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政府战时贸易统制政策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抗日战争时期贸易统制政策的产生并非偶然,有其深刻而特殊的历史背景,具备必然性和必要性。纵观战前数十年的贸易状况,不仅逆差持续数额惊人,而且贸易结构畸形发展,作为农业国家,农产品输入数额巨大;贫穷国家,奢侈品输入数量过多;落后国家,机器设备输入比例太小。同时,战前中国贸易主权被外商操纵,主要商品进出口以及辅助国际贸易的各项事业均受制于人,国人不能自主。造成战前贸易衰颓的主要原因,首先在于列强倚恃不平等条约对中国进行大肆商品倾销;其次在于政府捐税繁杂保护乏力;再次在于工商企业自身产业落后经营无方。
     面对贸易衰颓的危害,战前精英阶层围绕着贸易统制的可能性与可行性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探讨。要求政府进行严格的贸易统制,以求挽回权益、维持进出口平衡,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认识。日本大举侵华后,战时急需的物品仅凭国内生产显然不足以保障战时供应,大量军需品自海外源源购入成为持续抗战的必要条件,而外汇和黄金储备的有限及海外侨胞汇款的减少,难以满足战时巨额购买的需求;同时,国难面前政府进行了战时政治经济体制的全面调整,这些都使得贸易统制势在必行。在此情形下,贸易统制配合整体经济政策产生,并在战争初期迅速确立。
     战时贸易统制是全面而动态的,从贸易的经营权而言,国营贸易与商营贸易并行,国营贸易是统制的高级阶段,而商营贸易统制是初级阶段;从贸易统制的时段而言,抗战前期侧重于获取外汇,即配合外汇政策开展贸易统制;后期侧重于对战争物资的争取,即配合物资政策控制进出口。
     商营贸易统制中,为调控物资进出,鼓励优势产品的出口、限制非必需品的进口,是抗战前期直接贸易统制政策法规涵盖的重要内容;为配合掌控外汇的宗旨,出口外汇售结政策及进口外汇请核政策随之出台,政府对外汇进出实施了全面配套管制,并且随着局势的演变进行相应的调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因国外援助及贷款的增加,外汇需求有所缓解;同时因日本的严密封锁,物资进出口困难,使得争取物资成为这一阶段贸易统制的核心目标,鼓励抗战所需物资进口、限制物资出口和对敌进行经济封锁成为统制商营贸易的主题。
     抗战初期,商营贸易统制过程中政府与商民利益上的对峙,致使两者矛盾激化,由此引发了关于国营贸易的实施条件与路径的激烈论争。学界对国营贸易政策的深入探讨,为国民政府实施国营贸易提供了理论铺垫。同时,在调整民营贸易的实践中,国民政府也逐渐意识到,政府很难将组织分散、资金薄弱、经营方式落后的商人组建成能够应付战时贸易困局的全国性民营贸易系统。因此,抗战前期国民政府着力调整战时贸易行政机构,并创办三大国营贸易公司,积极树立国营贸易体系。国营贸易政策从其运行考察,主要体现在统购统销和易货贸易两大政策上,两者相互配合,从内部而言,则通过对指定的主要农矿产品实施统购统销,以配合易货偿债的进行;从外部而言,则通过种种外交努力积极达成与各国的贸易协定,为国内物产外输和国外军火等物资内运创造条件。
     贸易统制政策因国家整体目标及战时现实需要而产生,并随着时局的变化而不断调整,政策的实施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是适合战时环境的最佳选择。从政策实施效果考察,总体上讲利大于弊,与政策初衷基本吻合。贸易统制的积极作用从支持抗战分析,它的实施不仅使优势产品得以集中出口,换取了大量军需物资的输入,极大提升了战时武器装备的性能,缩小了中日军队的差距;而且使抗战所需的其他各项国计民生物资得以调剂补充。因此,战时贸易统制政策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从经济角度分析,政策的推行使得国内局部时段、局部地域出现贸易出超,为平衡国际贸易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同时也使得商品进出受到严格管制,改善了战前进出口商品结构畸形的状态。当然,政策的弊病也不容忽视,战时贸易统制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贸易统制机构庞杂不一、职权交错,弊端丛生;统购商品价格畸形,窒碍生产和贸易的发展;相关职能机构人员徇私舞弊,祸害国家。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推行的贸易统制是涵盖了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目标、政策内容和政策手段诸方面的第一次全面管制,是近代以来贸易主权兴起背景下的具体实践,是中国对外贸易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进步,对支持中国抗战及逐渐摆脱半殖民地经济走向自主经济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近代鸦片战争以来世界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其目的归根结底在于从中国获取超额经济利益,并通过贸易先导、武力护航、特权支撑这一基本模式,将中国纳入其主导的经济体系之内,中国经济性质因此逐步转变为半殖民地经济。抗战爆发,战争的危急状态迫使国民政府以本国的最大利益诉求为原则自主进行贸易统制,并按照现实需要控制进出口,调整产销体制和产业布局,取得了贸易上的主导地位。战争的扩展及各大国的卷入,也使得各反法西斯大国从实际利益考虑,在原有驻华贸易体系被摧毁之后,为配合整体抗战的需要,或被迫或主动放弃相关经济权益。自主的贸易体系的确立及不平等条约的废除,使得中国经济已逐渐地由被动的、殖民地式的经济转到自主自立的经济轨道上来。
It was not accidental to perform the trade control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which had necessity and inevitability under certain history background. Overview the decades of trade conditions before the Anti-Japanese War. The typical features were sustained trade deficit, distortion development, and manipulation by foreigners due to deliberate dumping, lack of protection, heavy taxes, and poor operation of businesses. Because of the trade crisis before the war, the government had been requested for interfering trade to protect the trade interests and trade balance.
     After the outbreak of the war, it was not enough to guarantee the supply of war urgent materials only depending on the domestic production. Therefore importing war materials overseas was necessary. However, the limitation of foreign exchange and gold reserve and reduction of immigrant remittance could not satisfy the huge demand. Meanwhil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mobilization during the war before in the national crisis' structural adjustment was imperative to make trade control. Under such circumstances, trade control complying to the whole economic control turned up and developed at high spee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war.
     Trade control was a comprehensive and dynamic control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From the franchise, commercial trade was the primary stage of trade control, commercial trade and state trade are parallel respectively. And state trade was the advanced stage.From the trade control perio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war the government emphasized on access to foreign exchange, in other words conducting trade control with foreign exchange policy. Later the government focused on war materials, in other words control of import and export goods with material policy.
     For meeting the purpose of obtaining exchange, it became important part of directly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of trade control to meet, to encourage exports advantage products and restrict import non-essentials. For the core objective of exchange, the policy of exchange settlement and the policy of authorization import exchange established,and the polices used to comprehensively control exchange and were made the appropriate adjustments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After the outbreak of Pacific war, increasing international aid and loan helped to relieve the need of exchange. At the same time, for tight block from Japan and difficulty of import materials, access to war materials was the main purpose at this stag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war, benefits conflict between government and businessmen frequently took place.State trade was established as a national policy paralleling with commercial trade after heated debate. The system of state trade became major aspect of trade control during the war with the establishment and adjustment of trade committee, and establishment of the three state companies. Government trade institutions on behalf of the nation could obviously overcome the shortcomings which brought forth by private trade in the war. The system of state trade divided to two parts, one was government monopoly purchase and sale, the other one was barter. Externally, the government reached the trade agreements by diplomatic efforts, internally, it executed unified purchase and marketing accompany with agricultural and mineral products with barter.
     Trade control policy during the war adjusted frequently according to the facts and the national destination. Every coin has two sides, At the macro level, the policy effect is obvious, In the micro, there was many drawbacks. From the positive aspect, the government not only focused on collecting financial and material resources for the fight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through trade control, but also played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maintenance of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balance and improvement of China's export structure.From the view of negative impact, in the process of trade control complicated agencies caused numerous drawbacks, distorted purchase and commodity price obstructed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tion and trade. Favoritism was adverse to the state.In the progress of formulation and evolution of Trade Control Policy, although the regulatory documents were dominant, the results also were constrained by the policy of trade countries and interests and surroundings, also the interests conflicts between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 weakened the effect of trade control. Overall, the policy effects and policy-making met the original purpose.
     The trade control of KMT Government was constituted by policy subject, policy object and policy goals, policy content and policy instruments was the first comprehensive control of sovereignty in modern times, the concrete practice, the epoch-making progress in the foreign trade history. This was meaningful to Chinese to get rid of semi-colonial economy for independent economic. From Opium war, imperialist countries launched a series of aggressive wars against China in the aim of extra economic profits through the model of trade guide, force escort, privileges supported this basic model led China into its economic system. And Chinese economy gradually changed the nature to semi-colonial economy. Because the war broke out, the critical state of war forced the government to take the best interests as the main principle to control trad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ality of their need to control the import and export, obtain the leading trade, and actively adjust the layout of the national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system and industry. Expansion of the war and the involvement of major powers also made these countries who considered real interests give up their rights to give China more sovereignty after the destruction of the existing trading system in China for whole benefits of the war. All concessions were forced or voluntary. With establishment of independent trade system and the abolition of unequal treaties, China's economy had gradually transferred from the colonial economy to independent economy.
引文
1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训练委员会编印:《中国战时经济问题》,1943年12月版,第1页
    2程清舫《非常时期之国防建设》,1937年7月第2版,第64页
    3王亚南《战时经济问题与经济政策》,1938年2月版,第1页
    4罗敦伟《战时国家总动员》,青年书店1939年3月版,第83页
    5王亚南《战时经济问题与经济政策》,1938年2月版,第1页
    1黄如桐:《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外汇政策概述及评价》,《近代史研究》1987年第4期
    2傅志明《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统制经济刍论》《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4期
    3杨齐福:《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经济政策述评》,《淮阴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第2期
    4陆仰渊《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的战时经济统制》,《安徽史学》1995年第3期
    5何刚《抗战时期国民党战时经济政策述评》,《黄淮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1期
    6虞宝棠:《国民政府战时统制经济政策论析》,《史林》1995年第2期
    1方学英:《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统制经济政策的影响》,《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2刘殿君:《评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经济统制》,《南开经济研究》1996年第3期
    3王同起:《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经济体制与政策的调整》,《历史教学》1998年第9期
    4余信红《抗战初期国民党经济政策研究》,《天府新论》1995年第5期
    5陈雷《国民政府战时统制经济研究》,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博士论文
    1《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财政经济战略措施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88年5月版
    2朱英、石柏林《近代中国经济政策演变史稿》,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经济发展史》,近代中国出版社1983年版;陆仰渊、方庆秋主编《民国社会经济史》,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年版;郭飞平著《中华民国经济史》,人民出版社1994年1月;清庆瑞主编《抗战时期的经济》,北京出版社1995年版;史仲文、胡晓林主编《新编中国经济史》,人民出版社1995年;石柏林著《凄风苦雨中的民国经济》,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韩渝辉主编《抗战时期重庆的经济》(重庆出版社1995年8月版;李平生著《烽火映方舟----抗战时期大后方经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版;虞宝棠编著《国民政府与民国经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陈争平、龙登高著《中国近代经济史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杨德才著《中国经济史新论(1840-1949)》,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朱伯康、施正康著《中国经济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吴太昌《国民党政府的易货偿债政策和资源委员会的矿产管制》,《近代史研究》1983年第3期;《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的贸易、物资管制及国家资本的商业垄断活动》,《平准学刊》第五辑下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3月版
    1冯治《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外贸易管制述评》,《近代史研究》1988年第6期
    2郑会欣《试析战时贸易统制实施的阶段及其特点》,《民国档案》2005年第3期
    3郑友揆《中国对外贸易和工业发展(1840——1948)史实的综合分析》,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4年12月版;孙玉琴《中国对外贸易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版
    4陆远权《论抗战时期的国民政府贸易委员会》,《三峡学刊》1995年第1期
    5郑会欣《统制经济与国营贸易——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复兴商业公司的经营活动》,《近代史研究》2006年第2期;《复兴商业公司的成立与初期经营活动》,《近代中国》第139期
    6郑会欣《从官商合办到国家垄断:中国茶叶公司的成立及经营活动》,《历史研究》2007年第6期
    1张绍磊《战时中国国营贸易公司在香港之业务活动研究(1937-1941)》暨南大学2007硕士论文
    2徐万民《八年抗战时期的中苏贸易》,《近代史研究》1988年第6期
    3许乃典、童彩萍《抗日战争时期中苏贸易的特点和历史作用》,《历史教学问题》1995年第4期。
    4赵波《抗战初期中苏易货借款述论》,《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孙月华《抗战时期苏联援华的主要方式——中苏易货借款》,《泰山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5刘永达《从<摩根索日记>看<华锡借款合约>》,《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2期;《中美<钨砂借款合约>的由来》,《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1期;《中美<金属借款合约>的签订与美日贸易的困惑》,《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2期
    6白涛《中美<桐油借款合约>与美国对华政策的初始变化》,《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4期;刘玄启《桐油贸易与抗战初期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
    7吴景平《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德军事和经贸合作关系的若干史事述评》,《民国档案》2006年第4期;陈谦平《抗战初期的中德钨砂贸易》,《抗日战争研究》1998年第3期;杨捷《论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中德“易货贸易”》,《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7月;刘盛、张安《抗战时期中德易货贸易述评》,《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
    8张晓辉《抗战前期的粤港贸易线》,《广东社会科学》1995年第5期;张晓辉《抗战前期国统区的南方外贸运输线》,《民国档案》2006年第4期;张晓辉《论广州沦陷后香港在中国外贸中的地位和作用(1938.11———1941.12)》,《抗日战争研究》2003年第1期
    1郑起东《1995—2005:抗日战争时期经济研究述评》,《抗日战争研究》2008年第3期
    1夏炎德《我国实施对外贸易统制之检讨》,《东方杂志》1935年第32卷第9号,第23页
    2何炳贤《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几个先决条件》,《东方杂志》1934年第31卷第14号,第37页
    3何炳贤《我国应采的贸易政策》,《东方杂志》1937年第34卷第1号,第93页
    1马寅初《中国经济改造》,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第107页
    2陈重民《中国进口贸易》第12—13页, 商务印书馆(上海),1934年版
    1陈百年《国际贸易入超与农业复兴》, 《商学丛刊》1936年第2期
    1孔士谔《入超与中国之利害》,《东方杂志》1935年第32卷第18号,第12页
    1何炳贤《中国的国际贸易》,商务印书馆(上海)1937年版,第1062—1063页
    2李荣廷《战时商业资本金融资本及产业资本之透视》,《财政评论》1943年第10卷第4期
    1纪乘之《论民营对外贸易之发展》,《财政评论》1944年第12卷第2期
    2黄宇桢《我国对外贸易入超的原因及其补救的方策》,《工商管理月刊》1936年第3卷3期,第72页
    3孔士谔《币制改革与中国国际贸易》,《东方杂志》1936年第33卷第1期,第105页
    4王维骐《统制贸易声中之上海进口商行概况调查》,《东方杂志》1937年第34卷第13号,第131页
    5陈宗镇《我国对外统制贸易方式的检讨》,《国是公论》1939年第25期
    6王元照《管理外汇的汇率政策问题》,《今日评论》1939年第1卷第4期
    7《工商通讯》,1937年第1卷第7期,转自《江西近代贸易史资料》266页,江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2月版
    1熊之孚《中国钨矿之生产及其对外贸易》,《东方杂志》1936年第33卷第5号,第44页
    2顾青虹《中国蚕丝问题之检讨》,《东方杂志》1943年第39卷第3号,第37页
    3刘佐汉《中国生丝业衰弱原因之检讨》,《东方杂志》1935年第32卷第15号,第36页
    4上官俅《江西茶业之概况》,《工商通讯》1937年第1卷第13期
    5陈公仁《中国今日茶叶之复兴问题》,《东方杂志》1937年第34卷第4号,第78页
    6唐雪鸿《四川桐油业概况》, 《商学丛刊》1936年第3期
    1 李朋《四川的桐油与国营》,《东方杂志》1940年第37卷第4号,第31页
    2 《上海外贸史话》,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40页
    3 王维骐《统制贸易声中之上海进口商行概况调查》,《东方杂志》1937年第34卷第13号,第131页
    4 《贸委会工作状况》,《时事新报》1940年6月4日
    5 蒋辉祖《我国对外贸易沦于长期入超之原因及其挽救方法》, 《商学丛刊》1935年第1期
    1郭子勋《经济攘夺声中我国国际贸易统制之迫要》,《东方杂志》1934年第31卷第14号,第44页
    2钟兆璇《改进我国对外贸易行政之商榷》,《东方杂志》1946年第42卷第3号,第3页
    3丁洪范《日英在华之经济斗争》,《东方杂志》1937年第34卷第14号,第10页
    1《中国民营航营之厄运》,《中国社会》1935年第2卷第3期
    2章澄若《从经济上观察列强在华角逐现势》,《中国社会》1936年第2卷第4期,第10页
    3夏炎德《我国实施对外贸易统制之检讨》,《东方杂志》1935年第32卷第9号,第28页
    4褚葆彝《中国国际收支的均衡问题》,《东方杂志》1935年第32卷第8号,第50页
    5《上海外贸史话》,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37—38页
    6《改善我国对外贸易的机构》,《今日评论》1940年第3卷第24期
    1何炳贤《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几个先决条件》,《东方杂志》1934年第31卷第14号,第37页
    2郭子勋《经济攘夺声中我国国际贸易统制之迫要》,《东方杂志》1934年第31卷第14号,第44页
    3刘佛丁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版,第291页
    4王洵、于秋华编著《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版,第61页
    1参见孙玉琴编著《中国对外贸易史》第六、七章,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版
    2伍启元《由战时经济到平时经济》,大东书局1946年版,第32页
    3《实业部为请派员参加讨论有关外人在华设厂事宜会议致外交部财政部密咨》1931年5月21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六上,第126页,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6月版
    4《上海市政府为丝光棉织业同业公会请救济棉织业案致国民政府呈(1930年8月4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六下,第1页
    5参见《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六下,目录
    6《行政院交办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吴敬恒等请迅免棉花进口税提案给实业部训令(1935年11月26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六下,第118页
    7《请建议财政部迅速创办棉纱进口税特税并将此项加税之收入拨由工商部对于本国人民营办之棉纱工厂按 照生产比例发给津贴以资辅助而免倒闭案》,《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六下,第4页
    1《行政院关于救济中国纱厂业案与实业财政二部往来令函(1931年4—5月)》,《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六下,第7页
    2《行政院交办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吴敬恒等请迅免棉花进口税提案给实业部训令(1935年11月26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六下,第118页
    3《国民党中执会关于解决全国纱厂减工情形及救济办法与行政院来往函(1933年4—5月)》,《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六下,第26页
    4实业部为工商会议请先从棉织业实施关税保护政策提案与财政部往来咨(1931年2月6日—19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六下,第3页
    5《荣宗敬报告上海花纱厂危机并拟具救济方案致行政院呈(1933年4月21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六下,第15页
    6《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为华商纱厂联合会湖北分会维持华商纱厂意见致行政院函(1934年3月17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六下,第55页
    1《行政院交办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吴敬恒等请迅免棉花进口税提案给实业部训令(1935年11月26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六下,第119页
    2《国民党中执会关于解决全国纱厂减工情形及救济办法与行政院来往函(1933年4—5月)》,《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六下,第24页
    3《财政部等为解决上海市丝厂协会请求拨款救济丝厂业的有关文件(1928年1月16日—31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六下,第186页
    4《财政部等为解决上海市丝厂协会请求拨款救济丝厂业的有关文件(1928年1月16日—31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六下,第186—187页
    5《上海丝厂协会委员会关于改良蚕丝治标办法致工商部呈(1929年3月16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六下,第192页
    6《工商部等办理江浙绸机织联合会请筹设国立人造丝厂的有关文件(1930年7—8月)》,《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六下,第195页
    7《国民政府文官处关于上海市丝厂同业公会为受日货打击请发行苏浙沪厂丝公债一千万元以资救济致行政院公函(1930年11月)》,《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六下,第202—203页
    1 《实业财政二部关于发行救济丝业公债及指标办法致行政院呈(1931年1月21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六下,第212页
    2《全浙公会为华丝受日丝倾轧而衰落请求减免捐税以资救济致国民政府快邮代电(1930年11月21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六下,第205页
    3《国民政府行政院等办理救济四川丝业的有关文件(1930年12月)》,《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六下,第207页
    4《国民党中央秘书处为山东省党务整理委员会请免征灰丝茧绸营业税致行政院公函(1931年10月1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六下,第218页
    5《全国经济委员会蚕丝改良委员会施政成绩报告(1935年11月1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六下,第274页
    6《蚕丝改良委员会主任曾养甫关于我国蚕丝出口及衰落情况致实业部呈(1936年5月11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六下,第279页
    7《李崇典关于调查各地麦粉业情形给实业部呈(1934年12月11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六下,第289页
    1《天津总商会为面粉受外货压迫及特税影响衰落不堪请求救济的代电(1929年8月13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六下,第281页
    2《上海市面粉同业公会等为请减征面粉特税以维持面粉业致实业部呈(1931年7月25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六下,第283页
    3《李崇典关于调查各地麦粉业情形给实业部呈(1934年12月11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六下,第289页
    4《苏浙皖内地机制面粉厂公会为请救济内地面粉厂致实业部呈(1936年2月5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六下,第300页
    5《实业部关于核定工商会议救济卷烟业案致财政部咨(1931年2月16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六下,第315—316页
    6《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等关于救济华商烟草工厂案的有关文件(1930年5—6月)》,《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六下,第312页
    7《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等关于救济华商烟草工厂案的有关文件(1930年5—6月)》,《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六下,第311页
    1《上海市商会为华商卷烟厂连受外来压迫请在统税中酌提奖金以资救济的代电(1931年1月23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六下,第313—314页
    2《实业部关于核定工商会议救济卷烟业案致财政部咨(1931年2月16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六下,第316页
    3《工商部拟具救济目前已濒危殆各种实业的办法(1930年9月)》,《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六上,第155页
    4作舟《危机日深的对外贸易》,《东方杂志》1934年第31卷第20号,第4页
    5武育干《中国国际贸易概论》,商务印书馆1930年3月版,第590页
    6蔡重光《提倡国货与中国前途》,《救国月刊》1933年第1卷第1期,第14页
    1《上海市华商卷烟厂业同业公会为减轻捐税负担致实业部呈(1932年11月21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六下,第317页
    2《全国经济委员会棉业统制委员会关于办理国民党四届五中全会吴敬恒等提请政府切实设法救济全国纺厂案的具体办法(抄件)(1935年)》,《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六下,第84页
    3《请建议财政部迅速创办棉纱进口税特税并将此项加税之收入拨由工商部对于本国人民营办之棉纱工厂按照生产比例发给津贴以资辅助而免倒闭案》,《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六下,第4页
    4《国民党中执会秘书处为湖北省执委会呈报武昌各纱厂日货倾销造成生产过程暨救济办法致实业部函(1933年1月25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六下,第13页
    5《工商部拟具救济目前已濒危殆各种实业的办法(1930年9月)》,《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六上,第156页
    1《王柳樵等为救济绸业请减免各项捐税致行政院呈(1930年10月30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六下,第199—201页
    2《浙江杭嘉湖丝业代表陈翰臣等为丝业衰落请减免税率以维持营业致国民政府呈(1931年1月18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六下,第210—211页
    3《四川丝业代表李奎安等请求政府援例发行公债以救济丝业致国民政府呈(1931年2月7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六下,第214—215页
    4《荣宗敬报告上海花纱厂危机并拟具救济方案致行政院呈(1933年4月21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六下,第16页
    5《上海市丝厂同业公会委员会为国际丝价跌落沪市华丝山积新蚕无法消纳请求救济电(1932年4月27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六下,第225页
    6《苏浙皖内地机制面粉厂公会为请救济内地面粉厂致实业部呈(1936年2月5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六下,第301页
    1黄宇桢《我国对外贸易入超的原因及其补救的方策》,《工商管理月刊》1936年第3卷3期,第72页
    2《工商部拟具救济目前已濒危殆各种实业的办法(1930年9月)》,《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六上,第153页
    3《荣宗敬报告上海花纱厂危机并拟具救济方案致行政院呈(1933年4月21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六下,第15页
    4《大华棉业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创设缘起及营业计划书草案(1935年)》,《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六下,第89页
    5《行政院关于财政实业两部拟挽救江浙蚕丝业根本办法致全国经济委员会公函(1934年4月10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六下,第246页
    6《曾养甫关于蚕丝改良委员会过去进行事业及将来发展计划致秦汾函(1935年5月2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六下,第264页
    7黄宇桢《我国对外贸易入超的原因及其补救的方策》,《工商管理月刊》1936年第3卷3期,第72页
    1沈无愁《提倡国货与统制贸易》,《国货月报》,第2卷第10期,1935年10月
    2《工商部拟具救济目前已濒危殆各种实业的办法(1930年9月)》,《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六上,第153页
    3何炳贤《中国的国际贸易》,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第1059页
    4《棉业统制委员会关于救济申新纱厂方针及救济已停各纱厂计划草案(1936年)》,《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六下,第113页
    5《行政院关于救济中国纱厂业案与实业财政二部往来令函(1931年4—5月)》,《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六下,第7页
    6《国民党中执会关于解决全国纱厂减工情形及救济办法与行政院来往函(1933年4—5月)》,《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六下,第27页
    1《全国经济委员会棉业统制委员会关于办理国民党四届五中全会吴敬恒等提请政府切实设法救济全国纺厂案的具体办法(抄件)(1935年)》,《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六下,第85页
    2《全国经济委员会蚕丝改良委员会施政成绩报告(1935年11月1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六下,第274页
    3《实业部关于钨锑铁矿事项办理经过报告(1935年12月)》,《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六下,第719页
    4《广东省政府为修正广东官商专营钨矿对外贸易合办归约致行政院秘书处公函(1930年12月29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六下,第662—663页
    5《全国经济委员会棉业统制委员会关于救济棉业提案(1935年6月15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六下,第108页
    6《实业部等救济全国棉纺织业会议纪录(1935年6月14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六下,第102页
    1《行政院交办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吴敬恒等请迅免棉花进口税提案给实业部训令1935年11月26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六下,第119页
    2《实业部等救济全国棉纺织业会议纪录(1935年6月14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六下,第102—103页
    3《财政部等为解决上海市丝厂协会请求拨款救济丝厂业的有关文件(1928年1月16日—31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六下,第187页
    4《行政院关于财政实业两部拟挽救江浙蚕丝业根本办法致全国经济委员会公函(1934年4月10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六下,第248页
    5《上海市商会为华商卷烟厂连受外来压迫请在统税中酌提奖金以资救济的代电(1931年1月23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六下,第314页
    6朱觉芳《国产羊毛的近况及其改进的我见》,《工商管理月刊》1936年第3卷3期,第26页
    1何炳贤《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几个先决条件》,《东方杂志》1934年第31卷第14号,第37页
    2孙啸凤《民族经济与统制经济》,《中国社会》1934年第1卷第1期
    3《提倡国货运动国民应有之努力》,《国货月报》第1卷第4期,1934年5月,第2页
    4梁登高《华侨经济的衰落及救济对策的商榷》,《东方杂志》1936年第33卷第9号,第41页
    5何炳贤《中国的国际贸易》,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第1054页
    6夏炎德《我国实施对外贸易统制之检讨》,《东方杂志》1935年第32卷第9号,第24页
    7作舟《危机日深的对外贸易》,《东方杂志》1934年第31卷第20号,第4页
    1袁聘之《论中国国民经济建设的重心问题》,《东方杂志》1935年第32卷第16号,第18—19页
    2郭子勋《经济攘夺声中我国国际贸易统制之迫要》,《东方杂志》1934年第31卷第14号,第48页
    3郑允恭《世界各国通商政策之新趋向》,《东方杂志》1934年第31卷第18号,第34页
    4郭子勋《从白银外流说到贸易统制》,《东方杂志》1934年第31卷第19号,第48页
    5马寅初《中国经济改造》,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第191页
    6东帆《统制经济及其起因》,福建省县政人员训练所《公余》1937年1卷第5、6期
    1叔球《统制输入与限制进口制度》,《东方杂志》1934年第31卷第15号,第55页
    2马寅初《中国经济改造》,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第193页
    3马寅初《中国经济改造》,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第193—198页
    4罗敦伟《应付大战与统制经济》, 《中国社会》1934年第1卷第2期
    5《国民经济建设座谈会》, 《中国社会》1935年第2卷第1期
    6周清缉《国货运动与统制经济》,《行健月刊》1933年2卷3期
    7李立侠《国外贸易与抗战建国》,福建省县政人员训练所《公余》1938年第6期
    1沈无愁《提倡国货与统制贸易》,《国货月报》,第2卷第10期,1935年10月
    2夏炎德《我国实施对外贸易统制之检讨》,《东方杂志》1935年第32卷第9号,第24页
    3李立侠《贸易统制论与中国贸易统制问题》,福建省县政人员训练所《公余》1937年1卷第5、6期
    4沈奏廷《平衡生产成本法与吾国关税政策之前途》,《银行周报》1934年第18卷第32期
    5吴平章《救济工商业刍议》,《工商管理月刊》1935年第2卷12期
    6郭子勋《实施统制贸易几个根本问题》,《东方杂志》1935年第32卷第3号,第17页
    7屈平《三年来我国对外贸易之回顾与前瞻》, 《商学丛刊》1935年第1期
    8章乃器《白银增税以后》,《申报月刊》第3卷第11号
    1丁文江《实行统制经济的条件》, 《中国社会》1934年第1卷第3期
    2郭子勋《经济攘夺声中我国国际贸易统制之迫要》,《东方杂志》1934年第31卷第14号,第49页
    1夏炎德《我国实施对外贸易统制之检讨》,《东方杂志》1935年第32卷第9号,第30页
    2马寅初《中国经济改造》,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第694—695页
    3何炳贤《中国的国际贸易》,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第1054页
    4郭子勋《实施统制贸易几个根本问题》,《东方杂志》1935年第32卷第3号,第18—22页
    1孙啸凤《省统制经济之立场与限度》,《中国社会》1934年第1卷第3期
    2罗敦伟《省统制经济与割据经济》,《中国社会》1934年第1卷第3期
    3郭子勋《实施统制贸易几个根本问题》,《东方杂志》1935年第32卷第3号
    4马寅初《世界经济恐慌如何影响及于中国与中国之对策》,《东方杂志》1935年第32卷第13号,第17页
    1何炳贤《我国应采的贸易政策》,《东方杂志》1937年第34卷第1号,第97页
    2何炳贤《中国的国际贸易》,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第1063页
    3何炳贤《我国应采的贸易政策》,《东方杂志》1937年第34卷第1号,第98页
    4夏炎德《我国实施对外贸易统制之检讨》,《东方杂志》1935年第32卷第9号
    5罗敦伟《应付大战与统制经济》,《中国社会》1934年第1卷第2期
    1袁聘之《论中国国民经济建设的重心问题》,《东方杂志》1935年第32卷第16号,第19页
    2陈宗镇《我国对外统制贸易方式的检讨》,《国是公论》1939年第25期
    3(美)阿瑟·恩·杨格《一九二七至一九三七年中国财政经济情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5月版,第279页
    1《财政年鉴》续编第十编第三章,第19页,按1英镑合4.95美元计算;转自《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财政经济战略措施研究》,第362页。
    2褚葆彝《中国国际收支的均衡问题》,《东方杂志》1935年第32卷第8号,第48页
    1李立侠《稳定外汇的一项必要工作》,《经济动员》1938年第1卷第2期
    2孔士谔《入超与中国之利害》,《东方杂志》1935年第32卷第18号,第10页
    3夏炎德《我国实施对外贸易统制之检讨》,《东方杂志》1935年第32卷第9号,第24页
    4千家驹《中国战时经济讲话》,上海开明书店1939年版,第3页
    5吴克刚《战时经济》,世界合作出版协会1938年5月版,第26页
    6程清舫《非常时期之国防建设》,1937年7月第2版,第64页
    1罗敦伟《战时国家总动员》,青年书店1939年3月再版,第83页
    2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训练委员会编印《中国战时经济问题》,1943年12月版,第4页
    3千家驹《中国战时经济讲话》,上海开明书店1939年版,第5页
    4潘公展《战时政治制度》,正中书局印行,第10页
    5方显廷《战时中国经济研究》,商务印书馆1941年8月版,第169页
    6伍启元《三年来的中国战时经济》,《今日评论》1940年第4卷第1期
    1《财政部关于增进生产调整贸易办法大纲(1937年9月13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九),第433—434页
    2《行政院颁发农产工矿贸易调整委员会组织纲要(1937年11月)》,《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九),第434页
    3《财政部贸易委员会关于战时管理贸易机构组建状况的有关文书》,《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九),第409页
    4参见《财政部贸易委员会组织规程》,沈雷春、陈禾章编《战时经济法规》(二),(十四)机构组织,第13—14页,《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辑》,文海出版社
    1《财政部贸易委员会关于战时贸易政策变迁的有关文书》,《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九),第408页
    2浙江省中国党史学会编印《中国国民党历次会议宣言决议案汇编》第二分册,第339—342页
    3浙江省中国党史学会编印《中国国民党历次会议宣言决议案汇编》第二分册,第341页
    4浙江省中国党史学会编印《中国国民党历次会议宣言决议案汇编》第二分册,第373—383页
    1李立侠《战时如何统制对外贸易》,《经济动员》1938年第1卷第8期,第241页;又见《外汇统制与贸易管理》,第172页
    2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训练委员会编印《中国战时经济问题》,1943年12月版,第80页
    3邹秉文《中国之国际贸易政策》,《贸易月刊》第2卷第10期,1941年5月,第1页
    4李立侠《战时如何统制对外贸易》,《经济动员》1938年第1卷第8期,第241页;又见《外汇统制与贸易管理》,第172页
    5《四联总处关于协助政府促进战时贸易的有关文件》,《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九),第426页
    1《经济简讯·部令贸易委员会改善各地运输机构》,《商业月报》第18卷第9号,第8页
    2《财政部关于增进生产调整贸易办法大纲(1937年9月13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九),第433页
    3《行政院办法农产工商贸易调整委员会组织纲要(1937年11月)》,《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九),第434页
    4本社资料室《两年来我国对外贸易之变化》,《财政评论》,1939年11月,第2卷第5期,第176页
    1 浙江省中共党史学会编印《中国国民党会议宣言决议案汇编》第二分册,第341页
    2 浙江省中共党史学会编印《中国国民党会议宣言决议案汇编》第二分册,第374页
    3 龚家麟《我国战后对外贸易的剖析》,《东方杂志》1938年第35卷第20号,第33页
    4 魏友棐《抗战中之国际贸易》,《东方杂志》1937年第34卷第22、23、24合刊号
    5 甘祠森《统制贸易与贸易国营》,《中央周刊》1938年1卷19期
    6 《财政部钱币司撰抗战三年来之货币管理稿(1940年6月)》,《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四),第502页
    1《沿海港口限制航行办法》,重庆市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经济法规》(下),第554—555页,档案出版社1987年版
    2《战时财政部贸易委员会控制进出口物资运输的工作报告(1938年12月)》,《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九),第467页
    3《战时财政部贸易委员会垄断国货运输工作报告(1938年12月)》,《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九),第457页
    4《增强汉市经济轴心谋恢复国际贸易》,《申报》(汉口版)1938年3月27日
    5《上海市绸缎同业公会请恢复交通运输维持商业金融周转代电(1937年9月1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九),第455—456页
    6浙江省中共党史学会编印《中国国民党会议宣言决议案汇编》第二分册,第378页。
    1《财政部贸易委员会1938年统制进出口物资垄断市场的工作报告(1939年2月)》,《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九),第502页
    2《战时财政部贸易委员会控制进出口物资运输的工作报告(1938年12月)》,《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九),第466页
    3《财政部贸易委员会1938年统制进出口物资垄断市场的工作报告(1939年2月)》,《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九),第502页
    4《战时财政部贸易委员会控制进出口物资运输的工作报告(1938年12月)》,《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九),第470—471页
    5《战时财政部贸易委员会控制进出口物资运输的工作报告(1938年12月)》,《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九),第466—502页
    6《战时财政部贸易委员会控制进出口物资运输的工作报告(1938年12月)》,《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九),第466页
    1《中外财政金融消息汇报·国产输出增加冲破经济封锁》,《财政评论》第3卷第4期,第166页,1940年4月
    2《战时财政部贸易委员会控制进出口物资运输的工作报告(1938年12月)》,《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九),第468页
    3《财政部公布中央信托局办理战时兵险办法令(1937年10月11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四),第252页
    4《中央信托局办理战时兵险报告(1947年12月)》,《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四),第335页
    5《中央信托局1940年度业务报告》,《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四),第267页
    1《中央信托局办理战时兵险报告(1947年12月)》,《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四),第333页
    2《中央信托局办理战时兵险报告(1947年12月)》,《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四),第382页
    3《中央信托局办理战时兵险报告(1947年12月)》,《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四),第372页
    4《中央信托局办理战时兵险报告(1947年12月)》,《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四),第326页
    5朱羲农《我国战时贸易问题》,《财政评论》第2卷第5期,1939年11月,第20页
    1《实施贸易管理之各项办法·维护生产促进外销办法》,《经济动员》1938年第1卷第7期,第325—326页
    2《国民政府总动员计划大纲关于财政金融实施方案(1937年8月30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一),第13页
    3《国民政府总动员计划大纲关于财政金融实施方案(1937年8月30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一),第18页
    4浙江省中共党史学会编印《中国国民党会议宣言决议案汇编》第二分册,第468页
    5重庆市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经济法规》(上),档案出版社1992年7月版,第570—571页
    6《实施贸易管理之各项办法·维护生产促进外销办法》,《经济动员》1938年第1卷第7期,第326页
    1《财政部关于战时贸易政策及设施概况的报告(1945年)》,《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九),第416页
    2千家驹《抗战以来的经济21》,《华商报》1941年6月23日第4版
    3刘大钧《我国现行的贸易统制》,《经济动员》1938年第1卷第12期,第543页
    4朱羲农《我国战时贸易问题》,《财政评论》第2卷第5期,1939年11月,第19页
    1刘大钧《我国现行的贸易统制》,《经济动员》1938年第1卷第12期,第543页
    2《钱币司关于拟定英美经济运输使节来华工作项目计划大纲及抗战以来办理金融币制情况说明书签呈》,《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四),第502页
    3刘大钧《我国现行的贸易统制》,《经济动员》1938年第1卷第12期,第542页
    1《经济简讯·财部禁止苎麻等出口》,《商业月报》第18卷第9号,第17页
    2《经济简讯·水银严禁出口》,《商业月报》第18卷第12号,第16页
    3《经济简讯·财部令禁殊砂出口》,《商业月报》第19卷第1号,第9页
    4《经济简讯·菜饼及黄蜡等药材禁运出口》,《商业月报》第20卷第1号,第4页
    5《经济简讯·浙省禁止纸类出口》,《商业月报》第20卷第5号,第10页
    6《经济简讯·浙东统制油类出口》,《商业月报》第20卷第5号,第10页
    7《战时管理进出口物品条例》,《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九),第450—451页
    1《财政部贸易委员会关于战时出口贸易管制状况的有关文书(1943年11月)》,《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九),第527页
    2重庆市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经济法规》(上),档案出版社1992年7月版,第659页
    3重庆市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经济法规》(上),档案出版社1992年7月版,第660页
    4《盛京轮搭客私带黄金出口总值达七十万元海关已予没收查究》,《申报》(香港)1938年3月21日第2版
    5《禁止携带钞票办法》,见重庆市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经济法规》(上),档案出版社1992年7月版,第661—662页
    6《限制私运黄金出口及运往沦陷区域办法》,见重庆市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经济法规》(上),档案出版社1992年7月版,第579—580页
    7《防止水陆空私运特种物品进出口办法》,见沈雷春、陈禾章编《战时经济法规》(一),(五),第18—20页,《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辑》,文海出版社
    1《粮食资敌治罪暂行条例》,见沈雷春、陈禾章编《战时经济法规》(二),(七),第34页,《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辑》,文海出版社
    2《没收资敌食粮及罚金处理规则》,见沈雷春、陈禾章编《战时经济法规》(二),(七),第33—34页,《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辑》,文海出版社
    3《蒋委员长令各省严禁运粮资敌鄂民政厅继续办理积谷》,《申报》1938年3月13日
    4《禁运资敌物品条例》,见沈雷春、陈禾章编《战时经济法规》(二),(十一),第26—27页,《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辑》,文海出版社
    5《禁运资敌物品一览表》,见沈雷春、陈禾章编《战时经济法规》(二),(十一),第35—36页,《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辑》,文海出版社
    1《指定禁运资敌物品区域表》,见沈雷春、陈禾章编《战时经济法规》(二),(十一),第27—30页,《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辑》,文海出版社
    2《禁运资敌物品运沪审核办法》,见沈雷春、陈禾章编《战时经济法规》(二),(十一),第31一32页,《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辑》,文海出版社
    3沈雷春、陈禾章编《战时经济法规》(二),(十一),第32页,《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辑》,文海出版社
    4《经济简讯·运沪物品改由地方政府审核》,《商业月报》第19卷第7号,第5页
    5《经济简讯·经部电令各省变通禁运物品办法》,《商业月报》第19卷第7号,第5页
    6《国营机关收买禁运资敌物品报关验放办法》,见沈雷春、陈禾章编《战时经济法规》(二),(十一),第32页,《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辑》,文海出版社
    7《国营机关收买禁运资敌物品所需款项流通汇兑办法》,见沈雷春、陈禾章编《战时经济法规》(一),(五),第56页,《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辑》,文海出版社
    1吴承洛《资敌问题的探讨》,《新经济》第1卷第3期,1938年12月16日,第74页
    2重庆市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经济法规》(上),档案出版社1992年7月版,第78—82页
    3《坚壁清野实施办法纲要》,见重庆市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经济法规》(上),档案出版社1992年7月版,第188—190页
    4《军委会通令禁私贩钨砂违者处以死刑》,《申报》1938年4月4日
    5《偷运铜币出洋以汉奸论罪》,《经济动员》1938年第1卷第1期
    1浙江省中国党史学会编印《中国国民党历次会议宣言决议案汇编》,第二分册,第383页
    2《财政部关于增进生产调整贸易办法大纲(1937年9月13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九),第433—434页
    3《购买外汇请核办法》,见沈雷春、陈禾章编《战时经济法规》(二),(十二),第1—2页,《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辑》,文海出版社
    4《申请购买外汇规则》,见沈雷春、陈禾章编《战时经济法规》(二),(十二),第2—4页,《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辑》,文海出版社
    5沈雷春、陈禾章编《战时经济法规》(二),(十一),第11页,《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辑》,文海出版社
    6《非常时期禁止进口物品办法》,见沈雷春、陈禾章编《战时经济法规》(二),(十一),第1页,《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辑》,文海出版社
    7《禁止进口物品表》,见沈雷春、陈禾章编《战时经济法规》(二),(十一),第1—10页,《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辑》,文海出版社
    1《非常时期禁止进口物品领用进口特许证办法》,见沈雷春、陈禾章编《战时经济法规》(二),(十一),第11—12页,《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辑》,文海出版社
    2《领用禁止进口物品特许证之范围及程序》,见沈雷春、陈禾章编《战时经济法规》(二),(十一),第13页,《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辑》,文海出版社
    3沈雷春、陈禾章编《战时经济法规》(二),(十一),第11页,《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辑》,文海出版社
    4《禁止进口洋货不准私带应完关税一元以下仍应准予通融进口》,《申报》1939年8月25日第11版
    5《中外财政金融消息汇报·禁运进口货物特准通融办法》,《财政评论》第3卷第4期,1940年4月
    1《游击区改制洋货禁运内地》,《申报》1939年9月14日第10版
    2社评《加强对外贸易的统制》,《申报》1939年7月13日第4版
    3武育宣《战时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检讨》,《财政评论》第2卷第5期,1939年11月
    4沈雷春、陈禾章编《战时经济法规》(二),(十一),第11页,《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辑》,文海出版社
    5《“自由中国”的新经济气象》,《申报》1939年10月30日第10版
    6《非沦陷区各关贸易均为出超》,《申报》1939年8月1日第10版
    1《海关忙碌前所罕见出口货拥如山积洋货进口衰落景况黯淡国府平衡贸易已收宏效》,《申报》1939年8月2日第9版
    2李献琛《我国战时输入统制政策》,《贸易月刊》第3卷第1期,1941年8月,第55页
    3邹秉文《战期中贸易委员之工作》,《贸易月刊》第2卷第5期,1940年8月,第3页;《经济汇报》(抗战三周年纪念专号)第2卷第1、2期,1940年9月7日
    4《取缔禁止进口物品商销办法》,重庆市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经济法规》(下),档案出版社1992年7月版,第290—291页
    5邹琳《战时贸易问题》,《贸易月刊》第3卷第11期,1942年6月,第9页
    6重庆市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经济法规》(下),档案出版社1992年7月版,第290页
    1重庆市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经济法规》(下),档案出版社1992年7月版,第291页
    2《奢侈性物品施行禁销内地又贸易委会分别收买收买作价亦经规定》,《申报》1940年9月21日第4版
    3《奢侈品自明日起一律禁止内销》,《申报》1940年9月30日第11版
    4《财政部拟1941年度工作计划》,《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一),121页
    5《中外财政金融消息汇报·财部修正三项法规》,《财政评论》第6卷第4期,1941年10月,第150页
    1《进口物品取缔商销办法》,《申报》1941年9月26日,第10版
    2陆一远《论对倭经济战的对策》,《抗战时代》1939年第1卷第4期,第22页
    3叶楚伦《当前经济建设两个重要问题——集中资金根绝敌货》,《中央周刊》1939年第2卷第20期,第2页
    4蒋中正《抵御外侮与复兴民族(四)》,《申报》1938年2月9日
    5翁文灏《抗战三年之经济建设》,《经济汇报》第2卷第3、4期,1940年9月,第512页
    6许任飞《敌我胜败决于经济作战》,《抗战时代》1940年第3卷第2期,第32页
    7《抗敌会请扣留邮寄仇货》,《申报》1938年3月27日;《广九路搜获私运仇货稽查勒令开箧该犯借故遁去留下人造丝织品价值千余元》,《申报》(香港)1938年3月20日第3版
    1吴承洛《资敌问题的探讨》,《新经济》第1卷第3期,1938年12月16日,第74页
    2刘朗泉《两年半来国民政府对外贸易政策的回顾》,《东方杂志》1940年第37卷第4号,第15—16页
    3成都市档案馆编《民国时期成都市经济法规选编》,成都市档案馆1996年10月内部发行,第98—100页
    4《举报仇货奖惩办法根绝仇货会昨通过施行》,《申报》(香港)1938年4月11日第3版
    5成都市档案馆编《民国时期成都市经济法规选编》,成都市档案馆1996年10月内部发行,第98页
    6李伟昌译《倭在中国的掠夺》,《抗战时代》1940年第2卷第2期,第63—64页
    7《查禁敌货条例》,见沈雷春、陈禾章编《战时经济法规》(二),(十一),第33—34页,《近代中国史料 丛刊三编第二十辑》,文海出版社
    1《未遭日方控制之产品不得视为敌货仍准照常推销各地经济部以命令解释》,《申报》1939年2月13日第9版
    2沈雷春、陈禾章编《战时经济法规》(二),(十一),第33页,《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辑》,文海出版社
    1沈雷春、陈禾章编《战时经济法规》(二),(十一),第34页,《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辑》,文海出版社
    2李献琛《我国战时输入统制政策》,《贸易月刊》第3卷第1期,1941年8月,第55页
    3刘朗泉《两年半来国民政府对外贸易政策的回顾》,《东方杂志》1940年第37卷第4号,第16页
    4许任飞《敌我胜败决于经济作战》,《抗战时代》1940年第3卷第2期,第32页
    5社评《日本对华之经济战》,《申报》1939年11月17日第4版
    6冯文《论对敌经济反封锁》,《抗战时代》1940年第2卷第4期,第20页
    1《未遭日方控制之产品不得视为敌货仍准照常推销各地经济部以命令解释》,《申报》1939年2月13日第9版
    2《华商工厂五家出品经济部指定查禁各厂已被日人占用开工所出产品应即视为日货》,《申报》1939年7月11日第10版
    3《中外财政金融消息汇报·禁止伪充国货输入》,《财政评论》第3卷第1期,1940年1月
    4《财政部关于战时贸易政策及设施概况的报告(1945年)》,《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九),第418页
    5《经济部指定查禁辽吉黑热四省所产物品名称表》,见沈雷春、陈禾章编《战时经济法规》(二),(十一),第31页,《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辑》,文海出版社
    1《经济部通令:查禁日货注意商标并禁销东四省物品》,《申报》(香港)1939年3月10日第2版
    2重庆市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经济法规》(上),档案出版社1992年7月版,第190页
    3重庆市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经济法规》(上),档案出版社1992年7月版,第191页
    4《修正查禁敌货条例》,见重庆市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经济法规》(上),档案出版社1992年7月版,第192—198页
    5重庆市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经济法规》(上),档案出版社1992年7月版,第193
    6重庆市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经济法规》(上),档案出版社1992年7月版,第193
    7重庆市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经济法规》(上),档案出版社1992年7月版,第196—197
    1浙江省中共党史学会编印《中国国民党会议宣言议案汇编》第三分册,第23页
    2浙江省中共党史学会编印《中国国民党会议宣言议案汇编》第三分册,第59—60页
    3浙江省中共党史学会编印《中国国民党会议宣言议案汇编》第三分册,第60—61页
    4《行政院关于施行经济游击队组织及实施办法致经济部训令(1940年3月20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五),第630页
    5张励《经济游击战的意义及其使命》,《抗战时代》1940年第2卷第6期,第46页
    6陆国香《现阶段走私问题》,《财政评论》第3卷第6期,1940年6月,42—43页
    1陆一远《论对倭经济战的对策》,《抗战时代》1939年第1卷第4期,第23页
    2叶楚伦《当前经济建设两个重要问题——集中资金根绝敌货》,《中央周刊》1939年第2卷第20期,第2页
    3《增强汉市经济轴心谋恢复国际贸易》,《申报》1938年3月27日
    4浙江省中共党史学会编印《中国国民党会议宣言议案汇编》第二分册,第426页
    5《元旦起全国推行经济抗战运动》,《申报》1939年12月19日第11版
    6重庆市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经济法规》(上),档案出版社1992年7月版,第198页
    1江西省档案馆藏:周火生贩卖敌货被告;档案号:J018-02-07656
    2《财政部关于增进生产调整贸易办法大纲(1937年9月13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九),第433页
    3钟淦恩《战时我国关税之应变措置》,《经济汇报》(抗战三周年纪念专号)第2卷第1、2期,1940年9月7日,第188页
    4《洋米免税进口额定百二十万公石分配潮汕江门一带》,《申报》(香港)1939年3月22日第5版
    5《经济简讯·开矿需要机器免税入口》,《商业月报》第18卷第12号,第10页
    6重庆市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经济法规》(上),档案出版社1992年7月版,第152页
    7《非常时期后方各省进口钢铁金属品及机器纳税办法》,见重庆市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经济 法规》(上),档案出版社1992年7月版,第565—569页
    1《记帐洋米首批由港运粤米商纷纷认购米价渴望回落营运公司即将成立购运国米》,《申报》(香港)1938年4月24日第3版;《汕记帐洋米廿万公担全部许可进口体恤商艰粮委会已分别发证汕米价低落人民咸称颂政府》,《申报》(香港)1938年5月1日第3版
    2《民用防毒面具进口准免护照》,《申报》(香港)1938年3月22日第4版
    3《财政部贸易委员会关于战时进口贸易管制状况的有关文书(1943年11月)》,《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九),第520页
    4见沈雷春、陈禾章编《战时经济法规》(二),(十一),第41页,《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辑》,文海出版社
    1《国民政府战时管理进口出口物品条例(1942年5月11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九),第441—453页
    2《国民政府战时管理进口出口物品条例(1942年5月11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九),第442页
    3《改进贸易与补充物资》,《时事新报》1942年5月23日;《贸易月刊》第3卷第11期,1942年6月,第76页
    4《国民政府战时管理进口出口物品条例(1942年5月11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九),第443页
    5《特许进口出口物品领证报运办法》,见重庆市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经济法规》(下),档案出版社1992年7月版,第292—295页
    1《关于争取物资》,《大公报》1942年5月6日;《贸易月刊》第3卷第11期,1942年6月,第74页
    2《改进贸易与补充物资》,《时事新报》1942年5月23日;《贸易月刊》第3卷第11期,1942年6月,第77页
    3《国民政府战时管理进口出口物品条例(1942年5月11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九),第443页
    4《争取物资与自给自足》,《中央日报》1942年5月19日,《贸易月刊》第3卷第11期,1942年6月,第75页
    5《战时争取物资办法大纲》,见重庆市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经济法规》(上),档案出版社1992年7月版,第158—159页
    6见重庆市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经济法规》(上),档案出版社1992年7月版,第161—162页
    7见重庆市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经济法规》(上),档案出版社1992年7月版,第162页
    8《中外财政金融消息汇报·争取物资新订办法》,《财政评论》第11卷第2期,1944年2月,第199—120页
    1见重庆市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经济法规》(上),档案出版社1992年7月版,第163—164页
    2孔祥熙《一年来之财政——1942年12月14日在中枢纪念周的报告》,《财政评论》第9卷第1期,1943年1月
    3《中外财政金融消息汇报·协助抢购物资办法》,《财政评论》第11卷第6期,1944年6月,第174页
    4《中外财政金融消息汇报·对敌实行经济作战》,《财政评论》第12卷第2期,1944年8月,第123页
    5《中外财政金融消息汇报·政院发表财经报告》,《财政评论》第12卷第3期,1944年9月,第135页
    6第二历史档案馆藏:战时货运管理局档案313②—28,《编报本局工作概况案(1944年)》
    7见重庆市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经济法规》(下),档案出版社1992年7月版,第296—297页
    1《财政部拟办理战时金融管制概况稿(1942年6月20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四),第515页
    2陈静民《我国管理外汇制度》,《贸易月刊》第2卷第4期,1940年7月,第19页
    3朱契《德国对外贸易及外汇统制之方法》,《经济动员》1938年第1卷第8期,第336页;又见《外汇统制与贸易管理》,1938年12月版,第178—179页
    4尹宗舜《战时我国管理进出口外汇之经过》,《商学研究》第1卷第2期,1941年4月1日,第149页
    5张天泽《管理外汇应采取的方策》,《外汇统制与贸易管理》,1938年12月版,第40页
    6纪乘之译《论战时出口贸易之重要性》,《贸易月刊》第3卷第1期,1941年8月,第67页
    7邹秉文《战时出口外汇之管理》,《经济汇报》第1卷第5、6期,1940年1月20日,第8页
    1章祖荫《上海之外汇黑市》,《商学研究》第1卷第2期,1941年4月1日,第159页
    2《财政部钱币司撰抗战三年来之货币管理稿》,《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四),第484页
    1邹秉文《战时出口外汇之管理》,《经济汇报》第1卷第5、6期,1940年1月20日,第9页
    2马寅初《非常时期的法币与外汇》,《外汇统制与贸易管理》,1938年12月版,第8页
    3刘朗泉《两年半来国民政府对外贸易政策的回顾》,《东方杂志》1940年第37卷第4号,第20页
    4《财政部钱币司撰抗战三年来之货币管理稿》,《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四),第484页
    5《财政部钱币司撰抗战三年来之货币管理稿》,《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四),第485页
    6《徐次长复范崇实函》,《外汇统制与贸易管理》,1938年12月版,第312页
    7沈雷春、陈禾章编《战时经济法规》(二),(十二)外汇,第26—27页,《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辑》,文海出版社;另见,《经济动员》1938年第1卷第7期,第320—321页
    8沈雷春、陈禾章编《战时经济法规》(二),(十二)外汇,第9—10页,《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辑》,文海出版社;另见,《经济动员》1938年第1卷第7期,第320页
    9沈雷春、陈禾章编《战时经济法规》(二),(十二)外汇,第23—25页,《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辑》,文海出版社;另见,《经济动员》1938年第1卷第7期,第322—323页
    1李立侠《战时如何统制对外贸易》,《经济动员》1938年第1卷第8期,第241页
    2王伯颜《战时对外贸易及其政策之检讨》,《政论》1938年第1卷第31期,第12—13页
    3刘大钧《我国现行的贸易统制》,《经济动员》1938年第1卷第12期,第545页
    1《重庆出口商请改善统制外汇办法》,《经济动员》1938年第1卷第7期,第327页
    2《重庆出口商请改善统制外汇办法》,《经济动员》1938年第1卷第7期,第327页
    3《重庆出口商请改善统制外汇办法》,《经济动员》1938年第1卷第7期,第327页
    4 《财政部钱币司撰抗战三年来之货币管理稿》,《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四),第485页
    1《重庆出口商请改善统制外汇办法》,《经济动员》1938年第1卷第7期,第327页
    2邹秉文《战时出口外汇之管理》,《经济汇报》第1卷第5、6期,1940年1月20日,第9页
    3《四川出口商提出改善管理外汇办法》,《经济动员》1938年第1卷第7期,第328页
    4《关于货品出口运销港商呈请豁免承购外汇对于外汇规定认为难行》,《申报》(香港)1938年6月24日第4版
    5《实施贸易管理之各项办法·维护生产促进外销办法》,《经济动员》1938年第1卷第7期,第325页
    6《财政部关于战时贸易政策及实施概况的报告(1945年)》,《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九),第416页
    1《实施贸易管理之各项办法·维护生产促进外销办法》,《经济动员》1938年第1卷第7期,第325页
    2马寅初《非常时期的法币与外汇》,《外汇统制与贸易管理》,1938年12月版,第14页
    3朱通九《战时对外贸易应该严格统制》,《外汇统制与贸易管理》,1938年12月版,第163页
    4《社评·对贸易统制质疑及贸易委员会之声明》,《外汇统制与贸易管理》,1938年12月版,第293页
    5《社评·对贸易统制质疑及贸易委员会之声明》,《外汇统制与贸易管理》,1938年12月版,第295页
    1范崇实《论管理贸易问题》,《经济动员》1938年第1卷第7期,第328—329页,另见《范崇实上徐次长函》,《外汇统制与贸易管理》,1938年12月版,第310—312页
    2谭谦六《关于管理外汇的质疑》,《经济动员》1938年第1卷第7期,第331页;又见谭谦六《关于管理外汇的意见》,《外汇统制与贸易管理》,1938年12月版,第25页
    3《贸易委员会辟谣》,《经济动员》1938年第1卷第7期,第328—329页;又见《贸易委员会辟谣》,《外汇统制与贸易管理》,1938年12月版,第327—328页
    1《徐次长复范崇实函》,《外汇统制与贸易管理》,1938年12月版,第312—317页
    2《四川省王主席上孔院长电》,《外汇统制与贸易管理》,1938年12月版,第317—319页
    1《财政部徐次长复王主席函》,《外汇统制与贸易管理》,1938年12月版,第319—324页
    2《财政部徐次长复王主席函》,《外汇统制与贸易管理》,1938年12月版,第320页
    1千家驹《抗战以来的经济23》,《华商报》1941年6月25日第4版
    2《关于货品出口运销港商呈请豁免承购外汇对于外汇规定认为难行》,《申报》(香港)1938年6月24日第4版
    3朱通九《战时对外贸易应该严格统制》,《外汇统制与贸易管理》,1938年12月版,第166页
    4卢郁文《论管理外汇与统制贸易》,《国是公论》1938年第16期,1938年11月15日,第1页
    1王伯颜《出口货物售结外汇办法之检讨》,《财政评论》第3卷第6期,1940年6月,第43页
    2浙江省中国党史学会编印《中国国民党历次会议宣言决议案汇编》(第二分册),446—447页
    3《十三种土货今年起不运沪》,《申报》1939年2月6日,第9版
    4沈雷春、陈禾章编《战时经济法规》(二),(十二)外汇,第12页,《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辑》, 文海出版社
    1《财政部贸易会公布减结出口外汇办法》,《申报》1939年2月16日,第9版
    2沈雷春、陈禾章编《战时经济法规》(二),(十二)外汇,第13—14页,《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辑》,文海出版社
    3尹宗舜《战时我国管理进出口外汇之经过》,《商学研究》第1卷第2期,1941年4月1日,第156页
    4赵兰坪《我国战时外汇政策之检讨》,《经济汇报》第1卷第5、6期,1940年1月20日,第37—38页
    5沈雷春、陈禾章编《战时经济法规》(二),(十二)外汇,第19—20页,《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辑》, 文海出版社
    1沈雷春、陈禾章编《战时经济法规》(二),(十二)外汇,第19页,《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辑》,文海出版社
    2沈雷春、陈禾章编《战时经济法规》(二),(十二)外汇,第19—20页,《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辑》,文海出版社
    3沈雷春、陈禾章编《战时经济法规》(二),(十二)外汇,第28—29页,《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辑》,文海出版社
    1孟昭瓒《管理出口外汇之现阶段及其问题》,《财政评论》第3卷第6期,1940年6月,第53页
    2《经济简讯·偷运应结外汇物品处罚办法》,《商业月报》第20卷第1号,第4页
    3沈雷春、陈禾章编《战时经济法规》(一),(五)金融,第19—20页,《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辑》,文海出版社
    4重庆市档案馆编《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经济法规》(上),档案出版社1992年7月版,第575—576页
    5王伯颜《出口货物售结外汇办法之检讨》,《财政评论》第3卷第6期,1940年6月,第50页
    6沈雷春、陈禾章编《战时经济法规》(二),(十二)外汇,第29—30页,《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辑》,文海出版社
    1尹宗舜《战时我国管理进出口外汇之经过》,《商学研究》第1卷第2期,1941年4月1日,第158页
    2夏文通《我国战时出口外汇之管制》,《贸易月刊》第3卷第1期,1941年8月,第43页
    3夏文通《我国战时出口外汇之管制》,《贸易月刊》第3卷第1期,1941年8月,第46页
    1《财政部关于战时贸易政策及实施概况的报告(1945年)》,《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九),第417页
    2尹宗舜《战时我国管理进出口外汇之经过》,《商学研究》第1卷第2期,1941年4月1日,第149页
    3戴铭礼《战时出口外汇之管理》,《经济汇报》第1卷第5、6期,1940年1月20日,第6页
    4千家驹《抗战以来的经济3》,《华商报》1941年6月3日,第4版
    5沈雷春、陈禾章编《战时经济法规》(一),(五)金融,第1页,《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辑》,文海出版社
    6沈雷春、陈禾章编《战时经济法规》(一),(五)金融,第1—2页,《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辑》, 文海出版社
    1沈雷春、陈禾章编《战时经济法规》(一),(五)金融,第2页,《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辑》,文海出版社
    2千家驹《抗战以来的经济4》,《华商报》1941年6月4日,第4版
    3《四行联合办事处规定贴放钞券汇款等各项办法通函(1937年10月13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四),第3页
    4千家驹《抗战以来的经济5》,《华商报》1941年6月5日,第4版
    1孔祥熙《外汇问题》(1938年12月4日中国经济学社第十四届年会演讲辞),《经济动员》1939年第2卷第4期,第184页
    2《财政部为颁布非常时期安定金融办法致各方电(1937年8月)》,《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四),第445页
    3《财政部钱币司为抄送军事委员会秘书厅交议孙科关于充实战时财政金融各项办法函稿(1937年12月21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三),第149页
    4《平津中外银行外汇停止商民多拒绝使用伪钞》,《申报》1938年3月16日
    5朱契《中日战争与货币管理》,《经济动员》1938年第1卷第6期,第232—233页
    1李时霖《统制外汇(上)》,《申报》(香港)1938年4月13日第3版
    2《钱币司关于拟定英美经济运输使节来华工作项目计划大纲及抗战以来办理金融币制情况说明书签呈》,《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四),第503页
    3沈雷春、陈禾章编《战时经济法规》(二),(十二)外汇,第1页,《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辑》,文海出版社
    4沈雷春、陈禾章编《战时经济法规》(二),(十二)外汇,第1—2页,《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辑》,文海出版社
    5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训练委员会编印《中国战时经济问题》,第74页,1943年12月版
    6符彪《我财部统制外汇非“限制”外汇》,《东方杂志》1938年第35卷第2号,第3页
    1邹宗伊《从贸易上论证管理外汇与调整贸易之成绩》,《经济动员》1939年第2卷第6、7期,第332页
    2《统制外汇实施后国货突形畅销粤工业前途殊形乐观》,《申报》(香港)1938年3月21日第3版
    3《经济简讯·中央管制外汇后次要商品输沪减少》,《商业月报》第19卷第5号,第6页
    4《沪著名金融家盛赞我国外汇请核条例》,《申报》(香港)1938年3月23日第2版
    5章祖荫《上海之外汇黑市》,《商学研究》第1卷第2期,1941年4月1日,第160页
    6施建生《抗战三年来的我国外汇政策》,《东方杂志》1940年第37卷第14号,第15页
    1朱契《中日战争与货币管理》,《经济动员》1938年第1卷第6期,第238页
    2千家驹《抗战以来的经济7》,《华商报》1941年6月8日第4版
    3《财政部关于战时巩固法币地位统制外汇节制发行稳定物价方针(1938年5月20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四),第451—452页
    4尹宗舜《战时我国管理进出口外汇之经过》,《商学研究》第1卷第2期,1941年4月1日,第150—151页
    1刘朗泉《两年半来国民政府对外贸易政策的回顾》,《东方杂志》1940年第37卷第4号,第18页
    2《中英新借款成立》,《申报》(香港)1939年3月10日第3版
    3施建生《抗战三年来的我国外汇政策》,《东方杂志》1940年第37卷第14号,第17—18页
    1争牖《调整外汇后统制贸易之强化》,《商业月报》第19卷第7号,第1页
    2潘传栋《建议统制外汇方案》,《申报》1939年7月24日,第14版
    3沈雷春、陈禾章编《战时经济法规》(二),(十一)贸易,第1—10页,《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辑》,文海出版社
    4沈雷春、陈禾章编《战时经济法规》(二),(十二)外汇,第2—3页,《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辑》,文海出版社
    5沈雷春、陈禾章编《战时经济法规》(二),(十二)外汇,第19页,《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辑》,文海出版社
    1沈雷春、陈禾章编《战时经济法规》(二),(十二)外汇,第3页,《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辑》,文海出版社
    2《调整国际收支的新办法》,《今日评论》1939年第2卷第3期,第34页
    3朱契《论财政部最近禁止进口及出口货物结汇领取汇价差额办法》,《经济动员》1939年第3卷第6期,第1121页
    4《经济简讯·外汇统制强化后裨益全国经济发展》,《商业月报》第19卷第8号,第11页
    5《财政部公布申请外汇实施细则》,《申报》1940年2月15日,第7版
    1转自《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财政经济战略措施研究》,第117页,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2金天锡《英美封存中国资金之真相》,《东南经济》1941年1卷7、8合期,第65—66页
    3《外汇管理委员会成立》,《贸易月刊》第3卷第1期,1941年8月,第46页
    4《四联总处1941年度工作报告》,《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四),第93页
    5谭熙鸿主编《十年来之中国经济(1936—1945)》上册,高叔康《十年来之经济政策》,A—22页
    6《十四家外商银行昨停止黑汇交易》,《申报》1941年8月30日,第9版
    1《外汇黑市消灭》,《贸易月刊》第3卷第1期,1941年8月,第13页
    2《财政部修正三项法规》,《华商报》1941年9月7日第4版
    3《法令摘要·修正非常时期禁止进口物品办法》,《东南经济》1941年1卷9、10合期,164—165页
    4尹宗舜《战时我国管理进出口外汇之经过》,《商学研究》第1卷第2期,1941年4月,第158页
    1郑允恭《世界各国通商政策之新趋向》,《东方杂志》1934年第31卷第18号
    2郭子勋《实施统制贸易几个根本问题》,《东方杂志》1935年第32卷第3号
    3夏炎德《我国实施对外贸易统制之检讨》,《东方杂志》1935年第32卷第9号
    4夏炎德《我国实施对外贸易统制之检讨》,《东方杂志》1935年第32卷第9号
    1马寅初《非常时期法币与外汇》,《外汇统制与贸易管理》,1938年12月版,第13页
    2童蒙正《由统制贸易说道经济制度》,中国经济学社编《战时经济问题》,商务印书馆1941年版,第227页
    3陈宗镇《我国对外统制贸易方式的检讨》,《国是公论》1939年第25期,第8页
    4童蒙正《由统制贸易说道经济制度》,中国经济学社编《战时经济问题》,商务印书馆1941年版,第228页
    5朱通九《战时对外贸易应如何统制》,《经济动员》1938年第1卷第7期,第291页
    6李立侠《战时如何统制对外贸易》,《经济动员》1938年第1卷第8期;《管理贸易的原则问题》,《青年向导》1938年第8期;《管理外汇与管理贸易》,《时事新报》1938年6月5日
    1李立侠《战时如何统制对外贸易》,《经济动员》1938年第1卷第8期,第343页
    2朱祖晦《从争夺外汇暗盘利益到对外贸易国营》,《经济动员》1938年第1卷第9期,第299页
    3朱祖晦《目下我国采用之对外贸易国营方案》,《经济动员》1939年第2卷第5期,第234页
    4承武《解决外汇黑市问题》,《外汇统制与贸易管理》,1938年12月版,第117页
    5张天泽《管理外汇应才的方案》,原载8月27日《大公报》,《经济动员》1938年第1卷第8期,370页
    6刘大钧《我国现行的贸易统制》,《经济动员》1938年第1卷第12期,第547页
    7邹宗伊《从贸易上论证管理外汇与调整贸易之成绩》,《经济动员》1939年第2卷第6、7期,第332页
    1 陈宗镇《我国对外统制贸易方式的检讨》,《国是公论》1939年第25期,第9页
    2 王元照《管理外汇的汇率政策问题》,《今日评论》1939年第1卷第4期,第9页
    3 邹宗伊《从贸易上论证管理外汇与调整贸易之成绩》,《经济动员》1939年第2卷第6、7期,第333页
    4 陈宗镇《我国对外统制贸易方式的检讨》,《国是公论》1939年第25期。
    1 蒋滋福《对外贸易国营之疑意》,《青年向导》1939年第1卷32期,第10页
    2 王元照《管理外汇的汇率政策问题》,《今日评论》1939年第1卷第4期,第10页
    3 卢郁文《论管理外汇与统制贸易》,《国是公论》1938年第16期。
    4 刘大钧《我国现行的贸易统制》,《经济动员》1938年第1卷第12期,第548页
    1 李立侠《管理贸易的原则问题》,《经济动员》1938年第1卷第8期,第369页
    2 王烈望《“联银”不绝吸收外汇应采之对策如何》,《申报》1939年2月5日第10版
    3 朱祖晦《从争夺外汇暗盘利益到对外贸易国营》,《经济动员》1938年第1卷第9期,第300页
    4 李朋《四川的桐油与国营》,《东方杂志》1940年第37卷第4号,第36页
    5 朱祖晦《目下我国采用之对外贸易国营方案》,《经济动员》1939年第2卷第5期,第238页
    1 朱祖晦《从争夺外汇暗盘利益到对外贸易国营》,《经济动员》1938年第1卷第9期,第299页
    2 《战时经济问题坐谈会辑要》,《经济动员》1938年第1卷第10期,第463页
    3 许涤新《论对外贸易》,《经济动员》1939年第2卷第5期,第271页
    4 闵天培《对外贸易收归国营》,《东方杂志》1939年第36卷第19号,第30页
    5 关吉玉《抗战一年来之财政重要设施及补充意见之商榷》,原载《现代读物》第三卷第七期,《经济动员》1938年第1卷第8期,第370页
    6 王烈望《“联银”不绝吸收外汇应采之对策如何》,《申报》1939年2月5日第10版
    1 陈长蘅《管理外汇与统制贸易问题之进一步检讨》,《经济动员》1938年第1卷第8期,第369页
    2 闵天培《对外贸易收归国营》,《东方杂志》1939年第36卷第19号,第30页
    3 胡元民《我国急应对外贸易国营以推进战时及战后经济建设》,中国经济学社编《战时经济问题续集》,商务印书馆1941年1月版,第128页
    4 闵天培《对外贸易收归国营》,《东方杂志》1939年第36卷第19号,第30页
    5 朱祖晦《从我国外汇问题说到对外贸易国营》,《经济动员》1938年第2卷第1期,第23页
    6 朱通九《战时对外贸易应如何统制》,《经济动员》1938年第1卷第7期,第289—290页
    1关吉玉《抗战一年来之财政重要设施及补充意见之商榷》,原载《现代读物》第三卷第七期,《经济动员》1938年第1卷第8期,第370页
    2吴道珍《贸易的国防》,上海汗血书店1936年11月版,第122页
    3朱祖晦《从争夺外汇暗盘利益到对外贸易国营》,《经济动员》1938年第1卷第9期,第299页
    4童蒙正《由统制贸易说道经济制度》,中国经济学社编《战时经济问题》,商务印书馆1941年版,第228页
    5《财政部关于战时贸易政策及实施概况的报告(1945年)》,《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 经济(九),第415页
    1参见《军事委员会贸易调整委员会实施办法》,见重庆市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经济法规》(上),档案出版社1992年7月版,第55—56页
    2邹秉文《中国之国际贸易政策》,《贸易月刊》第2卷第10期,1941年5月,第3页
    3沈雷春、陈禾章编《战时经济法规》(二),(十四),第13—14页,《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辑》,文海出版社
    4《财政部关于战时贸易政策及实施概况的报告(1945年)》,《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九),第416页
    1《国民政府财政部公布修正贸易委员会组织规程》,《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九),第435—437页
    2邹秉文《中国之国际贸易政策》,《贸易月刊》第2卷第10期,1941年5月,第4页
    1 《国民政府财政部修正复兴公司章程(1947年7月)》,《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九),第438页
    2 参见《财政部贸易委员会关于战时管理贸易机构组建状况的有关文书(1943年11月)》,《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九),第409—411页
    3 《财政部关于战时贸易政策及实施概况的报告(1945年)》,《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九),第421页
    1参见《中苏三次易货借款》,《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二),602页—650页
    2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训练委员会编印《中国战时经济问题》,1943年12月版,第78页
    3《管理全国茶业出口贸易办法大纲》,见沈雷春、陈禾章编《战时经济法规》(二),(十一),第20—21页,《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辑》,文海出版社
    4沈雷春、陈禾章编《战时经济法规》(二),(十一),第20页,《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辑》,文海出版社
    5沈雷春、陈禾章编《战时经济法规》(二),(十一),第21页,《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辑》,文海出版社
    6《经济简讯·贸易会厉行统制华茶外销》,《商业月报》第19卷第8号,第12页
    7邹秉文《战期中贸易委员之工作》,《贸易月刊》第2卷第5期,1940年8月,第2页;《经济汇报》(抗战三周年纪念专号)第2卷第1、2期,1940年9月7日
    1沈雷春、陈禾章编《战时经济法规》(二),(十二),第19页,《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辑》,文海出版社
    2沈雷春、陈禾章编《战时经济法规》(二),(十二),第31页,《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辑》,文海出版社
    3《中美桐油借款合约(1939年2月8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二),651页
    4邹秉文《战期中贸易委员之工作》,《贸易月刊》第2卷第5期,1940年8月,第2页;《经济汇报》(抗战三周年纪念专号)第2卷第1、2期,1940年9月7日
    5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训练委员会编印《中国战时经济问题》,1943年12月版,第79页
    6《全国桐油统购统销办法》,见重庆市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经济法规》(下),档案出版社1992年7月版,第313—314页
    7重庆市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经济法规》(下),档案出版社1992年7月版,第313页
    8《全国桐油调节管理办法》,见重庆市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经济法规》(下),档案出版社1992年7月版,第314—316页
    1重庆市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经济法规》(下),档案出版社1992年7月版,第315页
    2刘骅南《论我国猪鬃产销政策》,《贸易月刊》第3卷第8期,1942年3月,第27页
    3纪承之《我国农矿产品贸易之前途》,《贸易月刊》第3卷第8期,1942年3月,第11页
    4《经济简讯·行政院训令白猪鬃禁运出口》,《商业月报》第19卷第6号,第2页
    5沈雷春、陈禾章编《战时经济法规》(二),(十一),第24页,《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辑》,文海出版社
    6沈雷春、陈禾章编《战时经济法规》(二),(十一),第24-25页,《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辑》,文海出版社
    7重庆市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经济法规》(下),档案出版社1992年7月版,第310—313页
    8《经济部编六年来之工矿》,《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六),第293页
    9《资源委员会锑业管理处1937—1942年统制锑品情形报告》,《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九),第43页
    1两规则内容详见沈雷春、陈禾章编《战时经济法规》(二),(八),第44页,《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辑》,文海出版社
    2重庆市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经济法规》(下),档案出版社1992年7月版,第122页
    3杨玉珠《最近我国生丝对外贸易分析》,《贸易月刊》第2卷第8期,1941年3月,第52页
    4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训练委员会编印《中国战时经济问题》,1943年12月版,第80页
    5《中外财政金融消息汇报·全国生丝统购统销》,《财政评论》第9卷第5期,1943年5月
    6重庆市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经济法规》(下),档案出版社1992年7月版,第318—319页
    7张桂海《最近我国羊毛对外贸易分析》,《贸易月刊》第2卷第8期,1941年3月,第51页
    8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训练委员会编印《中国战时经济问题》,1943年12月版,第79页
    9重庆市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经济法规》(下),档案出版社1992年7月版,第316页
    1沈雷春、陈禾章编《战时经济法规》(二),(十一),第22—23页,《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辑》,文海出版社
    2重庆市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经济法规》(下),档案出版社1992年7月版,第313
    3重庆市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经济法规》(下),档案出版社1992年7月版,第310—311
    4沈雷春、陈禾章编《战时经济法规》(二),(十一),第24页,《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辑》,文海出版社
    5重庆市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经济法规》(下),档案出版社1992年7月版,第316—317
    6重庆市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经济法规》(下),档案出版社1992年7月版,第318
    7沈雷春、陈禾章编《战时经济法规》(二),(十一),第19页,《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辑》,文海出版社
    1重庆市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经济法规》(下),档案出版社1992年7月版,第315
    2重庆市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经济法规》(下),档案出版社1992年7月版,第313页
    3沈雷春、陈禾章编《战时经济法规》(二),(十一),第25—26页,《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辑》,文海出版社
    4重庆市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经济法规》(下),档案出版社1992年7月版,第317页
    5重庆市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经济法规》(下),档案出版社1992年7月版,第123—124页
    1重庆市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经济法规》(下),档案出版社1992年7月版,第315页
    2重庆市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经济法规》(下),档案出版社1992年7月版,第311—312页
    3重庆市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经济法规》(下),档案出版社1992年7月版,第124页
    4《民国二十七年度茶叶检验标准着色茶及茶箱取缔办法》及《内销茶鉴别办法》,沈雷春、陈禾章编《战时经济法规》(二),(十一),第19—22页,《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辑》,文海出版社
    5沈雷春、陈禾章编《战时经济法规》(二),(十一),第24页,《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辑》,文海出版社
    1重庆市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经济法规》(下),档案出版社1992年7月版,第313页
    2重庆市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经济法规》(下),档案出版社1992年7月版,第313页
    3《国民政府贸易委员会全国桐油统购统销办法(1941年5月)》,《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九),613页
    4沈雷春、陈禾章编《战时经济法规》(二),(十一),第25页,《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辑》,文海出版社
    5重庆市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经济法规》(下),档案出版社1992年7月版,第123页
    6重庆市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经济法规》(下),档案出版社1992年7月版,第317页
    1重庆市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经济法规》(上),档案出版社1992年7月版,第82页
    2《国民政府贸易委员会修正全国猪鬃统销办法(1941年5月)》,《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九),619页
    3重庆市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经济法规》(下),档案出版社1992年7月版,第318页
    4《军委会通令禁私贩钨砂违者处以死刑》,《申报》1938年4月4日
    5重庆市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经济法规》(上),档案出版社1992年7月版,第126—128页
    6《财政部关于战时贸易政策及实施概况的报告(1945年)》,《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九),第421页
    1杨杰《军事与国防》,商务印书馆1946年12月版,第125页
    2李立侠《战时如何统制对外贸易》,《经济动员》1938年第1卷第8期,第343页
    3孔令侃《易货问题之检讨》,《财政评论》第2卷第5期,1939年11月,第6页
    4李立侠《战时如何统制对外贸易》,《经济动员》1938年第1卷第8期,第344页
    5蒋纬国《抗日御侮》第3卷,台湾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78年版,第25页
    6孔祥熙《一年来之财政——1942年12月14日在中枢纪念周的报告》,《财政评论》第9卷第1期,1943年1月
    1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组编《胡适来往书信选(中册)》,中华书局1979年5月版,第440页
    2柯伟林《蒋介石政府与纳粹德国》,中国青年出版社1994年8月中译版,第279页
    3秦孝仪编《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台北国民党党史委,1984年版,第80页
    4章伯锋等《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之13(抗日战争)》第四卷外交上,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919页
    5《德国外交文件(第四辑)》第1卷,第750页
    6《抗战爆发后中德易货档案史料选(上)》,《民国档案》1995年第2期,第30页
    1《抗战爆发后中德易货档案史料选(上)》,《民国档案》1995年第2期,第38页
    2《抗战爆发后中德易货档案史料选(上)》,《民国档案》1995年第2期,第40页
    3《抗战爆发后中德易货档案史料选(上)》,《民国档案》1995年第2期,第40页
    1《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三编战时外交(二),第709页
    2程天放《使德回忆——柏林最后五个月》,(台湾)《传记文学》第7卷第6期,第20页
    3《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三编战时外交(二),第712页
    4《德国外交文件(第四辑)》第1卷,第875页
    5《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三编战时外交(二),第712页
    1 《抗战爆发后中德易货档案史料选(上)》,《民国档案》1995年第2期,第46页
    2《抗战爆发后中德易货档案史料选(下)》,《民国档案》1995年第3期,26页
    3柯伟林《蒋介石政府与纳粹德国》,中国青年出版社1994年8月中译版,第294页
    4《中德外交密档(1927—1947)》,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10月版,第341页
    5柯伟林《蒋介石政府与纳粹德国》,中国青年出版社1994年8月中译版,第295页
    6《王宠惠等关于向德国供应钨锡电函》,《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外交,第664页
    1《王宠惠等关于向德国供应钨锡电函》,《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外交,第665页
    2《王宠惠等关于向德国供应钨锡电函》,《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外交,第666页
    3《王宠惠等关于向德国供应钨锡电函》,《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外交,第666页
    4《王宠惠等关于向德国供应钨锡电函》,《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外交,第667页
    5《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三编战时外交(二),第697页
    6《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三编战时外交(二),第671页
    1翁文灏《一九三七年访问英、德和苏联的回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1960年1月第1辑,第63页
    2《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三编战时外交(二),第465页
    3《中国军事代表团与苏联商谈援华抗日械弹纪录稿》,《民国档案》1987年第3期,第32—43页
    4《杨杰日记》,转自李嘉谷《合作与冲突——1931-1945年的中苏关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11月版,第109页
    5《杨杰关于与苏联商洽援华武器情形致蒋介石函电稿(1937年12月-1938年4月)》,《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外交,第239—240页
    1《杨杰关于与苏联商洽援华武器情形致蒋介石函电稿(1937年12月-1938年4月),《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外交,第240页
    2《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三编战时外交(二),第470页
    3《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三编战时外交(二),第471页
    4《蒋介石为催询函中苏借款条约事与行政院往来电函(1939年1月)》,《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外交,第273页
    5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档,3018—33,转自李嘉谷《合作与冲突——1931-1945年的中苏关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11月版,第78页
    1《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三编战时外交(二),第484—494页
    2《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三编战时外交(二),第493—494页
    3《蒋介石请求苏联援购武器速运来华事致斯大林等密电(1938年5月)》,《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外交,第244页
    4《斯大林、伏罗希洛夫关于苏联援华事宜致蒋介石电(1938年5月10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外交,第270页
    5《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三编战时外交(二),第494页
    1 《蒋介石为感激苏联援华致斯大林等电(1938年5月31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外交,第270页
    2孔庆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苏联对华军事援助述略》,《历史档案》1991年1期,第124页
    3《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三编战时外交(二),第514页
    4孙科《中苏关系》,上海中华书局1946年版,第18页
    1《国民政府公布中苏通商条约(1939年6月16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外交,第275页
    2《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三编战时外交(二),第414页
    3《抗战期间中国政府对苏易货偿债相关史料(1939年2月—1945年6月》,《民国档案》2006年第2期,第13页
    4《蒋介石责成各部会专人办理对苏贸易与交涉手令(1940年8月23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外交,第285页
    5《抗战期间中国政府对苏易货偿债相关史料(1939年2月—1945年6月》,《民国档案》2006年第2期,第17页
    6《抗战期间中国政府对苏易货偿债相关史料(1939年2月—1945年6月》,《民国档案》2006年第2期,第29页
    1孙科《我们唯一的路线》,《中苏文化》第15卷第5期,1944年10月,第10页
    2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组编《胡适任驻美大使期间往来电稿》,中华书局1978年3月版,第92页
    3《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三编,战时外交(一),第138页
    4《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三编,战时外交(一),第1页
    5胡秋原《近百年来中外关系》,1946年7月第2版,第226—227页
    6《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三编,战时外交(一),第78—79页
    1张其昀《党史概要》第3册,(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79年版,第973页
    2《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三编,战时外交(一),第236—237页
    3《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三编,战时外交(一),第30页
    4《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三编,战时外交(一),第240页
    5《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三编,战时外交(一),第241页
    6李松林等编《中国国民党大事记》,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8月版,第289页
    7《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三编,战时外交(一),第242页
    1孟默闻编《美蒋勾结史料》,新潮书店1951年版,第5页
    2详细条约参见:孟默闻编《美蒋勾结史料》,新潮书店1951年版,第5—14页,《中美第一次借款——中美桐油借款合约》
    3孟默闻编《美蒋勾结史料》,新潮书店1951年版,第5页
    4《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三编,战时外交(一),第252页
    5《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三编,战时外交(一),第254页
    6《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三编,战时外交(一),第267页
    7详细条约参见:孟默闻编《美蒋勾结史料》,新潮书店1951年版,第20—29页《中美第二次借款——华锡借款的文件和合约》
    1《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三编,战时外交(一),第276页
    2详细条约参见:孟默闻编《美蒋勾结史料》,新潮书店1951年版,第35—45页《中美第三次借款——华锡借款的文件和合约》
    3孟默闻编《美蒋勾结史料》,新潮书店1951年版,第34页
    4《中美关系资料汇编》第一辑,世界知识出版社1957年12月版,第492页
    5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组编《胡适来往书信选(中册)》,中华书局1979年5月版,第487页,第489页
    6《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三编,战时外交(一),第285页
    1详细条约参见:孟默闻编《美蒋勾结史料》,新潮书店1951年版,第69—85页《中美第四次借款——金属借款的文件和合约》
    2《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三编,战时外交(一),第7页
    3 Foreign Rel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1941,Vol. V.pp.652-653;转自吴景平《抗战时期中美租界关系述评》,《历史研究》1995年第4期,第51页
    4孟默闻编《美蒋勾结史料》,新潮书店1951年版,第101—102页
    5《农林部关于中美经济合作之意见(1943年11月7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外交,第388页;《经济部关于中美经济合作之意见(1943年11月)》,《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外交,第393页;《财政部关于中美经济合作之意见(1943年11月)》,《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外交,第397页
    1邹琳《战时贸易问题》,《贸易月刊》第3卷第11期,1942年6月,第2页
    1《钱昌照回忆录》,中国文史出版社1998年8月版,第67页
    2根据郑友揆《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工业发展》相关章节表格数字计算
    1《抗战爆发后中德易货档案史料选(上)》,《民国档案》1995年第2期,第31页
    1《抗战爆发后中德易货档案史料选(上)》,《民国档案》1995年第2期,第33页
    2详见《抗战期间中国政府对苏易货偿债相关史料(1939年2月—1945年6月》,《民国档案》2006年第2期,第13—51页
    3李嘉谷《合作与冲突——1931-1945年的中苏关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11月版,第98页
    4冯少云《国民党机械化部队简史》,《上海文史资料选辑》1982年第2辑
    1《白崇禧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版,第178页
    2何应钦《八年抗战之经过》1946年版,第19页
    3章百家《中美结盟与美国租界物资援华》,《百年潮》2004年第11期,第27页
    4数据转自:朱玉湘《抗日战争与中国经济》,《文史哲》1995年5期
    5浙江省中国党史学会编印《中国国民党历次会议宣言决议案汇编》,第二分册,第341页
    1秦孝仪《中华民国经济发展史》中册,(台北)近代中国出版社1983年12月版,670—672页
    1浙江省中国党史学会编印《中国国民党历次会议宣言决议案汇编》,第二分册,第341页
    2沈雷春、陈禾章编《战时经济志》第六章,《中国战时的贸易状况》第35页,《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辑》,文海出版社
    1浙江省中国党史学会编印《中国国民党历次会议宣言决议案汇编》,第二分册,第341页
    2根据《主计部关于海关进出口货物数量及净值的统计》计算,《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
    1《寿景伟、张禹九关于出口贸易与收购政策之商榷文(1947年)》,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三编财政经济(六),第557页
    2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德外交密档(1927—1947)》,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10月版,第235页
    1参见《抗战爆发后中德易货档案史料选(上)》,《民国档案》1995年第2期;《抗战爆发后中德易货档案史料选(下)》,《民国档案》1995年第3期;《中信局与资委会国外贸易所就售德钨砂三百吨结帐案矛盾之调解经过(1938年6月—8月)》,《凌宪扬致叶琢堂等签呈稿》,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德外交密档(1927—1947)》
    2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德外交密档(1927—1947)》,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10月版,第343页
    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德外交密档(1927—1947)》,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10月版,第344页
    4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德外交密档(1927—1947)》,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10月版,第259页
    1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德外交密档(1927—1947)》,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10月版,第223—224页
    2《抗战期间中国政府对苏易货偿债相关史料(1939年2月—1945年6月》,《民国档案》2006年第2期,第29页
    3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组编《胡适任驻美大使期间往来电稿》,中华书局1978年3月版,第39页
    4千家驹《抗战以来的经济19》,《华商报》1941年6月21日第4版
    5黄参政员炎培等提《重订国际贸易政策并调整贸易委员会组织案》,《国民参政会第三届第三次大会提案》第111号案
    1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组编《胡适任驻美大使期间往来电稿》,中华书局1978年3月版,第35页
    2《五届八中全会决议案内容摘要》,《申报》1941年4月5日第4版;浙江省中国党史学会编印《中国国民党历次会议宣言决议案汇编》第三分册,第138页
    3浙江省中国党史学会编印《中国国民党历次会议宣言决议案汇编》第三分册,第221页
    4余绍光《统销农产品收购价格之核定问题》,《贸易月刊》第2卷第6期,1941年1月,第7页
    5《财政部关于增进生产调整贸易办法大纲(1937年9月13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九),第433页
    6《维护生产促进外销财部规定补救办法减轻成本调整币制》,《申报》1938年6月30日
    1《行政院长孔祥熙呈蒋报告对苏易货我方已交货数量及苏方不顾约言多所留难情形代电(1938年12月9日)》,《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三编战时外交(二),第509页
    2邹琳《战时贸易问题》,《贸易月刊》第3卷第11期,1942年6月,第2页
    3黄参政员炎培等提《重订国际贸易政策并调整贸易委员会组织案》,《国民参政会第三届第三次大会提案》第111号案
    4许涤新《现代中国经济教程》,新知书店1946年版,第90页
    5转自陈雷《经济与战争》,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版,第263页
    1黄参政员炎培等提《重订国际贸易政策并调整贸易委员会组织案》,《国民参政会第三届第三次大会提案》第111号案
    2罗参政员麟藻等提《请中央提高收购羊毛价格以利民生案》,《国民参政会第三届第三次大会提案》第159号案
    3《国民党五届八中全会王陆一等关于改善桐油统制办法的提案(1941年5月)》,《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九),第616页
    1《大公报》,1940年6月20日社评,转自《抗战中的中国经济》第273—274页
    2《国民参政会阳叔葆等关于提高桐油收买价格改善全国桐油统购统销办法的提案(1941年5月)》,《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九),第614页
    3林洁《钨砂走私在电白》,《华商报》1941年5月30日第2版
    4陆诒《滇缅路上华侨司机群》,《新华日报》1941年1月27日
    1《速缉走私权要》,《东南日报》,1939年12月18日
    2《全清港走私风炽》,《东南日报》1940年1月2日
    3《前线日报》1939年12月14日
    4第二历史档案馆藏:《101师副师长刘湘辅等勾结部属复讼食粮出口(1943年9月5日)》;转自齐春风《抗战时期国统区与沦陷区走私贸易述论》,《民国档案》1999年第1期
    5《星岛日报》,1939年7月19日
    6第二历史档案馆藏:《龙州所长罗东藩对农志丰资运钨砂未予堵缉(1939年4月8日)》;转自齐春风《抗战时期国统区与沦陷区走私贸易述论》,《民国档案》1999年第1期
    7巴图《民国经济案籍》,群众出版社2001年3月版,第19—20页
    1马寅初《提议对发国难财者开办临时财产税以充战后之复兴经费》,《时事类编》第54期,1940年7月
    2重庆《新民报》社评,1940年4月12日,《抗战中的中国经济》第436—437页
    3《中央日报》社论,1940年8月10日,《抗战中的中国经济》第404页
    4《益世报》社论,1940年8月20日,《抗战中的中国经济》第404页
    5马寅初《对发国难财者征收临时财产税为我国财政与金融唯一的出路》,《时事类编》第57期,1940年10月
    6《大公报》社评,1940年6月20日,转自《抗战中的中国经济》第426页
    1何炳贤《我国应采的贸易政策》,《东方杂志》1937年第34卷第1号,第89页
    2钟兆璇《改进我国对外贸易行政之商榷》,《东方杂志》1946年第42卷第3号,第3—4页
    3朱祖晦《目下我国采用之对外贸易国营方案》,《经济动员》1939年第2卷第5期
    1于启民《中国对外贸易的特征》,《贸易月刊》第2卷第10期,1941年5月,第24页
    2何炳贤《我国应采的贸易政策》,《东方杂志》1937年第34卷第1号,第89页
    3葛扶南《长期抗战中的国防计划》,上海南华出版社1938年1月版,第105页
    4蒋滋福《对外贸易国营之疑意》,《青年向导》1939年第1卷32期,第8页
    1《改善我国对外贸易的机构》,《今日评论》1940年第3卷第24期,第371页
    2财政部贸委会《六年来之贸易》,《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九)408页
    3李紫翔《从国际收支平衡上观察中国经济之性质与趋势》,《东方杂志》1934年第31卷第14号
    4杨开道《我国对外贸易之回顾与前瞻》,《贸易月刊》第4卷第8期,1943年3月,第1页
    5杨及玄《鸦片战役以后中国社会经济转变的动向和特征》,《东方杂志》1935年第32卷第3号
    1《中华国产厂商联合会关于国际贸易应采用保护扶助及合作政策的提案》,《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三编财政经济(六),第555页
    2《财政部关于战时贸易政策及实施概况的报告(1945年)》,《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九),第415页
    3孔祥熙《外汇问题》(1938年12月4日中国经济学社第十四届年会演讲辞),《经济动员》1939年第2卷第4期,第183页
    4王伯颜《战时对外贸易及其政策之检讨》,《政论》1938年第1卷第31期
    5《改善我国对外贸易的机构》,《今日评论》1940年第3卷第24期,第371页
    6伍启元《三年来的中国战时经济》,《今日评论》1940年第4卷第1期,第5页
    7谭熙鸿主编《十年来之中国经济》,中册,第(N)25页
    1参见《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外交相关内容
    2伍启元《由战时经济到平时经济》,大东书局1946年版,第32页
    3邹琳《中美中英新约与发展我国对外贸易》,《贸易月刊》第4卷第7期,1943年2月,第2页
    4刘秉麟《废除不平等条约与中国经济上新纪元》,《东方杂志》1943年第39卷第3号,第32页
    5沈雷春、陈禾章编《战时经济志》第六章,《中国战时的贸易状况》第35页,《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辑》,文海出版社
    6伍启元《由战时经济到平时经济》,大东书局1946年版,第32页
    7钟兆璇《改进我国对外贸易行政之商榷》,《东方杂志》1946年第42卷第3号,第3页
    8孙玉琴编著《中国对外贸易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版,第254页
    程清舫《非常时期之国防建设》,上海中华书局1937年7月第2版。
    陈重民《中国进口贸易》,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
    方显廷《战时中国经济研究》,商务印书馆1941年8月版。
    董文中《中国战时经济特辑续编》,上海中外出版社1940年1月版。
    符灿炎编《日本战时贸易政策》,商务印书馆1938年7月版。
    高叔康《战时农村经济动员》,商务印书馆1938年6月版。
    葛扶南《长期抗战中的国防计划》,上海南华出版社1938年1月版。
    龚家麟《我国战后汇兑贸易统制》,中国经济问题研究社1939年2月版。
    龚学遂《中国战时交通史》,商务印书馆1947年6月版。
    国民经济研究所编《工业化与中国工业建设》,商务印书馆1944年6月初版。
    何炳贤《中国的国际贸易》,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何应钦《八年抗战之经过》,1946年版。
    胡秋原《近百年来中外关系》,1946年7月第2版。
    罗敦伟《中国统制经济论》,新生命书局1935年9月初版。
    罗敦伟《中国战时财政金融政策》,财政评论社1944年4月版。
    罗敦伟《非常时期之经济政策》,中华书局1937年4月版。
    罗敦伟《战时国家总动员》,青年书店1939年3月版。
    马寅初《中国经济改造》,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
    马寅初等《抗战与经济》,独立出版社1938年5月版。
    马寅初《战时经济论文集》,作家书屋1945年5月版。
    潘公展编著《战时政治制度》,正中书局1938年4月版。
    彭迪先《战时的日本经济》,各地生活书店1938年7月版。
    千家驹《中国战时经济讲话》,上海开明书店1939年12月版。
    阮毅成《战时法律常识》,商务印书馆1938年7月版。
    阮毅成《中国战时法规概述》,青年书店1938年8月版。
    森武夫《战时统制经济论》,上海国立编译馆1935年5月版。
    沈光沛编《贸易统制之原理与实际》,中华书局1939年9月版。
    沈雷春、陈禾章编《战时经济志》,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197,文海出版社1971年版。
    寿进文《战时中国物价问题》,1944年12月版。
    粟寄沧《中国战时经济建设论》,青年书店1940年9月版。
    孙科《中苏关系》,上海中华书局1946年版。
    谭熙鸿主编《十年来之中国经济》,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辑83、84、85,文海出版社。
    童蒙正《中国战时外汇管理》,重庆财政评论社1944年5月版。
    王达夫《战时经济论》,黎明书局1938年3月初版。
    王亚南《战时的经济问题与经济政策》,1938年2月版。
    卫挺生《战时财政》,世界书局1933年9月初版。
    吴道珍《贸易的国防》,上海汗血书店1936年11月版。
    吴克刚《战时金融与币制》,上海文化生活服务社1937年1月版。
    吴克刚《战时公债》,文化生活出版社1937年1月版。
    伍启元《中日战争与中国经济》,商务印书馆1940年1月版。
    伍启元《由战时经济到平时经济》,大东书局1946年6月初版。
    武育干《中国国际贸易概论》,商务印书馆1930年3月版。
    吴钟第《战时经济讲话》,第三战区战地宣传委员会1942年12月版
    宣传部编《国民政府的战时体制》,1943年03月第1版。
    杨杰《军事与国防》,商务印书馆1946年12月版。
    张公辉《各国战时生活必需品分配制度》,1943年8月版。
    章友江《统制贸易制度》,中国文化服务社1943年9月版。
    郑允恭《战时国际公法》,上海大东书局1931年7月版。
    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训练委员会编印《中国战时经济问题》,1943年12月版
    中国经济研究所《非常时期中国经济问题研究》,开文书局1937年3月版。
    中国经济学社编《战时经济问题续集》,商务印书馆1941年1月版。
    中国经济学社编《外汇统制与贸易管理》,1938年12月版。
    钟兆塔《战时之后方工业建设》,国民图书出版社1941年4月版。
    邹宗伊《中国战时金融管制》,财政评论社(重庆)1943年6月版。
    朱偰《中国战时税制》,1943年4月第1版。
    《财政评论》《东南经济》《工商管理月刊》《公余》《国民政府公报》《国是公论》《华商报》《抗敌报》《抗战华侨》《抗战时代》《抗战潮汕号》《民国日报》《经济部公报》《经济动员》《经济汇报》《经济建设季刊》《经济统计月报》《经济周报》《经济周讯》《经济资料》《金融导报》《金融周报》《今日评论》《贸易半月刊》《经济学月刊》《经世半月刊》《今日评论》《贸易月刊》《民族杂志》《青年向导》《商学丛刊》《商业月报》《商专月刊》《商人救国》《申报》《行健月刊》《是非公论》《新华日报》《新经济》《中国社会》《中华民国统计年鉴》《中农月刊》《中央周刊》《中央银行经济汇报》《中央银行月报》《中央银行月刊》《资源委员会公报》《资源委员会季刊》《浙江商业》《政论》《自由评论》
    陈真等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三联书店1957年版。
    重庆市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经济法规》,档案出版社1992年7月版。
    重庆市档案馆编《抗战时期大后方经济开发文献资料选编》,2005年内部刊行。
    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三编,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第二历史档案馆等编《中华民国金融法规档案资料选编》,档案出版社1989年4月版。
    第二历史档案馆等编《中国旧海关史料1859—1948》,京华出版社2001年版。
    第二历史档案馆等编《民国外债档案史料》,档案出版社1990年版。
    复旦大学编译《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史料选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江西近代贸易史资料》,江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2月版。
    李松林等编《中国国民党大事记》,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8月版。
    孟默闻编《美蒋勾结史料》,新潮书店1951年版。
    孟宪章主编《中苏贸易史资料》,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年版1991年版。
    孟广涵主编《国民参政会纪实》,重庆出版社出版社1987年版。
    彭明主编《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秦孝仪《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三编战时外交,国民党党史委员会1981年版。
    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
    沈雷春、陈禾章编《战时经济法规》,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198,文海出版社1971年。
    严中平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科学出版社1955年8月版。
    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三联书店1982年8月版。
    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参考资料》,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9月版。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编《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资料选辑(1931-1945)》,1986年11月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组编《胡适来往书信选》,中华书局1979年5月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组编《胡适任驻美大使期间往来电稿》,中华书局1978年3月版。
    中国现代史资料编辑委员会编《抗战中的中国经济》,1957年5月版。
    《中德外交密档(1927—1947)》,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10月版。
    《中美关系资料汇编》第一辑,世界知识出版社1957年12月版。
    章伯锋、庄建平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抗日战争》,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本。
    浙江省中国党史学会编印《中国国民党历次会议宣言决议案汇编》。
    白涛《中美<桐油借款合约>与美国对华政策的初始变化》,《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4期。
    蔡渭洲《略谈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海关》,《中国海关》1995年第8期。
    蔡勤禹《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工商业团体的管制》,《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
    蔡志新《孔祥熙的战时财政理论和战时财政政策》,《历史档案》2006年第1期。
    陈雷、戴建兵(《统制经济与抗日战争》,《抗日战争研究》2007年第2期。
    陈雷《国民政府战时统制经济研究》,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博士论文。
    陈谦平《抗战初期的中德钨砂贸易》,《抗日战争研究》1998年第3期。
    崔国华《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田赋改征实物的意义》,《天府新论》1988年第3期。
    董长芝《论国民政府抗战时期的金融体制》,《抗日战争研究》1997年第4期。
    董振平《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盐税政策》,《抗日战争研究》2004年第3期。
    樊伯欢《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经济统制政策研究》,《广西师院学报》1993年第1期。
    冯宪龙《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通货膨胀政策评析》,《社会科学辑刊》1997年第3期。
    冯治《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外贸易管制述评》,《近代史研究》1988年第6期。
    傅志明《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统制经济刍论》,《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4期。
    方学英《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统制经济政策的影响》,《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何刚《抗战时期国民党战时经济政策述评》,《商丘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第1期。
    黄菊艳《日本侵略者对广东的经济掠夺与经济统制》,《广东社会科学》1996年第4期。
    黄岭峻《“统制经济”思潮述论》,《江汉论坛》2002年第11期。
    黄立人《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开发西南的历史评考》,《历史档案》1986年第2期。
    黄如桐《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外汇政策概述及评价》,《近代史研究》1987年第4期。
    贾国雄《论国民政府抗战时期的交通运输管制体制》,《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金德群《抗战时期国民党的土地政策》,《民国档案》1988年第4期。
    居之芬《华北沦陷区的经济地位及日本统制掠夺之特点》,《晋阳学刊》1998年第1期。
    赖正维《抗战时期日本对华南地区经济掠夺与统制的特点》,《江海学刊》2004年第1期。
    赖正维《试论抗战时期日本对福建的经济统制与经济掠夺》,《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梁家贵《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在东部工厂内迁中的作用》,《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
    连心豪《抗日战争时期海关缉私工作的破坏》,《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1年第2期。
    连心豪、谢广生《近代海南设关及其对外贸易》,《民国档案》2003年第3期。
    雷鸣《日本战时统制经济研究概述》,《科学管理研究》2004年第2期。
    刘大可《抗战时期日本在山东的经济统制及其影响》,《山东社会科学》2005年第8期。
    刘昌仁《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花纱布的管制》,《文史杂志》1991年第4期。
    刘殿君《评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经济统制》,《南开经济研究》1996年第3期。
    刘盛、张安《抗战时期中德易货贸易述评》,《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
    刘玄启《桐油贸易与抗战初期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
    刘永达《从<摩根索日记>看<华锡借款合约>》,《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2期。
    刘永达《中美<钨砂借款合约>的由来》,《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1期。
    刘永达《中美<金属借款合约>的签订与美日贸易的困惑》,《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2期。
    李琴《走私·缉私·中外贸易——以1930-1949年的华南地区为中心》,暨南大学2005年博士论文。
    李铁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田赋征实政策再认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年第3期。
    李占才《抗战期间日本对华中沦陷区经济的掠夺与统制》,《民国档案》2005年第3期。
    李先明《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花纱布的管制述论》,《贵州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
    陆大钺《抗战时期国统区的粮食问题及国民党政府的战时粮食政策》,《民国档案》1988年第4期。
    陆远权《试析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专卖制度的利弊得失》,《重庆工学院学报》1998年第3期。
    陆仰渊《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的战时经济体制》,《抗日战争研究》1995年第3期。
    吕家毅《论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经济政策的调整》,《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1997年第2期。
    彭世畦《抗战爆发前国民政府控制全国经济的努力和国家资本的发展》,《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
    齐春风《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对日经济战》,《历史档案》2004年第2期。
    卿树涛《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专卖政策对财政危机的影响》,《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任云兰《东亚经济恳谈会与日本对我国华北的经济统制》,《历史档案》1998年第1期。
    苏黎明《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外债举借述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1年第1期。
    孙宝根《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缉私制度》,《苏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孙宝根《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经济游击队述论》,《民国档案》2004年第2期。
    孙宝根《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缉私研究(1931——1945)》,苏州大学2004年博士学位论文。
    孙月华《抗战时期苏联援华的主要方式——中苏易货借款》,《泰山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唐凌《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矿业政策》,《抗日战争研究》1993年第4期。
    王同起《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经济体制与政策的调整》,《历史教学》1998年第9期。
    魏文享《商人团体与抗战时期国统区的经济统制》,《中国经济史研究》2006年第1期。
    吴太昌《国民党政府的易货偿债政策和资源委员会的矿产管制》,《近代史研究》1983年第3期。
    吴太昌《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的贸易、物资管制及国家资本的商业垄断活动》,《平准学刊》第五辑下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3月版。
    吴太昌《抗战时期国民党国家资本在工矿业的垄断地位及其与民营资本比较》,《中国经济史研究》1987年第3期。
    吴景平《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德军事和经贸合作关系的若干史事述评》,《民国档案》2006年第4期。
    吴秀霞《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中央银行体制的确立》,《山东师大学报》2000年第4期。
    徐惠伟《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金融政策述析》,《财经研究》1990年第6期。
    许乃典、童彩萍:《抗日战争时期中苏贸易的特点和历史作用》,《历史教学问题》1995年第4期。
    徐万民《八年抗战时期的中苏贸易》,《近代史研究》1988年第6期。
    徐旭阳《评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财政政策》,《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2期。
    杨捷《论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中德“易货贸易”》,《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7月。
    杨齐福《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经济政策述评》,《淮阴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第2期。
    于景洋《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田赋征实评析》,《黑龙江财专学报》1997年第5期。
    虞宝棠《国民政府战时统制经济政策论析》,《史林》1995年第2期。
    严云强《抗战时期的税制改革》,《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第8期。
    余信红《抗战初期国民党经济政策研究》,《天府新论》1995年第5期。
    张朝辉《论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川康区食糖专卖政策》,《文史杂志》2000年第4期。
    张根福《论汪伪战时经济统制》,《江海学刊》1996年第3期。
    张连国《20世纪30年代中国统制经济思潮与自由主义者的反应》,《历史教学》2006年第2期。
    张绍磊《战时中国国营贸易公司在香港之业务活动研究(1937-1941)》,暨南大学2007硕士论文。
    张守广《试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工矿行政》,《安徽史学》2005年第4期。
    张燕萍《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工业政策评析》,《江海学刊》2005年第6期。
    张晓辉《抗战前期的粤港贸易线》,《广东社会科学》1995年第5期。
    张晓辉《论广州沦陷后香港在中国外贸中的地位和作用(1938.11——1941.12)》,《抗日战争研究》2003年第1期
    张晓辉《抗战前期国统区的南方外贸运输线》,《民国档案》2006年第4期。
    张兆茹、张怡梅《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财金政策研究》,《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3期。
    张忠民、朱婷(《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统制经济政策与国家资本企业》,《社会科学》2007年第 4期。
    赵波《抗战初期中苏易货借款述论》,《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郑会欣《贸易调整委员会的成立及其活动》,《民国研究》第6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郑会欣《统制经济与国营贸易——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复兴商业公司的经营活动》,《近代史研究》2006年第2期。
    郑会欣《战前“统制经济”学说的讨论及其实践》,《南京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郑会欣《从官商合办到国家垄断:中国茶叶公司的成立及经营活动》,《历史研究》2007年第6期。
    郑起东《抗战时期大后方的农业改良》,《古今农业》2006年第1期。
    郑起东《1995—2005:抗日战争时期经济研究述评》,《抗日战争研究》2008年第3期。
    周绍英《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经济建设举措述评》,《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1期。
    周石峰《马寅初“统制经济”学说及其历史语境》,《福建论坛》2004年第3期。
    陈争平、龙登高《中国近代经济史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陈雷《战争与经济——抗日战争时期的统制经济研究》,合肥工业出版社2008年12月版
    戴维·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高成兴、朱立南、黄卫平编著《国际贸易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版。
    郭飞平《中华民国经济史》,人民出版社1994年1月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译《顾维钧回忆录》,中华书局1985年2月版。
    韩渝辉主编《抗战时期重庆的经济》,重庆出版社1995年8月版。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财政经济战略措施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88年5月版。
    黎建军《抗战前马寅初对外贸易思想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12月版。
    林美莉《抗战时期的货币战争》,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1996年印行。
    李康华《中国对外贸易史简论》,1981年11月第1版。
    李平生《烽火映方舟-----抗战时期大后方经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版。
    李蓉丽《民国外贸思想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版。
    李志英《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的多重考察》,商务印书馆2008年7月版。
    陆仰渊、方庆秋主编《民国社会经济史》,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年版。
    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版。
    马振犊、戚如高《友乎?敌乎?德国与中国抗战》,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4月版。
    (美)阿瑟·恩·杨格《一九二七至一九三七年中国财政经济情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5月版。
    《钱昌照回忆录》,中国文史出版社1998年8月版。
    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经济发展史》,近代中国出版社1983年12月版。
    清庆瑞主编《抗战时期的经济》,北京出版社1995年版。
    (日)重光葵《日本侵华内幕》,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7月版。
    《上海外贸史话》,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
    盛斌《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三联书店2002年11月版。
    史仲文、胡晓林主编《新编中国经济史》,人民出版社1995年。
    石柏林《凄风苦雨中的民国经济》,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斯蒂格里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版。
    宋佩玉《抗战前期上海外汇市场研究》,上海世界出版集团2007年12月版。
    孙玉琴编著《中国对外贸易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版。
    苏志荣等编《白崇禧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5月版。
    (苏)崔可夫《在华使命》,新华出版社1980年9月版。
    王洵、于秋华编著《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版。
    徐建生《民国时期经济政策的沿袭与演变(1912—1937)》,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版。
    徐万民《战争生命线——国际交通与八年抗战》,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版。
    薛毅《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4月版。
    杨德才《中国经济史新论(1840-1949)》,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杨生茂《美国外交政策史1775-1989》,人民出版社1991年11月版。
    虞宝棠编著《国民政府与民国经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
    岳咬兴主编《国际贸易政策教程》,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版。
    张燕萍《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经济动员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年7月版。
    郑友揆《中国对外贸易和工业发展(1840——1948)史实的综合分析》,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4年12月版。
    朱伯康、施正康《中国经济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朱立南编著《国际贸易政策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版。
    朱英、石柏林《近代中国经济政策演变史稿》,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