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法理念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当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后,明确、论证、解释和准确理解“法理念”的确切涵义便成为了承担着“为法治提供理论正当化”功能的法学研究中一个极其重要且现实的课题。然而目前学界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明显还处于起步阶段,这不仅表现在相关研究成果数量不多而且就其质量来看也难言价值突出。本文之所以以“税法理念问题研究”为题,从一定意义上讲也是希望以“税法理念”作为一个切入口,以期能通过相对具体范围内的探讨以小见大地对“法理念”研究作出一定的有用性贡献。当然这并不是说“税法理念”本身没有独立的研究价值,本文更多笔墨还是集中在该问题之上的。
     从大体结构上本文可以划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可归为“基础理论篇”,它包括第一章“税法理念的理论基础”和第二章“税法理念的内涵确立”两个篇章。其中第一章对于哲学“理念”之内容进行了一番较为详细的整理,并对其要义进行了归纳。在笔者看来,这是既有“税法理念”研究中较为薄弱之处,但却又是任何以“税法理念”为题的研究性工作所无法绕过的前提性问题。离开了对“理念”的明确定位,“税法理念”无疑就成为了一个内涵飘忽的术语。因而本文对于“税法理念”的全部内容都是严格沿袭着哲学“理念”的命意而梳理出来的。笔者并不认为其中关于“税法理念”之定位、价值和意义的界定就一定是准确的,但却自信这种研讨的进路应该是对学界相关之研究有所补益的。第二章虽然是着力于对税法理念的具体内涵的界定,但是其背后所蕴藏着的将“理念论”之方法论运用于对具体部门法理念内涵之确定的研究方法或许还是可以为当下方兴未艾的部门法理念研究在方法论层面起到一定的“抛砖引玉”之功效;第二个部分可归为“价值意义篇”,它包括了第三章“税法理念对传统税法理论的反思与重塑”、第四章“税法理念对于税法实践的关照与重构——以中国税收法律实践为例”和第五章“税法理念与中国语境的融合”。通过对既有“税法理念”研究成果的检视,笔者个人妄自对其归纳出两个缺陷,即内涵不清和意义不明。前者遗留出了“税法理念”本身“是什么”的问题,后者则没能解决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它的问题。对于前一个问题我们在第一部分已经解决,因此本部分就主要是围绕着后一个问题在进行。税法理念要有被认为意义就必须说明它自身是重要的,并且这种重要性不是相对于别人,而必须是相对于“我们”而言的。第三章、第四章分别就其对理论上的“重要性”和对现实的“重要性”进行介绍,而第五章则可视为是在解释这种“重要性”与当下生活在中国社会的“我们”之间的亲疏距离。本文正是基于上述逻辑框架而为税法理念勾勒出一番大致的轮廓。进一步详言之:
     在第一章中,主要对于税法理念的理论基础进行明确。从严格意义上讲,“理念”和“税法理念”间在逻辑上属于“种属”关系,传统的法学范畴中并没有“税法理念”甚至“法理念”的存在位置,两者共同根源于哲学“理念”。因此要研究“税法理念”就必须首先回溯到“理念”上去。通过对哲学“理念”的理论梳理,本文将其定位于“人文领域之本原”的位置。法律属于人文领域之一部分,因此所谓“税法理念”便是指涉税法本原的一种称谓。由于它是“理念”在税法领域中的具体化,因而其内涵、价值、意义和求得方式都只能来源于对哲学“理念论”的一种分享。笔者正是在作为“理念”之过渡、分有和转化意义上来对“税法理念”进行定位的。在个人看来,这样的定位未必是最清晰、准确的,但无疑却是附合学术规范的。
     第二章在明确了税法理念的理论基础,亦即应当在何种意义上来对其进行研究的情况下,就其具体内涵作了一番探讨。而这种探讨的路径完全是按照在前一章中所确定的“税法理念”的认知途径来进行的:既然“税法理念”是税法的本原,而具体税法制度只是人们对这一本原进行“摹仿”和“比照”情况下创造出来的,那么现实中所存在过的关于其总结性认识便只能是种种不甚完善的“摹本”,它们中存有一定的合理性认识,然而单凭它们中的任何一个都不足以代表“税法理念”之全部意涵。历史上的“无代表不得征税”与“无代表,不纳税”即是其例。由于“理念”并不是事物的“共相”,而是由“共相”在以“善”为最终归依的情况下的一种向上“飞跃”。因此本部分对于“税法理念”内涵的确定便是通过对“无代表不得征税”与“无代表,不纳税”之具象的研究,抽象出其共有的品相,然后再以“实现良善社会”为终极目标对其进行“拔升”,最终将其确定为“无代议士不得征税”的内涵上。
     第三章对于税法理念的理论意义进行了相应研究。在笔者看来,税法理念最大的理论意义在于其可以帮助税法学现实一种知识的系统化。既往税法学研究中一个较为突出的弊病就在于其对于一些基础性范畴和问题存在着混淆和模糊,例如“税”与“税收”、“税收法律关系的性质”以及“税法学与税收学关系”等,由于在这些问题上存在着混乱从而致使整个税法学的知识散碎凌乱、体系架构参差错裂、逻辑主线昏暗不明。税法理念作为税法之本原同时也构成我们认识税法的一切知识源点,从这个源点出发可以梳理出从“税”到“税权”、“税收”、“税法”、“税的法律关系”直至“税法学”这样一条逻辑清晰的知识主线,顺着这根主线向外树状发射便可构建起整个税法学的知识体系。本部分在对既有学说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尝试性地以税法理念作为税法学知识的源点对诸如“税”、“税权”、“税收法律关系的性质”以及“税法学研究的独立性”等问题进行了重新诠释,进而提出了一套自认为是逻辑一贯同时又符合事物本质的税法学知识体系的轮廓“图画”。
     第四章则是重点论述税法理念的现实意义。在该部分中为了把相关问题说明得更为清楚同时又保证其不与前后文内容上“断线”,因而笔者同时采用了两条逻辑线索,一条可归为运思上的,一条则是叙事上的。就运思逻辑而言,由于前文界定“法理念”之现实意义于“批判之参照”和“型塑之摹本”两个方面,因此本部分也就相应对税法理念的现实意义作了两个部分的划分,前一部分主要是以税法理念为参照对现实中税收法律实践以及被诸多学者认为是改革之出路的“税收法定原则”进行检讨,从而发现一些在没有这个参照下发现不了或不易发现的问题,以此来表明其“批判”之作用;后一部分则可视为是在描述以税法理念为摹本对现实进行提撕和拉扯后所可能出现的“画面”,以此来证明其“型塑”的功能。但是鉴于现实生活的复杂性以及其自有一套自身的实践逻辑,若严格按照上述逻辑来安排文字难免会有将现实情况“削足适履”之嫌,为此本部分在论述时固又安排了一条叙事逻辑的线索,既按照“现实中存在什么问题?”到“对这些问题我们采用了什么解决办法?”再到“这些办法为什么不能彻底解决问题?”最后直至“我们应该用何种方法来解决?”的逻辑思路来将税法理念的现实意义一步步呈现出来。两条线索中后者较为明显而前者则较为隐含,由于笔者对于自己的文字功力实在不够自信,因此特在此处明确交待,以期不至让读者被自己这样线索纠缠的行文安排带入云端雾里。
     第五章则主要讨论税法理念同中国语境间的关系。“无代议士不得征税”这话本身对于中国读者而言就让人感觉很“新鲜”,尤其在当下大有将“本土性”作为学术成果的检验标准的中国学界里就更容易让人产生敏感。将税法理念定位在这么一句充满“洋味”的话上难免会让人怀疑笔者是不是又是一个捧着本“洋经”在中国来念的“假和尚”。为了消除这种误会,本部分首先具体分析了中国以往为什么没有能够产生出“无代议士不得征税”理念的原因,随后向读者论证了在当下的环境中不仅之前阻碍税法理念产生的因素已经消除,更主要的是“无代议士不得征税”这一税法理念的内涵同现实中国的诸多主流思想和话语在相互之间是有着牵续关系的,它们之间并不存在互相排斥和拒绝的可能。从而证明“无代议士不得征税”对于当下语境而言既不属于“中”也不属于“洋”而是在其之间属于一个“里(理)”。
‘Persist in basic country-governing strategy of according to law and establish a socialism rule of law’s idea’Stated in Hu Jintao’s report at 17th party congress. In regarding to this statement, research in law, which carries on the duty of justifying the idea of law, is expected to focus on defining, discussing, explaining and accurate understanding of the idea of law. However, considering the quantities and qualities of the results, research in this area is at the primary stage. Named‘research in issues on idea of taxation law’, this article is in fact, to some extents, expected to contribute to the research of idea of law through a relatively specific research on idea of taxation law. However, that does not mean the research in rule of taxation law is worthless and this article is chiefly on rule of taxation law.
     Therefore,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First is the“basic theory”including first chapter“theoretical basis of tax law concept and second chapter“connotation of tax law concept”.For the right theory strcutrue and concrete orientation, in first chapter, writer details and concludes the“philosophical concept”. As a result, the contents of law concept in this article is arranged in an orthodoxy philosophy . Although the definitions for connotation、value and meaning of law concept in the article is precise, this orientation is quiet beneficial for the reseach. In the second chapter, writer pays quiet effort in the specifc connotation of tax concept and implys the triggering effect in the application of Methodology of“idea”for the definition of specific connotation of taxconcept. Second part can be regarded as“value and meaning”consisted by“theoretical meaning of tax concept”、“realistic meaning of tax”and“tax concept and Chinese language enviormen.”By probing the current research, writer boldly concludes two disadvantages:“the unclear connotiaon and the inaccurate meaning”The former one roots in the question of“what is it”of the law concept. The latter one roots in why pay much attention on the research. Writer has made a clear explanation for the former one in the first part and the second part focus on the latter one. Writer introduces the realistic and theoretical importance of tax concept in the third and fourth chapter and explicits the relation between“the importance”and our lives. The following is the article outline in a more diteiled way.
     “realistic meaning of taxtation”and“ideaology of taxtation and Chinese language enviorment. By probing the current research, writer boldly conclude two disadvantage:“unclear innotiaon and inaccurate meaning”The former one roots in the question of“what is it”of the law ideaolgy. The latter one roots in why pay much attention on the research. Writer has made a clear explanation for the former one in the first part and the second part focus on the latter one. Writer introduces the realistic and theretical importance of taxtion ideaology in the third and fourth chapter and explaines the relation between“the importance”and our lives.
     The following is a more ditailed article outline: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ax is explained in the first chapter. Traditonally, there is a”concluding relation”among“concept”“law concept”and“tax concept.”we can not find the latter two concepts in traditional laws and in fact they derived from the“philosophical concept”That why we have to make more research in“concept”before“tax concept”.“philosophical concept”is always concluded into the original sourse of humanistic science and law concept is the embody of“philosophical concept”in laws. That mean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connovation, value, meaning and derivation of law concept should based on the“philosophical concept”. Maybe, the writer’s understanding is not compeletly clear and accurate, but is allowed in research.
     The theoretical basis is clarified in the second chapter. The exploring path in this chapter is the same with the first chapter. So we can understand this chapter in the following way .“Tax law concept”is the original sourse and tax systems are the imitation of the original sourse. Therefore,the summarized knowledge in the reality is partially reasonable but can not represent the whole. This is reflected by the“no representation can not tax”and“no representation, no tax”The concept is the upgrading understanding instead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e commons. So this chapter first finds the commons among the reality such as“no representation can not tax”and“no representation, no tax”and then abstracts the upgrading understanding.
     Writer makes the research in theoretical meaning of tax concept in the third chapter. Writer thinks that the most meaning of tax concept i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ystemization of knowledge. There is an acute disadvantage in the previous research that unclear understanding of some basic categories and questions such as“tax”、“the nature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tax laws”and“Tax and Taxation Law.”The disadvantage results in the messed knowledge, disassembled structure and dim logics.
     As the original sourse of tax law, tax concept is also the sourse that we understand the tax law. We can abtain a clear logics among“tax”、“tax rights”、”taxation”、”taxation law“,“relation between tax laws and taxation.”Following the radiation of this logics we can establish the whole system of tax laws and writer concludes some new logical opinions and outline that can reflect the nature of tax law system.
     This chapter focuses on the realistic meaning of tax concept. In order to make a clear and consistent explanation, writer chooses two clues in the chapter. The first one is logical clue and the second is realistic clue.Following the same struction with the previous contents, writer divides the realistic meaning of tax concept into two parts. The first part, compared with realistic tax, writer investigates the reform in the“the tax law principle”and found some potential questions that have been veiled before.
     The second part describles the questions unveiled with the comparison. Because of the complexity and logics, writer arranges the contents in another clue:“question”, solution and“right solution?”
     The final chapter mainly disuccses the tax concept and Chinese language environment. The concept of“no taxationa without representation”is fresh for Chinese, It is especially sensitive on the circumstance that mojortiy of reseacher judges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outcome by the“localization”. To avoid the misunderstanding, this chapter first makes analysis on the reason that china failed to produce the concept of“no taxation without representation”.Then demonstrates there is no circumstance prevents the production of“no taxation without representation”now and there are connections intead of contradiction between chinese major minds and this concept.
引文
①[英]F·A·哈耶克:《自由宪章》,杨玉生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26页
    ②苏力:“解释的难题:对几种法律文本解释方法的追问”,梁治平主编:《法律解释问题》,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61页
    ⑥[德]康德:《纯粹理性批判》,蓝公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第145页
    ⑦同上注,第143页
    ⑧同上注
    ⑨从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及的“经营理念”、“管理理念”,到学术文章中涉及的“某某理念研究”“某某理念探微”,若认真研读,可发现其间对“理念”的使用基本都不属于我们这里所涉及到的哲学意义上的“idea”之范围
    ⑩赵广明:“理念与上帝”,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2001年4月,第41页
    
    11 [英]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何兆武、李约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51页
    12同上注,第52-53页
    13同上注,第54页
    14同上注,第54页
    15参见:上注,第63-65页
    16同上注,第74页
    17朱春艳、陈凡,“‘理念’概念的起源”,《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第80页
    18韩艳:“理念世界与生存根基——从生存论角度看柏拉图的‘理念论’”,《江汉论坛》,2002年第3期,第34页
    19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西方哲学原著选读》,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54页
    20同上注,第56页
    21赵广明,前注[11],第46页
    
    22 [美]威··杜兰特,《哲学的故事》,梁春译,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1年版,第13页
    23北京大学哲学系:《古希腊罗马哲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73页
    24 [希]柏拉图:《拉哈斯篇》,《赖锡斯拉哈斯费雷泊士》,严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第63页
    25转引自:郑明鲁:“试论柏拉图“理念论”的形成和发展”,《厦门大学学报》,1987年第3期,第59页
    32参见:[希]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67页
    33同上注,第68页
    34赵广明,前注[11],第75页
    35 [希]柏拉图,前注[33],第71页
    36基尔松:《God and Philosophy》,P24,转引自:赵广明,前注[11],第70页
    37 [希]柏拉图,前注[33],第82页
    38同上注
    39同上注
    40 [德]康德,前注[7],第145页
    41涂文俊:“西方哲学史中“观念范畴的演变”,《中山大学学报》1988年第1期,第51页
    42叶秀山:《苏格拉底及其哲学思想》,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06-107页
    43转引自:上注,第91页
    44叶秀山,同上注,第91页
    
    45 [德]黑格尔:《美学》,第1卷,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135页
    46 [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72-173
    47 [德]G?拉德布鲁赫:《法哲学》,王朴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32页
    48黄茂钦:“经济法理念考辨”,李昌麒主编:《经济法理念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50页
    49史尚宽:“法律之理念与经验主义法学之综合”,刁荣华主编:《中西法律思想论集》,台湾:汉林出版社,1984年版,第263页
    50江山:《中国法理念》,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页。
    51姚建宗:“法哲学批判与批判的法哲学”,《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年第1期,第132页
    52刘作翔:《法律的理想与法制理论》,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7-28页
    53李双元,蒋新苗,蒋茂凝:“中国法律理念的现代化”,《法学研究》,1996年第3期,第47页
    54参见严存生:“论法的理念——兼论法哲学的研究对象”,郑永流主编:《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第2卷,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8-21页。
    55史际春、李青山:“经济法的理念”,《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第44页
    56黄颂杰:“正义王国的理想——柏拉图政治哲学评析”,《现代哲学》,2005年第3期,第36页
    57 [英]罗素,前注[12],第67页
    58 Letter VII,325d-326b;L.A.Post’s trans,转引自:萨拜因:“柏拉图:《理想国》”,邓正来译,《河北法学》,2007年第12期,第19页
    59黄克剑:“柏拉图‘理念论’辩证——再论哲学的价值课题”,《哲学研究》,1995年第5期,第15页
    60 [英]韦恩?莫里森:《法理学——从古希腊到后现代》,李桂林等译,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7页
    61萨拜因:“柏拉图:《理想国》”,邓正来译,《河北法学》,2007年第12期,第22页
    62黄颂杰,《正义王国的理想——柏拉图政治哲学评析》,《现代哲学》2005年第3期,第34-35页
    63 [希]柏拉图,前注[33],第66页
    64 History of Political Theories,Ancient and Mediaeval (1905),p.24,转引自:注[60],第23页
    65黄克剑,前注[60],第15页
    66 [英]韦恩?莫里森,前注[61],第41页
    67同上注
    68黄克剑,前注[60],第15页
    69 [德]康德,前注[7],第255页
    70 [澳]布伦南、[美]布坎南:《宪政经济学》,冯克利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40页
    71陈文团:“理念与社会进步”,《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第29页
    72北京大学哲学系,前注[24],第207页
    73参见:黄克剑,前注[60],第10页
    74同上注
    75钱永祥:“为政治寻找理性”,[加]威尔·金里卡:《当代政治哲学》(上),刘莘译,序言,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
    76同上注
    77转引自:徐文俊,《西方哲学史中“观念”范畴的演变》,《中山大学学报》1988年第1期,第51页
    
    78余纪元:“论柏拉图对理念世界的构造”,《哲学研究》,1998年第2期,第73页
    79 [澳]布伦南、[美]布坎南,前注[71],第240-241页
    80同上注,第24页
    81 [英]韦恩?莫里森,前注[61],第164页
    82 [德]康德,前注[7],,第272页
    83 [美]波斯纳:《法律、实用主义与民主》,凌斌、李国庆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95页
    
    90黄克剑,前注[60],第11页
    91余纪元,前注[79],第74页
    92苏力:《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增订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27页
    93王申:“理念、法的理念——论司法理念的普遍性”,《法学评论》,2005年第4期,第11页
    
    94 [英]韦恩·莫里森,前注[61],第168页
    95 [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57页
    96 [美] Z·W·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上册),耿淡如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302页
    97施诚:“试析中世纪英国税收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第10页
    98同上注
    99同上注
    100王荣堂:“略论英国议会的起源”,《史学月刊》,1983年第4期,第59页
    101施诚,前注[98],第12页
    102王荣堂,前注[101],第59-60页
    103 D. C. Douglas,English Historical Documents,volume 3,London,reprinted in 2001,p528
    104萧榕主编:《世界著名法典选编》(宪法卷),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7年版,第578页
    105周刚志:《论公共财政与宪政国家——作为财政宪法学的一种理论前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1页
    106钱乘旦、许节明:《英国通史》,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70页
    107周刚志,前注[106],第61页
    108王荣堂,前注[101],1983年第4期,第61页
    109 A.Ogg,the goverment of europe,转引自王荣堂,前注[101],第61页
    110萧榕主编,前注[105],第582页
    111 [美]斯科特·戈登:《控制国家——从古代雅典到今天的宪政史》,应奇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95页
    112施诚,前注[98],第13页
    113同上注
    114 No taxation without representation,from Wikipedia,the free encyclopedia
    115杜萌昆:“征税权的斗争与北美殖民地革命”(一),《涉外税务》1994年第3期,第37页
    116 American History(1990),Chapter Two,影印本
    117 Daniel A .Smith, Tax Crusaders and the Politics of Direct Democracy(1998), p 21
    118 American History(1990),Chapter Two,影印本
    119 Daniel A .Smith, Tax Crusaders and the Politics of Direct Democracy(1998), p 23
    120杜萌昆,前注[116],第38页
    121同上注,第38页
    122转引自:杜萌昆,前注[116],第38页
    123 John C. Miller, Origins of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 1943 . p 83
    124 J . R . Pole : Political Representation in England and the Origins of the American Republic (1966) , p78
    125 John C. Miller, Origins of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 1943 . p 85
    126 Chan , Sewll , Message Gets Rolling ; D. C. Govemment Enlists Residents’Vehicles In Campaign for Congressional Representation , The Washington Post , 2000-11-05
    127 Political License Plate Is Out , Bush Says , The New York Times , 2001-01-19
    128 District of Colunbia Flag Adoption and Design Act of 2002
    129该计划是由美国铸币机关所提出的一个纪念币铸刻方案,按照该计划它在1999年到2008年十年时间内将美国50个独立州的各自形象性图案分别铸刻于其所发行的钱币背面
    130 Duggan, Paul, Mint Rejects Voting Rights Message , The Washington Post, 2008-02-28
    131 [英]约翰·密尔:《论代议制政府》,汪瑄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21页
    132杜萌昆:“征税权的斗争与北美殖民地革命”(二),《涉外税务》1994年第4期,第44页
    
    133同上注
    134 Edmund Morgan , Inventing the People in England and the Origins of the American Republic (1996) p115
    138 [英]韦恩·莫里森,前注[61],第182页
    13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67-68页
    140王荣堂,前注[101],第61页
    141同上注
    142 John C. Miller, Origins of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 1943 . p 98
    143 John C. Miller, Origins of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 1943 . p 98
    144转引自:[美]斯科特?戈登,前注[112],第370页
    145 J . R . Pole : Political Representation in England and the Origins of the American Republic (1966) , p23
    146 [美]斯科特?戈登,前注[112],第331页
    147施诚,前注[98],第13页
    148同上注
    149 W. Stubbs , Selected Charters , Oxford , Clarendon , 1895 . p277-278
    150施诚,前注[98],第13页
    151在美国历史上,妇女和黑人直到20世纪上半叶之前都一直没有选举权,从而也就不可能存在真实的利益代表,
    152 [英]约翰?密尔,前注[132],第45页
    153 [美]斯蒂芬?霍尔姆斯,凯斯?R?桑斯坦:《权利的成本——为什么自由依赖于税》,毕竞悦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3页
    154同上注,第39页
    155思萌,思扬:“走向历史的深处——读《法国政治制度变迁》”,《世界历史》,1995年第2期,第111页
    156周叶中:《代议制度比较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90页
    157 [美]斯科特?戈登,前注[112],第86页
    158同上注,第331页
    159 [美]波斯纳:《法律、实用主义与民主》,凌斌、李国庆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99页
    160同上注,第200页
    161 [英]约翰?密尔,前注[132],第88页
    162 [美]波斯纳,前注[160],第200页
    163 [英]约翰?密尔,前注[132],第86页
    164同上注,第84页
    165同上注,第86页
    166朱孔武:《财政立宪主义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2页
    167苏力:“契约理论到社会契约理论——一种国家学说的知识考古学”,《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第3期,第80页
    168黄克剑,《“社会契约论”辩证》,《哲学研究》,1997年第3期,第29页
    169同上注,第29页
    17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147页
    171西塞罗:《法律篇》,转引自:[英]韦恩?莫里森,前注[61],第58页
    172 [美]斯科特?戈登,前注[112],第34页
    173苏力,前注[168],第88页
    174 [英]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30页
    175 [美]博登海默,前注[47],第47页
    176同上注,第48页
    177 [英]霍布斯,前注[175],第137页
    178萨拜因,《西方政治学说史》,转引自:苏力,前注[168],第98页
    179 [英]洛克:《政府论》(下篇),叶启芳、瞿菊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5页
    180同上注,第8页
    181同上注,第77页
    182同上注,第6页
    183同上注,第79页
    184同上注,第78页
    185苏力,前注[168],第97页
    186苏力,前注[168],第99页
    187 [英]洛克,前注[180],第77页
    188 [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8页
    189同上注,第8页
    190 [英]韦恩?莫里森,前注[61],第164页
    191同上注,第164页
    192 [法]卢梭,前注[189],第23页
    193同上注
    194同上注
    195苏力,前注[168],第91页
    196同上注
    197 [法]卢梭,前注[189],第24页
    198同上注,第23页,注5
    199同上注,第28页
    200同上注,第45页
    201同上注,第26页
    202同上注,第48页
    203同上注,第30页
    204同上注,第38页
    205 [德]恩斯特·卡西尔:《启蒙哲学》,顾伟铭等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65页
    206 [美]斯科特·戈登,前注[112],第37页
    207转译自:[美]斯科特·戈登,前注[112],第37页
    208周叶中,前注[157],第79页
    209同上注,第80页
    
    210施诚,前注[98],第14页
    211 [美]斯科特?戈登,前注[112],第372页
    212刘剑文,熊伟:“中国税法学研究的现状与反思”,《法学》,2001年第5期,第58页
    213张守文:《税法原理》(第2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5页
    214 [日]金子宏:《租稅法》(上册),蔡宗羲译,台湾:“财政部”财政人员训练所出版,影印本,第1页
    215转引自:[日]北野弘久:《税法学原论》(第4版),陈刚等译,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版,第17页
    216刘剑文,熊伟:《税法基础理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1页
    217陈敏:“宪法之租税概念及其课征限制”,转引自:刘剑文,熊伟,前注[217],第12页
    218刘丽:《税权的法律控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3页
    219 [日]北野弘久,前注[216],第25页
    220同上注,第21页
    221陈刚:“税的法律思考与纳税者基本权的保障”,《现代法学》,1995年第5期,第15页
    224 [日]北野弘久,前注[216],第18页
    225同上注,第12页
    226同上注,第19页
    227同上注,第22页
    
    228赵长庆:“论税权”,《政法论坛》,1998年第1期,第75-76页
    229施正文:“论征纳权利——兼论税权问题”,《中国法学》,2002年第6期,第145-147页
    230单飞跃、王霞:“纳税人税权研究”,《中国法学》,2004年第4期,第92页
    231刘丽,前注[219],第20-22页
    232熊伟、傅纳红:“关于“税权”概念的法律思考——兼与张守文先生商榷”,《法律科学》,2002年第1期,第85页
    233施正文,前注[230]
    234刘丽,前注[219],第22页
    236张守文:“税权的定位与分配”,《法商研究》,2000年第1期,第44页
    237 [美]斯科特?戈登,前注[112],第35页
    238相关问题参见:姜峰:“自由与权力:如何超越零和博弈——《权利的成本》读后”,《北大法律评论》,第9卷,2008年,第1辑;李步云、刘士平:“论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中国法学》,2004年第1期;王莉君、孙国华:“论权力与权利的一般关系”,《法学家》,2003年第5期等
    239参见:[日]金子宏:《日本税法原理》,刘多田等译,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年版,第18-19页;翟继光著,《财税法原论》,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8年版,第342页
    240转引自:刘剑文:《财税法专题研究》(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64页
    241翟继光:《财税法原论》,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8年版,第342页
    242参见:[日]金子宏:《日本税法原理》,刘多田等译,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年版,第19页;翟继光,前注[242],第342-343页
    243 [日]金子宏:《日本税法原理》,刘多田等译,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年版,第19页
    244 [日]北野弘久,前注[216],第186-187页
    245同上注,第189页
    246刘隆亨:《中国税法概论》(第4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69页
    247刘剑文:《税法学》(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94页
    248张守文,前注[214],第25页
    249翟继光,前注[242],第346页
    250参见:[日]新井隆一:《租稅法之基础理论》,林燧生译,台湾:“财政部”财政人员训练所出版,影印本,第53-55页;[日]金子宏,前注[215],第292-293页
    254刘剑文,熊伟,前注[217],第65页
    255 [日]金子宏:《日本税法》,战宪斌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21页
    256同上注
    257 [日]北野弘久,前注[216],第189页
    258同上注,第189页,注释1
    259翟继光,前注[242],第347页
    260 [日]北野弘久,前注[216],第190页
    263 [日]金子宏,前注[215],第6-7页
    264刘剑文,熊伟,前注[213],第59页
    265刘丽,前注[219],导言,第5页
    266同上注,4页
    267刘剑文,熊伟,前注[217],第5页
    268同上注,第3-4页
    269 [日]北野弘久,前注[216],第2页
    277 [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李大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383页
    278转引自:金鑫等:《中国税务百科全书》,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1年版,第1页
    279 [英]西蒙·詹姆斯,[英]克里斯托弗·诺布斯,前注[271],第10页
    280 [日]井手文雄:《日本现代财政学》,陈秉良译,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年版,第254页
    281郭庆旺等:《当代西方税收学》,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3页
    282同上注,第209页
    283 [英]西蒙·詹姆斯,[英]克里斯托弗·诺布斯,前注[271],第211页
    284以上内容参考于:郭庆旺等,前注[282],第212-214页
    285以上内容参考于:郭庆旺等,前注[282],第214-216页
    286郭庆旺等,前注[282],第214、216页
    290 [法]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陈福生、陈振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1页
    291冯克利:“译者的话”,载于[澳]布伦南、[美]布坎南,前注[71],第2页
    292相关研究可参见:潘乃谷,王铭铭:《田野工作与文化自觉》,北京:群言出版社,1998年版;刘星:《一种历史的实践——近代中西法律概念理论比较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293 [英]韦恩·莫里森,前注[61],第164页
    294汪祥春:《当代西方宏观经济学》,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页
    295冯克利,前注[292],第2页
    296同上注,第3页
    297 [澳]布伦南、[美]布坎南,前注[71],第1页
    
    300 [英]西蒙·詹姆斯,[英]克里斯托弗·诺布斯,前注[271],第81页
    301转引自:[英]韦恩·莫里森,前注[61],第152-153页
    302 [英]韦恩·莫里森,前注[61],第153页
    303 [美]博登海默,前注[47],第326页
    304 [澳]布伦南、[美]布坎南,前注[71],第224-225页
    305冯兴元:“《宪政经济学》编校序”,载于[澳]布伦南、[美]布坎南,前注[71]
    306该话出自美国法学家富兰克林,转引自:翟继光,前注[242],第346页
    307苏力:“曾经的司法洞视”,《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83页
    308苏力:《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自序
    
    309以上数据转引自:[英] F?A?哈耶克,前注[3],第479-481页
    310同上注,第480页
    311同上注,第481、484页
    
    312以上内容参见于:甘功仁:“我国税收立法现状评析”,《税务研究》,2003年第1期,第43页
    313刘丽,前注[219],第164页
    314 [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1页
    315李昌麒:“论市场经济、政府干预和经济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寻求经济法真谛之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20页
    316同上注,第114页
    317李昌麒:《经济法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377页
    318同上注,第379页
    319同上注,第379页
    320李昌麒,前注[316],第112页
    321王琳:“燃油税改:征求民意后更要尊重民意”,“羊城晚报”,2008年12月12日
    
    322胡戎恩、刘书燃:“我国税收立法之原理与实践分析”,《法学杂志》,2007年第4期,第72页
    323张守文:“论税收法定主义”,《法学研究》,1994年第6期,第62页
    
    324同上注
    325王建平:“纳税人权利保护与政府征税权之制约”,《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4期,第121页
    326参见:[日]金子宏,前注[244];王建煊:《租税法》,台湾:台北文笙书局1994年版;许安平:“税收法律主义及其在当代的困惑”,《现代法学》,2005年第3期等
    327参见:[日]新井隆一:《租稅法之基础理论》,林燧生译,台湾:“财政部”财政人员训练所出版,影印本;刘丽,前注[219]
    328转引自:鲁篱:《经济法的基本范畴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59页
    329 [英]麦考密克,[奥]魏因贝格尔:《制度法论》,周叶谦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90页
    330张守文:《财税法疏议》,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9页
    331许安平:“税收法律主义及其在当代的困惑”,《现代法学》,2005年第3期,第179页
    332 [日]北野弘久,前注[216],第64、65页
    333张守文,前注[331],第51—53页
    334 [日]金子宏,前注[244],第50—54页
    335张守文,前注[331],第52页
    336王鸿貌:“税收法定原则之再研究”,《法学评论》,2004年第3期,第54页
    337张守文,前注[331],第52页
    338许安平,前注[332],第179页
    339张守文,前注[331],第52页
    340同上注,第53页
    341吴庚:《宪法的解释与适用》,转引自:聂鑫:“宪法基本权利的法律限制问题——以中国近代制宪史为中心”,《中外法学》,2007年第1期,第65页
    342参见:张守文,前注[324],第60页
    343聂鑫:“宪法基本权利的法律限制问题——以中国近代制宪史为中心”,《中外法学》,2007年第1期,第65页
    344同上注
    345凌斌:“法治的两条道路”,《中外法学》,2007年第1期,第2页
    346翟继光,前注[242],第473页
    
    347以上史料部分参见于:聂鑫,前注[344]
    348聂鑫,前注[344],第51-52页
    349同上注,第52页
    350同上注
    351刘剑文,熊伟,前注[217],第109页
    352同上注,第107页
    353同上注,第110页
    
    354同上注,第110页
    355胡戎恩、刘书燃,前注[323],第72页
    362同上注,第35-37页
    363 [日]新井隆一:《租稅法之基础理论》,林燧生译,台湾:“财政部”财政人员训练所出版,影印本,第35-36页
    364翟小波:“代议机关至上,还是司法化?”,《中外法学》,2006年第4期,第427页
    365苏力:“解释的难题:对几种法律文本解释方法的追问”,《法律解释问题》,梁治平编,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61页
    366王鸿貌,前注[337];持相同观点的还有:涂龙力、王鸿貌:“税收法定原则与我国税法体系的完善”,《税务研究》,1999年第12期,;陈少英:《中国税法问题研究》,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0年版,第11页。
    367 [日]新井隆一,前注[364],第35页
    368翟小波,前注[365],第429页
    369同上注,第430页
    370许安平,前注[332],第183页
    371同上注
    372翟小波,前注[365],第431页
    373冯象:《政法笔记》,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53页
    374刘剑文,熊伟,前注[217],第109页
    375同上注
    376 [希]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199页
    377翟继光,前注[242],第430页
    378 [英]洛克,前注[180],第88页
    379王怡:“立宪政体中的赋税问题”,《法学研究》,2004年第5期,第20页
    
    380王怡,前注[380],第19页
    381转引自:同上注
    382洪天富:“译者序”, [德]马克斯?韦伯,《儒教与道教》,洪天富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3页
    383 [德]马克斯?韦伯:《儒教与道教》,洪天富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78页
    384同上注,第182页
    385 [美]Z·W·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下册),耿淡如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189页
    38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277页
    387王毅:“中国皇权社会赋税制度的法理逻辑及其制度结果——从‘王税’‘官课’成为赋税基本制度谈起”,《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第24页
    
    389 [德]黑格尔:《历史哲学》,王造时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版,第423-424页
    390 [德]马尔库塞著,《理性和革命》,程志民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第237页
    
    391同上注,第238页
    392刘敬东:“两个世界与历史理念——一种历史观念的考查”,《现代哲学》,2002年第4期,第26页
    393同上注,第27页
    39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279页
    39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305页
    39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335页
    397周叶中,前注[157],第82页
    398薛恒:“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主权的实践探索”,《唯实》,2000年第6期,第34页
    399同上注
    
    400白钢、赵寿星:《选举与治理——中国村民自治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95页
    401周叶中,前注[157],第138页
    402 [英]F·A·哈耶克,前注[3],第15页
    403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49页。
    404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前注[20],第99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1、[希]柏拉图:《拉哈斯篇》,《赖锡斯拉哈斯费雷泊士》,严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
    2、[希]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3、[希]亚里士多德:《范畴篇解释篇》,方书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4、[希]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
    5、[德]康德:《纯粹理性批判》,蓝公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
    6、[德]康德:《实践理性批判》,关文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
    7、[德]黑格尔:《美学》,第1卷,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8、[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9、[德]黑格尔:《历史哲学》,王造时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版
    10、[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11、[英]罗素:《西方哲学史》(上、下卷),何兆武、李约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12、[德]E·策勒尔:《古希腊哲学史纲》,翁绍军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3、[西]H·A·加塞尔:《什么是哲学》,商梓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14、[美]W·杜兰特:《哲学的故事》,王琴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年版
    15、[德]恩斯特·卡西尔:《启蒙哲学》,顾伟铭等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6、[德]马克斯·韦伯:《儒教与道教》,洪天富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7、[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18、[英]洛克:《政府论》(上、下篇),叶启芳、瞿菊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19、[英]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黎廷弼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20、[英]约翰·密尔:《论代议制政府》,汪瑄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21、[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下册),张雁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22、[德]马尔库塞:《理性和革命》,程志民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
    23、[加]W·金里卡:《当代政治哲学》,刘莘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
    24、[法]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陈福生、陈振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25、[美]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吴良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26、[美] Z·W·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耿淡如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27、[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下卷),李大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28、[英]西蒙·詹姆斯,[英]克里斯托弗·诺布斯:《税收经济学》,罗晓林、马国贤译,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年版
    29、[日]井手文雄《日本现代财政学》,:陈秉良译,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年版
    30、[美]阿尔弗雷德·S·艾克纳:《经济学为什么还不是一门科学》,苏通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31、[法]安托万·多迪默等:《经济学正在成为硬科学吗·》,张增一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32、[英]韦恩·莫里森:《法理学——从古希腊到后现代》,李桂林等译,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3、[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4、[德]G·拉德布鲁赫:《法哲学》,王朴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35、[美]波斯纳:《法律、实用主义与民主》,凌斌、李国庆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6、[奥]布伦南,[美]布坎南:《宪政经济学》,冯克利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37、[英]F·A·哈耶克:《自由宪章》,杨玉生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38、[美]斯科特·戈登:《控制国家——从古代雅典到今天的宪政史》,应奇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39、[美]斯蒂芬·霍尔姆斯,[美]凯斯·R·桑斯坦:《权利的成本——为什么自由依赖于税》,毕竞悦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0、[英]麦考密克,[奥]魏因贝格尔:《制度法论》,周叶谦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41、[日]金子宏:《租稅法》(上册),蔡宗羲译,台湾:“财政部”财政人员训练所出版,影印本
    42、[日]北野弘久:《税法学原论》(第4版),陈刚等译,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版
    43、[日]金子宏:《日本税法原理》,刘多田等译,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年版
    44、[日]新井隆一:《租稅法之基础理论》,林燧生译,台湾:“财政部”财政人员训练所出版,影印本
    45、[日]村井正:《现代租稅法之课题》,陈清秀译,台湾:“财政部”财政人员训练所出版,影印本
    46、[日]金子宏:《日本税法》,战宪斌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刘星:《一种历史实践——近现代中西法律概念理论比较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2、叶秀山:《前苏格拉底哲学研究》,上海:三联书店,1982年版
    3、刘小枫:《走向十字架上的真》,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版
    4、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5、冯象:《政法笔记》,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6、苏力:《也许正在发生——转型中国的法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7、苏力:《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增订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8、苏力:《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9、郑玉波:《民商法问题研究》(一),台湾:“国立”台湾大学法学业书编辑委员会编辑,影印本
    10、江山:《中国法理念》,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11、刘作翔:《法律的理想与法制理论》,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2、李昌麒:《寻求经济法真谛之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3、李昌麒:《经济法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14、鲁篱:《经济法的基本范畴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15、张守文:《税法原理》(第2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6、张守文:《财税法疏议》,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7、刘剑文,熊伟:《税法基础理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8、刘丽:《税权的法律控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19、刘剑文:《财税法专题研究》(第2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0、刘隆亨:《中国税法概论》(第4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1、刘剑文:《税法学》(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2、翟继光:《财税法原论》,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8年版
    23、周刚志:《论公共财政与宪政国家——作为财政宪法学的一种理论前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4、陈少英:《中国税法问题研究》,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0年版
    25、钱乘旦、许节明:《英国通史》,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26、史彤彪:《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宪政理论与实践研究(1789-1814)》,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7、周叶中:《代议制度比较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8、郭庆旺等:《当代西方税收学》,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9、高培勇:《西方税收——理论与政策》,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3年版
    30、李九龙:《西方税收思想》,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31、刑西唯,宋德安:《现代税收学》,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32、李九龙、於鼎丞:《外国税制》,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33、汪祥春:《当代西方宏观经济学》,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34、白钢、赵寿星:《选举与治理——中国村民自治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1、徐文俊:“西方哲学中‘观念’范畴的演变”,《中山大学学报》,1988年第1期
    2、赵广明:“理念与上帝”,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2001年4月
    3、黄克剑:“祈向虚灵的真实——西方形而上学窥略”,《东南学术》,2002年第5期
    4、朱春艳,陈凡:“‘理念’概念的起源”,《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
    5、陈文殿:“‘形而上学’的内在辩证性与现实指向”,《现代哲学》,2006年第4期
    6、韩艳:“理念世界与生存根基——从生存论角度看柏拉图的‘理念论’”,《江汉论坛》,2002年第
    3期
    7、郑明鲁:“试论柏拉图‘理念论’的形成和发展”,《厦门大学学报》,1987年第3期
    8、黄克剑:“柏拉图‘理念论’辩证——再论哲学的价值课题”,《哲学研究》,1995年第5期
    9、余纪元“论柏拉图对理念世界的构造”,《哲学研究》,1998年第2期
    10、溥林:“理念与光照——论柏拉图理念论对中世纪哲学的影响”,《四川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11、周晓亮:“西方近代认识论论纲: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哲学研究》,2003年第10期
    12、杨寿堪,吴圣正:“解读柏拉图理念论”,《淄博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13、俞喧孟:“对所谓普遍价值的质疑”,《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年第10期
    14、[德]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能否回答‘良善生活’的问题·”,曹卫东译,《现代哲学》,2006年第5期
    15、陈文团:“理念与社会进步”,《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16、姚建宗:“法哲学批判与批判的法哲学”,《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年第1期
    17、李双元等:“中国法律理念的现代化”,《法学研究》,1996年第3期
    18、史际春,李青山:“经济法的理念”,《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19、谢鹏程:“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
    20、崔延强:“晚期希腊哲学范畴理论研究”,《山东大学学报》,1990年第4期
    21、熊舜时:“科学范畴与哲学范畴”,《哲学研究》,1987年第8期
    22、黄颂杰:“正义王国的理想——柏拉图政治哲学评析”,《现代哲学》,2005年第3期
    23、[美]萨拜因:“柏拉图:《理想国》”,邓正来译,《河北法学》,2007年第12期
    24、赵广明:“柏拉图的理念”,《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学报》,2003年第2期
    25、王申:“理念、法的理念——论司法理念的普遍性”,《法学评论》,2005年第4期
    26、施诚:“试析中世纪英国税收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27、施诚:“论中古英国‘国王靠自己过活’的原则”,《世界历史》,2003年第1期
    28、王荣堂:“略论英国议会的起源”,《史学月刊》,1983年第4期
    29、杜萌昆:“征税权的斗争与北美殖民地革命”,《涉外税务》,1994年第3期
    30、思萌,思扬:“走向历史的深处——读《法国政治制度变迁》”,《世界历史》,1995年第2期
    31、苏力:“契约理论到社会契约理论——一种国家学说的知识考古学”,《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第3期
    32、黄克剑“‘社会契约论’辩证”,《哲学研究》,1997年第3期
    33、刘剑文,熊伟:“中国税法学研究的现状与反思”,《法学》,2001年第5期
    34、陈刚:“税的法律思考与纳税者基本权的保障”,《现代法学》,1995年第5期
    35、赵长庆:“论税权”,《政法论坛》,1998年第1期
    36、张守文:“税权的定位与分配”,《法商研究》,2000年第1期
    37、施正文:“论征纳权利——兼论税权问题”,《中国法学》,2002年第6期
    38、单飞跃,王霞:“纳税人税权研究”,《中国法学》,2004年第4期
    39、熊伟,傅纳红:“关于‘税权’概念的法律思考——兼与张守文先生商榷”,《法律科学》,2002年第1期
    40、李步云,刘士平:“论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中国法学》,2004年第1期
    41、王莉君,孙国华:“论权力与权利的一般关系”,《法学家》,2003年第5期等
    42、李寿廷,薛磊:“税收之债理论背景下纳税人权利义务的重构”,中国财税法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年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财税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10月
    43、王怡:“立宪政体中的赋税问题”,《法学研究》,2004年第5期
    44、王毅:“中国皇权社会赋税制度的法理逻辑及其制度结果——从‘王税’‘官课’成为赋税基本制度谈起”,《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45、刘敬东:“两个世界与历史理念——一种历史观念的考查”,《现代哲学》,2002年第4期
    46、薛恒:“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主权的实践探索”,《唯实》,2000年第6期
    47、甘功仁:“我国税收立法现状评析”,《税务研究》,2003年第1期
    48、胡戎恩、刘书燃:“我国税收立法之原理与实践分析”,《法学杂志》,2007年第4期
    49、张守文:“论税收法定主义”,《法学研究》,1994年第6期
    50、王建平:“纳税人权利保护与政府征税权之制约”,《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4期
    51、许安平:“税收法律主义及其在当代的困惑”,《现代法学》,2005年第3期
    52、王鸿貌:“税收法定原则之再研究”,《法学评论》,2004年第3期
    53、吴庚:《宪法的解释与适用》,转引自:聂鑫:“宪法基本权利的法律限制问题——以中国近代制宪史为中心”,《中外法学》,2007年第1期
    54、聂鑫:“宪法基本权利的法律限制问题——以中国近代制宪史为中心”,《中外法学》,2007年第
    1期
    55、凌斌:“法治的两条道路”,《中外法学》,2007年第1期
    56、庞凌:“法律原则的识别与适用”,《法学》,2004年第10期
    57、翟小波:“代议机关至上,还是司法化·”,《中外法学》,2006年第4期
    58、涂龙力、王鸿貌:“税收法定原则与我国税法体系的完善”,《税务研究》,1999年第12期,
    1、梁治平编:《法律解释问题》,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2、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西方哲学原著选读》,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3、北京大学哲学系编:《古希腊罗马哲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4、郑永流主编:《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萧榕主编:《世界著名法典选编》(宪法卷),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7年版
    6、金鑫等编,《中国税务百科全书》,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1年版
    6、潘乃谷,王铭铭编:《田野工作与文化自觉》,北京:群言出版社,1998年版
    1、Plato, Phaedo ,100c,、100e.,The Loeb Classical Library,1933, 100c,looe
    2、D. C. Douglas,English Historical Documents,volume 3,London,reprinted in 2001
    3、American History(1990),Chapter Two,影印本
    4、Daniel A .Smith, Tax Crusaders and the Politics of Direct Democracy(1998)
    5、John C. Miller, Origins of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 1943
    6、J . R . Pole : Political Representation in England and the Origins of the American Republic (1966)
    7、District of Colunbia Flag Adoption and Design Act of 2002
    8、Edmund Morgan , Inventing the People in England and the Origins of the American Republic (1996)
    9、Chan , Sewll , Message Gets Rolling ; D. C. Govemment Enlists Residents’Vehicles In Campaign for Congressional Representation , The Washington Post , 2000-11-05
    10、Political License Plate Is Out , Bush Says , The New York Times , 2001-01-19
    11、Duggan, Paul, Mint Rejects Voting Rights Message , The Washington Post, 2008-02-28
    1、王曙光:“读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北望经济学园”,http://www.beiwang.com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