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玛派大圆满法见地与修行果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宁玛派的大圆满法(DZOGCHEN)是藏地最早传自印度的至高无上的修炼法。当赤松德赞在吐蕃主政时期,此修行方法由莲花生大士,无垢友大师,与毗卢遮那三人从印度引进,后来成为宁玛派九乘判教最上一乘,又称为阿底瑜伽,或菩提心法脉。初期传人很少,近一百多年来,才开始普传弘扬。当神秘面纱揭露,大圆满法证悟之果——虹光化身极具吸引力,其价值难以衡量,目前大圆满法已风行欧美。要了解大圆满法的正行修行(包括彻却与脱噶法),有必要整体了解宁玛派历史、大圆满法传承历史,及其见地、修行、果位,才可能更深入探讨。因此,本文以大圆满法的思想及修行为核心,使用比教宗教学、历史文献学及田野调查等方法研究,共分成八章讨论。主要研究解决长期困扰学术界的大圆满法起源问题以及大圆满法的见地与修行果与北传佛经比较等等。虽然北传佛经没有大圆满法这个名词与修炼细节,但直接传承自文殊菩萨与东方阿閦佛国的大圆满法修炼,却是道道地地的大乘心法的分支。
     首先在第一章中综合介绍了大圆满法历史、见地、修行、果位等。其中,特别强调的是,大圆满法重视自然智慧、本净澄明的观照,其见地不是他空见,菩萨道贯穿整个实修过程,这些均可证明大圆满法直接传承了大乘佛教的心法。
     龙钦饶降巴尊者(公元1308-1364年)是十四世纪宁玛派的一位集大成者,是大圆满法承先启后的祖师。他的相关著作阐释了大圆满法的修行见解。通过比较尊者的著作和大乘诸多佛典的相关内容,也可证明大圆满法是大乘佛法的重要传承法脉。因此,第二章提出三十八个名词,来表明大圆满法的见地和修炼特质,以此与大乘经典互相印证,表明大圆满法见地已融入众多显密经论之中,相关概念如:自然智慧、觉性赤裸、童子瓶身、无分别智、本净、平等、法界、本超因果(无异熟)、轮回涅槃不二、菩提心、消融、自性清净、无住、无念无作意、无勤自然住等。其中,还解说了大圆满法特有的四光脉、双眼智慧脉、六灯或四灯、中脉验相以及四相(法性现前、觉性增长、觉性如量、穷尽法性)等概念,供有兴趣深入的修行者参考。这是在大圆满法研究方面,汉地学者首次运用大量文献与北传佛经来互证见地。
     关于大圆满法的起源问题,有些学者认为大圆满法与禅宗关系匪浅,甚至认为大圆满法彻却修行来自禅宗,笔者认为此见解恐怕有错。敦珠法王的法脉传承到谈锡永上师这一代,认为文殊菩萨与维摩诘居士弘传的不二法门是大圆满法最早心传,笔者认为这见地还不明朗,只讲对了一半。就笔者而言,印度传来的大圆满法的源头,是化身为金刚手菩萨的文殊菩萨及来自东方妙喜佛国的阿閦如来、金刚萨埵、维摩诘居士等。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历史宝鬘论》一文中,提到普贤王如来化身金刚持佛传授大圆满法密意给金刚萨埵与金刚手,金刚手菩萨传大圆满法密续给人间初祖嘉饶多杰。所以,第三章讨论了与文殊菩萨(化身为金刚手菩萨)相关的佛典,它们体现了大圆满法的根本见地,如《圣妙吉祥真实名经》、《文殊师利所说不可思议佛境界经》、《阿阁世王经》、《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及《维摩诘所说经》等等。其中,大圆满法祖师最重视的《圣妙吉祥真实名经》提到“持金刚金刚手,此妙吉祥智勇识不共真实名”,意即文殊菩萨化身金刚手菩萨。第四章讨论了与阿閦如来(不动如来)妙喜佛国相关的佛典,如《阿閦佛国经》、《大宝积经·不动如来会》、《大般若波罗蜜经见不动佛品第二十四》、《维摩诘所说经’见阿閦佛品第十二》等,最后还探讨了金刚萨埵的东方妙喜佛国净土,并突出了金刚萨埵主发菩提心之妙德。这是汉地、藏地学术界针对大圆满法起源问题,首次提出的一个比较深入、全面的结论,极具学术价值和意义,由此可促使后来者更深入探索大圆满法的特色。
     在起源问题上,由于有学者提到赤松德赞时期顿渐之争的摩诃衍那,及大圆满祖师汉人吉祥狮子可能来自禅宗,对大圆满法有所影响,但笔者并不赞同。因此,第五章特别提出禅宗传承的三部经典:《楞伽经》、《金刚经》及《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与大圆满法见地作比较讨论。首先以大圆满法心部典籍《一切法大圆满菩提心普作王》,与《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作修行对照,之后对《金刚经》及《楞伽经》与大圆满法的修持见解进行比较,最后总结出禅宗与大圆满法修行思想的两个根本差异,笔者相信,这个结论对厘清学术界对两者的认识,会有极大的帮助。
     另外,还有一些北传佛经的内容可以验证大圆满法是大乘心法,例如:《阿毗达磨大乘经》中的平等法界;《楞严经》中的虚空藏菩萨修行、文殊菩萨谈平等;中观派龙树著作的《中论》观业品及观涅槃品,提到了本超因果及轮涅无二;《禅法要解》及三解脱门,提到了消融、虚空定、大悲等;《胜鬘经》、《大方广如来藏经》中的如来藏思想;《大般涅槃经》提到的金刚宝瓶身;《法华经》提出的自然智慧等等。因此,第六章主要对上述经典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探讨,从中明显可见,大圆满法见地与汉地所传佛法的见解完全可以相融贯通。
     此外,对于大圆满法虹光化身、三身任运等修行成果,第七章进行了介绍。笔者公布了几次田野调查的成果,实际求证,还尝试进行科学分析,最后以此与北传佛经中的究竟涅槃境界比较,并阐明大圆满法涅槃解脱的独特处。
     由于大圆满法有五个分支,早期有两支,一支在宁玛派,一支在苯教。近代有三支,一支在噶举派,一支在萨迦派(大圆胜慧),还有一支在格鲁派(五世、十四世达赖喇嘛),甚至在青海省甘德县也有觉囊派的隆什加寺传授大圆满法。因此,第八章主要比较早期两个分支苯教大圆满法与宁玛派大圆满法的同异。笔者运用田野调查的成果,采取三例:青海省同仁县文嘉寺、四川省阿坝县朗依寺、四川省德格县的夏扎日出,来解说苯教大圆满法的闭关修行,同时一并分析苯教大藏经,及苯教大圆满法与宁玛派大圆满法二者见地的异同。其中,苯教三年闭关课程(注:以文嘉寺为例)的详细内容,是笔者调研首度披露于汉地学术界。
     综上所述,本文运用众多文献和田野调查的成果,进行比较、印证,深入探索,阐明并总结了宁玛派大圆满法的见地、修行、果位,及起源问题。笔者认为所有与文殊菩萨及东方妙喜佛国相关经典,皆可当作认识和修行大圆满法的入门基础,这也代表了文殊及东方妙喜佛国法脉传承。而且在普传时,对气脉明点、中脉脉轮的打通要求不必太严格,即可修彻却与脱噶法,看虚空、看无云晴空禅修,人人可学。这为以后汉、藏、印度佛学界进一步深入研究宁玛派大圆满法,提供了全面而坚实的基础,意义深远。
Dzogchen of the Nyingmaba is the supreme practice of Buddhism from India to Tibet. Under the reign of King Trisong Detsen, this method of practice was introduced by Padmasambhave, Master Vimalamitra and Vairocana, and then it became the highest level of Nyingmaba's nine-spiritual practices. It is also called Atiyoga or the Lineage of Bodhicitta. In the beginning it was known and taught only among few people. Only in recent years, from one hundred years ago, it is widely spread around the world. When the mystic side of Dzogchen was unveiled, the Fruit of enlightenment in Dzogchen practice-The Rainbow Body beyond price has attracted countless people, especially in the West. To thoroughly understand the dominant practice of Dzogchen, including the Thekchod (Trekcho) and Thodgal (Thodrgl, Togal), it is necessary to comprehend the history of Nyingmaba, the transmission of Dzogchen and its views, paths and fruits as a whole. Therefore, this thesis focuses on the the views and practice of Dzogchen, using the methods of comparative religion, historical documents and field research to analyze among the eight chapters. This thesis mainly solve the perplexity and puzzle on the origin of Dzogchen among the academic circle, as well as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views and fruits of Dzogchen and Northern Buddhistic sutras etc.. Although there is no lineage of Dzogchen in Northern Buddhistic sutras, but the lineage of Dzogchen descended from Bodhisattva Manjusri and the Realm of Akshobhya Tathagata is one veritable branch of Mahayana Buddhism.
     In the first chapter the author generally introduces the history, views, practice and fruit of Dzogchen and the above contents synthetically. The author especially argues that Dzogechen emphasizes on Natural Wisdom, Vipassana of mind of clear light (inner lucidity), and this practice isn't based on the view of Emptiness of Other, with the realization of Bodhisattva behavior throughout the entire meditation practice. All these are evidence that Dzogchen practice is directly descended from Mahayana Buddhism's spiritual transmission.
     The distinguished Longchen Rabjam (the A.D.1308-1364), who is a great guru of Nyingmaba in the 14 th century, is also a pivotal figure in the transmission of Dzogchen. His related masterpieces elucidate the views of Dzogchen practice. By comparing Longchenba's works and many Mahayana Buddhism Sutras, it is evincible that Dzogche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lineage of Mahayana Buddhism. Therefore Chapter 2 proposes 38 nouns to illuminate the views and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zogchen practice, and illustrates the shared concepts with classics from Mahayana Buddhism. Represents the Dzogchen views have dissolved into many Buddhistic Sutras such example concepts include: Nature (Self-raising) Wisdom, Naked Awareness, Childlike of Bottle Body, No Difference Wisdom, Primordial Purity, Equality, Dharmadhatu Beyond Causes and Effects, No Difference Between Samsara and Nirvana, Bodhicitta, Dissolution, Purity of Nature Mind, No Mind, No Abiding etc.. The author especially explains the unique concepts Dogzchen owns, such as Four Light Midrib (Vein), Wisdom Midrib of Two Eyes, Six Lamps or Four Lamps (Light), Symptoms of the Midrib and Four Visions serving as a reference for those interested to explore further. This is the first time that Chinese scholar use large numbers of historical documents to compare with Sutras from the Northern Buddhism and demonstration the views of Dzogchen (practice) accomplishment which originate from Mahayana Buddhism.
     Some scholars believe that Dzogchen is closely related to Zen on the issue of its origin, some even reckon that Thekchod of Dzogchen comes from Zen. The author differs on this view. The lineage of Dudjom Rinpoche -Guru Tan Xiyong believe that the first core teachings from Bodhisattva Manjushri and Vimalakirti are the earliest teachings of Dzogchen. However, the author argues that it is not supported by the evidence, and is only partially correct. The author proposes that the origin of Dzogchen from India comes from Akshobhya Tathagatasya of The Easten Realm of Miaoxi (Wonderful, Marvelus and Profound Joy), Vajrasattve, Vimalakirti and Vajrapan i (Bodhisattva Manjushri's nirmanakaya). In his Treatise On The Historical Bao Man Treasures, Longchenba mentioned that the nirmanakaya of Samantabhadra Vajradhara taught the core of Dzogchen to Vajrasattve and Vajrapan i, and Vajrapan i taught the Dzogchen Tantras to the first human Guru Garab Dorje (Jiaraoduojie). Therefore, in the third chapter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Sutras related with Bodhisattva Manjushri, which embodies the fundamental views of Dzogchen, such as The True Name of Shri Manjushri Sutra, Acintya-buddha-vishaya Shri Manjushri Nirdesha Sutra, Ajatashastru-kaukriyavinodana, Prajnaparamita Manjushri Nirdesha Sutra, Vimalakirti Nirdesha Sutra and so on. The True Name of Shri Manjushri Sutra, the most valued Sutra by the gurus of Dzogchen, relates that Vajrapan i is also the anonym (nirmanakaya) of Manjusri. In the fourth chapter, the author discuss on Sutras related with Akshobhya Tathagatasya of The Easten Realm of Miaoxi, such as Akshobhya Tathagatasya Mahayana Sutra, Great Gem-heap Sutra-Chapter of Akshobhya Tathagatasya, Mahaprajna-paramita Sutra-Chapter 24, Vimalakirti Sutra-Chapter 12 and so on. In the end the author exploreds the Pure Land of Akshobhya Tathagatasya and emphasizes on the virtuous vow of Vajrasattve is to solicit Bodhicitta. This is the first time that Hand and Tibetan scholars came up with a comprehensive and thorough conclusion about in the origin of Dzogchen, which manifestoes will own highly worthy academic values and meanings. Hopefully this will lead to later scholars to further explore 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achings of Dzogchen.
     Some scholars mentions Mahayana (represent the Zen Buddhism) that the controversy of immediate enlightenment versus gradual enlightenment during the reign of King Trisong Detsen and from China the Patriarch Shri Singha may came from Zen Buddhism, have great influences upon the issue of the origin of Dzogchen, but the author dose not agree upon this conclusion. Therefore, in the fifth chapter the author compares three most important Sutras of Zen, Lankavatara Sutra, Diamond Sutra and The Platform Sutra of the Sixth Patriarch with the Dzogchen views. First the author compares core (emptiness) tantra of Dzogchen Chos thams cad dzogs pa chen po byang chub kyi Sems Kun byed rgyal po and The Platform Sutra of the Sixth Patriarch,then continues the compares between Diamond Sutra, Lankavatara Sutra and the practice view of Dzogchen. Finally, it sums up the two key differences in the meditation approaches of Zen Buddhism and Dzogchen. The author believes so summing up that will greatly help the academic community to understand more clearly both Zen and Dzogchen.
     In addition, some content from the Sutras of Buddhism of the North confirms that Dzogchen is based on Mahayana Buddhism. For example, Equal Dharmadhatu in Abnidharma Mahayana Sutra, Leng Yan Sutra the practice of Akashagarbha, Bodhisattva Manjushri talk of Equality, Nagarjuna's Fundamental Treatise on the Middle Way, in the Chapter-Samsara and Chapter-Nirvana, mentioned beyond cause, beyond effect and no difference between Samsara and Nirvana. Dissolution, Meditation of Emptiness and Compassion mentioned in Instructions for Zen Meditation and Three Ways of Liberation, the notion of Tathagatagarbha in Shrimaladevi-simhanada Sutra and Tathagata Garbha Sutra, Diamond Bottle Body in MahapariNirvana Sutra, Natural Wisdom in The Lotus Sutra and so on.
     Therefore Chapter 6 undertakes a discussion based on relevant content from the aforementioned Sutras. It is obvious that the core teachings of Dzogchen and views in Chinese Buddhism are overlapping with each other.
     In addition, Chapter 7 explores the Rainbow Body and Application of Trikaya (Dharmakaya, Sambhogakaya and Nirmanakaya) at will as the Fruit of Dzogchen practice. The author attempts to do scientific analysis of the findings from his field research based on real evidence. There is comparison with the final extinction of Nirvana from the Buddhistic Sutra teachings of the North. Finally the author clarifies the unique view of Nirvana in the teachings of Dzogchen.
     Now, there are five branches of Dzogchen. There were two branches in the early days, one was in Nyingmaba, the other in Bonpo. There are three branches in modern period, one is in Kagyudba, one in Sakvaba, and the other in Gelukba (during the time of the fifth and fourteenth Dalai Lama). Even Jonangba is spreading the teachings of Dzogchen in Long Shija Temple of Qinghai Province. In the eighth chapter the author mainly discuss the difference and similarity between Bonpo and Nyingmaba in the early days. The author uses three cases, Wenjia Temple in Qinghai Province, Langyi Temple in Sichuan Province, Xiazharichu in Dege county in Sichuan as the field research results to illustrate the retreat practices of Dzogchen descended from Bonpo. Meanwhile the author analyses the Bonpo Tripitaka and the similarities, as well as differences between Nyingmaba and Bonpo. The author analyses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of the core teachings and approaches of the Bonpo and Nyingma sects of Dzogchen teachings. Particularly noteworthy is that the author is the first time to reveal the detailed contents of the 3-year retreat meditation of the Bonpo Wenjia Temple in the Han academic community.
     In summary, this thesis is based on large numbers of sources from historical documents and survey from field research. It seeks to compare, verify, explore, elucidate and draw conclusions on the key teachings, meditation practices, levels of Fruit and origins of the Nyingmaba Dzogchen. The author concludes that all the related Sutras with Bodhisattva Manjusri and The Easten Realm of Miaoxi can be considered as the basic handbooks for Dzogchen practice, they also represent the lineage of Bodhisattva Manjusri and The Easten Realm of Miaoxi. It is not necessary to be too strict with Clearly points in Midrib (Flowing Line of Seven Chakras) and Midrid Chakras when Dzogchen is taught among open public. Everyone can learn Thekchod and Thodgal, observing the cloudless sky, void and emptiness in meditation. This provides a solid and comprehensive basis for later scholars of Han, Tibetan and Indian Buddhism to explore more deeply on the teachings of Dzogchen, therefore the academic value quite profund.
引文
①王森.《西藏佛教发展史略》.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第41页.
    ①法尊法师.《法尊法师论文集》.台北:大千出版社,2002年.第77页.
    ②同上,第78页.
    ①法尊法师.《法尊法师论文集》.台北:大千出版社,2002年.第88-89页.
    ②三十七道品包括:四念住(身念住、受念住、心念住、法念住)、四正勤(已生恶念令断、未生恶念不生、未生善念令生、已生善念令增长)、四神足(欲神足、勤神足、心念神足、智慧观察思维神足)、五根(信、勤、念、足、慧)、五力(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七觉支(念觉支、择法觉支、勤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①班班多杰.《藏传佛教智慧境界》.台北:大千出版社,2002年.第56页.
    ②龙钦饶降巴.《七宝藏论·宗派藏》(班班多杰译).四川:德格印经院,木刻版第104、114页.
    ③敦珠法王、义成仁波切等.《九乘次第论集》.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56页.
    ④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566页.
    ⑤同上,第566-567页.
    ①龙钦饶降巴.《四法宝鬘》(谈锡永导读).台北:全佛文化,1999年.第133页.
    ②龙钦饶降巴.《七宝藏论·宗派藏》(班班多杰译).四川:德格印经院,木刻版第104-105页.
    ③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567页.
    ④龙钦饶降巴.《四法宝鬘》(谈锡永导读).台北:全佛文化,1999年.第140页.
    ⑤同上,第141页.
    ⑥郭若扎西.《郭扎佛教史》.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0年藏文版.第82页.
    ⑦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589、591、592页.
    ①龙钦饶降巴.《四法宝鬘》(谈锡永导读).台北:全佛文化,1999年.第144页.
    ②龙钦饶降巴.《七宝藏论·宗派藏》(班班多杰译).四川:德格印经院,木刻版第117、118、119页.
    ③敦珠法王、义成仁波切等.《九乘次第论集》.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63-64页.
    ④班班多杰.《藏传佛教智慧境界》.台北:大千出版社,2002年.第19页.
    ⑤班班多杰.《藏传佛教智慧境界·让夏》(班班多杰译).台北:大千出版社,2002年.第19页.
    ⑥郭若扎西.《郭扎佛教史》(宁玛派教法史).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0年藏文版.第70页.
    ①敦珠法王、义成仁波切等.《九乘次第论集》(许锡恩译)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43页.
    ①智悲光尊者.《大圆胜慧本觉心要修行次第》(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6-7页.
    ②龙钦饶降巴.《上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出版,2001年.第13-48页.
    ①法尊法师.《法尊法师论文集》台北:大千出版社,2002年.第83-84页.
    ①土观·罗桑却吉尼玛.《土观宗派源流》(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37-38页.
    ②纽修堪仁波切蒋扬多杰.《大圆满传承源流蓝宝石》(上)(下).台北:全佛文化出版社.2002年.
    ①谈锡永.《大中观论集(下)》.香港:香港密乘佛学会,1998年.第219-222页.
    ②《金刚顶经》(《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不空译,《大正藏》第十八册.
    ①龙钦绕降巴.《七宝藏论·宗派藏》(藏文木刻版).四川德格:德格印经院,第119-120页.
    ②班班多杰.《藏传佛教智慧境界》.台北:大千出版社,2002年.第61页.
    ③欧阳锺裕.《一乘圆教与大圆满见》.台北:慧炬出版社,2001年.第282页.
    ①堪珠·贡觉丹增仁波切.《宁玛派源流》(克珠群佩译).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第31-32页.
    ②洛桑杰嘉措.《图解大圆满》陕西西安:陕西师范出版社,2007年.第64页.
    ①洛桑杰嘉措.《图解大圆满》陕西西安:陕西师范出版社,2007年.第66页.
    ②龙钦饶降巴.《四法宝鬘》(谭锡永导读).台北:全佛文化公司,1999年.第158-162页.
    ③谈锡永.《大中观论集》(下).香港:香港密乘佛学会,1998年.第14-15页.
    ①洪启嵩.《莲师大圆满教授讲记》.台北:全佛文化公司,2007年.第73页.
    ②方力惰.《大圆满法·基松聂德》.台北:慧炬出版社,2003年.第78-79页.
    ①谈锡永.《大中观论集》(下).香港:香港密乘佛学会,1998年.第11页.
    ②谈锡永.《大中观论集》(下).香港:香港密乘佛学会,1998年.第14-15页.
    ③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701页.
    ④谈锡永.《大中观论集》(下).香港:香港密乘佛学会,1998年.第2-3页.
    ①义成仁波切.《九乘次第论集·九乘差别广说》(许锡恩).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87页.
    ②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668页
    ③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7页.
    ④土观·罗桑却吉尼玛.《土观宗派源流》(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40页.
    ⑤刘立千.《藏传佛教各派教义及密宗漫谈》.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20-25页.
    ①洛桑杰嘉措.《图解大圆满》.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72-73页.
    ②顿珠法王等著.《九乘次第论集》(许锡恩译).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72-73页.
    ③同上,第88页.
    ①土观·罗桑却吉尼玛.《土观宗派源流》(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40页.
    ②刘立千.《藏传佛教各派教义及密宗漫谈》.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22、26-27页.
    ①洛桑杰嘉措.《图解大圆满》.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74页.
    ②顿珠法王等著.《九乘次第论集》(许锡恩译).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74页.
    ①顿珠法王等著.《九乘次第论集·九乘差别广说》(许锡恩译).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91-92页.
    ②同上,第98-101页.
    ③同上,第98-103页.
    ①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323-324页.
    ②同上,第324页.
    ③龙钦饶降巴.《大圆满禅定休息论清净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166-167页.
    ①刘立千.《藏传佛教各派教义及密宗漫谈》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27-30页.
    ②土观·罗桑却吉尼玛.《宗派源流与教义善说晶镜史》.甘肃:民族出版社,1984年,藏文版.第74页.
    ③土观·罗桑却吉尼玛.《土观宗派源流》(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41页.
    ①龙钦饶降巴.《七宝藏论·宗派藏》.四川:德格印经院藏文木刻版.第128页.
    ②班班多杰.《藏传佛教智慧境界》.台北:大千出版社,2002年.第72页.
    ③洛桑杰嘉措.《图解大圆满》.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76页.
    ①顿珠法王等著.《九乘次第论集》(义成仁波切造,许锡恩译).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75-76页.
    ②那喇曲智尊者.《龙钦巴如意宝传奇·三信路径》(堪布罗珠桑波译).台湾:莲华圆满出版社,2007年.第107页.
    ③堪珠·贡觉丹增仁波切.《宁玛派源流》(克珠群佩译).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第190页.
    ④祖古乌金仁波切.《大成就者之歌》,台北:橡实文化,2008年.第149页.
    ①事业洲尊者.《六中有自解脱导引·寂忿密意自解脱》(谈锡永译).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②祖古乌金仁波切.《大成就者之歌》,台北:橡实文化,2008年.第97页.
    ①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50-51页.
    ②谈锡永.《大中观论集》(下).香港:香港密乘佛学会,1998年.第14-15页.
    ③同上,第13页.
    ④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701页.
    ⑤同上,第669页.
    ⑥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67-68页.
    ⑦同上,第87页.
    ①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18页.
    ②同上,第137-139页.
    ③同上,第150页.
    ①全知麦彭仁波切.《大圆满直指心性大幻化网总说光明藏论》(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1997年.第149页-第150页.
    ①达赖喇嘛.《大圆满》.台北:台北心灵工坊出版社,2004年.第186页.
    ②洛桑杰嘉措.《图解大圆满》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68页、71页.
    ①龙钦饶降巴.《上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出版,2001年.344-347页.
    ②晋美彭措.《大圆满直指心性·大幻化网总说光明藏论》(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1998年.第347-349页.
    ①贝玛仁增.《世界心精华宝》.台北:橡树林文化出版,2009年.第240-241页.
    ①智悲光尊者.《大圆胜慧本觉心要修行次第》(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26-31页.
    ②刘立千《大圆满法语浅解》.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32-33页.
    ③达赖喇嘛.《大圆满》(丁乃竺译).台北:心灵工坊文化,2003年.第161-164页.
    ①谈锡永.《大中观论集》(下).香港:香港密乘佛学会,1998年.第76-78页.
    ②同上,第257页.
    ①不败尊者.《决定宝灯》(谈锡永译,邵颂雄导论).台北:全佛文化,2009年.第22-24页.
    ①不败尊者.《决定宝灯》(谈锡永译,邵颂雄导论).台北:全佛文化,2009年.第39-40页.
    ②智悲光尊者.《大圆胜慧本觉心要修证次第》.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26页.
    ③《大宝积经普明菩萨品四十三》:如是行及非行识及所识,名色可见及不可见,诸六入处及六神通,触及所触,受与受灭,爱与爱灭,取与取灭,有与有灭,生与生灭,老死与老死灭,是皆无二无别,如是知者,是名中道诸法实观。复次迦叶!真实观者,不以空故令诸法空,但法性自空,不以无相故令法无相,但法自无相,不以无愿令法无愿,但法自无愿,不以无起无生无我无取无性故,令法无起无取无性,但法自无起无取无性,如是观者是名实观。
    ④蒋贡康楚罗卓泰耶.《知识汪洋》(知识总汇).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756页.
    ⑤达赖喇嘛.《大圆满》.台北:台北心灵工坊,2004年.第176-177、186页.
    ⑥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39页.
    ⑦龙钦饶降巴.《大圆满虚幻休息论妙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24页.
    ①班班多杰.《藏传佛教智慧境界》.台北:大千出版社,2002年.第76页.
    ②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47页.
    ③同上,第156页.
    ①摧魔州尊者.《无修佛道·现证自性大圆满本来面目教授》(义成活佛序一).台北:全佛文化,2009年.第19页序.
    ①弘学.《藏传佛教》.四川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71页.
    ①洛桑杰嘉措.《图解大圆满》.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78-213页.
    ②同上,第80页.
    ①邱陵.《藏密大圆满心髓探奥》.台北:新智出版,1995年.第179-182页.
    ②贝玛仁增仁波切.《世界心精华宝》.台北:橡树林文化,城邦文化出版.2009年.第241-243页.
    ①洛桑杰嘉措.《图解大圆满》.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54页
    ②同上,第267页
    ①洛桑杰嘉措.《图解大圆满》.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06页.
    ②事业洲尊者.《六中有自解脱导引》(谈锡永翻译).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79-80页.
    ③洛桑杰嘉措.《图解大圆满》.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08页.
    ④同上,第106页.
    ①江嘎主编.《大圆满》(郭元兴撰稿)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第8页.
    ①谈锡永.《大中观论集》(下).香港:香港密乘佛学会,1998年.第14-15页.
    ②龙钦饶降巴《七宝藏论·宗派藏》(班班多杰译),四川:德格印经院,藏文木刻版第128页.
    ③班班多杰《藏传佛教智慧境界》台北:大千出版社,2002年.第65页.
    ④龙钦饶降巴《七宝藏论·宗派藏》(班班多杰译),四川:德格印经院,藏文木刻版第128页.
    ①同上,第128页.
    ②龙钦饶降巴.《上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271-272页.
    ③全知麦彭仁波切.《大圆满直指心性注疏·窍决宝藏库》(晋美彭措上师注疏,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1998年,第354页.
    ④龙钦饶降巴.《上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404、405、445页.
    ①龙钦饶降巴.《大圆满虚幻休息论妙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115页.
    ②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791-794页.
    ③同上,第797、825-826页.
    ④同上,第828-829页.
    ⑤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804-808页.
    ⑥同上,第810、814、818页.
    ⑦同上,第820页.
    ①达赖喇嘛.《大圆满》(丁乃竺译).台北:心灵工坊文化,2003年.第161-164页.
    ①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50页.
    ②同上,第50-51页.
    ③许得存.《隆庆饶降巴及其对大圆满法的评判》,《中国藏学》.1998年第三期.第99页.
    ④索南才让(许得存).《西藏密教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334页.
    ⑤班班多杰.《藏传佛教思想史纲》.上海:三联书局,1992年.第103页.
    ⑥谈锡永.《大中观论集》(下).香港:密乘佛学会,1998年.第4页.五本密续书名:《菩提心觉性杜鹃》(《六金刚句》)、《修菩提心》、《菩提心抖擞》、《菩提心大金翅鸟》、《菩提心不枯大海》。
    ⑦龙钦饶降巴.《大圆满虚幻休息论妙车释、大圆满禅定休息论清净车释等合编》(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188页.《普作续》云:“对我普作惟一性,随诸所欲而安名,或有名为菩提心,或有名为天空界,或有名为自然智,或有名为是法身,或有名为圆受用,或安名为变化身,或安名为一切智,或安名为一切法,或名四智或三智,或有名为五种智,或有名为界和觉,或名菩提自然智,皆见本智我而说。”
    ①班班多杰.《藏传佛教智慧境界》.台北:大千出版社,2002年.第69页.“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诸趣,及涅槃证得。”请参考第六章第一节。
    ②拉喇·索朗曲珠.《发现雪山的全知法王》(李学愚译).台北:大千出版社,2008年.第235-241页.
    ③扎呷.《藏文大藏经概论》.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32-50页.
    ④布顿.《布顿佛教史》.(蒲文成译).台北:大千出版社,2006年.第240-299页.
    ①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法文学部编.《西藏大藏经总目录》.东京:珠式会社平文社,昭和45年(1970年).
    ②龙钦绕降巴尊者.《上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25页.
    ③纽修堪仁波切蒋扬多杰.《大圆满传承源流蓝宝石》(上).台北:全佛文化出版社.2002年.第154-156页.
    ④刘立千《大圆满法语浅解》.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48-178页.
    ①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19页.
    ②同上,第47页、59页.
    ③同上,第136页.
    ④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33页.
    ⑤同上,第92-93页.
    ⑥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320-322页.
    ⑦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26页.
    ⑧同上,第163页.
    ①《妙法莲华经》卷四,嘱累品第二十二,《大正藏》第九册,第52页.
    ②《妙法莲华经》卷四,法师品第十,《大正藏》第九册,第31页.
    ③《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五十二,如来出现品第三十七之三,《大正藏》第十册,第277页.
    ④《大宝积经》卷四十一,菩萨藏会第十二之七四无量品第五,《大正藏》第十一册.第237页下.
    ⑤《大宝积经》卷七十,菩萨见实会第十六天子赞偈品第二十三,《大正藏》第十一册.第396页下.
    ⑥《大方广如来藏经》,《大正藏》第十六册.第464页下.
    ⑦《放光般若经》卷十四,摩诃般若波罗蜜释提桓因品第六十三,《大正藏》第八册,第99页上.
    ⑧《佛说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卷上,《大正藏》第八册,第743页上.
    ⑨《大般涅槃经》卷八,文字品第十三,《大正藏》第十二册,第665页.
    ⑩《大般涅槃经后分》卷上,大般涅槃经遗教品第一,《大正藏》第十二册,第901页.
    11《大乘密严经》卷上,密严道场品第一,《大正藏》第十六册,第749页.
    ①《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一,皈依三宝品,《大正藏》第八册,第868页.
    ②《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百六十七,第六分现相品第八,《大正藏》第八册,第946页中.
    ③《胜天王般若波罗蜜多经》现相品第七,《大正藏》第八册,第710页.
    ④《金刚三昧经》如来藏品第七,《大正藏》第九册,第371页.
    ⑤《大方等大集经》卷八,海慧菩萨品第五之一,《大正藏》第十三册,第47页.
    ⑥《观音玄义记》卷七,《大正藏》第34册,第915页上.
    ⑦《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二十一,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大唐般若译,《大正藏》第十册.第757页下.
    ⑧《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八,观心品第十,大唐般若译,《大正藏》第三册.第328页上.
    ⑨《妙法莲华经》卷第六,妙法莲华经方便品第二,后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九册.第7页下.
    ⑩《大宝积经》卷第六十五,菩萨见实会第十六之五,紧那罗授记品第十一,北齐那连提耶舍译,《大正藏》第十一册.第374页上.
    11 《佛说佛地经》,大唐玄奘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721页上.
    12《大智度论》释习相应品卷第三十七,圣者龙树造,后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二十五册.第334页下.
    ①《圣妙吉祥真实名经》卷第八十六,元释智译,《大正藏》第二十三册.第827页下.
    ②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19页.
    ③同上,第24-25页.
    ④同上,第61页.
    ⑤同上,第47页、59页.
    ⑥同上,第30页.
    ⑦同上,第136页.
    ⑧《妙法莲华经》卷四,法师品第十,《大正藏》第九册,第31页.
    ⑨《大宝积经》卷三十三,出现光明会第十一,《大正藏》第十一册,第182页.
    ⑩《大宝积经》卷七十,菩萨见实会第十六天子赞偈品第二十三,《大正藏》第十一册.第396页下.
    11《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五十二,如来出现品第三十七之三,《大正藏》第十册,第277页.
    12《大宝积经》卷四,第二无边庄严会无上陀罗尼品第一,《大正藏》第十一册,第20页.
    13《胜天王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四,现相品第七,《大正藏》第八册,第709页.
    14《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二十三,十地品第二十二,《大正藏》第九册,第544页.
    ①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33页.
    ②同上,第106页.
    ③同上,第52-53页.
    ④《放光般若经》卷十四,摩诃般若波罗蜜释提桓因品第六十三,《大正藏》第八册,第99页上.
    ⑤《道行般若经》卷九,摩诃般若波罗蜜累教品第二十五,《大正藏》第八册,第469页中.
    ⑥《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一,皈依三宝品第一,《大正藏》第八册,第868页.
    ⑦《大般涅槃经》卷八,文字品第十三,《大正藏》第十二册,第665页.
    ⑧《究竟一乘宝性论》卷二,僧宝品第四,《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24页下.
    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一,初品第一,《大正藏》第八册,第537页中.
    ⑩《光赞般若经》卷六,摩诃般若波罗蜜三昧品第十六,《大正藏》第八册,第188页下.
    11《佛说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卷上,《大正藏》第八册,第743页上.
    12《大乘密严经》卷上,密严道场品第一,《大正藏》第十六册,第749页.
    13《佛说魔逆经》,《大正藏》第十五册,第112页上.
    14《菩萨璎珞经》卷五,本末品第十五,《大正藏》第十六册,第41页下.
    15《佛说如来兴显经》卷四,《大正藏》第十册,611页中.
    16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58-59页.
    17同上,第92-93页.
    18《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一,皈依三宝品,《大正藏》第八册,第868页.
    19《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百六十七,第六分现相品第八,《大正藏》第八册,第946页中.
    20《胜天王般若波罗蜜多经》现相品第七,《大正藏》第八册,第710页.
    21《金刚三昧经》如来藏品第七,《大正藏》第九册,第371页.
    22《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五十五,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之三,《大正藏》第十册,第288页.
    23《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二十三,十地品第二十二之一,《大正藏》第九册,第542页.
    ①《大方等大集经》卷八,海慧菩萨品第五之一,《大正藏》第十三册,第47页.
    ②《佛说文殊尸利经》,《大正藏》第十四册,第514页.
    ③《佛说无上依经》卷上,如来界品第二,《大正藏》第十六册,第470页.
    ④《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六,弥勒菩萨说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真实义品第四,《大正藏》第三十册,第486页.
    ⑤《成唯识论》卷三,护法等菩萨造,《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14页.
    ⑥《究竟一乘宝性论》卷四,《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38页中.
    ⑦《摄大乘论释》卷八,增上慧学胜相胜语第八之一,《大正藏》第三十七册,第307页中.
    ⑧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320-322页.
    ①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26页.
    ②同上,第116页.
    ③同上,第89页.
    ④同上,第170页.
    ⑤同上,第163页.
    ⑥《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二十一,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大唐般若译,《大正藏》第十册.第757页下.
    ⑦《佛说佛地经》,大唐三藏法师玄奘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721页上.
    ⑧《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四,叹净品第九,后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八册.第552页上.
    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百三十六,第二分清净品第四十,大唐玄奘译,《大正藏》第七册.第196页中.
    ⑩《佛说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卷第六,一切如来大三昧曼孥罗仪轨分第二十二,北宋法贤译,《大正藏》第八册.第819页中.
    11《大宝积经》卷第六十五,菩萨见实会第十六之五,紧那罗授记品第十一,北齐那连提耶舍译.《大正藏》第十一册.第374页上.
    ①《妙法莲华经》卷第六,妙法莲华经方便品第二,后秦法师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九册.第7页下.
    ②《大智度论》释习相应品卷第三十七,圣者龙树造,后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二十五册.第334页下.
    ③《大宝积经》卷第八十六,大神变会第二十二之一,大唐菩提流志译,《大正藏》第十一册.第493页下.
    ④《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八,观心品第十,大唐般若译,《大正藏》第三册.第328页上.
    ⑤《圣妙吉祥真实名经》卷第八十六,元释智译,《大正藏》第二十三册.第827页下.
    ⑥《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二,究竟一乘宝性论僧宝品第四,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26页中.
    ⑦《大方等大集经》卷第五十一,月藏分第十四诸恶鬼神得敬信品第八之二,北齐那连提耶舍译,《大正藏》第十三册.第341页上.
    ⑧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02-103页.
    ⑨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162-163页.
    ①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47页.
    ②同上,第29页.
    ③同上,第38页.
    ④同上,第33页.
    ⑤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668页.
    ⑥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25页.
    ⑦同上,第35页.
    ⑧全知麦彭仁波切造论,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上师注疏《大圆满直指心性注疏·窍诀宝藏库》(索达吉堪布译).香港: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1997年.第348页.
    ①《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四十七,初分摩诃萨品第十三之一,《大正藏》第五册.
    ②《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十,初分赞胜德品第五,《大正藏》第五册,第264页.
    ③《大宝积经》三律仪会第一之一,《大正藏》第十一册,第3页.
    ④《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四,叹净品第九,《大正藏》第八册,第552页中.
    ⑤《佛说最胜妙吉祥根本智最上秘密一切名义三摩地分》卷上,《大正藏》第二十册,第809页.
    ⑥《合部金光明经》卷三,陀罗尼最净地品第六,《大正藏》第十六册,第374页下.
    ⑦《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大正藏》第八册,第729页下.
    ⑧《大方广宝箧经》卷上,《大正藏》第十四册,第468页.
    ⑨《大宝积经》卷一百五,善注意天子会第三十六之四破二乘相品第七之二,神通证说品第九,《大正藏》第十一册,第591页.
    ⑩《月灯三昧经》卷七,《大正藏》第十五册,第591页中.
    11《入楞伽经》卷五,佛心品第四,《大正藏》第十六册,第544页.
    ①《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四百四十六,第二分调服贪等品第五十一,《大正藏》第七册,第250页中.
    ②《大般涅槃经》卷三十一,狮子吼菩萨品第十一之五,《大正藏》第十二册,第548页.
    ③《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卷四,《大正藏》第十五册,第81页.
    ④《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三,初分学观品第二之一,《大正藏》第五册,第11页.
    ⑤《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十六,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大正藏》第十册,第83页.
    ⑥《大方等大集经》卷七,不眴菩萨品第四,《大正藏》第十三册,第43页.
    ⑦《大般涅槃经》卷二十八,狮子吼菩萨品之四,《大正藏》第十二册,第791页.
    ⑧《佛说长阿含经》卷十,第二分大缘方便经第九,《大正藏》第一册,第61页中.
    ⑧《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大正藏》第八册,第738页上.
    ⑨《金刚三昧经》无相法品第二,《大正藏》第九册,第367页上.
    11《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四,菩萨心密品第三,《大正藏》第十一册,第711页下-第712页上.
    12《菩萨璎珞经》卷一,庄严道树品第三,《大正藏》第十六册,第5页下.
    13《大乘入楞伽经》卷六,偈颂品第十,《大正藏》第十六册,第625页中.
    ①《大宝积经》卷二十五,被甲庄严会第七之五,《大正藏》第十一册,第141页上.
    ②《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三,初分学观品第二之一,《大正藏》第五册,第11页下.
    ③《佛说无希望经》,《大正藏》第十七册,第777页上,第780页中.
    ④《摄大乘论释》卷六,入所知相分第四,《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350页下.
    ⑤《光赞般若经》卷八,摩诃波罗蜜所因出衍品第十,《大正藏》第八册,第199页.
    ⑥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162-163页.
    ⑦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47页.
    ⑧同上,第111页.
    ⑨郎钦加布仁波切.《大印证道歌——大手印五支金刚道歌解释》(敬安仁波切译).台湾桃园:冈渡巴出版社,2008年.第49页.
    ⑩《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十,初分赞胜德品第五,《大正藏》第五册,第264页.
    11《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四,叹净品第九,《大正藏》第八册,第552页中.
    12《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十,初分赞胜德品第五,《大正藏》第五册,第264页.
    13《大宝积经》三律仪会第一之一,《大正藏》第十一册,第3页.
    14《央掘魔罗经》卷二,《大正藏》第二册,第20527页中.
    15《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十六,初分赞大乘品第十六之一,《大正藏》第五册,第318页.
    ①《宝云经》卷四,《大正藏》第十六册,第228页.
    ②《合部金光明经》卷三,陀罗尼最净地品第六,《大正藏》第十六册,第374页下.
    ③龙钦绕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3页-63页.
    ④同上,第29页.
    ⑤同上,第61-62页.
    ⑥同上,第39页.
    ⑦同上,第53页.
    ⑧同上,第47页.
    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大正藏》第八册,第729页下.
    ⑩《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上,《大正藏》第八册,第728页中.
    11《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百五十七初分多问不二品第六十一之七,《大正藏》第六册,第836页下.
    12《大方广宝箧经》卷上,《大正藏》第十四册,第468页.
    13《大宝积经》卷一百五,善注意天子会第三十六之四破二乘相品第七之二,神通证说品第九,《大正藏》第11册,第591页.
    14《如来庄严智能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卷下,《大正藏》第十二册,第247页.
    15《佛说文殊师利巡行经》,《大正藏》第十四册,第510页.
    16《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卷二,《大正藏》第十五册,第72页中.
    17《月灯三昧经》卷七,《大正藏》第十五册,第591页中.
    18《入楞伽经》卷五,佛心品第四,《大正藏》第十六册,第544页.
    19《大智度论》卷四十,释往生品第四下,《大正藏》第二十五册,第354页上.
    20《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三百七十九,除分,初分诸功德相品第六十八之一,《大正藏》第六册,第956册.
    ①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87页.
    ②同上,第86-87页.
    ③同上,第59-60页.
    ④同上,第37-38页.
    ⑤同上,第47页.
    ⑥《入楞伽经》卷七,问如来常无常品第十,《大正藏》第十六册,第555页下.
    ⑦《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大正藏》第十七册,第915页.
    ⑧《大方等大集经》卷三,陀罗尼自在王菩萨品第二之三,《大正藏》第三册.
    ⑨《大方等大集经》卷十四,虚空品第八之一所问品第一,《大正藏》第十三册,第页.
    ⑩《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五十七,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之五,《大正藏》第十册,第300页.
    11《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四百四十六,第二分调服贪等品第五十一,《大正藏》第七册,第250页中.
    ①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668页.
    ②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6页.
    ③《大方等大集经》卷七,不眴菩萨品第四,《大正藏》第十三册,第43页.
    ④《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大正藏》第十二册,第251页.
    ⑤《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三,初分学观品第二之一,《大正藏》第五册,第11页.
    ⑥《大般涅槃经》卷二十八,狮子吼菩萨品之四,《大正藏》第十二册,第791页.
    ⑦《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卷六,《大正藏》第十五册,第90页下.
    ⑧《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卷八,《大正藏》第十四册,第724页.
    ⑨《佛说长阿含经》卷十,第二分大缘方便经第九,《大正藏》第一册,第61页中.
    ⑩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28页.
    11同上,第125页.
    12同上,第152页.
    ①《放光般若经》卷十,摩诃般若波罗蜜等品第四十五,《大正藏》第八册,第68页上.
    ②《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大正藏》第八册,第738页上.
    ③《大乘入楞伽经》卷六,偈颂品第十,《大正藏》第十六册,第625页中.
    ④《大宝积经》卷二十五,被甲庄严会第七之五,《大正藏》第十一册,第141页上.
    ⑤《大宝积经》卷二十三,被甲庄严会第七之三,《大正藏》第十一册,第129页上.
    ⑥《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九,如来心密不思议品第九,《大正藏》第十一册,第725页上中.
    ⑦《佛说大乘不思议神通境界经》卷下,《大正藏》第十七册,第929页中.
    ⑧同上,第929页中.
    ⑨《解深密经》卷三,分别瑜伽品第六,《大正藏》第十六册,第699页上.
    ⑩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35页.
    11同上,第50-51页.
    12《佛说无希望经》,《大正藏》第十七册,第777页上,第780页中.
    13同上,第780页中.
    14《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三,初分学观品第二之一,《大正藏》第五册,第11页下.
    15《摄大乘论释》卷六,入所知相分第四,《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350页下.
    ①《阿昆达磨集异门足论》卷十四,五法品第六之四,《大正藏》第二十六册,第426页.
    ②《光赞经》卷八,摩诃波罗蜜所因出衍品第十,《大正藏》第八册,第199页.
    ③龙钦饶降巴.《上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308-309页.
    ④全知麦彭仁波切造论,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上师注疏《大圆满直指心性注疏·窍诀宝藏库》(索达吉堪布译).香港: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1997年.第354页.
    ①不败尊者(第一世敦珠法王)《决定宝灯》(谈锡永译注)台北:全佛文化出版社,2002年.第211页.
    ②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55页.
    ③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348页.
    ④龙钦饶降巴.《上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308-309页.
    ⑤《大般涅槃经》卷五,如来性品第四之二,《大正藏》第十二册,第392页下,第632页下.
    ①《达摩多罗禅经》卷下,修行观入第十六,《大正藏》第十五册,第322页下.
    ②《佛说最胜妙吉祥根本智最上秘密一切名义三摩地分》卷上,《大正藏》第二十册,第809页.
    ③《阿閦佛国经》,《大正藏》,第十一册,第761页上.
    ④同上,页七五七下、七五八上.
    ⑤《大宝积经》,《大正藏》第十一册,页一零六下.
    ⑥龙钦饶降巴.《上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404、405、445页.
    ⑦同上,第308-309页.
    ①同上,第308-309页.
    ②龙钦饶降巴.《上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472页.
    ③同上,第308-309页.
    ④同上,第404、405、445页.
    ⑤全知麦彭仁波切造论,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上师注疏《大圆满直指心性注疏·窍诀宝藏库》(索达吉堪布译).香港: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1997年.第354页.
    ⑥不败尊者(第一世敦珠法王)《决定宝灯》(谈锡永译注).台北:全佛文化出版社,2002年.第211页.
    ⑦《大般涅槃经》卷五,如来性品第四之二,《大正藏》第十二册,第392页下,第632页下.
    ⑧不败尊者(第一世敦珠法王)《决定宝灯》(谈锡永译注).台北:全佛文化出版社,2002年.第211页.
    ⑨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806-826页.“不缘法性无迁变,自性本来清净分,称为不变金刚身,究竟基界尽法性。”
    ①《大般涅槃经》卷四十,乔陈如品第十三之二,《大正藏》第十二册,第599页中,第847页中.
    ②《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十,入法界品第三十四之十七,《大正藏》第九册,第738页上.
    ③龙钦饶降巴.《上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404、405、445页.
    ④《阿閦佛国经》,《大正藏》,第十一册,第761页上.
    ⑤《大宝积经》,《大正藏》第十一册,页一零六下.
    ⑥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348页.
    ⑦龙钦饶降巴.《上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308-309页.
    ①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51页.
    ②同上,第135页.
    ③同上,第96页.
    ④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141-171页.
    ⑤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12页.
    ①龙钦饶降巴.《四法宝鬘》(谈锡永导读).台北:全佛文化.1999年.第161-163页.
    ②全知麦彭仁波切造论,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上师注疏《大圆满直指心性注疏·窍诀宝藏库》(索达吉堪布译).香港: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1997年.第312页.
    ③《佛说宝雨经》卷三,《大正藏》第十六册,第296页下.
    ④《妙法莲华经文句》卷三上,《大正藏》第三十四册,第35页中.
    ⑤《佛说十地经》卷六,菩萨不动地第八,《大正藏》第十册,第559页中.
    ⑥《佛说大乘智印经》卷一,智吉祥等译,《大正藏》第十五册,第476页.
    ⑦《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大正藏》第二十册,第800页上.
    ⑧《大方等大集经》卷一,璎珞品第一,《大正藏》第十三册,第3页上.
    ①《大方等大集经》卷十,无言菩萨品第六,《大正藏》第十三册,第79页上.
    ②《妙法莲华经》卷六,随喜功德品第十八,《大正藏》第九册,第50页上.
    ③《菩萨璎珞经》卷六,无量径品第十八,《大正藏》第十四册,第51页.
    ④《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卷十一,《大正藏》第十四册,第731页中.
    ⑤《佛说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卷上,《大正藏》第八册,第743页下.
    ⑥《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十八,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九,《大正藏》第十册,第367页上.
    ⑦《大方等大集经》贤护分卷三,观察品第六之二,《大正藏》第十三册,第882页中.
    ⑧《圣妙吉祥真实名经》,《大正藏》第二十册,第830页上.
    ⑨《奋迅王问经》卷上,《大正藏》第十三册,第937页下.
    ⑩《菩萨璎珞经》卷三,识界品第六,《大正藏》第十六册,第28页上.
    ①《力庄严三昧经》卷中,《大正藏》第十五册,第716页下.
    ②《解深密经》分别瑜伽品第六,大正藏第十六册第698页.
    ③《大般涅槃经》卷第十,如来性品第四之七,北凉昙无谶译,《大正藏》第十二册.第422页下.
    ④《摄大乘论释》卷第七,彼入因果分第五,世亲菩萨造,大唐玄奘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359页中.
    ⑤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51页.
    ⑥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797、825-826页.
    ⑦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97-98页.
    ⑧《佛说宝雨经》卷三,《大正藏》第十六册,第296页下.
    ⑨《佛说十地经》卷六,菩萨不动地第八,《大正藏》第十册,第559页中.
    ⑩《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大正藏》第二十册,第800页上.
    ①《显扬圣教论》卷三,摄事品第一之三,《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491页中下.
    ②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32页.
    ③全知麦彭仁波切造论,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上师注疏《大圆满直指心性注疏·窍诀宝藏库》(索达吉堪布译).香港: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1997年.第312页.
    ④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25页.
    ⑤同上,第135页.
    ⑥《大般涅槃经》卷十八,梵行品第八之四,《大正藏》第十二册,第486页下.
    ⑦《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十九,十行品第二十一之一,《大正藏》第十册,第103页.
    ⑧《大宝积经》卷六十八,菩萨见实会第十六之八光音天得授记品,《大正藏》第十一册,第386页上.
    ⑨《佛说发菩提心破诸魔经》卷上,《大正藏》第十七册,第898页中.
    ⑩《大方等大集经》卷一,璎珞品第一,《大正藏》第十三册,第3页上.
    11《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百二十四,第三分方便善巧品第二十六之二,《大正藏》第七册,第683页 下.
    ①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96页.
    ②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141-171页.
    ③同上,第141-171页.
    ④《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卷十一,《大正藏》第十四册,第731页中.
    ⑤《妙法莲华经》卷六,随喜功德品第十八,《大正藏》第九册,第50页上.
    ⑥《菩萨璎珞经》卷六,无量径品第十八,《大正藏》第十四册,第51页.
    ⑦《大方等大集经贤护分》卷三,观察品第六之二,《大正藏》第十三册,第882页中.
    ⑧《圣妙吉祥真实名经》,《大正藏》第二十册,第830页上.
    ⑨《力庄严三昧经》卷中,《大正藏》第十五册,第716页下.
    ⑩龙钦饶降巴.《四法宝鬘》(谈锡永导读).台北:全佛文化.1999年.第161-163页.
    ①同上,第161-163页.
    ②同上,第161-163页.
    ③《大般涅槃经》卷第十,如来性品第四之七,北凉昙无谶译,《大正藏》第十二册.第422页下.
    ④《解深密经》分别瑜伽品第六,大正藏第十六册第698页.
    ⑤《大方等大集经》卷第二十八,无尽意菩萨品第十二之二,宋智严共宝云译,《大正藏》第十三册.第199页.
    ⑥《摄大乘论释》卷第七,彼入因果分第五,世亲菩萨造,大唐玄奘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420页上.
    ⑦同上,第359页中.
    ⑧《大乘庄严经论》卷第七,教授品第十五,无著菩萨造,大唐波罗颇蜜多罗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625页上.
    ①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50页.
    ②同上,第47页.
    ③同上,第81-82页.
    ④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55页.
    ⑤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29页.
    ①《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三百九十五,初分无性自性品第七十四之一,《大正藏》第六册,第1044页.
    ②《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七十四,初分无生品第二十之一,《大正藏》第五册,第419页.
    ③《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三百九十二,初分成熟有情品第七十一之三,《大正藏》第六册,第1026页.
    ④《大宝积经》卷一百五,善注意天子会第三十六之四破二乘相品第七之二,神通证说品第九,《大正藏》第11册,第591页.
    ⑤《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一,如来寿量品第二,《大正藏》第十六册,第407页上.
    ⑥《中论》卷四,观涅槃品第二十五,《大正藏》第三十册,第36页上.
    ⑦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50页.
    ⑧谈锡永.《大中观论集(下)》.香港:香港密乘佛学会,1998年.第30-31页.
    ⑨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81-82页.
    ⑩《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三百九十五,初分无性自性品第七十四之一,《大正藏》第六册,第1044页.
    ①《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三百九十二,初分成熟有情品第七十一之三,《大正藏》第六册,第1026页.
    ②《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百六十九,第六分法性品第六,《大正藏》第七册,第936页下.
    ③《大宝积经》卷一百五,善注意天子会第三十六之四破二乘相品第七之二,神通证说品第九,《大正藏》第十一册,第591页.
    ④《佛说未曾有正法经》卷二,《大正藏》第十五册,第432页上.
    ⑤《大般涅槃经》卷三十一,狮子吼菩萨品第十一之五,《大正藏》第十二册,第548页.
    ⑥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797、825-826页.
    ⑦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30页.
    ⑧龙钦饶降巴《大圆满禅定休息清净车解》.台北:自由出版社,2003年.第187页
    ⑨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452页.
    ⑩《大乘入楞伽经》卷一,集一切法品第二,《大正藏》第十六册,第594页上.
    11《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一,如来寿量品第二,《大正藏》第十六册,第407页上.
    12《佛说未曾有正法经》卷二,《大正藏》第十五册,第432页上.
    13《中论》卷四,观涅槃品第二十五,《大正藏》第三十册,第36页上.
    ①无垢光尊者.《大圆满虚幻休息论妙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63-64页.
    ②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92页.
    ③《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二十八,十忍品第二十四,《大正藏》第九册,第581页.
    ④《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四百二十,第二分无边际品第二十三之一,《大正藏》第七册,第111页.
    ⑤《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三十五,宝王如来性起品第三十二之三,《大正藏》第九册,第626页下.
    ⑥《文殊所说最胜名义经》卷下,《大正藏》第二十册,第818页下.
    ⑦《央掘魔罗经》卷四,《大正藏》第二册,第540页上.
    ①《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九,初分转生品第四之三,《大正藏》第五册,第45页下.
    ②《大宝积经》卷五十一,菩萨藏会第十二之十七般若波罗蜜多品第十一之二,《大正藏》第十一册,第299页上.
    ③《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大正藏》第48册,第347页下.
    ④无垢光尊者.《大圆满虚幻休息论妙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63-64页.
    ⑤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4-15页.
    ⑥同上,第18页.
    ⑦同上,第14-15页.
    ⑧同上,第35页.
    ⑨无垢光尊者.《大圆满虚幻休息论妙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2页.
    ⑩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80页.
    11同上,第91-92页.
    12《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四十一,初分般若行相品第十之四,《大正藏》第五册,第229页.
    13《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三百九十四,初分严净佛土品第七十二之二,《大正藏》第六册,第1038页中.
    14《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四百二十,第二分无边际品第二十三之一,《大正藏》第七册,第111页.
    15《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二十八,十忍品第二十四,《大正藏》第九册,第581页.
    ①无垢光尊者.《大圆满虚幻休息论妙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2页.
    ②《大宝积经》卷六十七,化乐天授记品第十七,《大正藏》第十一册,第381页上.
    ③《大宝积经》卷四,第二无边庄严会无上陀罗尼品第一之一,《大正藏》第十一册,第21页下.
    ④《大乘入楞伽经》卷七,偈颂品第十之二,《大正藏》第十六册,第页.
    ⑤《瑜伽师地论》卷七十四,摄抉择分中菩萨地之三,《大正藏》第三十册,第705页.
    ⑥《实相般若波罗蜜经》,《大正藏》第八册,第777页上.
    ⑦《央掘魔罗经》卷四,《大正藏》第二册,第540页上.
    ⑧《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四百二十四,第二分远离品第二十四之二,《大正藏》第五册,第371页中.
    ⑨《阿昆达磨大昆婆沙论》卷一百八十二,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九,《大正藏》第二十七册,第911页中.
    ⑩《究竟一乘宝性论》卷四,无量烦恼所缠品第六,《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37页上.
    11《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大正藏》第四十八册,第347页下.
    ①龙钦饶降巴.《上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462-463页.
    ②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92-93页.
    ③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96页.
    ④同上,第105页.
    ⑤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45页
    ⑥同上,第152-153页
    ⑦《央掘魔罗经》卷第三, 刘宋求那跋陀罗译,《大正藏》第二册,第531页中.
    ⑧《大法鼓经》卷上,刘宋求那跋陀罗译,《大正藏》第九册.第291页中.
    ①《佛说不增不减经》,北魏菩提流支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467页上.
    ②《大乘入楞伽经》卷第二,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二,大周实叉难陀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598页上.
    ③《大乘入楞伽经》卷第六,变化品第七,大周实叉难陀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622页下.
    ④《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一,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13页下.
    ⑤《增一阿含经》卷四十五,不善品第四十八入前品中,《大正藏》第二册,第792页下.
    ⑥《大庄严论经》卷八,《大正藏》第四册,第300页上.
    ⑦《佛说园生树经》,《大正藏》第一册,第811页上.
    ⑧《维摩诘所说经》卷中,文殊师利问疾品第五,《大正藏》第十四册,第544页.
    ⑨《维摩诘所说经》卷下,菩萨行品第十一,《大正藏》第十四册,第553页.
    ⑩《大智度论》卷十九,初品中三十七品义第三十一,《大正藏》第二十五册,第205页中.
    11《大智度论》卷一百,释昙无竭品第八十九,《大正藏》第二十五册,第751页中.
    12《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七十三,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八,实叉难陀译,《大正藏》第十册.第424页下.
    13《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十九,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等学品第六十三,后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八册.第357页中.
    14《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第九,般若波罗蜜多品第十之一,大唐般若译,《大正藏》第八册.第908页上.
    ①《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第十,般若波罗蜜多品第十之余,大唐般若译,《大正藏》第八册.第911页中.
    ②《解深密经》卷第二, 一切法相品第四, 大唐玄奘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693页中.
    ③《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七十八, 第十般若理趣分,玄奘译,《大正藏》第七册,第987页.
    ④《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七,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二行品第十四,陈月婆首那译,《大正藏》第八册,第722页.
    ⑤《大宝积经》卷第三十九,菩萨藏会第十二之五如来不思议性品第四之三,大唐玄奘译,《大正藏》第十一册,第226页.
    ⑥《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卷第一,元魏菩提流支译,《大正藏》第十五册,第67页.
    ⑦《梵网经》卷下,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后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二十四册,第1003页.
    ⑧龙钦饶降巴.《上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79页.
    ⑨同上,第457页.
    ①龙钦饶降巴.《上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462-463页.
    ②同上,第462-463页.
    ③《增壹阿含经》卷第一,东晋瞿昙僧伽提婆序品第一,《大正藏》第二册.第550页下.
    ④《央掘魔罗经》卷第三,宋求那跋陀罗译,《大正藏》第二册,第531页中.
    ⑤《佛说不增不减经》,北魏菩提流支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467页上.
    ⑥《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四,一切佛语心品之四,刘宋求那跋陀罗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510页中.
    ⑦《大宝积经》卷第一百一十九,胜鬘夫人会第四十八,大唐菩提流志译,《大正藏》第十一册,第677页.
    ⑧《大乘入楞伽经》卷第五,乘入楞伽经刹那品第六,大周实叉难陀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619页中.
    ⑨《大乘密严经》卷下,目识境界品第七,唐地婆诃罗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746页中.
    ⑩《大乘入楞伽经》卷第二,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二,大周实叉难陀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598页上.
    ①《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一,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13页下.
    ②《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四,无量烦恼所缠品第六,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37上中,838下,840上页.
    ③龙钦绕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64页-83页,
    ④同上,第94页.
    ⑤同上,第75页.
    ⑥同上,第66页.
    ⑦同上,第65页.
    ⑧同上,第68页.
    ⑨《增一阿含经》卷四十五,不善品第四十八入前品中,《大正藏》第二册,第792页下.
    ⑩《佛说长阿含经》卷一,第一分初大本经第一,《大正藏》第一册,第1页中.
    11《大庄严论经》卷八,《大正藏》第四册,第300页上.
    12《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大正藏》第八册,第751页下.
    13《妙法莲华经》卷五,安乐行品第十四,《大正藏》第八册,第38页中.
    14《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二十,五十地品第二十二之三,《大正藏》第九册,第555页下.
    15《佛说园生树经》,《大正藏》第一册,第811页上.
    16《维摩诘所说经》卷下,菩萨行品第十一,《大正藏》第十四册,第553页.
    17《大乘入楞伽经》卷一,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一,《大正藏》第十六册,第594页.
    18《大智度论》卷一百,释昙无竭品第八十九,《大正藏》第二十五册,第751页中.
    19同上,第751页中.
    20《究竟一乘宝性论》卷一,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13页下.
    ①《方广大庄严经》卷十一,转法轮品第二十六之一,《大正藏》第三册,第608页.
    ②《佛说宝云经》卷五,《大正藏》第十六册,第304页上.
    ③《佛说法集经》卷六,《大正藏》第十七册,第648页.
    ④《大宝积经》卷二十七,法界体性无分别会第八之二,《大正藏》第十一册第147页.
    ⑤《如来庄严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卷下,《大正藏》第十二册,第244页.
    ⑥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05页.
    ⑦同上,第97页.
    ⑧同上,第96页.
    ⑨《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七十三,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四,实叉难陀译,《大正藏》第十册.第398页下.
    ⑩《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十九,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等学品第六十三,后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八册.第357页中.
    11《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七,佛不思议法品第三十三之二,实叉难陀译,《大正藏》第十册.第249页下.
    12《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七十三,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八,实叉难陀译,《大正藏》第十册.第424页 下.
    ①《说无垢称经》卷第三,问疾品第五,大唐玄奘译,《大正藏》第十四册.第570页上.
    ②《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卷第四,入如来大悲不思议品第四,大唐般若共牟尼室利译,《大正藏》第十九册.第541页中.
    ③《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七,如来不思议品四之一,法护等译,《大正藏》第十一册.第795页下.
    ④《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七,金刚秘密曼孥罗广大仪轨分第二之二,施护等译,《大正藏》第十八册.第364页中
    ⑤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45页.
    ⑥同上,第152-153页.
    ⑦同上,第152-153页.
    ⑧《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六十七,第六分显相品第三,玄奘译,《大正藏》第七册,第926页.
    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百四十一,初分巧便学品第五十五之五,玄奘译,《大正藏》第六册,第749页.
    ①《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七十八,第十般若理趣分,三藏法师玄奘译,《大正藏》第七册,第987页.
    ②《大宝积经》卷第三十九,菩萨藏会第十二之五如来不思议性品第四之三,大唐玄奘译,《大正藏》第十一册,第226页.
    ③《菩萨本生鬘论》卷第四,出家功德缘起第十四,绍德慧询等译,《大正藏》第三册,第343页.
    ④《央掘魔罗经》卷四,宋求那跋陀罗,《大正藏》第二册,第540页.
    ⑤《入楞伽经》卷第三,集一切佛法品第三之二,元魏菩提留支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529页.
    ⑥《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卷下,后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二十四册,第1003页.
    ⑦《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卷第一,元魏菩提流支译,《大正藏》第十五册,第67页.
    ⑧《文殊所说最胜名义经》卷下,宋金总持等译,《大正藏》第二十册,第819页.
    ⑨《成唯识论》卷第十,护法等菩萨造玄奘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55页.
    ①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436页.
    ②龙钦饶降巴.《七宝藏论·宗派藏》(班班多杰译).四川:德格印经院藏文木刻版.第129页.
    ③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31页.
    ④全知麦彭仁波切.《大幻化网总说光明藏论》(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1997年.第156页.
    ⑤《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二,分别三身品第三,大唐义净译,《大正藏》第十三册.第408页中.
    ⑥《大方广如来藏经》卷第三,大唐不空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461页.
    ①《文殊所说最胜名义经》卷第三,宋金总持等译,《大正藏》第二十册.第815页.
    ②《摄大乘论释》卷第八,摄大乘论释增上慧学分第九,无性菩萨造论唐玄奘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431页.
    ③《佛说最胜妙吉祥根本智最上秘密一切名义三摩地》卷上,北宋施护译,《大正藏》第二十册.第809页.
    ④《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九,师子吼菩萨品第十一之三,北凉昙无谶译,《大正藏》第十二册.第540页下.
    ⑤《阿昆昙昆婆沙论》卷第十六,杂揵度爱敬品第四,迦旃延子造五百罗汉释,北凉天竺沙门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大正藏》第二十八册.第121页中.
    ⑥《略述金刚顶瑜伽分别圣位修证法门》卷第二,不空译,《大正藏》第十八册.第288页中.
    ⑦《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十四,初分辩大乘品第十五之四,大唐玄奘译,《大正藏》第五册.第303页下.
    ⑧《佛说须真天子经》卷第四,西晋竺法护译,《大正藏》第十四册.第111页上.
    ⑨《入楞伽经》卷第二,集一切佛法品第三之一,元魏菩提留支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523页中.
    ①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87页.
    ②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435页.
    ③同上,.第436页.
    ④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87页.
    ⑤《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二,分别三身品第三,大唐义净译,《大正藏》第十三册.第408页中.
    ⑥《大乘庄严经论》卷第三,菩提品第十,无著菩萨造,大唐波罗颇蜜多罗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606页.
    ⑦《大方广如来藏经》卷第三,大唐不空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461页.
    ⑧《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三,报恩品第二之下,大唐般若译,《大正藏》第三册.第301页上.
    ⑨《佛说无上依经》卷上,无上依经菩提品第三,梁真谛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472页.
    ⑩《佛说护国尊者所问经》卷第二,北宋施护译,《大正藏》第十二册.第5页.《佛说法乘义决定经》提到“十力”是:“所谓处非处智力,因果相应及不相应,如实了知故。自业智力,三世三业,如实了知故。静虑解脱等持等至智力,皆能了知故。根胜劣智力,信等五根,或软中上,皆能了知故。种种胜解智力,观一切法,胜解明了,皆能通达故。种种界智力,无量世界,种种界性,皆能了知故。遍趣行智力,诸趣遍行,种种差别,皆能了知故。宿住随念智力,过去世境,宿住随念,皆能了知故。生灭智力,诸有情类,生灭因缘,皆能了知故。漏尽智力,根随诸惑,净尽无余故。佛告比丘,如是名为如来十力。”见《大正藏》 第十七册.第658页上.
    ①《摄大乘论释》卷第八,摄大乘论释增上慧学分第九,无性菩萨造论,唐玄奘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431页.
    ②《瑜伽师地论释》卷第一,最胜狮子等诸菩萨造玄奘译,《大正藏》第三十册.第884页上.
    ③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806-826页.
    ④龙钦饶降巴.《七宝藏论·宗派藏》(班班多杰译).四川:德格印经院藏文木刻版.第129页.
    ⑤龙钦饶降巴.《上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292-294页.
    ①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350-351页.
    ②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82页下-第83页上.
    ③同上,第83页中-第84页上.
    ④《圣妙吉祥真实名经》卷第二十一,元释智译,《大正藏》第二十册.第827页下.
    ⑤《佛说最胜妙吉祥根本智最上秘密一切名义三摩地》卷上,北宋施护译,《大正藏》第二十册.第809页.
    ⑥《佛说文殊菩萨最胜真实名义经》,元沙啰巴译,《大正藏》第二十册.第821页.
    ⑦《佛说护国尊者所问经》卷第二,北宋施护译,《大正藏》第十二册.第5页上.
    ①《阿昆昙昆婆沙论》卷第十六,杂揵度爱敬品第四,迦旃延子造,五百罗汉释,北凉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大正藏》第二十八册.第121页中.
    ②《略述金刚顶瑜伽分别圣位修证法门》卷第二,大唐不空译,《大正藏》第十八册.第288页中.
    ③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31页.
    ④全知麦彭仁波切.《大幻化网总说光明藏论》(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1997年.第156页.
    ⑤《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十四,初分辩大乘品第十五之四,大唐玄奘译,《大正藏》第五册.第303页下.
    ⑥《佛说须真天子经》卷第四,西晋竺法护译,《大正藏》第十四册.第111页上.
    ①《入楞伽经》卷第二,集一切佛法品第三之一,元魏菩提留支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523页中.
    ②《佛说文殊师利现宝藏经》卷下,西晋竺法护译,《大正藏》第十四册.460页上.
    ③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87页.
    ④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403页.
    ⑤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25页.
    ①同上,第151-152页.
    ②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22页
    ③同上,第113页
    ④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460页.
    ⑤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86-87页.
    ⑥《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四十四, 初分譬喻品第十一之三,玄奘译, 《大正藏》第五册.第250页中
    ①《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四十一, 离世间品第三十三之六,东晋佛驮跋陀罗译, 《大正藏》第九册.第658页下
    ②《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第十九, 阿阁世王问答品第二十二之二,惟净等译,《大正藏》第十一册.第746页中
    ③《佛说瑜伽大教王经》卷第四,印相大供养仪品第六,法贤译, 《大正藏》第十八册.第577页上中
    ④《圣妙吉祥真实名经》,元朝释智译.《大正藏》第二十册,第829页中.
    ⑤ 《佛本行集经》卷第十六,耶翰陀耀萝品下,隋闍那崛多译, 《大正藏》第三册,第727页下.
    ⑥《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菩萨行品第三,大唐不空译,《大正藏》第八册.第836页下.
    ⑦《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百四十三,第二分示相品第四十七之二,大唐玄奘译,《大正藏》第七册.第235页中.
    ⑧《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三十三,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大唐般若译,《大正藏》第十册.第811页下.
    ⑨《大乘法界无差别论》(如来藏论)一卷,坚慧菩萨造,大唐般若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96页中.
    ①《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八,深心求菩提品第二十,后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八册.第572页上.
    ②《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大唐般若译,《大正藏》第十册.第846页上.
    ③《大方广佛华严经》修慈分一卷,唐提云般若等译,《大正藏》第十册.第959页上.
    ④《自在王菩萨经》卷第六,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十三册.第931页中.
    ⑤龙钦绕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403页-558页.
    ⑥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87页.
    ⑦龙钦饶降巴.《大圆满虚幻休息论妙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4页.
    ⑧《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四十四,初分譬喻品第十一之三,玄奘译,《大正藏》第五册.第250页中.
    ⑨《苏悉地羯罗供养法》卷第二,善无畏集译,《大正藏》第十八册.第718页上.
    ⑩《杂阿含经》第二十六,宋求那跋陀罗译,《大正藏》第二册.第184页上
    ①《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四十一,离世间品第三十三之六,东晋佛驮跋陀罗译,《大正藏》第九册.第658页下
    ②《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卷第九,惟净等译,《大正藏》第十三册.第496页上
    ③《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卷第四(元魏菩提流支译)大正藏第十五册第79页.
    ④《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第十九,阿阁世王问答品第二十二之二,惟净等译,《大正藏》第十一册.第746页中
    ⑤《大宝积经》第一百一十六,文殊师利说般若会第四十六之二,梁曼陀罗仙译,《大正藏》第十一册.第652页中
    ⑥《思益梵天所问经》卷第三,谈论品第七(丹菩萨无二品第十二),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十五册.第48页中
    ⑦《大宝积经》第一百一十五,无尽慧菩萨会第四十五,大唐菩提流志译,《大正藏》第十一册.第648页上
    ⑧《合部金光明经》卷第三,陀罗尼最净地品第六,隋真谛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372页下
    ⑨《佛说瑜伽大教王经》卷第四,印相大供养仪品第六,法贤译,《大正藏》第十八册.第577页上中
    ⑩《圣妙吉祥真实名经》,元朝释智译.《大正藏》第二十册,第829页中.
    11谈锡永.《圣妙吉祥真实名经梵本校译》.台北:全佛出版社.2008年.第277页.
    12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25页.
    ①同上,第151-152页.
    ②《佛本行集经》卷第十六,耶输陀罗梦品下,隋朝阁那崛多译,《大正藏》第三册,第727页下.
    ③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248、250-251、253页.
    ④同上,第218页下.
    ⑤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22页.
    ⑥同上,第43页.
    ⑦同上,第71页.
    ⑧同上,第93-94页.
    ⑨同上,第55页.
    ⑩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460页.
    11《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百七十九,第十一布施波罗蜜多分之一,《大正藏》第七册,第995页下.
    12《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菩萨行品第三,大唐不空译,《大正藏》第八册.第836页下.
    13《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三十三,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大唐般若译,《大正藏》第十册.篇811页下.
    14《大乘密严经》卷中, 妙身生品第二之余,唐地婆诃罗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732页上.
    ①《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二,无常品第三之余,唐般刺蜜帝译,《大正藏》第十九册.第112页下.
    ②《大乘庄严经论》卷第十二,功德品第二十二,无著菩萨造,大唐波罗颇蜜多罗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656页中.
    ③《大乘法界无差别论》(如来藏论)一卷,坚慧菩萨造,大唐提云般若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96页中.
    ④龙钦饶降巴.《上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129-130页.
    ⑤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86-87页.
    ⑥同上,第460页.
    ⑦《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大唐般若译,《大正藏》第十册.第846页上.
    ⑧《佛说七佛经》,北宋法天译,《大正藏》第一册.第572页上.
    ①《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四,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大唐般若译,《大正藏》第十册.第725页.
    ②《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八,深心求菩提品第二十,后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八册.第572页上.
    ③《自在王菩萨经》卷第六,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十三册.第931页中.
    ④《中论》卷第三,中论观业品第十七(三十三偈),龙树菩萨造,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三十册,第25页中.
    ⑤龙钦饶降巴.《上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162-165页.
    ①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120-122页.
    ②龙钦饶降巴《大圆满禅定休息清净车解》.台北:自由出版社,2003年.第165-167页.
    ③无垢光尊者.《大圆满虚幻休息论妙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110-112页.
    ①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120-122、127、132页.
    ②龙钦饶降巴.《上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458-459页.
    ③事业洲尊者.《六中有自解脱导引》(谈锡永翻译).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79-80页.
    ①龙钦饶降巴.《上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162-165页.
    ②同上,第162-165页.
    ③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120-122页.
    ①洛桑杰嘉措.《图解大圆满》.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08页.
    ②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567页.
    ③龙钦饶降巴《大圆满禅定休息清净车解》.台北:自由出版社,2003年.第165-167页.
    ④龙钦饶降巴.《上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458-459页.
    ⑤同上,第458-459页.
    ①龙钦饶降巴.《七宝藏论·宗派藏》(班班多杰节译).四川:德格印经院,藏文木刻版第128页.
    ②龙钦饶降巴.《上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295页.
    ③同上,第299-300页.
    ④龙钦饶降巴.《上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305页.
    ⑤同上,第307页.
    ⑥同上,第308页.
    ①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320-322页.
    ②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60-61页.
    ③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847页.
    ④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45页.
    ⑤龙钦饶降巴.《上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448页.
    ①龙钦饶降巴.《上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164页.
    ②智悲光尊者(晋美林巴).《大圆胜慧本觉心要修证次第》(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49页.
    ③《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六,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七,大周实叉难陀译,《大正藏》第十册,第354页上.
    ④《大般涅槃经》卷第六,如来性品第四之三,北凉昙无谶译,《大正藏》第十二册,第401页.
    ⑤《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九,金刚幢菩萨十回向品第二十一之六,东晋佛驮跋陀罗译,《大正藏》第九册,第520页.
    ⑥《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六,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十之六,北凉昙无谶译,《大正藏》第十二册,第521页.
    ⑦《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卷第五,元魏菩提流支译,《大正藏》第十五册,第85页.
    ①《大方广如来藏经》,大唐不空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461页下.
    ②《大智度论》释信谤品第四十一之余,大智度论释叹净品第四十二,北凉昙无谶译,《大正藏》第二十五册,第507页.
    ③《佛说德护长者经》卷上,隋那连提耶舍译,《大正藏》第十四册,第843页.
    ④《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第十,般若波罗蜜多品第十之余,般若译,《大正藏》第八册,第911页.
    ⑤《佛说瑜伽大教王经》卷第四,观想菩提心大智品第七,法贤译,《大正藏》第十八册,第577页.
    ⑥《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下,般若波罗蜜多品第十之余,梁曼陀罗仙译,《大正藏》第八册,第729页.
    ⑦《大昆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莲华胎藏菩提幢标帜普通真言藏广大成就瑜伽卷上,大唐善无畏共沙门一行译,《大正藏》第十八册,第144页下.
    ⑧《诸教决定名义论》卷第二,圣慈氏菩萨造,北宋施护译,《大正藏》第三十二册.第507页中.
    ⑨《普贤菩萨行愿赞》卷第二,大正藏第十册.第880页.
    ⑩《大宝积经》卷第一百一十六,文殊师利说般若会第四十六之二,梁曼陀罗仙译,《大正藏》第十一册.第652页下.
    11 龙钦饶降巴《七宝藏论·宗派藏》(班班多杰译),四川:德格印经院,藏文木刻版第128页.
    ①龙钦饶降巴.《上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308页.
    ②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784页.
    ③龙钦饶降巴.《上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299-300页.
    ④同上,第308页.
    ⑤智悲光尊者(晋美林巴).《大圆胜慧本觉心要修证次第》(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49页.
    ⑥全知麦彭仁波切造论,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上师注疏《大圆满直指心性注疏·窍诀宝藏库》(索达吉堪布译).香港: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1997年.第389-390页.
    ⑦全知麦彭仁波切造论,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上师注疏《大圆满直指心性注疏·窍诀宝藏库》(索达吉堪布译).香港: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1997年.第389-390页.
    ⑧《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六,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十之六,北凉昙无谶译,《大正藏》第十二册,第521页.
    ⑨《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六,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七,大周实叉难陀译,《大正藏》第十册,第354
    页上.
    ①《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卷第五,元魏菩提流支译,《大正藏》第十五册,第85页.
    ②《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九,金刚幢菩萨十回向品第二十一之六,东晋佛驮跋陀罗译,《大正藏》第九册,第520页.
    ③《大般涅槃经卷》卷第二十六,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十之六,北凉昙无谶译,《大正藏》第十二册.第521页.
    ④《大般涅槃经》卷第六,如来性品第四之三,北凉昙无谶译,《大正藏》第十二册,第401页.
    ⑤《入楞伽经》卷第五,佛心品第四,元魏菩提留支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541页.
    ⑥《大智度论》释信谤品第四十一之余,大智度论释叹净品第四十二,北凉昙无谶译,《大正藏》第二十五册,第507页.
    ⑦《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一,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13页.
    ⑧《大方广如来藏经》,大唐不空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461页下.
    ⑨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66页.
    ⑩同上,第166-167页.
    11 同上,第131-132页.
    12同上,第60-61页.
    13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150页.
    14同上,第150页.
    ①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847页.
    ②《佛说德护长者经》卷上,隋那连提耶舍译,《大正藏》第十四册,第843页.
    ③《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五十四,入法界品第三十四之十一,东晋佛驮跋陀罗译,《大正藏》第九册,第740页.
    ④《大宝积经》卷第一百一十六,文殊师利说般若会第四十六之二,梁曼陀罗仙译,《大正藏》第十一册,第652页.
    ⑤《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第十,般若波罗蜜多品第十之余,般若译,《大正藏》第八册,第911页.
    ⑥《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下,般若波罗蜜多品第十之余,梁曼陀罗仙译,《大正藏》第八册,第729页.
    ⑦《佛说瑜伽大教王经》卷第四,佛说瑜伽大教王经观想菩提心大智品第七,法贤译,《大正藏》第十八册,第577页.
    ⑧《商主天子所问经》,隋阇那崛多译,《大正藏》第十五册,第119页.
    ⑨《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一,金刚界大曼孥罗广大仪轨分第一之一,北宋施护等译.《大正藏》第十八册,第342页.
    ⑩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5页.
    ①同上,第45页.
    ②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04页.
    ③《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三十八,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般若译,《大正藏》第十册.第836页上.
    ④《普贤菩萨行愿赞》卷第二,大正藏第十册.第880页.
    ⑤《诸教决定名义论》卷第二,圣慈氏菩萨造,北宋施护译,《大正藏》第三十二册.第507页中.
    ⑥《大昆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莲华胎藏菩提幢标帜普通真言藏广大成就瑜伽卷上,大唐善无畏共沙门一行译,《大正藏》第十八册,第144页下.
    ⑦《大宝积经》卷第一百一十六,文殊师利说般若会第四十六之二,梁曼陀罗仙译,《大正藏》第十一册.第652页下.
    ⑧同上,第448页.
    ⑨同上,第164页.
    ①《圣妙吉祥真实名经》,元释智译.《大正藏》第二十册,第830页中.
    ②龙钦饶降巴.《上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286页.
    ③参见第一章第一节第二部分的注解。
    ④《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三光明觉品第九,《大正藏》第十册,第62-63页.
    ⑤《佛说文殊师利净律经》,真谛义品第一,《大正藏》第十四册,第448页上中.
    ①《首楞严三昧经》卷下称为龙种上如来,净土称为平等世界;《菩萨璎珞经》卷四称为大身如来,净土称为空寂世界;《菩萨处胎经》文殊身变化品第六十七称为升仙尊佛,净土称为无碍世界。
    ②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47页.
    ③谈锡永《大中观论集》(下).香港:香港密乘佛学会,1998年.第16页.
    ①谈锡永.《大中观论集》(下).香港:香港密乘佛学会,1998年.第222页.
    ②月官菩萨.《圣妙吉祥真实名经广释》(林崇安译).高雄:谛听文化,2001年.
    ③《佛说最胜妙吉祥根本智最上秘密一切名义三摩地分》卷上,北宋施护译,《大正藏》第二十册,第809页.
    ①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25页
    ②龙钦饶降巴.《上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286-287页.
    ③同上,第288-289页.
    ④同上,第286-287页.“初劫具喜积时殊胜童子妙光佛以比喻直指本性,当时,从无量光佛心间降下五尺高的水晶塔,以此直指本性。而后水晶塔落于三十三天尊胜宫巴德热刚嘎顶层,后降落到五台山上,其后落于金刚座,再后落于岗底斯山(冈仁波齐峰),水晶塔放射光芒普照十方从而遣除了众生的分别念。”
    ⑤《圣妙吉祥真实名经》,元释智译,《大正藏》第二十册,第830页中.
    ⑥同上,第826页中.
    ①同上,第826页中.
    ②《圣妙吉祥真实名经》,元释智译,《大正藏》第二十册,第826页中.
    ③同上,第826页中.
    ④同上,第827页上.
    ⑤同上,第827页上.
    ⑥同上,第827页中.
    ①同上,第827页中.
    ②同上,第827页中.
    ③《圣妙吉祥真实名经》,元释智译,《大正藏》第二十册,第827页中.
    ④同上,第827页中.
    ⑤同上,第827页中.
    ⑥同上,第827页中.
    ⑦同上,第827页中.
    ⑧同上,第828页上.
    ①同上,第828页上.
    ②《圣妙吉祥真实名经》,元释智译,《大正藏》第二十册,第828页中.
    ③同上,第828页中.
    ④同上,第828页中.
    ⑤同上,第828页中.
    ⑥同上,第828页中.
    ⑦同上,第828页中.
    ①同上,第828页中.
    ②《圣妙吉祥真实名经》,元释智译,《大正藏》第二十册,第829页中.
    ③同上,第829页中.
    ④同上,第829页中.
    ⑤同上,第829页中.
    ⑥同上,第829页中.
    ⑦谈锡永.《圣妙吉祥真实名经梵本校译》.台北:全佛文化,2008年.第322页.
    ①《圣妙吉祥真实名经》,元释智译,《大正藏》第二十册,第829页中.
    ②同上,第829页下.
    ③谈锡永.《圣妙吉祥真实名经梵本校译》.台北:全佛文化,2008年.第328页.
    ④《圣妙吉祥真实名经》,元释智译,《大正藏》第二十册,第829页下.
    ⑤同上,第829页下.
    ⑥同上,第829页下.
    ⑦同上,第829页下.
    ⑧同上,第829页下.
    ①《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卷上,唐菩提流志译,《大正藏》第十二册,第108页上.
    ②同上,第110页中.
    ③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75页.
    ④同上,第62页.
    ⑤《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卷上,唐菩提流志译,《大正藏》第十二册,第109页上.
    ①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31-33页.
    ②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668页.
    ③《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卷上,唐菩提流志译,《大正藏》第十二册,第109页上.
    ④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53页.
    ⑤同上,第18页.
    ⑥《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卷上,唐菩提流志译,《大正藏》第十二册,第109页上.
    ⑦《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卷下,唐菩提流志译,《大正藏》第十二册,第114页下.
    ⑧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668页.
    ①《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卷上,唐菩提流志译,《大正藏》第十二册,第110页上.
    ②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98页.
    ③同上,第39页.
    ④《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卷下,唐菩提流志译,《大正藏》第十二册,第113页中.
    ⑤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28页.
    ⑥《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卷上,唐菩提流志译,《大正藏》第十二册,第108页中.
    ①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47页.
    ②《佛说阿阁世王经》,后汉支娄迦谶译,《大正藏》第十五册,第391页上.
    ③同上,第396页.
    ④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668页.
    ⑤《佛说阿阁世王经》,后汉支娄迦谶译,《大正藏》第十五册,第392页上.
    ⑥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35页.
    ⑦《佛说阿阇世王经》,后汉支娄迦谶译,《大正藏》第十五册,第398页下.
    ①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41页.
    ②《佛说阿阇世王经》,后汉支娄迦谶译,《大正藏》第十五册,第401页.
    ③同上,第403页.
    ④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06页.
    ⑤《佛说阿阁世王经》,后汉支娄迦谶译,《大正藏》第十五册,第402页.
    ⑥同上,第404页.
    ⑦同上,第406页.
    ①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30-31页.
    ②《佛说阿阇世王经》,后汉支娄迦谶译,《大正藏》第十五册,第405页.
    ③同上,第406页.
    ④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04页.
    ⑤《佛说魔逆经》,西晋竺法护译,《大正藏》第十三册,第112页中.
    ①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50-51页.
    ②《佛说魔逆经》,西晋竺法护译,《大正藏》第十三册,第112页下.
    ③同上,第113页.
    ④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68页.
    ⑤《佛说魔逆经》,西晋竺法护译,《大正藏》第十三册,第113页.
    ⑥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63页.
    ⑦《佛说魔逆经》,西晋竺法护译,《大正藏》第十三册,第114页.
    ⑧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668页.
    ①《佛说魔逆经》,西晋竺法护译,《大正藏》第十三册,第115页.
    ②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58-59页.
    ③《佛说魔逆经》,西晋竺法护译,《大正藏》第十三册,第115页.
    ④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797、825-826页.
    ⑤《佛说魔逆经》,西晋竺法护译,《大正藏》第十三册,第116页.
    ⑥同上,第117页.
    ①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52-53页.
    ②《佛说魔逆经》,西晋竺法护译,《大正藏》第十三册,第117页.
    ③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36页.
    ④《佛说如幻三昧经》卷下,西晋竺法护译,《大正藏》第十二册,第146页上.
    ⑤《佛说如幻三昧经》卷下,西晋竺法护译,《大正藏》第十二册,第147页上.
    ⑥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66页.
    ①《佛说如幻三昧经》卷上,西晋竺法护译,《大正藏》第十二册,第142页上.
    ②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52页.
    ③《佛说如幻三昧经》卷上,西晋竺法护译,《大正藏》第十二册,第143页上.
    ④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106页.
    ⑤《佛说如幻三昧经》卷下,西晋竺法护译,《大正藏》第十二册,第148页上.
    ①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162-163页.
    ②《佛说如幻三昧经》卷下,西晋竺法护译,《大正藏》第十二册,第149页上.
    ③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37-38页.
    ④《佛说如幻三昧经》卷下,西晋竺法护译,《大正藏》第十二册,第150页下.
    ①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39-140页.
    ②《佛说如幻三昧经》卷下,西晋竺法护译,《大正藏》第十二册,第153页上.
    ③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38页.
    ④《圣善住意天子所问经》卷下,元魏毗目智仙共般若流支译,《大正藏》第十二册,第127页下.
    ①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72页.
    ②同上,第74页.
    ③《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梁僧伽婆罗译,《大正藏》第八册,第733页中.
    ④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435页.
    ①《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梁僧伽婆罗译,《大正藏》第八册,第733页中-736页上、738页上.
    ②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6页.
    ③同上,第98页.
    ④《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梁僧伽婆罗译,《大正藏》第八册,第734页上.
    ⑤《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上,《大正藏》第八册,第728中.
    ⑥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31-33页.
    ①《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梁僧伽婆罗译,《大正藏》第八册,第734页下-第735页下.
    ②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72页.
    ③《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梁僧伽婆罗译,《大正藏》第八册,第735页下.
    ④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87页.
    ⑤《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梁僧伽婆罗译,《大正藏》第八册,第736页下.
    ⑥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58-59页.
    ①《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梁僧伽婆罗译,《大正藏》第八册,第738页上.
    ②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100页.
    ③《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梁僧伽婆罗译,《大正藏》第八册,第739页中.
    ④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29页.
    ①《维摩诘所说经》入不二法门第九,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十四册第551页下.
    ②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47页.
    ③同上,第54页.
    ④《维摩诘所说经》观众生品第七,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十四册第538页中.
    ⑤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152-153页
    ①《维摩诘所说经》观众生品第七,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十四册第548页中下.
    ②《维摩诘所说经》菩萨品第四,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十四册第542页上.
    ③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53页.
    ④《维摩诘所说经》观众生品第七,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十四册第547页下.
    ⑤《维摩诘所说经》菩萨行品第十一,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十四册第554页下.
    ⑥《维摩诘所说经》观众生品第七,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十四册第548页下.
    ⑦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668页.
    ①《维摩诘所说经》菩萨品第四,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十四册第542页上.
    ②龙钦绕降巴.《大圆满虚幻休息论妙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4页.
    ③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50-51页.
    ④《维摩诘所说经》文殊师利问疾品第五,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十四册第545页上.
    ⑤《维摩诘所说经》佛国品第一,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十四册第537页中.
    ⑥《维摩诘所说经》菩萨行品第十一,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十四册第553页下.
    ⑦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68页.
    ①《维摩诘所说经》菩萨行品第十一,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十四册第554页下.
    ②《维摩诘所说经》入不二法门第九,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十四册第550页下.
    ③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128页.
    ④《维摩诘所说经》香积佛品第十,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十四册第553页上.
    ⑤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460页.
    ⑥《诸法无行经》,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十五册,第757页上。
    ①不败尊者.《决定宝灯》(谈锡永译,邵颂雄导论)台北:全佛文化,2009年.第93-94页。
    ②《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六,《大正藏》第19册,第129页下.
    ③《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八册,第256页上。经文如下: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摩诃衍,所谓字等语等诸字入门,何等为字等语等诸字入门?“阿”(a)字门,一切法初不生故;“罗”(ra)字门,一切法离垢故;“波”(pa)字门,一切法第一义故;“遮”(tsa)字门,一切法终不可得故、诸法不终不生故;“那”(na)字门,诸法离名性相不得不失故;……“荼”(dhi)字门,入诸法边竟处,故不终不生,过荼无字可说。何以故?更无字故,诸字无碍无名亦灭,不可说、不可示、不可见、不可书。须菩提,当知一切诸法如虚空。须菩提,是名陀罗尼门。
    ①谈锡永(第二世敦珠法王的学生).《大中观论集》(下册).香港:密乘佛学会,1998年.第222页.
    ①《阿閦佛国经》,(东汉)支娄迦谶译,《大正藏》第十一册,第761页上.
    ②同上,第757页下、第758页上.
    ③同上,第761页.
    ④同上,第762页下.
    ⑤同上,第756页.
    ①同上,第110页下.
    ②同上,第108页下、第109页上.
    ③《大宝积经》,《大正藏》第十一册,第122页上.
    ④同上,第102页中.
    ⑤《大般若波罗蜜经·见不动佛品第二十四》,《大正藏》第七册,第918页下.
    ⑥同上,第918页下?
    ①同上,第918页下.
    ②《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大正藏》第八册,第578页中.
    ③同上,第579页上.
    ④同上,第579页上.
    ⑤《维摩诘所说经》,《大正藏》第十四册,第555页上.
    ①同上,第555页上.
    ②《维摩诘所说经》,《大正藏》第十四册,第555页上.
    ③同上,第554页下.
    ①弘学.《密宗指要》.四川:巴蜀书社,2006年.第103页.
    ②《圣妙吉祥真实名经》,《大正藏》第二十册,第830页中.
    ③《金刚顶经》(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唐)不空译,《大正藏》第十八册.
    ①弘学.《密宗指要》.四川:巴蜀书社,2006年.第104-105页.
    ②智悲光尊者(晋美林巴)《大圆胜慧本觉心要修证次第》(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186-187页.
    ①龙钦绕降巴尊者.《上师心滴如意宝·往生光明藏》(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399-400页.
    ②龙钦饶降巴.《上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286-287页.“初劫具喜积时殊胜童子妙光佛以比喻直指本性,当时,从无量光佛心间降下五尺高的水晶塔,以此直指本性。而后水晶塔落于三十三天尊胜宫巴德热刚嘎顶层,后降落到五台山上,其后落于金刚座,再后落于岗底斯山(冈仁波齐峰),水晶塔放射光芒普照十方从而遣除了众生的分别念。”
    ③智悲光尊者.《大圆胜慧本觉心要修行次第》(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6-7页.
    ④《首楞严三昧经》卷下称为龙种上如来,净土称为平等世界;《菩萨璎珞经》卷四称为大身如来,净土称为空寂世界;《菩萨处胎经》文殊身变化品第六十七称为升仙尊佛,净土称为无碍世界。
    ①谈锡永.《大中观论集》(下).香港:香港密乘佛学会,1998年.第14-15页.
    ②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57页.
    ③同上,第156页.
    ④许得存.《大圆满法及其与禅宗思想的关系提要》.2001年两岸禅学研讨会论文集.
    ①谈锡永.《大中观论集》(下).香港:香港密乘佛学会,1998年.第4页.
    ②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80页.
    ③《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大正藏》第四十八册第347页下.
    ④同上,第353页中.
    ①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94-95页.
    ②同上,第87页.
    ③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702-703页.
    ④《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大正藏》第四十八册第353页中.
    ⑤同上,第354页.
    ⑥同上,第356页上.
    ①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91-92页.
    ②同上,第36页.
    ③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669页.
    ④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96页.
    ⑤《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大正藏》第四十八册第361页下.
    ①《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大正藏》第四十八册第353页中.
    ②同上,第350页上.
    ③谈锡永.《大中观论集》(下).香港:香港密乘佛学会,1998年.第14-15页.
    ④同上,第13页.
    ⑤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67-68页.
    ①《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大正藏》第四十八册第358页下.
    ②《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大正藏》第四十八册第353页中.
    ③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18页.
    ④无垢光尊者.《大圆满虚幻休息论妙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76页.
    ⑤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785页.
    ①《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大正藏》第四十八册第353页中.
    ②同上,第353页中.
    ③同上,第351页下.
    ④《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大正藏》第四十八册第353页中.
    ⑤同上,第356页上.
    ⑥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701页.
    ①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50-51页.
    ②同上,第45页.
    ③《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大正藏》第四十八册第349页上.
    ④同上,第353页中.
    ⑤同上,第359页下.
    ⑥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50页.
    ⑦《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大正藏》第四十八册第358页下.
    ①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791-792页.
    ②同上,第696页.
    ③《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大正藏》第四十八册第353页中.
    ④同上,第353页中.
    ①同上,第358页上.
    ②同上,第356页下.
    ③《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大正藏》第四十八册第350页中.
    ①同上,第351页上.
    ②《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大正藏》第四十八册第352页下.
    ③同上,第358页上.
    ④同上,第349页上.
    ⑤同上,第353页上.
    ①《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行由第一,宗宝编,《大正藏》第四十八册,第349页上.
    ②《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般若第二,宗宝编,《大正藏》第四十八册,第350页中.
    ③《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行由第一,宗宝编,《大正藏》第四十八册,第347页下.
    ④《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般若第二,宗宝编,《大正藏》第四十八册,第350页中.
    ⑤《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二十五册,第749页上.
    ⑥同上,第750页中.
    ⑦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16页.
    ①《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二十五册,第749页中.
    ②同上,第749页下.
    ③《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二十五册,第752页中.
    ④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20页.
    ①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668页.
    ②班班多杰.《禅宗在藏传佛教前弘期的传播和对后弘期的影响》,北京:《历史研究》杂志,2008年6月.316期第62页.此文本汉文有两种版本,一本篇幅较长,一本篇幅较短,均载黄永武主编:《敦煌宝藏》[伯]124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年,第24-125页;《敦煌宝藏》[伯]134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6年,第299-300页。藏译本见陈践、王尧编:《敦煌本古藏文文书汇编》,第299页-251页。本文采用的是篇幅较长的版本。以下引文均在其中,故不再注明页数。从藏文译文看,两种版本的汉文本尚不足藏译文的一半篇幅,说明汉文本不是足本。
    ③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39页.
    ④班班多杰.《禅宗在藏传佛教前弘期的传播和对后弘期的影响》,北京:《历史研究》杂志,2008年6月.316 期第64页-65页.
    ①班班多杰.《禅宗在藏传佛教前弘期的传播和对后弘期的影响》,北京:《历史研究》杂志,2008年6月.316期第64页-65页.
    ①《大乘入楞伽经》卷第三,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三,大周实叉难陀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603页上.实叉难陀重视意译,强调简约顺畅。
    ②《大乘入楞伽经》卷第三,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三,大周实叉难陀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607页上.
    ①《大乘入楞伽经》卷第二,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二,大周实叉难陀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598页上.
    ②《大乘入楞伽经》卷第六,变化品第七,大周实叉难陀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622页下.
    ①《大乘入楞伽经》卷第五, 乘入楞伽经刹那品第六,大周实叉难陀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619页中.
    ②《大乘入楞伽经》卷第五, 无常品第三之余,大周实叉难陀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616页上.
    ①班班多杰.《藏传佛教智慧境界》.台北:大千出版社,第69页.
    ②《成唯识论》卷第三,护法等菩萨造玄奘译,《大正藏》第31册,第14页上.
    ①《摄大乘论本》卷上,无著菩萨造玄奘译,所知依分第二,《大正藏》第31册,第133页中.
    ②《摄大乘论释》卷第一,世亲菩萨造玄奘译,所知依分第二之一,《大正藏》第31册,第324页上、382页.
    ③《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四,无量烦恼所缠品第六,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38页下.
    ④龙钦绕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204页.
    ⑤龙钦绕降巴.《七宝藏论·宗派藏》(班班多杰译).四川:德格印经院藏文木刻版,第128页.
    ①《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五,《大正藏》第19册,第125、127页下.
    ②《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四,《大正藏》第19册,第123页下.
    ③《佛说法乘义决定经》,金总持等译,《大正藏》第17册,第658页中.“云何四无所畏。佛言。所谓正等觉无畏。佛于正觉。诸法等觉。诸法皆悉了知。心无所畏故。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天人阿修罗等。皆悉恭敬。漏尽智无畏。如来诸漏欲染烦恼。皆已尽故。住安隐地。无有惊怖。于大众中。作师子吼。梵 释诸天转轮圣王。尊重赞叹。出障道无畏。如来通达三乘圣道。于一切法。无有障碍故。心无所畏。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等。皆悉恭敬。出苦道无畏。如来于无数劫。修习善法。乃能决定出离苦道。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等。皆悉恭敬佛告比丘。如是名为四无所畏。”(四无畏即正等觉无畏、漏尽智无畏、出障道无畏、出苦道无畏)
    ①《佛说法乘义决定经》,金总持等译,《大正藏》第17册,第658页中.“云何如来十八不共法。佛言。所谓如来无误失。无卒暴语。无种种想。无不定心。无忘失念。无不择舍欲。无减念。无减精进。无减定。无减慧。无减解脱。无减(知见)、身业随智慧行。语业随智慧行。意业随智慧行。知过去世无著无碍。知未来世无著无碍。知现在世无著无碍。佛告比丘。如是名为十八不共法。”(笔者注:原经文有误,少“知见”二字。)
    ②《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四,《大正藏》第19册,第123页下.
    ③《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六,《大正藏》第19册,第129页下.
    ④同上,第129页下.
    ①谈锡永、邵颂雄.《如来藏二谛见—不败尊者说如来藏》(谈锡永、邵颂雄译).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年.
    ②谈锡永.《四重缘起深般若》.台北:全佛文化出版社,2005年.
    ③印顺.《如来藏之研究》.台湾新竹:正闻出版社,1981年.
    ④萧平实.《真实如来藏》.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5年.
    ⑤《大方广如来藏经》,《大正藏》第十六册.第464页下.
    ⑥《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胜鬘经》),如来藏章第七,宋求那跋陀罗译.《大正藏》第十二册.第221页.
    ⑦《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胜鬘经》),空义隐覆真实章第九.宋求那跋陀罗译.《大正藏》第十二册.第221页.
    ①《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胜鬘经》),自性清净章第十三.宋求那跋陀罗译.《大正藏》第十二册.第222页.
    ②《佛说不增不减经》,元魏菩提流支译, 《大正藏》第十六册,第467页上.
    ③《大方广如来藏经》,唐不空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461页.
    ④《中论》卷第三,观业品第十七,龙树菩萨造,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三十册第22页上.
    ⑤同上,第22页下.
    ①同上,第23页上.
    ②同上,第23页中.
    ③同上,第23页下.
    ④《中论》卷第四,观涅槃品第二十五,龙树菩萨造,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三十册第34页下.
    ⑤同上,第35页中.
    ⑥同上,第35页下.
    ⑦同上,第36页上.
    ⑧同上,第36页上.
    ⑨同上,第36页中.
    ①《禅法要解》卷上,姚秦鸠摩罗什等译,《大正藏》第十五册,第287页中.
    ②龙钦饶降巴.《四法宝鬘》(谈锡永导读).台北:全佛文化.1999年.第161-163页.
    ③《禅法要解》卷下,姚秦鸠摩罗什等译,《大正藏》第十五册,第292页下.
    ④同上,第293页.
    ⑤同上,第295页.
    ⑥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11页.
    ⑦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162-163页.
    ①《禅法要解》卷下,姚秦鸠摩罗什等译,《大正藏》第十五册,第296页.
    ②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460页.
    ③《如来庄严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卷下, 元魏昙摩流支译,《大正藏》第十二册,第245页.
    ④《入楞伽经》卷第六,卢迦耶陀品第五,元魏菩提留支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547页下.
    ⑤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74页.
    ⑥《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譬喻品第三, 后秦鸠摩罗什译, 《大正藏》第九册,第13页.
    ①《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二十一,幻喻品第二十六,唐般若译,《大正藏》第八册,第660页.
    ②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125页.
    ③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139页.
    ④《妙法莲华经》卷第四,五百弟子受记品第八,后秦鸠摩罗什译, 《大正藏》第九册,第35页.
    ⑤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50-51页.
    ①《妙法莲华经》卷第五,如来寿量品第十六,后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九册,第42页.
    ②《妙法莲华经》卷第五,安乐行品第十四,后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九册,第37页.
    ③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36页.
    ④《妙法莲华经》卷第五,安乐行品第十四,后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九册,第38页.
    ⑤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68页.
    ⑥《妙法莲华经》卷第五,从地踊出品第十五,后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九册,第41页上.
    ①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98页.
    ②《妙法莲华经》卷第六, 法师功德品第十九,后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九册,第50页.
    ③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784页.
    ④《妙法莲华经》卷第四,见宝塔品第十一,后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九册,第32页下.
    ⑤同上,第33页上下.
    ⑥《妙法莲华经》卷第五,从地踊出品第十五,后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九册,第41页上.
    ①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87页.
    ②《大般涅槃经》卷四十,乔陈如品第十三之二,《大正藏》第十二册,第599页中,第847页中.
    ③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8页.
    ④同上,第18页.
    ①《大般涅槃经》卷五,如来性品第四之二,《大正藏》第十二册,第392页下,第632页下.
    ②龙钦饶降巴.《上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404、405、445页.
    ③同上,第308-309页.
    ④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806-826页.“不缘法性无迁变,自性本来清净分,称为不变金刚身,究竟基界尽法性。”
    ⑤《大般涅槃经》卷三十一,狮子吼菩萨品第十一之五,《大正藏》第十二册,第548页.
    ⑥《大宝积经》卷一百五,善注意天子会第三十六之四破二乘相品第七之二,神通证说品第九,《大正藏》第11册,第591页.
    ①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50页.
    ①智悲光尊者.《大圆胜慧本觉心要修行次第》(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63页.
    ①洛桑杰嘉措.《图解大圆满》.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76页.
    ②堪珠·贡觉丹增仁波切.《宁玛派源流》(克珠群佩译).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第31页-32页.
    ③洛桑杰嘉措.《图解大圆满法:西藏的顿悟之道》.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78页-279页.
    ④智悲光尊者.《大圆胜慧本觉心要修行次第》(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88、186页.
    ①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435-436页.
    ②同上,第438-439页.
    ③同上,第448页.
    ①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435-461页.
    ②同上,第312页.
    ③同上,第312页.
    ④同上,第313页.
    ①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39页.
    ②同上,第150页.
    ③同上,第323-324页.
    ④《佛说十地经》,《大正藏》第十册.
    ⑤《十地经论》,天亲菩萨造,北魏菩提流支译,《大正藏》第二十六册.
    ⑥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47页.
    ①尕藏加.《雪域的宗教》(上册).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第311页.
    ②夏嘉玲.《15天不吃不喝不拉印度研究DNA》.台湾联合报引用法新社阿美达巴德10日电,2010年5月11日,A16版。
    ③王春华.《藏密瑜伽的奥秘与传奇》.西藏:西藏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56页-157页.
    ①王春华.《藏密瑜伽的奥秘与传奇》.西藏:西藏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35页-第36页.
    ②洪启嵩.《莲师大圆满教授讲记》.台北:全佛文化,2007年.第68-69页.
    ①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791-794页.
    ②同上,第838页.
    ③同上,第847页.
    ④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828-829页.
    ⑤同上,第797、825-826页.
    ⑥同上,第810、814、818页.
    ①同上,第797、825-826页.
    ②同上,第847页.
    ③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39页.
    ④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86-87页.
    ⑤同上,第460页.
    ①索甲仁波切.《西藏生死之书》(郑振煌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96-198页.
    ①堪珠·贡觉丹增仁波切.《宁玛派源流》(克珠群佩译).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第572页.
    ②堪珠·贡觉丹增仁波切.《宁玛派源流》(克珠群佩译).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第572-573页.
    ①纽修堪仁波切蒋扬多杰.《大圆满传承源流蓝宝石》.台北:全佛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2年.第745页-第747页.
    ②《杂阿含经》卷十八,求那跋驮罗译,《大正藏》第二册,第126页.
    ①《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百六十九,第六分法性品第六,《大正藏》第七册,第936页下.
    ②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87页.
    ③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435-461页.
    ④《大般涅槃经》曰:“如来身者是常住身,不可坏身,金刚之身,非杂食身,即是法身。”(《大般涅槃经·金刚身品第二》,《大正藏》第十二册,第382页下.)
    ⑤牟宗三.《佛性与般若》(修订版).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9年.第181页.
    ①土观·罗桑却吉尼玛.《土观宗派源流》(刘立千译注).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198页.
    ②顿珠拉杰.《西藏本教简史》.西藏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01-102页.
    ①宁艳娟.《雍仲苯教大师》.台北:橡实文化出版社,2009年.第111-112页.
    ①贡珠·云丹嘉措.《蒋扬钦哲旺波传》(张炜明译).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年.第235页.
    ②宁艳娟.《雍仲苯教大师》.台北:橡实文化出版社,2009年.第175、183页.
    ①周锡银、望潮.《藏族原始宗教》.四川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79-380页.
    ②同上,第377页.
    ①巴珠(巴楚)仁波切.《普贤上师言教》(佐钦寺熙日森佛学院译).西藏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6版.第87-107页、197-221页.
    ①智悲光尊者.《大圆胜慧本觉心要修证次第》(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59页、154页.
    ①龙钦饶降巴.《大圆满禅定休息清净车解》.台北:自由出版社,2003年.第57页.
    ②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203页.
    ①洛桑杰嘉措.《图解大圆满》.陕西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55页.
    ①《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三光明觉品第九,《大正藏》第十册,第62-63页.
    ②《佛说文殊师利净律经》,真谛义品第一,《大正藏》第十四册,第448页上中.
    ③《首楞严三昧经》卷下称为龙种上如来,净土称为平等世界;《菩萨璎珞经》卷四称为大身如来,净土称为空寂世界;《菩萨处胎经》文殊身变化品第六十七称为升仙尊佛,净土称为无碍世界。
    ④《阿閦佛国经》,《大正藏》,第十一册,第761页上.
    ⑤同上,页七五七下、七五八上.
    ①刘立千《大圆满法语浅解》.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48-178页.
    ②谈锡永.《大中观论集》(下).香港:香港密乘佛学会,1998年.第257页.
    ①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25页.
    ①龙钦饶降巴.《上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286、287页.
    ②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
    ③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
    ④龙钦饶降巴.《上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
    ⑤龙钦饶降巴.《大圆满虚幻休息论妙车释、大圆满禅定休息论清净车释等合编》(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
    ①龙钦饶降巴.《大圆满虚幻休息论妙车释、大圆满禅定休息论清净车释等合编》(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
    ②龙钦饶降巴.《七宝藏论·宗派藏》.四川:德格印经院藏文木刻版.第126页.转引自班班多杰.《藏传佛教智慧境界》.台北:大千出版社.2002年.第68页.
    ③《大乘入楞伽经》卷第五, 无常品第三之余,大周实叉难陀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616页上.
    ④郎钦加布仁波切.《大印证道歌——大手印五支金刚道歌解释》(敬安仁波切译).台湾桃园:冈波巴出版社,2008年.第49页.笔者2007年5月13日曾在西藏阿里冈仁波齐峰冈波巴大师闭关处惹拉寺考察,另5月14日在密勒日巴尊者闭关的曲古寺、江扎寺附近修行洞的周围考察“看虚空”。
    ①《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五,《大正藏》第19册,第125、127页下.
    ②《大般涅槃经》卷三十一,狮子吼菩萨品第十一之五,《大正藏》第十二册,第548页.
    ③《大宝积经》卷一百五,善注意天子会第三十六之四破二乘相品第七之二,神通证说品第九,《大正藏》第11册,第591页.
    ①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50页.
    ②龙钦饶降巴.《上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404、405、445、308-309页.
    ①龙钦饶降巴.《七宝藏论·宗派藏》.四川:德格印经院藏文木刻版.第126页.转引自班班多杰.《藏传佛教智慧境界》.台北:大千出版社.2002年.第69页.
    ②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47页.
    ①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30页.
    ②同上,第58页.
    ③《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二十一,幻喻品第二十六,《大正藏》第八册,第660页.
    ④《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六九,第六分法性品第六,《大正藏》第七册,第938页中.
    ⑤《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六八,第六分界性品第四,《大正藏》第七册,第931页.
    ⑥《大乘悲分陀利经》,入三昧门品第二十九,《大正藏》第三册,第289页.
    ⑦《大乘悲分陀利经》,庄严品第二十二,《大正藏》第三册,第279页.
    ⑧《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十三,显示世间品第十二之二,《大正藏》第八册,第632页.
    ⑨《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二十一,幻喻品第二十六,《大正藏》第八册,第660页.
    ①《胜天王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四,现相品第七,《大正藏》第八册,第709页.
    ②《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二十三,十地品第二十二,《大正藏》第九册,第544页.
    ③《佛说罗摩伽经》卷下,《大正藏》卷十,第869页.
    ④《大宝积经》卷四,第二无边庄严会无上陀罗尼品第一,《大正藏》第十一册,第20页.
    ⑤《信力入印法门经》卷四,《大正藏》第十册.第946页上.
    ⑥《大宝积经》卷三十三,出现光明会第十一,《大正藏》第十一册,第182页.
    ⑦《大方等大集经》卷十四,虚空藏品第八之一所问品,《大正藏》第十三册.第94页.
    ⑧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54页.
    ⑨同上,第99页.
    ①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53页.
    ②同上,第36-37页.
    ③同上,第31-33页.
    ④同上,第61-62页.
    ⑤同上,第20页.
    ①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36页.
    ②同上,第39页.
    ③《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大正藏》第八册,第758页中.
    ④《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上,《大正藏》第八册,第728页中.
    ⑤《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百五十七初分多问不二品第六十一之七,《大正藏》第六册,第836页下.
    ⑥《大宝积经》卷四,第二无边庄严会无上陀罗尼品第一之一,《大正藏》第11册,第24页下.
    ⑦《大智度论》卷八十二释大方便品第六十九,《大正藏》第25册,第637页.
    ⑧《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百一十三,第三分真如品第十九之一,《大正藏》第七册,第627页.
    ⑨《放光般若经》卷八,摩诃般若密功德品第二十,《大正藏》第八册,第56页.
    ①《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六,发趣品第二十,《大正藏》第八册,第256页.
    ②《如来庄严智能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卷下,《大正藏》第12册,第247页.
    ③《佛说文殊师利巡行经》,《大正藏》第14册,第510页.
    ④《思益梵天所问经》卷一,分别品,《大正藏》第15册,第36页中.
    ⑤《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卷二,《大正藏》第15册,第72页中.
    ⑥《大智度论》卷二十六,初品中十八不共法释论第四十一,《大正藏》第25册,第254页.
    ⑦《大智度论》卷四十,释往生品第四下,《大正藏》第25册,第354页上.
    ⑧《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三百七十九,初分诸功德相品第六十八之一,《大正藏》第六册,第956册.
    ⑨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06页.
    ⑩同上,第104页.
    11同上,第52-53页.
    ①《光赞般若经》卷六,摩诃般若波罗蜜三昧品第十六,《大正藏》第八册,第188页下.
    ②《道行般若经》卷九,摩诃般若波罗蜜累教品第二十五,《大正藏》第八册,第469页中.
    ③《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一,初品第一,《大正藏》第八册,第537页中.
    ④《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一,皈依三宝品第一,《大正藏》第八册,第868页.
    ⑤《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七十八,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九,《大正藏》第十册,428页.
    ⑥《佛说如来兴显经》卷四,《大正藏》第十册,611页中.
    ⑦《佛说魔逆经》,《大正藏》第十五册,第112页上.
    ⑧《菩萨璎珞经》卷五,本末品第十五,《大正藏》第十六册,第41页下.
    ⑨《究竟一乘宝性论》卷二,僧宝品第四,《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24页下.
    ⑩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37-38页.
    ①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49页.
    ②同上,第86-87页.
    ③同上,第91页.
    ④同上,第97页.
    ⑤同上,第99页.
    ⑥同上,第109页.
    ⑦同上,第59-60页.
    ①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42页.
    ②《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五十七,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之五,《大正藏》第十册,第300页.
    ③《大宝积经》卷四十,菩萨藏会第十二之六如来不思议性品第四之四,《大正藏》第十一册,第230页中.
    ④《大方等大集经》卷十四,虚空品第八之一所问品第一,《大正藏》第十三册,第页.
    ⑤《入楞伽经》卷七,问如来常无常品第十,《大正藏》第十六册,第555页下.
    ⑥《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大正藏》第十七册,第915页.
    ⑦《大方等大集经》卷三,陀罗尼自在王菩萨品第二之三,《大正藏》第三册.
    ⑧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98页.
    ⑨同上,第39页.
    ⑩同上,第63页.
    ①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11页.
    ②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162-163页.
    ③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46页.
    ④《央掘魔罗经》卷二,《大正藏》第二册,第20527页中.
    ⑤《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二十八,十忍品第二十,《大正藏》第九册,第580页下.
    ⑥《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十,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一,《大正藏》第十册,第319页上.
    ①《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十四,初分辨大乘品第十五之四,《大正藏》第五册,第306页.
    ②《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十六,初分赞大乘品第十六之一,《大正藏》第五册,第318页.
    ③《宝云经》卷四,《大正藏》第十六册,第228页.
    ④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16页.
    ⑤《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大正藏》第八册,第758页中.
    ⑥《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十九,初分赞大乘品第十六之四,《大正藏》第五册,第332页.
    ⑦《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四百六十,第二分巧便品第六十八之一,《大正藏》第七册,第326页.
    ⑧《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十四,初分辩大乘品第十五之四,《大正藏》第五册,第37页.
    ⑨《大宝积经》卷四,第二无边庄严会无上陀罗尼品第一之一,《大正藏》第十一册,第21页.
    ①《大宝积经》卷一百一十五,无尽慧菩萨会第四十五,《大正藏》第十一册,第649页中.
    ②《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卷八,《大正藏》第十四册,第724页.
    ③《佛说大乘善见变化文殊师利问法经》,《大正藏》第十四册,第515页.
    ④《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大正藏》第十二册,第251页.
    ⑤《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卷六,《大正藏》第十五册,第90页下.
    ⑥《佛说大坚固婆罗门缘起经》卷上,《大正藏》第一册,第208页.
    ⑦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39页.
    ⑧同上,第72页.
    ⑨同上,第68页.
    ①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75页.
    ②同上,第74页.
    ③同上,第62页.
    ④同上,第65页.
    ⑤同上,第41页.
    ⑥同上,第66页.
    ⑦《佛说长阿含经》卷一,第一分初大本经第一,《大正藏》第一册,第1页中.
    ①《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九,初分转生品第四之三,《大正藏》第三册,第50页上.
    ②《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卷三,法性品第五,《大正藏》第八册,第701页上.
    ③《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大正藏》第八册,第751页下.
    ④《妙法莲华经》卷五,安乐行品第十四,《大正藏》第八册,第38页中.
    ⑤《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二十,五十地品第二十二之三,《大正藏》第九册,第555页下.
    ⑥《佛说长阿含经》卷十一,第二分阿夷经第十一,《大正藏》第一册,第69页.
    ⑦《佛说长阿含经》卷八,第二分众集经第五,《大正藏》第一册,第50页上.
    ⑧《大圣文殊师利菩萨佛刹功德庄严经》卷中,《大正藏》第十一册,第910页上.
    ⑨《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卷十,《大正藏》第十四册,第729页.
    ⑩《大乘入楞伽经》卷一,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一,《大正藏》第十六册,第594页.
    11《究竟一乘宝性论》卷二,佛宝品第二,《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22页下.
    ①《究竟一乘宝性论》卷一,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13页下.
    ②《方广大庄严经》卷十一,转法轮品第二十六之一,《大正藏》第三册,第608页.
    ③《佛说宝云经》卷五,《大正藏》第十六册,第304页上.
    ④《佛说法集经》卷六,《大正藏》第十七册,第648页.
    ⑤《大乘庄严经论》卷七,教授品第十五,《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625页中.
    ⑥《大宝积经》卷二十七,法界体性无分别会第八之二,《大正藏》第十一册第147页.
    ⑦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58-59页.
    ⑧同上,第93页.
    ①《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二十三,十地品第二十二之一,《大正藏》第九册,第542页.
    ②《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五十五,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之三,《大正藏》第十册,第288页.
    ③《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三,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大正藏》第十册,第672页.
    ④《佛说文殊尸利经》,《大正藏》第十四册,第514页.
    ⑤《佛说无上依经》卷上,如来界品第二,《大正藏》第十六册,第470页.
    ⑥《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六,弥勒菩萨说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真实义品第四,《大正藏》第三十册,第486页.
    ⑦《成唯识论》卷三,护法等菩萨造,《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14页.
    ⑧《究竟一乘宝性论》卷二,法宝品第三,《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23页.
    ⑨《究竟一乘宝性论》卷四,《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38页中.
    ⑩《摄大乘论释》卷八,增上慧学胜相胜语第八之一,《大正藏》第三十七册,第307页中.
    ①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51-152页.
    ②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248、250-251、253页.
    ③同上,第218页下.
    ④同上,第306页上.
    ⑤《佛本行集经》卷十九,车匿等还品中,《大正藏》第三册,第740页上.
    ⑥《灯指因缘经》,《大正藏》第三册,第808页下.
    ①《贤愚经》卷三,锯陀身施品第十五,《大正藏》第四册,第566页上.
    ②《十诵律》卷二十四,七法中安居法第四,《大正藏》第二十三册,第176页中.
    ③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32页.
    ④同上,第25页.
    ⑤全知麦彭仁波切造论,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上师注疏《大圆满直指心性注疏·窍诀宝藏库》(索达吉堪布译).香港: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1997年.第312页.
    ⑥《佛说尼拘陀梵志经》卷下,《大正藏》第一册,第225页下.
    ①《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十九,十行品第二十一之一,《大正藏》第十册,第103页.
    ②《大般涅槃经》卷十八,梵行品第八之四,《大正藏》第十二册,第486页下.
    ③《大宝积经》卷六十八,菩萨见实会第十六之八光音天得授记品,《大正藏》第十一册,第386页上.
    ④《佛说发菩提心破诸魔经》卷上,《大正藏》第十七册,第898页中.
    ⑤《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百二十四,第三分方便善巧品第二十六之二,《大正藏》第七册,第683页下.
    ⑥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00页.
    ⑦同上,第128页.
    ⑧同上,第152页.
    ⑨谈锡永.《大中观论集》下册.香港:密乘佛学会,1998年.第2页.
    ①《放光般若经》卷十,摩诃般若波罗蜜等品第四十五,《大正藏》第八册,第68页上.
    ②《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三百八十四,初分诸法平等品第六十九之二,《大正藏》第六册,第984页下.
    ③《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上,《大正藏》第八册,第728页中.
    ④《大宝积经》卷二十三,被甲庄严会第七之三,《大正藏》第十一册,第129页上.
    ⑤《大宝积经》卷一百一十六,文殊师利说般若会第四十六之二,《大正藏》第十一册,第652页中.
    ⑥《大方等大集经》卷十二,无言菩萨品第六,《大正藏》第十三册,第77页下.
    ⑦《维摩诘所说经》卷下,菩萨行品第十一,《大正藏》第十四册,第554页下.
    ⑧《思益梵天所问经》卷三,论寂品第八,《大正藏》第十五册,第50页上.
    ⑨《佛说大乘不思议神通境界经》卷下,《大正藏》第十七册,第929页中.
    ⑩《大智度论》卷六十三,释信谤品第四十一之余释叹净品第四十二,《大正藏》第二十五册,第507页下,第508页上.
    11《大智度论》卷六十五,无作实相品第四十三之余释诸波罗蜜品第四十,《大正藏》第二十五册,第519页下.
    12《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声闻品第二十八,《大正藏》第二册,第653页中.
    13《增一阿含经》卷二十三,增上品第三十一,《大正藏》第二册,第666页中.
    ①《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九,如来心密不思议品第九,《大正藏》第十一册,第725页上中.
    ②《佛说大乘入诸佛境界智光明庄严经》卷四,《大正藏》第十二册,第261页下,第262页上.
    ③《解深密经》卷三,分别瑜伽品第六,《大正藏》第十六册,第699页上.
    ④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50-51页.
    ⑤同上,第38页.
    ⑥同上,第95页.
    ①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74页.
    ②《佛说法集经》卷一,《大正藏》第十七册,第612页.
    ③《大乘庄严经论》卷十二,功德品第二十二,《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652页中.
    ④《大智度论》卷六十一,释随喜回向品第三十九,《大正藏》第二十五册,第488页.
    ⑤《阿昆达磨集异门足论》卷十四,五法品第六之四,《大正藏》第二十六册,第426页.
    ⑥《大乘庄严经论》卷三,菩提品第十,《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605页下.
    ⑦《佛说文殊师利现宝藏经》卷上,《大正藏》第十四册,第460页.
    ⑧《瑜伽师地论》卷十八,本地分中思所成地第十一之三,《大正藏》第三十册,第377页中.
    ⑨龙钦饶降巴.《上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472页.
    ①龙钦饶降巴.《上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404、405、445页.
    ②《大般涅槃经》卷四十,乔陈如品第十三之二,《大正藏》第十二册,第599页中,第847页中.
    ③《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十,入法界品第三十四之十七,《大正藏》第九册,第738页上.
    ④《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十六,十住品第十五,《大正藏》第十册,第84页上.
    ⑤同上,第85页中.
    ⑥《中论》卷三,观有无品第十五,《大正藏》第三十册,第20页上.
    ①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797、825-826页.
    ②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97-98页.
    ③《大宝积经》卷三十九.菩萨藏会第十二之五如来不思议性品第四之三,《大正藏》第十一册,第228页中,第229页上.
    ④《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破取著不坏假名论》卷下,《大正藏》第二十五册,第893页上.
    ⑤《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七,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第二瑜伽处之二,《大正藏》第三十册,第431页.
    ⑥《显扬圣教论》卷三,摄事品第一之三,《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491页中下.
    ⑦《大乘庄严经论》卷七,教授品第十五,《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624页中.
    ⑧《大乘阿昆达磨杂集论》卷十三,抉择分中得品第三之一,《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755页中.
    ①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50页.
    ②同上,第30-31页.
    ③同上,第139-140页.
    ④谈锡永.《大中观论集(下)》.香港:香港密乘佛学会,1998年.第13页.
    ⑤《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百六十九,第六分法性品第六,《大正藏》第七册,第936页下.
    ⑥《大般涅槃经》卷三十一,狮子吼菩萨品第十一之五,《大正藏》第十二册,第548页.
    ⑦《成唯识论》卷三,《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16页.
    ①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797、825-826页.
    ②龙钦饶降巴《大圆满禅定休息清净车解》.台北:自由出版社,2003年.第187页
    ③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452页.
    ④《大乘入楞伽经》卷一,集一切法品第二,《大正藏》第十六册,第594页上.
    ①《佛说未曾有正法经》卷二,《大正藏》第十五六册,第432页上.
    ②《中论》卷四,观涅槃品第二十五,《大正藏》第三十册,第36页上.
    ③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141-171页.
    ④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12页.
    ⑤《佛说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卷上,《大正藏》第八册,第743页下.
    ⑥《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十八,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九,《大正藏》第十册,第367页上.
    ①《奋迅王问经》卷上,《大正藏》第十三册,第937页下.
    ②《菩萨璎珞经》卷三,识界品第六,《大正藏》第十六册,第28页上.
    ③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8页.
    ④无垢光尊者.《大圆满虚幻休息论妙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76页.
    ⑤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4-15页.
    ⑥无垢光尊者.《大圆满虚幻休息论妙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28页.
    ⑦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35页.
    ①龙钦绕降巴.《大圆满虚幻休息论妙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2页.
    ②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94-95页.
    ③同上,第80页.
    ④同上,第91-92页.
    ⑤《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四十一,初分般若行相品第十之四,《大正藏》第五册,第229页.
    ⑥《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三百二十三,初分真如品第四十七之六,《大正藏》第六册,第651页.
    ⑦《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三百九十四,初分严净佛土品第七十二之二,《大正藏》第六册,第1038页中.
    ⑧《实相般若波罗蜜经》,《大正藏》第八册,第777页上.
    ⑨《大宝积经》卷六十七,化乐天授记品第十七,《大正藏》第十一册,第381页上.
    ①《大宝积经》卷四,第二无边庄严会无上陀罗尼品第一之一,《大正藏》第十一册,第21页下.
    ②《大宝积经》卷一百一十五,无尽慧菩萨会第四十五,《大正藏》第十一册,第649页上.
    ③《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二,一切佛语心品之二,《大正藏》第十六册,第490页下.
    ④《大乘入楞伽经》卷七,偈颂品第十之二,《大正藏》第十六册,第页.
    ⑤《中论》卷三,《大正藏》第三十册,第20页上.
    ⑥《瑜伽师地论》卷七十四,摄抉择分中菩萨地之三,《大正藏》第三十册,第705页.
    ⑦《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卷上,《大正藏》第十二册,第109页上.
    ⑧《佛说未曾有正法经》卷一,《大正藏》第十五册,第430页上.
    ⑨《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十六,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大正藏》第十册,第732页下.
    ⑩《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四百二十四,第二分远离品第二十四之二,《大正藏》第五册,第371页中.
    ①《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卷上,《大正藏》第十二册,第108页中.
    ②《阿昆达磨大昆婆沙论》卷一百八十二,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九,《大正藏》第二十七册,第911页中.
    ③《大宝积经》卷一百一十一,净信童女会第四十,《大正藏》第十一册,第624页中.
    ④《辩中边论》卷上,辩相品第一,《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464页下.
    ⑤《辩中边论》卷中,辩真实品第三,《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468页下
    ⑥《究竟一乘宝性论》卷四,无量烦恼所缠品第六,《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37页上.
    ⑦《大乘庄严经论》卷六,弘法品第十三,《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624页下.
    ⑧《究竟一乘宝性论》卷三,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28页中.
    ①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567页.
    ②无垢光尊者.《大圆满虚幻休息论妙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110-112页.
    ①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120-122、127、132页.
    ①龙钦饶降巴.《上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162-165页.
    ②无垢光尊者.《大圆满禅定休息》(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168-169页.
    ①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66页.
    ②同上,第166-167页.
    ③同上,第108页.
    ④同上,第131-132页.
    ⑤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150页.
    ⑥《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五十四,入法界品第三十四之十一,东晋天竺三藏佛驮跋陀罗译, 《大正藏》第九册,第740页
    ⑦《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十三, 初分辩大乘品第十五之三,三藏法师玄奘译,《大正藏》第五册,第302页
    ①《大宝积经》卷第一百一十六, 文殊师利说般若会第四十六之二,梁曼陀罗仙译, 《大正藏》第一册,第652页
    ②《商主天子所问经》, 隋阁那崛多译, 《大正藏》第十五册,第119页
    ③《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一,金刚界大曼孥罗广大仪轨分第一之一,施护等译,《大正藏》第十八册,第342页
    ④《大宝积经》,《大正藏》第十一册,第109页中.
    ⑤龙钦饶降巴.《上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308-309页.
    ①龙钦饶降巴.《上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79页.
    ②同上,第457页.
    ③同上,第72-73页.
    ④全知麦彭仁波切造论,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上师注疏《大圆满直指心性注疏·窍诀宝藏库》(索达吉堪布译).香港: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1997年.第354页.
    ⑤《增一阿含经》卷第一, 东晋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序品第一,《大正藏》第二册.第550页下
    ⑥《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七十八,第十般若理趣分,玄奘译,《大正藏》第七册.第990页中
    ①《大宝积经》卷第二十八,元魏佛陀扇多译,大乘十法会第九,《大正藏》第十一册.第151页中
    ②《佛说不增不减经》,元魏菩提流支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467页上
    ③《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四,一切佛语心品之四,宋求那跋陀罗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510页中
    ④《大宝积经》卷第一百一十九,胜鬘夫人会第四十八,大唐菩提流志译,《大正藏》第十一册,第677页
    ⑤《大乘入楞伽经》卷第五,乘入楞伽经刹那品第六,大周实叉难陀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619页中
    ⑥《大乘密严经》卷下,目识境界品第七,唐地婆诃罗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746页中
    ⑦《文殊所说最胜名义经》卷下,宋金总持等译,《大正藏》第二十册,第819页下
    ⑧《摄大乘论释论》卷第五,应知胜相胜语第二之二,分别章第三之余,世亲菩萨造,隋天竺三藏笈多共行矩等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290页中
    ①《大乘庄严经论》卷第三, 菩提品第十,无著菩萨造,大唐波罗颇蜜多罗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604页下
    ②《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四, 无量烦恼所缠品第六,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37上中,838下,840上页
    ③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5页.
    ④同上,第104页.
    ⑤《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般若译,《大正藏》第十册.第844页中
    ①《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三十八,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般若译,《大正藏》第十册.第836页上
    ②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435页
    ③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87页
    ④《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二,分别三身品第三,大唐义净译,《大正藏》第十三册.第408页中
    ⑤《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三,报恩品第二之下,大唐般若译,《大正藏》第三册.第301页上
    ⑥《金刚三昧经》卷第三, 金刚三昧经真性空品第六,北凉失译,《大正藏》第九册.第370页
    ①《佛说护国尊者所问经》卷第二,施护译,《大正藏》第十二册.第5页
    ②《佛说无上依经》卷上,无上依经菩提品第三,梁真谛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472页
    ③《大乘庄严经论》卷第三,菩提品第十,无著菩萨造,大唐波罗颇蜜多罗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606页
    ④《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四,究竟一乘宝性论身转清净成菩提品第八,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42页
    ⑤《瑜伽师地论释》卷第一,最胜狮子等诸菩萨造,玄奘译,《大正藏》第三十册.第884页上
    ⑥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97页
    ①《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七十三,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四,实叉难陀译,《大正藏》第十册.第398页
    ②《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第五十九,初分赞大乘品第十六之四,大唐玄奘译,《大正藏》第五册.第332页中
    ③《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卷第四,入如来大悲不思议品第四,大唐般若共牟尼室利译,《大正藏》第十九册.第541页中
    ④《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上,梁曼陀罗仙译,《大正藏》第八册.第728页中
    ⑤《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七,佛不思议法品第三十三之二,实叉难陀译,《大正藏》第十册.第249
    页下
    ⑥《说无垢称经》卷第三,问疾品第五,大唐玄奘译,《大正藏》第十四册.第570页上
    ⑦《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大唐佛陀多罗译,《大正藏》第十七册.第913页下
    ⑧《唯识三十论》,世亲菩萨造,大唐玄奘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61页上
    ⑨《大智度论》,释习相应品第三之余(卷三十七),圣者龙树造,后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二十五册.第334页上
    ①《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七,如来不思议品四之一,法护等译,《大正藏》第十一册.第795页下
    ②《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七,金刚秘密曼孥罗广大仪轨分第二之二,施护等译,《大正藏》第十八册.第364页中
    ③《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一,金刚界大曼孥罗广大仪轨分第一之一,施护等译,《大正藏》第十八册.第342页上
    ④龙钦绕降巴.《大圆满虚幻休息论妙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4页
    ⑤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50-51页
    ①《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卷第四》(元魏菩提流支译)大正藏第十五册第79页.
    ②《杂阿含经》第二十六, 宋求那跋陀罗译,《大正藏》第二册.第184页上
    ③《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八,初分转生品第四之二,玄奘译,《大正藏》第五册.第44页下
    ④《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四十一,离世间品第三十三之六,东晋佛驮跋陀罗译,《大正藏》第九册.第658页下
    ⑤《大宝积经》第一百一十六,文殊师利说般若会第四十六之二,梁曼陀罗仙译,《大正藏》第十一册.第652页中
    ⑥《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卷第九,惟净等译,《大正藏》第十三册.第496页上
    ⑦《思益梵天所问经》卷第三,谈论品第七(丹菩萨无二品第十二),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十五册.第48页中
    ⑧《佛说宝雨经》卷第五,唐达摩流支译,《大正藏》第十五册.第305页中下
    ①《合部金光明经》卷第三,陀罗尼最净地品第六,隋真谛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372页下
    ②《佛说法集名数经》,施护译,《大正藏》第十七册.第660页中
    ③《苏悉地羯罗供养法》卷第二,善无畏集译,《大正藏》第十八册.第718页上
    ④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152-153页
    ⑤《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六十七,第六分显相品第三,玄奘译,《大正藏》第七册,第926页
    ⑥《菩萨本生鬘论》卷第四, 出家功德缘起第十四,圣勇菩萨等造,宋朝绍德慧询等译,《大正藏》第三册,第343页
    ⑦《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百四十一,初分巧便学品第五十五之五,玄奘译,《大正藏》第六册,第749页.
    ①《央掘魔罗经》卷四,宋求那跋陀罗,《大正藏》第二册,第540页
    ②《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百五十五,第二分同性品第六十二之一,玄奘译,《大正藏》第七册,第299页
    ③《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三十七,十地品第二十六之四,实叉难陀译,《大正藏》第十册,第193页.
    ④《大宝积经》卷第五,第二无边庄严会无上陀罗尼品第一之二,大唐菩提流志译,《大正藏》第十一册,第28页
    ⑤《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第十七,去来品第二十,惟净等译,《大正藏》第十一册,第742页
    ⑥《文殊师利问经》卷上,般若波罗蜜品第六,梁僧伽婆罗译,《大正藏》第十四册,第495页
    ①《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三,法性品第五,陈月婆首那译,《大正藏》第八册,第700页
    ②《实相般若波罗蜜经》卷上,唐菩提流志译,《大正藏》第八册,第776页
    ③《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卷第四,元魏菩提流支译,《大正藏》第十五册,第83页
    ④《文殊所说最胜名义经》卷下,宋金总持等译,《大正藏》第二十册,第819页
    ⑤《佛说大乘不思议神通境界经》卷下,施护译,《大正藏》第十七册,第929页中
    ⑥《入楞伽经》卷第三,集一切佛法品第三之二,元魏菩提留支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529页
    ⑦《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三,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30页
    ⑧《成唯识论》卷第十,护法等菩萨造,玄奘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55页
    ①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44页
    ②同上,第43页
    ③同上,第106页
    ④同上,第71页
    ⑤同上,第40页
    ⑥同上,第97-98页
    ⑦同上,第93-94页
    ①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13页
    ②同上,第134页
    ③同上,第55页
    ④同上,第154页
    ⑤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86-87页
    ⑥同上,第460页
    ⑦《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菩萨行品第三,不空译,《大正藏》第八册.第836页下
    ⑧《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百四十三,第二分示相品第四十七二,玄奘译,《大正藏》第七册.第235页中
    ⑨《大方广总持宝光明经》卷第一,法天译,《大正藏》第十册.第885页中
    ⑩《大乘入楞伽经》卷第五,无常品第三之余,大周实叉难陀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614页下
    ①《大乘密严经》卷中, 妙身生品第二之余,唐地婆诃罗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732页上
    ②《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二,无常品第三之余,唐般刺蜜帝译,《大正藏》第十九册.第112页下
    ③《大乘庄严经论》卷第十二,功德品第二十二,无著菩萨造,大唐波罗颇蜜多罗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656页中
    ④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320-322页
    ⑤同上,第460页.
    ⑥龙钦饶降巴.《上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129-130页
    ⑦《佛说七佛经》,法天译,《大正藏》第一册.第572页上
    ⑧《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二十,金刚幢菩萨十回向品第二十一之七,东晋佛驮跋陀罗译,《大正藏》第九 册.第524页
    ①《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四,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般若译,《大正藏》第十册.第725页
    ②《大方广总持宝光明经》卷第二,法天译,《大正藏》第十册.第892页上
    ③《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第六,菩提道品第六,惟净等译,《大正藏》第十一册.第716页上.
    ④《大般涅槃经》卷第十四,梵行品第二十之一,宋代慧严等依泥洹经加之,《大正藏》第十二册.第696页中
    ⑤《中论》卷第三, 中论观业品第十七(三十三偈),龙树菩萨造,梵志青目释,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三十册.第25页中
    ①龙钦饶降巴.《上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292-294页
    ②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350-351页
    ③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806-826页
    ①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82页下-第83页上.
    ②同上,第83页中-第84页上
    ③《佛说文殊菩萨最胜真实名义经》,沙啰巴译,《大正藏》第二十册.第821页
    ④《圣妙吉祥真实名经》卷第二十一,元释智译,《大正藏》第二十册.第827页下
    ⑤《佛说护国尊者所问经》卷第二,施护译,《大正藏》第十二册.第5页上
    ①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120-122页
    ②洛桑杰嘉措.《图解大圆满》.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第106页
    ③事业洲尊者.《六中有自解脱导引》(谈锡永翻译).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79-80页
    ④洛桑杰嘉措.《图解大圆满》.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第106页
    ①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16页
    ②同上,第89页
    ③同上,第131页
    ④同上,第170页
    ⑤《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百三十六,第二分清净品第四十,玄奘译,《大正藏》第七册.第196页中.
    ⑥《佛说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卷第六,一切如来大三昧曼孥罗仪轨分第二十二,法贤译,《大正藏》第八册.第819页中
    ⑦《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如来现相品第二,实叉难陀奉制译,《大正藏》第十册.第31页下.
    ⑧《大宝积经》卷第八十六,大神变会第二十二之一,大唐菩提流志译,《大正藏》第十一册.第493页下
    ①《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二十七,精进波罗蜜多品第九之三,法护等译,《大正藏》第十一册.第852页上
    ②《大方等大集经》卷第五十一,月藏分第十四诸恶鬼神得敬信品第八之二,高齐那连提耶舍译,《大正藏》第十三册.第341页上
    ③《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二, 竟一乘宝性论僧宝品第四,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26页中
    ④龙钦饶降巴.《上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164页.
    ⑤龙钦饶降巴.《四法宝鬘》(谈锡永导读).台北:全佛文化.1999年.第161-163页
    ⑥《摄大乘论释》卷第七,彼入因果分第五,无性菩萨造,玄奘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420页上
    ⑦《大方等大集经》卷第二十八,无尽意菩萨品第十二之二,宋智严共宝云译,《大正藏》第十三册.第199 页
    ①《大乘庄严经论》卷第七,教授品第十五,无著菩萨造,大唐波罗颇蜜多罗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625页上
    ②《摄大乘论释》卷第七,彼入因果分第五,无性菩萨造,玄奘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424页下
    ③《佛说文殊师利现宝藏经》卷下, 西晋竺法护译,《大正藏》第十四册.第460页上
    ④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784页
    ①全知麦彭仁波切造论,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上师注疏《大圆满直指心性注疏·窍诀宝藏库》(索达吉堪布译).香港: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1997年.第389-390页
    ②《持世经》卷第二,持世经十八性品第三,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十四册,第652页
    ③《大般涅槃经卷》卷第二十六,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十之六,北凉昙无谶译,《大正藏》第十二册,第521页
    ④《入楞伽经》卷第五,佛心品第四,元魏菩提留支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541页
    ⑤《显扬圣教论》卷第一,摄事品第一,无著菩萨造玄奘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484页
    ⑥《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一,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13页
    ①龙钦绕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
    ①《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卷上,唐菩提流志译,《大正藏》第十二册,第108页中下.
    ②同上,第109页中.
    ③《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卷下,唐菩提流志译,《大正藏》第十二册,第113页中.
    ④《佛说魔逆经》,西晋竺法护译,《大正藏》第十三册,第112页中.
    ⑤同上,第115页.
    ⑥《佛说如幻三昧经》卷上,西晋竺法护译,《大正藏》第十二册,第139页上.
    ①同上,第143页上.
    ②《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梁僧伽婆罗译,《大正藏》第八册,第733页中-736页上、738页上.
    ③同上,第734页上.
    ①《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梁僧伽婆罗等译,《大正藏》第十二册,第251页上中.
    ②同上,第251页下.
    ③同上,第252页.
    ④同上,第252页.
    ⑤同上,第253页上.
    ⑥《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梁僧伽婆罗等译,《大正藏》第十二册,第253页上.
    ①同上,第253页中.
    ②《央掘魔罗经》卷第四,宋求那跋陀罗译,《大正藏》第二册,第539页上-540页下、542页上.
    ③《央掘魔罗经》卷第二,宋求那跋陀罗译,《大正藏》第二册,第527页中.
    ①《央掘魔罗经》卷第四,宋求那跋陀罗译,《大正藏》第二册,第539页中、540页上.
    ②《佛说文殊师利巡行经》,元魏菩提流支译,《大正藏》第十四册,第510页中.
    ③同上,第510页中.
    ④同上,第510页下、511页上.
    ①《佛说文殊师利巡行经》,元魏菩提流支译,《大正藏》第十四册,第511页中.
    ②《佛说文殊师利净律经》,西晋竺法护译,《大正藏》第十四册,第448页下.
    ③同上,第452页上.
    ④同上,第449页上.
    ⑤《佛说文殊师利净律经》,西晋竺法护译,《大正藏》第十四册,第449页上.
    ①同上,第449页中.
    ②同上,第450页上.
    ③同上,第451页中.
    ④同上,第451页下.
    ⑤《思益梵天所问经》,姚秦鸠摩罗什译, 《大正藏》第15册,第48页上.
    ⑥《思益梵天所问经》,姚秦鸠摩罗什译, 《大正藏》第15册,第48页上.
    ①《思益梵天所问经》,姚秦鸠摩罗什译, 《大正藏》第15册,第50页上中下.
    ②同上,第52页上.
    ③同上,第39页上.
    ④同上,第54页中下.
    ⑤同上,第45页中.
    ⑥《思益梵天所问经》,姚秦鸠摩罗什译, 《大正藏》第15册,第47页上.
    ①同上,第41页下.
    ②同上,第36页中下.
    ③《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卷上,宋翔公译,《大正藏》第八册, 第740页中下.
    ④同上,第741页中.
    ⑤同上,第745页上.
    ①《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卷上,宋翔公译,《大正藏》第八册,第741页下-第743页下.
    ②同上,第741页下.
    ③同上,第747页下.
    ④同上,第743页上.
    ⑤同上,第747页上.
    ①《大圣文殊师利菩萨佛刹功德庄严经》卷上,大唐不空译,《大正藏》第十一册,第903页中.
    ②同上,第911页下.
    ③同上,第913页下.
    ④同上,第914页下.
    ⑤同上,第914页下.
    ⑥《大圣文殊师利菩萨佛刹功德庄严经》卷中,不空译,《大正藏》十一册,第914页下.
    ①同上,第912页上.
    ②同上,第912页上.
    ③同上,第914页上.
    ④同上,第916页下.
    ⑤《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卷上,西晋竺法护译,《大正藏》第十一册第896页上中.
    ⑥《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卷下,西晋竺法护译,《大正藏》第十一册第896页下.
    ⑦《大圣文殊师利菩萨佛刹功德庄严经》卷下,大唐不空译,《大正藏》十一册,第918页中.
    ①《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卷上,西晋竺法护译,《大正藏》第十一册,第892页上.
    ②同上,第896页上.
    ③《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卷下,西晋竺法护译,《大正藏》第十一册,第901页下.
    ④《大宝积经》文殊师利说般若会第四十六之二,卷第一百一十六,梁曼陀罗仙译,《大正藏》第十一册,第652页中.
    ⑤《大宝积经·文殊师利说般若会第四十六之二》卷第一百一十六,梁曼陀罗仙译,《大正藏》第十一册,第655页上.
    ①同上,第653页上.
    ②同上,第656页中.
    ③同上,第653页中.
    ④同上,第654页上中.
    ⑤同上,第656页中下.
    ⑥《大宝积经·文殊师利说般若会第四十六之二》卷第一百一十六,梁曼陀罗仙译,《大正藏》第十一册,第655页中.
    ①《文殊支利普超三昧经》正士品第一,西晋竺法护译,《大正藏》第十五册,第409页上.
    ②《文殊支利普超三昧经》化佛品第二,西晋竺法护译,《大正藏》第十五册,第409页下.
    ③同上,第409页下.
    ④同上,第409页下.
    ⑤同上,第410页中.
    ①《妙法莲华经》卷第四,五百弟子受记品第八,后秦鸠摩罗什译, 《大正藏》第九册,第35页.
    ②《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十,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一,般若译.《大正藏》第十册,第325页下.另同文也见于1、《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八十九,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二,唐实叉难陀译.《大正藏》第十册,第600页上.2、《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六十,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一,实叉难陀译.《大正藏》第九册,第138页.
    ③《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三十二,如来出现品第三十七之三,般若译.《大正藏》第十册,第877页.
    ①《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五十二,如来出现品第三十七之三,《大正藏》第十册,第277页.
    ②同上,第277页.
    ③《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四十五,入法界品第三十四之二, 东晋佛驮跋陀罗译,《大正藏》第十四册,第683页.
    ①《解深密经》卷第二,诏译一切法相品第四,大唐玄奘译, 《大正藏》第十六册,第693页.
    ②《解深密经》卷第五,如来成所作事品第八,大唐玄奘译, 《大正藏》第十六册,第710页.
    ③《解深密经》卷第四,地波罗蜜多品第七,大唐玄奘译, 《大正藏》第十六册,第706页.
    ④同上,第706页.
    ⑤《解深密经》卷第三,分别瑜伽品第六,大唐玄奘译, 《大正藏》第十六册,第701页.
    ⑥《解深密经》卷第五, 如来成所作事品第八,大唐玄奘译, 《大正藏》第十六册,第708页.
    ⑦同上,第710页.
    ①同上,第710页.
    ②《解深密经》卷第三,分别瑜伽品第六,大唐玄奘译, 《大正藏》第十六册,第700页.
    ③同上,第699页.
    ④《解深密经》卷第四,地波罗蜜多品第七,大唐玄奘译, 《大正藏》第十六册,第704页.
    ①同上,第705页.
    ②《解深密经》卷第四,地波罗蜜多品第七,大唐玄奘译, 《大正藏》第十六册,第707页.
    ③同上,第707页.
    ⑤《大宝积经》卷第一百一十二,普明菩萨会第四十三,《大正藏》第十一册,第632页.
    ⑤同上,第633页.
    ⑥同上,第632页.
    ⑦同上,第633页.
    ①同上,第633页.
    ②《大宝积经》,卷第一百一十二普明菩萨会第四十三,《大正藏》第十一册,第635页.
    ③同上,第636页.
    ④《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大唐佛陀多罗译,《大正藏》第十七册,第913页中.
    ①同上,第915页中.
    ②同上,第913页下.
    ③《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大唐佛陀多罗译,《大正藏》第十七册,第915页上.
    ④同上,第915页下.
    ⑤同上,第916页中.
    ⑥同上,第916页下.
    ⑦同上,第917页中.
    ①同上,第917页中.
    ②同上,第919页上.
    ③《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大唐佛陀多罗译,《大正藏》第十七册,第919页下.
    ④同上,第920页中.
    ⑤《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一,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13页下.
    ①同上,840页上.
    ②同上,第816页上.
    ③《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三,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28页中.
    ④同上,第831页下.
    ⑥《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四,无量烦恼所缠品第六,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38页下,第839页上.
    ⑥同上,第840页上.
    ⑦《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一,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14页上.
    ⑧《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三,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32页下.
    ①《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二,佛宝品第二,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23页上.
    ②同上,第823页下.
    ③同上,第827页上.
    ④《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三,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32页中.
    ⑤《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四,自然不休息佛业品第十,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46页上.
    ⑥《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二,僧宝品第四,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24页中.
    ⑦《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三,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30页下.
    ⑧同上,第831页下.
    ⑨同上,第833页中.
    ⑩《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二,僧宝品第四,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24页下.
    ①《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三,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28页上.
    ②同上,第829页中.
    ③同上,第829页下.
    ④同上,第835页中.
    ⑤《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四,无量烦恼所缠品第六,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38页下、839页上.
    ⑥《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三,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28页中.
    ⑦《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四,无量烦恼所缠品第六,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38页中.
    ⑧《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四,身转清净成菩提品第八,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43页中.
    ⑨《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三,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28页下.
    ①同上,第830页上.
    ②同上,第831页上.
    ③同上,第836页下.
    ④《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四,无量烦恼所缠品第六,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38页下.
    ⑤《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三,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33页下.
    ⑥《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一、卷第四,如来功德品第九,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17页中、844页中.
    ⑦《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二,佛宝品第二,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22页下.
    ⑧《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四,身转清净成菩提品第八,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42页下.
    [1]王森.《西藏佛教发展史略》.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2]法尊法师.《法尊法师论文集》.台北:大千出版社,2002年.
    [3]班班多杰.《藏传佛教智慧境界》.台北:大千出版社,2002年..
    [4]钦饶降巴.《七宝藏论·宗派藏》(班班多杰译).四川:德格印经院,木刻版.
    [5]敦珠法王、义成仁波切等.《九乘次第论集》.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6]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
    [7]龙钦饶降巴.《四法宝鬘》(谈锡永导读).台北:全佛文化,1999年.
    [8]郭若扎西.《郭扎佛教史》.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0年藏文版..
    [9]智悲光尊者.《大圆胜慧本觉心要修行次第》(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
    [10]纽修堪仁波切.蒋扬多杰.《大圆满传承源流蓝宝石》.台北:全佛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2年.
    [11]土观·罗桑却吉尼玛.《土观宗派源流》(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
    [12]谈锡永.《大中观论集(上)(下)》.香港:香港密乘佛学会,1998年.
    [13](唐)不空译.《金刚顶经》(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大正藏》第十八册.
    [14]欧阳锺裕.《一乘圆教与大圆满见》.台北:慧炬出版社,2001年.
    [15]堪珠·贡觉丹增仁波切.《宁玛派源流》(克珠群佩译).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
    [16]洛桑杰嘉措.《图解大圆满》.西安:陕西师范出版社,2007年.
    [17]洪启嵩.《莲师大圆满教授讲记》.台北:全佛文化公司,2007年.
    [18]方力惰.《大圆满法·基松聂德》台北:慧炬出版社,2003年
    [19]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
    [20]刘立千.《藏传佛教各派教义及密宗漫谈》.北京: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
    [21]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
    [22]龙钦饶降巴.《大圆满禅定休息论清净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
    [23]土观·罗桑却吉尼玛.《宗派源流与教义善说晶镜史》.甘肃:民族出版社,1984年,藏文版.
    [24]那喇曲智尊者.《龙钦巴如意宝传奇·三信路径》(堪布罗珠桑波译).台湾:莲华圆满出版社,2007年.
    [25]祖古乌金仁波切.《大成就者之歌》,台北:橡实文化,2008年.
    [26]事业洲尊者.《六中有自解脱导引·寂忿密意自解脱》(谈锡永译).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27]全知麦彭仁波切造论,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上师注疏《大圆满直指心性大幻化网总说光明藏论》(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1997年.
    [28]达赖喇嘛.《大圆满》.台北:台北心灵工坊出版社,2004年.
    [29]龙钦饶降巴.《上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出版,2001年.
    [30]贝玛仁增.《世界心精华宝》.台北:橡树林文化出版,2009年.
    [31]刘立千.《大圆满法语浅解》.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
    [32]不败尊者.《决定宝灯》(谈锡永译,邵颂雄导论).台北:全佛文化,2009年.
    [33](唐)菩提流志译.《大宝积经》,《大正藏》第十一册.普明菩萨品四十三:“如是行及非行识及所识,名色可见及不可见,诸六入处及六神通,触及所触,受与受灭,爱与爱灭,取与取灭,有与有灭,生与生灭,老死与老死灭,是皆无二无别,如是知者,是名中道诸法实观。复次迦叶!真实观者,不以空故令诸法空,但法性自空,不以无相故令法无相,但法自无相,不以无愿令法无愿,但法自无愿,不以无起无生无我无取无性故,令法无起无取无性,但法自无起无取无性,如是观者是名实观。”
    [34]蒋贡康楚罗卓泰耶.《知识汪洋》(知识总汇).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藏文版)。
    [35]龙钦饶降巴.《大圆满虚幻休息论妙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
    [36]摧魔州尊者.《无修佛道·现证自性大圆满本来面目教授》(义成活佛序一).台北:全佛文化,2009年.
    [37]弘学.《藏传佛教》.四川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年.
    [38]邱陵.《藏密大圆满心髓探奥》.台北:新智出版,1995年.
    [39]江嘎主编.《大圆满》(郭元兴撰稿)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
    [40]全知麦彭仁波切.《大圆满直指心性注疏·窍决宝藏库》(晋美彭措上师注疏,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1998年.
    [41]拉喇·索朗曲珠.《发现雪山的全知法王》(李学愚译).台北:大千出版社,2008年.
    [42]扎呷.《藏文大藏经概论》.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43]布顿.《布顿佛教史》.(蒲文成译).台北:大千出版社,2006年.
    [44]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法文学部编.《西藏大藏经总目录》.东京:珠式会社平文社,昭和45年(1970年)
    [45](后秦)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卷四,嘱累品第二十二,《大正藏》第九册.
    [46](后秦)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卷四,法师品第十,《大正藏》第九册.
    [47](唐)般若译.《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二十一,幻喻品第二十六,《大正藏》第八册.
    [48](唐)玄奘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六九,第六分法性品第六,《大正藏》第七册,
    [49]失译.《大乘悲分陀利经》,入三昧门品第二十九,《大正藏》第三册,
    [50](唐)提云般若等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五十二,如来出现品第三十七之三,《大正藏》第十册.
    [51](宋)施护译.《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十三,显示世间品第十二之二,《大正藏》第八册.
    [52](陈)月婆首那译.《胜天王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四,现相品第七,《大正藏》 第八册.
    [53](西秦)圣坚译.《佛说罗摩伽经》卷下,《大正藏》卷十.
    [54](唐)菩提流志译.《大宝积经》卷四,第二无边庄严会无上陀罗尼品第一,《大正藏》第十一册.
    [55](北魏)昙摩流支译.《信力入印法门经》卷四,《大正藏》第十册.
    [56](北凉)昙无谶译.《大方等大集经》卷十四,虚空藏品第八之一所问品,《大正藏》第十三册.
    [57](唐)不空译.《大方广如来藏经》,《大正藏》第十六册.
    [58](后秦)鸠摩罗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大正藏》第八册.
    [59](梁)曼陀罗仙译《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上,《大正藏》第八册.
    [60](刘宋)求那跋陀罗译.《大方广宝箧经》卷上,《大正藏》第十四册.
    [61](后秦)鸠摩罗什译.《大智度论》卷八十二释大方便品第六十九,《大正藏》第二十五册.
    [62](西晋)无罗叉译.《放光般若经》卷八,摩诃般若密功德品第二十,《大正藏》第八册.
    [63](后秦)鸠摩罗什译.《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六,发趣品第二十,《大正藏》第八册.
    [64](唐)菩提流志译.《大宝积经》卷一百五,善注意天子会第三十六之四破二乘相品第七之二,神通证说品第九,《大正藏》第十一册.
    [65]《如来庄严智能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卷下,《大正藏》第十二册.
    [66](北魏)菩提流支译.《佛说文殊师利巡行经》,《大正藏》第十四册.
    [67](北魏)菩提流支译.《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卷二,《大正藏》第十五册.
    [68]《佛说德护长者经》卷上,隋那连提耶舍译,《大正藏》第十四册.
    [69]大唐善无畏共沙门一行译.《大昆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莲华胎藏菩提幢标帜普通真言藏广大成就瑜伽卷上,《大正藏》第十八册.
    [70]《普贤菩萨行愿赞》卷第二,大正藏第十册.
    [71](北齐)那连提耶舍译.《月灯三昧经》卷七,《大正藏》第十五册.
    [72](西晋)竺法护译.《光赞般若经》卷六,摩诃般若波罗蜜三昧品第十六,《大正藏》第八册.
    [73](东汉)支娄迦谶译.《道行般若经》卷九,摩诃般若波罗蜜累教品第二十五,《大正藏》第八册.
    [74](宋)翔公译.《佛说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卷上,《大正藏》第八册.
    [75](西晋)竺法护译.《佛说如来兴显经》卷四,《大正藏》第十册.
    [76](西晋)竺法护译.《佛说魔逆经》,《大正藏》第十五册.
    [77](后秦)竺佛念译.《菩萨璎珞经》卷五,本末品第十五,《大正藏》第十六册.
    [78](唐)地婆诃罗译.《大乘密严经》卷上,密严道场品第一,《大正藏》第十六册.
    [79](北魏)勒那摩提译.《究竟一乘宝性论》卷二,僧宝品第四,《大正藏》第三十一册.
    [80](后秦)鸠摩罗什译.《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四,叹净品第九,《大正藏》第八册,
    [81](唐)地婆诃罗译.《方广大庄严经》卷十一,转法轮品第二十六之一,《大 正藏》第三册.
    [82](梁)曼陀罗仙译.《宝云经》(《大乘宝云经》)卷五,《大正藏》第十六册.
    [83](北魏)菩提流支译.《佛说法集经》卷六,《大正藏》第十七册.
    [84]无着菩萨造(唐)波罗颇蜜多罗译.《大乘庄严经论》卷七,教授品第十五,《大正藏》第三十一册.
    [85](隋)豆那掘多译.《佛说文殊师利行经》(《佛说文殊尸利经》),《大正藏》第十四册.
    [86](梁)真谛译.《佛说无上依经》卷上,如来界品第二,《大正藏》第十六册.
    [87]《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六,弥勒菩萨说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真实义品第四,《大正藏》第三十册.
    [88]护法等菩萨造玄奘译.《成唯识论》卷第三,《大正藏》第三十一册.
    [89](隋)阇那崛多译.《佛本行集经》卷十九,车匿等还品中,《大正藏》第三册.
    [90](后秦)鸠摩罗什译.《灯指因缘经》,《大正藏》第三册.
    [91](北魏)慧觉等译.《贤愚经》卷三,锯陀身施品第十五,《大正藏》第四册.
    [92](后秦)弗若多罗、鸠摩罗什译.《十诵律》卷二十四,七法中安居法第四,《大正藏》第二十三册.
    [93]谈锡永《圣妙吉祥真实名经梵本校译》.台北:全佛出版社,2008年.
    [94](宋)施护等译.《佛说尼拘陀梵志经》卷下,《大正藏》第一册.
    [95](宋)施护译.《佛说发菩提心破诸魔经》卷上,《大正藏》第十七册.
    [96](东晋)僧伽提婆译.《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声闻品第二十八,《大正藏》第二册.
    [97](宋)法护译.《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九,如来心密不思议品第九,《大正藏》第十一册.
    [98](唐)玄奘译.《解深密经》卷三,分别瑜伽品第六,《大正藏》第十六册.
    [99](西晋)竺法护译.《佛说无希望经》,《大正藏》第十七册.
    [100](唐)玄奘译.《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卷十四,五法品第六之四,《大正藏》第二十六册.
    [101]无着菩萨造(唐)波罗颇蜜多罗译.《大乘庄严经论》卷三,菩提品第十,《大正藏》第三十一册.
    [102](西晋)竺法护译.《佛说文殊师利现宝藏经》,《大正藏》第十四册.
    [103]昙无谶译.《大般涅槃经》卷五,如来性品第四之二,《大正藏》第十二册.
    [104](东晋)佛陀跋陀罗译.《达摩多罗禅经》卷下,修行观入第十六,《大正藏》第十五册.
    [105](宋)施护译.《佛说最胜妙吉祥根本智最上秘密一切名义三摩地分》卷上,《大正藏》第二十册.
    [106](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中论》卷三,观有无品第十五、观业品第十七,《大正藏》第三十册.
    [107](唐)达摩流支译.《佛说宝雨经》卷三,《大正藏》第十六册.
    [108]《妙法莲华经文句》卷三上,《大正藏》第三十四册.
    [109](唐)尸罗达摩译.《佛说十地经》卷六,菩萨不动地第八,《大正藏》第十册.
    [110](唐)地婆诃罗等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破取着不坏假名论》卷下,《大正藏》第二十五册.
    [111](宋)智吉祥等译.《佛说大乘智印经》卷一,《大正藏》第十五册.
    [112](唐)菩提流志译.《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大正藏》第二十册.
    [113]无着造,(唐)玄奘译.《显扬圣教论》卷三,摄事品第一之三,《大正藏》第三十一册.
    [114](唐)玄奘译.《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十三,抉择分中得品第三之一,《大正藏》第三十一册.
    [115](唐)实叉难陀译.《大乘入楞伽经》卷一,集一切法品第二,《大正藏》第十六册.
    [116](唐)义净译.《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一,如来寿量品第二,《大正藏》第十六册.
    [117](宋)法天译.《佛说未曾有正法经》卷二,《大正藏》第十五六册.
    [118]郎钦加布仁波切.《大印证道歌——大手印五支金刚道歌解释》(敬安仁波切译)台湾桃园:冈波巴出版社,2008年.
    [119](宋)法护等译.《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卷十一,《大正藏》第十四册.
    [120](宋)翔公译.《佛说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卷上,《大正藏》第八册.
    [121](北魏)瞿昙般若流支译.《奋迅王问经》卷上,《大正藏》第十三册.
    [122](隋)那连提耶舍译.《力庄严三昧经》卷中,《大正藏》第十五册.
    [123](北魏)菩提流支译.《实相般若波罗蜜经》,《大正藏》第八册.
    [124](刘宋)求那跋陀罗译.《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二,一切佛语心品之二,《大正藏》第十六册.
    [125](宋)金总持等译.《文殊所说最胜名义经》卷下,《大正藏》第二十册.
    [126](唐)玄奘译.《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一百八十二,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九,《大正藏》第二十七册.
    [127](唐)菩提流志译.《大宝积经》卷一百一十一,净信童女会第四十,《大正藏》第十一册.
    [128](隋)阁那崛多译.《商主天子所问经》,隋北印度三藏阁那崛多译,《大正藏》第十五册.
    [129](北宋)施护等译.《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一,金刚界大曼孥罗广大仪轨分第一之一,《大正藏》第十八册.
    [130]法贤译.《佛说瑜伽大教王经》卷第四,佛说瑜伽大教王经观想菩提心大智品第七,《大正藏》第十八册.
    [131](梁)曼陀罗仙译.《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下,般若波罗蜜多品第十之余,《大正藏》第八册.
    [132](刘宋)求那跋陀罗译.《大法鼓经》卷上,《大正藏》第九册.
    [133](刘宋)求那跋陀罗译.《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四,一切佛语心品之四,《大正藏》第十六册.
    [134](北宋)施护译.《诸教决定名义论》卷第二,圣慈氏菩萨造,《大正藏》第三十二册.
    [135](唐)义净译.《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二,分别三身品第三,《大正藏》第十三册.
    [136](唐)般若译.《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三,报恩品第二之下,《大正藏》第三册.
    [137](北宋)施护译.《佛说护国尊者所问经》卷第二,《大正藏》第十二册.
    [138]梁天竺三藏真谛译.《佛说无上依经》卷上,无上依经菩提品第三,《大正 藏》第十六册.
    [139](唐)般若共牟尼室利译.《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卷第四,入如来大悲不思议品第四,《大正藏》第十九册.
    [140](唐)玄奘译.《说无垢称经》卷第三,问疾品第五,《大正藏》第十四册.
    [141]世亲菩萨造,(唐)玄奘译.《唯识三十论》,《大正藏》第三十一册.
    [142]法护等译.《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七,如来不思议品四之一,《大正藏》第十一册.
    [143](刘宋)求那跋陀罗译.《杂阿含经》第二十六,《大正藏》第二册.
    [144]惟净等译.《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第十九,阿阁世王问答品第二十二之二,《大正藏》第十一册.
    [145]惟净等译.《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卷第九,《大正藏》第十三册.
    [146](隋)释宝贵合梁真谛译.《合部金光明经》卷第三,陀罗尼最净地品第六,《大正藏》第十六册.
    [147](唐)施护译.《佛说法集名数经》,《大正藏》第十七册.
    [148](唐)善无畏集译.《苏悉地羯罗供养法》卷第二,《大正藏》第十八册.
    [149]圣勇菩萨等造,(宋)绍德慧询等译.《菩萨本生鬘论》卷第四,出家功德缘起第十四,《大正藏》第三册.
    [150](后秦)鸠摩罗什译.《梵网经》卷下,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大正藏》第二十四册.
    [151](唐)不空译.《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菩萨行品第三,《大正藏》第八册.
    [152]法天译.《大方广总持宝光明经》卷第一,《大正藏》第十册..
    [153]坚慧菩萨造,(唐)提云般若译.《大乘法界无差别论》(如来藏论)一卷,《大正藏》第三十一册.
    [154](宋)知礼述.《观音玄义记》卷七,《大正藏》第34册.
    [155]法天译.《佛说七佛经》,《大正藏》第一册.
    [156](后秦)鸠摩罗什译.《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八,深心求菩提品第二十,《大正藏》第八册.
    [157](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自在王菩萨经》卷第六,《大正藏》第十三册.
    [158](元)沙啰巴译.《佛说文殊菩萨最胜真实名义经》,《大正藏》第二十册.
    [159](北凉)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阿毗昙毗婆沙论》卷第十六,杂揵度爱敬品第四,迦旃延子造五百罗汉释,《大正藏》第二十八册.
    [160](唐)不空译.《略述金刚顶瑜伽分别圣位修证法门》卷第二,《大正藏》第十八册.
    [161]法贤译.《佛说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卷第六,一切如来大三昧曼孥罗仪轨分第二十二,《大正藏》第八册.
    [162](后秦)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卷第六,妙法莲华经方便品第二,《大正藏》第九册.
    [163]实叉难陀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如来现相品第二,《大正藏》第十册.
    [164](北齐)那连提耶舍译.《大宝积经》卷第六十五,菩萨见实会第十六之五,紧那罗授记品第十一,《大正藏》第十一册.
    [165](唐)玄奘译.《佛说佛地经》,《大正藏》第十六册.
    [166](后秦)鸠摩罗什译.《大智度论》释习相应品卷第三十七,圣者龙树造, 《大正藏》第二十五册.
    [167](西晋)竺法护译.《佛说须真天子经》卷第四,《大正藏》第十四册.
    [168](北凉)昙无谶译,《大智度论》释信谤品第四十一之余,大智度论释叹净品第四十二,《大正藏》第二十五册.
    [169]月官菩萨《圣妙吉祥真实名经广释》(林崇安译).高雄:谛听文化,2001年.
    [170](元)释智译.《圣妙吉祥真实名经》,《大正藏》第二十册.
    [171](唐)菩提流志译.《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卷上,《大正藏》第十二册.
    [172](东汉)支娄迦谶译.《佛说阿阁世王经》,《大正藏》第十五册.
    [173](西晋)竺法护译,《佛说魔逆经》,《大正藏》第十三册.
    [174](西晋)竺法护译,《佛说如幻三昧经》卷下,《大正藏》第十二册上.
    [175](北魏)毗目智仙、般若流支译.《圣善住意天子所问经》卷下,《大正藏》第十二册.
    [176](梁)僧伽婆罗译.《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大正藏》第八册.
    [177](梁)僧伽婆罗等译.《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大正藏》第十二册.
    [178](宋)求那跋陀罗译.《央掘魔罗经》卷第四,《大正藏》第二册.
    [179](西晋)竺法护译.《佛说文殊师利净律经》,《大正藏》第十四册.
    [180](姚秦)鸠摩罗什译.《思益梵天所问经》,《大正藏》第15册.
    [181](姚秦)鸠摩罗什译.《维摩诘所说经》观众生品第七,《大正藏》第十四册.
    [182](唐)不空译.《大圣文殊师利菩萨佛刹功德庄严经》卷中,《大正藏》十一册.
    [183](西晋)竺法护译.《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卷上,《大正藏》第十一册.
    [184](梁)曼陀罗仙译.《大宝积经·文殊师利说般若会第四十六之二》卷第一百一十六,《大正藏》第十一册.
    [185](西晋)竺法护译.《文殊支利普超三昧经》正士品第一,《大正藏》第十五册.
    [186](东汉)支娄迦谶译.《阿閦佛国经》,《大正藏》第十一册.
    [187]弘学.《密宗指要》.四川:巴蜀书社,2006年.
    [188]《首楞严三昧经》卷下称为龙种上如来,净土称为平等世界;姚秦竺佛念译《菩萨璎珞经》卷四称为大身如来,净土称为空寂世界;《菩萨处胎经》文殊身变化品第六十七称为升仙尊佛,净土称为无碍世界。
    [189]许得存.《大圆满法及其与禅宗思想的关系提要》.2001年两岸禅学研讨会论文集.
    [190](元)宗宝编.《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大正藏》第四十八册.
    [191]班班多杰.《禅宗在藏传佛教前弘期的传播和对后弘期的影响》,北京:《历史研究》杂志,2008年6月.316期第62页.《顿悟真宗金刚般若修行达彼岸法门要诀》此文本汉文有两种版本,一本篇幅较长,一本篇幅较短,均载黄永武主编:《敦煌宝藏》[伯]124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年,第24-125页;《敦煌宝藏》[伯]134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6年,第299-300页。藏译本见陈践、王尧编:《敦煌本古藏文文书汇编》,第299页-251页。本文采用的是篇幅较长的版本。以下引文均在其中,故不再注明页数。从藏文译文看,两种版本的汉文本尚不足藏译文的一半篇幅,说明 汉文本不是足本。
    [192](唐)实叉难陀译.《大乘入楞伽经》卷第三,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三,卷第五,无常品第三之余,大周实叉难陀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603页上.实叉难陀重视意译,强调简约顺畅。
    [193]无着菩萨造玄奘译.《摄大乘论本》卷上,所知依分第二,《大正藏》第31册.
    [194](唐)般剌蜜帝译.《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五,《大正藏》第19册.
    [195](元)金总持等译,《佛说法乘义决定经》,《大正藏》第17册.
    [196]谈锡永、邵颂雄.《如来藏二谛见—不败尊者说如来藏》(谈锡永、邵颂雄译).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年.
    [197]谈锡永.《四重缘起深般若》.台北:全佛文化出版社,2005年.
    [198]印顺.《如来藏之研究》.台湾新竹:正闻出版社,1981年.
    [199]萧平实.《真实如来藏》.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5年.
    [200](北魏)菩提流支译.《佛说不增不减经》,《大正藏》第十六册.
    [201](姚秦)鸠摩罗什等译.《禅法要解》卷上,《大正藏》第十五册.
    [202](唐)玄奘译.《解深密经》卷第五,如来成所作事品第八,《大正藏》第十六册.
    [203](唐)佛陀多罗译.《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大正藏》第17册.
    [204]天亲菩萨造,北魏菩提流支译,《十地经论》,《大正藏》第二十六册.
    [205]尕藏加.《雪域的宗教》(上册).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
    [206]夏嘉玲.《15天不吃不喝不拉印度研究DNA)).台湾联合报引用法新社阿美达巴德10日电,2010年5月11日,A16版。
    [207]王春华.《藏密瑜伽的奥秘与传奇》.西藏人民出版社,2001年.
    [208]索甲仁波切.《西藏生死之书》(郑振煌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209]求那跋驮罗译.《杂阿含经》卷十八,《大正藏》第二册.
    [210]《杂阿含经》,《大正藏》第二册,第70页下.佛陀说:“诸比丘!云何修无常想?修习多修习,能断一切欲爱、色爱、无色爱、掉、慢、无明。若比丘于空露地、若林树间,善正思惟,观察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如是思惟,断一切欲爱、色爱、无色爱、掉、慢、无明。所以者何?无常想者,能建立无我想,圣弟子住无我想,心离我慢,顺得涅槃。”
    [211](东晋)僧伽提婆译.《中阿含经》,《大正藏》,第一册.
    [212]世亲造.(唐)玄奘译.《阿毗达磨俱舍论》,《大藏经》第二十九册.
    [213]《中部·圣求经》,《汉译南传大藏经》中部经典一,高雄:元亨寺妙林出版社,1993年.相应于《中阿含经罗摩经》,在《大正藏》第一册.
    [214]《小部·大品》第十二章《二种随观经》,《汉译南传大藏经》小部经典二,高雄:元亨寺妙林出版社,1993年.
    [215]郭良望,《佛教涅槃论》,《南亚研究》,1994年,第四期.
    [216]参见(后秦)昙摩耶舍、昙摩崛多译.《舍利弗阿毗昙论》卷十六,《大正藏》第二十八册,第633页上中.“何谓第一义空?第一谓涅槃。如比丘,思惟涅槃空、知空、解空、受空,以何义空?以我空,我所亦空,常空、不变易空,如是不放逸观,得定心住正住,是名第一义空。如是六空,是名空定。何谓无相定?除空定,若余定,以圣涅槃为境界,是名无相定。复次无 相定,行有相,涅槃无相。行有三相:生住灭。涅槃无三相:不生不住不灭。如是行有相,涅槃无相,涅槃是寂灭,是舍宅,是救护,是灯明,是依止,是不终没,是归趣,是无憔热,是无忧恼,是无忧悲苦恼及余诸行。
    [217](元)金总持等译.《佛说法乘义决定经》卷二,《大正藏》第十七册。
    [218]牟宗三.《佛性与般若》(修订版),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9年.
    [219]班班多杰.《藏传佛教思想史纲》.上海:三联书局,1992年.苯教将《般若十万颂》改为《康勤》,《般若两万五千颂》改为《康穹》,《瑜伽师地论》的《抉择分》改为《苯经》,《五部大陀罗尼》改为《白黑等龙经》等。
    [220]顿珠拉杰.《西藏本教简史》.西藏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7年.
    [221]宁艳娟.《雍仲苯教大师》.台北:橡实文化出版社,2009年.
    [222]贡珠·云丹嘉措.《蒋扬钦哲旺波传》(张炜明译).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年.
    [223]周锡银、望潮.《藏族原始宗教》.四川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
    [224]巴珠(巴楚)仁波切.《普贤上师言教》(佐钦寺熙日森佛学院译).西藏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6版.
    [225]Longchen Rabjam, The Precious Treasury of the Way of biding, translated under the direction of H.E. Chagdud Tulku Rinpoche by Richard Barron (Chokyi Nyima) andedited by Padma Translation Committee, Junction City:Padma Publishing,1998
    [226]Patrul Rinpoche, The Heart Treasure of the Enlightened Ones, with commentary by Dilgo Khyentse, translated by The Padmakara Translation Group, Boston:Shambhala,1992
    [227]Patrul Rinpoche, The Words of My Perfect Teacher, translated by The Padmakara Translation Group, Boston:Shambhala,1998
    [228]Reynolds, John Myrdhin, Bonpo Dzogchen Teachings according to LOPON TENZIN NAMDAK, Vajra Publications, Kathmandu, Nepal,2006.
    [229]ANNE CAROLYN KLEIN, GESHE TENZIN WANGYAL RINPOCHE, Unbounded Wholeness-Dzogchen, Bon, and the Logic of the Nonconceptual,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2006.
    [1]巴珠仁波切.《普贤上师言教》.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0年.
    [2]朱丽霞.《宗喀巴佛学思想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
    [3]洪启嵩.《冈波巴大手印》.台北:全佛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7年.
    [4]洪启嵩.《恒河大手印》.台北:全佛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7年.
    [5]洪启嵩.《关于宇宙的实相》.台北:普月文化有限公司,2007年.
    [6]洪启嵩.《无死》.台北:全佛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7年.
    [7]丹贝旺旭仁波切.《金刚密乘大圆满》(慈诚达瓦译).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年.
    [8]竹庆本乐仁波切.《狂野的觉醒:大手印与大圆满之旅》(江翰汶、林胡凤茵译),台北:探索三部曲出版,2008年.
    [9]释慧门.《大圆满禅定休息(一)》.台北:慧炬出版社,2001年.
    [10]释慧门.《大圆满禅定休息(二)》.台北:慧炬出版社,2003年.
    [11]卓格多杰.《火舞空行——移喜磋嘉传奇》台北:久佑达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8年.
    [12]洪启嵩.《密宗修行要旨》.台北:全佛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7年.
    [13]洪启嵩.《密宗的源流》.台北:全佛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7年.
    [14]琼那·诺布旺典.《唐卡中的金刚、空行、护法》.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15]弘学主编.《佛学概论》.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
    [16]郑金德.《现代西藏佛教》.台北:佛光出版社,1995年.
    [17]伊喜·嘉措.《空行教法》,祖古·乌金仁波切口授,刘婉俐译.台北:橡树林文化,2007年.
    [18]洪启嵩.《现观中脉实相成就》.台北:全佛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7年.
    [19]谈锡永.《西藏密宗百问》.台北:全佛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3年.
    [20]全佛编辑部主编.《密宗的重要名词解说》.台北:全佛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7年.
    [21]谈锡永.《闲话密宗》.台北:全佛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3年.
    [22]谈锡永.《细说轮回生死书》(上).台北:全佛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3年.
    [23]谈锡永.《密宗名相》.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年.
    [24]张宏实.《图解无上瑜伽》.台北:橡实文化,2009年.
    [25]蒋贡康楚罗卓太耶仁波切.《生起与圆满》,堪千·创古仁波切释义,杨书婷、廖本胜译.台北:橡实文化,2008年.
    [26]吕建福.《密教论考》.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
    [27]许德存.《藏传佛教研究》.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
    [28]吴信如.《佛教各宗大义》.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4年.
    [29]方广锠.《佛教典籍百问》.台北:佛光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7年.
    [30]何石彬.《阿毗达磨俱舍论研究》.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年.
    [31]敦珠法王等著.《宁玛派四部宗义释》.台北:全佛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8年.
    [32]邱陵.《藏密脉气明点观修》.台北:新智出版社有限公司,1995年.
    [33]尕藏加.《吐蕃佛教》.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年.
    [34]法王晋美彭措.《窍诀宝藏海》(索达吉堪布译).四川: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2005年.
    [35]索达吉堪布.《胜乘妙梯》.四川: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2006年.
    [36]索达吉堪布.《旅途脚印》.四川: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2002年.
    [37]发思巴上师.《大乘要道密集》.台北:自由出版社,2003年.
    [38]华智仁波切.《屠夫真言》(普巴扎西仁波切译).四川:亚青邬金禅林.
    [39]巴楚上师,贡噶上师.《椎击三要诀胜法解恒河大手印直解》.台北:自由出版社,1983年.
    [40]娘让尼玛沃瑟取藏.《莲师传》(伊喜·嘉措记录撰写,郭淑清译).台北:橡树林文化,2009年.
    [41]米胖仁波切、南开诺布等著.《梦瑜珈》.云南:云南民族出版社,2005年.
    [42]酿·涅玛沃热取藏.《大阿阁黎莲花生大士本生传记》(堪布丹增拉巴译).台北:诺那·华藏精舍,2007年.
    [43]杜松柏.《智慧的禅宗公案》.台北:台湾学生书局有限公司,2005年.
    [44]田灯燃编着.《图解佛教》.台北:创智文化有限公司,2009年.
    [45]卡卢仁波切.《自悟自性之歌:卡卢仁波切自传及教法》.台北:达香寺,2009年.
    [46]卡卢仁波切.《密乘解脱之道》(徐进夫译).台北:达香寺,1984年.
    [47]洛桑杰嘉措编着.《图解西藏密宗》.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48]银巴.《钦热诺布大师与藏医天文历算》.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8年.
    [49]廓诺·迅鲁伯.《青史》(郭和卿译).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3年.
    [50]钦则旺布.《卫藏道场胜迹志》(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
    [51](英)比尔(Beer, R.).《藏传佛教象征符号与器物图解》(向红笳译).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年.
    [52]尕藏加.《藏传佛教与青藏高原》.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
    [53]尕藏加.《密宗——藏传佛教神秘文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年.
    [54]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台北:法鼓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
    [55]吕澄.《西藏佛学原论》.台北:大千出版社,2003年.
    [56]察仓·尕藏才旦.《中国藏传佛教》.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
    [57]仁增·吉美林巴.《涌莲藏真:藏传佛教前译派传承源流》(洛珠加措、肖干田译).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厦门:鹭江出版社,2001年.
    [58]多吉桑布编着.《图解藏密修持法》.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59]洛桑杰嘉措编着.《图解大手印》.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60]隐尘.《藏密唐卡奥义》.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年.
    [61]刘立千.《藏密漫谈》.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
    [62]谈锡永.《密续部总建立广释导读》.台北:全佛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0年.
    [63]邱陵编着.《藏密六成就法诠释》台北:新智出版社有限公司,1995年.
    [64]给尊桑波仁波切.《大圆满龙钦心髓修行法》.台北:吨阿吽出版社,1998年.
    [65]邱陵.《藏密修法精粹》.台北:新智出版社有限公司,1995年.
    [66]堪千创古仁波切.《成佛的蓝图》(陈琴富译).台北:橡树林文化,2007年.
    [67]顶果钦哲法王.《成佛之道》(杨书婷译).台北:橡树林文化,2007年.
    [68]蒲文成.《觉囊派通论》.西宁:青海民族出版社,2003年.
    [69]刘立千.《印藏佛教史》.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
    [70]谈锡永.《生与死的禅法》.台北:全佛文化,2005年.
    [71]卢胜彦.《密教奥义书》.桃园:大灯文化,2006年.
    [72]卢胜彦.《密教大圆满》.桃园:大灯文化,2005年.
    [73]嘉初仁波切.《密宗大解脱法》(杨弦、丁乃筠译).台北:圆神出版社,2006年.
    [74]卓格多杰.《大圆满:佛陀的终极理念》.台北:久佑达文化,2007年.
    [75]吉布杨典着.《唐卡中的曼荼罗》.西安: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76]吉布.《唐卡的故事之男女双修》.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77]噶玛恰美原.《解脱大道》(杨弦、丁乃筠译).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78]刘立千.《刘立千藏学着译文集.杂集》.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
    [79]松长有庆.《揭秘宝库密教经典(理趣经)》.台北:大展出版社,1997年.
    [80]松长有庆.《东方智慧的崛起——密教》.台北:大千出版社,2008年.
    [81]海云继梦.《根本佛母——准提密法(一)》.台北:空庭书苑有限公司,2006 年.
    [82]贝玛南杰(第四世班扎法王).《维摩诘经VS大圆满》.台中:香巴拉王国出版社,2003年.
    [83]杨惠南.《龙树与中观哲学》.台北:东大图书,2005年.
    [84]根登曲佩.《中观精要:龙树心庄严》(白玛旺杰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年.
    [85]韩廷杰.《唯识学概论》.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
    [86]杨白衣.《唯识要义》.台北:文津出版社,2005年.
    [87]横山纮一.《唯识思想入门》(许洋主译).台北:东大图书,2006年.
    [88]黄家树.《中观要义浅说》.台北:全佛文化,2002年.
    [89]耶谢仁增.《藏密传奇的法源》.台中:瑞成书局,2003年.
    [90]陈庆应.《帝师八思巴传》.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年.
    [91]谈锡永主编.《密续部总建立广释》.北京:中国书店,2007年.
    [92]察仓·罗桑华丹.《中国藏传佛教》(王世镇译).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
    [93]修慧法师编述.《宗喀巴大师应化因缘集》.台北:佛教出版社,1988年.
    [94]法王周加巷.《至尊宗喀巴大师传》(郭和卿译).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
    [95]诺布旺典.《藏密神明图鉴》.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8年.
    [96]莲花生.《西藏度亡经》(徐进夫译).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年.
    [97]霍巍.《西藏西部佛教文明》.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
    [98]德吉卓玛.《圣殿中的莲花:度母信仰解析》.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年.
    [99]姜安.《藏传佛教》.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年.
    [100]闫振中.《西藏秘境》.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0年.
    [101]彭英全主编.《西藏宗教概说》.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4年.
    [102]才让.《藏传佛教信仰与民俗》.北京:民族出版社,1998年.
    [103]唐景福、朱丽霞编着.《中国藏传佛教名僧录》.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06年.
    [104]乔根锁.《西藏的文化与宗教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105](英)约翰·布洛菲尔德.《西藏佛教密宗》(耿升译).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6年.
    [106](法)罗伯尔·萨耶.《印度-西藏的佛教密宗》(耿升译).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9年.
    [107](意)图齐.《西藏宗教之旅》(耿升译).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9年.
    [108]徐丽华.《藏传佛教探秘》.成都:巴蜀书社,2001年.
    [109]忽滑谷快天.《禅学思想史》(郭敏俊译).台北:大千出版社,2003年.
    [110]洪启嵩.《莲师大圆满教授讲记》.台北:全佛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7年.
    [111]邱陵.《藏密大圆满法选集》.台北:新智出版社有限公司,1995年.
    [112]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来自雪域大士的妙音善说——诀窍荟萃》(堪布索达吉译).台北:喇荣文化事业出版社,2009年.
    [113]敦珠法王.《一世敦珠法王自传》(索达吉堪布译).四川: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2008年.
    [114]蒋贡康楚罗卓泰耶.《蒋贡康楚闭关手册》(项慧龄译).台北:橡树林文化, 2008年.
    [115]吉祥积.《藏传佛学关键词汇》(郭敏俊译).台北:大千出版社,2008年.
    [116]刘俊哲、罗布江村.《藏传佛教哲学思想资料辑要》.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
    [117]无垢光尊者.《大圆满禅定休息清净车解》.台北:自由出版社,2003年.
    [118]顶果钦哲法王.《证悟者的心要宝藏》(刘婉俐译).雪谦文化出版社,2009年.
    [119]陈泉州.《圣道指归:光明大圆满实修浅说》.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
    [120]李安宅.《藏族宗教史之实地研究》.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89年.
    [121]麦可·罗区格西.《西藏心瑜伽》(项慧龄译).台北:橡树林文化,2007年.
    [122]陈浩望.《佛学泰斗陈健民》.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8年.
    [123]多识·洛桑图丹琼排.《藏传佛教疑问解答120题》.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0年.
    [124]蔡巴·贡嘎多吉.《红史》(陈庆英、周润年译).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2年.
    [125]魏强、嘉雍群培、周润年.《藏族宗教与文化》.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年.
    [126]阿旺洛追扎巴.《觉囊派教法史》(许得存译).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99年.
    [127]多罗那他.《觉囊派道次第》(释寂凡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年.
    [128]杨化群.《藏传因明学》.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2年.
    [129]索达吉堪布.《般若摄颂释》.四川: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2008年.
    [130]索达吉堪布.《现观庄严论疏》.四川: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2008年.
    [131]索达吉堪布.《现观庄严论》.四川: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2008年.
    [132]疯行者.《密勒日巴大师传》(张澄基译).台北:慧炬出版社,1993年.
    [133]措如·次朗.《藏传佛教噶举派史略》(王世镇译).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年.
    [134]古格·次仁加布.《藏传佛教噶举派》.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7年.
    [135]诺姆启堪布道然巴罗布仓桑布.《那洛六法》.台北:晨曦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4年.
    [136]宗喀巴大师.《深道那洛六法导引次第论》.阿兰若文化出版,2007年.
    [137]元音老人.《大手印浅释》.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
    [138]图敦·耶喜.《拙火之乐:那洛六瑜伽修行心要》(项慧龄译).台北:橡树林文化,2007年.
    [139]热·益西森格.《大威德之光——密宗大师热罗多吉扎奇异一生》(多识·洛桑图丹琼排译).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9年.
    [140]益西彭措.《入中论日光疏》(上、中、下).四川: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2001年.
    [141]多识仁波切.《密海灯塔》.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5年.
    [142]多识·洛桑图丹琼排.《佛理精华缘起理赞》.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0年.
    [143]白玛格桑仁波切.《生死的幻觉》.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5年.
    [144]德吉卓玛.《藏传佛教出家女性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年.
    [145]万果.《藏传佛教典籍精选精译》.北景:民族出版社,2003年.
    [146]李南.《胜乐轮经及其注疏解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147]贡嘎·罗追.《萨迦世系史续编》(王玉平译).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2年.
    [148]牛宏.《章嘉宗义研究》.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年.
    [149]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所.《藏学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年.
    [150]多识·洛桑图丹琼排.《爱心中爆发的智慧》.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8年.
    [151]顾净缘、吴信如.《密乘一品、一论讲略》.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年.
    [152]姚卫群.《佛教入门:历史与教义》.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6年.
    [153]南怀瑾.《南怀瑾讲演录》.台北:老古出版社,2006年.
    [154]剧宗林.《藏传佛教因明史略》.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
    [155]全佛编辑部编.《佛教小百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156]久保田悠罗.《密教神名事典》(郑明德译).台北:奇幻基地出版,2004年.
    [157]姚卫群.《佛学概论》.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年.
    [158]释证严.《三十七道品讲义》.台北:法鼓文化,1991年.
    [159]月称.《入中论》(法尊法师译),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6年.
    [160]索南才让.《西藏密教史》(上、下).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161]罗桑开珠.《佛学原理概述》.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
    [162]宗喀巴大师.《密宗道次第广论》(法尊法师译).台北:大千出版社,2001年.
    [163]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164]肖黎民、秦亚红.《文殊智慧哲学精义》.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5年.
    [165]慈诚罗珠堪布(四川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慧灯之光①》及1999年6月写的二十世纪末超类绝伦的虹身示现一文.(1998年8月29日下午2点;四川新龙县乐莫寺也叫鲁木饶寺81岁阿琼(阿曲)堪布去世,7天内身体缩小逐步虹化消失)
    [166]巴楚仁波切.《心止师教:大圆满龙钦心髓不共内加行》(安章珠巴活佛传授,金刚上师卓格多杰译注).台北:久佑达文化公司,2007年.
    [167]吴建明.《藏传佛教宁玛巴大圆满法与慧能顿悟禅之比较研究》.中华民国宗教哲学研究社,2006年38期.
    [168]克珠群佩主编.《西藏佛教史》.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年.
    [169]吕建福.《中国密教史》.中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
    [170]南怀瑾讲述.《南怀瑾与彼得圣吉》.台北:老古文化公司,2006年.
    [171]印顺.《印度佛教思想史》.台湾新竹:正闻出版社,2005年.
    [172]印顺.《大乘初期佛教之起源与开展》.台湾新竹:正闻出版社,1981年.
    [173]吴言生.《禅宗思想渊源》.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
    [174]Neal J.Pollock, M.A., N.D,Practices Supporting Dzogchen-The Great Perfection of Tibetan Buddhism, The Rose+Croix Journal 2005, Vol 2. P41-P62.
    [1]张怡荪主编.《藏汉大辞典》北京:北京民族出版社,1993年.
    [2]丁福保编.《佛学大辞典》.北京: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年.
    [3]大正藏.
    [4]西藏大藏经目录(甘珠尔&丹珠尔合辑本).日本:日本东北大学.
    [5]CBETA(Chinese Buddhist Electronic Text Association)电子佛典集成April 2009
    Baidu. Google.yahoo及sina查"大圆满法"资料及相关网站内容,基本上都是介绍宁玛派本派修持,及大圆满法正行(彻却与脱噶)。与汉地佛法各宗派比较的资料较缺乏。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