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日本·中国—日本人的“上海梦想”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1840年中国鸦片战争战败后,东亚国家面临西方强国的威胁,日本也在被逼迫开国的情况下开始寻找生存方案。从前日本人以“汉字文化圈”的概念来把世界分为:日本、中华、外国、外夷。在东亚出现西方势力,作为“外夷”的西方压迫中国,在破坏旧世界原有的秩序同时,也威胁日本的独立。江户幕府末期到开国之前,以及之后的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对内对外都面对改变既成秩序的难题,对内需要以王政复古统一全国,对外需要衡量中国和西方的实力。
     在西方强国以经济开发的目的推进“第一次全球化”下,日本人开始重新探索在国际关系中的自己。时代的趋势让日本转变世界观,明治以后日本的世界观可以说是在汉文文化圈中的本国日本、以前的宗主国中国、新出现的西方列国三者之间寻找定位。这时候,日本与中国的关系特别重要。明治以后“近代化”过程中,日本人不断地拿中国进行对照,来试探自己的定位。
     本文中笔者选择上海这座与日本有特殊渊源的城市,对日本人来说,上海是一座非常适合于观察的城市。一个城市里有西方势力与对抗这个势力的中国势力,后来日本人也亲自进入这座城市里,参加竞争。通过考察日本人和上海的关系,进行日本知识分子所描绘的上海这座国际城市的“形象”的清理,从而揭示出当时日本人对上海社会各个方面与各个层面的反映,思考“上海”对日本人和日本“近代”具有的意义。
     分析的时候,我着重关注上海租界里定居的日本人,包括日本人对上海看法的变化,以及受到日本对华大陆政策波及上海的影响。由此,我分析日本人关于上海的的写作的时候,按时间顺序分为:1)第一次上海事变发生前2)第一次上海事变后到第二次上海事变日本军胜战之间:3)上海孤岛时期;4)日本军占领上海的沦陷期。
     引言前人研究成果介绍部分中,我提出在日本学术界公认的里程碑式的三本专著,详细介绍每个著述的研究角度及其成果。
     首先第一章中笔者详细描述研究本课题的城市特殊背景及其根源。介绍了上海城市发展史,从建立租界的西方人和居住其中的中国人的立场分别考察租界的发展过程,及“晚来的移民”日本人成为租界实力派移民族群的过程。
     接着第二章中,选择1932年“1.28”事变爆发之前,最早描述上海的三个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村松梢风、横光利一)的作品,从作家之间的人际关系和来沪的动机等角度着手,分析三位作家在上海这座城市里发掘出的西方、日本、中国三者多元而复杂的关系,思考文学想像中上海城市形象的变迁。
     选择这时期的文学作品是因于1932年“1.28”事变以后,作品上发生变化,主要的变化是反映战争以及日本大陆政策。由此,笔者认为大概1932年左右发表的作品与1932年经历过“上海事变”后出现的作品的性质有差异。
     第二章中,探索经历“上海事变”之前写出来的、从芥川龙之介的游记到横光利一的小说的变迁,清理他们作品上显出的上海想象,思考他们在上海城市上看了什么?
     第三章中,针对日本国内发行的两大综合刊物《改造》、《中央公论》上发表的关于上海的记事,作进一步的分析。这些商业出版物没有特定读者,用更加直率的思考方式深刻反映了日本的真实立场。通过分析这些记事,了解一部分当时日本言论空间里的上海形象的变化。
     笔者先介绍两个杂志的发行历史,然后分析《现地座谈会》。《现地座谈会》是经历过1632年“1.28”事变以后的1936年开始,在记事上可以追寻“上海事变”后的日本人对上海的看法。
After China's defeat in Opium War in 1840,the East Asian countries were facing the threat Western powers.Japan was also looking for surviving strategy when it was forced to open up.As per the concept of "Chinese Characters Culture Cycle",Japanese used to divide the world world as Japan,China,Foreign Countries and Vassal States. When the Western Power appears in East Asia region and oppressed China as the'Vassal States"and destroyed the orders of the old world, they were also a threat to the independence of Japan.After the end of Edo Shogunate and before the opening up of Japan,till the Meiji Restoration period,Japan needs strong central power to unify the state; and for the foreign affairs,Japan needs to measure the strength and that of the Western.
     Under such situation,Japan began to re-search Japanese position in the world.The tendency of epoch forces Japanese to change their world point of view.Actually,we can say,after the Meiji Restoration,Japanese tried to locate themselves among the original Japan within the Chinese Culture Circle,the prevenient suzerain China and the newly emerging Western Countries.So at this time,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is specially important.During the course of modernization after the Meiji Restoration in Japan,Japanese continuously keep trying to locate themselves by taking China as the contrast.
     In this doctoral dissertation,the doctor candidate(the author) chooses Shanghai as the sample for observation since Shanghai has special origin with Japan and Shanghai is a very suitable city for observation for Japanese.Both the Western power and Chinese power co-existed in this city and Japanese also joined the competition in this city later.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through the observation the relation between Japanese and Shanghai,to clear the city image of Shanghai under the description of Japanese intellectual,to reveal the Japanese's response of Shanghai society in all the various aspects and all kinds of lays,and to think about what Shanghai means to Japanese and modern Japan.
     When conducting the research,the doctor candidate specially focuses on the Japanese who lived in the Concession of Shanghai,on the change of Japanese's opinion about Shanghai,and on the influence on Shanghai from Japanese policy to China.
     The author divided the writing by Japanese on Shanghai into four stages according to time sequence:1,Before the first Shanghai Incident(1932.1.28);2,From the first Shanghai Incident to the second Shanghai Incident(1937.8.13);3,The solitary island period of Shanghai(1937.11.14——1941.12.8);4,The Occupation period of Shanghai by the Japanese Army(1941.12.8——1945.8.10).
     The Forward Part is literature review.The author reviews three monographs of this field which are regarded as milestone by Japanese academic circles.
     Part One,The author describes the background and origin of Shanghai city in detail,introduces the city development history of Shanghai,observes the heuristic procedure of the Concession in Shanghai and the course during which Japanese turned to be the strong migration group inside the Concession in Shanghai.
     Part Two,the doctor candidate chooses the works of three earliest Japanese authors(Akutagawa Ryunosuke,Muramatsu Syofu and Yokomitsu Riichi) who described Shanghai before the first Shanghai Incident in 1932.From the angle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mong them and their motivation of coming to Shanghai,the author analyzes the multivariant and complicated relationship among the Western Countries, Japan and China digged up by the three authors in their works,clears the Shanghai image appeared in the three Japanese's authors' works,think over the change of Shanghai city image under the description of the three Japanese authors,thinks about what the three Japanese authors saw in Shanghai at that time.
     Part Three,the doctor candidate conducts farther analysis on the articles about Shanghai published in two big magazines<The Reconstraction>and<The Central Review>which were distributed domestically in Japan.The articles on these two magazines deeply reflect the true standpoints of Japanese on Shanghai in a direct way.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se articles,we can know Japanese true image about Shanghai and understand the change of Japanese image about Shanghai at that time.
引文
1 罗苏文 《上海传奇 文明嬗变的侧影1553-1949》《四租界:上海城的邻居》p.64、65参照。
    2 从开埠后到辛亥革命,同乡团体有21个团体,同业团体有87个团体。
    3 上海和宝山的绅商为了经济开发,一时创设他们的自治机构闸北工程总局。过了几年后,它变为官僚主导的闸北工巡总局,在改为上海巡警总局。
    4 趁着这混乱,租界的外国领事团决定接收会审公廨。接收后,领事团任命会审公廨当为审判员的中国人,因此中国完全失去租界里的司法权。
    5 学生们组织基于四十四个大学和中学的上海学生联合会,领导“罢课”、“罢市”、“罢工”。
    6 “浙江财阀”的定义有诸说,这边的意思是虽然以浙江省出身者为中心,但不管什么地方出身在上海经营商业、工业的资本家的总称。
    1 清朝时期有四海关:1685年开港,广州的粤海关、厦门的闽海关、宁波的浙海关、上海的江海关。
    2 平文(James Curtis Hepburn,1815-1911)居住在横滨的美国传教士、名医、语言学家。1864年4月,岸田吟香因患眼疾,经人介绍与平文相识。当时,平文正在编译一本日英辞书。1866年9月,平文编完《和英语林集成》,岸田陪同平文夫妻乘船到上海,将书稿交给美华书馆印制。
    3 《上海居留民团35周年纪念志》上海居留民团,1942年发行。
    4 The Shanghai Club:1861年创立,租界上层阶层人士们的交际场,位置于中山东一路3号。
    1 《魔都上海-日本知识分子的“近代”体验》(刘建辉、讲谈社、2000年) p155参照
    2 久保田万太郎Kubota Mantaro(1889-1963)日本剧作家,导演,小说家,俳句诗人。生于东京。1914年庆应大学文科毕业后参加旧剧研究会,1932年起在筑地座任导演,1937年与岸田国士等人成立文学座剧团,导演《女人的一生》、《歌行灯》、《春琴抄》、《十三夜》等剧。他的剧作有《雨空》、《不幸》、《短夜》、《大寺学校》、《在钓鱼池》和《秋草的故事》等数部。
    3 中国文学研究会:1934年被竹内好、武田泰淳等人组织,战争结束后该研究会辈出很多翻译者、研究者。据《文学反抗革命》(《群像》1969年3月),设立中国文学研究会的原因是不满当时的东京帝国大学支那文学科、京都大学支那文学科、无产阶级科学研究所的研究态度。东京帝国大学支那文学科只祖述教育诏书,京都大学支那文学科虽然有作为学问追求独立思考的态度,但还是有限制。还有无产阶级科学研究所只看机构,不看人。中国文学研究会为了从新颖的角度来研究中国文学创立。
    4 大东亚文学者会议第一届、第二届大会各自在1942年、1943年在日本国内举行。主宰者是日本文学报国会。据日本文学报国会机关报《日本学艺新闻》(1942年11月15日),第一届大会“为了完成大东亚战争,确立大东亚共荣圈,讨论作为文学者怎么方法来协助,明然指示亚细亚文学者的大使命。”中国文学研究会谢绝参加这些大会,但是这并不是否定人东亚战争。《大东亚战争和我们的决心(宣言)》(《中国文学》1942年1月)表达“在东亚布置新秩序”,“解放民族”。中日战争时代他们想日本侵略中国,因此觉得内疚。但事情发展到太平洋战争,新出来的“大东亚战争是抵抗欧美侵略主义的战争”的口号麻痹了他们对现实的认可。久保田万太郎Kubota Mantaro(1889-1963)日本剧作家,导演,小说家,俳句诗人。生于东京。1914年庆应大学文科毕业后参加旧剧研究会,1932年起在筑地座任导演,1937年与岸田国士等人成立文学座剧团,导演《女人的一生》、《歌行灯》、《春琴抄》、《十三夜》等剧。他的剧作有《雨空》、《不幸》、《短夜》、 《大寺学校》、《在钓鱼池》和《秋草的故事》等数部。
    1 芥川龙之介《追忆》《芥川龙之介全集》8卷 岩波书店 1978年 p128
    2 芥川龙之介《野人生计事》(《星期天每日》1924年1月6日)据说,他受到的李九龄的榜样是:乱山堆袒结茅庐,已共红尘迹渐疏,莫问野人生计事,窗前流水枕前书
    3 芥川龙之介《因为朋友们怂恿我,让我开始写小说》《芥川龙之介全集》2卷p 岩波书店1977年 p473
    4 芥川龙之介1910年7月3日寄广濑雄的信《芥川龙之介全集》10卷 岩波书店 1978年 p21
    5 关口安义 《特派员芥川龙之介--在中国他看到了什么?》每日新闻社 1997年40页
    6 芥川龙之介 《汉文汉诗的趣味》 《芥川龙之介全集 第4卷》岩波书店 1977年297-301页
    7 芥川龙之介去世后,佐藤春夫编辑《面影》(座右宝刊行会、1929年2月)。这本书里以照片介绍几个龙之介骄傲的书画古董。
    8 芥川龙之介 《支那画》 《芥川龙之介全集 第5卷》 岩波书店 1977年493页
    9 芥川龙之介著 秦刚译 《近代日本人中国游记 中国游记》《芥川龙之介的中国之行与《中国游记》(译者序)》中华书局 2007年 p11
    10芥川龙之介著 秦刚译 《近代日本人中国游记 中国游记》《芥川龙之介的中国之行与《中国游记》(译者序)》中华书局 2007年 p8,
    11 东洋文库:1917年三菱财阀的岩崎久弥购买George Ernest Mofisson的藏书,建立了东洋文库。George Ernest Mofisson是英国人,1895年担任London Times的北京特派员,1912年就任中华民国政府顾问。驻在北京的近二十年之间,收集了有关东亚的欧文书籍、地图板画、定期刊物等宝贵资料。其中,特别重要的资料有Marco Polo的《东方见闻录》的各种刊本54种,中国地方语辞书500册,有关日俄战争资料约300册,各国中央亚洲探险队的调查报告书等。
    12 芥川龙之介《从田端致石田斡之助》(1916年10月19日)《芥川龙之介全集 第10卷》岩波书店 1978年327页
    13 芥川龙之介 《从横须贺致石田斡之助》(1917年10月13日)芥川龙之介全集 第10卷》岩波书店 1978年408页
    14 谷崎润一郎访问中国是1918年和1926年,佐藤春夫访问中国是1920年(台湾和福建)、1927年和1938年。
    15 芥川龙之介(从镰仓致西村贞吉)(1918年11月20日)《芥川龙之介全集 第十卷》岩波书店 1978年481页
    16 《芥川龙之介氏今年九月份将到支那旅游》(《东京日日新闻》1919年7月13日)
    17 芥川龙之介 《从田端寄南部修太郎》(1920年5月9日) 《芥川龙之介全集 第11卷》岩波书店 1978年51页
    18 关口安义 《芥川龙之介 斗争的一生》(每日新闻社 1992年7月)这本书第一章里关口安义陈述芥川龙之介是一个承担“家”的重荷,懊恼其束缚,与“家”斗争的作家。思考芥川龙之介的问题就等于思考日本家族制度而重新考虑“家”的问题。
    19 芥川龙之介《从田端致薄田淳介》(1921年3月11日)《芥川龙之介全集 第11卷》岩波书店 1978年
    20 薄田淳介:著名诗人。笔名是薄田泣堇。1877年(明治10年)5月19日生。冈山县出身。第一诗集《暮笛集》(金尾文渊堂,189911月)受到认可,《白羊宫》(金尾文渊堂,1906年5月)在日本诗坛里站着不动的地位。
    21 《两文士入社》里说:“新兴文坛的双璧、最近创作界驰名的两位”进入该报社,“今后创作和批评活动上这位两位并驾齐驱迈进的雄姿,读者们只通过本报纸会了解。”
    22 向小穴隆一的信(1921年2月12日付)里说:“有急事,也要去大阪本公司。”“急事”很有可能指着中国特派员的事情。
    23 2月19日芥川龙之介对杂志《国粹》的小林宪雄寄信,请求延迟戏曲《往生绘卷》的原稿。3月2日他向中村武罗夫寄信,告诉他《新潮》上预定发表的4月份的随笔和5月份的小说不能写。3月7日付的对恒藤恭的书简上,芥川龙之介说:“我从当月中旬出发到中国玩儿,估计待三个月。是公司的命令,一个贫乏旅游。”
    24 此处用“中国”代替原本中的“支那”。以便符合中文的语言习惯。下文中凡有此种情况,均作相同处理。新闻报纸记事部分,引用秦刚译《中国游记》(中华书局2007年1月)4页。
    25 芥川龙之介对泽村幸夫从中国写信,感谢他给自己的关照。(1921年4月30日付 寄泽村幸夫的信)
    26 致小泽忠兵卫和小穴隆一的信(1921年3月29日推定)、致自己的家的信(1921年3月29日)中芥川龙之介都提出晕船的事情。
    27 有关在上海芥川龙之介住里见医院的研究有《芥川龙之介《上海游记》--有关里见医院》(户田民子、《论究日本文学》第46号、1983年5月)
    28 引用参考陈生保、张青平译《中国游记》(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6年1月12-14页,秦刚译《中国游记》(中华书局2007年1月)11-13页。
    29 关口安义《特派员芥川龙之介--在中国他看到了什么?》每日新闻社1997年176页
    30 张竸 《“魔都”视角的成立--大正作家们的上海表象》《东京人》2006年11月21(12)(233号)p71
    31 在日本以“近代化”的名称称为在中国等于“现代化”的内容。
    32 单援朝 《芥川青邕之介「支那游記」の世界--夢想と現実との同》 《国語と国文学》68(9)、1991年9月P55-58
    33 芥川龙之介《芥川龙之介全集》第11卷岩波书店 1978年6月p147、148
    34 #12
    35 宇野浩二 《芥川龍之介》 文芸春秋新社 1953年 5月
    36 芥川龙之介6月14日从北京寄给 冈荣一郎《芥川龙之介全集》第11卷 岩波书店1978年 p160
    37 芥川龙之介 6月21日从北京 寄给室生犀星 《芥川龙之介全集》第11卷 p161
    38 德富苏峰 《中国漫游记》 《上海杂信》《(107)中文的必要》民友社1918年复刻版(大正中国见闻录集成第6卷、小岛晋治监修)、ゆまに害房、1999.4.p251
    1 村松梢风 《芥川龙之介--近代作家传(二)》《新潮》1950年10月号 p52
    2 村松梢风 《魔都》 《序》“这主要是关于上海和其他地方的印象记。但不是一般的印象记,是同时讲述我的生活的记录。我宁肯说后者是主要内容,是所谓我要创造的小说的素材。”
    3 《学校参观》里写,作家见剑“谢六逸”的时候,“谢六逸”说自己没有留学过,想去日本。但谢六逸曾经赴日在东京早稻田大学读过法学。他毕业以后,回到上海1922年春天开始在神州女校任教,到1926年2月结束。村松访问神州女校的时候是谢六逸确实在该校工作的时期,因此,村松提出的“谢六逸”可能同一个人物。但事实如此,为什么村松见到的“谢六逸”讲话内容与谢六逸的经历不同,这一点留下疑问。关于谢六逸,金子光晴也在《南支的艺术界》《周刊朝日》(1926年11月28日)中写“其他神州女学校的谢六逸先生也早稻田大学毕业生”,“在南方中国,就是以上海为中心的文坛有令名的文学者,应该提名田汉、 谢六逸、郭沫若的三位”,“谢六逸先生也年轻的时候写了不少诗歌,到了现在,一边任教(他是神州女学校主任),一边以早稻田大学的深造翻译日本古典。”
    4 南云智《村松梢风的上海以及“上海事变”--看《谈上海事变》》《人文学报》273号 东京都立大学人文学会河出书房 1991年3月 p176-202
    5 横光利一 《〈上海〉序》 《定本横光利一全集》 第16卷河出书房新社 1981年 p370
    6 《上海》 是出版之前先从1926年4月到1927年3月在村松稍风主宰的杂志《骚人》上陆续发表,后来1927年4月出版单行本《上海》。
    7 村松稍风 《稍风物语(完)--番外作家传》《新潮》1953年3月号
    8 小谷一郎 《村松稍风与中国--以田汉与村松,村松对中国的态度为中心》《一桥论丛》第101卷第3号1989年3月 p404
    1 中村光大 《日本近代小说》 岩波书店 1954年9月 p208
    2 如后面解释,刚开始连载小说的时候,横光利一没有打算吧《上海》作为小说标题。所以每篇的后面写“某一部长篇小说的某某篇”。
    3 赵梦云 《上海·文学残像--日本作家的光辉和黑暗》 田畑书店 2000年5月 p101
    4 小久保实 《芥川龙之介的死亡》《国文学 解释与欣赏》1983年10月至文堂 p34-38
    5 栗坪良树 《试论〈上海〉论》 《评言与想构》 1976年1月
    6 平冈敏夫 《上海--政治小说的系谱》《国文学解释与欣赏》1983年10月至文堂 p96
    7 金井景子 《租界的文学--横光利一〈上海〉论》《新感觉派的文学世界》 红野敏郎编 1982年11月名著刊行会
    8 平冈敏夫 《上海--政治小说的系谱》《国文学解释与欣赏》1983年10月至文堂 p97
    9 日高昭二 《昭和前期的特征》《时代别日本文学史事典现代篇》东京堂出版 1997年5月参照
    10 中村光夫《日本的近代小说》 岩波新书 1954年9月参照
    11 玉村周 《横光利一·思考〈某一篇长篇〉》《日本近代文学》 32、1985年5月,祖父江昭二的《〈上海〉论》《在近代文学中的中国和日本》汲古书院、1981年10月。
    12 盖有1928年6月15日邮戳寄给山本实彦的信。《定本横光利一全集》第16卷98页
    13 村田好哉著《横光与芥川--围绕上海》《解释》1998年、第44卷、第5号、518号 p12参照
    14 真铜正宏著《横光利一--作家和报道者的交错》、《言语都市.上海1840--1945》和田博文、大桥毅彦、真铜正宏、竹松良明、和田桂子等集体执笔、藤原书店、1999年)、p70参照
    15 横光利一《定本横光利一全集》保昌正夫《编辑笔记本》第三卷河出书房新社 1981年 p596
    16 林淑美 《横光利一与无产阶级文学》《国文学 解释与欣赏》 1983年10月号至文堂 p39-45
    17 横光利一 《定本横光利一全集》 第三卷河出书房新社 1981年p3,卞铁坚译《寝园》《上海》《横光利一文集》 叶渭渠主编 作家出版社 2001年1月 p3
    18 横光利一《定本横光利一全集》第三卷河出书房新社 1981年p4,卞铁坚译《寝园》《上海》《横光利一文集》 叶渭渠主编 作家出版社 2001年1月 p4
    19 该论文中,表示《上海》的章节的时候用括号表示。
    20 横光利一《定本横光利一全集》第三卷河出书房新社 1981年p33,卞铁坚译《寝园》《上海》《横光利一文集》叶渭渠主编 作家出版社 2001年1月 p24
    21 与注释61如同。
    22 与注释61如同。
    23横光利一《定本横光利一全集》第三卷河出书房新社 1981年 p39,卞铁坚译《寝园》《上海》《横光利一文集》叶渭渠主编 作家出版社 2001年1月 p29
    24 栗坪良树 《主题的把握法-以‘上海'为例子》《国文学 解释与鉴赏》至文堂1981年12月号 p79-81
    25 山田爱《SHANGHAI 1925》,《城市空间里的文学》筑摩书房,1983年 p457-502
    26 横光利一《定本横光利一全集》第三卷河出书房新社 1981年 p53,卞铁坚译《寝园》《上海》《横光利一文集》叶渭渠主编 作家出版社 2001年1月 p39
    27 横光利一《定本横光利一全集》第三卷河出书房新社 1981年 p86,卞铁坚译《寝园》《上海》《横光利一文集》叶渭渠主编 作家出版社 2001年1月 p62
    28 横光利一 《定本横光利一全集》第三卷河出书房新社 1981年 p98,卞铁坚译《寝园》《上海》《横光利一文集》叶渭渠主编 作家出版社 2001年1月 p71
    29 横光利一 《定本横光利一全集》第三卷河出书房新社 1981年 p49,卞铁坚译《寝园》《上海》《横光利一文集》叶渭渠主编 作家出版社 2001年1月 p36
    30 筱田浩一郎 《〈活于海的人们〉与〈上海〉》《小说是怎么写的》1982年5月岩波新书,前田爱《SHANGHAI 1925-作为城市小说的〈上海〉》《文学》1981年8月
    31 小森阳一《文字·身体·象征交换--横光利一〈上海〉的方法·序说》《昭和文学研究》八、1984年1月
    32 横光利一《定本横光利一全集》第三卷河出书房新社 1981年 p61,卞铁坚译《寝园》《上海》《横光利一文集》叶渭渠主编 作家出版社 2001年1月 p44
    33 横光利一 《定本横光利一全集》 第三卷河出书房新社 1981年 p62,卞铁坚译《寝园》《上海》《横光利一文集》 叶渭渠主编 作家出版社 2001年1月 p45
    34 横光利一《定本横光利一全集》 第三卷河出书房新社 1981年 p63,卞铁坚译《寝园》《上海》《横光利一文集》叶渭渠主编 作家出版社 2001年1月 p46
    35 横光利一《定本横光利一全集》第三卷河出书房新社 1981年 p107,卞铁坚译《寝园》《上海》《横光利一文集》叶渭渠主编 作家出版社 2001年1月 p77
    36 横光利一《定本横光利一全集》第三卷河出书房新社 1981年 p96,卞铁坚译 《寝园》《上海》《横光利一文集》叶渭渠主编 作家出版社 2001年1月 p69
    37 横光利一 《定本横光利一全集》第三卷河出书房新社 1981年 p96,卞铁坚译《寝园》《上海》《横光利一文集》叶渭渠主编 作家出版社 2001年1月 p69
    38 光石亚由美、金户清高《围绕横光利一的〈上海〉----研讨会报告》《山口国文》1999年22卷
    39横光利一《定本横光利一全集》第三卷河出书房新社 1981年 p57,卞铁坚译《寝园》《上海》《横光利一文集》叶渭渠主编 作家出版社 2001年1月 p42
    40横光利一《定本横光利一全集》第三卷河出书房新社 1981年 p85,卞铁坚译《寝园》《上海》《横光利一文集》叶渭渠主编 作家出版社 2001年1月 p61
    41 横光利一《定本横光利一全集》第三卷河出书房新社 1981年 p86,卞铁坚译《寝园》《海》《横光利一文集》叶渭渠主编 作家出版社 2001年1月 p62
    42横光利一《定本横光利一全集》第三卷河出书房新社 1981年 p110、111,卞铁坚译《寝园》《上海》《横光利一文集》叶渭渠主编 作家出版社 2001年1月 p79
    43横光利一《定本横光利一全集》 第三卷河出书房新社 1981年p111-114,卞铁坚译《寝园》《上海》《横光利一文集》叶渭渠主编 作家出版社 2001年1月p80-82
    44横光利一《定本横光利一全集》第三卷河出书房新社 1981年p114,卞铁坚译《寝园》《上海》《横光利一文集》叶渭渠主编 作家出版社 2001年1月 p82
    45 裴宜理著刘平译《第三部分 产业政治 第七章 烟草业 五卅罢工》《上海罢工 中国工人政治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1年9月 p204-208里介绍杨之华在英美烟公司领导罢工的情况。
    46横光利一《定本横光利一全集》第三卷河出书房新社 1981年 p85-86,卞铁坚译《寝园》《上海》《横光利一文集》叶渭渠主编 作家出版社 2001年1月 p62
    1 在这里,“一元丛书”特指日语里的“圆本”一词。
    2 王惠珍《日本文坛对龙瑛宗《有木瓜的城市》的评估》《野草》第71号2003年2月中国文艺研究会p67-83该论文中指示当时日本文坛把这部作品视为一种介绍台湾人的生活的作品,并不看情小说里面含有的对日本殖民地统治的抗议。
    3 “特高警察”是特别高等警察的略称,二战前日本“特高”是专门管制反对天皇制政府的思想、言论、行为或者镇压社会运动的秘密警察。以1910年当局捏造的大逆事件镇压社会主义者为转机,1911年警视厅设置特别高等警察课,1924年增设于大阪、京都,1925年4月22日发布治安维持法,由此1928年扩大全国设置“高特”,所有倡导对“国体”(天皇制)有批判性的思想和运动视为“犯罪”镇压。治安维持法本来针对反对天皇制和侵略战争的日本共产党措施,但“特高”不管共产党,要一律镇压拥有民主主义的思想、运动,他们用酷刑、放间谍等,使用非常的非人性、卑鄙的手段。对被逮捕的日本共产党员以及其支持者进行拷问,劝诱背叛党当为警方的间谍。对不答应的逮捕者,如小林多喜二,没经过裁判的判决,在警察署的拘留所里私下用刑杀害。
    4 美作太郎《军国主义和媒体》《现代媒体论》p173《言论弹压史》银杏书房收录
    5 大谷光尊:(Otani Kouso)(1850.2.5-1903.1.18)真宗本愿寺派(西本愿寺)第21世法主,伯爵。
    6 大谷光瑞(Otani Kouzui)(1876.12.27-1948.10.5)佛教家。真宗本愿寺派(西本愿寺)第22世法主。
    [1]#12
    [2]#12
    [3]劉建輝.魔都上海--日本知識人の「近代」体驗[M].東京:講談社,2000年.中国語訊见:甘慧傑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4]和田博文,大橋毅彦,真銅正宏,竹松良明,和田桂子.言語都市.上海1840-1945[M].东京:藤原書店,1999年。
    [5]趙夢雲.上海文学残像--日本作家の光と影[M].东京:田畑書店,2000年.
    [6]古川万太郎.近代日本の大陸政策[M].東京:東京書籍株式会社,1991年。
    [7]沈予.日本大陸政策史(1868-1945)[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
    [8]#12
    [9]安藤彦太郎.日本人の中国観[M].東京:勁草書房,1971年.
    [10]岩村三千夫,野原四郎.中国現代史[M].東京:岩波新書 1964年.
    [11]岡田章雄,豐田武,和歌森太郎編集委員代表.日本の歷史11 明治の日本[M].東京:読壳新聞社,1963年.
    [12]岡田章雄,豊田武,和歌森太郎編集委員代表.日本の歷史12 世界と日本[M].東京:読壳新聞社,1963年.
    [13]臼井勝美。日中戰争 和平か戦線拡大か[M].東京:中央公論社,1967年5月初版,1989年5月27版.
    [14]高橋孝助,古厩忠夫.上海史 巨大都市の形成と人(?)の営み[M].東京:東方書店,1995年初版,1998年初版第四刷発行.
    [15]罗苏文.上海传奇 文明嬗变的侧影1553-1949[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2004年.
    [16]费成康.中国租界史[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
    [17]刘惠吾 篇.上海近代史 上、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
    [18]熊月之.万川集[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
    [19]#12.
    [20]尾崎穗樹.上海1930年[M].東京:岩波新書,1989年。
    [21]松本重治.上海時代 上、中、下[M].東京:中央公論社,1974年.
    [22]#12
    [23]平野純.上海バ ビロン[M].東京:河出書房新社,1990年.
    [24]#12
    [25]陈祖恩.寻访东洋人 近代上海的日本居留民(1868-1945)[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
    [26]児玉幸多.日本史年表.地図[M].東京:吉川弘文館,1995年第1版第1刷,2001年第7版第1刷。
    [27]#12
    [28]王宝平。清末驻日外交使节名录[A].见:浙江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中日关系史论考[M].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239-255。
    [29][日]高纲博文,陈祖恩译.战时上海的“租界问题”[J].见:史林,2007,1:92-103。
    [30]#12
    [31]橋川文三.鹿野政直,平岡敏夫.近代日本思想史の基礎知識-維新前夜から敗戰まで[M].東京:有斐閣,1971年.
    [32]田口律男.都市[A].见:日本文学を読みかえる12 都市[M].東京:有精堂,1995年:2-25。
    [33]唐政.鲁迅与日本改造社同人[J].鲁迅研究月刊,1991年(1):63-68。
    [34]芥川龍之介。芥川龍之介全集第1卷-第12卷[M].東京:岩波書店,1977-1978年.
    [35]宮坂覺編.芥川龍之介紹索引 付年譜[M].東京:岩波書店,1993年第一刷,1994年第四刷.
    [36]芥川龙之介,陈尘保,张青平译.中国游记[M].北京: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6年.
    [37]芥川龙之介,秦刚译.中国游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
    [38]三好行雄編.芥川龍之介必携[M].東京:学燈社,1993年.
    [39]戶田民子.芥川龍之介「上海游記」-里美病院のことなど[J].論究日本文学,1983年,5:11-23.
    [40]#12
    [41]#12
    [42]#12.
    [43]青柳達雄.芥川龍之介と近代中国序說[J].関東学園大学紀要,1988年,14:65-77.
    [44]青柳達雄.芥川龍之介と近代中国序說(承前)[J].関東学園大学紀要,1989年,12(16):59-79.
    [45]青柳達雄.芥川龍之介と近代中国序說(畢)[J].関東学園大学紀要,1991年,3(18):157-177。
    [46]單援朝.芥川龍之介『支那游記』の世界-夢想と現実との間-[J].国語と国文学,1991年,9(68):49-62.
    [47]西田禎元,芥川龍之介と上海[J].創大アジア研究,1996年,3(17):1-10。
    [48]祝振媛.『支那游記』[J].国文学 解釈と鑑賞,1999年,11(64):115-119。
    [49]張明傑.辜鴻銘と大正期作家[A].见:內藤幹治編.今、なぜ中国研究か-古典と現代[M].東京:東方書店,2000年:205-230.
    [50]張明傑.底知れぬ古都-芥川龍之介と北京[J].明海大学教養論文集,2002年,12(14):69-77.
    [51]劉雪飛.芥川龍之介の上海体驗[J].大阪市立大学中国学会.中国学志,2005年20:101-117.
    [52]#12.
    [53]高洁.“疾首蹙额”的旅游者--对《中国游记》中芥川龙之介批评 中国之辞的另一种解读[J].中国比较文学,2007年:88-101
    [54]村松梢風.魔都[M].東京:ゆまに書房復刻版,2002年.
    [55]村松梢風.上海[M].東京:大空社復刻版,2000年。
    [56]村松梢風.芥川龍之介-近代作家伍(二)[J].新潮,1950年,10月 号,44-60.
    [57]村松梢風.梢風物語(完)-番外作家伝[J].新潮,1953年,3月号,21-39。
    [58]#12
    [59]#12
    [60]#12
    [61]徐静波.村松梢风的中国游历和中国观研究--兼论同时期日本人的中国观[EB/OL].:日本论坛,2001,2.
    [62]刘利国.日本现代作家评价(2)[EB/OL].:日语知识,2004,2.
    [63]横光利一.定本横光利一全集 第三卷[M].東京:河出書房新社,1981年9月。
    [64]井上 聰.横光利一と中国 『上海』の構成と五·三○事件[M].東京:翰林書房,2006年,10月。
    [65]日本文学研究资料刊行会.横光利一と新感党派[M].東京:有精堂出版,1980年,5月初版,1991年,9月,3版.
    [66]神谷忠孝編.日本文学研究大成-日本文学研究大成刊行会監修 横光利一[M].東京:国書刊行会,1991年7月.
    [67]特集=横光利一の再檢討.国文学 解积と鑑賞[J].至文堂.1983年,10月号48(13)。
    [68]#12
    [69]特集横光利一の世界.国文学 解积と鑑賞[J].至文堂.2000年6月号,65(6).
    [70]和田義一.「原上海」と「上海」について[J].福井大学.国語国文学.1963年,12:12-38
    [71]#12
    [72]桐山金吾.横光利一の文学『上海』の位相とその文体[J].国学院雜 誌,1978年,6月号.1-11
    [73]#12
    [74]佐藤ゆう子.横光利一「上海」論(一)[J].大東文化大学.日本文学研究,1982年,1月号:64-72
    [75]山田愛.SHANGHAI 1925[A].见:都市空間のなかの文学[M].東京:筑摩書房,1983年:457-502.
    [76]平岡敏夫.『上海』政治小說の系譜[J].国文学 解积と鑑賞,1983年,10月号:95-101。
    [77]小森陽一.文字·身体·象徵交換-横光利一『上海』の方法·序說[J].昭和文学研究,1984年,1月号:49-65。
    [78]#12。
    [79]渡辺一民.上海をめぐつて-一九二○代論(Ⅰ)、(Ⅱ)[J].文学.1985年.9月:1-20,10月号:85-96。
    [80]田口律男.横光利一「上海」論の試み-娼婦<お杉>の意味[J].近代文学試論,23卷,1985年,12月号:1-11.
    [81]#12
    [82]#12
    [83]田口律男.横光利一「上海」論の試み(二)-〈参木〉の彷徨と〈日本〉意識の变遷[J].国文学孜,110号,1986年,6月号:24-35。
    [84]国松昭.「上海」論[J].東京外国語大学論集,第36号,1986年:308-322
    [85]中村三春.非構築の構築-横光利一『上海』の小說言語[J].弘前学院大学·弘前学院短期大学紀要,第23号,3月号,1987年:31-45
    [86]神谷忠孝.横光利一 上海[J].国文学,7月臨時增刊号 作品別·近代文学研究事典,1987年:132
    [87]濱川勝彦.横光利一·『上海』論-1-参木の人物像を中心に[J].人間文化研究科年報,2卷,1987年,3月号:1-11
    [88]沖野厚太郎.『上海』の方法[J].文芸と批評,第6卷,第8号,1988年:89-103
    [89]#12
    [90]村田好哉.横光上芥川-上海を巡つて[J].解积,1998年,44(5),518号:11-15
    [91]#12
    [92]渡边育雄.「運動」と「文学表現」-横光利一「上海」の場合[J].解积,1989年,3月号:30-35
    [93]#12
    [94]谷香織.横光利一の中国觀-『上海』を中心にした一考察[J].東京女子大学紀要論集,第38卷(2号),1989年,3月号:73-87
    [95]神谷忠孝.横光利一と中国[A].见:安川定男先生古希記念近代日本文学の諸相[M].東京:明治書院,1990年:299-311
    [96]坂口ゆう子.横光利一「上海」 論(二)、(三)[J].大東文化大学.日本文学研究,1990年,29卷2月号:570-574,30卷1月号:116-129.
    [97]神谷忠孝.横光利一[J].新·現代文学研究必携,1993年,6月:144-146
    [98]佐野正人.一九三○年.東京.上海.京城[J].比較文学,1993年第36卷:42-53
    [99]#12
    [100]八木泉.横光利一「上海」文学地図[J].曙光,1996年12月7卷:108-115
    [101]#12
    [102]#12
    [103]#12
    [104]八木泉.横光利一における他者の発見[J].第44卷,第5号,518号,1998年,5月号:16-20
    [105]#12
    [106]#12
    [107]#12
    [108]小田桐弘子.日本回帰-横光利一の場合[A].见:横光利一-比較文化的研究[M].東京:南恋社,2000年,4月:133-162
    [109]趙峻.租界·人種·階級-横光利一『上海』が呈示する「未来の問題」[J].名古屋近代文学研究,20号,2003年,3月号:23-30
    [110]李雁南.横光利一《上海》中的魔幻世界[EB/OL].:华南师范大学外文学院,2006年,3月,29(2).
    [111]童晓薇.横光利一的《上海》行[J].中国比较文学,2007年,3期:102-118.
    [112]横山春一.改造目次給覽 上卷、中卷、下卷[M].東京:新約書房,1967年-1968年。
    [113]#12。
    [114]中央公論社七十年史[M].東京:中央公論社,1955年.
    [115]中央公論社八十年史[M].東京:中央公論社,1965年.
    [116]栗田確也.出版人の遣文 嶋中雄作[M].東京:栗田書店,1968年第一刷,1969年第二刷.
    [117]松原一枝.改造社と山本実彦[M].東京:南方新社,2000年.
    [118]小田切進編.日本近代文学館.日本近代文学大事典[M].東京:講談社,1977年,11月.
    [119]改造[J].東京:改造社,1919年,4月-1944年,6月休刊为止.
    [120]中央公論[J].東京:中央公論社,1914年1月-1944年7月休刊为止。
    [121]中村光夫.日本の近代小說[M].東京:岩波書店,1954年9月第一刷,1989年5月第48刷.
    [122]時代別日本文学事典編集委員会.時代別日本文学史事典 現代編[M].東京:東京堂出版 1997年。
    [123](美) 裵宜理.刘平译.上海罢工 中国工人政治研究[M].通州市: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
    [124]小岛晋治、大里浩秋、并木赖寿编,20世纪的中国研究[M].东京:研文社,2001年6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