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主义概念辨析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恐怖主义并非新生事物,然对它的广泛关注却是新近才开始的。9·11事件使得恐怖主义成为一个尽人皆知的名词,也使得反恐的国际合作成为迫切之需,而如何认识和定性恐怖主义则是联合反恐的前提。本文便试图在犯罪学范围内、以一个研究者中立的角度对恐怖主义概念进行一次多角度的分析。
    本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考察恐怖主义概念的发生、发展、含义转变,确定本文研究恐怖主义的出发点和目的,将该恐怖主义概念限定于犯罪学领域(而非政治或法律领域),将确立恐怖主义概念的目的明确为服务于国际联合反恐的需要,并指明本文所要确立的恐怖主义概念具有阶段性特征。
    第二部分,从惯常的定义分析角度对恐怖主义进行分析,内容包括恐怖主义概念的阶段性特征、恐怖主义概念的主体特征、对象特征、手段特征、目的特征等。通过以上分析使得战争行为、恐怖活动犯罪行为、普通的危害公共安全行为、有组织犯罪行为、邪教行为等得以依此概念被排除于恐怖主义范畴之外;而包容、资助、赞助恐怖主义的行为,以及恐怖组织的融资行为则被依此纳入国际联合打击的恐怖主义范围之内。进而得出一个可以适当地服务于联合反恐需要的恐怖主义概念,即:恐怖主义是由于民族、种族、宗教等社会问题引发的,由国家、社会组织等主体实施的,为了实现该主体反政府的最终政治目标,针对非军事目标进行的严重破坏行为。其特征为,1)主体上的不特定性;2)原因上的多样性;3)目的上的单一性;4)手段上的无限性;5)对象是非军事目标;6)具有严重破坏作用;7)具有显著的国际性。
    第三部分,从恐怖主义的定性过程角度进行探讨,内容包括谁有权对恐怖组织进行定性:国际社会、国际组织、某个国家还是某几个国家……;其进行定性的依据是什么:主体的性质还是行为的性质、单个行为的性质还是系列行为的综合……;对恐怖主义进行定性的标准是什么:国际法、国内法还是具体国家的利益……;对恐怖主义定性是否需要一定的程序要求,以及定性时是否要考虑行为的危害程度等。最终得出结论:首先,恐怖主义定性应当由一个范围尽可能大的国际组织进行,现在看来,这个组织最理想的结果是联合国安理
    
    会;其次,定性的最理想依据是内容受到国内法保障执行的国际法,现实可行的依据是带有国际性的国内法;再次,定性需要一定的程序规范,以程序的规范保障实体的公正;最后,定性时需要考虑行为的危害程度(包括直接危害以及间接危害)。
    笔者在最后指出,确定恐怖主义的概念只是国际联合反恐的第一步,反击恐怖主义应当首先改变以暴治暴的压制思想,立足于治本,从改变国际社会不平等的现状入手,消除霸权、强权、干涉主义,并实际通过治标与治本的代价之比较,直观地指出治标只能劳民伤财、甚至侵害到公民的基本人权,而治本才是真正的出路所在。同时明确要消除恐怖主义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愿望,恐怖主义的存在如同犯罪,是历史性的、客观的,而限制恐怖主义的发生及其危害的程度与范围,才是现实、可行的
引文
一、书籍类
    1. 国内学者关于恐怖主义理论研究的专著:
    * 何秉松:《恐怖主义·邪教·黑社会》;
    *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反恐怖研究中心:《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反恐怖政策与措施》;(反恐译丛之二)
    *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反恐怖研究中心:《各国及联合国反恐怖主义法规选编》;(反恐译丛之三)
    * 胡联合:《第三只眼看恐怖主义》;
    * 胡联合:《当代世界恐怖主义与对策》;
    * 王逸舟主编:《恐怖主义溯源》等;
    
    2. 从国外翻译过来的有关恐怖主义理论研究的作品
    * 伊恩·莱塞等:《反新恐怖主义》;
    *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反恐怖研究中心:《恐怖主义与反恐怖主义斗争理论探索》;(反恐译丛之一)
    * 《大变局 30位国际顶级学者研判“后9·11”时代的世界格局》等;
    
    3. 有关恐怖主义的外文书籍
    * <> by Christopher Dobson and Ronald Payne Facts on File, Inc.460 Park Ave. South, New York, N.Y. 10016;
    * <> by E.Chadwick 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1996;
    
    4. 关于恐怖主义活动的纪实性作品
    * 郝瑞庭、赖辉亮主编:《恐怖风暴——新型战争挑战世界》;
    * 王凡编著:《环球大追捕——国际反恐怖写真》;
    * 朱素梅编著:《威胁就在身边——国际恐怖活动纪实》等。
    
    5. 本文写作中参考的其他书籍
    
    
    * 王牧:《犯罪学》;
    * 施奈德:《犯罪学》;
    * 何秉松主编:《刑法教科书》;
    * 罗伯斯比尔:《革命法制和审判》;
    * (美)卡尔·多伊奇:《国际关系分析》;
    * (美) 杰克·D·道格拉斯、弗兰西斯·C·瓦克斯勒:《越轨社会学概论》;
    * (法)安德鲁·博萨著,陈正云、孙丽波译:《跨国犯罪与刑法》;
    * (英)尼尔·巴雷特著 郝海洋译:《数字化犯罪》;
    * 叶高峰、刘德法主编:《集团犯罪对策研究》;
    * 邓正来主编:《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等;
    
    
    二、文章类
    1.报刊上刊载的文章,对于恐怖主义的概念、产生原因、历史发展、种类划分、新变化、恐怖主义的危害以及反恐怖立法、反恐怖对策等方面都有论及。数量颇丰,但描述型文章较多。
    * 王牧:《关于暴力恐怖犯罪的几个基本问题》,载于《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一期,第18页;
    * 马明:《恐怖主义发展的新趋势》,载于《铁道部郑州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6期,第29页;
    * 王世雄、胡泳浩:《评冷战后的恐怖主义泛滥》,载于《现代国际关系》,1998年第9期,第31-32页;
    * 王迎春:《加强武警部队反恐能力建设的思考》,载于《公安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第122页;
    * 童妮丽:《微生物恐怖——潜入新世纪的隐忧》,载于《解放军健康》,2000年第6期,第39页;
    * 张汝伦:《恐怖主义的本源》,载于《读书》2001年第11期,第17页;
    * 伍孝平:《从9·11看刑事法视野下的恐怖主义及其回应》,载于《广西社会科学》2002年第一期,第142页;
    * 符春华:《当前国际恐怖活动新动向》,载于《现代国际关系》2001年第3期,第47页;
    * 石斌:《试析美国政府对恐怖主义的定义》,载于《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第4期,第58页等。
    
    
    * 论文集:《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 2002年4月。内含相关论文二十篇。
    
    2.网络上刊载的文章,事实性描述性的文章,以及有关恐怖主义理论方面的文章和资料也为数不少。仅部分列举如下:
    * http://www.legaldaily.com.cn/gb/content/2002-03/24/content_34120.htm 尉文明:《论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 》;
    * http://www.jyb.com.cn/gb/2002/09/13/zy/5-shzk/1.htm 毛欣娟:《恐怖活动:人类文明面临的严峻》;
    * http://www.phoenixtv.com.cn/home/phoenixweekly/53/53zgkb.htm 陆宝生:《中国面临恐怖威胁?》;
    * http://www.bjyouth.com.cn/Bjqnzz/19990923/GB/221%5EQRZB0412.htm 《恐怖主义世纪档案 告诉你本世纪关于恐怖的事情》;
    * http://news.tfol.com/news/world/block/html/2003033000020.html 《美特工潜入巴格达 欲"一颗子弹"结束战争》;
    * http://www.7cworld.com/rjw/n/ca48210.htm 《精英女敢死队誓保萨达姆 骁勇善战不输男兵》;
    * http://news.sina.com.cn/w/2001-12-28/431041.html 《拉登夸大9·11损失,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高10倍》;
    * http://news.sina.com.cn/w/2003-03-19/0715953412.shtml 《欧洲各国担心遭到恐怖袭击 纷纷加强防恐怖措施》;
    * http://news.sina.com.cn/w/2003-03-19/065275076s.shtml 《美构筑"行动自由盾牌"防范国内发生恐怖袭击》;
    * http://news.sina.com.cn/w/2003-05-21/2339142907s.shtml 《美国军方将本土军事设施恐怖预警级别升到最高》;
    * http://www.chinanews.com.cn/2001-11-12/26/137934.html 《美国的地下恐怖训练营》;
    * http://news.fm365.com/guoji/guojia/20010729/334319.shtml 《解密文件:美国60年代帮助印尼屠杀共产党人》;
    * http://www.cnread.net/cnread1/jszl/m/mengliang/mgjs/013.htm 孟良编著:《美国出兵古巴内幕》,第十二章,美国入侵古巴本土;
    * http://worldview.dayoo.com/content/2002-03/15/content_514089.htm 《基辛格的另一面》;
    http://web.my8d.net/m5a07/volem015/world6.htm 《没有“文明冲突”只有“民
    
    * 族歧视”》;
    * http://www.edu.cn/20020701/3060447.shtml 张海涛:《世纪之交的美国对华战略与策略》;
    * http://news.tom.com/Archive/2001/12/28-90603.html 《五角大楼:美军已秘密进入别国搜捕恐怖分子》;
    * http://news.cn.tom.com 《"9·11"事件牵动世界--推动国际反恐斗争》;
    * http://wenxue1.beelink.com.cn/xinwenhua/kbzy/2001,0917,3377.htm 王迎:《国际恐怖主义——20世纪的政治瘟疫》;
    * http://www.usconsulate.org.hk/usinfo/terror/2002/052101_c.htm 《美国国务院2001年全球恐怖主义形势报告》;
    * http://usinfo.state.gov/regional/ea/mgck/archive02/0416un.htm 《联合国认为反恐怖主义措施取得进展》;
    * http://www.un.org/chinese/aboutun/prinorgs/sc/sres/03/s1456.htm 《安全理事会第1456(2003)号决议》;
    * http://www.nti.org/db/china/chindocs/tangterc_0103.htm 《外交部长唐家璇在联合国安理会反恐问题外长会议上的发言(2003/01/20)》;
    * 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20011113/604386.html 《唐家璇出席联合国安理会反恐问题外长会议》;
    *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03-05/10/content_864694.htm 《美关塔那摩军事监狱释放15名"嫌疑恐怖分子"(图)》;
    * http://jczs.sina.com.cn/2002-08-09/78675.html 《美军耗资4500万开始扩建古巴关塔那摩海军基地》;
    *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3-02/05/content_716155.htm 《布什提交2004财政预算 国防反恐经费大幅增加》;
    * http://news.fm365.com/guoji/guojia/20010928/411273.shtml 《安南等强调打击恐怖主义是一项长期斗争;
    * http://usinfo.state.gov/regional/ea/mgck/archive01/1130asean.htm 《美国-东盟对话第十六次会议联合声明》;
    * http://news.sina.com.cn/w/2003-05-21/21331083054.shtml 《"伊战综合症"显现 全球恐怖袭击此起彼伏》;
    * http://jczs.sina.com.cn/2003-03-19/112847.html,《预防恐怖袭击 美国实施"自由盾牌"行动》等。
    1 http://www.legaldaily.com.cn/gb/content/2002-03/24/content_34120.htm 尉文明:《论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 》。
    2 卡尔·多伊奇:《国际关系分析》,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年版,第244页--恐怖主义是对个人或集团使用暴力行动或威胁以改变某一些政治进程结局的策略。
    3 王牧:《犯罪学》,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43页。
    4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胡康生在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刑法修正案(三)草案》中也使用了“恐怖活动犯罪”的概念。
    5 罗伯斯比尔:《革命法制和审判》,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176页。
    6 列宁:《列宁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346-347页。
    7 胡联合:《当代世界恐怖主义与对策》,东方出版社2001年版,第2页。
    8 Paul Gilbert, Terrorism, Security and Nationality, London: Routledge, 1994, p.7, pp.37-38, p.43, p.159. 转引自胡联合:《当代世界恐怖主义与对策》, 东方出版社2001年版,第13页。
    9 Beau Grosscup, The Newest Explosion of Terrorism, Far Hills,New Jersey: New Horis?n Press, 1998, p.8. 转引自胡联合:《当代世界恐怖主义与对策》, 东方出版社2001年版,第13页。
    以上均转引自胡联合:《当代世界恐怖主义与对策》, 东方出版社2001年版,第13页。
    10 卜安淳:《有关恐怖、恐怖主义和恐怖主义犯罪几个问题的思考》,载于《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第94页
    11 见陆宝生:《中国面临恐怖威胁?》http://www.phoenixtv.com.cn/home/phoenixweekly/53/53zgkb.html ;
    12 见《恐怖主义世纪档案 告诉你本世纪关于恐怖的事情》,http://www.bjyouth.com.cn/Bjqnzz/19990923/GB/221%5EQRZB0412.htm 。
    13 见 http://www.jyb.com.cn/gb/2002/09/13/zy/5-shzk/1.htm 毛欣娟:《恐怖活动:人类文明面临的严峻挑战》;
    14 尹继红:《对当前我国存在的暴力恐怖活动的研究与思考》,载于《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第67页。
    15 此点以美国最为典型:2000年美国发表的《恐怖主义问题报告》更明确指出,美国只将侵害到美国利益的恐怖主义才认为是恐怖主义,见符春华:《当前国际恐怖活动新动向》,载于《现代国际关系》2001年第3期,第47页。
    16 美国国务院(1997年)的定义是:“由次国家组织或隐蔽人员对非战斗目标(包括平民于那些非武装或不执勤上岗的军事人员)发动的,常常是向影响受众的,有预谋的、有政治目的的暴力活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 Patterns of Global Terrorism: 1997, p.vi.
    17 美国刑事司法标准及目标的国际咨询委员会(1976年)的定义是:“恐怖主义是暴力威胁和使用恐惧来强迫、说服和获得公众注意。”--Quoted in Sean Ⅰ. Anderson and Stephen Sloan(eds.),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Terrorism, Metuchen, N.J. : Scarecrow Press, 1995,p.3.
    18 美国中央情报局(1980年)的定义是:“个人或组织为了政治目的而使用或威胁使用暴力,这种行为的目的是指在震惊或恫吓超出直接受害者的更大量的群体,而不管它是支持还是反对现行政府当局。”--Quoted in Alex P. Schmid and Albert J. Jongman(eds.), Political Terrorism, Amsterdam: North-Holland Publishing Company, 1988, p.32.
    19 美国陆军部(1983年)的定义是:恐怖主义是指为了政治、宗教或意识形态性质的目的而有计划地使用暴力或暴力威胁,它是通过恫吓、强迫或制造恐惧来达到目的的;常常是象征性的,企图对超出直接的受害者之外的观众施加影响一种犯罪活动。--Quoted in Military Review, vol.66, July 1986, p.74.
    20 美国国防部(1983年)的定义为:恐怖主义是“革命组织对个人或财产非法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或暴力,以强迫或恫吓政府或社会,常常是为了达到政治或意识形态目的。”1986年,美国防部将其修改为:“对个人或财产非法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或暴力,以强迫或恫吓政府或社会,常常是为了达到者、宗教或意识形态性质的目的。”--同前。
    21 美国司法部(1984年)的定义为:旨在恫吓或强迫市民,或通过恫吓或强迫影响政府政策,或通过暗杀或绑架来影响政府活动的暴力犯罪行为。--Quoted in Alex P. Schmid and Albert J. Jongman, op. cit., p.33.
    22 美国国会1984年通过的《犯罪控制法》的恐怖主义定义为:旨在恫吓或强迫市民,或通过恫吓或强迫影响政府政策,或通过暗杀或绑架来影响政府活动的、违背美国国家或州的刑法的包含暴力或危及人生命的行动,或在美国国家或任何州司法管辖按范围内的犯罪行为。--Quoted in Stephen Segallar, Invisible Armies: Terrorism into the 1990s, London: Michael Joseph Ltd, 1986, pp.22-23.
    23 美国副总统反恐怖特别小组(1986年)的定义是:“为了政治或社会目的对个人或财产非法使用或威胁使用暴力,它常常是企图恫吓或强迫政府、个人或组织,使之改变他们的行为或政策。”--Quoted in Alex P. Schmid and Albert J. Jongman, op.cit., p.144.
    24 美国联邦调查局(1994年)的定义为:恐怖主义是指对人们或财产非法使用武力或暴力,以便恫吓或者强迫政府、平民或其任何一部分,为促进其政治或社会目标服务。--Quoted in Brent L. Smith, Terrorism in America,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4, p.6.
    25 美国法典第22条(Title 22, Section 2656f(d)):恐怖主义是指“亚国家或者秘密代理人对非战斗人员实施的预谋的、基于政治动机的、通常意图影响公众的暴力”--转引自何秉松:《恐怖主义?邪教?黑社会》,群众出版社2001年版,第59页。
    26 王牧:《关于暴力恐怖犯罪的几个基本问题》,载于《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一期,第18页。
    27 (美) 杰克·D·道格拉斯、弗兰西斯·C·瓦克斯勒:《越轨社会学概论》,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第276页。
    28 Walter Laqueur, The Age of Terrorism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rny, 1987, p.149
    29 【美】伊恩·莱塞等著:《反新恐怖主义》,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第128页,第165页。
    30 同上,第125-126页。
    31 虽然这一点在政治敌对国家间是不易形成的,但如果各方能在目的与手段关系问题上达成一致,则要实现这一概念的统一还是有希望的。
    32 http://www.chinanews.com.cn/2001-11-12/26/137934.html 《美国的地下恐怖训练营》。
    33 胡联合,《当代世界恐怖主义与对策》,东方出版社2001年版,第496页。
    34,华盛顿曾资助印尼国内的恐怖"清匪队", 血腥镇压印尼共产党人。美国情报部门还向该组织提供了一份共产党人的秘密名单,由印尼秘密警察按照这份名单逐个清除。资料显示,印尼于1965-66动乱年代有将近100万人被处死。见 http://news.fm365.com/guoji/guojia/20010729/334319.shtml 《解密文件:美国60年代帮助印尼屠杀共产党人》。
    35 美国不仅企图从经济上搞垮古巴,而且利用武装干涉等手段企图扼杀古巴革命。1959年4月,尼克松就主张招募古巴流亡分子,武装入侵古巴。随后,便在佛罗里达州和多米尼加、尼加拉瓜、危地马拉等国领土上加强组织和训练雇佣军,并连续在加勒比海举行威胁性的军事演习。1960年2月和3月,古巴流亡分子在美国政府操纵下,从佛罗里达州机场驾机起义……。 参见http://www.cnread.net/cnread1 /jszl/m/mengliang/mgjs/013.htm 孟良编著:《美国出兵古巴内幕》,第十二章,美国入侵古巴本土。
    36 根据美国《洞察》杂志披露的最新解密档案,1976年时任美国国务卿的亨利·基辛格博士曾在帮助阿根廷前军政府所谓的"反恐怖运动"中扮演过举足轻重的角色。而那些遭到绑架、拷打和暗杀的所谓"恐怖分子"中的绝大多数实际上只是些左派人士、进步知识分子、学生和市民。参见http://worldview.dayoo.com /content/2002-03/15/content_514089.htm 《基辛格的另一面》。
    37 在智利,由于担心民选总统阿连德站在人民一边,中情局就策动在美国培养出来的军人一次又一次地武装政变,最后由残忍无比的皮诺切特发动政变,杀害了阿连德总统和无数进步人士。参见http://worldview.dayoo.com/content/2002-03/15/content_514089.htm 《基辛格的另一面》。
    38 帝国主义在危地马拉发动了血腥的镇压运动,使几十万人民遭到残酷杀害。参见http://web.my8d.net /m5a07/volem015/world6.htm 《没有“文明冲突”只有“民族歧视”》。
    39 以上内容另可参见 http://www.edu.cn/20020701/3060447.shtml 张海涛:《世纪之交的美国对华战略与策略》。
    40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三)》便明确将恐怖融资定为犯罪。此外,还有德国刑法第129条a条第3款,以及韩国《韩国挂于处理暴力行为等的法律》第5条第2款。
    41 http://news.tfol.com/news/world/block/html/2003033000020.html 《美特工潜入巴格达 欲"一颗子弹"结束战争》。
    42 http://www.7cworld.com/rjw/n/ca48210.htm 《精英女敢死队誓保萨达姆 骁勇善战不输男兵》。
    43 《恐怖主义与反恐怖斗争理论探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反恐怖研究中心,时事出版社,2002年7月第一版,第32页。
    44 《美国国务院2001年全球恐怖主义形势报告》中说区分菲律宾的很多同恐怖主义有关的活动的政治动机和犯罪动机仍然非常困难,这尤其体现在菲律宾南部的几起绑架勒索案中。伊斯兰分离主义分子和共产党武装分子都向在他们活动地区内的商家勒索钱财,有时还在未能得逞时采取报复行动。http://www.usconsulate.org.hk/usinfo/terror/2002/052101_c.htm
    45 布赖恩·麦克尔·詹金斯在《反新恐怖主义》一书的前言中说:对于有些恐怖分子来说,恐怖主义本身及时目的。……再这样的世界上,一些有政治野心的恶棍、乞求出名的精神变态或者普通的分子都可能成为恐怖分子,这正在成为一种比较常见的威胁。(见该书第8-9页);另马明在其《恐怖主义发展的新趋势》一文中,认为:未成人、小团体和自由作案人,从某种意义上说比传统的恐怖分子更可怕:他们中许多人“大开杀戒可能是出于难以理解的原因,诸如仅仅为了证明自身的存在,或是为了某个虚幻的天国。”见《铁道部郑州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6期,第29页;此外,还有:有时也会出现一些表现性的恐怖主义,它们不再是那种具备崇高“理想”或“主义”的派别,也不具备有组织的行为,大开杀戒只是为了发泄成员们内心积累已久的痛苦、愤怒和受挫的情感,或者仅仅是为了证明他们自身的存在。见王世雄、胡泳浩:《平冷战后的恐怖主义泛滥》,载于《现代国际关系》,1998年第9期,第31-32页,等。
    46 [美]伊恩·莱塞 等:《反新恐怖主义》,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第62页。
    47 同上,第62页。转引自Bruce Hoffman and Caleb Carr, "Terrorism: Who is fighting Whom? " World Policy Journal, Vol..14,No.1, Spring 1997, pp.97-104.
    48 《列宁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2-74页。
    49 恐怖主义的受害者具有象征性价值。恐怖主义的袭击对象不完全是随意挑选的。这些目标之所以被选中,是因为他们的身份、或者他们所在的地点、或者他们的活动象征着恐怖分子想要袭击的东西。--见王凡编著:《国际大追捕--国际反恐怖写真》,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5页。
    50 王迎春:《加强武警部队反恐能力建设的思考》,载于《公安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第122页。
    51 《列宁全集》,第16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424-425页。
    52 王逸舟:《恐怖主义溯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第13页。
    53 在词典中,武力有两种含义,其一,强暴的力量;其二,军事力量。见《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出版社1996年版,第1336页。
    54 5加仑的炭疽菌毒液撒到曼哈顿上空,48-72小时后你将会看到50万具尸体。文见童妮丽:《微生物恐怖--潜入新世纪的隐忧》,载于《解放军健康》,2000年第6期,第39页。另有一种估计认为:如果用飞机把100攻击炭疽培养液撒在华盛顿的上空,就会造成100万人死亡。--王逸舟主编《恐怖主义溯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39页。
    55 http://wenxue1.beelink.com.cn/xinwenhua/kbzy/2001,0917,3377.htm 新华社,王迎:《国际恐怖主义--20世纪的政治瘟疫》。
    56 H. B. Mishra, Terrorism: Threat to Peace and Harmony, Delhi: Authorspress, 1999, p. l. 转引自:王逸舟《恐怖主义溯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12页。
    57 王牧:《关于暴力恐怖犯罪的几个基本问题》,载于《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一期,第17页。
    58 See Walter Laqueur, The Age of Terrorism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87, p.149. 转引自:《当代恐怖主义与对策》,胡联合著,东方出版社2001年版,第1页。
    59 王牧:《关于暴力恐怖犯罪的几个基本问题》,载于《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一期,第17页。
    60 张汝伦:《恐怖主义的本源》,载于《读书》2001年第11期,第17页。
    61 何秉松:《恐怖主义?邪教?黑社会》,群众出版社2001年版,第457页。
    62 马明:《恐怖主义发展的新趋势》,载于《铁道无郑州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第28页。持同类观点的还有很多,如“随着恐怖主义的发展,很多恐怖活动不再具有政治目的,有的是利用恐怖活动牟取经济利益,有的甚至为正当目的而采取极端恐怖手段,如为了保护动物、环保等目的儿发动恐怖袭击,故过去那种只将政治因素作为恐怖活动目的的定义未免过于狭窄。”见李晓明 陆岸:《我国“反恐”与“防恐”的对策研究》;以及“为达政治目的而选择恐怖行为作手段的是恐怖主义,为达其它目的(如,宗教目的、经济目的、文化目的、军事目的、外交目的、情感目的)而选择恐怖行为为手段,也是恐怖主义。见卜安淳:《有关恐怖、恐怖主义和恐怖主义犯罪几个问题的思考》,均载于《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第86页。
    63 如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明确将恐怖行为和恐怖融资定为犯罪;德国刑法第129条a条第3款,以及韩国《韩国挂于处理暴力行为等的法律》第5条第2款也有相关规定。参见李晓明、陆岸:《我国“反恐”与“防恐”的对策研究》,载于《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第90页,转引自刘凌梅:《国际反恐怖犯罪与我国刑事立法》,载于《法学评论》2001年第2期,第126页。
    64 Neil C.Livingstone, The War against Terrorism (Lexington Massa-chusetts: D.C. Heath and Company, 1982), P.72, p59, p.57.转引自胡联合:《第三只眼看恐怖主义》,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版,第126页。
    65 王牧:《关于暴力恐怖犯罪的几个基本问题》,载于《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1期,第17页。
    66 2003年5月21日新闻中又有军事设施可能成为恐怖袭击目标的报道:根据有关情报,美国国防部情报局已经将本土军事设施和基地的恐怖袭击预警级别提升到了最高。 见http://news.sina.com.cn/w/ 2003-05-21/2339142907s.shtml 《美国军方将本土军事设施恐怖预警级别升到最高》。
    67 针对平民目标的攻击可以造成社会恐怖,针对政府目标和军事目标的攻击也可以造成社会的恐怖。见卜安淳:《有关恐怖、恐怖主义和恐怖主义犯罪几个问题的思考》, 载于《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第93页。
    68 http://news.sina.com.cn/w/2001-12-28/431041.html 《拉登夸大9·11损失,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高10倍》。
    69 伍孝平:《从9·11看刑事法视野下的恐怖主义及其回应》,载于《广西社会科学》2002年第一期,第142页。
    70 http://news.tom.com/Archive/2001/12/28-90603.html 《五角大楼:美军已秘密进入别国搜捕恐怖分子》。
    71 符春华:《当前国际恐怖活动新动向》,载于《现代国际关系》2001年第3期,第47页。
    72 伍孝平:《从9·11看刑事法视野下的恐怖主义及其回应》,载于《广西社会科学》2002年第一期,第142页。
    73 石斌:《试析美国政府对恐怖主义的定义》,载于《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第4期,第58页。
    74 见王凡编著:《国际大追捕--国际反恐怖写真》,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7页。
    75 《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邓正来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另外,王凡在其编著的《国际大追捕--国际反恐怖写真》中也有“孤立的、偶然的行为,即使也带有政治性、也不是恐怖主义,只能算是恐怖。”的论述。见该书第7页,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76上海合作组织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总理声明》中严正指出,国际恐怖主义已对全人类构成严重威胁。美国的悲惨事件表明,恐怖主义无国界、无道义标准。只有各国联合努力才能消灭这股邪恶势力。
    77 美国国务卿鲍威尔1999年10月24日在美国国会众议院国际关系委员会发言时说:总统不出24小时就立即考虑到,这场斗争的矛头不能仅仅指向以乌萨马·本·拉登为首的"基地"组织,他们显然是制造这起事件的凶手。这场斗争的矛头必须指向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这场斗争必须要有广泛的基础,使国际社会的所有成员全都团结到一起,向地球上存在的这个祸害开战,向这个与人类文明为敌的祸害开战,向这个与民主的生活方式、民主的行为方式为敌的祸害开战。
    78 如同我国在处理国际合作问题上的一贯主张: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79 包括:实际上已批准《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关于地区反恐怖机构的协定》,并加紧筹建地区反恐怖机构。
    80 美国发展了与泰国、菲律宾、印度、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新西兰、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不同程度的反恐合作关系。
    81 参加联合反恐行动的国家已经超出以往的政治联合体,如欧盟、亚太经合组织、北约等,另见http://news.cn.tom.com 《"9·11"事件牵动世界--推动国际反恐斗争》,并且反恐联合的范围不仅仅限于情报收集、冻结恐怖组织资金帐户、协助抓捕恐怖主义者等,还扩展出:在收集、使用和交流脱氧核糖核酸(DNA)情报方面加强合作;研究和确定使用生物特征统计法管理护照的工作;在接到请求的情况下提供领空和航空设施用于运输中转;防止、调查、起诉和惩罚恐怖主义行为,不论此种行为发生在何处,以及保护海运、空运及陆运的贸易网络等涉及整个国际社会政治、外交、经济、法律、社会和军事等各个领域的合作。所使用的力量也更增加了军队。
    82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唐家璇2003年1月20日在纽约举行的联合国安理会反恐问题外长会议上发言时说:国际反恐斗争的胜利有赖于国家间的团结与协作,有赖于明确及共同的行动,有赖于切实以《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及公认的国际法准则为指导。反恐是一场艰巨的持久战,涉及到方方面面。安理会是国际集体安全机制的核心,在打击恐怖主义方面责无旁贷,应为各个国家、全球和区域组织的反恐活动提供指导,推动开展有效的反恐合作。见http://www.nti.org/db/china/chindocs /tangterc_0103.htm。此前,2001年他也曾就此问题在联合国安理会反恐问题外长会议上发表过相似意见:安理会肩负着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首要使命,联合国在打击恐怖主义及推动国际反恐斗争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见 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20011113/604386.html。
    ②联合国安理会反恐外长会议20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落下帷幕,与会各国外长呼吁发挥联合国主导作用,采取一致行动推动国际反恐斗争的深入开展。
    ③阿拉伯内政部长理事会2001年9月26日发表声明,呼吁在联合国主持下召开国际会议,以确定恐怖主义的概念,用明智的方式同恐怖主义作斗争。
    ④马达加斯加总统迪迪埃·拉齐拉卡2001年9月26日表示,……联合国必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http://news.fm365.com/guoji/guojia/20010928/411273.shtml 《安南等强调打击恐怖主义是一项长期斗争》。
    ⑤2001年11月29日在华盛顿特区举行的美国-东盟第十六次对话会议讨论了国际社会在应对恐怖主义构成的巨大挑战中可以进行合作的途径,其中包括通过联合国的合作。http://usinfo.state.gov/regional/ea/ mgck/archive01/1130asean.htm 《美国-东盟对话第十六次会议联合声明》。
    ⑥第14次欧盟-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部长会议2003年1月28日发表反恐合作联合声明时,外长们还特别强调了联合国在反恐斗争中的"首要作用"。 见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3-01/28 /content_711125.htm 《欧盟和东盟将加强反恐合作》。
    83 ①2001年9月28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对所有国家均具强制性约束力的1373号决议,决议决定成立一个由所有安理会成员国组成的反恐委员会,对各国执行决议的情况进行监督;在反恐怖主义委员会成立后六个月内,委员会已经收到143个国家提交的报告,其中有些国家是联合国会员,有些不是联合国会员国。而到2003年1月20日安全理事会第4688次会议时则只剩下13个国家尚未提交第一份报告;
    参见a.《联合国认为反恐怖主义措施取得进展》; b.《安全理事会第1456(2003)号决议》http://usinfo.state.gov/regional/ea/mgck/archive02/0416un.htm http://www.un.org/chinese/aboutun/prinorgs/sc/sres/03/s1456.htm
    ②9?11事件后联合国制定的12项国际反恐公约全面生效的进程受到推动;
    ③联合国安全理事会2003年1月20日安全理事会第4688次会议通过第1456(2003)号决议 ,决定通过所附关于打击恐怖主义的宣言。参见《安全理事会第1456(2003)号决议》http://www.un.org/chinese/ aboutun/prinorgs/sc/sres/03/s1456.htm
    ④联合国也逐渐参加到各种形式、类型的反恐合作会议中,如欧洲安全合作组织高层会议,其参加者就包括联合国,以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欧盟及欧洲理事会的高层官员,以及来自国际红十字会、欧洲刑警组织和特別组织等国际组织的高层代表。
    84 (美)卡尔·多伊奇:《国际关系分析》,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年版,第103页。
    85 http://news.sina.com.cn/w/2003-03-19/0715953412.shtml 《欧洲各国担心遭到恐怖袭击 纷纷加强防恐怖措施》。
    86 http://news.sina.com.cn/w/2003-03-19/065275076s.shtml《美构筑"行动自由盾牌"防范国内发生恐怖袭击》。
    87 http://jczs.sina.com.cn/2002-08-09/78675.html 《美军耗资4500万开始扩建古巴关塔那摩海军基地》。
    88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3-02/05/content_716155.htm 《布什提交2004财政预算 国防反恐经费大幅增加》。
    89 http://news.sina.com.cn/w/2003-05-21/21331083054.shtml 《"伊战综合症"显现 全球恐怖袭击此起彼伏》。
    90 http://jczs.sina.com.cn/2003-03-19/112847.html 《预防恐怖袭击 美国实施"自由盾牌"行动》。
    91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03-05/10/content_864694.htm 《美关塔那摩军事监狱释放15名"嫌疑恐怖分子"(图)》。
    92 http://jczs.sina.com.cn/2002-08-09/78675.html 《美军耗资4500万开始扩建古巴关塔那摩海军基地》。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