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新夏与北洋军阀史研究论探(1949-2006)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来新夏是中国近代史领域的杰出学者,他主要集中精力于北洋军阀史研究,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为此,本文选择《来新夏与北洋军阀史研究论探》为论题,以探讨来新夏的学术成就和思想。在借鉴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本文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运用比较的研究方法,结合来新夏生平,对其北洋军阀史研究成就及其学术思想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和分析,探讨其学术理念和方法。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半个世纪以来来新夏与其他学者在北洋军阀史领域研究成果的比较,笔者认为来新夏在新中国北洋军阀史研究中作出了突出贡献,他是北洋军阀史研究的开拓者和推动者,具有自己独特的史学研究方法。来新夏的学人风骨和治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继承;而他的治学方法、史学思想则是个硕大的宝库,我们有必要通过研读他的著作,挖掘这个宝库。是为本文立意所在。
Lai Xinxia is the outstanding scholar in the realm of modern history of China, who forcus on the researches of Northern Warlord history. With his half century efforts, he has made extraordinary achievements. In this article, my thesis is aiming at exploring the achievements and the thoughts of Lai Xinxia in his studies on the history of Northern Warlords. On the basis of using the former research and combining with hai Xinxia's academic career, this essay will be guided by dialectical and historical materialism theory and method, concerns systemically and comprehensively hai Xinxia's academic achievements as well as the academic thought, and tries to inquiry into hai Xinxia's learning concept and historical ideology by using comparison research method. By comparing researches on the Northern Warlord history between Lai Xinxia and other scholars after half of centu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 conclude that hal Xinxia has made prominent contribution to the researches of Northern Warlord history in 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 He is an exploiter and propellent of the Northern Warlord history research, and has his own unique history research method. The scholar's character and the research spirit of Lai Xinxia are worthy of our studying and inheriting, His learning method and history thought are also a very large treasure-house. We should study his works to excavate this treasure-house, It i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引文
[1] 来新夏:《舌耕笔耘 致力“为人”之学》,《学术界》,2003年第2期。
    [2]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83年3月,第1727页。
    [3]来新夏:《北洋军阀史略·内容提要》,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5月。
    [4]沈渭滨、杨勇刚:《来新夏与北洋军阀史研究》,《文汇报》,1992年3月24日。
    [5]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二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5月:李新:《中华民国史》,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9月,1982年4月,1987年9月:陈志让:《军绅政权》,北京:三联书店,1980年9月;李宗一:《袁世凯传》,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11月。
    [6]彭明:《北洋军阀研究纲要》,《教学与研究》,1980年第5期:孙思白:《试论军阀史的研究及其相关的几个问题》,《贵州社会科学》,1982年第6期:吴慧敏:《辛亥革命后军阀地主的形成及其特征》,《经济研究》,1980年第9期:乔志强:《清末“新军”与辛亥革命》,《山西大学学报》,1980年第3期。
    [7]来新勇、莫建来:《50年来北洋军阀史研究述论》,《社会科学战线》,1999年第5期。
    [8]来新夏:《北洋军阀史稿·序》,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11月。
    [9] 同上。
    [10]乔还田:《读〈北洋军阀史稿〉》,《人民日报》,1985年3月15日。
    [11]来新夏:《我与北洋军阀史研究——〈北洋军阀史〉的撰写缘由》,《学术界》,2001年第5期。
    [12]张侠:《北洋陆军史料》(1912-1916),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杜春和:《北洋军阀史料选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6月。
    [13]米新夏:《我与北洋军阀史研究——《北洋军阀史》的撰写缘由》,《学术界》,2001年第5期。
    [14]谢本书:《袁世凯与北洋军阀》,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6月;张宪文:《中华民国史纲》,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10月;章伯锋:《皖系军阀与日本》,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4月。
    [15]戴逸:《功力深厚的佳作——读来新夏教授〈北洋军阀史〉》,《中华读书报》,2001年5月23日。
    [16]陈明显、黄黎:《“植根于博,持之以韧”——读来新夏等著〈北洋军阀史〉》,《民国档案》,2003年第2期。
    [17]张注洪:《北洋军阀史研究的丰硕成果——读来新夏等著〈北洋军阀史〉》,南开大学地方文献研究室:《来新夏教授学术研讨会纪念集》,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第243-246页。
    [18]罗澍伟:《〈北洋军阀史〉——五十年的学术之旅》,《天津社会科学》,2001年第6期。
    [19]李大钊:《李大钊文集》(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12月,第740页。
    [20]王吉占:《军阀是个什么东西》,徐勇:《“军阀”治下之军阀“学理”研讨——以北伐战争前夕一场政治与学术论战为中心》,《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
    [21]李新:《北洋军阀的兴亡》,《史学月刊》,1985年第3期。
    [22][美]费正清主编、章建刚等译:《剑桥中华民国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11月,第299页。
    [23]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1月,第372页。
    [24]王尔敏:《淮军志》,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8月,第377—378页。
    [25]来新夏:《略论民国军阀史的研究》,《学术月刊》,1985年第1期。
    [26]来新夏:《北洋军阀史》,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4—18页。
    [27]吴虬:《北洋派之起源及其崩溃》,荣孟源、章伯锋:《近代稗海》第6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9月,第282—283页。
    [28]敖四林、冯勇智、程海南:《北洋军阀兴亡的军事经济原因》,《军事历史》,1997年第2期。
    [29]王振羽、王翔宇:《中罔近代社会结构与军阀产生根源浅论》,《南京化工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30]来新夏:《北洋军阀史研究札记三题》,《民国档案》,1985年第2期;来新夏:《略论民国军阀史的研究》,《学术月刊》,1985年第1期。
    [31]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一册,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57年8月,第1页。
    [32]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i972年5月,第225页。
    [33]何一成:《北洋军阀统治与新旧民主革命的转变》,《求索》,1989年第1期。
    [34]张华腾:《辛亥革命前后的北洋集团》,《民国档案》,2004年第2期。
    [35]列宁:《评经济浪漫主义》,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全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10月第2版,第154页。
    [36]列宁:《革命青年的任务》,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全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10月第2版,第325页。
    [37]毛泽东:《怎样分析农村阶级》,《毛泽东选集》(一卷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年3月,第121页。
    [38]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选集》(一卷本),第625页。
    [39]彭明:《北洋军阀 (研究纲要)》,《教学与研究》,1985年第5期。
    [40]吴慧敏:《辛亥革命后军阀地主的形成及其特征》,《经济研究》,1980年第9期。
    [41]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6月,第918页。
    [42]韩剑夫:《中国近代军阀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广东社会科学》,1988年第3期。
    [43]来新夏:《关于军阀史的研究》,《西南军阀史研究丛刊》第三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
    [44]来新夏:《北洋军阀史》,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
    [45]列宁:《礼会革命党人所复活的庸俗社会主义和民粹主义》,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全集》第7卷.第30页。
    [46]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北京:三联书店,1983年3月第2版,第1—2页。
    [47]米新夏:《略论北洋军阀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学术月刊》,1982年第8期。
    [18]莫杰:《军阀的基本特征和新旧桂系的比较研究》,《学术论坛》,1985年第8期。
    [19]张华腾:《北洋集团崛起研究(1895——1911)》,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第208—214页。
    [50]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毛泽东选集》(一卷本),第51页。
    [51]谢本书:《袁世凯与北洋军阀》,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6月,第108页。
    [52]唐学锋:《试论军阀割据的社会基础》,《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1990年第4期。
    [53]刘进:《农民与民初军阀割据》,《甘肃社会科学》,1999年论文辑刊。
    [54]刘江船:《论民初军阀割据的文化原因》,《民国档案》,1994年第3期。
    [55]高海燕:《地方主义·军事主义——近代中国军阀政治探源》,《中州学刊》,1998年第3期
    [56]李岱恩:《中国早期现代化与民初军阀割据》,《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6期。
    [57]郭斌佳:《民国二次革命史》,章伯锋:《北洋军阀》(1912——1928)第二卷,武汉:武汉人民出版社,1990年6月,第289页。
    [58]吴玉章:《辛亥革命》,北京:人民出版社1969年9月,第168页。
    [59]白蕉:《袁世凯与中华民国》,荣孟源、章伯锋:《近代稗海》第4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10月,第46—47页。
    [60]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一册,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57年8月,第199—200页。
    [61]章开沅:《论论一九一三年的“二次革命”》,《新建设》,1964年第2期。
    [62]王仲:《试论“二次革命”与资产阶级革命派》,《近代史研究》,1984年第1期。
    [63]石彦陶:《重评“二次革命”败因》,《史学月刊》,1988年第4期。
    [64]许顺富:《“二次革命”失败原因新论》,《江西社会科学》,2001年第4期。
    [65]濑江濁物:《段祺瑞秘史》,第146页,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67辑,文海出版社,1973年。
    [66]尚其亨:《直皖战争》,《北洋军阀》(1912——1928)第三卷,第686页。
    [67]王华斌:《试论直皖战争直胜皖败的原因及其后果》,《学术月刊》,1986年第1期。
    [68]章伯锋:《直皖战争与日本》,《近代史研究》,1987年第6期。
    [69]朱之江:《直皖战争中皖系败北的军事原因探析》,《军事历史研究》,2001年第1期。
    [70]张绪忠:《直皖战争皖系败北原因新探》,《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71]汪德寿:《直皖奉大战实记》,《近代稗海》第4辑,第581页。
    [72]苏全有、孙宏云:《论第一次直奉战争直胜奉败的原因》,《社会科学战线》,1994年第5期。
    [73]丛曙光:《两次直奉战争结果迥异之剖析》,《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1994年第4期。
    [74]丁文江:《民国军事近记》,《近代稗海》第6辑,第321页。
    [75]江德寿:《直皖奉大战实记》,《近代稗海》第4辑,第585、587页。
    [76]陶菊隐:《吴佩孚》,上海书店1998年,第96页。
    [77]陆光宇:《民国史要》,第117页,《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26辑。
    [78]李军:《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直系失败的原因》,《近代史研究》,1985年第2期。
    [79]郁慕湛:《第二次直奉战争直系失败的政治因素》,《河北学刊》,1987年第2期。
    [80]俞辛焞:《是本对直奉战争的双重外交》,《南开学报》,1982年第4期。
    [81]王贵安:《第二次直奉战争直系失败原因之管见》,《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1月。
    [82]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3卷,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6月,第176页。
    [83]侯宜杰:《袁世凯》,《北洋政府总统与总理》,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31页。
    [84]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第5卷,北京:三联书店,1980年9月,第70页。
    [85]陈恭禄:《中国近代史》,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第737页。
    [86]米庆余:《对〈袁世凯的帝制计划与二十一条〉一文的质疑》,《近代史研究》,1983年第1期。
    [87]宋开友:《袁世凯与日本对华“二十一条”谈判》,《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
    [88]米新夏:《北洋军阀(第一册)·前言》,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8月。
    [89]菲楠:《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北洋军阀》,《历史档案》,1989年第3期。
    [91]张欣、李永福:《论军阀时期军队士兵的职业化》,《台州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涂小元:《浅析清末新式建军运动中的武毅军》,《文物世界》,2004年第1期;焦静宜:《迁都之争与京保津兵变》,《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92]张艳国:《尊孔与袁世凯复辟》,《湖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年第1期;李秀莲、杜伟:《清末徐世昌改革东北地方官制述评》,《北方论丛》,1998年第3期;范卫红:《北洋袁世凯政府军用钞票样本与一九一二年“二次革命”》,《中国钱币》,2004年第1期。
    [93]马平安:《清末袁世凯集团的崛起与列强对华政策的演变》,《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曹吉爱:《清末新政与日本的亚洲主义》,《乐山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
    [94]睦传厚:《袁世凯功过谭概——与祝曙光先生商榷》,《台州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95]池子华:《“军阀时期”中国红十字会的兵灾救护》,《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年第6期。
    [96]吴永明:《北洋军阀武器装备问题初考》,《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4第2期;邓亦武:《20世纪初的军事教育近代化及影响》,《新疆社科论坛》,2000年第4期;郭永学:《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兵变的原因及特点探析》,《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第5期。
    [97]谭群玉:《唐绍仪、益友社与戊(?)军政府改组》,《广东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张学继:《古德诺与民初宪政问题研究》,《近代史研究》,2005年第2期;潘敏:《北洋军阀政府的政权性质再探讨》,《黄冈师专学报》,1999年第1期:叶利军:《民初〈大总统选举法〉出台的条件与原因初探》,《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98]李斌:《试析北洋政府修约外交的特点》,《安徽史学》,2002年第1期:钟芝兰:《论顾维钧“联美制日”的统战外交》,《零陵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韩狄:《呼伦贝尔“独立”始末与东北亚国际政治》,《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张北根:《论英国直系的关系》,《史学月刊》,2003年第7期。
    [99]刘敬忠、杨明治:《冯玉祥与武穴主和》,《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马勇:《袁世凯帝制自为的心路历程》,《学术界》,2004年第2期;苏全有:《吴佩孚与1926年武汉之战》,《武汉文史资料》,2003年第7期:石建国:《陆征祥与巴黎和会》,《历史档案》,2003年第1期。
    [100]丁以德:《二次革命前后的文化心态与宪政挫折的探析》,《求索》,2005年第4期;徐树梅、陈兰芝:《民国初期山东土匪的新特点》,《绥化师专学报》,2003年第4期:任杰玉、杨松涛:《试析近代关内移民进入松花江流域的原因》,《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第3期。
    [101]张侃:《论北洋时期地方政府外债》,《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1年第1期;熊英:《论民国时期湖南军阀的鸦片贸易》,《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4期:张侃:《善后大借款债票发行之分析》,《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年第3期。
    [102]茅家琦:《中华民国在中国社会发展史上的地位——从宏观上兼评几部中华民国史通论著作》,《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年第1期。
    [103]莫建来:《一部蕴藏丰富、编选科学的史料巨著:〈中国近代史资料从刊·北洋军阀〉简介》,《民国档案》,1994年第3期。
    [104]傅斯年:《史学方法导论傅思年史学文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2页。
    [105]孙黎明、徐亚男:《学者 事业家——访南开大学图书馆馆长来新夏教授》,《情报资料工作》,1988年第4期。
    [106]张注洪:《北洋军阀史研究的丰硕成果——读来新夏等著〈北洋军阀史〉》,《来新夏教授学术研讨会纪念集》,第243—245页。
    [107]莫建来:《来新夏教授和北洋军阀史研究》,《来新夏教授学术研讨会纪念集》,第239页。
    [108]来新夏、柳家英,《植根于博 专务乎精——来新夏教授访谈录》.《历史教学问题》,2000年第3期。
    [109]来新夏:《关于军阀史的研究》,《西南军阀史研究丛刊》第三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3月。
    [110]来新夏:《关于北洋军阀史的文献》,《中学历史》1982年第2期:来新夏、焦静宜:《近年来北洋军阀和地方军阀史的研究》,《西南军阀史研究丛刊》第二辑,昆明:贵州人民出版社,1983年6月;来新夏:《关于军阀史的研究》,《西南军阀史研究丛刊》第三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3月。
    [111]来新夏:《北洋军阀史研究四十年》,《历史教学》,1991年第8期;来新夏:《北洋军阀史文献述略》,《民国档案》,1995年第4期;来新夏、莫建来:《50年来北洋军阀史研究述论》,《社会科学战线》,1999年第5期。
    [112]来新夏:《北洋军阀与日本:20世纪末中国学者的研究》,《学术月刊》,2004年第8期。
    [113]来新夏:《关于军阀史的研究》,《西南军阀史研究丛刊》第三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3月。
    [114]来新夏:《我和北洋军阀史研究》,《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9年第3期。
    [114]孙思白:《试论军阀史的研究及其相关的几个问题》,《贵州社会科学》,1982年第6期。
    [115]彭明:《北洋军阀研究纲要》,《教学与研究》,1980年第5期。
    [117]马克思:《资本论·1872年第二版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第2版,第111页。
    1、来新夏,《北洋军阀史略》,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5月。
    2、来新夏,《北洋军阀史稿》,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11月。
    3、来新夏,《北洋军阀》(《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8月、1993年版。
    4、来新夏,《北洋军阀史》,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
    1、来新夏,《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历史教学》,1952年第8-10期。
    2、来新夏,《北洋军阀对内搜刮的几种方式》,《史学月刊》,1957年第3期。
    3、来新夏,《谈民国初年白朗领导的农民起义》,《史学月刊》,1957年第6期。
    4、来新夏,《北洋军阀史研究的“小有”之年》,《文稿与资料》,1981年第1期。
    5、来新夏,《关于北洋军阀史的文献》,《中学历史》,1982年第2期。
    6、来新夏,《略论北洋军阀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学术月刊》,1982年第8期。
    7、来新夏,《北洋军阀的来历》,《文史知识》,1983年第1期。
    8、来新夏,《近年来北洋军阀和地方军阀史的研究》,《西南军阀史研究丛刊》第二辑,贵州人民出版社,1983年6月。
    9、来新夏,《北洋军阀史研究札记三题》,《民国档案》,1985年第2期。
    10、来新夏,《略论民国军阀史的研究》,《学术月刊》,1985年第1期。
    11、来新夏,《关于军阀史的研究》,《西南军阀史研究丛刊》第三辑,云南人民出版,1985年3月。
    12、来新夏,《北洋军阀史研究四十年》,《历史教学》,1991年第8期。
    13、来新夏,《论近代军阀的定义》,《社会科学战线》,1993年2期。
    14、来新夏,《北洋军阀史文献述略》,《民国档案》,1995年第4期。
    15、来新夏,《我和北洋军阀史研究》,《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9年第3期。
    16、来新夏,《50年来北洋军阀史研究述论》,《社会科学战线》,1999年5期。
    17、来新夏,《北洋军阀史的划阶段问题》,《光明日报》,2000年11月10日。
    18、来新夏,《北洋军阀集团的特点》,《福建论坛》(文史哲版),2000年第2期。
    19、来新夏,《(北洋军阀史)的撰写缘由》,《民国档案》,2001年第3期。
    20、来新夏,《我与北洋军阀史研究——〈北洋军阀史〉的撰写缘由》,《学术界》,2001年第5期。
    21、来新夏,《针对有学者在评价 〈北洋军阀史〉中提出的所谓新见,来新夏提出质疑:能用“善”和“恶”来划分历史学吗?》,《北京日报》,2001年12月3日。
    22、来新夏,《论吴佩孚开府洛阳》,《江海学刊》,2003年第1期。
    23、来新夏,《北洋军阀与日本:20世纪末中国学者的研究》,《学术月刊》,2004年第8期。
    1、章伯锋,《北洋军阀》(1912——1928),武汉:武汉人民出版社,1990年6月。
    2、杜春和、林斌生、丘权政,《北洋军阀史料选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6月版。
    3、朱宗震、杨光辉,《民初政争与二次革命》,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6月版。
    4、黄纪莲,《中日“二十一条”交涉史料全编(1915——1923)》,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版。
    1、来新夏,《邃谷文录》(两卷),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
    2、来新夏,《三学集》(《南开史学家论丛》之一种),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9月
    3、来新夏,《中国近代史述从》,济南:齐鲁书社,1983年9月。
    4、来新夏,《结网录》,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10月。
    5、来新夏,《学不厌集》,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04年7月。
    6、来新夏,《邃谷书缘》,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
    7、来新夏,《出枥集》,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2年6月。
    8、南开大学地方文献研究室,《来新夏教授学术研讨会纪念集》,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
    9、《来新夏的读书生活》,徐雁、钱军,《中华读书之旅 三星卷》,郑州:海燕出版社,2002年5月。
    10、陈志让,《军绅政权》,北京:三联书店,1980年9月。
    11、李新,《中华民国史》,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9月,1982年4月,1987年9月;
    12、张宪文主编《中华民国史纲》,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10月。
    13、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六十年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下册),台北:台北永裕印刷厂,1989年6月。
    14、唐宝林、郑师渠,《共和与专制的较量》,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
    15、齐庆昌、孙志升,《直奉大战》,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1月。
    16、廖一中,《一代枭雄袁世凯》,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8月。
    17、张国刚、乔治忠等著《中国学术史》,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2年7月。
    18、余三定,《新时期学术发展的回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
    19、范达人,易孟醇,《比较史学》,长沙:湖南出版社,1991年4月。
    1、来新夏,《读书与人生》,《社会科学论坛》,2005年第7期。
    2、来新夏、柳家英,《植根于博 专务乎精——来新夏教授访谈录》,《历史教学问题》,2000年第3期。
    3、来新夏,《挑水还是倒水》,《人民日报》,1998年10月24日。
    4、来新夏,《莫吝“金针”度与人》,《人民日报》,1998年9月12日。
    5、来新夏,《积累资料与“为人”之学》,《津图学刊》,1998年第3期。
    6、来新夏,《1895——1905年中国的政治风云》,《文史杂志》,1995年第5期。
    7、来新夏,《难忘辅仁恩师》,《文史精华》,1988年第8期。
    8、任士英,《“寂寞”学者的情怀——读来新夏先生<学不厌集>》,《博览群书》,2005年第3期。
    9、危兆盖,《50年写成一部北洋军阀史》,《光明日报》,2001年12月6日。
    10、焦静宜,《来新夏教授学术述略》,《文献》,1995年第4期。
    11、沈渭滨、杨勇刚,《来新夏与北洋军阀史研究》,《文汇报》(理论学术版),1992年3月24日。
    12、徐建华,《我的老师是来新夏》,http://jw.nankai.edu.cn/history/show_history.php?id=607。
    13、倪忠文,《毛泽东同志论中国近代军阀》,《武汉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6期。
    14、张鸣,《“花样”年华——1920年代军阀寻求维系道德资源的努力》,《浙江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15、全国华,《辛亥革命后“二次革命”爆发的原因和经过》,《史学月刊》,1981年第5期。
    16、经盛鸿,《南京“二次革命”述评》,《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2期。
    17、金怡顺,《对二次革命失败原因的再探讨》,《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1期。
    18、王立,《直皖矛盾和直皖战争》,《史学月刊》,1986年第2期。
    19、焦静宜,《北洋军阀与日本——兼述近年来我国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学术月刊》,1992年第9期。
    20、庄洪铸,《袁世凯与日本帝国主义的关系及其实质》,《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1982年第4期。
    21、马良玉,《袁世凯与“二十一条”》,《历史教学》,2005年第2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