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开放中的产业规制变迁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全面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中国开始了产业规制变迁历程,其标志是20世纪80年代初,以“政企分离,打破垄断,促进竞争,提高效率”为目的,在电信、电力、交通运输业等基础设施行业进行的产业规制改革,市场化改革是中国产业规制变迁的初始原动力。随着中国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尤其是以中国加快进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谈判进程为转折,中国产业规制变迁的主动力发生了重大转变,即由改革推动转变为开放推动。为了迎接入世,中国进行了以对内“放松和取消民营资本的市场进入限制”和对外“放松国外资本的市场进入限制”为特征的第二轮产业规制的放松。总之,中国产业规制变迁的总体思路是通过放松产业规制,打破政府行政垄断,引入市场竞争,逐步形成有效竞争,提高产业经济绩效,最终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在综述了规制理论和有关产业规制绩效的争论后,本文介绍了放松产业规制的国际经验及其对中国产业规制变迁的借鉴意义,进而重点解释了中国产业规制变迁中因市场进入博弈导致的不对称规制现象和利益集团刚性对中国产业规制变迁的阻滞,接着在厘清入世后中国产业规制改革的总体思路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方略,最后以电信业和汽车制造业为例,分析了放松产业规制与产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
During the period of shift from planning economy to market economy, China began the variance of industrial regulation. First, in 1980' s there were some reforms of industrial regulation in frustrations such as telecom, electrics, transports industries, aiming at separating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hastening competitions, promoting efficiency. Reforms is the original impetus of the variance of industrial regulation. With the process of China' s opening expediting, especially for China' s entry to WTO, the impetus of variance has changed, from the impelling of reforms to the impulse of opening. In order to welcome the entry to WTO, China has released the industrial regulation again. It shows to the domestic individuals, China has canceled the restrain for the private capital entering the industries, and to foreigners, it allows some capital to come into China. All in all, the leading idea on variance of industrial regulation is releasing the regulation, breaking the bureaucracy monopoly, importing competiti
    on, forming the effective rival to improve the industrial economic performance and establish the market economic system.
    By summarizing the theory in regulation and the dispute about-the effect of relative industrial regulations, the author introduces the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in releasing the industrial regulation and suggests using it for reference to China' s variance of industrial regulation. Author emphasizes on explanation the asymmetric regulation resulting from the market entry gamble, and the encumbrance from the interest groups. In conclusion, author sums up the strategy on the reforming the China' s industrial regulation, advancing relevant suggestions to deal with.
引文
1. 植草益,《微观规制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版。
    2. 《新帕尔格雷夫大词典》,1992年中文版。
    3. 查尔斯·沃尔夫,《市场或政府》中国发展出版社1994年版。
    4. 宝贡敏,《乡镇企业微观规制研究——以产权、企业组织形式为中心的分析》,山西经济出版社1996版。
    5. 樊纲,《市场机制与经济效率》,上海三联1997年版。
    6. 余晖,《政府与企业:从宏观管理到微观管制》,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版。
    7. G·J·斯蒂格勒,《产业组织与政府管制》上海三联1998年版。
    8. 王俊豪,《中国政府管制体制改革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版。
    9. 张曙光,《中国制度变迁案例研究第1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版。
    10. 张曙光,《中国制度变迁案例研究第2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版。
    11. 陈富良,《政府对商业企业的规制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版。
    12. 江小涓,《体制转轨中的增长、绩效与产业组织变化——对中国若干行业的实证研究》,上海三联1999年版。
    13. 江小涓,《经济转轨时期的产业政策——对中国经验的实证分析与前景展望》,上海三联1996年版。
    14. 余永定、郑秉文主编,《中国“入世”研究报告:进入WTO的中国产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15. 宫占奎,《WTO规则与中国产业命运》,天津人们出版社2000年版。
    16. 张晰竹,让·拉丰,安·易斯塔什,《网络产业:规制与竞争理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17. 张晰竹编,《中国规制与竞争:理论和政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18. 杨蕙馨,《企业的进入推出与产业组织政策——以汽车制造业和耐用消费品制造业为例》,上海三联2000年版。
    19. 大冢启二郎,村上直树,《中国的工业改革——过去的成绩和未来的前景》,上海三联2000年版。
    
    
    20. 库尔特·勒布编,《斯带格勒论文精粹》,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21. 丹尼尔·史普博,《管制与市场》,上海三联1999年版。
    22. 卡布尔主编,《产业经济学前沿问题》,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年版。
    23. 《对自然垄断的管制》载《现代经济学前沿专题》,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24.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
    25. 张维迎,《产权、政府与信誉》,三联书店2001年版。
    26. 张敏秋、于海莲、孙培均合著:《印度从“半管制”走向市场化》,武汉出版社《万国经济体制比较丛书》1995年版。
    27. 哈蒙·齐格勒,《美国社会中的利益集团》p 30,新泽西州恩格尔伍德—克里福斯,普伦蒂斯·霍尔公司1965年版。
    28. 阮谷禹硕士学位论文 2000:“转轨期中国经济性规制中的寻租活动研究”。
    29. 曲凤杰,2001:“世界电信运营体制改革的经验和启示来源”,《经济研究参考》第48期。
    30. 张曙光,赵农,2001:“迈向公正规则下的竞争性经济:加入WTO及其应对方略”,《战略与管理》第三期。
    31. 王忠民、孙天琦,1995:“价格机制的扭曲和政府的微观规制——暴利引出的思考”,《当代经济科学》第六期。
    32. 张宇燕,1995:国家放松管制的博弈——以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的创建为例”,《经济研究》第六期。
    33. 王俊豪,1997:“中国基础设施产业政府管制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经济研究》第十期。
    34. 陈富良,1998:“我国商业中的信息不对称与政府规制”,《当代财经》第二期。
    35. 吕福新,1996:“石油产品供给的市场化与政府规制”,《中国流通经济》第一期。
    36. 刘恒,1996:“略论企业兼并中的规制问题”,《南方经济》第十一期。
    37. 姜宁,1994:“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的政府规制”,《江海学刊》第四期。
    
    
    38.戴猛,1996:“关于我国自然垄断产业的规制与改革”,《经济问题探索》第十期。
    39.欧阳矩华,1996:“不完全信息、信贷配给和利率市场化”,《经济学动态》第五期。
    40.宋冬林、金成晓,1997:“资本市场,契约权利市场和政府规制”,《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第四期。
    41.王远明、袁惠明,1997:“国有企业兼并中的问题与法律规制”,《财经理论与实践》第五期。
    42.余晖,2000:“受管制市场里的政企同盟——以中国电信产业为例”,《中国工业经济》第一期。
    43.姜雅静,1997:“我国经济垄断成因与规制对策”,《黑龙江财专学报》第三期。
    44.李克克、唐小我,1998:“关于电力行业价格规制的研究”,《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第四期。
    45.宝贡敏、朱允卫,1998:“规制与中国乡镇企业的崛起、发展”,《浙江学刊》第三期。
    46.陈孝兵、令狐岩方,1998:“市场失效与政府经济规制分析”,《江西社会科学》第一期。
    47.汤春来,1998:“我国企业集团垄断问题的规制对策”,《江汉论坛》第四期。
    48.张维迎、盛洪,1998:“从电信业看中国的反垄断问题”,《改革》第二期。
    49.魏云,1998:“当前我国金融监管低效的原因分析”,《海南金融》第十期。
    50.李运,1999:“西方金融管制理论述评”,《经济评论》第四期。
    51.于良春、胡雅梅,1999:“管制、放松管制和中国电信业的改革”,《中国工业经济》第四期。
    52.叶泽方,1999:“建立我国电价管制制度”,《中国工业经济研究》第四期。
    
    
    53.张旭昆,1999A:“试论文化商品市场的政府规制”,《浙江大学学报》第四期。
    54.张旭昆,1999B:“不良商品、过度竞争与市场规制”,《浙江学刊》第三期。
    55.陈杰、罗鼎,1999:“政府规制:理论与实践的最新探讨”,《上海经济研究》第十二期。
    56.张昕竹、安·易斯塔什,1999:“关于中国竞争政策的一些思考”,《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第七期。
    57.王恒久、刘戒骄,2000:“竞争性产业的价格规制”,《中国工业经济》第一期。
    58.王明刚、李云风,2000:“关于我国实行注册官制的思考”,《中国工商管理研究》第三期。
    59.邓启惠,1998:“政府对公用垄断产业的经济规制”,《中南财大学报》第五期。
    60. Harvey Averch and Leland L.Johnson (1962), "Behavior of the Firm under Regulatory Constraint, AER, LII (5).December
    61. George J.Stiger (1971), "The Theory of Economic Regulation".Bell Journal of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Science,2(1),Spring。
    62. Michael Spence (1983), "Contestable Markets and the Theory of Industry Structure: A Review Article",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XXI(3),Septimber。
    63. M. E.Beesley and S.C Littlechild (1989)"The Regulation of Privatized Monopolies in the United Kingdom" ,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20(3),Autumn。
    64. Sam Peltzman(1989), "The Economic Theory of Regulation after a Decade of Deregulation", Brookings Papers:Microeconomics 1989。
    65. Ronald R. Braeutigam and John C.Panzar (1993), "Effects of the Change from Rate -of -Return to Price -Cap Regulation ", AER, 83(2)。
    66. Peltzmann "Towards a Move Genera Theory of Ragulation", Journal of Law and Eco.Vol.1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