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词”在文艺翻译中的传达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共分四章。在引言中首先简单介绍了作者的写作日的:其一,本文旨在通过对翻译现象中一个具体问题—— “特色词语”在文艺翻译中的传达——的具体分析,强调动态视角对翻译研究的重要性;其二,随着我国翻译研究的深入,翻译在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正日益彰显,而作为民族和/或历史色彩载体的“特色词语”,其传达有理由引起人们更大的关注。
     在正文中作者从与本论题相关的概念入手,依次探讨了“特色词语”的动态性、其在文艺翻译中的传达方法及传达中需掌握的基本理论原则。第一章“‘特色词语’和文艺翻译”重点在于点明一些相关概念在本文中的所指。作者列举了关于“特色词语”的几种理解,通过分析它与“无等值词汇”的关系,更加突出其作为“民族和/或历史色彩载体”这一特性。而“文艺翻译”固有的“美学功能”和“创造性”特点也决定了“特色词语”在文艺翻译中拥有更广阔的空间。
     第二章“对‘特色词语’及其在文艺翻译中传达的动态处理”分两节论述。在第一节里主要强调了‘特色词语’这一概念本身的动态性。它不仅具有时间与空间(民族、地域)的相对性,在使用中还带有作者人为的操作性。在第二节中分析了原作的艺术特点、上下文语境、读者的背景知识等诸多动态因素对文艺翻泽中“特色词语”传达的影响。本章突出强调的动态性视角也是全文立意的基点所在。
     在第三章“‘特色词语’在文艺翻译中的传达方法及其使用条件:”中通过大量的译例分析提出传达“特色词语”时可采用的二种方法:音译、近似翻译(具体又可分为音译意译结合、采用功能类似物替代、一般化和描写解释性翻译)和上下文翻译,并借助不同的译例对比来说明上述方法可适用的场合及语境,译者在运用中需掌握一定的分寸。
     第四章“在文艺翻泽中传达‘特色词语’的基本原则”是对前两章的理论归纳。翻译是一种跨语言和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在此过程中必然要遵守一定的原则。针对本文述及的内容,作者提出四条基本原则:一.定位于信息发出
    
    者(原作作者)的交际意图。弄清原作作者笔下的“特色词语”究竟“特”在
    何处,此为传达的前提。二.定位于接受者(译文读者)。译者不应高估译文
    读者的背景知识,忽视其与原文读者背景知识之间存在的差异,而应选择合理
    的传达方法帮助读者拓宽理解通道。三.明确译者的交际定位。译者的翻译日
    的何在?译文面向的足哪类读者群?不同的传达方法总是适用于不同的交际目
    的。四.局部服从整体。此原则在本文中具有两层含义:一方面寓指“特邑词
    语”与整个文本的关系,传达时需“小处着手,大处着眼”,尽量保持它与文
    本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对影响“特色词语”传达的诸多主客观囚素需进行
    整体把握,以保持译文的文学性和艺术性。
     在结语中论文作者扼耍概括了全文的观点,再次强调了动态性视角及对
    各种语内语外因素通盘考虑的重耍性。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全球信息社会的来临,各种文化体系的接触日益频
    繁。翻译作为文化交流的一种形式,其内在的文化深义势必将引起人们更多的
    关注。本文只是借助于“‘特色词语”在文艺翻译中的传达”这一侧面,对此
    方面作初步探讨,希望其中提到的方法和观点对今后进一步的研究能有所稗
    益。
引文
1979
    22.1958
    23.克罗奇:《美学原理》(朱光潜译),外国文学出版社,1983
    24.罗新璋:《翻译论集》,商务印书馆,1984
    25.马祖毅:《中国翻译简史》,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
    26.许渊冲:《翻译的艺术(论文集)》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
    27.谭载喜:《奈达论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
    28.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商务印书馆,1991
    29.斯坦纳:《通天塔——文学翻译理论研究》(庄绎传编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7
    30.张今:《文学翻译原理》,河南大学出版社,1987
    31.利奇:《语义学》(李瑞华等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7
    32.黄雨石:《英汉文学翻译探索》,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
    33.金堤:《等效翻译探索》,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9
    34.陈玉刚主编:《中国翻译文学史稿》,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2
    35.许钧:《文学翻译批评研究》,译林出版社,1992,
    36.许钧编:《翻译思考录》,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37.杜承南、文军主编:《中国当代翻译百论》,重庆大学出版社,1994
    38.乐黛云、勒·比松主编:《独角兽与龙——在寻找中西文化普遍性中的误读》,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39.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40.赵敏善:《俄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军事谊文出版社,1996
    41.谭林编著:《俄语语言国情学》,古林大学出版社,1996
    42.吴国华:《语言文化问题探索》,军事谊文出版社,1997
    43.吴国华:《社会语言学》,军事谊文出版社,1999
    44.《巴赫金全集》(第四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45.谢天振:《译介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46.刘光准、黄苏华:《俄汉语言文化习俗探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47.吴泽霖:《试谈文学翻译的文化交融本质》,载《中国翻译》,1988年第1期
    48.蔡毅:《词汇·民族文化特点·翻译》,载《中国翻译》,1993年第1期
    49.王步丞:《民族心理差异与文学翻译》,载《中国翻译》,1996年第1期
    50.《普希金文集》,(小说一),冯春、张慧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
    51.《普希金文集》,(小说二散文),冯春、张慧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
    
    
    52.《普希金作品精粹》,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
    53.《黑桃皇后》,力冈、亢甫译,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
    54.《契诃夫戏剧集》,焦菊隐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
    55.《契诃夫文集》(第十一、十二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56.《契诃夫小说集》,汝龙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
    57.安·契诃夫:《萨哈林旅行记》,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0
    58.《罪与罚》,朱海观、王汶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59.《罪与罚》,非琴译,译林出版社,1994
    60.《当代英雄》吕绍宗译,译林出版社,1994
    61.《安娜·卡列尼娜》,草婴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62.《安娜·卡列尼娜》,草婴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
    63.《安娜·卡列尼娜》,周扬、谢素台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
    64.《安娜·卡列尼娜》,周扬、谢素台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65.《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8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