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珑》杂志中的30年代都市女性生活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旨在通过对于民国时期《玲珑》杂志的分析,探讨20世纪30年代公共媒介中的女性观点以及两性冲突、两性依存。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是一个男性观念依然为主导,女性自我意识刚刚觉醒的时期,这一时期两性观点摩擦不断,女性通过公共媒介向男性社会表达着自己的想法。《玲珑》杂志是30年代畅销的女性杂志,其撰稿人也多为女性,因此能更全面而真实的表达男性社会中女性对于两性关系、社会热点的看法。传播女性生理和心理知识,表现女性独立价值观的建立。虽然通过文章可以看出当时女性意识的日益强烈,但是在两性问题的讨论中,女性依然处于对男性世界是依存还是反抗的矛盾中,因为杂志的主要阅读人群是年轻女性,所以这种矛盾显得更加突出,一方面女性作者们告诉读者如何取悦于男性,另一方面又时时提醒女性读者对于男性要充满戒心。这种存在女性内心的挣扎与困扰在杂志中体现来。
In this paper, my doctoral dissertation, at 1930s aimed at the Republic of China magazine "Ling Long" analyzed in the public media of women, gender perspective conflicts and gender interdependence. In the 1930s the concept of China is still a male dominated, women‘s self-consciousness just awakening period, during this period continued friction gender perspective, women through the public media to the men of the community to express their own ideas. At 1930s, "Ling Long" is the best-selling female magazine, the most writers are female, more comprehensive and true expression of male to female gender relations in society, social views , spread female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knowledge, performa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independent female values. Although the article can be seen at that time through the women‘s awareness of the growing strongly, but in the discussion of gender issues, women still confuse whether interdependent or resistant, because the most reader are young women, this conflict is more prominent, on the one hand female authors tell readers how to make men happy, on the other hand, from time to time to remind female readers be wary of men. Such a presence of women’s minds are struggling with the problems which are reflected in the magazine, also shows the 1930s China‘s social construction of gender.
     The family is the basic cells of society, due to Republican social division of labor and the family division of labor changes, the traditional family system changes, so that the men outside the women inside,the family patterns also change. Model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husband and wife is no longer attached to each other, but women have more independence and autonomy, the family relationships in the image of a submissive wife and mother gradually being "modern" housewife replaced by , women's status in society not only to increase the role of the family is also quietly changing.
     For the people who live in a modern, women's participation in various sports competitions, a variety of physical activity already commonplace, but living in two or three decades on behalf of the woman appeared in the sports arena is a modern thing. This is because the movements fit the idea that exotic, and accompanied by the concept of breeding powers are disseminated. Women not only concerned with the aesthetic appearance of the modification, but also began to notice the importance of physique. From the national peril point of view, a healthy mother, in order to nurture healthy children, children that is the nation's future; from the changes in women's own aesthetic standards, you can see pity the weak and the United States is also no longer be appreciated, as Hollywood stars like a healthy body gradually become a new woman pursued. This chapter from the sport, fitness body, breast secrets of knowledge discussed several aspects of exquisite life of women's health magazines. Delicate magazine is popular, exquisite magazine published the contents of women's health is also at stake must be up to date.
引文
1吴福辉:《漫议老画报》,《小说家》1999年第2期,第102页。
    2张爱玲:《流言》,花城出版社,1997年版,第70页。
    1吴昊:《中国妇女服饰与身体革命(1911-1935)》,东方出版中心,2008年。
    1【美】高彦颐:《缠足——“金莲崇拜”盛极而衰的演变》,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8页。
    2余华林:《女性的“重塑”——民国城市妇女婚姻问题研究》,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3连玲玲:《「追求独立」或「崇尚摩登」?——近代上海女店职员的出现及其形象塑造》,台湾《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2006年12月,第14期,第1-50页。
    4周慧玲:《表演中国——女明星表演文化视觉政治1910-1945》,台湾麦田出版社2004年版。游鉴明:《近代华东地区的女球员(1927-1937):以报刊杂志为主的讨论》,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32期,1999年12月,第61-122页;游鉴明:《近代中国女子的运动图像——1937年前的历史照片和漫画》,台湾博雅书屋2008年版。
    5孙慧敏:《民国时期上海的女律师(1927-1949)》,台湾《中国妇女史研究》第14期,2006年12月,第51-88页。
    6方平:《晚清上海的公共领域(1895-1911)》,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参见刘铁群著:《现代都市未成型时期的市民文学——〈礼拜六〉杂志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2李楠著:《晚清民国时期上海小报》,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
    3洪煜著:《近代上海小报与市民文化研究(1897-1937)》,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年版。
    4辛太甲、侯杰、习晓敏:《〈大公报〉与民国时期中国女性研究》,《南方论丛》2008年9月第3期,第66-77页。侯杰、秦方:《知识女性在近代社会转型中的家庭角色分析——以〈大公报〉女编辑、记者为实例》,《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07年第5輯。
    5黄克武:《从申报医药广告看民初上海的医疗文化与社会生活,1912-1926》,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1988年第17期下册,第141-194页。文章从申报医药广告的基本内涵、反映的医疗文化,探讨当时之社会以及医药传统的变迁。王儒年:《欲望的想像——1920-1930年代〈申报〉广告的文化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较全面的对申报中的广告进行分析的一本书,从当时民众的消费意识到社会认同的剖析,展现了上海之风情画卷,时人的思想观念。
    6王之瑜:《从〈良友画报〉看近代中国女性服饰变化》,台湾国立中央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论文,2008年。
    1此观点见《出版学术网》http://www.pubhistory.com/img/text/1/1161.htm转载李康化:《漫话老上海知识阶层》节选,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姚毅:《「牺牲者」、「受害者」言辞的背后——以〈妇女杂志〉的娼妇论述为中心》,台湾《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2004年12月第12期,第116-144页。
    3吕芳上:《个人抉择或国家政策,近代中国节育的反思——从1920年代〈妇女杂志〉出版产儿制限专号说起》,台湾《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2004年12月第12期,第195-230页。
    4张哲嘉:《〈妇女杂志〉中的「医事卫生顾问」》,台湾《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2004年12月第12期,第145-168页。
    5许慧琦:《〈妇女杂志〉所反映的自由离婚思想及其实践——从性别差异谈起》,台湾《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2004年12月第12期,第69-106页。
    6须藤瑞代著,张琼方译:《〈妇女杂志〉与日本女性:「同为女人」在近代东亚的意涵》,台湾《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2004年12月第12期,第231-255页。
    7从内容的相似性来讲,《玲珑》杂志更接近于《今代妇女》,此视角将在后文具体论述。
    1孔令芝:《从〈玲珑〉杂志看1930年代上海现代女性形象的塑造》,台湾国立暨南国际大学历史学系硕士论文,2006年。
    2 [美]李欧梵著,毛尖译:《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01-107页。
    3李克强:《〈玲珑〉杂志建构的摩登女性形象》,《世纪中国》网站www.cc.org.cn。
    4 Asian Studies Review, June 2005 (29): 165-186。
    5 Dorotby Ko and Wang Zheng: Translating feminisms in China, Blackwell publishing 2007: 104-138。
    6 Daria Berg and Chloeo Start : The Quest for Gentility in China, , Routledge 2007: 208-235。
    7唐海江:《政治文化视角与近代新闻史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第12卷第1期,第77页。
    8同上。
    1唐海江:《政治文化视角与近代新闻史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第12卷第1期,第77页。
    2梁景和:《西方新文化史与中国社会文化史》,《中国社会文化史的理论与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3页。
    3【法】米歇尔·伏维尔:《历史与表象》,李宏图、王加丰选编《表象的叙述》,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12页。
    4刘志琴:《论社会文化史研究的崛起》,《中国社会文化史的理论与实践》丄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3-4页。
    1李长莉:《社会文化史:历史研究的新角度》,《中国社会文化史的理论与实践》丄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24-25页。
    2李长莉:《社会文化史的兴起》,《中国社会文化史的理论与实践》丄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87页。
    3余华林:《女性的重塑:民国城市妇女婚姻问题研究》,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472页。
    4李长莉:《社会文化史:历史研究的新角度》,《中国社会文化史的理论与实践》丄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27页。
    5梁景和:《关于社会文化史的几个问题》,《中国社会文化史的理论与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32页。
    1梁景和:《关于社会文化史的几个问题》,《中国社会文化史的理论与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36页。
    2陈启能:《略论微观史学》,《史学理论研究》2002年1月28日,第22页。
    1《本杂志启事》,《体育》1927年5月第1期,封底。
    2《女子世界发刊词》,《女子世界》1904年第1期,第1页。
    3《民国时期的上海传媒(6)》,http://www.ssap.com.cn/pishu/ShowArticle.asp?ArticleID=728。
    4《编辑室》,《妇女时报》1911年第1期,第8页。
    5 http://culture.yntv.cn/category/2081101/2006/08/19/2006-08-19_371781_2081101.shtml。
    6参见商务印书馆网站http://www.cppod.com.cn/main/newsdetail.cfm?iCntno=6822。
    1王宝孙:《发刊词》,《新妇女》1939年第1卷第1期,第1页。据此推断,该刊主编为王宝孙。
    2鲁荡平:《发刊辞》,《社会杂志》,1931年第1卷第1期,第4页。
    3中国美术刊行社在1927年-1928年间建立,主要成员包括张光宇、叶浅予、张正宇、郎静山、胡伯诩、张珍候等人。据叶浅予回忆录中记载,大约在1930年左右刊行社停止营业,此处时间有矛盾,此处不在论证。(以上资料来源于《叶浅予自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63、69页)。后《十日谈》又先后由时代图书公司、上海第一出版社发行。
    4有资料认为张光宇为《十日谈》主编,另有一说认为章克标主编《十日谈》,二人都经营过时代图书公司,《十日谈》又曾经由时代图书公司发行,因此产生此处矛盾。《十日谈》1934年第48期上刊载的主编为杨天南,发行人沈同。
    5《创刊旨趣》,《文化月刊》1934年1卷1期,第2页。
    6杜重远:《发刊词》,《新生周刊》1934年2月10日创刊号,第1页。
    1吴成平主编:《上海名人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年版,第154-155页。
    2《发刊词》,《国货月刊》第一卷第一期,第2页。
    3戈公振:《中国报学史》,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年版,第6页。
    4戈公振:《中国报学史》,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年版,第20-21页。
    1《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商务印书馆、牛津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四版,第610页。
    2【美】萨梅尔·约翰逊,帕特里夏·普里杰特尔著王海主译:《杂志产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79页。
    3周光明郑昱:《“杂志”近代含义的生成》,《武汉大学学报》第61卷2008年第5期。
    4同上。
    5梁启超:《清议报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饮冰室文集之六》,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51页。
    6此处采用戈公振《中国报学史》里关于《察世俗每月统计传》的界定,为中文期刊,参见《中国报学史》第55页。
    1徐宝璜撰著:《新闻学》,国立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1919年版,第3页。
    2中央出版事业管理委员会编:《出版法规汇编》,重庆正中书局1944年版,第34页。
    3同上。
    4管翼贤纂辑:《新闻学集成》,北京中华新闻学院1943年版,第9页。
    1黄天鹏:《中国新闻事业》,上海联合书店1930年版,第30页。
    2李楠:《晚清民国时期上海小报》,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0页。
    3姚公鹤:《上海报纸小史》,《东方杂志》1917年第14卷第12期,第190页。
    4邢墨卿编:《新名词辞典》,上海新生命书局1934年版,第9页。
    5徐旭:《图书馆与民众教育》,长沙商务印书馆1941年版,第5页。
    6“还有些画报,格调低下,内容杂乱。如《玲珑画报》、《青春画报》、《女神画报》等。”邢雁、王章伍:《中国当代画报概览》,人民画报社1990年版,第42页。
    7王德:《画报与摄影》,人民画报社1990年版,第20页。
    8《玲珑》平时出刊时为每期48页,其中文字版32页,铜图纸(即图片页)16页。
    1萨空了:《五十年来中国画报之三个时期》,宋原放主编《中国出版史料》第一卷现代部分(上册),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341页。
    2根据萨空了先生考证,在《点石斋画报》之前有清光绪初年出版的《成童画报》,光绪元年的《小孩月报》,光绪六年出版的《图画新报》等,但是因为一直没有实物佐证,因此在谈及中国画报时以《点石斋画报》为始。
    3鲁迅:《上海文艺之一瞥》,《二心集》鲁迅全集出版社1951年版,第90页。
    4分为石印时代、铜版时代、影写凹版时代。萨空了:《五十年来中国画报之三个时期》,宋原放主编《中国出版史料》第一卷现代部分(上册),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338页。
    1引自http://www.shtong.gov.cn/node2/node2245/node72149/node72158/node72196/node72228/userobject1ai 784 25.html
    1王德:《画报与摄影》,《画报论集》中国画报出版公司1990年版,第26页。
    
    1上海市通志馆年鉴委员会:《上海市年鉴》,上海中华书局发行所1936年版,第C1-C2页。
    2夏晋麟:《上海租界问题》,上海中国太平洋国际学会1932年版,第6页。
    1陈定山:《春申旧闻续集》,台湾世界文物出版社1978年版,第121页。但是,在上海租界志里记载有商行24家(英商行21家,美商行1家),参见上海地方志办公室网站http://www.shtong.gov.cn/node2/node2245/ node63852/ node63857/node63874/node64465/userobject1ai57960.html
    2陈定山:《春申旧闻》,台湾世界文物出版社1978年版,第139页。
    3根据《上海市年鉴》整理,《上海市年鉴》,上海市通志馆1935年版,第K3,K12页。
    
    1上海市通志馆年鉴委员会:《上海市年鉴》,上海中华书局发行所1936年版,第C13页。
    2根据《上海市年鉴》整理,《上海市年鉴》,上海市通志馆1935年版,第C23-C24页。
    1上海市通志馆年鉴委员会:《上海市年鉴》,上海中华书局发行所1936年版,第N37-38页。
    2朱文炳:《海上竹枝词》,转引自胡平生:《抗战前十年间的上海娱乐社会(1927-1937)》,台湾学生书局2002年版,第8页。
    3徐国桢:《上海生活》,上海世界书局1930年版,第57页。
    4根据《上海市市政报告》,上海市政府秘书处1936年版,第85页整理。
    1茅盾:《子夜》,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第3页。
    2颐安主人:《上海商业市景词》,卷二,德律风洋行。转引自http://jds.cass.cn/Article/20090303121307.asp
    3上海市政府秘书处:《上海市市政报告》,上海市政府秘书处1936年版,第81页。
    4罗志如:《统计表中之上海》,南京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1932年版,第62页。
    5《爱河中的女儿须知,怎样利用电话》,《玲珑》1934年第4卷第12期,第712-713页。
    6《爱河中的女儿须知,怎样利用电话》,《玲珑》1934年第4卷第12期,第712-713页。
    
    1上海市通志馆年鉴委员会:《上海市年鉴》,上海中华书局发行所1936年版,第O2页。
    2上海市通志馆年鉴委员会:《上海市年鉴》,上海中华书局发行所1936年版,第O8页。
    
    1陈定山:《春申旧闻》,台湾世界文物出版社1978年版,第138-139页。
    2刘豁公:《上海竹枝词》,上海雕龙出版社1925年版,第48页。
    3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上海指南》,商务印书馆1922年版,第109页。
    
    1上海市通志馆年鉴委员会:《上海市年鉴》,上海中华书局发行所1936年版,第T138页。
    2程季华主编:《中国电影发展史第一卷》,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年版,第8-9页。
    1程季华主编:《中国电影发展史第一卷》,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年版,第8-9页。
    2上海市通志馆年鉴委员会:《上海市年鉴》,上海中华书局发行所1936年版,第V58页。
    3刘豁公:《上海竹枝词》,雕龙出版社1925年版,第51页。
    4上海市通志馆年鉴委员会:《上海市年鉴》,上海中华书局发行所1936年版,第T144-T146页。
    1柳培潜编:《大上海指南》,上海中华书局有限公司1936年版,第131页。
    2徐公美:《电影发达史》,商务印书馆1938年,第45页。
    3上海市年鉴委员会:《上海市年鉴》,上海市通志馆1935年版,第V58页。
    4刘豁公:《上海竹枝词》,雕龙出版社1925年版,第38页。
    5上海市通志馆年鉴委员会:《上海市年鉴》,上海中华书局发行所1936年版,第T138页。
    6陈君清:《所谓中国影片》,《文学周报》1927年第4卷合订本。
    
    1来源于网上:http://news.qq.com/a/20070711/002306.htm
    2刘豁公:《上海竹枝词》,雕龙出版社1925年版,第22页。
    3《上海文化艺术志》,http://www.shtong.gov.cn/node2/node2245/node72149/node72160/node72234/index.html
    1《上海之跳舞热》,《大公报·小公园》1928年3月17日。转引自汪冰编:《时风世象》,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54-156页。
    2《玲珑》1936年第7期,第522页。
    1温梓川:《咖啡店的侍女》,1930年版,来自超星图书馆,第6-7页。
    2陈子善:《上海的美丽时光》,台湾秀威资讯2009年版,第105页。
    3史蟫:《文艺咖啡》,《上海味道》时代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第114页。
    
    1《忒珈钦谷小坐记》,张若谷:《异国情调》,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6年版,第13页。
    2《俄商复兴馆》,张若谷:《异国情调》,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6年版,第38页。
    3宋效中:《宏观经济管理理论与实践》,东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74页。
    1汪馥荪等编:《中国国民所得》,中华书局1947年版,第171页。
    2上海市通志馆年鉴委员会编:《上海市年鉴》,中华书局1936年,第c26-27页。
    3在最富有阶层中,1887年大地主、大官绅占85%,工商资本家15%;1936年大地主、大官绅占70%,工商资本家占30%。引自章开沅、罗福惠主编:《比较中的审视——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31页。
    
    1章开沅、罗福惠主编:《比较中的审视——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30-231页。
    2周乐山:《上海之春》,余之、程新国主编:《旧上海风情录(上)》,文汇出版社1998年版,第397页。
    3张伟:《冲突与变数——中国社会中间阶层政治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15页。
    1高希圣、郭真编辑:《经济科学大辞典》,科学研究社1934年版,第75页。
    2忻平:《从上海发现历史——现代化进程中的上海人及其社会生活》,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26页。
    3同141。
    4张仲礼主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746-747页。
    
    1张仲礼主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724页。
    2汪馥荪等编:《中国国民所得》,中华书局1947年版,第162页。
    3中国征信所:《上海工商业汇编》,1937年版,第462、476页。
    4罗苏文:《女性与近代中国社会》,第319-321页。
    1上海市通志馆年鉴委员会编:《上海市年鉴》,中华书局1936年,第o1页。
    2骆传华:《今日中国劳工问题》,上海青年协会书局1933年版,第187页。
    3骆传华:《今日中国劳工问题》,上海青年协会书局1933年版,第188页。
    4《历年调查上海劳工家庭全年生活费分配表(1926-1930)》,罗志如:《统计表中之上海》,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1932年版,第79页。
    5忻平:《从上海发现历史——现代化进程中的上海人及其社会生活》,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57页。
    1徐旭:《图书馆与民众教育》,长沙商务印书馆1941年版,第201页。
    2杂志分布地:上海178、南京39、杭州10、北平9、广州3、武昌3、天津2、镇江1、安庆1、济南1,共计247种。引自胡道静《1933年的上海杂志界》,宋原放编《中国出版史料第一卷现代部分上册》,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351页。
    3蒋荫恩:《中国画报的检讨》,《报学季刊》1935年第1卷第4期,第17页。
    1胡道静《1933年的上海杂志界》,宋原放编《中国出版史料第一卷现代部分上册》,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358页。
    2上海地方志网站http://www.shtong.gov.cn/node2/node2245/node64804/node64818/node64928/node64936/usero bject1ai59230.html
    1宋应离:《中国期刊发展史》,河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86页。
    
    1周幹庭:《说女学之改良》,《妇女杂志》1915年第1卷第10号,“女学商榷”第1页。
    2信庸:《新妇女的人生观》,《妇女杂志》1920年第6卷第10号,第5页。
    
    1叶秋原:《编者案头》,《今代妇女》1928年第十一期,第28页。
    2《本期及以后》,《今代妇女》1930年第十三期,第1页。
    3《这一期》,《今代妇女》1930年第二十期,第2页。
    
    1马国亮:《编者讲话》,《今代妇女》1930年第二十二期,第2页。
    2马国亮:《编辑后记》,《今代妇女》1931年第二十六期,第2页。
    3《今代妇女》售价大洋3角,《玲珑》杂志创刊时大洋7分。
    1“兹因上海发生战事,承印本刊之印刷所适在战区,不能付刊,故四十七期暂缓出版,现先以摄影画报战争三日刊二期抵玲珑一期。”《摄影画报》1932年3月29日第327期。
    2《复刊旨趣》,《电声》第8年第2期(1939年1月11日),第170页。
    
    1《电声日报》,1939-1940年。
    2《常识三日刊》1928年第20期,第60页。
    
    1《编辑者言》,《摄影画报》第279期(1931年3月21日)。
    2《玲珑》1931年第1卷第1期,第34页。
    
    1《良友十年以来》,《良友画报》1933年第100期,第5页。
    2《报学季刊》1934年第1卷第1期,插图。
    
    1杂志价格在1931年第38期时调整为每本1角
    2《玲珑》1931年第1卷第1期,第22页。
    3张静庐:《在出版界二十年》,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18页。
    4《摄影画报》第280期(1931年3月21日)。
    5《玲珑》1933年第3卷第4期,第185页。
    1胡道静:《1933年的上海杂志界》,宋原放《中国出版史料第一卷现代部分上册》,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356页。
    2张伟:《民国电影第一刊》,《新民晚报》2007年1月21日。
    3江上行:《旧上海小报与报人(下之一)》,《上海滩》2000年第1期,第47页。
    
    1《玲珑》1931年第1卷第39期,第1515页。
    2中缝广告,《摄影画报》1932年第327期,第204页。
    1《摄影画报》,1932年3月19日第330期,第216页。
    1《玲珑》,1933年第3卷第18期,第843页。
    
    1张静庐:《在出版界二十年》,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07页。
    2《写在二周年百期纪念特刊》,《玲珑》1933年第3卷第20期,第935页。
    3申时电讯社:《报学季刊》,申时电讯社1935年第1卷第4期,第45-46页。
    
    1建国后曾导演过动画片《东郭先生》、《金耳环和银锄头》。
    2《给姊妹们》,《玲珑》1931年第1卷第1期,第5页。
    1《从客气上发生怀疑》,《玲珑》1931年第1卷第26期,第949页。
    2《关于落红》,《玲珑》1935年第5卷第20期,第1243页。
    3江上行:《旧上海小报与报人(下之一)》,《上海滩》2000年第一期总第157期,第47页。
    1 1931年-1932年《玲珑》杂志整理。
    2广告,《摄影画报》1931年第317期,第136页。
    3代理消费参见《有闲阶级论》,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第65-67页。
    4广告,《玲珑》1931年第49期,第2028页。
    1《本刊百期纪念征文》,《玲珑》1933年第3卷第20期,第966页。
    2《悬赏征文》,《玲珑》1931年第1卷第19期,第669页。
    3张若谷:《异国情调》,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6年版,第189页。
    4周天籁:《一张小报出版的经验》,《上海生活》1940年第2期。
    5参看玲珑信箱来信者年龄统计表,因为玲珑信箱是杂志最重要的栏目,同时也是参与性最强的栏目,读者经常在来信中自报家门,因而有机会统计读者的大致年龄段。因为采用的数据并不一定全面,所得到的结果会有一些误差。
    1程谪凡编:《中国现代女子教育史》,上海中华书局1936年版,第147页。
    2程谪凡编:《中国现代女子教育史》,上海中华书局1936年版,第168页。
    3程谪凡编:《中国现代女子教育史》,上海中华书局1936年版,第167页。
    4李小江主编:《让女人自己说话——独立的历程》,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30页。
    5同上,第51页。
    
    1《编辑者言》,《玲珑》1931年第1卷第25期,第934页。
    2《玲珑》1934年第4卷第3期,第158、160页。
    
    1《编辑者言》,《玲珑》1931年第1卷第1期,第34页。
    2《玲珑》1931年第1卷第4期,第126页。
    3《幕味第一章》,《玲珑》1932年第2卷第37期,第1102页。
    
    1《玲珑》1933年第3卷第13期,第562页。
    2《玲珑》1931年第1卷第10期,第334页。
    3武志勇:《韬奋经营管理方略》,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版,第202页。
    
    1根据1931——1937年“玲珑信箱”资料整理。
    2《童养媳的问题》,《玲珑》1932年7月13日第58期,第347页。
    3【美】卡罗琳·凯奇,曾妮译:《杂志封面女郎》,《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页。
    
    1【美】卡罗琳·凯奇,曾妮译:《杂志封面女郎》,《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86页。
    2张允和:《张家旧事》,山东画报出版社1999年版,第69页。
    1林泽苍、高维祥:《增广摄影良友》,中国摄影学会1928年版,第219页。
    1林泽苍:《办理小规模报纸之内幕》,《常识报》1928年第30期,第70页。
    1《漫画的检讨》,《玲珑》1933年第3卷第6期,第278页。
    
    1《玲珑》1931年第1卷第2期,第59页。
    2《玲珑》1931年第1卷第27期,第998B页。
    3《玲珑杂志惊人之贡献》,《摄影画报》1931年第306期,第46页。
    4《编辑者言》,《摄影画报》1931年第352期,第305页。
    1《本刊为读者之亲友牺牲一万元》,《玲珑》1933年第3卷第18期,第845-846页。
    
    1《赠送国民政府航空公路奖券》,《玲珑》1933年第3卷第16期,第716页。
    2阿凤:《推销航空奖券》,《远东月刊》1933年第1卷第5期,第47页。
    3《读者义务诊病启事》,《玲珑》1933年第3卷第22期,第1098页。
    
    1《连环大赠品揭晓》,《玲珑》1936年第6卷第3期,第222页。
    2《经济交际之发起》,《玲珑》1931年第30期,第1174-1176页。
    
    1《编辑室》,《玲珑》1935年第43期,第3805页。
    2《编辑室》,《玲珑》1934年第38期,第2477页。
    1参见文后附录
    2《中国青年婚姻问题调查》,《社会学杂志》1924年第2卷第2-3期合刊,转引自陈蕴茜、叶青《论民国时期城市婚姻的变迁》,《近代史研究》1998年第6期,第201页。
    3《中国女子对于婚姻的态度之研究》,《社会学界》1929年第3卷,第137页。
    1梁议生:《燕京大学60女生之婚姻调查》,北平燕京大学社会学会《社会问题》第1卷第2、3期,1930年10月;转引自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婚姻家庭卷》,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62页。
    2楼兆馗:《婚姻调查》,《国立中央大学半月刊》第1卷第14期,1930年5月16日;转引自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婚姻家庭卷》,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82页。
    3《反抗还是屈服》,《玲珑》1937年第7卷第24期,第1874页。
    4《父母代订婚事》,《玲珑》1933年第3卷第24期,第1218页。
    5《不自由的婚姻》,《玲珑》1935年第5卷第45期,第3916页。
    1《未婚夫容貌丑陋》,《玲珑》1937年第7卷第24期,第1876页。
    2《未婚夫不是美少年》,《玲珑》1937年第7卷第27期,第2111页。
    3同上。
    4《订婚后不通信的苦恼》,《玲珑》1933年第3卷第34-35期,第1868页。
    5《未婚夫毕究是何心理》,《玲珑》1936年第6卷第45期,第3509-3510页。
    1《爱慕远方的男子》,《玲珑》1931年第1卷第20期,第705页。
    2《未婚夫心理之难测》,《玲珑》1933年第3卷第11期,第402页。
    3《买卖式婚姻下的呼声》,《玲珑》1932年第2卷第78期,第1307-1308页。
    4同上。
    5《父母代订婚事》,《玲珑》1933年第3卷第24期,第1219-1220页。
    6《反抗还是屈服》,《玲珑》1937年第7卷第24期,第1875页。
    7《反抗还是屈服》,《玲珑》1937年第7卷第24期,第1875页。
    8《怎样解除强逼的婚约》,《玲珑》1935年第46期,第3988页。
    
    1凤子,《恋爱自由解答客问第一》,《妇女杂志》1922年第8卷第7期,第17页。
    2《误解自由恋爱》,《玲珑》1933年第3卷第24期,第1097-1098页。
    3《何以无人向我求婚》,《玲珑》1931年第1卷第37期,第1431页。
    4《择偶的条件》,《玲珑》1931年第1卷第35期,第1343页。
    1《选择丈夫之标准》,《玲珑》1934年第4卷第12期,第711页。
    2《怎样去选择你的对偶》,《玲珑》1936年第6卷第44期,第3411页。
    3《择偶的条件》,《玲珑》1931年第1卷第35期,第1344页。
    4《理想中的男子》,《玲珑》1932年第2卷第63期,第585页。
    5《选择丈夫之标准》,《玲珑》1934年第4卷第12期,第711页。
    6《择偶的条件》,《玲珑》1931年第1卷第35期,第1344页。
    7《怎样去选择你的对偶》,《玲珑》1936年第6卷第44期,第3412页。
    8《择夫应该以教育为标准》,《玲珑》1933年第3卷第10期,第338-339页。
    9同上。
    10《选择丈夫之标准》,《玲珑》1934年第4卷第12期,第711页。
    11《怎样去选择你的对偶》,《玲珑》1936年第6卷第44期,第3413页。
    12《择偶的条件》,《玲珑》1931年第1卷第35期,第1344页。
    
    1《选择丈夫之标准》,《玲珑》1934年第4卷第12期,第711页。
    2《大连女校嫁给什么样的丈夫》,《玲珑》1934年第23期,第1461页。
    3《同族婚姻问题》,《玲珑》1932年第2卷第67期,第780页。
    
    1《我的择偶条件》,《玲珑》1935年第5卷第2期,第73-74页。
    2此部分内容曾发表于《才智》2009年11月5日刊,修改而成。
    3陈顾远,《中国婚姻史》岳麓书社1998年,第11页。
    1《我愿抱独身主义》,《玲珑》1936年第6卷第44期,第3432页。
    2麦惠庭:《中国家庭改造问题》商务印书馆1934年,第223-224页。
    3《独身主义与同性爱》,《玲珑》1932年第2卷第76期,第1253页。
    4《不结婚之害》,《玲珑》1933年第3卷第44期,第2449页。
    5《我愿抱独身主义》,《玲珑》1936年第6卷第44期,第3434页。
    1《先锋女生:中华民国早期上海女子教育》,李小江主编:《让女人自己说话——独立的历程》三联书店2003年,第30页。
    2《徐留云女士访问纪录》,《烽火岁月下的中国妇女访问纪录》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4年,第248页。
    3《张王铭心女士访问纪录》,《烽火岁月下的中国妇女访问纪录》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4年,第78页。
    4《我愿抱独身主义》,《玲珑》1936年第6卷第44期,第3432页。
    1《张王铭心女士访问纪录》,《烽火岁月下的中国妇女访问纪录》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4年,第79页。
    2《独身问题之研究》,《妇女杂志》1921年第7卷第8期,第4页。
    3《先锋女生:中华民国早期上海女子教育》,李小江主编:《让女人自己说话——独立的历程》三联书店2003年,第48页。
    1《独身与性的烦闷》,《玲珑》1933年第3卷第15期,第647页。
    2《我们的话》,《玲珑》1935年第49期,第4281页。
    3姜还麟:《结婚是否必需相当的仪式》,《妇女杂志》1922年第10卷第12期,第1880页。
    1叶浅予:《叶浅予自传》,中国社会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74页。
    2甘南引:《中国青年婚姻问题调查》,中国社会学会《社会学杂志》第2卷第2、3期,1924年6月;转引自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婚姻家庭卷》,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27页。
    3楼兆馗:《婚姻调查》,《国立中央大学半月刊》第1卷第14期,1930年5月16日;转引自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婚姻家庭卷》,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82页。
    
    1麦惠庭:《中国家庭改造问题》,长沙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第245页。
    2《未婚同居的问题》,《玲珑》1935年第5卷第43期,第3752页。
    3叶浅予:《叶浅予自传》,中国社会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76页。
    1《热恋着有妇之夫》,《玲珑》1934年第4卷第35期,第2245-2248页。
    2此部分内容曾发表于社会性别研究国际学术会议2009/07。
    3刘豁公:《上海竹枝词》,上海雕龙出版社1925年版,第16-17页;之后刘豁公对于竹枝词的注解是“颇闻新派妇女有讲同性恋爱者,一经结识,生死不离,个中事玄秘极矣。所恨我无秦镜,不能鉴别其真相,谨以质之博学诸君子。”
    2 Tze-lan Sang,“The Emerging lesbia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7,第102页。
    3同上,第308页,原文‘I have found only two Chinese authors using tongxing lian in the 20s. the first is Feng Fei, according to whom, although both lian and ai denote“love”lian is more active state.’
    4 Paul J.Bailey,‘“unharnessed Fillis”:Discourse on the“Modern”Female Student in Early Twentieth-Century China’,罗久蓉、吕妙芬主编《近代中国的妇女与文化》,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3,第350页。
    5善哉:《妇女同性之爱情》,《妇女时报》1911年第7期,第36页。
    1中田相崖原著、幼雄译,《男性的女子和女性的男子》,《妇女杂志》1922年2月第8卷第2号,第61-63页。
    2晏始,《男女的隔离与同性爱》,《妇女杂志》1923年第九卷第五号,第14-15页。
    1《冰心演讲同性爱记》,《玲珑》1936年第6卷第28期,第2132页。
    2韩康玲,《拉朋友》,《玲珑》1933年第3卷第28期,原载于上海智仁勇女校年刊,第1501-1504页。
    3王东杰,《一个女学生日记中的感情世界(1931-1934)》,中央研究院《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第15期,第236页。
    4同上,第235页。
    1《冰心演讲同性爱记》,《玲珑》1936年第6卷第28期,第2133页。
    2《同性爱不敌异性爱》,《玲珑》1932年第2卷第79期,第1377页。
    3《同性爱之原因与弊害》,《玲珑》1934年第4卷第163期,第2428页
    4高山:《同性爱和婚姻问题》,《妇女杂志》1925年11卷5期。
    
    1高山:《同性爱和婚姻问题》,《妇女杂志》1925年11卷5期。
    2《同性爱两女不嫁》,《玲珑》1934年第4卷第128期,第175-176页。
    1《不要误了一生幸福》,《玲珑》1932年第2卷第79期,第1354-1356页。
    2芹心女士:《同性恋爱讨论》,《新文化》1927年第一卷第3期,第64页。
    3在30年代的法律书籍中,将女子同性交接“即女子对于女子之阴部互相摩擦而满足其性欲之行为”列为刑事犯罪之一。翁腾环:《世界刑法保安处分比较学》,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第404页。
    4王东杰:《一个女学生日记中的感情世界(1931-1934)》,中央研究院《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第15期,第244页。
    5同上,第244页。
    1张竞生:《张竞生文集》,广州出版社1998年版,第371页。
    2《同性爱的女子》,《玲珑》1936年第6卷第14期,第1045-1047页。
    3《沉溺在同性爱》,《玲珑》1936年第6卷第33期,第2551页。
    4张竞生:《张竞生文集》,广州出版社1998年版,第371页。
    1王东杰:《一个女学生日记中的感情世界(1931-1934)》,中央研究院《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第15期,第236页。
    2《同性爱的血案》,《玲珑》1932年第2卷第53期,第113-114页,同一事件还可参阅《同性恋爱与三角恋爱欤》,《玲珑》1932年第2卷第49期,第2003页;《同性爱是神圣的吗?》,《玲珑》1932年第2卷第62期,第533-534页。
    3《同性爱是毫无结果的「消极的爱」、是一种神经病倾向的征候》,《玲珑》1936年第47期页3622-3654
    1《同性爱之不良结果》,《玲珑》1932年第2卷第56期,第247页。
    2参见《同性爱之不良结果》,《玲珑》1932年第2卷第56期,第247页;《同性爱之原因与弊害》,《玲珑》1934年第4卷第163期,第2426-2428页;《同性爱是神圣的吗?》,《玲珑》1932年第2卷第77期,第533-534页。
    3芹心女士:《同性恋爱讨论》,《新文化》1927年第一卷第3期,第64页。
    4古屋登代子著、薇生译《:同性爱在女子教育上的新意义》,《妇女杂志》1925年第11卷第6号,第1064-1069页。
    1卓意静女士:《同性爱逾过异性爱》,《玲珑》1932年第2卷第47期,第1895页。
    1《喜欢独居的丈夫》,《玲珑》1932年第2卷第60期,第444页。
    2同上。
    3《丈夫对家庭的责任》,《玲珑》1933年第3卷第4期,第155-156页。
    4同上。
    
    1《男子婚后爱情冷淡的原因及补救》,《玲珑》1931年第1卷第5期,第152-153页。
    2《丈夫爱交异性》,《玲珑》1932年第2卷第63期,第588页。
    3同上。
    
    1《十一年夫妇忽闹离婚》,《玲珑》1937年第7卷第9期,第669-670页。
    2同上。
    3《丈夫与恋人的取舍》,《玲珑》1935年第5卷第8期,第471、473页。
    1《丈夫与恋人的取舍》,《玲珑》1935年第5卷第8期,第472-476页。
    1《不满意于丈夫体弱》,《玲珑》1936年第6卷第22期,第1685页。
    2同上,第1686页。
    3《弱妻如何应付壮男?》,《玲珑》1935年第5卷第24期,第1529页。
    4同上。
    5《运动员丈夫之缺憾》,《玲珑》1936年第6卷第26期,第2008-2009页。
    
    1王志莘:《中国之储蓄银行史》,上海新华信托储蓄银行,民国23[1934年],第1-2页。
    2整理自《玲珑》1935年第5卷第11期,第702页。
    1《储蓄的常识》,《玲珑》1931年第1卷第40期,第1574页。
    2刘碧霞:《妇女的家庭职业》,《玲珑》1934年第4卷第23期,第1466页。
    3志尚:《养猪育肥法》,《玲珑》1935年第5卷第30期,第2023-2024页。
    4倪巾雄:《妇女与家庭职业》,《玲珑》1935年第5卷第39期,第3341页。
    5丽蓉:《麻雀是不是高尚的娱乐》,《玲珑》1932年第2卷第54期,第182页。
    6《摩登女子最低费用》,《时代漫画》1934年第1期,转引自程德培主编:《1934-1937时代漫画(上)》,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第11页。
    
    1钱浣青:《大家庭与小家庭》,《玲珑》1936年第6卷第15期,第1088-1089页。
    2秋心:《大家庭中妯娌的压迫》,《玲珑》1932年第2卷第76期,第1211页。
    1秋心:《大家庭中妯娌的压迫》,《玲珑》1932年第2卷第76期,第1211页。
    2秋痕:《怎样对待姑嫂和翁姑》,《玲珑》1935年第5卷第3期,第135-138页。
    3受天:《大家庭和小家庭的片面观》,《大公报·妇女与家庭》1928年2月2日;转引自汪冰编:《时风世象》,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92页。
    4谭小英:《拥护小家庭制度的我见》,《玲珑》1936年第6卷第23期,第1738页。
    1《孕儿月份审查》,《玲珑》1932年第2卷第69期,第878页。
    2《孕妇摄生方法》,《玲珑》1932年第2卷第48期,第1953页。
    3《孕妇食品讨论》,《玲珑》1931年第1卷第39期,第1524页。
    4《孕妇饮食》,《玲珑.》1936年第6卷第16期,第1213页。
    5《孕妇之运动》,《玲珑》1931年第1卷第38期,第1473页。
    6《育儿应注意的几点》,《玲珑》1933年第3卷第37期,第2039页。
    7《新家庭之接生》,《玲珑》1931年第1卷第41期,第1616页。
    8《临盆应用品》,《玲珑》1931年第1卷第13期,第450页。
    1《选择乳妈的标准》,《玲珑》1931第1卷第31期,第1199页。
    2《人乳与牛乳比较》,《玲珑》1931年第1卷第34期,第1346页。
    3程妙瑛:《儿童与健康》,《玲珑》1933年第3卷第34、35期,第1892页。
    4《儿童之衣食住》,《玲珑》1932年第2卷第66期,第751页。
    5徐美贞:《孩子饮食方法》,《玲珑》1932年第2卷第68期,第847页。
    6《儿童之衣食住》,《玲珑》1932年第2卷第66期,第751页。
    1湘:《我国人对儿童之错误心理》,《玲珑》1934年第4卷第1期,第21-22页;杜若:《对于儿童的错误心理》,《玲珑》1935年第5卷第37期,第3201-3202页。
    2不才:《教育儿童是父母共同的责任》,《玲珑》1935年第5卷第31期,第2101-2102页。
    3《模仿与儿童教育》,《玲珑》1935年第5卷第40期,第3441-3442页。
    4《怎样教育天才儿童》,《玲珑》1936年第6卷第44期,第3448-3449页。
    5《如何教育思想迟钝的儿童(续)》,《玲珑》1937年第7卷第27期,第2129-2130页。
    1 [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154页。
    2邵鸣九编著:《幼稚教育史大纲》,上海世界书局,民国24年[1935年],第32页。
    3同上,第33页。
    4同上,第36页。
    5《托儿办法》,《玲珑》1934年第4卷第22期,第1233-1234页。
    6 30年代上海的外企月薪约200-400元,一般商店职员月薪10-40元,警员最低的10元,一等局员可达100元,一般工厂职员月薪20-60元,工人20-30元,技术工人为50-60元。上海市教育局中等教育处:《中等教育概况》,1948年,第45页,转引自李彦荣:《民国时期上海教师的薪水及其生活状况》,《民国档案》2003年第1期,第64页。
    1《中华民国法规大全》第一册,商务印书馆,民国25年版。
    2《这样堕胎也算犯罪》,《玲珑》1935年第5卷第15期,第898页。
    3《堕胎与私生子》,《玲珑》1933年第3卷第34、35期,第1891页。
    4《堕胎的解决》,《玲珑》1936年第6卷第44期,第3407页。
    5莲若:《我要帮助我的丈夫,堕胎是否罪恶?》,《玲珑》1932年第2卷第74期,第1114页。
    6《乳汁减少是否为了受孕》,《玲珑》1936年第6卷第16期,第1208页。
    7《X光避孕》,《玲珑》1937年第7卷第1期,第37页;《几种科学的避孕法》,《玲珑》1936年第6卷第43期,第3334页。
    
    1《上海节育研究社访问记》,《西风》1941年第63期,第244-245页。
    2陈娟云:《节育问题与妇女》,《玲珑》1932年第2卷第78期,第1300页。
    1不幸人:《为什么没有处女膜》,《玲珑》1935年第5卷第32期,第4229页。
    2 TT女士:《失掉了处女膜,在新婚那晚怎样呢》,《玲珑》1937年第7卷第30期,第2353-2354页。
    3《何法以证「处男」》,《玲珑》1932年第2卷第60期,第441-443页。
    4冰雪:《怎样侦探情人的秘密,及如何测验处男等》,《玲珑》1935年第5卷第15期,第851-855页。
    5《妇女月报》1936年第2卷第2期,第19页。
    1《上海特别市社会局业务报告(上海市社会局业务报告)》1931年第6-7期合刊,第343页。
    2吴至信:《最近十六年之北平离婚案》,国立中山大学社会研究所《社会研究》第1卷第1期,1935年10月;转引自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婚姻家庭卷》,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397-398页。
    1《我的离婚问题》,《玲珑》1933年第3卷第23期,第1094页。
    2夷光在来信中诉说包办婚姻,丈夫多病,没有性生活,翁姑又让小儿子调戏她,丈夫也不体谅她,使她产生离婚的想法。《辜负青春,婚后一年尚为处女》,《玲珑》1936年第6卷第28期,第2163-2167页。
    3《不务正业的丈夫》,《玲珑》1932年第2卷第19期,第634页。
    1《女子继承》,《玲珑》1932年第2卷第70期,第929页。
    2唐代曾有“户绝财产果无同宗应继之人,所有亲女承受”,但户绝这一情况很少出现。
    3刘王立明:《中国妇女运动》,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23年[1934年],第56页。
    4刘王立明:《中国妇女运动》,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23年[1934年],第57页;《已嫁女子追溯继承财产施行细则》,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公报.30[1929年]。
    5《民法继承编施行法》,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公报.46[1931年]。
    1《玲珑》1933年第3卷第24期,第1236-1237页。
    
    1《全运会与我国女子之将来》,《玲珑》1933年第3卷第37期,第1993页。
    2《玲珑》1933年第3卷第19期,第899页。
    3《玲珑》1937年第7卷第27期,第2102页。
    1《先锋女生:中华民国早期上海女子教育》,李小江主编:《让女人自己说话——独立的历程》三联书店2003年,第17-18页。
    2《玲珑》1931年第1卷第30期,第1152页。
    3同上,第181页。
    4同上,第92页。
    1来源:http://www.shtong.gov.cn/node2/node2245/node64804/node64818/node64926/node64934/ userobject1ai 59223. html
    2《玲珑》1933年第3卷第5期,第216页。
    3《玲珑》1933年第3卷第14期,第602-603页。
    1根据《上海市年鉴》,上海市通志馆1935年版,第V50页统计,除战争时期,上海市从1922年到1934年游泳人数增长近百倍(见文后附录5)。
    2《夏天唯一的运动》,《玲珑》1932年第2卷第60期,第478页。
    3《游泳之方法与利益》,《玲珑》1933年第3卷第23期,第1162-1163页。
    4《游泳之方法与利益》,《玲珑》1933年第3卷第23期,第1163-1164页。
    1《游泳能妨碍女性吗?》,《玲珑》1935年第5卷第31期,第2103-2104页。
    2《玲珑》1934年第4卷第26期,第1684页。
    3 Notes on Golf In Peking,郝更生主编:《体育》北京体育杂志社1927年第2期,第1页。
    4上海地方志网络版:http://www.shtong.gov.cn/node2/node2245/node4455/node15149/node60901/index.html
    5同上。
    1《小考夫球的秘诀》,《玲珑》1931年第1卷第26期,第954-955页。
    2大光:《哥而夫球场的比较》,《玲珑》1931年第1卷第19期,第694页。
    3《玲珑》1933年第3卷第36期,第1969页。
    4【清】张德彝:《欧美环游记》,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21页。
    1葛元煦:《沪游杂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7页,转引自闵杰:《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第二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86-187页。
    2根据《上海市市政报告》,上海市政府秘书处1936年版,第61页整理。
    
    1《民国日报》1928年10月8日,转引自周伟主编:《世态万象》,光明日报出版社2003年版,第55页。
    2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编:《上海指南》,上海商务印书馆1922年版,第113页。
    3《玲珑》1933年第3卷第39期,第2147页;《玲珑》1931年第1卷第29期,第1068页。
    1《玲珑》1933年第3卷第34-35期,第1888-1889页。
    2《未来之国际标准美人》,《玲珑》1934年第4卷第25期,第1589页。
    3《玲珑》1934年第4卷第2期,第98页。
    
    1来源自网络:http://kilburnhall.wordpress.com/2008/12/16/the-25-sexiest-women-of-all- time- the-definitive-list/
    2《一九三六年美的条件》,《玲珑》1935年第5卷第29期,第1941页。
    3《国际美容院审定一九三四至一九三六年Miss之标准美》,《玲珑》1935年第5卷第15期,第846页。
    
    1《玲珑》1935年第5卷第2期,第98-99页。
    2《标准的体格》,《玲珑》1936年第6卷第11期,第805页。
    
    1《标准的体格》,《玲珑》1936年第6卷第11期,第806页。
    2《谈健美的途径》,《玲珑》1936年第6卷第23期,第1734页。
    3《玲珑》1933年第3卷第14期,封底。
    1《谈健美的途径》,《玲珑》1936年第6卷第23期,第1737页。
    2同上。
    3《腰线美的力量》,《玲珑》1931年第1卷第3期,第89页。
    4《跳舞讲座》,《玲珑》1936年第6卷第7期,第521页。
    
    1《美容顾问》,《玲珑》1933年第3卷第18期,第824页。
    2《消瘦与食物》,《玲珑》1936年第6卷第25期,第1931页。
    3《过肥之改造》,《玲珑》1931年第1卷第39期,第1523页。
    1《肥身和瘦身法》,《玲珑》1935年第5卷第48期,第4156页。
    2《我的体重减轻经过》,《玲珑》1933年第3卷第34-35期,第1859-1860页。
    3同上,第4155页。
    1鲁迅:《我们怎样做父亲》,《坟》,来自网络鲁迅文集http://www.b111.net/xiandai/luxun/fen/006.htm
    2这一时期,1922年甘南引《两性间应有之知识》,周建人《性教育的理论与实际》,味辛的《珊格而夫人的「我子之性教育」》等文章
    3《女子的性教育问题》,《玲珑》1937年第7卷第21期,第1609页
    4《月经多能否妨碍生育?》,《玲珑》1937年第7卷第6期,第438页。
    5《月经,受孕》,《玲珑》1936年第6卷第14期,第1049页。
    
    1《月经之摄生》,《玲珑》1935年第5卷第5期,第296-297页。
    2《虚度了三年的青春》,《玲珑》1933年第3卷第18期,第830页。
    
    1《男女结婚应有照会》,《玲珑》1931年第1卷第22期,第782页。
    2《以处男为骗术》,《玲珑》1931年第1卷第40期,第1561-1562页。
    
    1罗苏文:《女性与近代中国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327页。
    2瑟庐:《最近十年内的妇女界》,《妇女杂志》1924年第10卷第1期,第21页。
    1《玲珑》1932年第2卷第50期,封二。
    1《入商界后的失望》,《玲珑》1932年第2卷第55期,第200页。
    2同上。
    3《妇女职业的先决问题》,《妇女杂志》1924年第10卷第6期,第868页。
    4《北平市统计览要》,北平市政府秘书处第一科编撰股,民国25年[1936],第12页。
    
    1《女子职业发展迟缓之原因》,《玲珑》1933年第3卷第36期,第1928-1929页。
    2《女子容貌与职业关系》,《玲珑》1933年第3卷第24期,第1213页。
    1林语堂:《婚嫁与女子职业》,《女性人生》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40-41页。
    1以上引文部分皆同上,第41-42页。
    2《家庭主妇与职业妇女》,《玲珑》1934年第4卷第20期,第1272页。
    3同上,第1274页。
    4《妇女们到哪儿去?》,《玲珑》1935年第5卷第13期,第781页。
    
    1《职业技能的获取》,《玲珑》1934年第4卷第30期,第1928页。
    2《职业妇女十诫》,《玲珑》1934年第4卷第2期,第74-76页。
    1《女子最适宜的三种职业》,1932年第2卷第67期,第774-775页。
    
    1《怎样洗去花瓶的耻辱?》,《玲珑》1935年第5卷第27期,第1763页。
    2《花市里的白蔷薇——一个银行女职员的自白》,《玲珑》1934年第4卷第39期,第2494--2497页。
    3《怎样洗去花瓶的耻辱?》,《玲珑》1935年第5卷第27期,第1763页。
    
    1《1932年杭州女店员调查表》,《玲珑》1932年第2卷第64期,第629-630页
    2《女招待是卑贱的职业吗?》,《玲珑》1934年第4卷第36期,第2309-2311页。
    3《女招待——活招牌》,《玲珑》1931年第1卷第25期,第900页。
    1《关于取缔女招待》,《玲珑》1934年第4卷第8期,第457页。
    2《杭州取缔女招待之规则》,《玲珑》1935年第5卷第8期,第221页。
    3《向导皇后金美娟》,陈定山:《春申旧闻》,台湾世界文物出版社1978年,第63页。
    4《上海向导社的内幕》,《玲珑》1935年第5卷第39期,第3397-3398页。
    5《一个女向导员的自白》,《玲珑》1935年第5卷第39期,第3389-3390,3342页。
    1《向导社的没落》,《玲珑》1936年第6卷第44期,第3405页。
    2钱廷梁:《女子警察》,《现代警察》1933年第1卷第1期,第94页。
    3陈公望:《中国女子警察概况》,《现代警察》1933年第1卷第1期,第37页。
    4来源自陈公望:《中国女子警察概况》,《现代警察》1933年第1卷第2期,第49页。
    1来源自陈公望:《中国女子警察概况》,《现代警察》1933年第1卷第2期,第49页。
    2钱廷梁:《女子警察》,《现代警察》1933年第1卷第1期,第94页。
    3陈公望:《中国女子警察概况》,《现代警察》1933年第1卷第2期,第50页。
    4《考女警察报名的一幕》,《玲珑》1936年第6卷第33期,第2589-2591页。
    5《女警察的生活自白》,《玲珑》1937年第7卷第3期,第143页。
    1陈定公:《春申旧闻》,台湾世界文物出版社1978年版,第182页。
    2《模特儿的痛苦生活》,《玲珑》1937年第7卷第16期,第1277页。
    3《玲珑》,1931年第39期,第1534页。
    4《摄影画报》,1932年第367期,第49页。
    5《北平模特儿的收入》,《玲珑》1934年第4卷第6期,第329页。
    1此部分由本文作者硕士论文修改完成。
    2 [法]埃米尔·涂尔干著,冯韵文译:《自杀论》,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1页。
    3张尧均:《爱的受难与自杀的救恕》,《海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4期。
    4孙延强、唐乃富、颜淑霞:《自杀行为的心理分析》,《健康心理学》,1995年第1期。
    5张涛:《被肯定的否定——从〈清史稿·烈女传〉中的妇女自杀现象看清代妇女境遇》,《清史研究》2001年第6期。
    
    1 [法]埃米尔·涂尔干著,冯韵文译:《自杀论》,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12-113页。
    2刘长林、钱锦晶:《论五四思想家对自杀现象的研究》,《史学月刊》2003年第6期。
    1刘长林、钱锦晶:《论五四思想家对自杀现象的研究》,《史学月刊》,2003年第6期。
    2同上。
    3 [法]埃米尔·涂尔干著,冯韵文译:《自杀论》,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6页。
    4 [法]西蒙娜·德·波伏娃著,陶铁柱译:《第二性》,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459页。
    5《阮玲玉之死》,《妇女共鸣》,1935年第4卷第3期,第3页。
    
    1《新娘堕楼表示处女》,《玲珑》1935年第5卷第15期,第900页。
    2《用情不可不慎》,《玲珑》1931年第1卷第39期,第1338页。
    
    1《恋爱不遂想自杀》,《玲珑》1935年第5卷第39期,第1931页。
    2《少年为学殉身》,《玲珑》1932年第2卷第67期,第799页。
    
    1《投考失败少女自杀》,《玲珑》1934年第4卷第7期,第432页。
    2《又一个受丈夫虐待的女同胞》,《玲珑》1931年第1卷第39期,第1537页。
    3《新婚后新娘寻短见》,《玲珑》1933年第3卷第3期,第129页。
    1《发表防止自杀意见》,《申报》,1935年6月9日。
    2同上。
    3同上。
    4同上。
    
    1《自杀与心理的救济》,《玲珑》1936年第6卷第27期,第2048页。
    2同上。
    3同上。
    1【美】乔舒亚·蔡茨,张竝译:《摩登女》,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 Shu-mei Shih,The Lure of the Modern:Writing Modernism in Semicolonial China,1917-1937,92;转引自Antonia Finnane,Changing Clothes in China,2008,167.
    2转引自Sarahe Stevens,Figuring Modernity:The New Woman and the Modern Girl in Republican China,NWSA Journal,VOL.15 No.3,90.
    3郁慕侠:《上海鳞爪》,第38页。转引自金涛:《健康的摹本?欲望的载体?——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少女歌舞团的兴起》,《娱悦大众——民国上海女性文化解读》,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第114页。
    1《怎样才是摩登女性》,《玲珑》1932年第2卷第62期,第531页。
    2 Sarahe Stevens,Figuring Modernity:The New Woman and the Modern Girl in Republican China,NWSA Journal,VOL.15 No.3,83.
    3《新妇女对家庭的责任》,《玲珑》1934年第4卷第6期,第323-324页。
    
    1王德:《画报与摄影》,《画报论集》,中国画报出版公司1990年版,第26页。
    2王德:《画报与摄影》,《画报论集》,中国画报出版公司1990年版,第27页。
    1《读者来信》,《玲珑》1935年第5卷第31期,第2096-2097页。
    2《编辑室》,《玲珑》1934年第4卷第38期,第2477页。
    3《编辑者言》,《玲珑》1933年第3卷第3期,第137页。
    4曼文:《男子们的美(?)德》,《玲珑》1931年第1卷第13期,第442页。
    
    1陈珍言:《现代女子之三从四德》,《玲珑》1932年第2卷第65期,第676页。
    2刘异青:《由摩登说到现代青年妇女》,《玲珑》1933年第3卷第44期,第2439-2440页。
    [1]江中孝主编:《张竞生文集》上下广州出版社1998年版。
    [2]林语堂著:《女性人生》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3]游鉴明主编:《无声之声(二)近代中国的妇女与社会(1600-1950)》,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3年版。
    [4]黄金麟著:《历史、身体、国家——近代中国的身体形成1895-1937》,台湾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第一版。
    [5]姜进主编:《都市文化中的现代中国》,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6]胡平生著:《抗战前十年间的上海娱乐社会(1927-1937)——以影剧为中心的探索》,台湾学生书局2002年版。
    [7]罗苏文著:《近代上海都市社会与生活》,中华书局2006年版。
    [8]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底边社会卷(上下)》,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9]洪煜著:《近代上海小报与市民文化研究(1897-1937)》,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年版。
    [10]郭建英绘陈子善编:《摩登上海——30年代的洋场百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1]叶浅予著:《细数沧桑记流年——叶浅予自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12]吴禾编:《纸上精灵——20世纪30年代的漫画明星》,三联书店2003年版。
    [13]吕芳上主编:《无声之声(一)近代中国的妇女与国家(1600-1950)》,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3年版。
    [14]程乃珊著:《上海Lady》,文汇出版社2003年版。
    [15] [英]约翰伯格著戴行钺译:《观看之道(Ways to seeing)》,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6]王儒年著:《欲望的想象——1920-1930年代〈申报〉广告的文化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7][美]魏裴德著,章红陈雁金燕张晓阳译:《上海警察,1927-1937》,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18]孙绍谊著:《想象的城市——文学、电影和视觉上海(1927-1937)》,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9]黄晓燕编:《往昔玲珑》,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版。
    [20]游鉴明、罗梅君、史明主编:《共和时代的中国妇女》,台湾左岸文化出版2007年版。
    [21]罗久蓉、吕妙芬主编:《无声之声(三)近代中国的妇女与文化(1600-1950)》,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3年版。
    [22]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著:《上海永安公司的产生、发展和改造》,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23]爱狄密勒著包玉珂编译:《上海——冒险家的乐园》,上海文化出版社1956年版。
    [24] [美]李欧梵著毛尖译:《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5]李楠著:《晚清民国时期上海小报》,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
    [26]余之、程新国主编:《旧上海风情录(上下)》,文汇出版社1998年版。
    [27]方平著:《晚清上海的公共领域(1895-1911)》,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8]许慧琦著:《故都新貌——迁都后到抗战前的北平城市消费(1928-1937)》,台湾学生书局2008年版。
    [29]程德培主编周立民王晓东著:《漫画生活》,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30]吴健熙田一平编:《上海生活1937-1941》,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
    [31]李小江主编:《让女人自己说话——独立的历程》,三联书店2003年版。
    [32]卓影编著:《丽人行——民国上海妇女之生活》,台湾柏室科技艺术2006年版。
    [33]罗久蓉游鉴明瞿海源访问:《烽火岁月下的中国妇女访问纪录》,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4年版。
    [34]游鉴明著:《近代中国女子的运动图像》,台湾博雅书屋有限公司2008年版。
    [35]陈定山著:《春申旧闻》,台湾世界文物出版社1978年版。
    [36]萧继宗主编:《革命文献第六十八辑新生活运动史料》,台湾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75年版。
    [37][美]卡罗琳凯奇著曾妮译:《杂志封面女郎》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8][法]让鲍德里亚著刘成富全志钢译:《消费社会》,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9][美]克里斯托弗贝里著江红译:《奢侈的概念——概念及历史的探究》,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版。
    [40][美]凡勃伦著:《有闲阶级论》,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
    [41]张竞生编著:《性史1926》,台湾大辣出版社2005年重印。
    [42]张竞生著张培忠辑:《浮生漫谈——张竞生随笔选》,三联书店2008年版。
    [43]金安平著郑至慧译:《合肥四姊妹——一段历史》,台湾时报文化出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版。
    [44]盛佩玉著:《一个女人的笔记——盛氏家族邵询美与我》,台湾INK印刻出版有限公司2007年版。
    [45]周慧玲著:《表演中国——女明星、表演文化、视觉政治1910-1945》,台湾麦田出版社2004年版。
    [46][法]余莲著林志明、张婉真译:《本质或裸体》,台湾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版。
    [47][法]安克强著辛文锋肖庆璋译:《1927-1937年的上海——市政权、地方性和现代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48][美]葛凯著黄振萍译:《制造中国——消费文化与民族国家的创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9]吴昊著:《中国妇女服饰与身体革命(1911-1935)》,东方出版中心2008年版。
    [50]Frederic Wakeman,JR : Policing Shanghai 1927-1937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Ltd 1995
    [51]H.J.Lethbridge: All about Shanghai : A standard guideboo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3
    [52]Hanchao Lu :Beyond the neon lights: everyday shanghai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9
    [53]Frank Dikoetter: Exotic Commodities: Modern objects and everyday life in china,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2006
    [54]Pierre Bourdieu,Translated by Richard Nice:Distinction: 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ement of tast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4
    [55]Karl Gerth:China made: consumer culture and the creation of the nation,Published by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and Distributed b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3
    [56]Yingjin Zhang :Cinema and urban culture in shanghai ,1922-1943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57]Tze-lan D.Sang:The emerging lesbian:Female same-sex Desire in modern china ,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3
    [58]Edited by Dorothy Ko and Wang Zheng :Translating Feminisms in china,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 2007
    [59]Edited by Thomas P . Kasulis :Self as body Asian Theory and Practice ,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3
    [60]Edited by Angela Zito and Tani E. Barlow:Body, Subject and Power in China,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hicago and London, 1994
    [61]Antonia Finnane :Changing Clothes in China: Fashion, History , Nation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2008
    [1]孔令芝:《从〈玲珑〉杂志看1930年代上海现代女性形象的塑造》,台湾国立暨南国际大学历史学系硕士论文,2006年。
    [2]李克强:《〈玲珑〉杂志建构的摩登女性形象》,《世纪中国》网站www.cc.org.cn。
    [3]陈蕴茜、叶青《论民国时期城市婚姻的变迁》,《近代史研究》1998年第6期,页201。
    [4]中田相崖原著、幼雄译,〈男性的女子和女性的男子〉,《妇女杂志》1922年2月第8卷第2号,页61-63。
    [5]晏始,〈男女的隔离与同性爱〉,《妇女杂志》1923年第九卷第五号,页14-15。
    [6]王东杰,〈一个女学生日记中的感情世界(1931-1934)〉,中央研究院《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第15期。
    [7]李彦荣:《民国时期上海教师的薪水及其生活状况》,《民国档案》2003年第1期。
    [8]张尧均:《爱的受难与自杀的救恕》,《海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4期。
    [9]孙延强、唐乃富、颜淑霞:《自杀行为的心理分析》,《健康心理学》,1995年第1期。
    [10]张涛:《被肯定的否定——从〈清史稿·烈女传〉中的妇女自杀现象看清代妇女境遇》,《清史研究》2001年第6期。
    [11]刘长林、钱锦晶:《论五四思想家对自杀现象的研究》,《史学月刊》,2003年第6期。
    [1]《玲珑》杂志1931年-1937年。
    [2]王蕴章主编:《妇女杂志》,上海妇女杂志社。
    [3]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界》,北京燕京大学社会学系。
    [4]上海妇女时报社:《妇女时报》,上海妇女时报社。
    [5]梁得所主编:《文化月刊》,上海大众出版社。
    [6]十日谈编辑部:《十日谈》,上海中国美术刊行社。
    [7]施济群:《金刚钻月刊》,上海金刚钻月刊社。
    [8]张竞生主编:《新文化》,上海美的书店。
    [9]上海特别市社会局:《上海特别市社会局业务报告(上海市社会局业务报告)》上海特别市社会局。
    [10]上海市公安局警察月刊社:《警察月刊》,上海市公安局警察月刊社。
    [11]社会杂志社:《社会杂志》南京社会杂志社。
    [12]上海市国货陈列馆:《国货半月刊》,上海市国货陈列馆。
    [13]新妇女社:《新妇女》,北京新妇女社。
    [14]高伯时主编:《国货月报》,上海国货月刊社。
    [15]吴秋尘主编:《北洋画报》,天津北洋画报。
    [16]女子世界月刊社:《女子世界》,女子世界月刊社。
    [17]刘尧峰主编:《现代警察》,南京警高同学会。
    [18]穆藕初主编:《交易所周刊》,上海交易所周刊社。
    [19]杜重远主编:《新生周刊》,上海新生周刊社。
    [20]张军光主编:《远东月报》,上海远东月报社。
    [21]申时电讯社:《报学季刊》,上海申时电讯社。
    [22]黄嘉德、黄嘉音主编:《西风》,上海西风社。
    [23]中国妇女青年社:《妇女青年》,北平晨报社。
    [24]体育周报社:《体育周报》,天津体育周报社。
    [25]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编审宣传组:《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体育通讯》,重庆。
    [26]江苏省立镇江公共体育场:《体育研究与通讯》,无锡江苏省立镇江公共体育场。
    [27]郝更生:《体育》,北京体育杂志社。
    [28]南京中央大学体育科:《体育季刊》,上海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
    [29]邵鸣九编著:《幼稚教育史大纲》,上海世界书局1935年版。
    [30]《中华民国法规大全》第一册,商务印书馆,民国25年。
    [31]徐百齐编:《中华民国法规大全》,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32]主计处统计局编:《中华民国统计年鉴》,南京中国文化事业公司1948年版。
    [33]程谪凡编:《中国现代女子教育史》,上海中华书局1936年版。
    [34]罗志如:《统计表中之上海》,南京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1932年版。
    [35]茅盾主编:《中国的一日》,上海生活书店1936年版。
    [36]赵荣璇:《家庭女子的社会生活》,上海正中书局1947年版。
    [37]麦惠庭:《中国家庭改造问题》商务印书馆1934年。
    [38]刘王立明:《中国妇女运动》,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
    [39]徐旭:《图书馆与民众教育》,长沙商务印书馆1941年版。
    [40]《民法继承编施行法》,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公报.46[1931年]。
    [41]章锡琛:《新性道德讨论集》,上海妇女问题研究会1929年版。
    [42]邢墨卿编:《新名词辞典》上海新生命书局1934年版。
    [43]王志莘:《中国之储蓄银行史》,上海新华信托储蓄银行1934年版。
    [44]教育部普通教育司编:《中华民国十九年度全国中等教育统计》,南京京华印书馆1933年版。
    [45]上海特别市教育局编:《上海特别市教育统计》,上海特别市教育局1929年版。
    [46]陈登原:《中国文化史》,上海世界书局1947年版。
    [47]杨萌溥:《银行员的生活》,上海生活书店1936年版。
    [48]贾逸君:《中华妇女缠足考》,北平文化学社1929年版。
    [49]金仲华:《妇女问题》,上海商务印书馆1932年版。
    [50]陈东原:《中国妇女生活史》,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51]梅生编:《中国妇女问题讨论集》,上海新文化书社1923年版。
    [52]吕文甲:《妇女法律十讲》,上海长城书局1934年版。
    [53]姚灵犀:《采菲录初编》,天津时代公司1936年版。
    [54]姚灵犀:《采菲录三编》,天津时代公司1936年版。
    [55]申报年鉴社编辑:《申报年鉴》,上海申报馆售书科。
    [56]赵君豪:《中国近代之报业》,香港申报馆1936年版。
    [57]《已嫁女子追溯继承财产施行细则》,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公报.30[1929年]。
    [58]陶行知:《行知诗歌集》,上海大孚出版公司1947年版。
    [59]《清末民初各大都会男女装饰论集》香港中山图书公司1972年。
    [60]马济翰等著:《女子健美体操集》,上海康健书局1936年版。
    [61]风俗改革委员会编:《风俗改革丛刊》,广州特别市党部宣传部印1930年版。
    [62]章辑五:《世界体育史略》,上海勤奋书局1931年版。
    [63]王学政:《体育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47年版。
    [64]上海市年鉴委员会编:《上海市年鉴》,上海市通志馆1935年版。
    [65]徐懋庸:《不惊人集》,上海千秋出版社1937年版。
    [66]上海市通志馆年鉴委员会编:《上海市年鉴》,上海中华书局1936年版。
    [67]茅盾:《子夜》,上海开明书店1949年版。
    [68]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编:《上海指南》,上海商务印书馆1922年版。
    [69]柳培潜:《大上海指南》,上海中华书局有限公司1936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