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论文以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战略为主要研究内容,综述了国内外理论界与实业界对光伏产业发展问题展开的相关研究和取得的若干研究成果,并对这些研究进行了评价。归纳总结了关于产业发展问题研究的主要理论和方法。分析了传统工业化过程导致的能源与环境危机,以及以光伏技术为代表的新能源在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中的作用。分析了光伏产品的国际国内市场的现状与走势,对产品分类、市场结构、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对国际国内的市场发展规律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对市场前景进行了预测,提出了中国光伏产品的市场拓展战略。
     应用产业经济学、技术经济学等相关理论与方法,从技术、企业、产业、国家四个层面研究了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战略问题。
     论文探索性地引入光伏技术发展范式和光伏技术发展轨道的概念,对光伏技术的自身发展规律进行了深入剖析,对光伏技术发展过程中的经济问题进行了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光伏技术发展定律,对未来光伏领域的技术发展以及相关的主要经济指标进行了预测,提出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技术选择战略和技术创新战略。
     论文从企业层面对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中国光伏企业的投资价值,对不确定性较大的投资项目应用实物期权的方法分析了其或有价值。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商业模式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中国光伏企业的商业竞争战略。
     论文从产业层面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分析,主要分析了光伏产业的产业链、产业链上的价值分配、产业的规模与结构,特别是定量分析了光伏产业的规模经济问题。还分析了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集群特点,提出了我国光伏产业的成长战略。
     论文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对比了中国光伏产业发展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并归纳总结了可借鉴的经验。着重探讨了中国发展光伏产业的国家战略定位、国家战略体系、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国家政策以及国家战略的实施计划。
The thesis is focusing on the research of China PV Industry development strategy. It summarizes the related research and some of its achievements on PV industry development among the domestic and abroad academes and industry field and makes the corresponding evaluatations on those researches. It is also summarized the main theories and methods on academic issue research. It analyses the energy and environment crises which are caused by traditional industrilization and the roles of the new energies, which is mainly presented by PV products, i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recycling economies. It analyses the PV market status abroad and in China and its tendency and analyses deeply from product categorization, market status to main limiting factors of the market development. It makes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n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market development rule and forecasts the market perspective and puts forward the marketing strategy for PV products.
     By applying the related theories and methods in industry economics and tech-economics, the thesis is researching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from four phases, i.e. technology, enterprise, industry and nation.
     The concepts of PV technology model and PV technology development orbit are introduced exploringly in the paper and make the deep anatomy and analysis for its development rule, and makes the research on the economic issues during the PV technology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the Moore principle on PV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s innovatively put forward, and forecast future PV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corresponding economic indexes and bring out the strategic plan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strategy on China PV technology.
     It makes the tech-economical analysis on China PV industry development from enterprise phase and analyses the enterprise investment value by case study. Use the object future method to analyse the comparatively big uncertainty investment project to analyse its possible values. The business models of China PV enterprises are summarized and put forward the business competition strategy for China PV enterprises.
     It makes the analysis on China PV industry from enterprise phase and mainly analyses the industrial chain and the value distribution on the chain, industrial scope and its structure. Especially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is made on mass economy issue in PV industry. It also analyses the cluster character for PV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put forward the growth strategy in China.
     It is also compare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PV industry and western countries from national strategy level and summarizes the reference experiences. It also discusses the national strategy orientation, national strategy system of China PV industry, the national policy to promote the PV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the action plan of the national strategy.
引文
1 冯之俊主编,中国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产业化,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1
    1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2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项目办公室,2004,10
    1赵玉文,21 世纪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战略思考,中国工程科学,2001,7,P17-20
    2张伯泉, 杨宜民,风力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电力,2006,6,P65-69
    3马胜红,赵玉文,王斯成,孔力,李安定,朱瑞兆,胡学浩,张正敏,白建华,光伏发电在我国电力能源结构中的战略地位和未来发展方向,中国能源,2005,6,P24-32
    4薛钰芝等,太阳能光伏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大连铁道学院学报,2003,12,P71-74
    
    1李红波,俞善庆,太阳能光伏技术及产业发展,上海电力,2006,4,P331-337
    2施正荣,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分析,第八届光伏会议论文集,P38-42
    1 苏东水.产业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74-475.
    1杨公仆,夏大慰.产业经济学教程.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21 页。
    2苏东水.产业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76.
    3张会恒.论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财贸研究,2004,6,7-11
    1周振华. 产业融合拓展化:主导因素及基础条件分析[J ] .社会科学,2003 , (3) :45 - 48.
    2Greenstein , S. and Khanna , T. What does industry mean [A] .Yoffie. Competing in the age of digital convergence [ C ] . U. S: ThePresident and Fellows of Harvard Press ,1997.
    3European Commission (1997) ,Green Paper on the Convergence ofthe Telecommunications ,Media and Information Tcchnology Sectors , andthe Implications for Regulation towards an Information Society Approach ,Brussels :European Commission
    1厉无畏,王振. 中国产业发展前沿问题[M] .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余东华. 产业融合与产业组织结构优化[J ] . 天津社会科学,2005 , (3) ,72 - 76.
    1厉无畏. 产业融合与产业创新[J ] . 上海管理科学,2002 ,(4) :4 - 6.
    2周振华. 信息化与产业融合[M] .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1 温克刚. 绿色文明. 绿叶. 2006(9).
    
    1王长贵;中国新能源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新能源;1996.18;36-41
    2董治堂,宋书坤;美国能源技术发展及政策考察报告;中国工程咨询;2006.11;28-31
    1沈湘;加速清洁能源技术的开发利用;科技潮;2004.12;18-18
    1沈湘;加速清洁能源技术的开发利用;科技潮;2004.12;18-18
    
    1朱光华,邹骥;能源技术创新是解决我国长期能源问题的关键;理论与实践;2006.8 53-55
    2郑宪,金凌;能源技术发展历程与发展对策初探;石油科技论坛;2000.1;18-25
    1杜跃平,王林雪,高雄,赵红菊;技术轨道与企业多元化;预测;2004.6;33-37
    1李红波,俞善庆;太阳能光伏技术及产业发展;上海电力;2006.4;331-337
    1林伟;光伏产业链究竟有多长;理财观点;2006.3;22-24
    2李春鹏,张廷元,周封;太阳能光伏发电综述;电工材料;2006.3;45-48
    1游艳玲;势不可挡的光伏产业;产业纵深;2006.11;74-77
    1高虎,李俊峰,许洪华;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发展状况与趋势分析;中国科技产业;2006.2;72-75
    [1] 李红波,俞善庆 太阳能光伏技术及产业发展 上海电力 2006,4:331-337
    [2] 郑天航 光伏产业的能耗,投资经济性及其社会效益分析 上海电力2006,4:348-354
    [3] 昌金铭 国内外光伏发电的新进展 中国建设动态(阳光能源) 2007,1:28-31
    [4] 赵玉文 21 世纪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战略思考 中国工程科学 2001,1
    [5] 王飞 单相光伏并网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合肥工业大学博士论文 2005
    [6] 严陆光 对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 战略与决策研究 2006,21,4
    [7] 严陆光 我国荒漠地区大规模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应该起步干旱区地理2005,28(4):419-423
    [8] 严陆光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技术发展.中国新能源,2005,9:15-20
    [9] 刘向阳 多晶硅:我国光伏产业的瓶颈 太阳能 2006,3:15-17
    [10] 中国科学院学部 关于发展我国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基地与相关及时研究的建议 院士与学部 2007,22,2:137
    [11] 徐泽玮 关于我国发展太阳能发电技术产业的思考 电源技术应用2006,9,12:1-7
    [12] 裴刚 光伏太阳能热泵系统及多功能热泵系统的综合性能研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论文 2006,5
    [13] Emiliano Perezagua, et al. A Vision for Photovoltaic Technology[R].Photovoltaic Technology Research Advisory Council, European Commission, 2005.
    [14] Lawrenoe L. Kazmerski,Solar photovoltaics R& D at the tipping point: A 2005 technology overview[J]., Tournal of Electron Spectroscopy and Related Phenomena. 2006:10_5-135
    [15] Shah A, Tomes P, T schamer R, et al. PhotovoltaicTechnology: The Case for Thin-Film Solar Cells[ J].Science,1999, 285(10):692-695.
    [16] What is the energy Payback for PV, PV FAQs, U.S. Department of Energy, 2004.
    [17] P. D.Maycock. Cost and Technology Roadmaps for Cost Effective Silicon Photovoltaics [J].PV News, 2003, 22(5):I- 4.
    [18] Karl E.Knapp, Theresa L.Jester. PV Payback[J]. Home Power, 2001, 80:42-46
    [19] Andy Black. PV Energy payback VS PV Input Energy Due to Market Growth [C].Solar world Congress 2005, Orlando, Florida.
    [20] E. A. Alsema. Energy Requirements and CO2 Mitigation Potential of PVSystems, the BNL/NREL Workshop on PV and the Environment, Keystone, 1998
    [21] Stole W. Engineering and Economic Evaluation of Central Station Photovoltaic Power Plants,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T R-101255.
    [22] Schei A, Tuset J, Tveit H. Production of High Silicon Alloys, Tapir forlag, Trondheim, 1998.
    [23] 郑天航 光伏产业的能耗、投资经济性及其社会效益分析 上海电力2006,4:348-354
    [24] 郑诗程等 光伏发电系统及其古岛效应的仿真与实验研究 系统仿真学报 2005,17,12:3085-3088
    [25] 马胜红等 光伏发电在我国电力能源结构中的战略地位和未来发展方向 中国能源 2005,27,6:24-32
    [26] 吴新国 国际循环经济发展态势与对策建议 开发研究 2007,128:154-158
    [27] 李文婷、刘宏、陈慧玲 国内外太阳能光伏发电发展综述 青海电力2004,23,4:3-6
    [28] 许颇 基于 Z 源型逆变器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 合肥工业大学博士论文 2006,4
    [29] 王凤春 加快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法律保障 节能与环保 2005,3:2-3
    [30] 苑国良 保定天威盈利能源有限公司发展掠影 太阳能 2006,1:57-59
    [31] 周篁、韩建国、李仲明 可持续发展的奥地利能源技术 太阳能 2006,4:60-62
    [32] 何祚庥 可再生能源:人类能源利用的必然趋势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3,1:1-6
    [33] 孟刚 张意翔 论中国能源安全战略体系框架的构建 特区经济 2007,2:17-19
    [34] 王鹏、石静 论中国能源的节约利用及新型能源的开发 生产力研究2007,3:95-96
    [35] 美国光伏发电现状 国际电力 2005,6:32-34
    [36] 陆海波 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5
    [37] 全球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太阳能光伏发电业 产业透视 2006,4:39-41
    [38] 上海市研究制订可再生能源条例 太阳能 2006,6:10
    [39] 薛钰芝、张力、林纪宁 太阳能光伏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大连铁道学院学报 2003,12,24,4:71-74
    [40] YOSHIHIRO HAMAKAWA.Solar PV Energy Conversion and 21stCenty’s Civilization[C].12th International Photovoltaic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nference ,JEJU Korea,2001.
    [41] 李红波、俞善庆 太阳能光伏技术及产业发展 上海电力 2006,4:331-335
    [42] Emiliano Perezagua, et al. A Vision for Photovoltaic Technology[R].Photovoltaic Technology Research Advisory Council, European Commission,2005
    [40] Lawrence L. Kazmerski. Solar photovoltaics R&D at the tipping point: A 2005 technology overview[J].Journal of Electron Spectroscopy and Related Phenomena.2006:105-135
    [41] PV Status Report 2004.European Commision,2004
    [42] Marketbuzz 2006:Annual World Solar PV Market Report[R],2006
    [43] 崔容强 中国光伏发电状况[J],2005
    [44] 马胜红、赵玉文等 制定阶梯电价促进我国光伏发电发展 太阳能2005,1:4-6
    [45] 陆纬德 太阳能利用技术发展趋势评述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07,2,29,1:95-99
    [46] Eric Martinot Renewales Global Status Report ,Renewable Energy Policy Network for the 21st Century ,2005 ,8
    [47] 李留臣、冯袭 我国硅单晶生产设备的现状与发展 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07,3:5-13
    [48] 严陆光 我国荒漠地区大规模太阳能的发电利用应该起步 干旱区地理 2005,8,28,4:419-423
    [49] Kosuke Kurokawa. Energy from the Desert: Feasibility of Very Large Scale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VLS-PV) Systems[M].London: Earthscan Publications Ltd, 2004.1-236.
    [50] 谢志国 新中国能源政策研究 中国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6
    [51] 施正荣 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分析 第八届光复会议论文集 38-42
    [52] 张耀明 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的现状与前景 能源研究与利用2007,1-6
    [53] 赵争鸣、刘建政、孙晓英等 太阳能光伏发电及其应用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
    [54]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项目办公室 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2004
    [55] 罗运俊、何新年、王长贵 太阳能利用技术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56] 王长贵、崔容强 新能源发电技术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3
    [57] 沈辉、曾祖勤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58] 崔选民主编 2006 年中国能源发展报告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59] 崔选民主编 2007 年中国能源发展报告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
    [60] 崔选民 中国能源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科学导报 2006,5,29
    [61] 崔选民 寻找中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中国证券报 2006,5,13
    [62] 崔选民、孙艳玲 中国能源安全与战略选择 人民网 2006,8,28
    [63] 张军 国际能源展望-未来国际能源市场分析与预测(至 2025 年) 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64] 刘国光、王洛林、李京文 2006 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
    [65] 徐云 谁能驱动中国-世界能源危机和中国方略 人民出版社 2006
    [66] 魏一鸣 中国能源报告(2006):战略与政策研究 科学出版社 2005
    [67] “十五”国家高科技发展计划能源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编 能源发展战略研究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68] 金碚 中国企业竞争力报告(2004)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
    [69]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编 2006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 科学出版社 2006
    [70] 周大地主编 2020 中国可持续能源情景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3
    [71] 国家统计局工业交通统计司、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局编 2005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5
    [72] 郭云涛 中国能源:突破与超越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6
    [73] 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编 2006 年中国统计年鉴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6
    [74]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编 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01、2002、2003、2004、2005)经济管理出版社
    [75] 冯飞、杨建龙 2006 中国产业发展报告 华夏出版社 2006
    [76] 徐华清 2006 中国能源环境发展报告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6
    [77] 中国产业地图编委会 中国能源产业地图 2006-2007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
    [78] 李政道、周光如 绿色战略—21 世纪中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青岛:青岛出版社,1997
    [79] 周毅 中国经济与可持续发展.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
    [80] 许晓峰等 资源资产化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81] 叶文虎 可持续发展引论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82] 刘思华 可持续发展经济学.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
    [83] 姚愉芳、贺菊煌等.中国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84] 何城颖 中国产业结构理论和政策研究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
    [85] 龚仰军.产业结构研究.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86] 史忠良等.产业经济学.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87] 杨沫.产业政策研究.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9
    [88] [美]丹尼斯·米都斯,李宝恒译 增长的极限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89] [美]比尔·麦克基本,孙晓春、马树林等译 自然的终结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90] [瑞士]苏伦·埃尔克曼著 工业生态学—怎样实现超工业化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徐兴元等译 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
    [91] 莫·卡·托尔巴 论持续发展—约束和机会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
    [92] 萨缪尔逊、诺德豪斯 经济学(12 版)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
    [93] 库兹涅茨:现代经济增长:事实与思考,载诺贝尔经济学奖金获得者讲演集 1969—198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94] [英]亚当·斯密,郭大力、王亚南译.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下).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
    [95] [美]理查德·纳尔逊、悉尼·温特,胡世凯译.经济变迁的演化理论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96] Y.阿罕默德等 持续发展的环境帐户 世界银行报告,1989
    [97] 林淼 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管理 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0
    [98] 赵英才 石化工业可持续发展系统动力学模型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3(1)
    [99] 曹利军.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辨析.环境科学进展,1998(增刊)
    [100] [美]戴维.罗默 著 苏剑 罗涛 译 高级宏观经济学,商务印书馆 2001年.
    [101] [美] 约翰·科特(John P. Kotter),新规则——后工业化社会致胜的策略 中译本,华夏出版社,1997 年
    [102] 仇保兴,小企业集群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4
    [103] 斯蒂格列茨,经济学,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年版
    [104] 赵儒煜,中日产业发展比较,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6
    [105] [美]约瑟夫·熊彼特 经济发展理论 商务印书馆,1990
    [106] [美]哈尔·瓦里安 微观经济学 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4
    [107] 多恩布什·费希尔 宏观经济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4
    [108] [美]威廉姆森 企业制度与市场组织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3
    [109] [美]迈克尔·波特 竞争战略 华夏出版社,1997
    [110] 张维迎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5
    [111] 储玉坤,周建平主编 20 世纪末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经济科学出版社,1991,3
    [112] 刘世锦 中国产业发展跟踪研究 华夏出版社,2001,6
    [113] 张帆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114] 刘东辉 从增长的极限到持续发展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115] 常欣 规模型竞争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116] 张坤民 可持续发展论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
    [117] 周绍朋、王健 政府经济管理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118] 周淑莲等 中国产业政策研究 经济管理出版社,1990
    [119] 方华、吕魏, 企业战略管理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120] 李焰,刘丹 实物期权、二项式定价模型与融资结构——不确定性环境下初创企业融资决策探讨 财经研究 2003,5
    [121] 中国能源研究会、国家电力公司战略研究与规划部 中国能源五十年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2
    [122] 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环境与发展评论 文献出版社 2004
    [123] 杨魁,董雅丽 论我国产业组织结构的历史演变及当前的政策取向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2
    [124] 袁国华 我国煤炭工业布局现状与展望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 1996, 10
    [125] 张阿玲、邱大雄 中国能源价格的历程和未来 93 中美能源会议论文集 中国能源研究会 1993
    [126] 张雷 中国能源供应战略的调整 中国能源 1999, 3
    [127] 张叔岩 20 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石油工业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1,12
    [128] 赵英 中国产业政策实证分析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 7
    [129] 郑易生、阎林 90 年代中期中国环境污染经济损失估算 管理世界1999,2
    [130] 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会 煤炭产业经济政策研究报告 2004, 12
    [131] 中国能源研究会 中国能源政策研究报告 中国能源研究会 1982
    [132] 孙萍、杜宝贵 我国能源技术政策反思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5
    [133] 徐高龄 中国环境破坏的经济损失计量一实例与理论研究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8
    [134] 阎长乐、赵志林 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3) 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3,12
    [135] 苏明山 市场经济下推进节能项目的经济评价方法和软件 北京节能2002,2
    [136] 马杰,陈迎 碳税:减排温室气体的重要税收制度 涉外税务 1999,10
    [137] 潘伟尔 从国际比较看加强我国能源管理问题 中国煤炭 2002,10
    [138] 李永禄、龙茂发 中国产业经济研究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2
    [139] 国家电力公司战略规划部 中国能源五十年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1,2
    [140] 郭元、周大地 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与温室气体减排 中国能源问题研究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2
    [141] 朱成章 中国电力工业布局走向合理化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1999,10,8~10
    [142] 周小谦 中国电力工业发展的前景 中国电力 1999,10,3-14
    [143] 周德群 中国能源的未来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1,1,86
    [144] 中国能源发展报告编辑委员会 2003 中国能源发展报告 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3,12
    [145] 周大地 中国能源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2, 1, 138
    [146] 赵英,中国产业政策实证分析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7
    [147] 张学政、张梅 中国能源问题和中国工业布局 经济地理 1994, 02, 5155
    [148] 于立 产业经济学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 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149] 殷醒民 中国工业企业规模的变动趋势研究 管理世界 1997, 3
    [150] 杨魁、董雅丽 论我国产业组织结构的历史演变及当前的政策取向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 2, 5 一 11
    [151] 徐金桥、张金隆 我国电力体制改革透析 计划与市场 2002, 8
    [152] 谢治国、胡化凯 建国以来我国可再生能源政策的发展 中国软科学2005,9
    [153] 夏大慰、史东辉 产业政策论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4
    [154] 王璋保 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趋势 工业加热 2001, 6, 3
    [155] 苗天青 产业组织理论:演进与启示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5
    [156] Ruchard Cave, American Industry:Structure,Conductand Performance L.D.ed1967. 16
    [157] 陈凤英、赵宏图 全球能源大棋局 北京时事出版社 2005
    [158] “十五” 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委员会 能源发展战略研究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159] 赵争鸣、刘建政、孙晓英等 太阳能光伏发电及其应用 科学出版社 2005
    [160] Kern Jr. E. C, Russell M. C, Combined photovoltaic and thermal hybridcollector systems.Proc.13th IEEE Photovoltaic specialists,Washington, USA, 1978, p1153-1157
    [162] 王斯成、杨鸿雁编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技术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2004,2
    [163] Youngseok Jung,Gwonjong Yu, Jaeho Chol, Juyeop Chol. High-frequency DC link inverter for grid-connected photovoltaic system,2002,IEEE, P1410-1413.
    [164] Johanna M.A.Myrzik. Novel inverter topologies for single-phase stand-alone or grid-connected hotovoltaic systems.2001, IEEE, P103 一108.
    [166] Kosuke Kurokawa, Daisuke Uchida ,Kenji Otani and Tadatoshi Sugiura. Realistic PV Performance Values Obtained By A Number Of Grid-Connected Systems In Japan. 8 th Intern. Conf. on Solar Energy in High Latitudes, Edmonton, Canada, Aug.I999.
    [167] Elizabeth Richards,Charles Hanley,Robert Foster and Gabriela Cisneros. Photovoltaics in Mexico: A Model for Increasing the Use of Renewable Energy Systems. Published as a chapter in Advances in Solar Energy, American Solar Energy Association, 1999.
    [168] Wu Zongxin,Pat DeLaquil,Eric D. Larson,Chen Wenying and Gao Pengfei Future Implications of China's Energy-Technology Choices,Working Group on Energy Strategies and Technologies (WGEST)} China Council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CCICED). 24 July 2001
    [169] J. Stevens, "Utility Interned Photovoltaic System Islanding Experiments," The Conference Record of The Nineteenth IEEE Photovoltaic Specialists, New Orleans,May 1987.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