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农村税费改革与县乡分配关系的调整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安徽省太和县是农村税费改革活跃的地区,90年代以来,连续进行了三次农村税费改革:1993年酝酿、1994年至1996年进行了“税费包干征实”改革——“亩征百斤粮”,1997年至1999年进行了“税费包干征币”改革——“每人140元”。2000年以来,又在中央和国务院的直接部署下进行了第三轮改革。围绕着农村税费改革,农民、村组、乡镇与乡镇级以上政府等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分配关系得到调整。农村税费改革与基层分配关系是互动的,也是高度相关的。本论文以安徽省太和县为例,较为深入地主要研究农村税费改革与县乡基层分配关系。论文分为五章。
     第一章分析农村税费改革在安徽省太和县的三次实践
     该分析从构成税收制度的基本要素(纳税人、税费名目、税费数额、税费水平、税费比率等)着手(第一节),其中重点讨论了两个问题:(1)从定购价、议购价、结算价向计税价格的演变过程及其与市场价之间的相关关系,说明农民负担“税”意义的增加(第二节);(2)太和县的农民税费负担水平相对低于河南、湖南等地,这是太和县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果,但是,从实际测算的结果看,在考虑扣除口粮与生产成本的条件下,太和县的农民税费负担仍然异常沉重(第三节),而乱收费、乱罚款、乱集资(如插地款、宅基费、办电费等),进一步加重了农民负担(第四节)。受制于农业的产出水平,对农民征税而产生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是明显的;在征实和农产品价格下跌的条件下,农民的负担会加重;同时类似于宅基费等额外的涤取就构成影响很大的边际负担,拉弗禁区内的反抗就会发生(第五节)。
     第二章论述基础教育中的财权和事权
     90年代初期,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提出到2000年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简称“两基”要求,构成地方各级政府发展基础教育的事权(第一节)。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又提出教育经费投入的财政保障:政府对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年有所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生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简称“三个增长”(第二节),地方各级政府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充分利用中央赋予的财权,开征新的地方教育费附加和进行农村教育集资活动(第三节),1995年太和县的农村教育集资活动是对当时进行的农村税费包干征实改革的一个否定。对应“两基”达标的额外事权,中央赋予了地方额外的财权,如新开征
    
    地方其它教育费附加、允许农村教育集资等,因此,那种认为地方只有事权而无财权的
    判断,是不合适的(第四节)。
     第三章集中讨论农村教育集资政策的上下演变过程
     农村教育集资是为了增加乡村两级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但是“两基”达标演化为
    基本建设的投入,乡镇负债与农民负担同时增加(第一节)。从政策_卜的无规定到有规定
    直至写入《教育法》,农村教育集资完成了合法化的过程(第__二节),但是,随着的农村
    教育集资在农村税费改革中受到限制,通过对中央和地方的政策博弈进行分析,可以得
    出一F面的结论:随着农村税费改革试点范围的扩大,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地方各级财
    政的预算安排,为农村教育集资的最终取消创造了前提条件(第三节)。
     第四章讨论县对乡镇财政分配关系的调控
     减轻农民负担,是农村税费改革的前提,但是,在减负之后,乡镇丁资发放困难、
    运转困难,所以政策__仁提出确保减负、确保乡镇与村级组织运转、确保义务教育经费投
    入的要求(第一节),安徽省太和县通过乡镇预算内外收入全额上解到县,对乡镇财政进
    行控制,从而达到保乡镇工资的目的(第二节),同时又逐步落实了中小学教师工资上划
    到县的规定
    J顷序和结构,
    (第三节)。分析乡镇财政无力自拔的原因,可以知道债务扰乱了乡镇的支出
    在乡镇己经丧失自保能力的条件下,
    成为现实中的选择,太和县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案例
    县增强对乡镇财政的控制权和分配权
    (第四节)。
     第五章讨论乡村两级债务问题
     乡镇与村级债务的形成与“政绩”有关,同时债务与税费压力又会促使乡镇官员的
    流动性增大(第一节),在农村税费改革断绝向农民转嫁债务负担的条件下,乡镇债务的
    解决有赖于债务关系在内部的重新调整。太和县的减债实践表明:乡镇财政供给人员以
    欠发工资被核减的形式承担一了大部分的改革成本,乡镇级以上的包括中央政府在内以转
    移支付的方式也承担了部分改革成本,县乡财政支出改革的效果是比较弱的(第二节),
    至于遗留下来的有待进一步消化的乡村两级负债,还没有明确有效的解决途径(第三节)。
     序言、结语、附件、参引文献等部分
     论文的序言部分主要检索分析了关于农村税费改革、县乡财政的相关文献,并提到
    理论联系实践的研究方法和目的;结语部分对论文进一步总结,并提出需要更加深入的
    研究方面,如工商业税制向农业的渗透、自上而下的政策的有效性、县乡一体的财政框
    
    架、财权与事权的配比,等等:论文卜体部分的一些图表和补充论述以附件的形式附后;
    参弓!文献包括研究资料和文件资料两部分。
     论文的贡献与创新
     (1)对农村税费改革在安徽省太和县
Taihe county, which lies in the north-west of Anhui province, is my hometown. Of course, most of Taihe county is rural area. Taihe is a tipical county for it has three times reformations of rual tax & charge since the earlier of 20 century. Taihe is a example of the reformation not only in Anhui province but also in china. Relationship of distribution in the reformation is main topic in the paper. The dissertation adds up to five chapters.
    Chapter one generalized reformations of the rural tax & charge in Taihe, first one occurred from 1994 to 1996, taxed corns 50 kilogram per mu, and mu means a unit of area (=0.0667 hectares). Second one occurred from 1997 to 1999, taxed 140 yuan per capita. The third time has occurred since 2000. According to the reformations, we can find the different burden to peasants in Taihe, at the same time we can find some useful tax principle
    Chapter two and three indicated that local states have more and more finance powers, when central state need local states do more and more task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china, local states owned extra revenue such as additional education charge not only in cities but in rural. Especially in rural area, there is no raise funds for rural education in he earlier 20 century, but raise funds became popular which made peasants feel it is a heavy'tax, so central government want abolish raise funds for rural education, but reformation make local government lost more revenue since 2000, so local government try its best to make raise funds legal So it is a interesting game between central government and local government.
    Chapter four and five indicated that town lost its ability of the distribution of revenue, and county controlled the revenue of town lowly but wholly. There is a example in the dissertation, Taihe controlled the revenue of 31 towns firstly in 2000, then Taihe allotted the salary for its towns. Without the county, without the stability of
    
    
    
    towns, and without normal allotment of towns, and towns must not run well. Especially in debts, with the help of Taihe county, more than 270 million yuan reduced in 31 towns, and teachers and government functionaries lost their salary. So we can draw a conclusion that relationship of distribution in the reformation of rural tax & charge is adjusted, and allotment of county-town can be development.
    The burden of peasants reduced in the reformation of rural tax & charge in the year 2000, and level of burden will be kept in the future. Then the pressure of finance in towns increased, here transfer-payment is very important, of course, transfer-payment come from central government. Without the transfer-payment, without the success of the reformation of rural tax & charge. Transfer-payment is the cost of reformation of central government, for teachers and government functionaries, the reduced salary is the cost of reformation too.
    In a word, Taihe county provided a lively case, The burden of peasants reduced in the reformation in 2000, by this criterion, Taihe succeed, at the same time, the cost of reformation of rural tax & charge must be taken by others.
引文
阿玛蒂亚·森,2002:《作为能力剥夺的贫困》,《视界》第1辑,李春波译
    阿瑟·刘易斯,1989:《二元经济论》,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白景明,2001:《以县级财政为突破口,构建公共财政体系》,《财政研究》第9期
    曹锦清,2000:《黄河边的中国——一个学者对乡村社会的观察和思考》,上海文艺出版社
    道格拉斯·诺思、罗伯斯·托马斯[美],1999:《西方世界的兴起》,历以平、蔡磊译,华夏出版社
    道格拉斯·诺思[美],1994:《经济史巾的结构和变迁》,陈郁、罗华平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邓子基,2002a:《“以收定支”还是“以支定收”》,《财政研究》第3期
    邓子基,20026:《“权益说”还是“交换说”》,《税务研究》第8期
    邓子基,2000:《国家财政理论思考——借鉴“公共财政论”,发展“国家分配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邓子基,1997:《财政学原理(修订版)》,经济科学出版社
    邓子基,1994:《现代西方财政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邓子基,1989:《财政学原理》,经济科学出版社
    邓子基,1987:《比较财政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樊刚,1995:《论公共收支的新规范——我国乡镇“非规范收入”若干个案的研究与思考》,《经济研究》第6期
    范建江,2001:《农村税费改革后对农业税征管问题的思考》,《财政研究》第10期
    高培勇,1997:《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税收与制度》,《费改税——经济学界如是说》,经济科学出版社
    葛如江、王正忠,2002:《亿元债务是怎样消化的——安徽太和县破解乡镇债务难题纪实》,《人民日报》5版、《经济日报》4版、《光明日报》A3版,6月17卜{
    何开荫、孙力编著,2000:《中国农村税费改革初探》,中国致公出版社
    何盛明,2001:《调整政府与市场关系,改变政府配置资源方式》,《财政研究》第9期
    贺雪峰、王习明,2002:《村级债务的成因与危害——湖北J市调查》,《管理世界》第3期
    何振一,2002:《深化农村税费改革新方略的探索》,《税务研究》第5期
    黄少安、扬立岩、王晓静,2002:《我国“费改税”的制度经济学分析》,《税务研究》第10期
    黄志冲,2000:《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创新研究》,《中国农村经济》第2期
    湖北省地方税务局课题组,2002:《农村税费改革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对湖北省京山县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情况的调查分析》,《税务研究》第5期
    湖南省教育厅,2003:抓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中国教育报,2月14日第4版
    胡容邦,2002:《关于具乡财政研究的几点思考》,《财政研究》第7期
    
    
    贾康,2001:《关于安徽财政支出改革的几点认识》,《财政研究》第9期
    贾康、白景明,2002:《县乡财政解困与财政体制创新》,《经济研究》第2期
    贾康、赵厚全,2002:《减负之后:农村税费改革有待解决的问题及对策》,《财政研究》第1期
    蒋洪,2001:《要注重财政支出决策过程的改革》,《财政研究》第9期
    纪益成,2002:《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发展的财政对策》,《财政研究》第9期
    李秉龙、张立承、曹暕,2003:《中国贫困地区县乡财政不平衡对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影响程度研究》,《中国农村观察》第1期
    李昌平,2002:《我向总理说实话》,光明日报出版社
    李凤等,2002:《地方乡镇级财政负债的风险规避》,《财政研究》第12期
    刘铭达,2002:《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想法和初步做法》,《财政研究》第6期
    刘溶沧,2001:《可喜的探索,宝贵的经验》,《财政研究》第9期
    刘书明,2001:《统一城乡税制与调整分配政策:减轻农民负担新论》,《经济研究》第2期
    刘书明、李淑娟,2001:《关于减轻农民负担问题的几个重大判断》,《财政研究》第10期
    陆学艺,2001:《农民真苦,农民真穷》,《读书》第1期
    陆学艺主编,2002:《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马海涛,2001:《理财决策的民主化:公共财政的核心》,《财政研究》第9期
    米建国,2001:《深化公共财政支出改革的几个问题》,《财政研究》第9期
    苏明,2001:《改革成效巨大,尚需配套改革》,《财政研究》第9期
    谭秋成,2002:《地方分权与乡镇财政职能》,《中国农村观察》第2期
    太和县农村税改办,1995:《农村改革新探索——安徽省太和县农村税费改革》,2月
    太和县农村税改办,1999:《农村改革新探索——安徽省太和县农村税费改革(续)》,6月
    苏力,1996:《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苏力,2000:《送法下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孙潭镇、朱钢,1993:《我国乡镇制度外财政分析》,《经济研究》第9期
    陶榕,1999:《论中国农业税收制度的非法律主义特征》,《北大法律评论》第2卷第1辑
    陶勇,2001:《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农民负担问题探索》,《财贸经济》第10期
    王殿志,2002:《构建县乡一体的公共财政支出框架》,《四川财政》第12期
    王国星、漆长华,2002:《完善县乡财政体制的对策思考》,《财政研究》第11期
    王正忠、葛如江,2002:《亿元债务是怎样消化的——太和县破解税费改革后乡镇债务难题》,《安徽内参》第4期
    吴海燕,2002:《增强群众观念,确保工资正常发放——访太和县常务副县长刘树生》,《安徽财会》第3期
    阎坤,1999:《论农村“费改税”与农民负担问题》,《费改税——经济学界如是说》,经济科学出版社
    杨斌,1999:《治税的效率和公平——宏观税收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
    杨斌,2002a:《非对称的财税机制:财富从农村自动地转移至城市》,《涉外税务》第12期
    
    
    杨斌,2002b:《减轻农民负担:费改税还是费税全免》,《涉外税务》第5期
    杨斌、邱慈孙,2002:《后发达地区的税外收费改革和理财治税策略》,《税务研究》第5期
    杨灿明,2001:《推进公共财政支出改革的几点建议》,《财政研究》第9期
    叶兴庆,1997:《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改革》,《经济研究》第6期
    詹姆斯·C·斯科特,2001:《农民的道义经济学:东南亚的反叛与生存》,译林出版社,程立显、刘建等译
    张宏安、李玉虹,2002:《减债也是政绩——安徽省太和县消化乡镇政府债务情况调查》,《乡镇财政》第7期
    张军、何寒熙,1996:《中国农村公共品的供给:改革后的变迁》,《改革》第6期
    张军,2002:《乡镇财政制度缺陷与农民负担》,《中国农村观察》第4期
    张馨,2003:《析“纳税人”权利》,《中国经济问题》第1期
    张馨,2001:《公共支出改革: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关键步骤》,《财政研究》第9期
    张馨,2001b:《“税收价格论”:理论更新与现实意义》,《税务研究》第6期
    张馨,2000:《当代财政与财政学主流》,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张馨,1999:《公共财政论纲》,经济科学出版社
    张馨,1998:《公共产品论对我国不具有借鉴意义吗?——答许毅教授》,《中国经济问题》第3期
    张馨,1997:《比较财政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郑以成,2002a:《农村居民负担的测算与税费改革》,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郑以成,2002b:《构建适合我国农村地区的税费制度和财政管理制度》,《税务研究》第5期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199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
    朱柏铭、骆晓强,2002:《从公共财政角度审视农村税费改革》,《财经研究》第7期
    朱钢,2002:《农村税赞改革与乡镇财政缺口》,《中国农村观察》第2期
    朱钢、张元红、张军等,2000:《聚焦中国农村财政——格局、机理与政策选择》,山西经济出版社
    邹新华,1994:《关于农业税费改革试点与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情况的汇报》,8月3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1995年3月1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93年10月3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86年4月12日)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共中央,2002:年7月9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中发[2000]7号,2000年3月2日)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1993年2月13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决定(中发[1996]13号,1996年12月30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决定(中发[1998]18号,1998年7月21日)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0]5号、2001年3月24日)
    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国务院印发,1994年7月3日)
    国务院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若干问题的通知(国务院印发,1993年11月1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国务院批准,1992年2月29日)
    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国务院第92号令,1991年12月7日)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2001年6月6日)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农业部等部门关于2002年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10号,2002年2月10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02年扩大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2]25号,2002年3月27日)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13号,2001年2月17日)
    项怀诚、陈耀邦、段应碧三同志关于农村税费改革有关重大政策问题的调研报告(国务院办公厅参阅文件[1999]6号,1999年3月)
    财政部关于农村教育集资有关问题的复函(财综[2001]36号,2001年6月7日)
    国家教委、国家计委、农业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农村教育集资管理办法》的通知(教基[1997]3号,1997年31月3日)
    
    
    关于转发《省物价局、省财政厅、省监察厅、省农委、省政府纠风办关于清理整顿涉农收费、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意见》的通知(皖办发[2000]14号,2000年7月5日)
    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皖发[2000] 10号,2000年4月26日)
    关于印发《安徽省保障县(市)、乡(镇)工资正常发放暂行办法》的通知(皖政[2000]22号,2000年6月22日)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增加教育投入的决定(皖政[1994]81号,1994年12月7日)
    关于印发《阜阳市实施农业税费征管办法改革方案》的通知(阜发[1997]6号,1997年2月26日)
    阜阳市实施农业税费征管办法改革暂行规定(阜发[1997]10号,1997年4月25日)
    强化支出管理、积极兑现拖欠工资(在安徽省全省教科文工作会议上递交的交流材料,2002年3月29日)
    强化管理、增收节支、努力消化乡镇债务(向财政部预算司张宏安等汇报消化乡镇债务情况的材料,2002年3月11日)
    强化财政收支管理、确保工资正常发放(刘树生在安徽省全省消化欠发工资工作会议上的发言,2002年3月1日)
    关于印发《太和县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统一上划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太秘[2001]47号,2001年8月20日)
    太和县农村税费改革情况汇报(中共太和县委、太和县人民政府向朱基总理来阜阳视察的汇报材料,2001年7月19日)
    关于切实做好农业税午征工作,确保工资正常发放的紧急通知(太办字[2001]27号,2001年6月18日)
    关于印发《乡镇工资专户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太政[2001]17号,2001年3月23日)
    太和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太和县乡镇行政事业单位零户统管实施办法》的通知(太政[2001]14号,2001年3月23日)
    太和县人民政府关于乡镇预算内外资金收入全额上解县财政专户的通知(内部明电[2000]30号,2000年6月24日)
    关于转发《安徽省保障县(市)、乡(镇)工资正常发放暂行办法》的通知(太秘[2000]50号,2000年6月23日)
    关于印发《安徽省保障县(市)、乡(镇)工资正常发放暂行办法》的通知(皖政[2000]22号,2000年6月22日)
    
    
    在全县午季粮食收购暨农业税入库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于文印,2 OOO年6月14日)
    关于印发《太和县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太发[2000]5号,2000年5月30日)
    关于一九九七年农民承担的村提留乡统筹费及劳务管理的决定(太发[1997]104号,1997年6月20日)
    关于制定我县1997年至1999年农业税费征管办法改革实施细则的分析报告(太和县农业税费改革办公室,1997年4月3日)
    太和县1994年至1996年农业税费改革工作总结(太和县农业税费改革办公室,1996年12月)
    关于认真做好一九九五年农村办学集资的决定(太农监[1995]02号,1995年1月)
    太和县农村办学集资到户通知单(1995年6月25日,太和县关集镇人民政府、关集镇教育办公室、高寨村合作经济委员会)
    关于认真贯彻执行《太和县农业税费改革实施方案实施细则》的决定(太发字[1994]10号,1994年3月16日)
    太和县一九九四年农业税费改革试点工作总结报告(太发字[1994]606号,1994年12月20日)
    关于对农业税费征实结算第三块资金管理与使用办法的通知(太政字[1994]70号,1994年7月26日)
    太和县农业税费改革试点情况的汇报(太和县农村税费改革办公室,1994年5月13日)
    关于太和县农业税费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报告的批复(皖政秘[1993]357号,1993年11月16日)
    关于太和县农业税费改革实施方案的报告(太政函[1993]78号,1993年11月11日)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