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建筑营造技术基础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是关于宋代建筑营造技术及相关问题的研究。
     工、料是营造技术的基本要素。工,即劳动者,包括工匠和役夫;料,即劳动对象;而对于官方营造,另须设置营造机构进行统辖管理。文中前两章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其中第一章“宋代营造机构”着重考察宋代营造机构的发展沿革及其构成;第二章“宋代营造的工和料”着重讨论宋代工匠、役夫的成分、地位以及主要建材的使用和木料来源。
     第三章至第五章分别对“工程管理”、“营造工序”和“营造技术”进行探讨。其中“工程管理”着重考察宋代营造团队的构成、运作以及管理目标和管理制度;“营造工序”依次对营造各环节逐一探讨,包括建筑设计、备工备料、基址和阶基、木构架、屋面以及墙体、地面等营造,力求勾勒出宋代营造过程的大致轮廓;“营造技术”择要讨论了若干具体技术问题,包括测量、起重与运输、搭材以及工程数学。
     第六章着重探讨《营造法式》功限、料例的条文及内容。首先对诸条文性质、编撰背景、编撰过程和方法进行考察;其次,着重讨论条文的形式构成规律,并考察其历史沿革;最后,以大木作功限、料例为研究对象,力求挖掘它们所蕴含的有关建筑制度、建筑营造技术方面的有价值信息。
     全文约19.5万字,图表80幅。
The dissertation is a research about the technology of building house in Song Dynasty and other problems about it.
     Worker and material are the essential elements of the technology of building technology. Worker, including artisan and labour; Material, is the object of working. At the same time, for State Building, the official organization and superintendent must be needed to manage it. So, the first chapter expounds the development and component of the official organization for building. The second chapter discusses the constituent and position of the artisan and labour, and explains the general condition of the material for building and the source of timber in Song Dynasty.
     The third chapter reviews the composition and how to behave for building teams and explains the goals and system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The third chapter discusses every phase of building house in turn, includ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preparing for workers and materials, base and platform, timber structure, roofing, wall and ground surface, and try to explain how to build house. The fifth chapter discusses some important technology on building house, such as measurement, lift, transport, scaffold and engineer mathematics. The sixth chapter studys the texts of Gongxian and Liaoli in Yingzao Fashi(the Building Standards). First, the nature of it and the background, the process and the approach of editing is explored; second, the essay discusses the rule of text form, and review the development of it. Finally,the Gongxian and Liaoli of damuzuo is regarded as the object of study in order to expound the relation to the house-building technology .
     The dissertation includes 195,000 words’long text with 80 pieces of diagram and illustration.
引文
1 李华东.关于朝鲜建筑史分期的探讨[C].见:张复合主编.建筑史.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2).251
     2 “为了重构已消逝的景象,他(历史学家)就应该从已知的景象着手,由今及古地伸出掘土机的铲子”。马克·布洛赫.历史学家的技艺.张和声等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36-39
    1 龚延明.宋代官制辞典[M].北京:中华书局,1997
    2 张映莹. 宋代营造类工官制度[J].华中建筑,2001.19(3):89-90
    3 唐代的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长官皆称宰相。
    4 唐代尚书省置吏、户、礼、兵、刑、工六个职能部门。
    5 [元]脱脱.宋史.卷 161
    6 唐制:太常、宗正、光禄、卫尉、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九寺,国子、少府、将作、军器、都水五监;至宋,仅国子监职能有所扩大。
    7 [元]脱脱.宋史.卷 161
    8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8
    9 《宋史·职官二》记载共二十案,《宋会要辑稿》食货五六之九和《职官分纪》卷十三《三司》条则记二十一案。
    10 [元]脱脱.宋史.卷 162
    11 同上.
    12 同上.
    13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422,20
    14 [宋]孙逢吉.职官分纪.卷 13,8 判官;宋会要辑稿.食货五六之一一
    15 [宋]孙逢吉.职官分纪.卷 13,8 判官
    16 宋会要辑稿.食货五六之一一
    17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186,15: 今俯见当考康定元年十二月三司初置勾当公事两员.
    18 [宋]孙逢吉.职官分纪.卷 13,10“勾当公事官”
    19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186,15;又见:[宋]孔平仲.谈苑.见: 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2244
    20 宋会要辑稿.食货五六之一三
    21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200,11
    22 宋会要辑稿.职官三O之一六
    23 宋会要辑稿.食货五六之一三
    24 宋会要辑稿.职官三O之一六:以下未注明者皆引自“提点修造司”这一条目。
    25 仁宗乾兴元年始“差閣门祗候及内臣共二员专管勾一司事”。见: 宋会要辑稿.职官三O之一六
    26 宋会要辑稿.职官三O之九
    27 宋会要辑稿.职官三O之一
    28 宋会要辑稿.职官二七之四一:以库务百三十余所,出纳多不整齐,又三司事严,无由按视,故置此职。
    29 宋会要辑稿.食货五六之二O;又见: 长编.卷 295; 其所隶库务令三司副使、判官、勾当公事分季点检申中书。
    30 宋会要辑稿.职官二七之四五
    31 宋会要辑稿.食货五六之一七
    32 如:(熙宁)三年六月九日诏,三司分在京诸司库务为四窠,令三司并提举司勾当公事官,每半年一次轮转,各点检一窠……见: 宋会要辑稿.食货五六之一五、一六
    33 英宗治平二年九月……命入内内侍省副都知石全育、入内内侍省押班李继和都大提举在内修造,又命同提举诸司库务司刑部郎中张师颜督促修内司官员。见:宋会要辑稿.职官三O之二
    34 [元]脱脱.宋史.卷 165
    35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228,2
    36 [元]脱脱.宋史.卷 165
    37 《通考》、《宋史》皆如此。而《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后集卷 38,4)则为“分案五,设吏二十有七,总局九”,并标明抄录于《续会要》,而所录只存八,无“物料库”、“帘箔场”。因《宋会要辑稿》阙将作监门,不可考。
    38 同上.
    39 唐六典卷 23:将作大匠之职,掌供邦国修建土木工匠之政令,总四署、三监、百工之官属,以供其职事。左校令掌供营构梓匠之事,致其杂材,差其曲直,制其器用,程其功巧;中校令掌舟车、兵仗、厩牧、杂作器用之事。右校令掌供版筑、涂泥、丹雘之事;甄官令掌供琢石、陶土之事;百工等监,掌采伐材木之事,辨其名物而为之主守。
    40 [元]脱脱.宋史.卷 165
    41 唐六典卷 23:凡西京之大内,大明、兴庆宫,东都之大内,上阳宫,其内外郭、台、殿、楼、阁并仗舍等,苑内宫、亭,中书,门下,左右羽林军,左右万骑仗,十二闲厩屋宇等,谓之“内作”。凡山陵及京、都之太庙,郊社诸坛、庙,京、都诸城门,尚书、殿中、秘书、内侍省,御史台、九寺、三监、十六卫、诸街使、弩坊、温汤、东宫诸司、王府官舍屋宇,诸街、桥、道等,并谓之“外作”。
    42 [元]脱脱.宋史.卷 165
    43 [元]脱脱.宋史.卷 163.又见:宋会要辑稿.食货五六之二四,字句略异
    
    
    44 [元]脱脱.宋史.卷 339
    45 宋会要辑稿.食货五六之二O
    46 宋会要辑稿.食货五六之二O
    47 宋会要辑稿.食货五六之四四
    48 宋会要辑稿.职官五六之二四
    49 宋会要辑稿.职官五六之一O
    50 宋会要辑稿.职官五六之三二
    51 [元]脱脱.宋史.卷 165
    52 [元]脱脱.宋史.卷 153
    53 [宋]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卷 8
    54 [元]脱脱.宋史.卷 165
    55 [元]脱脱.宋史.卷 34
    56 [宋]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卷 8
    57 [宋]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卷 8
    58 宋会要辑稿.礼二之一O
    59 孝宗乾道三年六月九日诏,两浙转运司、临安府踏逐到二百万石仓厫基址,所用材植、物料候青城毕日就用。仍令将作监应管抽解竹木、应副盖造。见: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二之一六;(乾道八年)令殿前司拘收见今桩留瓦木,并于将作监见管木植内支降二寸半径、三寸径共五千条应副修盖使用。见:宋会要辑稿.兵六之二四
    60(淳熙十三年)三月十日工部言,乞令文思院遇支请到料次、工钱即申将作监,从本监转委丞薄冈。见: 宋会要辑稿.职官二九之五、六
    61 (将作监题名刻石)而石已无余,访之它山,会移都司,不果。见:[宋]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卷 8
    62 宋会要辑稿.瑞异二之三六
    63 宋会要辑稿.方域二之二三
    64 (绍兴三年)十二月九日诏,宫墙低小却薄不足以限制内外,令修(内)司使相度帮贴砌累,其合用工料砖灰具申尚书省。见: 宋会要辑稿.方域二之一一
    65 (绍兴九年)十月三十日,昭宣使、忠州防御使、入内内侍省押班陈永锡言,修盖皇太后殿宇、门廊并创造到铺设、什物、簾额等一切了毕。见: 宋会要辑稿.方域二之一六
    66绍兴三十二年七月一日诏,右武大夫、福州观察使、入内内侍省副知林肇,特授宣政使、保康军承宣使,差遣如故,以提举修盖德寿宫毕推恩也。职官五四之二一;绍兴三十二年七月二十七日诏,修内司修盖德寿宫了毕,官吏兵匠等推恩….见: 宋会要辑稿.职官五四之二一
    67 (绍兴二十八年九月)二十四日诏垂拱殿等处修盖了毕,除临安府官吏等已推恩外,其修内司官吏兵匠可取索人数等第推恩。见: 宋会要辑稿.方域二之二二;(淳熙)三年八月十六日诏,修内司、临安府系修盖垂拱殿毕工,……见: 宋会要辑稿.方域二之二三
    68 绍兴二年正月二十七日知临安府宋辉言,车驾驻跸本府,城壁理宜严固,昨缘雨雪推倒过州城三百七十九丈,……欲乞候修内司打并了当,退下湖秀等五州役兵尽数拨差并工修筑。从之。见: 宋会要辑稿.方域二之二四;
    69 淳熙四年十月二十九日,礼部言,太社令韩挻箚子,已降指挥,太社令每月遍诸坛、壝、斋宫等处检视,遇有损陋去处,申牒所属修整。…欲依本官所言,乞令临安府鼎新修整……见: 宋会要辑稿.礼二三之六 (绍兴)十二年三月八日诏,令临安府于城内择地依礼制建筑社稷坛壝并修盖,行事官致斋所亦随宜修盖?? 宋会要辑稿.方域二之一六
    70 (绍兴十二年)十二月十二日诏,太学养士,权于临安府学措置,增展所有,府学先次别选去处建置。其增展屋宇,约可容生员三百人,斋舍并官吏直舍等并临安府措置修盖。见: 宋会要辑稿.方域二之一六
    71 绍兴二十七年八月四日,宗正丞吴景偲言,…欲望捐内府之钱,建立黉舍以幸宗室,乞于今宫学之侧令临安府计置、度量、修盖。从之。见: 宋会要辑稿.崇儒一之一O
    72 (绍兴二十二年)十一月十三日诏,显应宫观可令两浙转运司于西湖灵芝寺空地修建,须管日近了毕。见: 宋会要辑稿.方域二之一九
    73 (绍兴)二十六年正月九日两浙转运司修盖到执政府三位,诏东位魏良臣,中位沈该,西位汤思退,并令迁入。 二
    十八日诏令两浙转运司、修内司将都省北旧府第修盖左右相府第两位。见: 宋会要辑稿.方域二之一九
    74 (绍兴)二十年六月十三日诏,御前支降钱一十五万贯,令两浙转运司限一季修盖皇城司寨屋三千间,务要如法,不得科敷骚扰。见: 宋会要辑稿.职官三四之三六
    75 (绍兴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两浙转运司言,准尚书省箚子踏逐去处,重建秘书省,今西河坊糯米仓巷西街北、殿前司营寨地步宽广可以建造。从之。见: 宋会要辑稿.方域二之一八
    76 隆兴六年四月二十四日,宰执进呈礼部状,乞修贡院。上曰:岁久不修,恐致倾倒,可令漕司修盖。见: 宋会要辑稿.职官一三之一三
    77 绍兴三十年九月二十五日工部言,……今欲令两浙转运司添盖作屋五十间,于内修盖炕弓库屋七间,并合用架子等,并将旧作屋一百五十间检计修整施行。并从之。见: 宋会要辑稿.职官一六之一五
    78 嘉泰二年十二月十三日提领左藏封桩库所言,……诏令封桩库支降会子一万贯委提领官同两浙漕臣措置修盖。见: 宋会要辑稿.食货五二之二一
    79 [元]脱脱.宋史.卷 166
    80 [宋] 俞文豹.吹剑录外集
    81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77,16:“官制辞典”中“四月”误为“七月”,“工官制度”一文因之
    82 (绍兴)二十二年六月二十七日诏,将故韩世忠宅东位地步见在门廊、屋宇并景灵宫退材,令转运司、修内司同共修盖左藏库南省仓,听逐处指引造作。宋会要辑稿.方域二之一九
    83 内中并系宫禁所掌,提举其诸处殿庭、门户、库务城壁之类从来修葺自系皇城司管辖、省司相度。见:宋会要辑稿. 职官三O之一
    84 仁宗嘉祐年间的“提举内中修造”掌“自紫宸、垂拱、集英殿以北,崇政殿以南,连接后苑以至延福、广圣宫、龙图、天章、宝文阁”;皇城司掌东华门以南区域,包括大庆殿、文德殿等,另有宣祐门以东、直北至拱宸门部分。见: 宋会要辑稿.职官三O之一。此处引文,“工官制度”一文脱字,断句亦有误。
    85 宋会要辑稿.职官三O之二此条有缺字和衍字,不可读,职官辞典引文误,工官制度一文因之。可对照方域一之一四:“神宗熙宁二年闰十一月诏令:今后在内修造,系宫殿门内委提举内中修造所主领,其系皇城内宫殿门外者,即令提举在内修造所施行。”
    86 宋会要辑稿.职官三O之二
    87 宋会要辑稿.方域二之一五:(绍兴)九年正月二十二日,修内司承受提辖王晋锡言,奉旨于内中修盖皇太后殿、门廊一所,令踏逐直笔,内省事务承庆院屋宇地步可以修盖。诏依,合用工料令临安府应副。
    88 [宋] 俞文豹.吹剑录外集;另见: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 17
    89 宋会要辑稿.方域二之二三:关于修盖射殿、殿门、隔门并皇太子宫门以及垂拱殿
    90 [元]脱脱.宋史.卷 424
    91 又见:[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 17.“修内司”条:然修内司逐时于左藏库关支钱物犹为不少,令又历赴北部驱磨,不过斧若干具、锹钁若干柄而已。一钱尺帛并不卦历,故户部亦不得而稽考焉。
    92宋会要辑稿.职官五四之二一
    93 宋会要辑稿.职官三O之七
    94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299,21
    95 [宋]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卷 10,4
    96 [宋]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卷 14,3
    97 英宗时始以三司举,并不以内臣勾当八作司,见: 宋会要辑稿.职官三O之一四
    98 “广备”为厢军番号。厢兵番号繁多,神宗时达二百几十个。此处“二坊”指八作东、西二司,二司统领广备杂役指挥和工匠指挥两种。据《宋史·兵志》中记载,熙宁前广备厢兵实有杂役、效役、壮役。熙宁初京师役兵不足,枢密院请募东西八作司壮役指挥,诸司杂犯罪人情轻者并配隶,以次补杂役、效役,代诸路役兵。
    99 宋会要辑稿.职官三O之十、十一
    100 宋会要辑稿.职官三O之九
    101 宋会要辑稿.食货五五之一三
    102 宋会要辑稿.食货五五之一三
    103太祖批其状曰:“汝手足指宁无长短乎?胡不截之使齐?长者任其自长,短者任其自短。”见:[宋] 朱弁.曲洧旧闻.见: 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2958
    104 宋会要辑稿.食货五五之一三
    105 宋会要辑稿.食货五五之一三
    106 [宋] 陈师道.后山谈丛.卷 4,8:太祖置竹木务于汴上,市竹木于秦晋,由河入汴,有卒千五百人。见: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1625
    107 宋会要辑稿.职官二七之四五
    108 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二之一六
    109 宋会要辑稿.食货五四之一五:事材场有关内容未注释者皆引自于此.
    110 [元]脱脱.宋史.卷 466
    111 [宋] 陈师道.后山谈丛.见: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1625
    112 宋会要辑稿.礼二四之七二
    113 《宋史·兵志 3》“厢兵·熙宁以后之制”中即是。
    114 宋会要辑稿.食货五四之一五
    115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34,60 页;宋史·食货下一
    116 宋会要辑稿.食货五五之三
    117 宋会要辑稿.食货五五之四
    118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468,1
    119 宋会要辑稿.食货五四之一五
    120 宋会要辑稿.食货五五之三
    121 宋会要辑稿.职官二七之四五
    122 宋会要辑稿.食货五五之二O
    123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71,24
    124 宋会要辑稿.食货五五之二O
    125 宋会要辑稿.刑法四之一三
    126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323,“军前逃回单身人,免决……分配车营、致远务、东西窑务。”
    127 宋会要辑稿.食货五五之二O
    128 宋会要辑稿.食货五五之二一
    129 [元]脱脱.宋史.卷 165
    130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 57,13
    131 宋会要辑稿.食货五四之一三
    1 郭黛姮.中国古代建筑史(三)[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9-10
    2 漆侠.宋代经济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722-742
    3 魏天安.宋代行会制度史[M].东方出版社,1997.
    4 王曾瑜.宋朝兵制初探[M]. 北京:中华书局,1983.
    5 [宋]张詠.益州重修公宇记.见[宋]扈仲荣等编.成都文类.卷二十六: 其计役也,得系岸水运二千人,…其计匠也,先举民籍得千余人,军籍三百人,……;《法式》之壕寨作尤其“供作功”即属“役夫”工作。
    6 [元]脱脱.宋史.卷 195:如:北宋末年“凡州军屯营驻扎之处,多循旧习,每一州军匠无虑数百”,南渡后诏令“禁监司、帅、守私役军匠”。诸多行业皆拥有大量的军匠,以致“雕镂、组绣、攻金、设色之事靡所不有”。
    7 宋会要辑稿. 职官三O之一
    8 王曾瑜.宋朝兵制初探[M]. 北京:中华书局,1983.14
    9 [元]脱脱.宋史.卷 187
    10 [元]脱脱.宋史.卷 193:仁宗嘉祐七年御史唐介提出控制禁军招募质量具体措施:“比岁等募禁军多小弱,不胜铠甲,请以初创尺寸为定,敢议减缩者,论以违制。”朝廷认为:“禁军备战者,宜著此令。其备役雄武、宣效、六军、搭材之类,如军马敕。”
    11 宋会要辑稿. 职官五四之二一
    12 宋会要辑稿. 职官三O之三
    13 有关军制阶品,参见:王曾瑜.宋朝兵制初探[M]. 北京:中华书局,1983.244
    14 宋会要辑稿. 职官三O之三:(高宗绍兴)二十年正月十五日诏,宣(修)内司并潜火人兵共一千五百人,可减五百人拨赴部军司充填雇募使唤。
    15 宋会要辑稿. 职官三O之三:(孝宗隆兴元年)八月十三日宰执进呈内外诸司官吏减省员数。上曰:内诸司兵卒颇多,修内司尤甚。可减三百人,余间有阙额去处并往招填。又见: 职官三O之五、六:(淳熙十六年)二月十日,枢密院言,提举修内司承受邓尧申:本司额管潜火、雄武七百人内事故九人外,近承重华宫指挥于修内司差拨雄兵级二百二十六人过宫祗应,所有退下并事故潜火名阙共二百三十五人,已于今年二月内将德寿宫元拨到雄武兵级内充填,上件名阙了当。
    16 [元]脱脱.宋史.卷 165
    17 [元]脱脱.宋史.卷 163
    18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 467,12、13
    19 宋会要辑稿. 职官二七之四三
    20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 467,12、13
    21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246,25
    22 宋会要辑稿. 刑法二之九六
    23 宋会要辑稿. 刑法七之一七
    24 宋会要辑稿.职官三O之八
    25 [元]脱脱.宋史.卷 189
    26 [唐]张九龄等.唐六典.卷 7
    27 刘玉峰.唐代工商业形态论稿.济南:齐鲁书社,2002.46
    28 [元]脱脱.宋史.卷 299
    29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111,16
    30 宋会要辑稿. 礼三三之二五
    31 [元]脱脱.宋史.卷 163
    32 宋会要辑稿. 刑法二之四七
    33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262,49
    34 同上.
    35 [宋]吴自牧.梦粱录.卷 13
    36 [宋]梅应发等.开庆四明续志.卷 6
    37 宋会要辑稿. 礼二九之四九
    38 宋会要辑稿. 礼三三之二五
    39 宋会要辑稿. 职官二九之三
    40 宋会要辑稿. 方域二之一六
    41周宝珠认为:“及至南宋,官手工业衰落,军匠减少,雇佣工匠则进一步发展起来。”见:宋代东京研究[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245
    42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508,8、9
    43 宣仁圣烈皇后山陵采石之记.见: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宋皇陵.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513
    44 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之二八
    45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 156
    46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 卷 12
    47 宋会要辑稿.瑞异三之三四
    48 宋会要辑稿.礼二九之三七
    49 宋会要辑稿. 方域九之七
    50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一之一八
    51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 255,18
    52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251,41
    53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见: 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5189
    54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一四之一四
    55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一四之一五
    56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444
    57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285
    58 宋会要辑稿. 方域八之六
    59 宋会要辑稿. 方域八之二、三
    60 [宋]陈傅良.止斋集. 卷 19. 赴桂阳军拟奏事札子第三
    61 王曾瑜.宋朝兵制初探[M]. 北京:中华书局,1983.67
    62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268,3.另见:宋会要辑稿. 方域一之一五
    63 [元]脱脱.宋史.卷 198
    64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415,37、39
    65 [元]脱脱.宋史.卷 188
    66 元祐三年修城广固三千二百人,令和雇人夫二千人,共五千二百人;元祐四年则和雇人夫达四千人,共计七千二百人。政和期间修城人兵应与此相当。见: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415,37-39; 卷 429,7
    67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379,27
    68 [宋]张方平. 乐全集.卷 24
    69 [元]脱脱.宋史.卷 193
    70 同上.卷 97
    71 [元]脱脱.宋史.卷 189
    72 [宋]梁克家.淳熙三山志.卷 18,15
    73 [元]脱脱.宋史.卷 17
    74 宋会要辑稿. 方域八之九
    75 [元]脱脱.宋史.卷 189
    76 宋会要辑稿.方域八之八
    77 [元]脱脱.宋史.卷 189
    78 宋会要辑稿.方域八之三五
    79 [宋]梁克家.淳熙三山志.卷 18,15
    80 同上
    81 [宋]梁克家.淳熙三山志.卷 18
    82 同上
    83 (宣和三年)八月二十日刑部奏严州申:本州牢城指挥额管厢军二百人,因方贼烧劫,多被杀伤逃避,见缺一百八十人,欲乞下诸路州军,将合配罪人配填。见:宋会要辑稿.刑法四之三九
    84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228,3
    85 [元]脱脱.宋史.卷 189
    86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270,6
    87 宋会要辑稿. 刑法四之一
    88 宋会要辑稿. 刑法四之一O
    89 张泽咸.唐代工商业[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208
    90 [唐]张九龄等.唐六典.卷 7
    91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172 卷,15
    92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373,17
    93 宋会要辑稿. 食货五四之一五
    94 同上.
    95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4
    96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71,31
    97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一之一八
    98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489,10
    99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一五之二
    100 宋会要辑稿.职官三O之八
    101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56,24
    102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105,20
    103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263,20
    104 宋会要辑稿. 方域九之四
    105 宋会要辑稿. 方域八之一
    106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250,8
    107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101,8
    108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77,16
    109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256,1
    110 宋会要辑稿. 职官一O之一
    111 宋会要辑稿. 选举二四之三
     112 枥,木名。张衡:《南都赋》“枫柙栌枥”,李善注:“与栎同”。
    113 [宋]祝穆.方舆胜览.卷六十一:黄心木,白公《木莲树诗》“自序”云:巴人呼为黄心木,大者高四五丈,涉冬不凋,身如青杨,叶如桂,花如莲,香色艳腻皆然,独房蘂有异。四月初,花自开迨谢仅二十日。
    114 [明]方以智.通雅.卷四十三:水松,水杉也。闽广海塘边皆生之,如凤尾杉,又如松,其根浸水,生须如赤,杨范至能言有石梅、石柏生海中,乃小如铁树,非此种也。
    115 松科有冷杉属、油杉属、落叶松属、云杉属、松属、铁杉属等,《法式》所举之黄松、黄新木的科属不明。表中仅作举例用。
    116 [宋]谢维新.古今合璧事类备要. 外集卷 50,1
    117 成俊卿.木材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5.982-1193
    118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233,3:(熙宁五年五月庚辰)诏修金明池桥木止用常材。先是发运司调桥木悉取嘉树几千计,而上以游燕不急之用,惧劳民故也。
    119 [宋]叶梦得.避暑录话.见: 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2669
    120 [宋]洪迈.容斋三笔.卷 11
    121 宋会要辑稿.方域一O之一;刑法二之六;方域八之一一
    122 宋会要辑稿.方域一O之六
    123[宋]范成大.骖鸾录
    124 漆侠.宋代经济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167
    125 [宋]沈括. 梦溪笔谈卷 24
    126 “开元天宝中,侧近求觅长五六十尺木尚未易”,见:[后晋]旧唐书.刘昫.卷 135
    127 《法式》卷 12“竹作制度”
    128 宋会要辑稿.方域八之七
    129 司竹监掌植养园竹之事,副监为之贰。凡宫掖及百司所须帘、笼、筐、箧之属,命工人择其材干以供之。
    130 [宋] 杨亿.杨文公谈苑.见: 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503
    131 外设营寨、墙围,分布行列,搭盖一体,木柱、梁、栋、竹椽、起脊席屋,务令坚厚…见:宋会要辑稿. 方域一九之二二
    132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是,以其价廉而工省也。[宋]王禹偁.黄冈竹楼记.见: [清]迈柱等.湖广通志.卷 105
    133 刘木忠.地震作用下泉州古塔结构反应分析[J].古建园林技术.1986(4),35
    134 [元]沙克什.河防通议.“运输第五”之“诸石斤重”载有“艾叶青石”。
    135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宋皇陵[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441
    136 [宋]洪迈.容斋三笔.卷 11
    137 [元]沙克什.河防通议.“运输第五”之“诸石斤重”载:石比重每立方尺重 120 斤或 127 斤,较北宋为轻。
    138 《法式》卷 25“砖作”功限。
    139 北宋皇陵的勘察: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宋皇陵[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 282-289
    140 元德李皇后陵地宫的清理: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宋皇陵[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 333
    141 北宋皇陵寺院: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宋皇陵[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 420
    142 同 135。
    143 永定陵试掘: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宋皇陵[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 302
    144 同 137。
    145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宋皇陵[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 302:文中名“梯形砖”,认为“是烧后的长条砖砍削两边,制成上窄下宽的梯形”。
    146 宋代石刻文献全编.北京图书馆,2003.434:“宋建康都统司砖”,司名横列,其阳署匠作之名,直列。
    147 《法式》卷 15“砖作制度”之“用砖”、“城壁水道”;走趄砖、趄条砖约统称为“趄模砖”。
    148 《法式》卷 13“瓦作制度”之“结瓦”条。
    149 [宋] 叶梦得.石林燕语.见: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492
    150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69,7;又见:宋会要辑稿.礼二二之一一
    151 考古发掘亦表明:“制瓦所用的陶土比砖用陶土细腻,不含砂粒”。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宋皇陵[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282
    152 永定陵试掘: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宋皇陵[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302
    153北宋皇陵寺院: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宋皇陵[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420
    154 北宋皇陵的勘察: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宋皇陵[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 282-289
    155 永定陵试掘: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宋皇陵[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 302
    156 北宋皇陵寺院: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宋皇陵[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 420
    157 宋会要辑稿.兵六之一三
    158 宋会要辑稿. 刑法二之九
    159 宋会要辑稿. 兵六之二三
    160 宋会要辑稿. 兵六之二六
    161 宋会要辑稿. 刑法二之一一O
    162 宋会要辑稿. 瑞异二之三六
    163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34
    164 宋会要辑稿. 食货五五之三
    165 宋会要辑稿.兵六之二二
    166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71,21
    167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73,22
    168 宋会要辑稿.刑法四之一三
    169 宋会要辑稿. 职官五二之一O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72,28
    170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66,4
    171 宋会要辑稿. 食货六二之五七
    172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316,18
    173 宋会要辑稿. 礼二四之七二
    174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258,25
    175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259,18
    176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一之二五
    177 [宋] 施德操.北窗炙輠录.见: 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3326
    178 [宋]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上. 见: 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5887
    179 宋会要辑稿. 食货五五之一三
    180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311,17
    181 以上均引自[宋] 周密.齐东野语.见: 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5577
    182 以上均引自[宋] 周密.齐东野语. 见: 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1356
    183 宋会要辑稿. 刑法二之八O
    184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245,7
    185 宋会要辑稿.兵二九之四四
    186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一二之七、八、九
    187 宋会要辑稿. 食货五六之九
    188 宋会要辑稿. 食货六四之六六
    189 宋会要辑稿. 食货三八之二
    190 宋会要辑稿. 食货三八之五
    191 宋会要辑稿. 食货三六之一四
    192 宋会要辑稿. 食货三六之一五
    193 漆侠.宋代经济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433
    194 宋会要辑稿. 方域四之一九
    195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 54
    196 宋会要辑稿.刑法二之九六
    197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110,5
    198 宋会要辑稿.食货三七之一三
    199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186,15
    200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 109,7
    201 宋会要辑稿.食货一七之一三
    202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71,31
    203 [元]脱脱. 宋史.卷 256
    204 同上.卷 257
    205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57,10
    206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 14
    207 同上.引斋陈氏语。
    208 宋会要辑稿.食货一七之四十
    209 宋会要辑稿. 食货一七之三四
    210 [元]脱脱.宋史.卷 91
    211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179,7
    212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一四之一四、一五、一六
    213 宋会要辑稿. 兵二一之三六、七
    214 宋会要辑稿. 方域九之一七、八
    215 宋会要辑稿. 食货六七之一
    216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65,11
    217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332,18
    218周宝珠.宋代东京研究[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244
     1 宋会要辑稿. 方域二之二O
    2 宋会要辑稿. 礼五之一一
    3 宋会要辑稿. 礼五之二一
    4 宋会要辑稿. 职官三O之一四
    5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一三之二四
    6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一之一五
    7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 499,10
    8 同上
    9 宋会要辑稿. 方域九之二八
    10 [宋]洪迈.夷坚志补.卷 10
    11 宋会要辑稿. 职官三O之八
    12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77,1
    13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300,12
    14 宋会要辑稿. 职官二七之四八
    15 宋会要辑稿. 食货五四之一五
    16 北宋皇陵元德李皇后地宫发现石杵 28 件,青石质,一般直径 10-15cm,高 12-18cm,尖形底,顶部凿銎以安柄。见: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宋皇陵[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331
    17 宋会要辑稿.职官二九之五
    18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一五之三二
    19 [元]脱脱.宋史.卷 35
    20 [宋]周必大.思陵录.见:陈增竾.永思陵平面及石藏子初步研究[C].营造学社汇刊,卷 6(3):121-147
    
    21 漆侠.宋代经济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620
    22 同上.612
    23 宋会要辑稿. 职官三O之十
    24 同上.故言:“今详所请,未穷弊源”。
    25 宋会要辑稿. 职官三O之十、十一
    26 宋会要辑稿. 职官三O之十一
    27宋会要辑稿.职官三O之九
    28宋会要辑稿.职官三O之十二
    29宋会要辑稿.职官三O之十二
    30宋会要辑稿.职官三O之一三
    31 [元]脱脱.宋史.卷 187
    32宋会要辑稿.职官三O之八
    33宋会要辑稿.职官三O之八
    34宋会要辑稿.职官三O之九
    35宋会要辑稿.职官三O之十
    36 同上.
    37宋会要辑稿.职官三O之十二
    38宋会要辑稿.食货五五之九
    39宋会要辑稿.职官三O之八
    40宋会要辑稿.职官三O之一五
    41宋会要辑稿.职官三O之一三
    42 同上
    43宋会要辑稿.职官三O之十一
    44宋会要辑稿.职官三O之十二
    45其中,提点修造司由诸司使及内侍二人提举,八作司亦如之,勾当官三人以诸司使、副使及内侍充。
    46 [元]脱脱.金史.卷 8
    47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198,7
    48 宋会要辑稿.职官三O之一六
    49 [宋]叶梦得.石林燕语. 见: 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2481
    50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184,1
    51宋会要辑稿.职官五五之三四
    52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47,31
    53 宋会要辑稿.礼三七之三一
    54 宋会要辑稿.方域八之一七
    55 宋会要辑稿.职官三O之十一、十二
    56 宋会要辑稿.职官三O之一六
    57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206,23
    58 宋会要辑稿.方域四之一二
    59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卷 17
    60 郭黛姮.中国古代建筑史(三)[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449
    61 宋会要辑稿.方域九之二
    62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宋皇陵[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
    63 宋代石刻文献全编.北京图书馆,2003.434
    64 [唐]张九龄等.唐六典.卷 20
    65 同上.卷 23
    66 转引自:漆侠.宋代经济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733
    67 宋会要辑稿.食货五六之一八
    68宋会要辑稿.职官三O之一三
    69宋会要辑稿.职官三O之一三、一四
    70宋会要辑稿.职官三O之一三
    71宋会要辑稿.职官三O之十
    72宋会要辑稿.职官三O之十二
    73宋会要辑稿.职官三O之十二
    74[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429,7
    75[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492,7、8
    76[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228,3
    77[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71,31
    78宋会要辑稿.礼二九之五五
    79宋会要辑稿.食货五六之二五
    80宋会要辑稿.食货五一之三五
    81宋会要辑稿.刑法二之一九
    82[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100,10、11
    83宋会要辑稿.食货五六之二O
    84宋会要辑稿.职官三O之一六
    85宋会要辑稿.职官三O之一六;又见: 卷 177
    86宋会要辑稿.职官三O之十一
    87[元]脱脱.宋史,卷 165
    88 同上.卷 288
    89宋会要辑稿.职官三O之九
    90 汪圣铎.两宋财政史[M].北京:中华书局,1995.228
    91宋会要辑稿.职官三O之八
    92宋会要辑稿.职官三O之一四
    93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六之二四
    94[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79,7
    95宋会要辑稿.方域一O之三三
    96宋会要辑稿.食货五五之四
    97 [明]徐溥等.明会典.卷 147
    98宋会要辑稿.食货五五之七
    99宋会要辑稿.职官三O之一三
    100宋会要辑稿.职官三O之十二
    101宋会要辑稿.职官三O之十
    102[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187,18
    103[元]脱脱.宋史.卷 353
    104宋会要辑稿.方域八之九
    105宋会要辑稿.方域八之一六
    106宋会要辑稿.职官三O之十二
    107[元]脱脱.宋史.卷 165
    1 马克·布洛赫.历史学家的技艺.张和声等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36-39
    2 井庆升.清式大木作操作工艺[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3 马炳坚. 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4 刘大可.中国古建筑瓦石营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5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东南沿海地区传统建筑工艺抢救性研究
    6 江苏省建设厅基金项目:江苏省传统建筑工艺抢救性研究
    7 宋会要辑稿.方域一之一二;又见:[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 68,6
    8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71,20
    9 [宋] 杜范.清献集.卷 16
    10 [宋]吴拭.铜壶阁记.见:[宋]扈仲荣等.成都文类.卷 26
    11 宋会要辑稿. 职官三O之七;又见:[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71,30
    12 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一之九三
    13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19
    15 宋会要辑稿. 礼二四之六八至七三
    16 [宋]岳珂.桯史.卷一.见: 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4337
    17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160,13;卷 171,20
    18 宋会要辑稿. 礼二之三、九
    19 宋会要辑稿. 礼二之五、之六
    20 [宋]刘道醇.宋朝名画评.卷 3,14
    21 [宋]刘道醇.宋朝名画评.卷 3
    22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一三之二四
    23 宋会要辑稿. 礼二四之七一
    24 宋会要辑稿. 方域二之九
    25 宋会要辑稿. 方城一之一一: 太祖建隆三年…五月,命有司按西京宫室图修宫城。
    26 [宋]叶梦得.石林燕.见: 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2481(崇宁年间)都官员外郎家安国自言得唐都省图,六曹在前,持献请迁。
    27 [宋]叶梦得.石林燕.见: 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2475(文潞公)至和初知长安,因得杜祐旧庙于曲江,犹是当时旧制,一堂四室,旁有两翼。嘉祐初,遂仿为之。
    28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168,9、10
    29 宋会要辑稿. 礼二四之七一
    30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337,7
    31 宋会要辑稿. 食货五六之一八
    32 宋会要辑稿.礼二四之七O
    33 宋会要辑稿.礼二四之七三
    34 宋会要辑稿.食货五六之一三
    35 宋会要辑稿.礼三O之一一
    36 宋会要辑稿.方域二之一九
    37 宋会要辑稿.礼二之四、之五
    38 [元]脱脱.宋史.卷 85
    39 宋会要补编.p19
    40 仁宗天圣六年建西太一宫,见:同上.p21; 熙宁四年建南太一宫,见: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228,5
    41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79,20
    42 [宋]王明清.挥麈录. 后录卷 2.见: 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3633
    43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 见: 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3496
    44 宋会要辑稿.方域四之二O
    45 宋会要辑稿.礼二之二
    46 宋会要辑稿.方域八之一四
    47 宋会要辑稿.方域一九之一一
    48 宋会要辑稿.方域八之三O
    49 [宋]岳珂. 桯史卷 8,见: 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4401
    50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 337,14
    51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 见: 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3496
    52 [元]脱脱.金史.卷 5
    53 宋会要辑稿.礼三O之八四
    54 宋会要辑稿. 礼三七之一八
    55 宋会要辑稿.礼三O之八三、八四
    56 宋会要辑稿.礼三七之一八、一九
    57 宋会要辑稿.礼三O之八三、八四
    58 宋会要辑稿. 礼三O之一O
    59 宋会要辑稿. 礼二九之二三
    60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148,20
    61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14
    62 宋会要辑稿.方域一之一九
    63 [宋] 邵博.邵氏闻见后录.见: 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1991
    64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520,27
    65 [元]脱脱.金史.卷 8
    66 宋会要辑稿.礼二四之七一
    67 宋会要辑稿.礼二四之七三
    68 宋会要辑稿.礼二四之七O
    69 [汉]班固.前汉书.卷 4
    70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415,30
    71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226,3
    72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288,2
    73 宋会要辑稿.职官三O之九
    74 宋会要辑稿.职官三O之一五
    75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177,4;又见:宋会要辑稿.职官三O之一六
    76 宋会要辑稿.方域一之二四
    77 语言、图形、模型媒介的比较与发展论述见:秦佑国等.建筑信息中介系统与设计范式的演变[J].建筑学报.2001(6)
    78 傅熹年.中国古代的建筑画.文物.1998(3):75-94;陈同滨,锺晓青等,中国古代建筑画(光盘).1999 年;还有一系列的论文,亓敏.界画与中国古代建筑[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同济大学,2000;白静等.建筑图形媒介的发展与比较.新建筑,2002(2).等
    79 这里借用了当代设计图的分类方法,分为方案设计图与施工图之类,以便于说明问题。并非宋时用语。
    80 宋会要辑稿.礼二四之七O
    81 宋会要辑稿. 礼二四之七一
    82 宋会要辑稿. 礼二四之七O、七一
    83 宋会要辑稿. 礼一五之四
    84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 499,19
    85 宋会要辑稿. 礼一四之九一、九二
    86 宋会要辑稿. 礼三七之二七
    87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198,7
    88 [宋]叶梦得.石林燕语.见: 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2480
    89 宋会要辑稿. 职官三O之三
    90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三之二四
    91 宋会要辑稿. 崇儒一之一五
    92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245,29
    93 宋会要辑稿. 方域四之二五
    94 [宋]文莹.玉壶清话.见: 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1466
    95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237,15
    96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334,25
    97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一三之二四
    98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177,18
    99 宋会要辑稿. 方域八之一O
    100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一之一七
    101[宋] 陶糓.清异录. 见: 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81
    102 木匠按式用精纸一幅画地盘,阔狭深浅,分下间架,或三架、五架、七架、九架、十一架,则在主人之意。或柱柱落地,或偷柱及梁拼、门、陴拼,使过步梁、眉梁、眉枋或使斗桑者皆在地盘上定当。
    103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261,9:(熙宁八年三月辛亥)河北西路察访使沈括言,烽台高下疏密未便,乞别定起纳道路并旧烽台图。
    104 宋会要辑稿. 方城一之一一
    105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三之五二
    106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423,12
    107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487,1、2
    108 宋会要辑稿. 方域八之二O
    109 宋会要辑稿. 职官四之一三
    110 宋会要辑稿. 礼一五之一九
    111 宋会要辑稿.方域二之一八
    112 宋会要辑稿.方域四之一九
    113 宋会要辑稿.方域八之一四
    114 宋会要辑稿.方域八之一五
    115 [元]脱脱.宋史.卷 44
    116 同上.
    117 [元]脱脱.宋史.卷 45
    118 [元]脱脱.宋史.卷 46
    119 [元]脱脱.宋史.卷 47
    120 傅熹年.静江府修筑城池图简析[C].傅熹年论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314-325
    121 宋会要辑稿.刑法二之一二五
    122 宋会要辑稿.兵二九之二一、二二
    123 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之一三: 徽宗崇宁三年六月二十九日,奉议郎充讲议司检讨文字、提举江南西路茶事家安国言,……窃闻本省讫工,才经考落,神宗得唐制尚书省图,按视已有意改作,但圣心天事倚伏至今,……
    
    
    124 宋会要辑稿. 礼二四之七一
    125 宋会要辑稿.礼三七之一八、一九
    126 [宋]苏轼.东坡全集.卷 44
    127 [宋]秦九韶.数学九章.卷 7 上
    128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510,24
    129宋会要辑稿.职官三O之八
    130宋会要辑稿.职官三O之一四
    131[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422;又见: 宋会要辑稿.食货五一之三五至三六
    132宋会要辑稿.刑法二之四七
    133[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111,16
    134宋会要辑稿.方域二之一六
    135宋会要辑稿.方域八之二
    136[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347,6
    137[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66,4
    138[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138,23
    139[元]脱脱.宋史.卷 291
    140 [宋]王得臣.麈史.见: 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1330
    141 [宋]晁说.晁氏客语,13
    142 [宋] 施德操.北窗炙輠录.见: 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3326
    143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379
    144 [宋] 陈师道.后山谈丛. 卷 4 . 见: 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1625
    145 宋会要辑稿.食货五五之七
    146 宋会要辑稿.食货五五之七
    147 宋会要辑稿.职官三O之九
    148 同上.
    1 宋会要辑稿. 礼一五之一九
    2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一之一七
    3 宋会要辑稿. 礼三O之八三
    4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 233,15
    5 [宋]王钦若等撰.册府元龟.卷十四
    6 宋会要辑稿.方域二之二 O: 绍兴二十八年六月诏修皇城东南一带外城.
    7 刘大可.中国古建筑瓦石营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21
    8 郭湖生.中华古都[M]:第 2 版.台北:空间出版社.2003.91
    9 潘谷西.中国古代建筑史(四)[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97
    10 宋会要辑稿. 礼三七之一九
    11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一O之六
    12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 470,12
    13 [宋]周必大.思陵录.见:陈仲竾.宋永思陵及石藏子平面之初步研究[J].营造学社汇刊.V6(3).121-147
    14 宋会要辑稿.礼三O之六四
    15 傅熹年.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筑群布局及建筑设计方法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16 宋会要辑稿.礼三七之三五
    17 后世经验表明,八边形放线遵循原理与宋时同。至于在实践中如何选用,待继续研究。
    18 后文对此有论述,见第五章第四节“工程数学”。
    19 《法式·看详》“取径围”条:“今来诸工作已造之物及制度,以周径为则者,如点量大小,须于周内求径,或于径内求周,若用旧例,以‘围三径一,方五斜七’为据,则疏略颇多”。
    20 刘大可.中国古建筑瓦石营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25-26
    21 蒋博光.样式雷家传有关古籍口诀的秘籍[J].古建园林技术. 88(4):45;其中“四一一七五因”误为“四二七五因”。
    22 [元]脱脱.宋史.卷 289.高继勲传
    23 [宋]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331, 27
    24 [元] 孔齐.至正直记.6589
    25 [唐]房玄龄等.晋书.卷 27
    26 [唐] 高彦修. 唐阙史. 1366
    27 宋会要辑稿. 礼二九之二四
    28 王学理.秦始皇陵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78
    29 宋会要辑稿. 礼二九之二三
    30 宋会要辑稿. 礼三 O 之一一
    31 元《河防通议》有“土脉”一语,为土质之意。“河议第一” 之“辨土脉”条:“今列土性与色于后:胶土、花淤、牛头、沫淤、柴土、捏塑胶(若先见杂草荣茂多生芦茭,其下必有胶土)、减土、带沙青、带沙紫、带沙黄、带沙白、带沙黑(此系旧河底死土或多年诸杂粪土经一纪以上变成者)、沙土、活沙、流沙、走沙(此三等活动走流难以成功)、黄沙、死沙、细沙(一云腻沙)。”
    32 据载:“(昭应宫)地多黑土,疏恶,于京东北取良土易之,自三尺至一丈有六等。”见:[宋]洪迈.容斋三笔.卷 11
    33 《法式》卷 16“壕寨功限”之“筑基”条:“基址开掘,方八十尺;就土铺填打筑六十尺,各一功。若用碎砖瓦石札者,其功加倍”。但“碎砖瓦石札者”所指不明,依“筑基”制度,有两种情况:一是隔层用土、碎砖瓦等各二担,如上引;一是土内添碎砖瓦等,配比 3:1。
    34见《法式》卷 16“壕寨功限”之“总杂功”条。《河防通议》“运输第五”亦有载,详于《法式》,其“总用诸物斤重”条:“土自方一寸,重二两”,由此算得土比重 125 斤/立方尺,此与“每方一尺,用土二担”相合。
     35 清分小夯、大夯两法,又有灰土、素土之分,精糙繁简因之不同。见:王璞子.工程做法注释[M].北京:中国建筑工程出版社,1995.37-39;小夯灰土做法,可见:王其亨.清代陵寝建筑工程小夯灰土做法[J].故宫博物院院刊.1993(3):48-51
    36 单士元.夯土技术浅谈[C].科技史文集(7).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119-123
    37 [宋]秦九韶.数学九章.卷 7
    38 建于公元 413 年的统万城,检验时用锥刺城身,深入一寸即杀死筑城人。见:《晋书》卷 130。
    39 又载:[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 64,11
    40单士元.夯土技术浅谈[C].科技史文集(7).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119-123
    41 杜仙洲.永乐宫的建筑[J].文物.1963(8):3-11
    42 傅熹年.中国古代建筑史(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56
    43 [唐] 高彦修. 唐阙史. 1366
    44 [宋]洪迈.容斋三笔.卷 11
    45 宋会要辑稿.方域一之一七
    46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 504,31
    47 宋会要辑稿.方域八之七
    48 《法式》卷 3“石作制度”之“造作次序”条
    49 扁光约为磨光之意,用功远较前三项工序为多,因豆渣石不易磨砻,故无。刘大可《中国古建筑瓦石营法》一书认为“扁光”是“刮边”,可能有误。
    50 福建省基本建设委员会《石工》编写组.石工.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8
    51 参见:潘谷西.<营造法式>初探(一)[J].南京工学院学报.1980(4):35-51
    52 刘大可. 中国古建筑瓦石营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271-273
    53 石象生尺度,如狮虎尺度同,羊与之相近,马在高厚上与之接近;宫人、马官尺寸同,文武官在阔、厚上与之相同。这样在石料选材与加工雕凿上较便利。见:郭黛姮.中国古代建筑史(3).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86
    54 [宋] 陈师道.后山谈丛. 见: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1626
    55 同上
    56 《功限·砖作》和《功限·壕寨》分别载有各自功限。
    57 《功限·砖作》“斫事”条载,“粗垒条砖,谓不斫事者”。
    58 殿堂亭榭所用条砖大小为 1.3x0.65x0.25。《砖作制度》“用砖”条:“殿阁、厅堂、亭榭等用砖方一尺三寸,厚二寸五分(以上用条砖并长一尺三寸,广六寸五分,厚二寸五分…)。”又,《料例·砖作》云:“若阶基、慢道之类,并二或并三砌,应用尺三砖细垒者……”。
    59 祁英涛.河北省新城县开善寺大殿[J].文物,1957(10):23-28
    60 《法式》卷 27“砖作”料例载:“应安砌所须矿灰,……”;;“应以墨煤刷砖甬瓦基阶之类,……,各用苕菷一枚”。
    61 《法式》卷 25“石作”料例:“安砌,每长三尺、广二尺,矿石灰五斤”。
    62 《法式》卷 25“石作”料例有载。
    1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卷 17
    2 [明]计成.园冶:“四、列架”之“地图”。见:张家骥.园冶全释[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3.239
    3 [明]计成.园冶:“兴造论”。见:张家骥.园冶全释[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3.162
    4 同注释 2。
    5 《法式》卷 5“大木作制度”之“举折”条。
    6 以十架椽屋(进深 10A)计,其举高 3.33A,按“举折之制”算得各架折度为:0.447;0.53;0.611;0.752;1.0,与清举架数值较为接近。
    7 张驭寰等. 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148
    8 张玉瑜.实践中的营造智慧——福建传统大木匠师技艺抢救性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南京:东南大学,2004
    9 张十庆.中日古代建筑大木技术的源流与变迁[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129
    10 同上.71
    11 井庆升.清式大木作操作工艺[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12 马炳坚. 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13 张玉瑜.实践中的营造智慧——福建传统大木匠师技艺抢救性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南京:东南大学 2004
    14 “北方丈杆与南方福建的篙尺技艺的差异反映的应是其构架体系上的差异。福建地区为穿斗构架,所有构架的位置都与柱子关系密切,其篙尺相当于柱身的隐形代表,并且为了避免出现穿斗构件间相互位置的误差问题,通常将整个构架全标画在一根~二根篙尺上。而北方大木构架为抬梁式,梁架上的构件相对独立,无法标示在同一根丈杆上,而以许多分丈杆来表示。”见张玉瑜.实践中的营造智慧——福建传统大木匠师技艺抢救性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南京:东南大学,2004:108
    15 同上:100.
    16 同上:85
    17 陈从周.梓室余墨[M].北京:三联书店.卷 4,322-326;另见:顾祥甫口授,邹宫伍绘图记录,陈从周校阅并跋.鸳鸯厅大木施工法[C].科技史文集(7).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88-91;文字略异。
    18 陆元鼎.广东潮州民居丈竿法.中国传统民居与文化(1)-中国传统民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189-197
    19 张玉瑜.实践中的营造智慧——福建传统大木匠师技艺抢救性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南京:东南大学,2004:63
    20 同上:47
     21 张玉瑜.实践中的营造智慧——福建传统大木匠师技艺抢救性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南京:东南大学,2004:105
    22 有关熟材,见第六章之“大木作料例”p173。
    23 李浈. 中国传统建筑木作加工工具及其相关技术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南京:东南大学,1998.63-67
    24 同上,157-158.
    25 见第六章之“大木作功限”。
    26 《法式》卷 5“梁”条。
    27 张家骥.中国建筑论.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48
    28 《中国建筑论》认为仅《康熙字典》录“栿”字,实在唐代已为砈米郑巍吨乇嘤衿贰ⅰ独嗥贰ⅰ读楣省?皆录有此字。其中,以《六书故》(卷 21)为详:“栿,房六切?矗航袢艘孕∧咎酱竽局衔獤蟆U闳艘嘁粤何?栿?独嗥吩唬毫阂病!? (《六书故》成书于南宋后期,上距《法式》约 150 年。)
    29 《法式》卷 30
    30 潘谷西.<营造法式>初探(二)[J].南京:南京工学院学报.1981(2):43
    31 孔祥珍.摩尼殿主要木构件承载能力和节点榫卯研究[J]. 古建园林技术(8):43-48
    32 部分参考:鲁晨海.中国古代木构建筑榫卯初探[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同济大学,1986
    36 何建中. <营造法式>安装功限-也谈安勘绞割展拽[J].古建园林技术(40):31
    37 张玉瑜.实践中的营造智慧——福建传统大木匠师技艺抢救性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南京:东南大学 2004:110
    38 姚承祖.营造法原[M]:第 2 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78
    39 陈从周.梓室余墨[M].北京:三联书店.卷 4,322-326;
    40 同 38:111
    41 马炳坚. 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195
    42 同注 30。经统计,构件造作用功 65.5 工,汇榫头 12 工,竖屋等 12 工,共用功 89.5 工,有 12/89.5=13.4%
    43 孙永林.立架[J]. 古建园林技术.2002(2):23-24;马炳坚. 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195
    44 陈从周.梓室余墨[M].北京:三联书店.卷 4,322-326;另见:顾祥甫口授,邹宫伍绘图记录,陈从周校阅并跋.鸳鸯厅大木施工法[C].科技史文集(7).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88-91
    45 张玉瑜.实践中的营造智慧——福建传统大木匠师技艺抢救性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南京:东南大学 2004:114-115
    46 同上:115-121
    
    
    
    47 《法式》卷 5“大木作制度”之“柱”条。
    48 祁英涛.河北省新城县开善寺大殿[J].文物,1957(10):23-28
    49 王贵祥.关于唐宋建筑外檐铺作的几点初步探讨[J]. 古建园林技术.1987(1):43-46
    
    50 《法式》卷 13“瓦作制度”之“用瓦”条。
    51 《工程做法》卷 1“顺望板”条。见:王璞子.工程做法注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79
    52 祁英涛.中国古代建筑的保护与维修[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33
    53 吴梅.<营造法式>彩画作制度研究和北宋建筑彩画考察[博士学位论文].南京:东南大学,2004.54
    
    54 梁思成.梁思成文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53
    55 《法式》卷 25.“瓦作”功限
    56 《法式》卷 24.“竹作”功限
    57 《法式》卷 28.“诸作用钉料例”之“用钉料例”
    58 “压占”见卷 26“瓦作”料例;“搀压”见卷 26“竹作”料例。
    
    59 见《法式》卷 13“瓦作制度”之“结瓦”条。
    60 刘大可.中国古建筑瓦石营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189
    61见《法式》卷 13“瓦作制度”之“结瓦”条。
     62 《梁思成文集》p258 瓦作制度注释认为大当沟、小当沟的区别未说明,且认为“以一块瓪瓦的宽度作为正脊的厚度”等不确。
    63 王璞子. 工程做法注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33
    64 同上.
    65梁思成文集 p259“身内用柏木桩或龙尾;唯不用抢铁。拒鹊加襻脊铁索”断句有误,正确应为:“身内用柏木桩。或龙尾唯不用抢铁、拒鹊,加襻脊铁索”。龙尾与鸱尾同类之物,在卷 25、卷 26“瓦作”皆并举,文繁不录。故不存在同页注中所说的“龙尾与柏木桩的区别不详”的问题。不过,鸱尾和龙尾在形式上、制作上的差异尚有待进一步考证。
    66 宋会要辑稿.礼二四之七三
    67 筑墙部分参照了傅熹年的论述。见:傅熹年.傅熹年建筑史论文集[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43
    68 张驭寰等. 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48
    69 张雷等. 福建龙岩适中土楼建造技术初探[J].建筑师(100),65
    70 真宗景德四年十月诏书:“八作司兵士功役,今后墙纴、师木、锨、堑、模并支系官动”。见:宋会要辑稿. 职官三 O 之七
    71 《法式》卷 16“壕寨功限”之“总杂功”条。
    72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498,25、26
    73 [元]沙克什.河防通议.“筑城”条
    74 傅熹年.傅熹年建筑史论文集[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 219
    75 《法式》卷 3“壕寨制度”之“城”条。而结合南宋《数学九章》卷 7 下“计定城筑”条,每筑城一丈用料有:永定柱二十条,长三丈五尺,径一尺;爬头拽后木共八十条,长二丈,径七寸;搏子木二百条,长一丈径三寸;纴橛二千个,每个长一尺,方一寸;纴索二千条,长一丈,径五分。
    
    76 《法式》卷 15“砖作制度”之“砖墙”条。
    77 《法式》卷 13“泥作制度”之“用泥”条。
    78 孙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162
     79 王璞子.工程做法注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36
    80祥符中,禁中火。时丁晋公主营复宫室,患取土远。公乃令凿通衢取土,不日皆成巨堑。乃决汴水入堑中,引诸道竹木簰筏及船运杂材,尽自堑中入至公门。事毕,却以斥弃瓦磔灰壤实于堑中,复为街衢。一举而三役济,计省费以亿万计。见: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下
    81清夜録:熙宁元年河北霖雨地震,城壁皆压,发卒数十万治之。运去旧土,按故基筑之,其工无算。惟霸州远其旧基五步,因取旧土筑之,计工省殆遇其半。见:宋会要辑稿. 瑞异三之三四
    1 张驭寰等. 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515-519
    2 李浈.中国传统建筑木作加工工具及其相关的技术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南京:东南大学,1998.126-155
    3 程建军.辨方正位研究(一)[J]. 古建园林技术.总 16, 26; 辨方正位研究(二)[J]. 古建园林技术.总 17 ,25
    4 周魁一.中国科学技术史水利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89-105
    5 墨子.卷 10
    6 同注释 3,131.
    7 1921 年河北钜鹿县北宋故城出土两支木矩尺。中国科学技术史度量衡卷.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355
    8 丘光明等.中国科学技术史度量衡卷.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353-370
    9 傅熹年. 中国古代城市建筑群布局及建筑设计方法研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7
    10 张十庆. 中日古代建筑大木技术的源流与变迁.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44
    11 肖旻.唐宋古建筑规律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02
    12 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九之一〇。
     13 [元]脱脱.宋史.卷 48
    14 程建军.辨方正位研究(二)[J]. 古建园林技术.总 17 ,26-27
    15 [元]脱脱.宋史.卷 72
    16 《法式》卷 2“壕寨制度”之“定平”条。
    17 周魁一.中国科学技术史水利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99-100
    18 钱宝琮.算经史书:周髀算经提要.北京:中华书局,1963.5
    19 《法式》卷 2“壕寨制度”之“定平”条。
    20陈从周.梓室余墨[M].北京:三联书店.卷 4.330
    21木幔以板为之,制如屏,裹以生牛革,上施桔槔,载以四车轮,低昻以绳挽之。凡攻城欲蚁附者,则以幔御当面矢石也.见[宋]曾公亮等.武经总要.前集卷 10
    22 [宋]曾公亮等.武经总要.前集卷 10
    23《武经总要》文渊阁本此图图样与明正德本略异,正德本无“辘轳”,原宋版图样待考。不过,辘轳据考在春秋战国已很流行。滑车、辘轳、绞车在我国古代有时统称为“辘轳”,三者使用均较早,考古发掘已发现商代、春秋战国时期的采矿用遗物,汉代陶井明器、画象砖石等亦保留有滑轮等使用的具体形象。有关滑车、辘轳、绞车的使用历史见:陆敬严等.中国科学技术史机械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55
    24 《张淮深碑》.斯坦因劫经号 s6161;转引自:萧默.匠事留痕_记敦煌壁画里的建筑施工[J]. 古建园林技术.总 10期.27
    25 张春晖等.中国机械工程发明史:第二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210-211
    26《邵氏闻见后录》卷二十二:今之民间辎车,重大椎朴,以牛挽之,日不能行三十里,少蒙雨雪,则跬步不进,故俗谓之太平车。 玉海,卷 146:《长编》,熈宁七年八月,先是遣内侍用民车以备边蚶ㄔ唬撼嫡街萍诶溃嫉粗?事。古人所谓辎车者也,今之民车,以牛挽之,日不能行三十里,俗谓之太平车,恐兵间不可用。事寝。 东京梦华录:东京般载车,大者曰太平,上有箱无盖,箱如钩阑而平,板壁前出两木,长二三尺许,架车人在中间,……。见: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邓之诚注.北京:中华书局出版,1982.123
    27 北方大车可载四五千斤,用牛骡十数驾之。管车者仅一主一仆,叱诧之声,牛骡听命惟谨。凡车必带数铎,铎声闻数里之外,其地乃荒凉空野故耳。[宋]周密.癸辛杂识.前集.见: 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5799
    28东京梦华录:…又有独轮车,前后两人把驾,两旁两人扶拐,前有驴拽,谓之串车,以不用耳子转轮拽。般载竹木瓦石,但无前辕,止一人或两人推之。
    29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 73,22
    30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204,14
    31 宋会要辑稿.食货四二之四
    32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138,23
    33 [宋] 张耒.续明道志.见陶宗仪.说郛,卷四十三下
    34 [宋]陆游. 入蜀记.卷 4
    35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71,31
    36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71,20
    37 [宋]周密.癸辛杂识.前集.见: 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5707
    38 《明会典》卷 11、154;《明宫史》卷 2“内监官”条掌案“十作”
    39 [宋]吴自牧.梦粱录.卷 10
    40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卷 54,13
    41 [宋]蔡绦.铁围山丛谈.见: 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3098
    42 [宋]施宿等.会稽志.卷 1
    43 [明]王恕. 王端毅奏议.卷 6
    44 [明] 潘季驯. 河防一览.卷 4
    45 转引自: 萧默. 匠事留痕_记敦煌壁画里的建筑施工[J]. 古建园林技术.总 10 期:25
    46 陈从周.梓室余墨[M].北京:三联书店.卷 5.385:“有关瑞光塔的重要史料”
    
    47 姜怀英等.辽中京塔的年代及其结构[J]. 古建园林技术(7):32
    48 [宋]蔡绦.铁围山丛谈.见: 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3065
    49 宋会要辑稿. 职官二七之四三:大中祥符九年正月,提举诸司库务司言,诸司库务公人先准宣属本司管,每有阙额逐旋填。其所招公人,自来各有元等、身等尺寸,数内诸色工匠须及五尺一寸以上。
    50 张驭寰.我国古代建筑脚手架的研究[C].科技史论文集:第九辑,1983.103-118
    51 代钦.儒家思想与中国传统数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24
    52 刘钝.大哉言数[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439
    53 李迪.中国数学通史上古到五代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41
    54 同上.47
    55 吴文俊,沈康身.中国数学史大系第五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74
    56 张玉瑜.实践中的营造智慧——福建传统大木匠师技艺抢救性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南京:东南大学 2004.31
    57 [汉]九章算术.卷 1
    58 《法式》卷 3“石作制度”之“殿阶螭首”条。
    59 《法式》卷 15“砖作制度”之“砖墙”条。
    60 《法式》卷 2“总例”条。
    61 白尚恕.<九章算术>中的“势”字条析[C].中国数学史论文集(二).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39-47
    62 《法式》卷 5“大木作制度”之“柱”条。
    63 《法式》卷 5“大木作制度”之“侏儒柱”条。
    64 《法式》卷 5“大木作制度”之“栋”条。
    65 魏收有“逋峭难为” 之语,人多不知其义。熙宁间,苏子容丞相奉使契丹,道北京。时文潞公为留守,燕款从容,因扣“逋峭”之意。苏公曰:“向闻之宋元宪云:‘事见《木经》。’盖梁上小柱名,取其有折势之义耳。”[宋]周密. 齐东野语.见: 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5521
    66 杨慧.匠心探原-苏南传统建筑屋面与筑脊及油漆工艺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京:东南大学.2004.62
    67 有关今有术与齐同术,见:刘钝.大哉言数[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
    68 吴文俊,沈康身.中国数学史大系第五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69 [宋]秦九韶.数学九章.卷 9 上
    70 《河防通议》,元沙克什(1278-1351)重订,是现存最早的有关河工技术、工料规章的著作。先是,北宋屯田员外郎沈立着《河防通议》(成书于 1048 年之后,一说 1056 年之后),收入南宋初周俊《河事集》(1128 年);女真族入主中原,建立金朝,金都水监亦有《河防通议》,凡 15 门,二本各有异同,得失互见。沙克什先后得到金都水监本和沈立汴本,于元至治元年(1321 年)合之为一,称为重订《河防通议》,凡二卷,六门,六十八目。见:郭书春.<河防通议·算法门>初探[J].自然科学史研究.,1997.16(3):230
    71 郭涛.数学在古代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农业考古,1994(1):276
    72 重差法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勾股测量技术,它的出现大致可以定在公元 1 世纪初。最早谈到重差术细节和造术原理的是赵爽,于《周髀算经》日高图注中有载。重差术的产生与古代测量日之高远的方法有关,刘徽在《九章算术序》云:“立两表于洛阳之城,令高八尺。南北各尽平地,同日度其正中之景。以景差为法,表高乘表间为实,实如法而一,所得加表高,即日去地也。以南表之景乘表间为实,实如法而一,即为从南表至南戴日下也。”即日去地=(表高×表间)/景差+表高;南戴日下=(南表之景×表间)/景差。其中,“表间”实为两表至日下距离之差,“景差”即两影之差,重差可能就由此得名。刘钝.大哉言数[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412
    73 [宋]秦九韶.数学九章.卷 4 下
    74 代钦.儒家思想与中国传统数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3
    
    75 关增建.<考工记>角度概念刍议[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0,22(2):74
    76 戴吾三.<考工记>磬折考辨.见: 戴吾三.考工记图说[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144
    77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498,29
     78 关于几何比例、数字比例,作为应县木塔的研究成果,陈明达先生在《应县木塔》提出。这实为中国古代建筑设计与营造的基本规则,且与中国工程数学的特性息息相关。
     79 蒋博光.样式雷家传有关古籍口诀的秘籍[J].古建园林技术.总 21: 45
    
    1 郭湖生.有关<营造法式>中几个问题的研究.南京工学院建筑研究所,1983 年[未刊]
    2 张驭寰,郭湖生等.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 年.508-523
    3 潘谷西. <营造法式>的性质、特点与研究方法.纪念宋<营造法式>刊行 900 周年研讨会(宁波),2003 年 8 月
    4 郭黛姮.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三卷.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年.611
    5 郭黛姮.<圆明园内工则例>评述[C].见:张复合主编.建筑史 2003 年第 2 辑.2003,128-144
    6 张十庆.古代建筑生产的制度与技术——宋<营造法式>与日本<延喜木工寮式>的比较[J].华中建筑.1992 (3):48-52
    7 (日)泽村仁. 延喜木工寮式の建筑技术史的研究たちひド宋营造法式ろの比较.未刊稿
    
    8 陈明达.关于《营造法式》的研究[C].见:张复合主编.建筑史论文集第 11 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年.43-52
    9 陈明达.应县木塔[M].北京:文物出版社,1966 年.55
    10 傅熹年.傅熹年建筑史论文集[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 年.207-229
    11 梁思成.梁思成文集:第七卷[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年.15
    12 张十庆先生首先对这一议题进行了论述。见:古代建筑生产的制度与技术——宋<营造法式>与日本<延喜木工寮式>的比较. [J].华中建筑.1992 年第 3 期,48-52
    13 郭东旭.宋代法制研究[M]. 第 2 版.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 年.33
    14 同上.32
    15 钱大群等.唐律论析[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 年.341-349
    16 李玉生.唐代法律体系研究[J].法学家.2004 年第 5 期, p45~59
    17 张十庆.古代建筑生产的制度与技术——宋<营造法式>与日本<延喜木工寮式>的比较[J].华中建筑.1992 年第 3期,48-52
    18 尚书省所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各部中以四位“郎中”为主管官员的部门。故唐式 24 篇的篇名应是:吏部、司封、司勋、考功(以上属吏部)、户部、度支、金部、仓部(以上属户部)、礼部、祠部、膳部、主客(以上属礼部)、兵部、职方、贺部、库部(以上属兵部)、刑部、都官、比部、司门(以上属刑部)、工部、屯田、虞部、水部(以上属工部)
    19 参见《唐六典》卷六《刑部》“郎中员外郎”条下注、《 旧唐书》卷五十《刑法志》。
    20《营缮令》有部分遗文,所记为“尊卑贵贱之等数,国家之制度”,与《式》相差甚远。在唐代,《式》是《令》的实施细则。
    21 有关“延喜式”及与唐“式”之关系论证见:张十庆.古代建筑生产的制度与技术——宋<营造法式>与日本<延喜木工寮式>的比较[J].华中建筑.1992 年第 3 期,48-52
    22 戴建国.唐宋时期法律形式的传承与演变.中研院审判史研读会讲稿,台北:中研院史语所,2004/10/30
    23 唐《式》以曹司寺监为名。日本《木工寮式》即如之(木工寮为公元 7 世纪的日本将作监所改,为建筑营缮官司)。
    24张十庆.古代建筑生产的制度与技术——宋<营造法式>与日本<延喜木工寮式>的比较[J].华中建筑.1992 年第 3期,48-52
    25郭东旭.宋代法制研究[M]. 第 2 版.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 年.37
    26赵旭.北宋法律制度中的”例”的发展[J].北方论丛,2004(1):127-130
    27郭东旭.宋代法制研究[M]. 第 2 版.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 年.39
    28郭东旭.宋代法制研究[M]. 第 2 版.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 年.45
    29 宋会要辑稿.职官二七之四一
    30 宋会要辑稿.食货五五之一
    31 宋会要辑稿.刑法一之二一
    32 宋会要辑稿.职官二九之七
    33 丁华东.清代会典及其则例的编纂及其制度[J].档案学通讯.1994(4):50
    34 傅筑夫. 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M]:第 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244
    35皇帝亲掌的部分又可细分为御前财赋和朝廷财赋,御前财赋是由皇帝亲自掌握的财赋,它往往被认为是皇帝的私人财赋,自北宋建国以后即已存在,它表现为内藏、奉宸等库所掌之财。所谓朝廷财赋,是指尚书都省(尚书都省未恢复前由中书掌握)掌握而不隶三司或户部管辖的财赋,它的支用原则上由宰臣召集有关人员议决后报皇帝批准,典型表现是北宋神宗时各地的封桩财赋和京师的元丰库财赋。在南宋御前财赋的主要体现者为内藏库和御前激赏库财赋,朝廷财赋的主要体现者为左藏南库、左藏封桩库等。见汪圣铎.两宋财政史[M].北京:中华书局.1995.p127
    36[宋]杨亿.杨文公谈苑.502;另见:宋会要补编 .22 页
    37因初有诏罢修寺观,谏官御史以为言,引起宋真宗的不满,曰:“此太后奁中物尔,谏官御史欲邀名耶”.见:[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 119,1
    38 [宋]杨亿.杨文公谈苑.502
    39 见第一章:
    40 宋会要辑稿. 食货五六之四四
    41 如:(绍熙五年六月)十八日诏大行至尊寿皇圣帝山陵当尊遗诏务从俭约,凡修营百费并从内库支降,如或不足,即以封桩钱贴支,免侵有司经常之费。见: 宋会要辑稿.礼三 O 之八
    42 如:嘉定七年五月二十四日…诏令封桩库支拨官会三千贯,付临安府委官同官学计置,如法修盖(宗学)见宋会要辑稿. 崇儒一之一五
    43 如: 嘉泰二年十二月十三日提领左藏封桩库所言,……库屋专一桩管朝廷钱物,缘当来一时仓卒盖造,今来年深朽栏目,……。诏令封桩库支降会子一万贯委提领官同两浙漕臣措置修盖。见:宋会要辑稿.食货五二之二一
    44 如:(绍兴)二十八年二月三日殿前司言,平江府合用寨屋一万三千三百九十四间,并秀州护圣军添盖二百间,……尚少一万七千五百三十贯,其下桩管御前激赏库一就贴降。从之。见:宋会要辑稿.兵六之一七
    45 如:(元丰元年十一月)戊子左谏议大夫史馆修撰安焘言:东海之神已有王爵,独无庙貌。乞于明州丁亥昌国两县之间建祠宇往来商旅听助营葺。从之,仍令为屋百区。见:[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294,12
    46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二之七 O
    47宋会要辑稿.兵六之二 O
    48傅熹年<静江府修筑城池图>简析.傅熹年建筑史论文集[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 年.314-325
    49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 264,23 丁丑
    50 [宋]林駉.古今源流至论.前集卷 9,20
    51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108,5 丁未
    52[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108,5 天圣七年七月
    53[元]脱脱.宋史.卷 85《地理志》;另参见:[宋]宋大诏令集.卷 179《两宫金银器易修大内诏》
    54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 204,14
    55 宋会要辑稿. 职官三六之七六
    56 [宋]俞文豹. 吹剑录.外集.45
    57 [宋] 杜范.杜清献集.卷 11
    58 [元]脱脱.宋史.王迈传
    59 [宋]杨亿.杨文公谈苑.494
    60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34
    61 宋会要辑稿.刑法二之八;又见: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69
    62 景德二年七月诏:今后应有旧管廨宇、院宅、寺观、班院等,乞创添间例,及欲随意更改并权住修,如特奉朝旨即得修造。见:宋会要辑稿.方域四之一二
    63(景德四年)九月诏,自今皇城内外,亲王宫宅、寺观祠庙用石灰泥,诸司库务营舍、厅堂、门屋用破灰泥,自余止麦糠细泥。营舍、厅堂、门屋用赤色装,如自备泥饰者听。见:宋会要辑稿.食货五五之三
    64 [宋]周輝.清波杂志. 5019
    65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90,1
    66 宋会要辑稿.方域二之一七
    67 [宋]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171,1
    68 [元]脱脱.宋史. 张咏传
    69 [宋]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109,7
    70 [宋]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180,19、20、21、22
    71 [宋]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 204,14
    72 [宋]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469,2
    73 [宋] 周輝.清波杂志. 5021, 5073
    74 [元]脱脱.宋史.王迈传. 洪天锡传
    75 熙宁二年至五年短短四年时间,颁布实施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
    76 漆侠.宋代经济史[M]:下册.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1144
    77 [宋]王安石. 临川先生文集.卷 65,《风俗》
    78 [元] 脱脱.宋史.王安石传
    79 [宋]王安石. 临川先生文集.卷 82
    80 [宋]王安石. 临川先生文集.卷 49
    81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 334,31
    82 [宋] [宋]王得臣.麈史.见: 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1319
    83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 233,30、31
    84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310,5
    85 [元].脱脱.宋史. 卷 165.职官志.少府监
    86 宋会要辑稿.职官二九之四
    87 [元]脱脱.宋史.曹玮传
    88 [宋]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 186,15;又见: [宋] 孔平仲.谈苑. 2244;
    89 宋会要辑稿. 职官三 O 之一五
    90 [宋]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100,10、11
    91 [宋]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187,18
    92 宋会要辑稿.职官三 O 之十一
    93 [宋]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177,4
    94 如: 长编卷 228,21 载:(熙宁四年十一月)戊辰,上批勾当八作司、内殿崇班李士宣修东西府始终毕功,颇知修道次第,可充将作监勾当公事,替宋用臣。又如: (神宗熙宁二年)十月二日,以修感慈塔都计料杨琰为茶酒班殿侍、三班差使,减三年磨堪,充八作司指挥使。
    95 陈仲竾.<营造法式>初探[J].文物,62(2):12
    96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 471
    97 [元]脱脱.宋史.哲宗本纪
    98 宋会要辑稿.刑法一之二一
    99 [宋]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494,29
    100 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之二八
    101 [宋] 文莹.玉壶清话.1469; 开惠民、五丈河的事宋史有载,“太祖以承昭习知水利,督治惠民、五丈二河以通漕运,都人利之。建隆二年,河成”;“(建隆)四年春,大发近甸丁壮数万,修畿内河堤,命承昭董其役”。(陈承昭传)
    
    
    102 [元]脱脱.宋史.张觷传
    103 同上
    104 [宋] 施德操.北窗炙輠录.3315
     105 [唐]李筌.太白阴经.筑城篇第四十三及凿濠篇第四十四
     106 周魁一.中国科学技术史水利卷.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448
    
    
    108 宋会要辑稿. 职官三 O 之八
    109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 494,29
    110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一之二四
    111 宋会要辑稿. 职官二七之四八
    112 宋会要辑稿. 食货五四之一五
    113 宋会要辑稿. 职官一六之七
    114 宋会要辑稿. 职官一六之四
    115 萧默.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史.文物出版社,1989
    116 吴梅.<营造法式>彩画作制度研究和北宋建筑彩画考察[博士学位论文].南京:东南大学,2004.29
    117 何建中. 如何认识“以材为祖”. 纪念宋<营造法式>刊行 900 周年研讨会(宁波),2003 年 8 月,214
    118 张十庆.古代建筑生产的制度与技术——宋<营造法式>与日本<延喜木工寮式>的比较[J].华中建筑.1992 年第 3期,48-52
    119(日)《令集解》卷 30 营缮令第廿:凡功程者,四月、五月、六月七月为长功,二月、三月、八月、九月为中功,十月、十一月、十二月、正月为短功。
    120此法于《法式》小木作已初见端倪。如,《法式》卷 22 小木作功限“牙脚帐”“六铺作重栱一抄两下昂,斗栱每一朵,共二功三分”;同样,九脊小帐、“壁帐”等皆有相似记载,反映当时已经有整体计功的趋向。
    121另有修缮功限,本节就主体且就建筑类型而言。
    122殿堂,此处为殿阁、厅堂的统称。在条文中,有露明造月梁(八椽栿之类)、驼峰等名件,当属厅堂无疑??殿阁、厅堂名件分值有时不尽相同,故名件尺度取值亦有多种可能,功限计量需具体分析,以明以何种尺度为准。
    124 “余屋”概念在《法式》中并不固定,有时指殿阁以外建筑,此时余屋包括厅堂;但这种用法相对较少。
     125 有关生材,见后文“料例”的研究。
    126 《法式》卷 19“殿堂梁柱等事件功限”条。
    127 同上。
    128 郭黛姮.<圆明园内工则例>评述[C].见:张复合主编.建筑史 2003 年第 2 辑.2003 年 10 月.128-144;文中计算有误。
    129由此联想到平推刨的使用问题。如同框锯解木对于制材技术,平推刨对于平木技术的变革也是革命性的。平推刨极大提高了平木能力,使平木效率发生质的飞跃;随之而来的,作为工程管理法规必有显明反映。而对比宋清木作用工,却未能发现这一突变的痕迹。由此,我们不能不怀疑平木技术的这一革命性变革发生在宋清之间的明朝或南宋末之类的推断。结合上文,或可认为,平推刨的出现和使用是否为北宋末之前的事。此可为一条线索。
    130以第六等材为准,有关论证见后文.
    131月梁断面取值依法式制度规定。直梁断面取值如下:八椽六椽栿 60×40;五椽栿 45×30;四椽栿 42×28;三椽栿 36×24;两椽栿 27×18。取值依据见附文:直梁的广厚。
    
    132 梁思成.梁思成文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304
    133 何建中. 如何认识“以材为祖”. 纪念宋<营造法式>刊行 900 周年研讨会(宁波),2003 年 8 月,214
    134 陈明达.营造法式大木作制度研究[M]: 第 2 版.北京:文物出版社,1983. 11
    135 潘谷西.<营造法式>初探(二)[J].南京工学院学报.1981(2):43
    136 因尺长取值不同,材等略异。辽金建筑用材以第四等至第二等案例较多,宋代建筑多第五等至第三等。见附录二。
    137 [元]脱脱.宋史. 阎承翰传
    138 [宋] 陈师道.后山谈丛 .1625
    139 [明]杨士奇等撰.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八十五:大臣卫泾的有关奏议
    140 [明]杨士奇等撰.历代名臣奏议.卷三百十六:大臣文彦博奏议
    141 宋会要辑稿. 食货五四之一五
    142 《法式》卷 5“檐”条。
    143 梁栿料例尺度所规定的是一个取值范围,未说明断面比例?愫?3:2 当是料例标准,同时亦存在非标准比例的木料,此即“栿”之用料(关于栿,参见论文 p93)。不过,从《法式》卷 5 所载“凡方木小,须缴贴令大;如方木大,不得裁减,即于广厚加之”看,断面 3:2 的“梁”的用料仍是参照的标准。故而文中有“上下浮动”之说,此时出材率亦因之“浮动”。
     144 宋会要辑稿.礼二四之七二:徽宗营造明堂.
    145 加荒:清对毛料(圆木、墩木)而言,板材解据,净料刮刨,在构件规定尺寸以外,都留有“锯路”、“刨口”余分。见:王璞子.工程做法注释[M].北京:中国建筑工程出版社,1995. 21
    1.龚延明.宋代官制辞典[M].北京:中华书局,1997
    2.张映莹. 宋代营造类工官制度[J].华中建筑,2001.19(3):89-90
    3.[元]脱脱.宋史.(四库本)
    4.[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四库本)
    5.[宋]孙逢吉.职官分纪(四库本)
    6.[清]徐松.宋会要辑稿(北京图书馆影印本)
    7.[宋]谢维新.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四库本)
    8.[唐]张九龄等.唐六典.见:袁文兴等.唐六典全释.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7
    9.[元]马端临.文献通考. (四库本)
    10.[宋]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四库本)
    11.[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 (四库本)
    12.[宋] 朱弁.曲洧旧闻.(上海古籍本)
    13.[宋] 陈师道.后山谈丛(上海古籍本)
    14.郭黛姮.中国古代建筑史(三)[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15.漆侠.宋代经济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16.魏天安.宋代行会制度史[M].东方出版社,1997.
    17.王曾瑜.宋朝兵制初探[M]. 北京:中华书局,1983.
    18.[宋]张咏.益州重修公宇记.见[宋]扈仲荣等编.成都文类.卷二十六
    19.刘玉峰.唐代工商业形态论稿[M].济南:齐鲁书社,2002.
    20.[宋]吴自牧.梦粱录. (四库本)
    21.[宋]梅应发等.开庆四明续志.
    22.周宝珠.宋代东京研究[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
    23.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宋皇陵[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
    24.[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 (上海古籍本)
    25.[宋]陈傅良.止斋集. (四库本)
    26.[宋]张方平. 乐全集. (四库本)
    27.[宋]梁克家.淳熙三山志(四库本)
    28.张泽咸.唐代工商业[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29.[宋]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上海古籍本)
    30.[宋] 施德操.北窗炙輠录. (上海古籍本)
    31.[宋] 周密.齐东野语. (上海古籍本)
    32. 张家骥.中国建筑论.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
    33.[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四库本)
    34.[宋]洪迈.夷坚志补. (四库本)
    35.[宋]周必大.思陵录.见:陈增竾.永思陵平面及石藏子初步研究[C].营造学社汇刊,卷 6(3):121-147
    36.[宋]叶梦得.石林燕语. (上海古籍本)
    37.[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四库本)
    38 汪圣铎.两宋财政史[M].北京:中华书局,1995.
    39.[明]徐溥等.明会典. (四库本)
    40.[宋] 杜范.清献集. (四库本)
    41.[宋]吴拭.铜壶阁记.见:[宋]扈仲荣等.成都文类. (四库本)
    42.[宋]岳珂.桯史.卷一. (上海古籍本)
    43.[宋]刘道醇.宋朝名画评. (四库本)
    44.宋会要补编.
    45.[宋]王明清.挥麈录. 后录(上海古籍本)
    46.[宋]陆游.老学庵笔记. (上海古籍本)
    47.[宋] 邵博.邵氏闻见后录. (上海古籍本)
    48.[汉]班固.前汉书. (四库本)
    49.秦祐国等.建筑信息中介系统与设计范式的演变[J].建筑学报.2001(6)
    50.傅熹年.中国古代的建筑画[J].文物.1998(3):75-94;
    51.陈同滨,锺晓青等,中国古代建筑画(光盘).1999 年;
    52.亓敏.界画与中国古代建筑[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同济大学,2000;
    53.白静等.建筑图形媒介的发展与比较[J].新建筑,2002(2).
    54.傅熹年.静江府修筑城池图简析[C].傅熹年论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
    55.[宋]秦九韶.数学九章. (四库本)
    56.[宋]晁说.晁氏客语(四库本)
    57.[宋]王钦若等撰.册府元龟(四库本)
    58.刘大可.中国古建筑瓦石营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59.郭湖生.中华古都[M]:第 2 版.台北:空间出版社.2003.
    60.潘谷西.中国古代建筑史(四)[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61.傅熹年.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筑群布局及建筑设计方法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62.蒋博光.样式雷家传有关古籍口诀的秘籍[J].古建园林技术. 88(4)
    63.[元] 孔齐.至正直记(上海古籍本)
    64.[唐]房玄龄等.晋书. (四库本)
    65.[唐] 高彦修. 唐阙史. (四库本)
    66.王学理.秦始皇陵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67.[元]沙克什.河防通议. (四库本)
    68.[宋]洪迈.容斋三笔. (四库本)
    69.单士元.夯土技术浅谈[C].科技史文集(7).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
    70.王其亨.清代陵寝建筑工程小夯灰土做法[J].故宫博物院院刊.1993(3)
    71.杜仙洲.永乐宫的建筑[J].文物.1963(8)
    72.王其亨.宋<营造法式>石作制度辨析[J].古建园林技术,总 39
    73.白丽娟.故宫的基础工程[J]. 古建园林技术.总 51 期
    74.张十庆.建筑技术史中的木工道具研究[J]. 古建园林技术.总 54 期
    75.傅熹年.中国古代建筑史(2)[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76.福建省基本建设委员会《石工》编写组.石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8
    77.潘谷西.<营造法式>初探(一)[J].南京工学院学报.1980(4)
    78.祁英涛.河北省新城县开善寺大殿[J].文物,1957(10)
    79.[明]计成.园冶: 张家骥.园冶全释[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3.
    80.张驭寰等. 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81.张玉瑜.实践中的营造智慧——福建传统大木匠师技艺抢救性研究[学位论文].南京:东南大学,2004
    82.张十庆.中日古代建筑大木技术的源流与变迁[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
    83.井庆升.清式大木作操作工艺[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84.马炳坚. 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85.陈从周.梓室余墨[M].北京:三联书店,1999
    86.顾祥甫口授,邹宫伍绘图记录,陈从周校阅并跋.鸳鸯厅大木施工法[C].科技史文集(7).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1
    87.陆元鼎.广东潮州民居丈竿法.中国传统民居与文化(1)-中国传统民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88.陈明达.营造法式大木作制度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
    89.潘谷西.<营造法式>初探(二)[J].南京:南京工学院学报.1981(2)
    90.孔祥珍.摩尼殿主要木构件承载能力和节点榫卯研究[J]. 古建园林技术(8)
    91.鲁晨海.中国古代木构建筑榫卯初探[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同济大学,1986
    92.何建中. <营造法式>安装功限-也谈安勘绞割展拽[J].古建园林技术(40)
    93.姚承祖.营造法原[M]:第 2 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94.何建中.<营造法式>安装功限_也谈安勘绞割展拽[J].古建园林技术.总 40 期
    95.孙永林.立架[J]. 古建园林技术.2002(2)
    96.王贵祥.关于唐宋建筑外檐铺作的几点初步探讨[J]. 古建园林技术.1987(1)
    97.祁英涛.中国古代建筑的保护与维修[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
    98.吴梅.<营造法式>彩画作制度研究和北宋建筑彩画考察[学位论文].南京:东南大学,2004.
    99.梁思成.梁思成文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100.王璞子. 工程做法注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101.张雷等. 福建龙岩适中土楼建造技术初探[J].建筑师(100)
    102.傅熹年.傅熹年建筑史论文集[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
    103.孙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
    104.李浈.中国传统建筑木作加工工具及其相关的技术研究[学位论文].南京:东南大学,1998
    105.程建军.辨方正位研究(一)[J]. 古建园林技术.总 16,
    106.程建军.辨方正位研究(二)[J]. 古建园林技术.总 17
    107.周魁一.中国科学技术史水利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108.钱宝琮.算经史书:周髀算经提要.北京:中华书局,1963.
    109.[宋]曾公亮等.武经总要. (四库本)
    110.萧默.匠事留痕_记敦煌壁画里的建筑施工[J]. 古建园林技术.总 10 期.
    111.张春晖等.中国机械工程发明史:第二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112.[宋]陆游.入蜀记. (上海古籍本)
    113.[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四库本)
    114.[宋] 张耒.续明道志.见陶宗仪.说郛,卷四十三下(四库本)
    115.[宋]吴自牧.梦粱录. (四库本)
    116.[宋]蔡绦.铁围山丛谈. (上海古籍本)
    117.[宋]施宿等.会稽志. (四库本)
    118.[明]王恕. 王端毅奏议. (四库本)
    119.[明]潘季驯. 河防一览. (四库本)
    120.姜怀英等.辽中京塔的年代及其结构[J]. 古建园林技术(7)
    121.张驭寰.我国古代建筑脚手架的研究[C].科技史论文集:第九辑,1983.
    122.代钦.儒家思想与中国传统数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123.刘钝.大哉言数[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
    124.李迪.中国数学通史上古到五代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125.吴文俊,沈康身.中国数学史大系第五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26.杨慧.匠心探原-苏南传统建筑屋面与筑脊及油漆工艺研究[学位论文].南京:东南大学.2004.
    127.郭涛.数学在古代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农业考古,1994(1)
    128.关增建.<考工记>角度概念刍议[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0,22(2)
    129.戴吾三.<考工记>磬折考辨.见: 戴吾三.考工记图说[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
    130.陈明达.应县木塔[M].北京:文物出版社,1966
    131.郭湖生.有关<营造法式>中几个问题的研究.南京工学院建筑研究所,1983 年[未刊]
    132.潘谷西. <营造法式>的性质、特点与研究方法.纪念宋<营造法式>刊行 900 周年研讨会(宁波),2003年 8 月
    133.郭黛姮.<圆明园内工则例>评述[C].见:张复合主编.建筑史 2003 年第 2 辑.,2003
    134.张十庆.古代建筑生产的制度与技术——宋<营造法式>与日本<延喜木工寮式>的比较[J].华中建筑.1992 (3)
    135.(日)泽村仁. 延喜木工寮式の建筑技术史的研究たちひド宋营造法式ろの比较.未刊稿
    136.陈明达.关于《营造法式》的研究[C].见:张复合主编.建筑史论文集,1999(11).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37.郭东旭.宋代法制研究[M]. 第 2 版.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
    138.钱大群等.唐律论析[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
    139.漆侠.王安石变法[M]: 第 2 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
    140.李玉生.唐代法律体系研究[J].法学家.2004(5)
    141.戴建国.唐宋时期法律形式的传承与演变.中研院审判史研读会讲稿,台北:中研院史语所,2004/10/30
    142.赵旭.北宋法律制度中的”例”的发展[J].北方论丛,2004(1)
    143.[宋]杨亿.杨文公谈苑. (上海古籍本)
    144.傅筑夫. 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M]:第 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145.丁华东.清代会典及其则例的编纂及其制度[J].档案学通讯.1994(4)
    146.[宋]林駉.古今源流至论.前集(四库本)
    147.[宋]俞文豹.吹剑录外集. (四库本)
    148. [宋]王得臣.麈史.见: 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149.[宋] 周辉.清波杂志. (上海古籍本)
    150.[宋]王安石. 临川先生文集. (四库本)
    151.陈仲竾.<营造法式>初探[J].文物,62(2)
    152.[宋] 文莹.玉壶清话. (上海古籍本)
    153.[唐]李筌.太白阴经.见:张文才等.太白阴经全解.长沙:岳麓书社,2004
    154.何建中.如何认识“以材为祖”.纪念宋<营造法式>刊行 900 周年研讨会(宁波),2003 年 8 月
    155.[明]杨士奇等撰.历代名臣奏议.
    156.[宋]苏轼.东坡全集.思治论
    157.张十庆.古代营建技术中的“样”、“造”、“作”.见:张复合主编.建筑史论文集,2002(15).37-41
    158.[宋]宋大诏令集
    159.[宋]李诫.营造法式
    160.[明]鲁般营造正式.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161.潘德华.安勘绞割展拽. 古建园林技术.总 33 期
    162.张静娴.斗栱的运用、安装及榫卯.见:清华大学建筑系主编.建筑史论文集(2).149-160
    163.马克·布洛赫.历史学家的技艺.张和声等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
    164.[宋]苏轼.东坡全集.卷 44(四库本)
    165.[宋]戴侗.六书故(四库本)
    166.丘光明等.中国科学技术史度量衡卷.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167. [清]新刻京板工师雕镂正式鲁班经匠家镜(东南大学建筑学院藏本)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