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视角下的中国海权保护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海权”是在古代海上武装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概念,19世纪末马汉在创立海权论的时候,他认为海权不仅包括用武力控制海洋或其他任何一部分的海上军事力量的发展,而且还包括一支军事舰队源于和赖以存在的平时贸易和海运的发展。不过海权发展到今天,它的内涵己得到了极大的丰富,随着海洋成为国际社会重大政治、经济、法律、军事、文化利益的重要领域,海权的内涵也随之发生变化,据此,海权可分为狭义海权和广义海权,这主要是从国际海洋法的角度进行的划分。经过长期的发展,20世纪初的中国产生了朦胧的海权意识,历史发展到今天,中国的海权观已比较明确,然而,在现实中,中国却面临着一些列的海权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尤其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通过以后,中国面临的海权问题更为严峻,主要有中日东海划界争端、钓鱼岛主权争端、南海问题等,其中,以南海问题最为复杂,这是目前世界上涉及国家最多、情况最为复杂的海权之争。在南海海域,我国有着无可争辩的历史性权利,而且在南海断续线内的水域又是我国的历史性水域,这些都是客观的历史事实,不容忽视,因为这是我国主张南海主权权利最有利的理由和证据之一。当前,我国所面临的海权问题越来越严峻,如何维护我国的海权,是促进我国海洋事业全面发展的关键之一,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海权作为国家主权的一部分,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国家主权在海洋表达权利的具体体现,也是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内容,如何保证海权安全,在中国高速发展的今天尤显重要。国外海洋大国维护海权、管理海洋的先进经验,对我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同时,需要结合我国国情,建立我国的海权保护体系,即通过制定国家海洋战略、完善海洋法律体系、建立海洋综合管理体制、组建中国海岸警卫队等措施,维护我国海权,促进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最终走向海洋强国的发展之路。
"Sea power" is a concept formed and developed in the ancient maritime armed struggle, in the late19th century, when the creation of Sea Power by Mahan, in his view of sea power includes not only the use of force to control the sea or any other part of the naval forces development, but also includes a military fleet from the existence of the usual trade and maritime development.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of sea power to this day, its content has been greatly enriched, as the oceans become important area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o the major political, economic, legal, military, and cultural interests of the connotation of the sea power also will be changed, according to this, sea power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narrow sea power and the broad sea power, this is main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ternational law of the division. After long-term development, the early20th century China had a dim awareness of sea rights,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to today, China's concept of sea rights has been relatively clear, however, in reality, China is facing a series of sea rights dispute.
     After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due to historical issues are not solved properly, Especially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 " passed after, China is facing more serious sea rights dispute, mainly Sino-Japanese East China Sea demarcation dispute, the Diaoyu Islands sovereignty dispute, the South China Sea issue, of which the most complex is the South China Sea issue, which is in the current world involves state most, the most complex sea rights struggle. In the South China Sea, China has indisputable historic rights, and the interrupted line in the South China Sea waters of historic waters, these are objective historical facts can not be ignored, because this is China advocates the sovereign rights of the South China Sea one of the most favorable reasons and evidence. At present, our country faces the sea rights dispute to more and more severe, how to preserve our sea rights, is one of the keys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china's ocean career, the development of our economy and society has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Sea right as part of national sovereignty, ha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position, it is a concrete manifestation of national sovereignty to express their rights in the ocean and also the national interests and the security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 how to ensure the security of sea righ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 today. Foreign marine country to maintain sea rights and to manage the advanced experience of the ocean, to our country ha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significance, meanwhile, need to combine with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the establishment of China's sea rights protection system, through the national marine strategy formulated, improve the marine legal system, the establishment of marine integrated management system, the formation of the China Coast Guard,to safeguard China's sea rights,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marine career, and Ultimately toward the road of development of the maritime country.
引文
1如果没有特殊说明,文中所说《公约》皆指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2张文木.论中国海权[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9年版,P8.
    3[美]马汉,萧伟中、梅然译.海权论[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1997年版,P419.
    4章士平.中国海权[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年版.
    5巩建华.海权概念的系统解读与中国海权的三维分析[J].太平洋学报,2010年第7期.
    6章士平.中国海权[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年版,P291.
    7朱奇武.中国国际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P182.
    8巩建华.海权概念的系统解读与中国海权的三维分析[J].太平洋学报,2010年第7期.
    9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10马汉在1897年到1914年的36年间,共有137篇(部)论文问世,其中有专著20部,在海权和海军战略理论方面取得了开创性成就,是世人公认的“海权理论之父”。他所著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在1890年出版,这是马汉海权论的第一部成功之作,是海权论三部曲的第一部,也是马汉海权论的奠基之作。另外两部著作是《海权对法国大革命和帝国的影响(1793-1812)》和《海权的影响与1812年战争的关系》,分别于1892年和1905年出版。
    11石家铸.海权与中国[D].上海:复旦大学,2006年.
    12张炜、郑宏.《影响历史的海权论一马汉《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浅说》[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P33.
    13[美]马汉,萧伟中、梅然译.海权论[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1997年版,P2.
    14同上,P38.
    15石家铸.海权与中国[D].上海:复旦大学,2006年,P24.
    16王生荣.海洋大国与海权争夺[M].北京:海潮出版社,2010年版,P9.
    17石家铸.海权与中国[D].上海:复旦大学,2006年,P23.
    18同上.
    19张炜.迎接海洋世纪一现代海权[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版,P7.
    20《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是中国与东盟各国于2002年11月4日在柬埔寨王国首都金边签署的有关南海问题的行为宣言,意在共同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该宣言强调在和平解决南海问题之前,有关各方应保持克制,不采取使争议复杂化和扩大化的行动,这对维护中国南海权益,增进中国与东盟各国互信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21吴士存.南沙争端的起源与发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P2.
    22中国能源报,2011年06月20日第04版.
    23据预测,南海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24个沉积盆地,总面积约72万平方千米,油气储量约420亿吨。南沙群岛附近海域分布10个油气盆地,面积约41万平方千米,油气储量约350亿吨。而据中国地矿部估计,南海可能蕴藏有170亿吨石油,假如这是事实,它将超过科威特的蕴藏量。
    24任珂瑶.南海问题上的利益冲突与中国的战略选择[D],苏州:苏州大学,2011年.
    25吴士存.南海问题文献汇编[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年版.
    26同上,P231.
    27中国南海研究院.历史性权利与历史性水域研究[M].海口:中国南海研究院,2004年版,P3.
    28同上.
    29同上.
    30傅崐成.海洋法专题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P324.
    31中国南海研究院.历史性权利与历史性水域研究[M].海口:中国南海研究院,2004年版,P20.
    32同上,转引自P21.
    33同上,转引自P22.
    34同上,P26.
    35挪威政府于1935年7月12日颁布了一项法令,这项法令在挪威北部划定了一块保留区域,作为本国国民的捕鱼区。后由于在1948年和1949年间,英国大批拖捞船被挪威政府逮捕和控告,冈此英国政府向国际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国际法院确认该项划界是否违反了国际法。该案中,关于历史性水域的性质,国际法院指出,历史性水域是那些“不具有内水特征,但因其存在历史性权利而视为内水的水域”。历史性水域可视为内水,这一论断十分重要,意味着一国可对其历史性水域行使完整的主权。可以说英挪渔业案在某种程度上对历史性水域的法律地位予以了界定。后在1951年的判决中,国际法院认为,该法令使用的划界方法以及划出的界线均未违反国际法,法院承认了挪威对其周边海域的权利是一种历史性权利,并可以对抗和背离现代国际法公认的划界规则。参见:中国南海研究院.历史性权利与历史性水域研究[M].海口:中国南海研究院,2004年版,P58-P68.
    36中国南海研究院.历史性权利与历史性水域研究[M].海口:中国南海研究院,2004年版,P27.
    37同上,P28.
    38同上,P29.
    39转引自杨朝军.国际习惯与国际惯例之辨析[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第1期.
    40周鲠生.国际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1同上.
    42中国南海研究院.历史性权利与历史性水域研究[M].海口:中国南海研究院,2004年版,P52.
    43丰塞卡湾位于太平洋中美洲海岸,其西北面、北面、东南面有三个国家,分别是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这三个国家曾经都是西班牙殖民地危地马拉的一部分,中美洲1812年独立后,成立了中美洲联邦共和国,后又于1839年分裂,这三个国家均各自独立,不过在岛屿和海域划界上产生争议,于是他们将争议提交国际法院解决。在该案中,国际法院认为丰塞卡湾三海里以外地区直到湾口是争议三方共同享有的历史性水域,实际上也具有内水的性质,但是属于三国共同拥有,冈为它们一直以来都在事实上共同行使对该水域的权利,实际上承认了对历史性水域的权利可以通过继承取得,而且可以共同享有。
    们中国南海研究院.历史性权利与历史性水域研究[M].海口:中国南海研究院,2004年版,P50.
    44同上,P231.
    45周宇.谁为中国画出九段线[J].凤凰周刊,2011年第24期.
    46中国南海研究院.历史性权利与历史性水域研究[M].海口:中国南海研究院,2004年版,P232.
    47吴士存.南沙争端的起源与发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P36.
    481956年由法国拉鲁斯书店出版的《拉鲁斯世界政治与经济地图集》第138幅“东南亚”图中,有“南沙岛(斯巴拉特利岛)(中国)”的标注,表明南沙群岛归属中国;1969年拉鲁斯书店出版的《拉鲁斯现代地图集》第98—99页,对南沙群岛划有海上国界线,其画法与走向基本与我国的画法一致;另外,法国没有把南沙群岛列入越南、菲律宾国版图内的地图尚有7种。此外,联邦德国1954年出版的《世界大地图》;英国1968年出版的《今日电讯世界地图集》等西方国家出版的10种地图都标注南海诸岛属于中国。
    50李金明.国内外有关南海断续线法律地位的研究述评[J].南洋问题研究,2011年第2期.
    51同上.
    52同上.
    53同上.
    54王建廷.历史性权利的法理基础与实证考查[J].太平洋学报,2011年3月.
    55李金明.国内外有关南海断续线法律地位的研究述评[J].南洋问题研究,2011年第2期.
    56吴士存.南沙争端的起源与发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P38.
    57周忠海.中国的和平发展与国际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P187.
    58中国南海研究院.历史性权利与历史性水域研究[M].海口:中国南海研究院,2004年版,P1.
    59王建廷.历史性权利的法理基础与实证考查[J].太平洋学报,2011年3月.
    60吴士存.南沙争端的起源与发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P70.
    61王建廷.历史性权利的法理基础与实证考查[J].太平洋学报,2011年3月.
    62周忠海.中国的和平发展与国际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P186.
    63蒋帅、刘满达.《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中国海洋权益[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第十卷第二期.
    64孔志国.一个《公约》引发的中国海权危机[J].观察,2011年1月.
    65尹卓.我为何提议制定国家海洋战略[J].中国经济周刊,2010年第9期.
    66中国商务部:http://data.mofcom.gov.cn/channel/includes/list.shtml?channel=mysj&visit=A.
    67中国交通运输部:http://www.moc.gov.cn/zhuzhan/tongjigongbao/.
    68国家统计局: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1/indexch.htm.
    69王历荣.关于中国海洋战略问题的若干思考[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1年第4期.
    70姜延迪.国际海洋秩序与中国海洋战略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0年.
    71史春林.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海权概念与内涵研究述评[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72姜延迪.国际海洋秩序与中国海洋战略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0年.
    73同上.
    74张文木.论中国海权[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第10期.
    75王世涛.论海法的统合[J].时代法学,2011年4月.
    76沈芹.日本_海洋基本法_及其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建议[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7同上,P217.
    78漆菲.中国应建立国家海事委员会——南海五大争议解析[J].凤凰周刊,2011年第24期.
    79韩立民、陈艳.海域使用管理的理论与实践[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P45.
    80维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
    81同上.
    82李培志.美国海岸警卫队[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P138.
    83何忠龙等著.中国海岸警卫队组建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年版,P33.
    84同上,P30.
    85韩立民、陈艳.海域使用管理的理论与实践[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P48.
    86漆菲.中国应建立国家海事委员会——南海五大争议解析[J].凤凰周刊,2011年第24期.
    87同上.
    88何忠龙等著.中国海岸警卫队组建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年版,P75.
    89同上,P78.
    1.张文木.论中国海权[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9年版
    2.[美]马汉,萧伟中、梅然译.海权论[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1997年版.
    3.章士平.中国海权[M].北京:大民日报出版社,1998年版.
    4.朱奇武.中国国际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5.马汉[美],安常容、成忠勤译.海权对历史的影响[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8年版
    6.张炜、郑宏.《影响历史的海权论—马汉《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浅说》[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7.王生荣.海洋大国与海权争夺[M].北京:海潮出版社,2010年版.
    8.张炜.迎接海洋世纪一现代海权[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版.
    9.黄瑶.国际法关键词[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0.秦天、霍晓勇.中华海权史论[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1.鞠海龙.亚洲海权地缘格局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12.李金明.南海争端与国际海洋法[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3年版.
    13.吴士存.南沙争端的起源与发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
    14.吴士存.南海问题文献汇编[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年版.
    15.中国南海研究院.历史性权利与历史性水域研究[M].海口:中国南海研究院,2004年版.
    16.傅崐成.海洋法专题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7.周忠海.中国的和平发展与国际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8.韩立民、陈艳.海域使用管理的理论与实践[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9.李培志.美国海岸警卫队[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20.何忠龙等著.中国海岸警卫队组建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年版.
    21.秦天、霍晓勇.中华海权史论[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2.李金明.南海波涛:东南亚国家与南海问题[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5年版.
    23.[美]比利安娜、罗伯特著,张耀光、韩增林译.美国海洋政策的未来[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年版.
    24.曹文振.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海洋政治[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5.《奥本海国际法》中译本,第一卷第二分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
    26.王铁崖.国际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张文木.论中国海权[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第10期.
    2.巩建华.海权概念的系统解读与中国海权的三维分析[J].太平洋学报,2010年第7期.
    3.马忠法.《海洋自由论》及其国际法思想[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
    4.史春林.孙中山海权观评析[J].福建论坛·大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5.郭渊.晚清政府的海权意识与对南海诸岛的主权维护[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月.
    6.杨震、周云亨.论中美之间的海权矛盾[J].现代国际关系,2011年第2期.
    7.石家铸.海权与中国[D].上海:复旦大学,2006年,P23.
    8.周宇.谁为中国画出九段线[J].凤凰周刊,2011年第24期.
    9.李金明.国内外有关南海断续线法律地位的研究述评[J].南洋问题研究,2011年第2期.
    10.王建廷.历史性权利的法理基础与实证考查[J].太平洋学报,2011年3月.
    11.蒋帅、刘满达.《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中国海洋权益[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第十卷第二期
    12.孔志国.一个《公约》引发的中国海权危机[J].观察,20111年1月.
    13.李巧稚.国外海洋政策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年12期.
    14.郭栋.日本_中国台湾地区海洋事务政策机构比较研究[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15.高战朝、曹英志.联合国有关海洋综合管理的论述[J].国外海洋管理与开发,第1期.
    16.尹卓.我为何提议制定国家海洋战略[J].中国经济周刊,2010年第9期.
    17.王历荣.关于中国海洋战略问题的若干思考[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1年第4期.
    18.姜延迪.国际海洋秩序与中国海洋战略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0年.
    19.沈芹.日本_海洋基本法_及其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建议[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0.王世涛.论海法的统合[J].时代法学,2011年4月.
    21.漆菲.中国应建立国家海事委员会——南海五大争议解析[J].凤凰周刊,2011年第24期.
    22.吴征宇.海权的影响及其限度一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的海权思想[J].国际政治研究,2008年第2期.
    23.刘永涛.马汉及其“海权”理论[J].复旦学报,1996年第4期.
    24.刘新华、秦仪.海洋观演变论略[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25.孙璐.中国海权内涵探讨[J].太平洋学报,2005年10月.
    26.史春林.近十年来关于中国海权问题研究述评[J].现代国际关系,2008年第4期.
    27.马忠法.《海洋自由论》及其国际法思想[J].复旦学报,2003年第5期.
    28.杨东梁.晚清海权观的萌发与滞后[J].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第10期.
    29.李金明.海洋法公约与南海领土争议[J].南洋问题研究,2005年第2期.
    30.吴十存.民国时期的南海诸岛问题[J].民国档案,1996年3月.
    31.黄伟.论中国在南海U形线内“其他海域”的历史性权利[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32.郭真.《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的中国与海上周边国家关系浅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11月.
    33.尹年长、程涛.海权的国际法释义一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相关规定为中心[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08年10月.
    34.刘中民、滕桂青.十余年来国内南海问题的历史地理和法理研究[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2月.
    35.周琦、马少猛.中国海权现状分析及破解海权困境的战略思考一基于国家安全的视角[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11月.
    36.刘小军.关于当代中国海权的若干思考[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37.戴燕.论南海海权与我国国家安全[D],青岛:青岛大学,2009年.
    38.张文木.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海权[J].战略与管理,2003年1月.
    39.莫翔.试析中国的有限海权[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第24卷第1期.
    40.赵建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中国在南海的既得权利[J].法学研究,2003年第2期.
    41.马孆.试析东盟主要成员国的海洋战略[J].东南亚纵横,2010年9月.
    42.刘新华、秦仪.现代海权与国家海洋战略[J].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
    43.张义钧.《欧盟海洋战略框架指令》评析[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1年第4期.
    44.孔志国.《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中国海权策略选择[J].CHINA LAW,2010/03.
    45.黄建钢.论“中国国家海洋战略”一对一个治理未来发展问题的思考[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年3月.
    46.王历荣、陈湘舸.中国和平发展的海洋战略构想[J].求索,2007年7月.
    47.叶自成、慕新海.对中国海权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J].国际政治研究,2005年第3期.
    48.薛健、王伟民.试论中国和平崛起道路上的海洋战略[J].2006年3月.
    49.刘中民.国际海洋形势变革背景下的中国海洋安全战略——一种框架性的研究[J].国际观察,2011年第3期.
    50.刘新华.试论中国发展海权的战略[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6期.
    51.薛桂芳.《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体制下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对策建议[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
    52.易传剑.我国海洋法律体系的重构——以海权为中心[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0年4月.
    53.吴仕春.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构建我国海洋法制的启示[J].新西部,2007年第16期.
    54.王世涛.论海法的统合[J].时代法学,2011年4月.
    55.向力.海上行政执法的主体困境及其克服一海洋权益维护视角下的考察[J].武汉大学学报,2011年9月.
    56.金永明.论南海问题特质与海洋法制度[J].东方法学,2011年第4期.
    57.高昆.对我国周边国家海洋执法实践的研究及启示[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8.王秀芬.中国海洋行政执法主体研究[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3月.
    59.陈霖.论中国边疆海权问题的治理[J].学术探索,2010年第1期.
    60. James Kraska. The Law Of The Sea Convention:a National Security Success—Global Strategic Mobility Through The Rule Of Law[J].The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George Washington International Law Review,2007.
    61. Jonathan I. Charney. Central East Asian Maritime Boundaries And The Law Of The Sea[J]. Americ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October,1995.
    62. Winston P. Nagan、FRSA and Craig Hammer. The Changing Character of Sovereignty in International Law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J]. Columbia Journal of Transnational Law,2004.
    63. Rafael Domingo. The Crisis of International Law[J]. Vanderbilt Journal of Transnational Law, November,2009.
    64. Omar Saleem. The Spratly Islands Dispute:China Defines the New Millennium[J]. American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Law Review,2000.
    65. George Galdorisi. 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a National Security Perspective[J]. Americ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January,1995.
    1.国家海洋局:http://www.soa.gov.cn/
    2.外交部:http://www.fmprc.gov.cn/
    3.法律图书馆:http://www.law-lib.com/
    4.联合国官网:http://www.un.org/
    5.中国南海研究院:http://www.nanhai.org.cn/
    6.维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
    7.国家统计局: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1/indexch.htm.
    8.商务部数据中心:http://data.mofcom.gov.cn/
    9.中国交通运输部:http://www.moc.gov.cn/zhuzhan/tongjigongbao/.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