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伤害罪认定及量刑中若干问题探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故意伤害罪是实践中较为多发的一种犯罪。笔者从事检察工作多年,特别是从事公诉工作三年来,对故意伤害罪的认识和感触颇深。以笔者所在的浙江省某基层检察院为例,近四年来,故意伤害案件数占了刑事案件数1/4以上,由故意伤害引发的社会问题也日益显现。这不得不让我们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中都给故意伤害罪投去关注的目光。同时,故意伤害罪也是一种古老的犯罪,在我国已经历了数千年的立法和司法变迁。时至今日,就故意伤害罪的法律规定已较为详细,相应的司法制度也渐渐得以建立。尽管如此,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仍是对故意伤害罪理论、立法、司法完善的不断挑战。目前,我国刑法理论界业已就故意伤害罪进行了较为广泛深入的研究,在一些问题上已有了较为一致的认识,但仍存在着许多争议较大的疑难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笔者进入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发表日期以2000年至2010年、主题以故意伤害罪进行检索,共检索出1754条记录,其中属刑法范畴的672条,数据来源于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笔者对当前故意伤害罪的相关学术文章认真进行了研读,同时也对2000年之前的相关文章进行检索和有选择性的阅读,发现就故意伤害罪的研究,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不同时期,学界对其有不同的关注度,也有不同的研究方向和成果。最初研究较多的是关于故意伤害罪的犯罪构成、罪名的确定、罪与非罪的界限、故意伤害罪与其他犯罪尤其是与故意杀人罪的界限等等问题,而近几年又对故意伤害罪的犯罪未遂、精神伤害、同意伤害、共同伤害、故意伤害罪的法定刑设置及量刑等问题的进行了讨论。
     经过梳理,笔者认为,目前刑法学界对故意伤害造成精神伤害的认定、故意伤害未遂、同时伤害行为等问题虽有了一定的研究,但仍存在争议;对被害人过错、共同故意伤害、伤害后果的鉴定等问题虽给予了一定关注,但研究还不够深入,特别是就伤残鉴定的效力、伤残鉴定的时间、期限等问题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故意伤害量刑中对刑事和解的运用、缓刑适用的把握等问题仍缺少研究。因此,本文将从我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出发,基于笔者的工作实际,立足现有的研究成果并分析其中的精妙与不足,借鉴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立法,同时运用工作中积累的实证数据和案例,对故意伤害罪认定和量刑中出现的上述存在争议、未予深入研究的一些疑难问题进行探讨,从而提出笔者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故意伤害立法的建议。以期通过研究,为立法的完善及在办理故意伤害案件的司法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帮助。
Crime of intentional injury is more prone to be committed in real life. The author has been doing procuratorial work for many years, in particular in the public prosecution for 3 years and thereby developing deep understanding of intentional injury. Take the grass-roots Procuratorate of Zhejia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e number of the intentional injury cases accounts for at least 1/4 in the criminal cases. The social problems caused by intentional injury have also increased, which has raised the public concern in the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intentional assault operation. Meanwhile, the crime of intentional injury is an ancient crime in our country with several years of legislative and judicial changes. Today, the legal provisions on the crime of intentional injury has been detail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judicial system has gradually been established as well. However, the new problems occurring in practice are the continuous challenges in the theory establishment, legislation and judicial perfection of intentional assaults. At present, there is more extensive research undergoing on the intentional assaults in China group of criminal law. They have reached agreement on a number of issues, 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controversial ones required further study。
     The author entered the Chinese academic literature CNKI pool website and searched the topic of intentional injury by choosing the publishing date from 2000 to 2010. There are 1754 records. Among which, there are 672 records about criminal law. The data are from China’s important full-text newspaper database, web and publication of China Academic Journals database as well as the databases of excellent dissertations for master degrees. After carefully reading the articles related to the crime of intentional injury and retrieving and selective reading the relevant articles which were published before 2000, the author found that the professional field showed different concern on the research on intentional injury and developed various research branches and gained different results after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The initial study was more about the constitution of intentional injury,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offense and being guilty,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intentional assault and other crimes, especially homicide and so on. There is heated discussion on the setting and sentencing of intentional attempt to commit assault, mental injury, agreed injury, joint injury, punishment to the crime of intentional injury issues
     In conclusion,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although some studies have been taken in the current criminal law field about how to identify the mental harm cause by intentional injury, Attempted intentional injuries, victimization and other issues, they are still controversial questions. Some attention have been paid to victims fault, joint intentional injury a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injury consequences, the research is not deep enough, particularly in the effect 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disability, the disability time and duration. The parts of the use of sentencing of the criminal mayhem reconciliation and the probation are lacked in the research. Therefore, this article will practice the legislative and judicial proceeding based on the actual work and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By analyzing the subtleties and shortcoming of them and learning from the legislation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regions as well as accumulating the empirical data and cases, the author tackles the difficult problems which requires further investigation and thereby present the opinions and reasons as well as provide recommendation on the perfection of China intentional injury legislation. Hopefully, it will be beneficial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legislation and the judicial practice of intentional injury cases.
引文
1高绍先:《中国刑法史精要》,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341页。
    2见蒋浩编辑:《唐律疏议》,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420页:“凡是殴人,皆立辜限。手足殴人,伤与不伤,限十日;若以他物殴伤者,限二十日;以刃及汤火伤人者,限三十日;若折骨跌体及破骨,无问手足、他物,皆限五十日。限内死者,各依杀人论;其在限外及虽在限内,以他故死者,各依本殴伤法。”
    3见蒋浩编辑:《唐律疏议》,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422页:“诸殴伤妻者,减凡人二等;死者,以凡人论。殴妾折伤以上,减妻二等。”
    4蔡枢衡:《中国刑法史》,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第149页。
    5周其华:《中国刑法罪名释考》,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年第1版,第341-342页。
    6本文出现的年度统计数据均系当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的数据。
    7刘家深主编:《新刑法条文释义》,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第1072页。
    8王作富主编:《刑法分则实务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2010年第四版,第820页。
    9赵秉志主编:《新刑法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580页。
    10陈兴良著:《刑法疏议》,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97页。
    11孙国祥主编:《刑法学》,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59页。
    12徐毅刚主编:《道路交通事故处理通论》,警官教育出版社,第199页。
    13《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721页。
    14参见王作富主编:《刑法分则实务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2010年第四版,第825-826页。
    15薛淑兰、叶良芳:《故意伤害疑难问题与损害赔偿新解释》,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10页。
    16顾肖荣:《刑法中的一罪与数罪》,学林出版社,1986年版,第45页。
    17赵秉志:《犯罪未遂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256页。
    18王作富主编:《刑法分则实务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2010年版,第828页。
    19丁慕英主编:《伤害罪》,中国检察出版社,1992年版,第9页。
    20赵秉志:《犯罪未遂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56-257页。
    21参见《中国刑法词典》,学林出版社,1989年版,第361页。
    22赵炳寿主编:《刑法若干理论问题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532页。
    23 [德]汉斯·海因里昂·耶赛克、托马斯·魏根特著,徐久生译:《德国刑法教科书》(总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820-821页。
    24 [日]野村稔:《刑法总论》,全理其、何力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441页。
    25 [英]乔纳森·赫林:《刑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424-426页。
    26赵秉志:《中国刑法实用》,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20页。
    27夏强:《过限犯认定问题研究》,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年第4卷。
    28陈兴良:《刑法适用总论》,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381页。
    29陈兴良:《共同犯罪论》,法律出版社,1992年版,第384-385页。
    30马松建、工立志:《实行过限问题研究》,载《郑州大学学报》,2003年第7卷。
    31赵丰琳、史宝伦:《共犯过限的司法认定》,载《人民检察》,2000年第11卷。
    32参见马松建、王立志:《实行过限问题研究》,载《郑州大学学报》,2003年第7卷。
    33 [日]大谷实著,黎宏译:《刑法各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28页。
    34参见张明楷:《故意伤害罪探疑》,载《中国法学》,2001年第3期。
    35高憬宏、杨万明主编:《基层人民法院法官培训教材实务卷刑事审判篇》,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版,第246页。
    37牛秀兰:《故意伤害罪中的‘伤害’理论探析》,载《学术纵横》,2004年第7卷第1期。
    40王作富主编:《刑法分则实务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2010年第四版,第827页。
    42马克昌主编:《刑罚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47页。
    43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01页。
    44刘凌梅:《西方国家刑事和解理论与实践介评》,载《现代法学》,2001年第1期。
    45陈光中:《刑事和解的理论基础与司法适用》,载《人民检察》, 2006年第10期。
    49参见高维俭:《试论刑法中的被害者过错制度》,载《现代法学》,2005年第3期。
    51杨兴培:《刑法新理念》,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78页。
    52杨丽芳:《杀伤害案件中被害人过错对定罪量刑的影响》,载《中国检察官》,2009年第9期。
    1、高绍先:《中国刑法史精要》,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2、薛淑兰、叶良芳:《故意伤害疑难问题与损害赔偿新解释》,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
    3、顾肖荣:《刑法中的一罪与数罪》,学林出版社,1986年版。
    4、赵秉志:《犯罪未遂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5、赵秉志:《中国刑法实用》,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6、陈兴良:《刑法适用总论》,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7、陈兴良:《共同犯罪论》,法律出版社1992年版。
    1、刘家深主编:《新刑法条文释义》,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
    2、王作富主编:《刑法分则实务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2010年第四版。
    3、赵秉志主编:《新刑法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4、孙国祥主编:《刑法学》,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5、丁慕英主编:《伤害罪》,中国检察出版社,1992年版。
    6、赵炳寿主编:《刑法若干理论问题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7、吴军主编:《人体损伤程度司法鉴定指南》,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版。
    8、马克昌主编:《刑罚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9、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夏强:《过限犯认定问题研究》,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年第4卷。
    2、马松建、工立志:《实行过限问题研究》,载《郑州大学学报》,2003年第7卷。
    3、赵丰琳、史宝伦:《共犯过限的司法认定》,载《人民检察》2000年第11卷。
    4、马松建、王立志:《实行过限问题研究》,载《郑州大学学报》,2003年第7卷。
    5、张明楷:《故意伤害罪探疑》,载《中国法学》,2001年第3期。
    6、牛秀兰:《故意伤害罪中的“伤害”理论探析》,载《学术纵横》,2004年第7卷第1期。
    7、徐立根:《对我国鉴定制度中几个问题的研究》,载《刑事技术》,2005年第4期。
    8、刘凌梅:《西方国家刑事和解理论与实践介评》,载《现代法学》,2001年第1期。
    9、陈光中:《刑事和解的理论基础与司法适用》,载《人民检察》, 2006年第10期。
    10、高维俭:《试论刑法中的被害者过错制度》,载《现代法学》,2005年第3期。
    11、杨丽芳:《杀伤害案件中被害人过错对定罪量刑的影响》,载《中国检察官》,2009年第9期。
    1、张青:《故意伤害罪若干问题研究》,华东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2、魏娜:《刑事被害人过错研究》,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3、韦丹丹:《刑事被害人的被害性》,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4、段长寅:《论故意伤害罪的司法认定和量刑》,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5、陈小忠:《论故意伤害案中人体损伤程度的法医学鉴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6、毕长海:《论被害人过错对量刑的影响》,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7、王湛:《故意伤害罪疑难问题研究》,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8、廖剑聪:《故意伤害罪研究》,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9、刘朝霞:《故意伤害罪实行过限问题探讨》,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年。
    1、《刑法实践中同时伤害行为初探》:http://fy.wh.cn/NewsContent.aspx?NewsID=1996(访问日期:2010年9月20日)
    2、《同时伤害刑法刍议》:http://www.zjjcy.gov.cn/llyd/llyj/200811/t20081127_104139.htm(访问日期:2010年9月20)
    3、《故意伤害犯罪案件审判实务疑难问题研究》:http://www.66law.cn/channel/post/2010-07-03/20347.aspx(访问日期:2010年9月21日)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