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府理论视域下的服务型政府职能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服务型政府是我国政府改革的目标,要建设好服务型政府的关键在于政府职能的转变。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的职能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政府理论的原则,挖掘、梳理马克思主义政府职能理论,论证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依据,这是一种理论上的溯源和寻根,将为服务型政府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的关系,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服务型政府职能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府理论的继承,更是结合我国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对马克思主义政府理论的创造性、实践性发展。服务型政府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主权思想的新发展,服务型政府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惠及全体人民,凸显公民在政府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并以思想和制度建设规范政府职权确保人民政府的性质,服务型政府忠实履行了人民政府为人民的宗旨:服务型政府既有一般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经济职能,又有着社会主义政府特有的经济职能,以巩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服务型政府的政治职能实现了从统治到民主治理的转变,提供稳定的有活力的社会秩序是服务型政府基本的政治职能,组织和实现公民民主权利是服务型政府政治职能的时代特征;服务型政府的社会职能实现了从管制到服务的转变,以增强服务型政府权力的社会基础,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做出公正的制度性安排,形成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及社会组织参与的社会管理体制;掌握文化领导权是政府履行文化职能的前提,实现人民文化权益是服务型政府文化职能的首要任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是服务型政府文化职能的新课题、新使命;为推进服务型政府职能转变必须进行政府自身改革,以问责制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以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提高政府效能,以法治规范政府职能,通过转变政府职能,降低政府行政成本。构建党政职能既分工又互补的党政关系以优化政府职能。服务型政府通过职能的转变和创新体现政府的人民性和服务性,使服务型政府职能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相适应。
To build a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is the goal of reforming our government. The key to building a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lies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Government functions of socialist countries must conform to the principles and theory of Marxist government. The theory of Marxist government functions must be further organized and systematically developed so that they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our proposing to build a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This is a kind of theoretically traced, which will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our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 and market, government and society. At the same time, it will serve our socialist construction in economy, politics, culture and society. The theory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functions, which is propos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China's present condition and phasic characters of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not only inherit but also creatively and practically develop the theory of Marxist government functions.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which innovates government operating mechanism, further develops the idea that state power is enjoyed by the people.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functions benefit all the people by equalizing the basic public service, highlighting citizens' dominant role in government management. Standardizing governmental authority by means of construction in thought and system, the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fulfills the purpose that people's government is for the people. The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performs not only its governmental economic function in condition of general market economy, but also some special economic functions that only socialist government has. Thus socialist economic foundation can be consolidated. The political function of the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ing way from rule to democracy, providing stable and energetic social order , which is the basic political function of a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The function of . organizing and realizing citizens' democratic rights, one of its political functions, is a feature of the times. The social function of the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realizes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control to service so that the social basis of its governmental authority can be strengthened and the equalization of the basic public service can be justly and systematically arranged, thus forming a social management system which is led by the government and participated by social organizations. Mastering the leadership of culture is a prerequisite for a government to perform its cultural function. Guaranteeing the people's rights and interests in culture is a primary mission for a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It is not only a new task butalso a new mission for the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to elevate the soft power of national culture and safeguard its safety.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al functions, the government itself must be reformed, that is,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al function by accountability system, to enhance government's efficiency by optimizing its organization and structure, to lower its administrative cost by transforming government functions. Government functions can be optimized by constructing a divided and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The idea that government is of and for the people can be embodied in the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by transforming and innovating its government functions, which will ensure its government function and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as well as its democratic politics can be adapted with each other.
引文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32页。
    [2]胡锦涛.《扎扎实实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全面提高为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人民日报》,2008年2月24日笫1版。
    [3]温家宝.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人民日报》,2008年3月20日笫1版。
    [4]唐铁汉.《中国公共管理的重大理论与实践创新》第1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65页。
    [5]参见唐铁汉.《马克思主义公共管理思想原论》.《公共行政》,2006年,第1期:第3-7页。
    [1]参见李靖.《在中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基础》.《政治学研究》,2005年,第4期:第69-74页。
    [1]夏书章.《行政管理学》第3版.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2页。
    [1]唐钦汉.《马克思主义公共管理思想原论》.《公共行政》,2006年,第1期:第3-7页。
    [2]井敏.《构建服务型政府:理论与实践》第1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31页。
    [3]参见李靖.《在中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基础》.《政治学研究》,2005年,第4期:第69-74页。
    [4]参见张康之.《把握服务型政府研究的理论方向》.《人民论坛》,2006年,第5期。
    [5]参见乔耀章.《政府理论》第2版.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32页。
    [1]参见乔耀章.《政府理论》第2版.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33页。
    [2]参见乔耀章.《政府理论》第2版.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34-35页。
    [3]参见谢庆奎.《政府学概论》第1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总序第1页。
    [4]谢庆奎.《政府学概论》第1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总序第6页。
    [5]张康之.《把握服务型政府研究的理论方向》.《人民论坛》,2006年,第5期:第12页。
    [1]参见李靖.《在中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基础》.《政治学研究》,2005年,第4期:第69-74页。
    [2]参见肖陆军.《服务型政府构建略论》.《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第22-25页。
    [3]参见井敏.《试析服务型政府的理论基础》.《学习论坛》,2006年,第10期:第47-50页。
    [1]参见侯保龙.《服务型政府理论渊源的马克思主义考察》.《理论月刊》,2008年,第9期:第18-20页。
    [2]参见史宁、汪毅霖.《论服务型政府的理论基础与改革路径》.《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6期:第68-72页。
    [3]参见祝全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府服务思想探折》.《武汉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第781-785页。
    [1]参见刘熙瑞、段龙飞.《服务型政府:本质及其理论基础》.《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第25-29页。
    [2]参见李浩、王春城.《我国行政改革理论之价值取向的反思》.《行政论坛》,2006年,第6期:第14-16页。
    [3]参见郭玉辉、章舜钦.《发展廉价政府理论 构建节约型政府》.《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6年,第6期:第40-43页。
    [4]参见胡连生.《论马克思的廉价政府理论及其现代意义》.《江汉论坛》,2008年,第3期:第35-38页。
    [5]参见杜创国.《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与政府职能转变》.《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第8期:第17-22页。
    [6]参见张丽曼.《政府活动必须与国家本质保持一致性——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一个基本原理》.《社会科学研究》,2002年,第3期:第1-5页。
    [1]参见侯保龙.《服务性政府理论及其对我国行政改革的价值》.《新疆社科论坛》,2006年,第1期:第18-21页。
    [2]参见林修果、赵熠.《国家职能转变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第62-67页。
    [3]参见张康之.《限制政府规模的理念》.《人文杂志》,2001年,第3期:第55-60页。
    [1]参见刘熙瑞.《服务型政府——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改革的目标选择》.《中国行政管理》,2002年,第7期:第5-7页。
    [2]参见吴玉宗.《服务型政府:缘起和前景》.《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第3期:第10-13页。
    [3]参见吴敬琏.《建设一个公开、透明和可问责的服务型政府》.《领导决策信息》,2003年.第25期:第20-21页。
    [4]参见刘树信.《服务型政府:我国政府管理的新范式》.《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第35-36页。
    [5]参见侯玉兰.《论建设服务型政府:内涵及意义》.《理论前沿》.2003年,第23期:第16-17页。
    [6]参见迟福林、方栓喜.《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若干建议(24条)》.《经济研究参考》,2004年,第13期:第42-48页。
    [7]参见李军鹏.《公共服务型政府》.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97、285页。
    [8]参见郁建兴、徐越倩.《从发展型政府到公共服务型政府—以浙江省为个案》.《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年,第5期:第65-74页。
    [1]参见尹戈、陈先芳、姬书莹.《建设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中国行政管理》,2003年,第3期:第35-36页。
    [2]参见范逢春.《我国地方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述论》.《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第76-80页。
    [3]参见褚添有.《构建服务型政府:多维理论之考察》.《南京社会科学》,2007年,第9期:第81-87页。
    [4]参见王一程.《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进展与面临的挑战》.《政治学研究》,2006年,第3期:第1-7页。
    [5]参见李传军.《服务型政府的概念和内容》.《学习与探求》,2007年,第1期:
    [6]参见沈亚平.《从“公共服务型政府”到“社会取向型政府”》.《生产力研究》,2006年,第10期:第112-114页。
    [1]参见谢庆奎.《服务型政府:政府改革的目标选择》.《人民论坛》,2006年,第5期:第15-19页。
    [2]参见程倩.《行进中的服务行政理论——从2001年到2004年我国“服务行政”研究综述》.《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第4期:第77-81页。
    [3]参见王艳.《服务型政府的异化与转型:论建立新公共服务型政府》.《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第41-43页。
    [4]参见井敏.《论服务型政府与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区别》.《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第94-97页。
    [1]参见刘祖云.《历史与逻辑视野中的服务型政府——基于张康之教授社会治理模式分析框架的思考》.《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第9期:第48-53页。
    [2]参见张康之.《把握服务型政府研究的理论方向》.《人民论坛》,2006年,第5期:第11-13页。
    [3]参见谢庆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本途径:政府创新》.《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第126页
    [4]参见李军鹏.《公共服务型政府》第1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5页。
    [1]唐钦汉.《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 努力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中国行政管理》,2004年,第7期:第13-15页。
    [2]桑玉成.《服务型政府的职能》.《党政干部文摘》,2008年,第4期:第8页。
    [3]刘雪华.《论服务型政府建设与政府职能转变》.《政治学研究》,2008年,第4期:第113页。
    [1]朱光磊、于丹.《建设服务型政府是转变政府职能的新阶段——对中国政府转变职能过程的回顾与展望》.《政治学研究》,2008年,第6期:第67-72页。
    [2]张绪刚、朱晓红.《试论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及其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求实》,2004年,第11期:第42页。
    [3]张勤.《推动农村公共服务建设是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职能》.《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第7期:第54-56页.张勤.《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是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职能》.《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第17-21页。
    [4]李军鹏.《公共服务学——政府公共服务的理论与实践》.第1版.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7年:173-176.
    [1]井敏.《构建服务型政府》第1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9页。
    [2]朱光磊.《现代政府理论》.第1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2页。
    [1]米光磊.《现代政府理论》.第1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2页。
    [2]朱光磊.《现代政府理论》.第1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2页。
    [3]朱光磊.《现代政府理论》.第1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4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笫4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71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笫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10页。
    [2]唐铁汉.《马克思主义公共管理思想原论》.《新视野》,2005年,第5期:第4页。
    [3]乔耀章.《政府理论》.第2版.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25页。
    [1]王敬松著.《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政治》.第1版.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5年:第1-2页。
    [2]胡伟.《政府过程》.第1版.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6-17页。
    [3]乔耀章.《政府理论》.第2版.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35页。
    [1]《列宁选集》笫3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95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326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笫3卷.笫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56页。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316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4页。
    [3]《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1卷.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282页。
    [1]温家宝.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人民日报》,2008年3月20日第1版。
    [2]《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年:第364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281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94页。
    [5]《列宁全集》第33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57页。
    [6]刘熙瑞.《服务型政府——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改革的目标选择》.《中国行政管理》,2002年,第7期:第5-7页。
    [7]吴玉宗.《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第1版.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年:第30页。
    [8]吴玉宗.《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第1版.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年:第28页。
    [9]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笫28-29页。
    [1]《列宁全集》第30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250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31-132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8-59页。
    [1]《列宁选集》第3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0页。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24页。
    [1]熊文钊.《大国地方: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宪政研究》.第1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3页。
    [2]魏爱云.《服务型政府:政府改革的目标选择——访北京大学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所长谢庆奎教授》.《理论参考》,2006年,第6期:第24页。
    [3]《列宁选集》第3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笫41页。
    [1]《列宁选集》笫3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06页。
    [2]列宁选集》第3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07页。
    [3]江泽民.《论党的建设》.第1版.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第322页。
    [4]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3年7月1日第1版。
    [5]井敏.《构建服务型政府》.第1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71页。
    [1]刘洪波.《服务拒绝强制》.《南方周末》,2002年4月11日第11版。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72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2页。
    [3][英]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等译,第1版.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144页。
    [4]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5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96页。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302页。
    [2]《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3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5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96-97页。
    [4]温家宝: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人民日报》2008年3月20日第1版。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人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33页。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人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33页。
    [1]参见世界银行:《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变革世界中的政府》,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第99-109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54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55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41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63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54页。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37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29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33页。
    [3]洪银兴、夏江.《马克思(资本论)选读》.第1版.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81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41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31页。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93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57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60-661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01页。
    [4]《马克思恩恪斯选集》第4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01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50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05页。
    [3]《列宁全集》第12卷.笫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75页。
    [4]《列宁选集》第3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28页。
    [5]《列宁选集》第3卷.笫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99页。
    [6]《列宁选集》第3卷.笫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02页。
    [1]《列宁全集》第34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466页。
    [2]《列宁选集》第4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73页。
    [3]《列宁选集》第4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69-570页。
    [4]《列宁选集》第4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70页。
    [5]《列宁选集》第4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11页。
    [1]《列宁选集》第4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14页。
    [2]《列宁选集》第4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69页。
    [3]《列宁选集》第4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66页。
    [4]《列宁选集》第4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69页。
    [5]《列宁选集》第4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17页。
    [6]《列宁选集》第4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69页。
    [7]《列宁选集》笫4卷.笫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23页。
    [1]《列宁选集》第4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08页。
    [2]《列宁选集》第4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73页。
    [3]《列宁选集》第4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08-309页。
    [4]《列宁选集》第4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08页。
    [5]《列宁选集》第4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08页。
    [6]《列宁选集》第4卷.笫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09-310页。
    [7]《列宁选集》第4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09页。
    [8]《列宁选集》第3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36页。
    [9]《列宁选集》第4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42页。
    [10]《列宁选集》第4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13页。
    [11]《列宁选集》第3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66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笫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14页。
    [2]《列宁全集》笫47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477页。
    [3]《列宁选集》第3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6页。
    [4]《列宁选集》第3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81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01页。
    [2]王善迈主编.《市场经济中的政府与市场》.第1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19页。
    [3][日]百百和·夏日隆等.《经济计划论》.魏杰、王浩清译.第1版.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 第222页。
    [1]《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03页。
    [2]蔡继明.《从体制改革到制度创新——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最大成果》.《中国金融》2008年,第7期:第13-14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4页。
    [1]李义平.《中因为什么选择市场经济》.《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5月22日。
    [1][英]F·A·哈耶克著.《通往奴役之路》.王明毅、冯兴元译.第1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第42页。
    [2][美]米尔顿·弗里德曼.《资本主义与自由》.张瑞玉译.第1版.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第16页。
    [3][美]约瑟火·E·斯蒂格利茨.《社会主义向何处去》.周立群等译.第1版.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292页。
    [1]张康之.《公共行政中的哲学与伦理》.第1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38页。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D07年:第25页。
    [1]《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42页。
    [2]《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38、139页。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26页。
    [1]黄德发.《政府治理范式的制度选择》.第1版.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316页。
    [1]黄德发.《政府治理范式的制度选择》.第1版.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319页。
    [1]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人民日报》,2002年11月18日第1版。
    [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人民日报》2008年12月11日第1版。
    [2]温家宝.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人民日报》2009年3月15日第1版。
    [3]吴玉宗.《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第1版.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年:第13-14页。
    [1]吴玉宗.《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第1版.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年:第76-77页。
    [1]高尚全.《必须明确市场化改革方向不动摇》.《南方日报》,2009年3月13日第19版。
    [2]高尚全.《必须叫确市场化改革方向不动摇》.《南方日报》,2009年3月13日第19版。
    [3]社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 推动又好又伙发展》.《人民日报》,2008年12月11日第2版。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70页。
    [2]《列宁选集》第3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14页。
    [1]《列宁选集》第3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17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23-624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53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50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61页。
    [3]《马克思恩恪斯选集》第2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66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66页。
    [5]《列宁选集》第1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33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05页。
    [2]《列宁选集》第3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04页。
    [1]《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75页。
    [2]《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79页。
    [3]《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73页。
    [1]《列宁选集》第3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01页。
    [1]《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5-10/19/content_3645697.htm
    [2]《列宁选集》第3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31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26页。
    [1]胡鞍纲.《政治因素是中国最重要的成功经验》.《北京日报》,2008年4月7日第17版。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28页。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30页。
    [3]《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5-10/19/content_3645697.htm
    [4]《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5-10/19/content_3645697.htm
    [1]《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46页。
    [1]《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33页。
    [1]张良.《从“有官无民”向“官民合作”转型》.《社会科学报》,2008年8月21日第4版。
    [2]齐明山.《行政学导论》.第1版.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2年:第430页。
    [1]张昕.《转型中国的治理与发展》.第1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38页。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32页。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30页。
    [1]张筱强.《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使命》.《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7年,第2期:第90-96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50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年:第22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2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76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32页。
    [4]《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63-664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80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8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8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2页。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21页。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版.北京:人民…版社,1995年:第152页。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73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56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85页。
    [3]《列宁选集》第4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73页。
    [4]《列宁全集》第38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76页。
    [5]《列宁全集》第38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76页。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98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9-40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9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23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36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99页。
    [6]《列宁选集》第4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89页。
    [7]《列宁选集》第1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12页。
    [8]《列宁选集》第4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05页。
    [1]《列宁选集》第4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03页。
    [2]《列宁全集》第41卷.笫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85页。
    [3]《列宁选集》第4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79-680页。
    [4]《列宁选集》第4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80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00页。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01页。
    [1]《列宁选集》第1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66页。
    [2]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91年7月1日第1版。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392页。
    [4]《列宁选集》第1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58页。
    [1]《列宁选集》第1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25页。
    [2][意]安东尼奥·葛兰西.《狱中札记》.葆煦译.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222页。
    [3][意]安东尼奥·葛兰西.《狱中札记》.葆煦译.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231-232页。
    [1]郁建兴.《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现时代》.《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6期:第14-23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3页。
    [1]转引自刘烨.《迈向现代国家:知识分子与近代中国国家建设》.《中国社会科学评论》第1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75页。
    [1]郁建兴.《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现时代》.《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6期:第14-23页。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34页。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34页。
    [2]《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742页。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33页。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斗》.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33-34页。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33页。
    [1][美]约瑟夫·奈.《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吴晓辉、钱程译.第1版.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年:第11页。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火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34页。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人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35页。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35页。
    [1]《列宁选集》第4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1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70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21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23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26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15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53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21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一分册).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49页。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一分册).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51页。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一分册).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74页。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一分册).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68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5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21页。
    [3]《列宁选集》第3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830页。
    [4]《列宁选集》第3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831页。
    [5]《列宁选集》第3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835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28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30-631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378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26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3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7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94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27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43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03页。
    [1]《列宁选集》第4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73页。
    [2]《列宁选集》第3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31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50页。
    [4]《列宁选集》第4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12页。
    [5]《列宁选集》第4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12-613页。
    [6]《列宁选集》第4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12页。
    [1]《列宁选集》第3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06页。
    [2]《列宁选集》第3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64页
    [3]《列宁选集》第3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06页。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休会议通过《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人民日报》,2008年3月5日第1版。
    [1]高兆明.《制度公正论》.第1版.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第30页。
    [1]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编.《政府转型与建设和谐社会》.第1版.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第185页。
    [2](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第1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1988年:第3页。
    [3]参见胡鞍钢、王绍光、周建明主编.《第二次转型——国家制度建设》.第1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3-5页。
    [1]温家宝:《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OL]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1024/2365868.html
    [1]参见《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党的十七大报告解读).《人民日报》,2007年12月8日 第2版。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笫38页。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39页。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人民日报》,2006年3月17日第1版。
    [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06年1O月19日第1版。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26页。
    [1]张成福 党秀云.《公共管理学》第1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2页。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40页。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伞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30页。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火旗帜,为夺取全面建没小康礼会新胜利而奋斗》.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28-29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13页。
    [2]《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50页。
    [3]《邓小平文选》第2卷.笫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97页。
    [1]陈国权、王勤.《市场经济现代转型中的法治与责任政府》.《公共管理学报》,2007年,第2期:第1-5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301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303页。
    [4]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32页。
    [1]《限制公权力滥用足30年立法的大思想》.《南方周末》.1008年7月24日第1版。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20页。
    [1]马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法冶政府建设》.《求是》,2008年,第18期:
    [1]季明、范迎春.《大部门体制:政府机构改革有突破口》.《经济参考报》,2007年11门16日第1版。
    [2]何翔舟、万斌.《中国公共财政支出的有效性评价:1978年以来行政管理成本支出的实证分析》,《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8期:第156页。
    [3]桑玉成.《打造“廉价政府”》.《领导文萃》,2004年,第10期:
    [4]梁小民.《消灭“亚腐败”现象》.《北京青年报》,2006年03月17 日。
    [5]何翔舟、万斌.《中国公共财政支出的有效性评价:1978年以来行政管理成本支出的实证分析》.《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8期:第152-153页
    [1]《列宁选集》第4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24页。
    [2]《斯大林选集》上卷.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417页。
    [3]张康之、程倩.《在服务型政府建构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理论学刊》,2005年,第7期:第4-7页。
    [4]胡锦涛.《扎扎实实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全面提高为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人民日报》,2008年2月24日第1版。
    [5]周天勇.《用经济学思维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社会科学报》,2008年4月3日第1版。
    [1]林尚立.《党政关系建设的制度安排》.《学习时报》,2003年5月20日。
    [2]《列宁选集》第4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23页。
    [1]《斯大林选集》上卷.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418页。
    [2]咸台炅.《中国政党政府与市场》.第1版.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年:第8页。
    [3]《列宁选集》第4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60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31页。
    [5]《列宁全集》第43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64页。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479页。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人民日报》,2004年9月27日第1版。
    [2]林尚立.《党政关系建设的制度安排》.《学习时报》,2003年5月20日。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2、3、4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1995年版。
    2、《列宁选集》第1、2、3、4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毛泽东选集》第1、2、3、4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毛泽东著作选读》(上、下)册.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5、《邓小平文选》第1、2卷.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6、《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7、《江泽民文选》第1、2、3卷,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8、《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第1版.北京:中央文献出版,2002年版。
    9、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第1版.北京:学习出版社,2006年版。
    10、《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民主》.第1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1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陈征、李建平、郭铁民.《<资本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运用与发展》.第1版.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苏振芳.《道德教育论》.第1版.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3、唐铁汉.《中国公共管理的重大理论与实践创新》第1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许耀桐、刘昌雄.《政治文明建设与民主政治发展》.第1版.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5、王沪宁.《政治的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第1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6、秦国荣.《市民社会与法的内在逻辑—马克思的思想及其时代意义》.第1版.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7、李铁映.《论民主》.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8、刘建武.《中国特色与中国模式—邓小平社会主义特色观研究》.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9、朱华友.《中国改革为何成功》.第1版.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10、冯成略.《红色管理—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第1版.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
    11、江德兴.《马克思社会化理论与政治权力的演变》.第1版.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12、谢庆奎.《政府学概论》.第1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13、乔耀章.《政府理论》.第2版.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4、俞可平.《治理与善治》.第1版.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15、俞可平.《权利政治与公益政治》.第1版.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16、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第1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7、陈红太.《中国政府体系与政治》.第1版.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8、高放.《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心声》.第1版.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年版。
    19、杨宏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多维审视》.第1版.南京:学林出版社,2006年版。
    20、刘德喜、钱镇等.《全球背景下的中国民主建设》.第1版.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年版。
    21、肖滨、蔡立辉.《公共管理的中国关怀》第1版.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2、周卫东.《廉政理论研究》.第1版.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
    23、叶继元.《学术规范通论》.第1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4、冯益谦.《公共伦理学》.第1版.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5、唐代兴.《公正伦理与制度道德》.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6、翟学伟.《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第1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
    27、夏文斌.《公平、效率与当代社会发展》.第1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8、李伟权.《政府回应论》.第1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29、武玉英.《变革社会中的公共行政—前瞻性行政研究》.第1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0、陶学荣、陶睿.《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1、胡鞍钢、王绍光、周建明.《国家制度建设》.第1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2、吴忠民.《社会公正论》.第1版.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33、高力.《公共伦理学》.第1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34、万俊人.《现代公共管理伦理导论》.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35、李建华.《行政伦理导论》.第1版.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6、王乐夫.《中国公共管理理论前沿》.第1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37、张康之.《公共行政中的哲学与伦理》.第1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8、张康之.《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第1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9、许启贤.《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第1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版。
    40、马骏、叶娟丽.《西方公共行政学理论前沿》.第1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41、王乐理.《政治文化导论》.第1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2、倪星.《腐败与反腐败的经济学研究》.第1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43、曽峻.《公共秩序的制度安排—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框架及其运用》.第1版.南京:学林出版社2005年版。
    44、沈荣华.《行政权力制约机制》.第1版.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6年 版。
    45、王永贵.《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1版.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46、潘伟杰.《制度变迁与政府规制研究》.第1版.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版。
    47、谢岳、程竹汝.《法治与德治—现代国家的治理逻辑》.第1版.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48、童世骏.《意识形态新论》.第1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9、张晓东.《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道德重建》.第1版.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50、袁吉富.《社会发展的代价》.第1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1、严士凡.《秩序与繁荣—关于中国的社会变革与发展道路》.第1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52、张凤阳.《政治哲学关键词》.第1版.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3、任剑涛、郭巍青.《政治哲学的理论视界》.第1版.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54、罗德钢.《行政伦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第1版.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55、丁志刚.《全球化对我国政治价值的挑战与对策研究》.第1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56、王长江.《中国政治文明视野下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第1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57、刘雪丰.《行政责任的伦理透视》.第1版.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8、高兆明.《制度公正论—变革时期道德失范研究》.第1版.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59、钱弘道.《治道的选择—从德治到法制的必然逻辑》.第1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0、苟欣文等.《政治文明的法治根基》.第1版.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4年版。
    61、焦健.《当代中国廉政制度预设新论》.第1版.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62、孟祥馨、楚建义.《权力授予和权力制约》.第1版.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63、贾高建.《社会发展理论与社会发展战略》.第1版.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年版。
    64、徐邦友.《中国政府传统行政的逻辑》.第1版.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65、马长山.《国家、市民社会与法治》.第1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66、程立显.《伦理学与社会公正》.第1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7、刘志伟.《论政治人理性—从经济人理性比较分析的角度》.第1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68、郭宝平.《中国传统行政制度通论》.第1版.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版。
    69、单继刚、孙晶、容敏德.《政治与伦理—应用政治哲学的视角》.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70、金太军、王庆五.《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新论》.第1版.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71、何怀宏编著.《西方公民不服从的传统》.第1版.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72、王伟、鄯爱红.《行政伦理学》.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73、蒋云根.《政治人的心理世界》.第1版.南京:学林出版社,2002年版。
    74、李建华.《法治社会中的伦理秩序》.第1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75、王伟.《政府公共权力效益问题研究》.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76、李小兵.《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主流》.第1版.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
    77、朱国华.《权力的文化逻辑》.第1版.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版。
    78、凡手.《权力的生理》.第1版.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79、郭夏娟.《公共行政伦理学》.第1版.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80、井敏.《构建服务型政府:理论与实践》.第1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81、刘建军.《中国现代政治的成长》.第1版.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82、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第1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83、桑玉成.《利益分化的政治时代》.第1版.南京:学林出版社,2002年版。
    84、潘一禾.《观念与体制》.第1版.南京:学林出版社,2002年版。
    85、车洪波 郑俊田.《中国当代制度文化建设》.第1版.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年版。
    86、胡伟.《新权威主义政权的民主转型》.第1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87、王小锡、华桂宏、郭建新.《道德资本论》.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88、程同顺.《当代比较政治学理论》.第1版.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89、丁煌.《西方行政学说史》.第1版.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90、李元书.《政治发展导论》.第1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91、竺乾威.《公共行政学》.第1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92、郭济.《行政哲学导论》.第1版.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93、李成言、谷雪等.《廉政政策分析》.第1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94、马振清.《中国公民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第1版.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95、金太军.《行政腐败解读与治理》.第1版.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美]乔·萨托利著.《民主新论》.冯可利、阎克文译.第2版.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年版。
    2、[美]布兰特利·沃马克、詹姆斯·R·汤森著.《中国政治》.第1版。顾速、董方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美]约翰·马丁·费舍、马克·拉维扎著.《责任与控制—一种道德责任理论》.杨绍刚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4、[美]伊安·夏皮罗著.《政治的道德基础》.第1版.姚建华、宋国友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
    5、[德]施路赫特著.《理性化与官僚化》.第1版.顾忠华译.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美]乔治·弗雷德里克森著.《公共行政的精神》.第1版.张成福、刘霞、张璋、孟庆存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美]特里·L·库珀著.《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第1版.张秀琴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8、[新西兰]杰瑞米·波普著.《制约腐败—建构国家廉政体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廉政研究室.第1版.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年版。
    9、[德]彼得·艾根著.《全球反腐网—世界反贿赂斗争》.第1版.吴勉译.成都:天地出版社,2006年版。
    10、[美]戴维·奥斯本,彼德·普拉斯特里克著.《摈弃官僚制—政府再造的五项战略》第1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1、[美]约翰·罗尔斯著.《正义论》第1版.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12、[美]蓝志勇.《行政官僚与现代社会》.第1版.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3、[英]梅格纳德·德赛.《马克思的复仇—资本主义的复苏和苏联集权社会主义的灭亡》.第1版.汪澄清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4.OCED,1997,The OCED Report on Regulatory Reform,2 volumes,Paris.
    15.World Bank,Sub-Saharan Africa:from Crisis to Sustainable Growth,p.60.
    16.Viscusi,W.K.,Vernon,J.M.,and Harrington,J.E.,1995.Economics of Regulation and Antitrust.Cambridge.MIT Press
    17.World Bank,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1991:The Challenge of Development,Oxford University Press.p.135.
    18.Cooper Kerry and Fraser,Donald R 1987,Banking Deregulation and the New Competition in Financial Services,Ballingen Publishing Company
    1、唐铁汉.《马克思主义公共管理思想原论》.《公共行政》,2006年,第2期。
    2、唐铁汉.《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
    3、唐铁汉.《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思路与对策》.《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4、赵学增.《马克思的廉价政府理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年,第6期。
    5、胡象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行政管理面临的十大挑战》.《探索》,2006年,第1期。
    6、陈庆云.《公共管理理念的跨越:从政府本位到社会本位》.《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第4期。
    6、麻宝斌.《中国公共行政改革面临的十重困境》.《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第1期。
    7、周志忍.《论公共管理的学科整合:问题、挑战与思路》.《北京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8、倪星.《政府合法性基础的现代转型与政绩追求》.《中山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9、黄德良.《构建和谐社会的政府管理维度》.《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第3期。
    10、张康之.《公共管理:社会治理中的一场革命》(上).《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11、张康之.《公共管理:社会治理中的一场革命》(中).《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12、张康之.《公共管理:社会治理中的一场革命》(下).《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13、程少川.《可持续公共管理决策模式及其支持方法》.《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14、向波.《和谐社会视域中的我国社会治理创新》.《探索》,2005年,第6期。
    15、李铁林.《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需要重点把握的几个问题》.《学习与研究》,2006年,第5期。
    16、庄国波.《论公共管理中的利益平衡》.《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17、陈庆云、鄞益奋.《论公共管理研究中的利益分析》.《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第5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