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佛学思想与龚自珍诗文创作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集合体。宗教文化既有外在的现象层面,也有内在的精神层面;历史上的宗教文化总是某个社会整体文化背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和多种文化因素的集合体。宗教文化(佛教文化、基督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等)的创造主体虽然是信奉这一宗教的群体,但作为特定社会、特定时代中的宗教文化,是社会各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清代是我国古代社会发展阶段中的最后一个王朝,也是古代文学史上最后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清代的宗教文化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延续,更是宗教文化的再生产,这种文化的再生产,不仅是在代际之间进行简单的复制,而是有所创造的再生产。
     清嘉庆以后,社会政治日趋腐败,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十分尖锐。诗人龚自珍就生活在这样半封建、半殖民地境地的社会大转变时期。此时,胸怀天下的有识之士以“援儒入佛”、“佛儒兼治”的思维方式,化出世情结为入世思想,形成了以“经术求治术”的社会批判思想和社会改良主义思想。作为近代思想文化的先驱,龚自珍接触到了佛教思想并受其影响颇深。龚自珍出身于传统的士大夫家庭,自幼就受佛教的熏习,随父入京,侍亲居京师法源寺南,尝逃塾就寺门读书。深厚的家学渊源和聪颖的学识天资,使龚自珍在青年时期就具备了渊博的知识和扎实的汉学功底,对古代文物、金石文字、西北边疆地理、经学、佛学、道教皆有广泛的涉猎和研究,诗词和古文创作更是名满东南。然而不幸的是,龚自珍生不逢时,虽饱读诗书、胸怀天下,却始终仕途坎坷、终生不遇,郁郁寡欢而终。在漫长的徘徊、挣扎与探索之中,龚自珍“以佛附儒”、“援儒入佛”,最终寻找到了心灵舒缓和解脱的佛教哲学思想。随着佛教思想对龚自珍的侵染,其人生轨迹和诗文创作作品皆附着了浓厚的佛学思想特色,带有佛教色彩和禅意。
     本论文的研究既是对龚自珍诗文作品重新界定的一种开拓与尝试,也是对其佛学思想与文学创作之间关系纽带的爬梳和阐释,通过系统、完整的研究,全面地阐述了“清代佛学思想与龚自珍诗文创作”的内在联系,厘清了佛学思想对龚自珍其人及其诗文创作的贡献和影响,探讨了龚自珍的佛学理论渊源、影响及其诗文作品审美价值和功利意义,并通过对“清代佛学思想与龚自珍诗文创作关系”研究,进一步展现了清代儒、释思想调和文化背景下居士佛学的独特风貌。本文的研究内容涉及龚自珍方内方、方外交游、佛教典籍、佛学思想与龚自珍诗文创作之关联研究、龚自珍的“援佛入儒”思想的渊源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等多个方面,注重佛学理论的深度探索与诗文作品的相互衔接和映衬,着重研究龚自珍崇尚的“天台宗”佛学思想及龚定庵的佛学思维、佛学思想内涵、佛学精神对其诗文创作的启发、渗透与影响,进而形成了对“清代佛学思想与龚自珍诗文创作关系”的完整认知。
This thesis is on the basis of the life experiences and works of poetry ofGongzizhen,and from the affect, Buddhist ideological connotations,the relationshipof salvation and retire from the world of Gongzizhen,and the Buddhist spiritualaffection of the poetry art and pursuit style on the Buddhist thinking on the works ofpoetry of Gongzizhen.On the Buddhist way,this thesis interprets the Relationshipbetween Gongzizhen poem and Buddhism,and discusses the Buddhist thought andimagery of Gongzizhen’s arts,and explores and understands the influence and role inthe arts of Gongzizhen.By discussing on the Buddhism of Gongzizhen,it can beattributed the inextricably linked between the Gongzizhen’s arts and Buddhism.It ismultifaceted that between Buddhism and Gongzizhen’s arts which includes the socialand geographical and cultural factors and family influence.On the fuse of variousenvironmental which contacts Buddhism and Gongzizhen closely. As can be seen fromthe arts of Gongzizhen,his purpose is trying to look back the lost ideal from the fotucountry music.
     This thesis assumes that comparison between Buddhism and Literature,and onthe life experiences of Gongzizhen and the background of Qing Dynasty,which studiesthe inspiration and influence of the arts of Gongzizhen. This thesis is divided into fourchapters which covers the excursion between Gongzizhen and Buddhism, BuddhistEssays of Gongzizhen, Buddhism of Gongzizhen and Buddhism affection of the artsof Gongzizhen,and so on. Among in this thesis, chapter one discusses the Buddhistkarma of Gongzizhen,and contacts the Qing Dynasty Buddhist overview closely,andin the context of different life stages background of Gongzizhen and arranges theTiantai Buddhism which discusses the elucidation of Confucianism. Chapter two explains the Buddhist essays of Gongzizhen. Gongzizhen had studied Buddhistprinciples,and this thesis is on the main line of “Gongzizhen Collection”,and observesthe trajectory of Buddhism. Chapter three focuses on the Buddhist thinking and Poetryconceived of Gongzizhen,and from the affection of Poetry writing of Gongzizhen,andshows the the unique style of poetry of Gongzizhen. Chapter four interprets theaffection between Buddhist spiritual,poetry writing of Gongzizhen.The imaginationand smartness in the poetry writing of Gongzizhen is on the basis of Buddhism.Chapter five discusses the Buddhist karma of Gongzizhen,and contacts the QingDynasty Buddhist overview closely,and in the context of different life stagesbackground of Gongzizhen and arranges the Tiantai Buddhism which discusses theelucidation of Confucianism. Chapter two explains the Buddhist essays of Gongzizhen.Gongzizhen had studied Buddhist principles,and this thesis is on the main line of“Gongzizhen Collection”,and observes the trajectory of Buddhism. Chapter threefocuses on the Buddhist thinking and Poetry conceived of Gongzizhen,and from theaffection of Poetry writing of Gongzizhen,and shows the the unique style of poetry ofGongzizhen.
     In short, the poetry writing is the sentiment of Gongzizhen. Buddhism is theprofound impression of Gongzizhen,and the meet points between Buddhism andGongzizhen is pursuing the beauty which is beyond the mundane.It is agreed that thethe stronger links between Buddhism and Gongzizhen which carries through thetransition between Buddhism and Literature of Gongzizhen. This thesis discusses theBuddhism impact and implications of Gongzizhen,and sorts out the internal relationsand interactions which possesses a certain sense and reference in the field of researchon the Buddhism and poetry writing of Gongzizhen.
引文
1详见赵朴初:《佛教常识问答》,北京出版社2009年版.
    1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审查报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252页。
    2闵光沛等译,巴沙姆主编:《印度佛教史》,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669页。
    3(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2932页。
    4李济:《中国文明的开始》,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77页。
    1详见赵朴初:《佛教常识问答》,北京出版社2009年版。
    1梁归智译注:《金刚经·坛经·金刚经前言》,三晋出版社2008年版。
    2详见赖永海主编,赖永海、高永旺译注:《维摩诘经·前言》,中华书局2010年版。
    1详见赖永海主编、王彬译注:《法华经·前言》,中华书局2010年版。
    1详见赖永海主编,赖永海、刘丹译注:《楞伽经·前言》,中华书局2010年版。
    2详见赖永海主编、刘鹿鸣译注:《楞严经·前言》,中华书局2012年版。
    1详见赖永海主编、徐敏译注:《圆觉经·前言》,中华书局2010年版。
    2详见赖永海主编、陈林译注:《无量寿经·前言》,中华书局2010年版。
    1详见赖永海主编、戴传江译注:《梵网经·前言》,中华书局2010年版。
    1详见赖永海主编、赵锭华译注:《解深密经·前言》,中华书局2010年版。
    1详见赖永海主编、尚荣译注:《四十二章经·前言》,中华书局2010年版。
    1详见赖永海主编、刘鹿鸣译注:《金光明经·前言》,中华书局2010年版。
    1详见赖永海主编、尚荣译注:《坛经·前言》,中华书局2010年版。
    1孙文光等:《龚自珍研究论文集·纪念龚自珍逝世150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附录二》,上海书店1995年版。
    1张文智、汪启明整理:《周易集解》,巴蜀书社2004年版,第231页。
    2徐光启:《与胡季仍比部》,《徐光启集》(卷十)。
    3黄宗羲:《赠编修弁玉吴君墓志铭》,《南雷文定后集》(卷三)。
    4顾炎武:《夫子之言性与天道》,《日知录集解》卷七。
    1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亭林余集·与潘次耕札》。
    2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病起与蓟门当事书》(卷三)。
    3(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471页。
    1(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版,第20页。
    2《四库全书总目·凡例》,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9页。
    3《四库全书总目·凡例》,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6页。
    1(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版,第27-29页。
    2袁行霈:《中华文明之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6页。
    3李剑、刘道英主编:《大学·中庸·论语》,青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81页。
    4葛兆光:《中国古代社会与文化十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8页。
    1《清史资料》(第一辑),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14页。
    2《雍正朝起居注》第2册,五年五月初十日条。
    3贺长龄、魏源编:《清经世文编·选举族正族约檄》(中册),第五十八卷。
    4朱自勇:《清代宗族法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209页。
    5魏源:《魏源集·庐江章氏义庄记》,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503页。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页。
    2《雍正朝汉文硃批奏折汇编·宫中档雍正朝奏折》,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905页。
    3孙钦善选注:《龚自珍诗词选》,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20-21页。
    4(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版,第87页。
    1(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版,第78页。
    2孙钦善选注:《龚自珍诗词选》,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41
    1(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版,第30页。
    1(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版,第340-341页。
    1(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版,第524页。
    1龚自珍:《龚自珍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302页。
    2柳亚子:《定庵有三别好诗,余仿其意作诗三截句,磨剑室词集》(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第67页。
    1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512页。
    2龚自珍:《龚自珍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575页。
    3吴昌绶:《定庵先生年谱》,上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24页。
    4樊克政:《龚自珍年谱考略》,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69页。
    5龚自珍:《龚自珍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440页。
    6龚自珍:《龚自珍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444页。
    1(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版,第519页。
    2龚自珍:《龚自珍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64页。
    1(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版,第164-165页。
    1(清)龚自珍:《龚自珍全集·附录》,中华书局1959年版。
    2(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版,第523页。
    1(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版,第396页。
    1(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版,第481-482页。
    2(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版,第491页。
    3(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版,第512页。
    1(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版,第390页。
    2(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版,第248页。
    3(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版,第248页。
    1韦政通:《儒家与现代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8页。
    2韦政通:《儒家与现代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7页。
    3杨伯峻译注:《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16页。
    4杨伯峻译注:《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20页。
    1邓子美:《传统佛教与中国近代文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1页。
    2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第90页。
    1(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版,第29页。
    1慧远:《大正藏·弘明集·沙门不敬王者论》(第52卷),第30页。
    2龚自珍:《龚自珍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30页。
    1(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版,第396-397页。
    2孔繁:《龚自珍的佛学思想》,《世界宗教研究》,1999年第3期。
    3梁归智:《金刚经·心经》,三晋出版社2008年版,第11页。
    1梁归智:《金刚经·心经》,三晋出版社2008年版,第25页。
    2梁归智:《金刚经·心经》,三晋出版社2008年版,第32页。
    3梁归智:《金刚经·心经》,三晋出版社2008年版,第48页。
    4梁归智:《金刚经·心经》,三晋出版社2008年版,第51页。
    5梁归智:《金刚经·心经》,三晋出版社2008年版,第9页。
    6梁归智:《金刚经·心经》,三晋出版社2008年版,第32页。
    1龚自珍:《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497页。
    2龚自珍:《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397页。
    3龚自珍:《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497页。
    4龚自珍:《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374页。
    1王寿南:《中国历代思想家》,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4791-4812页。
    2龚自珍:《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368页。
    3龚自珍:《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376页。
    4(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版,第404页。
    1(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版,第395页。
    2(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版,第12-13页。
    3(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版,第392页。
    1(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版,第392-393页。
    2(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版,第393页。
    1(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版,第393-394页。
    2(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版,第394页。
    1(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版,第392页。
    2详见赖永海主编、王彬译注:《法华经·前言》,中华书局2010年版。
    1(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版,第363页。
    1(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版,第368页。
    1(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版,第397-398页。
    2(清)龚自珍:《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391页。
    3(清)龚自珍:《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453页。
    1(清)龚自珍:《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387页。
    2孔繁:《龚自珍的佛学思想》,《世界宗教研究》,1999年第3期。
    3(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版,第372-373页。
    1(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版,第384页。
    2(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版,第385页。
    3(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版,第385页。
    1(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版,第385页。
    1(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版,第371-372页。
    2(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版,第371页。
    3(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版,第372页。
    1(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版,第400页。
    2(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版,第400页。
    1(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版,第418页。
    2祁志祥:《佛教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42页。
    3(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版,第371页。
    1(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版,第518页。
    2孙钦善选注:《龚自珍诗词选》,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195页。
    1(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版,第31-32页。
    2(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版,第33页。
    1(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版,第34-35页。
    1(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版,第6-7页。
    2(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版,第509页。
    1孙钦善选注:《龚自珍诗词选》,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81页。
    2(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版,第513页。
    3(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版,第1页。
    4(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版,第12页。
    1(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6页。
    2(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521页。
    3(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78页。
    4(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2页。
    5(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2页。
    6(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2页。
    1(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345页。
    2(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577页。
    3(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445页。
    4(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453页。
    1(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版,第78页。
    2(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525页。
    3(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525页。
    4(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版,第375页。
    1(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版,第517页。
    2(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版,第517页。
    3孙钦善选注:《龚自珍诗词选》,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35页。
    4魏源:《魏源集》(上册),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239页。
    5(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版,第510页。
    6(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版,第512页。
    1(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版,第509页。
    2(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版,第510页。
    3(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版,第517页。
    4(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版,第512页。
    5(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版,第535页。
    1(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版,第532页。
    2(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版,第510页。
    3(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版,第517页。
    4(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版,第521页。
    5(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版,第509页。
    6(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版,第510页。
    1(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版,第510页。
    2(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版,第530页。
    3(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版,第509页。
    4刘逸生注:《龚自珍己亥杂诗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76页。
    1孙钦善选注:《龚自珍诗词选》,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57页。
    2孙钦善选注:《龚自珍诗词选》,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59页。
    1(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版,第394页。
    1(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版,第517页。
    2刘逸生:《龚自珍己亥杂诗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376页。
    3龚自珍:《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21-122页。
    1(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版,第402页。
    2(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版,第384页。
    3汤用彤校注:《高僧传》(卷八),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343页。
    1赖永海主编、戴传江译注:《梵网经》,中华书局2010年版。
    1张景岗:《龚自珍和他的<发大心文>》,《佛教文化》,1998年第2期。
    2龚自珍:《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385页。
    1李四龙等译:《佛教政府中国》,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页。
    2(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版,第129页。
    1龚隽:《佛—觉悟与迷情》,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38页。
    2(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517页。
    3(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版,第516页。
    1(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467页。
    2孙钦善选注:《龚自珍诗词选》,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198页。
    1(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版,第35页。
    1(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版,第87页。
    2(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版,第229页。
    1(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版,第145页。
    2(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版,第519页。
    3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67页。
    4《张文襄公诗集》(卷四),上海集益书局1917年石印本。
    1(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前言》,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版,第3页。
    2(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前言》,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版,第537页。
    1(法)卢梭著、何兆武译:《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8页。
    2龚自珍:《龚自珍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547页。
    1(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63页。
    2(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6页。
    3刘逸生注:《龚自珍己亥杂诗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76页。
    4(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72页。
    5(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31-32页。
    1(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232-233页。
    2(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6页。
    3(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94页。
    4(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6页。
    1(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6页。
    1.四库全书总目·凡例[M].北京:中华书局,1965.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法)卢梭著、何兆武译.社会契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4.清史资料(第一辑)[M].北京:中华书局,1980.
    5.冯契.中国近代哲学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6.袁英光、桂遵义.中国近代史学史[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
    7.雍正朝汉文硃批奏折汇编[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
    8.(南朝宋)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92.
    9.(清)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95.
    1.(清)许印芳.诗法萃编[M].丛书集成续编本.
    2.张文襄公诗集(卷四)[M].上海:上海集益书局1917年石印本.
    3.(宋)蔡绦.西清诗话[M].北京: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
    4.(清)方东树.昭昧詹言[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
    5.吴昌绶.定庵先生年谱[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2.
    6.李贽.焚书续焚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7.(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
    8.(清)龚自珍.龚自珍全集(题红禅室诗尾)[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
    9.张祖廉.定庵先生年谱外纪[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
    10.魏源.魏源集·庐江章氏义庄记[M].北京:中华书局,1976.
    11.(宋)魏庆之.诗人玉宵[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12.(明)胡应麟.诗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13.郭绍虞主编.原诗·一瓢诗话·说诗晬语[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14.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15.刘逸生.龚自珍己亥杂诗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16.(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1981.
    17.袁枚.随园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18.管林、钟贤培.龚自珍研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19.孙文光、王世芸.龚自珍研究资料集[M].合肥:黄山书社,1984.
    20.陈钟管、新贤、璋培林.龚自珍研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21.孙文光.龚自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22.翁敏华.龚自珍[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
    23.柳亚子.定庵有三别好诗,余仿其意作诗三截句.磨剑室诗词集(上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24.朱自勇.清代宗族法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25.(宋)阮阅.诗话总龟[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26.郭延礼.龚自珍年谱[M].济南:齐鲁书社,1987.
    27.郭朋、廖自力、张新鹰.中国近代佛学思想史稿[M].成都:巴蜀书社,1989.
    28.钱仲联.清诗纪事道光朝卷[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
    29.冯天瑜、周积明.中国实学思想史[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30.孙文光.龚自珍研究论文集[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1995.
    31.韩林德.境生象外[M].北京:三联出版社,1995.
    32.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M].北京:中华书局,1997.
    33.(清)赵执信.谈艺录·石洲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34.(清)叶爕.原诗[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35.(明)谢榛.四溟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36.(清)王夫之.姜齐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37.(清)赵翼.瓯北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38.(清)袁枚.随园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39.(清)王士禛.带经堂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40.(清)朱彝尊.静志居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41.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42.陈铭.龚自珍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43.韦政通.儒家与现代中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44.葛兆光.中国思想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45.李剑、刘道英主编.大学·中庸·论语[M].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2002.
    46.葛兆光.中国古代社会与文化十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47.徐国荣.玄学与诗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48.张文智、汪启明整理.周易集解[M].成都:巴蜀书社,2004.
    49.袁行霈.中华文明之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0.李济.中国文明的开始[M].上海: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51.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52.麻天祥.晚清佛学与近代社会思潮[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
    53.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
    54.释静筠.祖堂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7.
    55.朱光潜.诗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56.李维.中国诗史[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
    57.胡适.胡适卷[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58.杨伯峻译注.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9.
    59.孙钦善选注.龚自珍诗词选[M].北京:中华书局,2009.
    1.释惠洪.石门文字禅[M].四库本.
    2.释契嵩.镡津文集[M].大正藏本.
    3.杨曾文.神会和尚禅话录[M].北京:文物出版社,1973.
    4.吕溦.中国佛学源流略讲[M].北京:中华书局,1979.
    5.释慧能著、郭朋校释.坛经[M].北京:中华书局,1983.
    6.释普济著、苏洲雷点校.五灯会元[M].北京:中华书局,1984.
    7.张中行.佛教与中国文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4.
    8.释赞宁著、范祥雍点校.宋高僧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7.
    9.曾锦坤.儒佛异同与儒佛交涉[M].台北:台北谷风出版社,1990.
    10.释慧皎.高僧传[M].北京:中华书局,1992.
    11.周裕锴.中国禅宗与诗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12.汤用彤校注.高僧传(卷八)[M].北京:中华书局,1992.
    13.谢思炜.佛教与中国文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14.麻天祥.佛学与人生——近代思想家的佛学思想[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3.
    15.李向平.救世与救心——中国近代佛教复兴思潮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16.李中华注译.新译六祖坛经[M].台北:三民书局,1997.
    17.李中华注译.新译禅林宝训[M].台北:三民书局,1997.
    18.闵光沛等译,巴沙姆主编.印度佛教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19.李四龙等译.佛教政府中国[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
    20.印顺.中国禅宗史[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
    21.王树海.禅魄诗魂[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9.
    22.周庆华.佛教与文学谱系[M].台北:台北里仁书局,1999.
    23.陈允吉、胡中行主编.佛经文学粹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24.鸠摩罗什.金刚经[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
    25.吴言生.禅宗与诗歌境界[M].北京:中华书局,2001.
    26.吴言生.禅宗诗歌境界[M].北京:中华书局,2001.
    27.普慧.南朝佛教与文学[M].北京:中华书局,2002.
    28.陈允吉.古典文学佛教溯缘十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29.蒋维乔.中国佛教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30.侯传文.佛经的文学性解读[M].北京:中华书局,2004.
    31.陈允吉主编.佛经文学研究论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32.司南.诗僧的天涯[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3.李安纲.禅悟金刚经[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
    34.陈阳解译.禅宗的智慧[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5.
    35.吕溦.印度佛学源流略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36.龚隽.禅史钩沉[M].北京:三联书店,2006.
    37.孙昌武.禅思与诗情(增订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6.
    38.孙昌武.佛教与中国文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39.吴言生.禅宗思想渊源[M].北京:中华书局,2007.
    40.孙昌武.佛教与中国文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41.南怀瑾.禅宗与道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42.杜继文、魏道儒.中国禅宗通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43.麻天祥.中国禅宗思想发展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44.麻天祥.禅宗文化大学讲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45.姜剑云.禅师百首[M].北京:中华书局,2008.
    46.陈继生.禅宗公案[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
    47.梁归智译注.金刚经·坛经[M].太原:三晋出版社,2008.
    48.赵朴初.佛教常识问答[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
    49.龚鹏程.佛学新解[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50.许苏民.禅的十大人生境界[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
    51.(宋)道原著、顾宏义译.景德传灯录译注[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0.
    52.赖永海主编、徐敏译注.圆觉经[M].北京:中华书局,2010.
    53.赖永海主编、赵锭华译注.解深密经[M].北京:中华书局,2010.
    54.赖永海主编、戴传江译注.梵网经[M].北京:中华书局,2010.
    55.赖永海主编、陈林译注.无量寿经[M].北京:中华书局,2010.
    56.赖永海主编、尚荣译注.四十二章经[M].北京:中华书局,2010.
    57.赖永海主编、刘鹿鸣译注.金光明经[M].北京:中华书局,2010.
    58.赖永海主编、尚荣译注.坛经[M].北京:中华书局,2010.
    59.赖永海主编,赖永海、刘丹译注.楞伽经[M].北京:中华书局,2010.
    60.赖永海主编,赖永海、高永旺译注.维摩诘经[M].北京:中华书局,2010.
    61.赖永海主编、王彬译注.法华经[M].北京:中华书局,2010.
    62.赖永海主编、刘鹿鸣译注.楞严经[M].北京:中华书局,2012.
    63.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1.杨天石.龚自珍的戒诗与学佛[J].复旦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3.
    2.管林.论龚自珍的佛教信仰及其对创作的影响[J].华南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1.
    3.陈铭.龚自珍的思想渊源初探思想战线[J].思想战线,1982,3.
    4.史国瑞.略论龚自珍哲学思想体系的基本特征[J].人文杂志,1983,1.
    5.齐国华.龚自珍社会史观述评[J].学术月刊,1985,1.
    6.卢兴基.龚自珍中年学佛考察[J].文学遗产,1988,1.
    7.邹进先.龚自珍尊史说[J].北方论丛,1991,3.
    8.天祥.龚自学佛的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J].郑州大学学报,1991,4.
    9.王凤贤.龚自珍伦理思想的启蒙色彩[J].浙江学刊,1992,2.
    10.孙实明.论龚自珍的唯心主义[J].哲学研究,1992,2.
    11.陈国庆.试论龚自珍哲学思想的学术价值[J].西北大学学报,1992,3.
    12.叶建华.近代文化的序幕——龚自珍学术思想述评[J].浙江学刊,1992,4.
    13.陈其泰.公羊三世说与龚自珍的古代社会史观[J].浙江学刊,1994,4.
    14.蒋大椿.龚自珍历史认识思想略探[J].近代史研究,1995,1.
    15.陈居渊.龚自珍的创作个性与思想[J].复旦大学学报,1995,1.
    16.齐文榜.己亥杂诗与龚自珍的佛教思想[J].河南大学学报,1995,5.
    17.丁四新.龚自珍的阴阳五行观及历史影响[J].江西社会科学,1995,5.
    18.蒋英豪.龚自珍诗文与传统的分歧[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96,2.
    19.袁伟时.从魏源看19世纪中国哲学学术研究[J].学术研究1996,4.
    20.董广杰.论龚自珍的社会批判思想[J].史学月刊,1996,5.
    21.刘慧宇.龚自珍的佛缘[J].文史知识,1996,6.
    22.陈鹏鸣.龚自珍与常州学派[J].浙江学刊,1996,11.
    23.郭金鸿.龚自珍人性论近代色彩探析[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7,1.
    24.吴世永.龚自珍的心态及其在诗文中的表现[J].台州师专学报,1997,4.
    25.汤志钧.龚自珍与今文经学近代史研究[J].近代史研究,1998,4.
    26.王树海.诗俏禅门原微[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6.
    27.张景岗.龚自珍的学佛因缘[J].文化史论,1999,3.
    28.梁文宁.龚诗意象组合艺术初探[J].中国韵文学刊,2000,2.
    29.孟兆臣.论文艺精品产生的必要条件[J].长白学刊,2000,3.
    30.莫林虎.论龚自珍诗歌创作与佛学的关系[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1.
    31.李文兰.龚自珍诗歌艺术风格探微[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2001,2.
    32.乔志强.说龚自珍的信佛成因[J].华夏文化,2001,2.
    33.李金涛.试论龚自珍诗歌的艺术新质[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
    34.沈文凡.儒禅互融与大历诗风[J].社会科学战线,2002,3.
    35.杨晔.龚自珍〈己亥杂诗〉艺术倾向发微[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3.
    36.俞祖华.国民性改造思潮的最初发轫——龚自珍个性解放思想述评[J].中州学刊,2002,5.
    37.于慧.论龚自珍人格的历史继承与超越[J].济南大学学报,2003,1.
    38.万师.龚自珍哲学思想的近代特色[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5.
    39.陈自力.释惠洪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3.
    40.李尚全.晚清士大夫佛教述要[J].甘肃社会科学,2004,2.
    41.朱奇志.“风雷”与“荒原”——龚自珍与鲁迅文本意象比较研究[J].求索,2004,2.
    42.朱奇志.“落花”与“野草”——龚自珍与鲁迅之生命意象比较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04,3.
    43.朱奇志.“梦境”与“鬼气”——龚自珍与鲁迅梦意象比较研究[J].江汉论坛,2004,5.
    44.王英志.龚自珍山水诗与准山水诗初探[J].文学遗产,2004,7.
    45.孙彦杰.一箫一剑铸精神——评龚自珍诗词中情志的发展演变[J].德州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
    46.汪龙麟.尊情与刺世——龚自珍的诗学追求与诗歌创作[J].大连大学学报,2004,5.
    47.冯国栋.《景德传灯录》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4.
    48.聂小雪.剑骨诗魂——李白与龚自珍诗歌中剑意象之比较[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49.徐振忠.布莱克与龚自珍的诗歌比较[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06,9.
    50.王新水.《维摩诘经》思想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6.
    51.陈锦荣.论龚自珍《己亥杂诗》对七绝的发展[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52.汪梦川.论龚自珍梁启超对南社诗歌的影响[J].惠州学院学报,2007,4.
    53.邹进先.龚自珍学佛对其思想与文学的影响[J].北方论丛,2007,4.
    54.陈必欢.龚自珍的文学思想与佛学[J].安康学院学报,2007,5.
    55.黄俊铨.禅宗典籍《五灯会元》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7.
    56.刘漪华.严宗圆融思想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07.
    57.纪锐利.清代论诗诗史[D].苏州大学博士论文,2007.
    58.马大勇.略论新诗创作对古典诗歌资源的接受与整合[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2.
    59.谢飘云.鸦片战争前后开拓诗坛新风的两位杰出诗人——张维屏与龚自珍诗歌创作比较[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3.
    60.吴阳林.“天”有病,人知否?——龚自珍批判思想的哲学解读[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2008,6.
    61.刘庆宇.清乾隆朝佛教政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62.龚恒利.龚自珍诗歌与佛学思想[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08.
    63.刘新文.龚自珍诗中花果草木意蕴的内涵[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3.
    64.黄开国.“将萎之花,惨于槁木”——试探龚自珍的社会批判思想[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65.郭前孔.清代晚期唐宋诗之争流变史[D].苏州:苏州大学,2009.
    66.张高元.龚自珍美学思想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