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希金的女性意识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特殊的个性心理与俄罗斯传统中的文化恋母情结为阿尼玛原型在天才诗人普希金身上的实现和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诗性的普希金与女性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不仅内化在他的行为叙事之中,也外化在了他的文本叙事(正文本、次文本)之中。其女性意识也正是在他的叙事话语中得到了或隐或显的流露。本文从原型批评、女性主义批评、文化批评、叙事学等视角切入,分两个大的部分对普希金的女性意识作了尝试性的梳理和评价工作。第一部分主要立足于文本叙事与行为叙事本身,探讨其本体性的女性意识的表现,第二部分从文化角度,侧重于探讨其女性意识与俄罗斯文化传统的承传关系。
It's the special personality and the culture's Oedipus complex in Russian tradition that help the Anima Prototype come true and developed in the Genius Poet of Pushkin . Pushkin had countless connections with the female , which not only embodied in his behaviors narration but also performed in his words narration . His femininity is outpouring from his narration reconditely or obviously at the same time . The article will attempt to divide two parts to hackle and evaluate it with prototype criticism , feminist criticism , culture criticism and so on . The first part is mainly established in the narration itself (words narration, behaviors narration) , probing into his femininity how to be revealed . The second part emphasizes particularly on discussing the connection of his femininity and Russian culture tradition .
引文
[1]卢那察尔斯基著,蒋路译,《论文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57页。
    [2]《巴赫金答<新世界>编辑部问》,原载《新世界》杂志1970年第11期,转引自程正民著,《巴赫金的文化诗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版,第260页。
    [3]普希金著,张铁夫、黄弗同译,《普希金论文学》,漓江出版社1983年版,第157页。
    [4]参见荣格著,冯川等译,《心理学与文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11月版.,第50-54页。
    [5]霍尔等著,冯川译,《荣格心理学入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54页。
    [6][7][8][9][31](法)亨利·特罗亚著,张继双等译,《天才诗人——普希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8月版,第36、95、117、193、538页。
    [10](俄)泽齐娜等著,刘文飞、苏玲译,《俄罗斯文化史》,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12月版,第4页。
    [11]刘祖熙著,《改革和革命——俄国现代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版,第355页。
    [12]转引自刘祖熙著,《改革和革命——俄国现代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版,第171页。
    [13]尼·别尔嘉耶夫著,雷永生等译,《俄罗斯思想》,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版,第6页。
    [14]尼·别尔嘉耶夫著,陆肇明等译,《俄罗斯灵魂》,学林出版社1999年1月版,第12页。
    [15]陆机撰,张少康集释,《文赋集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1月版,第71页。
    [16]普希金著,韩志洁译,《普希金文集》(3),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03贞。本文所引的普希金的作品未注明出处的均出自此版本。
    [17]《普希金友人录》(下册),“真理”出版社(莫斯科)1984年版,第126页。
    [18]张铁夫等著,《普希金的生活与创作》,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年6月版,第128页。
    [19]普希金著,查良铮译,《普希金全集》(1),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12月版,第244页。
    [20]诺思洛普·弗莱著,《批评的解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1页。
    [21]别林斯基著,满涛、辛未艾译,《别林斯基选集》(4),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年版,第582页。
    [22]Virginia Woolf, A Room of One's Owe, London: Cambridge Unversity Press, 1995, p. 61.
    [23]西蒙·德·波伏娃著,陶铁柱译,《第二性》(1),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1页。
    [24][26]陈训明著,《普希金抒情诗中的女性》,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80、19页。
    [25]海斯著,《危险的性——女性邪恶的神话》,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92页。
    [27]转引自(俄)普希金著,张铁大译,《俄罗斯的夜莺》,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年版,第2页。
    [28]《无礼行为数例》发表于《1828年的北方之花》年鉴上,由于当时作家并未署名,因此本文姑且将它归入次文本一类。
    [29](俄)凯恩著,张铁夫译,《普希金情人的回忆》,漓江出版社1992年版,第171页。
    
    
    [30][32][33](俄)普希金著,张铁夫译,《俄罗斯的夜莺》,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年版,第116-117、270、327页。
    [34](俄)利哈乔夫,《简论俄罗斯人》,转引自,(俄)泽齐娜等著,刘文飞、苏玲译,《俄罗斯文化史》,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12月版,第403页。
    [35]参阅:(俄)泽齐娜等著,刘文飞、苏玲译,《俄罗斯文化史》,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12月版。
    [36]姚海著,《俄罗斯文化之路》,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1月版,第97页。
    [37](德)尼采著,周国平译,《偶像的黄昏》,光明日报出版社1997年版,第7页。
    [38](德)黑格尔著,朱光潜译,《美学》(第二卷),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327页。
    [39]高尔基著,戈宝权等译,《论文学》(续),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9月版,第209-210页。
    [40]参阅:何云波著,《陀思妥耶夫斯基与俄罗斯文化精神》,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2月版,第133-135页。
    [41]屠格涅夫著,张铁夫译,《玫瑰——屠格涅夫散文诗集》,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年4月版,第82页。
    [42][46]孙美玲,《俄罗斯女性文学翼影录》,《俄罗斯文艺》,1995年第2期,第47页。
    [43]陀思妥耶夫斯基著,张铁夫译,《罪与罚》,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7年1月版,第580页。
    [44]转引自王智量著,《论普希金、屠格涅夫、托尔斯泰》,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第149页。
    [45](俄)亚·托尔斯泰娅著,启篁等译,《父亲——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10月版,第662页
    [47][48]列夫·托尔斯泰著,周扬、谢素台译,《列夫·托尔斯泰
    
    文集》(10),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5月版,第811、1021页。
    [49]《普希金在俄罗斯批评史中》,苏联国家文学书籍出版局1953年版,第76页。
    
    
    [1] 张岩冰著,《女权主义文论》,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 刘小枫著,《沉重的肉身——现代性伦理的叙事讳语》,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 裔昭印著,《古希腊的妇女——文化视域中的研究》,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4] [美]凯特·米利特著,钟良明译,《性的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5] 刘慧英著,《走出男权传统的藩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年版。
    [6] 陈晓兰著,《女性主义批评与文学诠释》,敦煌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7] 普希金著,卢永主编,《普希金文集》第1—7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
    [8] 普希金著,肖马、吴笛主编,《普希金全集》第1—7卷,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9] [德]黑格尔著,朱光潜译,《美学》第二卷,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10] [俄]泽齐娜等著,刘文飞、苏玲译,《俄罗斯文化史》,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版。
    [11] [前苏联]列·格罗斯曼著,王士燮译,《普希金传》,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12] [法]亨利·特罗亚著,张继双等译,《天才诗人普希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版。
    [13] 张铁夫著,《普希金的生活与创作》,北京燕出出版社 1997年版。
    
    
    [14]陈训明著,《普希金抒情诗中的女性》,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3年版。
    [15]查晓燕著,《普希金:俄罗斯精神文化的象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6][俄]普希金著,张铁夫译,《俄罗斯的夜莺:普希金书信选》,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年版。
    [17][俄]果戈理等著,刘伦振译,《回忆普希金》,天津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8]姚海著,《俄罗斯文化之路》,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9]张铁夫著,《普希金与中国》,岳麓书社2000年版。
    [20][俄]凯恩著,张铁夫译,《普希金情人的回忆》,漓江出版社1992年版。
    [21]刘亚丁著,《苏联文学沉思录》,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2][美]汤普逊著,杨德友译,《理解俄国:俄国文化中的圣愚》,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
    [23]禹燕著,《女性人类学》,东方出版社1988年版。
    [24][法]西蒙娜·德·波伏娃著,陶铁柱译,《第二性》第Ⅰ、Ⅱ卷,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年版。
    [25][俄]恰达耶夫著,刘文飞译,《哲学书简》,作家出版社1998年版。
    [26]徐葆耕著,《西方文学:心灵的历史》,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27]汪介之、陈建华著,《悠远的回响——俄罗斯作家与中国文化》,宁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8]戈宝权等著,《普希金创作评论集》,漓江出版社1983年版。
    [29]荣格著,冯川等译,《心理学与文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版。
    
    
    [30] 尼·别尔嘉耶夫著,陆肇明等译,《俄罗斯灵魂》,学林出版社 1999年版。
    [31] 蒋承勇著,《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现代阐释》,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年版。
    [32] 何云波著,《陀思妥耶夫斯基与俄罗斯文化精神》,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33] 刘祖熙著,《改革和革命——俄国现代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