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家族电视剧的审美与文化表征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从1985年《四世同堂》开始,家族剧经历了一个迅速崛起并蓬勃发展的历史时期,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以《大宅门》、《乔家大院》、《徽娘宛心》、《闯关东》等为代表的家族剧一直是电视荧屏上一支长盛不衰的生力军,不仅创作异常活跃,而且收视也相当火爆,频频在全国掀起收视狂潮。短短二十多年间,家族剧一跃发展成为国产电视剧中较具成熟姿态也较为成功的电视剧文体类型,在大众文化、主导文化和精英文化三元对话的文化语境下,它的成功具有怎样的美学和文化动因呢?带着这样的疑问,笔者将家族剧纳入了研究视野。
     本文试图从电视剧的创作和观众的审美接受双向互动的角度,在理顺家族剧的概念、类别以及发展脉络的基础上,着重从审美特征和文化表征两个方面来探讨其成功的深层动因。就审美特征来说,具体从“家国一体化”的史诗性追求、宏大叙事观照下的世俗化审美、悲剧意蕴的激情化呈现、文化心理的民族性指涉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彰显了家族剧沉郁雄浑、厚重壮美的美学风范和美学品格;就文化表征来说,它对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中的地域文化、商业文化以及儒家文化的精神意蕴和文化内涵进行了深层挖掘和展示,并加以现实主义的精神观照,从而使作品具有厚重的文化历史底蕴和强烈的时代精神。家族剧在当代的繁荣,正是两者紧扣时代脉搏,契合受众审美心理和文化诉求的结果。希望通过以上的梳理、分析和研究,揭示出家族剧在当前社会文化语境下繁荣的深层次原因,进而总结“家族剧”艺术创作的经验和规律,以期给国产电视剧的艺术创作提供灵感与启示。
Abstract
     Since "Si Shi Tong Tang" was broadcast in 1985, the family TV series has undergone a rapid rise and flourishing period. Especially in the new century, represented by "Da Zhai Men", "Qiao Jia Da Yuan," "Hui Niang Wan Xin "," Chuang Guan Dong ", the family drama has become an enduring force on the TV screen, with enormous creation and extremely high audience ratings. In the past twenty years, the family TV series quickly jumped into domestic television drama as a relatively mature and successful TV series genre. How can we explain its success from aesthetic and cultural perspectives, under the settings where mass culture, dominant culture and elite culture are integrated with each other? With this question, the family TV series has, therefore, entered my research vision.
     After rationalizing the concept of family drama and its category and development context, this research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underlying motivation of its success in terms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cript writing and the audience's psychology, especially focusing on its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representation. At the beginning, the present study tries to analyze the aesthetic features of the family drama from four aspects, including the epic pursuit of "home and country integration", aesthetic of secularization in the perspective of grand narrative, tragic implication of the passion of presentation and the national character of referential cultural psychology. Besides, this research also tries to figure out the cultural representation of family drama. To be specific, the family TV series deeply explore and present the spiritual meaning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he local culture, business culture and the Confucian culture, and due to the correlation with the real life the family drama has been featured with cultural deposits and modern spirits. The family TV series is closely linked to the times and fit the psychological and cultural demands of audience, which is the reason for its contemporary prosperity.
     I hope that the present research can provide some inspiration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eleplay art, since it reveals the deep reasons for the prosperity of the family TV series under the contemporary soci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inciples of the family TV series on artistic creation.
引文
[1]尹鸿.尹鸿影视时评.第1版.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149。
    [2]白小易.双峰并峙、异彩纷呈——大陆电视剧创作成熟期回顾.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4(3):81。
    [1]1/4电视用户同时收看.《闯关东》为何让人牵肠挂肚.http://www.mt.vc/article/quotes/2008/01/3985_2.htm.2008-1-25。
    [2]曾庆瑞.守望电视剧的精神家园·第2辑.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73)。
    [1]张斌.中国”家族剧”的审美表象.艺术评论,2007(12):72。
    [1]许志英,丁帆主编.中国新时期小说主潮·上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313。
    [1]邹广之.当代中国的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13。
    [2]隋岩.当代中国文化形态的划分和嬗变.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9(4):50。
    [1]曾庆瑞.守望电视剧的精神家园·第1辑.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2年:473。
    [2]周星.宏大叙事观照下的日常情感表达.中国艺术报,2009-10-20:3版。
    [1]尹鸿、阳代慧.中国电视剧艺术传统.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327。
    [1]陈友军.现实题材电视剧艺术真实形态论.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175。
    [2][德]尼采.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选.周国平译.上海:三联书店,1986年:100。
    [1]郭玉生.悲剧美学:历史考察与当代阐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10。
    [2]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文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121。
    [3]邵晓黎.悲剧激情的本质浅论http://www. chinavalue. net/Article/Archive/2006/2/22/21017. html2006-02-22
    [1]李大钊.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李大钊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年:296。
    [1]郭玉生.悲剧美学:历史考察与当代阐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138。
    [2]亚里士多德.诗学.陈中梅译注.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97。
    [1]章柏青:华夏文化观影心理描述.国家广电总局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http://www.dmcc.gov.cn/index/asp/dypl/200857175133.asp.2008年5月7日.
    [2](美)L.舒尔策.为电视摄制的影片:产业运作、文化形式、大众观念.世界电影,1997(3):14。
    [1]钱穆.中国文化导论(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年:51。
    [1]胡俊苗.从《乔家大院》解读传统文化精髓.时代文学,2008(6):90。
    [1]总导演张建新对“闯关东”精神的概括.转自曾庆瑞.用“高境界”和大情怀书写民族大迁徙的历史大气象——52集电视连续剧《闯关东》观后.艺术评论,2008(3):10。
    [1]吴素玲.中国电视剧发展史纲.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393。
    [1]周月亮韩骏伟.电视剧艺术文化学.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166。
    [2]《大宅门》京味儿是怎样炼成的. http://www.cctv.com/teleplay/ystqs/2003-10-13/6525.shtml.
    [1]转自杨状振.论电视剧《闯关东》的叙事学特征及其文化吟咏功能.文艺评论,2008(3):65。
    [1]杨虹.商人精神的诗情阐释——以成一的《白银谷》、邓九刚的《大盛魁商号》为例.求索,2003(3):192。
    [1]尹鸿.冲突与共谋——论中国电视剧的文化策略.文艺研究,2001(6):23。
    1.白小易.新语境中的中国电视剧创作.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年。
    2.郝建.影视类型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3.郝建.中国电视剧:文化研究与类型研究.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年。
    4.赵晖.史诗性电视剧:画面叙事的艺术追求.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年。
    5.吴素玲.中国电视剧发展史纲.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
    6.汪方华.通俗电视剧美学.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5年。
    7.曾子航主编.香港制造——香港电视剧黄金20年珍藏版.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
    8.李胜利 肖惊鸿.历史题材电视剧研究.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
    9.曾庆瑞.守望电视剧的精神家园(第一二三辑).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
    10.曾庆瑞.我的电视剧观——曾庆瑞自选集.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
    11.胡智锋.电视审美文化论.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
    12.刘晔原.电视剧艺术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13.苗棣 王昕.大众文化与审美——电视艺术论,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
    14.金丹元.“后现代语境”与影视审美文化.上海:学林出版社,2003年。
    15.金丹元.影视美学导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16.戴清.电视剧审美文化研究.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
    17.张育华.电视剧叙事话语.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
    18.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19.徐扬杰.家族制度与前期封建社会.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
    20.钱穆.中国文化导论(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年修订版
    21.[美]摩尔根.古代社会(上下册).杨东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7年。
    22.秦榆.中国文化性格.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06年。
    23.杨经建.家族文化与20世纪中国家族文学的母题形态.长沙:岳麓出版社, 2005年。
    24.曹书文.家族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25.朱光潜.西方美学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
    26.李泽厚.美的历程.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
    27.曾庆元.悲剧论.西安:华岳文艺出版社,1987年。
    28.仲呈祥.审美之旅——仲呈祥文艺评论选.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年。
    29.仲呈祥.荧屏之旅——仲呈祥论艺术.山东:山东美术出版社,2002年。
    30.高鑫.电视艺术美学.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
    31.[美]伯格.通俗文化、媒介与日常生活的叙事.南京:南京大学出版,2000年。
    32.吕乐平.中国家庭伦理题材电视剧的叙事艺术.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年。
    33.杨新敏.电视剧叙事研究.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
    34.卢蓉.电视剧叙事艺术.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
    35.杨义.中国叙事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
    36.[美]约翰.费斯克.理解大众文化.王晓玉 宋伟杰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
    37.[法]皮埃尔.布尔迪厄.关于电视.许均译.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
    38.[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审美之维.李小兵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39.[美]约翰.费斯克.电视文化.祁阿红 张鲲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
    40.罗钢 刘象愚主编.文化研究读本.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41.隋岩.当代中国电视文化格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42.李道新.影视批评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43.姚文放.审美文化批判.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9年。
    44.秦俊香.影视接受心理.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
    45.金维一.电视观众心理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46.杜维明.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向.北京: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年。
    47.陈林侠.文化视阈中的影像叙事.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
    48.周月亮 韩骏伟.电视剧艺术文化学.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
    49.胡智锋.影视文化论稿.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
    50.徐瑞青.电视文化形态论——兼议消费社会的文化逻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51.蔡贻象.影视文化美研究.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
    1.曹开研.大陆“家族剧”热播刍议.电影评介,2008(18)。
    2.刘阳.雅俗共赏诉风流——“宅门戏”的艺术特色解析.中国电视,2007(12)。
    3.张斌.中国家族剧的审美表象.艺术评论,2007(12)。
    4.张斌.民族想象与家族神话——论中国家族电视剧中的商业演义.中国电视,2009(8)。
    5.冯尔康.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当代意义.江海学刊,2003(6)。
    6.刘春勇.“家”伦理的崩毁与重建——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中“家”的观念之变迁.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7.曹书文.论中国当代小说中的家族母题.晋阳学刊,2005(4)。
    8.彭文祥.当代电视剧的审美意识和审美价值取向.福建艺术,2004(6)。
    9.张凤铸.精深精湛、精良——评中国电视剧的八大轰动效应.现代传播,2003(2.3)。
    10.尹鸿 阳代慧.家庭故事、日常经验、生活戏剧、主流意识——中国电视剧的艺术传统.现代传播,2004(5)。
    11.彭文祥.论中国影视艺术的“家国一体化”叙事.第四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498。
    12.郭五林.《大宅门》的文化特征.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7)。
    13.陈友军.历史语境下的家族文化——略论电视剧《大宅门》的文化视野.当代电影,2002(2)。
    14.郝雨.学术视野中《大宅门》的“内”与“外”——对《大宅门》艺术价值及文化意义的综合透视.上海大学学报,2002(3)。
    15.王俊秋.《大宅门》里的黑暗:传统的罪恶和传统的悲剧.当代电视,2001(7)。
    16.刘红梅.家族本位与男权主义——《大宅门》的民族传统文化心理批评.天中学刊,2003(6)。
    17.尹鸿.冲突与共谋——论90年代中国电视剧的文化策略.文艺研究,2001(6)。
    18.李三强.神话、策略、修辞——对电视剧《大染坊》的解读.中国电视,2004(1)。
    19.李艳.英雄史诗还是晋商传奇?——电视剧《乔家大院》漫谈.中国电视,2006(6)。
    20.胡俊苗.从《乔家大院》解读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时代文学,2008(6)。
    21.王广华.从《乔家大院》看晋商精神.当代电视,2006(8)。
    22.焦素娥.《乔家大院》:诗化的历史与诗意的表达.中国电视,2006(7)。
    23.杨虹.商人精神的诗情阐释.求索,2003(3)。
    24.曾庆瑞.到“橘园”看悲剧——关于《橘子红了》的对话.当代电影,2002(2)。
    25.曾耀农.商业影视文学的审美品格.湖南商学院学报.2007(5)。
    26.曹书文.生命、情感与人性的悲剧——论曹禺剧作的家族意蕴.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
    27.李跃森.从《闯关东》看今年家族剧的走向.中国电视,2009(9)。
    28.房海燕.电视剧《闯关东》和意蕴三维美之分析.电影评介,2008(18)。
    29.程致中.草根英雄叙事与家国情怀抒写——电视连续剧《闯关东》的史诗性品格.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4)。
    30.曾庆瑞.用高“境界”和大“情怀”书写民族大迁徙的历史大气象——52集电视连续剧《闯关东》观后.艺术评论,2008(3)。
    31.刘智跃.家族、宗族、民族——评《血色湘西》.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32.黄媛媛.一样的商战故事、不一样的地域文化——浅析电视剧创作中的地域文化倾向.声屏世界,2007(11)。
    33.李佩云 王玉旺.地域文化的概念、作用及研究方向初探.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2)。
    34.胡义成 胡侠.地域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集体潜意识”.新疆社会科学,2005(5)
    35.杨志今.2007年度优秀电视剧创作生产的几点启示.当代电视,2008(4)。
    1.谢湘莉.家族及商业的传播图景——以《大宅门》《乔家大院》等为例解析“宅门戏”的成功之道.[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5月。
    2.钟素云.中国内地家族题材电视剧的叙事策略.[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4月。
    3.李静.荧屏宅院剧叙事特征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5月。
    4.汪丽芳.中国家族电视剧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5月。
    5.王恬.意蕴、生成、价值——《乔家大院》的文化分析.[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5月。
    6.张斌.现代性语境中的家族剧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5月。
    7.陈丽.新时期中国家庭伦理题材电视剧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5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