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与语文教师塑造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创新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与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它对语文教师的素质和角色形象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未来呼唤新型的语文教师。同时,我经过大量详实丰富的实证调查和分析研究,发现现实中的语文教师存在诸多难以适应创新教育要求的地方。现实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需要语文教师加强自我形象塑造,提高素质,增强魅力。新型语文教师是未来与现实双重呼唤的目标选择。本文对这一目标进行了尝试定义和具体角色形象建构,并对达到这目标的方法和途径从实验研究、理论研究和个例研究等角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新型语文教师塑造途径探索是全文的重点。
     1、新型语文教师塑造的外部环境和条件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全社会要形成真正尊师重教的风气,要积极创设民主、开放、激励创新的文化政治经济和管理环境,要健全和完善继续教育制度,发挥榜样的力量等等。
     2、新型语文教师的职前塑造主要是从中文系师范生开始,需要改革高师中文系,培养师范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文章在调查、观察、思考中文系师范生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对高师中文系的具体改革措施和建议,并通过一个教育实习改革的实验研究来证明:只要教育方式适当,培养师范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可能的,新型语文教师的职前塑造是会有成效的。
     3、新型语文教师的在职塑造核心是形成自我发展机制。因为内因才是事物变化的依据,一切发展终究要靠主体自己的努力。语文教师自身的素质和主观能动性决定了主体自身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程度。文章在理论探索和实践总结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构建了一个新型语文教师成长发展的基本模式图,或曰自我发展机制模型理论,并且列举了当代语文特级教师中于漪、李镇西、余风英等三位各有特点的代表性人物作为个例,通过管窥研究来检验该模型理论的有效性。使广大语文教师在自我发展、自我形象塑造过程中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或有某种模式可供参照。
Ci~afive education is the inevitable q:~tion fix educational developnuit in the limes of ecra~my, which m~l~s high deniazds on the qualities and itile-inia~ of
    
    ~
    
    flu azxl aajmte unpiiical inve~igations and the analysis of tl~n, it was hni out that the te&~m of Q?nese at p~sent cantd ideally aia~ttl~nse~ves to a~ive ulucaticm, and that teaches need to reinfoit:e the irnag~ -moulding of ilunselves in a hope to
    sovethe~~lp~tlenisinvolvedinQ todate.11~
    
    ofnewtype arefr~ endtothe dualz~umveofb htl ilz~ axithe hxesa~t. This ~is attai~Is to delimit the obj~ive arx1t~ltatively amstm~ allmy cxi the moulding of of new type (MCINI' fir shortX meanwhile, ofi~zing a favorable cqlomtion into the methods of atxi a~dies to li~ objective from peispectives ofreseairh-test,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case studies.
    
    11~ frncus of this thesis is the puvbe into the moulding of CbirEse -tea1~s of new type(MCLNI). The Key points are as follow:
    
    i MCTNT needs a si~xxting outer environment in which the entire society are concer.ned. The society should fomi the atxnospheie where educalion and teachers axe given consid~b1e esteem, and t3ke active measures to aeate a new ailunl-poli~al-eeonoidc.-admini~mtive envirvnment which promotes denioaacy and qmiess. Needless to say, ide models are to be made good use o~ and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al systeni needs to be i[npmved as well.
    
    ii Creative spirit and pmclical capability should be cuhivated in the stixlents flum e~~s' institution of higher educution, since the mainstream source of
    
    2
    
    
    
    is fivm the Chinese depatimaits of the institutions above. This thesis
    
    pit hth the specific n~asui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t~fcims on the Chinese depazin~its of educatiomlly-anxrned institutions ofhigl~ educaticnWith al!sesrd3 test on iefi~miing ecbxaticmal iid~atiori, this paper affizms that it is pu~iicable and fèasilie to fo~n~ aeative spiiit and p~?cal capability on the side of students flvm rKImal insiitutiais of hig~u edixation, and that belbce'-s~vice mcx?ding fir
    
    ofnewtype can be efi~c?ve and pmfltable.
    
    iii In the ~se ofMCTNT on a in-service level, We should ~iter atxuxl t~di~' self-devek)ping n~dianiszn As the vital frtor hr changes is the cm ~ inside, to pit it in mdber ~vrd, any devek~xnent ultimately n~sults fl~iri the exeiticm fltxn crieself te~1'~.s' qualiui~ and subjective initiative d~mine the dh~tkm of au] extent to their own devekpnent Based on tlm~ical puvbe and xaclical conclusion, this thesis a~ative1y caLstnicted a basic sc1~me desczibing the g~wth and develqment of Cbinese-teachus of new type, to pit it diffeauitly, the model theocy of seLf-develqxt~nt mechanism. 11~ model was ennched t~i thxee case studies of
    
    yu yi. Li Zhaixi and Yin Fei~ing n~ectivelyJt is intexled that the model theory pruve to be effective ~h the part-to-know-all studies, and that general Qiinese-teach~s ~nxi rules to abide by, or say, model to comply with in the cause of their seW-development and se1f-hnag~ouldin~
引文
[1]王丽编《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11月第1版;孔庆东、摩罗、余杰主编《审视中学语文教育》汕头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第1版;鄢烈山、何保胜编《杞人忧思》,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
    [2][3]王丽编《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P118 P114
    [4]由雅克·德洛尔任主席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P139
    [5][26]梁忠义、罗正华主编《教师教育》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年10月第1版,P2 P3
    [6]人民教育出版社吕达博士在桂林作的报告
    [7]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江泽民的讲话《中国教育报》1999年6月16日
    [8]阎立钦《培养创新能力,推进素质教育》见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课题组编《创新教育——面向21世纪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抉择》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P43
    [9]朱永新《创新教育论纲》见《教育研究》1999年第8期
    [10]顾之川《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述要》见《课程教材教法》2000.6P22
    [11]朱华贤《语文教师读书现状的调查与对策》见《语文学习》,2001年第2期
    [12]中国教育报2001年4月13日第1版,《本报大型专题调查表明—中小学教师爱读书在读书》2001年4月19日第1版,《老师:想要读书不容易—全国城市中小学教师阅读状况调查分析之一》
    
    
    [13]“面向21世纪教师教育对策研究”课题组《新世纪师范大学的使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年9月,P39
    [14]程翔《不光去“破”更要去“立”——也谈语文教学改革》见《人民教育》1999.11.P42
    [15]程翔著《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语文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P81 P85
    [16]于漪《中学语文教师的修养》见王世堪主编《中学语文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年5月第1版
    [17]关文信主编《初中语文创新性教学指导》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
    [18]黄麟生导师面授记录
    [19]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修订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5月第1版 P7
    [20]转引自耿涓涓的硕士论文《教师的教育信条——一项个案研究》
    [21]C.W.Case,etal;The Holmes Group Report: Impetus for Gaining Professioned Status for Teachers, J. Teach. Educ.July-August, 1986
    [22]李海林著《言语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社,P585—588
    [23]俄国乌中斯基语,转引自罗时茂主编《素质教育探索》四川教育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
    [24]潘涌《教师的人格魅力及其潜教育价值》见《教师报》2001年4月11日第3版
    [25]陆炳炎主编《一体化:师范教育改革的思考与实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
    [26]《华东师大探索师资培养新模式》教育文摘周报,2001.4.18.第4版
    [28]郑师渠《中国高师教育走向与北京师范大学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见《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第4期
    [29]谢冕《富有的是精神》在北京大学中文系1997级迎新会上的演讲,见《高中语文读本》(试验本)第三册
    [30][31]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修订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5月第2版,P103、P20
    [32]JCalderhead etal.conceptualizing Reflection in Teacher Development, The Falmer Press 1993,P1、P123
    [33]申继亮等《知识·反思·观念——当前中小学教师教育的主要任务》见《中小学教师培训》2001年第3期,P5
    [34]程翔著《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语文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 P109
    [35][36][37]于漪《中学语文教师》见王世堪主编《中学语文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5月第1版,P505
    [38]于漪著《语文教苑耕耘录》福建教育出版社,1984年8月第1版,P147
    [39][40][41]于漪著《语文教育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3月第1版P383、P64、P703
    [42]李镇西著《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1998年7月第1版,李镇西著《走进心灵——民主教育手记》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年11月第一版:李镇西著《从批判走向建设——语文教 育手记》,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年10月第一版
    [43]查有粱《提高师生素质的有效途径》见《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98年7月第1版,P285
    
    
    [44]孙孔壹恣著《教育失误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P179
    [45]李镇西著《从批判走向建设——语文教育手记》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98年7月第1版,P247
    [46]余凤英《“纲要信号”教学法描述》见《语文教学与研究》1999年2月余凤英《论对中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培养》见《广西师大学报》1990年第4期
    1、陈永明主编《现代教师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7月第1版
    2、熊川武著《反思性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
    3、王斌华著《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10月第1版
    4、[美]D·G阿姆斯特朗T·V萨维奇著《中学教师实用教学技能》中国劳动出版社,1991年第1版
    5、[美]西克森米哈利麦科马克著《教师的影响》,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教师》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2月第1版
    6、查有梁著《教育建模》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11年第1版
    7、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5月第2版
    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1版
    9、阎立钦主编《创新教育—面向21世纪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抉择》,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10第1版
    10、李海林著《语言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
    1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学出版,1996年第1版
    12、张武升主编《教育创新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
    13、孔孔壹恣著《教育失误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
    14、关文信主编《当代教育新视野》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年2月第1版
    15、王尚文著《语感论》(修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
    16、黄全愈著《素质教育在美国》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
    17、杨东平编《大学精神》辽海出版社,2000年1月第7版
    18、[苏]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修订版全册)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6月第2版
    19、李曼丽著《通识教育——一种大学教育观》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
    20、崔干行著《教育实习》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
    21、陈桂生主编《到中小学去研究教育——“教育行动研究”的尝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
    22、罗树华等主编《教师能力学》(修订本)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第7版
    23、叶澜主编《“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3月第1版
    24、陆炳炎主编《一体化:师范教育改革的思考与实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
    25、梁忠义、罗正华主编《教师教育》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年10月第1版
    26、李玢著《世界教育改革的走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
    27、董菊初著《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概论》开明出版社,1998年10月第1版
    28、[苏]Л·В·赞科夫著,杜殿坤译《和教师的谈话》,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9月第1版
    
    
    29、(台湾)刘之颖著《教师生涯起步走》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
    30、程方平著《新师说》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
    31、袁振国主编《对峙与融合——20世纪的教育改革》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5月第1版
    32、扈中平、刘朝晖著《挑战与应答——20世纪的教育目的观》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3月第1版
    33、罗时茂主编《素质教育探索》四川教育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
    34、朱永新、徐亚东主编《中国教育家展望21世纪》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
    35、[德]O·F·博尔诺夫著,李其龙等译,《教育人类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3月第1版
    36、褚宏启著《教育现代化的路径》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5月第1版
    37、斯霞等编著《爱心育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
    38、于漪著《语文教苑耕耘录》福建教育出版社,1984年8月第1版
    39、于漪著《于漪语文教育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3月第1版
    40、程翔著《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语文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
    41、李镇西著《从批判走向建设》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
    42、李镇西著《爱心与教育》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98年7月第1版
    43、李镇西著《走进心灵》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
    44、魏书生著《魏书生文选》(第一卷)(第二卷)漓江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
    45、于月萍著《魏书生评传》漓江出版社,2000年4月第1版
    46、黄麟生、倪文锦主编《先进教育思想高超教学艺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5月第1版
    47、宁鸿彬著《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11月第1版
    48、王丽编《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11月第1版
    49、孔庆东等主编《审视中学语文教育》汕头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第1版
    50、欧阳代娜、王文琪、戴汝潜著《欧阳代娜中学语文教学艺术初探》,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9月第1版
    51、徐英著《新世纪教育启示录》,2000年1月第1版
    52、黄济著《教育 哲学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11月第1版
    53、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8月第1版
    54、张隆华主编《中国语文教育史纲》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8月第1版
    55、北京市语文教学研究会 《北京市中小学语文教育50年》,开明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
    56、陈向明著《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57、[意大利]·埃·德·阿米琪斯著,王干卿译《爱的教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5月第1版
    58、丁钢主编《创新:新世纪的教育使命》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59、全国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编《新世纪中学语文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
    60、王兴成等主编《知识经济》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
    61、关文信主编《初中语文创新性教学指导》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1年1月第一版
    62、Go mathi: Education in the Intemational context,mani,1991
    
    
    63、 John Holyoake: Initial Teacher Training, the French view,Journal of Education forTeaching,vol.19,NO.2,1993.
    64、 Janet smith: The European Teaching Force: conditions, Mobitiy and Qualifications, Intemational Review of Edncation, 1991
    65、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science, Welsh office "Teaching Quality", London: HMSO, 1983.
    66、 HMSO, "school Teacher Appraisal: A National Framework",London: HMSO, 1989.
    67、 J.Smyth, Educating Teachers: Changing the Nature of pedagogical knowledge, The Flamer press, 1987.
    68、 L.Valli,Deflective Teacher Education, state University of NewYork Press, 199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