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关县土地改革研究(1945-1949年)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解放战争前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农民在中国农村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土地改革运动,这不但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而且也粉碎了国民党统治,使广大农民的政治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本文以太行区壶关县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作为研究个案,论述了土地改革运动及其对农村的影响。
     在旧中国,壶关县人民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人民生活极度贫穷,很想得到土地。中国共产党党组织在壶关的建立,给壶关人民带来了曙光。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不是单纯的经济变革,而是与争取革命战争胜利、建立新政权联系在一起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土地改革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战争的主动权而必须经过的门槛。1946年,随着战争形势的日益严峻,中国共产党从自身出发,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在广大农村进行了空前规模的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土改运动。这一决定性举措,不但使中共最终战胜了国民党政权,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抗战胜利后,从壶关县落实党中央减租减息和生产政策开始,1947年2月基本完成土地改革,到1949年3月结束土改,前后历时4年左右,大致经历了减租减息、集中土改、土改复查、土改结束四个阶段。中共因时而宜,在各个阶段采取了不同的运动方式,通过土改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在土改中,壶关县党组织在战火中建立,经过多次整顿,纯洁了干部队伍,同时对基层干部所采用的民主选拔制度,一定程度上使“人民民主”思想开始在广大农村广泛流传。同时壶关县党组织为赢得广大农民的认同和支持,组织各级干部和积极分子,深入农村,以民校、冬学、大众文艺为主要的活动形式,开展文化思想宣传教育运动,为推翻封建统治,建立人民共和国提供了保障。通过开展土地改革和各项运动,广大农民传统的权力、利益和柔情的网络被打破,农民政治觉悟随之提高,他们以空前高涨的政治激情和参与意识,给解放战争以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大力支持。
During the time before and after the Liberation War in China ,Communist Party party led the majority of farmers in rural China to conduct a vigorous land reform movement to abolish the feudal land ownership, which had not only liberated the productive forces in rural areas, but also shattered the crude rule of Kuomintang and the political status of the peasants had been greatly improved. In this paper, Huguan County's reform of land in the Liberation War is taken as a case study discussing the impact of rural land reform movement.
     In those days ,people in Huguan county suffered deep oppression from imperialism, feudalism and bureaucracy and lived a poverty-stricken life so that they aspired to land.The founding of communist party threw a light of hope to Huguan people.The reform of land led by the communist party was not only simple a form of economy but also was associated with both achieving a victory of revolutionary war and founding a new politic power In a way , the reform of land was the inevitable process for communist party to achieve the victory of revolutionary war.In 1946,The communist party initiated the slogan“the peasants owning the land”based on the reality of the increasingly miserable situation, which began the epoch-making reform of land in the huge rural areas. The defining measure taken by the communist party not only defeated the power by GuoMingdang but promoted the progress of the society of China.
     After the liberation war, the county government began with the policy of the reduction of land rent and interests and then finished the land reform roughly in the February of 1947 and completely concluded in March of 1949 with a period of four years or so. During the course of the land reform , four stages were involved including the reduction of land rent and interests ,intensive land reform, investigation of land reform and its completion .The party took different ways of movement in different stages of land reform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imes and improved the development of all kinds of work. Especially, the local party organization of HuGuan county was set up in the war and purified the carder organization after change and rectifying the system of election of lower level of party. Consequently, to some extent,“the thought of democracy”began to spread in the rural areas.In land reform, the party organizations of Huguan County organized activists and cadres at all levels to win recognition and support of farmers, in-depth rural areas to schools, winter school, the public literature and art as the main form of activity, conducting cultural and ideological propaganda and education campaign . It was to overthrow the feudal rule and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Through land reform , the campaign to make of traditional network of power, interests and tenderness of the farmers were broken, and it raised the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of farmers with unprecedented political passion and sense of participation to give the war of liberation to human material resources as well as the financial support.
引文
1郑有贵、董彦彬、焦红坡:《土地改革研究综述》载《中共党史研究》,2000年第6期。
    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土地课题组:《农地规模与农业发展》,南海出版公司1992年版。
    3中国农地制度课题组:《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载《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柴强:《各国(地区)土地制度与政策》,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3年版。
    2郑念:《政策研究:从理论到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
    3黄贤金:《土地政策学》,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4王春光:《中国农村社会变迁》,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5吕江文:《农村政策通论》,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年版。
    6姜爱林:《略论土地政策的几个问题》载《社会科学研究》,2000年版第6期,第37—41页。
    7姜爱林:《论土地政策的概念与特征》载《经济管理与社会科学前沿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版,第293—300页。
    8周超纲:《土地政策构成要素及其环境因素分析》载《中国土地科学》,1995年第5期,第35—38页。
    9马润凡:《1947—1949年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政治社会学分析》载《党史研究与教学》,2006年第2期。
    1张学强:《1979年以来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研究的回顾与思考》载《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10期。
    1赵效民编:《中国土地改革史》(1921-1949),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56页。
    
    1赵效民编:《中国土地改革史》(1921-1949),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06页
    2壶关县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共壶关历史大事记述》(1937-1949),太原:新华出版社1991年版,第117页
    1壶关县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共壶关历史大事记述》(1937-1949),太原:新华出版社1991年版,第118页。
    2壶关县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共壶关历史大事记述》(1937-1949),太原:新华出版社1991年版,第120页。
    3壶关县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共壶关历史大事记述》(1937-1949),太原:新华出版社1991年版,第121页。4同上
    5中央档案馆编:《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文件选编》(1945-1949),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版,第1页。
    1山西省地方志编撰委员会编《山西大事记》(1840-1985),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84页。
    2山西省壶关县党史研究室编《中共壶关历史大事记述》(1937-1949),太原新华出版社1991年版,第123页。
    3同上
    4〔美〕亨廷顿编:《变动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年版,第261页。
    5〔美〕亨廷顿编:《变动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年版,第345页。
    6蒂格兰思:《中共的土地改革》,《群众》第14卷第9期。
    1马润凡:《1947-1949年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政治社会学分析》,《党史研究与教学》2005年第2期。
    2费孝通:《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33页。
    3县政府:《关于减租金融丈地与土地分配分派工作指示总结通知》(1944年),编号5,永久卷,壶关县档案馆藏。
    4联合办:《林青庄群众运动总结》(1947年),编号35,永久卷,壶关县档案馆藏。
    5宣传科:《关于学习宣传文艺工作材料》(1946年),编号14,永久卷,壶关县档案馆藏。
    6县委:《西堡村土地改革遗留问题及兵员调查材料》(1947年),编号4,永久卷,壶关县档案馆藏。
    1《苦难的岁月》,《解放日报》,1946年4月11日,第2版。
    2马润凡:《1947-1949年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政治社会学分析》,《党史研究与教学》2005年第2期。
    3县政府:《关于减租金融丈地与土地分配分派工作指示总结通知》(1944年),编号5,永久卷,壶关县档案馆藏。
    4同上
    5县委:《集店村土地改革运动材料》(1947年),编号3,永久卷,壶关县档案馆藏。
    6联合办:《林青庄群众运动总结》(1947年),编号35,永久卷,壶关县档案馆藏。
    1马润凡:《1947-1949年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政治社会学分析》,《党史研究与教学》2005年第2期。
    2宣传科:《春耕中的群众思想教育与宣传鼓动工作》(1947年),,编号1,永久卷,壶关县档案馆藏。
    3山西省壶关县党史研究室编:《中共壶关历史大事记述》(1937-1949),太原:新华出版社1991年版,第170页。
    4县委:《太行区党委关于农村阶级划分标准与具体划分的规定》(1947年),编号3,永久卷。壶关县档案馆藏。
    1县政府:《固村耕者有其田初步总结》(1947年),编号30,永久卷,壶关县档案馆藏。
    2县政府:《干部鉴定表》(1947年),编号6,永久卷,壶关县档案馆藏。
    3《县委:对当前生产运动中解决群众思想问题研究》(1947年),壶关县档案馆藏,编号1,永久卷。
    4费孝通:《中国的绅士阶级》,芝加哥: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53年版,第119页。
    5〔美〕莫里斯·梅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其发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117页。
    1联合办:《林青庄群众运动总结》(1947年),编号35,永久卷,壶关县档案馆藏。
    2《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一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第383页。
    3《刘少奇选集》上卷,第379页。
    4《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一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第507页。
    5联合办:《林青庄群众运动总结》(1947年),编号35,永久卷,壶关县档案馆藏。
    1《刘少奇选集》上卷,第379页。
    2赵效民编:《中国土地改革史》(1921-1949),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19页。
    3联合办:《土地改革与群众运动总结》(1947年),编号34,永久卷。壶关县档案馆藏。
    4杜润生主编:《中国的土地改革史》,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年版,第397页。
    1联合办:《土地改革与群众运动总结》(1947年),编号34,永久卷,壶关县档案馆藏。
    2同上
    3杜润生主编:《中国的土地改革》,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年版,第401页
    4县政府:《干部鉴定表》(1947年),编号6,永久卷,壶关县档案馆藏。
    5山西省壶关县党史研究室编:《中共壶关历史大事记述》(1937-1949),太原:新华出版社1991年版,第129页。
    1县政府:《固村耕者有其田初步总结》(1947年),编号30,永久卷,壶关县档案馆藏。
    2联合办:《林青庄群众运动总结》(1947年),编号35,永久卷,壶关县档案馆藏。
    3《太行分配斗争果实的经验》,《人民日报》,1946年12月9日,第2版。
    4县政府:《固村耕者有其田初步总结》(1947年),编号30,永久卷,壶关县档案馆藏。
    5联合办:《林青庄群众运动总结》(1947年),编号35,永久卷,壶关县档案馆藏。
    
    1壶关县史志办编:《壶关县县志》,北京:海潮出版社1998年版,222页。
    2壶关县史志办编:《壶关县县志》,北京:海潮出版社1998年版,220页。
    3赵效民编:《中国土地改革史》(1921-1949),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41页。
    1赵效民编:《中国土地改革史》(1921-1949),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41页。
    2联合办:《林青庄群众运动总结》(1947年),编号35,永久卷,壶关县档案馆藏。
    3同上
    4壶关县党史研究室编:《中共壶关历史大事记述》(1937-1949),太原:京华出版社,第142页。
    5联合办:《林青庄群众运动总结》(1947年),编号35,永久卷,壶关县档案馆藏。
    6赵效民编:《中国土地改革史》(1921-1949),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41页。
    7联合办:《林青庄群众运动总结》(1947年),编号35,永久卷,壶关县档案馆藏。
    8农业科:《关于农业生产和生产渡荒的材料》(1947年),编号41,永久卷,壶关县档案馆藏。
    1《县委工作组:流泽村民主整党填补运动总结》(1948),壶关县档案馆藏,编号25,永久卷。
    2《联合办:土地改革与群众运动总结》(1947),壶关县档案馆藏,编号34,永久卷。
    3同上
    4金冲及:《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北京: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388页。
    1金冲及:《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北京: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391页。
    2同上
    3《晋冀鲁豫边区农会筹备委员会告农民书》,《人民日报》1948年1月20日第1版。
    4宣传科:《壶关县宣传土地法大纲的情况和各阶层反映动态的简述》(1948),编号32,永久卷,壶关县档案馆藏。
    1县委工作组:《东柏林村民主整党填补运动总结》(1948年),编号26,永久卷,壶关县档案馆藏。
    2县委工作组:《壶关县城关村民主填补工作初步总结》(1948年),编号14,永久卷,壶关县档案馆藏。
    3县委工作组:《东崇贤村一个月的整党民主填补情况》(1948年),编号17,永久卷,壶关县档案馆藏。
    4县委工作组:《神郊村关于支部调查、民主整党、填补运动和妇女工作材料》,编号29,永久卷,壶关县档案馆藏。
    5县委:《壶关死人跑人统计表》(1948年),编号2,永久卷,壶关县档案馆藏。
    6《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1250页。
    7齐武:《晋冀鲁豫边区史》,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5年版,第567页。
    8《太行区党委检查纠正左倾冒险主义》,《人民日报》1948年5月3日第1版。
    1县委:《县委目前的指示意见》(1948年),编号9,永久卷,壶关县档案馆藏。
    2县委工作组:《东柏林村民主整党填补运动总结》(1948年),编号26,永久卷,壶关县档案馆藏。
    3县委工作组:《流泽村民主整党填补运动总结》(1948年),编号25,永久卷,壶关县档案馆藏。
    4县委:《十四个实验村民主整党抽补各种表格综合统计》(1948年),编号7,永久卷,壶关县档案馆藏。
    7县委工作组:《东柏林村民主整党填补运动总结》(1948年),编号26,永久卷,壶关县档案馆藏。
    
    1县委:《十四个实验村民主整党抽补各种表格综合统计》(1948年),编号7,永久卷,壶关县档案馆藏。
    2董志凯:《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94页。
    3县政府:《关于全县基本情况及农业生产情况统计表》(1949年),编号10,永久卷,壶关县档案馆藏。
    1壶关县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共壶关历史大事记述》(1937-1949),太原:新华出版社1991年版,第152页。
    3联合办:《壶关的土改生产材料》(1949年),编号9,永久卷,壶关县档案馆藏。
    4县政府:《关于地政工作与评丈土地计划报告》(1949年),编号11,永久卷,壶关县档案馆藏。
    
    1联合办:《壶关县土地改革与群众运动总结》(1947年),编号34,永久卷,壶关县档案馆藏。
    2县政府:《关于土地改革、农会、富农问题的总结报告通知》(1947年),编号32,永久卷,壶关县档案馆藏。
    3联合办:《壶关县土地改革与群众运动总结》(1947年),编号34,永久卷,壶关县档案馆藏。
    
    1壶关县党史研究室编:《中共壶关历史大事记述》(1937-1949),太原:新华出版社1991年版,第171页。
    2壶关县党史研究室编:《中共壶关历史大事记述》(1937-1949),太原:新华出版社1991年版,第172页。
    3县委:《集店村土地改革运动材料》(1947年),编号3,永久卷,壶关县档案馆藏。
    
    
    1农业科:《关于农副业生产情况与问题的工作报告》(1949年),编号40,永久卷,壶关县档案馆藏。
    2农业科:《农业工作报告》(1949年),编号10,永久卷,壶关县档案馆藏。
    3联合办:《关于全县合作社的工作计划》,编号10,永久卷,壶关县档案馆藏。
    1县政府:《在民主整编中发动妇女》(1948年),,编号4,永久卷,壶关县档案馆藏。
    
    1郑有贵:《土地改革是一场大的历史性变革》,《当代中国史研究》2000年第5期。
    2壶关县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共壶关历史大事记述》(1937-1949),太原:新华出版社1991年版,第3页。
    3壶关县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共壶关历史大事记述》(1937-1949),太原:新华出版社1991年版,第6页。
    4县委:《关于实验村民主整党填补和支部调查工作材料》(1948年),编号7,永久卷。壶关县档案馆藏。
    5《周恩来选集》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67页。
    1县委:《目前工作的指示意见》(1948年),编号9,永久卷,壶关县档案馆藏。
    2县委:《关于实验村民主整党填补和支部调查工作材料》(1948年),编号7,永久卷,壶关县档案馆藏。
    3壶关县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共壶关历史大事记述》(1937-1949),太原:新华出版社1991年版,第171页。
    4《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53页。
    5壶关县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共壶关历史大事记述》(1937-1949),太原:新华出版社1991年版,第79页。
    6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编》(1948-1949),第14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年版,第90页。
    
    1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党史研究室编:《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18册,第388页。
    2壶关县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共壶关历史大事记述》(1937-1949),太原:新华出版社1991年版,第125页。
    
    1县委:《关于实验村民主整党填补和支部调查工作材料》(1948年),编号7,永久卷,壶关县档案馆藏。
    2《老解放区教育资料》(一),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7页。
    3《老解放区教验片段》,上海:上海出版育工作经社1979年版,第262页。
    1壶关县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共壶关历史大事记述》(1937-1949),太原:新华出版社1991年版,第154页。
    2壶关县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共壶关历史大事记述》(1937-1949),太原:新华出版社1991年版,第28页。
    3壶关县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共壶关历史大事记述》(1937-1949),太原:新华出版社1991年版,第169页。
    4壶关县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共壶关历史大事记述》(1937-1949),太原:新华出版社1991年版,第170页。
    
    1宣传科:《群众斗争中的自作翻身快板集》(1947年),编号4,永久卷,壶关县档案馆藏。
    2壶关县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共壶关历史大事记述》(1937-1949),太原:新华出版社1991年版,第170页。
    3联合办:《解放区发动群众运动总结》(1947年),编号34,永久卷,壶关县档案馆藏。
    1李哗:《在地方档案中发现历史——晋中新区土改运动中的群众动员》,《山西档案》,2008年第3期,第49页。
    2壶关县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共壶关历史大事记述》(1937-1949),太原:新华出版社1991年版,第132~133页。
    1壶关县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共壶关历史大事记述》(1937-1949),太原:新华出版社1991年版,第139页。
    2壶关县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共壶关历史大事记述》(1937-1949),太原:新华出版社1991年版,第133页。
    3壶关县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共壶关历史大事记述》(1937-1949),太原:新华出版社1991年版,第157页。
    4《毛泽东选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3页。
    
    1《建国以来农业合作化史料汇集》,《当代中国史研究》2001年第3期。
    2《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7页。
    3江红英:《试析土改后农村经济的发展趋势及道路选择》,《中共党史研究》2001年第6期。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列宁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周恩来选集》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5】《邓小平文选》,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6】《刘少奇选集》(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7】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回顾》,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
    【8】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党史研究室编:《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18册)
    【9】费孝通:《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0】杜润生:《中国的土地改革》,北京:当代出版社,1996年版。
    【11】何东:《中国共产党土地改革史》,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5年版。
    【12】董志凯:《土地改革史话》,青岛:青岛出版社,1985年版。
    【13】张永泉、赵泉钩:《中国土地改革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14】黄贤金:《土地政策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5】王春光:《中国农村社会变迁》,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6】赵效民编:《中国土地改革史》(1921-1949),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17】中央档案馆编:《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文件选编》(1945-1949),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版。
    【18】山西省地方志编撰委员会编:《山西大事记》(1840-1985),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9】费孝通:《中国的绅士阶级》,芝加哥: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53年版。
    【20】金冲及:《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
    【21】齐武:《晋冀鲁豫边区史》,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5年版。
    【22】柴强:《各国(地区)土地制度与政策》,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3年版。
    【23】吕江文:《农村政策通论》,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年版。
    【24】郑念:《政策研究:从理论到实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
    【25】《老解放区教育资料》(一),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26】《老解放区教育工作经验片段》,上海:上海出版社1979年版。
    【27】《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28】壶关县志编纂委员会:《壶关县志》,北京:海潮出版社,1998年版。
    【29】壶关县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山西省壶关县组织史资料》(1938—1987),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0】山西新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编:《山西新军概况》,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年版。
    【31】壶关县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共壶关历史大事记述》(1937-1949),太原:新华出版社1991年版。
    【3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土地课题组:《农地规模与农业发展》,北京:南海出版公司,1992年版。
    【33】(美)亨廷顿编:《变动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年版。
    【34】〔美〕莫里斯·梅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其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
    【35】(美)费正清等:《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36】(美)费正清著:《中国:传统与变革》,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37】(美)杜赞其著:《文化、权利和国家:1900—1942年华北农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8】(美)柯文著:《在中国发现历史》,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
    【39】(美)韩丁著:《翻身-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纪实》,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论文
    【1】郑有贵、董彦彬、焦红坡:《土地改革研究综述》,《中共党史研究》,2000年第6期。
    【2】姜爱林:《略论土地政策的几个问题》,《社会科学研究》,2000年版第6期。
    【3】周超纲:《土地政策构成要素及其环境因素分析》,《中国土地科学》,1995年第5期。
    【4】马润凡:《1947—1949年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政治社会学分析》,《党史研究与教学》,2006年第2期。
    【5】张学强:《1979年以来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研究的回顾与思考》,《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10期。
    【6】江红英:《试析土改后农村经济的发展趋势及道路选择》,《中共党史研究》,2001年第6期。
    【7】蒂格兰思:《中共的土地改革》,《群众》第14卷第9期。
    【8】余君:《土地改革的现代化透视》,《探索与争鸣》,2002年,第8期。
    【9】郑有贵:《土地改革是一场伟大的历史性变革》,《当代中国史研究》,2000年第1期。
    【10】梁福:《解放战争时期平分土地政策新探》,《齐鲁学刊》,1994年第3期。
    【11】董国强:《试论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土地和农民政策》,《江苏社会科学》,1996年第4期。
    【12】郑志廷:《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历史作用新探》,《贵州社会科学》,1998年第3期。
    【13】李哗:《在地方档案中发现历史—晋中新区土改运动中的群众动员》,《山西档案》,2008年第3期。
    【1】《苦难的岁月》,《解放日报》,1946年4月11日,第2版。
    【2】《太行分配斗争果实的经验》,《人民日报》,1946年12月9日。
    【3】《晋冀鲁豫边区农会筹备委员会告农民书》,《人民日报》,1948年1月20日,第1版。
    【4】《太行区党委检查纠正左倾冒险主义》,《人民日报》,1948年5月3日,第1版。
    【1】县政府:《关于减租、金融、丈地与土地分配分派工作指示总结通知》(1944年),编号5,永久卷,壶关县档案馆藏
    【2】联合办:《林青庄群众运动总结》(1947年),编号35,永久卷,壶关县档案馆藏。
    【3】宣传科:《关于学习宣传文艺工作材料》(1946年),编号14,永久卷,壶关县档案馆藏。
    【4】县委:《西堡村土地改革遗留问题及兵员调查材料》(1947年),编号4,永久卷,壶关县档案馆藏。
    【5】县委:《集店村土地改革运动材料》(1947年),,编号3,永久卷,壶关县档案馆藏。
    【6】宣传科:《春耕中的群众思想教育与宣传鼓动工作》(1947年),编号1,永久卷,壶关县档案馆藏。
    【7】联合办:《林青庄群众运动总结》(1947年),编号35,永久卷,壶关县档案馆藏。
    【8】县委:《太行区党委关于农村阶级划分标准与具体划分的规定》(1947年),编号3,永久卷,壶关县档案馆藏
    【9】县政府:《固村耕者有其田初步总结》(1947年),编号30,永久卷,壶关县档案馆藏。
    【10】县政府:《干部鉴定表》(1947年),编号6,永久卷,壶关县档案馆藏。
    【11】县委:《对当前生产运动中解决群众思想问题研究》(1947年),编号1,永久卷,壶关县档案馆藏。
    【12】联合办:《土地改革与群众运动总结》(1947年),编号34,永久卷,壶关县档案馆藏。
    【13】农业科:《关于农业生产和生产渡荒的材料》(1947年),编号41,永久卷,壶关县档案馆藏。
    【14】县委工作组:《流泽村民主整党填补运动总结》(1948年),编号25,永久卷,壶关县档案馆藏。
    【15】县委宣传科:《壶关县宣传土地法大纲的情况和各阶层反映动态的简述》(1948年),编号32,永久卷,壶关县档案馆藏。
    【16】县委工作组:《东柏林村民主整党填补运动总结》(1948年),编号26,永久卷,壶关县档案馆藏。
    【17】县委工作组:《壶关县城关村民主填补工作初步总结》(1948年),编号14,永久卷,壶关县档案馆藏。
    【18】县委工作组:《东崇贤村一个月的整党民主填补情况》(1948年),编号17,永久卷,壶关县档案馆藏。
    【19】县委:《壶关死人跑人统计表》(1948年),编号2,永久卷,壶关县档案馆藏。
    【20】县委工作组:《神郊村关于支部调查、民主整党、填补运动和妇女工作材料》,编号29,永久卷,壶关县档案馆藏。
    【21】县委:《县委目前的指示意见》(1948年),编号9,永久卷,壶关县档案馆藏。
    【22】县委:《十四个实验村民主整党抽补各种表格综合统计》(1948年),编号7,永久卷,壶关县档案馆藏。
    【23】县政府:《关于全县基本情况及农业生产情况统计表》(1949年),编号10,永久卷,壶关县档案馆藏。
    【24】联合办:《壶关的土改生产材料》(1949年),编号9,永久卷,壶关县档案馆藏。
    【25】《县政府:关于地政工作与评丈土地计划报告》(1949年),壶关县档案馆藏,编号11,永久卷。
    【26】县政府:《关于土地改革、农会、富农问题的总结报告通知》(1947年),编号32,永久卷,壶关县档案馆藏。
    【27】县政府:《冬季生产和查减工作总结》(1946年),编号25,永久卷,壶关县档案馆藏
    【28】农业科:《关于农副业生产情况与问题的工作报告》(1949年),编号40,永久卷,壶关县档案馆藏。
    【29】农业科:《农业工作报告》(1949年),编号10,永久卷,壶关县档案馆藏。
    【30】联合办:《关于全县合作社的工作计划》,编号10,永久卷,壶关县档案馆藏。
    【31】教育科:《全县学龄成分入学统计表》,编号13,永久卷,壶关县档案馆藏。
    【32】县政府:《关于妇女在各个运动中活动情况材料》(1948年),编号4,永久卷,壶关县档案馆藏。
    【33】县委:《关于实验村民主整党填补和支部调查工作材料》(1948年),编号7,永久卷,壶关县档案馆藏。
    【34】县政府:《在民主整编中发动妇女》(1948年),编号4,永久卷,壶关县档案馆藏。
    【35】宣传科:《群众斗争中的自作翻身快板集》(1947年),编号4,永久卷,壶关县档案馆藏。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