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经营罪适用范围的扩张及其限制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非法经营罪是我国1997年刑法新增设的罪名,但是短短十余年间,国家立法不断扩展非法经营罪的内涵,司法解释无节制地扩大非法经营罪的适用范围,司法实践则进一步加重了非法经营罪扩张的趋势。非法经营罪适用范围的不断扩张引发了学界对此的关注与争论。本文结合司法实践,分析非法经营罪扩张的现状、原因、后果,研究如何对其进行合理限制,冀希望为司法实践提供一个相对合理的释法标准。
     本文共计20万字,除引言和结语外,共分为六章。
     引言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并对论文核心词“扩张”进行界定,“扩张”是指对原有条文字面含义之外的内容的扩充,非法经营适用范围的扩张,包括刑事立法的扩张和刑事司法的扩张。
     第一章对非法经营罪的扩张历程进行分析。第一节介绍了非法经营罪的立法沿革和创制原因,指出设立非法经营罪的初衷是为了解决投机倒把罪内容宽泛、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问题。第二节和第三节分别分析了非法经营罪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上的扩张。经过立法、司法不断的扩张之后,非法经营罪适用范围表现出明显的扩张趋势,已经成为经济犯罪定罪的“万能”条款。
     第二章在对非法经营罪扩张的原因和利弊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对非法经营罪的扩张需要受到合理限制的观点。刑事立法的本意,以及立法用语模糊性,决定了非法经营罪具有必然的扩张性,必要的扩张虽为社会发展所必需,但是立足于刑法人权保障机能和市场经济自由竞争属性的要求,这种扩张必须受到应有的限制,必须确定其扩张适用的标准,以确定其最大的边界。
     第三章提出限制非法经营罪扩张适用的基本标准在于界定非法经营罪的本质。通过对非法经营罪本质的学说的比较,作者认为将市场秩序作为非法经营罪本质,对解释非法经营罪不具有指导作用,并导致非法经营罪的口袋化;非法经营罪的本质应当是市场准入秩序,即政府对市场主体进入特定市场领域的规制形成的秩序。市场准入秩序在市场秩序中应当处于补充地位,因此,以市场准入秩序为法益的非法经营罪在整个经济犯罪也应当处于次要地位,不应成为经济犯罪的兜底罪名。非法经营罪在近期有存在的必要,不宜一废了之,而应当通过刑法解释方法对其构成要件明确化,达到限制非法经营罪适用范围扩张的目标。
     随后的三章以非法经营罪本质为标准分别从不同方面对非法经营罪的扩张进行限制。第四章是从非法经营罪的前提条件——违反国家规定角度入手,第一节分析如何正确界定“国家规定”的外延。司法机关从“国家规定”的批准、授权、不抵触等方面扩张“国家规定”的适用范围,这种扩张不仅违反了立法法等规定,而且也不利于刑法的准确适用。刑法中“国家规定”的合理界限应当以制定主体为标准。第二节明确“违反国家规定”的内涵。作者立足于违法统一性与违法相对性的理论争议,从行政犯的双重违法性、行政法规中追究刑事责任的条款、行政法规的修改等方面分析如何准确适用“国家规定”。“违反国家规定”对于非法经营罪来说,绝不是一个形同虚设的规定,它可以通过让司法机关证明行为对“国家规定”的违反性,达到限制非法经营罪肆意扩张的目的。
     第五章从非法经营罪的基本条件——非法经营行为入手。“经营”这一概念在私法和公法上具有不同意义。根据非法经营罪的罪状设置,非法经营行为并非包括所有的违反法律的经营行为,而是针对违反市场准入秩序,未经许可擅自经营的行为。在具体非法经营行为和非法经营罪的竞合问题上,都必须围绕非法经营行为的特定性来认定。
     第六章从非法经营罪的程度条件——“情节严重”入手。认定非法经营行为“情节严重”,需要进行两个层面的思考,一方面是非法经营行为对法益侵害的程度的评价,另一方面是对非法经营行为应受刑罚惩罚性的评价,后者更为重要。我们应当从刑法的最后手段性考量“情节严重”,针对不同性质的行政许可,“情节严重”的标准也有所不同。
The crime of illegal business operation is a new additional charge inP.R. China’s Criminal Law of1997, but within a decade, national legislationcontinued to expand its connotation,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expanded itsscope without control, judicial practice further aggravated its expansion trend.The expansion of the boundary of the crime of illegal business operationcauses the concern and controversy in academia. Combining with judicialpractice, this dissertation researches the current situations, the reasons and theconsequences of the expansion of the boundary of the crime of illegalbusiness operation and studies the solutions of limitation, in order to putforward a relatively reasonable standard for the judicial practice.
     Apart form the introduction and postscript, the dissertation is composedof six chapters, with approximately200,000words.
     The introduction describes the research value and method of the dissertation, and defines the core word expansion. Expansion means theextension beyond the literal meaning of the original provision, whichincludes criminal legislation expansion and criminal justice expansion.
     The first chapter analyses to the expansion process of the crime ofillegal business operation. The first section introduces the legislative historyand creation reason of the crime of illegal business operation, and points outthe establishment of this crime of illegal business operation is to solve theproblem of the crime of speculation, which had a broad content and didn’tadapt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The second and third sectionanalyzes the expansion in the criminal legislation and justice. After theincreasing expansion of legislation and justice, the crime of illegal businessoperation becomes a universal clause of economic crime conviction.
     Basing on the causes and the pros and cons of the crime of illegalbusiness operation, the second chapter puts forward the view that theexpansion of the crime of illegal business operation should be limitedreasonably. The criminal legislative intent and legislative terminologyvagueness determine the expansion of the crime of illegal business operationunavoidably, which is necessary for social development, but based on thehuman rights protection function of the criminal law and the free competitionnature of the market economy, the expansion should be limited to some extent and establish of applicable standards to determine the maximumboundary.
     The third chapter puts forward fundamental standard of the restrictionis to define the nature of the crime of illegal business operation. Bycomparison with different theories about the nature of this crime, the authorputs forward that taking market management order as the nature does nothave the function of guiding the practice, which leads to the broad definitionof this crime. The nature of the crime of illegal business operation is the orderof market access, which means the government's regulation of marketer toenter specific market field. The order of market access should be asupplementary role in the order of market; therefore, the crime of illegalbusiness operation in the whole economic crime is in the secondary position,which is not the miscellaneous provision of the economic crime. The crime ofillegal business operation is necessary in the near future and should not beabolished, but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crime should be explicitly explained bythe criminal law interpretation in order to limit the expansion of the boundaryof the crime of illegal business operation.
     The following three chapters restrict the expansion of the crime fromdifferent aspects by this fundamental standard. The fourth chapter discussesthe precondition of the crime of illegal business operation: the violation of State Regulation. The first section analyses how to correctly define theextension of State Regulation. The judicial organs expand the boundary fromthe approval, authorization and accordance, which violates the legislative lawand militates agains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riminal law. The reasonableboundary of State Regulation should be in accordance with formulationdepartment. The second section analyse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violation ofState Regulation.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theory controversy betweenillegal unity and illegal relative, and analyzes how to apply administrativeregulations accurately in the criminal justice from three aspects: the doubleillegality of administrative crime, the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clause of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s and the amendment of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s.This provision is not useless, which makes the judicial organs prove theviolation of State Regulation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restriction.
     The fifth chapter discusses the basic condition of the crime: the illegalbusiness behavior. The concept of business has different meanings betweenPrivate Law and Public Law. According to the provision, the illegal businessbehavior does not contain all of the management behavior in violation of thelaw, but against the violation of market access order without the permissionof government. The studies on the specific illegal business behaviors and theconcurrences of this crime should be on the basis of the nature of the behavior.
     The sixth chapter discusses the degree condition of the crime: seriouscircumstances. How to explain serious circumstances reasonably, we needtwo levels of thinking, the first is the damage degree of the legal interest ofthe crime, and the second is the culpability of punishment in criminal law, thelast is more important. We should concern serious circumstances from theperspective of the last resort of criminal law. Due to differences in theadministrative licenses, the standard of serious circumstances is alsodifferent.
引文
1参见徐松林:《非法经营罪合理性质疑》,载《现代法学》2003年第6期
    2参见李盛:《非法经营罪基本问题研究》,载《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3参见周宜俊:《“经济违法行为的刑法介入”研讨会纪要》,载游伟(主编):《华东刑事司法评论》(第7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307页。
    4参见张天虹:《罪刑法定原则视野下的非法经营罪》,载《政法论坛》2004年第4期。
    5参见陈惜珍:《论非法经营罪存在的合理性》,载《法学杂志》2007年第5期。
    6参见胡敏、曹坚:《论非法经营罪堵漏条款的合理认定》,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
    7参见曲冬梅:《关于“其他非法经营行为”的认定问题——刑法第225条第4项解析》,载《山东社会科学》2004年第10期。
    8参见曹坚:《论非法经营罪》,载《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1期。
    9谢冬慧:《“投机倒把”的法律史检视》,载《北方论丛》2010年第3期。
    10郑耀华:《建议取消投机倒把罪》,载《法学杂志》1989年第2期。
    11高铭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孕育和诞生》,法律出版社1981年版,第163页。
    12刘敏学:《重新认定投机倒把概念》,载《山东农业》1994年第1期。
    13参见吴晓波:《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上)》,中信出版社2007年版,第84-85页、第97-98页。
    14参见吴晓波:《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上)》,中信出版社2007年版,第102-103页。
    15参见曲新久(主编):《共和国六十年法学论争实录·刑法卷》,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21-326页。
    16王汉斌:《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订草案)的说明>》,载高铭暄(主编):《中国刑法立法文献资料精选》,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868-869页。
    17参见梁艾福:《关于刑法修改的若干问题(下)》,载《中国工商管理研究》1997年第8期。
    18参见全国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订稿)》,载高铭暄(主编):《中国刑法立法文献资料精选》,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517-519页。
    19参见全国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载高铭暄(主编):《中国刑法立法文献资料精选》,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568页。
    20参见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订草案)》,载高铭暄(主编):《中国刑法立法文献资料精选》,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646页。
    21参见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订草案)(修改稿)》,载高铭暄(主编):《中国刑法立法文献资料精选》,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733-734页。
    22参见全国人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订草案)》,载高铭暄(主编):《中国刑法立法文献资料精选》,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822页。
    23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刑法室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条文说明、立法理由及相关规定》,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58页
    24戴相龙:《对<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草案)>的说明》,载黄太云:《立法解读:刑法修正案及刑法立法解释》,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年版,第176页。
    25参见戴相龙:《对<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草案)>的说明》,载黄太云:《立法解读:刑法修正案及刑法立法解释》,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年版,第176-177页。
    26徐松林:《我国刑法应当取消“非法经营罪”》,载《法学家》2003年第6期;张天虹:《经济犯罪新论》,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268页;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505页。
    27蒋熙辉:《认定非法经营罪的几个问题》,载《云南法学》2003年第4期。
    28黄太云:《立法解读:刑法修正案及刑法立法解释》,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年版,第18页。
    29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草案)>修改情况的汇报》,载赵秉志(主编):《刑法修正案最新理解适用》,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第324页。
    30参见赵秉志(主编):《刑法修正案最新理解适用》,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第320页。
    31黄太云:《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载张军(主编):《刑事法官必备法律司法解释解读》,人民法院出版社2011年修订版,第192页。
    32高铭暄(主编):《刑法专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43-44页。
    35在英美法中,文义解释(plain meaning)也作为刑法解释的基本原则之一,并且是首要原则。之所以按照制定法条文的字面涵义进行解释,美国学者认为其目的在于,其一,限制立法对公民生活的过多干预;其二,对立法机关提出更高要求,即要制定明确、清楚的法律,特别是当涉及公民自由问题时,如果法律规定产生多解,需作出对被告有利的解释。See Riehard G. Singer&John Q. La Fond, Criminal Law: Examples&Explanations (NewYork:Aspen Pushlishers,4thed.,2007), pp.66-67.
    37参见徐松林:《非法经营罪合理性质疑》,载《现代法学》2003年第6期。
    38祝二军:《解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非法生产、销售、使用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品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载张军(主编):《刑事法官必备法律司法解释解读》,人民法院出版社2011年修订版,第712页。
    39刘涛:《解读<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载张军(主编):《刑事法官必备法律司法解释解读》,人民法院出版社2011年修订版,830页。
    40参见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草案)>修改情况的汇报》,载赵秉志(主编):《刑法修正案最新理解适用》,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第324页。
    41王少南:《解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载张军(主编):《刑事法官必备法律司法解释解读》,人民法院出版社2011年修订版,858页。
    42参见彭冰:《非法集资行为的界定——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非法集资的司法解释》,载《法学家》2011年第6期。
    43黄太云:《立法解读:刑法修正案及刑法立法解释》,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年版,第18页。
    44对于非法发行、销售彩票的行为如何定性,在实践中争议很大。一种观点认为,这种行为扰乱了国家彩票发行的专营秩序,即市场经济秩序,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应该按照非法经营罪定性。另一种观点认为,这种行为侵犯的客体主要是社会管理秩序,是一种赌博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应该按照赌博罪追究刑事责任。《解释》支持了第一种观点。参见祝二军:《解读<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赌博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载张军(主编):《刑事法官必备法律司法解释解读》,人民法院出版社2011年修订版,1116页。另外,《关于办理赌博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是根据“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这一兜底条款将非法发行、销售彩票行为定性为非法经营罪,2009年《彩票管理条例》出台后,彩票属于“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应当适用非法经营罪的第1项规定。
    45参见刘树德:《法政界面的刑法思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71-212页;刘树德:《“口袋罪”的司法命运——非法经营罪的罪与罚》,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96-377页。
    50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主编):《人民法院案例选·2004年刑事专辑总第47辑》,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版,第191-199页。
    53参见李盛:《非法经营罪基本问题研究》,载《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54参见张艳丹、马渊杰:《“经济刑法”中兜底规定初探》,载《法学杂志》2010年第9期。
    55参见唐稷尧、王燕莉:《非法经营罪的价值取向与质疑——对<刑法>第225条第3项的分析》,载《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刘树德、王冕:《非法经营罪罪状“口袋径”的权衡——对法释[2000]12号第1条的质疑》,载《法律适用》2002年第10期;刘克安:《非法经营罪探析》,载《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胡敏、曹坚:《论非法经营罪堵漏条款的合理认定》,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徐松林:《非法经营罪合理性质疑》,载《现代法学》2003年第6期;党东升:《论非法经营罪应予废除》,载《新学术》2006年第1期。
    56周宜俊:《“经济违法行为的刑法介入”研讨会纪要》,载游伟(主编):《华东刑事司法评论》(第7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307页。
    57陈惜珍:《论非法经营罪存在的合理性》,载《法学杂志》2007年第5期。
    58余作泽:《为“口袋罪”正名》,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第26-27页。
    59参见曲冬梅:《关于“其他非法经营行为”的认定问题——刑法第225条第4项解析》,载《山东社会科学》2004年第10期;
    60参见张天虹:《罪刑法定原则视野下的非法经营罪》,载《政法论坛》2004年第4期。
    61参见张春雷:《论非法经营罪》,华东政法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第35页。
    62参见杨庆堂:《非法经营罪立法及司法适用研究》,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博士论文,第177-179页。
    63参见裴昱:《非法经营罪的立法缺陷与完善》,载《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64参见曹坚:《论非法经营罪》,载《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1期。
    65裴昱:《非法经营罪的立法缺陷与完善》,载《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66参见杨庆堂:《非法经营罪立法及司法适用研究》,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博士论文,第175-176页。
    67曹坚:《论非法经营罪》,载《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1期。
    68刘克安:《非法经营罪探析》,载《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69徐松林:《我国刑法应取消“非法经营罪”》,载《法学家》2003年第6期。
    70参见唐稷尧、王燕莉:《非法经营罪的价值取向与质疑——对<刑法>第225条第3项的分析》,载《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71参见范德安:《非法经营罪研究》,吉林大学2009年博士论文,第148-151页。
    72黄太云:《<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的理解和适用》,载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二、三、四、五庭(主编):《中国刑事审判指导案例:破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618-619页。
    73黄太云:《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载张军(主编):《刑事法官必备法律司法解释解读》,人民法院出版社2011年修订版,第103页。
    74黄太云:《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载张军(主编):《刑事法官必备法律司法解释解读》,人民法院出版社2011年修订版,第191-192页。
    75解读《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骗汇、逃汇案件联席会议纪要>》,载张军(主编):《刑事法官必备法律司法解释解读》,人民法院出版社2011年修订版,第780-781页。
    76孙军工:《<关于审理非法出版物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载《法律适用》1999年第2期。
    77孙军工:《<关于审理非法出版物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载《法律适用》1999年第2期。
    78孙军工:《解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扰乱电信市场管理秩序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载张军(主编):《刑事法官必备法律司法解释解读》,人民法院出版社2011年修订版,第1083-1085页。
    79祝二军:《解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情节严重的传销或者变相传销行为如何定性问题的批复>》,载张军(主编):《刑事法官必备法律司法解释解读》,人民法院出版社2011年修订版,第939-940页。
    80祝二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非法生产、销售、使用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品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和适用》,载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二、三、四、五庭(主编):《中国刑事审判指导案例:破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552-553页。
    81孙军工:《解读<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载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二、三、四、五庭(主编):《中国刑事审判指导案例: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侵犯财产罪、危害国防利益罪》,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186-188页。
    82刘涛:《解读<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载张军(主编):《刑事法官必备法律司法解释解读》,人民法院出版社2011年修订版,第829-831页。
    83孙军工:《<关于审理非法出版物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载《法律适用》1999年第2期。
    84唐稷尧、王燕莉:《非法经营罪的价值取向与质疑——对<刑法>第225条第3项的分析》,载《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85张晋藩(主编):《中国法制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页。
    86唐稷尧、王燕莉:《非法经营罪的价值取向与质疑——对<刑法>第225条第3项的分析》,载《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87参见李海东:《刑法原理入门》(犯罪论基础),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8页。
    88唐稷尧、王燕莉:《非法经营罪的价值取向与质疑——对<刑法>第225条第3项的分析》,载《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89谢锡美:《重刑化思想生成基础初论》,载游伟(主编):《华东刑事司法评论》(第4卷),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70-71页。
    90徐松林:《我国刑法应取消“非法经营罪”》,载《法学家》2003年第6期。
    91白建军:《关系犯罪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03页。
    92参见黄晓新、李一昕:《磨砺正义之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出版物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出台始末》,载《出版经济》1999年第1期。
    93白建军:《关系犯罪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08-309页。
    94白建军:《关系犯罪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57页。
    95万国海:《经济犯罪的刑事政策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40-52页。
    96陈泽宪:《非法经营罪若干问题研究》,载《人民检察》2000年第2期。
    97林山田:《经济犯罪与经济刑法》(修订三版),三民书局1981年版,第45-46页。
    98林山田:《经济犯罪与经济刑法》(修订三版),三民书局1981年版,第46页。
    99参见唐稷尧、王燕莉:《非法经营罪的价值取向与质疑——对<刑法>第225条第3项的分析》,载《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100杨万明、裴显鼎、朱平:《非法经营罪研究》,载张仲芳(主编):《刑事司法指南》总第26集,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68页。
    101参见杨万明、裴显鼎、朱平:《非法经营罪研究》,载张仲芳(主编):《刑事司法指南》总第26集,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79-83页。
    102参见杨剑波:《刑法明确性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72-83页。
    103黄荣坚:《基础刑法学》(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88页。
    104陈兴良:《刑法哲学》(修订三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6页。
    105黄荣坚:《基础刑法学》(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2页。
    106Kevin Albertson&Chris Fox, Crime and Economics: an Introduction (London&New York: Routledge,2012),pp.110-111.
    107杨兴培、李翔(主编):《经济犯罪和经济刑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28页。
    108参见陈泽宪:《非法经营罪若干问题研究》,载《人民检察》2000年第2期。
    109孙军工:《<关于审理非法出版物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载《法律适用》1999年第2期。
    110黄晓新、李一昕:《磨砺正义之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出版物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出台始末》,载《出版经济》1999年第1期。
    111参见唐稷尧:《困境与根源:刑法对经济犯罪的控制》,载《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112周宜俊:《“经济违法行为的刑法介入”研讨会纪要》,载游伟(主编):《华东刑事司法评论》(第7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298页。
    113Riehard G. Singer&John Q. La Fond, Criminal Law: Examples&Explanations (New York: Aspen Pushlishers,4thed.,2007), p.3.
    114黄晓新、李一昕:《磨砺正义之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出版物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出台始末》,载《出版经济》1999年第1期。
    115李海东:《刑法原理入门(犯罪论基础)》,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4-5页。
    116Bernadette McSherry&Alan Norrie&Simon Bronitt, Regulating Deviance: the Redirection of Criminalisation andthe Futures of Criminal Law (Oxford&Portland: Hart Publishing,2009), pp.9-10.
    117Dennis J Baker, The Right not to be Criminalized: Demarcating Criminal Law's Authority (Surrey: Ashgate,2010),pp254-256.
    118张明楷:《刑法学》(第四版),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第26页。
    119参见吴越:《经济宪法学导论——转型中国经济权利与权力之博弈》,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345页。
    120徐强胜:《经济法和经济秩序的建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48-149页。
    121万国海:《经济犯罪的刑事政策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80页。
    122邱本:《市场法治论》,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第185页。
    123参见高铭暄:《刑法学原理》(第一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94页。
    124参见高铭暄:《刑法学原理》(第一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83页。
    125参见但伟:《论非法经营罪》,载《法商研究》1999年第2期;曹坚:《论非法经营罪》,载《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1期;彭辅顺、陈鹏展编著:《非法经营罪专题整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9-25页。
    126参见肖扬(主编):《中国新刑法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47页。
    127参见陈兴良:《罪名指南》(上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94页。
    128参见吴大华、蒋宪平、詹复亮(主编):《新刑法罪名通论》,中国方正出版社1997年版,第187页。
    129参见王作富(主编):《刑法分则实务研究》(第三版),中国方正出版社2007年版,第813页。
    130参见马克昌(主编):《经济犯罪新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592页。
    131参见陈泽宪(主编):《新刑法单位犯罪的认定与处罚———法人犯罪新论》,中国检察出版社1997年版,第379页。
    132参见陈兴良:《新旧刑法比较研究:废、改、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95页。
    133参见赵长青(主编):《新编刑法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587页。
    134参见严军兴,肖胜喜(主编):《新刑法释义》,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版,第269页。
    135参见吴大华、蒋宪平、詹复亮(主编):《新刑法罪名通论》,中国方正出版社1997年版,第187页。
    136张天虹:《罪刑法定原则视野下的非法经营罪》,载《政法论坛》2004年第3期。
    137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刑法学》(第四版),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508页。
    138张天虹:《罪刑法定原则视野下的非法经营罪》,载《政法论坛》2004年第3期。
    139张国轩:《商业犯罪的定罪与量刑》,人民法院出版社2008年版,第240页。
    140李晓明(主编):《中国刑法罪刑适用》(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339页。
    141刘家琛(主编):《新刑法新问题新罪名通释》,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第610页。
    142黄振中(主编):《扰乱市场秩序罪办案一本通》,中国长安出版社2006年版,第141页。
    143马松建(主编):《扰乱市场秩序犯罪的定罪与量刑》,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年版,第214-215页。
    144钱峻:《非法经营罪法益研究》,苏州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第32页。
    145刘淑德:《“口袋罪”的司法命运——非法经营罪的罪与罚》,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2页。
    146范德安:《非法经营罪研究》,吉林大学2009年博士论文,第21页。
    147杨庆堂:《非法经营罪立法及司法适用研究》,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博士论文,第78页。
    148参见韩晓燕:《非法经营罪兜底条款的问题与完善》,载《中国检察官》2011年第2期;范德安:《非法经营罪研究》,吉林大学2009年博士论文,第141-142页。
    149传统刑法理论认为犯罪的本质是社会危害性,但是我国的社会危害性学说在解释论上,也与法益侵害说不相矛盾。有的学者就认为,社会危害性学说中的犯罪客体实质上就是指刑法的法益。参见张明楷:《法益初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4页。
    150学界在探讨非法经营罪法益时,多采用犯罪客体的概念,本文对这两个概念不予区分。
    151参见高巍:《经济刑法要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0—11页。
    152James E. Anderson, Public Policymaking an Introduction (Boston: Houghton Mifflin,7thed.,2003), p.13.
    153张明楷:《法益初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41页。
    154Jane SliberStein&Chris Maser, Land Use Planning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oca Raton: Lewis Publishers,2000), p.3.
    155Mike Feintuck&Mike Varney, Media Regulation, Public Interest, and the Law (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Press,6thed.,2006), p.58.
    156张明楷:《法益初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41—242页。
    157Douglas F. Morgan,‘The Public Interest,’ in Terry L. Cooper (ed.), Handbook of Administrative Ethics (New York:Marcel Dekker,2nded.,2001), pp.151-178.
    158张明楷:《法益初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43页。
    159陈志龙:《法益与刑事立法》,1990年自版,第264页;转引自高巍:《经济刑法要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2—13页。
    160纪宝成(主编):《转型经济条件下的市场秩序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5页。
    161纪宝成(主编):《转型经济条件下的市场秩序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4-25页。
    162杨兴培、李翔(主编):《经济犯罪和经济刑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8页。
    163张明楷:《刑法学》(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89-90页。
    164张明楷:《法益初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62页。
    165参见黄振中(主编):《扰乱市场秩序罪办案一本通》,中国长安出版社2006年版,第141页。
    166于志刚、陈强:《关于网络游戏中的“外挂”行为的刑法思考》,载《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167张天虹:《罪刑法定原则视野下的非法经营罪》,载《政法论坛》2004年第4期。
    168曹坚:《论非法经营罪》,载《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1期。
    169曹坚:《论非法经营罪》,载《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1期。
    170参见应松年、杨解君(主编):《行政许可法的理论与制度解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24-126页。
    171参见曹坚:《论非法经营罪》,载《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1期。
    172参见钱峻:《非法经营罪法益研究》,苏州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第21页。
    173参见郑曙光、汪海军:《市场管理法新论》,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版,第82页。
    174参见郑曙光、汪海军:《市场管理法新论》,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版,第122页。
    175张天虹:《罪刑法定原则视野下的非法经营罪》,载《政法论坛》2004年第4期。
    176参见[美]詹姆斯·M·布坎南:《自由、市场与国家》,平新乔、莫扶民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第74页。
    177参见吕忠梅、陈虹:《经济法原论》,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6-10页。
    178参见[英]安东尼·奥格斯:《规制:法律形式与经济学理论》,骆梅英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4-6页。
    179参见侯怀霞、张慧平:《市场规制法律问题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4页。
    180参见廖志雄:《市场准入法律制度研究》,载史际春(主编):《经济法学评论》(第4卷),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第248-250页。
    181林文勋等:《中国古代专卖制度与商品经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80-85页。
    182赵韵玲、刘智勇:《市场主体准入制度改革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51页。
    183Joseph E. Stiglitz,‘Government Failure vs. Market Failure: Principles of Regulation,’in Edward J. Balleisen&David A. Moss (eds.), Government and Markets: toward a New Theory of Regulation (Cambridge: 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2010), pp13-15.
    184参见[美]安德烈·施莱弗、罗伯特·魏什尼:《掠夺之手:政府病及其治疗》,赵红军译,中信出版社2004年版,第10-14页。
    185[英]弗里德里希·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王明毅、冯兴元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88页。
    186参见肖林:《市场进入管制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0-43页。
    187参见肖林:《市场进入管制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5-46页。
    188吴越:《经济宪法学导论——转型中国经济权利与权力之博弈》,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141页。
    189参见肖海军:《营业权论》,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52-53页。
    190Alfred Edward Kahn, The Economics of Regulation: Principles and Institutions (Boston: MIT Press,1988), p.17.
    191参见[日]宫本英修:《刑法大纲》(总论),弘文堂1935年版,第3页;转引自张明楷:《刑法学》(第四版),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第1页。
    193陈志军译:《斯洛伐克刑法典》,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46-147页。
    194陈志军译:《古巴刑法典》,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28页。
    195参见王立志译:《克罗地亚共和国刑法典》,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32页。
    196米良译:《越南刑法典》,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71-72页。
    197赵路译:《俄罗斯联邦刑事法典》,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12-113页。
    198张明楷译:《日本刑法典》,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70页。
    200参见周密、王世洲:《美国经济犯罪和经济刑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6页。
    201王世洲:《德国经济犯罪和经济刑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50-251页。
    202Anthony Ogus,‘Regula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criminal justice process,’ in Hannah Quirk&Toby Seddon&Graham Smith (eds.), Regulation and Criminal Justice: Innovations in Policy and Research (Cambridge: 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2010),pp27-30.
    203[英]安东尼·奥格斯:《规制:法律形式与经济学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81-82页。
    204参见[英]安东尼·奥格斯:《规制:法律形式与经济学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82页。
    205[英]安东尼·奥格斯:《规制:法律形式与经济学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82页。
    206Peter Cartwright, Consumer Protection and the Criminal Law: Law, Theory, and Policy in the UK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pp.85-86.
    207参见王世洲:《德国经济犯罪和经济刑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47页。
    208参见[英]安东尼·奥格斯:《规制:法律形式与经济学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81-83页。
    209Anthony Ogus,‘Criminal Law and Regulation,’ in Nuno Garoupa (ed.), Criminal Law and Economics (Cheltenham&Northampton: Edward Elgar,2009), pp.90-91.
    210尚琤:《中国古代流通经济法制史论》,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年版,第116页。
    211林文勋等:《中国古代专卖制度与商品经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1-12页。
    212参见尚琤:《中国古代流通经济法制史论》,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年版,第123页。
    213参见蒋晓伟:《中国经济法制史》,知识产权出版社1994年版,第197页。
    214参见尚琤:《中国古代流通经济法制史论》,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年版,第132-137页。
    215《宋会要辑稿·食货》23之18;转引自林文勋等:《中国古代专卖制度与商品经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5页。
    216《元史》卷94,《食货志二·盐法》,转引自尚琤:《中国古代流通经济法制史论》,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年版,第157页。
    217参见肖林:《市场进入管制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6-47页。
    218参见陶明:《专卖体制下的中国烟草业——理论、问题与制度变革》,学林出版社2005年版,第400-410页。
    219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上海远东出版社2010年版,第63页。
    220参见肖海军:《营业准入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54页。
    221张兴祥:《中国行政许可法的理论和实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0页。
    222Sir William Wade&Christopher Forsyth, Administrative Law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8thed.,2000), p.76.
    223陈浩然:《应用刑法学分论》,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71页。
    224王立志译:《克罗地亚共和国刑法典》,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32页。
    225米良译:《越南刑法典》,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71-72页。
    226参见叶必丰、周佑勇:《行政规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28页。
    227参见陈泉生:《行政法的基本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31-132页。
    232参见周立刚、张洪波:《:对非法经营罪客观方面的探讨》,载《北方经贸》2004年第1期。
    233参见张天虹:《罪刑法定原则视野下的非法经营罪》,载《政法论坛》2004年第4期。
    234徐敏、尹口:《刑法上“国家规定”的判断标准》,载《中国检察官》2011年第4期。
    235参见张文显(主编):《法理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05页。
    236吴庚:《行政法之理论与实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90-191页。
    237顾建亚:《行政法律规范冲突的适用规则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48页。
    238案例来源: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2006)昌刑初字第778号刑事判决书。
    239具体案情及判决情况参见北海市银海区法院:《我院对白虎头村委主任许坤非法经营罪一案宣判》,载http://bhyhfy.chinacourt.org/public/detail.php?id=113。最后访问日期:2012月3月5日。
    240案例来源:吉林省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2004)吉刑终字第104号刑事判决书。
    241周宜俊:《“经济违法行为的刑法介入”研讨会纪要》,载游伟(主编):《华东刑事司法评论》(第7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302-305页。
    242郑泽善:《法秩序的统一性与违法的相对性》,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1年第7期。
    243参见[日]曾根威彦:《刑法学基础》,黎宏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214-215页。
    244刘涛:《解读<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载张军(主编):《刑事法官必备法律司法解释解读》,人民法院出版社2011年修订版,830页。
    245[日]曾根威彦:《刑法学基础》,黎宏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214-215页。
    246张绍谦:《试论行政犯中行政法规与刑事法规的关系——从著作权犯罪的“复制发行”说起》,载《政治与法律》2011年第8期。
    247涂龙科:《经济刑法规范特性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年版,第80页。
    248徐敏、尹口:《刑法上“国家规定”的判断标准》,载《中国检察官》2011年第4期。
    249参见张明楷:《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546-547页。
    250张明楷:《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547页。
    251林山田:《刑法通论》(第十版),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版,第127-128页。
    252参见《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665页。
    253Bryan A. Garnter, ed., Black’s Law Dictionary (St. Paul: Thomson West,8thed.,2004), p.211.
    254范健、王建文:《商法的价值、源流及本体》(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89页。
    255杜景林译:《德国商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69页。
    256参见郭晓霞:《商行为与商主体制度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2页。
    257参见张民安:《商法总则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266页。
    258参见周林彬(主编):《商法与企业经营》,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07页。
    259参见张民安:《商法总则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267页。
    260周林彬(主编):《商法与企业经营》,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07页。
    261张天虹:《经济犯罪新论》,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261页。
    262范健、王建文:《商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第74页。
    263张民安:《商法总则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43页。
    264肖海军:《营业权论》,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157页。
    265参见张民安:《商法总则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45页。
    266参见肖海军:《营业权论》,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124页。
    267参见张民安:《商法总则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44页。
    268肖海军:《营业准入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86页。
    269参见刘树德:《“口袋罪”的司法命运——非法经营罪的罪与罚》,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4-21页。
    271参见廖志雄:《市场准入法律制度研究》,载史际春(主编):《经济法学评论》(第4卷),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第308-310页。
    272参见肖海军:《营业准入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271-292页。
    273黄庭坚:《基础刑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78页。
    274参见林山田:《经济犯罪与经济刑法》(修订三版),三民书局1981年版,第110-121页。
    275参见马松建(主编):《扰乱市场秩序犯罪的定罪与量刑》,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年版,第241页。
    276案例来源: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法院(2004)南刑初字第594号刑事判决书。
    277参见赵黎明:《再论生产、销售地条钢构不构成非法经营罪——续谈一起地条钢案件》,载http://www.law-lib.com/lw/lw_view.asp?no=6817,最后访问日期:2012年12月12日。
    278陈志军译:《古巴刑法典》,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28页。
    279米良译:《越南刑法典》,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71-72页。
    280参见应松年、杨解君:《行政许可法的理论与制度解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8-11页。
    281参见朱羿锟:《商法学——原理·图解·实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67页。
    282参见赵韵玲、刘智勇:《市场主体准入制度改革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63-164页。
    285李晓:《解读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生产、销售烟草专卖品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载张军主编:《刑事法官必备法律司法解释解读》,人民法院出版社2011年版,958页。
    286杨思藻:《论非法经营罪之主体》,载《改革与开放》2012年第4期。
    287张天虹:《罪刑法定原则视野下的非法经营罪》,载《政法论坛》2004年第4期。
    288周光权:《刑法各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87页。
    289曹坚:《论非法经营罪》,载《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1期。
    290刘树德:《“口袋罪”的司法命运——非法经营罪的罪与罚》,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57页。
    291参见张幸民(主编):《刑事司法疑难问题专家答问录(二)》,中国检察出版社2012年版,第55页。
    292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讲话》编写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讲话》,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第94页。
    293参见周光权:《刑法各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87页。
    294参见黄京平(主编):《扰乱市场秩序罪》,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60页。
    295参见周光权:《刑法各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88页。
    296参见周光权:《刑法各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88页。
    297刘树德:《“口袋罪”的司法命运——非法经营罪的罪与罚》,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77页。
    298参见全国人大证券法修改起草工作小组(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释义》,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版,第115-117页。
    299案例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09年第1期总第147期,第39-44页。
    300案例来源: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06)沪一中刑终字第464号刑事判决书。
    301参见刘俊海:《现代证券法》,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第9-10页。
    302参见曲峰:《中国期货法律实务》,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23-24页。
    303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二、三、四、五庭(主编):《刑事审判参考2009年第4辑总第69辑》,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1-8页。
    304参见巫文勇:《期货与期货市场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第13页。
    305参见任素贤、于书生:《非法代理境外黄金合约买卖与变相期货交易的认定》,载《人民司法》2011年第8期。
    306参见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草案)>修改情况的汇报》,载赵秉志(主编):《刑法修正案最新理解适用》,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第324页。
    307参见叶良芳:《将信用卡套现入罪是司法“造法”》,载《法学》2010年第9期。
    308黄太云:《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载张军(主编):《刑事法官必备法律司法解释解读》,人民法院出版社2011年修订版,第192页。
    309徐连金(主编):《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业务》,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2页。
    310参见叶良芳:《将信用卡套现入罪是司法“造法”》,载《法学》2010年第9期。
    311陈泽宪:《非法经营罪若干问题研究》,载《人民检察》2000年第2期。
    312马松建:《非法经营罪疑难问题研究》,载《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
    313曲冬梅:《关于“其他非法经营行为”的认定问题》,载《山东社会科学》2004年第10期。
    314张天虹:《罪刑法定原则视野下的非法经营罪》,载《政法论坛》2004年第3期。
    315全国人大法工委刑法室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条文说明、立法理由及相关规定》,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58页。
    316参见张明楷:《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59-61页。
    317陈兴良:《刑法的明确性问题:以<刑法>第225条第4项为例的分析》,载《中国法学》2011年第4期。
    318赵秉志(主编):《刑法修正案最新理解适用》,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第85页。
    320案例来源:河南省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2009)开刑初字第615号刑事判决书。
    321参见刘树德:《“口袋罪”的司法命运——非法经营罪的罪与罚》,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18页。
    322外挂程序是故意编制的,以对网络游戏或包含网络游戏在内的一系列程序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并非网络游戏本身客户端程序的程序。参见寿步、陈跃华(主编):《网络游戏法律政策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版,第60页。
    323参见于志刚等:《制作“游戏外挂”并出售牟利应如何处理》,载《人民检察》2006年12期。
    324参见刘士心:《竞合犯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版,第3页。
    325参见张爱晓:《犯罪竞合基础理论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5-16页。
    326柯耀程:《刑法竞合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45页。
    327孙军工:《<关于审理非法出版物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载《法律适用》1999年第2期。
    328参见陈浩然:《理论刑法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09页。
    329陈兴良:《刑法竞合论》,载《法商研究》2006年第2期。
    330马克昌:《想象的数罪与法规竞合》,载《法学》1982年第2期。
    331参见陈兴良(主编):《刑法各论的一般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7年版,第336-346页。
    332参见张明楷:《刑法分则解释原理》(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702-703页。
    333甘添贵:《罪数理论之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51页。
    334陈兴良(主编):《刑法各论的一般理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60-261页。
    335李翔:《情节犯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85页。
    336刘亚丽:《论情节犯》,载《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l期。
    337参见陈兴良(主编):《刑法各论的一般理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60-261页。
    338张明楷:《刑法学》(第四版),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第127页。
    339高铭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孕育与诞生》,法律出版社1981年版,第19-20页。
    340参见李翔:《情节犯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00页。
    346参见彭辅顺、陈鹏展:《非法经营罪研究述评》,载《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347但伟:《论非法经营罪》,载《法商研究》1999年第2期。
    348参见彭辅顺、陈鹏展:《非法经营罪研究述评》,载《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349参见杨万明等:《非法经营罪研究》,载陈兴良(主编):《刑事法判解》(第8卷),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7、9页。
    350刘宪权:《中国刑法学讲演录》,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712-713页。
    351参见周子实:《论市场秩序与国家管理秩序的界线——以扰乱市场秩序罪的客体为对象》,载《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第4期。
    352刘克安:《非法经营罪探析》,载《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
    353陈兴良(主编):《刑法各论的一般理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23页。
    354参见陈兴良(主编):《刑法各论的一般理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33页。
    355吴情树、陈展鹏:《简论非法经营罪中的数额问题》,载《福建法学》2003年第4期。
    356吴情树、陈展鹏:《简论非法经营罪中的数额问题》,载《福建法学》2003年第4期。
    357张勇:《经济犯罪定量化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25页。
    358于志刚:《法条竞合视野中数额犯入罪标准的统一化》,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10年第5期。
    359参见苏力:《市场经济对立法的启示》,载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95-97页。
    360Herbert L. Packer, The Limits of the Criminal Sanction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68), p.296.
    361魏东(主编):《现代刑法的犯罪化根基》,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第13页。
    362林山田:《刑法通论》(增订十版),载元照出版公司2008年版,第55-56页。
    363黄荣坚:《基础刑法学》(第三版),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序言第2页。
    364林山田:《刑罚学》,台湾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115页。
    365Douglas Husak, Overcriminalization: the Limits of the Criminal Law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8),pp.54-55.
    366Herbert L. Packer, The Limits of the Criminal Sanction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68), p.296.
    367参见张明楷:《刑法学》(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394页。
    368参见唐稷尧:《经济犯罪的刑事惩罚标准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43页。
    369Anthony Ogus,‘Regula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criminal justice process,’ in Hannah Quirk&Toby Seddon&Graham Smith (eds), Regulation and Criminal Justice: Innovations in Policy and Research (Cambridge: 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2010),pp38-39.
    370参见杨贺男、吕途编著:《行政许可法新解读》,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年版,第29页。
    371周艳琴:《论行政许可的监督功能——上海市卫生行政许可现状分析与思考》,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372参见[日]山口厚:《危险犯的研究》,东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92页;转引自郑飞:《行为犯论》,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75页。
    373参见郑飞:《行为犯论》,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97页。
    374参见马克昌(主编):《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02-203页。
    375参见张兴祥:《中国行政许可法的理论和实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83页。
    376参见应松年、杨解君(主编):《行政许可法的理论与制度解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82-183页。
    377参见王智斌:《行政特许的私法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3页。
    378周林彬(主编):《商法与企业经营》,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55-56页。
    [1]白建军,《关系犯罪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2]陈浩然,《理论刑法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3]陈浩然,《应用刑法学分论》,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
    [4]陈泉生,《行政法的基本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5]陈兴良,《罪名指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
    [6]陈兴良,《刑法哲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
    [7]范健、王建文,《商法的价值、源流及本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8]范健、王建文,《商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11年。
    [9]甘添贵,《罪数理论之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10]高巍,《经济刑法要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
    [11]高铭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孕育与诞生》,法律出版社,1981年。
    [12]高铭暄,《刑法学原理(第一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13]顾建亚,《行政法律规范冲突的适用规则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
    [14]顾肖荣等,《经济刑法总论比较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
    [15]郭晓霞,《商行为与商主体制度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年。
    [16]侯怀霞、张慧平,《市场规制法律问题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
    [17]胡启忠等,《经济刑法立法与经济犯罪处罚》,法律出版社,2010年。
    [18]黄太云,《立法解读:刑法修正案及刑法立法解释》,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年。
    [19]黄荣坚,《基础刑法学》,第3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20]黄荣坚,《刑法问题与利益思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21]蒋晓伟,《中国经济法制史》,知识产权出版社,1994年。
    [22]柯耀程,《刑法竞合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23]李海东,《刑法原理入门(犯罪论基础)》,法律出版社,1998年。
    [24]李翔,《情节犯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
    [25]林山田,《经济犯罪与经济刑法》,三民书局,1981年。
    [26]林山田,《刑罚学》,台湾商务印书馆,2005年。
    [27]林山田,《刑法通论》,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
    [28]林文勋等,《中国古代专卖制度与商品经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
    [29]刘风科,《刑法在现代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与特征》,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
    [30]刘俊海,《现代证券法》,法律出版社,2011年。
    [31]刘士心,《竞合犯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
    [32]刘树德,《空白罪状——界定·追问·解读》,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
    [33]刘树德,《法政界面的刑法思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34]刘树德,《“口袋罪”的司法命运——非法经营罪的罪与罚》,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35]刘伟,《经济刑法规范适用原论》,法律出版社,2012年。
    [36]刘宪权,《中国刑法学讲演录》,人民出版社,2011年。
    [37]刘艳红、周佑勇,《行政刑法的一般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38]刘远,《金融欺诈犯罪立法原理与完善》,法律出版社,2010年。
    [39]吕忠梅、陈虹,《经济法原论》,第2版,法律出版社,2008年。
    [40]邱本,《市场法治论》,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
    [41]曲峰,《中国期货法律实务》,法律出版社,2010年。
    [42]尚琤,《中国古代流通经济法制史论》,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年。
    [43]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
    [44]唐稷尧,《经济犯罪的刑事惩罚标准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
    [45]陶明,《专卖体制下的中国烟草业——理论、问题与制度变革》,学林出版社,2005年。
    [46]涂龙科,《经济刑法规范特性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年。
    [47]万国海,《经济犯罪的刑事政策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
    [48]王世洲,《德国经济犯罪和经济刑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49]王智斌,《行政特许的私法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50]巫文勇,《期货与期货市场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11年。
    [51]吴庚,《行政法之理论与实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52]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上海远东出版社,2010年。
    [53]吴晓波,《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中信出版社,2007年。
    [54]吴越,《经济宪法学导论——转型中国经济权利与权力之博弈》,法律出版社,2007年。
    [55]肖海军,《营业权论》,法律出版社,2007年。
    [56]肖海军,《营业准入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
    [57]肖林,《市场进入管制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
    [58]徐强胜,《经济法和经济秩序的建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59]杨剑波,《刑法明确性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年。
    [60]叶必丰、周佑勇,《行政规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版。
    [61]张爱晓,《犯罪竞合基础理论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年。
    [62]张国轩,《商业犯罪的定罪与量刑》,人民法院出版社,2008年。
    [63]张明楷,《法益初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
    [64]张明楷,《刑法学》,第4版,法律出版社,2011年。
    [65]张明楷,《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66]张民安,《商法总则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年。
    [67]张天虹,《经济犯罪新论》,法律出版社,2004年。
    [68]张兴祥,《中国行政许可法的理论和实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69]张勇,《经济犯罪定量化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
    [70]赵韵玲、刘智勇,《市场主体准入制度改革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71]郑飞,《行为犯论》,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
    [72]郑曙光、汪海军,《市场管理法新论》,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
    [73]周光权,《刑法各论》,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74]周密、王世洲,《美国经济犯罪和经济刑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75]朱羿锟,《商法学——原理·图解·实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1]陈兴良(主编),《新旧刑法比较研究:废、改、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年。
    [2]陈兴良(主编),《刑法各论的一般理论》,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7年。
    [3]戴玉忠、刘明祥(主编),《犯罪与行政违法行为的界限及惩罚机制的协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4]高铭暄(主编),《刑法专论》,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5]高铭暄(主编),《中国刑法立法文献资料精选》,法律出版社,2007年。
    [6]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刑法学》,第4版,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7]黄京平(主编),《扰乱市场秩序罪》,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
    [8]黄振中(主编),《扰乱市场秩序罪办案一本通》,中国长安出版社,2006年。
    [9]纪宝成(主编),《转型经济条件下的市场秩序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10]柯葛壮(主编),《中国经济刑法发展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
    [11]李晓明(主编),《中国刑法罪刑适用》,法律出版社,2007年。
    [12]刘恒(主编),《行政许可与政府管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13]刘家琛(主编),《新刑法新问题新罪名通释》,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
    [14]马克昌(主编),《犯罪通论》,第3版,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5]马克昌(主编),《经济犯罪新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
    [16]马松建(主编),《扰乱市场秩序犯罪的定罪与量刑》,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年。
    [17]彭辅顺、陈鹏展(编著),《非法经营罪专题整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
    [18]乔晓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讲话》,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
    [19]曲新久(主编),《共和国六十年法学论争实录·刑法卷》,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年。
    [20]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刑法室(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条文说明、立法理由及相关规定》,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21]全国人大证券法修改起草工作小组(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释义》,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
    [22]沈德咏(主编),《行政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法律出版社,2009年。
    [23]寿步、陈跃华(主编),《网络游戏法律政策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
    [24]孙大雄(主编),《期货犯罪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25]王作富(主编),《刑法分则实务研究》,第3版,中国方正出版社,2007年。
    [26]魏东(主编),《现代刑法的犯罪化根基》,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4年。
    [27]吴大华、蒋宪平、詹复亮(主编),《新刑法罪名通论》,中国方正出版社,1997年。
    [28]肖扬(主编),《中国新刑法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年。
    [29]徐连金(主编),《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业务》,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年。
    [30]杨贺男、吕途(编著),《行政许可法新解读》,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年。
    [31]杨兴培、李翔(主编),《经济犯罪和经济刑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32]应松年、杨解君(主编),《行政许可法的理论与制度解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33]张晋藩(主编),《中国法制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
    [34]张军(主编),《刑事法官必备法律司法解释解读》,人民法院出版社,2011年。
    [35]张文显(主编),《法理学》,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31]张幸民(主编),《刑事司法疑难问题专家答问录(二)》,中国检察出版社,2012年。
    [32]赵秉志(主编),《刑法修正案最新理解适用》,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
    [33]周林彬(主编),《商法与企业经营》,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34]周佑勇(主编),《行政许可法理论与实务》,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
    [35]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二、三、四、五庭(主编),《刑事审判参考2009年第4辑总第69辑》,法律出版社,2009年。
    [36]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二、三、四、五庭(主编),《中国刑事审判指导案例:破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法律出版社,2009年。
    [37]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二、三、四、五庭(主编),《中国刑事审判指导案例: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侵犯财产罪、危害国防利益罪》,法律出版社,2009年。
    [38]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主编),《人民法院案例选·2004年刑事专辑总第47辑》,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
    [39]《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讲话》编写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讲话》,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1][俄]斯库拉托夫、列别捷夫(黄道秀译),《俄罗斯联邦刑法典释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
    [2][美]安德烈·施莱弗、罗伯特·魏什尼(赵红军译),《掠夺之手:政府病及其治疗》,中信出版社,2004年。
    [3][美]史蒂芬·布雷耶(李洪雷等译),《规制及其改革》,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4][美]凯斯·R·桑斯坦(钟瑞华译),《权利革命之后:重塑规制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5][美]詹姆斯·M·布坎南(平新乔、莫扶民译),《自由、市场与国家》,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
    [6][日]大塚仁(冯军译),《犯罪论的基本问题》,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
    [7][日]木村龟二(顾肖荣等译),《刑法学词典》,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91年。
    [8][日]曾根威彦(黎宏译),《刑法学基础》,法律出版社,2005年。
    [9][英]弗里德里希·哈耶克(王明毅、冯兴元等译),《通往奴役之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10][英]安东尼·奥格斯(骆梅英译),《规制:法律形式与经济学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11]陈志军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刑法典》,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
    [12]陈志军译,《古巴刑法典》,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年。
    [13]陈志军译,《捷克刑法典》,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年。
    [14]陈志军译,《斯洛伐克刑法典》,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年。
    [15]陈志军译,《阿尔巴尼亚共和国刑法典》,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年。
    [16]杜景林译,《德国商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
    [17]米良译,《越南刑法典》,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
    [18]徐留成译,《蒙古国刑法典》,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19]王立志译,《马其顿共和国刑法典》,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年。
    [20]王立志译,《克罗地亚共和国刑法典》,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年。
    [21]王立志译,《塞尔维亚共和国刑法典》,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年。
    [22]王立志译,《斯洛文尼亚共和国刑法典》,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
    [23]王立志译,《黑山共和国刑法典》,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
    [24]王秀梅、邱陵译,《罗马尼亚刑法典》,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
    [25]张明楷译,《日本刑法典》,法律出版社,2006年。
    [26]赵路译,《俄罗斯联邦刑事法典》,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
    [1]曹坚,“论非法经营罪”,《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1期。
    [2]曹坚,“非法经营罪与销售侵权复制品罪之界定”,《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3]陈乔,“非法经营罪兜底性条款的分析和适用由一例案件引发的思考”,《中国检察官》2012年第2期。
    [4]陈惜珍,“论非法经营罪存在的合理性”,《法学杂志》2007年第5期。
    [5]陈兴良,“刑法竞合论”,《法商研究》2006年第2期。
    [6]陈兴良,“刑法的明确性问题:以《刑法》第225条第4项为例的分析”,《中国法学》2011年第4期。
    [7]陈泽宪,“非法经营罪若干问题研究”,《人民检察》2000年第2期
    [8]成序、崔存军,“试论非法经营罪”,《政法学刊》2004年第5期。
    [9]但伟,“论非法经营罪”,《法商研究》1999年第2期。
    [10]党东升,“论非法经营罪应予废除”,《新学术》2006年第1期。
    [11]裴昱,“非法经营罪的立法缺陷与完善”,《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12]高翼飞,“从扩张走向变异:非法经营罪如何摆脱‘口袋罪’的宿命”,《政治与法律》2012年第3期。
    [13]韩晓燕,“非法经营罪兜底条款的问题与完善”,《中国检察官》2011年第2期。
    [14]胡敏、曹坚,“论非法经营罪堵漏条款的合理认定”,《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
    [15]华肖,“非法经营罪中‘严重扰乱市场秩序’行为的界定”,《法学》2008年第1期。
    [16]黄晓新、李一昕,“磨砺正义之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出版物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出台始末”,《出版经济》1999年第1期。
    [17]蒋熙辉,“认定非法经营罪的几个问题”,《云南法学》2003年第4期。
    [18]金泽刚,“销售假冒伟哥的行为如何定罪量刑——兼论非法经营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法学》2006年第9期。
    [19]李盛,“非法经营罪基本问题研究”,《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20]李涛,“非法经营罪立法沿革分析”,《法商论丛》2009年第2期。
    [21]李翔,“罪刑法定视野中情节犯之命运”,《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
    [22]梁艾福,“关于刑法修改的若干问题(下)”,《中国工商管理研究》1997年第8期。
    [23]廖志雄,“市场准入法律制度研究”,见史际春(主编):《经济法学评论》(第4卷),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
    [24]刘德法、尤国富,“论空白罪状中的‘违反国家规定’”,《法学杂志》2011年第1期。
    [25]刘克安,“非法经营罪探析”,《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26]刘亚丽,“论情节犯”,《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l期。
    [27]刘敏学,“重新认定投机倒把概念”,《山东农业》1994年第1期。
    [28]刘树德、王冕,“非法经营罪罪状‘口袋径’的权衡——对法释[2000]12号第1条的质疑”,《法律适用》2002年第10期。
    [29]刘艳红,“空白刑法规范的罪刑法定机能——以现代法治国家为背景的分析”,《中国法学》2004年第4期。
    [30]陆焕强、沈琳梅,“从非法经营罪的设置评析空白罪状的缺陷”,《法治论丛》2006年第6期。
    [31]马克昌,“想象的数罪与法规竞合”,《法学》1982年第2期。
    [32]马松建,“非法经营罪疑难问题研究”,《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
    [33]莫晓宇,“空白刑法规范的机理——功能及立法安排分析”,《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
    [34]欧阳本祺,“对非法经营罪兜底性规定的实证分析”,《法学》2012年第7期。
    [35]彭辅顺、陈鹏展,“非法经营罪研究述评”,《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36]彭冰,“非法集资行为的界定——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非法集资的司法解释”,《法学家》2011年第6期。
    [37]秦新承,“非法经营罪中的‘国家规定’及有关刑事罚则的理解”,《法学》2008年第1期。
    [38]曲冬梅,“关于‘其他非法经营行为’的认定问题——刑法第225条第4项解析”,《山东社会科学》2004年第10期。
    [39]任素贤、于书生,“非法代理境外黄金合约买卖与变相期货交易的认定”,《人民司法》2011年第8期。
    [40]时延安,“对非法经营罪罪状的限缩解释”,《中国检察官》2011年第2期。
    [41]唐稷尧,“困境与根源:刑法对经济犯罪的控制”,《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42]唐稷尧、王燕莉“,非法经营罪的价值取向与质疑——对<刑法>第225条第3项的分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43]沈玉忠,“罪刑法定原则视域下兜底性条款的限界设定——以非法经营罪为视角”,《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
    [44]施兰花,“法律解释下兜底条款的适用完善”,《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
    [45]孙军工,“《关于审理非法出版物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法律适用》1999年第2期。
    [46]谭兆强,“论行政刑法对前置性规范变动的依附性”,《法学》2010年第11期。
    [47]万国海,“论刑法领域的非刑事法律适用问题”,《法学》2006年第11期。
    [48]王恩海,“论我国刑法中的‘违反国家规定’兼论刑法条文的宪政意义”,《东方法学》2010年第1期。
    [49]王克稳,“论行政特许及其与普通许可的区别”,《南京社会科学》2011年第9期。
    [50]王瑞君,“空白罪状研究——以司法分析为视角”,《法学论坛》2008年第4期。
    [51]王作富、刘树德,“非法经营罪调控范围的再思考——以《行政许可法》若干条款为基准”,《中国法学》2005年第6期。
    [52]吴情树、陈展鹏,“简论非法经营罪中的数额问题”,《福建法学》2003年第4期。
    [53]吴仁碧,“论非法经营罪的几个问题”,《政治与法律》2010年第2期。
    [54]吴卫军、崔希俭,“非法出售未上市公司股权(股票)行为的刑事责任解析”,《政治与法律》2008年第2期。
    [55]肖中华,“空白刑法规范的特性及其解释”,《法学家》2010年第3期。
    [56]肖征、蒋凌申,“非法经营罪堵漏条款的合理认定——以堵截构成要件为标准的分析”,《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57]谢冬慧,“‘投机倒把’的法律史检视”,《北方论丛》2010年第3期。
    [58]谢锡美,“重刑化思想生成基础初论”,见游伟(主编):《华东刑事司法评论》(第4卷),法律出版社,2003年。
    [59]徐敏、尹口,“刑法上‘国家规定’的判断标准”,《中国检察官》2011年第4期。
    [60]徐松林,“非法经营罪合理性质疑”,《现代法学》2003年第6期。
    [61]徐松林,“我国刑法应当取消‘非法经营罪’”,《法学家》2003年第6期。
    [62]杨思藻,“论非法经营罪之主体”,《改革与开放》2012年第4期。
    [63]杨万明、裴显鼎、朱平,“非法经营罪研究”,见张仲芳(主编):《刑事司法指南》总第26集,法律出版社,2006年。
    [64]杨兴培,“检视罪刑法定原则在当前中国的命运境遇——兼论中国刑法理论的危机到来”,《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65]姚诗,“非法行医罪‘情节严重’的解释立场与实质标准”,《政治与法律》2012年第4期。
    [66]叶良芳,“将信用卡套现入罪是司法‘造法’”,《法学》2010年第9期。
    [67]阴建峰、万育,“略论非法经营罪堵截条款之界限”,《中国检察官》2011年第2期。
    [68]于晓青,“非法经营罪中‘经营范围’的法律效力分析”,《人民检察》2004年第7期。
    [69]于志刚等,“制作‘游戏外挂’并出售牟利应如何处理”,《人民检察》2006年12期。
    [70]于志刚、陈强,“关于网络游戏中的‘外挂’行为的刑法思考”,《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71]于志刚,“法条竞合视野中数额犯入罪标准的统一化”,《中国刑事法杂志》2010年第5期。
    [72]张绍谦,“试论刑罚功能的局限性”,《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
    [73]张绍谦,“从刑罚特性看犯罪圈的界限”,《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74]张绍谦,“试论行政犯中行政法规与刑事法规的关系——从著作权犯罪的‘复制发行’说起”,《政治与法律》2011年第8期。
    [75]张天虹,“罪刑法定原则视野下的非法经营罪”,《政法论坛》2004年第4期。
    [76]张艳丹、马渊杰,“‘经济刑法’中兜底规定初探”,《法学杂志》2010年第9期。
    [77]郑泽善,“法秩序的统一性与违法的相对性”,《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1年第7期。
    [78]周立刚、张洪波,“对非法经营罪客观方面的探讨”,《北方经贸》2004年第1期。
    [79]周艳琴,“论行政许可的监督功能——上海市卫生行政许可现状分析与思考”,《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80]周宜俊,“‘经济违法行为的刑法介入’研讨会纪要”,见游伟(主编),《华东刑事司法评论》(第7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
    [81]周子实,“论市场秩序与国家管理秩序的界线——以扰乱市场秩序罪的客体为对象”,《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第4期。
    [82]周舟,“刑法罪名‘口袋化’倾向之反思”,《武警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
    [83]朱昌波、史丹如,“论非法经营罪的现实冲突与完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84]朱丽群、冒小建,“非法证券、期货交易案件问题研究——以非法经营罪为视角”,《犯罪研究》2010年第2期。
    [1]范德安,“非法经营罪研究”[学位论文],吉林大学图书馆,2009年。
    [2]钱峻,“非法经营罪法益研究”[学位论文],苏州大学图书馆,2006年。
    [3]杨庆堂,“非法经营罪立法及司法适用研究”[学位论文],华东政法大学图书馆,2009年。
    [4]余作泽,“为‘口袋罪’正名”[学位论文],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2011年。
    [5]张春雷,“论非法经营罪”[学位论文],华东政法大学图书馆,2005年。
    [1] Alfred Edward Kahn, The Economics of Regulation: Principles and Institutions (Boston: MITPress,1988).
    [2] Anthony Ogus,‘Criminal Law and Regulation,’ in Nuno Garoupa (ed.), Criminal Law andEconomics (Cheltenham&Northampton: Edward Elgar,2009).
    [3] Anthony Ogus,‘Regula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criminal justice process,’ in HannahQuirk&Toby Seddon&Graham Smith (eds.), Regulation and Criminal Justice: Innovations in Policyand Research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0).
    [4] Bernadette McSherry&Alan Norrie&Simon Bronitt, Regulating Deviance: the Redirectionof Criminalisation and the Futures of Criminal Law (Oxford&Portland: Hart Publishing,2009).
    [5] Bryan A. Garnter, ed., Black’s Law Dictionary (St. Paul: Thomson West,8thed.,2004).
    [6] Dennis J Baker, The Right not to be Criminalized: Demarcating Criminal Law's Authority(Surrey: Ashgate,2010).
    [7] Douglas F. Morgan,‘The Public Interest,’ in Terry L. Cooper (ed.), Handbook ofAdministrative Ethics (New York: Marcel Dekker,2nded.,2001).
    [8] Douglas Husak, Overcriminalization: the Limits of the Criminal Law (Oxford: OxfordUniversity Press,2008).
    [9] Gregory J. Battersby&Charles W. Grimes, Licensing Update2010(New York: AspenPushlishers,2010).
    [10] Herbert L. Packer, The Limits of the Criminal Sanction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68).
    [11] James E. Anderson, Public Policymaking an Introduction (Boston: Houghton Mifflin,7thed.,2003).
    [12] Jane SliberStein&Chris Maser, Land Use Planning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ocaRaton: Lewis Publishers,2000).
    [13] Joseph E. Stiglitz,‘Government Failure vs. Market Failure: Principles of Regulation,’ inEdward J. Balleisen&David A. Moss (eds.), Government and Markets: Toward a New Theory ofRegula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0).
    [14] Kevin Albertson&Chris Fox, Crime and Economics: an Introduction (London&New York:Routledge,2012).
    [15] Mike Feintuck&Mike Varney, Media Regulation, Public Interest, and the Law (Edinburgh: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6thed.,2006).
    [16] Peter Cartwright, Consumer Protection and the Criminal Law: Law, Theory, and Policy in theUK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17] Riehard G. Singer&John Q. La Fond, Criminal Law: Examples&Explanations (New York:Aspen Pushlishers,4thed.,2007).
    [18] Sir William Wade&Christopher Forsyth, Administrative Law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Press,8thed.,200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