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视域中的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文化产业作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首先,文化产业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在时代发展中起着价值导向作用,引领文化健康向上发展;其次,在构建和谐社会大背景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文化产业,对于促进和谐文化建设至关重要;最后,在市场经济制度下发展文化产业,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灌输式的空洞说教教育转变为丰富而生动的潜移默化式的教育,寓教于乐,教育效果倍增。改革开放30余年来,伴随着政治、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文化的不断繁荣,洛阳市文化产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在传媒业、文化艺术服务业、文化旅游业、广告会展业以及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中涌现出了众多独具特色的优势企业、优秀文化产品,在这些龙头企业、龙头产品的带动下,有力地促进了洛阳市文化产业的发展。
     在文化产业高速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的同时,亦出现了种种不协调的现象:对发展文化产业观念的认识还没有达到对工业生产力认识的地步,没有将发展文化产业提高到发展工业的高度;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创意型、复合型人才而导致诸多优秀历史文化资源未能充分利用,不能形成文化产业链,提供不了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需求,不能在国内、国际上形成较强的文化竞争力,这些都迫切要求政府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能够协助企业来解决这些问题,共同推动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要解决文化产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就需要加快对政府文化管理部门的改革,尽快组建大文化管理部门,提高文化管理效率,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对于政府部门不能企及的地方,要扶持非政府组织的发展,通过非政府组织来密切联系政府、文化企业和消费者,切实做好对文化企业和消费者的服务,为文化企业的发展解除后顾之忧;文化企业要在政府部门改组的同时加大文化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创意型人才的挖掘、培养,进而带动洛阳文化的产业化、国际化程度的发展,拉长文化产业发展链条,提高洛阳文化的核心竞争力,推动洛阳文化中兴,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
Prosperity of socialist culture and cultural industries as an integral part in the prosperity of socialist culture ha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and role. First, the cultural industry for the prosperity of socialist culture provides the material ba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value-oriented plays a role in leading the culture of healthy development; Second, in the context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and prosperity of socialist culture,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ies, to promote Harmonious culture is essential; Finally, the market economy system in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ies ca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doctrination into the empty preaching education subtle rich and vivid style education and recreation, education multiplier effect.
     For reform and opening up more than 30 years, along with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cultural industries of Luoyang have also made considerable progress. There emerged out of a number of unique advantages of business, cultural products in media industry, cultural tourism, arts and culture services, as well as stationery, equipment and related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of cultural products. In these leading enterprises, drive by a powerful impetus to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in Luoyang.
     In Luoyang, whil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ies, there have been various uncoordinated phenomenon.The concept of cultural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ductive forces has not yet reached the point where knowledge of industrial productivity, without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ies to the height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due to lack of creativity in the process type, compound talents which led to historic and cultural resources have not been fully utilized, can not form the cultural industry chain. It is not a strong competitive edge at home and abroad. These are urgent deman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al industry of Luoyang, and also help enterprise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o resolve the problem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ies in Luoyang, you need to speed up the Luoyang government cultural management sector reform, the formation of large cultural sector as soon as possible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management of cultural industr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ies to provide a good market for environment.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to solve government departments can not manage.Through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to contact the Government, the cultural enterprises and consumers, a really good job of cultural enterprises and consumers, servi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enterprises to resolve worries. Cultural enterprises need to increase the cultivation of cultural industries while the government reorganization of the department,especially of the excavation, cultivation for creative talents, to improve industrial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level for the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Luoyang.To stretch Culture industry chain, and enhanc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cultural industry in Luoyang, promote Luoyang Culture's resurgence, impetus socialism core value system's construction, prosperity socialist culture.
引文
①国家统计局综合司:《系列报告之十八:国际地位明显提高,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http://www.stats.gov.cn/tjfx/ztfx/qzxzgcl60zn/t20090929_402591155.htm。
    ②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5-01/16/content_2467733.htm。
    ③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10/24/content_6938568.htm。
    ①高月:《吉林省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硕士论文),吉林大学2004年版,第1页。
    ②UNCTAD,Creative Industry and Development(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 Eleventh session),Sao Paulo:UNCTAD,2004,(TD(Ⅺ)BP/13).
    ③科教文卫体委:《美国、英国、日本、韩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http://www.hljzx.gov.cn/kjwwtwyh/gzjl/200907212220.htm。
    ④欧阳友权主编:《文化产业概论》,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5页。
    ⑤文化部文化产业司:《中国文化产业的历史机遇与振兴之路》,http://www.mcprc.gov.cn/sjzz/whcys/cygcfx/200908/t20090814_72586.html。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一册,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48页。
    ②同上书,第149页。
    ①孟晓驷:《文化经济学思维——物质与文化均衡发展分析》,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02页。
    ②同上书。
    ③吴元迈:《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化进程和世界文化》,《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第32页。
    ④《毛泽东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45页。
    ①邓群:《邓小平文化工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http://www.gmw.cn/content/2004-09/09/content_95955.htm。
    ①参见顾海良主编:《与时俱进的理论新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13页。
    ②参见李梅军:《从图书馆角度浅谈“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第88-93页。
    ①[德]M.霍克海默、T.W.阿多诺:《启蒙辩证法》,洪佩郁等译,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
    ①[德]瓦尔特·本雅明:《摄影小史: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王才勇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②参见欧阳友权主编:《文化产业概论》,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0-21页。
    ①单世联:《现代性与文化工业》,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81页。
    ②刘玉珠、柳士法:《文化市场学》,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13页。
    ③中宣部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办公室、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编:《国际文化发展报告》,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59页。
    ④蔡尚伟、温洪泉:《文化产业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页。
    ⑤Department for Culture Media and Sport,Creative industries,http://www.culture.gov.uk/what_we_do/creative_industries/default.aspx.
    ①转引自蔡尚伟、温洪泉:《文化产业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6页。
    ②欧阳友权主编:《文化产业概论》,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2页。
    ③文化部:《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http://www.cnci.gov.cn/content/20071112/news_13650_p7.shtml。
    ④国家统计局设管司:《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http://www.stats.gov.cn/tjbz/t20040518_402369832.htm。
    ⑤殷国俊:《我国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研究》,http://www.acci.org.cn/(X(1)S(2tcksc45snpb12j53bq23s55))/info_detail.aspx?colType=AcademicResearch&ColumnId=69&id=97&AspxAutoDetectCookieSupport=1。
    ①刘峰、施祖麟:《休闲经济的发展及组织管理研究》,《中国发展》2002年第2期,第47页。
    ①孟晓驷:《文化经济学思维——物质与文化均衡发展分析》,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37页。
    ②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5-01/16/content_2467733.htm。
    ③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10/24/content_6938568.htm。
    ①《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657页。
    ②顾海良主编:《与时俱进的理论新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56页。
    ④蔡普民:《科学发展观的人学审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69页。
    ①[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周琪等译,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第23-42页。
    ②欧阳友权主编:《文化产业概论》,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00页。
    ③柯可主编:《文化产业论》,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第105页。
    ④[日]日下公人:《新文化产业论》,范作申译,东方出版社1989年版,第19页。
    ⑤中宣部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办公室、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编:《国际文化发展报告》,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234页。
    ①同上书,第233页。
    ②子杉:《国家的选择与安全——全球化进程中国家安全观的演变与重构》,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141页。
    ③花建:《产业界面上的文化之舞》,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89-290页。
    ④中宣部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办公室、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编:《国际文化发展报告》,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650-651页。
    ①《斯大林全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117页。
    ①洛阳市统计局:《洛阳市2007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lytjj.gov.cn/list.asp?unid=223。
    ②洛阳市统计局:《“文化强市”初展新亮点,文化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洛阳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报告之一》,http://www.lytjj.gov.cn/list.asp?unid=258。
    ③洛阳市统计局:《洛阳市2008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lytjj.gov.cn/list.asp?unid=356。
    ④洛阳市统计局:《对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的思考》,http://www.lytjj.gov.cn/list.asp?unid=452。
    ⑤浙江省统计局:《大力发展服务业,实现宁波产业结构转型升级》,http://www.stats.gov.cn/tjfx/dfxx/t20080807_402497497.htm。
    ①河南省统计局:《洛阳就业结构呈现三变化,再就业成效显现》,http://www.stats.gov.cn/was40/gjtjj_detail.jsp?searchword=%C2%E5%D1%F4&channelid=6697&record=30。
    ②洛阳市统计局:《“文化强市”初展新亮点,文化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洛阳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报告之一》,http://www.lytjj.gov.cn/list.asp?unid=258。
    ③洛阳市统计局:《对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的思考》,http://www.lytjj.gov.cn/list.asp?unid=452。
    ①江蓝生、谢绳武编著:《2003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5页。
    
    ①任宁云、朱虹青、李凌凌:《发展文化产业与促进劳动就业》,《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4期,第40-41页。
    ②祖嘉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77页。
    ①祖嘉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77页
    ①参见洛阳市委宣传部主编:《洛阳》,现代出版社1995年版,第1-39页。
    ①参见2005-2009年《洛阳日报》。
    ①洛阳市统计局:《“文化强市”初展新亮点,文化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洛阳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报告之一》,http://www.lytjj.gov.cn/list.asp?unid=258。
    ②洛阳市统计局:《对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的思考》,http://www.lytjj.gov.cn/list.asp?unid=452。
    ①洛阳市统计局:《洛阳:“文化强市”初展新亮点,文化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http://www.ha.stats.gov.cn/hntj/ztlm/whcy/tjfx/webinfo/2008/11/1226573783425931.htm。
    ①参见洛阳网:www.lyd.com.cn。
    
    
    ①洛阳市统计局:《洛阳:“文化强市”初展新亮点,文化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http://www.ha.stats.gov.cn/hntj/ztlm/whcy/tjfx/webinfo/2008/11/1226573783425931.htm。
    ②根据网上公开资料整理。
    ①洛阳市统计局:《洛阳:“文化强市”初展新亮点,文化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http://www.ha.stats.gov.cn/hntj/ztlm/whcy/tjfx/webinfo/2008/11/1226573783425931.htm。
    ②洛阳市文化局文化科:《河洛欢歌广场文化狂欢月活动精彩落幕》,http://www.lywhw.gov.cn/news.asp?id=710。
    ③孙利华、孙会婷:《今年河洛文化旅游节持续时间长,其间世界风情巡游、大遗址保护洛阳高峰论坛等拉动作用突出,在40余天里——全市接待游客705万人次》,《洛阳日报》2009年11月4日第1版。
    ①洛阳旅游网:《洛阳旅游业发展情况介绍》,http://www.lyta.com.cn/zwb/zwgk/ShowInfo.asp?InfoID=117。
    ①刘成武:《第27届洛阳牡丹花会圆满落幕》,http://news.lyd.com.cn/cy.asp?newsid=551266。
    ②刘永:《中国广告业发展更加理性和成熟——访中国广告协会秘书长李国庆》,《中国工商时报》2009年11月3日第1版。
    ③参见中国顺企黄页网:www.11467.com。
    ①邮展办:《凭借成功举办世界邮展,洛阳旅游接待量屡创新高》,http://www.luoyang2009.cn/news/cn/xw/gfxw/20090511/20090511165234931.shtml。
    
    ①徐建忠:《洛阳特色文化旅游产品集中亮相》,http://news.lyd.com.cn/content/2009/1/8/488950.shtml。
    ②参见洛阳美陶三彩工业有限公司:www.meitao.com.cn。
    ①胡志强:《洛阳高仿唐三彩村:复制文物让专家都“打眼”》,http://www.ce.cn/culture/today/200910/20/t20091020_20235831.shtml。
    ①皇甫晓涛:《文化产业新论》,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71页。
    ①欧阳友权主编:《文化产业概论》,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53页。
    ②汤莉萍、殷瑜、殷俊编著:《世界文化产业案例选析》,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5页。
    ①《2009河南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年版。
    ②《2009陕西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年版。
    ③《2009江苏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年版。
    ④《2009陕西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年版。
    ⑤《2009江苏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年版。
    ①中宣部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办公室、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编:《国际文化发展报告》,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45页。
    ①参见刘锦宏、闫翔:《透析美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经济导刊》2007年第9期,第55-56页。
    ②参见陈志江:《政策给予鼓励,法律提供保护——日本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与做法之一》,《光明日报》,2003年8月2日第3版。
    ③参见《政府政策和措施》,http://ce.britishcouncil.org.cn/cn/news.jsp?catid=43#c。
    ④参见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网:《德国文化国务部部长伯恩特·诺伊曼谈文化创意产业》,http://int.ipr.gov.cn/ipr/inter/info/Article.jsp?a_no=284232&col_no=1285&dir=200906。
    ⑤参见姚立:《法国刺激经济不忘文化产业》,http://www.gmw.cn/01gmrb/2009-04/10/content_907437.htm。
    ①参见苏启林、陈丹、李凡:《创意产业:由内涵界定到政策设计的演进》,《新华文摘》2007年第21期,第49-52页。
    ②参见金禅智:《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硕士论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版,第3-4页。
    ③参见中宣部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办公室、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编:《国际文化发展报告》,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419-427页。
    ④同上书,第80-90页。
    ⑤同上书,第98-109页。
    ⑥根据网上公开资料整理。
    ①蔡尚伟、温洪泉:《文化产业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54页。
    ②同上书。
    ③新华社:《文化产业振兴规划》,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9-09/26/content_12114302.htm。
    ①欧阳友权主编:《文化产业概论》,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81页。
    ①徐浩然、雷琛烨:《文化产业管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307页。
    ②同上书,第264页。
    ①厉无畏主编:《创意产业导论》,学林出版社2006年版,第224页。
    ①参见2009年《洛阳日报》、《人民日报》。
    ①联合国新闻部:《非政府组织与联合国新闻部:一些问题和回答》,http://www.un.org/chinese/aboutun/ngo/qanda.html。
    ①《洛阳市彩灯文化艺术协会》,http://bk.lyd.com.cn/citiao.asp?id=16207。
    ②《洛阳市婚庆服务行业协会章程》,http://www.lysiyi.com/xhzcinfo.php?id=13854。
    [1] [德]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一册,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5]《斯大林全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
    [6]《毛泽东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7]欧阳友权:《文化产业概论》,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8]厉无畏:《创意产业导论》,学林出版社2006年版。
    [9]单世联:《现代性与文化工业》,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81页。
    [10]刘玉珠、柳士法:《文化市场学》,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13页。
    [11]中宣部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办公室、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国际文化发展报告》,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12]蔡尚伟、温洪泉:《文化产业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3]徐浩然、雷琛烨:《文化产业管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14]孟晓驷:《文化经济学思维——物质与文化均衡发展分析》,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15]江蓝生、谢绳武:《2003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16]蔡普民:《科学发展观的人学审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17]柯可:《文化产业论》,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18]子杉:《国家的选择与安全——全球化进程中国家安全观的演变与重构》,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版。
    [19]花建:《产业界面上的文化之舞》,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0]洛阳市委宣传部:《洛阳》,现代出版社1995年版。
    [21]皇甫晓涛:《文化产业新论》,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2]汤莉萍、殷瑜、殷俊编著:《世界文化产业案例选析》,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3]李怀亮:《当代国际文化贸易与文化竞争》,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4]顾江:《文化产业经济学》,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5]张锐、李庚香:《河南文化发展报告(200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26]谢名家:《文化经济:时代的坐标——社会发展战略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7]花建等:《文化金矿:全球文化产业投资成功之谜》,海天出版社2003年版。
    [28]彭立勋:《文化软实力与城市竞争力:2008年深圳文化蓝皮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29]赵金昭:《洛阳文化与洛阳经济》,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30] [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周琪等译,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
    [31] [德]M.霍克海默、T.W.阿多诺:《启蒙辩证法》,洪佩郁等译,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
    [32] [德]瓦尔特·本雅明:《摄影小史: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王才勇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3] [日]日下公人:《新文化产业论》,范作申译,东方出版社1989年版。
    [34]苏启林、陈丹、李凡:《创意产业:由内涵界定到政策设计的演进》,《新华文摘》2007年第21期。
    [35]刘轶:《文化产业与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机遇》,《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9年第7期。
    [36]张涵:《关于马克思著作中涉及“文化产业”的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第3期。
    [37]吴元迈:《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化进程和世界文化》,《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
    [38]花建:《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内涵、结构和战略重点》,《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39]李怀亮、闫玉刚:《当代国际文化贸易综述》,《河北学刊》,2005年第6期,2006年第1期。
    [40]姜长宝:《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态势分析》,《宏观经济研究》2010年第2期。
    [41]陈志江:《政策给予鼓励,法律提供保护——日本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与做法之一》,《光明日报》,2003年8月2日第3版。
    [42]高月:《吉林省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硕士论文),吉林大学2004年版。
    [43]金禅智:《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硕士论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版。
    [44]郭宣靆:《出版與虛擬組織研究:從後現代組織觀點論虛擬組織對出版職能分工之影響》(碩士論文),南華大學中華民國92年版。
    [45]アジア?ゲートウェイ戦略会議:《日本文化産業戦略~文化産業を育む感性豊かな土壌の充実と戦略的な発信~》,平成19年版。
    [46] UNCTAD,Creative Industry and Development(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Development Eleventh session),Sao Paulo:UNCTAD,2004.
    [47] Forbes:http://www.forbes.com/。
    [48] Department for Culture Media and Sport(DCMS):http://www.culture.gov.uk。
    [49] Price Waterhouse Coopers:http://www.pwc.com/。
    [50] Creative Economy- Young entrepreneur Awards(YCE):
    http://www.creativeconomy.org.uk/。
    [51] Creative Entrepreneurs Club:http://www.cecni.org/。
    [52] Movies、Reviews、Movie Times、Hollywood News:http://www.hollywood.com/。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