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五年制高职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在职教领域异军突起,它将中等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两个学习阶段有机地结合成一体。作为职业教育重要的文化基础课,语文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艰巨使命。不久前,江苏省教育厅制定出台了《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计划提出文化课应发挥基础性、应用性、发展性功能,注重素质提升和能力培养,突出文化课为专业文化建设和职业文化建设的有效服务,突出文化基础知识能力在专业学习和工作岗位的实际应用,从而奠定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发展能力。
     基于上述要求,课程改革已成为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源头工程,也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需要。在职教改革的大背景下,语文课程改革迫在眉睫。众所周知,任何课程都是以一定的课程资源为基础和前提的,只有对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才能将课程改革转化为现实的教育效果,从而实现高职语文的课程功能。
     开发与利用高职语文课程资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条件性资源中语文活动空间进行开发与利用;对素材性资源中教材、学生、教师进行开发与利用;采用活动专题形式,积极开发与利用大众文化资源;通过文本阅读、图文实物展览、实地体验、情景互动等方式,合理开发与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发挥信息技术特点,有效开发与利用网络资源。
     从当前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改革实施来看,学校、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处在不断地摸索、尝试之中,尚未形成新的实践体系和完整结构。因此,在现状面前,语文教师应增强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意识,根据高职语文课程定位、学生职业特点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学校领导应重视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搭建校内外培训平台,建立校本教研保障机制。
As a new form of education, the 5-yea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ield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t combines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with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well.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fundamental subjects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Chinese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not only in improving students'Chinese qualities but also in the vocational abilities. Educational Department of Jiangsu Province puts forward a plan called the reform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al courses, which proposes that fundamental subjects should have fundamental, useful and advanced functions, pay more attention to improving qualities and training abilities, emphasize that fundamental subjects should serve major construction and vocational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stress that the abilities in fundamental subjects should be widely used in major study and work positions, so that it will be great help to students'career development and future development.
     As is mentioned above, the courses'reforms have become the essential projec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internal need of school develop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reform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al courses, Chinese reforms become urgent. As is known to all, any course should be based on some courses'resources. Only when courses' resources are developed reasonably and made full use of, can the courses' reforms be turned into real educational effects. In this way, Chinese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an achieve its functions.
     Chinese resource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an be developed and made use of in the following ways:the activity space should be developed and used in the conditional resources; textbooks, students and teachers should be taken advantage of in material resources; public cultural resources can be developed actively in the form of activities; local cultural resources can be used reasonably by reading books, showing exhibitions, experiencing the scene and interacting; the network resources can be developed effectively to show the feature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rom the current Chinese reforms in 5-yea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school and the teachers are under the way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rses'resources, and it hasn't been formed into the practical and complete system. Therefore, Chinese teachers should increase the awareness of developing and making use of courses'resources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students'career features; school lead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developing and making use of courses'resources, building the training platform in and out of school and establishing school researching security system.
引文
1载《光明日报》,2009年1月5日。
    2摘自中国常州网,http://www. cz001. com. cn,2009年1月9日。
    1戴士弘:《职业教育研究新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1月版,第25页。
    2教育部:2006年11月16日颁发。
    3摘自江苏省职业教育网,http://www.jsve.edu.cn,2008年4月16日。
    1转引自朱剑宏:《试析教育对德国经济腾飞的推动作用》,载《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第38页。
    2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126页。
    1转引自于溟溟:《语文教学过程论》,济南出版社1997年,第189页。
    2刘国正:《刘国正语文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7月版,第136页。
    1中华职业教育社编:《黄炎培教育文选》,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第205页。
    2朱虹:《职业教育:授艺,更要授德》,载《人民日报》2009年7月3日。
    1倪文锦:《关于编写职业高中语文新教材的思考》,载《课程·教材·教法》1998年第7期,第22页。
    2石伟平、徐国庆主编:《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版,第72页。
    3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版,第55-56页。
    1秦训刚、蒋红森主编《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版,第215页。
    2吴刚平:《课程资源的理论构想》,载《教育研究》,第16页。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5页。
    2张中原、徐林祥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111页。
    1载《教育研究》,2001年第9期,第43页。
    2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12月版,第65页。
    3载《学科教育》2002年第2期,第26页。
    4吴刚平:《深入研究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载《福建论坛》2006年第6期,第4-5页。
    1吴刚平:《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载《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第8期,第59页。
    2刘国正:《世纪寄语》,载《中学语文教学》2000年第1期,第28页。
    1钟启泉、崔允、吴刚平主编:《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55页。
    2[捷]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傅任敢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106页。
    1潘云鹤、顾建民:《大学学科的发展与重构》,载《中国工程教育》,1999第3期,第10页。
    1夏洪流、周刚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学科结构与布局分析》,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0年第1期,第56页。
    2蒋家义:《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配置》,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版,第45页。
    1区培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版,第75页。
    2冯忠良等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63页。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1月版,第102页。
    2刘永康:《语文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360页。
    1区培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版,第77页。
    2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94页。
    1转李镇西:《从批判走向建设(语文教育手记)》,四川少年儿童教育出版社,1999年10月版,第51页。
    1叶斓:《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1月版,第106页。
    2范国睿:《教育生态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08页。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1月版,第29页。
    2顾明远:《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南出版社2003年7月版,第330页。
    3转引自皮连生:《智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106页。
    1方明编:《陶行知教育名篇》,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3月版,第75页。
    2金生鈜:《理解与教育——走向哲学解释学的教育哲导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14页。
    3韩雪屏、王相文:《语文课程教学资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5月版,第143页。
    1钟启泉等主编:《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版,第163页。
    2转自《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2005年第4期,第8-12页。
    1林崇德等:《从教师的知识结构看师范教育的改革》,载《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第6期,第38页。
    2陈弦章:《语文教育文化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版,第249页。
    1陈向阳,陈丽萍:《倡导教学个性展现课堂教学美》,载《基础教育研究》,1994年第5期,第8页
    2韩军:《个性与语文教学》,载《中国教育报》2002年9月4日第B01版。
    1钟启泉:《对话教育:国际视野与本土行动》,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版,第201页。
    2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论中小学教育改革的深化》,载《教育研究》,1997年第9期,第22页。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1月版,第244页。
    1范秀娟:《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第32-33页。
    1费斯克:《理解大众文化》,中央编绎出版社2001年版,第202页。
    1祖朝志:《对大众文化批判的批判》,载《社会科学》1998第4期,第46页。
    1钟启泉主编:《社会科的使命与魅力——日本社会科教育文选》,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4月版,第86页。
    1张戩伟:《文化常州》,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10月版,第45页。
    1张文军,李云淑,王俊:《高中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实践智慧》,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7页。
    1高吉魁:《语文新课程研究性学习》,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45-146页。
    1转引自王立忠:《“课程即研究假设”、“教师即行动研究者”——斯滕豪斯课程观之要义》,载《大学教育科学》2010年第2期,第16页。
    1、戴士弘著:《职业教育研究新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1月版。
    2、戴士弘著:《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版。
    3、爱因斯坦著:《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4、于溟溟著:《语文教学过程论》,济南出版社,1997年版。
    5、刘国正著:《刘国正语文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7月版。
    6、中华职业教育社编:《黄炎培教育文选》,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7、石伟平、徐国庆主编:《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版。
    8、秦训刚、蒋红森主编:《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版。
    9、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0、张中原、徐林祥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11、范兆雄著:《课程资源概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12月版。
    12、钟启泉、崔允、吴刚平主编:《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3、蒋家义著:《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配置》,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版。
    14、区培民著:《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版。
    15、冯忠良等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6、姜大源著:《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1月版。
    17、刘永康著:《语文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18、朱绍禹著:《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19、李镇西著:《从批判走向建设(语文教育手记)》,四川少年儿童教育出版社,1999年10月版。
    20、叶斓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1月版。
    21、范国睿著:《教育生态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2、韩雪屏、王相文著:《语文课程教学资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5月版。
    23、陈弦章著:《语文教育文化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版。
    24、钟启泉著:《对话教育:国际视野与本土行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6年版。
    25、费斯克著:《理解大众文化》,中央编绎出版社,2001年版。
    26、张戩伟著:《文化常州》,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10月版。
    27、李杏保、顾黄初著:《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版。
    28、叶圣陶著:《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29、施良方著:《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30、吴刚平著《校本课程开发》,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年11月出版。
    31、叶澜主编:《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32、王荣生著:《语文课程论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版。
    33、徐国庆著:《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版。
    34、戴士弘、毕蓉编:《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