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医疗与赤脚医生研究(1955—1983年)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农村合作医疗兴起于20世纪50、60年代农业合作化高潮时期,它是一种在村庄范围内,实现健康人群与生病人群互助救济的医疗卫生保健制度,它为解决我国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的落后面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建国初,国家卫生状况十分糟糕,整个国家缺医少药,农村更是如此;而且,当时国家由于经济发展及财力的限制,医疗保障只惠及城镇居民,广大农村居民在没有任何保障的情况下,自发地创建了合作医疗这种医疗保障制度。由于合作医疗制度的实行和推广,以及“赤脚医生”对合作医疗的忠实执行,大大缓解了农村缺医少药的局面,提高了农村居民对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的可及性和可得性,显著改善了农村人口的健康水平,被一些国外专家赞为“开创了发展中国家人口大国较好地解决了农村问题”的“中国模式”。但是,80年代后,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合作医疗纷纷解体,大多数地方的农民又回到自费看病的老路,造成有病不看,小病拖大,因病致贫的不良后果,严重影响了农民的身体健康和农村地区的发展。今天,在新一届政府的重视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正在推行,对过去合作医疗发展的历史经验进行总结,有利于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健康发展。
     第一章首先阐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所面临的落后的农村医疗卫生状况,分析了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以及新政权采取的对策。建国初期,整个国家卫生状况十分糟糕,农村更甚,而且卫生资源严重分布不均。新政权面对农村地区十分落后的卫生状况,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来应对。先是提出了卫生工作“四大方针”,用以指导整个国家的卫生建设,接着整合农村已有的卫生资源组建联合诊所,并派遣城市医务人员到农村巡回医疗,以缓解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的困境,与此同时,国家加强了对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着手构建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为农村社会提供适宜的卫生保健服务,使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关系密切,前者是后者的支持体系和实施平台,并为后者提供制度实施的组织保障,后者是其网底和基础。
     第二章对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历史和组织管理情况进行了分析,对合作医疗制度的历史作用以及合作医疗衰落所造成的后果进行了论述。合作医疗的兴起是在农村合作化高潮时期,其发展是在“文革”期间,衰落是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后。合作医疗的组织和管理大多是以村庄为范围进行,其最明显的作用是遏制和消灭了农村地区的很多传染病、地方病,缓解了农民看医问诊艰难的困境,提高了农民的身体素质,极大地提升了农村居民的预期寿命,促进了社会发展。它的衰落,造成了一系列不良的后果。
     第三章从多维角度对合作医疗的兴衰原因进行了分析。从合作医疗的历史发展进程来看,其兴衰与中国社会转型及“二元社会”结构模式有关。它的兴起是由于社会经济的变迁以及农民的现实需要,其在短期内能够在全国迅速推广,是因强大政治动员和政府从外部实行干预的结果,它的解体也受政治、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当然,对合作医疗发展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是集权化政府有强大的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以及毛泽东的权威。合作医疗能在那样短的时期内迅速推广和普及也是得到了党中央及毛泽东主席强有力的支持,合作医疗的解体也与政府部门改变了毛泽东时代的卫生路线有关。
     第四章对赤脚医生出现、演进的历史进行了阐述,对赤脚医生现象出现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对赤脚医生的管理、培训,合作医疗制度下的医患关系进行了探讨。赤脚医生是合作医疗的忠实执行者,由于有这样一支在农村基层就地培养起来的卫生队伍的辛勤工作,使农村地区落后的卫生面貌大为改观。赤脚医生现象的出现,是当时中国政府为解决农村地区医疗卫生资源缺乏的状况,构建的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公共卫生体系的产物,符合缺医少药的农村居民的现实需要。由于当时重视对赤脚医生的管理、培训以及医德教育(当时体现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加上赤脚医生是在一个熟人社会中开展医疗活动,使其能很好地为农民服务,医患关系和谐融洽。当时能在短时期内迅速造就出一支遍布全国的、百万人的赤脚医生队伍,有其可取的经验,对今天乡村医生的培训也有借鉴意义。
     第五章通过对一个普通村庄——社山村合作医疗发展史的个案分析,可以看出,村庄医疗的发展与政治运作有极大的关联。社山村的村庄医疗兴起于合作化时期,是一种村庄内部自发的行为;而合作医疗的兴起和发展是在当时政治、经济环境下,外来力量干预的结果。在当年政治化的社会空间中,合作医疗被视为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斗争的阵地之一,搞合作医疗是执行毛主席的卫生路线,所以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很高;加上在当时公社体制下,农民的生产、生活都依赖于集体,由于有集体经济做后盾,使合作医疗得以维系和发展。随着集体经济的解体、公社体制的解散,在没有外来力量的干预下,社山村的合作医疗也就瓦解了。从村庄医疗的兴衰原因可以看出,干部和政府对农村问题的关注程度,直接影响农村社会的发展状况。
     最后余论部分对当时的合作医疗和新型合作医疗进行了比较研究,从历史经验中总结出了一些对新型合作医疗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新型合作医疗应该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下,将新型合作医疗的举办纳入到公共卫生体系的建构中,打破城乡“二元社会”壁垒,实行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障模式,发展全民医疗保险,平等地保障每个公民的健
    康权,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发展。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 rose in 1950-1960 when rural cooperatives was in climax, it was a medical and sanitarian safeguard system by which healthy crowd and ailing crowd helped or relieved each other in the range of villages, and it have made tremendous contribution to solve laggard visage of rural area lacking of doctors and medicine. At the beginning of establishm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sanitarian status of the whole country was so bad and the whole country lacked of doctors and medicine, even worse in rural area; what' s more, because of the limit of economic progress and the power of wealth, the medical safeguard system only benefited the dwellers of towns and cities. The dwellers of villages spontaneously set up this cooperative medical safeguard system without any safeguard. This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 was enforced and spread and barefoot doctor loyally enforced this system , which largely alleviated the status of lacking of doctors and medicine, made village dwellers get in time and acquire for basic medical sanitarian service , remarkably improved the healthy level of rural population , so this system was praised as "Chinese mode " by foreign experts which better solves the rural problems in developing country of huge population. But after 1980,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 dismissed one by one because of all kinds of factors, the peasants in most of places returned back to pre-situation in which they saw doctors at their owns' expenses, so brought the side effect, namely, they didn' t go to see a doctor when they were ill, indisposition aggressively became serious , and they became poor caused by illness, thus seriously affected the health of peasants and the progress of rural area. Today, new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 which the new government attaches importance to is pushing. Summarizing historical experience of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 in the past benefits the healthy progress of new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
     The first chapter firstly expounds the laggard medical sanitarian status of rural area at the beginning of establishm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reviews the reason that brought about this status and the countermeasure that the new government have taken. At the beginning of establishm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sanitarian status of the whole country was very bad, even worse in rural area, and the distributing of health sources was seriously not even. The new government took active measures when confronted with this laggard status. Firstly, advanced "four principles" of sanitarian work to guide sanitarian construction of the whole country, next, integrated the exist rural sources to construct union cliniques, and sent the medical workers of cities to the rural area , thus alleviated the rural status of lacking of doctors and medicine. At the same time, the state strengthened the construction of medical sanitarian institutes in rural area, began to construct the third grade rural network of medical immunity and sanitation, which offered available medical sanitarian service for rural society and distinctively improved the status of lacking of doctors and medicine. The third grade rural network of medical immunity and sanitation and the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 are tightly related, the former is the support system and actualized stage of the latter and offer the organization safeguard of system actualized for the latter, the latter is the basis for the former.
     The second chapter reviews the progress history and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status of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 and discusses the historical function of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 and the outcome caused by the decline of this system. It rose in the climax period of rural cooperatives, developed during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declined after the rural reformation of economic system. The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 carried through in the range of villages, its most distinctive function was to prevent and annihilate many infectious and endemic diseases, alleviate the rough plight of the peasants seeing the doctor, enhance the peasants' body diathesis, largely advance due life-span of rural dwellers, and to promote the social development. Its decline caused a series of ill aftereffect.
     The third chapter analyses the reason of rising and declining of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 from multidimensional angle. Seen from history development cause of this system, its rising and declining are related to Chinese social transformation and "dualistic society" structural mode. It rises because of the variance of social economics and practical need of peasants, it can quickly spread in the whole country in a short time because of strong political mobilization and government' s outer intervention and its disaggregation is affected by change of political and economical circumstance. Of course, the decisive factor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 is the ability to integrate social sources of centralized government and the Mao Zedong' authority. The reason why it can quickly be spread and popularized in such a short time is the strong support by central government and chairman Mao, and its disaggregation is related to government department who has changed the sanitarian route of Mao Zedong period.
     The fourth chapter expounds the history of appearance and course of barefoot doctor, reviews the reason of appearance of barefoot doctor phenomenon, and probes in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in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 and the management and training for barefoot doctor. Barefoot doctor was loyal executors to this system and the laggard sanitarian visage was largely changed in rural area because of the arduous work of such a sanitarian group who was trained in rural basis on the spot. The appearance of barefoot doctor phenomenon was the outcome of central government who tried to solve the status of lacking of medical sanitarian sources in rural area and designed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ystem of rural pubic sanitation, and accordance with the practical need of rural dwellers of lacking of doctors and medicine. Central government attached importance to the work of management and training for barefoot doctor and education of morality (mainly embodied by political thought education then), furthermore, barefoot doctor worked in an acquaintance society, thus they could service for the peasants better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was harmonious. Such a great barefoot doctor group consisted of millions of people throughout the whole country could be quickly trained in such a short time then, which had advisable experience and it can give reference to today' s training for rural doctors.
     The fifth chapter educes that development of rural medical system is largely related to political operation through a case study, namely, the course of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 of a general village called SheShan. Rural medical system of this village rose in the period of rural cooperatives, and it was a spontaneous inner action; the rising and development of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 was the outcome of outer intervention in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circumstance of the time. In the politicalized society space of the time,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 was looked as one of positions where two class and two route battled.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 enforced the Mao' s route, so enthusiasm of cadre and crowd was high, furthermore, the production and existence of peasants depended on collectivity in the community system of the time, thus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 could maintain and develop because of backing of community economics. With the disorganization of community economics and the disbandment of community system, SheShan village' s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 disintegrated without outer intervention. We can conclude from the reason of rising and declining of this village that the extent of cadre and government' s attention to the rural problems directly influences developing status of rural society.
     Finally, in conclusion part the former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 is comparatively searched with new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 and it is concluded that some problems should be given atten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 New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 should integrate its conduct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sanitarian system under the guidance of people—oriented conception, break the "dualistic society" bulwark between cities and countries, enforce medical safeguard mode of integrating cities with countries, develop civil medical insurance and equally ensure the health right of every citizen, only through these measures can social development advance better.
引文
1 世界银行 《1993年世界发展报告:投资于健康》[C],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3版,第210-211页.
    1 [美]威廉·科克汉姆着,杨辉等译 《医学社会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1年版,第2页.
    2 陈佳贵 《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年版,第280页.
    1 世界银行 《中国:卫生模式转变中的长远问题与对策》[C],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4版,第17页.
    1 《让合作医疗遍地开花》[N],《健康报》 1958年9月13日.
    2 健康报编辑部编 《介绍民办合作医疗的经验》[C],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58年11月版.
    3 张自宽 《积极推行集体保健医疗制度》[N],《健康报》 1960年5月18日.
    1 张自宽 《合作医疗好处多》[N],《卫生部湖北农村卫生工作队简报》第4期,1966年1月.
    2 张自宽 《如何巩固和办好合作医疗——黄岗地区合作医疗座谈会纪要》[N],《卫生部湖北农村卫生工作队简报》第12期,1966年6月25日.
    1 庞新华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述评》[J].《许昌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间.
    1 张自宽 《农村合作医疗应该肯定应该提倡应该发展》[J],《农村卫生事业管理研究》1982年第2期.
    2 世界银行 《中国:卫生模式转变中的长远问题与对策》[C],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4版.
    1 课题组 《中国农村医疗保健制度研究》[M],上海:上海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1版.
    2 世界银行 《1993年世界发展报告:投资于健康》[C],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3年版.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发[2002]13号)[Z],《江西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文件汇编》(一),20004年1月,第2页.
    4 《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关于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指示》[Z],《江西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文件汇编》(二),20004年1月,第1页.
    1 张自宽 《论合作医疗》[C],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1993年4月版.
    2 景琳主编 《农村合作医疗实用于册》[M],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 1998年版,第6页.夏杏珍的《中国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的历史考察》[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3年第5期.王红漫:《中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政策研究》[J],《经济要参》2002年第29期.
    3 钱信忠 《中国卫生事业发展与决策》[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2年6月版,第94页..张自宽《对合作医疗早期历史情况的回顾》[A],见《论合作医疗》[C],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1993年4月版.
    4 温铁军 《中国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0年版.
    1 郑功成 《论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道路》[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第312页.
    2 林闽钢 《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治理结构的转型》[EB],中国社会学网 www.sociology.cass.net.cn.
    3 林闽钢 《中国农村合作医疗的公共制度分析》[J],《江海学刊》 2002年第3期.
    4 朱玲 《政府与农村基本医疗保健保障制度选择》[J],《中国社会科学》 2000年第4期.
    1 朱玲《政府与农村基本医疗保健保障制度选择》[J],《中国社会科学》 2000年第4期.
    2 张自宽,赵亮,李枫 《中国农村合作医疗50年之变迁》[EB],中国农村研究网 http://www.ccrs.org.cn/.
    3 钱信忠 《中国卫生事业发展与决策》[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2年6月版,第99页.
    4 李智勇 《陕甘宁边区政权形态与社会发展(1937-1945)》[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年版,第123页.
    1 钱信忠《中国卫生事业发展与决策》[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2年6月版第96-97页.
    2 张自宽《中国农村卫生发展道路的回顾与展望——为纪念建国50周年而作》[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1999年第9期
    3 谢圣远《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历史回顾与发展反思》[J],《中国卫生经济》 2005年4月第4期.
    4 汪时东,叶宜德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回顾与发展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4年4月第4期.
    1 吕美行 顾邦朝 《改革传统合作医疗制度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要求—关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思考》[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1995年第8期.
    2 朱玲 《政府与农村基本医疗保健保障制度选择》[J],《中国社会科学》 2000年第4期.
    1 张自宽,赵亮,李枫 《中国农村合作医疗50年之变迁》[EB],中国农村研究网 http://www.ccrs.org.cn/.
    2 C·布罗姆,汤胜蓝:《中国政府在农村合作医疗保健制度中的角色与作用》[J],《中国卫生经济》 2002年第3期。
    3 王红漫 《大国卫生之难——中国农村医疗卫生现状与制度改革探讨》[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4 林闽钢 《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公共政策分析》[J],《江海学刊》 2002年第3期。
    1 刘远立、饶克勤、胡善联 《中国农村健康保障制度的现状分析》[J]、《中国农村健康保障问题不容忽视》、《中国农村的“三个世界”与三种健康保障模式》[J],《中国卫生经济》2002年第4期;《政府支持与农村健康保障制度》[J]、《农村健康保障制度与卫生服务》[J]、《因病致贫与农村健康保障》[J],《中国卫生经济》2002年第5期.
    2 王延中 《如何保障农民的健康》[J],《经济研究参考》2002年第35期;林闽钢 《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公共政策分析》[J],《江海学刊》 2003年第3期,欧阳仁根 《试论国家在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中的职责》[J],《财贸研究》 2003年第3期.
    3 张开宁,《绪论》[A],张开宁等主编《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C],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2年10月版,第8页.
    1 杨念群 《防疫行为与空间政治》[J].《读书》 2003年第7期.
    1 《从“赤脚医生”的成长看医学教育革命的方向——上海市的调查报告》[J],《红旗》 1968年第3期.
    1 《卫生部关于全国赤脚医生工作会议的报告(摘录)》(卫党字[1976]第17号)[Z],卫生部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司编《农村卫生文件汇编(1951-2000)》(内部资料),第420页.
    2 张开宁 《绪论》[A],张开宁,温益群,梁苹主编《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C],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2年10月版,第5页.
    1 方小平 《赤脚医生与合作医疗制度——浙江省富阳县个案研究》[J],《二十一世纪》(香港),2003年第10期第79卷.
    2 张开宁 《绪论》[A],张开宁等主编《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C],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2年10月版,第8页.
    3 张自宽 《农村基层卫生人员的前进方向——纪念邓小平同志关于赤脚医生谈话30周年》[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5年第7期。
    4 温益群 《赤脚医生产生和存在的社会文化因素》[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3月第2期.
    1 杨念群 《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年3月版,第381页.
    2 杨念群 《防疫行为与空间政治》[J],《读书》 2003年第7期.
    3 同2,第404页.
    4 张开宁 《绪论》[A],张开宁等主编《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C],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2年10月版,第9-10页
    1 杨念群《防疫行为与空间政治》[J],《读书》 2003年第7期.
    2 杨念群《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年3月版,第388页.
    3 温益群 《赤脚医生产生和存在的社会文化因素》[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3月第2期.
    4 张开宁 《绪论》[A],张开宁等主编《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C],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2年10月版,第8页
    1 杨念群《防疫行为与空间政治》[J],《读书》 2003年第7期.
    2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年版,第1078页.
    1 常建华 《社会生活的历史:中国社会史研究新探》[C],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12版,第17页.
    2 马敏 《商会史的研究与新史学的范式转换》[A],见杨念群、黄兴涛、毛丹主编《新史学:多学科对话的图景》(下)[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版,第503页.
    3 同1,第25页.
    4 冯尔康等 《中国社会史研究概述》[M],天津教育出版社 1988年1月版,第8页.
    5 同1,第17页.
    1 杜志章 《关于医学社会史的理论思考》[EB],http://www.shanhuo.net
    2 黄永昌主编 《中国卫生国情》[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4年10月版,第16-17页.
    1 钱信忠 《中国卫生事业发展与决策》[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2年6月版,第1页.
    2 黄永昌主编 《中国卫生国情》[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4年10月版,第19-20页.
    3 同1,第1页.
    4 同2,第19-20页.
    5 张怡民主编《中国卫生五十年历程》[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1999年6月版,第14页.
    1 顾杏元 《我国人民的平均寿命》[J],《中国卫生年鉴》,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4年版,第43页.
    2 北京中医学院主编 《中国医学史》[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78年6月版,第62页。
    1 张怡民主编 《中国卫生五十年历程》[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13页.
    2 薛建吾《乡村卫生》[M],正中书局 1936年版,第10、11、12页.
    3 同2,第13—14页.
    1 薛建吾 《乡村卫生》[M],中正书局 1936年版,第17—20页.
    2 刘仲翔 《华北农村医疗卫生变迁——以定县为例的医学社会学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5年6月。
    1 蔡景峰等编《中国医学通史》(现代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年1月版,第2页
    1 钱信忠 《中国卫生事业发展与决策》[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2年6月版,第6页.
    1 上蔡县卫生局编 《上蔡县卫生志》[M],1986年4月印(内部发行),第53页.
    2 山东省卫生志编纂委员会编 《山东省卫生志》[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2年2月版,第508页.
    3 转引庞新华 《山东省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历史考察》[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5年5月8日.
    4 钱信忠 《中国卫生事业发展与决策》[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2年6月版,底53页.
    5 《卫生部关于调整农村基层卫生组织问题的意见(草案)》[(620)卫厅秘贺字第103号],卫生部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司编《农村卫生文件汇编 (1951-2000)》,(内部资料),第274页.
    1 陈海锋编着 《中国卫生保健史》[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年8月版,第96页
    2 《卫生部关于加强基层卫生组织领导的指示》[(57)卫厅秘徐字第538号],卫生部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司编 《农村卫生文件汇编(1951-2000)》,(内部资料),第257页.
    3 《卫生部关于加强基层卫生组织领导的指示》[(57)卫厅秘徐字第538号],同上,第258页.
    1 《卫生部关于调整农村基层卫生组织问题的意见(草案)》[(620)卫厅秘贺字第103号],同上,第274页.
    1 《中央批转卫生部党组关于动员城市医疗力量和医药卫生院校师生支援工矿、农村卫生工作的报告》[中发(58)986号],卫生部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司编《农村卫生文件汇编(1951-2000)》,(内部资料),第613页.
    2 《卫生部关于卫生技术人员下放基层卫生组织与劳动锻炼问题的通知》[(59)卫干张字第289号],同上,第616页.
    3 《中央批转卫生部党组关于城市组织巡回医疗队下农村问题的报告》[中发(65)51号],同上,第618-619页.
    4 《卫生部关于组织农村巡回医疗有关问题的通知》[(65)卫厅秘钱字第24号],卫生部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司编《农村卫生文件汇编(1951-2000)》,(内部资料),第620-621页.
    1 蔡景峰等编 《中国医学通史》(现代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年1月版,第60页.
    2 卫生部办公厅编 《巡回医疗队简报》 1965年4月17,24日,第1,2期.
    3 周标主编 《江西省卫生志》[M],合肥:黄山书社出版社 1997年12月版,第253页.
    1 《德兴县志》[M],第759页.
    2 山东省卫生志编纂委员会编 《山东省卫生志》[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2年2月版,第625页.
    3 杨念群 《防疫行为与空间政治》[J],《读书》 2003年第7期.
    4 杨念群 《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 (1932-1985)》[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年3月版,第365页.
    1 当地中国丛书编辑部编 《当代中国的卫生事业》(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6年版,第8页.
    2 同1,第7页.
    1 蔡景峰等编 《中国医学通史》(现代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年1月版,第60页
    2 当代中国丛书编辑部编 《当代中国的卫生事业》(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6年版,第8页.
    1 《中央转发卫生部党组关于农村卫生工作现场会议的报告》及《附加》,卫生部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司编 《农村卫生文件汇编(1951-2000)》,(内部资料),第17、24页.
    2 同1,第23、24页.
    3 《卫生部关于改进医院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草案)》[(62)卫医贺字77号],同1,第265页.
    4 《卫生部关于调整农村基层卫生组织问题的意见(草案)》[(62)卫厅秘贺字第103号],同上,第277页.
    1 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中国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国际研讨会”背景材料,2000年.
    2 陈海锋编着 《中国卫生保健史》[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年8月版,第82-83页.
    3 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文件《关于加强农村公社卫生院建设的意见(讨论稿)》,江西省档案馆档案,卷号:ⅩⅢ-1973张-002.
    4 同4.
    5 《卫生部关于全国赤脚医生工作会议的报告》(卫党字[1976]第17号),卫生部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司编《农村卫生文件汇编(1951-2000)》,(内部资料).第420页.
    1 《中国卫生年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版,第429页。
    2 《卫生部关于全国赤脚医生工作会议的报告》 (卫党字[1976]第17号),卫生部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司编 《农村卫生文件汇编(1951-2000)》,(内部资料),第420页.
    3 钱信忠着 《中国卫生事业发展与决策》[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2年6月版,第7页.
    4 张自宽 《学习毛泽东同志的大卫生观》[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1994年第8卷第1期.
    1 《当代中国的卫生事业》(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6年版,第43页。
    2 《中央批转卫生部党委关于把卫生工作重点转向农村的报告》(中发[65]586号),卫生部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司编《农村卫生文件汇编(1951—2000)》(内部资料),2001年12月编印,第27页。
    3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1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6年版,第387页。
    4 《让合作医疗遍地开花》(健康报评论)[N],《健康报》1958年9月13日.
    1 《中央批发卫生部党组关于农村卫生工作现场会议的报告》及《附件》,卫生部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司编《农村卫生文件汇编(1951-2000),第18、22页.
    2 张自宽《对合作医疗早期历史的回顾》[J],《中国卫生经济》1992年第6期.
    3 山东省卫生志编纂委员会编 《山东省卫生志》[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2年2月版,第508页.
    1 张自宽 《对合作医疗早期历史的回顾》[J],《中国卫生经济》 1992年第6期.
    2 河南省卫生厅 《实行合作医疗是卫生事业的有一飞跃》[A],健康报编辑部编 《介绍民办合作医疗的经验》[C],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58年11月版,第4页.
    3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M],北京:法律出版社 1956年7月版,第27-28页.
    1 张自宽 《对合作医疗早期历史的回顾》[M],《中国卫生经济》 1992年第6期.
    2 《正阳县推行合作医疗的经验》[A],健康报编辑部编 《介绍民办合作医疗的经验》[C],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58年11月版,第17页.
    1 河南省桐柏县人民委员会 《民办公费医疗的初步体会》[A],健康报编辑部编 《介绍民办合作医疗的经验》[C],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58年11月版,地21页.
    2 《合作医疗就是好—杨屋大队实行合作医疗的调查报告》(N),《人民日报》1968年12月7日.
    1 《让合作医疗遍地开花》(健康报评论)[N],《健康报》1958年9月13日.
    2 《当代中国的卫生事业》(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6年版,第65页.
    1 胡振栋 《中国“合作医疗之父”》[J],《民族团结》2000年第3期.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2期[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8年版,第604页.
    1 《卫生部关于全国赤脚医生工作会议的报告》(卫党字[1976]第17号),卫生部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司编:《农村卫生文件汇编(1951—2000)》(内部资料),2001年12月编印,第420页.
    2 湖北省长阳县《我们狠抓了三件大事—乐园公社实行合作医疗制度的经验》[N],《人民日报》1968年12月11日《人民日报》.
    3 《农村合作医疗章程(试行草案)》[(19)卫医字第1731号],卫生部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司编《农村卫生文件汇编(1951—2000)》,2001年12月编印,第590-594页.
    1 《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关于合理解决赤脚医生补助问题的报告的通知》之“附件”(国发[1981]24号),卫生部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司编《农村卫生文件汇编(1951—2000)》,2001年12月编印,第533-534页。
    1 卫生年鉴编委会 《中国卫生年鉴》(1989-1999各年)[N],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0-2000年各年。
    1 宋士云 《1949-1978年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透视》[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3年第3期.
    1 "Non-profit insurance schemes for the unorganized sector in India", Patrick Krause, Social policy, working papers No 22.
    1 叶宜德等《农村合作医疗制度》[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1998年第18卷第6期.
    2 顾昕《全球性医疗体制改革的大趋势》[J],《中国社会科学》 2005年第6期
    1 《关于南昌县蒋巷区实行合作医疗制的调查报告》,江西省档案馆档案,卷号:ⅩⅢ-2-601.
    2 张自宽 《合作医疗制度是农民的创举——湖北省麻城县及其毗邻地区合作医疗情况调查报告》(1965年5月15日)[A],张自宽著《论合作医疗》[M],北京:中国乡村医药杂志社出版 2003年,第34页.
    1 《奉新县巩固和发展合作医疗的做法和经验》(1970年10月),江西省档案馆档案,卷号:ⅩⅢ-1970长-003.
    1 张怡民主编 《中国卫生50年历程》[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1999年6月版,第1021页.
    2 孙光德、董克用 《社会保障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第209页.
    1 建湖县报道组《发动群众管好合作医疗——江苏省建湖县庆丰公社的经验》[N],《新华月报》1973年6月23日.
    2 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文件之二《关于巩固和发展农村合作医疗的意见》,江西省档案馆档案,卷号:ⅩⅢ-1973张-002.
    3 同2.
    4 山东省嘉祥县马集公社革委会通讯组《几个大队联合办合作医疗》[N],《人民日报》1969年1月31日.
    5 《奉新县巩固和发展合作医疗的做法和经验》,江西省档案馆档案,卷号:ⅩⅢ-1970长-003.
    1 《麻城县合作医疗暂行管理办法》[A],张自宽著《论合作医疗》[C],北京:中国乡村医药杂志社出版 2003年,第34页.
    2 徐元根主编 《富阳县卫生志》[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1年版,第90页.
    3 宜春行署卫生局党组《关于进一步健全农村基层卫生组织管理体制的调查报告》,江西省档案馆档案,卷号:ⅩⅢ-1982永-027.
    4 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文件之二《关于巩固和发展农村合作医疗的意见》,江西省档案馆档案,卷号:ⅩⅢ-1973张-002.
    5 宜春行署卫生局党组 《关于进一步健全农村基层卫生组织管理体制的调查报告》,同3.
    1 宜春行署卫生局党组《关于进一步健全农村基层卫生组织管理体制的调查报告》,江西省档案馆档案,卷号:ⅩⅢ-1982永-027.
    2 永康县卫生局编 《永康县卫生志》 1987年10月出版,第28页.
    3 上高县卫生局 《我县合作医疗是怎样巩固下来的》,江西档案馆档案,卷号:ⅩⅢ-1982永-027。
    4 平湖县卫生局编 《平湖县卫生志》 1990年12月出版,第253页。
    5 陈荣华主编 《新余市卫生志》,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9年版,第151页.
    1 江西新余报销 100%、50%、30%、10%不等,见《新余市卫生志》[M],第151页;浙江永康县报销 70%、100%不等,见《永康县卫生志》[M],第28页;浙江富阳县报销 20-50%不等,见《富阳县卫生志》[M],第90页,河南省上蔡县报销 20-50%,见[M],《上蔡县卫生志》第54页.
    2 《新余市卫生志》[M],第151页,浙江嵊县卫生志编纂组编《嵊县卫生志》(内部发行)[M],1987年版,第60页.
    3 《1969年我省农村实行合作医疗的情况报告》,江西省档案馆档案,卷号:X032-1-046.
    4 《奉新县巩固和发展合作医疗的做法和经验》(1970年10月),江西省档案馆档案,卷号:ⅩⅢ-1970长-003.
    1 柯武刚 史漫飞 《制度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0年版,第116页.
    1 林闽钢 《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治理结构的转型》[EB],中国社会学网 www.sociology.cass.net.cn
    1 谢真《中国农村传统合作医疗制度的兴衰》[D],中国人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4年5月,第9页.
    1 张自宽,赵亮,李枫《中国农村合作医疗50年之变迁》[EB],中国农村研究网http://www.ccrs.org.cn/.
    2 钱信忠《中国卫生事业发展与决策》[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2年6月版,第99页.
    3 李智勇《陕甘宁边区政权形态与社会发展(1937—1945)》[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年版,第123页.
    1 张自宽等《关于我国农村合作医疗保健制度的网顾性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1994年第6期
    1 陈海锋编着《中国卫生保健史》[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年8月版,第98页.
    2 王绍光《中国公共卫生的危机与转机》[J],《比较》2003年第7期.
    3 刘民权 王曲《中国的健康问题:现实与挑战》[J],香港:《二十一世纪》2006年12月号总第98期,第13-28页.
    1 梁浩材主编《社会医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年8月版,第76页.
    1 张怡民主编《中国卫生50年历程》[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1003页.
    2 景天魁《底线公平与社会保障的柔性调节》[J].《社会学研究》2004年第6期..
    1 阿玛蒂亚·森《人类发展与健康》[J],香港:《二十一世纪》2006年12月号总第98期,第4-12页
    2 杨念群《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版,第400页.
    1 世界银行《中国卫生部门报告》[C],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年版
    2 张怡民主编《中国卫生50年历程》[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1005页.
    3 《国务院关于批转卫生部关于合理解决赤脚医生补助问题的报告的通知》及附件(国发[1981]24号),卫生部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司编《农村卫生文件汇编(1951-2000)》,(内部资料),第533-534.
    1 王绍光《中国公共卫生的危机与转机》[J],《比较》2003年第7期
    2 转引王绍光《中国公共卫生的危机与转机》[J],《比较》2003年第7期
    1 张怡民主编《中国卫生50年历程》[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1011页.
    2 张自宽,赵亮,李枫《中国农村合作医疗50年之变迁》[EB],中国农村研究网http://www.ccrs.org.cn/.
    3 刘民权 王曲《中国的健康问题:现实与挑战》[J],香港:《二十一世纪》2006年12月号总第98期,第13-28页.
    1 阿玛蒂亚·森让·德雷兹著 黄飞军译《印度:经济发展与社会机会》[M],北京:社会科学文化出版社2006年12月版,第79、80、63-84、85页.
    1 张自宽等《关于我国农村合作医疗保健制度的回顾性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1994年第6期.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2页.
    2 [美]艾恺采访、梁漱溟口述《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晚年口述》[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版,第24、13页。
    1 吴怀连《农村社会学》[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161、163页.
    2 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版,第7、9页.
    3 《马克思恩格所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93页.
    1 《马克思恩格所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93页.
    2 张小军《理解中国乡村内卷化的机制》[J],《二十一世纪》(香港),1998年2月号。
    3 金观涛 刘青锋《开放中的变迁 再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M],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413页.
    1 傅雨田主编《当代中国的江西》[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1年版,第37页.
    1 陈吉元等《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变迁(1949—1989)》[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3年9月版,第134、208、212、236页.
    2 傅雨田主编《当代中国的江西》[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1年版,第38页.
    3 张自宽《对合作医疗早期历史的回顾》[J],《中国卫生经济》1992年第6期.
    4 同1,第309页.
    5 宋士云《1949到1978年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透视》[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3年第3期.
    6 河南省卫生厅《实行合作医疗是卫生事业的又一飞跃》[A],健康报编辑部编《介绍民办合作医疗的经验》[C],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8年11月版,第5岳.
    1 毛泽东《组织起来》(1943年11月29日),《中国供销合作社史料选编》(第2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年2月版,第336页。
    1 朱玲:《政府与农村基本医疗保健保障制度选择》[J],《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
    1 国务院《关于防止农村人口盲目外流的指示》,1956年12月30日;国务院《关于制止企事业单位盲目招收工人和职员的通知》,1957年1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制止农村人口盲目外流的指示》,1957年12月13日;国务院《关于制止农村人口盲目外流的指示中发生的问题的通知》,1958年2月25日。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大事记》第4卷[M],第134,142,349页。同书,第5卷,第24页。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及罗瑞卿在全国人大作的《关于户口登记条例草案的说明》(1958年1月9日),《人民日报》1958年1月10日。
    1 葛志华著《为中国“三农”求解:转型中的农村社会》[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61-68页.
    2 丁名宝 蔡孝恒《毛泽东卫生思想研究》[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8月版,第22页.
    1 张自宽等《关于我国农村合作医疗保健制度的回顾性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1994年第6期
    2 河南省卫生厅《实行合作医疗是卫生事业的又一飞跃》[A],健康报编辑部编《介绍民办合作医疗的经验》[C],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8年11月版,第3页.
    3 毛泽东《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0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第194页.
    1 邵培仁《政治传播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3页.
    2 《让合作医疗遍地开花》(健康报评论)[N],《健康报》1958年9月13日.
    1 张自宽《积极推行集体保健医疗制度》[N],《健康报》1960年5月18日.
    2 杨念群《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932-1985)》[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版,第369页.
    1 杨念群《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版,第384页.
    2 《卫生部关于全国赤脚医生工作会议的报告》(卫党字[1976]第17号),卫生部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司编:《农村卫生文件汇编(1951—2000)》(内部资料),2001年12月编印,第420页.
    1 戚吟《十七年电影再反思》[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5年第5期.
    1 蔡仁华主编《中国医疗保障改革实用全书》[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年版,第344页.
    2 赣州专区卫生局革委会文件《多快好省建设农村合作医疗网》,江西省档案观档案,卷号:X111-1970长-003.
    3 江西省卫生局革委会文件《关于全省农村实行合作医疗情况的报告》,江西省档案馆档案,卷号:X111-1971永-005.
    4 《让合作医疗遍地开花》(健康报评论)[N],《健康报》1958年9月13日.
    5 《深受贫下中农欢迎的合作医疗制度》[N],《人民日报》1968年12月5日.
    1 江西省革委会文件《关于巩固和发展全省农村合作医疗的报告》,江西省档案馆档案,卷号:X32—8—33.
    2 江西省卫生局工作简报《1975年全省合作医疗、赤脚医生的进展情况》,江西省档案馆档案,卷号:X111-1976永-005.
    1 温铁军《中国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1 《周恩来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31-332页.
    2 《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494页.
    3 《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 1990年版,第454页.
    1 吴承明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第1卷)[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1年版,第920-921页.
    1 《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187页.
    2 同1,第117页.
    3 同1,第197页.
    4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七)[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8月版,第628页.
    5 同1,第170页.
    6 同1,第178页.
    1 《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117页.
    2 同1,第121-122页.
    3 同1,第257-258页.
    1 吴怀连《农村社会学》[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182页.
    2 江山主编《世纪档案》(上)[M].北京:团结出版社1998年版,第638页.
    1 《1960年2月中央转发卫生部党组关于农村卫生工作现场会议的报告》,卫生部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司编《农村文件汇编(1951-2000)》(内部资料),第22、18页.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2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1998年版,第604页.
    2 郑功成《论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道路》[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12页.
    3 [日]竹内实:《毛泽东传记三种》[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年版,第295页。
    4 河南省卫生厅《实行合作医疗是卫生事业的有一飞跃》[A].健康报编辑部编《介绍民办合作医疗的经验》[C],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8年11月版,第4页.
    1 宋士云《1949-1978年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透视》[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3年第3期.
    2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78页.
    3 《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26页.
    4 毛泽东《对卫生工作的指示》[J],《红旗》1954年第11期
    5 陈志潜《中国农村的医学——我的回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35页.
    1 傅连璋《革命斗争回忆录》[M],江西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2 冯彩章、李保定《贺诚传》[M],解放军出版社1984年版.
    3 《毛泽东选集》(一卷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68年版,第912页.
    4 同4,第984页.,
    5 同4,第913页.
    1 《毛泽东给第二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的题词》[N].《人民日报》1954年12月9日.
    2 《毛泽东文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76页.
    1 《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52页.
    2 《中央关于卫生工作的指示》,浙江省档案馆档案,卷号:J166-1-39(8).
    3 《毛泽东文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49-150页.
    1 丁名宝 蔡孝恒《毛泽东卫生思想研究》[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年8月版,第35页.
    2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494页.
    3 《毛泽东书信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464页.
    1 《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262-263页.
    2 陈志潜《中国农村的医学——一我的回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14页.
    1 陈志潜《中国农村的医学——我的回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19、412页.
    2 《周恩来选集》(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8页。
    3 陈志潜《中国农村的医学——我的回忆》[M],同上,第213、141页.
    1 杨念群《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65页.
    2 陈志潜《中国农村的医学——我的回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42页.
    3 《1960年2月中央转发卫生部党组关于农村卫生工作现场会议的报告》及《附加》,卫生部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司编《农村卫生文件汇编(1951-2000)》,(内部资料),第17、24页.
    1 《1960年2月中央转发卫生部党组关于农村卫生工作现场会议的报告》及《附件》,卫生部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刊编《农村卫生文件汇编(1951-2000)》,(内部资料),第23、24页.
    2 《卫生部关于改进医院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草案)》[(62)卫医贺字77号],同1,第265页.
    3 《卫生部关于调整农村基层卫生组织问题的意见(草案)》[(62)卫医秘贺字103号],同1,第277页.
    4 《中央批转卫生部党委关于把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的报告》(中发[65]586号),同1,第27页.
    5 转引张开宁主编《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C],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8页.
    1 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文件《关于加强农村公社卫生院建设的意见(讨论稿)》,江西省档案馆档案,卷号:X111-1973张-002.
    2 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文件《关于巩固和发展农村合作医疗的意见(讨论稿)》,江西省档案馆档案,同1.
    1 绕克勤 刘远立《中国农村卫生保健制度及相关政策问题研究》[A],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编《卫生改革专题调查研究》[C],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2页.
    2 朱玲《政府与农村基本医疗保健保障制度选择》[J],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
    3 谢圣远《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历史回顾与发展反思》[J],《中国卫生经济》2005年4月第4期.
    1 朱玲《政府与农村基本医疗保健保障制度选择》[J],《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
    2 汪时东,叶宜德《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回顾与发展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4年4月第4期.
    3 吕美行 顾邦朝《改革传统合作医疗制度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要求—关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思考》[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1995年第8期.
    4 陈平《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短视国策》[J],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社会保障制度》2002年第10期
    5 钱信忠《中国卫生事业发展与决策》[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2年6月版第96-97页.
    6 汪时东,叶宜德《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回顾与发展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4年4月第4期.
    7 张自宽《中国农村卫生发展道路的回顾与展望——为纪念建国50周年而作》[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1999年第9期
    1 《深受贫下中农欢迎的合作医疗制度》[N],《人民日报》1968年12月5日.
    2 苗雨《反击卫生战线的右倾翻案风》[J],《红旗》1976年第4期,第8页.
    3 张自宽《加强合作医疗的宣传》(1986年12月17日)[A],张自宽著《论合作医疗》[C],北京:中国乡村医药杂志社2003年版,第96页
    4 钱信忠《中国卫生事业发展与决策》[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2年6月版第96-97页.
    1 陈美霞《大逆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EB],世纪中国网http://www.cc.org.cn.
    1 周其仁《中国农村改革:国家和所有权关系的变化——一个经济变迁史的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4年夏季卷.
    1 张自宽,赵亮,李枫《中国农村合作医疗50年之变迁》[EB],中国农村研究网http://www.ccrs.org.cn/.
    2 中国卫生年鉴编委会《中国卫生年鉴》[N],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年版,第386页.
    3 陈志潜《中国农村的医学——我的回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67页.
    1 转引葛志华著《为中国“三农”求解:转型中的农村社会》[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11月第1版,第309、314页
    1 陈吉元 陈家骥 杨勋《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变迁(1949—1989)》[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3年版,第534页
    1 《正阳县推广合作医疗的经验》[A],健康报编辑部编《介绍民办合作医疗的经验》[C],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8年11月版,第19页.
    2 张自宽《加强对合作医疗的管理》[A],张自宽著《论合作医疗》[C],北京:中国医药杂志社2003年版,第22页.
    3 张开宁等主编《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C],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99页.
    1 朱玲:《政府与农村基本医疗保健保障制度选择》[J],《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
    2 张开宁等主编《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19页.
    1 卫兴华主编《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52页.
    2 张开宁等主编《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C],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90-291页.
    3 同2,第294页.
    4 王耕今等《乡村三十年:凤阳县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实录(1949-1983年)》(下)[M],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1989年版,第568-580页.
    1 张开宁等主编《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C],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96-97页.
    2 同1,第294页.
    3 中国卫生年鉴编委会编《中国卫生年鉴》(1983)[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年版,第60页.
    1 张开宁等主编《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C],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57-58页.
    2 同1,第145页.
    3 同1,第195页.
    4 同1,第207页.
    5 杨念群《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版,第400页.
    6 同1,第269页.
    1 同1,第276页.
    2 中国卫生年鉴编委会编《中国卫生年鉴》(1983)[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年版,第60页.
    3 张开宁等主编《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C],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15页.
    4 杨念群《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版.第400页.
    1 张自宽《农村合作医疗应该肯定应该提倡应该发展》[J],《农村卫生事业管理研究》1982年第2期.
    2 杨念群《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版,第127页.
    3 陈志潜《中国农村的医学——我的回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61页.
    1 陈佳贵《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1997-2001)》[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290页.
    1 北京中医学院主编《中国医学史》[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年6月版,第62页。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2-83页.
    2 陈美霞《大逆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EB],世纪中国网http://www.cc.org.cn
    1 杨念群《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932-1985)》[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版,第367页.
    2 黄永昌《中国卫生国情》[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17页.
    1 林闽钢《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治理结构的转型》[EB],中国社会学网www.sociology.cass.net.cn.
    1 温益群《赤脚医生产生和存在的社会文化因素》[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3月第2期.
    1 《1965年中央批转卫生部党委关于把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的报告》(中发[65]586号),卫生部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司编《农村卫生文件汇编(1951-2000)》,(内部资料),第27页.
    2 杨念群《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932-1985)》[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年3月版,第369页.
    1 转引张开宁主编《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C],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10月版,第18页.
    2 温益群《赤脚医生产生和存在的社会文化因素》[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3月第2期.
    1 任映红《村落文化与当前农村的政治发展》[J],《江汉论坛》2005年第5期。
    2 辽宁省新宾县旺清门公社《山村贫下中农的意见》[N],《人民日报》1968年12月13日;河北省武清县杨村公社革委会副主任丁九功《一点意见一个问题》[N],《人民日报》1968年12月13日;韩振廷《因地制宜 大队办好》[N],《人民日报》1969年1月20日;福建省武平县岩前公社上圩大队《大队办方便群众》[N],《人民日报》1969年1月20日.
    3 安徽省涡阳县单集林场大吴大队 吴超《大队办合作医疗好》[N],《人民日报》1969年1月20日.
    4 李银河《生育与村落文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58、66页.
    5 陈志潜《中国农村的医学——我的回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年版,第40页.
    1 贺雪峰著《新乡土中国:转型期乡村社会调查笔记》[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03月版,第25页.
    2 杨念群《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932-1985)》[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版,第362页.
    3 韩云涛《云南省武定县农村居民就医行为与医疗费用支出》[A],张开宁等编《多学科视野中的健康科学》[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年版。
    1 胡振栋《中国“合作医疗之父”》[J],《民族团结》2000年第3期.
    2 Diana B. Dutton. 1978. "Explaining the low use of health services by the poor: costs, attitudes, or delivery system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3:348-368.
    1 杨念群《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932-1985)》[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版,第392-393页.
    2 石俊仕等《我国农村个体性质开业医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1999年第4期.
    1 杨念群《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932-1985)》[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版,第362页.
    2 《卫生部关于组织农村巡回医疗队有关问题的通知》[(65)卫厅秘钱字第24号],卫生部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司编《农村卫生文件汇编(1951-2000)》,(内部资料),第620页.
    1 《卫生部关于组织农村巡回医疗队有关问题的通知》附件《关于培训不脱产卫生员的意见》,卫生部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司编《农村卫生文件汇编(1951-2000)》,(内部资料),第622-623页.
    1 《切实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N],《人民日报》1965年9月1日.
    2 《中央批转卫生部党委关于把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的报告》(中发[65]586号),卫生部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司编《农村卫生文件汇编(1951-2000)》,(内部资料),第29页.
    3 《从“赤脚医生”的成长看医学教育革命的方向——上海市的调查报告》[J],《红旗》1968年第3期.
    1 《关于全省农村实现合作医疗情况的报告》,江西省档案馆卫生厅档案,卷号X111-1971永-005.
    2 方小平《赤脚医生与合作医疗制度——浙江省富阳县个案研究》[J],《二十一世纪》(香港)2003年10月.
    3 《中国卫生年鉴》(1983)[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年版,第60页.
    4 张开宁主编《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C],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10月版.第16页.
    1 《农村合作医疗章程(试行草案)》([79]卫医字第1731号),卫生部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司编《农村卫生文件汇编(1951-2000)》,(内部资料),第592-593页.
    2 《关于合理解决赤脚医生补助问题的报告》,同1,第533页.
    3 宜春行署卫生局党组《关于进一步健全农村基层卫生组织管理体制的调查报告》,江西省档案馆档案,卷号:X111-1982永-027.
    1 中国卫生年鉴编委会编《中国卫生年鉴》(1983)[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年版,第60页.
    2 《陈敏章同志在一九八五年全国卫生厅局长会议上的总结讲话(节录)》(1985年1月24日)[A],蔡仁华 周采铭《中国改革全书(1978-1991)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卷》[C],大连:大连出版社1992年版,第137页.
    3 张开宁主编《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C],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10月版,第22页.
    1 《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农村基层组织工作具体实施办法(草案)》(1951年),卫生部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司编《农村卫生文件汇编(1951-2000)》,(内部资料),第247-248页.
    2 《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农村基层组织工作具体实施办法(草案)》(1951年),卫生部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司编《农村卫生文件汇编(1951-2000)》,(内部资料),第251页.
    3 嵊具卫生志编纂组编《嵊县卫生志》[M].1987年2月版(内部发行),第179页.
    1 《卫生部关于加强人民公社卫生工作的几点意见》(1959年4也15日),卫生部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司编《农村卫生文件汇编(1951-2000)》,(内部资料),第9-10页.
    2 《卫生部关于改进医院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草案)》[(62)卫医贺字77号],卫生部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司编《农村卫生文件汇编(1951-2000)》,(内部资料),第265页.
    3 张开宁主编《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C],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7页.
    1 《浙江省舟山专员公署卫生局关于保健员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1966年5月30日),浙江省档案馆档案,卷号:J165-16-81.
    2 《中央批转卫生部党委关于把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的报告》(中发[65]586号),卫生部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司编《农村卫生文件汇编(1951-2000)》,(内部资料),第29-30页.
    1 陈志潜《中国农村的医学——我的回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42页.
    2 《卫生部关于组织农村巡回医疗队有关问题的通知》[(65)卫厅秘钱字第24号],卫生部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司编《农村卫生文件汇编(1951-2000)》,(内部资料),第620页.
    3 《卫生部关于认真做好城市组织巡回医疗队下农村的通知》[(65)卫厅秘钱字第29号],卫生部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司编《农村卫生文件汇编(1951-2000)》,(内部资料),第627页.
    4 杭州市第二批医疗队二队《培训不脱产卫生员工作小结》(1965年10月19日),浙江省档案馆档案,卷号:J165-15-78.
    1 浙江省农村卫生建设试点工作队《半农半医第一阶段教学工作初步体会》(1966年5月21日),浙江省档案馆档案,卷号:J165-16-47.
    2 浙江省农村卫生建设试点工作队《半农半医第一阶段教学工作初步体会》(1966年5月21日),浙江省档案馆档案,卷号:J165-16-47.
    1 《从“赤脚医生”的成长看医学教育革命的方向——上海市的调在报告》[J].《红旗》1968年第3期.
    1 江西省革委会文件《关于大力培训赤脚医生的决定》(赣发[69]34号),江西省档案馆档案,卷号:032-2-059.
    2 江西省革委会文件《关于大力培训赤脚医生的决定》(赣发[69]34号),同1.
    3 江西省卫生局革委会文件《关于全省农村实行合作医疗的报告》,江西省档案馆档案,卷号:X111-1971永-005.
    4 《1975年全省合作医疗、赤脚医生进展情况》,江西省卫生局编《工作简报》(第二期),江西省档案馆档案,卷号:X111-1976永-005.
    5 《在斗争中农村赤脚医生、合作医疗不断发展壮大》,江西省卫生局编《工作简报》1976年6月14日,江西省档案馆档案,卷号:X111-1976永-005.
    6 《奉新县巩固和发展合作医疗的做法和经验》(1970年10月),江西省档案馆档案,卷号:X111-1970长-003.
    1 《奉新县巩固和发展合作医疗的做法和经验》(1970年10月),江西省档案馆档案,卷号:X111-1970长-003.
    2 柘城县卫生局《李源公社的合作医疗为什么能够巩固?》[A],人民卫生出版社编《怎样办好合作医疗》(第1辑)[C],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4年1月版,第22页.
    3 上高县卫生局《我县合作医疗是怎样巩固下来的》,江西省档案馆档案,卷号:X111-1982永-027..
    1 《医院创办“社来社去”赤脚医生大专班》,江西省卫生局编《卫生工作简报》(第4期),1976年3月25日,江西省档案馆档案,卷号:X111-1976永-005.
    2 《我省在合作医疗发展中对中草药利用的情况介绍》(1976年),江西省档案馆档案,卷号:X111-1976永-008.
    3 《卫生部下发“关于搞好三分之一左右县的卫生事业整顿建设的意见”的通知》[(80)卫医字第11号],卫生部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司编《农村卫生文件汇编(1951-2000)》,(内部资料),第302、303、304页.
    1 湖北省长阳县《我们狠抓了三件大事—乐园公社实行合作医疗制度的经验》[N],《人民日报》1968年12月11日.
    2 全国卫生工作文件之二《关于巩固和发展农村合作医疗的意见》,江西省档案馆档案,卷号:X111-1973长-002.
    1 江西省卫生局《关于巩固和发展全省农村合作医疗的报告》,江西省档案馆档案,卷号:X032-8-33.
    2 《1969年我省农村实行合作医疗的报告》,江西省档案馆档案,卷号:X023-1-046.
    3 《奉新县巩固和发展合作医疗的做法和经验》(1970年10月),江西省档案馆档案,卷号:X111-1970长-003.
    4 江西省卫生局革委会文件《关于全省农村实行合作医疗的报告》(1971年8月),江西省档案馆档案,卷号:X111-1971永005.
    1 《农村合作医疗章程(试行草案)》([79]卫医字第1731号),卫生部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司编《农村卫生文件汇编(1951-2000)》,(内部资料),第592-593页.
    2 张开宁主编《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C],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50页.
    3 同2,第139页.
    4 同2,第50页.
    5 建湖县报道组《发动群众管好合作医疗——江苏省建湖县庆丰公社的经验》[J],《新华月报》1973年6月23日.
    1 建湖县报道组《发动群众管好合作医疗——江苏省建湖县庆丰公社的经验》[J],《新华月报》1973年6月23日.
    2 《沿着毛主席的无产阶级卫生路线前进就是胜利——湖北省麻城县实行合作医疗十年的调查》[N],《人民日报》1969年1月16日.
    3 《奉新县巩固和发展合作医疗的做法和经验》(1970年10月),江西省档案馆档案,卷号:X111-1970长-003.
    1 张开宁主编《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C],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14页.
    2 江西省卫生局革委会文件《关于全省农村实行合作医疗的报告》(1971年8月),江西省档案馆档案,卷号:X111-1971永-005.
    1 全国卫生工作文件之二《关于巩固和发展农村合作医疗的意见》,江西省档案馆档案,卷号:X111-1973长-002.
    2 江西省卫生局革委会文件《关于全省农村实行合作医疗的报告》(1971年8月),江西省档案馆档案,卷号:X111-1971永-005.
    3 江西省卫生局《关于巩固和发展全省农村合作医疗的报告》(1973年12月12日),江西省档案馆档案,卷号:X032-8-33.
    1 上高县卫生局《我县合作医疗是怎样巩固下来的》,江西省档案馆档案,卷号:X111-1982永-027..
    2 张开宁等主编《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C],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20页.
    3 同1,第130页.
    4 杨念群《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87-388页.
    5 同1,第191页.
    1 张开宁等主编《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C],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45页.
    2 同1,第241页.
    3 杨念群《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88页.
    4 《国务院关于批转卫生部关于合理解决赤脚医生补助问题的报告的通知》及附件(国发[1981]24号),卫生部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司编《农村卫生文件汇编(1951-2000)》,(内部资料),第533-534.
    1 何登极主编《医学伦理学》[M],成都:成都科技人学出版社1994版,第55页.
    1 应秀娣《医学伦理学(5)——医患关系道德》[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3期.
    2 [美]威廉.科克汉姆着,杨辉等译《医学社会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第165-166页.
    1 《历代医德论述选译》[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28-129页.
    1 全国卫生工作文件之二《关于巩固和发展农村合作医疗的意见》,江西省档案馆档案,卷号:X111-1973长-002.
    2 杨念群《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版,第379页.
    3 张开宁等主编《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C],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00页.
    1 张开宁等主编《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C],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46页.
    2 同1,第199-200页.
    3 山西省安泽县永乐公社红木垣大队半农半医 刁稀武《全心全意为贫下中农服务》[N],《人民日报》1969年6月26日.
    1 张开宁等土编《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C],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05页.
    2 江苏省义征县金桥大队革委会《自力更生 勤俭办医》[J],《红旗》1970年第3期.
    3 福建省顺昌县埔上公社张墩大队赤脚医生 吴孝勇《为贫下中农当一辈子“赤脚医生”》[N],《人民日报》1969年1月12日.
    4 山东省章丘县胡山公社下白秋大队庄户医生 丘成富《我这个庄户医生是干定了》[N],《人民日报》1969年6月26日.
    5 同1,第293页.
    6 《1969年我省农村实行合作医疗的情况汇报》,江西省档案馆档案,卷号:X032-1-046.
    1 张开宁等主编《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C],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16页.
    2 广东曲江县樟市公社群星大队革命委员会《关键在于提高政治觉悟》[N],《人民日报》1969年12月27日.
    3 山东省革命委员会通讯组《建立一支思想革命化的“赤脚医生”队伍》[N],《人民日报》1969年11月14日.
    1 张开宁等主编《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C],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91页.
    2 同1,第195页.
    3 同1,第207页.
    4 同1,第301页.
    5 陈圣祺《解析中国当代医患关系紧张的缘由》[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5年第3卷第10期
    1 杨念群《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版,第393页.
    2 吴中云《中医文化谈》[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第27页.
    3 张开宁等主编《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C],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8、52页.
    4 同3,第80页.
    5 同3,第57、58页.
    1 同3,第290页.
    2 《医院创办“社来社去”赤脚医生大专班》,江西省卫生局编《工作简报》第4期,1976年3月25日,江西省档案馆档案,卷号:X111-1976永-005.
    3 江苏省仪征大队革委会《自力更生 勤俭办医》[J],《红旗》1970年第3期.
    4 杭州市第二批医疗队二队《培训不脱产卫生员工作小结》(1965年10月19日),浙江省档案馆档案,卷号:J156-15-78(86-87)
    1 浙江省农村卫生建设试点工作队《对生产队不脱产卫生员巩固和提高工作初步体会》(1966年5月21日),浙江省档案馆档案,卷号:J156-16-47(65-67).
    2 张开宁等主编《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J],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41页.
    3 《江西省合作医疗情况和问题的调查分析》(1974),江西省档案馆档案,卷号:X111-1974永-007.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2页.
    2 张开宁等主编《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C],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61页.
    1 张开宁等主编《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C],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9-50页.
    2 同1,第69页.
    3 招远县革命委员会编《沿着毛主席无产阶级卫生路线阔步前进》[C],山东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8页.
    4 《1969年我省农村实行合作医疗的报告》,江西省档案馆档案,卷号:X023-1-046.
    1 《奉新县巩固和发展合作医疗的做法和经验》(1970年10月),江西省档案馆档案,卷号:X111-1970长-003.
    2 杨念群《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版,第390页.
    3 张佩国《近代江南乡村地权的历史人类学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9月版,第62页.
    1 [美]F.D.沃林斯基着,孙牧虹等译,《健康社会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232页.
    1 吉水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吉水县志》[M],新华出版社1989年9月版,第55-60页.
    2 杨懋春《社会学》[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278页.
    1 吉水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吉水县志》[M],新华出版社1989年9月版,第49页.
    2 访谈对象:刘**,李**,时间:2005年12月7日.地点:社山村委会绕源村商店,仿谈人:作者本人.
    1 访谈对象:刘***,时间:2005年12月9日,地点:社山村刘**家中,仿谈人:作者本人.下同
    2 陈吉元《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变迁(1949-1989)》[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3年版,第302页.
    3 傅雨田主编《当代中国的江西》(上)[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1年版,第56页.
    4 同2,第309页.
    1 访谈对象:袁**,时间:2005年12月10日,地点:社山村袁**家里,仿谈人:作者本人.
    1 《中央政府卫生部农村卫生基层组织工作具体实施办法(草案)》(1951年),卫生部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司编《农村卫生文件汇编》(1951-2000),内部资料,第241-246页.
    2 吉水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吉水县志》,新华出版社1989年9月版,第492页.
    3 吉水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吉水县志》,同上,第59-60页.
    4 访谈对象:李得圻,时间:2005年12月11日,地点:社山村14组李得圻家中,仿谈人:作者本人,下同.
    1 吉水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吉水县志》[M],新华出版社1989年9月版,第486页.
    1 《关于农村合作医疗实行情况的报告》,吉水县档案馆档案,卷号:J06-1970-03.
    2 曾文生,1961年吉安二中中学毕业,曾在社山小学做过民办教师。1970年吉安地区卫生学校为帮助农村发展合作医疗,为农村培训赤脚医生,他被推荐到卫校学习,培训回来后,到合作医疗站当赤脚医生。现在仍然承包社山村医疗站,诊所在富滩镇(富滩镇所在地现由离社山村七、八里的罗家埠迁至社山村与宋溪村交界处)。
    1 《深受贫下中农欢迎的合作医疗制度》(N),《人民日报》1969年12月5日。
    2 访谈对象:曾文生,时间:2005年12月13日,地点:富滩镇曾文生诊所,仿谈人:作者本人,下同.
    1 张开宁等主编《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C],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15页。
    1 《“从办脚医生”的成长看医学教育革命的方向——上海市的调查报告》[J],《红旗》1968年第3期.
    2 周标主编《江西省卫生志》[M],合肥:黄山书社出版社1997年12月版,第174页.
    1 杨念群《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版,第372页.
    1 吉水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吉水县志》[M].新华出版社1989年9月版,第480页
    1 所谓“磨平义务工分”就是,在当时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集体所有制下,大队干部(由于他们要管理全大队的农业生产以及修桥、修路,植树造林,修建水库等公共事务),和合作医疗的医生、民办教师等是为全大队服务,回生产队参加劳动的时间较少,但他们的劳动报酬却是在所在的生产队以计“工分”的形式获取,而上述人员有些生产队没有,有的生产队则有好几个。那么大队就要将上述人员的劳动报酬均摊给各生产队,让没有上述人员的生产队在修路、修建水库等公共事务中是多承担一些任务,或上缴大队积累(公积金和公益金)时多交一些,以达到各生产队平衡。
    2 卫生部、国家计委等《关于颁发<全图农村人民公社卫生院暂行条例(草案)>》的通知[(78)卫医字第1622号],卫生部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司编《农村卫生文件汇编(1951-2000)》,第292页.
    1 宜春行署卫生局党组《关于进一步健全农村基层卫生组织管理体制的调查报告》,江西省档案馆档案,卷号:X111-1982永-027。
    1 朱玲《政府与农村基本医疗保健保障制度选择》[J],《中国社会科学》2000第4期.
    1 顾昕、方黎明:《自愿性与强制性之间——中国农村合作医疗的制度嵌入性与可持续性发展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4年第5期。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发[2002]13号2002年10月19日),《江西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文件汇编》(一),20004年1月,第6、2页.
    2 《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国办发[2003]3号2003年1月16日),《江西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文件汇编》(一),20004年1月,第16-19页.
    1 《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关于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指示》,《江西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文件汇编》(二),20004年1月,第1页.
    1 饶克勤 刘远立《中国农村卫生保健制度及相关政策问题研究》[A],国家卫生服务研究系列报告之二《卫生改革专题调查研究》[C],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9页.
    1 《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国办发[2003]3号2003年1月16日),《江西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文件汇编》(一),20004年1月,第17页.
    2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发[2002]13号2002年10月19日),《江西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文件汇编》(一),20004年1月,第8页.
    1 江西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江西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指导意见》(赣合医办发[2003]1号2003年7月21日),《江西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文件汇编》(一),20004年1月,第128页.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发[2002]13号2002年10月19日),《江西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文件汇编》(一),20004年1月,第7、8页.
    2 《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国办发[2003]3号2003年1月16日),《江西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文件汇编》(一),20004年1月,第16页.
    1 顾昕 高梦滔《让穷人能够看病》[J],香港:《二十一世纪》2006年12月号总第98期,第29-37页
    1 罗正月《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反思与重构》[J],《福州党校学报》2005年第3期.
    1 陶勇《二元经济结构下的中国农民社会保障制度透视》[J],《财经研究》2002年第11期.
    2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发[2002]13号2002年10月19日),《江西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文件汇编》(一),20004年1月,第1-3页.
    3 夏媛媛《从解放后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发展看政府的责任》[J],《现代医药卫生》2006年22卷第1期.
    1 陈成文《社会弱者论》[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0年版,第23页.
    2 王俊华《当代卫生事务管理——卫生正义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年皈,第153页.
    1 袁菁华《卫生公平—全面小康社会的公共政策选择》[J],《卫生经济研究》2004年第6期.
    1 王俊华《当代卫生事务管理——卫生正义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35-136页.
    2 刘远立,饶克勤,胡善联《因病致贫与农村健康保障》[J],《中国卫生经济》2002年第5期.
    1 阿玛蒂亚·森《人类发展与健康》[J],香港:《二十一世纪》2006年12月号总第98期,第4-12页
    2 刘民权 王曲《中国的健康问题:现实与挑战》[J],香港:《二十一世纪》2006年12月号总第98期,第13-28页.
    1 [美]约翰 罗尔斯著 何怀宏等译《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50页.
    1 王俊华《当代卫生事务研究——卫生正义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9页.
    1、《关于南昌县蒋巷区实行合作医疗制的调查报告》,江西省档案馆档案,卷号:X111-2-601.
    2、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文件之一《关于加强农村公社卫生院建设的意见》,江西省档案馆档案,卷号:X111-1973张-002.
    3、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文件之二《关于巩固和发展农村合作医疗的意见》,江西省档案馆档案,卷号:X111-1973长-002.
    4、《奉新县巩固和发展合作医疗的做法和经验》(1970年10月),江西省档案馆档案,卷号:X111-1970长-003.
    5、《多快好省地建设农村合作医疗网——赣州专区巩固发展农村合作医疗的体会》,江西省档案馆档案,卷号:X111-1970长-003.
    6、上高县卫生局《我县合作医疗是怎样巩固下来的》,江西档案馆档案,卷号:X111-1982永-027。
    7、《1969年我省农村实行合作医疗的情况报告》,江西省档案馆档案,卷号:X032-1-046.
    8、江西省革委会文件《关于巩固和发展全省农村合作医疗的报告》,江西省档案馆档案,卷号:X32-8-33.
    9、江西省卫生局工作简报《1975年全省合作医疗、赤脚医生的进展情况》,江西省档案馆档案,卷号:X111-1976永-005.
    10、《在斗争中农村赤脚医生、合作医疗不断发展壮大》,江西省卫生局编《工作简报》1976年6月14日,江西省档案馆档案,卷号:X111-1976永-005.
    11、《医院创办“社来社去”赤脚医生大专班》,江西省卫生局编《卫生工作简报》(第4期),1976年3月25日,江西省档案馆档案,卷号:X111-1976永-005.
    12、江西省革委会文件《关于大力培训赤脚医生的决定》(赣发[69]34号),江西省档案馆档案,卷号:032-2-059.
    13、江西省卫生局革委会文件《关于全省农村实行合作医疗情况的报告》[(71)赣卫字第068号],江西省档案馆档案,卷号:X111-1971永-005.
    14、《我省在合作医疗发展中对中草药利用的情况介绍》(1976年),江西省档案馆档案, 卷号:X111-1976永-008.
    15、《全省赤脚医生培训情况汇报》,江西省档案馆档案,卷号X111-1976永-008.
    16、江西省卫生局《关于巩固和发展全省农村合作医疗的报告》(1973年12月12日),江西省档案馆档案,卷号:X032-8-33.
    17、《中共乐平县委召开合作医疗工作会议,热情支持社会主义新生事物》,《江西省卫生工作简报》(1976年4月6日),江西省档案馆档案,卷号:X111-1976永-005.
    18、《江西省合作医疗情况和问题的调查分析》(1974),江西省档案馆档案,卷号:X111-1974永-007.
    19、《赤脚医生的补助办法》江西省档案馆档案,卷号:X111-1982永-004.
    20、《关于农村合作医疗实行情况的报告》,吉水县档案馆档案,卷号:J06-1970-03.
    21、宜春行署卫生局党组《关于进一步健全农村基层卫生组织管理体制的调查报告》,江西省档案馆档案,卷号:X111-1982永-027.
    22、中共浙江省委文件《关于贯彻执行毛主席<六二六指示 巩固发展农村合作医疗情况的报告》(省委[1973]201号),浙江省档案馆档案,卷号:J002-1973(06)-12.
    23、杭州市第二批医疗队二队《培训不脱产卫生员工作小结》(1965年10月19日),浙江省档案馆档案,卷号:J156-15-78(86-87).
    24、浙江省农村卫生建设试点工作队《对生产队不脱产卫生员巩固和提高工作初步体会》(1966年5月21日),浙江省档案馆档案,卷号:J156-16-47(65-67).
    25、《浙江省舟山专员公署卫生局关于保健员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1966年5月30日),浙江省档案馆档案,卷号:J165-16-81.
    26、浙江省农村卫生建设试点工作队《半农半医第一阶段教学工作初步体会》(1966年5月21日),浙江省档案馆档案,卷号:J165-16-47.
    27、《中央关于卫生工作的指示》,浙江省档案馆档案,卷号:J166-1-39(8).《浙江省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法(试行)》,浙江省档案馆档案,卷号:J116-25-1151(49—51).
    28、浙江省卫生厅《对1966年培训卫生员与半农半医的意见》,浙江省档案馆档案,卷号:J165-16-78(62-65).
    29、《卫生部关于加强基层卫生组织领导的指示》[(57)卫厅秘徐字第538号]
    30、《卫生部关于加强人民公社卫生工作的几点意见》(1959年4也15日).
    31、《卫生部关于卫生技术人员下放基层卫生组织与劳动锻炼问题的通知》[(59)卫干 张字第289号].
    32、《卫生部关于改进医院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草案)》[(62)卫医贺字77号],
    33、《卫生部关于调整农村基层卫生组织问题的意见(草案)》[(62)卫医秘贺字103号].
    34、《卫生部关于组织农村巡回医疗队有关问题的通知》及附件《关于培训不脱产卫生员的意见》[(65)卫厅秘钱字第24号].
    35、《卫生部关于认真做好城市组织巡回医疗队下农村的通知》[(65)卫厅秘钱字第29号].
    36、《卫生部关于全国赤脚医生工作会议的报告(摘录)》(卫党字[1976]第17号).
    37、卫生部、国家计委等《关于颁发<全国农村人民公社卫生院暂行条例(草案)>》的通知[(78)卫医字第1622号].
    38、《卫生部下发“关于搞好三分之一左右县的卫生事业整顿建设的意见”的通知》[(80)卫医字第11号].
    39、《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农村基层组织工作具体实施办法(草案)》(1951年)
    40、《中央批转卫生部党组关于动员城市医疗力量和医药卫生院校师生支援工矿、农村卫生工作的报告》[中发(58)986号].
    41、《中央批转卫生部党组关于城市组织巡回医疗队下农村问题的报告》[中发(65)51号].
    42、《中央批转卫生部党委关于把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的报告》[中发(65)586号].
    43、《中央批发卫生部党组关于农村卫生工作现场会议的报告》及《附件》
    44、《农村合作医疗章程(试行草案)》([79]卫医字第1731号),
    45、《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关于合理解决赤脚医生补助问题的报告的通知》及“附件”(国发[1981]24号).(以上文件出自卫生部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司编《农村卫生文件汇编(1951-2000)》,2001年印)
    46、国务院《关于防止农村人口盲目外流的指示》(1956年12月30日).
    47、国务院《关于制止企事业单位盲目招收工人和职员的通知》(1957年1月12日).
    4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制止农村人口盲目外流的指示》(1957年12月13日).
    49、国务院《关于制止农村人口盲目外流的指示中发生的问题的通知》(1958年2月25日).(以上文件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大事记》第4卷).
    50、《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及罗瑞卿在全国人大作的《关于户口登记条例草案的说明》(1958年1月9日),《人民日报》1958年1月10日.
    51、卫生部办公厅编《巡回医疗队简报》1965年4月17,24日,第1,2期.
    52、卫生年鉴编委会编《中国卫生年鉴》(1983-1984年),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1985年版.
    53、卫生年鉴编委会《中国卫生年鉴》(1989-1999各年),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2000年各年.
    54、嵊县卫生志编纂组编《嵊县卫生志》,1987年2月版.
    55、徐元根主编《富阳县卫生志》,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年版.
    56、永康县卫生局编《永康县卫生志》1987年版.
    57、平湖县卫生局编《平湖县卫生志》1990年12月出版。
    58、陈荣华主编《新余市卫生志》,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年版.
    59、上蔡县卫生局编《上蔡县卫生志》,1986年4月印(内部发行).
    60、铜鼓县卫生志编纂委员会编《铜鼓县卫生志》,香港金陵书社出版公司1993年版.
    61、赣州市卫生局编《赣州市医药卫生志》,1997年8月印.
    62、山东省卫生志编纂委员会编《山东省卫生志》,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63、周标主编《江西省卫生志》,合肥:黄山书社出版社1997年12月版.《德兴县志》.
    64、吉水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吉水县志》,新华出版社1989年版.
    65、《中国供销合作社史料选编》(第2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年版.
    66、江西省统计局编《江西统计年鉴》,1983年8月印.
    67、《清河社会试验》(一册),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出版品乙组第三十一号.
    68、《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北京:法律出版社1956年7月版.
    69、江西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领导小组办公室编《江西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文件汇编》(一),2004年1月印.
    70、江西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领导小组办公室编《江西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文件汇编》(二),2004年1月印.
    71、《深受贫下中农欢迎的合作医疗制度-有关农村合作医疗文章选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0年版.
    72、《怎样办好合作医疗》(第2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4年版.
    73、《合作医疗遍地开花》,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年版.
    74、《把群众性的医疗卫生工作办好—有关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文章选辑之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1年版.
    75、江西省卫生局编《合作医疗经验汇编》,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
    76、张开宁等主编《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10月版.(此书主要是张开宁先生等人对几十位赤脚医生的访谈材料,所以将其作为资料)
    1、《让合作医疗遍地开花》(健康报评论),《健康报》1958年9月13日.
    2、《切实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人民日报》1965年9月1日.
    3、《深受贫下中农欢迎的合作医疗制度》,《人民日报》1968年12月5日.
    4、《合作医疗就是好—杨屋大队实行合作医疗的调查报告》《人民日报》1968年12月7日.
    5、辽宁省新宾县旺清门公社《山村贫下中农的意见》,《人民日报》1968年12月13日.
    6、湖北省长阳县《我们狠抓了三件大事—乐园公社实行合作医疗制度的经验》,《人民日报》1968年12月11日.
    7、河北省武清县杨村公社革委会副主任丁九功《一点意见 一个问题》,《人民日报》1968年12月13日.
    8、福建省顺昌县埔上公社张墩大队赤脚医生 吴孝勇《为贫下中农当一辈子“赤脚医生”》,《人民日报》1969年1月12日.
    9、《沿着毛主席的无产阶级卫生路线前进就是胜利——湖北省麻城县实行合作医疗十年的调查》,《人民日报》1969年1月16日.
    10、韩振廷《因地制宜 大队办好》,《人民日报》1969年1月20日.
    11、福建省武平县岩前公社上圩大队《大队办方便群众》,《人民日报》1969年1月20日.
    12、安徽省涡阳县单集林场大吴大队 吴超《大队办合作医疗好》,《人民日报》1969年1月20日.
    13、山东省嘉祥县马集公社革委会通讯组《几个大队联合办合作医疗》,《人民日报》1969年1月31日.
    14、山西省安泽县永乐公社红木垣大队半农半医 刁稀武《全心全意为贫下中农服务》,《人 民日报》1969年6月26日.
    15、山东省章丘县胡山公社下白秋大队庄户医生 丘成富《我这个庄户医生是干定了》,《人民日报》1969年6月26日.
    16、山东省革命委员会通讯组《建立一支思想革命化的“赤脚医生”队伍》,《人民日报》1969年11月14日.
    17、广东曲江县樟市公社群星大队革命委员会《关键在于提高政治觉悟》,《人民日报》1969年12月27日.
    18、毛泽东《对卫生工作的指示》,《红旗》1954年第11期
    19、《从“赤脚医生”的成长看医学教育革命的方向——上海市的调查报告》,《红旗》1968年第3期.
    20、江苏省义征县金桥大队革委会《自力更生 勤俭办医》,《红旗》1970年第3期.
    21、苗雨《反击卫生战线的右倾翻案风》,《红旗》1976年第4期.
    22、建湖县报道组《发动群众管好合作医疗——江苏省建湖县庆丰公社的经验》,《新华月报》1973年6月23日.
    23、蔡仁华《卫生经济三题》,《卫生经济研究》2003年第1期.
    24、陈平《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短视国策》,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社会保障制度》2002年第10期.
    25、陈圣祺《解析中国当代医患关系紧张的缘由》,《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5年第3卷第10期.
    26、陈美霞《大逆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世纪中国网http://www.cc.org.cn.
    27、C·布罗姆、汤胜蓝:《中国政府在农村合作医疗保健制度中的角色与作用》,《中国卫生经济》2002年第3期.
    28、杜志章《关于医学社会史的理论思考》,http://www.shanhuo.net.
    29、方小平《赤脚医生与合作医疗制度——浙江省富阳县个案研究》,《二十一世纪》(香港),2003年第10期第79卷.
    30、顾昕、方黎明《自愿性与强制性之间——中国农村合作医疗的制度嵌入性与可持续性发展分析》,《社会学研究》2004年第5期。
    31、顾昕 高梦滔《让穷人能够看病》,香港:《二十一世纪》2006年12月号总第98期,第29-37页.
    32、顾杏元《从人口状况的改变看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医学与哲学》1982年第3期.
    33、傅华《新公共卫生与21世纪人群健康策略》,《上海预防医学》2001年第1期.
    34、傅卫《合作医疗基金分配及补偿比测算》,《中国卫生经济》1998第2期.
    35、胡振栋《中国“合作医疗之父”》,《民族团结》2000年第3期.
    36、李立明《社会经济发展与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互动作用》,《中国公共卫生》2002年第19卷第1期.
    37、林闽钢《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公共政策分析》,《江海学刊》2002年第3期.
    38、林闽钢《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治理结构的转型》,中国社会学网www.sociology.cass.net.cn.
    39、刘远立等《中国农村健康保障制度的现状分析》,《中国卫生经济》2002年第4期.
    40、刘远立等《因病致贫与农村健康保障》,《中国卫生经济》2002年第5期.
    41、刘民权 王曲《中国的健康问题:现实与挑战》,香港:《二十一世纪》2006年12月号总第98期.
    42、罗正月《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反思与重构》,《福州党校学报》2005年第3期.
    43、吕美行 顾邦朝《改革传统合作医疗制度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要求——关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思考》,《中国初级卫生保健》1995年第8期.
    44、欧阳仁根《试论国家在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中的职责》《财贸研究》2003年第3期.
    45、戚吟《十七年电影再反思》,《文艺理论与批评》2005年第5期.
    46、阙学贵《新中国公共卫生监督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99年11月第33卷第6期
    47、任映红《村落文化与当前农村的政治发展》,《江汉论坛》2005年第5期.
    48、石俊仕等《我国农村个体性质开业医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1999年第4期.
    49、宋士云《1949-1978年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透视》,《中国经济史研究》2003年第3期.
    50、陶勇《二元经济结构下的中国农民社会保障制度透视》,《财经研究》2002年第11期.
    51、王红漫《中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政策研究》,《经济要参》2002年第29期.
    52、王延中《如何保障农民的健康》《经济研究参考》2002年第35期.
    53、王绍光《中国公共卫生的危机与转机》,《比较》2003年第7期.
    54、汪时东,叶宜德《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回顾与发展研究》,《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4年第4期.
    55、温益群《赤脚医生产生和存在的社会文化因素》,《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3月第2期.
    56、夏杏珍《中国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的历史考察》,《当代中国史研究》2003年第5期.
    57、谢圣远《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历史回顾与发展反思》,《中国卫生经济》2005年第4期.
    58、杨念群《防疫行为与空间政治》,《读书》2003年第7期.
    59、叶宜德等《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1998年第第6期.
    60、应秀娣《医学伦理学(5)——医患关系道德》,《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3期.
    61、张自宽《积极推行集体保健医疗制度》,《健康报》1960年5月18日.
    62、张自宽《合作医疗好处多》,《卫生部湖北农村卫生工作队简报》第4期,1966年1月.
    63、张自宽《如何巩固和办好合作医疗——黄岗地区合作医疗座谈会纪要》,《卫生部湖北农村卫生工作队简报》第12期,1966年6月25日.
    64、张自宽《农村合作医疗应该肯定应该提倡应该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管理研究》1982年第2期.
    65、张自宽《对合作医疗早期历史的回顾》,《中国卫生经济》1992年第6期.
    66、张自宽《学习毛泽东同志的大卫生观》,《中国初级卫生保健》1994年第8卷第1期.
    67、张自宽等《关于我国农村合作医疗保健制度的回顾性研究》,《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1994年第6期.
    68、张自宽《中国农村卫生发展道路的回顾与展望——为纪念建国50周年而作》,《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1999年第9期.
    69、张自宽《农村基层卫生人员的前进方向——纪念邓小平同志关于赤脚医生谈话30周年》,《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5年第7期.
    70、张自宽,赵亮,李枫《中国农村合作医疗50年之变迁》,中国农村研究网http://www.ccrs.org.cn/.
    71、张小军《理解中国乡村内卷化的机制》,《二十一世纪》1998年2月号.
    72、周其仁《中国农村改革:国家和所有权关系的变化——一个经济变迁史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4年夏季卷.
    73、朱玲《政府与农村基本医疗保健保障制度选择》,《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
    74、胡小川《从赤脚医生的产生、发展的历史看乡村医生的培训》《西北医学教育》1997年第4期.
    75、庞新华《山东省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历史考察》,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5月8日.
    76、宋涛《农村合作医疗的组织与管理》,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4月18日.
    77、阿玛蒂亚·森《人类发展与健康》,香港:《二十一世纪》2006年12月号总第98期,第4-12页
    78、刘民权 王曲《中国的健康问题:现实与挑战》,香港:《二十一世纪》2006年12月号总第98期.
    79、袁菁华《卫生公平—全面小康社会的公共政策选择》,《卫生经济研究》2004年第6期.
    80、夏媛媛《从解放后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发展看政府的责任》,《现代医药卫生》2006年22卷第1期.
    1、[意]卡斯蒂廖尼著,程之范译《医学史》,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美]F.D.沃林斯基著,孙牧虹等译《健康社会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3、[美]艾恺采访、梁漱溟口述《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晚年口述》,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版。
    4、[美]威廉·科克汉姆著,杨辉等译《医学社会学》,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5、[美]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6、[美]杜赞奇著,王福明译《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7、[美]詹姆斯·R·汤森等著,顾速董方译《中国政治》,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8、[美]斯图尔特·R·施拉姆著,田松年等译《毛泽东的思想》,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9、[美]魏斐德著,李君如译《历史与意志毛泽东思想的哲学透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0、[美]吉尔伯特罗曼兹主编《中国的现代化》,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1、[美]约翰 罗尔斯著 何怀宏等译《正义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12、[印度]阿玛蒂亚·森让·德雷兹著 黄飞军译《印度:经济发展与社会机会》,北京:社会科学文化出版社2006年版.
    13、[日]竹内实《毛泽东传记三种》,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年版。
    14、[澳]Cordia Chu Rod Simpson《生态大众健康——公共卫生从理想到实践》,北京:北京医科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版.
    15、[法]谢和耐《中国社会文化史》,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16、[德]沃尔夫冈·查普夫《现代社会学文库 现代化与社会转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
    17、《马克思恩格所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1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1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20、《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1、《毛泽东选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22、《毛泽东选集》(一卷本),人民出版社1968年版.
    23、《毛泽东早期文稿》,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
    24、《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
    25、《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0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26、《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1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27、《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2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
    28、《周恩来选集》(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29、《周恩来选集》(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30、《毛泽东文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1、《毛泽东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2、《毛泽东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3、《毛泽东书信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34、世界银行《1993年世界发展报告:投资于健康》,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3版.
    35、世界银行《中国:卫生模式转变中的长远问题与对策》,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4版.
    36、世界银行《中国卫生部门报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年版.
    37、健康报编辑部编《介绍民办合作医疗的经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8年版.
    38、人民卫生出版社编《怎样办好合作医疗》(第1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4年版.
    39、《合作医疗好—介绍合作医疗、赤脚医生的典型》,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40、《历代医德论述选译》,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41、景琳主编《农村合作医疗实用于册》,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1998年版.
    42、黄永昌主编《中国卫生国情》,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43、张怡民主编《中国卫生五十年历程》,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44、北京中医学院主编《中国医学史》,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年版.
    45、梁浩材主编《社会医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版.
    46、陈海锋编《中国卫生保健史》,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8月版.
    47、蔡景峰等编《中国医学通史》(现代卷),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版.
    48、何登极主编《医学伦理学》,成都:成都科技人学出版社1994版.
    49、张开宁等编《多学科视野中的健康科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50、傅雨田主编《当代中国的江西》(上),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1年版.
    51、傅雨田主编《当代中国的江西》(下),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1年版.
    52、当地中国丛书编辑部编《当代中国的卫生事业》(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53、当地中国丛书编辑部编《当代中国的卫生事业》(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54、吴承明、董志凯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第一卷),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55、江山主编《世纪档案》(上),北京:团结出版社1998年版.
    56、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编《卫生改革专题调查研究》,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57、卫兴华主编《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58、郑功成《社会保障学-理念、制度、实践与思辩》,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59、郑功成《论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道路》,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60、郑功成等《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评估》,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1、张自宽《论合作医疗》,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4月版.
    62、张自宽《论合作医疗》,北京:中国乡村医药杂志社出版2003年版.
    63、陈佳贵《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1997-2001)》,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版.
    64、李守经《农村社会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版.
    65、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完善卫生经济政策》,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
    66、课题组《中国农村医疗保健制度研究》,上海:上海科技大学出版社1991版.
    67、钱信忠《中国卫生事业发展与决策》,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2年6月版.
    68、李智勇《陕甘宁边区政权形态与社会发展(1937-1945)》,北京:中国社会科学9版社2001年版.
    69、王红漫《大国卫生之难——中国农村医疗卫生现状与制度改革探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0、杨念群《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版.
    71、杨念群、黄兴涛、毛丹主编《新史学:多学科对话的图景》,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2、常建华:《社会生活的历史:中国社会史研究新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3、冯尔康等《中国社会史研究概述》,天津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74、薛建吾《乡村卫生》,正中书局1936年版.
    75、杨懋春《社会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76、陈吉元 陈家骥 杨勋《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变迁(1949-1989)》,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3年版.
    77、陈志潜《中国农村的医学——我的回忆》,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78、孙光德、董克用《社会保障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79、柯武刚 史漫飞《制度经济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80、吴怀连《农村社会学》,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81、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82、金观涛 刘青锋《开放中的变迁 再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83、丁名宝 蔡孝恒《毛泽东卫生思想研究》,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
    84、邵培仁《政治传播学》,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85、温铁军《中国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研究》,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86、傅连璋《革命斗争回忆录》,江西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87、冯彩章、李保定《贺诚传》,解放军出版社1984年版.
    88、葛志华著《为中国“三农”求解:转型中的农村社会》,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89、王耕今等《乡村三十年:凤阳县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实录(1949-1983年)》(下),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1989年版.
    90、李银河《生育与村落文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91、贺雪峰著《新乡土中国:转型期乡村社会调查笔记》,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92、蔡仁华 周采铭《中国改革全书(1978-1991)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卷》,大连:大连出版社1992年版.
    93、吴中云《中医文化谈》,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94、张佩国《近代江南乡村地权的历史人类学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9月版.
    95、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版.
    96、陆学艺主编《内发的村庄》,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97、乌日图《医疗保障制度国际比较》,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98、王俊华《当代卫生事务研究——卫生正义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99、吴增基等主编《现代社会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00、甘棠寿等编《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研究》,西安:三秦出版社1988年版.
    101、陶意传 顾学箕,《初级卫生保健管理》,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版.
    102、熊铁基《传统文化与中国社会》,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03、郑杭生《当代中国农村社会转型的实证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版.
    104、程国顺《当代中国农村政治发展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05、王幼樵 肖效钦《当代中国史》,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06、郭剑雄《二元经济与中国农业发展》,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年版.
    107、宁国良《公共利益的权威性分配:公共政策过程研究》,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08、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
    109、梁柱等编《历史智慧的启迪:中华人民共和国若干历史经验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1999年版.
    110、朱阳 郭永钧《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11、政部社会保障报社 农村社会保障课题组编《农村社会保障探索 调查·方案·论证》,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112、高化民《农业合作化运动始末》,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
    113、吉安地委党校编著《人民公社的积累和消费》,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
    114、凌志军《人民公社在中国的兴起和失败 历史不再徘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15、顾杏元 龚幼龙《社会医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116、胡潇主编《世纪之交的乡土中国》,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17、胡凯 刘丽杭《卫生国情概论(修订本)》,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版.
    118、胡浩波编《卫生事业管理》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19、莫日达编著《我国农业合作化的的发展》,北京:统计出版社1957年版.
    120、萧克 李锐 龚育之《我亲历过的政治运动》,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121、何道峰《乡村变革——当代中国农村政策问题探析》,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22、袁亚愚著《乡村社会学》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123、林志坚《新中国要事述评》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
    124、刘全喜《医德与卫生法学基础》,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25、蔡少卿《再现过去:社会史的理论视野》,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26、彭希哲 戴星翼主编《中国农村社会生育文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27、蒋崇伟《中国农村社会主义改造与改革40年》,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28、陆学艺 王春光 张其仔《中国农村现代化道路研究》,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 年版.
    129、史维国《中国农民和中国农村改革》,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
    130、郭翔宇 索志林 周慧秋《中国农民与农村经济发展》,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年版.
    131、杨良初《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32、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上、下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33、张文 刘家全 王明旭《中国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34、宋连生《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始末》,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35、陈海峰《中国医药卫生科技史》,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版.
    136、甄志亚《中国医学史》,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年版.
    137、张文儒《毛泽东与中国现代化》,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年版.
    138、孙晓莉著《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与社会》,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139、段若鹏等著《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阶层结构变动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40、刘培植《中国现代化大农业发展道路:续卷》,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41、王幼樵 肖效钦《当代中国史》,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42、赵洪钧《近代中西医论争史》,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年版.
    143、新华月服社编《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2004)大事记(上册)》,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44、陈成文《社会弱者论》,北京:时事出版社2000年版.
    145、阎青春主编《社会福利与弱势群体》,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146、米鸿才 邸文祥 陈乾梓《合作社发展简史》,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8年版.
    147、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1版.
    148、饶克勤 刘远立《中国农村卫生保健制度及相关政策问题研究》,国家卫生服务研究系列报告之二《卫生改革专题调查研究》,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9页.
    149、Diana B. Dutton. 1978. "Explaining the low use of health services by the poor: costs, attitudes, or delivery system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3:348-368.
    150、"Non-profit insurance schemes for the unorganized sector in India", Patrick Krause, Social policy, working papers No 2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