运动之理论与实际》,南京警官高等学校1935年6月。
    22、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委员会编:《新生活运动言论集》,1935年10月。
    23、上海市公安局第一科编纂股编:《新生活运动特刊》,上海市公安局
    
    1936年2月。
    24、晨报社编辑部编:《新生活运动特刊》,上海晨报社营业部1934年4月。
    25、洪子良著:《新生活》,上海大达图书供应社1935年。
    26、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编:《新生活运动标帜》,1936年。
    27、吕咸著:《保甲讲述》,1934年9月。
    28、军事委员会南昌行营编:《警察服务须知》,中华书局印行1935年3月。
    29、《保甲运动宣传纲要》(无编者、出版年月)
    30、江西省新生活运动促进会:《江西省新运会刊》,1936年。
    31、《南昌市新生活运动展览会纪念刊》,南昌新生活运动展览会筹备会1934年。
    32、《江西省党务工作会议提案汇辑》,1941年。
    33、《赣政十年》(熊主席主政江西纪念刊),1941年。
    34、《江西省两年来的妇女工作》,江西妇女生活改进会报告。
    35、《江西省妇女生活改进会工作概括》,建设厅1938年。
    36、《中国国民党江西省党部工作报告》,1935年、1938年。
    37、《新生活运动进行概括报告》,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印1934年。
    38、蒋中正:《新生活运动纲要》,南昌新生活运动促进会1934年。
    39、江西省会绳金塔小学编:《新生活大单元设计教学实施报告》,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1934年8月。
    40、《新生活书信》,新生活书社1934年。
    41、孙白玉编:《新生活唱歌集》,1934年。
    42、三民图书公司编:《新生活运动指导》,上海三民图书公司1934年。
    43、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编:《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江西假期服务团团务概况》,1934年。
    44、《新生活运动推行办法》,江西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委员会1942年6月。
    45、计宁一编:《新生活运动纲要与实施办法》。
    46、上海民众干部普通训练班编:《新生活运动纲要讲义》,1935年。
    47、陈雯登编:《新生活实践》,1935年。
    48、《新生活须知讲义》 (无编者、出版年月)
    49、《江西省教育统计》,江西省政府教育厅编译室编印,1933、1934、1935年。
    
    
    50、江西省会警察局编:《江西省会警察局统计年刊》,1936年。
    51、江西省政府秘书处编印:《江西省会公民训练》,1935年5月。
    52、南昌市教育会编:《南昌市教育会年刊》,1933年12月。
    53、《江西经济问题》,江西省图书馆藏。
    54、《江西年鉴》,1936年。
    55、计宁一:《新生活运动之要义》,县政丛书第三种民政类。
    56、《警察讲义》,县政丛书第三种民政类。
    57、《保甲述要讲义》,县政丛书第三种民政类。
    58、赣省中学编:《赣省中学一览》,1934年。
    59、《南昌小学界》,省会初等教育研究会出版委员会编印,1934年。
    60、《江西省会女子职业补习学校概况》,1935年。
    61、《江西省儿童年实施委员会报告》,1935年。
    62、江西省公民训练委员会编印:《公民训练教材》,1935年6月。
    63、南昌市政委员会编:《规章汇编》,1937年4月。
    64、《江西省现行法规汇编》,1935年。
    65、《江西省会禁烟宣传特刊》,江西省禁烟委员会编印,1935年12月。
    66、《江西民国日报》(1934年2月-1935年12月)
    67、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编:《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会刊》(第1-33期)
    68、《江西省政府公报》(1934-1935年)
    69、《经济旬刊》(1933-1935年)
    70、《南昌女中》(1934年第1期、1935年第2期)
    71、《南昌市政半月刊》(第1卷1-10期)
    72、《江西地方教育》(1934-1935年)
    73、《江西教育》(第4、6期)
    74、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编:《革命文献》第68集,1975年12月。
    75、沈云龙主编:《民国二十三年全国新生活运动》,台湾文海出版社1989年。
    76、沈云龙主编:《民国二十四年全国新生活运动》(上、下),台湾文海出版社1989年。
    77、李勇、张仲田编:《蒋介石年谱》,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年版。
    78、《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卷十一、十二、十三演讲,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印。
    79、蔡鸿源主编:《民国法国集成》第40集,黄山书社1999年版。
    
    
    80、中国社科院近史所中华民国研究室编:《中华民国史料丛稿,大事记》第20、21辑,中华书局1986年版。
    81、万仁元、方庆秋主编:《中华民国史料长编》(第35、36、37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整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82、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四编战时建设),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8年。
    83、季啸风、沈友益编:《中华民国史料外编》(第41册),广西师大出版社。
    84、《南昌市志》(第5、6册),方志出版社1997年版。
    85、杨睿熙编:《杨永泰先生言论集》,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98辑,台湾文海出版社1989年。
    86、《黄仁霖回忆录》,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87、郑德荣主编:《国共政权十年对峙史(1927-1937)》,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88、张同新主编:《蒋汪合作的国民政府》,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89、张宪文主编:《中华民国史纲》,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90、刘键清等编:《中国国民党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91、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文化发展史》,台湾近代中国出版社1981年。
    92、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社会发展史》,台湾近代中国出版社1985年。
    93、关志钢著:《新生活运动的研究》,深圳海天出版社1999年版。
    94、吴雁南等主编:《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第三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95、宋仲福等著:《儒学在近代中国》,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96、赵守正撰:《管子注释》,广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97、《先总统蒋公全集》,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84年版。
    98、《孙中山全集》,中华书局1982年版。
    99、《王阳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100、《曾国藩全集》,岳麓书社1994年版。
    101、宋平:《蒋介石生平》,吉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02、费正清主编、章建刚等译:《剑桥中华民国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103、张锡勤等编著:《中国近代伦理思想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04、(法)让—马克·夸克著、佟心平等译:《合法性与政治》,中央编
    
    译出版社2002年版。
    105、(德)哈贝马斯著,刘成北、曹卫东译:《合法化危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06、(美)戴维·伊斯顿著、王浦劬译《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华夏出版社1998年版。
    107、(美)塞缪尔·亨廷顿著,李盛平、杨玉生等译:《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华夏出版社1988年。
    108、邓正来、(英)J.C.亚历山大编:《国家与市民社会》,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
    109、曹静岩:《阎宝航是重庆地下党秘密联络站》,《传记文学》第35卷第6期,1989年12月号。
    110、邝桂业:《关于阎宝航阎明复父子》,《传记文学》第35卷第6期,1989年12月号。
    111、曹艺:《新生活运动和国民精神总动员论析》,《民国档案》1999年第2期。
    112、赵凤珍:《论新生活运动》,《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刊》1990年第1期。
    113、左玉河:《论蒋介石发动的新生活运动》,《史学月刊》1990年第4期。
    114、林颂华:《试论新生活运动的特点与效用》,《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2期。
    115、欧阳雪梅:《新生活运动与明耻教战》,《湘潭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
    116、董文芳:《蒋介石与新生活运动》,《山东师大学报》1999年第4期。
    117、杨昌宴:《评旧道德与新生活运动》,《湘潭大学学报》1991年第2期。
    118、何友良:《论新生活运动与文化复兴问题》,《江西社会科学》1993年第4期。
    119、关志钢:《论抗日战争时期的新生活运动》,《抗日战争研究》1992年第3期。
    120、关志钢:《新生活运动“反共论”析》,《深圳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
    121、关志钢:《新生活运动“复古论”析》,《江汉论坛》1998年第11期。
    122、谢早金:《新生活运动的推行》,张玉法编:《中国现代史论集》(台
    
    北) 第8册。
    123、邓元忠:《新生活运动之政治意义阐释》,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主编:《抗战前十年国家建设研讨会论文集》(上册),1984年12月。
    124、关志钢:《抗战爆发前新生活运动的衰落及其原因探析》,《浙江学刊》1995年第1期
    125、关志钢:《试论新生活运动的缘起》,《深圳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
    126、韩玉辰:《我所知道的杨永泰》,《湖北文史资料》第25辑,1988年。
    127、姚甘霖:《统治江西十年的熊式辉》,《江西文史资料选辑》第10辑,1982年。
    128、王宜佑、萨福简:《福建的“新生活运动”》,《福建文史资料》 第12辑,1986年
    129、马毓英:《新生活运动最初阶段的回忆》,《武汉文史资料》第1辑,1987年。
    130、刘清扬:《回忆新运妇女指导委员会训练组》,《文史资料选辑》合订本第29卷第85辑
    131、邓述坤:《宋美龄-基督教-新生活运动》,《文史资料选辑》合订本第32卷第93辑
    132、黄锡章:《“新生活运动”在南昌》,《南昌文史资料》第1辑。
    133、陈贻琛:《国民党新生活运动拾零》,《江西文史资料》1983年9月。
    134、C.W.H.Young :New Life in JiangXi,ShangHai,193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