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成年人监护制度比较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 英文题名: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Adult Guardianship Systems of China and Japan
  • 作者:梁国启
  • 论文级别:硕士
  • 学科专业名称:法律
  • 学位年度:2004
  • 导师:刘世元
  • 学科代码:030101
  •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 论文提交日期:2004-04-01
摘要
日本国会于1999年12月1日通过了几部关于修改成年人监护制度的法律。本次不仅修改了民法典总则中的“禁治产、准禁治产制度”和家庭法编中的“后见制度”,还设立了“任意监护制度”和“监护登记制度”,这既是日本民法典制定以来的最大修改,也可以说是日本为了迎接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的法律制度改革。据统计,2003年中国总人口13.01亿,其中1.4亿是老年人,同日本一样,中国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人身权益和财产权益的保护问题,客观上亟需修改我国现行的成年人监护制度。
    本文从保障人权的理论视角出发,以事实、数据为依据,在对日本成年人监护制度进行介绍评析的基础上,将中日两国成年人监护法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中国现行法的优劣得失,最后就具体法律制度的设计进行了尝试性探索。全文共由三部分内容构成:一、法理分析与制度框架体系的比较;二、法定监护制度研究;三、意定监护制度研究。
    第一部分是中日成年人监护制度的法理分析和框架体系比较。中日两国的成年人监护制度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但从总体上来说,异大于同。
    一、中日两国成年人监护制度所处的历史样态不同。中国的现行制度以“家庭主义”和“个人主义”相结合为样态,强调以家庭自治为基础,维护交易安全;日本的现行制度以“国家主义”为样态,强调国家公权力的介入。
    二、中日两国成年人监护制度的法理念不同。日本成年人监护制度以“尊重本人决定”、“平常化”、“重视人身照顾”为核心,凸显出对基本人权的尊重和保障;中国的成年人监护制度以“家庭照顾”和“监督管理”为核心,凸显出对中国社会传统伦常道德的依托。
    三、中日两国成年人监护制度的框架体系不同。日本成年人监护制度
    
    
    由法定监护制度、任意监护制度、监护登记制度、监护监督制度四部分构成,体系健全;中国成年人监护制度却连最基本的法定概念都没有,是一元化的监护制度。中国有必要采用“国家主义”的监护模式,更新思想观念,确立新的重在保护人权的法理念;改变现行的一元监护制度,构建完整的制度体系,以实现我国成年人监护制度的跨跃式发展。
    第二部分主要是对中日成年人法定监护制度进行比较研究。本部分为中国成年人法定监护制度介绍、日本成年人法定监护制度介绍、中日两国制度的比较与评析、中国立法的改进与完善四个方面内容。
    一、依据制度分类和监护关系的主体、客体、内容的逻辑顺序对中国成年人法定监护制度进行了介绍,指出了现存制度的不足。
    二、日本的成年人监护制度以成年被监护人的判断能力为依据,分为辅助、保佐、后见三级监护。该节以辅助制度为中心,重点介绍了辅助人和被辅助人、辅助之开始与变更的程序、辅助代理权、同意权、取消权。
    三、主要对中日成年人监护制度进行对比分析。中国法宽泛而简略,日本法严谨而细致。体现在基本概念上,中日成年人监护制度的概念及性质不同。体现在分类方法上,日本以保护对象的判断能力为依据,分为辅助、保佐、后见三级监护;而中国实行一元监护制。体现在监护机关上,日本更突出家庭法院在监护关系中的主导地位,强调监护监督人的监督作用,弱化以家庭为基础的亲属监护;中国法则将监护委诸以家庭为基础的亲属体系。体现在内容上,日本法具有一个以代理权、同意权、取消权为核心的完整的权利体系;中国法内容高度简略,只有一个概括性法定代理权。体现在程序上,日本法有开始、变更、取消辅助、保佐、后见的程序,有授予代理权、同意权、取消权的程序,内容完备;中国法没有明确规定有关监护的专门程序。
    四、有鉴于日本法的特点和优点,中国有必要变更现行立法体例、调
    
    
    整监护种类,扩大成年人监护制度的保护对象,改进监护机关的设置,具体规定成年人监护关系的权利、义务、内容,设立规范的监护开始、变更、消灭程序。
    第三部分主要对中日意定监护制度进行比较研究。
    一、主要介绍了日本任意监护合同的内容并对之进行了相应评价。日本任意监护合同法的与民事法律行为制度和代理制度不同,强调国家公权力的介入,以公证、登记的方式来对合同监护进行监督,既体现了对本人决定的尊重,又体现了国家公权力对传统私权领域的介入。
    二、将中国的委托监护和日本任意监护进行对比分析,厘清了中日两种合同的概念和性质、具体法律内容和法律渊源,指出了使用方式和公证作用的不同。
    三、以前述比较分析为基础,从政治、经济、文化角度论证了我国系统移植日本的任意监护制度不仅必要而且可能。
Several laws were passed on December 1, 1999, by the Japanese Diet on amending the adult guardianship system. As both the most extensive amendment since the Civil Code of Japan has keen enacted and a large-scale revolution of legal system to meet the coming old-age-society, not only the interdiction and constructive interdiction system in the General Provisions and guardianship of the minors system in the Family Law Volume have been amended, but also the “voluntary guardianship system” and “guardianship registration system” have been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the Chinese population will reach 1,301 million by 2003, among which 140 million are aged persons. China is facing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social problem of old-age-society, as Japan is.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protecting the aged’s personal and property rights in such a society , the existing guardianship system in China needs amending urgently.
    By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social studying, in accordance with the facts and statistics, from the angle of protecting human rights, based on an introduction and evaluation of Japanese adult guardianship system, this thesis compares Chinese adult guardianship with that of Japan in order to research on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Chinese law in effect. In the end the writer tries to design for a specific legal system of adult guardianship. The whole thesis is composed of three parts:
    Part I Jurisprudential Analysis and General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Japanese Adult Guardianship Systems
    In general , the two countries’ adult guardianship systems share both identities and differences, but differences weight more that identities. First of all, they are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formations. The formation of Chinese existing system is the combination of “familism” and “individualism”, emphasizing “family rule”, while that of Japanese is “nationalism, ” emphasizing the intervention of public power. Secondly, they have different legal theories. Japanese adult guardianship system centers on “respect of one’s own decision”, “normalization” and “emphasizing personal respect ”, while Chinese adult guardianship system centers on “family care” and “superintendence and management”. Thirdly, their systems’ frameworks are different. Japanese adult
    
    
    guardianship system is composed of legal guardianship system, voluntary guardianship system, guardianship registration system and guardianship superintendence system, while in Chinese adult guardianship system, which is a centralized guardianship system, there is no law concept even. In order to develop Chinese adult guardianship system at a stride, it is needed to establish “nationalism” pattern and alter the existing guardianship system to set up a framework with an integrated system.
    PartⅡ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Japanese Adult Guardianship Systems
    In this part, there are altogether four sections. In Section One, the Chinese adult guardianship system is introduced according to classification of systems in the logical order of subjects, objects and contents in guardianship. The deficiency of existing system is pointed out. In Section Two, Japanese adult guardianship system is divided into three levels — ssistance, protection and guardianship of minors according to the adult wards’ judgment. Centering on assistance system, this section introduces assistant, assistee, the occurrence , alteration and extinction procedures of assistance, power of agency, power of consent and power of dissolution related with assistance. Section Three compares Chinese law, which is excessive and simple, with Japanese law, which is rigorous and detailed. Of the fundamental concepts, the concepts and natures of guardianship systems in two countries are different; of means of classification, in Japanese law it is classified into three types, assistance, protection and guardianship of minors according to the wards’ judgment, while in Chinese law it is classified into two types, “legal guardianship” and “designated guar
引文
[1] [日]参见日本劳动厚生省网页:
    (http//www.mhlw.go.jpltouke;/sakin/hw/life/lifeoo/Soko-2.htoml)(2003/01/25)
    [2]岳颂东:《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及其对策》,载网站:
    (http://www.labournet.com.cn)(2004/02/20)
    [3]《2003-2050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和老龄化程度预测》,载网站:
    http://www.cpirc.org.cn/tjsi/tjsj/asp) (2004/01/30)
    [4]宁舟浩 :《给时间以生命》,载《南方周末》2003年1月23日第8版。
    [5]范愉:《中日两国司法改革的比较研究——兼谈法律职业精汉化与法律教育的几个问题》,载网站:(http://article.china/awinfo.com)(2004/02/10)
    [6]王歌雅:《扶养与监护纠纷的法律救济》,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206页。
    [7][日]新井诚主编:《成年后见法》,有斐阁2000年版,第3页。
    [8] [意]彼德罗·彭梵得著,黄风译:《罗马法教科书》(中译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0版,第165页。
    [9]周枏:《罗马法原论》(上册),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第261页。
    [10]陈惠馨:《亲属法诸问题研究》,台湾月旦出版公司1993版,第293页。
    [11]参见郑 冲、贾红梅译:《德国民法典》,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4页。
    [12]参见陈国柱译:《日本民法典》,吉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5页。
    [13]参见杨大文主编:《亲属法》,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第313页。
    [14]参见叶孝信主编:《中国法制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429页。
    [15][日]新井诚:《成年后见法の成立》,载日本《法律時報》2001年第72卷3号,第2页。
    [16] [日]新井诚:《高龄社会の成年后见法》,有斐阁1994年版,第93页。
    [17][日]安永正昭:《成年后见法改革の意義》,载日本《民商法雜誌(成年后见法特集)》2000年第121号,第463页。
    
    
    [18]参见[日]铃木初代:《后见人解任审判前の保全處分》,载日本《民商法雜誌(成年后见法特集)》2000年第121号,第906页。
    [19][日]新井诚:《成年后见法の成立》,载日本《法律時報》2001年第72卷3号,第3页。
    [20]参见匡亚明:《孔子评传》,齐鲁出版社1985年版,第120~139页。
    [21]参见[日]中川幸之助:《新訂親族法》,有斐阁1969年版,第497页。
    [22]白绿铉:《日本修改成年人监护法律制度动态》,载《法学杂志》1999年第3期,第23页。
    [23]夏勇:《人权概念的起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59页。
    [24][美]德沃金著,李常青译:《法律帝国》(中译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265页。
    [25][美]哈耶克著,邓正来译:《自由秩序原理》(下册)(中译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33页。
    [26][英]A·J·米尔恩著,王先恒、施青林、孔德元、荣长海译:《人权哲学》(中译本),东方出版社1992年版,第190页。
    [27]崔建远:《21世纪与中国民法的发展》,载《民商法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复印中心)2003年12期,第38页。
    [28]张文显:《法哲学范畴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96页。
    [29]魏振瀛主编:《民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30页。
    [30]参见王利明、杨立新、姚辉:《人格权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26页。
    [31]史尚宽:《亲属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708页。
    [32]周旺生:《立法学》,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430页。
    [33]王家福:《21世纪与中国民法的发展》,载《民商法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复印中心)2003年第12期,第20页。
    [34参见[美] 珍妮特·科恩布鲁姆:《亲情回报代价不菲》,载《参考消息》2004年3月5日第6版。
    [35]苏惠祥、邱本主编:《经济法原理》,吉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6页。
    
    [36]张维达主编:《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23页。
    [37][法]泰·萨德米著,黄健中、姜亚洲译:《公有法典》(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28页。
    [38][美]德沃金著,信春鹰、吴玉章译:《认真对待权利》(中译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第34页。
    [39][美]波斯纳著,苏力译:《法理学问题》(中译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23页。
    [40][英]哈特著,张文显、郑成良、杜景义、宋金娜译:《法律的概念》(中译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83页。
    [41]黄立:《民法总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99页。
    [42][德]卡尔·拉伦茨著,王晓晔、邵建东、程国建、谢怀栻译:《德国民法通论》(下册)(中译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673页。
    [43]公丕祥:《法制现代化的理论逻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78页。
    [44]参见邱鹭风:《关于完善我国监护制度的探讨》,载《南京大学法律评论》1998年第3期,第145~151页。
    [45]姚建宗:《法治的生态环境》,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92页。
    [46]陈惠馨:《亲属法诸问题研究》,台湾月旦出版公司1993年版,第293页。
    [47][美]埃尔金、索乌坦著,周叶谦译:《新宪政论》(中译本),生活·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104页。
    [4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179页。
    [49][日]铃木初代,[日]宇田川幸则译:《日本成年人监护制度修改后的现状及与之配套的公共设施和制度》,载渠涛主编:《中日民商法研究(第一卷)》,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387页。
    [50][日]铃木初代,陈同花译:《应尽量照顾被保护人的私人义务》,载《外国法译评》2000年第2期,第8页。
    [51][日]清水诚:《任意后见法と信託后见》,载日本《ジュ一リスト》1999年10月1日1164号,第87页。
    
    [52][德]K·茨威格特、H·克茨著,潘汉典、米健、高鸿钧、贺卫方译:《比较法总论》(中译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63页。
    [53]参见王洪:《婚姻家庭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325页。
    [54][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著,邓正来译:《自由秩序原理》(上册)(中译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260页。
    [55]参见《监护协议公证》,载网站:(http://www.nxgz.com/guifan/ms-13.htm)(2004/03/20)
    [56]郑成良主编:《现代西方法理学》,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94页。
    [57][美]约翰·罗尔斯著,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正义论》(中译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49页。
    [58]何勤华:《西方法学史》,中国政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67页。
    
    
    
    
    
    
    
    
    
    
    参考文献
    
    
    著作类:
    [1]梁慧星:《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2]曹诗权:《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王歌雅:《扶养与监护纠纷的法律救济》,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4]杨遂全、陈红莹、赵小平、张晓之:《婚姻家庭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5]张贤钰主编:《婚姻家庭继承法》,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6]蒋月、何丽新主编:《婚姻家庭与继承法》,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王利明主编:《民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8]杨大文主编:《亲属法》,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
    [9]王利明、杨立新、姚辉:《人格权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10]魏振瀛主编:《民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1]苏惠祥、邱本主编:《经济法原理》,吉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2]周旺生:《立法学》,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13]张文显:《法哲学范畴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4]史尚宽:《亲属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5]王洪:《婚姻家庭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6]叶孝信主编:《中国法制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7]夏勇:《人权概念的起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8]公丕祥:《法制现代化的理论逻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9]姚建宗:《法治的生态环境》,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0]匡亚明:《孔子评传》,齐鲁出版社,1985年版。
    [21]周枏:《罗马法原论》(上、下册),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22]何勤华:《西方法学史》,中国政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
    [24]郑成良主编:《现代西方法理学》,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5]王书江译:《日本民法典》,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26]罗 珍译:《法国民法典》,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27]郑 冲、贾红梅译:《德国民法典》,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28]陈国柱译:《日本民法典》,吉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9]费安玲、丁玫译:《意大利民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0]黄立:《民法总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1]陈惠馨:《亲属法诸问题研究》,台湾月旦出版公司,1993年版。
    [32]郑玉波:《民法总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3]胡长清:《中国民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4]梅仲协:《民法要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5]王泽鉴:《民法总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6杨与龄 :《民法概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7]史尚宽:《民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8]林秀雄:《夫妻财产制之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9]曾世雄:《民法总则之现在与未来》,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0]林诚二:《民法理论与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1][日]新井诚主编:《成年后见法》,有斐阁,2000年版。
    [42][日]中川幸之助:《新订親族法》,有斐阁,1969年版。
    [43][日]滋贺秀三著,张建国、李力译:《中国家族法原理》(中译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44] [意]彼德罗·彭梵得,黄风译:《罗马法教科书》(中译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45][美]德沃金著,李常青译:《法律帝国》(中译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
    [46][美]哈耶克著,邓正来译:《自由秩序原理》(中译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
    [47][英]A·J·米尔恩著,王先恒、施青林、孔德元、荣长海译:《人权哲学》(中译本),东方出版社,1992年版。
    [48][德]伯恩·哈德·格罗斯菲尔德著,孙世彦、姚建宗译:《比较法的力量与弱点》(中译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9][美]H·W·埃尔曼著,贺卫方、高鸿钧译:《比较法律文化》(中译本),清华大学版社,2002年版。
    [50][美]德沃金著,刘丽群译:《自由的法》(中译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51][美]艾伦·沃森著,李静冰、姚新华译:《民法法系的演变及形成》(中译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52][德]迪特尔·梅迪库斯著,邵建东译:《德国民法总论》(中译本),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53][法]泰·萨德米著,黄健中、姜亚洲译:《公有法典》(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54][美]德沃金著,信春鹰、吴玉章译:《认真对待权利》(中译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
    [55][美]波斯纳著,苏力译:《法理学问题》(中译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6][英]哈特著,张文显、郑成良、杜景义、宋金娜译:《法律的概念》(中译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
    [57][德]卡尔·拉伦茨著,王晓晔、邵建东、程国建、谢怀栻译:《德国民法通论》(中译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58][美]埃尔金、索乌坦著,周叶谦译:《新宪政论》(中译本),生活·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
    [59][德]K·茨威格特、H·克茨著,潘汉典、米健、高鸿钧、贺卫方译:《比较法总论》(中译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60][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著,邓正来译:《自由秩序原理》(上册)(中译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
    [61][美]约翰·罗尔斯著,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正义论》(中译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期刊类:
    [1]王家福:《21世纪与中国民法的发展》,载《民商法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复印中心),2003年第12期。
    [2]邱鹭风:《关于完善我国监护制度的探讨》,载《南京大学法律评论》,1998
    
    
    年第3期。
    [3]白绿铉:《日本修改成年人监护法律制度动态》,载《法学杂志》,1999年第3期。
    [4][日]铃木初代,陈同花译:《应尽量照顾被保护人的私人义务》,载《外国法译评》,2000年第2期。
    [5][日]清水诚:《任意后见法の信託后见》,载日本《ジュ一リスト》,1999年10月1日1164号。
    [6][日]铃木初代:《后见人解任审判前の保全處分》,载日本《民商法雜誌(成年后见法特集)》,2000年第121号。
    [7][日]安永正昭:《成年后见法改革の意義》,载日本《民商法雜誌(成年后见法特集)》,2000年第121号。
    [8][日]新井诚:《成年后见法の成立》,载日本《法律時報》,2001年第72卷3号。
    [9][德]康德拉·茨威格特、海因·克茨,孙宪忠译:《行为能力比较研究》,载《外国法译评》,1998年第3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