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高中化学教材结构的比较及其优化的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 英文题名:The Comparison And Optimization Research of The Structure of Chemistry Teaching Materials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 作者:董丽花
  • 论文级别:硕士
  • 学科专业名称:课程与教学论
  • 学位年度:2002
  • 导师:闫立泽
  • 学科代码:040102
  •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 论文提交日期:2002-04-10
摘要
教材改革是教育改革的关键问题,教材的结构是教材的“骨骼”、是支撑教材存在的基础,教材结构的好坏决定了整套教材的质量,甚至决定了教育改革的成败.长期以来,由于受学问中心课程理论的影响,我国传统高中化学教材一直是以化学学科知识为中心来组织编排的,教材的编写者非常注重化学知识的逻辑性和完整性,教材成为化学系统知识的缩印本,这类教材便于教师“教”但不利于学生“学”,重视知识的传授但忽视能力的培养.然而,令人欣喜地是,我国新的高中化学教材(人教社2000年出版)对传统高中化学教材进行了改革。经过三省一市三年的试验,显示出一些明显的优势和特色,是对传统高中化学教材的超越。本文将对新高中化学教材和旧高中化学教材(人教社1990年版)的结构进行比较,并对高中化学教材的结构优化做出理论上的探讨。
     高中化学教材结构是指高中化学教材内部各要素、各成分之间合乎规律的组织形式。其中各要素包括化学学科知识要素(包括化学知识和技能)、能力要素、思想要素(包括思想教育要素、审美要素和心理要素等),各成分包括高中化学教材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及具体的呈现方式。它的分类可以从两个纬度展开,即形式结构和实质结构。高中化学的形式结构是教材的外部存在形式,即教材的“躯壳”;实质结构是教材“精、气、神”,决定了教材的教育价值。它的结构特征表现为:整体性和开放性的辨证统一、动态性和稳定性的辨证统一、教材系统和环境的互塑共生。
     笔者从形式结构和实质结构两个纬度,对高中化学教材的结构进行了如下的比较。从形式结构看,在宏观结构上,新教材更好地处理了必修与选修的关系,增强了教材的弹性;在微观结构上,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增设了许多小栏目(如阅读、讨论、家庭小实验等),增加了图表的数量,改革了教材的版面和版式,增强了教材的灵活性和实用性.从实质结构看,首先,在知识结构上,新教材与旧教材的知识体系大体保持一致,但是新教材通过增删许多知识点,使教学内容
    
     主干突出、层次分明,并更加贴近生活、联系社会;通过调整某些章
     节的编排顺序,使“三序”更好地结合起来;其次,在能力结构上,
     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分别在课文系统、实验系统、练习系统中加大
     了能力培养的力度,顺应了当前素质教育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最后,
     在思想品质上的培养方面,新教材扩展了思想品质培养的内涵,从多
     方面入手,采用多种方式教育学生,增强了教材的思想价值.综上所
     述,新教材比之旧教材在结构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任何事物总
     是在不断发展和演化的过程中趋向于成熟和完善,新教材是在吸取传
     统教材编写经验的基础上编排的,它依然难以摆脱学问中。二课程的影
     响,本身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例如,过分强调化学知识本身的系统性,
     而对化学与其它学科的横向联系不足;教材中的理论体系缺乏开放性;
     重伽学生低层次能力的培养,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未予重视等.
     如何对高中化学教材的结构进行优化?笔者认为,优化高中化学教
     材结构必须要有现代教育的理论依据.系统科学是连接哲学和自然科
     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的纽带,为化学教材结构的优化提供了方法
     论依据.系统是由特定属性的要素经特定的关系而构成具有特定功能
     的整体.化学教材是一个系统,该系统中的各要素之间存在着特定关
     系,形成一定的结构.即使要素相同,如果结构不同,功能也会不同,
     所以化学教材结构存在优化的必要.化学教材作为课程的一部分,它
     的改革是同课程改革密不可分的.现代课程论的发展为教材结构的优
     化提供了宏观指导.建构主义的“倩景、协作、会话、意义建构”理
     论为化学教材的编写提供了微观的指导.优化化学教材结构还必须考
     虑其现实依据,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质量、规格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所以,化学教材的编排应该“与时俱进\ 顺应社会发展要求.化学学
     科的概念、原理、畔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是化学教材结构优化的
     “内核\ 学生发展方向的不同制约着高中化学教材的宏观结构.学生
    间 的认知顺序和。理发展顺序制约着高中化学教材的编排顺序.此外,
     化学教材结构的优化还要考虑化学教法和学法的关系.
     对于高中化学教材结构的优化,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方面进行.
     7
     3
    
     (l)精选教材内客,优化结构元素.它要求高中化学教材保证基础、
     体现先进.化学教材的
The reform in teaching materials is the key question of the reform in education. And the structure of teaching materials is the "skeleton", and the base on which teaching materials exist. The structure of teaching materials determines quality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s, and even the success or failure in education. For a long tim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subject-centered curriculum theory, the chemistry teaching materials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always adopt chemistry-centered model in our country, the compilers have stressed on the logicality and integrity of chemistry knowledge, which made the teaching materials to be the reduced books of chemistry knowledge. Such kind of chemistry teaching materials is easy to "teach" but difficult to "learn". However, it is inspired that the new chemistry teaching materials in high middle school (published by the People's Educational Publishing House in 2000) reform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aterials. They display the obvious superiorities and characteristics after be
    ing tested in three provinces and one city for three years. This thesis will compare the new chemistry teaching material with the old ones(published by the People's Educational Publishing House in 1990)and than discuss the optimization of its structure in theory.
    The structure of chemistry teaching materials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is the logical organization among elements and components inner the teaching materials, those elements include knowledge element (e.g. chemical knowledge and chemical skills), capability element and thought element (e.g. idea education, aesthetic judgment and psychological element etc.); those components include the educational target, teaching contents
    
    
    and concrete teaching models. It can be classified in two respects: form structure and content structure. The former is the exterior format of teaching materials; the latter is the "spirit" of it, which determines its educational value. The structure of chemistry teaching materials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has the following features: the dialectic unification of integrity and unrestricting, stability and dynamic and the complementarities between the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he environm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both form and content structures, this thesis makes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new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he old ones. The comparison of form structure can be analyzed from macro and micro aspect. In macrostructure, the new teaching do better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pulsory and selective contents than the old ones, enhancing the flexibility; hi microstructure, the new ones increase some columns (e.g. reading, discussion, home-experiments etc.) and the amount of charts, and change the space of a whole page and format. All of these make the new teaching materials more agile and practicable. In content structure, above all, the two series of teaching materials are consistent with each other in knowledge structure, while the new ones increase and delete some knowledge points, which make the backbone stand out and the arrangement evident; the structure of the new materials run reasonably through adjusting the sequence of certain paragraphs; secondly, in capability structure, compared with the old ones, the new teaching material enhance the ability -trained degree, which acclimate the demand of EQO education; thirdly, in deal-educated structure, the new teaching materials enlarge the connotation of idea quality training, instruct students in various ways, enhance the teach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value. In a word, the new teaching materials make a great progress in structure than the old ones. However, things always tend to have a progress to become mature and perfect, the new teaching materials are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aterials'
    
    experience, it certainly can not break away from the influence of the subject-centered curriculum theory, in addition, it also has some shortcomings, as the overemphasizing the integrity of the chemistry knowledge while neglecting the synchronic relations to other subje
引文
[1]钟启泉:《终身教育与课程改革》,载《外国教育资料》1999年第3期。
    [2]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编:《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版第144页。
    [3][5]欢喜隆司著 钟启泉译:《关于教材的若干问题与课题》,《载外国教育资料》1998年第3期。
    [4][16][18]范印哲著:《教材的设计与编写》,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年版第6页、145页。
    [6][10]叶立群著:《课程教材改革的探索》,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62页。
    [7]丁朝蓬:《教科书结构分析与内容质量评价》,载《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第8期。
    [8]苗东生著:《系统科学精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39页。
    [9][45][46]钟启泉、崔允沸、张华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1]钱扬义:《化学教材插图面面观》,载《化学教育》1995年第7期。
    [12]毕华林:《化学教材编写中几个问题的探讨》,《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第3期。
    [13]贾秀峰:《试论教材结构的完整性》,载《齐齐哈尔学报》1998年第2期。
    [14]胡美玲:《新高中化学教材实验本的特点》,载《课程·教材·教法》1998年第4期。
    [15]王晶:《高中化学教材的研究与改革》,载人教社网站中学化学网页。
    [17][30]钟启泉:《现代课程论》,上海世纪集团,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207页、112页。
    [19]李开祥:《高中化学教材新教材的特点和优势》,《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0年第12期.
    [20]转引自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71年版207页
    [21]闫立泽、韩庆奎著:《化学教学实验研究》,南海出版公司1997年版73页
    
    
    [22]刘国显编著:《练习设计的艺术》,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1页。
    [23]刘电芝:《教材的宏观评价和微观评价》,载《课程·教材·教法》1996年第4期。
    [24]课程教材研究所编:《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354页、412页。
    [25]张桂珍:《谈教材插图的教学价值》,载《试教通讯》(人民教育出版社内部资料)1999年第16期。
    [26][27][31]魏冰:《试论制约化学课程设计的内外因素》,《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996年第1-2合期。
    [28][29]陈琦 张建伟:《建构主义与教学改革》,《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年第3期。
    [32][37]毕华林:《化学课程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51页、54页。
    [33]吕达:《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的思考》,《课程教材研究15年》1997年版第31页。
    [34]谢祥林 陈云莎:《高中化学课程现状及改革》,载《现代教育研究》1998年第3期。
    [35]《中、日、韩三国高中化学课程比较》,《课程教材研究15年》第345页。
    [36][美]拉尔夫·泰勒 著 施良方 译 瞿葆奎 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68页。
    [38][39][42]高凌飚:《国外中学理科教材变化》,载《课程·教材·教法》2002年第1期。
    [40]转引自《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课程编制和教学设计地启示》,《课程·教材·教法》1992年第6期。
    [41]转引自Driver,R.;Squires,A.;Rushworth,P.&Wood-Robinson,V.(1994):Making sense of secondary science-re-search into Children's ideas.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
    
    
    1、范印哲编著:《教材设计与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美]拉尔夫·泰勒著,施良方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3、李金松编著:《系统论 信息论 控制论与教育改革》,湖北教育出版社。
    4、刘显国编著:《练习设计的艺术》,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5、刘知新主编:《化学课程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6、苗东升主编:《系统科学精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7、瞿保奎主编:教育学文集《课程与教材》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8、邵瑞珍主编:《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9、王策三著:《教学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10、闫立泽、韩庆奎著:《化学教学实验研究》,南海出版公司1997年版。
    11、叶立群编著:《课程教材改革探索》,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12、曾天山著:《教材论》,广西师大出版社1997年版。
    13、钟启泉编著:《现代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14、周志华主编:《生活.社会·化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5、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本》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二册,化学(选修)第三册。
    16、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实验修订本·必修)》第一册、第二册。
    17、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实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第一册、第二册。
    18、广西师范大学编写《中学化学程序启发教材》上、下册。
    19、课程教材研究所编:《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0、M.R. Eraut.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al Evaluation, edited by Herbert J Walberg and Geneva D Haertel, Pergamon Press, 1990.74.
    
    
    21、郭晓明:《整体性课程结构观与优化课程结构的新模式》,载《现代教育研究》2000年第2期。
    22、谢慧盈:《课程改革的理论探讨》,载《教育评论》1997年第5期。
    23、吴志华:《新编高中生物教材应体现能力培养结构》,载《课程·教材·教法》1996年第10期。
    24、岳波:《对高中化学教材理论知识编写的几点建议》,载《化学教育》2000年第12期。
    25、廖哲勋:《论中小学课程结构的改革》,载《教育研究》1999年第7期。
    26、曾义诚:《谈新教材小栏目的运用》,载《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0年第10期。
    27、张家登:《高一化学新教材的特点》,载《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998年第3期.
    28、(日)三原征次著,钟启泉译:《教材编制的思想与实践》,载《外国教育资料》1989年第3期。
    29、吴履平:《基础教育教材建设回顾;1986-1998》,载《课程教材研究15年》,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30、毕华林:《化学教材评价标准初探》,载《化学教育》1991年第2期。
    31、姚曦红:《初中化学教材中的科学素质培养》,载《教材·教法·学法》1996年第3期。
    32、余文森:《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评析》,载《外国教育研究》1992年第3期。
    33、余文森:《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评析》。载《外国教育研究》1992年第3期。
    34、(日)井上弘著,钟言译:《教材结构化的逻辑与策略》,载《外国教育资料》1991年第2期。
    35、解守宗:《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的趋势与动态》,载《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996年第12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