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移民及其政策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全球化的今天,跨国人口迁移已越来越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据国际移民组织(IOM)2008年发布的国际移民报告称,截至2007年,全球国际移民人数已达2亿,其中4000万为非法移民。最近35年来,国际移民人数增加了一倍,特别是国际非法移民人数迅猛增长。国际移民问题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造成了难以估量的影响。在过去二十年中,移民成为西方社会文化冲突,由单一社会向多元文化社会转型的重要原因。无论美国还是欧洲的政策制定者,无不把国际移民问题当作其国内最大的政治问题及国家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国家的移民政策是决定国际移民发生、发展、模式及治理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如果说由于经济或政治方面的原因导致个人的移民愿望,那么,是国家的国际移民政策最终决定这种迁移能否实现,以何种方式实现,以及国际移民的规模。同时,国际移民政策又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在全球化时代,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以前属于一国主权范围内的事情,现在可能变为国际化的事情了。一个国家的移民政策往往不再是该国的内政问题,因为它同时会对其他的相关国家造成影响,对国际关系造成影响,所以绝对的、排它的主权观念亦应作适当的调整。本文主要探讨了国际移民及其政策的影响因素,分析了国际移民及其政策与国际关系的互动。
     本文首先梳理和评价了国际移民及其政策的相关理论,进而勾勒出国际移民政策分析的框架和本研究的主要问题。继而,在第三章分析了国际移民政策的制定理论。通过对国家移民政策的考察,从国际体系与国际机制、国家对外关系、国内政治、国内经济以及国内社会文化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影响国际移民政策制定的因素,勾画出国际移民政策影响国际移民的理论解释框架。在厘清了决定国际移民及其政策的主要因素之后,对美国、英国和法国在19世纪晚期到21世纪早期的移民政策的演进和发展进行分析,提供社会经济和外交政策塑造移民政策的案例分析,进而深入探究影响不同类型国际移民政策的具体变量是什么,决定不同类型的国际移民政策的具体因素有哪些。在本文的最后部分,探讨了国际移民政策与国际关系的互动,认为在国际移民系统中,国际移民及其政策影响国家安全、国家对外政策以及国际安全,而反过来国际关系也制约着移民政策的制定。
Today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transnational migration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a high-profile issues.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Migration (IOM) 2008 was published the report of 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Migration, as of 2007, the number of international migrants worldwide has reached 200 million, of which 40 million for illegal immigrants. Recently, the past 35 years, the number of international migrants has doubled, in particular, the rapid international growth in the number of illegal immigrants. The issue of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on the country's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causing inestimable impact.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immigration has become the Western socio-cultural conflict, by a single multi-cultural society to an important reason for social transformation. Whether the United States or the European policy-makers, all to the issue of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as the largest of its domestic political issues and the State one of the greatest challenges.
     Country's immigration policy is to determine the occurrence of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development, and patterns and the critical importance of governance factors. If we say that as a result of economic or political reasons led to the aspirations of individual immigrants, then, is the country's final decision on the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policy can achieve this migration, the manner in which to achieve, as well as the scale of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At the same time,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policy is determined by many factors.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the increasing interdependence, in the past belongs to the sovereignty of a State within the scope of things, and now may become a th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A country's immigration policy is often no longer the country's internal affair, because it at the same time other countries will be affected, the impact o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so the absolute and exclusive sovereignty over its concept should also make appropriate adjustment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policies of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and its impact factors, an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policy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their interaction.
     In this paper, sort out and evaluate the policies of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and its related theories, and outlines the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policy framework and the main problem of this study. Then, in Chapter III analyzes the policies of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theory. Through the study of national immigration policy, from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and international mechanisms, the state foreign relations, domestic politics, the domestic economy and domestic social and cultural aspects of the impact of the five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policy-making factors, outlined the policy implications of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theoretical framework to explain. Clarify the decision in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and its policy after a major factor in the United States, Britain and France in the late 18th century to the early 21st century, the evolution of immigration policy analysis and development, to provide socio-economic and foreign policy, immigration policy to shape the case studies , and then go into details about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types of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policy What is the specific variables to determine the different types of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policy, which specific factors. In this last part of the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policy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 interaction that the system of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and its impact on national security policy, national foreign policy and international securit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 turn restricting the immigration policy formulation.
引文
1 转引自2006年联合国秘书长报告:《全球化和相互依存:国际移徙与发展》,第18页。
    2 IOM,《World Migration 2008:Managing Labour Mobility in the Evolving Global Economy》,p2.http://www.iom.int/jahia/webdav/site/myjahiasite/shared/shared/mainsite/published_docs/studies_and_reports/W MR2008/intro_WMR08.pdf。
    3 2006年联合国秘书长报告:《全球化和相互依存:国际移徙与发展》,第25页。http://daccessdds.un.org/doc/UNDOC/GEN/N06/353/53/PDF/N0635353.pdf?OpenElement
    1 “联合国难民署:07年全球难民及流民人数继续上升”http://edu.ce.cn/foreign/sh/200806/18/t20080618_15867370.shtml
    2 “美边防部门9个月内抓获近70万名非法移民”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7-07/07/content_6340885.htm
    3 斯蒂芬.卡斯尔斯:《全球化与移民》,载《国际社会科学杂志》,2001年第3期。
    1 Myron Weiner,"On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 Theories of Migration Edited by Robin Cohen p299.
    1 Myron Weiner,"On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 Theories of Migration Edited by Robin Cohen p299.
    1 华金·阿朗戈:《移民研究的评析》,载《国际社会科学杂志》,2001年第3期。
    2 同上。
    3 Kritz,Lim and Zlotnik,1992.转引自华金·阿朗戈:《移民研究的评析》,载《国际社会科学杂志》,2001年第3期。
    1 转引自斯蒂芬·卡斯尔斯:《21世纪初的国际移民:全球性的趋势和问题》,载《国际社会科学杂志》,2001年第3期。
    1 《大美百科全书》,北京外文出版社,1994年版,第61页。
    2 《社会科学大辞典》,台北商务印书馆,1973年版,第170页。
    3 引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年版,第240页。
    4 斯蒂芬·卡斯尔斯:《21世纪初的国际移民:全球性的趋势和问题》,载《国际社会科学杂志》,2001年第3期。
    5 参阅陈志强:《欧洲移民政治研究》,2007年5月,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第27页。
    1 Anthony.M.Meansia,"West European Immjgration and lmmgtration Policy in the New Century",Praeger/Greenwood,2002.P.36.
    2 转引自陈志强:《欧洲移民政治研究》,2007年5月,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第28页。
    1 Tomas Harnnar,EurPean Immigration Policy study.Cambridge University,1985,P.7.
    1 Ronald Skeldon,Migration and development:a global perspective,1997,p19.
    1 Douglas S.Massey,Joaquin Arango,t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migration:A review and Appraisal:population and review 19,no.3(September 1993).转引自Robin Cohen,theories of migration,Edward Elgar Publishing.P183-184.
    1 G.J.Borjas,Friends or Stranger:The Impact ofImmigratioan the US Econom],NewYork Basic Books,1990.
    2 Robin Cohen,theories of migration,Edward Elgar Publishing,1996,p185-187.
    3 华金·阿朗戈:《.移民研究的评析》,载《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1年第3期。
    1 周聿娥,阮征宇:《当代国际移民的现状与趋势》,载《暨南学报》,2003年3期。
    2 华金·阿朗戈:《.移民研究的评析》,载《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1年第3期。
    1 A.R.Zolberg,The next wave:Migration Theory for Changing World,Internationa MigrationalReview,1989(23).
    1 周聿娥,阮征宇:《当代国际移民的现状与趋势》,载《暨南学报》,2003年3期。
    1 G.Hugo,Migratioan and the Family,Occasional Paper Series for the Internatioanal Year Family,1994(12).
    1 周聿娥,阮征宇:《当代国际移民的现状与趋势》,载《暨南学报》,2003年3期。
    1 转引自Eytan Meyers,Interrnational Immigration Policy:A Theoretical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First published by Palgrave Macmillan,2004,p8.
    2(Muller and Espenshade 1985:91-144).转引自Eytan Meyers," Intermational Immigration Policy:A Theoretical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First published by Palgrave Macmillan,2004,p8.
    3 Eytan Meyers,"Interrnational Immigration Policy:A Theoretical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First published by Palgrave Macmillan,2004,p8.
    1 Eytan Meyers,"Interrnational Immigration Policy:A Theoretical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First published by Palgrave Macmillan,2004,p8.
    2 郑又平:《全球化与国际移民:国家安全角度的分析》,台北。http://www.ntpu.edu.tw/pa/news/94news/attachment/950221/3-2.pdf
    3 Eytan Meyers,Interrnational Immigration Policy:A Theoretical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First published by Palgrave Macmillan,2004,p9.
    1 转自Eytan Meyers,Interrnational Immigration Policy:A Theoretical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First published by Palgrave Macmillan,2004,p13.
    1 乔治·弗提奥·塔皮诺斯,祝东力译:《全球化、区域融合、跨国移民》,载《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1年,第3期。
    1 董云虎,刘武萍编著:《世界人权约法总览》,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962-975页。
    2 引自李永国,屈瑞铎编译:《全球化时代的国家主权和领土边界》,载《高校社科动态》,2007年第2期。
    3 李永国,屈瑞铎编译:《全球化时代的国家主权和领土边界》,载《高校社科动态》,2007年第2期。
    1 Heckmann,Friedrich,EthnischeMinderheiten,Volk und Nation.Soziologie Interethnischer Beziehungen.Stuttgart:Enke Verlag.1992.
    2 宋全成,葛谨雁:《移民政策中的民族国家主权的部分止渡与欧洲一体化》,载《欧洲》,2000年第5期。
    3 Zolberg,Aristide 1981:International Migration in Political Perspective,in:Kritz,MI
    1 James Rosenau,The Scientific Study of Foreign Policy(New York:Free Press,1971),p.239-240.
    2 倪世雄等著:《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60-261页。
    3 戴超武:《国家利益概念的变化及其对国家安全和外交决策的影响》,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第12期。
    1 郑又平:《全球化与国际移民:国家安全角度的分析》,台北。http://www.ntpu.edu.tw/pa/news/94news/attachment/950221/3-2.pdf
    1 参阅Pries,Transnationale Migraion,BadenBaden:Nomos.,Ludger 1997.
    1 宋全成:《欧洲移民研究:20世纪的欧洲移民进程与欧洲移民问题化》,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7页。
    2 转引自:《国际体系层次的国际互动和结构变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领域)》,中国发展门户网www.chinagate.com.cn。2008年2月28日。
    3 转引自:《国际体系层次的国际互动和结构变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领域)》,中国发展门户网www.chinagate.com.cno 2008年2年28日。
    1 张善余:《当代国际永久性移民》,载《世界人口》,1990年第4期。
    2 宋全成:《欧洲移民研究:20世纪的欧洲移民进程与欧洲移民问题化》,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81页。
    3 Klaus J.Bade.Europa in Bewegung,,Migtation vom spaeten 18.J ahrhunder bis Gegenwart.Muenchen:Verlage,C.H.Bec2002.S.301-302.
    1 转引自李明欢,卡琳娜·盖哈西莫夫:《“共和模式”的困境——法国移民政策研究①》,载《欧洲研究》,2003年第4期。
    2 周皓:《国外移民模式》,载《人口研究》,1999年第3期。
    1 Philip Martin,'Copenhagen Consensus:Challenge Paper on Population Migration',2OO4.p.11.
    2 俞可平主编:《全球化:全球治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3页。
    3 同上,第16页。
    4 转引自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360-364页。
    5 蔡拓:《全球化与政治的转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1-41页。
    1 邓成明,杨松才:《<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若干问题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5月,第66-67页。
    2 吴金光:《澳大利距多元文化主义的启示》,载《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6期,第19页。
    1 徐军华:《非法移民问题的国际法思考》,载《法学评论》,2007年第1期(总第141期)。
    1 国际劳工大会,第92届会议:《在全球经济中为移民工人谋求公平待遇》2004年,国际劳工组织,日内瓦,第65页
    2 同上,第72页
    1[荷]Richard Plender著,翁里,徐公社译:《国际移民法》,中国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26页。
    2 国际劳工大会第92届会议:《在全球经济中为移民工人谋求公平待遇》,国际劳工组织,2004年第75页。
    1 转引自宋全成,葛谨雁:《移民政策中的民族国家主权的部分让渡与欧洲一体化》,载《欧洲》,2000年第5期。
    2 宋全成,葛谨雁:《移民政策中的民族国家主权的部分让渡与欧洲一体化》,载《欧洲》,2000年第5期。
    1 国际劳工大会第92届会议:《在全球经济中为移民工人谋求公平待遇》2004年,国际劳工组织,日内瓦,第98页。
    2 郭义贵:《美国移民政策与移民法的发展轨迹探析》,载《公法评论》,2006年10月,第1卷。
    1 马家宝:《法国移民问题浅析》,载《史学理论》1996年第3期。
    2 Klaus J.Bade,Jochen.Oltmer.Normal fall Migration.Bonifatius Druck Buck Verlage,2002.s.18-19.
    3 Jean-Claude-Gegot,1989.转引自宋全成:《欧洲移民研究—20世纪的欧洲移民进程与欧洲移民问题化》,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9页。
    1 李明欢,卡琳娜·盖哈西莫夫:《“共和模式”的困境——法国移民政策研究①》,载《欧洲研究》,2003年第4期。
    1 美古两国曾于1995年就共同处理古巴非法移民问题达成协议。按照协议,美国对古巴偷渡者执行所谓的“湿脚和干脚”政策。“湿脚”,即指在海上被截获的偷渡者,他们将被遣返回古巴。而偷渡者一旦踏上美国陆地,则称为“干脚”,可以成为美国境内的合法移民。
    2 Philip L.Martin,Sustainable Migration Policies in a Globalizing World International,Institute for Labour Studies,Geneva 2003.
    1 国际劳工大会第92届会议:《在全球经济中为移民工人谋求公平待遇》2004年,国际劳工组织,日内瓦,第115页。
    2 参阅国际劳工大会,第92届会议:《在全球经济中为移民工人谋求公平待遇》2004年,国际劳工组织,日内瓦,第115页。
    3 丘立本:《国际移民的历史、现状与我国对策研究》,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5年3月第1期。
    1 陈志强:《欧洲移民政治研究》,2007年5月,[博士论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 杨洪贵:《战后澳大利亚政府对非英语移民的同化政策》,载《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6月,第18卷第2期,第101页。
    3 张晓君:《多元文化主义在澳大利亚》,Chinese Culture Association Home Page http://www.aucca.com/dyuan2.htm,2004年9月28日。
    1 国际劳工大会第92届会议:《在全球经济中为移民工人谋求公平待遇》,国际劳工组织,日内瓦,2004年第121页。
    2 转引自Eytan Meyers,Interrnational Immigration Policy:A Theoretical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First published by Palgrave Macmillan,2004,p13-14.
    1 邓蜀生:《世代悲欢美国梦——美国的移民历程与种族矛盾(1607-2000)》,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页。
    2 转引自曾嬿芬:《谁可以打开国界的门?移民政策的阶级主义》,载《台湾社会研究季刊》,2005年12月。
    1 张善余:《当代永久移民》,载《人口与经济》1990年第4期。
    2 转引自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27页。
    1 罗宾·艾尔代尔,蒂姆·特平,查尔斯·霍克斯利:《移民调查与移民政策的制定——对澳大利亚、菲律宾和泰国的考察》,载《国际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
    1 参阅陈志柔,于德林:《台湾民众对外来配偶移民政策的态度》,载《台湾社会学》,第10期,2005年12月出版。
    1 宋全成:《欧洲移民研究——20世纪的欧洲移民接进程与欧洲移民问题化》,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第323-325页。
    2 申义怀:《欧洲政党政治新变化及其影响》,载《现代国际关系》,2002年第4期。
    3 申义怀:《欧洲政党政治新变化及其影响》,载《现代国际关系》,2002年第4期。
    4 参阅宋全成:《欧洲移民研究——20世纪的欧洲移民接进程与欧洲移民问题化》,山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21页。
    5 转引自宋全成:《欧洲的移民问题与欧洲一体化——以德国为例》,载《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年1月。
    1 国际劳工大会第92届会议:《在全球经济中为移民工人谋求公平待遇》,国际劳工组织,日内瓦,2004年第100页。
    1 国际劳工大会第92届会议:《在全球经济中为移民工人谋求公平待遇》,国际劳工组织,日内瓦,2004年第14页。
    2 杨恕:《西方国家移民政策的结构及其调整》,载《国际论坛》,2002年7月,第4卷,第4期。
    3 G.Freeman,Modes of Immigration Politics in Liberal Df10cratic States,International Migration Review,1995,No.4,P.881.
    1 竞鸿,吴华编:《一言难尽美国人》,时事出版社,1997年版,第14页。http://www.xcjjgl.com/Library/62/shkx/ts062030.pdf
    1 参阅陈志柔,于德林:《台湾民众对外来配偶移民政策的态度》,载《台湾社会学》,2005年12月,第10期,第107页。
    2 “移民问题敏感复杂两院法案差异巨大:美国移民法改革艰难中前行”http://www.legaldaily.com.cn/misc/2006-12/04/content_476537.htm
    1 Eytan Meyers,Interrnational Immigration Policy:A Theoretical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First published by Palgrave Macmillan,2004,p12.
    1 宋全成:《欧洲移民问题的形成与欧洲极右翼政党的崛起》,载《山东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2 白英瑞:《欧盟:经济一体化理论与实践》,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第5页。
    3 同上,第12页。
    4 宋全成:《欧洲移民问题的形成与欧洲极右翼政党的崛起》,载《山东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1 “当代国际劳务合作的特征和市场发展趋势”,中经网(www.cei.gov.cn)2005年3月25日。
    1 参见陈奕平:《美国2000年人口普查结果初析》,载《人口学刊》,2002年第1期,第54页。
    2 参见姬虹:《“9·11”事件与美国移民政策》,载《国际论坛》,2002年第5期,第61页。
    3 杨伟国:《人口老龄化挑战欧洲就业》,载《求是》,2005年13期。
    4 转引自傅义强:《欧盟国家的移民问题与移民政策》,载《世界民族》,2008年第1期。
    1 杨伟国:《人口老龄化挑战欧洲就业》,载《求是》,2005年13期。
    2 杨伟国:《人口老龄化挑战欧洲就业》,载《求是》,2005年13期。
    1[加]威尔·金里卡著,邓红风译:《少数的权利—民族主义、多元文化主义和公民》,上海世纪出版社,2006年版,第160页。
    2 竞鸿,吴华编:《一言难尽美国人》(电子版),时事出版社,1997年第13页。http://www.xcjjgl.com/Library/62/shkx/ts062030.pdf
    1 参见[美]塞缪尔·亨廷顿著,周琪等译:《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2002年1月第3版,第351页。
    1 宋全成:《欧洲移民研究——20世纪的欧洲移民接进程与欧洲移民问题化》,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第310页。
    2 李英:《“庞勒现象”解读:对欧洲极右势力的基点分析》,载《东北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3 宋全成:《欧洲移民研究——20世纪的欧洲移民接进程与欧洲移民问题化》,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第324页。
    1 李明欢,卡琳娜·盖哈西莫夫:《“共和模式”的困境——法国移民政策研究①》,载《欧洲研究》,2003年第4期。
    2 Samuel Huntington,Who are we ? New York,Simon &Schuster,2004.
    3 Stanley Hof fman,"The Emerging World System:The Casef or Leadership,"Foreign Policy,Winter,1990-1991,p.30.
    4 尹斌:《欧洲穆斯林生存现状》,载《中国穆斯林》,2006年第1期。
    5 参见陆镜生编著:《美国人权政治——理论和实践的历史考察》,当代世界出版社1997年版,第279-285页。
    1 Smith..A.D,The Origin of Nation,in:Ethnic andRacial Studies,1989.p(P441-455).
    2 宋全成:《欧洲的移民问题与欧洲一体化——以德国为例》,载《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1月。
    3 张晓慧:《西欧极右翼思潮》,载《国际资料信息》,2003年第5期。
    1 宋全成:《欧洲移民问题的形成与欧洲极右翼政党的崛起》,载《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6期。
    2 Samuel Huntington,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 Remaking of Word Order,Simon and S chuster,1996,p.21.
    3 同上,第130页。
    1 国际劳工大会第92届会议:《在全球经济中为移民工人谋求公平待遇》,2004年,国际劳工组织,日内瓦,第34页。
    2 李永国,屈瑞铎编译:《全球化时代的国家主权和领土边界》,载《高校社科动态》,2007年第2期。
    1 李永国,屈瑞铎编译:《全球化时代的国家主权和领土边界》,载《高校社科动态》,2007年第2期。
    2 转自孙辉:《传媒研究新闻媒体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载《国际论坛》,2001年12月第3卷,第6期。
    3 詹姆斯·M·伯恩斯等:《民治政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461页。
    1 陈志柔,于德林:《台湾民众对外来配偶移民政策的态度》,载《台湾社会学》,第10期,2005年12月出版。
    2 转自孙辉:《传媒研究新闻媒体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载《国际论坛》,2001年12月第3卷,第6期
    3 转引自项德生:《新闻媒介的职能权力》,载《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4 James Dull,The Politics of American Foreign Policy,1985,p,125.
    1 Ruth,M.E.Guardians of tradition:American school books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Lincoln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1964.97.
    2 罗纳德·田垣:《来自另一海岸的陌生人:美国亚洲人史》,纽约:小布朗有限公司1989年版,第101页。
    1 罗纳德·田垣:《一面不同的镜子:美国多元文化史》,波士顿:小布朗有限公司1993年版,第205页。
    2 宋全成:《欧洲移民研究——20世纪的欧洲移民接进程与欧洲移民问题化》,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21页。
    1 竞鸿,吴华:《一言难尽美国人》,时事出版社(电子版),1997年版,第12页。
    2 “美国移民问题复杂 移民法案前景不容乐观”,载《光明日报》,2008年3月14日。
    1 罗杰·丹尼尔斯:《来到美国:外来移民史与美国民族生活中的民族性》,新泽西:哈珀科林斯出版公司,1990年版,第103页。
    2 梁茂信:《美国移民政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9页。
    3 马尔德温·琼斯:《美国的外来移民》,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60年版,第79页。
    4 复美榕:《美国移民政策动因分析》,载《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12月,第5卷第4期。
    1 宿景祥:《美国经济统计手册》,时事出版社1992年版,第6-8页。
    2 转引自梁茂信:《美国移民政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电子版),第41页。
    1 梁茂信:《美国移民政策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电子版),第41页。
    2 参阅付美榕:《美国移民政策动因分析》,载《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卷,第4期。
    3 Charlotte Erickson.,American industry and the European immigrantion,1860-1865,Cambridge,MA.,1957.33.
    4 Robert Green,Ingersoll,Chinese exclusion(1898),North American Review,1898,p7.
    1 丁则民.:《美国的“新移民”与文化测验——兼评本世纪初美国学术界限制“新移民”入境的观点》,载梁茂信:《探究美国——纪念丁则民先生论文集》,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29页。
    1 丁则民:《美国建国以来移民政策的发展变化》,载《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2期。
    2 Foner E.and Garraty,J.A.Foreign immigrantsin industrial America.The reader's companion toAmerican History[M].Boston:Houghton Mifflin,1918.13.
    3 丁则民.:《美国的“新移民”与文化测验——兼评本世纪初美国学术界限制“新移民”入境的观点》,载梁茂信:《探究美国——纪念丁则民先生论文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29页。
    4 威廉·伯纳德(WilliamsBernard):《美国移民政策的再评价》,纽约:哈珀和布罗斯出版社,1950年版,第69页。
    1 转自梁茂信:《1940-1990年美国移民政策的变化与影响》,载《美国研究》,1997年第1期。
    2 John Higham.Strangers in the land:Patterns of Ameri2can Nativism.1860—1925.Latgos University Press,1955.p.190.
    1 伯纳德·温斯顿等(BernardL.Weinston,etal):《美国的区域兴衰》,纽约:普雷格出版公司1985年,第17-18、53页。
    2 付美榕:《美国移民政策动因分析》,载《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卷第4期。
    1 亨利B.伦纳德,《门户开放:1896—1924年反对限制欧洲移民的抗议》,纽约时报公司1980年版,第244-247页。
    2 梁茂信:《美国移民政策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电子版)第144页。
    1 梁茂信:《1940-1990年美国移民政策的变化与影响》,载《美国研究》,1997年第1期。
    2 罗伯特·迪万:《美国移民政策:1924—1952)),纽约:戴尔出版社1972年版,第77页。
    1 付美榕:《美国移民政策动因分析》,载《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卷第4期。
    1 Eytan Meyers,International Immigration Policy:A Theoretical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PALGRAVE MACMILLAN,2004.P41.
    3 梁茂信:《美国移民政策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电子版),第168页。
    1 参阅梁茂信:《1940-1990年美国移民政策的变化与影响》,载《美国研究》,1997年第1期。
    2 乔治·汉克维奇:《族裔美国:1979年—1980年》,纽约:大洋出版公司1981年版,第343页。
    3 梁茂信:《美国移民政策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电子版),第208页。
    1 U.S.Department of Commerce,Statistial Abstract of the United States(Washington D.C.: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92),p.12.
    2 梁茂信:《1940-1990年美国移民政策的变化与影响》,载《美国研究》,1997年第1期。
    3 Daniels,Coming to America,p.390。转自:"A Cheer for the New Immigration Law," America vol.163,No.12,October,1990,p.292.
    4 Michael Mandel and Cristopher Farrell,"The Immigrants:How They Are Helping to Revitalize the U.S.Economy",Business Weekly,July 13,1992.
    1 Michael Mandel and Cristopher Farrell,"The Immigrants:How They Are Helping to Revitalize the U.S.Economy",Business Weekly,July 13,1992.
    2 瓮里,夏洪:《美国新移民法的影响》载《暨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1年第3期。
    1 Roberto Suro.Watching America's Door:The Immigration Back lash and the New Policy Debate.The Twentieth Century Fund Press,1996.p49.
    2 同上。
    3 Eytan Meyers,International Immigration Policy:A Theoretical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PALGRAVE MACMILLAN,2004.P45.
    1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New York,2002-01-01.
    2 Stephen Kaufman.Immigration authorities visitorregistmtion requirements,U.S.Department ofState Washingtong,2003.
    3 Charlene Porter,Visitors from five more nations subjectto registration requirements,U.S.Department of State Washingtong,2003.
    1 参见《透视美国移民问题:不同利益集团的不同要求》,载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rn),2006年4月5日。
    2 《新移民:支离破碎的美国梦》,http://www.chuwangtai.cn/25.html
    1 张善余,陈暄:《当代人口迁移的新形势》,载《世界地理研究》,2000年4月。
    2 转引自傅义强:《欧盟国家的移民问题及其政策构建》,载《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6年第3期。
    1 劳焕强:《法国的移民情况与移民政策》,载《中国民族》,2008年第3期。
    2 安德鲁·泰勒(Andrew Taylor),“移民推动英国人口增长”,英国《金融时报》,2008年8月25日。http://www.ftchinese.com/story_ce.php?storyid=001021540
    3 张茂盛:《英国移民历史和移民问题浅析》,载《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2期。
    1 Eytan Meyers,International Immigration Policy:A Theoretical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PALGRAVE MACMILLAN,2004.P64.
    1 Eytan Meyers,International Immigration Policy:A Theoretical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PALGRAVE MACMILLAN,2004.P67.
    2 宋全成:《欧洲移民政策研究—20世纪欧洲移民进程和欧洲移民问题化》,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第184页。
    3 David Butler,gareth Butler,Twentieth-Century British Political Facts 1900-2000.Macmillian,2000.p352.
    4 傅义强:《欧盟移民政策与中国大陆新移民》,暨南大学,[博士论文](电子版),2006年12月,第63页。
    1 宋全成:《欧洲移民政策研究—20世纪欧洲移民进程和欧洲移民问题化》,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2页。第185页。
    2 参见王虎:《二战后英国的“非白人”族裔》,载《世界民族》,2005年第2期。
    1 王涌:《战后英国移民政策透视》,载《世界历史》,2002年第3期。
    2 转引自王涌:《战后英国移民政策透视》,载《世界历史》,2002年第3期。
    1 Eytan Meyer,International Immigration Policy:A Theoretical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PALGRAVE MACMILLAN,2004.P70。
    2 P.Riched,Race,Government and Politics of Britain,London Hutchinson,1986,p107.
    1 Eytan Meyers,International Immigration Policy:A Theoretical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PALGRAVE MACMILLAN,2004.P74.
    2 参阅傅义强:《欧盟移民政策与中国大陆新移民》,暨南大学,[博上论文](电子版),2006年12月,第65页。
    1 Eytan Meyer s,International Immigration Policy:A Theoretical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PALGRAVE MACMILLAN,2004.P75.
    2 张茂盛:《英国移民历史和移民问题浅析》,载《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2期。
    1 Migration News 3(6),June 1996;8(1),January 2001.
    2 《英国政府拟收紧移民政策:定7000万为总人口上限》,中国网,china.com.cn 2008年10月22日。
    1 “法国移民近500万,占其总人口8.2%。”http://www.chinapop.gov.cn/rklt/sjrkdt/200608/t20060824_49442.htm
    2 参阅傅义强:《欧盟移民政策与中国大陆新移民》,暨南大学,[博士论文](电子版),2006年12月,第58-59页。
    3 James.F.Hollifield,Immigration and republicanism in France:the hidden consensus,inComelius et al eds.,1994,p.7.
    4 Cathie Lloyd,National approaches to immigration and minority policies,in Rex &Drury eds.,1994,p.73-74.
    4 Ralph Schor,Histoi re de l'immigration en France de la fin du 19 e siecle anos jours,Paris:ArmanColin,1996,p.14.
    1 王家宝:《法国移民问浅析》,载《史学理论》,1996年第3期。
    2 宋全成:《欧洲移民政策研究—20世纪欧洲移民进程和欧洲移民问题化》,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2页。第38页。
    3 宋全成:《欧洲移民政策研究—20世纪欧洲移民进程和欧洲移民问题化》,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2页。第39页。
    4 参阅李明欢,卡琳娜·盖哈西莫夫:《“共和模式”的困境——法国移民政策研究》,载《欧洲研究》,2003年第4期。
    1 李明欢,卡琳娜·盖哈西莫夫;《“共和模式”的困境——法国移民政策研究》,载《欧洲研究》,2003年第4期。
    2 James.F.Hollifield,op.cit.,p.151.
    转引自李明欢,卡琳娜·盖哈西莫夫:《“共和模式”的困境——法国移民政策研究》,载《欧洲研究》,2003年第4期。
    1 转引自宋全成:《欧洲移民政策研究—20世纪欧洲移民进程和欧洲移民问题化》,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2页,第39页。
    2 李明欢,卡琳娜·盖哈西莫夫:《“共和模式”的困境——法国移民政策研究》,载《欧洲研究》,2003年第4期。
    3 转引自李明欢,卡琳娜·盖哈西莫夫:《“共和模式”的困境——法国移民政策研究》,载《欧洲研究》,2003年第4期。
    1 转引自李明欢,卡琳娜·盖哈西莫夫:《“共和模式”的困境——法国移民政策研究》,载《欧洲研究》,2003年第4期。
    2 转引自李明欢,卡琳娜·盖哈西莫夫:《“共和模式”的困境——法国移民政策研究》,载《欧洲研究》,2003年第4期。
    1 转自自宋全成:《欧洲移民政策研究—20世纪欧洲移民进程和欧洲移民问题化》,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72-273页。
    2 参见金重远:《20世纪的法兰西》,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80-381页。
    3 Sami Nair,"les Defis De I' immigtation,"Label France.Javier,2000.
    1 劳焕强:《法国的移民情况与移民政策》,载《中国民族》,2008年第3期。
    1 李明欢,卡琳娜·盖哈西莫夫:《“共和模式”的困境——法国移民政策研究》,载《欧洲研究》,2003年第4期。
    1 Sami Nair,“les Defis De I'immigtation,”Label France.Javier,2000.参阅《欧洲时报》,1998年5月31日-6月3日,1999年1月24日-26日。
    2 参见王家宝:《法国人口与社会》,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年版,第176页。
    1 参阅《欧洲时报》,1998年5月31日-6月3日,1999年1月24日-26日。
    1 转引自杨雪:《欧盟国家人口老龄化及其对社会经济政策的影响》,载《人口学刊》,2002年第5期。
    2 法国移民:你对法国有用吗http://www.cnclimb.com/ym/ymqx/32366.html.
    3 法国移民:你对法国有用吗http://www.cnclimb.com/ym/ymqx/32366.html.
    1 转引自李明欢,卡琳娜·盖哈西莫夫:《“共和模式”的困境——法国移民政策研究》,载《欧洲研究》,2003年第4期。
    1[英]戴维·赫尔德:《全球大变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第44页。
    2[英]戴维·赫尔德:《全球大变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第19页。
    3 王曙光:《冷战后国际移民趋势及影响分析》,载《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
    4 《号角》1996年8月1日,转引自[美]孔秉德,尹晓煌,余宁平等译:《美籍华人与中美关系》,新华出版,2004年版,第11页。
    1 转引自[美]孔秉德,尹晓煌,余宁平等译:《美籍华人与中美关系》,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第11页。
    2 参阅[美]孔秉德,尹晓煌,余宁平等译:《美籍华人与中美关系》,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第12页。
    3 2000年10月15日:华裔百人会www.committee of 100.org.
    4[美]孔秉德,尹晓煌,余宁平等译:《美籍华人与中美关系》,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第128页。
    5 美中政策基金会,《美中政策基金会年度圆桌研讨会成果卓著》,载《美中政策基金会新闻简报》。http://www.uscpf.org/newsletter/2000/spring/va-lroundtable.html(21 december 2000)
    1 解启俊:《国际移民、文明冲突与融合——国际移民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硕士论文],济南大学,2007年月。
    2 同上。
    1 周聿峨,白庆哲:《国际移民与当代国际安全:冲突、互动与挑战》,载《东南亚纵横》,2006年第1期。
    1 Myron Weiner,The Global Migration Crisis:Challenge to States and to Human Rights,(NY:Harper Collins,1995);Myron Weiner ed.,International Migration and Security,(CO:Westview Press,1993)
    1 郑又平:《全球化与国际移民:国家安全角度的分析》,台北http://www.ntpu.edu.tw/pa/news/94news/attachment/950221/3-2.pdf
    1 参见[英]戴维·赫尔德等著,杨雪冬等译:《全球大变革: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4月第1版,第448-449页。
    2 徐军华:《非法移民的法律控制问题》,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50页。
    1 “为拉拢拉丁裔选民 奥巴马承诺积极推动移民改革”,中国新闻网,2008年7月14日。
    2 香港《亚洲周刊》,2002年11月24日文,《美国会选举华人有突破》,转引自《参考消息》,2002年11月26日。
    1 转引自李其荣:《美国族群结构的变化与美国移民的发展趋势——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的亚洲和拉美移民为例》,载《世界民族》2004年第3期。
    2 “骆家辉获提名:中国因素何其重”,http://www.chinanews.com.cn/hb/news/2009/02-27/1581831.shtml
    3 转引自李庆四:《试析少数族群对美国外交决策的影响》,载《国际论坛》2004年7月第6卷,第4期。
    1 李其荣:《美国族群结构的变化与美国移民的发展趋势——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的亚洲和拉美移民为例》,载《世界民族》,2004年第3期。
    1 转引自[美]塞缪尔·亨廷顿著,程克雄译:《我们是谁?——美国国家特性面临的挑战》,新华出版社,2005年版,第172页。
    2 Stanley A.Renshon,Dual Citizens in American(Washington,D,C:Center for Immigration Studies,backgrounder July 2000),p.3.
    3 转引自[美]塞缪尔·亨廷顿著,程克雄译:《我们是谁?——美国国家特性面临的挑战》,新华出版社,2005年版,第171页。
    4 Yasemin Soysal,Limits of Citizenship:Migrants and Postnational Membership in Europe(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4),p.205.
    1 转引自[美]塞缪尔·亨廷顿著,程克雄译:《我们是谁?——美国国家特性面临的挑战》,新华出版社,2005年版,第175页
    2[奥]斯蒂芬·卡斯尔斯:《21世纪住的国际移民全球性的趋势和问题》,载《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01年第3期。
    1 参见《事实与数据》,北爱尔兰新闻局,贝尔法斯特,1982年7月,第20页;《北爱尔兰回顾》,英国新闻局,伦敦,1981年,第3页。
    2[澳]斯蒂芬·卡斯尔斯,黄语生译:《全球化与移民:若干紧迫的矛盾》,载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社会转型:多文化多民族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244页。
    3 阮征宇:《论跨国人口迁移对当代国际安全的挑战》,载《国际论坛》,2003年第4期。
    1[美]塞缪尔·亨廷顿著,程克雄译:《我们是谁?——美国国家特性面临的挑战》,新华出版社,2005年版,第26-27页。
    2[美]塞缪尔·亨廷顿著,程克雄译:《我们是谁?——美国国家特性面临的挑战》,新华出版社,2005年版,第36页。
    3 John Porter,The Vertical Mosaic:An Analysis of Social Class and Power in Canada(Toronto: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1965),p.60.
    1 转引自[美]塞缪尔·亨廷顿著 程克雄译《我们是谁?——美国国家特性面临的挑战》,新华出版社,2005年版,第157页。
    2 参见P.Stalker,The Work of Strangers:A Survey of International Migration,The 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Geneva,1994.
    3 傅义强:《欧盟国家的移民问题与移民政策》,载《世界民族》,2008年第1期。
    1 “西方与伊斯兰世界更加对立:在欧洲穆斯林感不安”,http://www.islambook.net/xueshu/lisc.asp?id=3609
    2 Nathan Glazer & etc.,Ethnicity:Theory and Experience,Harvard Univ.Press,1975,p.23-24.
    3 Joseph S.Nye,Jr.,"Redefining the National Interest",Foreign Affairs,Vol.78 No.4,July/August 1999.
    1 谭融:《美国利益集团政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28页。
    2 Alexander DeConde.Ethnicity,Race,and American ForeignPolicy:A History.Boston:Northeastern University。Press,1992.P21-22.
    3 Peter Rose,They and We,New York:Random House,1964.转引自朱全红:《资源与影响力——美国族裔群体影响美国外交政策的政治资源分析》,载《外交评论》2006年8月,总第90期。
    4 朱全红《资源与影响力——美国族裔群体影响美国外交政策的政治资源分析》,载《外交评论》2006年8月,总第90期。
    5 朱成烈,金应忠:《中国犹太学研究总汇》,三联书店,,1992年版,第194页。
    1 陈致远:《多元文化的现代美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63页。
    2 Tony Smith.Foreign Attachments:the Power of EthnicGroups in the Making of American Foreign Policy.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0.P123-124.
    3 陈志强:《欧盟移民政治学》,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7年5月,第95页
    1 human security now:protecting an empowering people commission on people security,New York,2003.转引自王剑峰:《国际移民:21世纪全球化的挑战》,载《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4年5月,第8卷第2期。
    2[关]托马斯·G·佩特森:《霸权的限度:美国于古巴革命》,载《美国历史问题新探》,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美国史研究室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72页。
    3 Stephen Castles and Mark J.Miller,The age of Migration:International Population Movements in the Modem World,2nd edition,The Guilford Press,1998,P.276.
    1 周聿峨,白庆哲:《国际移民与当代国际安全:冲突、互动与挑战》,载《东南亚纵横》,2006年第1期。
    2 傅义强:《欧盟国家的移民问题与移民政策》,载《世界民族》,2008年第1期。
    1 《永春县志:第五节社会地位》:http://www.fjsq.gov.cn:88/showtext.asp?ToBook=3203&index=900&
    2 Slobodan Djajic,International Migration,Trends,Policies and Economic Impact,New York:Routledge,2001,p.137
    3 同上。
    1 曾嬿芬:《引进低阶外劳的国族政治:客工计划的形成》(电子版),载《台湾社会学刊》,2004年第32期。
    1 转引自曾嬿芬:《引进低阶外劳的国族政治:客工计划的形成》(电子版),载《台湾社会学刊》,2004年第32期。
    2 转引自曾嬿芬:《引进低阶外劳的国族政治:客工计划的形成》(电子版),载《台湾社会学刊》,2004年第32期。
    3 陈志强:《欧盟移民政治学》,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7年5月,第97页。
    1 陈志强:《欧盟移民政治学》,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7年5月,第97页。
    1 参阅陈志强:《欧盟移民政治学》,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7年5月,第78页。
    2 Shawrani o.A.hassan European and Africa Joint New Policy to Limit Immigration Africa to Europe Arabia 2000;01/24/2007.
    1 陈志强:《欧盟移民政治学》,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7年5月,第111页。
    1 陈志强:《欧盟移民政治学》,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7年5月,第111页。
    1.[加]威尔·金里卡著,邓红风译:《少数的权利—民族主义、多元文化主义和公民》,上海世纪出版社2006年版。
    2.[法]雅克·阿达:《经济全球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版。
    3.[英]马丁·阿尔布劳:《全球化时代》,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4.[英]布赖恩·拉平著,钱乘旦等译:《帝国斜阳》,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5.[英]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北京大学出版社三联书店2000年版。
    6.[英]约翰·迈克斯威特等《现在与未来——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年版。
    7.[英]罗宾·科恩等:《全球社会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8.[英]保罗·肯尼迪:《为21世纪做准备》,新华出版社1994年版。
    9.[英]戴维·赫尔德等著:《全球大变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10.[英]克莱门特·艾德礼著,吴德芬等译:《工党的展望》,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11.[美]诺曼·迈尔斯,王正平等译:《最终的安全—政治稳定的环境基础》,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版。
    12.[美]大卫·A·鲍德温:《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3.[美]丹·希勒:《数字资本主义》,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4.[美]孔秉德 尹晓煌 余宁平等译:《美籍华人与中美关系》,新华出版,2004年12月版。
    15.[美]汉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16.[美]亚历山大·温特:《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7.[美]伊丽莎白·埃克诺米等《中国参与世界》,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
    18.[美]约瑟夫·S·奈等主编:《全球化世界的治理》,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
    19.[美]迈克尔·H·亨特:《意识形态与美国外交政策》,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
    20.[美]彼得·邝著,王冰等译:《黑着——在美国的中国非法移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年版。
    21.[美]罗伯特·基欧汉等:《权力与相互依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22.[美]罗伯特·基欧汉编:《新现实主义及其批判》,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3.[美]肯尼思·沃尔兹:《国际政治理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24.[美]沃勒斯坦著,龙来寅等译:《现代世界体系》(第一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5.[美]塞缪尔.亨廷顿著 程克雄译《我们是谁?——美国国家特性面临的挑战》,新华出版社2005年版。
    26.[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
    27.[美]詹姆斯·H·米尔特曼:《全球化综合症》,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
    28.[美]詹姆斯·多尔蒂等:《争论中的国际关系》,世界知识出版社1987年版。
    29.[美]詹姆斯·罗西瑙:《没有政府的治理》,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0.[美]彼得·邝著、杨立信等译:《新唐人街》,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版。
    31.[荷]Richard Plender著,翁里徐公社泽,《国际移民法》,中国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2.[瑞典]英瓦尔·卡尔松等:《天涯成比邻——全球治理委员会的报告》,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5年版。
    33.[德]乌·贝克等:《全球化与政治》,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版。
    34.[德]赫尔穆特·施密特:《全球化与道德重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35.《大美百科全书》,北京外文出版社,1994年版。
    36.《中国大百科全》》,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年版。
    37.《社会科学大辞典》,台北商务印书馆1973年版。
    38.王逸舟:《探寻全球主义国际关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9.邓成明,杨松才:《<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若干问题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0.邓蜀生:《世代悲欢美国梦——美国的移民历程与种族矛盾(1607-2000)》,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41.白英瑞:《欧盟:经济一体化理论与实践》,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
    42.刘国福:《移民法——出入境权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43.朱威烈,金应忠:《中国犹太学研究总汇》,三联书店1992年版。
    44.但伟:《偷渡犯罪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45.宋全成:《欧洲移民研究:20世纪的欧洲移民进程与欧洲移民问题化》,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6.时殷弘:《美国在越南的干涉与战争》,世界知识出版社1993年版。
    47.李小兵,孙绮,李晓晓:《美国华人:从历史到现实》,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48.李晓岗:《难民政策与美国外交》,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版。
    49.李景治,张小劲:《政党政治视角下的欧洲一体化》,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50.李慎明,王逸舟编:《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200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51.李明欢:《欧洲华侨华人史》,中国华侨出版社2002年版。
    52.杨雪东:《全球化:西方理论前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53.沈国麟:《控制沟通:美国政府的媒体宣传》,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54.苏长和:《全球公共问题与国际合作》,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55.陆镜生编著:《美国人权政治——理论和实践的历史考察》,当代世界出版社1997年版。
    56.陈玉刚:《国家与超国家——欧洲一体化理论比较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57.陈志强:《欧洲移民政治研究》,2007年5月,[博士论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58.陈奕平:《人口变迁与当代美国社会》,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版。
    59.陈致远,:《多元文化的现代美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60.国际劳工大会,第92届会议《在全球经济中为移民工人谋求公平待遇》,2004年,国际劳工组织 日内瓦。
    61.罗洪波主编:《移民与全球化》,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62.金重远:《20世纪的法兰西》,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3.俞可平主编:《全球化论丛》(共7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64.俞可平主编:《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65.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美国史研究室编:《美国历史问题新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66.姚宝等:《当代德国社会与文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67.胡志强著:《英国华侨概况》,[台湾]正中书局印行1989年版。
    68.胡瑾,王学玉主编:《发展中的欧洲联盟》,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69.周弘主编:《1999—2000年欧洲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70.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71.徐世澄:《美国和拉丁美洲关系史纲》,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72.徐军华:《非法移民的法律控制问题》,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73.竞鸿,吴华编:《一言难尽美国人》,时事出版社1999年版。
    74.钱皓:《美国西裔移民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75.梁茂信:《美国移民政策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76.黄兆群:《美国的民族、种族和同性恋》,东方出版社2007年版。
    77.董云虎,刘武萍编著:《世界人权约法总览》,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78.解启俊:《国际移民_文明冲突与融合——国际移民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硕士论文],济南大学,2007年月。
    79.蔡拓:《全球化与政治的转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80.蔡拓:《全球问题与当代国际关系》,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81.谭融:《美国利益集团政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82.潘国驹,韩川元编:《宁拙勿巧:杨振宁访谈录》,台湾牛顿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88年版
    83.沈坚:《当代法国》,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84.计秋枫,冯梁:《英国文化与外交》,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版。
    1.丁则民:《美国建国以来移民政策的发展变化》,载《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2期。
    2.马家宝:《法国移民问题浅析》,载《史学理论》1996年第3期。
    3.王虎:《二战后英国的“非白人”族裔》,载《世界民族》2005年第2期。
    4.王剑峰:《国际移民:21世纪全球化的挑战》,载《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4年第8卷,第2期。
    5.王家宝:《法国移民问浅析》,载《史学理论》,1996年第3期。
    6.王涌:《战后英国移民政策透视》,载《世界历史》,2002年第3期。
    7.王曙光:《冷战后国际移民趋势及影响分析》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
    8.丘立本:《国际移民的历史、现状与我国对策研究》,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5年3月第1期。
    9.田禾:《移民与非传统安全》,载《视界》,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6辑。
    10.申义怀:《欧洲政党政治新变化及其影响》,载《现代国际关系》,2002年第4期。
    11.乔治·弗提奥·塔皮诺斯,祝东力译:《全球化、区域融合、跨国移民》,载《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1年第3期。
    12.刘阿明:《权势精英与美国外交决策》,载《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13.华金·阿朗戈:《移民研究的评析》,载《国际社会科学杂志》,2001年第3期
    14.朱全红:《资源与影响力——美国族裔群体影响美国外交政策的政治资源分析》,载《外交评论》2006年8月,总第90期。
    15.朱农,骆许蓓:《“欧盟国家对外贸易与移民问题研究》,载《经济评论》,2001年第3期。
    16.阮征宇:《论跨国人口迁移对当代国际安全的挑战》,载《国际论坛》,2003年第4期。
    17.劳焕强:《法国的移民情况与移民政策》,载《中国民族》,2008年第3期。
    18.吴金光:《澳大利亚多元文化主义的启示》,载《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6期。
    19.宋全成,葛谨雁:《移民政策中的民族国家主权的部分让渡与欧洲一体化》,载《欧洲》,2000年第5期。
    20.宋全成:《欧洲移民问题的形成与欧洲极右翼政党的崛起》,载《山东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21.张茂盛:《英国移民历史和移民问题浅析》,载《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的第2期。
    22.张善余:《当代国际永久性移民》,载《世界人口》,1990年第4期。
    23.李永国,屈瑞铎编译:《全球化时代的国家主权和领土边界》,载《高校社科动态》,2007年第2期。
    24.李庆四:《试析少数族群对美国外交决策的影响》,载《国际论坛》,2004年7月第6卷,第4期。
    25.李其荣:《美国族群结构的变化与美国移民的发展趋势——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的亚洲和拉美移民为例》,载《世界民族》,2004年第3期。
    26.李明欢,卡琳娜·盖哈西莫夫:《“共和模式”的困境——法国移民政策研究①》,载《欧洲研究》,2003年第4期。
    27.李英:《“庞勒现象”解读:对欧洲极右势力的基点分析》,载《东北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28.李悦昌:《当前西欧极右翼势力崛起的原因探析》,载《工会论坛》,2003年第5期。
    29.杨伟国:《人口老龄化挑战欧洲就业》,载《求是》,2005年第13期。
    30.杨洪貴:《战后澳大利亚政府对非英语移民的同化政策》,载《南通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8卷,第2期。
    31.杨恕:《西方国家移民政策的结构及其调整》,载《国际论坛》2002年第4卷,第4期。
    32.陈志柔,于德林:《台湾民众对外来配偶移民政策的态度》,载《台湾社会学》,2005年第10期。
    33.陈奕平:《:美国2000年人口普查结果初析》,载《人口学刊》,2002年第1期。
    34.周聿娥,阮征宇:《当代国际移民的现状与趋势》,载《暨南学报》,2003年3期。
    35.周聿峨,白庆哲:《国际移民与当代国际安全:冲突、互动与挑战》,载《东南亚纵横》,2006年第1期。
    36.周皓:《国外移民模式》,载《人口研究》,1999年第3期。
    37.瓮里,夏洪:《美国新移民法的影响》,载《暨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1年第3期。
    38.罗宾·艾尔代尔,蒂姆·特平,查尔斯·霍克斯利:《移民调查与移民政策的制定——对澳火利亚、菲律宾和泰国的考察》,载《国际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
    39.郑又平:《全球化与国际移民:国家安全角度的分析》,台北。http://www.ntpu.edu.tw/pa/news/94news/attachment/950221/3-2.pdf
    40.复美榕:《美国移民政策动因分析》,载《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卷,第4期。
    41.姬虹:《“9·11”事件与美国移民政策》,载《国际论坛》,2002年第5期。
    42.徐军华:《非法移民问题的国际法思考》,载《法学评论》,2007年第1期(总第141期)。
    43.郭义贵:《美国移民政策与移民法的发展轨迹探析》,载《公法评论》2006年第1卷。
    44.高鉴国:《二十年代美国移民限额制度的形成与影响》,载《美国研究》,1991年第2期。
    45.黄润龙:《中国的非法移民问题》,载《人口与经济》,2001年第1期。
    46.傅义强:《欧盟国家的移民问题与移民政策》,载《世界民族》2008年第1期。
    47.斯蒂芬·卡斯尔斯:《21世纪初的国际移民:全球性的趋势和问题》,载《国际社会科学杂志》,2001年第3期。
    48.斯蒂芬·卡斯尔斯:《全球化与移民》,载《国际社会科学杂志》,2001年第3期。
    49.曾嬿芬:《谁可以打开国界的门?移民政策的阶级主义》,载《台湾社会研究季刊》,2005年12月。
    50.联合国秘书长报告:《全球化和相互依存:国际移徙与发展》,2006年10月13日。
    1."The Role of Regional Consultative Process in Managing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In IOM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Research Series.No.3 2002.
    2. A..R..Zorberg,The next Wave:: Migration on Theory for a Changing World, nternational Migration Review, 1989.
    
    3. Adela Pellegrina,"Migration from Latin American to Europe:Trends and Policy Challenge" in IOM Research Series, May 2004.
    
    4. Alexander DeConde. Ethnicity, Race, and American ForeignPolicy:A History.Boston:Northeastern UniversityPress,1992.
    
    5. Anthony.M.Meansia , "West European Immigration andlmmgtration Policy in the NewCentury",Praeger/Greenwood,2002.
    
    6. Aristide R. Zolberg and Peter M. Benda, Global Migrants, Global Refugees. New York:Berghahn Books2001.
    
    7. Bunch, Charlotte: " Womens Rights as Human Rights:Toward a Revision of Human Rights" .Human RightsQuarterly,12 (1990) .
    
    8. Cathie Lloyd, National approaches to immigration and minority policies, inRex &Drury eds.,1994.
    
    9. Cecilia G Manrique and Gabriel G. Manrique, " Third World Immigration Women in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in Gender and Immigration,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10. Daniels, Coming to America, p.390. (21)" A Cheer for the New Immigration Law," America vol.163, No.12, October, 1990.
    
    11. Diaz Briquets , Sergio , "Biomedical Globalization: the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of Scientists".2002.
    
    12. Edna Erez, "Immigration, Culture Conflict and Domestic Violence/Woman Battering", in Migration, Culture Conflict and Crime, Edited by Joshua D. Freilich Dartmouth publishing Company.
    
    13. Eytan Meyers, Interrnational Immigration Policy: A Theoretical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First published by Palgrave Macmillan,2004.
    
    14. G..Hugo, Migration and the Family ,Occasional Paper Series for the International Year of the Family ,1994(12)..
    
    15. G.Freeman, 'Modes of Immigration Politics in Liberal DflOcratic States", International MigrationReview ,1995.
    
    16. G.J.Bordjas, Friends or stranger:The Impact to Immigration on the US Economy , Newyork:Basic Book,1990.
    
    17. G.John Ikenberry; David A.Lake;Michael Mastanduno, " Introduction: Approaches of Explaining American Foreign Economic Policy",i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42,No. 1 ,The State and American Foreign Economic Policy (Winter, 1988 ) .
    
    18. Gregory A.Kelson and Debra L.Delaet, Gender and Immigration,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19. Heckmann,Friedrich1992,EthnischeMinderheiten,VolkundNation.Soziologie Interethnischer Beziehungen. Stuttgart: Enke Verlag.
    
    20. IOM, "First Annual Report on Victims of Trafficking in South Eastern Europe", September2003. Http://www.iom.int.
    
    21. IOM, "Return Migration Policies and Practices in Europe", 2004. Http: //www.iom.int.
    
    22. IOM, "Trafficking In Unaccompanied Minors for Sexual Exploition In The European Union", may 2001. Http: //www.iom.int.
    
    23. IOM: World Migration 2008: Managing Labour Mobility in the Evolving Global Economy.
    
    24. Janet.Schayan , Alltag in der zweiten Heimat. Deutschland , Frankfurt:Frankfureter SocietaetsDruck2rei GmbH.2001,(12).
    
    25. John Higham.,Strangers inthe land:Patterns of American Nativism. 1860 —1925 ,Latgos UniversityPress,1955.
    
    26. John Porter,TheVerticalMosaicAnAnalysis ofSocial Class and Power in Canada,Toronto: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1995.
    
    27. Joseph S. Nye, Jr., "Redefining the National Interest" ,Foreign Affairs , Vol.78 No.4, J uly/August 1999.
    
    28. Mark Wyman, "Round-trip to America", Ithaca and London: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93.
    
    29. Michael Mandel and Cristopher Farrell, "The Immigrants: How They Are Helping to Revitalize the U.S. Economy", Business Weekly, July 13, 1992.
    
    30. Michael Mandel and Cristopher Farrell, "The Immigrants: How They Are Helping to Revitalize the U.S. Economy", Business Weekly, July 13, 1992.
    
    31. JohnMandeland Stranger in the Land :Patterns of American Nativesm. 1860-1925,Latgos University Press, 1955.
    
    32. Myron Weiner, "On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 Theories of Migration Edited by Robin Cohen.
    
    33. Myron Weiner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and Security, Westview Press, USA.1993.
    
    34. NathanGlazer & etc., Ethnicity:Theory and Experience ,Harvard UniversityPress, 1975.
    
    35. P.Stalker, The Work of Strangers: A Survey of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The 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 Geneva, 1994.
    
    36. Philip L. Martin, Sustainable Migration Policies in a Globalizing World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Labour Studies, Geneva 2003.
    
    37. Ralph Schor , Histoire de l'immigration en France delaf indu19 esiecleanos jours ,Paris :ArmanColin,1996.
    
    38. Robert.Green, Ingersoll.Chinese exclusion (1898) .North American Review ,1898 ,p7.
    
    39. Roberto Suro, Watching America's Door:The Immigration Back lash and the New Policy Debate, TheTwentieth Century Fund Press , 1996.
    
    40. Robin Cohen ,theories of migration,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P183-184.
    41. Ronald Skeldon, Migration and development: a global perspective, 1997.
    
    42. SaskiaSassen,LosingControl?Sovereigntyinan age of globalization,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43. Shawrani o.A.hassan, European and Africa Joint New Policy to Limit Immigration Africa to Europe ,Arabia 2000; January24,2007.
    
    44. Slobodan Djajic,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Trends, Policies and Economic Impact, New York:Routledge,2001.
    
    45. Stanley A.Renshon, Dual Citizens in American (Washington,D,C:Centerfor Immigration Studies, backgrounder July 2000)
    
    46. Stephen Castles and Mark J.Miller,The age of Migration: International Population Movements in the ModemWorld,and edition,The Guilford Press, 1998.
    
    47. Tomas Harnnar, EurPean Immigration Policy study,Cambridge University, 1985.
    
    48. Tony Smith., Foreign Attachments: the Power of Ethnic Groups in the Making of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49. U.S.Department of Commerce, Statistial Abstract of the United States ,Washington D.C.: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92.
    
    50. Yasemin Soysal, Limits of Citizenship:Migrants and Postnational Membership in Europe,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4.
    
    51. Zolberg, Aristide 1981: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in Political Perspective ,in : Kritz , Ml James Rosenau,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Foreign Policy,NewYork:Free Press, 197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