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留学政策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清末留学教育的兴起,是中国人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痛苦地进行决择后的变革产物,是中国实现近代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本文在紧紧围绕清末留学政策的出台原因、内容特点、效果评价的基础上,总结出清末留学政策历次演变的得失利弊,为我国今天的留学教育服务。
    洋务时期的留学政策,充分体现了清政府“中体西用”的留学指导思想。在“中体”和“西用”的冲撞下,我国首次派遣幼童赴美的留学政策流产。撤回留美幼童,固然是清政府留学政策上的失误,但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了派遣幼童并非良策。在总结派遣幼童赴美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清政府进一步完善和深化了留欧政策,并将派遣船政学生留欧政策贯彻始终。
    清末“新政”时期,受甲午战败的直接刺激,清政府通过各种政策措施如:中央与地方分派、公费与自费并行、奖励留学生出身、废除科举进行鞭策、多派、速成、提倡官绅贵胄留学等积极鼓励提倡游学日本。但是,随着留学规模的日益扩大,对留学资格的漫无限制及速成教育所带来的留学教育质量低下的弊端也日益显露。为此,清政府不得不对留学日本由前期的积极鼓励转为严格限制。
    “新政”时期清政府派遣庚款留美生,与西方国家欲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有关。这批庚款留美生,选拔严格,期限较长,学习内容以实业为主,他们归国后在我国的自然科学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
    清末留学教育极大地推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但其留学政策也存在严重问题:留学教育目标上的偏差、留学生选拔资格上的混乱、留学政策缺乏稳定长远性,这需要我们吸取深刻的历史经验教训。
    最后,针对我国当前留学出国潮中的热点问题:留学生“学而不归”现象、出国留学“低龄化”问题,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评价,以期通过历史的真实再现为今天的留学教育敲响警钟。
In late Qing Dynasty, the Chinese confronted with the lash of western culture and underwent the painful choices. The appearance of studying abroad was the outcome in that age and was the important access for China to turn modernization into reality. Centering on the cause of appearance, characteristics of content,assessment of results,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prons and cons of policies of studying abroad in late Qing Dynasty in order to benefit for the studying abroad nowadays.
    The policies of studying abroad in Westernization Movement period embodied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Chinese leaning as the fundermental structure, Western learning for pratical use" of Qing government. Owing to the contradiction of "Chinese leaning as the fundermental structure" and "Western leaning for pratical use",the policy of first sending children to America mismarried. No doubt it was the fault of Qing government to withdraw children from America, but, on the other hand, it showed that sending children to America is not perfect. After summarizing the experience and lessons, Qing government completed and developed the policy of sending students to Europe and implemented it all along.
    During the period of "New Policies"in late Qing Dynasty, stimulated directly by the failure in the Sino-Japanese War of 1894-1895, Qing government advocated studying abroad to Japan through various measures, such as sending out nationally or locally and at public expense or at one's own expense, giving posts to returned students, abolishing imperied examination system,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students and reducing their time of studying abroad ,encouraging the government officials to study abroad. But with the broadening in scale day by day, the disadvantages of poor quality appeared, which resulted from no limits for qualifications and
    
    shortening the time for studying abroad. For this reason, Qing government had to turn the active encouragement into strict limits.
    During the period of "New Polices", the policy of sending "Boxer Indemnity" students had been influenced by cultural invasion of western countries. These students were strictly selected and the period of studying was prolonged, they put emphasis on industry, when they retured, they made a greater contribution to natural science in our country.
    Although these policies advanced greatly chinese modernization, there existed many serious problems, such as the deviation in the education target, the confusion in the qualification to select students, unstable and short policies, from which we could draw historical experience and lessons.
    At last, concentrating on the problem so far in studying abroad, such as studying abroad but not returning and studying abroad from the children, this paper analyzed and evaluated from historical point of view in order to give lessons to the education of studying abroad nowadays.
引文
01 陈学恂、田正平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留学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02 陈景磐、陈学恂主编:《清代后期教育论著选》(上下),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03 钟叔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岳麓书社1985年版。
    04 [美] 费正清、刘广京编:《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05 舒新城编:《近代中国留学史》,中华书局1928年版。
    06 陈学恂主编:《中国近代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
    07 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洋务运动》(一、二),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
    08 陈学恂主编:《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09 朱有瓛主编:《中国近代学制史料》,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10 舒新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年版。
    11 王奇生著:《中国留学生的历史轨迹》(1872-1949),湖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12 陈旭麓著:《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13 田正平著:《留学生与中国教育近代化》,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14 [日]实藤惠秀著、谭汝谦等译:《中国人留学日本史》,三联书店1983年版。
    15 瞿立鹤著:《清末留学教育》,台湾三民书局1973年版。
    16 钱谷风著:《清王朝的覆灭》,学林出版社1984年版。
    17 金林祥主编:《中国教育制度通史》(第六卷),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8 李才栋、谭佛佑、张如珍、李淑华主编:《中国教育管理制度史》,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19 卫道治主编:《中外教育交流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0 王晓秋、尚小明主编:《戊戌维新与清末新政——晚清改革史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1 王晓秋著:《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中华书局1992年版。
    22 吴式颖、阎国华主编:《中外教育比较史纲》(近代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23 黄新宪主编:《中国留学教育问题》,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24 李喜所著:《近代中国的留学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5 李喜所等著:《近代中国的留美教育》,天津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26 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7 孙培青、李国钧主编:《中国教育思想史》(第三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8 阎国华、刘虹主编:《中国教育思想通史》(1840-1911)(第五卷 ),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29 毛礼锐、沈灌群主编:《中国教育通史》(第四、五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30 陈青之著:《中国教育史》,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31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32 清华大学校史研究室编:《清华大学史科选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33 石霓著:《观念与悲剧——晚清留美幼童命运剖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34 方晓主编:《留学教育文集》,厦门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35 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管理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36 夏东元著:《洋务运动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37 刘秀生、杨雨青著:《中国清代教育史》,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8 金诤著:《科举制度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39 梁启超著:《清代学术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1 舒新城编:《近代中国留学史》,中华书局1928年版,第1页。
    2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页。
    3 埃利西夫:《中国,一个遥远的帝国,一个无远弗届的帝国》,《提奥奇尼》(Diogenes)第42期,转引自章开沅主编:《比较中的审视: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05页。
    4 萧一山:《清代通史》中册,第767-770页,转引自杨遵道、叶凤美编著:《清政权半殖民地化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19页。
    5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56
     页。
    
    6 [美]柯文著、雷颐等译:《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王韬与晚清改革》,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年
     版,第7页。
    7 李鸿章:《上曾相书》,《李文忠公全集·明僚函稿》卷2,第46页,转引自瞿立鹤著:《清末留学教育》,台湾三民书局1973年版,第1页。
    8 魏源:《海国图志·叙》,《中国近代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2页。
    9 《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故宫博物院抄本影印,1930年刊,卷15,第32页。
    10 《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期),故宫博物院抄本影印,1930年刊,卷15,第32页。
    11 西凤麟、王欣之编:《薛福成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3页。
    12 舒新城编:《近代中国留学史》,中华书局1928年版,第2页。
    13 容闳著:《西学东渐记》,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3页。
    14 容闳著:《西学东渐记》,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87页。
    15 李喜所著:《近代中国的留学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6页。
    16 《同治六年二月十五日大学士倭仁折》,《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二),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30-31页。
    ① 林子勋著:《中国留学教育史》,华岗出版有限公司1976年版,第116页。
    18 《同治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总理各国事务奕言斤等折》,《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二),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25页。
    ① 《同治十年七月十九日大学士两江总督曾国藩等奏》,《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二),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153页。
    
    
    19 李喜所著:《近代中国的留学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9页。
    ① 曾国藩、李鸿章:《奏遴派委员携带幼童出洋肄业兼陈应办事宜折(节录)》,《中国近代史教育资料汇编·留学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91页。
    21 容闳著:《西学东渐记》,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91页。
    ① 《光绪七年二月初六日出使美日秘国大臣陈兰彬折》,《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二),
     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165页。
    23 《西学东渐记》,《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二),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195
     页。
    24 容闳著:《西学东渐记》,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07页。
    25 《光绪七年五月十二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奕訢等奏》,《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二),
     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166页。
    26 《李文忠公全书》,电稿,卷1,第4页。
    27 黄遵宪著、钱仲联笺注:《人境庐诗草笺注》,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109-114页。
    28 郑观应:《盛世危言》第一卷《考试》上,《中国近代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41页。
    29 梁启超著:《新大陆游记及其它》,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471页。
    30 胡光鹿:《早期出洋的游学生》,台北《传记文学》,第36卷第2期。
    31 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11页。
    ① 李鸿章等:《奏闽厂学生出洋学习折(附清单二)》,《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留学教育》,上
     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230页。
    33 金林祥主编:《中国教育制度通史》(第六卷),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72页。
    ① 李鸿章等:《奏闽厂学生出洋学习折(附清单二)》,《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留学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230页。
    35 潘潮玄:《我国留学史的回顾与探析》,《留学教育文集》,厦门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20页。
    36 李鸿章等:《奏闽厂学生出洋学习折(附清单二)》,《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留学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232页。
    37 李鸿章等:《奏闽厂学生出洋学习折(附清单二)》,《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留学教育》,上
     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 234页。
    
    38 钱谷风著:《清王朝的覆灭》,学林出版社1984年版,第200页。
    39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附录一《改革起原》,中华书局1954年版,第133页。
    40 张之洞:《劝学篇》,《中国近代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242页。
    41 张之洞:《劝学篇》,《中国近代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243页。
    42 河林一夫:《驻清时代的矢野龙溪氏》,转引自黄福庆著:《清末留日学生》,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刊[34],第8页。
    43 郁达夫著:《沉沦》,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第11页。
    44 郭沫若:《行路难》,《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九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309-310页。
    45 [日] 实藤惠秀著、谭汝谦等译:《中国人留学日本史》,三联书店1983年版,第23页。
    46 《总理各国事务奕劻等折》,《戊戌变法档案史料》,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295页。
    47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招考出洋学生示》,《中国文史丛书》第4辑, 转引自田正平著:《留学生与中国教育近代化》,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72页。
    48 《刘忠诚公奏疏》卷35,第37-38页, 转引自王奇生著:《中国留学生的历史轨迹》(1872-1949),
     湖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138页。
    49 田正平著:《留学生与中国教育近代化》,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78页。
    50 金诤著:《科举制度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页。
    51 《满清稗史》第三七节,转引自金诤著:《科举制度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94页。
    52 《游学译编》,1903年4月,第6期,转引自田正平著:《留学生与中国教育近代化》,广东教育出
     版社1996年版,第72页。
    53 李华兴:《留学教育与近代中国》,《史林》1996年第3期。
    54 [美]费正清、刘广京编:《剑桥中国晚清史》(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393页。
    55 杨枢:《日本游学计划书(节录)》,《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上),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年版,第710页。
    56 《<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记四川筹办师范学堂概况》,《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2辑下),华东师大出版社1987年版,第453页。
    57 《光绪三十一年八月初一日(1905.8.30)黔抚林奏选派学生往日本学习师范并专门科学折》,《中
     国近代学制史料》(第2辑下),华东师大出版社1987年版,第460页。
    58 舒新城编:《近代中国留学史》,中华书局1928年版,第53页。
    59 《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戌篇,1934年出版,第281-289页。
    ④ 张百熙、荣庆、张之洞:《奏请奖励职官游历游学片(节录)》,《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留学
     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21页。
    ① 张百熙、荣庆、张之洞:《请奖励职官游历游学片》,《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上),人民教育出
     版社1961年版,第189页。
    ② 王奇生著:《中国留学生的历史轨迹》(1872-1949),湖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98页。
    
    63 《胡汉民自传》,《近代史资料》,1981年第2期。
    64 [日]实藤惠秀著、谭汝谦等译:《中国人留学日本史》,三联书店1983年版,第61页。
    65 卫道治主编:《中外教育交流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40页。
    66 《正黄旗蒙古都统吕海寰密陈兴办学堂及征兵宜防隐患折》,《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上),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70页。
    ① 学部:《通行各省选送游学限制办法电》,《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留学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72页。
    ② 张之洞:《筹议约束鼓励游学生章程折(附章程)》,《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留学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55页。
    ③ 张之洞:《筹议约束鼓励游学生章程折(附章程)》,《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留学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58页。
    ④ 学部:《通行各省限制游学并推广各项学堂电》,《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留学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73页。
    
    ① 学部:《奏定自费留学生考入官立高等以上实业学堂补给官费办法折》,《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留学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59页。
    ① 斯密士:《今日的美国与中国》(China and America Today),1907年纽约版第220页,转引自《清
     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校(节录)》,《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下),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283-284页。
    ② 外务部、学部:《会奏为收还美国赔款遣派学生赴美留学办法折》,《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
    料》(上),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721 页。
    ③ 外务部、学部:《会奏为收还美国赔款遣派学生赴美留学办法折》,《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
    料》(上),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722 页。
    
    ① 田正平著:《留学生与中国教育近代化》,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101页。
    ② 外务部、学部:《会奏为收还美国赔款遣派学生赴美留学办法折》,《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
     料》(上),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721页。
    73 瞿立鹤著:《清末留学教育》,台湾三民书局1973年版,第154页。
    74 胡适:《非留学篇》,《留美学生季报》,1914年第3季本。
    ① 王奇生著:《中国留学生的历史轨迹》(1872-1949),湖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209页。
    ① 宋庆龄:《接受外国教育的留学生对中国的影响》,转引自王奇生著:《中国留学生的历史轨迹》(1872-1949),湖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215页。
    ① 潘潮玄:《我国留学史的回顾与探析》,《留学教育文集》,厦门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18页。
    ② 舒新城编:《近代中国留学史》,中华书局1928年版,第53页。
    ① 卫道治主编:《中外教育交流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81页。
    ② 陈青之著:《中国教育史》,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629页。
    ① 《李文忠公全集·奏稿》卷九,第35页,转引自《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硕士文库》历史学卷(中),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056页。
    81 梁启超著:《新民说--读论尚武》,载于新民丛报,第29号,光绪29年第4页,转引自吴家莹著:《中华民国教育政策发展史》(国民政府时期1925-1940),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0年版,第34页。
    82 瞿立鹤著:《清末西艺教育思潮》,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1年版,第343页。
    83 梁启超著:《变法通议》,《饮冰室文集》卷一,中华书局1941年再版,第14-20页。
    84 端方等:《奏教育关系至重谨就考察所及敬抒管见折》,《东方杂志》1906年十三期,第394-396页。
    85 陈霆锐:《弹劾清华学制》,《时事新报》,1923年8月15日。
    86 欧元怀:《论战后我国的留学政策》,《教育杂志》第32卷2期,1947年2月。
    ① 舒新城编:《近代中国留学史》,中华书局1928年版,第219页。
    ① 留学生丛书编委会编:《追求奏鸣曲》,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2年版,第48页。
    ② 曾纪泽著:《使西日记》(外一种),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9页。
    ③ 舒新城编:《近代中国留学史》,中华书局1928年版,第270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