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明清以来山东种植结构变迁及其影响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中国是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农业大国,历代的统治者都把农业——特别是粮食问题作为头等大事,古代就有“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的重农思想。作为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解决国人吃饭问题是历代政府首先考虑的基本国策。当前及将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政府仍将把农业特别是种植业,放在最基础、最重要的位置。根据国际、国内需求,及时对种植结构进行调整,是摆在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
     珀金斯教授认为,中国传统农业有一个基本特征,即在技术停滞的条件下靠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和资本,才导致粮食产量的提高。史学界许多专家都和珀金斯一样,普遍认为中国在传统农业时代没有技术进步,明清时期农业技术开始停滞、并落后于西方的石油农业。诚然,明清之际,生产工具几千年没有发生多大改变;农药、化肥没有出现。那么,清代出现了历史上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1753年,乾隆十八年,山东人口1200万,1767年达到2563万人,14年翻一番),什么原因使得人口增长如此之快呢?认为明清时期中国农业开始落后了,农业技术停滞不前显然是讲不通的。
     通过对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的研究会发现,由于美洲作物的传入,我国传统的种植结构、耕作制度发生了巨大变迁,对社会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美洲作物的迅速推广,使得可耕地面积增加和粮食产量的大幅提高,这是清代人口急剧增加的根本物质保证。
     因此,分析美洲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传播扩种的动因,研究历史时期中新作物品种的引进推广、种植结构变迁对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产生的影响,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学术价值;对当今农业种植结构进行及时调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这是本研究选题的原因和意义所在。
     本论文的内容和结构主要有五部分组成。
     一、介绍山东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第一章)。
     二、回顾明清以前山东的农业种植结构状况,介绍中棉在元代传入山东,引起衣被原料种植结构的变化,但是传统耕作制度并没有改变(第二章)。
     三、介绍美洲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引入中国的时间、路径,以及在山东传播栽培的过程(第三章、第四章)。
     四、分析美洲作物在山东迅速传播、扩种的动因(第五章)。
     1、明清时期人口增长过快,食物需求量加大,从洪武二十六年(1393)山东人
China is a large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country with a long history and emperors of each past dynasties all put the food problem in the first important place, which could be seen through the thought of "Country was based on agriculture" and "Food was most important for people". For owning the largest population in the world, governments of each dynasties all considered it the basic principle to solve the food problem. At present and during a long time in future, our government still put agriculture, especially planting in the most basic and important place, in which it is the huge duty for government to adjust the cropping structure in time according to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requirement.
    Prof. Perkins thought that it was a basic character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that improvement of food production depended on the large input of labor and expense when without the technical improvement. Many experts in this field all agreed with Perkins that there was no technical improvement in Chinese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period and it was stagnated and dropped behind the western oil agricultural in Ming and Qing period. At that time, there was no large changes on the tools used for thousands of years and without chemicals and pesticides in production. But the population was doubled in 14 years from 12 billion in 1753 to 25.63 billion in 1767. What caused this most rapid improvement of population in Qing dynasty? So it's obviously wrong to think that agriculture became stagnation and laid behind in Ming and Qing period.
    Through studies on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Ming and Qing period, it found that great changes had taken place in our traditional cropping structure and cropping system and brought important influence on social economy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American crops. Rapid spread of the American crops improved the cultivated areas and the grain yield in a large scale, which was the basic substantial guarantee for the sharply population
引文
1.崇祯《历乘》卷一二《方产表、布帛》
    2.(晋)杨泉:《物理论》
    3.(明)陈邦瞻:《元史纪事本末》卷12《漕运》
    4.(清)胡长庚:《申明劝课农桑旧例疏》、《皇朝道咸同光奏议》,卷28
    5.(清)胡长庚:《申明劝课农桑旧例疏》、《皇朝道咸同光奏议》,卷28
    6.(英)杜均安,《山东试种洋棉简法》,《农学报》,1897年
    7.《楚辞》王逸注
    8.《道光胶州志》卷八,《职官》
    9.《道光胶州志》卷二十七,《列传》
    10.《道光胶州志》卷三十五,《详异》
    11.《道光胶州志》卷十四,《物产》
    12.《滇海虞衡志》
    13.《东华续录》乾隆卷102
    14.《东莞风岗陈氏族谱·素讷公小传》
    15.《姑苏县志》
    16.《金薯传习录》上卷
    17.《康熙胶州志》卷一,《海防》
    18.《论积贮疏》
    19.《马首农言》
    20.《民国烟台要览》
    21.《民国最近之青岛》
    22.《明史》卷七八《食货志》
    23.《明太祖实录》卷六二
    24.《明太祖实录》乙巳六月
    25.《宁阳县志》
    26.《平度州乡土志》
    27.《齐东棉业试验场调查报告》,1934
    28.《乾隆胶州志》卷六,《物产》
    29.《清朝文献通考》卷19,户口
    30.《清高宗实录》
    31.《清高宗实录》卷1232,1236
    32.《清高宗实录》卷一二三四,乾隆五十年七月
    33.《清世祖实录》卷12
    34.《清世祖实录》卷13
    35.《清世祖实录》卷25
    36.《清世祖实录》卷7
    37.《仁祖实录》
    38.《山东文史资料》(第一辑)
    39.《上海县志》
    40.《诗经·周颂·噫嘻》
    41.《时报》,1896
    42.《史记·货殖列传》
    43.《寿富京师土产表略》
    44.《宋史·食货志》
    45.《素问金匮真言论》,韦昭注
    46.《台湾府志》
    47.《唐山县志》
    48.《掖县志》卷3,宦绩
    49.《英国皇家亚洲学会中国分会会报》(journal of the China Branch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1889年,23卷
    50.《元史》卷64,《河渠一·会通河》
    51.《元史》卷93税粮
    52.《张文襄公公牍稿》卷11
    53.《周礼·天官·冢摘》郑玄注
    54.《周礼·职方氏》郑玄注
    55.畅师文、苗好谦等撰(成书于1273年)《农桑辑要》
    56.朝鲜《李朝仁祖实录》
    57.陈鸿《国初莆变小乘》
    58.陈世元《金薯传习录》
    59.崇祯《历乘》卷12《方产表、布帛》
    60.道光《博兴县志》
    61.道光《电白县志》
    62.道光《高唐州志》
    63.道光《高唐州志》附《藩司刘饬劝种薯蓣记》
    64.道光《冠县志》
    65.道光《冠县志》卷3,《物产》
    66.道光《霍邱县志》卷3
    67.道光《武城县志》
    68.道光《元江州志》卷1
    69.道光八年(1828)《永州府志》卷7
    70.道光八年(1865)《枝江县志》卷11
    71.道光二十二年(1844)《内江县志要》卷l
    72.道光二十九年(1849)《平度州志》
    73.道光二十六年(1846)《哈密志》
    74.道光二十六年(1846)《丽水县志》卷13
    75.道光二十年(1840)《荣成县志》,卷36
    76.道光二十年(1840)《荣城县志》卷3
    77.道光二十年《汝州全志》卷4
    78.道光二十四年(1844)《蓬溪县志》卷15)
    79.道光二十五年(1845)《胶州志》,卷14
    80.道光二十五年(1845)《胶州志》卷14
    81.道光二十五年(1845)《黎平府志》卷12
    82.道光二十五年《胶州志》
    83.道光二十一年(1841)《思南府续志》卷12
    84.道光二十一年(1841)《思南府续志》卷3
    85.道光二十一年《遵义府志》卷16,追叙“明绥阳知县毋扬祖《利民条例》”(1644前)
    86.道光九年(1829)《武康县志》卷5
    87.道光六年(1826)《上饶县志·物产》
    88.道光六年(1826)《雩都县志》卷12
    89.道光六年(1826)《忠州直隶州志》卷4
    90.道光七年《桐城续修县志》卷22)
    91.道光三年(1823)《休宁县志》卷5
    92.道光三年(1823)《宜春县志》卷12
    93.道光十九年(1839)《修武县志》卷3
    94.道光十四年(1834)《施南府志》卷11
    95.道光十四年《彰化县志》卷9
    96.道光十五年《高唐州志》
    97.道光十五年《高唐州志》卷3《田赋考·物产》
    98.道光五年(1825)《宾州志》卷20
    99.道光五年(1825)《毫州志》卷21
    100.道光五年(1825)《广南府志》卷3
    101.道光五年(1825)《黟县志》
    102.杜韶《武陟土产表》
    103.福建 万历三年(1575)“Herrada追忆录”
    104.福建省《松溪县志》
    105.葛延瑛修,孟昭章、卢衍庆撰,民国十八年《重修泰安县志》.
    106.光绪《电白县志》
    107.光绪《恩县乡土志》
    108.光绪《海阳县续志》
    109.光绪《荷泽县乡土志》
    110.光绪《鹤庆州志》卷14,红苕
    111.光绪《平度州乡土志》
    112.光绪《山东通志·田赋志》
    113.光绪《滋阳乡土志》
    114.光绪34年1904年肥城县乡土志
    115.光绪二十二年(1896)《费县志》卷1
    116.光绪二十二年(1896)《鹿邑县志》卷9
    117.光绪二十二年《四会县志·物产》
    118.光绪二十六年(1900)《续修莆城县志》
    119.光绪二十年《郁林州志》卷4
    120.光绪二十三年(1897)《文登县志》
    121.光绪二十三年(1897)《文登县志》,卷13
    122.光绪九年(1883)《平南县志》卷6
    123.光绪九年(1883)《松江府续志》卷5
    124.光绪九年《五台新志》卷2《土田新纂》
    125.光绪六年(1880)《崞县志》卷1
    126.光绪年间《重修泰安县志》
    127.光绪三年《乐亭县志》卷13
    128.光绪三十年(1904)《南阳县志》卷2
    129.光绪三十年(1904)《曲阳县志》卷10
    130.光绪三十三年(1907)《古文坪厅志》卷11
    131.光绪三十三年(1907)《益都县图志》
    132.光绪三十三年《邹县乡土志》
    133.光绪三十四年(1908)《馆陶县乡土志》
    134.光绪三十四年《高密县乡土志·物产》
    135.光绪十八年(1892)《黎平府志》卷3
    136。光绪十二年(1886)《平湖县志》卷8
    137.光绪十九年(1893)《奉节县志》卷15
    138.光绪十九年(1893)《嘉善县志》卷12
    139.光绪十九年《巫山县志》卷13
    140.光绪十六年(1890)《揭阳县续志》
    141.光绪十年《临朐县志》
    142.光绪十五年(1886)《遵化通志》卷15
    143.光绪十五年(1889)《兴国州志》卷4
    144.光绪十一年(1885)《大宁县志》卷1
    145.光绪十一年(1885)《武昌县志》卷3
    146.光绪四年《奉贤县志》卷19
    147.光绪五年(1879)《海阳县续志》卷7
    148.光绪五年《丹徒县志》卷17
    149.光绪元年(1875)《青田县志》卷4
    150.光绪元年(1875)福建《宁洋县志》
    151.郭宝钧《山彪镇与琉璃图》
    152.韩国均辑《永城土产表》
    153.河北 天启二年(1622)《高阳县志》卷4
    154.河南 嘉靖三十年(1551)《襄城县志》卷1
    155.河南《通许县新志》
    156.黄可润:《种薯》,《牧令书辑要》
    157.黄可润《畿辅见闻录》
    158.黄叔璥《台海使槎录》卷3
    159.嘉靖《常熟县志》卷4
    160.嘉靖《常熟县志》卷四
    161.嘉靖《山东通志》
    162.嘉靖三十九年(1560)《华亭县志》
    163.嘉靖三十九年(1560)《平凉府志》卷4
    164.嘉靖三十九年(1560)甘肃《平凉府志》
    165.嘉靖三十年(1551)河南《襄城县志》
    166.嘉靖十四年(1535)陕西巩昌府《秦安志》
    167.嘉靖四十二年(1563)《大理府志》卷2
    168.嘉靖四十二年(1563)云南《大理府志》
    169.嘉庆《嘉庆一统志》第161~184卷。
    170.嘉庆《清平县志》
    171.嘉庆《寿光县志》
    172.嘉庆八年《吴门补乘》卷2
    173.嘉庆二十二年《攸县志》卷52
    174.嘉庆二十年(1815)《宁国府志》卷18
    175.嘉庆二十年《资州直隶州志》卷8《物产·植物》
    176.嘉庆二十三年(1818)《善化县志》卷23《物产》
    177.嘉庆二十三年《龙山县志》卷8
    178.嘉庆二十四年(1819)《潮阳县志》卷11
    179.嘉庆二十四年《怀远县志》卷2
    180.嘉庆九年(1804)《巴陵县志》卷14
    181.嘉庆十六年(1811)《太平县志》卷2
    182.嘉庆十六年《西安县志》卷11,《黄迂食熊掌薯诗》
    183.嘉庆十三年(1808)《余杭县志》卷38
    184.嘉庆四年《寿光县志》
    185.嘉庆四年《寿光县志》,卷9
    186.江苏 嘉靖三十七年(1558)《兴化县志》
    187.蒋一葵的《长安客话》
    188.金学曾《海外新传七则》
    189.瞿元常《苏常日记》
    190.康熙《宝庆府志》卷29康熙《曹县志》
    191.康熙《曹县志》
    192.康熙《茂名县志》
    193.康熙《山东全河备考》,卷2上
    194.康熙《滋阳县志》
    195.康熙二十六年(1687)《阳春县志》卷14
    196.康熙二十四年(1685)《齐东县志》
    197.康熙年间《农桑经》
    198.康熙三十三年《大理府志》卷22《物产·植物》
    199.康熙十二年《临清州志》
    200.康熙十三年(1674)《平阴县志》
    201.康熙五十九年(1720)《台湾县志》卷1
    202.李调元的《南越笔记》
    203.李调元的《南越笔记》
    204.梁起《花生赋》
    205.刘贵阳《说经残稿》
    206.民国二十五年《重修莒志》卷23,《舆地志、物产》
    207.陆耀《甘薯录》(《赐砚堂丛书》本)
    208.吕坤《实政录》卷六《风宪约》
    209.罗愿《尔雅翼》
    210.民国(1934)《牟平县志》
    211.民国(1935)《莒县志》
    212.民国(1935)《续掖县志》
    213.民国(1936)《馆陶县志》
    214.民国《德阳县志》
    215.民国《高密县志》
    216.民国《莱阳县志》
    217.民国《临朐续志》
    218.民国《曲阜县志》
    219.民国《山东各县乡土调查录》
    220.民国《续掖县志》
    221.民国《宣威县志》卷3
    222.民国《重修恩县志》
    223.民国二十四年前后《迁江县志》
    224.民国八年(1919)《大通县志》
    225.民国初年《潍县志稿》
    226.民国二年《博兴县志》
    227.民国二十八年(1939)《续修禹城县志》,卷2
    228.民国二十八年《山西(分省地志)·农业·农产物概况》
    229.民国二十二年(1933)《东明县志》
    230.民国二十二年(1933)《景宁县续志》卷7
    231.民国二十二年(1933)《太康县志》卷2
    232.民国二十六年《陕甘调查记》第三章《甘肃经济》
    233.民国二十年(1931)《福山县志》
    234.民国二十年(1931)《增修胶志》,卷9
    235.民国二十年《东阿县志》
    236.民国二十七年(1938)《密云县志》卷6
    237.民国二十三年(1934)《长清县志》
    238.民国二十三年(1934)《牟平县志》
    239.民国二十三年(1934)《夏津县志续编》
    240.民国二十三年(1934)《庄河县志》
    241.民国二十三年《昌乐县续志》
    242.民国二十三年《平度续县志·人物志》
    243.民国二十四年(1935),《临朐续志》
    244.民国二十四年(1935)《莒县志》
    245.民国二十四年(1935)《平原县志》
    246.民国二十四年(1935)《沾化县志》
    247.民国二十四年(1935)《镇原县志》卷5《民生志·饮食》
    248.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利津县续志》
    249.民国二十四年《北流县志》卷3
    250.民国二十四年《陵县续志》
    251.民国二十四年《平原县志》3:18
    252.民国二十四年《商河县志》
    253.民国二十四年《寿光县志》
    254.民国二十四年《重修恩县志·舆地气候·地质》
    255.民国二十五(1936)《东平县志·风土》
    256.民国二十五年(1935)《寿光县志》
    257.民国二十五年(1936)《德平县续志》
    258.民国二十五年《博兴县志》
    259.民国二十五年《德平县续志》
    260.民国二十五年《东平县志·实业》
    261.民国二十五年《馆陶县志·实业》
    262.民国二十五年《平度续县志·人物志》
    263.民国二十五年《清平县志》
    264.民国二十五年《阳武县志》卷1《物产》
    265.民国二十一年(1932)《阜宁县新志》卷11
    266.民国二十一年(1932)《徐水县志》卷3
    267.民国九年(1920)《临淄县志》
    268.民国九年《续安丘新志》
    269.民国七年(1918)《胶澳志》
    270.民国七年(1918)《马邑县志》卷1
    271.民国三十一年(1942)《洮沙县志》卷3
    272.民国三十一年《方城县志》卷5《物产·植物》
    273.民国十八年(1929)《单县志》
    274.民国十八年(1929)《绥中县志》
    275.民国十八年(1929)《新绛县志》卷3
    276.民国十八年《莱阳县志》
    277.民国十八年《青岛指南》
    278.民国十二年《烟台要览》
    279.民国十九年《和政县志》卷3《物产》
    280.民国十六年(1927)《霞浦县志》卷1
    281。民国十七年(1928)《崇信县志》卷1
    282.民国十七年《胶澳志》
    283.民国十三年(1924)《良乡县志》卷7
    284.民国十四年(1925)《崇宁县志》
    285.民国十一年《青岛志》
    286.民国五年(1916)《临沂县志》卷3
    287.明(1644前)绥阳知县毋扬祖“利民条例”
    288.明·万历二年(1572年)《维县志》
    289.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恩县志》
    290.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莱州府志》
    291.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沂州志》
    292.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福山县志》
    293.明·王世懋撰《学圃杂疏》
    294.明·正德十年(1515年)《莘县志》
    295.明成化间(1476年前)《滇南本草》
    296.明代《御制本草品汇精要》
    297.明末方以智的《物理小识》
    298.明清之际的著名学者屈大均《广东新语》(1700)
    299.明·万历九年(1579年)即墨县志
    300.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福宁府志》
    301.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恩县志》
    302.明·正德六年(1511)《颖州志》
    303.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调查部编:《北支那的农业与经济》(上卷),日本评论社,1942年.
    304.蒲松龄撰,李长年校注:《农桑经校注》,农业出版社,1982年
    305.乾隆《东平州志》
    306.乾隆《珙县志》卷4《人工》
    307.乾隆《济阳县志》
    308.乾隆《济阳县志》卷3,田赋
    309.乾隆《景东直隶厅志》卷41
    310.乾隆《临清州志》
    311.乾隆《临清州志》
    312.乾隆《邱县志》卷1
    313.乾隆《台湾府志》
    314.乾隆《温州府志》
    315.乾隆《夏津县志》
    316.乾隆《沅州府志》
    317.乾隆《滋阳县志》
    318.乾隆八年《鲁山县志》卷1
    319.乾隆八年《汝州续志》卷1
    320.乾隆二年(1737年)《福建通志》卷10《福州府》
    321.乾隆二十八年(1763)《东湖县志》卷5下
    322.乾隆二十八年(1763)《福山县志》卷5
    323.乾隆二十八年(1763)《衡州府志》卷19《物产》
    324.乾隆二十八年(1763)《行唐县志》卷5《种植》
    325.乾隆二十八年《宝庆府志》卷29《物产》
    326.乾隆二十二年(1757)《玉屏县志》卷5,甘薯
    327.乾隆二十七年(1762)《福宁府志》卷12
    328.乾隆二十七年《延长县志·示谕》
    329.乾隆二十五年(1760)《台湾府志》卷17《物产》
    330.乾隆二十五年(1760)《泰安府志》卷2
    331.乾隆二十五年(1760)《泰安县志》
    332.乾隆胶州志》卷六,《物产》。
    333.乾隆七年(1743年)《威海卫志》
    334.乾隆七年(1743年)《威海卫志》卷四
    335.乾隆三十九年(1774)《番禺县志》
    336.乾隆三十九年(1774)《曲阜县志》卷37
    337.乾隆三十六年(1771)《东平州志》
    338.乾隆三十六年《龙泉县志》卷13《风物·物产·植物》
    339.乾隆三十年(1765)《辰州府志》卷15
    340.乾隆三十年(1765)《酃县志》卷7
    341.乾隆三十七年朱景英著《海东札记》卷3
    342.乾隆三十三年(1768)《江津县志》卷6《食货志·土产》
    343.乾隆三十三年(1768)《石泉县志》卷1《物产》
    344.乾隆三十三年(1768)《望江县志》卷2
    345.乾隆三十三年《桂平县资治图志》卷4《物产·植物》
    346.乾隆三十五年(1770)《郴州总志》卷12《物产》
    347.乾隆三十一年《澎湖纪略》卷12《艺文》乾隆十八年(1753)《瑞金县志》卷2
    348.乾隆十六年《安远县志》卷1
    349.乾隆十年《洛阳县志》卷2
    350.乾隆十七年《胶州志》卷6
    351.乾隆十七年《开泰县志·艺文杂记》
    352.乾隆十三年(1748)《大庾县志》卷4
    353.乾隆十三年(1748)《什邡县志》卷13《物产风土·种植》
    354.乾隆十三年(1748)江西《大庾县志》卷4
    355.乾隆十三年陕西《商南县志》卷5
    356.乾隆十一年(1746)《岳州府志》卷12
    357.乾隆四十八年(1783)《镇平县志》卷12
    358.乾隆四十八年《广信府志》卷2
    359.乾隆四十二年《郧西县志》卷4
    360.乾隆四十三年(1778)《安肃县志》卷4
    361.乾隆四十三年(1778)《屏山县志》卷1
    362.乾隆四十三年《济宁州志》
    363.乾隆四十四年(1779)《宁河县志》卷15
    364.乾隆五十六年《蒙自县志·物产》
    365.乾隆五十年《潼川府志》卷3《土产》
    366.乾隆五十三年(1788)《鄞县志》卷28
    367.清代李拔的《请种包谷议》
    368.清代周亮工撰《闽小记》
    369.清道光十一年(1831)《承德府志》
    370.清光绪年间至民国25年前后《重修莒志》
    371.清光绪十三年(1887)浙江《慈溪县志》
    372.清光绪至民国18年《重修泰安县志》
    373.丘濬:《大学衍义补·贡赋之常》
    374.陕西巩昌府《秦安志》
    375.施鸿保《闽杂记》
    376.世德堂遗书《星餘笔记》(1672)
    377.舒竟蘅等编著《怀宁县志》(民国四年)
    378.顺治十七年(1660年)《招远县志》,卷5
    379.檀萃《滇海虞衡志》
    380.同治《金乡县志》
    381.同治十一年(1872)《即墨县志》
    382.同治五年《崇阳县志》卷4
    383.万历《大明会典》卷26
    384.万历《滕志》卷三《风俗考》
    385.万历《滕志》卷三《风俗考》
    386.万历《仙居县志》
    387.万历《兖州府志》
    388.万历《兖州府志》卷四《风土志》
    389.万历二年(1574),《云南通志》
    390.万历二年(1574),安徽《太和县志》
    391.万历二年(1574)《太和县志》卷2
    392.万历二十二年(1594)福建《闽侯县志》
    393.万历二十五年(1597),陕西《安定县志》
    394.万历二十五年(1597)《安定县志》卷1
    395.万历九年(1581),慎懋官著《华夷花木鸟兽珍玩考》
    396.万历六年(1578),李时珍著《本草纲目》
    397.万历三十一年(1603)《诸城县志》卷7
    398.万历元年(1573),田艺衡著《留青日扎》
    399.王大本编著的《滦州志》
    400.王象晋《群芳谱》
    401.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
    402.吴汝纶《深州风土记》光绪26年
    403.吴树声:《沂水桑麻话》
    404.吴震方《岭南杂记》
    405.西晋郭义恭《广志》
    406.咸丰《宁阳县志》
    407.咸丰初年《沂水县志》
    408.咸丰二年《南宁县志》卷4
    409.咸丰九年(1859年)《武定府志》
    410.咸丰十年(1860)《资阳县志》卷7
    411.咸丰四年(1854)《枣阳县志》卷2
    412.咸丰元年(1851)《宁阳县志》,卷6
    413.徐光启《农政全书》卷27《种艺·甘薯》
    414.宣统:《山东通志》,卷70
    415.宣统:《山东通志》,卷76
    416.宣统三年(1911)《滇疆纪略》卷1《云南府·异产·植物》,甘薯归于蔬属
    417.宣统三年(1911)《山东通志》
    418.姚旅《露书》
    419.叶梦珠《阅世编》
    420.雍正七年(1729)《山东通志》
    421.元代鲁明善撰(成书于1314年)《农桑衣食撮要》
    422.云南 嘉靖四十二年(1563)《大理府志》卷2
    423.张鉴《雷塘庵主弟子记》卷1
    424.张介宾的《景岳全书》
    425.张之洞 《陈明禁种罂粟情形折》
    426.浙江 隆庆六年(1572) 田艺蘅《留青日札》卷26《御麦》
    427.正德《大明会典》卷二四
    1.陈凤良、李令福:《清代花生在山东省的引种与发展》,中国农史,1994,第2期。
    2.陈树平:《烟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农史研究》第五辑,农业出版社。
    3.丁颖:《甜薯》,《农声》第123期
    4.谷茂、信乃铨:中国引种马铃薯最早时间之辨析,《中国农史》1999年第3期
    5.谷茂、信乃铨:中国引种马铃薯最早时间之辨析,《中国农史》1999年第3期
    6.谷茂等:中国马铃薯栽培史考略,《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
    7.(日)西屿定生《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历程》刊于《农业考古》1981年第2期
    8.何炳棣:美洲作物的引进、传播及其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历史论丛》第5辑,齐鲁书社 1985年
    9.纪彬:《农村破产声中冀南一个繁荣的村庄》,农村周刊76期、天津益世报,1935年8月17日
    10.蒋彦士译:中国几种农作物之来历,《农报》4卷12期,1937年
    11.李令福:《论华北平原两年三熟轮作制的形成时间及其作物组合》,陕西师大学报,1995年第4期.
    12.毛兴文:《山东花生栽培历史及大花生传入考》,农业考古,1990,第2期
    13.万国鼎:《花生史话》,中国农报,1962,第6期
    14.王宝卿:《铁农具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分析》,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3期.
    15.王宝卿:《我国历代粮食亩产量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莱阳农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16.王宝卿:《花生的传入、传播及其影响研究》,中国农史,2005年,第1期.
    17.王玉柱:《大力发展节水灌溉促进和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003在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的汇报
    18.王思明:《美洲作物的传播及其对中国饮食原料生产的影响》,中国经济史论坛,第2期
    19.咸金山:《从方志记载看玉米在我国的引进和传播》,见《古今农业》,1988年第1期
    20.英文中国经济杂志,5卷3期,页787,1929年9月(1925年根据548个田场的农家记录
    21.英文中国经济杂志,5卷3期,页788,1929年9月
    22.翟乾祥:马铃薯引种我国年代的初步探索,《中国农史》,2001年第2期
    1.胡竟良:《中国棉产改进史》,商务印书馆,1946年,第68页
    2.《北支那的农业与经济》(上卷),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调查部编,日本评论社,1942年.
    3.龚高法、张丕远:《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研究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年.
    4.胡竟良:《中国棉产致进史》,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
    5.舒联莹:《山东之棉业》,棉业文摘,1937年
    6.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科学出版社,1963年
    7.张芳、王思明:《中国农业科技史》,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1年.
    8.章有义:《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二卷,三联书店 1957年.
    9.中国农业科学院花生研究所:《花生栽培》,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3年.
    10.卜凯著、张履鸾译:《中国农家经济》 上册,商务印书馆,1936年
    11.(美)德.希.珀金斯:《中国农业的发展》,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
    12.(美)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生活变迁》,中华书局,1986年.
    13.(美)尤金.N.安德森著:《中国食物》,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
    14.(日)田野元之助:《中国农业地域的展开》,龙溪书舍,1979年.
    15.李瑶编著:《中国栽培植物发展史》,科学出版社,1984年.
    16.《农情报告》第三卷第4期,1935年.
    17.《清史稿》卷381,中华书局,1977
    18.《乙丙日记》卷三
    19.《玉蜀黍专著》,捷克科学院出版,1962年
    20.安作璋:《山东通史.明清卷》,山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
    21.陈伯庄:《平汉沿线农村经济调查》,交通大学研究所,1936年(调查时间为1934年).
    22.陈学平、王彦亭:《烟草育种学》,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
    23.龚高法、张丕远:《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研究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年
    24.郭文韬:《中国古代的农作制和耕作法》,农业出版社,1981年.
    25.郭文韬:《中国农业科技发展史略》,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26.后魏·贾思勰原著 缪启愉校释:《齐民要术校释》,农业出版社,1982年
    27.胡焕善、张善余:《中国人口地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
    28.胡竟良:《中国棉产致进史》,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
    29.胡锡文:《粟黍稷古名物的探讨》农业出版社,1981年
    30.华商纱厂联合会编《中国棉产统计》(1923—1937).
    31.黄俊明:《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8年.
    32.李瑶编著:《中国栽培植物发展史》,科学出版社,1984年.
    33.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一辑(1840-1911)三联书店,1975.
    34.梁家勉:《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史稿》,农业出版社,1989年.
    35.罗伯特 D.史蒂文斯:《农业发展原理》,东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
    36.马若孟:《中国农民经济——河北和山东的农业发展》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转引威廉.瓦格纳:《中国农书》第一卷,1942年版,东京.
    37.彭云鹤著:《明清漕运史》,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
    38.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第二册),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
    39.人大复印资料.经济史.1980.5.
    40.山东农科院档案资料《事变前推广棉蚕的情形》.
    41.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山东省志·农业志》(上册),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
    42.山东省统计局编:山东统计年鉴(2000),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年.
    43.山东烟台海关十年报告(1922-31)
    44.石声汉:《氾胜之书今译》,科学出版社,1956年.
    45.苏广达:《作物学》,广州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46.唐启宇:《中国作物栽培史稿》,农业出版社,1986年.
    47.唐启宇编著:《中国作物栽培史稿》,农业出版社,1988年,第277页
    48.佟屏亚著:《农作物史话》,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年.
    49.汪若海:《中国农业科学》1983年,第3期.
    50.王达:《我国烟草的引进、传播和发展》,农业出版社,农史研究,第四辑
    51.王玉柱:《大力发展节水灌溉促进和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003在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的汇报.
    52.王思明著:《中美农业发展比较研究》,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9年.
    53.王毓瑚校:《王祯农书》,农业出版社,1981年.
    54.吴晗:《灯下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0年.
    55.夏纬瑛校释:《吕氏春秋上农等四篇校释》,中华书局,1958.
    56.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科学出版社,1963年.
    57.衣保中:《区域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吉林大学出版社,2004年.
    58.应廉耕、陈道:《以水为中心的华北农业》,北京大学出版社部,1948年.
    59.俞宽钟主编:《现代山东农业》,山东科技出版社,2000年.
    60.元·大司农司编撰,缪启愉校释:农业出版社,1988.
    61.苑书义、董丛林著:《近代中国小农经济的变迁》,人民出版社,2001年.
    62.张芳:《明清农田水利研究》,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8年.
    63.章有义:《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二卷,第三联书店,1957年.
    64.章之凡、王俊强:《20世纪中国主要作物生产统计》,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
    65.赵冈、陈仲毅《中国棉业史》,经联出版事业公司,1977年.
    66.赵文林、谢淑君:《中国人口史》,人民出版社.
    67.中共山东省委研究室:《山东省情》,山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
    68.中国科学院山东分院历史研究所编着:《山东古代三大农学家》,山东人民出版社,1962.
    69.中国农业科学院花生研究所:《花生栽培》,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3年.
    70.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气象研究室编:《北方抗旱技术》,农业出版社,1980.
    71.中国生产力经济学研究会编:《论生产力经济学》,吉林人民出版社.
    72.邹逸麟主编:《黄淮海平原历史地理》,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年.
    73.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