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角色视角下的全国人大代表政治行为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当代中国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形式,是当代中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实际运行状况,是当代中国各项民主制度建立、发展和发挥作用的基础和条件,体现着当代中国民主政治的本质和发展水平。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和主要内容,而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细胞,人大代表的履职行为是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挥作用的基础性环节。
     本项研究主要以政治角色理论为分析工具,以全国人大代表的履职行为为研究对象,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研究者本人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的若干履职行为和相关亲身经历进行研究。本文试图以对全国人大代表这一政治角色的行为描述为研究进路,通过展现全国人大代表的角色产生和角色扮演的全过程,分析全国人大代表角色行为模式的特点及其与相应角色规范和角色期望之间的联系,从而描述和解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运行情况,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相关制度规定及其运转情况,为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功能、认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某些特点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本项研究认为,全国人大代表的角色期望是全国人大代表这一角色产生的基础,也是全国人大代表角色扮演的“剧本”和动力。作为个体的全国人大代表对代表角色期望的领悟以及代表再社会化过程对代表个体履职能力的影响使不同的代表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呈现出一定个性特点。代表角色所担当的其他角色,特别是代表所担当的其他政治角色对代表的角色扮演行为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代表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其行为与角色期望的一致性程度、角色冲突、角色错位、角色超载等角色行为特征既与代表个体特征有内在联系,但从更深层次的原因看,其行为特征更多地反映了当代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在某些方面存在的欠缺。要使人大代表角色行为与角色期望实现更高程度的一致,解决代表角色扮演过程中的角色冲突、角色错位、角色超载等问题,必须通过改革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其他相关政治体制。
     本文内容安排除导言和结论部分外,正文部分共分五章。
     导言部分的内容主要是介绍本选题的缘由和意义,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对本文的主要分析概念进行解释,说明本研究的目的、研究思路、主要研究方法和可能的创新之处等。第一章主要是介绍相关政治主体对全国人大代表的角色期望。全国人大代表的角色期望可以分为社会期望和角色自我期望。社会期望包括制度性期望和道德性期望。制度性期望对全国人大代表这一角色在履职过程中有明确的规范要求,这是全国人大代表角色扮演的“剧本”;道德性期望是一种非强制性的规范要求,主要靠社会舆论以及角色扮演者本人的内心信念发挥作用。角色自我期望是角色对自己行为模式的设想。角色期望最终要通过角色承担者本人对角色的领悟发挥作用,人大代表对角色期望的领悟是代表角色扮演的动力和主观前提。第二章主要是描述全国人大代表这一政治角色的挑选和确定过程,分析这一过程的主要特点及其对人大代表角色扮演可能产生的影响。人大代表的产生过程是人大代表这一政治角色的角色期望具体化为一个个代表的过程,当选代表是政治角色的具体承担者和扮演者。第三章主要是描述全国人大代表在全国人大会议期间的角色扮演行为,并总结全国人大代表在全国人大会议期间角色行为模式的特点。第四章主要是研究全国人大代表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的角色扮演行为,并分析闭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行为模式的特点。第五章主要是研究全国人大代表再社会化的内容、主要途径、特点及其对代表角色扮演行为的影响等。本文最后概括了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并对如何更好地发挥全国人大代表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As an organization of state power, and the basic form of the Chinese people as the masters, the system of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NPC for short) is a fundamental political system in contemporary China. The NPC system and its actual operating conditions are the foundation and prerequisite of establishing, developing various democratic systems, and exerting their influence in contemporary China. It reflects the essence and developing level of the democratic politics in contemporary China. The NPC is the core and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NPC system. The representatives of the NPC forms the tissue sells of the NPC. The duty-performance of the NPC representatives is the fundamental part of playing the roles of NPC and its system.
     Mainly taking political role theory as the analysis tool, this study chooses the duty-performance of the NPC representativ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conducts the research of the perform-duty behavior with an 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 and the relevant experiences after the author himself being elected as a NPC's representative. The author takes the description of role behavior features of NPC representatives as the research approach,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PC representatives'behavior,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rresponding role norms and role expectation, and presents the whole process of role generation and role-playing of the NPC representatives, thereby describes and explains the operation of the NPC, and relevant provisions and its functioning of the NPC. This paper aims to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for understanding the NPC system and its functions, and some features of the political system in contemporary China.
     The study holds that the role expectation of the NPC representatives is not only the foundation of generating the role of NPC representatives, but also the "script" and driving force of the role-playing of the NPC representative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role expectations of individual representative and the impact on the individual performance ability in the re-socialization process make different representatives present certain characteristics in the process of role-playing. The other roles, particularly the other political roles that the representative carries on, have a critical influence on the role-playing behaviors of the representatives. In the process of role-playing, not only the behaviors of the representatives and the role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the consistency degree of the role expectation, role conflict, role dislocation and role overload have inner connection in the aspect of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presentative, but from a deeper perspective, his/her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much more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PC system and political system in contemporary China, as well as their deficiencies in some aspects. In order to achieve a higher degree of consistency between role behavior and role expectation for the representatives, and solve the problems such as role conflict, role dislocation and role overload in the process of role-playing, 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develop and improve NPC system and other relevant political system through reform.
     The body of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besides introduction and conclusion sections.
     The content of the Introduction mainly introduces the reason and significance of this study, sorts out the relevant research literature at home and abroad, explains the main analysis concepts, and explains the purpose, research ideas, research methods, and possible innovation of the study. Chapter One mainly introduces the role expectations of the relevant political subject to the NPC representatives. The role expectation of the NPC representatives can be divided into social expectation and role self-expectation. Social expectation includes institutional expectation and moral expectation. Institutional expectation has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to the role as the NPC representatives, which is the "script" that the NPC representatives act; moral expectation is a non-mandatory regulatory requirement, whose roles mainly depend on public opinions and innermost belief of the role players. Role self-expectation is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role player targets his/her own behavior patterns. Role expectation bearers ultimately play a role th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role, 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role expectation of the NPC representatives is the driving force and subjective premise of role-playing of the Representatives. Chapter Two mainly describes the process of selection and confirmation of the political role as the NPC representatives, and analyze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cess and the possible influence on the role-playing of the NPC representatives. The generation process of the NPC representatives is the process of the role expectation of the political role as the NPC representatives specifically transforming into individual representative, and the representative-elect is the specific bearer and actor of the political role. Chapter Three mainly describes the role playing behaviors of the NPC representatives during session of NPC, and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ehavior pattern of the NPC representatives during adjournment. Chapter Five mainly studies the relevant content, main rout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re-socialization of the NPC representatives and the influences on their role-playing behaviors. The paper finally summarizes the main conclusion of the study, and discusses how to play a better role as NPC representatives.
引文
① 蔡定剑:《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四版),法律出版社,2003年6月,第25-26页。
    ① 邹平学:《关于代表制度研究的几个问题》,《社会科学研完》,1991年第3期。
    ① 蔡定剑:《一个人大研究者的探索》,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页。
    ① 详见金太军:《建设政治文明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探讨》,2004年第4期;季正矩:《总结与展望:人民代表大会三十年》,《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年第5期;江启疆:《论人大代表选举及其相关问题》,《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5期。
    ② 蔡定剑:《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政法论坛》,2004年第6期。
    ③ 秦前红、周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回顾与宪政思考》,《人大研究》,2004年第10期。
    ① 张树剑:《中国省级人大预算监督制度研究》,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② 孟宪艮:《人大代表的监督能动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山东大学博士论文,2009。
    ③ 陈家刚:《现代中国民主制度的建构与运行:第一届全国人大研究(1954-1959)》,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④ 房正宏:《人民代表大会运行机制研究》,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⑤ 田芝健:《当代中国执政党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兼论当代中国的核心政治关系》,《人大研究》,2004年第12期。
    ⑥ 谢庆奎:《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77页。
    ⑦ 林伯海:《新中国成立以来执政党与人大关系的变迁与发展》,《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① 郭定平:《政党与政府》,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04-106页。谢庆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宪政体制的接轨》,《人大研究》,2006年第1期。程竹汝:《依法执政:中国政治发展重要的实践形式》,《科学社会主义》2010年第5期。
    ② 朱光磊:《当代中国政府过程》,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53页。
    ③ 都淦:《从党政关系视角看党委书记兼人大主任的实践》,《理论探索》2008年第4期。
    ④ 王贵秀:《党委书记与人大常委会主任“普遍兼职”现象探析》,《人大研究》2005年第3期。
    ⑤ 张惠敏:《我国人大代表代表性缺失分析》,《科学社会主义》2006年第2期。
    ⑥ 张建民:《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从改善代表结构做起》,《湖湘论坛》2003年第2期。
    ① 陈晗:《理论界关于人大代表选举制度的意见综述》,《人大研究》2008年第12期。
    ② 方付建:《试论建立人大代表履职考核制度》,《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
    ③ 樊鹏:《论约束人大代表履职的现实手段》,《人大研究》2011年第9期。
    ④ 卢正涛:《人大代表专职化及其他》,《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⑤ 何鹏程:《专职代表制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人大研究》2001年第11期。
    ⑥ 张惠敏:《我国人大代表代表性缺失分析》,《科学社会主义》2006年第2期。
    ① 王进芬:《美国选民与国会议员的关系及其启示》,《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年第6期。
    ② 赵永红:《服务选区与代表国家:美国国会文化内在张力研究》,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3。
    ③ 邱家军:《代表谁?——选民与代表》,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① 奚从清:《角色论——个人与社会的互动》,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4页。
    ② (美)艾伦·C·艾萨克:《政治学:范围与方法》,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02页。
    ③ (美)艾伦·C·艾萨克:《政治学:范围与方法》,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03页。
    ④ (美)阿尔蒙德等:《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62页。
    ⑤ 黄百炼徐勇:《政治稳定与发展的社会分析——政治社会学导论》,武汉出版社,1993年版,第236页。
    ⑥ 黄百炼徐勇:《政治稳定与发展的社会分析——政治社会学导论》,武汉出版社,1993年版,第237页。
    ① 贾伯中:《角色理论与政治角色》,《政治学研究》1989年第4期。
    ② 黄百炼徐勇:《政治稳定与发展的社会分析——政治社会学导论》,武汉出版社,1993年版,第238-239页。
    ③ 奚从清:《角色论——个人与社会的互动》,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9-20页。
    ④ (美)乔纳森·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第6版,下),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第9页。
    ⑤ 李元书:《政治社会化理论的产生、发展和研究领域》,《文史哲》2004年第2期。
    ⑥ 李元书:《政治社会化理论的产生、发展和研究领域》,《文史哲》2004年第2期。
    ① (美)艾伦·C·艾萨克:《政治学:范围与方法》,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03-304页。
    ② (美)艾伦·C·艾萨克:《政治学:范围与方法》,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04页。
    ① 黄百炼徐勇:《政治稳定与发展的社会分析——政治社会学导论》,武汉出版社,1993年版,第241页。
    ② (美)S.科夫曼:《角色超载、角色冲突及紧张感》,转引自苏国勋、刘小枫主编的《社会理论的诸理论》(Ⅱ),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385页。
    ③ 奚从清:《角色论——个人与社会的互动》,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33页。
    ① 贾伯中:《角色理论与政治角色》,《政治学研究》1989年第4期。
    ② (美)艾伦·C·艾萨克:《政治学:范围与方法》,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03页。
    ① 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39页。
    ② 任宝玉:《财源政治——“财政下乡”视角下的财政合法性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52-53页。
    ① 甄静慧:《胡小燕:农民工代表的艰难履职》,《南风窗》,2008年第18期。
    ② 蔡定剑:《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四版),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215页。
    ① 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中,有一部分名额由中央提名候选人,推荐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作为各政党、各人民团体提名推荐的代表候选人,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中央提名的候选人主要用于安排以下人员:拟任全国人大代表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拟任新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专门委员会主任人选;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推荐的全国人大代表人选;拟任全国人大代表的无党派人士、宗教界人士、少数民族人士和各界知名人士;其他拟任全国人大代表的人士。中央推荐的候选人不占地方全国人大代表名额指标,中央推荐的候选人实际上就是戴帽选举。参见《间接选举》(上),史卫民、刘智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98-215页。
    ① 史卫民刘智:《间接选举》(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15页。
    ① 陈斯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概论》,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第133-134页。
    ① 史卫民刘智:《间接选举》(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25页。
    ① 蔡定剑:《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4版,第441页。
    ① 吴康民:《会内会外——十届人大随笔》,(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2007年初版,第62页。
    ① 吴康民:《人大缤纷录》,(香港)明报出版社有限公司,1997年初版,第129页。
    ① 吴康民:《人大缤纷录》,(香港)明报出版社有限公司,1997年初版,第147页。
    ② 笔者注:吴康民,香港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1975年起当选为第四、五、六、七、八、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① 奚从清:《角色论——个人与社会的互动》,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33页。
    ② 吴康民:《人大选举备忘录——九届人大回顾与十届选举》,(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2002年版,第57页。
    ① 申纪兰:《忠诚——申纪兰60年工作笔记》,北京联合出版社,2011年版,第223页。
    ② 申纪兰:《忠诚——申纪兰60年工作笔记》,北京联合出版社,2011年版,第224页。
    ① 司法不公是群众向笔者反映最多的问题,其他代表也有类似经历。参见申纪兰:《忠诚——申纪兰60年工作笔记》,北京联合出版社,2011年版,第214页。
    ① 黄百炼徐勇:《政治稳定与社会发展的分析——政治社会学导论》,武汉出版社,1993年版,第322-333页。
    ② (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小G·宾厄姆·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91页。
    ③ (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小G·宾厄姆·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91-121页。
    ④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何晔晖在2012年第1期全国人大代表履职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的讲话。
    [1]马克思恩格斯选记[M].(1—-4卷),人民出版社,1972.
    [2]毛泽东选集[M].(1—-4卷),人民出版社,1991.
    [3]邓小平文选[M].(1—-3卷),人民出版社,1993、1994.
    [4]江泽民文选[M].(1—-3卷),人民出版社,2006.
    [5]蔡定剑.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M].(第四版),法律出版社,2003.
    [6]黄百炼,徐勇.政治稳定与发展的社会分析——政治社会学导论[M].武汉出版社,1993。
    [7]陈家刚.现代中国民主制度的建构与运行[M].第一届全国人大研究(1954-1959D》,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
    [8]房正宏.人民代表大会运行机制研究[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
    [9]谢庆奎.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0]郭定平.政党与政府[,].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11]朱光磊.当代中国政府过程[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
    [12]邱家军.代表谁?——选民与代表[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13]奚从清.角色论——个人与社会的互动[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14]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5]任宝玉.财源政治——“财政下乡”视角下的财政合法性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16]史卫民,刘智.间接选举(上)[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17]吴康民.会内会外——十届人大随笔[M].(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2007年.
    [18]吴康民.人大缤纷录[M].(香港)明报出版社有限公司,1997.
    [19]吴康民.人大选举备忘录——九届人大回顾与十届选举[M].(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2002.
    [20]申纪兰.忠诚——申纪兰60年工作笔记[M].北京联合出版社,2011.
    [21]蔡定剑.宪法精解[M].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22]蔡定剑.中国选举状况的报告[M].法律出版社,2002.
    [23]蔡定剑.宪政讲堂[M].法律出版社,2010.
    [24]蔡定剑.夜阑烛火集[M].法律出版社,2008.
    [25]蔡定剑.民主是一种现代生活[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1.
    [26]蔡定剑.一个人大研究者的探索[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6.
    [27]史卫民,郭巍青,刘智.中国选举进展报告[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28]孙哲.全国人大制度研究[M].法律出版社,2004.
    [29]浦兴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30]陈斯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概论[M].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
    [31]刘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足迹[M].中国民主法律出版社,2008.
    [32]刘瑜.民主的细节[M].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09.
    [33]李鹏.立法与监督——李鹏人大日记(上、下)[M].新华出版社、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6.
    [34]周洪宇.怎样做人大代表——一个人大代表的思考与实践[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5]张希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创建史[M].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
    [36]尹中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大事记(1954—2004)[M].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5.
    [37]张洪明,王波,王云奇.人大规范用语探析[M].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6.
    [38]施友松.人大代表工作简论[M].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6.
    [39]尹中卿“等”译.英、法、美、德、意、日六国议会议事规则[M].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5.
    [40]刘智等.数据选举——人大代表选举统计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41]郭定平.政党与政府[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42]田穗生等.中外代议制度比较[M].商务印书馆,2000.
    [43]周叶中.代议制比较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44]胡盛仪.中外选举制度比较[M].商务印书馆,2000.
    [45]林伯海.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制度的分析与构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46]刘政,程湘清.民主的实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组织和运作[M].人民出版社1999.
    [4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研究所组织编写.与人大代表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M].人民出版社,2004.
    [48]焦洪昌.选举的法律保障[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9]李凡.中国选举制度改革[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50]高怀鹏.比较选举制度[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51]王清秀.人大制度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
    [52]朱凌.我反对——一个人大代表的参政传奇[M].海南出版社,2006.
    [53]邹平学.中国代表制度改革的实证研究[M].重庆出版社,2005.
    [54]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组织编写.人大代表依法履职读本[M].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5.
    [55]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联络局编写.全国人大代表履职经验体会选编[M].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
    [56](美)艾伦·C·艾萨克.政治学:范围与方法[M].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
    [57](美)阿尔蒙德等.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58](美)乔纳森·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第6版,下)[M].华夏出版社,2001.
    [59](美)S.科夫曼.角色超载、角色冲突及紧张感[M].转引自苏国勋、刘小枫主编的《社会理 论的诸理论》(Ⅱ),上海三联书店,2005.
    [60](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小G·宾厄姆·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61](英)J.S密尔.代议制政府[M].汪碹译,商务印书馆,1982.
    [62](美)罗伯特·D·帕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M].王列、赖海榕译,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63](美)科恩.论民主[M].聂崇信、朱秀贤译,商务印书馆出版社,1988.
    [64](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出版,2003.
    [65](美)D.B.杜鲁门.政治过程——政治利益与公共舆论[M].陈尧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66](美)罗伯特·达尔.民主理论的前言[M].顾昕译,东方出版社,2009.
    [67]Jewell, M。 E, Representation in State Legislatures, 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1982.
    [68]Kevin J。 O'Brien, Reform without Liberalization:China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and the Politics of institutional, New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69]Geoffiey。R。Stone, Constitutional Law。 AsPen Law&Bussness 1999.
    [70]MiehaelRush, the role of the member of Parliament sinee1868:from gentlemen to Players, New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
    [71]NormanJ。 Omstein, CongressinChange:EvolutionandReform。 NewYOrk:PraegerPublishers, Ine,1975.
    [72]H。F。Pitkin, TheConcePtofRePresenta 瓦 on, Berkeley:Univ. ofCaliforniaPress,1967.
    [73]蔡定剑.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改革和完善[J].政法论坛,2004,(6).
    [74]邹平学.关于代表制度研究的几个问题[J].社会科学研完,1991,(3).
    [75]金太军.建设政治文明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J].理论探讨,2004,(4).
    [76]季正矩.总结与展望:人民代表大会三十年[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5).
    [77]江启疆.论人大代表选举及其相关问题[J].江苏社会科学,2002,(5).
    [78]秦前红,周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回顾与宪政思考[J].人大研究,2004,(10).
    [79]田芝健.当代中国执政党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兼论当代中国的核心政治关系[J].人大研究,2004,(12).
    [80]林伯海.新中国成立以来执政党与人大关系的变迁与发展[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81]谢庆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宪政体制的接轨[J].人大研究,2006,(1).
    [82]程竹汝.依法执政:中国政治发展重要的实践形式[J].科学社会主义,2010,(5).
    [83]都淦.从党政关系视角看党委书记兼人大主任的实践[J].理论探索,2008,(4).
    [84]王贵秀.党委书记与人大常委会主任“普遍兼职”现象探析[J].人大研究,2005,(3).
    [85]张惠敏.我国人大代表代表性缺失分析[J].科学社会主义,2006,(2).
    [86]张建民.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从改善代表结构做起[J].湖湘论坛,2003,(2).
    [87]陈晗.理论界关于人大代表选举制度的意见综述[J].人大研究,2008,(12).
    [88]方付建.试论建立人大代表履职考核制度[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9,(6).
    [89]樊鹏.论约束人大代表履职的现实手段[J].人大研究,2011,(9).
    [90]卢正涛.人大代表专职化及其他[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91]何鹏程.专职代表制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J].人大研究,2001,(11).
    [92]王进芬.美国选民与国会议员的关系及其启示[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6).
    [93]贾伯中.角色理论与政治角色[J].政治学研究,1989,(4).
    [94]李元书.政治社会化理论的产生、发展和研究领域[J].文史哲,2004,(2).
    [95]甄静慧.胡小燕:农民工代表的艰难履职[J].南风窗,2008,(18).
    [96]邹平学.宪政建设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研讨会综述[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5).
    [97]程湘清.政治文明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
    [98]黄学贤,朱中一.论人民代表代表性的完善[J].政治与法律,2005,(4).
    [99]盛正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需要完善的若干问题[J].政治与法律,2005,(6).
    [100]李仁质.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任务[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2).
    [101]龙太江,龚宏龄.论人大代表的利益冲突[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102]刘军,陈有春.民主党派在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中的作用——以政治角色理论为视角[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5).
    [103]刘洋.简论人大代表的社会角色[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5).
    [104]汪淑娟.人大代表的角色归属[J].人大研究,2003,(2).
    [105]周志武.选民代表·自主代表·全民代表—代议过程中人大代表的身份转换[J].湖北社会科学,2006,(10)
    [106]温辉.代表与选民的关系[J].现代法学,2001,(4).
    [107]曾慧.专职代表制是提高人大代表素质的有效途径[J].社会主义研究,2004,(6).
    [108]李静.国外专职议员制的产生及特点[J].吉林人大,2009,(5).
    [109]殷焕举,李晓波.人大代表专职化研究[J].科学社会主义,2011,(4).
    [110]肖书生.人大代表素质研究[J].人大研究,2006,(12).
    [111]江挺生等.人大代表发挥作用的调查与思考[J].人大研究,2001,(12).
    [112](美)艾萨克.角色理论与小团体理论[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6,(7).
    [113](美)比德尔.角色理论的最近发展情况[J].曾霖生译,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8,(11).
    [114](美)比德尔.角色理论的主要概念和研究[J].曾霖生译,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8,(11).
    [115]张树剑.中国省级人大预算监督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116]赵永红.服务选区与代表国家:美国国会文化内在张力研究[D].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
    [117]邱家军.中国人大代表与选民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118]蔡文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民主形态研究[D].兰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119]孟宪(?).人大代表的监督能动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博士论文,2009.
    [120]于景宁.对人大代表的几点“希望”[OL].光明网,http://www.gmw.cn/content/2010-03/04/content_1064952.htm.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