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国统区社会动员研究,1928-1945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主要对国民政府建立到抗战结束(大约1928—1945年)这段时间江西国统区社会动员进行研究。社会动员包含的内容很广,主要是指近代国家对原有制度与秩序的改革,而代之以新的制度与秩序。国民政府在此期间在各个方面尝试了多项改革,本文主要选取田赋改革、地政改革、粮食统制及农村合作运动四个方面进行进行研究。之所以选取这四个方面,首先是此四个方面都涉及农村,可以说是近代国家对农村社会动员的主要方面。其次,此四个方面的改革亦是有环环相扣的。本文正文部分也以此四个方面逐次展开,以此来观察国民政府时期江西社会动员的过程,从中考察其得失利弊。
     第一部分田赋改革。该部分先从1930年代初期田赋征收各种问题展开,以突显30年代田赋整顿的必要性。其次对田赋改革的各项措施进行论述,分析其发展脉络、优缺点以及其与旧有赋税征收体系的区别。最后对30年代田赋整顿的成绩进行评价。
     第二部分地政改革。江西地政改革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抗战前土地航空测量、抗战初期(1941年以前)土地人工丈量、1941年以后的土地陈报。此章首先以此三个阶段展开分析,分别考察其各项制度创建过程,包括地政机构及人员、经费、丈量方法、成绩等几方面。再对此三次土地清丈所得数字的质量进行考察,从中分析地政改革的成效。最后对地价税进行考察,包括地价的确定、地价税与原有田赋之间的关系、地价税对于平均地权的功效三个方面。
     第三部分粮食统制。粮食问题与粮食市场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本章首先考察抗战前江西粮食市场之变迁,分析其与1930—1940年代之粮食统制政策的内在联系。再对抗战前、抗战前期、抗战中后期江西粮食统制形成的过程进行深入分析。主要包括对粮食运销、粮食来源、粮食存储等方面的制度创建。粮食统制政策实行以来,江西粮食秩序得以重新确立。本章最后对粮食统制政策的效果进行考察,主要从粮食统制对粮食供应、粮食市场的稳定等方面作用展开。
     第四部分农村合作运动。农村合作运动乃是应对30年代农村经济危机而兴起的,因此本章首先从江西省30年代农村危机入手,主要从此时期农村劳动力流失、田地荒芜、农村产业凋零、金融枯竭等几方面展开。其次对抗战前农村合作运动的各方面展开论述,偏重于各项制度的考察。最后是抗战时期的农村合作运动,侧重于抗战后农村合作运动的变化的研究。
This essay mainly focuses on social mobilization of K.M.T-controlled areas in Jiangxi in the period of 1928-1945. The contents of social mobilization are very broad. Mainly refers to the modern state reforming of the original system and order, and setting up the new system and order. The K.M.T Government tried a number of reforms in all areas during this period. In this paper, mainly selected land tax reform, Land reform, food hierarchy and the rural cooperative movement to research. Reason for selecting these four aspects, first of all is that this four aspects all involve of rural areas, is the main aspects of social mobilization of the modern state in rural areas. The second, the four aspects of the reform is also closely interlinked. This article also starts as those four aspects in to observe of the process of social mobilization of K.M.T Government in Jiangxi. And examine the pros and cons of the social mobilization of modern state.
     The first part is the land tax reform. This part start with a variety of issues land tax collection in the early 1930s first to highlight the need for reform of land tax. Second, expound the measures of the land tax reform, analysis of its development context,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and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old tax collection systems. The last, appraise the achievement of the land tax reform in 1930s.
     The second part is the Land Reform. Jiangxi Land reform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The first is Land Aerial Survey before Anti-Japanese War. The second is land manual measurement of initial stage of Anti-Japanese War (before 1941). The third is The Land Census after 1941. This chapter analyzes the three stages first, inspect the system creates inspection process, including the Lands institutions and its staff member, funding, and measurement methods, achievement, etc... The second, to inspect the quality of the figures derived from the three land census. From those, to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Land Reform. At last, to inspect the land value tax including identification of land value, land value tax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ld land tax, land value tax on the role of equalization of land rights.
     The third part is the Food Hierarchy. Food and food market,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So, this chapter begins with the changes in the food market before Anti-Japanese War in Jiangxi, analyze its inherent links with the food hierarchy. And then deep analyze 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the Food Hierarchy in Jiangxi, including the institution of food marketing, food storage and so on.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food hierarchy, food order was re-established in Jiangxi. The chapter concludes hierarchy effects on food, including the role of the Food Hierarchy of the food supply, the stability of food markets.
     The fourth part is the rural cooperative movement. The rural cooperative movement is carried out because of the rural economic crisis. So, this chapter starts from the rural economic crisis in Jiangxi in 1930s, include of the loss of the rural labor force, land barren, rural industries dying, and the exhaustion of finance. And then, expound all aspects of the rural cooperative movement before Anti-Japanese War, emphasizing on the expedition of the institution. The last is the rural cooperative movement in the war, focusing on researching in the rural cooperative movement changes in the war.
引文
[1]S.N.艾森斯塔德:《现代化:对抗与变迁》,张旅平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的。
    [2]塞缪尔.P.亨廷顿:《变动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1]该理论模式的代表著作是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J.K.Fairbank,Trade and diplomacy on the china coast:the opening of treaty ports 1842—1854,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53.
    [1]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有如:汪敬虞:《十九世纪西方资本主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人民出版社,1983年。
    [2]保罗·柯文(Cohen Paul):《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中华书局,2002年。
    [3]施坚雅(William Skinner):《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中华书局,2000年;施坚雅(William Skinner):《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史建云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4]Mark Elvin,The pattern of the Chinese past,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73.
    [1]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华书局,1986年、《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中华书局,2000年。
    [2]彭慕兰:《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
    [3]黄宗智:《发展还是内卷?十八世纪英国与中国——评彭慕兰〈大分岔: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历史研究》2002年第4期。
    [4]可参看李伯重:《发展与制约:明清江南生产力研究》,(台)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2:《江南农业的发展:1620-1850》,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等。
    [5]罗威廉(William T.Rowe):《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商业和社会(1876—1889)》,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滨下武志:《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朝贡贸易体系与近代亚洲经济圈》,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1999年等。
    [1]有关民族主义的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有:罗志田:《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研究取向与反思》,《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1998年第1期;罗志田:《乱世潜流:民族主义与民国政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郑师渠:《近代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历史研究》1995年第5期;朱学勤:《五四以来的两个精神“病灶”》,《战略与管理》1999年第4期;张鸣:《近代“乡村民族主义”的兴起与“新十字军”东侵》,《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6年第2期;徐立望:《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之史的考察》,《求索》2001年第5期;葛兆光:《1895年的中国:思想史上的象征意义》,《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01年第5期等等。
    [2]安东尼·吉登斯:《民族、国家与暴力》,三联书店,1988年,页147。
    [1]杜赞奇:《文化、权利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
    [2]李怀印:《晚清及民国时期华北村庄中的乡地制—以河北获鹿县为例》,《历史研究》2001年第6期。
    [3]任怀东:《近代华北乡村社会治理的双重话语—以获鹿县为例》,《中国农史》2009年第2期。
    [4]叶麒麟:《现代国家建构:近代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主轴》,《理论与改革》2006年第6期。
    [1]姜义华:《论近代国家与社会非同步发展的政治整合》,载复旦大学历史系等编:《近代中国的国家形象与国有认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2]黄宗智:《中国的“公共领域”与“市民社会”——国家与社会间的第三领域》,载黄宗智主编:《中国研究的范式问题讨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3]郭绍敏:《塑造“国民”:清末政府的努力及困境》,《社会科学论坛》2009年第6期。
    [4]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页302。
    [2]对于国民政府的各种批判的学术研究在国内学界并不少见,此处不一一列举。
    [1]邹进文:《清末财政思想的近代转型:以预算和财政分权思想为中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赵云旗:《中国近代史上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尝试》,《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9期。
    [2]赵云旗:《论民国初年的财政金融改革》,《财政研究》2002年第10期;杜询诚:《民国时期中央与地方财政划分》,《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第3期;张志超等:《中国财政现代化模式的历程—民国时期(1912—1937)财政改革对话》,《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3]武敏艳:《统一财政:1928年国民政府第一次财政会议之考察》,《史学月刊》2006年第4期;张连红:《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央与地方财政收支结构的划分与实施》,《江海学刊》1999年第6期。
    [4]刘慧宇:《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地财政划分制度》,《中国经济史研究》2001年第4期。
    [5]潘国琪:《抗战初期国民政府财政政策考辨》,《抗日战争研究》2003年第1期。
    [6]杨荫溥:《民国财政史》,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5年;杨培新:《旧中国的通货膨胀》,人民出版社1985年;叶凤刚:《论南京国民政府财政体系的历史演变》,《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1]尹红群:《略论1941年国民政府国家财政系统改制》,《中国经济史研究》2006年第2期:尹红群:《财权与庶政:抗战后期国民政府自治财政的困局(1941—1945)》,《云梦学刊》2006年第6期;尹红群:《民国时期地方政权与地方财政》,浙江大学2005年博士论文。
    [2]董建新:《试论1927—1937年河南田赋与地方财政的关系》,《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7期。
    [3]刘椿:《三十年代南京国民政府的田赋整理》,《中国农史》2000年第2期;牛淑萍:《1927至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田赋整理述评》,《民国档案》1999年第3期;黄河:《浅析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整理田赋之缘起》,《社科纵横》2009年第2期。
    [4]张君卓:《1927—1937年华北田赋征收体制与农民负担》,《中国经济史研究》2006年第3期。
    [5]张泰山:《民国时期田赋征收人员的结构及其素质考察:以1927—1937年的湖北省为例》,《民国档案》2006年第2期。
    [1]吴尚膺:《土地问题与土地法》(党务工作人员训练所丛刊之三),中国国民党广东省执行委员会党务工作人员训练所编译部,1930年。
    [2]其如叶碧星:《十年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土地政策的特点》(《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一文,该文在学术的严谨性与创新性方面并不出众,但是其研究特点却正好可反应以往对于国民党土地政策问题研究的一贯趋向,即在没有细致考察国民党土地政策详细实施情况时,就貌然下结论认为该土地政策的消极性。这种带有先入为主倾向的研究在民国研究的很多方面都存在。
    [3]牛林豪:《试析1927—1937年国民政府的土地政策》,《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郑起东:《国民政府土地陈报研究》,《古今农业》2008年第1期;文红玉:《孙中山的土地思想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土地政策》,《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哲社版)》2009年第3期;徐旭阳:《抗日战争时期湖北后方国统区的土地呈报和减租土作》,《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
    [4]孙捷、闵桂林:《“赣政十年”期间的江西地政》,《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第10期。
    [1]何炳棣:《中国古今土地数字的考释与评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
    [2]张根福:《“米统会”与汪伪粮食统制》,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宝音朝格图:《伪蒙疆政权的物资统制政策——粮食统制政策的研究》,《内蒙古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史丙贵:《应县日伪政权对粮食的统制》,《文史月刊》1995年第Z1期等。
    [3]李铁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田赋征实政策再认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年第3期;陈炜:《略论抗战时期广西的田赋征实》,《广西地方志》2007年第2期;郝银侠:《抗战时期陕西田赋征实之研究》,《兰台世界》2007年第20期;陈国庆:《试析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田赋征实政策》,《历史教学问题》2009年第3期;潘红石:《试析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田赋征实之弊端》,《邵阳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4]邬琴兰:《抗战时期江西粮食管理探析》,江西师大2005年硕士论文。
    [1]万振凡:《革命、改良与“弹性结构”》,上海师大2007年博士论文。
    [1]张静庐:《革命后江西财政》,上海光华书局印行,1927年,页60。
    [2]吴宗慈:《江西省通志稿·财政略·田赋》,江西省博物馆油印本,页4。
    [3]熊漱冰:《江西田赋问题》,南昌新纪合群印刷公司,1932年,页82-83。
    [1]熊漱冰:《江西田赋问题》,页89。
    [2]《江西省政府公报》,第7期,民国12年2月18日,页98。
    [3]熊漱冰:《江西田赋问题》,页87。
    [4]《江西省政府公报》,第9期,民国18年3月4日,页53。
    [1]《江西省政府公报》,第6期,民国18年2月11日,页40。
    [2]《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1期,民国20年7月20日,页49。
    [3]《江西省政府公报》,第5期,民国20年6月8日,页52。
    [4]《江西省政府公报》,第9期,民国20年7月6日,页31。
    [1]《江西省政府公报》,第9期,民国20年7月6日,页31。
    [2]《江西省政府公报》,第9期,民国20年7月6日,页41。
    [3]熊漱冰:《江西田赋问题》,页87。
    [4]熊漱冰:《江西田赋问题》,页89。
    [1]《江西省政府公报》,第827号,民国26年6月14日,页3。
    [2]熊漱冰:《江西田赋问题》,页87-88。
    [1]《江西省政府公报》,第97号,民国23年1月26日,页8。
    [2]《江西省政府公报》,第794号,民国26年5月6日,页2。
    [3]《江西省政府公报》,第208号,民国24年6月6日,页8。
    [4]熊漱冰:《江西田赋问题》,页88-89。
    [5]《江西省政府公报》,第794号,民国26年5月6日,页2。
    [1]《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0期,民国20年7月13日,页42。
    [2]《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27号,民国23年3月2日,页22。
    [3]《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28号,民国23年3月4日,页11。
    [4]《江西省政府公报》,第622号,民国25年10月12日,页10。
    [1]熊漱冰:《江西田赋问题》,页5。
    [2]熊漱冰:《江西田赋问题》,页5。
    [3]熊漱冰:《江西田赋问题》,页6-7。
    [4]熊漱冰:《江西田赋问题》,页6-7。
    [5]熊漱冰:《江西田赋问题》,页67。
    [6]熊漱冰:《江西田赋问题》,页67。
    [1]熊漱冰:《江西田赋问题》,页67。
    [2]熊漱冰:《江西田赋问题》,页67-68。
    [3]1928年,国民政府财政部颁布了限制征收的八条办法,规定田赋正税附加的总额不得超过当时地价1%,已超过者不得再加附捐。附加税总额不得超过正税,已超过者不得再加,且须陆续设法核减。1933年5月,重订之《整理田赋附加办法》又重申了该规定。(关吉玉、刘国明:《国民政府田赋实况》,正中书局,1944年,页335,页8-9。)
    [4]熊漱冰:《江西田赋问题》,页67-68。
    [5]《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1期,民国20年7月20日,页50。
    [6]《江西省政府公报》,第555号,民国25年7月23日,页8。
    [1]《江西省政府公报》,第794号,民国26年5月6日,页2。
    [2]吴宗慈:《江西省通志稿·财政略·各县苛杂之废除》,页82-84。
    [3]关吉玉、刘国明:《国民政府田赋实况》,正中书局,1944年,页335。
    [4]关吉玉、刘国明:《国民政府田赋实况》,页54。
    [5]《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187号,民国29年8月12日,页20。
    [6]吴宗慈:《江西省通志稿·财政略·各县苛杂之废除》,页80。
    [1]《县政汇编》,第一编,《县治·县组织法》,出版社不详,据江西省图书馆藏本,1929年,页1。
    [2]《江西省政府公报》,第220号,民国24年6月20日,页4-5。
    [3]经征处之设置早在民国18年就已经在某些县份存在,但是只是零星设置,并没有全面普及,也无统一章则。其如民国18年修水县怀远丁漕经征处。(《江西省政府公报》,第9期,民国18年3月4日,页47。)民国20年,吉安县设置“县经收处”负责造串、催征事宜。(《江西省政府公报》,第5期,民国20年6月8日。)
    [4]《江西省政府公报》,第846号,民国26年7月6日,页1。
    [5]《江西省政府公报》,第834号,民国26年6月22日,页6。
    [1]《江西省政府公报》,第849号,民国26年7月9日,页3。
    [2]《江西省政府公报》,第546号,民国25年7月13日,页14。
    [3]《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117号,民国28年4月10日,页17。
    [4]《江西省政府公报》,第846号,民国26年7月6日,页1。
    [1]《江西省政府公报》,第975号,民国26年12月28日,页8。
    [2]《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002号,民国27年2月22日,页6。
    [1]《江西省政府公报》,第455号,民国25年3月28日,页16。
    [2]《江西省政府公报》,第462号,民国25年4月6日,页19。
    [3]《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220号,民国30年5月1日,页88。
    [4]《田赋概要》,《县政财政丛书》财政类第一种,版权不详,藏江西省图书馆,页23。
    [5]《田赋概要》,《县政财政丛书》财政类第一种,页23。
    [1]《江西省政府公报》,第695号,民国26年1月8日,页13。
    [2]《江西省政府公报》,第367号,民国24年12月12日,页8。
    [1]《江西之财政》,《赣政十年》,江西省政府,1941年,页6。
    [2]《江西省政府公报》,第72期,民国19年11月30日,本省法规,页1。
    [3]《江西省政府公报》,第72期,民国19年11月30日,本省法规,页1。
    [4]《江西省政府公报》,第847号,民国26年7月7日,页1。
    [5]《江西省政府公报》,第72期,民国19年11月30日,本省法规,页1。
    [1]《江西省政府公报》,第268号,民24年8月15日,页9。
    [2]《江西省政府公报》,第232号,民国24年7月4 日,页2;《江西省政府公报》,268号,民国24年8月15日,页9。
    [3]《江西省政府公报》,第268号,民国24年8月15日,页9。
    [4]《江西省政府公报》,第234号,民国24年7月6日,页1。
    [5]《江西省政府公报》,第847号,民国26年7月7日,页1。
    [6]《江西省政府公报》,第883号,民国26年8月18日,页5。
    [1]《江西省政府公报》,第233号,民国24年7月5日,页1。
    [2]《江西省政府公报》,第794号,民国26年5月6日,页2。
    [3]《江西省政府公报》,第638号,民国25年10月30日,页2。
    [4]《江西省政府公报》,第638号,民国25年10月30日,页2。
    [1]《江西省政府公报》,第983号,民国27年1月14日,页7。
    [2]郭垣:《战时田赋整理问题》,出版社不详,1942年,页16-17。
    [1]《江西省政府公报》,第5期,民国20年6月8日,页51。
    [2]《江西省政府公报》,第5期,民国20年6月8日,页51。
    [3]《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2期,民国20年7月27日,页43。
    [4]《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4期,民国20年8月10日,页57。
    [5]《江西省政府公报》,第9期,民国20年7月6日,页48。
    [6]《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4期,民国20年8月10日,页57。
    [1]《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4期,民国20年8月10日,页57。
    [1]《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58号,民国24年4月9日,页11。
    [1]《江西省政府公报》,第715号,民国26年2月1日,页4。
    [2]《江西省政府公报》,第970号,民国26年12月18日,页17-19。
    [3]《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031号,民国27年4月22日,页13。
    [1]关吉玉、刘国明:《国民政府田赋实况》,页8。
    [1]《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58号,民国24年4月9日,页12。
    [2]《江西省政府公报》,第312号,民国24年10月7日,页15。
    [1]《江西省政府公报》,第364号,民国24年12月9日,页1。
    [2]《江西省政府公报》,第364号,民国24年12月9日,页3。
    [3]国民政府时期江西田赋征收并不是按前清“额征数”完纳,而是由省政府根据“额征数”重编列应完数目,一般来说,该数比额征数少。此在后文还将论及。
    [4]《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025号,民国27年4月10日,页5。
    [1]《江西省政府公报》,第910号,民国26年9月18日,页1。
    [1]《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215号,民国30年3月11日,页56。
    [1]《江西省政府公报》,第364号,民国24年12月9日,页4。
    [2]关吉玉、刘国明:《国民政府田赋实况》,页331。
    [3]关吉玉、刘国明:《国民政府田赋实况》,页332。
    [1]《江西省政府公报》,第746号,民国26年3月9日,页3。
    [2]《江西省政府公报》,第746号,民国26年3月9日,页3。
    [3]《田赋概要》,《县政财政丛书》财政类第一种,页10-11。
    [1]《田赋概要》,《县政财政丛书》财政类第一种,页10-11。
    [2]《田赋概要》,《县政财政丛书》财政类第一种,页10-11。
    [3]《田赋概要》,《县政财政丛书》财政类第一种,页10-11。
    [4]《江西省政府公报》,第290号,民国24年9月11日,页10。
    [5]《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4期,民国20年8月10日,页58-63。
    [1]《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58号,民国24年4月9日,页12。
    [2]地丁每两以3元计算,米折每石以4元计算。三限加价仍是二限加价金加上三限催征费折合而成。
    [3]《江西省政府公报》,第617号,民国25年10月5日,页3。
    [4]《江西省政府公报》,第955号,民国26年11月18日,页9。
    [5]《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313号,民国33年6月30日,页6。
    [1]《江西省政府公报》,第9期,民国20年7月6日,页49。
    [2]《江西省政府公报》,第997号,民国27年2月12日,页3。
    [3]《江西省政府公报》,第232号,民国24年7月4日,页2。
    [4]《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113、1114、1115、1116号合刊,民国28年4月3日,页16。
    [1]《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150号,民国28年11月27日,页20。
    [2]《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113、1114、1115、1116号合刊,民国28年4月3日,页16。
    [3]《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113、1114、1115、1116号合刊,民国28年4月3日,页16。
    [4]《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117号,民国28年4月10日,页17。
    [1]《江西省政府公报》,第724号,民国26年2月11日,页5。
    [2]《江西省政府公报》,第233号,民国24年7月5日,页10。
    [3]《江西省政府公报》,第724号,民国26年2月11日,页5。
    [4]《江西省政府公报》,第364号,民国24年12月9日,页1。
    [1]《江西省政府公报》,第724号,民国26年2月11日,页5。
    [2]《田赋概要讲义》,《县政财政丛书》,版权不详,1934年,藏江西省图书馆,页19。
    [3]《江西省政府公报》,第232号,民国24年7月4日,页5。
    [1]《江西省政府公报》,第546号,民国25年7月13日,页14。
    [2]《江西省政府公报》,第702号,民国26年1月16日,页10。
    [3]《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202号,民国29年11月25日,页2。
    [4]《江西省政府公报》,第418号,民国25年2月13日,页1-3。
    [1]《江西省政府公报》,第98号,民国23年1月28日,页7。
    [2]以下内容均引自:《江西省政府公报》,第959号,民国26年11月26日,页12-15。
    [3]第1021次省务会议将免予查挤县份田赋征收额标准“九成以上”改成“八成以上”。(《江西省政府公报》,第950号,民国26年11月8日,页4。)
    [4]《江西省政府公报》,第950号,民国26年11月8日,页4。
    [1]《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165号,民国29年3月11日,页12。
    [2]《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170号,民国29年4月15日,页13。
    [3]《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165号,民国29年3月11日,页12。
    [1]《江西省政府公报》,第949号,民国26年11月6日,页9。
    [2]《江西省政府公报》,第233号,民国24年7月5日,页10。
    [1]《江西省政府公报》,第233号,民国24年7月5日,页10。
    [1]《江西省政府公报》,第71号,民国23年12月24日,页5。
    [1]《江西省政府公报》,第262号,民国24年8月8日,页6。
    [2]《江西省政府公报》,第262号,民国24年8月8日,页6。
    [3]《江西省政府公报》,第695号,民国26年1月8日,页13。
    [4]《江西省政府公报》,第974号,民国26年12月26日,页11。
    [5]《江西省政府公报》,第974号,民国26年12月26日,页11。
    [6]《江西省政府公报》,第910号,民国26年9月18日,页6。
    [7]《江西省政府公报》,第910号,民国26年9月18日,页6。
    [1]《江西省政府公报》,第910号,民国26年9月18日,页6。
    [1]关吉玉、刘国明:《国民政府田赋实况》,页332。
    [2]《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56号,民国24年4月6日,页12-13。
    [1]《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154号,民国28年12月25日,页12。
    [2]《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154号,民国28年12月25日,页12。
    [3]《田赋概要》,《县政财政丛书》财政类第一种,页97。
    [1]《江西省政府公报》,第364号,民国24年12月9日,页1。
    [2]《江西省政府公报》,第364号,民国24年12月9日,页1。
    [3]《江西省政府公报》,第974号,民国26年12月26日,页11。
    [4]《江西省政府公报》,第389号,民国25年1月10日,页13。
    [5]《江西省政府公报》,第389号,民国25年1月10日,页13。
    [6]《江西省政府公报》,第364号,民国24年12月9日,页1。
    [1]《江西省政府公报》,第506号,民国25年5月27日,页5。
    [2]《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184号,民国29年7月22日,页21。
    [1]《江西省政府公报》,第35号,民国23年11月10日,页5。
    [2]《江西省政府公报》,第55号,民国23年12月5日,页6。
    [3]《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38号,民国23年3月15日,页7。
    [4]《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38号,民国23年3月15日,页7。
    [5]《江西省政府公报》,第964号,民国26年12月6日,页13。
    [1]《江西省政府公报》,第964号,民国26年12月6日,页7。
    [2]《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002号,民国27年2月22日,页5。
    [3]《江西省政府公报》,第996号,民国27年2月10日,页12-14。
    [4]《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012号,民国27年3月14日,页8。
    [1]民国21年以前,江西省实际上是没有独立的财政预算。江西有独立财政预算要自21年起。(《江西年鉴》,江西省政府统计室,1938年,页263。)
    [1]叶倍振:《南昌县整理地籍之经过》,《游客话江西》,汗血书店,1937年,第216页。
    [1]《江西之地政》,江西省地政局印,1947年,页2。
    [2]《江西省政府公报》,第51期,民国19年4月30日,页13-15。
    [3]《江西省政府公报》,第69期,民国19年10月30日,训令,页27。
    [4]《江西之地政》,页3。
    [5]熊漱冰:《十年江西之地政》,《赣政十年》,页2。
    [6]《江西省地政概况》,江西省地政局印制,1941年,页59-62。
    [7]《江西省政府公报》,第351号,民国24年11月23日,页1。
    [1]《江西之地政》,页13-14。
    [2]《江西省政府公报》,第391号,民国25年1月13日,页1。
    [3]《江西省政府公报》,第227号,民国24年6月28日,页1。
    [4]《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245号,民国31年1月11日,页43。
    [5]《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246号,民国31年1月21日,页34。
    [1]《江西省政府公报》,第554号,民国25年7月22日,页1-5。
    [2]《江西省政府公报》,第835号,民国26年6月23日,页1-3。
    [3]《江西之地政》,1947年,页15。
    [4]《江西地政概要》,江西省地政局印制,1939年,页18。
    [5]《江西省政府公报》,第379号,民国24年12月26日,页1。
    [1]《江西省政府公报》,第306号,民国24年9月30日,页9。
    [2]《江西省政府公报》,第306号,民国24年9月30日,页9。
    [3]熊漱冰:《土地整理纲要》,江西省县政人员训练所印,1935年,页51。
    [1]《江西土地行政报告书,民国21年8月至24年12月》,江西省土地局编印,1935年,页3-4。
    [1]《江西土地行政报告书,民国21年8月至24年12月》,页7。
    [2]《江西土地行政报告书,民国21年8月至24年12月》,页11-12。
    [1]《江西省地政概况》,1939年,页7
    [2]《江西土地行政报告书,民国21年8月至24年12月》,页16。
    [3]《江西土地行政报告书,民国21年8月至24年12月》,页17。
    [1]《江西土地行政报告书,民国21年8月至24年12月》,页16。
    [2]《江西土地行政报告书,民国21年8月至24年12月》,页20-21。
    [1]《江西省土地局南昌县湛洲乡第61保土地清册(四)》,江西省档案管档案,卷宗号:J-59-1-6。
    [1]《江西省土地局南昌第6区地税户册(二)》,民国24年1月江西省土地局编造,江西省档案馆档案,卷宗号:J-59-1-10,页6。
    [1]《江西土地行政报告书,民国21年8月至24年12月》,页30。
    [2]《江西省政府公报》,第391号,民国25年1月13日,页1。
    [3]《江西土地行政报告书,民国21年8月至24年12月》,页31-32。
    [4]《江西土地行政报告书,民国21年8月至24年12月》,页34。
    [1]《江西地政概要》,1941年,页31-33。
    [2]熊漱冰:《十年来江西之地政》,《赣政十年》,页5。
    [1]熊漱冰:《十年来江西之地政》,《赣政十年》,页4。
    [2]熊漱冰:《十年来江西之地政》,《赣政十年》,页4-5。
    [3]《江西省政府公报》,第32号,民国23年11月7日,页1—15;《江西省政府公报》,第33号,民国23年11月8日,页1-17。
    [4]《江西省政府公报》,第952号,民国26年11月12日,页1;
    [5]《江西省政府公报》,第251号,民国24年7月26日,页2-5。
    [1]《江西省政府公报》,第391号,民国25年1月13日,页1。
    [2]《江西省地政概况》,1941年,页76-80。
    [3]《江西省政府公报》,第418号,民国25年2月13日,页1;江西省未办理土地测理县份之土地业权移转登记办法在前文中已经论述,此处不赘。
    [4]《江西省政府公报》,第466号,民国25年4月10日,页1。
    [1]《江西省地政概况》,1941年,页63-64。
    [2]《江西省地政概况》,1941年,页65。
    [3]《江西之地政》,页4。
    [1]郭垣:《战时田赋整理问题》,页82-84。
    [2]郭垣:《战时田赋整理问题》,页90。
    [3]郭垣:《战时田赋整理问题》,页95。
    [4]《三年以来田赋整理与征实》,中央信托局印制处,1943年,页20
    [5]郭垣:《战时田赋整理问题》,页96。
    [6]《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308号,民国33年5月10日,页20。
    [1]此次农业调查的方法可参看:张心一:《各县农业概况调查》(《统计月刊》,第2卷第7期,1930年)中一文。
    [1]何炳棣:《中国古今土地数字的考释与评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页109。
    [2]叶倍振:《南昌县整理地籍之经过》,《游客话江西》,汗血书店,1937年,第232-233页。
    [1](美)亨利·乔治(Henry George):《进步与贫困》,商务印书馆,1995年。
    [2]吴尚膺:《土地问题与土地法》(党务工作人员训练所丛刊之三),中国国民党广东省执行委员会党务工作人员训练所编译部,1930年,页3。
    [3]《江西省政府公报》,第579号,民国25年8月20日,页13-14。
    [4]《江西之地政》,页6。
    [1]《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313号,民国33年6月30日,页6。
    [1]《江西地政概况》,1941年,页5-7。
    [2]《江西农村社会调查》,经济部江西农村社会服务区管理处,1938年,页94。
    [1]《江西省政府公报》,第722号,民国26年2月9日,页11-12。
    [2]《江西省政府公报》,第722号,民国26年2月9日,页12。
    [1]《江西统计月刊》,第1卷第7期,1938年,页22。
    [1]《江西财政纪要·第一编·赋税》,江西省财政厅,1930年,页70。
    [2]《江西省政府公报》,第51期,民国19年4月30日,页23。
    [3]《江西省政府公报》,第54期,民国19年5月30日,页68。
    [4]《江西财政纪要·财政专案最录》,页33。
    [1]《江西财政纪要·财政专案最录》,页34。
    [2]《江西省政府公报》,第5期,民国20年6月8日,页36。
    [3]《江西省政府公报》,第84期,民国20年3月30日,页63。
    [4]《江西省政府公报》,第749号,民国26年3月13日,页3。
    [5]《江西省政府公报》,第912号,民国26年9月21日,页1。
    [1]《江西财政纪要·第一编·赋税》,页66。
    [1]张静庐:《革命后江西财政》,上海光华书店,1927年,页26-27。
    [2]《江西财政纪要·第一编·赋税》,页70。
    [1]《江西财政纪要·第二编·单行法规》,页120。
    [2]《江西财政纪要·第一编·赋税》,页70。
    [3]《江西财政纪要·财政专案最录》,页23
    [4]《江西财政纪要·第一编·赋税》,页71。
    [5]《江西财政纪要·财政专案最录》,页33
    [6]《江西年鉴》,江西省政府统计室,1938年,页885。
    [1]《江西省政府公报》,第51期,民国19年4月30日,页23。
    [2]《江西省政府公报》,第51期,民国19年4月30日,页23。
    [3]《江西省政府公报》,第48期,民国19年3月30日,页46。
    [4]《江西省政府公报》,第54期,民国19年5月30日,页67。
    [5]《江西省政府公报》,第54期,民国19年5月30日,页57。
    [1]《江西省政府公报》,第54期,民国19年5月30日,页53
    [2]《江西省政府公报》,第54期,民国19年5月30日,页53。
    [3]《江西省政府公报》,第56期,民国19年6月20日,页32。
    [4]《江西省政府公报》,第54期,民国19年5月30日,页55。
    [5]《江西省政府公报》,第61期,民国19年8月10日,指令,页1。
    [6]《江西省政府公报》,第4期,民国20年6月1日,页58。
    [7]《江西省政府公报》,第9期,民国20年7月6日,页34。
    [1]可参见:《江西省政府公报》,第84期,民国20年3月30日,页70,《本省米谷准予流通各县》;《江西省政府公报》,第4期,民国20年6月1日,页59,《省内米谷流通无阻》二令。
    [2]有关该两年水旱灾害情况可参看:《经济旬刊》,第1卷,第9期,民国22年8月21,国内要闻,页1,《本省各县灾情概况》。
    [3]《经济旬刊》,第3卷第4期,1934年,经济要闻,页2。
    [4]《江西省政府公报》,第45号,民国23年11月23日,页6。
    [5]《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23号,民国23年2月26日,页12。
    [6]《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23号,民国23年2月26日,页12。
    [1]《江西省政府公报》,第202号,民国24年5月30日,页3。
    [2]《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165号,民国29年3月11日,页25。
    [3]江西省政府经济委员会编:《江西经济问题》,页412。
    [1]《经济旬刊》,第1卷第9期,1933年,页30-31。
    [1]《江西粮食调查》,株式会社生活社,1940年,页15-16。
    [2]《江西之米谷》,江西省政府秘书处统计室编,1936年,页3。
    [1]《江西之米谷》,江西省政府秘书处统计室编,1936年,页1。
    [1]《十年来江西农业建设》,《赣政十年》,页12。
    [2]《十年来江西农业》,《赣政十年》,页5。
    [1]《江西年鉴》,页89。
    [2]此处折算1石以110市斤计算;而稻谷出米率以本文表3—4所示,本省主要稻种出米率在0.44—0.55之间,此处以0.5计算。
    [3]《江西粮食调查意见》,《经济旬刊》,第1卷,第8期,1933年,页1。
    [1]《经济旬刊》,第2卷第11期,1934年,页3。
    [2]《江西粮食调查》,株式会社生活社,1940年,页30;《经济旬刊》,第5卷第2—3期,1935年(民国二十三年江西省出口贸易分类统计专号),页2。
    [1]《经济旬刊》,第5卷第2—3期,1935年,页2。
    [1]可参看:《江西米谷运销调查》,页37-38。
    [2]《江西米谷运销调查》,页38-39。
    [1]《江西米谷运销调查》,页55-56。
    [2]《江西米谷运销调查》,页58-59。
    [1]《经济旬刊》第1卷,第8期,1933年,页17。
    [2]《经济旬刊》第1卷,第8期,1933年,页17。
    [1]《江西米谷运销调查》,页94。
    [2]《江西米谷运销调查》,页95。
    [3]《经济旬刊》,第6卷第11期,1936年,页7。
    [4]《江西米谷运销调查》,页97。
    [1]《江西米谷运销调查》,页95。
    [1]《江西米谷运销调查》,页131。
    [1]《江西米谷运销调查》,页133。
    [1]《江西米谷运销调查》,页148。
    [1]《江西公路处业务报告(民国21—22年份)》,江西省公路处,1934年,第三章,页25-26。
    [2]《江西公路处业务报告(民国21—22年份)》,江西省公路处,1934年,第三章,页33-34。
    [3]《经济旬刊》,第1卷第15期,1933年,页15。
    [1]《江西米谷运销调查》。页217-219。
    [1]《江西之米谷》,江西省政府秘书处统计室编,1936年,页9。
    [2]《江西之米谷》,页9。
    [1]《江西之米谷》,页9-10。
    [1]《经济旬刊》,第1卷第8期,1933年,页2。
    [1]《经济旬刊》,第1卷第16期,1933年,页29。
    [2]《经济旬刊》,第3卷第4期,1934年,经济要闻,页1-2。
    [3]《经济旬刊》,第3卷第4期,1934年,经济要闻,页2。
    [4]《经济旬刊》,第2卷第1期,1934年,经济要闻,页9。
    [5]《经济旬刊》,第2卷第1期,1934年,经济要闻,页9-10。
    [6]《经济旬刊》,第3卷第4期,1934年,经济要闻,页2。
    [1]《经济旬刊》,第3卷第17期,特载,页1-4。
    [2]《经济旬刊》,第7卷第4期,页39-41。
    [1]《江西省政府公报》,第285号,民国24年9月5日,页1。
    [2]吴宗慈:《江西省通志稿·财政略·田赋》,页9b-10a。
    [1]吴宗慈:《江西省通志稿·财政略·田赋》,页4b。
    [2]吴宗慈:《江西省通志稿·财政略·田赋》,页10a。
    [3]《江西政府公报》,第912号,民国26年9月21日,页1。
    [4]《江西省工商管理处战时贸易部业务报告》,第1期(自27年10月16日起至28年12月底止),江西省工商管理处战时贸易部编印,页19。
    [1]《江西省工商管理处战时贸易部业务报告》,第1期,页20。
    [1]《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185号,民国29年7月29日,页24-28。
    [2]吴宗慈:《江西省通志稿·财政略·田赋》,页5a-5b。
    [3]《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193号,民国29年9月23日,页9。
    [4]《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205号,民国29年12月16日,页6。
    [5]《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194号,民国29年9月30日,页4。
    [6]吴宗慈:《江西省通志稿·财政略·田赋》,页5b。
    [7]吴宗慈:《江西省通志稿·财政略·田赋》,页5b。
    [1]吴宗慈:《江西省通志稿·财政略·田赋》,页5b,页5b-6a。
    [2]《三年来之田赋整理与征实》,页3。
    [3]郭垣:《战时田赋整理问题》,页3-4。
    [1]郭垣:《战时田赋整理问题》,页44-45。
    [2]《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230号,民国30年8月11日,页12。
    [3]但是据《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241号,民国30年12月1日,页47-50)所载:粮食管理委员会于1941年10月裁撤,原粮食管理委员会所办事宜由县政府增设粮政科接办,田赋征实之经收事宜亦由县粮政科办理。
    [1]《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233号,民国30年9月11日,页54。
    [2]吴宗慈:《江西省通志稿·财政略·田赋》,页18a。
    [1]吴宗慈:《江西省通志稿·财政略·田赋》,页6a。
    [2]《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241号,民国30年12月1日,页47-50。
    [3]《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287号,民国32年8月16日,页5。
    [4]《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287号,民国32年8月16日,页5。
    [5]吴宗慈:《江西省通志稿·财政略·田赋》,页9a。
    [1]吴宗慈:《江西省通志稿·财政略·田赋》,页9a。。
    [2]《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225号,民国30年6月21日,页18-28。
    [1]吴宗慈:《江西省通志稿·财政略·田赋》,页9b。
    [2]转引自崔国华:《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财政金融政策》,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5年,页67。
    [3]《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236号,民国30年10月11日,页7。
    [4]国民党五届十二次会议《宣言及重要决议》,(第二历史档馆《国民政府粮食部档案》,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处编印),转引自《抗日战时期国民政府财政金融政策》,页69。
    [1]《经济旬刊》,第9卷第8、9期合刊,1937年,页12-13。
    [2]《经济旬刊》,第9卷第10、11期合刊,1937年,页5-13。
    [1]《江西省政府公报》,第47号。民国23年11月26日,页5。
    [2]《江西省政府公报》,第48号,民国23年11月27日,页12。
    [3]《江西省政府公报》,第51号,民国23年11月30日,页8。
    [4]《江西省政府公报》,第60号,民国23年12月11日,页8。
    [5]《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186号,民国29年8月5日,页23
    [1]《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298号,民国33年1月31日,页26。
    [2]《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186号,民国29年8月5日,页23。
    [3]《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186号,民国29年8月5日,页24。
    [4]吴宗慈:《江西省通志稿·财政略·田赋》,页12b。
    [1]《江西统计》,第2期,1942年,页89。
    [1]《经济旬刊》,第2卷第1期,1934年,页12。
    [1]《经济旬刊》,第2卷第1期,1934年,页12。
    [2]《经济旬刊》,第7卷第9期,1936,页35。
    [3]《经济旬刊》,第7卷第8期,1936,页55。
    [4]《经济旬刊》,第2卷第6期合刊,1934年,页1。
    [5]《经济旬刊》,第3卷第18期,1934年,通讯,页1。
    [1]《江西农村经济》,《经济旬刊》,第2卷第1期,1934年,页26。
    [2]《赣北南浔铁路一带何以多荒地》,《经济旬刊》,第1卷第4期,1933年,页19。
    [1]《经济旬刊》,第4卷第1期,1935年,通讯,页1。
    [2]《袖珍江西统计》,页9。
    [1]《经济旬刊》,第2卷第1期,经济要闻,页4。
    [2]《经济旬刊》,第1卷第4期,1933年,页19。
    [3]《经济旬刊》,第3卷第4期,1934年,通讯,页1。
    [1]《经济旬刊》,第1卷第18期,1933,页6。
    [1]江西省政府经济委员会编:《江西经济问题》,台湾学生书局,1971年,页20-21。
    [2]《经济旬刊》,第1卷第18期,1933年,页15。
    [3]《经济旬刊》,第5卷第7期,1935,通讯,页1。
    [4]《经济旬刊》,第3卷第5期,1934年,页55。
    [5]《经济旬刊》,第7卷第8期,1936年,页55。
    [6]《经济旬刊》,第7卷第8期,1936年,页55。
    [1]《经济旬刊》,第4卷第4期,1935的,论著,页2。
    [2]《经济旬刊》,第4卷第4期,1935的,论著,页3。
    [3]《经济旬刊》,第4卷第4期,1935的,论著,页3。
    [1]《经济旬刊》,第4卷第18期,1935年,调查,页1。
    [1]《经济旬刊》,第4卷第2期,1935年,经济要闻,页1-2。
    [2]薛暮桥:《旧中国的农村经济》,农业出版社,1980年。
    [1]《江西年鉴》,页855;《江西省农村合作委员会工作概况》,江西省政府秘书处印制,1935年。
    [2]《江西省建设事业概要》,页47;吴宗慈:《江西省通志稿·经济略》,页317a-317b。
    [3]《江西年鉴》,页855。
    [4]《江西省建设事业概要》,页47。
    [5]《江西省建设事业概要》,页47。
    [6]《经济旬刊》,第7卷第15期,1936年,页70。
    [1]《江西省政府公报》,第261号,民国24年8月7日,页1。
    [1]《江西省政府公报》,第373号,民国24年12月19日,页1。
    [2]《江西省政府公报》,第4期,民国20年6月1日,页17。
    [1]《江西省政府公报》,第273号,民国24年8月21日,页5。
    [2]《江西省政府公报》,第273号,民国24年8月21日,页5。
    [1]《经济旬刊》,第2卷第1期,1934年,经济要闻,页6。
    [2]《赣省十年经济建设》,《赣政十年》,页29。
    [3]《江西省政府公报》,第4期,民国20年6月1日,页18。
    [1]《江西省合作金库概况》,江西省农村合作委员会,1939年,页1。
    [2]《江西省政府公报》。第273号,民国24年8月21日,页1-5。
    [1]《经济旬刊》,第2卷第2、3期合刊,经济要闻,页8。
    [2]《经济旬刊》,第2卷第2、3期合刊,经济要闻,页8。
    [3]《江西统计月刊》,第1卷第10期,1939年,页5。
    [4]《江西省合作金库概况》,1939年,页35。
    [5]《江西省合作金库概况》,1939年,页5。
    [6]《江西省合作金库概况》,1939年,页19。
    [1]《江西省合作金库概况》,1939年,页7-15。
    [1]《经济旬刊》,第3卷第17期,1934年,页15-17。
    [2]《江西省建设事业概要》,页50。
    [1]《江西省政府公报》,第211号,民国24年6月10日,页8。
    [2]《江西省政府公报》,第468号,民国25年4月13号,页9-10。
    [3]《江西省政府公报》,第477号,民国25年4月23日,页1。
    [4]《江西省通志稿·财政略》,页322b。
    [1]《经济旬刊》,第4卷第6期,1935年,特载,页1。
    [2]《江西省通志稿·财政略》,页323a。
    [1]《江西省政府公报》,第378号,民国24年12月25日,页2-4。
    [2]《江西省通志稿·经济略》,页322b。
    [1]《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222号,民国30年5月21日,页27。
    [2]吴宗慈:《江西省通志稿》,页323b。
    [3]《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245号,民国31年1月11日,页23。
    [1]《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253、1254号合刊,民国31年4月11日,页4。
    [2]《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253、1254号合刊,民国31年4月11日,页5。
    [3]《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253、1254号合刊,民国31年4月11日,页6。
    [4]《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241号,民国30年12月1日,页12。
    [1]《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242号,民国30年12月11日,页26。
    [2]《经济旬刊》,第7卷第12期,1936,页34。
    [1]《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198号,民国29年10月28日,页4。
    [2]《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233号,民国30年9月11日,页13。
    [3]《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198号,民国29年10月28日,页4。
    [4]《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233号,民国30年9月11日,页13。
    [5]《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233号,民国30年9月11日,页13。
    [1]《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198号,民国29年10月28日,页4。
    [2]《江西省建设事业概要》,页50。
    [1]《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171号,民国29年4月22日,页6。
    [2]《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211号,民国30年2月1日,页38。
    [3]《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290号,民国32年10月1日,页11。
    [1]吴宗慈:《江西省通志稿·经济略》,页341b。
    [2]《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244号,民国31年1月1日,页66。
    [1]《江西省建设事业概要》,页50。
    [2]《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243号,民国30年12月21日,页61。
    [3]《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243号,民国30年12月21日,页61。
    [4]《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157号,民国29年1月15日,页63。
    [5]《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230号,民国30年8月11日,页29。
    [1]《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310号,民国33年5月31日,页56。
    [1]《江西省建设事业概要》,页53。
    [2]《江西省建设事业概要》,页54。
    1.第四届合作讲习会汇刊.中国华洋义赈救灾总会丛刊.1936.
    2.江西赋粮工作要领.江西田赋粮食管理处印行.1944.
    3.江西财政纪要.江西省财政厅,1930年.
    4.江西各县概况调查表.1933.
    5.江西公路业务报告(民国二十一及二十二年份).江西省公路处.1933.
    6.江西合作事业概况.江西省政府建设厅,1938.
    7.江西建设事业概要.江西省政府建设厅,1936.
    8.江西省政府经济委员会.江西经济问题.台湾学生书局,1971.
    9.江西米谷调查.(日)株式会社生活社,1935.
    10.江西米谷概况.江西省政府建设厅,1938.
    11.江西米谷运销调查(支那经济资料八).(日)株式会社生活社,1937.
    12.江西年鉴.江西省政府统计室,1936.
    13.江西全省铁路总局开办简明章程(不分卷).光绪31年排印本.
    14.江西省稻米检验概况.江西省建设厅,1938年.
    15.江西省稻米检验所概况.江西省稻米检验所,1938.
    16.江西省地政概况.江西地政局,1939.
    17.江西省地政概况.江西地政局,1941.
    18.江西省地政概况.江西省政府秘书处,1941.
    19.江西省工商管理处战时贸易部业务汇报(第1期).江西省工商管理处战时贸易部,1940.
    20.江西省公路运营概况.(日)中支建设资料整备委员会,1936.
    21.江西省合作金库概况.江西省农村合作委员会,1939年.
    22.江西省经济事情.(日)中支建设资料整备委员会,1941.
    23.江西省垦务概况.江西省垦务处编印,1939.
    24.江西省垦务概况.江西省垦务处编印,1943.
    25.江西省农村合作委员会工作概况.江西省政府秘书处,1935.
    26.江西省农村合作委员会民国二十三年全年工作概况.1934.
    27.江西省农村社会调查.经济部江西农村服务区管理处编编印,1938.
    28.江西省农业概况.江西省政府建设厅编印,1938.
    29.江西省农业统计.江西省政府秘书处统计室编印,1939.
    30.江西省商业概况.江西省政府建设厅编印,1941年.
    31.江西省浙赣及其背后地一般经济调查报告.(日)满铁调查局,1941.
    32.江西水利局报告书.江西水利局编印,1930.
    33.江西田粮统计.江西省粮食管理处,1948年.
    34.江西乡镇公益储蓄.全国节约建国储蓄劝储委员会江西分会编印,1944.
    35.江西之茶.江西省政府经济委员会编,1934.
    36.江西之米谷.江西省政府秘书处统计室编,1936.
    37.临川试办县政实验区一个月工作的实况.1934年.
    38.临川县县政实验最近概况.1936年.
    39.民国二十三年江西进出口贸易分类统计.江西省政府秘书处统计室,1936.
    40.南昌县全县农村社会调查报告.江西省农业推广部,1935年.
    41.江西省垦务处合办冬垦复村运动办法.善后救济总署江西分署,1946.
    42.县政丛刊.江西省政府,出版年不详,据内容判断就是1936年前后.
    43.县政丛书·财政类.江西省政府,出版年不详.
    44.县政汇编.江江西省政府民政厅,1928.
    45.县政资料辑要(共4辑).江西省政府民政厅,1940、1941、1941、1941年.
    46.新县政研究.上海汗血书店,1935.
    47.袖珍江西省统计.江西省政府统计室,1946.
    48.玉萍铁路建筑经费概算书.江西省建设厅,1933年.
    49.熊大惠.整理江西公路营运管理计划.江西公路处,1936.
    50.蔡舒:中华民国县政乡村计划.1940年.
    51.陈翰笙.解放前的中国农村(3辑).中国展望出版社,1985.
    52.冯和法.中国农村经济资料.上海黎明书局,1935.
    53.傅春官:江西农工商矿纪略(6册).清光绪三十四年石印本.
    54.傅汝楫:江西特税纪要.江西财政特派员公署财政月刊处,1929年.
    55.黄汝鉴:江西粮政之理论与实施.江西省粮食管理局,1945年.
    56.江西之地政.江西地政局编印,1947年。
    57.江西省会各界民众协助剿匪会二期工作报告.江西省会各界民众协助剿匪会编,1935.
    58.江西省会各界民众协助剿匪会工作报告.江西省会各界民众协助剿匪会编,1934.
    59.江西省会各县文史资料编缉委员会.江西各县文史资料.
    60.江西合作(杂志)
    61.江西建设月刊(杂志),1938-1941.
    62.江西民国日报(报纸).
    63.江西省档案馆.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
    64.江西省各县重要物产调查.江西省银行研究室编印,1949年.
    65.江西土地行政报告书.江西省土地局编印,1935年.
    66.江西省政府公报.江西省政府秘书处,1928-1946.
    67.江西统计.江西省政府统计处,1942-1946.
    68.江西统计月刊.江西省政府秘书处统计室,1930-1933.
    69.经济旬刊.江西省经济委员会编,1932-1937.
    70.孔敏.南开经济指数资料汇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71.史敬棠.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史料.三联书店,1959.
    72.汪浩.收复匪区之土地问题.正中书局,1935.
    73.王松年.江西之特产,联合征信所南昌分所,1949.
    74.萧纯棉.十年来之江西农业建设.江西省农业院,1941.
    75.熊漱冰.江西田赋问题,南昌新纪合群印刷公司,1932.
    76.熊漱冰.十年来江西之地政.江西省地政局,1941.
    77.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中华书局,1962.
    78.曾秉钰.江西商务总会章程(1册).光绪年间刊本,藏江西省图书馆.
    79.张峰青.江西调查局调查民事习惯问题.清宣统二年铅印本,藏江西省图书馆.
    80.章有义.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3辑).三联书店,1957.
    81.中国社科院经济所.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土地斗争史料选编.人民出版社,1982.
    82.中国社科院经济所现代室.革命根据地经济史料选编.江西人民出版社,1986.
    83.吴尚膺.土地问题与土地法.商务印书馆,1931年.
    84.宝音朝格图.伪蒙疆政权的物资统制政策——粮食统制政策的研究.内蒙古大学学报史.1999年第1期.
    85.陈桂珍.近代江西农村市场研究.江西师大2003年硕士论文.
    86.陈国庆.试析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田赋征实政策.历史教学问题.2009年第3期.
    87.陈炜.略论抗战时期广西的田赋征实.广西地方志.2007年第2期.
    88.陈宗文.经营地方:乱世纷争与图强.江西师大2007年硕士论文.
    89.董建新.试论1927—1937年河南田赋与地方财政的关系.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7期.
    90.杜询诚.民国时期中央与地方财政划分,.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第3期
    91.傅宏.论1927—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农村合作运动.西南师范人学学报.2001年第1期.
    92.葛兆光.1895年的中国:思想史上的象征意义.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01年第5期等
    93.郭绍敏.塑造“国民”:清末政府的努力及困境.社会科学论坛.2009年第6期.
    94.郝银侠:.抗战时期陕西田赋征实之研究.兰台世界.2007年第20期.
    95.何峰.赣政十年期间(1932—1942)的江西财政.南昌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96.黄河.浅析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整理田赋之缘起.社科纵横.2009年第2期.
    97.黄宗智.发展还是内卷?十八世纪英国与中国——评彭慕兰《大分岔: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历史研究.2002年第4期.
    98.黄宗智.中国的“公共领域”与“市民社会”——国家与社会间的第三领域.载黄宗智主编.中国研究的范式问题讨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99.姜海燕.清代江西的粮食运销.南昌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100.姜义华.论近代国家与社会非同步发展的政治整合,载复旦大学历史系等编:近代中国的国家形象与国有认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101.李怀印.晚清及民国时期华北村庄中的乡地制—以河北获鹿县为例.历史研究.2001年第6期.
    102.李平亮.卷入“大变局”.厦门大2004年博士论文.
    103.李铁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田赋征实政策再认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年第3期.
    104.李玉敏,栾雪飞.国民政府的合作社经济政策及其评价.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105.廖建林.十年建设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农村合作运动及其实施成效.江汉论坛.2005年第3期等.
    106.刘椿.三十年代南京国民政府的田赋整理.中国农史.2000年第2期
    107.刘慧宇.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地财政划分制度.中国经济史研究.2001年第4期.
    108.楼卫琴.赣政十年期间的江西财政.南昌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109.罗志田.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研究取向与反思.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1998年第1期.
    110.罗志田.乱世潜流:民族主义与民国政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111.梅德平.国民党政府时时期农村合作社组织变迁的制度分析.民国档案.2004年第2期.
    112.牛林豪.试析1927—1937年国民政府的土地政策.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113.牛淑萍.1927至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田赋整理述评.民国档案.1999年第3期
    114.潘国琪.抗战初期国民政府财政政策考辨.抗日战争研究.2003年第1期.
    115.潘红石.试析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田赋征实之弊端.邵阳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116.任怀东.近代华北乡村社会治理的双重话语—以获鹿县为例.中国农史.2009年第2期.
    117.史丙贵.应县日伪政权对粮食的统制.文史月刊.1995年第Z1期.
    118.孙捷、闵桂林.“赣政十年”期间的江西地政.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第10期.
    119.万振凡.革命、改良与“弹性结构”.上海师大2007年博士论文.
    120.魏本权.20世纪上半叶的农村合作化—以民国江西农村合作运动为中心的考察.中国农史.2005年第4期.
    121.魏本权.近代江西农村合作运动述论,1931—1949.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硕士论文.
    122.文红玉.孙中山的土地思想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土地政策.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哲社版).2009年第3期.
    123.邬琴兰.抗战时期江西粮食管理探析,江西师大2005年硕士论文.
    124.武敏艳.统一财政:1928年国民政府第一次财政会议之考察.史学月刊.2006年第4期.
    125.忻平、赵泉民.20世纪20—30年代江苏农村合作运动论略.江苏社会利学.2003年第1期.
    126.徐立望.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之史的考察.求索.2001年第5期.
    127.徐旭阳.抗日战争时期湖北后方国统区的土地呈报和减租土作.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
    128.叶凤刚.论南京国民政府财政体系的历史演变.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129.叶麒麟.现代国家建构:近代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主轴.理论与改革.2006年第6期.
    130.尹红群.财权与庶政:抗战后期国民政府自治财政的困局(1941—1945).云梦学刊.2006年第6期.
    131.尹红群.略论1941年国民政府国家财政系统改制.中国经济史研究.2006年第2期.
    132.尹红群.民国时期地方政权与地方财政.浙江大学2005年博士论文.
    1 33.张根福.米统会”与汪伪粮食统制.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
    134.张君卓.1927—1937年华北田赋征收体制与农民负担.中国经济史研究.2006年第3期.
    135.张连红.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央与地方财政收支结构的划分与实施.江海学刊.1999 年第6期.
    136.张鸣.近代“乡村民族主义”的兴起与“新十字军”东侵.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6年第2期.
    137.张泰山.民国时期田赋征收人员的结构及其素质考察:以1927—1937年的湖北省为例.民国档案.2006年第2期
    138.张志超等.中国财政现代化模式的历程—民国时期(1912—1937)财政改革对话.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139.赵泉民、忻平.乡村社会整合中的“异趣”—以20世纪30年代江浙两省乡村合作运动为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140.赵泉民.困境中的选择—对国民党乡村合作运动政策确立过程的论析.社会利学研究.2003年第6期.
    141.赵云旗.论民国初年的财政金融改革.财政研究.2002年第10期.
    142.赵云旗.中国近代史上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尝试.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9期.
    143.郑起东.国民政府土地陈报研究.古今农业.2008年第1期.
    144.郑师渠.近代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历史研究,1995年第5期.
    145.朱学勤.五四以来的两个精神“病灶”.战略与管理,1999年第4期.
    146.邹进文.清末财政思想的近代转型:以预算和财政分权思想为中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147.J.K.Fairbank.Trade and diplomacy on the china coast:the opening of treaty ports 1842-1854.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53.
    148.Mark Elvin.The pattern of the Chinese past,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73.
    149.S.N.艾森斯塔德.现代化:对抗与变迁,张旅平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的.
    150.#12
    151.安东尼·吉登斯.民族、国家与暴力.三联书店,1988.
    152.保罗·柯文(Cohen Paul).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中华书局,2002年.
    153.滨下武志.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朝贡贸易体系与近代亚洲经济圈.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1999年.
    154.卜凯.中国土地利用.台湾学生书局,1971.
    155.陈翰笙.帝国主义工业资本与中国农民.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
    156.杜赞奇.文化、权利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
    157.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158.傅宏.民国时期农村合作运动述评.徐州师范人学学报杨荫溥.民国财政史.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5年.
    159.何炳棣.中国古今土地数字的考释与评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160.黄宗智.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中华书局,2000年.
    161.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华书局,1986.
    162.黄宗智.中国农村的过密化与现代化:规范认识危机及出路.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163.李伯重.发展与制约:明清江南生产力研究.(台)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2.
    164.李伯重.江南农业的发展:1620-1850.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165.刘大均.经济动员与统制经济.商务印书馆,1939年.
    166.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167.罗威廉(William T.Rowe).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商业和社会(1876—1889),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168.罗志田.乱世潜流:民族主义与民国政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169.彭慕兰.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
    170.塞缪尔·P.亨廷顿.变动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171.施坚雅(William Skinner).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史建云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172.施坚雅(William Skinner).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中华书局,2000年.
    173.舒尔茨(Schultz·T.W.).改造传统农业.商务印书馆,1987.
    174.汪敬虞.十九世纪西方资本主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人民出版社,1983年.
    175.吴承明.市场·现代化·经济史论.云南大学出版社,1996.
    176.杨培新.旧中国的通货膨胀,人民出版社1985年.
    177.杨荫溥.民国财政史.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5年.
    178.赵泉民.政府·合作社·乡村社会:国民政府农村合作运动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