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党江西省干部训练研究:1932-1949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国民党江西省的干部训练是国民党整体干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西省训练团是省政府进行干训的主要机构。江西省的干训,是在国民党的干训政策、蒋介石的干训思想以及国民党的整体干训氛围影响之下,结合省内的具体情况展开的。
     江西省的干训从1932年开始至1949年结束,历经四个阶段。县政研究会和县政训练所时期,各方面很不完善,但该阶段的干训在“协剿”方面发挥了一定效用,搭建了干训机构的基本架构。政治讲习院时期的训练重心转向区乡镇干部,组织结构、训练规模、训练内容、训练措施比之前有较大进展。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时期,无论从组织健全程度,还是从训练规模、正规化程度等方面来看,都是干训最繁盛的阶段。江西省训练团时期,由于机构的调整与裁撤、国民党的迅速溃败等原因,效果不可与之前同日而语,但转业军官训练是一个亮点。
     省训团的组织结构经过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但机构设置与机构职责保持了相对的稳定,特别是从政讲院开始变化不大。省训团在发展变迁历程中,逐渐形成—整套教职员的选拔任用和考核制度,建立了一支相对稳定的教职员队伍,而且队伍的整体素质比较高。
     干训科目包括共同科目和专业科目,各个班(组)的共同科目大致相同,专业科目则和各班(组)受训学员的实际工作相联系。这种课程设置从总体上来分析与干训目标相匹配,但有些课程与学员的实际工作联系不紧密。而且,单科训练时间过短,使得学员不能对课程很好掌握。训练的教材,主要包括孙中山和蒋介石的思想言论、基本政治理论和国民党现行政策、中国历史地理、国民党历史以及传统知识和传统道德、党务、行政工作的实际应用技术等。此外,省训团和各县市训练机构还编辑了部分省情和县情教材。
     江西省对受训学员的选拔、训练、考核以及服务指导进行了全方位的设计。在选拔方面,江西省制订了严密的选拔程序,但对于学员的思想意识难以考察。对学员的训练,是以课堂讲授为基础,以训育、军事训练和军事化管理为重点,同时辅之于各种社团活动。这些措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最突出的就是以军训的方式来对党政干部进行训练,没有考虑到党政干部的特殊性。江西省对学员的考核制订了详细的标准,但是考核方式存在机械、呆板、不能与人事行政相联系的弊端。对学员结业后进行服务指导具有良好的设计意愿,但学员对于无职无权的干训机构缺乏敬畏,因而敷衍了事,造成跟踪辅导流于形式。
     省训团在其发展历程中,与境内的其他干训机构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省训团和庐山军官训练团同作为国民党的干训机构,从历史渊源、训练模式和内容、时代背景、战略任务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关联。但二者在举办主体、训练对象、具体训练目标、训练方式上存在着较大差异。蒋经国主办的青干班,名义上附属于省训团,但实际是蒋氏的“独立王国”。至于江西各地的训练机构,从组织体系上说隶属于省训团,但象征意义多于实际意义,省训团更多的是对其进行业务指导。
     本文认为,以省训团为核心的江西省干训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也存在一些不足。它增强了学员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认同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推动了“三保”政策的实施,促进了民众组训与抗战动员工作的开展,加强了学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供了干部考察和干部晋升的平台,强化了省政府对各地的了解与监控。但江西省的干训从总体来看是失败的,它没有从根本上提高干部的素质特别是精神素质,没有从根本上实现强化党组织的内聚力和扩大党务的目的。造成干训效果不佳的原因,既存在于训练本身,也存在于国民党江西省和整个国民党的深层次弊端。训练本身存在学员规避训练、单科训练时间太短、训练的方式方法存在弊端、考核标准与方式不科学、受训成绩的运用不够、讲师素质参差不齐、结业后的辅导工作有名无实等问题。但效果不佳的根源在于国民党的意识形态、制度规范、干部政策、组织结构、廉政建设、教育文化发展水平和干部素养、经济发展程度和干训经费等因素。
The cadre training held by Jiangxi Provincial Government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was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overall cadre training of the KMT. The Jiangxi Provincial Training Corps was a major institution for its cadre training. Affected by the cadre training policy of the KMT, the cadre training ideas of Chiang Kai-shek and the atmosphere of the entire cadre training, Jiangxi Provincial cadre training was conducted by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specific circumstances of Jiangxi Province.
     The cadre training of Jiangxi consisted of four stages from 1932 to 1949. In the period of County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Council and the county government Training Institute, various problems were in the way. However, the training had certain effect on the "co-suppression", and set up the basic framework for the later cadre training institutions. In the period of Political Research Institute, the training focus was shifted to district cadres, and greater progress was made than before in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training scale, training content and training measures. In the period of local administrative cadres training corps, the training saw its supreme prosperity for its degree of organizational integrity, the training scale and degree of standardization.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Jiangxi Provincial Training Corps, the effect couldn't be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 stage due to the institutional adjustment and the KMT's rapid defeat, but the veteran training was a highlight.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of provincial Training Corps had a gradual evolution, but its institutional setting and institutional responsibility maintained relative stability. It had little change since the period of Political Research Institute in particular. In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Provincial Training Corps gradually formed a set of systems for recruiting and assessing the working staff, thus forming a relatively stable and high-quality staff team.
     The subjects for cadre training were divided into common courses and professional courses. Each class (group) shared most of the common courses, but the professional courses were arranged according to the trainees'practical work. These training courses were generally coincided with cadre training goals, but some of them were not closely linked with their practical work. Moreover, the training time of single disciplines was too short for the trainees to make a good command of learning. The training materials, mainly included Sun Yat-sen and Chiang Kai-shek's thoughts and remarks, the basic political theory and the Kuomintang's existing policy, Chinese history, geography, the KMT history and traditional knowledge and traditional morality, the Common sense of party and administrative work i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addition, the provincial and subsidiary training institutions had also compiled some books about the overview of Jiangxi Province and some local regions.
     Jiangxi Province made an all-round design in selecting, training, assessing and tracking and tutoring the trainees. The Provincial training corps developed rigorous procedures in selecting trainees, but it was difficult to test their ideology. The training was based on classroom teaching, with emphasis placed on discipline, military training and militarized management, while supplementing by a variety of association activities. These measures were reasonable to some extent, but there were problems too, the most prominent one being that according military training to the party and government cadres, without considering their special nature. Provincial training corps formulated detailed assessment criteria, but methods for assessment were inflexible, prim and failed to consider the real personnel administration. Providing services and instruction for the trainees after their graduation were believed to be helpful for them, but graduates held little respect and fear for the cadre training institutions because they had no power or resources. As a result, the trainees tended to skimp their work and the tracking and tutoring became mere formalities.
     Provincial training Corps had complicated relationships with other cadre training institutions within the Province in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Provincial Training Corps had certain correlations with the Officers Training Corps at Lushan in aspects of history, training patterns and content,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strategic tasks as both were the cadre training institutions for the KMT. But in either case, big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hosting bodies, training objects, specific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training methods. The Youth Leaders training class was sponsored by Chiang Ching-kuo, which was nominally attached to the Provincial Training Corps, but was actually Chiang's "independent kingdom." As for the training institutions throughout Jiangxi, which should belong to the Provincial Training Corps according to the organizational system, but the symbolic significance outweighed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s the Provincial Training Corps just provided operational guidance most of the time.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cadres training of Jiangxi Province achieved some success, but it also had some drawbacks. It strengthened the trainees'sense of national identity, improved their theoretical level and practical working ability, promot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hree Guarantees" policy, promoted and trained people to engage in war mobilization work, strengthened communication and exchange among them, provided basis for government recruitment and created opportunities for cadres promotion and enhanced the provincial government's understanding and monitoring of all the regions. However, cadre training of Jiangxi Province was a failure on the whole. It fail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adres fundamentally, especially the spiritual quality and failed to fundamentally strengthen the Party's cohesion or to expand the Party. The reason lied in the training itself, as well as the deep-rooted drawbacks of Jiangxi Province and the Kuomintang. Training itself had some shortcomings such as lack of time in single discipline training, the defects in the training means and methods, unscientific evaluation criteria and methods, the frail use of training results, different quality of lecturers' proficiency and their occasional absence from class and nominal instruction after graduation. But the root cause of the failure was the problematic ideology of the Kuomintang on Jiangxi Province, cadre policy, institutional structure, clean government building,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foundation, economic development, cadre training fund, the system and standard building and other factors.
引文
①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训练部编:《中国国民党全国训练会议报告书》,1930年版,第3页。
    ①段锡朋:《中央训练团党政训练班讲演录——党政训练班教务训育之方针及其实施》,1942年10月版,第1页。
    ①[美]戴维.伊斯顿、杰克.邓尼斯:《政治系统中的儿童:政治合法性的起源》,纽约麦克格劳—希尔公司1969年版,第7页。
    ②[英]K.P.兰顿:《政治社会化》,伦敦牛津大学出版社1969年版,第4页。
    ③参见《国际社会科学百利全书》(第14卷),英文版,第551页,转引自杨光斌主编:《政治学导论》(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77页。
    ①冯启宏:《抗战时期中国国民党的干部训练:以中央训练团为中心的探讨(1938——1945)》,台湾政治大学史学研究所博士论文,2004年6月。
    ①冯启宏:《抗战时期中国国民党的干部训练:以中央训练团为中心的探讨(19381945)》,台湾政治大学史学研究所博士论文,2004年6月,第161-179页。
    ②曹淑瑶:《台湾省训练团研究》,台湾东海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论文,1990年。
    ①晓农:《蒋介石的庐山军官训练团》, 《文史精华》2007第4期。
    ②郭代习:《庐山军官训练团新论》,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
    ③罗检有:《庐山军官训练团述评》, 《军事历史研究》1988年第1期。
    ④贺伟:《国民党庐山军官训练团的成立》, 《民国春秋》1994年第6期。
    ⑤ 张有高:《中央训练团》,《民国档案》1994年第2期。
    ⑥孟静: 《民国河北省训练团评析》,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论文2006年。
    ⑦黄宗华:《1930年代国民党江西省的干部教育》,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
    ①孙桂珍:《抗战时期国民党举办党政训练班原因探析》,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年第8期。
    ②陈荣华、何友良:《庐山军官训练团》,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5月版。
    ①王奇生:《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10月,第76、213页。
    ②江沛、迟晓静:《中国国民党党国体制述评》, 《安徽史学》2006年第1期。
    ③崔之清主编:《国民党政治与社会结构之演变:1905-1949(下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1075页。
    ①张腾宵主编,俞圣祺、陈维雄、李冠英副主编:《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研究资料丛书(第1至4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6月、1989年2月、1989年5月、1989年11月。
    ②张腾宵主编,俞圣祺、陈维雄、李冠英副主编:《中国共产党的干部教育(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③林子秋主编:《华中解放区干部教育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版。
    ①胡汉民:《党的家庭化与军队化》(1929年8月12日),《胡汉民先生演讲集》(第10集),上海民智书局1929年版,第38页。
    ①茅家琦等著:《孙中山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69页。
    ②孙中山:《建国方略》(1917至191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6卷),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235页。
    ③茅家琦等著:《孙中山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69页。
    ④茅家琦等著:《孙中山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82页。
    ⑤吴相湘:《孙逸仙先生传》,第1563页,转引自茅家琦等著:《孙中山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90-691页。
    ⑥陈宇:《中国黄埔军校》,解放军出版社2007年版,第164-172页。
    ①陈宇:《中国黄埔军校》,解放军出版社2007年版,第125页。
    ②转引自冯启宏:《抗战时期中国国民党的干部训练:以中央训练团为中心的探讨(1938——1945)》,台湾政治大学史学研究所博士论文2004年6月,第8页。
    ①张明远:《回忆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中共党史资料》(第9辑),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4年版,第141页。
    ②张明远:《回忆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中共党史资料》(第9辑),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4年版,第148-149页。
    ③张腾宵主编、俞圣祺、陈维雄、李冠英副主编:《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研究资料丛书(第三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3-5页。
    ①张腾宵主编、俞圣祺、陈维雄、李冠英副主编:《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研究资料丛书(第三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6页。
    ②张腾宵主编、俞圣祺、陈维雄、李冠英副主编:《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研究资料丛书(第三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7页。
    ③王奇生:《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版,第102-103页。
    ④冯启宏:《抗战时期中国国民党的干部训练:以中央训练团为中心的探讨(19381945)》,台湾政治大学史学研究所博士论文2004年6月,第10页。
    ①戴德辉:《党的组织和训练》,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武汉分校1929年9月,第93页。
    ②戴德辉:《党的组织和训练》,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武汉分校1929年9月,第95页。
    ③中央训练部:《省党务训练所课程纲要》,1928年9月,南京图书馆特藏部,转引自崔之清主编:《国民党政治与社会结构之演变:1905-1949(中编)》,第829页。
    ①[美]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华民国史(1912-1949)》(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38页。
    ②何作柏:《中国国民党广西党政研究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广西文史资料选辑》(第15辑),1982年12月。
    ③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熊式辉致林森、蒋介石、汪精卫密电》,1933年4月1日。
    ④何友良:《江西通史(民国卷)》,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18-220页。
    ①转引自陈荣华、何友良:《庐山军官训练团》,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8-39页。
    ②《以自强的精神剿必亡的赤匪》(1933年5月15日),秦孝仪主编:《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11卷),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年版,第128页。
    ③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编:《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大事记》(第18辑,1932年),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99页。
    ④赣粤闽边区剿匪总司令部参谋处第二科:《赤匪党政军残酷实况及清剿方法特刊》,1932年12月。
    ⑤国民党在其编纂的《赤匪党政军残酷实况及清剿方法特刊》绪言中指出:“中国共产党,贩卖不适于中国情况之列宁主义。妄欲以阶级斗争为手段,图遂夺取政权之野心。牺牲民族利益,献媚第三国际。综其年来所为,不惟较有资产之工商业者与自耕农受其蹂躏或威胁,即一般平民与夫贫农雇农,亦莫不被其摧残压迫。以致匪区或邻匪区域,饿殍载道,血膏原野。而长沙广州之大屠杀,以及鄂赣各地之暴动,尤为彰明较著,表现其祸国殃民之罪恶。难然,共产党之组织内容与其残酷实况,则鲜有知其底细者。值此大举清剿之际,为使普遍明了政府剿共之苦心,与揭穿共党之狰狞面目起见,特将搜集说得之材料及吾人在剿匪过程中所得之痛苦与经验,汇订成编。”为了加强国民党军官对共产党的了解,国民党还将中国共产党1934年1月18日通过的五中全会决议《目前的形势与共产党的任务决议》以《赤匪最近阴谋》的篇名付印以供军官学习。
    ①刘茂恩:《刘茂恩回忆录(下)》,台湾学生书局1996年版,第508页。
    ②《建国要素精神和必成的信心》(1937年7月9日),秦孝仪主编:《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14卷),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年版,第563页。
    ③袁继成等主编:《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湖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23页。
    ④孔庆泰:《国民党政府政治制度史》,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259页。
    ①罗家伦主编:《革命文献》(第79辑),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84年版,第405-406页。
    ②邹鲁:《回顾录》,岳麓书社2000年版,第424页。
    ③张有高:《中央训练团》,《民国档案》1994年第2期。
    ①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训练委员会编:《七年来之训练工作》,1945年10月。
    ②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训练委员会编:《七年来之训练工作》,1945年10月。
    ①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训练委员会编:《七年来之训练工作》,1945年10月。
    ②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训练委员会编:《七年来之训练工作》,1945年10月。
    ③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训练委员会编:《七年来之训练工作》,1945年10月。
    ①王东原:《抗战四年来的训练》,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编:《抗战四年》,1941年8月版,第69页。
    ①张有高:《中央训练团》,《民国档案》1994年第2期。
    ②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训练委员会编:《七年来之训练工作》,1945年10月。
    ③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训练委员会编:《七年来之训练工作》,1945年10月。
    ④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训练委员会编:《七年来之训练工作》,1945年10月。
    ⑤ 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训练委员会编:《七年来之训练工作》,1945年10月。
    ①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训练委员会编,《七年来之训练工作》,1945年10月。
    ②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训练委员会编:《七年来之训练工作》,1945年10月。
    ③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训练委员会编:《七年来之训练工作》,1945年10月。
    ④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训练委员会编:《七年来之训练工作》,1945年10月。
    ⑤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训练委员会编:《七年来之训练工作》,1945年10月。
    ①周子兴:《国民党的中央训练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南省洪江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桃江文史资料(第3辑),1989年第2期,第129页。
    ②这些资料的基调就是宣传共产党如何恐怖,以吓阻民众向共产党靠近。例如,1947年9月印行的《共匪祸国殃民实录》中,国民党就从“叛乱的先声”、“祸国罪证”、“殃民实录”、“人民之声”、“匪区写实”、“众叛亲离”等六个方面来对共产党进行污蔑,特别是配以所谓的“罪证”图片污蔑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对民众施行“屠杀”、“洗劫”、“奸淫”、“勒索”、“酷刑”,说解放区“暗无天日”,煽动民众疏离共产党;以“中共党员杨天华质询毛泽东”、“张润等三十人脱离中国共产党”、“自新人许郎的自白”、“反对毛泽东武装打天下”、“愤慨共匪暴行”、“底澈的觉悟”等宣传,以使国民党基层干部认为国民党依然强劲,共产党则强弩之末,给国民党受训干部打气。
    ①孟静:《民国河北省训练团评析》,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论文2006年,第18页。
    ②刘茂恩:《刘茂恩回忆录(下)》,台湾学生书局1996年版,第891页。
    ③张其昀主编:《先总统蒋公全集》(第2册),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84年版,第1926页。
    ④张其昀主编:《先总统蒋公全集》(第2册),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84年版,第2370页。
    ①蒋经国:《蒋总统经国先生言论著述汇编》(第2辑),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81年版,第674页。
    ②《革命、实践、研究三个名词的意义和我们革命失败的原因》(1949年10月16日),秦孝仪主编:《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23卷),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版,第24页。
    ③张其昀主编:《先总统蒋公全集》(第3册),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84年版,第2744页。
    ④例如,蒋介石指出:“大家如果还是麻木不仁,苟且因循,像已往一样的得过且过,那就无异自认失败,自取灭亡,甘作国家民族千秋万世的罪人!这样你们大家将来真是会生无立足之地,死无葬身之所。”参见《革命、实践、研究三个名词的意义和我们革命失败的原因》(1949年10月16日),第24页。
    ①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译:《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版,第524页
    ②孙中山:《要靠党员成功不专靠军成功》(1923年11月25日),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国父全集》(第2册),台北中国国民党党史委员会1991年版,第564-565页。
    ③孙中山:《在陆军军官学校开学典礼的演说》(1924年6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10卷),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91页。
    ④孙中山:《在陆军军官学校开学典礼的演说》(1924年6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10卷),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97页。
    ①曹淑瑶:《公忠体国的操练——台湾省政建设人才的培训(1956-97)》,台北稻乡出版社2005年版, 第2页。
    ②孙中山:《在广州大本营对国民党员的演说》(1923年12月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8卷),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503页。
    ③孙中山:《要靠党员成功不专靠军成功》,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国父全集》(第1册),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91年版,第876页。
    ④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训练部编:《中国国民党全国训练会议报告书》,1930年版,第65页。
    ⑤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第658页。
    ①《国民政府建国大纲》,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9卷),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27页。
    ②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训练部编:《中国国民党全国训练会议报告书》,1930年版,第3页。
    ①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训练部:《中国国民党全国训练会议报告书》,1930年版,第2页。
    ②王奇生:《清党以后国民党的组织蜕变》,《近代史研究》2003年第5期。
    ①中国国民党中央调查统计局编:《中国国民党党务统计辑要》(1945年度),第3页。
    ②胡汉民:《要磨练我们的革命力量来护党》(1927年5月2日),《胡汉民先生演讲集》(第1集),上海民智书局’1927版,第22-23页。
    ③胡汉民:《大家去尽党员的天职》(1929年7月29日),《胡汉民先生演讲集》(第10集),上海民智书局1929年版,第1-2页。
    ④ 《晨报》,1928年1月11日,转引自[美]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华民国史(1912-1949)》(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36页。
    ①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训练委员会编:《七年来之训练工作》,1945年10月,第153页。
    ②蒋介石:《讨逆胜利后本党之重要关头》,《中央党务月刊》第27期,1930年10月。
    ③《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开会词》(1938年3月29日),秦孝仪主编:《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15卷),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年版,第177页。
    ④邹鲁:《回顾录》,岳麓书社2000年版,第426页。
    ⑤ 《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开会词》(1938年3月29日),秦孝仪主编:《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15卷),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年版,第183页。
    ⑥陈宇:《中国黄埔军校》,解放军出版社2007年版,第370页。
    ⑦陈宇:《中国黄埔军校》,解放军出版社2007年版,第371页。
    ⑧王鼎钧:《从八年抗战念黄埔先进》,《参考消息》,2005年7月12日。
    ⑨《剿匪战史》(第5册),第443页,转引自陈荣华、何友良:《庐山军官训练团》,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70页。
    ①陈荣华、何友良:《庐山军官训练团》,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70-71页。
    ② 《庐山夏令营训练的意义与目的》,秦孝仪主编:《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21卷),第361-362页。
    ③汪精卫:《黄埔军官学校成立典礼训话》(1926年3月1日),《汪精卫集》(第3卷),光明书局1929年版,第106页。
    ④汪精卫:《黄埔军官学校成立典礼训话》(1926年3月1日),《汪精卫集》(第3卷),光明书局1929年版,第106页。
    ⑤胡汉民:《东路指挥部特别党部成立大会演讲词》(1927年5月10日),《胡汉民先生演讲集》(第1集),上海民智书局1927版,第54页。
    ⑥胡汉民:《党的家庭化与军队化》(1929年8月12日),《胡汉民先生演讲集》(第10集),上海民智书局1929年版,第43页。
    ⑦ 《全国各训练机关训练纲领》,安徽省训练团编:《安徽训练概况》,1945年,第13页。
    ⑧段锡朋:《中央训练团党政训练班讲演录——党政训练班教务训育之方针及其实施》,1942年10月版,第3页。
    ⑨孙中山:《民族主义第六讲》(1924年3月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9卷),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42页。
    ⑩胡汉民:《党的家庭化与军队化》(1929年8月12日),《胡汉民先生演讲集》(第10集),上海民智书局1929年版,第43页。
    ① 《全国各训练机关训练纲领》,安徽省训练团编:《安徽训练概况》,1945年版,第13、14页。
    ② 孙中山:《关于列宁逝世的演说》(1924年1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9卷),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36页。
    ③ 《全国各训练机关训练纲领》,安徽省训练团编:《安徽训练概况》,1945年版,第14页。
    ④ 《全国各训练机关训练纲领》,安徽省训练团编:《安徽省训练团概况》,1945年版,第14页。
    ① 《军事基本常识——军事训练之要领》(1939年6月6日),秦孝仪主编:《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16卷),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年版,第261页。
    ② 《训练的目的与训练实施纲要》(1939年4月26日),秦孝仪主编:《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16卷),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年版,第193页。
    ③ 《全国各训练机关训练纲领》,安徽省训练团编:《安徽训练概况》,1945年版,第13页。
    ④ 孙宅巍:《陈诚别传》,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02页。
    ①陈诚:《认识时代——一个民族复兴的时代》,《湖北省政府公报》第457期,1942年6月1日。
    ②陈诚:《培养革命的新生命与复兴民族》,《湖北省政府公报》第459期,1942年7月7日。
    ③孙宅巍:《蒋介石的宠将陈诚》,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38页。
    ④黄旭初:《干部政策》,桂林文化供应社,1940年12月版。
    ⑤邓汉祥:《刘湘与蒋介石的勾心斗角》,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第5辑,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53-71页。
    ⑥ 《全国各训练机关训练纲领》,安徽省训练团编:《安徽训练概况》,1945年版,第11-12页。
    ⑦ 《中央军校洛阳分校之教育方针》(1935年10月11日),秦孝仪主编:《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13卷),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年版,第492页。
    ⑧陈仲道:《抗战中的中国国民党》,广州生活书店1938年5月版,第8页。
    ①《全国各训练机关训练纲领》,安徽省训练团编:《安徽训练概况》,1945年版,第12页。
    ②《全国各训练机关训练纲领》,安徽省训练团编:《安徽训练概况》,1945年版,第12页。
    ③《全国各训练机关训练纲领》,安徽省训练团编:《安徽训练概况》,1945年版,第13页。
    ①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训练部编:《中国国民党全国训练会议报告书》,1930年版,第65、66页。
    ② 《全国各训练机关训练纲领》,安徽省训练团编:《安徽训练概况》,1945年版,第15、16页。
    ①孙中山:《在陆军军官学校开学典礼的演说》(1924年6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10卷),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93页。
    ②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广州市全体党员大会上的训词》(1923年11月1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8卷),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90页。
    ③ 《训练的目的与训练实施纲要》(1939年4月26日),秦孝仪主编:《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16卷),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年版,第232、233页。
    ④汪精卫:《黄埔军官学校成立典礼训话》(1926年3月1日),《汪精卫集》(第3卷),光明书局1929年版,第106页。
    ⑤胡汉民:《东路指挥部特别党部成立大会演讲词》(1927年5月10日),《胡汉民先生演讲集》(第1集),上海民智书局1927版,第52-54页。
    ⑥王东原:《王东原退思录》,台湾正中书局1992年版,第62页。
    ⑦《训育实施细则》,《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法规丛编目次》,江西省档案馆藏,J043/19/3493,第115-118页。
    ①《军事训练基本动作的意义与效用》(1939年6月20日),秦孝仪主编:《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16卷),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年版,第320页。
    ①邓文仪:《从军报国记》,台北:正中书局1979年版,第173页,转引自冯启宏:《蒋介石的干部训练观析探》,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国际学术讨论会2004年8月,第2页。
    ②孙中山:《在广州大本营对国民党员的演说》(1923年11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8卷),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38页。
    ③《军校的使命与革命的人生》(1924年5月8日),秦孝仪主编:《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10卷),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年版, 第2页。
    ①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训练部编:《中国国民党全国训练会议报告书》,1930年版,第152页。
    ② 《庐山军官训练团的要旨和训练的方法》(1933年7月11日),秦孝仪主编:《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11卷),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年版, 第275页。
    ③ 《军事教育的基础》(1934年7月25日),秦孝仪主编:《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12卷),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年版, 第378页。
    ① 《将官训练的意义和目的》(1936年1月18日),秦孝仪主编:《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14卷),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年版, 第16页。
    ② 《庐山军官团训练的目的和方针》(1934年8月6日),秦孝仪主编:《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12卷),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年版, 第403、404页。
    ③ 《军事教育之要旨(五)》(1934年8月8日),秦孝仪主编:《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12卷),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年版, 第438页。
    ④ 《军队教育的要旨》(1934年9月10日),秦孝仪主编:《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12卷),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年版, 第472页。
    ⑤ 《现代公务人员之要件》(1936年3月1日),秦孝仪主编:《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14卷),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版, 第114-115页。
    ⑥孙中山:《在陆军军官学校开学典礼的演说》(1924年6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10卷),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97页。
    ①孙中山:《在陆军军官学校开学典礼的演说》(1924年6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10卷),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96页。
    ② [美]易劳逸:《流产的革命:1927-1937年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陈谦平、陈红民等译,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年版,第12页。
    ③ 《军队教育的要点》(1933年7月23日),秦孝仪主编:《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11卷),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年版, 第328、329页。
    ④ 《革命军官必具的要素》(1933年8月27日),秦孝仪主编:《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11卷),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年版, 第435页。
    ⑤ 《军事教育之要旨(五)》(1934年8月8日),秦孝仪主编:《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12卷),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年版, 第437、438页。
    ⑥ 《军队教育的要旨》(1934年9月10日),秦孝仪主编:《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12卷),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年版, 第471页。
    ⑦罗元铮总主编:《中华民国实录(抗战烽火)》(第3卷上册),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126页。
    ①《陆大学生之责任与必要的修养》(1935年12月14日),秦孝仪主编:《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13卷),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年版, 第566页。
    ② 《党政工作人员须知(二)》(1933年9月8日),秦孝仪主编:《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11卷),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年版, 第468页。
    ③ 《政工人员应有的修养》(1936年2月24日),秦孝仪主编:《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14卷),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年版, 第98页。
    ④罗元铮总主编:《中华民国实录(抗战烽火)》(第3卷上册),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127页。
    ⑤ 《革命军官须知》(1933年7月18日),秦孝仪主编:《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11卷),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年版, 第301、306页。
    ①《革命军官须知》(1933年7月18日),秦孝仪主编:《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11卷),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年版, 第301-302页。
    ②《军人精神教育之精义(一)》(1933年9月12日),秦孝仪主编:《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11卷),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年版, 第502页。
    ③《如何做新时代的空军军人》(1934年2月5日),秦孝仪主编:《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12卷),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年版, 第16页。
    ④《今后军队教育之要义》(1936年2月21日),秦孝仪主编:《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14卷),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年版, 第87页。
    ⑤ 《公务人员训练的意义》(1936年1月27日),秦孝仪主编:《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14卷),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年版, 第44页。
    ①《革命军官必具的要素》(1933年8月27日),秦孝仪主编:《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11卷),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年版, 第439页。
    ②《革命军官必具的要素》(1933年8月27日),秦孝仪主编:《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11卷),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年版, 第467页。
    ③崔之清主编:《国民党政治与社会结构之演变:1905-1949(下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1333页。
    ④张治中:《张治中回忆录》上册,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年版,第408页。
    ⑤熊式辉著:《海桑集——熊式辉回忆录(1907-1949)》,洪朝辉编校,香港明镜出版社2008年版,第455页。
    ①蒋介石:《对从军学生的训话》(1944年1月10日),转引自张宪文、方庆秋主编:《蒋介石全传》,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6页。
    ②《军事基本常识——军事训练之要领》(1939年6月6日、9日),秦孝仪主编:《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16卷),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年版, 第263页。
    ③《军事训练基本动作的意义与效用》(1939年6月20日),秦孝仪主编:《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16卷),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年版, 第318-319页。
    ① 《党员的责任和地位与组织纪律之重要》(1926年8月14日),秦孝仪主编:《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10卷),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年版, 第221页。
    ②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训练部编:《中国国民党全国训练会议报告书》,1930年版,第154页。
    ③《军事训练基本动作的意义与效用》(1939年6月20日),秦孝仪主编:《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16卷),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年版, 第328页。
    ①孙中山:《在陆军军官学校开学典礼的演说》(1924年6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10卷),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97-298页。
    ②孙中山:《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一届毕业礼的演说》(1924年8月2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10卷),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555页。
    ③ 《军队教育的要点》(1933年7月23日),秦孝仪主编:《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11卷),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年版, 第328页。
    ④ 《党政工作人员须知(二)》(1933年9月8日),秦孝仪主编:《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11卷),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年版,第468页。
    ① 《军官必备的条件》(1935年8月25日),秦孝仪主编:《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13卷),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年版,第379页。
    ② 《陆大学生之责任与必要的修养》(1940年1月25日),秦孝仪主编:《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13卷),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年版,第570页。
    ③ 《陆大学生之责任与必要的修养》(1940年1月25日),秦孝仪主编:《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13卷),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年版,第573页。
    ④ 《将官训练的意义和目的》(1936年1月18日),秦孝仪主编:《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14卷),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年版,第17页。
    ⑤ 《教育应文武合一》(1935年12月22日),秦孝仪主编:《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13卷),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年版, 第593-594页。
    ① 《训练人才之要领》(1936年3月15日),秦孝仪主编:《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14卷),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年版,第174、177页。
    ② 《革命军官须知》(1933年7月18日),秦孝仪主编:《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11卷),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年版,第299页。
    ③ 《军队教育的要点》(1933年7月23日),秦孝仪主编:《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11卷),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年版,第326页。
    ④ 《党政工作人员须知(一)》(1933年8月14日),秦孝仪主编:《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11卷),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年版,第391-392页。
    ① 《革命军官必具的要素》(1933年8月27日),秦孝仪主编:《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11卷),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年版,第444页。
    ② 《军事教育之要旨(三)》(1934年8月7日),秦孝仪主编:《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12卷),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年版,第423页。
    ③ 《行政人员团警干部之地位与责任》(1935年9月7日),秦孝仪主编:《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13卷),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年版,第393页。
    ④陈家盛:(复兴关受训纪要—中央训练团受训回亿录之一>,《行政与训练》第1卷第6期,广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1941年6月25日,第73页。
    ⑤熊式辉:《海桑集——熊式辉回忆录(1907-1949)》,洪朝辉编校,香港明镜出版社2008年版,第194页。
    ①孙中山:《在黄埔军官学校的告别演说》(1924年11月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11卷),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71页。
    ②《革命军官须知》(1933年7月18日),秦孝仪主编:《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11卷),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年版,第300、301页。
    ③罗元铮总主编:《中华民国实录(抗战烽火)》(第3卷上册),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145页。
    ①《党政工作人员须知(二)》(1933年9月8日),秦孝仪主编:《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11卷),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年版,第477页。
    ② 《如何做新时代的空军军人》(1934年2月5 日),秦孝仪主编:《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12卷),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年版,第17页。
    ③ 《中央军校洛阳分校之教育方针》(1935年10月11 日),秦孝仪主编:《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13卷),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年版,第494页。
    ① [美]柯伟林著:《德国与中华民国》,陈谦平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02页。
    ②南京市档案馆:《审讯汪伪汉奸笔录》(上卷),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38页。
    ③崔之清主编:《国民党政治与社会结构之演变:1905-1949(下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1075页。
    ①关于成立日期,就现有文献显示有两个时间:一为张含清在《十年来之干部训练》中指出为1932年1月,一为熊式辉在其回忆录中指出为1931年2月8日。因为熊式辉的《回忆录》是在其日记基础上整理而成,可信度较高,故采用其陈述的日期。参见《十年来之江西干部训练》,《赣政十年》,第2页,及《海桑集——熊式辉回忆(1907-1949)》,第128页。
    ②《中央黄特派员视察本省党务后之意见》,《江西民国日报》,1929年7月19日,转引自何友良:《江西通史(民国卷)》,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02页。
    ③《革命成败的机势和建设工作的方法》(1933年11月14日),秦孝仪主编:《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11卷),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版, 第608-609页。
    ①胡家凤:《十年赣政之回顾与展望》,《赣政十年》,1941年12月版,第3页。
    ②何友良:《江西通史(民国卷)》,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39页。
    ③熊式辉:《海桑集——熊式辉回忆录(1907-1949)》,洪朝辉编校,香港明镜出版社2008年版,第128页。
    ④张含清:《十年来之江西干部训练》,《赣政十年》,1941年12月版,第2页。
    ①张含清:《十年来之江西干部训练》,《赣政十年》,1941年12月版,第2页。
    ②据熊式辉回忆:“江西匪患之深,甲于全国,在民国廿年全省八十三县,仅有约廿县略为完整”可知江西省政府在围剿结束之后,需要大批干部去对“收复区”进行治理,这客观上需要训练大批干部。参见《海桑集——熊式辉回忆录(1907-1949)》,第163页。
    ③熊式辉:《海桑集——熊式辉回忆录(1907-1949)》,洪朝辉编校,香港明镜出版社2008年版,第169-171页。
    ④张含清:《十年来之江西干部训练》,《赣政十年》,1941年12月版,第3页。
    ①熊式辉:《海桑集——熊式辉回忆录(1907-1949)》,洪朝辉编校,香港明镜出版社2008年版,第128-142页。
    ②张含清:《十年来之江西干部训练》,《赣政十年》,1941年12月版,第3页。
    ③张含清:《十年来之江西干部训练》,《赣政十年》,1941年12月版,第3页。
    ④张含清:《十年来之江西干部训练》,《赣政十年》,1941年12月版,第4页。
    ①张含清:《十年来之江西干部训练》,《赣政十年》,1941年12月版,第4页。
    ②张含清:《十年来之江西干部训练》,《赣政十年》,1941年12月版,第4页。
    ③张含清:《十年来之江西干部训练》,《赣政十年》,1941年12月版,第5页。
    ④冯启宏,《抗战时期中国国民党的干部训练:以中央训练团为中心的探讨(19381945)》,台湾政治大学史学研究所博士论文,2004年6月,第14页。
    ① 《县政人员训练》,江西省政府:《江西年鉴》(1936年),第211页。
    ②熊式辉在县政研究会演讲的《转移风气》、《道德淦言》等皆属于新生活运动倡导的“四维八德”范畴。
    ③ [美]易劳逸:《流产的革命:1927-1937年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陈谦平、陈红民等译,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年版,第8页。
    ④根据“十年来江西干部训练各班组结业学员人数统计表”计算得出此数据,参见张含清:《十年来之江西干部训练》,《赣政十年》,1941年12月版,第23页。
    ⑤ 《抗战时期江西所受的灾难》,转引自许怀林:《江西历史人口初探》,《江西社会科学》1984年第2期,第126页。
    ⑥李璜:《学钝室回忆录》,传记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第2214页,转引自熊式辉:《海桑集——熊式辉回忆录(1907-1949)》,洪朝辉编校,香港明镜出版社2008年版,第14页。
    ①何友良:《江西通史(民国卷)》,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94页。
    ②罗琼:《一线曙光》(南昌通讯),《抵抗三日刊》,第20号,1937年10月23日。
    ③《省地方政治学校改为政治讲习院》,《江西民国日报》,1938年3月18日。
    ①张含清:《十年来之江西干部训练》,《赣政十年》,1941年12月版,第6页。
    ②张含清:《十年来之江西干部训练》,《赣政十年》,1941年12月版,第6页。
    ③张含清:《十年来之江西干部训练》,《赣政十年》,1941年12月版,第6页。
    ④张含清:《十年来之江西干部训练》,《赣政十年》,1941年12月版,第7页。
    ⑤张含清:《十年来之江西干部训练》,《赣政十年》,1941年12月版,第7页。
    ①张含清:《十年来之江西干部训练》,《赣政十年》,1941年12月版,第7页。
    ②张含清:《十年来之江西干部训练》,《赣政十年》,1941年12月版,第8页。
    ③张含清:《十年来之江西干部训练》,《赣政十年》,1941年12月版,第7页。
    ④张含清:《十年来之江西干部训练》,《赣政十年》,1941年12月版,第8页。
    ①熊式辉曾亲自起草并手书命令,就政讲院课业考试提出严格要求。参见《规定考试注意事项》,《讲习院组织规则文件》,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280-2,第4-7页。
    ②何友良:《江西通史(民国卷)》,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11页。
    ③张含清:《十年来之江西干部训练》,《赣政十年》,1941年12月版,第1页。
    ④各地方实力派为了巩固自己的地盘,在30年代也纷纷办起训练班。例如,广西在李宗仁等的主导下,在三十年代上半期就开始举办“党政研究所”、“警卫干部训练所”、“田园民团训练所”等十多个干部训练机构。由于桂系和蒋介石中央系存在尖锐的矛盾,因此桂系所办训练班,表面上打着“三民主义”的旗帜,实质是为了推行“三自”政策,增强自身对广西的统治力。参见黄旭初,《干部政策》,文化供应社,1940年12月版。
    ①《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法规丛编目次》,江西省档案馆藏,J043/19/3493。
    ②《十年来江西干部训练各班组结业学员人数统计表》,参见张含清:《十年来之江西干部训练》,第23页。
    ①张含清:《十年来之江西干部训练》,《赣政十年》,1941年12月版,第21页。
    ②张含清:《十年来之江西干部训练》,《赣政十年》,1941年12月版,第21页。
    ③张含清:《十年来之江西干部训练》,《赣政十年》,1941年12月版,第21-22页。
    ④方世藻统计该数字为144名,参见《建设新赣南——青年蒋经国解读》(上)第96页。
    ⑤李红梅:《蒋经国与三青团江西支团》,《党史文苑》(纪实版)2006年第15期,第43页。
    ① 《三民主义青年团地方团务训练计划纲要》,《党团务人员训练班有关问题》,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498,第2-3页。
    ②方世藻:《建设新赣南——青年蒋经国解读》(上),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版,第96-97页。
    ③ 《各省训练人数比较》,中央训练委员会编:《近年地方训练统计资料之研究》(训练专刊之五),1943年6月30日,第20页。
    ④熊式辉:《海桑集——熊式辉回忆录(1907-1949)》,洪朝辉编校,香港明镜出版社2008年版,第304页。
    ⑤何友良:《熊式辉与中正大学的创办》,《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第126页。
    ⑥ 《各省训练人数比较》,中央训练委员会编:《近年地方训练统计资料之研究》(训练专刊之五),1943年6月30日,第10页。
    ⑦《各省训练人数比较》,中央训练委员会编:《近年地方训练统计资料之研究》(训练专刊之五)1943年6月30日,第14页。
    ①从广州时期开始,国民党一直把干部训练作为应对困境的重要手段。在广州时期,为了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和统一全国,开设黄埔军校,开设农民运动讲习所等干训班;建立南京政府后,为了巩固政权,设立训练部,开展对党员和干部的训练;面对围剿红军的多次失利,国民党举办庐山军官训练团;面对日本的入侵,国民党广泛设立干训机构,加强千部训练;面对内战的颓势,设立“戡乱建国训练班”;败退台湾之后,建立“革命实践研究院”,进行干部训练。曹淑瑶也指出:“为了对抗外国的虎视眈眈与山雨欲来的的侵略,以及内部的分裂与颠覆势力,藉由阶段性的短期教育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培育协助其统治的人才,成为中国国民党抗压的主要方式。”参见曹淑瑶,《公忠体国的操练——台湾省政建设人才的培训(1956-97)》,台北稻乡出版社2005年版,第2页。
    ② 《省训团与省府来往文件》,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276-1,第219页。
    ①《组织训练概况及李祺任免文件》,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672,第12页。
    ②郭礼伯:《一年来之江西干部训练》,《一年来之赣政》,1947年4月版,江西省档案馆藏,J043/11/82,第142页。
    ③此数字采用郭礼伯在《一年来之江西干部训练》中的统计数字。训练结业人数另有统计为2009人,参见《组织训练概况及李祺任免文件》,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672,第9-10页。
    ④郭礼伯:《一年来之江西干部训练》,《一年来之赣政》,1947年4月版,江西省档案馆藏,J043/11/82,第145页。
    ①郭礼伯:《一年来之江西干部训练》,《一年来之赣政》,1947年4月版,江西省档案馆藏,J043/11/82,第139页。
    ② 《组织训练概况及李祺任免文件》,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672,第10页。
    ③ 《组织训练概况及李祺任免文件》,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672,第11-12页。
    ④ 《庆祝剿匪胜利之意义》(1934年12月10日),秦孝仪主编:《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30卷),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年版,第171-172页。
    ①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委员会:《训练通讯》,1942年5月15日。
    ②赣县县政府:《三民主义青年团江西支团赣县分团部纪要》,《赣县年鉴》(1945年),第55页。
    ③赣县县政府:《三民主义青年团江西支团赣县分团部纪要》,《赣县年鉴》(1945年),第56页。
    ①张含清:《十年来之江西干部训练》,《赣政十年》,1941年12月版,第2页。
    ①张含清:《十年来之江西干部训练》,《赣政十年》,1941年12月版,第6页。
    ② 《江西省地方政治讲习院训导处办事细则草案》(修正案),《讲习院组织规则文件》,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280-2,第37页。
    ①张含清:《十年来之江西干部训练》,《赣政十年》,1941年12月版,第6页。
    ②《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办事细则》,《伪省训团办事细则与兴国县卅六年度行政计划等文件》,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559,第1-6页。
    ③ 《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组织系统图》,《伪省训团办事细则与兴国县卅六年度行政计划等文件》,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559,第93页。
    ① 《伪江西省训团组织训练概况及李祺任免文件》,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672,第2页。
    ①《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组织规程》,《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法规丛编目次》,江西省档案馆藏,J043/19/3493,第3-4页。
    ②《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组织规程》,《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法规丛编目次》,江西省档案馆藏,J043/19/3493,第4页。
    ③《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组织规程》,《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法规丛编目次》,江西省档案馆藏,J043/19/3493,第5-6页。
    ①《训练委员会会议规则》,《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法规丛编目次》,江西省档案馆藏,J043/19/3493,第37页。
    ② 《训练委员会会议规则》,《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法规丛编目次》,江西省档案馆藏,J043/19/3493,第37-38页。
    ③《团务会议规则》,《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法规丛编目次》,江西省档案馆藏,J043/19/3493,第36-37页。
    ④ 《受训人员甄审委员会组织规程》,《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法规丛编目次》,江西省档案馆藏,J043/19/3493,第67页。
    ①《设计考核委员会组织规则》,《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法规丛编目次》,江西省档案馆藏,J043/19/3493,第40-42页。
    ① 《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法规丛编目次》,江西省档案馆藏,J043/19/3493,第78页。
    ② 《伪江西省训团教育计划》,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339,第17页。
    ①《兼任讲师履历暨担任科目时数表、教材编辑注意事项,兼任讲师备查事项》,《江西省建设厅、江西省政府、省建设厅、省训团等关于报送省训团廿五期学员结业成绩册、各县训练所教育长名册及1948、49年度训练问题的训令、呈表册》,江西省档案馆藏,J045/2/1484,第51页。
    ①《省训团与省府来往文件》,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276-5,第210、216页。
    ②张含清:《十年来之江西干部训练》,《赣政十年》,1941年12月版,第2页。
    ①张含清:《十年来之江西干部训练》,《赣政十年》,1941年12月版,第3页
    ②李安全主编:《江西省档案馆指南》,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0页。
    ③ 《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办事细则》,《伪省训团办事细则与兴国县卅六年度行政计划等文件》,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559,第6页。
    ① 《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办事细则》,《伪省训团办事细则与兴国县卅六年度行政计划等文件》,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559,第6页。
    ② 《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办事细则》,《伪省训团办事细则与兴国县卅六年度行政计划等文 件》,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559号,第6-10页;《江西省地方政治讲习院组织规程》,《伪省训团.讲习院组织规则文件》,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280—1,第16-25页;《江西省训练团三十五年度调整编制表》,《江西省训练团.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工作人员考成现有编制调整编制后各项表册》,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6。
    ①《中央训练委员会、内政部训练委员会关于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委员会、委员人选问题的训令函名册》,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8,第1-2页。
    ①刘继增、张葆华主编:《中国国民党名人录》,湖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78页。
    ②傅伯言主编:《中国国民党江西省地方组织志》,团结出版社2006年版,第341页。
    ① 傅伯言主编:《中国国民党江西省地方组织志》,团结出版社2006年版,第333页
    ②《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职教员简历册》(1944年),《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工作人员考成现有编制调整编制后各项表册》,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6,第66-79页。
    ③《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特训班》,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1,第20-23页。
    ① 《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特训班》,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1,第10-11页。
    ①刘继增、张葆华主编:《中国国民党名人录》,湖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34页。
    ② 刘继增、张葆华主编:《中国国民党名人录》,湖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97页。
    ③刘继增、张葆华主编:《中国国民党名人录》,湖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9页。
    ④陈宇:《中国黄埔军校》,解放军出版社2007年版,第160页。
    ① 《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特训班》,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1,第15-16页。
    ①《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工作人员考成现有编制调整编制后各项表册》,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6,第62-63页。
    ① 江西县政训练所:《本所第六期第一次总理纪念周赖教育长对全体学员之训词》(1936年12月7日),《县训周刊》第6卷第1、2期合刊,第14页。
    ② 《省训团与省府来往文件》,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276-7,第3841页。
    ③ 《省训团与省府来往文件》,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276-4,第31页。
    ④ 《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委员会暨所属机关高级工作人员卅一年度工作总考核册》,《省府与省训团的会议记录》,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474,第104页。
    ①《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法规丛编目次》,江西省档案馆藏,J043/19/3493,第88页。
    ②《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法规丛编目次》,江西省档案馆藏,J043/19/3493,第89页。
    ③ 《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法规丛编目次》,江西省档案馆藏,J043/19/3493,第90页。
    ① 《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工作人员成绩考核表》,《江西省训练团,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工作人员考成现有编制调整编制后各项表册》,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6,第15-56页。
    ② 《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委员会暨所属机关高级工作人员卅一年度工作总考核册》,《省府与省 训团的会议记录》,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474,第100-104页。
    ①陈云:《陈云文选》,人民出版社出版1984年版,第45-46页。
    ①中央训练委员会:《全国各训练机关训练纲领》,转引自《安徽省训练团概况》,第11页。
    ①《伪江西省训团教育计划》,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339,第12页。
    ① 蒋介石:《复兴关中央训练团总裁训词选辑》,台北革命实践研究院,出版时间不详。
    ②《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党务训练班教务实施方案》,《党务工作训练班有关文件》,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348,第3页。
    ③ 《伪江西省训团党务工作训练班有关文件》,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348,第4-12页。
    ① 《伪江西省训团党务工作训练班有关文件》,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348,第4-12页。
    ① 转引自冯启宏:《抗战时期中国国民党的干部训练:以中央训练团为中心的探讨(1938—1945)》,台湾政治大学史学研究所博士论文2004年6月,第107页。
    ①《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党务训练班教务实施方案》,《伪江西省训团党务工作训练班有关文件》,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348,第4-12页。
    ②《伪江西省训团党务工作训练班有关文件》,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348,第4-12页。
    ①《伪江西省训团党务工作训练班有关文件》,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348,第4-12页。
    ② 中央训练委员会:《全国各训练机关训练纲领》,转引自《安徽省训练团概况》,第11页。
    ①《编辑各科教材注意事项》,《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法规丛编目次》,江西省档案馆藏,J043/19/3493,第108页。
    ② 《各县训所给省训团的通讯报告》,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447,第4页。
    ① 《中央训练委员会审查各训练机关教材办法》,安徽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编:《安徽省训练团概况》,第70页。
    ② 《伪中训会1943年颁发书刊及有关公文》,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443,第36页。
    ③《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委员会卅一年度编审工作概况表》,《省府与省训团的会议记录》,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474,第114-117页。
    ①《伪中训会1943年颁发书刊及有关公文》,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443,第4、12、20、27、30、 48页。
    ② 《省训团与省府来往文件》,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276-2,第1-2页。
    ③ 《伪省训团与有关单位来往公函》,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536,第36页。
    ④ 《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委员会卅一年度编审工作概况表》,《省府与省训团的会议记录》,江 西省档案馆藏,J036/1/474,第114-117页。
    ① 蒋介石讲述:《总理遗教六讲》,正中书局1947年12月版。
    ①中央训练委员会编:《总裁言行》,1943年7月版。
    ①邹鲁:《中国国民党史稿》,商务印书馆1938年7月版。
    ②陈希豪:《过去三十五年之中国国民党》,商务印书馆1929年4月版。
    ③《各县训所给省训团的通讯报告》,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447,第4页。
    ①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训练委员会编:《保自治人员训练教材》,1945年8月版,第1-24页。
    ② 《伪江西省训团1942年度印刷训练教材估价单》,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424。
    ①熊式辉:《海桑集——熊式辉回忆录(1907-1949)》,洪朝辉编校,香港明镜出版社2008年版,第187页。
    ②《赣县县训所计划报告与省训团来往文件》,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192-1,第14页。
    ①熊式辉、程时奎:《江西省政府训令》(1940年5月1日),江西省档案馆藏,《伪省训团关于训练方面实施章程及办法》,J036/1/558,第73页。
    ② 《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受训人员考核办法》,《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法规丛编目次》,江西省档案馆藏,J043/19/3493,第299-300页。
    ①张含清:《十年来之江西干部训练》,《赣政十年》,1941年12月版,第2页。
    ②《党务训练班受训学员选调办法》,《伪江西省训团党务工作训练班有关文件》,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348,第117页。
    ③《江西省政府训令》,《伪省训团关于训练方面实施章程及办法》,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558,第73-74页。
    ① 《伪江西省训团组织训练概况及李祺任免文件》,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672,第21页。
    ②《伪江西省高等法院奉部电知开办训练班时应特别慎重人选卷》,江西省档案馆藏,J018/3/2295,第3页。
    ①《江西省政府、省保安司令部、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南昌市政府、高安、新建、南丰、崇仁等县训所关于全省训练工作检讨、公库法、农民自卫干部、教务股长训导股长及社教人员训练问题的训令、函呈名册》,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11-2,第1-77页。
    ②《调派各县受训人员名册及卫生技术人员训练班工作报告和省参议会驻委会会议议事日程》,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727,2-4页。
    ①《省训团与省府来往文件》,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276-3,第16页。
    ②《江西省地方干部训练团关于调训各县教育长问题的训令函办法名册》,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11-1,第3-4页。
    ③《伪江西省训团开除学籍学员名册》,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35,第2、9-14页。
    ④《省训团与省府来往文件》,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276-3,第16页。
    ⑤《伪江西省训团讲习院与省府来往文件》,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320,第202页。
    ① 《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第十四期档案管理人员组、第十五期人事管理人员组人员简历及成绩等》,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24,第31页。
    ②《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甄录试试卷》,《省训团与省府来往文件》,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276-3,第21-27页。
    ①《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调训办法》(1943年11月25日第三次训练委员会修正),《江西省地方干部训练团关于调训各县教育长问题的训令函办法名册》,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11-1,第82页。
    ② 《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调训办法》(1943年11月25日第三次训练委员会修正),《江西省地方干部训练团关于调训各县教育长问题的训令函办法名册》,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11-1, 第83-84页。
    ①《组织训练概况及李祺任免文件》,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672,第21页。
    ②《省府与省训团的会议记录》,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474,第112页。
    ① 《省训团与省府来往文件》,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276-7,第36页。
    ②熊式辉:《海桑集——熊式辉回忆录(1907-1949)》,洪朝辉编校,香港明镜出版社2008年版,第227-228页。
    ①王东原:《王东原退思录》,台湾正中书局1992年版,第62页。
    ①《训育实施细则》,《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法规丛编目次》,江西省档案馆藏,J043/19/3493,第115-118页。
    ②《座谈会实施办法》,《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法规丛编目次》,江西省档案馆藏, J043/19/3493,第128页。
    ①《小组讨论会记录》,《省训团会议记录》,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274,第2-4页。
    ②中央训练团:《中央训练团党政训练班第六期工作讨论述评》,出版时间不详,第6页。
    ①中央训练团:《中央训练团党政训练班第六期工作讨论述评》,出版时间不详,第8-11页。
    ②王奇生:《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版,第96页。
    ③王奇生:《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版,第98页。
    ④赣县县政府:《新赣南旬刊》第1卷第4期,第11页。
    ① 《座谈会记录》,《省训团县训班会议记录》,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489,第2-3、8、103页。
    ② 《学员自我批评实施办法》,《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法规丛编目次》,江西省档案馆藏,J043/19/3493,第134-135页。
    ③ 吴铁城:《党务检讨报告》(1945年5月7日),秦孝仪主编:《革命文献》(第76辑),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78年版,第476页。
    ④ 张治中:《张治中回忆录》(上册),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年版,第386页。
    ① 《陆大学生之责任与必要的修养》(1935年12月14日),秦孝仪主编:《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13卷),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年版,第571页。
    ② 《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受训人员考核办法》,《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法规丛编目次》,江西省档案馆藏,J043/19/3493,第305页。
    ① 《训练通讯》(1942年5月15日),《伪江西省训团.1942年度印刷训练教材估价单》,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424。
    ② 《党(团)务活动实施办法》,《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法规丛编目次》,江西省档案馆藏,J043/19/3493,第120-123页。
    ③《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县政建设研究会事业计划纲要》,《县政研究会计划纲要与萍乡县所户籍干事表册》,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520,第6-11页。
    ④《江西公勇学会章程》、《江西省公勇学会缘起》,《江西省公勇学会缘起筹备章程草案等文件》,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325,第1页、42页。
    ①江西县政训练所:《赖教育长第一次对本所第六期全体学员之训词》(1936年12月2日),《县训周刊》第6卷第1、2期合刊,第10-11页。
    ②《军事基本常识——军事训练之要领》(1939年6月6日、9日),秦孝仪主编:《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16卷),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年版,第263页。
    ① 《军事训练基本动作的意义与效用》(1939年6月20日),秦孝仪主编;《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16卷),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年版,第318-319页。
    ② 《党员的责任和地位与组织纪律之重要》(1926年8月14日),秦孝仪主编:《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10卷),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年版,第221页。
    ③《军事训练基本动作的意义与效用》(1939年6月20日),秦孝仪主编:《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16卷),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年版,第320页。
    ①张铁樵:《县训生活应有的认识》,江西县政训练所:《县训周刊》第6卷第6期,第52页。
    ②《江西省训练团各组(班)结业学员工作指示办法》,《省训团与教育厅来往文件》,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277-1,第70页。
    ① 《宣誓条例》,《江西省政府、余干进贤上犹会昌峡江县地方行政干部训练所关于宣誓问题的训令函呈条例、宣誓词》,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12,第2-4页。
    ②《孙文学说》(1918年),中国礼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6卷),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215页。
    ③熊式辉:《海桑集——熊式辉回忆录(1907-1949)》,洪朝辉编校,香港明镜出版社2008年版,第228页。
    ①张德主编:《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76-177页。
    ②《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受训人员考核办法》,《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法规丛编目次》,江西省档案馆藏,J043/19/3493,第294页。
    ③《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受训人员考核办法》,《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法规丛编目次》,江西省档案馆藏,J043/19/3493,第295页。
    ④ 《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受训人员考核办法》,《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法规丛编目次》,江西省档案馆藏,J043/19/3493,第312-317页。
    ① 《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受训人员考核办法》,《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法规丛编目次》,江西省档案馆藏,J043/19/3493,第312-313页。
    ② 《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受训人员考核办法》,《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法规丛编目次》,江西省档案馆藏,J043/19/3493,第317页。
    ① 《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受训人员考核办法》,《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法规丛编目次》,江西省档案馆藏,J043/19/3493,第303-304页。
    ② 《受训人员考核办法要领》,《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法规丛编目次》,江西省档案馆藏,J043/19/3493,第67-69页。
    ③ 《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受训人员考核办法》,《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法规丛编目次》,江西省档案馆藏,J043/19/3493,第296页。
    ① 《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受训人员考核办法》,《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法规丛编目次》,江西省档案馆藏,J043/19/3493,第297页。
    ② 《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受训人员考核办法》,《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法规丛编目次》,江西省档案馆藏,J043/19/3493,第298页。
    ① 《规定考试注意事项》,《讲习院组织规则文件》,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280-2,第4-7页。
    ②江西县政训练所:《熊主席命题测验学员》,《县训周刊》第6卷第1、2期合刊,第29页。
    ①《民政组学员试卷》,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349,第5-10页、51页,105-106页。
    ②《伪省训团与有关单位来往公函》,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536,第4页。
    ①《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第十四期档案管理人员组、第十五期人事管理人员组人员简历及成绩等》,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24,第1-8页、24-30页。
    ② 《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受训人员考核办法》,《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法规丛编目次》,江西省档案馆藏,J043/19/3493,第318-319页。
    ③ 《江西省地方干部训练团关于调训各县教育长问题的训令函办法名册》,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11-1,第17-55页。
    ① 《省训团与省府来往文件》,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276-1,第58页。
    ② 《横峰县地方行政干部训练所结业证明书(张贵良)》,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730。
    ③ 《伪江西省训团会计建设组学员试卷》,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352-1,第135、136、139页。
    ① 《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档案管理人员组第十四期结业学员一至十一月份工作月报》,《江西省训练团,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第十四期档案管理人员组,第十五期人事管理人员组,人员简历及成绩等》,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24,第39页。
    ② 《伪江西省训团警卫干事组工作概况报告书》,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338,第4-5页。
    ① 《江西省训练团.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上犹丰城寻乌等县政府石城县经侦处关于填报受训结业学员工作概况及服务成绩考核表等问题的带电呈》,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27,第17-18页。
    ② 《学员疑难问题解答办法》,《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法规丛编目次》,江西省档案馆藏,J043/19/3493,第180页。
    ① 《结业学员通讯处文件》,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333,第10-12页。
    ② 《伪江西省训团警卫干事组工作概况报告书》,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338,第6页。
    ①在搜集资料和撰写本文过程中,当我与他人交流时,几乎所有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我在从事庐山军官训练团的研究,其中包括相当多的史学界人士,这使得我深感交代二者关系的必要性。
    ②冯启宏:《抗战时期中国国民党的干部训练:以中央训练团为中心的探讨(1938——1945)》,台湾政治大学史学研究所博士论文2004年6月,第10页。
    ① 《剿匪战史》(第5册),第443页,转引自陈荣华、何友良:《庐山军官训练团》,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70页。
    ②陈荣华、何友良:《庐山军官训练团》,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70页。
    ③冯启宏:《抗战时期中国国民党的干部训练:以中央训练团为中心的探讨(19381945)》,台湾政治大学史学研究所博士论文2004年6月,第14页。
    ①《伪江西省训团党务工作训练班有关文件》,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348,第2-3页、4-12页。
    ②陈荣华、何友良:《庐山军官训练团》,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0页。
    ③陈荣华、何友良:《庐山军官训练团》,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5页。
    ④《庐山军官训练团的要旨和训练的方法》(1933年7月11日),秦孝仪主编:《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11卷),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年版,第275页。
    ⑤ 《庐山训练之意义与革命前途》(1933年7月18日),秦孝仪主编:《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11卷),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年版,第283页。
    ⑥《庐山军官团与黄埔军校之前后两大使命》(1933年9月3日),秦孝仪主编:《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11卷),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年版,第460页。
    ①何友良:《江西通史(民国卷)》,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39页。
    ②何友良:《江西通史(民国卷)》,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39页。
    ① 《陈诚给内政部函》,1937年5月5日,转引自陈荣华、何友良:《庐山军官训练团》,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75页。
    ①张含清:《十年来之江西干部训练》,《赣政十年》,1941年12月版,第2页。
    ②张含清:《十年来之江西干部训练》,《赣政十年》,1941年12月版,第6页。
    ③张含清:《十年来之江西干部训练》,《赣政十年》,1941年12月版,第21-22页。
    ④ 郭礼伯:《一年来之江西干部训练》,《一年来之赣政》,1947年4月,江西省档案馆藏,J043/11/82,第139页。
    ①陈荣华、何友良:《庐山军官训练团》,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3-34页。
    ②陈荣华、何友良:《庐山军官训练团》,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72页。
    ③陈荣华、何友良:《庐山军官训练团》,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75页。
    ①《江西省训团教育计划》,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339,第12页。
    ②《庐山军官训练团的要旨和训练的方法》(1933年7月11日),秦孝仪主编:《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11卷),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年版,第275页。
    ① 《军事教育的基础》(1934年7月25日),秦孝仪主编:《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12卷),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年版,第378页。
    ② 《党务工作训练班有关文件》,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348,第2-3、4-12页。
    ①张含清:《十·年来之江西干部训练》,《赣政十年》,1941年12月版,第16页。
    ② 《革命军官须知》(1933年7月18日),秦孝仪主编:《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11卷),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年版,第301、306页。
    ①陈荣华、何友良:《庐山军官训练团》,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57-62页。
    ② 《改进党务并调整党政关系案》(1938年3月31日),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第476-477页。
    ① 《江西的青年运动》,蒋经国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蒋经国先生全集》(第1卷),台北行政院新闻局1991年版,第156页。
    ②赣县县政府:《三民主义青年团江西支团赣县分团部纪要》,《赣县年鉴》(1945年),第50页。
    ③江南:《蒋经国传》,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4年版,第97页。
    ①方世藻在其《建设新赣南——青年蒋经国解读》(上)第96页,统计该数字为144名。
    ②李红梅:《蒋经国与三青团江西支团》,《党史文苑》2006年第15期。
    ③ 《三民主义青年团地方团务训练计划纲要》,《党团务人员训练班有关问题》,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498,第2-3页。
    ④方世藻:《建设新赣南——青年蒋经国解读》(上),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版,第96-97页。
    ①赣县县政府:《三民主义青年团江西支团赣县分团部纪要》,《赣县年鉴》(1945年),第51页。
    ②赣县县政府:《三民主义青年团江西支团赣县分团部纪要》,《赣县年鉴》(1945年),第54页。
    ③赣县县政府:《本年各月党员数量比较表》,《三民主义青年团江西支团赣县分团部纪要》,《赣县年鉴》(1945年),第49、50页。
    ④ 《三民主义青年团地方团务训练计划纲要》,《党团务人员训练班有关问题》,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498,第1页。
    ⑤ 《三民主义青年团地方团务训练计划纲要》,《党团务人员训练班有关问题》,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498,第1页
    ① 《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团附设三民主义青年团江西地方团务干部训练班第四五期训练计划大纲》,《三青团江西支团部有关文件》,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496,第10页。
    ② 《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附设三民主义青年团江西地方团务干部训练班组织规程》,《三青团江西支团部有关文件》,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496,第11页。
    ③ 《三青团江西支团部有关文件》,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496,第3-4页。
    ①《三青团江西支团部有关文件》,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496,第7页。
    ②《三民主义青年团地方团务训练计划纲要》,《党团务人员训练班有关问题》,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498,第1页。
    ③《三青团江西支团部有关文件》,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496,第38页。
    ④《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组织规程》,《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法规丛编目次》,江西省档案馆藏,J043/19/3493,第1页。
    ⑤参见周淑珍:《三青团始末》,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①李红梅:《蒋经国与三青团江西支团》,《党史文苑》(纪实版)2006年第15期。
    ②王成斌等主编:《民国高级将领列传》(第5集),解放军出版社1999年版,第62页。
    ①《中央训练委员会、内政部训练委员会关于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委员会、委员人选问题的训令函名册》,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8,第1-2页。
    ②郭绪印主编:《国民党派系斗争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610页。
    ① 《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法规丛编目次》,江西省档案馆藏,J043/19/3493,第235-236页。
    ② 《伪江西省训团视导报告》,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310,第6页。
    ①《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法规丛编目次》,江西省档案馆藏,J043/19/3493,第145页。
    ②《省训委会有关文件》,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287-2,第76-78页。
    ③《江西省地方干部训练团关于调训各县教育长问题的训令函办法名册》,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11-1,第3-4页。
    ① 《江西省训练委员会训练各级训练干部计划大纲》,《省训委会有关文件》,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287-2,第187页。
    ② 《江西省训练委员会训练各级训练干部计划大纲》,《省训委会有关文件》,J036/1/287-2,第188页。
    ① 《省府与省训团的会议记录》,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474,第46页。
    ② 《省府与省训团的会议记录》,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474,第50-55页。
    ③ 《赣县县训所计划报告与省训团来往文件》,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192-1,第6页。
    ①《赣县县训所计划报告与省训团来往文件》,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192-1,第23页。
    ②《伪江西省训团视导报告》,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310,第1-2页。
    ③ 《伪江西省训团视导报告》,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310,第4-5页。
    ① 《伪江西省训团视导报告》,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310,第6页。
    ② 《伪江西省训团视导报告》,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310,第15页。
    ③ 《赣县县训所计划报告与省训团来往文件》,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192-1,第79页。
    ①参见冯启宏:《抗战时期中国国民党的干部训练:以中央训练团为中心的探讨(1938——1945)》, 台湾政治大学史学研究所博士论文2004年6月,第159-179页。
    ①江西县政训练所:《赖教育长第一次对本所第六期全体学员之训词》(1936年12月日),《县训周刊》第6卷第1、2期合刊,第10页。
    ②曹淑瑶:《公忠体国的操练——台湾省政建设人才的培训(1956-97)》,台北稻乡出版社2005年版,第169-170页。
    ①《全国各训练机关训练纲领》,安徽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编:《安徽省训练团概况》,第11页。
    ②孙中山:《民族主义第五讲》(1924年2月2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9卷),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37-238页。
    ③晏阳初:《农民抗战的运动》,长沙:《大公报》,1937年10月11日,转引自崔之清主编:《国民党政治与社会结构之演变:1905-1949(下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1089页。
    ④ 《伪江西省训团教育计划》,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339,第12页。
    ①《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甄录试试卷》,《省训团与省府来往文件》,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276-3,第21-27页。
    ②王东原:《王东原退思录》,台北正中书局1992年版,第84-90页。
    ③《伪江西省训团教育计划》,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339,第12页。
    ④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委员会:《训练通讯》,1942年5月15日。
    ①傅伯言主编:《中国国民党江西省地方组织志》,团结出版社2006年版,第73页。
    ②赣县县政府:《三民主义青年团江西支团赣县分团部纪要》,《赣县年鉴》(1945年),第55页。
    ③赣县县政府:《三民主义青年团江西支团赣县分团部纪要》,《赣县年鉴》(1945年),第56页。
    ④徐桂辛:《一日运动慰劳绥远将士有感》,江西县政训练所:《县训周刊》第6卷第6期,第51页。
    ⑤张铁樵:《县训生活应有的认识》,江西县政训练所:《县训周刊》第6卷第6期,第52页。
    ⑥李念初:《入所受训有感》,江西县政训练所:《县训周刊》第6卷第6期,第51页。
    ⑦《国民党江西省公路特别党部关于小组竞赛、演讲竞赛、基层干部训练、训练工作训练班工作的训令、呈、月报表、预算表提纲和省执委会建设厅的指令》,江西省档案馆藏,J021/1/58,第124页。
    ①陈光述:《公务员有应受军训之必要》,江西县政研究所:《县训周刊》第6卷第1、2期合刊,第7页。
    ②《伪江西省高等法院.铨叙部函填拟训练学员服务状况调查表》,江西省档案馆藏,J018/3/2487,第3页。
    ③ 《历期结业学员按月工作报告》,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278-2,第3页。
    ④何友良:《江西通史(民国卷)》,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41页。
    ①转引自何友良:《江西通史(民国卷)》,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42页。
    ②廖士翘:《十年来之江西保安》,《赣政十年》,1941年12月版,第2页。
    ③廖士翘:《十年来之江西保安》,《赣政十年》,1941年12月版,第5-6页。
    ④何友良:《江西通史(民国卷)》,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45页。
    ① 《庆祝剿匪胜利之意义》(1934年12月10日),秦孝仪主编: 《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30卷),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年版,第171-172页。
    ② 《江西省动委会、各县动员委员会、关于保送民众组训及服务概况调查表的指令、呈、表册》,江西省档案馆藏,J017/22/111,第13-14页。
    ③ 《江西省动委会、各县动员委员会、关于保送民众组训及服务概况调查表的指令、呈、表册》,江西省档案馆藏,J017/22/111,第60页。
    ④ 《江西省动委会、各县动员委员会、关于保送民众组训及服务概况调查表的指令、呈、表册》,江西省档案馆藏,J017/22/111,第170页。
    ⑤ 《江西省动委会、各县动员委员会、关于保送民众组训及服务概况调查表的指令、呈、表册》,江西省档案馆藏,J017/22/111,第95页。
    ⑥ 《江西省动委会、各县动员委员会、关于保送民众组训及服务概况调查表的指令、呈、表册》,江西省档案馆藏,J017/22/111,第198页。
    ① 《江西省动委会、各县动员委员会、关于保送民众组训及服务概况调查表的指令、呈、表册》,江西省档案馆藏,J017/22/111,第167页。
    ② 《江西省动委会、各县动员委员会、关于保送民众组训及服务概况调查表的指令、呈、表册》,江西省档案馆藏,J017/22/111,第88页。
    ③ 《江西省动委会、各县动员委员会、关于保送民众组训及服务概况调查表的指令、呈、表册》,江西省档案馆藏,J017/22/111,第112-113页。
    ④ 《江西省动委会、各县动员委员会、关于保送民众组训及服务概况调查表的指令、呈、表册》,江西省档案馆藏,J017/22/111,第107-108页。
    ⑤赣县县政府:《党务概况——宣传》,《赣县年鉴》(1945年),第47页。
    ⑥赣县县政府:《党务概况——宣传》,《赣县年鉴》(1945年),第47页。
    ⑦赣县县政府:《新赣南旬刊》第1卷第4期,第11页。
    ⑦何友良:《江西通史(民国卷)》,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94页。
    ①《小组讨论会记录》,《省训团会议记录》,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274,第2-4页。
    ①《辅导工作讲授大纲》,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332,第63页。
    ②《辅导工作讲授大纲》,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332,第63页。
    ①《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三十三年度第一期县教育长班受训人员调集办法》,《江西省地方干部训练团关于调训各县教育长问题的训令函办法名册》,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11-1,第56-57页。
    ① 《座谈会实施办法》,《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法规丛编目次》,江西省档案馆藏,J043/19/3493,第128-130页。
    ②周之屏:《会昌县第三区区政概述》,江西县政训练所:《县训周刊》第6卷第1、2期合刊,第21-22页。
    ③翁文庆:《浮梁第六区区政概况》,江西县政训练所:《县训周刊》第6卷第1、2期合刊,第23-24页。
    ④《伪江西省训团警卫干事组工作概况报告书》,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338,第4-5页。
    ① 《伪江西省训团组织训练概况及李祺任免文件》,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672,第23页。
    ①何汉文:《加紧党的训练工作》,《中央周刊》第1卷第25期,1939年1月25日。
    ②江西县政训练所:《本所举行第一次演说竞赛》,《县训周刊》第6卷第1、2期合刊,第29页。
    ③熊式辉:《海桑集——熊式辉回忆录(1907-1949)》,洪朝辉编校,香港明镜出版社2008年版,第449页。
    ④蒋经国: 《革命工作与革命干部》(1942年7月6日),章贡学会编:《蒋经国先生建设新赣南重要文献辑录》(下册),台北章贡学会1997年1月版,第24页。
    ①冯启宏:《抗战时期中国国民党的干部训练:以中央训练团为中心的探讨(19381945)》,台湾政治大学史学研究所博士论文2004年6月,第48-51页。
    ② 《伪江西省训团民政组学员试卷》,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349,第51页。
    ③ 《伪江西省训团甄别考试军事科长和社工人员专业组试题》,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350,第1、11页。
    ④ 《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受训人员考核办法》,《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法规丛编目次》,江西省档案馆藏,J043/19/3493,第303-304页。
    ⑤ 《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受训人员考核办法》,《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法规丛编目次》,江西省档案馆藏,J043/19/3493,第312-313页。
    ⑥ 《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特训班》,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1,第10-11页。
    ① 《省训团与省府来往文件》,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276-1,第106页。
    ②《伪江西省训团组织训练概况及李祺任免文件》,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672,第23页。
    ③《学员疑难问题解答办法》,《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法规丛编目次》,江西省档案馆藏,J043/19/3493,第180页。
    ① 《国民党江西省公路特别党部关于小组竞赛、演讲竞赛、基层干部训练、训练工作训练班工作的训令、呈、月报表、预算表提纲和省执委会建设厅的指令》,江西省档案馆藏,J021/1/58,第6页。
    ② 《国民党江西省公路特别党部关于小组竞赛、演讲竞赛、基层干部训练、训练工作训练班工作的训令、呈、月报表、预算表提纲和省执委会建设厅的指令》,江西省档案馆藏,J021/1/58,第4页。
    ③《国民党江西省公路特别党部关于小组竞赛、演讲竞赛、基层干部训练、训练工作训练班工作的训令、呈、月报表、预算表提纲和省执委会建设厅的指令》,江西省档案馆藏,J021/1/58,第143页。
    ④ 《国民党江西省公路特别党部关于小组竞赛、演讲竞赛、基层干部训练、训练工作训练班工作的训令、呈、月报表、预算表提纲和省执委会建设厅的指令》,江西省档案馆藏,J021/1/58,第144页。
    ①《各县训所给省训团的通讯报告》,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447,第25页。
    ② 《江西省参议会、省政府、永修、星子、靖安等县乡民众代表关于控诉处理乡镇长违法乱纪、贪污、欺压民众问题的训令、呈、函、诉书》,江西省档案馆藏,J017/1/339,第18页。
    ③《江西省参议会、省政府、永修、星子、靖安等县乡民众代表关于控诉处理乡镇长违法乱纪、贪污、欺压民众问题的训令、呈、函、诉书》,江西省档案馆藏,J017/1/339,第21页。
    ④《县教育长和省训团学员向省训团的报告》,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304-1,第98-100页。
    ⑤《江西省地方干部训练团关于调训各县教育长问题的训令函办法名册》,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11-1,第3-4页。
    ①傅伯言主编:《中国国民党江西省地方组织志》,团结出版社2006年版,第9页。
    ②熊式辉:《江西全省党务工作会议开幕词》(1941年11月27日),转引自傅伯言主编:《中国国民党江西省地方组织志》,团结出版社2006年版,第9页。
    ③ 《江西省广播电台、中央广播处关于人事工作、国民党党务工作、编制、年终工作处理问题的呈函、报表》,江西省档案馆藏,J055/1/7,第42页。
    ④ 《伪军事政治同学录》,江西省档案馆藏,J033/2/307,第8页。
    ⑤赣县县政府:《党务概况——组训》,《赣县年鉴》(1945年),第47页。
    ⑥赣县县政府:《本年各月党员数量比较表》,《赣县年鉴》(1945年),第49页。
    ⑦赣县县政府:《自治》,《赣县年鉴》(1945年),第134页。
    ①赣县县政府:《三民主义青年团江西支团赣县分团部纪要》,《赣县年鉴》(1945年),第51页。
    ②《伪军事政治同学录》,江西省档案馆藏,J033/2/307,第5页。
    ③《国民党江西省公路特别党部关于小组竞赛、演讲竞赛、基层干部训练、训练工作训练班工作的训令、呈、月报表、预算表提纲和省执委会建设厅的指令》,江西省档案馆藏,J021/1/58,第134页。
    ①《学员结业后工作概况报告文件》,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582,第59页。
    ②《学员结业后工作概况报告文件》,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582,第63页。
    ③江西县政训练所:《赖教育长第一次对本所第六期全体学员之训词》(1936年12月2日),《县训周刊》第6卷第1、2期合刊,第10页。
    ④《全国各训练机关训练纲领》,安徽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编:《安徽省训练团概况》,第11页。
    ①江西县政训练所:《赖教育长第一次对本所第六期全体学员之训词》(1936年12月2口),《县训周刊》第6卷第1、2期合刊,第10页。
    ②崔之清主编:《国民党政治与社会结构之演变:1905-1949(下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1547页。
    ③王奇生:《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版,第76页。
    ④ 王奇生:《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版,第92-93页。
    ⑤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蒋介石年谱初稿》,档案出版社1992年版,第468页。
    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蒋介石年谱初稿》,档案出版社1992年版,第574页。
    ①《中国建设之途径》(1928年7月18日),张其昀主编:《蒋总统集》(第1册),台北“国防研究院”、“中华大典”编印会1968年版,第514页。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9卷),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86页。
    ③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蒋介石年谱初稿》,档案出版社1992年版,第563页。
    ④《中共中央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统一战线文件选编》,第51页、280页,转引自王奇生:《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第75页。
    ①崔之清主编:《国民党政治与社会结构之演变:1905-1949(下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1087页。
    ②朱汉国、杨群主编:《中华民国史(第5册)》,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31页。
    ③转引自赵祥麟:《杜威教育名篇》,王承绪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04页。
    ④吴春华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第4卷),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23页。
    ①邱涛:《中华民国反贪史——其制度变迁与运行的衍异》,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页。
    ② [美]易劳逸:《流产的革命:1927-1937年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陈谦平、陈红民等译,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年版,第46页。
    ③崔之清主编:《国民党政治与社会结构之演变:1905-1949(下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1075页。
    ④何廉:《何廉回忆录》,朱佑慈等译,中国文史出版社1988年版,第115页。
    ①《革命、实践、研究三个名词的意义和我们革命失败的原因》(1949年10月16日),秦孝仪主编:《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23卷),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年版,第26页。
    ②付春杨:《民国时期政体研究(1925-1947年)》,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205页。
    ① [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动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等译,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54页。
    ②唐纵:《在蒋介石身边八年—侍从室高级幕僚唐纵日记》,公安部档案馆编注,群众出版社1991年版,第226页。
    ③孔庆泰:《国民党政府政治制度史》,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263页。
    ④[美]易劳逸:《流产的革命:1927-1937年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陈谦平、陈红民等译,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年版,第22页。
    ①姬丽萍:《“党国”体制下公务员考铨制度的变异:1928-1949》,刘景泉、郭德宏主编:《政党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56页。
    ②吴春华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第4卷),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77-578页。
    ③张德主编:《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0页。
    ④ 《各县训所给省训团的通讯报告》,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447,第55-56页。
    ⑤ 《各县训所给省训团的通讯报告》,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447,第25页。
    ⑥《各县训所给省训团的通讯报告》,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447,第26页。
    ①《省训团与省府来往文件》,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276-7,第5-6页。
    ② 《省训团与省府来往文件》,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276-7,第30、31页。
    ③ 《省训团与省府来往文件》,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276-7,第36页。
    ④ 黄景先:《聆邓队副训话后之感言》,江西县政训练所:《县训周刊》第6卷第4期,第15页。
    ① [美]易劳逸:《流产的革命:1927-1937年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陈谦平、陈红民等译,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年版,第21-22页。
    ② 《县教育长和省训团学员向省训团的报告》,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304-1,第39页。
    ③熊式辉:《海桑集——熊式辉回忆录(1907-1949)》,洪朝辉编校,香港明镜出版社2008年版,第412页。
    ④熊式辉:《海桑集——熊式辉回忆录(1907-1949)》,洪朝辉编校,香港明镜出版社2008年版,第412页。
    ① [美]肯尼斯.雷、约翰.布鲁尔:《被遗忘的大使:司徒雷登驻华报告(1946-1949)》,尤存、牛军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96页。
    ②聂资鲁:《国民党大陆失败论》,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19页。
    ①傅伯言主编:《中国国民党江西省地方组织志》,团结出版社2006年版,第176页。
    ②原档案模糊不清,按照时间推算,应该是时任中训团教育长黄杰。
    ③ 《各县县训所向省训团与省训团向中央训委会的请示报告》,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536,第26-41页。
    ④傅伯言主编:《中国国民党江西省地方组织志》,团结出版社2006年版,第180页。
    ⑤张治中:《张治中回忆录》(上册),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年版,第385页。
    ⑥《戡乱建国干部训练班的意义和任务》(1948年1月4日),秦孝仪主编:《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22卷),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年版,第368页。
    ⑦唐纵:《在蒋介石身边八年—侍从室高级幕僚唐纵日记》,公安部档案馆编注,群众出版社1991年版,第198、426页。
    ⑧[美]易劳逸:《流产的革命:1927-1937年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陈谦平、陈红民等译,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年版,第28页。
    ①崔之清主编:《国民党政治与社会结构之演变:1905-1949(下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1125页。
    ②唐纵:《在蒋介石身边八年—侍从室高级幕僚唐纵日记》,公安部档案馆编注,群众出版社1991年版,第432页。
    ③ [美]易劳逸:《流产的革命:1927-1937年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陈谦平、陈红民等译,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年版,第26页。
    ①参见君山先生:《飞车梦—中国磁浮列车教父朱维衡》之16——中央训练团。
    ② [美]布赖恩.克罗泽: 《蒋介石》,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7页。
    ③ [美]费正清主编: 《剑桥中华民国史(1912-1949)》(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85页。
    ④[美]裴雯、韦慕庭访问整理:《从上海市长到“台湾省主席”——吴国桢口述回忆》,吴修垣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61页。
    ①傅伯言主编:《中国国民党江西省地方组织志》,团结出版社2006年版,第179页。
    ②郭绪印主编:《国民党派系斗争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609页。
    ①傅伯言主编:《中国国民党江西省地方组织志》,团结出版社2006年版,第179页。
    ①《各县训所给省训团的通讯报告》,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447,第6-7页。
    ②《伪江西省训团组织训练概况及李祺任免文件》,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672,第24页。
    ③傅伯言主编:《中国国民党江西省地方组织志》,团结出版社2006年版,第11-13、16页。
    ④傅伯言主编:《中国国民党江西省地方组织志》,团结出版社2006年版,第11-13、37-39页。
    ⑤赣县县政府:《自治》,《赣县年鉴》(1945年),第134页。
    ①傅伯言主编:《中国国民党江西省地方组织志》,团结出版社2006年版,第56、46、57页。
    ②傅伯言主编:《中国国民党江西省地方组织志》,团结出版社2006年版,第52、53、57页。
    ③张同新:《陪都风雨—重庆时期的国民政府》,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89页。
    ④傅伯言主编:《中国国民党江西省地方组织志》,团结出版社2006年版,第209页。
    ⑤傅伯言主编:《中国国民党江西省地方组织志》,团结出版社2006年版,第209页。
    ①《上海民国日报》,“党务”(1929年9月12日),转引自王奇生:《党员、党权与党争》,第196页。
    ②张含清:《十年来之江西干部训练》,《赣政十年》,1941年12月,第1页。
    ③段锡朋:《中央训练团党政训练班讲演录——党政训练班教务训育之方针及其实施》,1942年10月,第2页。
    ④黄定元、张希仁主编:《江西省教育志》,方志出版社1996年版,第109、110页。
    ⑤林瑞华:《江西近代中等教育发展概述》,《江西教育科研》1993年第3期,第68页。
    ① 《抗战时期江西所受的灾难》,转引自许怀林:《江西历史人口初探》,《江西社会科学》1984年第2期,第126页。
    ②黄定元、张希仁主编:《江西省教育志》,方志出版社1996年版,第376-377页。
    ③《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关于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委员会乡镇长、民政科长,民众自卫队受训县训练所训练工作人员、学员请假公粮等问题的呈名册》,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15,第94-97贝。
    ① 《省训团与省府来往文件》,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276-7,第12页。
    ②郭礼伯:《一年来之江西干部训练》,《一年来之赣政》,1947年4月版,江西省档案馆藏,J043/11/82,第139页。
    ③郭礼伯:《一年来之江西干部训练》,《一年来之赣政》,1947年4月版,江西省档案馆藏,J043/11/82,第142页。
    ④ 《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特训班》,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1,第24-98页。
    ①《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特训班》,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1,第3-4页。
    ② 《县教育长和省训团学员向省训团的报告》,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304-1,第80-81页。
    ③ 《县教育长和省训团学员向省训团的报告》,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304-1,第83页。
    ④ 《县教育长和省训团学员向省训团的报告》,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304-1,第83页。
    ⑤ 《伪江西省训团组织训练概况及李祺任免文件》,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672,第23页。
    ①张含清:《十年来之江西干部训练》,《赣政十年》,1941年12月版,第1页。
    ②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训练委员会编:《七年来之训练工作》,1945年10月。
    ③《江西省地方政治讲习院训导处办事细则草案》(修正案),《讲习院组织规则文件》,江西省档案馆藏,J036/1/280-2,第8页。
    ④张含清:《十年来之江西干部训练》,《赣政十年》,1941年12月版,第8页。
    ①王升:《蒋公总统行谊》,第8页,转引自张宪文、方庆秋主编:《蒋介石全传》,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5页。
    ②张宪文、方庆秋主编:《蒋介石全传》,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7页。
    ③《对从军学生训话》(1944年1月10日),秦孝仪主编:《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20卷)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年版,第318页。
    [1]邓正来、[英]J.C.亚历山大编:《国家与市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中央编译社1999年版。
    [2]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第5册),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3]傅兵、欧晓霞编著:《教育理论基础》,济南出版社2001年版。
    [4]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编:《中国教育思想》,台北伟文书局1979年版。
    [5]黄荫涛:《党校教育理论探索》,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年版。
    [6]吕亚力:《政治学》,台北三民书局1986年版。
    [7][美]瓦尔克:《英国公务员之训练》,辜祖文译,商务印书馆1941年版。
    [8][美]戴维.伊斯顿、杰克.邓尼斯:《政治系统中的儿童:政治合法性的起源》,纽约:麦克格劳—希尔公司1969年版。
    [9][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动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等译,三联书店1989年版。
    [10]徐辉主编:《现代西方教育理论》,重庆出版社2006年版。
    [11]杨光斌:《政治学导论》(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2][英]K.P.兰顿:《政治社会化》,伦敦:牛津大学出版社1969年版。
    [13]赵祥麟:《杜威教育名篇》,王承绪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14]张德主编:《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5]吴春华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第4卷),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训练委员会档》,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全宗号223。
    [2]《中央训练团档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全宗号723。
    [3]《侍从室档》,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全宗号762。
    [4]《军事委员会军事训练部》,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全宗号771。
    [5]《江西省青年留训所》,江西省档案馆库藏,全宗号J001。
    [6]《中国国民党江西省执行委员会》,江西省档案馆库藏,全宗号J007。
    [7]《中国青年党江西省执行委员会》,江西省档案馆库藏,全宗号J009。
    [8]《三民主义青年团江西支团部》,江西省档案馆库藏,全宗号J011。
    [9]《汪伪江西省政府》,江西省档案馆库藏,全宗号J015。
    [10]《江西省政府》,江西省档案馆库藏,全宗号J016。
    [11]《江西省参议会》,江西省档案馆库藏,全宗号J017。
    [12]《江西省保安司令部》,江西省档案馆库藏,全宗号J032。
    [13]《江西省训练团》,江西省档案馆藏,全宗号J036。
    [14]《国立中正大学》,江西省档案馆库藏,全宗号J037。
    [15]《江西省动员委员会》,江西省档案馆库藏,全宗号J043。
    [16]《江西省民政厅》,江西省档案馆库藏,全宗号J044。
    [17]《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档案馆库减,全宗号J046。
    [18]《江西省农业院》,江西省档案馆库藏,全宗号J061。
    [19]《各种委员会》,江西省档案馆库藏,全宗号J062。
    [20]《南昌市政府》,江西省档案馆库藏,全宗号J064。
    [1]艾正中:《我对省训团的星点回忆》,《武汉文史资料》2003年1月。
    [2]安徽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编:《安徽训练概况》,安徽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1945年
    [3]编者:《江苏省区长训练所训育处规章汇编》,出版时间不详。
    [4]柴夫编:《CC内幕》,中国文史出版社1988年版。
    [5]陈诚: 《陈总司令言论集》,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总司令部政治训练处1933年6月。
    [6]陈诚:《陈诚将军抗战言论》,广州新生出版社1938年5月版。
    [7]陈诚:《党务人员对于训练工作应有的认识》, 《训练通讯》第1卷第3期,1939年8月15日。
    [8]陈诚:《对于建国工作之研究》,军政部1945年4月版。
    [9]陈诚:《领袖的认识》,北平中国文化服务社北平分社1945年版。
    [10]陈诚:《总裁革命之理论与实践》,正中书局1945年5月版。
    [11]陈诚:《八年抗战经过》,出版时间不详。
    [12]陈诚:《陈诚先生回忆录——抗日战争》,台北国史馆2005年版。
    [13]陈公博:《苦笑录》,现代史料编刊社1981年版。
    [14]陈鹤、雷震主编:《国民教育言论集》,江西省国民教育师资辅导委员会1941年11月版。
    [15]陈济棠等:《党务工作人员训练所演讲集第一辑》,出版时间不详。
    [16]陈家盛:《复兴关受训纪要—中央训练团受训回亿录之一》, 《行政与训练》,第1卷第6期,1941年6月25日。
    [17]陈立夫:《中国国民党党员与新生活运动》,南京正中书局1934年版。
    [18]陈立夫:《成败之鉴—陈立夫回忆录》,台北正中书局1994年版。
    [19]陈瑞志:《抗战与民众训练》,商务印书馆1937年12月版。
    [20]陈天锡编:《戴季陶先生文存》,台北中央文物供应1959年版。
    [21]陈希豪:《过去三十五年之中国国民党》,商务印书馆1929年4月版。
    [22]陈云:《陈云文选》,人民出版社出版1984年版。
    [23]陈仲道:《抗战中的中国国民党》,广州生活书店1938年5月版。
    [24]程方:《如何健全地方基层干部》,《训练月刊》第2卷第2期,1941年4月1日。
    [25]程兆熊:《当今训练上的问题和我的意见》,1940年7月。
    [26]初予编辑:《受训心声录》,重庆人文书店1943年12月版。
    [27]春满子编著:《怎样训练思想》,上海长城书局1935年5月版。
    [28]戴德辉:《党的组织和训练》,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武汉分校1929年版。
    [29]戴季陶:《孙文主义之哲学的基础》,上海民智书店1925年7月版。
    [30]戴季陶:《青年之路》,上海民智书局1928年2月版。
    [31]戴季陶:《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上海大东书局1928年6月版。
    [32]戴季陶:《戴季陶讲演集》,上海新生书局1928年9月版。
    [33]戴季陶:《三民主义之哲学的基础》,重庆青年书店1938年12月版。
    [34]党政军人事管理训练班训练委员会编:《党政军人事管理训练班受训人员调集办法》,出版时间不详。
    [35]邓泽如:《中国国民党二十年史迹》,上海正中书局1948年6月版。
    [36]丁钟山:《蒋经国先生思想与生活》,上海赣县正气出版社1947年版。
    [37]段锡朋:《党政训练班教务训育之方针及其实施》,1942年10月版。
    [38]冯玉祥:《我所认识的蒋介石》,香港七十年代杂志社1975年9月版。
    [39]冯子超:《中国抗战史》,正气书局1946年8月版。
    [40]傅伯言主编:《中国国民党江西省地方组织志》,团结出版社2006年版。
    [41]付运森:《中华民国》,上海商务印书馆1931年4月版。
    [42]付祖德:《本国地理》,台湾省训练团印,出版时间不详。
    [43]高建中:《叶落归根—黄埔一期生李默庵将军访谈录》,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年版。
    [44]甘乃光:《中国国民党的几个根本问题》,1927年6月版。
    [45]赣县县政府:《三民主义青年团江西支团赣县分团部纪要》,《赣县年鉴》1945年。
    [46]赣粤闽边区剿匪总司令部参谋处第二科:《赤匪党政军残酷实况及清剿方法特刊》,1932年12月版。
    [47]各省实干政治研究会:《游客话江西》,上海汗血书店1937年7月版。
    [48]郭礼伯等著: 《一年来之赣政》,1947年4月版。
    [49]国民革命军东路军总指挥部政治部:《士兵政治训练大纲》,1927年版。
    [50]国民革命军第四路总指挥部干部教导总队军官队: 《政治教育讲义》,1931年7月版。
    [51]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总司令部政训处: 《中国革命史略》,1936年6月版。
    [52]国民革命军第四路总指挥部干部教导总队军士队: 《政治教育讲义》,1931年7月版。
    [53]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复兴民族之要道》,出版时间不详。
    [54]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峨眉训练集选辑》,1938年5月版。
    [55]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黄埔训练集选辑》,1938年5月版。
    [56]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 《陈部长辞修先生讲述—抵御外侮与复兴民族》,重庆青年书店1936年6月版。
    [57]何廉:《何廉回忆录》,朱佑慈等译,中国文史出版社1988年版。
    [58]何联奎:《庐山暑期训练实记导言》,《训练通讯》(第1卷第1期)1939年6月15日。
    [59]何义信:《论干部考核问题》,安微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编:《干 训》第3卷第6期,1942年6月20日。
    [60]何应钦:《八年抗战之经过》,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46年4月版。
    [61]湖北省政府秘书处:《陈主席政治言论选辑》,1940年10月版。
    [62]黄超人:《四年来之社工训练》,《社会工作通讯月刊》第1卷第10期,1944年10月15日。
    [63]黄豪: 《论地方行政干部训练》, 《训练月刊》第3卷第3期,1941年9月1日。
    [64]湖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编: 《干训第四年》,1944年1月版。
    [65]湖南省学生集中训练总队政训委员会编: 《政治讲义纲要》,1938年8月版。
    [66]胡耐安:《干部训练论》,《训练月刊》第3卷第3期1941年9月1日。
    [67]《胡汉民先生演讲集》(第1、10集),上海民智书局1927年、1929年版。
    [68]黄定元、张希仁主编:《江西省教育志》,方志出版社1996年版。
    [69]黄埔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部:《中国国民党组织及训练》,出版时间不详。
    [70]黄杰:《中央军官训练团工作纪要》,台北国防部史政编译局1984年版。
    [71]黄绍竑:《五十回忆》,岳麓书社1999年版。
    [72]黄旭初:《干部政策》,桂林文化供应社1940年12月版。
    [73]教育部社会教育司:《民众宣传与青年训练》,正中书局1938年12月版。
    [74]蒋建白:《战时学生训练》,正中书局1938年4月版。
    [75]蒋经国:《风雨中的宁静》,台北正中书局1988年版。
    [76]蒋经国:《赣南杂记》,上海、重庆前锋出版社,出版时间不详。
    [77]蒋经国:《新的人生》,1945年5月版。
    [78]蒋南翔:《陇东中学地干班调查》,新华书店晋察冀分店1946年3月版。
    [79]江苏省区长训练所编:《区长须知》,1930年1月版。
    [80]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法规丛编》,1944年版。
    [81]江西省政府:《江西年鉴》,1936年版。
    [82]江西省政府教育厅:《江西省教育工作报告》,1939年2月版。
    [83]蒋中正:《人格修养与训练》,文化编译馆1940年1月版。
    [84]蒋中正:《总理遗教六讲》,正中书局1947年12月版。
    [85]蒋中正:《庐山训练集——精神教育第三集》,出版时间不详。
    [86]蒋中正:《黄埔训练集》,国防部新闻局1947年8月版。
    [87]蒋中正:《中国之命运》,正中书局1943年3月版。
    [88]蒋中正:《怎样战胜敌人》,汉口群力书店1938年2月版。
    [89]蒋中正等:《青年往何处去》,汉口独立出版社1936年5月版。
    [90]蒋总统集编辑委员会:《蒋总统集》,台北国防研究院1950年10月版。
    [91]军事委员会全国知识青年志愿从军编练总监部:《干部训练概况》,1945年6月版。
    [92]孔庆泰:《国民党政府政治制度档案史料选编》,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93]李品仙:《李品仙回忆录》,台北中外图书出版社1975年6月版。
    [94]李维汉:《回忆与研究(上)》,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年版。
    [95]刘文雅:《各国青年组训概况》,青年出版社1942年10月版。
    [96]刘修如、曹沛滋:《民众组训》,中央训练委员会1942年10月版。
    [97]黎光明:《中国国民党党史》,出版时间不详。
    [98]李宗仁口述,唐德刚撰写:《李宗仁回忆录(上、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99]李宗黄,《中国国民党党史》,上海民智书局1928年8月版。
    [100]李宗黄:《县各级问题》,1942年2月版。
    [101]廖赴生:《干部任用上的几个实际问题》,安徽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编:《干训》第3卷第6期,1942年6月20日。
    [102]刘健群:《复兴中国革命之路》,南京拔提书局1934年6月版。
    [103]刘茂恩:《刘茂恩回忆录》,台湾学生书局1996年版。
    [104]刘万春:《国民党庐山陆军军官训练团纪略》,《文史资料选辑》(第138辑),中国文史出版社2000年版。
    [105]刘瑶章:《国民党中训会和中训团的来龙去脉》,《文史资料精选》(第11册),中国文史出版社1990年版。
    [106]刘瑶章:《如何统一训练》, 《训练通讯》第5期,1940年3月。
    [107]刘峙:《我的回忆》,台湾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82年版。
    [108]庐山军官训练团编:《庐山训练实记》,出版时间不详。
    [109]罗家伦主编:《革命文献》,第70、71、79辑,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76年版。
    [110]罗瑞卿、成方吾等著:《陕北的青年学生生活》,上海建社1938年11月版。
    [111]罗廷光:《各国青年训练述要》,商务印书馆1940年6月版。
    [11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
    [11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14][美]裴雯、韦慕庭访问整理:《从上海市长到“台湾省主席”——吴国桢口述回忆》,吴修垣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15][美]肯尼斯.雷、约翰.布鲁尔:《被遗忘的大使:司徒雷登驻华报告(1946-1949)》,尤存、牛军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116]潘公展: 《战时政治制度》,正中书局1938年4月版。
    [117]潘念之: 《宣传组织与训练》,汉口光明书局1938年2月版。
    [118]彭维基: 《干部训练效果平议》, 《地方政治》第6卷6期,1941年10月31日。
    [119]蓬勃编译: 《口才训练》,激流书店1946年10月版。
    [120]平心: 《青年的修养与训练》,桂林学艺出版社1942年3月版。
    [121]钱端升等著: 《民国政制史》,上海书店1939年版。
    [122]秦孝仪主编: 《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年版。
    [123]邵元冲: 《邵元冲日记(1924-1936)》,王仰清、许映湖标注,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124]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团部:《训练丛书之四:训练法规与计划》,1940年4月版。
    [125]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团部: 《训练丛书之六:训练要则》,1940年4月版。
    [126]沈醉口述,沈美娟整理:《我这三十年》,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
    [127]四川省军管区国民军训干部训练班编:《战时民众组织训练和运用》,1939年2月版。
    [128]四川省训练团:《干部训练教材合订本》,1944年版。
    [129]邵阳社会军事训练总队部:《邵阳县社会军事训练教材》,出版时间不详。
    [130]山西省地方行政人员训练所:《第二期县长训练班第一队事务技术研究记录》,1936年12月版。
    [131]上海法学编译社编:《中国国民党党务》,上海法学编译社1928年版。
    [132]社会部:《人民团体会员训练教材》,1944年1月版。
    [133]社会部:《人民团体干部训练业务课程讲授大纲》,1945年1月版。
    [134]施存统:《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和训练》,国立中山大学政治训育部出版,出版时间不详。
    [135]石铎: 《欧美各国青年军事训练和国家总动员》,出版时间不详。
    [136]施复亮等:《民众组织与训练》,丰城县政府第三科1938年2月版。
    [137]绥靖区乡镇干部训练委员会编:《中国经济问题教程》,出版时间不详。
    [138]孙中山:《孙中山全集》(全11卷),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等编,中华书局1981年、1982年、1984年、1985年1986年版。
    [139]陶希圣等:《中国国民党的新阶段》,汉口独立出版社1938年6月版。
    [140]唐纵: 《在蒋介石身边八年—侍从室高级幕僚唐纵日记》,公安部档案馆编注,群众出版社1991年版。
    [141]田嘉谷编著:《抗战教育在陕北》,汉口明日出版社1938年3月版。
    [142]王德溥:《新县制之检讨与改进》,1944年5月版。
    [143]王东原:《训练与管理》,1939年6月版。
    [144]王东原:《党政班训练主旨及其意义》,《中央训练团团刊》(第47期),1940年11月4日。
    [145]王东原:《抗战四年来的训练》, 《训练月刊》(第3卷第1期),1941年7月1日。
    [146]王东原:《王东原退思录》,台北正中书局1992年6月版。
    [147]王稼祥:《中国共产党与革命战争》,延安解放社1941年1月版。
    [148]汪精卫:《汪精卫全集》,上海三民公司1929年11月版。
    [149]汪精卫:《汪精卫集》(第3卷),光明书局1929年版。
    [150]王克仁:《党化教育概论》,上海民智书局1927年8月版。
    [151]王乐平:《中国国民党组织与训练》,1927年10月版。
    [152]王镇华:《论干部的联络与辅导》,安徽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编:《干训》第3卷第3期,1942年3月20日。
    [153]王子壮:《王子壮日记》,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2001年版。
    [154]许鹄:《简忆江西复兴社组织》, 《江西文史资料选辑》(第25辑),1987年9月版。
    [155]吴秉常:《改进党务与调整党政关系》,重庆正中书局1939年2月版。
    [156]吴超麟:《青年训练之理论与实际》,商务印书馆1944年1月版。
    [157]吴建华:《人才训练》,南京京华印书馆1935年11月版。
    [158]吴敬恒、蔡元培、王云五主编:《中国国民党史》,商务印书馆发行,时间不详。
    [159]吴俊升:《教育与训练》, 《中央训练团团刊》(第90期),1941年9月1日。
    [160]吴曼君等:《三民主义青年团》,独立出版社印行,出版时间不详。
    [161]吴铁城:《党政制度及其关系》,重庆独立出版社1944年4月版。
    [162]吴宗慈、辛际周合编:《江西省古今政治地理沿革总略、八十三县沿革考略》,江西省文献委员会1947年9月版。
    [163]吴宗慈绘编:《江西省古今政治地理沿革图》,江西省文献委员会1947年10月版。
    [164]校务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军官训练班教育大纲暨教育实施细则》,1932年12月版。
    [165]谢天培:《德国国社党之青年组织与训练》,上海民族书局1938年版。
    [166]熊材倓:《干部训练问题》,江西省政府秘书处编译室1943年9月版。
    [167]新觉编:《中山先生思想概要》,1926年版。
    [168]熊式辉:《海桑集——熊式辉回忆录(1907-1949)》,洪朝辉编校,香港明镜出版社2008年版。
    [169]行政院编:《国民政府年鉴》,1943年7月版。
    [170]行政院编:《国民政府年鉴(第2回)》,1944年10月版。
    [171]徐蔚南:《党化教育》,上海世界书局出版社1927年6月版。
    [172]杨缤:《中国社会生活的发展与训练》,上海青年协会书局1937年版。
    [173]叶青辑解:《国父哲学言论辑解》,江西省三民主义文化运动委员会编印,出版时间不详。
    [174]曾景忠、梁之彦选编:《蒋经国自述》,团结出版社2005年版。
    [175]曾友豪:《中华民国政府大纲》,上海商务印书馆1925年版。
    [176]章贡学会:《蒋经国先生建设新赣南重要文献辑录》(上、下册)台北章贡学会1997年版。
    [177]张含清等著:《赣政十年—熊主席治赣十周年纪念特刊》,1941年版。
    [178]张继等:《中国国民党五十周年纪念特刊》,1944年11月版。
    [179]张静庐:《革命后之江西财政》,上海光华书局1927年5月版。
    [180]张厉生:《党务实施上之问题》,1939年版。
    [181]张良任编:《蒋经国先生全集》,台北行政院新闻局1991年版。
    [182]张令澳:《侍从室回梦录》,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年版。
    [183]张其昀主编:《蒋总统集》(第1册),台北“国防研究院”、“中华大典”编印会1968年版。
    [184]张腾宵主编:《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研究资料丛书(第1至4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6月、1989年2月、1989年5月、1989年11月版。
    [185]张治中:《张治中回忆录》,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年版。
    [186]张志让等著:《抗战与青年训练》,汉口生活书店1938年6月版。
    [187]赵普炬:《中央训练团梗概》,《文史资料精选》(第11册),中国文史出版社1990年版。
    [188]政协江西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政协赣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合编:《蒋经国在赣南—江西文史资料选辑总第三十五辑》,1989年8月版。
    [18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1-8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90]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版。
    [191]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中共党史资料》(第9辑),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4年版。
    [192]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2编政治(一)、(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19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 议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94]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央党务月刊》,南京出版社1994年版。
    [195]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央党务公报》,南京出版社1994年版。
    [196]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训练部:《教育宗旨标准及实施方案(草案)》,1928年9月版。
    [197]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训练部:《中国国民党全国训练会议报告书》,1930年版。
    [198]中国国民党浙江省党部宣传科:《总理遗嘱浅释》,杭州正中书局1940年3月版。
    [199]中国国民党浙江省党务指导委员训练部:《总理遗着拾零》,1929年版。
    [200]中国国民党浙江省党部:《中国国民党历届全国代表大会宣言集》,绍兴县妇女干部训练班1938年5月版。
    [20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西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江西文史资料选辑》(第25辑),1987年9月版。
    [202]中央档案馆等编:《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1921-1997)),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年版。
    [203]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军官研究班:《中国国民党各级党部宣传工作实施方案》,1929年12月版。
    [204]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政训处编辑委员会:《政治讲演集》,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政治训练处1929年6月版。
    [205]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特别训练班:《政治学概论》,1937年3月版。
    [206]中央统计处:《中国国民党指导之下政治成绩统计》,1936年8月版。
    [207]中央图书局编辑:《党化教育辑要》,1927年4月版。
    [208]中央训练部:《中国国民党员训练大纲》,1928年7月版。
    [209]中央训练部:《中央训练部部务汇刊第一集》,1928年11月版。
    [210]中央训练部:《中央宣传部部务汇刊第二集》,1929年4月版。
    [211]中央训练部:《中央训练部部务汇刊第三集—扩大部务会议专号》,1930年3月版。
    [212]中央训练部:《教育要义》,1930年5月版。
    [213]中央训练团:《全国各训练机关训练领要》,1940年1月版。
    [214]中央训练团:《中央训练团党政训练班受训人员调集办法》,1940年版。
    [215]中央训练团:《党政训练班第二年训练实纪》,1941年版。
    [216]中央训练团:《党政训练班第三年训练实纪》,1942年版。
    [217]中央训练团:《中央训练团党政高级训练班第一期教育实施计划》1942年版。
    [218]中央训练团:《党政训练班法规辑要》,1942年版。
    [219]中央训练团:《总裁训词汇辑(一、二)》,财政部财务人员训练所、监务人员训练班1942年版。
    [220]中央训练团:《中国国民党党员必读书籍阅读法》,1942年7月版。
    [221]中央训练团:《党政训练班第四年训练实纪》,1943年版。
    [222]中央训练团:《中央训练团党政高级训练班第二期教育实施计划》1943年版。
    [223]中央训练团:《团长训词选读(二)—哲学、修养》,1943年6月版。
    [224]中央训练团:《中央训练团党政高级训练班第三期教育实施计划》1944年版。
    [225]中央训练团复兴关训练集编纂委员会:《复兴关训练集—训练纪实(上、下)》,1944年8月版。
    [226]中央训练委员会:《重庆训练选集》,1939年8月版。
    [227]中央训练委员会:《军事训练与管理》,1939年9月版。
    [228]中央训练委员会:《统一各地训练机关办法及训练纲领》,1939年9月版。
    [229]中央训练委员会:《工作竞赛刍议》,1940年2月版。
    [230]中央训练委员会:《国民精神总动员要义》,1940年12月版。
    [231]中央训练委员会:《总裁训练语录》,1941年1月版。
    [232]中央训练委员会, 《地方自治》,1941年2月版。
    [233]中央训练委员会:《中央训练团党政训练班小组讨论资料选录》,1941年3月版。
    [234]中央训练委员会:《中国国民党历次会议宣言及重要决议案汇编(第二册)》,1941年9月版。
    [235]中央训练委员会:《机关管理述要》,1942年5月版。
    [236]中央训练委员会:《总裁言论选集(卷八、卷九)》,1942年9月版。
    [237]中央训练委员会:《立法要旨》,1942年10月版。
    [238]中央训练委员会:《训练的理论与实施》,重庆青年出版社1942年版。
    [239]中央训练委员会:《国家总动员》,1943年1月版。
    [240]中央训练委员会:《中国国民党政纲政策》,1943年3月版。
    [241]中央训练委员会:《总裁言行》,1943年7月版。
    [242]中央训练委员会:《中央训练团党政训练班工作讨论资料选录增编》,1943年版。
    [243]中央训练委员会:《三十二年度训练概况》,1944年5月版。
    [244]中央训练委员会:《中国国民党政纲政策与实施概况》,1945年3月版。
    [245]中央训练委员会:《保自治人员训练教材》,1945年8月版。
    [246]中央训练委员会:《七年来之训练工作》,1945年10月版。
    [247]中央训练委员会:《总裁言论选集(增编(三))》,1946年6月版。
    [248]中央训练委员会、内政部:《公文处理》,1941年12月版。
    [249]中央训练委员会、内政部:《行政统计》,1942年5月版。
    [250]中央训练委员会、内政部:《农业金融》,1943年2月版。
    [251]中央训练委员会、内政部:《财务行政》,1943年6月版。
    [252]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中国国民党党报社论集》(第6集),1939年12月版。
    [253]中央组织部:《朱部长对于组织工作之指示》,1943年版。
    [254]周曙山:《中国国民党政纲政策之史的发展》,正中书局1948年版。
    [255]朱子爽:《中国国民党八周年来领导抗战的伟绩》,重庆国民图书出版社1945年12月版。
    [256]朱泽甫:《中国抗战史讲话》,光华书店1948年11月版。
    [257]]总司令部政治部:《政治训练大纲》,1926年12月版。
    [258]邹鲁:《中国国民党史稿》(第1、2篇),商务印书馆1938年7月版。
    [259]邹鲁:《回顾录》,岳麓书社2000年版。
    [1]陈旭麓、李华兴主编:《中华民国史辞典》,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李安全主编:《江西省档案馆指南》,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3]李新总编:《中华民国大事记》,中国文史出版社1996年版。
    [4]李勇、张仲田编:《蒋介石年谱》,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年版。
    [5]刘寿林:《民国职官年表》,中华书局1995年版。
    [6]刘维开编:《中国国民党职名录》,台北中国国民党党史会1994年版。
    [7]徐友春主编:《民国人物大辞典》,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8]中国名人传记中心编辑委员会编:《中华民国现代名人录》,台北中国名人传记中心出版1991年版。
    [9]刘继增、张葆华主编:《中国国民党名人录》,湖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0]李松林等:《中国国民党大事记》,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版。
    [11]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蒋介石年谱初稿》,档案出版社1992年版。
    [12]王成斌等编:《民国高级将领列传(第2版)》,解放军出版社1999年版。
    [1]《大公报(重庆)》
    [2]《地方政治》
    [3]《干部生活》
    [4]《干训》
    [5]《于训月刊》
    [6]《国闻周报》
    [7]《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团刊》
    [8]《江西民国日报》
    [9]《新政治》
    [10]《新赣南旬刊》
    [11]《县训周刊》
    [12]《行政与训练》
    [13]《训练通讯》
    [14]《训练月刊》
    [15]《战干》
    [16]《浙江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团刊》
    [17]《中央训练团团刊》
    [18]《中央党务月刊》
    [19]《中央周刊》
    [20]《中央民众训练部公报》
    [21]《传记文学》
    [22]《社会工作通讯月刊》
    [23]《上海民国日报》
    [24]《文汇报》
    [1]曹淑瑶:《台湾省训练团研究》,台湾东海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论文,1990年6月。
    [2]陈谦平:《中华民国史新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
    [3]陈荣华、何友良:《庐山军官训练团》,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4]陈永发:《中国共产革命七十年(上)》,台北联经出版社1998年版。
    [5]陈宇:《中国黄埔军校》,解放军出版社2007年版。
    [6]程舒伟、雷庆:《蒋介石的人际世界》,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7]崔之清主编:《国民党政治与社会结构之演变:1905-194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8]邓赐愚:《中国考试制度史》,台湾学生书局1967年版。
    [9]邓野:《联合政府与一党训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10]邓元忠:《三民主义力行社》,台北实践出版社1984年8月版。
    [11]范小方:《国民党兄弟教父—陈果夫与陈立夫》,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2]冯启宏:《法西斯主义与中国三O年代政治》,台湾政治大学历史系1999年版。
    [13]冯启宏:《由庐山军官团训练方针看蒋介石的抗战策略》, 《中华军史学会会刊》第3期,1997年12月。
    [14]冯启宏:《抗战时期中国国民党的干部训练:以中央训练团为中心的探讨(1938—1945)》,台湾政治大学史学研究所博士论文,2004年。
    [15]冯学工、常瑞平:《统治大陆时期的中国国民党》,华文出版社2002年版。
    [16]付春杨:《民国时期政体研究(1925-1947年)》,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17]高新民、张树军:《延安整风实录》,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8]郭代习:《庐山军官训练团新论》,《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
    [19]郭贵儒:《从繁盛到衰败—大陆时期的中国国民党》,华文出版社1999年版。
    [20]郭绪印主编:《国民党派系斗争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21]贺渊:《三民主义与中国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
    [22]何友良:《江西通史(民国卷)》,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23]贺伟:《国民党庐山军官训练团的成立》,《民国春秋》1994年第6期。
    [24]黄宗华:《1930年代国民党江西省的干部教育》,《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
    [25]贾逸君:《中华民国政治史》,上海书店,出版时间不详。
    [26]江南:《蒋经国传》,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4年版。
    [27]江沛、纪亚光:《毁灭的种子——国民政府时期意识形态管理研究》,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8]江沛、迟晓静:《中国国民党党国体制述评》, 《安徽史学》2006年第1期。
    [29]贾嵩庆:《蒋总统革命思想》,台北黎明书局1974年版。
    [30]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中下卷),解放军出版社1991年版。
    [31]庹平:《蒋介石研究》,团结出版社2001年版。
    [32]考试院考铨丛书指导委员会:《戴季陶先生与考铨制度》,台北正中书局1984年版。
    [33]孔庆泰:《国民党政府政治制度史》,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34]李敖、汪荣祖:《蒋介石评传》,台北商周文化1995年版。
    [35]李国忠:《民国时期中央与地方关系》,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36]李海生、张敏:《民国两兄弟陈果夫与陈立夫》,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37]李菁:《天下为公:孙中山传》,华文出版社2006年版。
    [38]李玉贞:《孙中山与共产国际》,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1996年版。
    [39]李宗一、曾业英、朱宗震、徐辉琪:《中华民国史》(第1卷上、下册),中华书局1987年版。
    [40]刘宏祥:《政工干部学校之研究(19501970)》,台湾中央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论文,2006年6月。
    [41]刘建清、王家典、徐梁伯主编:《中国国民党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42]刘建武主编: 《国共关系七十年(1921.7—1991.7)》,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1年版。
    [43]刘景泉、郭德宏主编:《政党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44]林瑞华:《江西近代中等教育发展概述》,《江西教育科研》1993年第3期。
    [45]林桶法:《战时中国的变局—以国民党为中心的探讨(1945—1949年)》,台北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46]林子秋主编:《华中解放区干部教育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版。
    [47]罗检有:《庐山军官训练团述评》, 《军事历史研究》1988年第1期。
    [48]罗时叙:《祈祷的王朝—1926—1949年蒋介石的政治生涯》,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49]罗元铮总主编:《中华民国实录(抗战烽火)》(第3卷上册),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50]茅家琦等著:《孙中山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1][美]布赖恩.克罗泽:《蒋介石》,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52][美]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华民国史(1912-1949)上、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53][美]胡苏珊:《中国的内战:1945—1949年的政治斗争》,王海良等译,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版。
    [54][美]黄仁宇:《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55][美]柯伟林:《德国与中华民国》,陈谦平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6][美]易劳逸:《流产的革命:1927—1937年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 陈谦平、陈红民等译,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年版。
    [57]莫济杰:《新桂系史》,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8]孟静:《民国河北省训练团评析》,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论文,2006年。
    [59]聂资鲁:《国民党大陆失败论》,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60]庞镜塘等著:《蒋家天下陈家党》,香港中原出版社1989年版。
    [61]彭明、周天度主编:《中华民国史》(第2卷),中华书局1987年版。
    [62]彭明、张同新:《民国史二十讲》,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63]启跃编:《国民党怎样丢掉了中国大陆?》,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64]邱涛:《中华民国反贪史——其制度变迁与运行的衍异》,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5][日]家近亮子:《蒋介石与南京国民政府》,王士花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66][日]土田哲夫:《抗战时期中国国民党党员成分的特征和演变》,《中国现代史》2002年第10期。
    [67][日]石岛纪之:《中国抗日战争史》,郑玉纯、纪宏译,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68]宋金寿、李忠全主编:《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史》,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69]苏多寿主编:《江西苏区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70]孙桂珍:《抗战时期国民党举办党政训练班原因探析》,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年第8期。
    [71]孙宅巍:《蒋介石的宠臣陈诚》,台北先智书局1995年版。
    [72]台湾省训练团:《台湾省地方干部训练概况》,1962年版。
    [73]田湘波:《中国国民党党政体制剖析:1927—1937》,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74]王金铻、陈瑞云:《中国现代政治史1919—1949》,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75]王俊元:《我国现行公务人员训练方式之分析》,台湾大学政治研究所硕士论文,1976年。
    [76]王启川:《三民主义现阶段我国公务人员训练制度之研究》,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三民主义研究所硕士论文,1989年。
    [77]王良卿:《三民主义青年团与中国国民党关系研究(1938—1949)》台北近代中国出版社1998年版。
    [78]王奇生:《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版。
    [79]王泰栋:《陈布雷大传》,团结出版社2006年版。
    [80]王学庆:《蒋介石和陈立夫、陈果夫》,吉林文史出版社1994年版。
    [81]王兆刚:《国民党训政体制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82]汪朝光:《中华民国史》(第3编第5卷),中华书局2000年版。
    [83]席文启主编:《延安时期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84]夏道汉、陈立明:《江西苏区史》,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85]晓农:《蒋介石的庐山军官训练团》, 《文史精华》2007第4期。
    [86]徐济德:《陈诚的军旅生涯》,吉林文史出版社1989年版。
    [87]徐矛:《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88]徐咏平:《陈果夫传》,台北正中书局1978年版。
    [89]须立求:《胡汉民评传》,河南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90]颜奇、张同新主编:《中国国民党史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91]杨静云主编:《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5年版。
    [92]杨树标:《蒋介石传》,团结出版社1989年版。
    [93]杨天石:《中华民国史》(第2编第5卷),中华书局1996年版。
    [94]余克礼、朱显龙主编:《中国国民党全书(上、下册)》,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95]袁继成、李进修、吴德华主编:《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湖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96]曾景忠编:《中华民国史研究述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97]张秋豹:《中共党内训练工作之研究》,台湾政治大学东亚所硕士论文,1983年。
    [98]张腾宵主编:《中国共产党的干部教育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99]张同新:《陪都风雨—重庆时期的国民政府》,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00]张宪文、方庆秋主编:《蒋介石全传(上、下册)》,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01]张宪文:《中国抗日战争史:1931-1945》,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02]张宪文:《中华民国史新编》(共3卷),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03]张有高:《中央训练团》,《民国档案》1994年第2期。
    [104]张学继、张雅蕙编著:《陈立夫大传》,团结出版社2004年版。
    [105]张玉法:《中国现代史》,台湾东华书局1988年版。
    [106]张玉法:《中华民国史稿》,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年版。
    [107]郑大华:《民国思想史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108]周淑真:《三青团始末》,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09]周天度、郑则民、齐福霖、李义彬等著:《中华民国史》(第3编第2卷上、下册),中华书局2002年版。
    [110]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上、下册),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年版。
    [1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传(1893-1976)》,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112]朱汉国、杨群主编:《中华民国史》(第5册),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Eastman, Lloyd E:The Abortive Revolution:China under Nationalist Rule, 1927-1937. Cambridge 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4.
    [2]Eastman, Lloyd E:Seeds of destruction:Nationalist China in war and revolution,1937-1949. 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4.
    [3]Good, Carter V:Dictionary of Education. New York:McGraw-Hill,1973.
    [4]Morgan, Stephen:"Biography and Modernizing Chinese State Dossiers, Discipline and Documentation of Personnel," Biography and Autobiography-Conference on Reading and Society in the Chinese-speaking World.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Division of East Asian History, RAPAS,5-6 October 2002.
    [5]Strauss, Julia C:Wenguan ("Lettered Official"), Gongwuyuan ("Public Servant"), and Ganbu ("Cadre"):The Politics of Labelling State Administrators in Republican China. London: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1995.
    [6]Tien, Hong-Mao:Government and Politics in Kuomintang China 1912-1937. Stanford:Stanford Univ ersity Press,197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