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女性就业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近百年来,特别是二战后,妇女的大量就业和广泛的社会参与,已经成为世界性潮流。中国在同一时期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建国以后,中国女性在国家大力的支持下,积极投入到社会劳动中,广泛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又为女性的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庞大的就业压力、女性自身的文化素质、社会传统的性别意识等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女性就业面临严峻的挑战,甚至有可能处于被边缘化的危险。因此,本文意图结合相关的劳动统计数据,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分析在市场经济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女性就业的实际状况,进而揭示女性在就业中暴露出的主要问题,深刻挖掘其原因所在。最后通过中外比较,借鉴发达国家有益的作法,结合中国具体国情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In the past century, especially after World War II, women's high employment and extensive social participation have already become the world trend. China even changed enormously in the same period. After founding the state, Chinese women put into social labor actively under the country's support, participate in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drive extensively. Reform and opening-up and setting-up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system have offered the wide space for women's employment again. However, under the market economy condition, the factors , such as huge pressure on employment, women's own cultural dynamics, society's traditional sex consciousness ,etc. interweave together and make employment face severe challenge .So, this paper intends to combine the relevant work statistics, takes the method of the ration combining together with determining the nature, makes a concrete analysis of the background in an era of market economy and the real situation of women's employment, and then announces the problems of w
    omen's employment , and excavates its reasons. Finally, a comparison is made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lessons are drawn from the practice of developed countries;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引文
1、李银河著:《女性权力的崛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12月。
    2、[美]约瑟芬.多诺万著《女权主义的知识分子传统》,赵育春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
    3、李秋芳主编:《中国妇女就业:现状与对策》,中国妇女出版社,2003年5月。
    4、王金玲主编:《女性社会学本土研究与经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5月。
    5、李培林等著:《就业与制度变迁》,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
    6、胡运芳主编《中国妇女问题调查报告与论文选集》,中国社会出版社,1996年2月。
    7、郑晓英主编:《中国女性人口问题与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8月。
    8、金一虹、刘伯红主编:《世纪之交的中国妇女与发展》,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9、李银河主编:《妇女:最漫长的革命》,三联书店,1997年5月。
    10、李小江、朱虹、董秀玉主编:《平等与发展》,三联书店.1997。
    11、[法]西蒙.波伏娃著:《第二性》,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12、王政、杜芳琴主编:《社会性别研究选择》,三联书店,2000。
    13、魏国英著:《女性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14、[英]罗宾.科恩、保罗.肯尼迪著:《全球社会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10月。
    15、杨宣勇等著:《就业理论与失业治理》,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1月。
    16、袁志刚、方颖著:《中国就业制度的变迁》,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年12月。
    17、孟宪范著:《改革大潮中的中国女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1月。
    18、张连珍主编:《改革中的妇女问题》,江苏人民出版社,1988年5月。
    19、沙吉才主编:《当代中国妇女地位》,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1月。
    20、李小江著:《夏娃的探索》,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1月。
    21、[美]西奥多.W.舒尔茨著《论人力资本投资》,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年12月。
    22、王政著:《女性的崛起》,当代中国出版社,1995年6月。
    23、荒林、王红旗主编:《中国女性文化》,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9月。
    24、林吉玲著:《二十世纪中国女性发展史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
    25、李小江等主编:《主流与边缘》,三联书店,1999年7月。
    26、况世英主编:《当代中国妇女地位》,西南财大出版社,1992年3月。
    27、彭希哲主编:《社会转型期中的妇女就业》,百家出版社,2000年。
    
    
    28、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1995北京非政府组织妇女论坛丛书编委会编:《中国妇女在1995北京非政府组织妇女论坛》,中国妇女出版社,1998年。
    29、(加)丽贝卡.丁库克编:《妇女的人权:国家和国际的视角》,黄列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30、(英)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著:《女权辩护》,王秦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
    31、李小江等著《女性?主义:文化冲突与身份认同》.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
    32、卜卫著:《媒介与性别》,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
    33. Mann Michael, 1999, "The History of All Previous Society is the History of Durable Dichotomies", Contemporary Society,[J] January, PP29-30.
    34. MunchAllison, J.MillerMcPherson, and Lynn Smuth-Lovin, 1997, "Gender, Childen, and Social Contact: The Effects of Clrddrearmg for Men and Women" American Sociology Review. [J]Vol62(August:509-520).
    35. Ridgeway, CeciliaL, 1997,"Interaction and the Conservation of Gender Inequality:Considering Employment",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J]Vol62,(April,pp.218-235).
    36. Tilly, Charies, 1998,Durable Inequality, [J],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nia Press.
    37、佟新:《妇女劳动的理论建构》,[J]《国外社会学》2001第1、2期。
    38、继红:《新马克思主义的女权主义理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6第2期。
    39、陈一筠:《西方女性主义派别及其对现实问题的探讨》,[J]《社会学与社会调查》1995年第4期。
    40、吴小英:《女性主义的后现代转向》,[J]《青年研究》1996年第12期。
    41、李霞:《传统女性主义的局限与后现代女性主义的超越》,[J]《社会学》2001年第6期。
    42、张诚:《转型改制中的女性就业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1年第7期。
    43、李慧英《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对妇女就业的冲击》,[J]《山西师大学报》2000年1月。
    44、陈卫民:《中国城镇妇女就业模式及相关的社会政策选择》,[J]《中国人口科学》2002第1期。
    45、王静、谭琳:《论女性就业多元化的利弊》,[J]《人口与经济》,2002年第4期。
    46、蒋永萍:《世纪之交关于“阶段就业”、“妇女回家”的大讨论》,[J]《妇女研究论丛》2001年第2期。
    47、潘锦棠:《经济转轨中的中国女性业与社会保障》,[J]《管理世界》2002年第7期。
    48、潘锦常:《中国女工劳动保护制度与现状》,[J]《妇女研究论丛》,2002年第4期。
    49、李新建:《欧盟一体化中的女性劳动权益保护》,[J]《欧洲》,2002年第3期。
    50、郑爱青:《法国劳动法中对女性的保护》,[J]《妇女研究》2002年第2期。
    51、金一虹:《从公众对妇女参政的认知看传媒对妇女参政的影响》,[J]《妇女研究论从》2002年第2期。
    52、沈美华:《传媒工作者社会性别观念和行为取向调查及对策的战略思考》,[J]《妇
    
    女研究论从》2002年第2期。
    53、侯晓虹:《我国妇女就业制度的历史回顾与改革设想》,[J]《经济经纬》2001年第1期。
    54、江彩霞:《新时期妇女就业问题的思考》,[J]《大连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
    55、慈勤英:《关于女职工生育期劳动权益保护的探讨》,[J]《人口学刊》2002年第2期。
    56、杨宜勇:《城市社区就业发展前景巨大》,[J]《体制改革》2002年第2期。
    57、潘文岚:《中西妇女就业形式比较》,[J]《社会》1995年第9期。
    58、王德文,刘玫:《农业发展中的妇女参与及其作用》,[J]《中国人口科学》2002年第2期。
    59、彭希哲:《社会政策与性别平等——以对中国养老金制度的分析为例》,[J]《妇女研究论丛》2003年第3期。
    60、王德文:《教育在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转型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3年第1期。
    61、朱镜德:《高等教育强劲扩张对城市化进程及增长的影响》,[J]《中国人口科学》2003年第1期。
    62、庄平:《论女性教育的社会回报》,[J]《社会学研究》1996年第2期。
    63、林志斌、邱国军:《全球化在农业领域对中国妇女的潜在影响》,[J]《妇女研究论丛》2001年第1期。
    64、谭琳:《全球化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什么?——兼论我国现阶段男女不平等的原因、性质及特点》,[J]《妇女研究论丛》2003年第3期。
    65、佟新、濮亚新:《研究城市妇女职业发展的理论框架》,[J]《妇女研究论丛》2001年第3期。
    66、李静之:《试论党的领导、政府支持和妇女解放的关系——兼论妇联和国家的关系》,[J]《妇女研究论丛》2001年第2期。
    67、刘喜云:《关于加强女性教育的几个问题》,[J]《甘肃社会科学》,1997年第5期。
    68、马万华:《发展与参与:女性高等教育中的问题》[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7期。
    69、周毅刚:《职业女性继续教育的调查与思考》,[J]《河南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