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省级报纸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特征及传播效果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首先,国内媒体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的研究一部分以思辨研究为主,这种感悟式的总结尽管对突发事件报道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但理论的科学性、客观性、严密性值得推敲。另一部分研究,虽然对突发事件的报道使用了实证研究的方法,但似乎重描述统计结果而轻分析原因,结果是造成数据的堆积,而缺少理论上的深入探讨。其次,在分析当中缺少比较研究,即使有,这种比较研究多为媒体之间的横向共时性分析,很少有时间上的纵向历时性分析。再次,对事件报道的研究视域往往集中于国家级媒体,较少对省级媒体的关注。最后,相关的研究结论往往是以宏观的角度来提出对策,很少有从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角度来提出对策、解决问题。
     基于此,本文主要使用定量的实证研究方法,选取危机报道中当中的一个分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作为研究的切入口,把省级报纸《新华日报》和同属于一个报业集团的《扬子晚报》作为研究的个案,并结合部分读者问卷调查,在分析传播效果的基础上探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的某些特征,进而提出一些改进突发事件报道的方法。
     在对两报进行内容分析后发现,两报在纵向时间维度的报道差异要明显于横向比较的媒体维度的差异。2004、05年禽流感报道的表现要基本好于2003年非典报道。在对南通市300名读者随机问卷调查后发现,人们对两报2005年禽流感报道的满意度要高于2003年非典报道,对《扬子晚报》的整体评价要好于《新华日报》。读者希望媒体主要从信息量、准确性、及时性等方面对报道加以改进。
     本文在最后一章分别从微观的角度对突发公共事件报道提出了改进意见,从宏观角度提出了如何建构突发公共事件报道应急系统与应急机制。
First of all, up to now one part of studys about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nly tell us how or what about of the object of research .Though the conclusion is revelation to report in crisis in a way, it is whether scientific and objective or not that need more reasoning and argumentation.The other part of studys attach importance to process in parallel to analysis, which lead to accumulation of date and lacking of deep theory. Secondly, previous studys lack of researching from time to time. What's more, the study of point of view is more focuse on national media to provincial media .In the end, the countermeasure is raised about macroscopical point of view lacking of microcosmic angle of view. Above all, the paper is adopted 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 choosing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as an entrance. Choosing XingHua Daily and Yangtse Evening Post as a case of study have a content analysis combining of questionnaire research which describes effects of communication .Then we bring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material methods aiming at conclusion of the study.
     We found that longitudinal comparison is more different to horizontal comparison and the performance of report Of bird-flu in 2004、2005 is better to SARS news in 2003 .the three hundred of readers of Nantong city in Jiangsu province who selected by random sampling give higher valuation to news about bird-flu comparing to news about SARS and better valuation to Yangtse Evening Post in parallel to Xinhua Daily. The readers expect media to improve quantity of information, veracity about public emergency and to report news in time.
     The last chapter of the paper puts forward effective method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crisis news and raise countermeasures on mechanism and emergency system of crisis report.
引文
①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务院2006年1月8日发布)》,转引自苗兴壮著:《突发事件应急静态系统建构》,第329页。人民出版社出版,2006年5月第1版。
    ② 贾亦凡:《从集体失语到连篇累牍》,载《中国记者》2003年第6期,第11页。
    ③ 夏倩芳,叶晓华:《从失语到喧哗》,载《新闻与传播研究》,2003年第2期,第58页。
    ①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务院2006年1月8日发布)》,转引自苗兴壮著:《突发事件应急静态系统建构》,第335页。人民出版社出版,2006年5月第1版。
    ② 薛澜等著;《危机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24-25页。
    ① 韩刚:《传播学者的缺席:中国大陆健康传播十二年—一种历史视角》,载《新闻与传播研究》,2004年第1期,第22页。
    ② 张自力:《“健康的传播学”与“健康中的传播学”——试论健康传播学研究的两大分支领域》,载《现代传播》2003年第1期,第15页。
    ③ 张自力:《论健康传播研究的9个方向》,载《新闻与传播研究》,2005年第3期,第16页。
    ① 张自力:《健康传播研究什么——论健康传播研究的9个方向》,中华传媒网,2005
    ② 孙旭培,王勇:《不同理念导致不同实践——非典报道与禽流感报道的比较研究》,载《当代传播》,2004年第3期,第21页。
    ① 卜卫:《方法论的选择:定性还是定量》,载《国际新闻界》,1997年第5期,第50页。
    ② 卜卫:《论传播学定性研究方法》,载《国际新闻界》,1996年第6期,第46页。
    ① 郭庆光著:《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14页。
    ② (美)迈克尔·辛格尔特里著:《大众传播研究现代方法与应用》,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第273页。
    ③ 戴元光著:《传播学研究理论与方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09页。
    ① 顾海兵:《必须高度重视社会科学在防治非典中的战略作用》,http://www.dajun.com.cn/feidian7.htm。
    ② 童兵:《非典时期新闻传媒的角色审视》,载《当代传播》2003年第5期,29页。
    ③ 《非典报道过头了吗?当SARS碰撞中国传媒.》,http://www.sina.com.cn,源自2003年06月22日《南风窗》。
    ④ 代婷婷:《突发事件报道的控制平衡》,载《今传媒(学术版)》,2005年第04期,第22页。
    ① 张杰,蒋晓丽:《论危机事件中新闻媒体的传播策略》,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第185-188页。
    ② 苑志强:《突发事件中媒体应对策略分析》,载《声屏世界》2005年02期,第32页。
    ③ 吴峰:《从“禽流感”的报道来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媒体的报道方略》,载《新闻知识》2006年第1期,第10页。
    ④ 张自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中的媒体策略》,载《中国记者》2005年第10期,第12页。
    ⑤ 霍建虹:《正确处理公共卫生事件报道》,http://zjjx.zjol.com.cn/05zjjx/system/2005/10/31/006351206.shtml
    ⑥ 施锦昌:《改进突发事件报道,我们应该怎么做》,载《新闻战线》(2004年第1期,第34页。
    ⑦ 张君昌:《媒体舆论与全民动员—中国传媒抗击非典报道全景透视》,载《现代传播》2003年第6期,第23-28页。
    ⑧ 邵强:《关于突发事件报道的几点思考》,载《大众传媒》学报2002年第2期第33页。
    ① 钟剑茜:《从受众心理看纸媒体非典报道》,载《当代传播》2005年第5期,第47页。
    ② 栾轶玫:《SARS期间媒体报道的舆论学分析》,载《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3年第7期,第20-22页。
    ③ 夏倩芳,叶晓华:《从失语到喧哗:2003年2月——5月国内媒体SARS危机报道跟踪》,载《新闻与传播研究》。2003年第2期,第56页。
    ④ 王辰瑶:《SARS报道中的人物形象分析》,http://academic.mediachina.net/academic_xsjd_view.jsp?id=1402
    ① 陈力丹:《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中信息流障碍分析》,载《新闻界》2005年第6期第13页。
    ② 殷强:《再论国外公共卫生传播的危机报道》,载《国际新闻界》,2003年第6期,第19-23页。
    ③ 李书藏:《英国媒体如何应对公共卫生危机》,载《国际新闻界》,2003年第8期,第32页
    ④ 《中国媒体的责任与方向》,http://www.sina.com.cn,转自2003年02月28日 《南方周末》第6版。
    ①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务院2006年1月8日发布)》,转引自苗兴壮著:《突发事件应急静态系统建构》,第330页。人民出版社出版,2006年5月第1版。
    ② 张自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中的媒体策略》,载《中国记者》,2005年第十期,第19页。
    ① 《新华日报刊例》,载http://www.mtklw.com.cn/User/mIntro-3161.jhtml,2006年4月4日。
    ② 《扬子晚报刊例》,载htpp://www.mtklw.com.cn/User/mIntro.asp?strUser=445,2007年2月27日。
    ① 林永年著:《新闻报道形式大全》,杭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P319页。
    ① 转引自《突发事件与媒体报道》,赵士林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57页。
    ② 蔡铭泽、何又华:《广州三大报“非典型肺炎”事件报道评析》,载《中国记者》2003年第4期,第28页。
    ① 张自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民意与传媒》,载《新闻大学》,2005年冬季号。第20页。
    ① 张自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民意与传媒》,载中华传媒网
    ① 张自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民意与传媒》,载中华传媒网。
    ② 夏倩芳、叶晓华:《从失语到喧哗:2003年2月—5月国内媒体SARS危机报道跟踪》,载传媒学术网。
    ① 曾庆香:《新闻叙事学》,中国广播出版社,2005年1月版,第19页。
    ② 曾庆香:《新闻叙事学》,中国广播出版社,2005年1月版,第109页。
    ③ 李彬:《符号透视:传播内容的本体诠释》,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09页。
    ① 丁未,王轩:《危机传播——上海非典事件传播调研》,载传媒学术网〉〉学术焦点〉〉文章,2006-01-13
    ② 喻国民等:《突发公共危机背景下的传播路径、效果与策略研究》,载冯惠玲主编:《公共危机启示录—对SARS的多维审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13页。
    ① 张海鹰:《抗击非典斗争中的信息整合和传播》,转引自《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重大突发事件与新闻传播”学术研讨会学者发言》,载传媒学术网〉〉学术焦点〉〉文章,2006-01-17
    ② 郑兴东:《受众心理与传媒引导》(修订本),新华出版社,2005年版。第266页。
    ① (美)威尔伯·施拉姆等,《传播学概论》,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114页。
    ① 杨海涛:《由国内媒体的“非典”报道看信息生态问题》,载传媒学术网〉〉学术焦点〉〉文章,2006-01-13
    ② 喻国明:《面对重大事件时的传播渠道选择》,载传媒学术网〉〉学术焦点〉〉文章,2005-12-20
    ① 滕朋:《论突发公共事件中新闻报道的应急机制》,载《新闻界》,2006年第4期,第15页。
    ① 喻国民等:《突发公共危机背景下的传播路径、效果与策略研究》,载冯惠玲主编:《公共危机启示录—对SARS的多维审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23页。
    ① 陈崇山、孙五三主编:《媒介·人·现代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125页。
    方晓红著:《大众传媒与农村》,中华书局出版,2002年。
    李良荣著:《新闻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扬开忠 陆军等编著:《国外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管理要览》,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年
    薛澜、张强、钟开斌:《危机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
    展江、白贵主编:《中国舆论监督年度报告(上)》(2003-200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卜卫著:《媒介与性别》,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2001年。
    陈崇山、弥秀玲主编:《中国传播效果透视》,沈阳出版社1989年。
    风笑天:《社会调查中的问卷设计》,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
    龙耘:《电视与暴力——中国媒介涵化效果的实证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
    丁汉青著:《广告流理论与实证分析》,新华出版社,2005年。
    戴元光 苗正民编著:《大众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年。
    李志辉 罗平主编:《SPSS for windows统计分析教程(第2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
    韩运荣、喻国民:《舆论学,方法、原理及应用》,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
    喻国明著:《媒介的市场定位:一个传播学者的实证研究》,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
    柯惠新:《媒介与奥运》,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年。
    陈崇山、孙五三主编:《媒介·人·现代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童兵:比较新闻传播学[M].北京: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2002年。
    柯惠新 祝建华编著:《传播统计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
    邓利平著:《负面新闻信息传播的多维视野》,新华出版社,2001年5月。
    曾庆香著:《新闻叙事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1月。
    喻国民,张洪忠等:《突发公共危机背景下的传播路径、效果与策略研究》,载《公共危机启事录》,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第107页-147页。
    李良荣著:《中国报纸理论与实践》,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
    李良荣著:《李良荣自选集:新闻改革的探索》,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王欣荣著:《传播报道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年版。
    李欧梵著:《清水河畔的臆语》,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
    (美)丹尼尔·戴扬(D.Dayan),(美)伊莱休·卡茨(E.Katz)著:《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
    (美)罗伯特·C.艾伦编:《重组话语频道》,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加)哈罗德·伊尼斯著:《传播的偏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梅尔文·L·德弗勒、埃弗雷特·E·丹尼斯:《大众传播通论》,华夏出版社,1989年。
    迈克尔·辛格尔特里,《大众传播研究:现代方法与应用》,华夏出版社,2000年。
    (美)F.D沃林斯基,孙牧红等译:《健康社会学》,华夏出版社,1999年
    (英)诺曼·费尔克拉夫著,殷晓蓉译:《话语与社会变迁》,华夏出版社,2003年7月。
    (荷)托伊恩·A梵·迪克著,曾庆香译,《作为话语的新闻》,华夏出版社,2004年。
    (美)艾琳·伯林·雷等著,龚文庠、李利群译:《健康传播:个人、文化与政治的综合视角》,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
    沃纳·赛佛林:《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华夏出版社2000年。
    王贵斌:《从SARS新闻报道看人民日报之媒介真实建构》,《贵阳金筑大学学报》,2004年3月,第29-31页。
    张自力,《健康传播研究什么——论健康传播研究的9个方向》,中华传媒网,2005年
    张自力(2001),《论健康传播兼及对中国健康传播的展望》,《新闻大学》2001年秋季号
    张杰、蒋晓丽:《论危机事件中新闻媒体的传播策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5期,185-187页。
    钟新:《危机效应与传媒功能》,《国际新闻界》,2003年第5期,第19-21页
    毛晓梅:《浅论突发性事件的新闻传播和应对措施》,传媒学术网,(2005-08-25)
    杨至聪、邓涛:《媒体与政府在危机传播中的合作》,《采写编》,2005年第2期,17-19页
    何德功:《日本媒体突发事件报道的原则》,新华网,2004年11月05日
    杜骏飞:《流言止于传媒的公信》,《新闻导刊》,2003年2期
    徐威,欣之:《上海切实改进突发事件报道研讨会综述》,人民网,2003年07月24日
    蔡雯:《从“非典’,报道看新闻编辑策略》,国际新闻界2003年第5期,10-12页。
    张亮:《城市公共突发性事件中的媒体功能》,《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年第04期,37-40页。
    陈栋、姚洪磊、蔺志强:《反思:媒体怎样应对突发事件》,《当代电视》,2004年第8期,第62-63页。
    喻国明 张洪忠 靳一 张燕:《面对重大事件时的传播渠道选择——有关“非典”问题的北京居民调查分析》,新华网 (2003-06-03 12:43:34)。
    贾亦凡:《从集体失语到连篇累牍》,新华网(2003-06-03 12:36:59).
    廖怀凌:《激情·理智·真实——报道“非典”的感想》,新华网(2003-06-03)
    华艳红:《论社会危机中的传播失范—由SARS事件和禽流感事件说起》,《浙江广播电视学刊》,2004年第2期,第9-13页。
    殷强:《再论国外公共卫生传播的危机报道》,《国际新闻界》,2003年第6期。第9-23页。
    方雪琴:《信息公开与媒体理性—试论危机传播中的舆论引导策略》,《中州学刊》,2004年第6期,184-185页。
    吴峰:《从“禽流感”的报道来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媒体的报道方略》,《新闻知识》,2006年第1期。第10页。
    吴潮:《从四川“怪病”看近年来我国公共卫生危机报道的前行轨迹》,载《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年第二期,33—35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