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门六君子交谊考论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以“苏门四学士”、“苏门六君子”为骨干的苏门文人集团在北宋后期的文坛上独领风骚,对整个北宋文学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文学集团的形成,除了集团中领袖人物与其它主要成员之间应建立起比较明确的师承关系之外,集团内部的主要成员之间,也应构成一种横向的比较稳定的联系。因此,本文以苏门六君子的交谊为线索,分析了其在各个不同阶段的交谊基础、交谊特点及由此产生的文学、文化的影响。此外,在对两宋时期政治、思想、学术、文化的发展变化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剖析了六君子在后世由“文人”到“君子”的接受过程。
     本文分五部分:
     第一章考察了六君子熙丰时期初交的经过,并分析指出,相似的家世背景、孤直耿介的性格、同情旧党的政治立场是他们在初期阶段建立友谊的重要基础。
     第二章围绕六君子元祜时期齐聚京师的诗酒文会生活,再现了他们深化友谊从而促成苏门之立的过程。元祐时期,苏门文人以唱酬为手段进行的文学之交不仅促成了宋诗特征在元祜诗坛的成熟,同时使酬唱之作摆脱了以往大量存在的虚迂委蛇的应酬与抒写闲情逸致的浅俗功能,提升了酬唱诗歌的价值。
     第三章着重分析了六君子在贬谪时期交往的作品,见出六君子于患难中相勉互励的真情厚意。六君子在贬谪的艰难困苦中始终坚持儒家君子之操守,以气节相许,终身追随苏轼而不改其节,成为北宋后期士风衰颓中的特出者。
     第四章以北宋儒学复兴运动为背景,论述了六君子在儒学转型之际会通诸家、以儒为本的思想特征。并通过在蜀洛之争中六君子对“情”与“礼”、“文”与“道”等问题的看法,揭示了六君子与二程虽同奉儒学为圭臬,而又因完全不同的文学家与理学家的身份特质而产生的矛盾冲突。
     第五章阐释了六君子在南宋及后世的接受过程。在南宋“最爱元祜”的政治气候与科举重置诗赋的双重影响下,苏轼及六君子以其“文”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线之中。伴随着理学的兴盛,文章之学的生存空间日渐逼仄。以文垂世的苏门文人又因理学家希图振作士风的现实需要而转变为气节凌驾于其“文”之上的儒家君子。这一评价标准在后世对六君子的接受过程中不断得到强化,最终促成了六君子由“文人”向“君子”的转变。
Su Shi literati group backed up with Four Scholars and Six Men was so brilliant in the late Northern Song Dynasty that they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literature of the whole Dynasty. There should be two sides for the form of a literati group: one is the leader of the group should establish clear master- and- student relationship; the other is the member of the group should stabilize their relations simultaneously. Therefore, this paper tracks down the friendship of Six Men and analyses the basi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friendship at different stages and impact on th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In addition, 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changes of politics, ideology, thoughts and culture, the paper elaborates the receptive process of Six Men from literati to men in the late ages. The paper is consisted of five chapters:
    Chapter one observes the course of new acquaintance of Six Men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resembling family background, frank and upright personality and the political stance of siding with the Old Clan are important elements for them to establish friendship.
    Chapter two centers on Six Men's reunion in the capital and their poetic life, through which their friendship was strengthened and the Su Shi literati group came into being. During Yuanyou period, the literary exchanges among members of group by the means of reciprocatory poems not only advanced the maturity of characteristics of Song poetry but also promoted the value of reciprocatory poetry by casting off the great amount of hypocritical reciprocation and leisurely mood in the old works.
    Chapter three emphasizes Six Men's affiliation in the exile .They stuck on to the principles of Confucianism in the difficulties and hardships, encouraging each other with integrity without changing the mind of following their master Su Shi under the political pressure, which made them outstanding in the moral declining society in the late Northern Song Dynasty.
    Chapter four elaborates Six Men's thoughts characterized with permeating Confucianism, Buddhism and Daoism but making Confucianism fundamental in the revival movement of Confucianism .Six Men's viewpoints on emotion and rite, literature and Dao stated in the contention of the school Shu and the school Luo reflected that Six Men and brothers Cheng Yi and Cheng Hao had completely different identity: the former were litterateur ,and the latter Confucians.
    Chapter five states Six Men's receptive process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and the late ages. Su Shi and Six Men came back for their prominent literary talents under the double influences of political choice on Yuanyou and restoration of poetry and Fu in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s. With the prosperity of Confucianism, the survival space for traditional literature became narrower. Six Men originally famous for their literary talent became Men of honor whose integrity was beyond their literary achievements because of Confucians' realistic need to uplift morality. This evaluation was strengthened gradually in the late ages and Six Men's status was finally reformed from literati to Men.
引文
① 《北宋的文学结盟与尚“统”的社会思潮》《王水照自选集》,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06页。
    ② 《王水照自选集》,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378页。
    ③ 《诗可以群:略谈元祐体诗歌的交际性》,《社会科学研究》2001年第5期
    ① 《十九世纪文学主流·序言》,张道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② 包弼德(Peter K.Bol)《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刘宁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① 《牧斋初学集》卷二十九《苏门六君子文粹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①《张耒集》卷五十八《祭晁无咎》,李逸安等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版
    ① 《张耒集》卷五十五《与鲁直书》,李逸安等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版
    ② 宋史本传》及年谱均作十七岁游学于陈,据崔铭《从少公之客到长公之徒》一文所考,张耒游学于陈应始于熙宁四年,十八岁时,今从之。崔文载《求是学刊》2002年,第3期
    ③ 《张耒集》卷九《寄答参寥五首》之三,李逸安等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版
    ① 《张耒集》卷十一,李逸安等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版
    ② 《后山居士文集》卷十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③ 《后山居士文集》卷十六《秦少游字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① 《淮海集笺注》卷三十《与黄鲁直简》,徐培均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② 叶梦得《石林避暑录话》,上海书店1990印行
    ③ 《淮海集笺注》卷三十《与苏公先生简》,徐培均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④ 《淮海集笺注》卷三十《与李德叟简》,徐培均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1004页
    ⑤ 《淮海集笺注》卷三十《与参寥大师简》,徐培均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1010页
    ⑥ 《山谷集外集》卷四《赠陈师道》,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 《后山诗注补笺·逸诗笺》卷上《赠鲁直》,[宋]任渊注,冒广生补笺,中华书局1995年版
    ② 《鸡肋集》卷第十四《用寄成季韵呈魯直》,四部丛刊
    ③ 《鸡肋集》卷第四《建除体二首荅黄鲁直教授》,四部丛刊
    ① 《山谷集外集》卷五《订交诗效鲍明远体呈无咎》,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 《山谷集外集》卷一《次韵晁补之廖正一赠答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 《山谷集外集》卷一《次韵无咎阎子常携琴入村》,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 《鸡肋集》卷十四《复用前韵荅鲁直并呈明略》,四部丛刊
    ⑤ 《鸡肋集》卷十四《用寄成季韵呈鲁直》,四部丛刊
    ① 《鸡肋集》卷第六十一《祭故推官黄君夫人安康郡太君李氏文》,四部丛刊
    ② 《山谷集外集》卷十二《送晁道夫叔侄》,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 《鸡肋集》卷第五十二《与魯直求撰先君墓志书》,四部丛刊
    ④ 《宋史·李廌传》卷四四四,中华书局1977年排印本
    ① [美]弗里德曼《社会心理学》第211页,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② 《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二十四《叔父和叔墓碣》,四部丛刊本
    ③ 《豫章黄先生文集》卷十九《答李几仲书》,四部丛刊本
    ④ 《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二十五《书药说遗族弟友谅》,四部丛刊本
    ⑤ 黄庶《伐檀集》卷上,《教绳权学书偶成》:“文字有縁曾弄墨,见来官小免咨嗟。喜将笔砚传生计,不失诗书作世家。字识姓名能指点,写因梨栗不倾斜。着鞭莫落时人后,三十尘埃监汝爷。”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⑥ 陈师道《后山居士文集》卷十八《李夫人墓志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⑦ 《苏轼文集》卷十一,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① 《淮海集笺注》卷四《送少章弟赴仁和主簿》,徐培均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② 《淮海集笺注》后集卷六《书王氏斋壁》,徐培均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③ 《淮海集笺注》卷三十二《李氏夫人墓志铭》,徐培均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④ 《淮海集笺注》卷三十《与苏公先生简》其三,徐培均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⑤ 《淮海集笺注》卷三十《与苏公先生简》其一,徐培均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⑥ 《淮海集笺注》补遗卷二《银杏贴》,徐培均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⑦ 《山谷集外集》卷十二《送晁道夫叔姪》,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⑧ 《鸡肋集》卷第五十二《与鲁直求撰先君墓志书》,四部丛刊本
    ⑨ 《苏轼文集》卷十《晁君成诗集序》,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⑩ 《鸡肋集》卷二十《守蒲过洛思十岁时侍先君寓居泣涕成诗二首》,四部丛刊本
    11 《鸡肋集》卷第三十四《张穆之触鳞集序》,四部丛刊本
    12 《鸡肋集》卷六十《祭外舅兵部杜侍郎文》,四部丛刊本
    13 《鸡肋集》卷六十八《右通直郎杨君墓志铭》,四部丛刊本
    ① 《鸡肋集》卷第五十六《齐州谢执政启》,四部丛刊本
    ② 《鸡肋集》卷第五十二《及第谢苏公书》,四部丛刊本
    ③ 《明道杂志》,学海类编本
    ④ 《张耒集》卷四十八《送李端叔赴定州序》,李逸安等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版
    ⑤ 《张耒集》卷五十三,李逸安等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版
    ⑥ 《范文正集》卷十九,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⑦ 《栾城集》卷二十一《李简夫少卿诗集引》,曾枣庄等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⑧ 《栾城集》卷二十一《李简夫少卿诗集引》,曾枣庄等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⑨ 《张耒集》卷五十五《投知己书》,李逸安等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版
    ⑩ 《张耒集》卷一《后杞菊赋》,李逸安等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版
    11 《张耒集》卷五十五《上蔡侍郎书》,李逸安等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版
    ① 《鸡肋集》卷三十三,四部丛刊本
    ② 《豫章黄先生文集》卷十六《陈师道字序》,四部丛刊本。
    ③ 《后山诗注补笺·逸诗笺》卷上《拟古》,[宋]任渊注,冒广生补笺,中华书局1995年版
    ④ 《后山诗注补笺·逸诗笺》卷上《秋怀十首》之六,[宋]任渊注,冒广生补笺,中华书局1995年版
    ⑤ 《宋史·李廌传》卷四四四,中华书局1977年排印本
    ⑥ 《苏东坡轶事汇编》,颜中其编注,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303页
    ⑦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六,中华书局1979年陆续出版校点本
    ① 《桐江诗话》,郭绍虞《宋诗话辑佚》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
    ② 《桐江诗话》,郭绍虞《宋诗话辑佚》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
    ③ 《鸡肋集》卷五十二《与鲁直求撰先君墓志书》,四部丛刊本
    ④ 《张耒集》卷六十一《晁无咎墓志铭》,李逸安等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版
    ⑤ 《张耒集》卷五十八《祭李深之文》,李逸安等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版
    ⑥ 《后山居士文集》卷十九《先君行状》,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⑦ 《鸡肋集》卷三十三,四部丛刊本
    ① 《豫章黄先生文集》卷十七《仁宗皇帝御书记》,四部丛刊本
    ② 《鸡肋集》卷十七《何龙图奏议序》,四部丛刊本
    ③ 《山谷外集诗注》卷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 黄(?)《山谷年谱》熙宁四年引《垂虹诗话》
    ⑤ 《山谷外集诗注》卷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⑥ 《山谷外集诗注》卷四《寄南阳谢外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 《山谷外集诗注》卷五《赋未见君子忧心靡乐八韵寄李师载》,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 《山谷外集诗注》卷五《次韵感春五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 《山谷外集诗注》卷五《圣柬将寓于卫行乞食于齐有可怜之色再次韵感春五首赠之》,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 《山谷外集诗注》卷五《圣柬将寓于卫行乞食于齐有可怜之色再次韵感春五首赠之》,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 《山谷外集诗注》卷四《次韵奉送公定》,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⑥ 《山谷外集诗注》卷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⑦ 《山谷外集诗注》卷二《奉和王世弼寄上七兄先生用其韵》,文渊阁四库全书
    ① 《山谷外集诗注》卷二《奉和王世弼寄上七兄先生用其韵》,文渊阁四库全书
    ② 《苏轼文集》卷五十二《答黄鲁直书》,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③ 《鸡肋集》卷五十一《再见苏公书》,四部丛刊本
    ④ 《张耒集》卷六十一《晁无咎墓志铭》,李逸安等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版
    ⑤ 《鸡肋集》卷一,四部丛刊本
    ① 《鸡肋集》卷一,四部丛刊本
    ② 《张耒集》卷三十八,李逸安等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版
    ③ 《宋史》卷三二八,中华书局1977年排印本
    ④ 《张耒集》卷十三《海州道中二首》,李逸安等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版
    ⑤ 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① 《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二,《奉和文潜赠无咎篇末多见及以既见君子云胡不喜为韵》,四部丛刊本
    ② 《淮海集笺注》卷三十《与李乐天简》,徐培均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③ 《淮海集笺注》卷三十《送钱秀才序》,徐培均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④ 《淮海集笺注》卷三十《与李乐天简》卷三十,徐培均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⑤ 《淮海集笺注》卷三十《与苏公先生简》,徐培均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⑥ 《淮海集笺注》卷三十七《谢曾子开书》,徐培均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⑦ 《淮海集笺注》卷三十《与苏公先生简》,徐培均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⑧ 《淮海集笺注》卷五《送刘贡父舍人二首》,徐培均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⑨ 《后山居士文集》卷十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① 《后山居士文集》卷十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② 《淮海集笺注》卷三十《与苏公先生简》,徐培均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③ 《邵氏闻见后录》卷二十,刘德权、李剑雄校点,中华书局1983年版
    ④ 《淮海集笺注》卷二《次韵邢敦夫秋怀十首》,徐培均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⑤ 《淮海集笺注》卷三十七《谢王学士书》,徐培均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① 《后山居士文集》卷十六《送邢居实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② 《后山诗注补笺》卷一《赠二苏公》,[宋]任渊注,冒广生补笺,中华书局1995年版
    ③ 《苏轼文集》卷四十九《答李昭王己的书》,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④ 《苏轼文集》卷四十九《答张文潜县丞书》,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① 《张耒集》卷五十六《与陈三书》,李逸安等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版
    ① 《后山居士文集》卷十《答张文潜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② 《鸡肋集》卷五十三《太学博士正録荐布衣陈师道状》,四部丛刊本
    ③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六,中华书局1983年版
    ④ 《鸡肋集》卷十五,四部丛刊本
    ⑤ 《张耒集》卷二十一《昼卧怀陈三时陈三卧疾》,李逸安等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版
    ① 《后山诗注补笺》卷一《答张文潜》,[宋]任渊注,冒广生补笺,中华书局1995年版
    ② 《豫章黄先生文集》卷四《和邢惇夫秋怀十首》之九,四部丛刊本
    ③ 《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二《奉和文潜赠无咎篇末多见及以既见君子云胡不喜为韵》,四部丛刊本
    ④ 《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三《次韵秦觏过陈无己书院见观鄙句之作》,四部丛刊本
    ⑤ 《后山诗注补笺》卷六《答魏衍黄预勉予作诗》,[宋]任渊注,冒广生补笺,中华书局1995年版
    ① 《山谷题跋》卷一,津逮秘书本
    ② 《苏轼诗集》卷三十《余与李席方叔相知久矣,领贡举事,而李不得第,愧甚,作诗送之》,中华书局1982年版
    ③ 《豫章黄先生文集》卷四《次韵子瞻送李廌》,四部丛刊本
    ① 《济南集》卷三《某顷元祐三年春礼部不第蒙东坡先生送之以诗鲁直诸公皆有和诗今年秋复下第将归耕颍川辄次前韵上呈编史内翰及乞诸公一篇以荣林泉不胜幸甚》,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 《后山诗注补笺》卷四《寄答李方叔》,[宋]任渊注,冒广生补笺,中华书局1995年版
    ③ 《张耒集》卷十九《题李方叔文卷末》,李逸安等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版,
    ④ 《淮海集笺注》后卷二《李端叔见寄次韵》,徐培均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① 《淮海集笺注》卷六《次韵答张文潜病中见寄》,徐培均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② 《淮海集笺注》卷五《送张叔和兼简黄鲁直》,徐培均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③ 《豫章黄先生文集》卷四《赠秦少仪》,四部丛刊本
    ④ 《豫章黄先生文集》卷四《次韵孙子实寄少游》,四部丛刊本
    ⑤ 《张耒集》卷五十五《次韵秦觏》,李逸安等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版
    ⑥ 《淮海集笺注》卷二十八《谢馆职启》,徐培均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⑦ 《苏轼文集》卷二十九《上乞郡箚子》,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①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百七,中华书局1979年陆续出版校点本
    ②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百六十三,中华书局1979年陆续出版校点本
    ③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百六十三,中华书局1979年陆续出版校点本
    ④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百六十三,中华书局1979年陆续出版校点本
    ⑤ 《淮海集笺注》卷十一《题赵团练江干晚景四绝》,徐培均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⑥ 《淮海集笺注》卷四《送少章弟赴仁和主簿》,徐培均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① 《后山诗注补笺》卷二《次韵秦少游春江秋野图二首》,[宋]任渊注,冒广生补笺,中华书局1995年版
    ② 《张耒集》卷六,李逸安等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版
    ③ 《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二,四部丛刊本
    ④ 《张耒集》卷六,李逸安等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版
    ① 《鸡肋集》卷一,四部丛刊本
    ② 《鸡肋集》卷一,四部丛刊本《张耒集》卷七,李逸安等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版,《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二,四部丛刊本
    ① 《鸡肋集》卷五《再次韵文潜病起》,四部丛刊本
    ② 《鸡肋集》卷五《次韵文潜病中作时方求补外》,四部丛刊本
    ③ 《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三《以团茶洮州绿石砚赠无咎文潜》,四部丛刊本
    ④ 《豫章黄先生文集》卷四《卧陶轩》,四部丛刊本
    ① [宋]赵希鹄《洞天清录》,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 卢庆滨《苏门学士砚铭初探》,载《第二界宋代文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766页
    ③ 《张耒集》卷十三,李逸安等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827页
    ④ 《鸡肋集》卷十二,四部丛刊本
    ① 《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三《以小团龙及半挺赠无咎并诗用前韵为戏》,四部丛刊本
    ② 《苏轼诗集》卷二十九《戏用晁补之韵》,中华书局1982年版
    ③ 《鸡肋集》卷十二《直复以诗送茶云愿君饮此勿饮酒次韵》,四部丛刊本。据邵浩编《坡门酬唱集》,晁补之有两首答诗,四部丛刊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鸡肋集》均只录一首
    ④ 阮阅《诗话总龟》卷九,人们文学出版社1987年校点本
    ① 《张耒集》卷五十八《祭晁无咎文》,李逸安等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版
    ② 《张耒集》卷六十五《同文馆唱和诗》,《夜聴无咎文潜对榻诵诗响应达旦钦服雄俊辄用九日诗韵奉贻》,李逸安等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版
    ③ 《鸡肋集》卷十六《试院呈文潜用前韵》,四部丛刊本。坡门酬唱集作《次韵邓忠臣夜听晁张对榻诵诗达旦》
    ④ 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 《张耒集》卷六十五《同文馆唱和诗》,《依韵奉酬慎思兄夜听诵诗见咏之作》,李逸安等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版
    ⑥ 《张耒集》卷六十五《同文馆唱和诗》,晁补之《复用方字韵奉赠同文同舍》,李逸安等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版
    ⑦ 《张耒集》卷六十五《同文馆唱和诗》,《次韵奉酬无咎兼呈慎思天启》,李逸安等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版
    ① 《鸡肋集》卷五《再次韵文潜病起》,四部丛刊本
    ② 《张耒集》卷三《琉璃瓶歌赠晁二》,李逸安等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版
    ③ 《张耒集》卷六《晚归寄无咎》,李逸安等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版
    ④ 《鸡肋集》卷十二《喜文潜自淮南归招饮西冈呈坐客》,四部丛刊本
    ⑤ 《鸡肋集》卷五《次韵文潜病中作时方求补外》,四部丛刊本
    ⑥ 《张耒集》卷十四《赠晁二》 李逸安等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版
    ⑦ 《张耒集》卷五十八《祭晁无咎文》,李逸安等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版
    ⑧ 《鸡肋集》卷十三《和文潜期饮穆父家兼呈穆父》,四部丛刊本
    ⑨ 《张耒集》卷三,李逸安等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版
    ① 《全宋诗》卷一一三一,《次韵和文潜暮春即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2829页
    ② 《鸡肋集》卷五,四部丛刊本
    ③ 《苏轼文集》卷二十四《举黄庭坚自代状》,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④ 陈衍《石遗室诗话》卷一,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⑤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十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⑥ 严羽《沧浪诗话》《诗体》,历代诗话本,[清]何文焕辑,中华书局1980年版
    ⑦ 晁说之《嵩山文集》卷四,四部丛刊本
    ⑧ 见《桐江集》卷二《后近诗跋》,转引自《元代文学批评资料汇编》,台湾成文出版社1978年版。
    ① 李贽《焚书续焚书》,中华书局1974年版
    ② 关于苏门之立,学界有缘于“国事”与“文事”的争论,王水照先生的观点“苏门的形成有强烈的政治色彩,然他们的结群,又有突出的文学性质”,基本得到了学界的认可。为此,巩本栋曾有专文《环绕“苏门”起始兴盛的几个问题》论述“苏门”之立本于文事,可参看。该文载于《第二界宋代文学国家研讨会论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95—305页
    ③ 《苏轼文集》卷五十二《答黄鲁直书》,中华书局1985年版
    ④ 《苏轼文集》卷六十八《书黄鲁直诗后》,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⑤ 《苏轼文集》卷六十七,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① 《苏轼文集》卷十《晁君成诗集引》,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② 《宋人轶事汇编》卷六,丁传靖辑,中华书局1981年版
    ③ 《苏轼文集》卷六十六《书晁无咎所作杜舆子师字说后》,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④ 《淮海集笺注》卷四《别子瞻学士》,徐培均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⑤ 《苏轼诗集》卷十六《次韵秦观秀才见赠,秦与孙莘老、李公择甚熟,将入京应举》,中华书局1982年版
    ⑥ 《苏轼诗集》卷十七《太虚以<黄楼赋>见寄,作诗为谢》,中华书局1982年版
    ⑦ 《苏轼文集》卷五十二《答秦太虚七首》,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⑧ 转引自《淮海集笺注》附录《舒王答苏内翰荐秦公启》,徐培均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⑨ 《苏轼文集》卷三十三《辨贾易弹奏待罪札子》,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⑩ 《苏轼文集·佚文汇编》卷五《书秦少游踏莎行词后》,中华书局1986年版
    11 《苏轼文集》卷五十八《与欧阳元老》,中华书局1986年版
    12 《苏轼文集》卷四十九《答张文潜县丞书》,中华书局1986年版
    13 《苏轼文集》卷六十四《太息一首送秦少章秀才》,中华书局1986年版
    14 朱弁《曲洧旧闻》卷五,孔凡礼点校,中华书局2002年版
    ① 《文献通考·经籍考》卷六十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② 《宋史·李廌传》卷四四四,中华书局1977年版
    ③ 《永乐大典》卷二二五三七,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④ 苏轼《李宪仲哀词序》引自《苏东坡轶事汇编》,颜中其编注,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303页
    ⑤ 传抄库本宜秋馆汇刊宋人集李廌《济南集》后附
    ⑥ 《苏轼文集》卷五十三《答陈履常》,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⑦ 惠洪《冷斋夜话》,陈新点校,中华书局1988年版
    ① 《豫章黄先生文集》卷十九《答王子飞书》,四部丛刊本
    ② 《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三《与王立之四贴》,四部丛刊本
    ③ 《后山居士文集》卷十《答秦觏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④ 《后山诗注补笺·逸诗笺》卷上,任渊注,冒广生补笺中华书局1995年版
    ⑤ 阮阅《诗话总龟》卷九,人们文学出版社1987年校点本
    ⑥ 《山谷集外集》卷六《再次韵呈廖明畧》,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⑦ 《豫章黄先生文集》卷十二《赠高子勉四首》,四部丛刊本
    ⑧ 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一《记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⑨ 《后山居士文集》卷十《答李端叔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⑩ 见邹浩《道乡集》卷二十八《送郭照赴徐州同理序》:“顷在广陵,秦观少游为仆言,彭城陈师道履常者,高士也,其文妙绝当世,而行义称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1 《鸡肋集》卷四十八,四部丛刊本
    12 《朱子语类》卷一百四十,黎靖德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
    13 《张耒集》卷十二,李逸安等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版
    ① 《张耒集》卷五十八,李逸安等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版
    ② 《张耒集》卷四十八,李逸安等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版
    ③ 《豫章黄先生文集》卷四《送少章从翰林苏公余杭》,四部丛刊本
    ④ 《王直方诗话》,宋诗话辑佚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
    ⑤ 《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三十《书旧诗与洪龟父跋其后》,四部丛刊本
    ⑥ 《张耒集》卷五十八《祭秦少游文》,李逸安等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版
    ⑦ 《张耒集》卷五十四《跋吕居仁所藏秦少游投卷》,李逸安等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版
    ⑧ 《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七,四部丛刊本
    ⑨ 《朱子语类》卷一百四十,黎靖德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① 《朱子语类》卷一百四十,黎靖德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② 李廌《师友谈记》,孔凡礼点校,中华书局2002年版
    ③ 《师友谈记》,孔凡礼点校,中华书局2002年版
    ④ 《师友谈记》,孔凡礼点校,中华书局2002年版
    ⑤ 李廌《师友谈记》,孔凡礼点校,中华书局2002年版
    ① 《后山居士文集》卷十《答秦靓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② 《瀛奎律髓汇评》,[元]方回编,李庆甲集评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③ 《后山诗话》,[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
    ④ 《苏轼文集》卷七十,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⑤ 《后山诗话》,[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
    ⑥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十二引,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① 《后山诗话》,[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
    ② 《后山诗话》四库提要:“且谓苏轼词如教坊雷大使舞,极天下之工而终非本色。案蔡绦《铁围山丛谈》称雷万庆宣和中以善舞隶教坊,轼卒于建中靖国元年六月,师道亦卒于是年十一月,安能预知宣和中有雷大使借为譬况。”
    ③ 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④ 《诗人玉屑》卷十五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⑤ 曾季狸《艇斋诗话》,[清]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本,中华书局1983年版
    ⑥ 《后山诗话》,[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
    ① 吴埛《五总志》,知不足斋丛书本
    ② 《山谷题跋·补编》,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年校点本
    ③ 《明道杂志》,学海类编本
    ④ 《苏轼诗集》卷二十四,中华书局1982年版
    ⑤ 《鸡肋集》卷八,四部丛刊本。题目不知何故将原唱中的“陈直躬”改为了“李甲”,《苏轼补注》认为是讹误。
    ① 《苏轼诗集》卷二十九《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之一》,中华书局1982年版。
    ② 《升庵诗话》《论诗画》卷十三,[清]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本,中华书局1983年版
    ③ 《欧阳文忠公集·居士集》卷六,四部丛刊本
    ④ 《鸡肋集》卷三十三,四部丛刊本
    ⑤ 《后山丛谈》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校点本
    ① 《苏轼文集》卷七十,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② 《后山丛谈》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校点本
    ③ 《苏轼文集》卷十二,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④ 《张耒集》卷八,李逸安等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版
    ⑤ 《苕溪渔隐丛话》卷四十七,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⑥ 《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二十六《题意可诗后》,四部丛刊本
    ⑦ 《鸡肋集》卷三十,四部丛刊本
    ⑧ 《中国艺术精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30页
    ① 钱志熙《黄庭坚诗学体系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03页
    ② 《说郛》卷七十九,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说郛三种》本。
    ③ 《山谷集别集》卷六《论作诗文》,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 《豫章黄先生文集》卷十六《胡宗元诗集序》,四部丛刊本
    ⑤ 《豫章黄先生文集》卷十九《答何静翁书》,四部丛刊本
    ⑥ 《豫章黄先生文集》卷十九,四部丛刊本
    ⑦ 《张耒集》卷五十五,李逸安等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版
    ① 《后山诗话》,[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
    ②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三,中华书局1983年版
    ③ 《后山诗话》,[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
    ④ 《后山诗话》,[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
    ⑤ 《苏轼文集》卷五十二《答黄鲁直》,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⑥ 《苏轼文集》卷六十七《题柳子厚诗二首》之二,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⑦ 《淮海集笺注》卷三十《会稽唱和诗序》,徐培均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① 《师友谈记》,孔凡礼点校,中华书局2002年版
    ② 《诗品》,[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
    ③ 《旧唐书》卷一百六十六,中华书局2000年版
    ④ 《白氏长庆集》卷四十五,上海书店1989年印行
    ① 《西昆酬唱集笺注》,《西昆酬唱集序》,郑再时笺注,齐鲁书社1986年版
    ② 《西昆酬唱集笺注》,郑再时笺注,齐鲁书社1986年版
    ③ 欧阳修《归田录》卷二,李伟国点校,中华书局1981年版
    ④ 《坡门酬唱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 《坡门酬唱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⑥ 参看张宏生《元祐诗歌的形成与特征》,《文学遗产》1995年第5期
    ① 《苏轼诗集》卷三十,中华书局1982年版
    ② 《山谷内集诗注》卷九,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 《淮海集笺注》卷五,徐培均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① 这三首诗的分析参考了马东瑶《苏门酬唱与宋调的发展》一文中的相关内容,该文载《文学遗产》2005年第1期
    ② 《淮海集笺注》卷四,徐培均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③ 《苏轼诗集》卷二十二,中华书局1982年版
    ①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一,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② [明]胡振亨《唐音癸签》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③ [明]胡振亨《唐音癸签》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④ 《贞一斋诗说》,《清诗话》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⑤ 《滹南诗话》卷二,[清]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本,中华书局1983年版
    ⑥ 《梁溪漫志》卷七,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点校本
    ① 《山谷内集诗注》卷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这组诗共八首,另外五首分别是:《和答子瞻》、《子瞻以子夏丘明见戏聊复戏荅》、《省中烹茶怀子瞻用前韵》、、《常父荅诗有煎点径须烦绿珠之句复次韵戏荅》、《谢黄从善司业寄惠山泉》,最后一首山谷晚年删去。
    ② 潘伯鹰《黄庭坚诗选》,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15页
    ① 典型的限韵之作如张耒和黄庭坚以“既见君子,云胡不喜”为韵进行的唱和。苏门中黄庭坚更擅限韵诗的创作。
    ②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十九引吕本中《与曽吉甫论诗第一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③ 钟蝾《诗品序》,[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
    ④ 王夫之《要斋诗话》卷下,《清诗话》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① 《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九,四部丛刊本
    ② 《华阳国志》卷四,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 《瀛奎律髓汇评》卷二十七,方回编,李庆甲集评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986年版
    ④ 《文心雕龙注释》,周振甫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⑤ 赵翼《瓯北诗话》卷十二,霍松林校点,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⑥ 《苏轼诗集》卷四十四,中华书局1982年版
    ① 《豫章黄先生文集》卷十一,四部丛刊本
    ② 吴景旭《历代诗话》卷六十五,京华出版社1998年校点本
    ③ 《山谷集别集》卷十《书嵇叔夜诗与侄榎》,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 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六:“秦少游《和黄法曹梅花》诗:‘月落参横画角哀,暗香销尽令人老’,世谓《古善哉行》云:‘月没参横,北斗阑干,亲友在门,忘寝与餐。’按《异人录》载:‘隋开皇中,赵师雄游罗浮。一日,天寒日暮,于松林间酒肆旁舍见美人,淡妆素服出迎。时已昏黑,残雪未消,月色微明,师雄与语,言极清丽,芳香袭人,因与之叩酒家门,共饮。少顷一緑衣童来,笑歌戏舞。师雄醉寝,但觉风寒相袭。久之,东方已白,起视,乃在大梅花树下,上有翠羽啾嘈,相顾月落参横,但惆怅而已。’乃知少游实用此事。”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① 《苏轼诗集》卷二十八,中华书局1982年版
    ② 《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二,四部丛刊本
    ③ 见沈松勤《北宋文人与党争》第四章、第四节之内容,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④ 《苏轼诗集》卷三十,中华书局1982年版
    ⑤ 《山谷内集诗注》卷九,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⑥ 《鸡肋集》卷十三,四部丛刊本
    ① 《张耒集》卷十六,李逸安等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版
    ② 《诗可以群:略谈元祐体诗歌的交际性》《社会科学研究》2001年第5期
    ③ 《苏轼诗集》卷二十七,中华书局1982年版
    ① 《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三,四部丛刊本
    ② 《张耒集》卷十五,李逸安等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版
    ③ 《鸡肋集》卷十二,四部丛刊本
    ① 《全宋词》,唐圭璋编,中华书局1965年版
    ② 王钟陵《中国文学史的原生态生长情状》,《学术研究》1994年第6期
    ③ 《苏轼诗集》卷二十七《西山诗和者三十余人,再用前韵为谢》,中华书局1982年版
    ① 本文所有词均引自《全宋词》,唐圭璋编,中华书局1965年版,以下不再注出。
    ① 王水照《“苏门”诸公贬谪心态的缩影——论秦观<千秋岁>及苏轼等和韵词》,《王水照自选集》,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② 王水照《“苏门”诸公贬谪心态的缩影——论秦观<千秋岁>及苏轼等和韵词》,《王水照自选集》,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③ 《豫章黄先生文集》卷十九,四部丛刊本
    ④ 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⑤ 《豫章黄先生文集》卷八《花光仲仁出秦、苏诗巻,思两国士不可复见,开巻绝叹。因花光为我作梅数枝,及画烟外远山,追少游韵记巻末》,四部丛刊本
    ① 《庄子集释》,[清]郭庆藩辑,中华书局1961年版
    ② 《苏轼诗集》卷四十八《自题金山画像》,中华书局1982年版
    ③ [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十三,中华书局1959年版
    ④ 《豫章黄先生文集》卷八,四部丛刊本
    ① 此诗或被认为是张耒所作,据徐培均先生考证,应为秦观,本文从之。《淮海集笺注·补遗》卷一
    ②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十七,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③ 这三次贬谪分别是:哲宗绍圣四年(1097),坐党籍贬监黄州酒税,后徙复州;元符三年(1100)徽宗继位,改为黄州通判,后知兖州等;徽宗崇宁元年(1102),闻苏轼去世,为之举哀行服,责授房州别驾,黄州安置。
    ④ 《苏轼诗集》卷二十三,中华书局1982年版
    ⑤ 《张耒集》卷三十二,李逸安等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版
    ⑥ 《豫章黄先生文集》卷八,四部丛刊本
    ① 钱钟书《谈艺录补订》,中华书局1984年版
    ② 《张耒集》卷二十三,李逸安等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版
    ① 《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二十八《题乐毅论后》,四部丛刊本
    ② 刘克庄《江西诗派小序》,[清]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本,中华书局1983年版
    ③ 《后山居士文集》卷十《与鲁直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④ 《豫章黄先生文集》卷八《病起荆江亭即事十首》,四部丛刊本
    ① 《张耒集》卷二十五,李逸安等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版
    ② 《宋史·晁补之传》卷四四四,中华书局1977年排印本
    ③ 《张耒集》卷六十一《晁无咎墓志铭》,李逸安等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版
    ① 《张耒集》卷十六,李逸安等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版
    ② 《鸡肋集》卷十七,四部丛刊本
    ③ 《张耒集》卷五十八《祭晁无咎文》,中华书局1990年版
    ④ 《张耒集》卷二十八,李逸安等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版
    ① 《张耒集》卷五十八《祭晁无咎文》,中华书局1990年版
    ② 余英时《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儒家君子的理想》,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56页
    ③ 《白虎通义》卷上,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 《论语集释》,程树德撰,程俊英等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版
    ⑤ 《四书五经》之《中庸》第二十七章,中国书店1985年版
    ① [宋]吕中《宋大事记讲义》卷二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 [宋]范纯仁《范忠宣集·奏议集》卷上《论新法乞责降第二状》,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百十六,中华书局1979年陆续出版校点本
    ④ 《河南程氏外书》卷十二附录,《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
    ⑤ 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九十八《伊川先生年谱》,四部丛刊本
    ⑥ 《河南程氏外书》卷十二附录,《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
    ① 《鸡肋集》卷二十二《自画山水留春堂大屏题其上》,四部丛刊本
    ② 黄寥园《寥园词评·洞仙歌》,词话丛编本,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③ 钱钟书《宋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80页
    ① 《张耒集》卷七,李逸安等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版
    ② 《张耒集》卷十八,李逸安等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版
    ③ 《张耒集》卷十一,李逸安等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版
    ④ 《张耒集》卷十五,李逸安等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版
    ⑤ 《后山诗注补笺》卷六,[宋]任渊注,冒广生补笺,中华书局1995年版
    ⑥ 《后山诗注补笺》卷十一,[宋]任渊注,冒广生补笺,中华书局1995年版
    ⑦ 《后山诗注补笺》卷十《元符三年七月蒙恩复除棣学喜而成诗》,[宋]任渊注,冒广生补笺,中华书局1995年版。
    ① 《后山诗注补笺》卷十二,[宋]任渊注,冒广生补笺,中华书局1995年版
    ② 《后山居士文集》卷十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③ 《山谷内集诗注》卷十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 《豫章黄先生文集》卷六,四部丛刊本
    ⑤ 《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二十六《书渊明责子诗后》,四部丛刊本
    ⑥ 《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二十六《跋子瞻送二侄归眉诗》,四部丛刊本
    ① 《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三十《跋砥柱铭后》,四部丛刊本
    ② 《山谷集别集》卷十九《与杨明叔少府书》,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 《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七,四部丛刊本
    ① 《元城语录解》卷上,[宋]马永卿编,[明]王崇庆解,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 《苏轼文集》卷五十五《与杨元素十七首》,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③ 苏轼《与李方叔书十七首》“某自恨不以一身塞责,坐累朋友。如方叔飘然一布衣,亦几不免。”《苏轼文集》卷五十三,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④ 《师友谈记》,孔凡礼点校,中华书局2002年版
    ⑤ 《苏轼文集》卷四十九《答李方叔书》,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⑥ 《师友谈记》,孔凡礼点校,中华书局2002年版
    ① 《济南集》卷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 《宋元学案》卷九十九,黄宗羲着,全祖望补修,中华书局1986年点校本
    ③ 彭百川《太平治迹统类》卷二十五,台北成文出版社1966年版
    ④ 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中:“……廌自是学亦不进,家贫,不甚自爱,尝以书责子瞻不荐己,子瞻后稍薄之,竟不第而死。”中华书局1991年版
    ⑤ 《宋史·李廌传》卷四四四,中华书局1977年版
    ⑥ 罗大经《鹤林玉露》甲编卷五,中华书局1983年点校本
    ① [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九,中华书局1996年点校本
    ② 《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六十《跋苏文忠墨迹》,四部丛刊本
    ③ 《后山居士文集》卷十《与少游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④ 《宋史·陈师道传》卷四四四,中华书局1977年版
    ⑤ 《后山居士文集》卷十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⑥ 《苏轼文集》卷二十七,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⑦ 《宋史·陈师道传》卷四四四,中华书局1977年版
    ① 张宗泰《鲁岩所学集》卷十,清道光刊本
    ② 张侃《张氏拙轩集》卷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 《后山诗注补笺》卷二,[宋]任渊注,冒广生补笺,中华书局1995年版
    ④ [清]吴景旭《历代诗话》卷五十九,中华书局1985年版。
    ① 《宋史·张耒传》卷四四四,中华书局1977年版
    ② 《张耒集》卷四十八《潘大临文集序》,李逸安等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版
    ③ [宋]李昭玘《乐静集》卷四《无咎哀辞》,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 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刘德权、李剑雄校点,中华书局1983年版
    ⑤ 《苏轼文集》卷二十一《秦少游真赞》,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⑥ 《宋史·蔡京传,》卷四百七十二,中华书局1977年排印本
    ① 朱弁《曲洧旧闻》卷八,中华书局2002年点校本
    ② [宋]《周辉清波杂志》,刘永翔校注,中华书局1994年版
    ③ [宋]王明清《挥麈录》后录卷七,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
    ④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五十五《东堂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 [宋]王十朋《梅溪后集》卷十九《喻书奇采坡诗一联……》,四部丛刊本。
    ① 漆侠《宋学的发展和演变》《总论》,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② 惠洪《冷斋夜话》卷六“曾子固讽舒王嗜佛”条载,王安石早年与曾巩在江南交往时,便已喜读佛典,曾巩欲讽之,一时找不到机会。某日在南昌会面,王安石同他谈论禅学,曾巩乘机进谏,王安石正色拒绝,并反过来教训他说:“善学者读其书,惟理之求。有合吾心者,则樵牧之言犹不废,言而无理,周孔所不敢从。”中华书局1988年点校本
    ③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后志》卷二《王氏杂说》十卷条引,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 [金]赵秉文《滏水文集》卷一《太学·性道教说》,四部丛刊本
    ① 《河南程氏遗书》附录,《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
    ② 《张载集》附录,中华书局1978年版
    ③ 《河南程氏外书》卷十二《传闻杂记》,《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
    ④ 《河南程氏外书》卷十二《传闻杂记》,《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
    ⑤ 《苏轼文集》卷十一《庄子祠堂记》,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⑥ 《苏轼文集》卷十一《庄子祠堂记》,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⑦ 《苏轼文集》卷十二《南华长老题名记》,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⑧ 苏辙《栾城集》后集卷十《历代论四·梁武帝》,曾枣庄等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⑨ 苏辙《老子解后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 《宋元学案补遗》卷九十九《苏氏蜀学略补遗》,黄宗羲著,全祖望补修,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② 《嘉佑集笺注》卷九《谏论》,苏洵撰,曾枣庄等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③ 《张耒集》卷七《次韵渊明饮酒诗》,李逸安等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版
    ④ 《张耒集》卷八《临文》,李逸安等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版
    ⑤ 《张耒集》卷十八《岁暮即事寄子由先生》,李逸安等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版
    ⑥ 《张耒集》卷二《超然台赋》,李逸安等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版
    ⑦ 《张耒集》卷五十六《上黄判监书》,李逸安等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版
    ⑧ 《张耒集》卷四十七《说道》,李逸安等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版
    ⑨ 《张耒集》卷二《超然台赋》,李逸安等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版
    ⑩ 《张耒集》卷四十五《尽性论》,李逸安等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版
    11 《张耒集》卷五十六《上黄判监书》,李逸安等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版
    12 《张耒集》卷二十二《赠僧介然》,李逸安等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版
    ① 《张耒集》卷六十一《晁无咎墓志铭》,李逸安等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版
    ② 《鸡肋集》卷五十九《荅楷老别纸》,四部丛刊本
    ③ 《淮海集笺注》卷三十九《逆旅集序》,徐培均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④ 《苏轼文集》卷五十《与王荆公二首》,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⑤ 《后山诗注补笺·附录》《八月十日宿百丈山庆善院明日游松风庵渴震禅师》,[宋]任渊注,冒广生补笺,中华书局1995年版
    ⑥ 《后山诗注补笺》卷十一,[宋]任渊注,冒广生补笺,中华书局1995年版
    ⑦ 《后山诗注补笺》卷三,[宋]任渊注,冒广生补笺,中华书局1995年版
    ⑧ 《后山居士文集》卷十五《面壁庵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⑨ 《后山诗注补笺》卷六《送刘主簿》,[宋]任渊注,冒广生补笺,中华书局1995年版
    ⑩ 《豫章黄先生文集》卷十四,四部丛刊本
    ① 《山谷刀笔》卷十九,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
    ② 《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二十三,四部丛刊本
    ③ 《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二十五,四部丛刊本
    ④ 钱穆《宋明理学概述》,台湾学生书局1979年版,第29页
    ⑤ 《苏轼文集》卷二十五《议学校贡举状》,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① 《苏轼文集》《黄州上文潞公书》卷四十八,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② 《苏轼文集》卷《与李之仪》,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③ 《苏轼文集》卷五十七《答苏伯固》,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④ 《苏轼文集》卷五十一《与李公择书》,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⑤ 苏轼《荅毕仲举书》:“往时陈述古好论禅,自以为至矣,而鄙仆所言为浅陋。仆尝语述古:‘公之所谈,譬之饮食,龙肉也,而仆之所学,猪肉也。猪之与龙则有间矣,然公终日说龙肉不如仆之食猪肉实美而真饱也。’《苏轼文集》卷五十六,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⑥ 惠洪《石门文字禅》卷二十七载《跋李廌吊东坡文》云:“东坡没时,钱济明侍其傍,白曰:‘端明平生学佛,此日如何?’坡曰:‘此语亦不受!’遂化。”傅藻《东坡纪年录》有类似记载
    ⑦ 《豫章黄先生文集》卷十九《上苏子瞻书》,四部丛刊本
    ⑧ 《山谷集别集》卷十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⑨ 《豫章黄先生文集》卷十四,四部丛刊本
    ⑩ 《淮海集笺注》卷二十八《贺苏礼部启》,徐培均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① 《师友谈记》,孔凡礼点校,中华书局2002年版
    ② 《鸡肋集》卷五十二《荅外舅兵部杜侍郎书》,四部丛刊本
    ③ 《鸡肋集》卷五十一《上苏公书》,四部丛刊本
    ④ 《张末集》卷五十四《书东坡先生赠孙君刚说后》,李逸安等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版
    ⑤ 《淮海集笺注》卷二十三,徐培均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⑥ 《淮海集笺注》卷三十八《闲轩记》,徐培均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⑦ 《淮海集笺注》卷三十,徐培均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⑧ 《张耒集》卷五十六《上黄判监书》,李逸安等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版
    ① 《张耒集》卷四十八《送秦观从苏杭州为学序》,李逸安等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版
    ② 黄宝华《黄庭坚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81页。关于黄庭坚的哲学观可详参该书第六章《哲学伦理思想》。
    ③ 《豫章黄先生文集》卷十六《赵安时字序》,四部丛刊本
    ④ 《济南集》卷八《谢解启》,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 漆侠《宋学的发展与演变》,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462页
    ⑥ 沈松勤《北宋文人与党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48页
    ① 事实上,漆侠先生又有专文论述此一问题。见《宋学的发展与演变》中《苏轼“蜀学”与程颐“洛学”在思想领域的对立》一节,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② 《河南程氏外书》卷十二,《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
    ③ 漆侠《宋学的发展与演变》《苏轼“蜀学”与程颐“洛学”在思想领域的对立》,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④ 《河南程氏遗书》卷十八,《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
    ⑤ 《河南程氏遗书》卷二十二,《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
    ⑥ 《河南程氏外书》卷七,《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
    ⑦ 《东坡易传》卷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⑧ 《淮海集笺注》卷二十《司马迁论》,徐培均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① 参看陈植锷《北宋文化史述论》第二章第五节《从义理之学到性理之学》
    ② 《东坡易传》卷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③ 《张耒集》卷四十五《尽性论下》,李逸安等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版
    ④ 《河南程氏文集》卷八《颜子所好何学论》,《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
    ⑤ 《东坡易传》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⑥ 《苏轼文集》卷二《中庸论》,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⑦ 《苏轼文集》卷二《诗论》,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⑧ 《宋史纪事本末》卷四十五,中华书局1977年版
    ⑨ 《河南程氏外书》卷三,《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
    ⑩ 《苏轼文集》卷二《礼以养人为本论》,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① 《山谷集别集》卷十七《与洪氏四甥书》,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 《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二十六,四部丛刊本
    ③ 钱志熙《黄庭坚诗学体系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83页。关于黄庭坚的情性说可参看该书第二章。
    ④ 《淮海集笺注》卷二十《司马迁论》,徐培均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⑤ 《淮海集笺注》卷三十九《逆旅集序》,徐培均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⑥ 《淮海集笺注》卷三十九《逆旅集序》,徐培均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① 《张耒集》卷五十五,李逸安等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版
    ② 《张耒集》卷四十八,李逸安等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版
    ③ 杨万里《诚斋集》卷四十《读张文潜诗》,四部丛刊本
    ④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三十《答汪尚书》,四部丛刊本
    ⑤ 《河南程氏遗书》卷十八,《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
    ⑥ 《河南程氏遗书》卷四,《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
    ⑦ 《河南程氏遗书》卷十一,《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
    ⑧ 《河南程氏遗书》卷六,《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
    ⑨ 《朱子语类》卷十二,黎靖德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① 《河南程氏外书》卷十一,《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
    ② 《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黎靖德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③ 《河南程氏遗书》卷十一,《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
    ④ 《苏轼文集》卷三十二《杭州召还乞郡状》称:“臣又素疾程颐之奸,未尝假以色词,故颐之党人无不侧目。” 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⑤ 《河南程氏遗书》附录,《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
    ⑥ 《河南程氏外书》卷十二,《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
    ⑦ 《河南程氏粹言》卷第一《论道篇》,《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
    ⑧ 《河南程氏遗书》卷十八,《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
    ⑨ 《张耒集》卷二十八《赠赵簿景平二首》之一,李逸安等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版
    ⑩ 《河南程氏外书》卷十一,《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
    ① 《苏轼文集》卷六十八,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② 《师友谈记》,孔凡礼点校,中华书局2002年版
    ③ 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卷三十,刘德权、李剑雄校点,中华书局1983年版
    ④ 《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黎靖德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① 《挥麈录》《后录》卷六,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
    ② 《苏轼诗集》卷四十,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③ 《苏轼诗集》卷四十二,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④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八十四,四部丛刊本
    ⑤ 《王直方诗话》,郭绍虞《宋诗话辑佚》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
    ⑥ 《后山诗注补笺·逸诗笺》卷下,[宋]任渊注,冒广生补笺,中华书局1995年版
    ⑦ 《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二《戏和文潜谢穆父松扇》,四部丛刊本
    ① 《山谷内集诗注》卷十一《戏书秦少游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 《淮海集笺注》卷三十五,徐培均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③ 《济南集》卷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 《河南程氏遗书》卷十一,《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
    ② 《张耒集》卷十三,李逸安等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版
    ③ 《山谷外集诗注》卷五《戏赠彦深》,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 《山谷外集诗注》卷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 周敦颐《周元公集》卷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 孙复《孙明复小集》《答张洞书》,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 石介《徂徕石先生文集》卷二十,陈植锷点校,中华书局1984年版
    ④ 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集》卷六十七《代人上王枢宻求先集序书》,四部丛刊本
    ① 《河南程氏遗书》卷十八,《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
    ② 《河南程氏遗书》卷二十,《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五
    ③ 《河南程氏遗书》卷十八,《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
    ④ 《河南程氏遗书》卷十八,《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
    ⑤ 《河南程氏遗书》卷十八,《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
    ⑥ 《河南程氏遗书》卷十八,《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
    ⑦ 邵伯温《易学辨惑》,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⑧ 《河南程氏文集》卷十一《明道先生墓表》,《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
    ① 《河南程氏遗书》附录,《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
    ② 《河南程氏遗书》卷十八,《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
    ③ 《苏轼文集》卷二十五,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④ 《苏轼文集》卷十七《潮州韩文公庙碑》,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⑤ 《苏轼文集》卷十,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⑥ 《苏轼文集》卷四十九《答李方叔书》,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⑦ 《苏轼文集》卷十《六一居士集叙》,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⑧ 《苏轼文集》卷十,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① [美]包弼德《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刘宁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10页
    ② 《苏轼文集》卷六十九,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③ 《河南程氏遗书》卷十五,《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
    ④ 《张耒集》卷四十三《至诚篇上》,李逸安等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版
    ⑤ 《张耒集》卷四十三《至诚篇下》,李逸安等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版
    ⑥ 《张耒集》卷五十六《上文潞公献所着诗书》,李逸安等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版
    ⑦ 《张耒集》卷五十六,李逸安等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版
    ① 钱志熙《黄庭坚诗学体系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65页
    ② 《鸡肋集》卷六十一,四部丛刊本
    ③ 《后山居士文集》卷十六《王平甫文集后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④ 《后山居士文集》卷十《答江端礼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① 《济南集》卷八,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 《苏轼文集》卷五十三《与李方叔书十七首》,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② [宋]杨仲良《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一二一《禁元祐党人上》,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年版
    ③ 《宋会要辑稿》,徐松辑,中华书局1957年版
    ① 祝尚书《北宋后期科举罢诗赋考》,《文史》2000年第4期
    ② 《宋史》卷一百五十五,中华书局1977年排印本
    ③ 司马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卷二十八《贡院定夺科场不用诗赋状》,四部丛刊本
    ④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十八。陈植锷认为此处的“不考文论”、“兼考策论”的“考”是对主考官而言,指评阅试卷中“考校”、“考判”的意思,这一看法是正确的,见《北宋文化史述论》第83页。
    ⑤ 陈植锷《北宋文化史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01页。
    ⑥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五十八,中华书局1979年陆续出版校点本
    ⑦ 刘挚《忠肃集》卷四《论取士并复贤良科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 曾巩《曾巩集》卷十五《上欧阳舍人书》,陈杏珍、晁继周点校,中华书局1984年版
    ② 《苏轼文集》卷二十五《议学校贡举状》,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③ 叶梦得《石林燕语》,侯忠义点校,中华书局1984年版
    ④ 陈植锷《北宋文化史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4~20页
    ⑤ 司马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卷二十八《贡院定夺科场不用诗赋状》,四部丛刊本
    ⑥ [宋]赵汝愚《宋名臣奏议》卷八十《上神宗论取士之弊宜有改更》,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⑦ 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八,侯忠义点校,中华书局1984年版
    ⑧ 《挥麈录》《后录》卷六,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
    ⑨ 《苏轼文集》卷九《拟进士对御试策》,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⑩ 晁说之《嵩山文集》卷一《元符三年应诏封事》,四部丛刊本
    ① 葛立方《韵语阳秋》卷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 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十七《跋李耘子诗卷》,四部丛刊本
    ③ 如《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九云:“诏自今广文馆及诸州府、礼部试进士律赋,并以平仄依次用韵。
    ④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四十三,中华书局1979年陆续出版校点本
    ⑤ 《毛滂集》卷六,周少雄点校,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① 葛立方《韵语阳秋》卷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 [宋]洪迈《容斋随笔》之《容斋四笔》,上海书店1984年印行
    ③ [宋]叶梦得《石林避暑录话》,上海书店1990印行
    ④ 马端临《文献通考》,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⑤ [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⑥ 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四部丛刊本
    ① [宋]唐庚《眉山唐先生文集》卷二十三,上海书店1986年印行
    ② 《宋会要辑稿·职官》二八之二○,徐松辑,中华书局1957年版
    ③ [宋]汪藻《浮溪集》卷十七,四部丛刊本
    ④ 《宋会要辑稿·选举》四之八,徐松辑,中华书局1957年版
    ⑤ 吴曾《能改斋漫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⑥ 张嵲《紫微集》巻三十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⑦ 叶适《水心集》卷十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⑧ 朱弁《曲洧旧闻》卷八,孔凡礼点校,中华书局2002年版
    ① 杨万里《诚斋集》卷八十三,四部丛刊本
    ② [清]施闰章《学余堂文集》卷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 [宋]周紫芝《太仓梯米集》卷六十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 《眉山唐先生文集》卷首,四部丛刊本
    ⑤ 叶梦得《石林避暑录话》,上海书店1990印行
    ⑥ 杨万里《诚斋集》卷八十三,四部丛刊本
    ① 周必大《文忠集》卷二十,文渊阁四厍全书本
    ② 周必大《文忠集》卷五十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 洪迈《容斋随笔》之《容斋四笔》,上海书店1984年印行
    ① 杨时《龟山集》卷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十五,中华书局1956年版
    ③ 《宋史》卷一百五十六《选举志》二,中华书局1977年排印本
    ④ 《宋会要辑稿·选举》四之十七,徐松辑,中华书局1957年版
    ⑤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五十五,绍兴十六年十一月庚午,中华书局1956年版
    ⑥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七十五,绍兴二十六年十一月壬午,中华书局1956年版
    ⑦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七十五,绍兴二十六年十一月癸巳,中华书局1956年版
    ① 罗大经《鹤林玉露》甲编卷二“二苏”条引,中华书局1983年版
    ② 《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六十四《跋朱文公贴》,四部丛刊本
    ③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卷八,中华书局2000年版
    ④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五,中华书局1983年版
    ⑤ 《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黎靖德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⑥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七,中华书局1979年版
    ⑦ 王明清《挥麈录》第三录卷一,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
    ⑧ 莫砺锋《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考辨》谓盖图作于崇宁元年至二年之间,《江西诗派研究》第309页,齐鲁书社1986年版
    ⑨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八引,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① 杨万里《诚斋集》卷七十九《江西宗派诗序》,四部丛刊本
    ② 《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二十五,四部丛刊本
    ③ 《清容居士集》卷四十八《书黄彦章诗编后》,四部丛刊本
    ④ 周必大《周文忠公集·平园续稿》卷八,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 [宋]黄干《勉斋集》卷八《与胡伯量书》,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⑥ [宋]罗浚《宝庆四明志》卷十四《风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⑦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五十八,中华书局1956年版
    ⑧ 《宋元学案》卷四十九,黄宗羲著,全祖望补修,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① 程民生《宋代地域文化》,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11页
    ② 参见《浙东学术史》,管敏义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③ 《宋元学案》卷三十六《紫微学案》,黄宗羲著,全祖望补修,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④ 程民生《宋代地域文化》,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34页。
    ⑤ 《宋史·吕祖谦传》卷四百三十四,中华书局1977年排印本
    ⑥ [明]宋濂《宋学士文集》卷八《题蒋伯康小传后》,上海书店1989年印行
    ⑦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五十九《东莱集》提要
    ⑧ [宋]陈耆卿《篔窗集》卷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⑨ 《朱子语类》卷一百二十二,黎靖德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① 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五,中华书局2000年版
    ② 吕祖谦《东莱集》别集卷七《与朱侍讲》,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 《鹤林玉露》卷九,中华书局1983年版
    ④ 《鹤林玉露》卷九,中华书局1983年版
    ⑤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三十三《与伯恭》,四部丛刊本
    ⑥ 转引自包弼德《苏轼作品在南宋婺州研读情况考》,载《新宋学》第二辑,王水照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0年。本文以下关于几种婺州书籍的刊刻时间及地点也引用了该文的考证结果,不再另注。
    ①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八十七《古文关键》提要
    ② 吕祖谦《古文关键》总论,以下吕氏议论均本《古文关键》,不再另注。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中华书局1979年版
    ① 《豫章黄先生文集》卷八《晚泊长沙示秦处度湛范元实温用寄明略和父韵五首》之五,四部丛刊本
    ② 吕本中《童蒙诗训》,郭绍虞《宋诗话辑佚》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
    ③ 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二百三十七“秦少游《淮海集》三十卷”下注引“玉山汪氏”,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④ 参看朱刚《论秦观贤良进策》,该文载《新宋学》第一辑,王水照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年
    ① 《宋会要辑稿·选举》一一之二一,徐松辑,中华书局1957年版
    ② 聂崇岐《宋史丛考》,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203页
    ③ [宋]汪应辰《文定集》卷十五《与朱元晦》,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 王国炎《苏氏蜀学为什么长期被埋没》《江西社会科学》1985,5.粟品孝《论苏氏蜀学衰隐的原因》《社会科学研究》,1995,1.
    ⑤ 陆游《渭南文集》卷四,四部丛刊本
    ①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十六,绍兴元年八月乙亥条,中华书局1956年版
    ②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五《朝事一褒录元祐党籍》,中华书局2000年版
    ③ [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甲集《布衣入馆》,中华书局1989年版。
    ④ 李心传《道命录》卷三,《丛书集成初编》本
    ⑤ 《靖康要录》卷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 李心传《道命录》卷三《吕安老论君子小人之中庸》,《丛书集成初编》本
    ② 李心传《道命录》卷三,《丛书集成初编》本
    ③ 《宋史纪事本末》卷八十《道学崇黜》,中华书局1977年版
    ④ 《宋史纪事本末》卷八十《道学崇黜》,中华书局1977年版
    ① 《宋史》卷四一四《郑清之传》,中华书局1977年排印本
    ② 《宋史纪事本末》卷八十《道学崇黜》,中华书局1977年版
    ③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五十九《答汪叔耕》,四部丛刊本
    ④ 《朱子语类》卷一四○《论文下》,黎靖德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⑤ 《朱子语类》卷一三九《论文上》,黎靖德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⑥ 《朱子语类》卷一三九《论文上》,黎靖德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⑦ 《朱子语类》卷一四○《论文下》,黎靖德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⑧ 《朱子语类》卷一三九《论文上》,黎靖德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① 参看刘师培《南北文学不同论》,载《刘师培全集》,中央党校出版社,1996年影印本,及钱钟书《中国诗与中国画》,《旧闻四篇》,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② 参见祝尚书《两宋时期南北文学异同论》,载《第二界宋代文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③ 《宋史全文》卷三十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 《瀛奎律髓》卷二十戴复古《寄寻梅》方回评语
    ⑤ 《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三十三,四部丛刊本
    ⑥ 《河南程氏遗书》卷十八,《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
    ⑦ 周密《癸辛杂识》,中华书局1991年版
    ① 周密《癸辛杂识》,中华书局1991年版
    ② 周密《浩然斋雅谈》,邓子勉校点,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③ 叶适《习学记言》卷四七《吕氏文鉴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④ [元]虞集《道园学古绿》卷三十三,四部丛刊本
    ⑤ 《宋史·李纲传》卷三五八,中华书局1977年排印本
    ⑥ 李纲《梁溪集》卷一七一《靖康传信録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 沈松勤《从高压政治到“文丐竞奔”》,载《第二界宋代文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② 《宋史纪事本末》卷八十《道学崇黜》,中华书局1977年版
    ③ 《宋史纪事本末》卷八十《道学崇黜》,中华书局1977年版
    ④ 《宋史》卷四二九《朱熹传》,中华书局1977年排印本
    ① 粟品孝《朱熹与宋代蜀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34页
    ② 《朱子语类》卷一四○,黎靖德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③ 《朱子语类》卷一三九,黎靖德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④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三十《答汪尚书》,四部丛刊本
    ⑤ 《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黎靖德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⑥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百七载:“监察御史赵挺之奏:‘苏轼専务引纳轻薄虚诞,有如市井俳优之人,以在门下取其浮浅之甚者,力加论荐。前日十科乃荐王巩,其举自代乃荐黄庭坚,二人轻薄无行,少有其比。’”
    ⑦ 《东坡易传》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⑧ 苏轼《书传》卷四,中华书局1991年版。
    ⑨ 《苏轼文集》卷二十五《议学校贡举状》,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① 《晦庵先生文集》卷三十三《答吕伯恭》之五,四部丛刊本
    ② 《豫章黄先生文集》卷十六《杨概字序》,四部从刊本
    ③ 《鸡肋集》卷六十一《祭端明苏公文》“后生如簧,谈天与利,饰性命仁,以之贾世。”四部丛刊本
    ④ 俞文豹《吹剑录》外集引,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 《淮海集笺注》卷二十一,徐培均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⑥ 《淮海集笺注》卷十四,徐培均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⑦ 《张耒集》卷四十八《李德载字序》,卷五十《进斋记》、卷五十一《诗传·抑传》、卷五十三《书五代郭崇韬卷后》,李逸安等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版
    ⑧ 《张耒集》卷五十,李逸安等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版
    ⑨ 《张耒集》卷五十六,李逸安等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版
    ① 《朱子语类》卷三十五,黎靖德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② 《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黎靖德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③ 《朱子语类》卷一三九,黎靖德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④ 《朱子语类》卷一百二十八,黎靖德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⑤ 《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黎靖德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① 《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六十五《题周子靖理斋铭后》,四部丛刊本
    ② 《道园学古录》卷六《魏氏请建鹤山书院记》,四部丛刊本
    ③ 见朱熹《杂学辨》,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 《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五十三《黄太史文集序》,四部丛刊本
    ⑤ 《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五十一《程氏东坡诗谱序》,四部丛刊本
    ⑥ 《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六十三《跋公安张氏所藏东坡帖》,四部丛刊本
    ① 《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五十五《杨少逸<不欺集>序》,四部丛刊本
    ② 《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五十三《黄太史文集序》,四部丛刊本
    ① 苏天爵《滋溪文稿》卷三十,中华书局1997年点校本
    ② 黄(?)《山谷先生年谱》卷首,明嘉靖本
    ① 杨希闵《黄文节公年谱》卷首《黄文节公年谱序》,转引自傅璇琮《黄庭坚和江西诗派卷》,中华书局1978年版
    ② 《豫章黄先生文集》卷四《和刑惇夫秋怀十首》之八,四部丛刊本
    ③ 黄震《黄氏日钞》卷六十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 《文定集》卷十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 度正《性善堂稿》卷十五《书山谷手帖后》,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
    ⑥ 《芳谷集》卷上《送黄景章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⑦ 《道园学古录》卷十《题黄山谷墨迹》,四部丛刊本
    ① [明]程敏政编《明文衡》巻四十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 《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黎靖德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③ 《王直方诗话》,郭绍虞《宋诗话辑佚》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
    ④ 《豫章黄先生文集》卷十一《寄贺方回》,四部丛刊本
    ⑤ 《横州志》卷十二《怀古亭记》,清乾隆十一年修光绪二十五年重刊本
    ① 《淮海集》卷首,四部丛刊本
    ② 《宋史·秦观传》谓秦观“少豪隽,慷慨溢于文词,……强志盛气,好大而见奇,读兵家书与己意合。”
    ③ 郎瑛《七修类稿》卷十七,中华书局1977年版
    ④ 明万历四十六年李之藻刻本《淮海集序》,转引自《淮海集笺注》附录,徐培均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① 康熙二十八年补刻《淮海集》序,转引自《淮海集笺注》附录,徐培均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② 泗泾《秦氏宗谱》元字全集,转引自《淮海集笺注》附录,徐培均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③ 《程氏经说》卷四之“白驹”条,《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
    ④ 《河南程氏文集》卷十二,《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
    ⑤ 《伊洛渊源录》卷十,《杨文靖公墓志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⑥ 《河南程氏遗书》卷十八,《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
    ⑦ 明嘉靖胡民表重刻嘉靖十八年张綖刻本《淮海集》卷首
    ⑧ 卢世(氵寉)《尊水轩集略》卷七,转引自周义敢、周雷编《秦观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01年版
    ① 光绪《处州府志》卷八,转引自周义敢、周雷编《秦观资料汇编》第287页,中华书局2001年版
    ② 见陈造《四贤堂记》,《江湖长翁集》卷二十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 《藤县志》卷五转引自周义敢、周雷编《秦观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01年版
    ④ 舒芬《舒梓溪文钞》卷五,转引自傅璇琮古代文学资料汇编《黄庭坚和江西诗派卷》,中华书局1978年版
    ⑤ [金]王寂《拙轩集》卷一《和陈无己送东坡韵》,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 [元]胡助《纯白斋类稿》卷三《黄樓怀古三首》之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 任渊《后山诗注》卷末,四部丛刊本
    ③ 《牧斋初学集》卷二十九《苏门六君子文粹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④ 《师友谈记》提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 《宋史》卷四四四,中华书局1977年排印本
    ⑥ 《华州志》中国方志丛书本,成文出版社印行
    ⑦ 秦毓钧辑《锡山秦氏文钞》卷五《重建归山凤麓宗祠记》,转引自周义敢、周雷编《秦观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01年版
    ⑧ [清]田雯《古欢堂集·杂著》卷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⑨ [清]徐嘉《味静斋集》诗存卷八,中华书局仿宋排印本
    《宋史》,脱脱等著,中华书局1977年版
    《续资治通鉴长编》,李焘撰,中华书局1979年陆续出版校点本
    《宋史纪事本末》,陈邦瞻撰,中华书局1977年版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李心传撰,中华书局1956年版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李心传撰,中华书局2000年版
    《宋宰辅编年录》,徐自明编,王瑞来校补,中华书局1986年版
    《东都事略》,王偶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宋朝事实类苑》,江少虞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续资治通鉴》,毕沅撰,中华书局1957年校点本
    《宋史翼》,陆心源撰,中华书局1991年版
    《宋史全文》,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靖康要录》,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道命录》,李心传撰,《丛书集成初编》本
    《宋名臣奏议》,赵汝愚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宋会要辑稿》,徐松辑,中华书局1957年版
    《宝庆四明志》,罗浚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永珞等撰,中华书局1965年版
    《文献通考》,马端临撰,中华书局1986年版
    《郡斋读书志校证》,晁公武撰,孔猛校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直斋书录解题》,陈振孙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华州志》,中国方志丛书本,成文出版社印行
    《无锡金匮县志》,秦缃业编,中国方志丛书本,成文出版社印行
    《横州志》,清乾隆十一年修,光绪二十五年重刊本
    《苏轼文集》,苏轼著,孔凡礼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苏轼诗集》,苏轼著,王文诰辑注,孔凡礼点校,中华书局1982年版,
    《东坡易传》,苏轼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东坡书传》,苏轼著,中华书局1991年版
    《经进东坡文集事略》,苏轼著,郎晔选注,四部丛刊本
    《豫章黄先生文集》,黄庭坚著,四部丛刊本
    《山谷外集》,黄庭坚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山谷别集》,黄庭坚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山谷题跋》,黄庭坚著,津逮秘书本
    《山谷题跋》,黄庭坚著,屠友祥校注,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年版
    《山谷内集诗注》,黄庭坚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山谷外集诗注》,黄庭坚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山谷诗注》,黄庭坚著,任渊、史容、史季温注,谢启昆补辑,《丛书集成初编》本
    《宜州乙酉家乘》,黄庭坚著,知不足斋丛书本
    《日记四种·宜州家乘》,黄庭坚著,陈文新译注,湖北辞书出版社1997年版
    《山谷词》,黄庭坚著,马兴荣、祝振玉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淮海集笺注》,秦观著,徐培均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秦观集编年笺注》,周义敢、周雷笺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淮海居士长短句》,秦观著,徐培均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5年版
    《张耒集》,张耒著,李逸安、孙通海、傅信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版
    《明道杂志》,张耒撰,学海类编本
    《鸡肋集》,晁补之著,四部丛刊本
    《晁补之词编年笺注》,晁补之著,乔力校注,齐鲁书社1992年版
    《后山诗注》,陈师道著,任渊注,四部丛刊本
    《后山居士文集》,陈师道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后山居士补笺》,陈师道著,任渊注,冒广生补笺,中华书局1986年版。
    《后山丛谈》,陈师道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点校本
    《后山诗话》,陈师道著,历代诗话本
    《济南集》,李廌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德隅斋画品》,李廌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师友谈记》,李廌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坡门酬唱集》,邵浩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白氏长庆集》,白居易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小畜集》,王禹偁著,四部丛刊本
    《周元公集》,周敦颐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范忠宣集》,范纯仁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徂徕石先生文集》,石介著,陈植锷点校,中华书局1984年版
    《欧阳文忠公文集》,欧阳修著,四部丛刊本
    《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司马光著,四部丛刊本
    《传家集》,司马光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临川文集》,王安石著,四部丛刊本
    《曾巩集》,曾巩著,陈杏珍、晁继周点校,中华书局1984年版
    《忠肃集》,刘挚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元城语录解》,马永卿编,王崇庆解,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栾城集》,苏辙著,曾枣庄、马德富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姑溪居士文集》,李之仪著,《丛书集成初编》本
    《二程集》,程颢、程颐著,王孝鱼点校,中华书局1981年版
    《程氏经说》,程颢、程颐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伊川易传》,程颐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朱熹著,四部丛刊本
    《御纂朱子全书》,朱熹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朱子语类》,黎靖德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
    《伊洛渊源录》,朱熹著,台北文海出版社1980年版
    《楚辞后语》,朱熹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杂学辨》,朱熹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嵩山文集》,晁说之著,四部丛刊本
    《毛滂集》,毛滂著,周少雄点校,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紫微集》,张嵲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水心集》,叶适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石门文字禅》,惠洪著,四部丛刊本
    《横浦集》,张九成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五灯会元》,释普济撰,中华书局1984年版
    《道乡集》,邹浩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梅溪后集》,王十朋著,四部丛刊本
    《浮溪集》,汪藻著,四部丛刊本
    《梁溪集》,李纲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文定集》,汪应辰著,清武英殿聚珍丛书本
    《性善堂稿》,度正著,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
    《江湖长翁集》,陈造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勉斋集》,黄干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宋学士文集》,宋濂著,上海书店1989年印行
    《篔窗集》,陈耆卿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东莱集》,吕祖谦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古文关键》,吕祖谦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渭南文集》,陆游著,四部丛刊本
    《眉山唐先生文集》,唐庚著,四部丛刊本
    《诚斋集》,杨万里著,四部丛刊本
    《太仓稊米集》,周紫芝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文忠集》,周必大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龟山集》,杨时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鹤山先生大全文集》,魏了翁著,四部丛刊本
    《后村先生大全集》,刘克庄著,四部丛刊本
    《黄氏日钞》,黄震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清容居士集》,元桷著,四部丛刊本
    《学余堂文集》,施闰章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浩然斋雅谈》,周密著,邓子勉校点,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习学记言》,叶适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张氏拙轩集》,张侃著,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
    《鲁岩所学集》,张宗泰著,清道光刊本
    《遗山先生文集》,元好问著,四部丛刊本
    《桐江集》,方回著,宛委别藏本
    《桐江续集》,方回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道园学古绿》,虞集著,四部丛刊本
    《明文衡》,程敏政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芳谷集》,徐明善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七修类稿》,郎瑛著,中华书局1977年版
    《夷白斋稿》,陈基著,四部丛刊本
    《拙轩集》,王寂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纯白斋类稿》,胡助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牧斋初学集》,钱谦益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古欢堂集》,田雯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味静斋集》,徐嘉著,中华书局仿宋排印本
    《滋溪文稿》,苏天爵著,中华书局1997年点校本
    《全宋诗》,傅璇琮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起陆续出版
    《全宋词》,唐圭璋编,中华书局1965年版
    《宋文鉴》,吕祖谦编,中华书局1992年版
    《永乐大典》,中华书局1986年版
    《瀛奎律髓》,方回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瀛奎律髓》,方回编,黄山书社1994年版
    《瀛奎律髓汇评》方回编,李庆甲集评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庄子集释》,郭庆藩辑,中华书局1961年版
    《论语集释》,程树德撰,程俊英等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版
    《四书五经》,中国书店1985年版
    《白虎通义》,班固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宋元学案》,黄宗羲著,全祖望补修,中华书局1986年版
    《闽中理学渊源考》,李清馥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宋大事纪讲义》,吕中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诗品》,钟嵘著,中华书局1991年版
    《唐音癸签》,胡震亨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宋诗话辑轶》,郭绍虞辑,中华书局1980年版
    《历代诗话续编》,丁福保辑,中华书局1983年版
    《石林诗话》,叶梦得撰,中华书局1991年版
    《诗人玉屑》,魏庆之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排印本
    《王直方诗话》,王立之撰,宋诗话辑轶本
    《苕溪渔隐丛话》,胡仔撰,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诗话总龟》,阮阅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校点本
    《风月唐诗话》,朱弁撰,中华书局1991年版
    《艇斋诗话》曾季貍撰,历代诗话续编本
    《沧浪诗话》,严羽撰,历代诗话本
    《升庵诗话》,杨慎撰,历代诗话续编本
    《诗薮》,胡应麟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历代诗话》,吴景旭撰,京华出版社1998年校点本
    《带经堂诗话》,王士祯撰,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词话丛编》,唐圭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
    《古今词话》,杨湜撰,词话丛编本
    《碧鸡漫志》,王灼撰,中华书局1991年版
    《乐府雅词》,曾慥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词品》,杨慎撰,王幼安校点,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
    《寥园词评》,词话丛编本
    《宋人轶事汇编》,丁传靖辑,中华书局1981年版
    《宋稗类钞》,潘永因辑,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年版
    《苏东坡轶事汇编》,颜中其编注,岳麓书社1984年版
    《冷斋夜话》,惠洪撰,中华书局1988年版
    《独醒杂志》,曾敏行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能改斋漫录》,吴曾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清波杂志》,周辉撰,刘永翔校注,中华书局1994年版
    《五总志》,吴埛撰,知不足斋丛书本
    《爱日斋丛钞》,《丛书集成初编》本
    《程史》,岳珂撰,中华书局1981年版
    《却扫编》,徐度撰,津逮秘书本,
    《春渚纪闻》,何薳撰,中华书局1983年校点本
    《吹剑录外集》,俞文豹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孙公谈圃》,孙升撰,中华书局1991年版
    《梁溪漫志》,费衮撰,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校点本
    《画墁集》,张舜民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道山清话》,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云麓漫钞》,赵彦卫撰,中华书局1996年校点本
    《鹤林玉露》,罗大经撰,中华书局1983年版
    《老学庵笔记》,陆游撰,中华书局1979年版
    《邵氏闻见后录》,邵博撰,中华书局1983年版
    《曲洧旧闻》,朱弁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挥麈录》,王明清撰,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
    《四朝闻见录》,叶绍翁撰,中华书局1989年版
    《癸辛杂识》,周密撰,中华书局1991年版
    《韵语阳秋》,葛立方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容斋随笔》,洪迈撰,上海书店1984年印行
    《石林避暑录话》,叶梦得撰,上海书店1990印行
    《太平治迹统类》,彭百川撰,台北成文出版社1966年版
    《说郛》,陶宗仪辑,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说郛三种》本
    《苏轼资料汇编》,四川大学中文系编,中华书局1994年版
    《苏轼年谱》,孔凡礼编,中华书局1998年版
    《东坡纪年录》,傅藻撰,四部丛刊本
    《苏轼研究》,王水照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苏轼传》,王水照、崔铭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苏轼研究史》,曾枣庄等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黄庭坚和江西诗派卷》,傅璇琮编,中华书局1978年版
    《山谷年谱》,黄(?),明嘉靖刊本
    《黄庭坚年谱新编》,郑永晓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
    《黄山谷的交游与作品》,张秉权著,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78年版
    《黄庭坚诗学体系研究》,钱志熙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黄庭坚评传》,黄宝华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黄庭坚选集》,黄宝华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黄庭坚诗选注》,陈永正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黄庭坚诗歌创作论》,吴晟著,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秦观资料汇编》,周义敢、周雷编,中华书局2001年版
    《秦少游年谱长编》,徐培均,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陈后山年谱》,郑骞编,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4年版
    《文潜先生年谱》,邵祖寿,《张耒集》附录,中华书局1990年版
    《晁补之及其文学研究》,罗凤珠著,台湾乐学书局1998年版
    《程颢程颐评传》,潘富恩著,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朱子大传》,束景南著,福建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朱熹的历史世界》,余英时著,三联书店2004年版
    《苏门四学士》,周义敢编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苏门四学士》,寥承良选注,岳麓书社1998年版
    《宋诗选注》,钱钟书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宋诗臆说》,赵齐平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宋诗精选》,程千帆编选,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宋诗融通与开拓》,张宏生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江西诗派研究》,莫砺锋著,齐鲁书社1986年版
    《两宋文学史》,程千帆、吴新雷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宋代文学通论》,王水照主编,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王水照自选集》,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十九世纪文学主流》,张道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北宋文人与党争》,沈松勤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北宋新旧党争与文学》,萧庆伟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
    《宋儒微言》,卢国龙著,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两宋思想述评》,陈钟凡著,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
    《经学历史》,皮锡瑞著,中华书局1996年版,
    《北宋中期儒学复兴运动》,刘复生著,台北文津出版社1991年版。
    《理学文化与文学思潮》,韩经太著,中华书局1997年版。
    《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包弼德著,刘宁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中国思想史》(第二卷),葛兆光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宋代文化史》,姚瀛艇主编,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宋代历史文化研究》,张其凡、陆永强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朋党之争与北宋政治》,罗家祥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宋代地域文化》,程民生著,河南大学出版社199年版
    《浙东学术史》,管敏义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宋学的发展和演变》,漆侠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朱熹与宋代蜀学》,粟品孝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北宋文化史述论》,陈植锷著,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两宋道学命运的考察》,关长龙著,学林出版社2001年版
    《宋代蜀学研究》,胡绍曦著,巴蜀书社1997年版
    《四川思想家》,贾顺先主编,巴蜀书社1988年版
    《宋史丛考》,聂崇岐著,中华书局1979年版
    《唐宋词简释》,唐圭璋选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1年版
    《唐宋词史》,杨海明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中国文学批评史》,郭绍虞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宋诗话全编》,吴文冶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宋代文艺理论集成》,蒋述卓等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宋人传记资料索引》,昌彼得等编,台湾鼎文书局1976年版
    《宋人传记资料索引补编》,李国玲编,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宋人别集叙录》,祝尚书著,中华书局1999年版
    《中国艺术精神》,徐复观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谈艺录补订》,钱钟书著,中华书局1984年版
    《旧闻四篇》,钱钟书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苏轼作品在南宋婺州研读情况考》,包弼德,《新宋学》第二辑,王水照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
    《两宋时期南北文学异同论》,祝尚书,《第二界宋代文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从高压政治到“文丐竞奔”》,沈松勤,《第二界宋代文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论北宋科举改制与南宋文学走向》,祝尚书,《新宋学》第一辑,王水照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年
    《元祐诗歌的形成与特征》,张宏生,《文学遗产》1995年第5期
    《诗可以群:略谈元祐体诗歌的交际性》,周裕锴,《社会科学研究》2001年第5期
    《中国文学史的原生态生长情状》,王钟陵,《学术研究》1994年第6期
    《论秦观贤良进策》,朱刚,《新宋学》第一辑,王水照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年
    《苏门六君子研究》,马东瑶,北京大学博士论文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