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歌苓小说叙事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严歌苓是一位在创作中既保持高产又保证高质的优秀作家。她深谙现代叙事技巧却并未局限于此,而是将小说的叙事技巧融于思想内涵之中并使小说在思想性与艺术性的交融中无限趋向完美的境地。本文从叙事学角度解读严歌苓小说并试图探究作家精心编排的叙事技巧与思想内涵之间完美统一的途径,内容涉及小说叙事学、跨媒介叙事及电影化叙事理论。
     其中,小说叙事学理论部分从叙事视角和叙事时间入手,分别探讨了严歌苓小说对现代性叙事技巧的青睐以及她为实现小说的叙事技巧与思想内涵的统一所做的努力。传统叙事学方面,论文先从人称调度、女性视角以及阐释者三个方面展示了严歌苓小说从稚嫩到精致再到大气的过程,再借助热奈特《叙事话语》中一些时间概念,分析了不同时空叙事机制为严歌苓小说所带来的深度与容量。值得注意的是,发表于海外求学期间的一系列中短篇小说最能彰显严歌苓对叙事技巧的刻意追求,但论述文章往往只关注其中几篇且浮于叙事技巧层面。本文选取了一些严歌苓至今乏人问津的中短篇小说并发掘了她在融合小说的叙事技巧和思想内涵方面所付出的努力。
     跨媒介叙事理论是一种全新的叙事理论,它探讨的是不同媒介之间相互吸、转化的可能。严歌苓的小说注重画面感、动作性,场景交织充满蒙太奇式的特色,人物对白具有台词般的效果,显然受到了电影化叙事元素的影响。目前关于严歌苓小说与电影互动的文章都是从单个电影术语入手,缺乏理论支撑。跨媒介叙事理论的引入,为探讨严歌苓小说对电影化叙事手法的吸收借鉴提供了理论支撑。
Yan Geling, is a very famous writer with high-yield and high-quality. She is very expert in applying the modern narrative techniques, but she is also good at fusing her mind into narrative techniques. This thesis mainly analyzes the writer's fusion method.
     The preface of this thesis mainly introduces the study situation about Yan, and explains the concept of Cross-media narrative and cinematic narrative.
     The first two chapters mainly analyze Yan's indulging in the modern narrative techniques, and her attempting to fuse the modern narrative techniques with her writing mind. Chapter one mainly analyzes the writing process from delicateness to complicacy of Yan's work. Chapter two mainly analyzes high-connotation in Yan's work through well using the different time and space mechanism. In this part, the thesis mainly uses the theory of Narrative Discourse wrote by Gdrard Genette.
     Chapter three mainly analyzes the cinematic narrative style in Yan's work. For example, she enrolls sense of the screen、dialogue、color、props、montage into her work skillfully. In this part, the thesis mainly uses the theory of cross-narrative.
引文
①凤凰网读书会:对话严歌苓:我的写作生涯之痛与情[EB].2011.http://bock ifeng. com/dushuhui/special/salon050/wendang/detail_2011_06/07/6858102_l. shtml.
    ①洛奇.小说的艺术[M].王峻岩等译.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28
    ①严歌苓.密语者[M].北京:台海出版社,2006.16
    ①叶立文.当代先锋作家生存哲学的价值变迁[J].天津社会科学,2009,2:108
    ②。热拉尔·热奈特.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M].王文融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131
    ①严歌苓.扶桑[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8.7—11
    ②陈瑞琳[美].冷静的忧伤—从严歌苓的创作看海外新移民文学的特质[J].华文文学,2003,(5)
    ①中新网.冷美人严歌苓2瓶啤酒吐真言:现在创作状态最从容[EB].2009.http://www.chinanews.com/cul/news/2009/11-20/1974898.shtml
    ②庄园.严歌苓VS庄园(代后记)[G].见:庄园主编.女作家严歌苓研究.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6:284
    ①庄园.严歌苓VS庄园(代后记)[G].见:庄园主编.女作家严歌苓研究.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6.284
    ②陈思和.自己的书架(之五)[EB].2006.http://enjoy.eastday.com/eastday/wxhg/wxdl/userobjectlai1970192.html
    ③严歌苓.波西米亚楼[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01
    ③张琼.此身.彼岸:严歌苓复旦讲座侧记.华文文学,2004(6)
    ①李敬洋.《21世纪的“雷雨”》[G].见:庄园主编.《女作家严歌苓研究》.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6.17
    ①严歌苓.严歌苓自选集[M].花儿与少年.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598
    ②陈思和.人性透视下的东方伦理——读严歌苓的两篇长篇小说[G].见:庄园主编.女作家严歌苓研究.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6.30
    ③韦恩·布斯.小说修辞学[M].付礼军译.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161
    ①严歌苓.密语者[M].北京:台海出版社,2006.18
    ②严歌苓.《海那边》台湾版后记[G].见:庄园主编.女作家严歌苓研究.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6.22
    ①严歌苓.雌性的草地[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8.77
    ②严歌苓.扶桑[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3.153
    ③严歌苓.太平洋探戈.密语者[M].北京:台海出版社,2006.73
    ①柳珊.阐释者的魅力——论严歌苓小说创作[J].当代作家评论,1999(1)
    ①热拉尔·热奈特.叙事话语 新叙事话语[M].王文融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12
    ②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36
    ③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36
    ①热拉尔·热奈特.叙事话语 新叙事话语[M].王文融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17
    ②严歌苓.谁家有女初长成[M].当代,2000:16
    ③严歌苓.穗子物语[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29
    ①严歌苓.金陵十三钗.密语者[M].北京:台海出版社,2006.177
    ①严歌苓.无出路咖啡馆[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43
    ②严歌苓.太平洋探戈.密语者[M].北京:台海出版社,2006.81
    ①热拉尔·热奈特.叙事话语 新叙事话语[M].王文融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73
    ②严歌苓.扮演者.严歌苓自选集[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119
    ③严歌苓.青柠檬色的鸟.严歌苓自选集[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208
    ①严歌苓.人寰.严歌苓文集[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3.1
    ②严歌苓.双语人的苦恼.波西米亚楼[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21
    ①爱德华·茂莱.电影化的想象——作家和电影[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9.129
    ②凌逾.跨媒介叙事——论两西小说新生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
    ①爱德华·茂莱.电影化的想象——作家和电影.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9.302
    ②沿华.严歌苓在写作中保持高贵[N].中国文化报,2003-07-17
    ③严歌苓.以后的作品要有“抗拍性”.[EB].2011.http://news.cntv.cn/20110519/110154.shtml
    ①严歌苓.密语者[M].北京:台海出版社,2006.18
    ②严歌苓.白蛇.严歌苓文集[M].当代世界出版社,2003.6
    ①术术.严歌苓《花儿与少年》悬浮于行动的写作[EB].2004.http://learning.sohu.com/2004/04/06/25/article219752549.shtml
    ②孙小宁.严歌苓:我到河南种麦子[EB].2003.http://ent.sina.com.cn/2003-11-28/1608242337.html
    ①严歌苓.第九个寡妇[M].西安:陕西师范出版社,2008.67
    ②巴拉兹.电影美学[M].何力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243
    ①严歌苓.第九个寡妇[M].西安:陕西师范出版社,2008.5
    ①严歌苓.爱犬颗韧.严歌苓自选集[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15
    ②严歌苓.爱犬颗韧.严歌苓自选集[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37
    ①严歌苓.花儿与少年.严歌苓自选集[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530
    ②爱德华·茂莱.电影化的想象——作家和电影[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9.4
    ①。孙小宁.严歌苓:我到河南种麦子[EB].2003.http://ent.sina.com.cn/2003-11-28/1608242337.html
    ①严歌苓.扶桑[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1
    ①巴拉兹.电影美学[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45
    ②严歌苓.雌性的草地[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8.4
    ①严歌苓.人寰.严歌苓文集2[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3.60
    1、洛奇.小说的艺术[M].王峻岩等译.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
    2、热拉尔·热奈特.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M].王文融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3、韦恩.布斯.小说修辞学[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
    4、徐岱.小说叙事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5、李建军.小说修辞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6、胡亚敏.叙事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7、丁亚平.百年中国电影理论文选[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
    8、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M].董强译.上海:上海泽文出版社,2011
    9、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0、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11、格非.小说叙事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12、雅各布·卢特.小说与电影中的叙事[M].徐强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13、妮弗·范茜秋.电影化叙事[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4、爱德华·茂莱.电影化的想象——作家和电影[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9
    15、莫尼克·卡尔科—马塞尔、让娜—玛丽·克莱尔.电影与文学改编[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16、尤红斌、王玉明.电影美学:史学重述与文化建构[M].上海:三联出版社,2010
    17、安德烈·戈德罗、弗朗索瓦·若斯特.什么是电影叙事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18、罗伯特·斯塔姆、亚历桑德拉·雷恩格.文学和电影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9、凌逾.跨媒介叙事——论西西小说新生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0、巴拉兹.电影美学[M].何力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
    21、罗伯特·斯塔姆、亚历桑德拉·雷恩格.文学与电影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2、陆绍阳.视听语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23、霍华德·苏伯.电影的力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4、张宇丹、吴丽.可视的文化:影像文化传播论[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
    25、丁亚平.电影的踪迹[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26、梁明、李力.电影色彩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7、李显杰.电影叙事学:理论与实例[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
    28、李显杰.电影修辞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29、庄园主编.女作家严歌苓研究[G].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6
    30、傅修延主编.叙事丛刊(第2辑)[G].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31、严家炎.新感觉派小说选·前言.新感觉派小说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32、严歌苓.严歌苓文集[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3、严歌苓.密语者[M].北京:台海出版社,2006
    34、严歌苓.扶桑[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8
    35、严歌苓.波西米亚楼[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6、严歌苓.花儿与少年.严歌苓自选集[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
    37、严歌苓.雌性的草地[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8
    38、严歌苓.太平洋探戈.密语者[M].北京:台海出版社,2006
    39、严歌苓.准家有女初长成[M].当代,2000
    40、严歌苓.穗子物语[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1、严歌苓.金陵十三钗.密语者[M].北京:台海出版社,2006
    42、严歌苓.无出路咖啡馆[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3、严歌苓.扮演者.严歌苓自选集[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
    44、严歌苓.青柠檬色的鸟.严歌苓自选集[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
    45、严歌苓.人寰.严歌苓文集[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3
    46、严歌苓.双语人的苦恼.波西米亚楼[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7、严歌苓.第九个寡妇[M].西安:陕西师范出版社,2008
    48、严歌苓.爱犬颗韧.严歌苓自选集[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
    49、严歌苓.一个女人的史诗[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
    1、张琼.此身·彼岸:严歌苓复旦讲座侧记[J].华文文学,2004(6)
    2、庄园.严歌苓VS庄园(代后记)[G].见:庄园主编.女作家严歌苓研究.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6:284
    3、李敬泽.21世纪的“雷雨”[G].见:庄园主编.女作家严歌苓研究.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6
    4、陈思和.人性透视下的东方伦理——读严歌苓的两篇长篇小说[G].见:庄园主编.女作家严歌苓研究.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6
    5、严歌苓.海那边台湾版后记[G].见:庄园主编.女作家严歌苓研究.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6
    6、柳珊.阐释者的魅力——论严歌苓小说创作[J].当代作家评论,1999(1)
    7、王文硕.解读张爱玲文学作品的电影特质[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8,30(4)
    8、叶立文.当代先锋作家生存哲学的价值变迁[J].天津社会科学,2009, (2)
    9、陈瑞琳.冷静的忧伤—从严歌苓的创作看海外新移民文学的特质[J].华文文学, 2003.(5)
    10、连晨草.严歌苓小说的现代性[J].福州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5)
    11、凌逾.后现代的跨媒介叙事—以西西小说《我城》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09,(7)
    12、凌逾.小说与电影的可叙述与不可叙述之事—论《色,戒》的跨媒介叙事[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 (4)
    13、徐强.跨媒介叙事研究的范例—从《小说与电影中的叙事》看雅各布·卢特的叙事学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1, (1)
    14、龙迪勇.叙事学研究的跨媒介趋势—“跨媒介叙事”学术研讨会综述[J].江西社会科学,2008,(8)
    15、高姿英.论世纪之交文学影像化叙事潮[D].[博士学位论文].武汉:武汉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十论文,2004
    16、黄河.边缘人生的诗性言说—严歌苓小说论[D].[硕十学位论文].长沙:湖南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十论文,2005
    17、王冠含.严歌苓小说中的影像叙事[D].[硕士学位论文].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18、厉双庆.试论严歌苓小说的视听化特征[D].[硕士学位论文].广州: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19、申载春.小说:在影视时代[D].[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20、顾晓红.论当代小说创作的影视化倾向—以莫言、王朔、刘恒的创作为例[D].[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1、李波.论电影艺术对新时期小说创作的影响[D].[硕士学位论文].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2、顾晓红.论当代小说创作的影视化倾向—以莫言、王朔、刘恒的创作为例[D].[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3、朱国华.电影:文学的终结者[J].文学评论,2003,(2)
    24、梁振华.世纪之交中国文学影像化叙事的双向表征[J].理论学刊,2007,(8)
    25、孙立峰.文学与电影的百年匹配与折磨[J].学习与探索,1996,(3)26、孙晓虹.文华如琦,诗性之语[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6年第3期
    27、张永清.视觉文化时代的文学策略[J].求是学刊,2005,(3)
    28、王冠含.严歌苓小说中的电影元素[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7,(12)
    29、刘高峰.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倾向[J].名作欣赏,2008,(2)
    30、李欧梵.张爱玲与好莱坞电影[J].南通大学学报,2007,(3)
    31、孙晓虹.舞文弄影的艺术景致—严歌苓小说创作与电影艺术关系探微[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2)
    32、黄万华.语言的舞者—严歌苓小说语言论[J].吉首大学学报,2007,(9)
    33、徐巍.寻找小说与影视的契合点—刘恒小说的电影化想象[J].小说评论,2003(6)
    34、徐巍.剧本化倾向、影像化和电影化技巧—当代小说叙事的新视角[J].社会科 学,2009,(3)
    35、梁美英.当代小说影视化对作品创作的影响及思考[J].作家杂志,2009,(5期)
    36、严歌苓.故事外的故事[J].青年文学,2004,(9)
    37、毛晨熙.文学影像化的世纪回眸和反思[J].福建艺术,1997,(4)
    38、江少川.走近大洋彼岸的缪斯—严歌苓访谈录[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6,(3)
    39、查一路.小说的叙事风格与电影的表现空间[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4,(4)
    40、姚晓楠.找一种方式让别人懂你—<扶桑>的叙事解读[J].名作欣赏,2005,(3)
    41、刘艳.困境的隐喻—略论张爱玲、严歌苓的创作[J].文艺争鸣,2004,(6)
    1、凤凰网读书会.对话严歌苓:我的写作生涯之痛与情[EB].2011.http://book. ifeng.com/dushuhui/special/Salon050/wendang/detail_2011_06/07/6858l02_l.shtml.
    2、中新网.冷美人严歌苓2瓶啤酒吐真言:现在创作状态最从容[EB].2009.http://WWW.chinanews.COm/cul/news/2009/11-20/1974898.shtml
    3、陈思和.自己的书架(之五)[EB].2006.http://enjoy.eastday.com/eastday/wxhg/wxdl/userobjectlail970192.html
    4、严歌苓.以后的作品要有“抗拍性”.[EB].2011.http://news.cntv.cn/20110519/110154.shtml
    5、术术.严歌苓《花儿与少年》悬浮于行动的写作[EB].2004.http://learnirng.sOhu com/2004/04/06/25/article219752549.shtml
    6、孙小宁.严歌苓:我到河南种麦子[EB].2003.http://ent.sina.com.cn/2003-11-28/1608242337.html
    1、沿华.严歌苓在写作中保持高贵[N].中国文化报,2003-07-17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