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民国广东地方政府外债研究 1912-1937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以1912—1937年间广东省地方政府外债作为研究对象,详细地论述了这些外债借取的历史背景,分别介绍了这些外债的债权国和债权人、担保、金额和利息、具体用途以及偿还等情况。对广东地方政府外债的特点进行了归纳,着重分析了这一时期广东独特的政治地位与这些特点的关系。最后,从外债的“两重性”入手,尽可能给予这些外债客观的评价。在承认军事外债具有“恶”的性质的同时,肯定了实业外债对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是一种利用外资的好的形式。
The foreign loans of Guangdong local government from 1912 to 1937 being regarded as the studying obje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ir historical backgrounds in details, and analyzes their creditor nations, creditors, guaranty, sum, accrual, uses and payments. The characters of this foreign loans are concluded, and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m and particular political station of Guangdong are analyzed. At last, by studying the double-character of them, the foreign loans are appraised impersonally. At the same time as admitting the harm of military foreign loans, the stimulative effects of industrial foreign loans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are affirmed, and it is a good form of utilizing foreign capital.
引文
1、财政科学研究所等编:《民国外债档案史料》,第1-12卷,档案出版社1990年版。
    2、徐义生:《中国近代外债史统计资料1853-1927》,中华书局1962年版。
    3、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参事室编:《中国清代外债史资料:1853-1911》,中国金融出版社1991年版。
    4、广东省档案馆馆藏历史档案。
    5、中国联合准备银行调查室编印:《中国内外债详编》,1940年版。
    6、财政部统计处编:《中国外债详编》,1935年版。
    7、财政整理会编:《财政部经管有确实担保各项外债说明书》,1928年版。
    8、财政整理会编:《财政部经管无确实担保各项外债说明书》,1929年再版。
    9、广州市文史研究馆编:《广州百年大事记》,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0、来新夏主编:《北洋军阀》(一),《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1、孙中山著,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二卷,中华书局1982年版。
    12、广东省财政厅第四科统计股编:《广东省财政统计》,1935年版。
    13、广东省清理财政局编订:《广东财政说明书》,1929年版。
    14、广东经济年鉴编撰委员会:《广东经济年鉴》,1941年版。
    15、广东年鉴编撰委员会编:《广东年鉴》,1941年版。
    1、王西桐:《中国对日之债务问题》,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2、杨汝梅:《民国财政论》,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
    3、万籁鸣:《整理中国外债问题》,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
    4、吴承禧:《中国的银行》,1935年版。
    5、贾士毅:《民国财政史》,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
    6、贾士毅:《民国续财政史》,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
    7、贾德怀:《民国财政简史》,商务印书馆1946年版。
    8、(美)雷麦(C.F.Remer):《外人在华投资》,商务印书馆1959年修订版。
    
    
    9、刘秉麟编著:《近代中国外债史稿》,三联书店1962年版。
    10、许毅主编:《北洋政府外债与封建复辟》,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1、许毅主编:《从百年屈辱到民族复兴.卷一:清代外债与洋务运动》,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12、中国财政史编写组:《中国财政史》,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7年版.
    13、汪敬虞:《外国资本在近代中国的金融活动》,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4、曹均伟,方小芬:《近代中国利用外资活动》,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5、曹均伟:《近代中国与利用外资》,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
    16、曹均伟:《中国近代利用外资思想》,立信会计出版社1991年版。
    1、李承烈:《中国外债的起始时间》,《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3年第2期。
    2、扈洪波:《旧中国外债的恶债性质》,《辽宁商专学报》1985年第1期。
    3、姚会元:《外债与清末民初的中国》,《武汉大学学报》1985年第2期。
    4、高云芳,尤义荣:《近代中国利用外资思想述略》,《吉林师院学报》1999年第2期。
    5、张晓辉:《民国前期广东外债概述》,《广东史志》2003年第2期。
    6、马陵合:《论晚清地方外债的阶段性特点》,《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1期。
    7、马陵合:《论民初关于外债问题的争议》,《史学月刊》1997年第2期。
    8、吴景平:《抗战时期中国的外债问题》,《抗日战争研究》1997年第1期。
    9、吴景平:《关于近代中国外债史研究对象的若干思考》,《历史研究》1997年第4期。
    10、吴景平:《论北洋政府的外债整理》,《历史教学问题》2003年第1期。
    11、隆武华:《清政府外债政策述评》,《清史研究》1997年第4期。
    12、隆武华:《北洋政府外债的借新还旧及其经验教训》,《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7年第3期。
    13、张侃:《论北洋时期地方政府外债》,《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0年第1期。
    14、张侃:《中国近代外债制度演变趋势述论》,《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2年第3期。
    15、张侃:《20世纪中国近代外债史研究回顾》,《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2年第2期。
    16、苏黎明:《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外债举借述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1年第1期。
    17、马金华:《晚清外债史研究述论》,《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