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中的和谐家庭建设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研究和谐家庭建设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义。思想政治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发展取向在理论上引发了寻求新的载体与平台的现实需要。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和谐家庭建设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从实证资料及其调查结果来看,家庭问题的产生有着十分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来看,和谐家庭建设指的就是在以妇联为主的政府组织的积极引导下,以家庭成员为主体,以家庭关系为对象,从心理、思想、道德、文化等方面,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化解家庭矛盾,解决家庭问题的过程。和谐家庭建设的外部调控就是充分调动社会、政府、群众组织的力量,通过政策、法律、服务监督平台等渠道对家庭生活进行干预或者调控,保障家庭稳定发展的过程。在家庭外部,我们应该从政策支持与机制保障两个方面深入推动和谐家庭建设的进行。
Based on the view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research the building ofharmonious family has double significance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educa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of the living world, in theory, leads to the reality need toseek new carrier and platform. As the carrier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building ofharmonious family undertakes the important task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rom theempirical data and findings of the building of harmonious family: the emergence of the familyproblems has profound social and historical reasons such as economics, politics, ideology, cultureand other aspects. From the view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uilding harmoniousfamily refers to, under the guidance of Women's Federation as the core of the governmentorganization, with family members as the subject, or main body and family relations as object, theprocess of comprehensive use of various means to resolve family conflicts and solve familyproblems from the psychological, ideological, moral, cultural and other aspects.The externalregulation of the building of harmonious family is to fully mobilize the forces of society,government, mass organizations to intervene or regulate on family life by the macro means ofpolicy, legal, service monitoring platform and other channels, and to safeguard family stability anddevelopment.We should promote the building of harmonious family to be carried out in depthfrom two aspects of the policy support and mechanism safeguard.
引文
①洪天慧.中国和谐家庭建设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
    ①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新华网,2006-10-18
    ②胡锦涛:在纪念“三八”妇女节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新华网,2010-3-7
    ①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5
    ②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65
    ③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61
    ①杨雄,刘程.当前和谐家庭建设若干理论与实现路径[J].南京社会科学,2008(9):50-56
    ①刘建军,马瑞萍.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述要[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1):13-14
    ②徐志远.论建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及其系统的方法论原则[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3):50-55
    ①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3-14
    ②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M].武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9-12
    ③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18
    ④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重点与难点辨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7(5):3-7
    ⑤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2009[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5
    ①参考李宝芳.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和谐家庭研究综述[J].理论界,2010(1):27-29
    ①戴小姑.简论新时期我国和谐家庭建设[D].东南大学2006:4
    ②李宝芳.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和谐家庭研究综述[J].理论界,2010(1):27-29
    ①潘允康.对建设平等和谐家庭的理性思考[J].妇女研究论丛,2007(3):9-13
    ②林葆先.妇女权益保障与和谐家庭构建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7(3):38-42
    ③王运来.家庭的本质与家庭和谐的基本内涵[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08(4):13-15
    ④孙文楠.我国和谐家庭构建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3
    ⑤姚海涛.论和谐家庭的内涵及其构建[J].学术论坛,2010(8):51-54
    ⑥潘允康.对建设平等和谐家庭的理性思考[J].妇女研究论丛,2007(3):9-13
    ⑦汪璇.当前家庭面临的挑战与构建和谐家庭的政策路径[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0-33
    ①闫晓梅.从男女平等视角分析和谐家庭特征[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16-21
    ②林葆先.妇女权益保障与和谐家庭构建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7(3):38-42
    ③李叔益.心理和谐、家庭和谐与社会和谐[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07(6):24-26
    ④何尚文.重视传统孝道的现代价值——构建和谐的家庭伦理关系[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7(1):60-62
    ⑤王树新,马金.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的代际关系新走向[J].人口与经济,2002(4):15-21
    ①张一兵.提高婚姻质量是家庭和谐幸福的保证[J].中州学刊,2007(6):121-123
    ②李光玉.构建和谐家庭与和谐社会的思考[J].文史博览,2008(5):52-54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29-44
    ②李克玉,张静著.婚姻家庭社会学[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2
    ①邓志伟,徐新.家庭社会学导论[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6:34
    ②李克玉,张静著.婚姻家庭社会学[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102
    ③邓志伟,徐新.家庭社会学导论[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6:38
    ①邓志伟,徐新.家庭社会学导论[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6:39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29
    ②北京市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构建和谐—北京市建设和谐家庭新探[M].北京:学习出版社:41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268
    ②盛宪之.中国古代和谐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文化动因[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53-57
    ①汤一介.略论儒学的和谐观念[J].社会科学研究,1998(3):78-81
    ①[宋]张载.张载集[M].章锡琛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78:7
    ②[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54
    ③[汉]董仲舒.春秋繁露新注[M].曾振宇、傅永聚译注.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223
    ④[汉]董仲舒.春秋繁露新注[M].曾振宇、傅永聚译注.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265
    ①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9:7
    ②方勇.孟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0:64~66
    ③王天海译注:《荀子校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380~381
    ④[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87
    ①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0
    ①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
    ②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16
    ①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
    ②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
    ③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78-79
    ①毕红梅.全球化视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36
    ①邱柏生.试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话语体系支撑[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1):36-43
    ②张丽丽.和谐家庭:理论与实践探索[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18
    ①这里所谓同等、平等并不是相同的意思,而是基于人格平等基础之上的、家庭成员各自的角色分工的合理与均衡。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70
    ①[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商务印书馆,1982:177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268
    ①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64
    ①王瑞荪,高峰,陈迎.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99
    ①本章节的数据以及分析结果主要来源于全国妇联组织的“中国和谐家庭建设状况调查问卷”相关资料与《中国和谐家庭建设报告》一书,笔者作为此次活动北京地区的负责人全程参与了项目调研与实施。
    ②洪天慧.中国和谐家庭建设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3
    ③洪天慧.中国和谐家庭建设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3-4
    ④洪天慧.中国和谐家庭建设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4
    ①本章节的数据以及分析结果主要来源于全国妇联组织的“中国和谐家庭建设状况调查问卷”相关资料与《中国和谐家庭建设报告》一书,笔者作为此次活动北京地区的负责人全程参与了项目调研与实施。
    ①李桂梅.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的现代转向及其启示[J].哲学研究,2011(4):114~118
    ①洪天慧.中国和谐家庭建设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300
    ②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25
    ③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25
    ④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25-26
    ①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25-26
    ①孙文楠.我国和谐家庭构建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3
    ②潘允康.建设和谐家庭的社会标准[J].江苏社会科学,2010(1):132-136
    ③杨善华.家庭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7
    ①张由菊.论和谐家庭建设中的思想道德教育[D].中南大学2007:25
    ②彭朝花.马克思恩格斯家庭观对和谐家庭建设的启示[D].兰州大学2011:31
    ①邹强.中国当代家庭教育变迁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12
    ②张由菊.论和谐家庭建设中的思想道德教育[D].中南大学2007:26
    ③邹强.中国当代家庭教育变迁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12
    ④张由菊.论和谐家庭建设中的思想道德教育[D].中南大学2007:34
    ①洪天慧.中国和谐家庭建设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5
    ②洪天慧.中国和谐家庭建设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7
    ①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4
    ①袁贵仁.价值哲学引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50-354
    ②王坤庆.现代教育哲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284
    ③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4
    ①王颖.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9:17
    ①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68
    ①戴烽家庭空间与公共空间[J].青海社会科学,2007(6):17
    ②(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42
    ③戴烽家庭空间与公共空间[J].青海社会科学,2007(6):17
    ①李淑丽.在多元智能理论下构建家庭教育观[J].2005(4):93-95
    ①杨雄.当前我国家庭教育面临的挑战、问题与对策[J].探索与争鸣2007(2):68-71
    ②曾国峰.试论家庭教育观的科学建构[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70-74
    ①王清,李年顺.论陶行知的和谐家庭教育观及其现实意义[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10(4):70
    ②曾国峰试论家庭教育观的科学建构[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70-74
    ①邹强.中国当代家庭教育变迁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12
    ①陈奎庆,张继延.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及实现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9)54-55
    ②彭晓薇.论隐性方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内在原则[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2):102-105
    ③姚德利.论集体主义价值观对人际观建立的引导.宿州学院学报[J].2008(6):70-74
    ①罗国杰.伦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4
    ②罗国杰.伦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3-4
    ①单树萍.性道德教育——当代德育教育的新内容[J].中国性科学,2007(12):35-37
    ②安云凤.论性道德教育的基本理念[J].伦理学研究,2005(4)60-65
    ①安云凤.论性道德教育的基本理念[J].伦理学研究,2005(4)60-65
    ①乔琳.老龄化社会孝道教育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1:15
    ①王洁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道德教育发生的三大转向[J].中国高教研究2009(7):85-87
    ①刘梅.公民的本质精神与公民道德教育的建构[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04-111
    ①陈旸.和谐社会构建背景下家庭文化功能的社会意义论析[J].理论月刊,2012(6):144~147
    ①任德京.和谐之风进万家[N].兰州日报,2007-11-23,(1):1
    ①李红联,洪墨,李树成.深圳市采取有力措施—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家庭[N].中国人口报,2008-4-7,
    (1):1
    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干部学习文件选编[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245
    ②邓志伟,徐新.家庭社会学导论[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6:172
    ①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10
    ②刘伯高.政府公共舆论管理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7:26
    ③刘欢,丁腾慧.论和谐家庭的建设和构建家庭调控体系[J].法制与社会,2011(2):174~175
    ①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19
    ②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23
    ③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23
    ①胡凯.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中的生活话语[J].思想理论教育,2007(6):33-41
    ②徐志远.思想与行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4(2):41~46
    ①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新华网,2010-10-25
    ②林葆先.中国婚姻法的伦理审视[D].济南:河北师范大学,2007:1
    ①李明翠.《婚姻法》改革及其价值内蕴[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06:26
    ①参考王军平.欧洲的家庭发展政策及其借鉴价值[J].理论探索,2012(3):第98-100
    ①王军平.欧洲的家庭发展政策及其借鉴价值[J].理论探索,2012(3):第98-100
    ②王军平.欧洲的家庭发展政策及其借鉴价值[J].理论探索,2012(3):第98-100
    ①张尚字.大爱精神与和谐家庭文化建设.[J].社会科学家,2010(6):105-108
    ①谢素贞.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和谐家庭中的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9):21-23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7.[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8.[宋]张载.张载集[M].章锡琛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78.
    9.[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10.[汉]董仲舒.春秋繁露新注[M].曾振宇、傅永聚译注.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11.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9.
    12.方勇.孟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0.
    13.王天海.荀子校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14.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15.北大哲学系外国哲学教研室.西方哲学原著选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16.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17.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干部学习文件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19.北京市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构建和谐—北京市建设和谐家庭新探[M].北京:学习出版社.
    20.洪天慧.中国和谐家庭建设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21.张丽丽.和谐家庭:理论与实践探索[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
    22.李克玉,张静著.婚姻家庭社会学[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
    23.邓志伟,徐新.家庭社会学导论[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6.
    24.杨善华.家庭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5.罗国杰.伦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26.袁贵仁.价值哲学引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7.王坤庆.现代教育哲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
    28.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9.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0.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M].武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31.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32.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2009[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3.王瑞荪,高峰,陈迎.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4.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
    35.任德京.和谐之风进万家[N].兰州日报,2007-11-23,(1).
    36.李红联,洪墨,李树成.深圳市采取有力措施—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家庭[N].中国人口报,2008-4-7,(1).
    37.李宝芳.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和谐家庭研究综述[J].理论界,2010(1).
    38.潘允康.对建设平等和谐家庭的理性思考[J].妇女研究论丛,2007(3).
    39.潘允康.建设和谐家庭的社会标准[J].江苏社会科学,2010(1).
    40.林葆先.妇女权益保障与和谐家庭构建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7(3).
    41.王运来.家庭的本质与家庭和谐的基本内涵[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08(4).
    42.姚海涛.论和谐家庭的内涵及其构建[J].学术论坛,2010(8).
    43.汪璇.当前家庭面临的挑战与构建和谐家庭的政策路径[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44.闫晓梅.从男女平等视角分析和谐家庭特征[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
    45.李叔益.心理和谐、家庭和谐与社会和谐[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07(6).
    46.何尚文.重视传统孝道的现代价值—构建和谐的家庭伦理关系[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7(1).
    47.王树新,马金.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的代际关系新走向[J].人口与经济,2002(4).
    48.张一兵.提高婚姻质量是家庭和谐幸福的保证[J].中州学刊,2007(6).
    49.李光玉.构建和谐家庭与和谐社会的思考[J].文史博览,2008(5).
    50.杨雄,刘程.当前和谐家庭建设若干理论与实现路径[J].南京社会科学,2008(9).
    51.汤一介.略论儒学的和谐观念[J].社会科学研究,1998(3).
    52.韩美群.西方传统和谐思想的演变及其当代价值[J].探索,2010(6).
    53.盛宪之.中国古代和谐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文化动因[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
    54.李桂梅.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的现代转向及其启示[J].哲学研究,2011(4)
    55.陈旸.和谐社会构建背景下家庭文化功能的社会意义论析[J].理论月刊,2012(6).
    56.刘欢,丁腾慧.论和谐家庭的建设和构建家庭调控体系[J].法制与社会,2011(2).
    57.张尚字.大爱精神与和谐家庭文化建设.[J].社会科学家,2010(6).
    58.刘建军,马瑞萍.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述要[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1).
    59.邱柏生.试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话语体系支撑[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1).
    60.徐志远.论建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及其系统的方法论原则[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3).
    61.徐志远.思想与行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4(2).
    62.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重点与难点辨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7(5).
    63.陈奎庆,张继延.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及实现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9).
    64.林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的构建[J].思想工作探索,2007(4).
    65.彭晓薇.论隐性方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内在原则[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2).
    66.胡凯.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中的生活话语[J].思想理论教育,2007(6).
    67.谢素贞.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和谐家庭中的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9).
    68.戴烽.家庭空间与公共空间[J].青海社会科学,2007(6).
    69.李淑丽.在多元智能理论下构建家庭教育观[J].2005(4).
    70.杨雄.当前我国家庭教育面临的挑战、问题与对策[J].探索与争鸣,2007(2).
    71.曾国峰试论家庭教育观的科学建构[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72.王清,李年顺.论陶行知的和谐家庭教育观及其现实意义[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10(4).
    73.姚德利.论集体主义价值观对人际观建立的引导.宿州学院学报[J].2008(6).
    74.单树萍.性道德教育——当代德育教育的新内容[J].中国性科学,2007(12).
    75.安云凤.论性道德教育的基本理念[J].伦理学研究,2005(4).
    76.王洁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道德教育发生的三大转向[J].中国高教研究2009(7).
    77.刘梅.公民的本质精神与公民道德教育的建构[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78.王军平.欧洲的家庭发展政策及其借鉴价值[J].理论探索,2012(3).
    79.孙文楠.我国和谐家庭构建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80.毕红梅.全球化视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81.张由菊.论和谐家庭建设中的思想道德教育[D].长沙:中南大学2007.
    82.彭朝花.马克思恩格斯家庭观对和谐家庭建设的启示[D].兰州:兰州大学2011.
    83.邹强.中国当代家庭教育变迁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84.王颖.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9.
    85.乔琳.老龄化社会孝道教育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1.
    86.戴小姑.简论新时期我国和谐家庭建设[D].南京:东南大学2006.
    87.李明翠.《婚姻法》改革及其价值内蕴[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06.
    88.刘伯高.政府公共舆论管理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7.
    89.林葆先.中国婚姻法的伦理审视[D].济南:河北师范大学,2007.
    90.新华网.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10/25/c_122197737.htm.
    91.新华网.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10/18/content_5218639.htm.
    92.新华网.胡锦涛:在纪念“三八”妇女节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03/07/content_13119258_4.htm.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