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语境下的媒介权责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媒介生态学'media ecology"是指用生态学的观点和方法来探索和解释人与媒介、社会、自然四者之间的互相关系及其发展变化本质、规律的科学,将生态学的一些研究理念和研究方法应用到媒介研究中。媒介生态学把世界看做一个生态系统,媒介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组成,同其他系统之间相互影响。媒介生态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包含媒介系统、社会系统和人群系统。
     媒介生态环境中的各项要素影响着媒介的发展,而媒介的变化也反作用着媒介生态环境。媒介系统与社会系统之间互动,媒介系统的内部要素互动,这些频繁复杂的互动关系导致了信息、能量、资源的交换、交流与共享,最终导致媒介生态环境中各系统的相互影响和相互构建。
     本文选择媒介权力和媒介责任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媒介生态环境理论为理论依据,梳理中国当代媒介权责变迁,研讨自媒体对媒介生态环境和媒介权责的影响。最终探讨如何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使中国的媒介权力、责任为社会进步提供更多“正能量”,促进社会不断进步。
     本文第一章为绪论,介绍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第二章,概述媒介权责变迁与媒介生态环境间的关系,理清理论基础。第三章,纵向梳理中国当代各历史时期媒介生态环境变化和随之产生的媒介权力、责任变迁。
     最近10年随着网络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公民参与网络言论的积极性高涨,网络舆论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中国正在迎来一场网络民间舆论的狂欢。在这场民间舆论狂欢中,一个人人都是媒体记者的自媒体时代已经到来。民间舆论场正在逐步走进社会舆论的中心位置。自媒体信息不仅为传统媒体提供信息源,甚至直接影响着事件的发展走向。因此本文特别单列第四章,以最近10年由网络民间舆论引发的媒介事件为实例,研究自媒体在媒介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其中掩藏的媒介权责变移。
     前四章已经对中国当代媒介生态环境变化导致的媒介权责变迁做出了梳理,分析了自媒体时代网络舆论场对媒介权责的影响。第五章则将对未来中国媒介权责发展的路径进行探究。
     在真正的民主社会中,媒体应该以一种高层的、监察的角度来看待公权力,而非取代公权力。随着我国社会制度自身的完善和改革,民众公民意识的崛起和受众媒介素养的不断提高,媒介权力终将回归到自己本应的位置,坚持自己的行业原则,发挥社会职责,正确行使权力,帮助社会有序运行,真正实现让任何权力都在阳光下各司其责。
Media ecology is the study of exploring and explai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media, society and nature, and its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ecology viewpoint and method. Apply some research ideas and methods of ecology into the media research. Taking the world as an ecosystem, media system is one of the component, interacts with the other systems. Media systems, social systems and the crowd systems constitute the media ecosystem.
     Media has interactive symbiotic relationship with society, the factors in the media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media, and the change of media react the media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media system and social system,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media system and internal factors.Inclu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nd media, media and media, media and social, nation and nation. Frequent and complex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s lead to the information,energy and resources exchange and sharing. Finally,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s lead to influence and building on each other.
     The media power and responsibility are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s, based on the media ecology environment theory. Combing the changes of the media power and responsibility in contemporary China. Studying the self-media impacts the media ecology environment and media power,media responsibility. Finally,discussing how to use the media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ory for promoting social progress in China.
     Chapter1is introduction introduce the research framework and methods. Chapter2is the summar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edia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ory and media power, responsibility. Chapter3is the media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hange since the new China.
     The nearly10years, with the network open, the influence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big. China is entering into an orgy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The self-media age is coming,in this age,everyone as a media reporter. Public opinion field is gradually into the center of the social public opinion.The public opinion becoming the source of information and influencing the events. So the chapter4studies the media power and responsibility in the self-media age.
     The first four chapters searc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ange of media ecological environment,the media power and responsibility, and the public opinion impacts. Then, in the chapter5,I will search the future changes of the Chinese media ecology environment and it's influence on media power and responsibility.
     In real democratic society, the media should be in a high-rise, supervisory perspective on public power, rather than replace the public power. Along with our country social system improving and reforming, people to the rise of civic consciousness and media literacy. Media power will return to your position, adhere to their industry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Media should help society orderly operation.
引文
①[美]欧文·拉兹洛:《布达佩斯俱乐部全球问题最新报告》,王宏昌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06页。
    ②林育真:《生态学》,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54页。
    ①崔保国:《媒介是条鱼:理解媒介生态学》,《中国传媒报告》,2003年(2),第2-3页。
    ①[英]詹姆斯·卡伦:《媒体与权力》,史安斌、董关鹏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10页。
    ②谢立文:《媒介权力论——结构/精神/目标》,武汉出版社,2011年版,第3页。
    ①燕道成:《媒介化风险与传媒责任伦理》,岳麓书社,2011年版,第1页。
    ①[法]让·鲍德里亚:《象征交换与死亡》,车槿山译,译林出版社,2006年版,第107页。
    ①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43页。
    ①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35页。
    ②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36页。
    ③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36页。
    ①《大公报新生宣言》:上海《大公报》,1949年6月17日,转引自《中国当代史研究(二)》,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第64页。
    ①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56页。
    ①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89页。
    ②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88页。
    ①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83页。
    ①方汉奇、陈昌凤主编:《正在发生的历史——中国当代新闻事业》,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36页。
    ①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11页。
    ②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06页。
    ③邱石编:《共和国重大决策出台前后》,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年版,第345页。
    (?)方汉奇、陈昌凤主编:《正在发生的历史——中国当代新闻事业》,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71页。
    ①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18页。
    ①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21页。
    ②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26页。
    ③李良荣:《新闻改革的探索——李良荣自选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61页。
    ①方汉奇、陈昌凤主编:《正在发生的历史——中国当代新闻事业(下)》,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84页。
    ②林晖:《“双重转型”态势下中国传媒业发展战略》,《新闻记者》,2009年第9期。
    ①[美]罗杰斯:《传播科技学理》,台北正中书局,1988年版,第37页,转引自方汉奇、陈昌凤主编《正在发生的历史——中国当代新闻事业(下)》,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84页。
    ②李良荣:《新世纪的探索》,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87页。
    ①[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译,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216页。
    ②于洋:《大众自发信息于大众传播中的影响》,《中国商界》,2009年12月上半期。
    ①刘学义:《话语权转移——转型时期媒体言论话语权实践的社会路径分析》,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09页。
    ①刘学义:《话语权转移——转型时期媒体言论话语权实践的社会路径分析》,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09页。
    ②刘学义:《话语权转移——转型时期媒体言论话语权实践的社会路径分析》,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09页。
    ③刘学义:《话语权转移——转型时期媒体言论话语权实践的社会路径分析》,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06页。
    ①罗以澄、张金海、单波主编:《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2005年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72页。
    ②刘学义:《话语权转移——转型时期媒体言论话语权实践的社会路径分析》,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06页。
    ①[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译,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216页。
    ②[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译,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216页。
    ①刘学义:《话语权转移——转型时期媒体言论话语权实践的社会路径分析》,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09页。
    ①谢立文:《媒介权力论——结构/精神/目标》,武汉出版社,2011年版,第158页。
    ②刘学义:《话语权转移——转型时期媒体言论话语权实践的社会路径分析》,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09页。
    ①谢立文:《媒介权力论——结构/精神/目标》,武汉出版社,2011年版,第152页。
    ②谢立文:《媒介权力论——结构/精神/目标》,武汉出版社,2011年版,第152页。
    ③胡冰:《从大众媒体到“乱众媒体”》,《新闻战线》,2007年第9期。
    ①[加]伊尼斯:《帝国与传播》,何道宽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麦克卢汉序言。
    ②李明伟:《知媒者生存——媒介环境学纵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87页。
    ①[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译,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216页。
    ②谢立文:《媒介权力论——结构/精神/目标》,武汉出版社,2011年版,第43页。
    ③谢立文:《媒介权力论——结构/精神/目标》,武汉出版社,2011年版,第52页。
    ④蒋文学:《论柏拉图<理想国>中的责任思想》,《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⑤燕道成:《媒介化风险与传媒责任伦理》,岳麓书社,2011年版,第77页。
    ①燕道成:《媒介化风险与传媒责任伦理》,岳麓书社,2011年版,第97页。
    ②[法]萨特:《存在与虚无》,陈宣良译,北京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708页。
    ③燕道成:《媒介化风险与传媒责任伦理》,岳麓书社,2011年版,第16页。
    ①王敏芝:《从媒介生态看政治生态》,《报刊之友》,2003年第5期。
    ①罗峰:《试论媒介“寻租”行为对媒介生态环境的破坏》,《泰山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1、[美]欧文·拉兹洛:《布达佩斯俱乐部全球问题最新报告》,王宏昌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2、林育真:《生态学》,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3、崔保国:《媒介是条鱼:理解媒介生态学》,《中国传媒报告》,2003年。
    4、[英]詹姆斯·卡伦:《媒体与权力》,史安斌、董关鹏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谢立文:《媒介权力论——结构/精神/目标》,武汉出版社,2011年版。
    6、燕道成:《媒介化风险与传媒责任伦理》,岳麓书社,2011年版。
    7、[法]让·鲍德里亚:《象征交换与死亡》,车槿山译,译林出版社,2006年版。
    8、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9、《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册
    10、《中国当代史研究(二)》,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
    11、方汉奇、陈昌凤主编:《正在发生的历史——中国当代新闻事业》,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2、邱石编:《共和国重大决策出台前后》,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年版。
    13、李良荣:《新闻改革的探索——李良荣自选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4、林晖:《“双重转型”态势下中国传媒业发展战略》,《新闻记者》,2009年第9期。
    15、李良荣:《新世纪的探索》,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16、[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译,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17、于洋:《大众自发信息于大众传播中的影响》,《中国商界》,2009年,12月上半期。
    18、刘学义:《话语权转移——转型时期媒体言论话语权实践的社会路径分析》,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9、罗以澄、张金海、单波主编:《中国媒体发张研究报告2005年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0、胡冰:《从大众媒体到“乱众媒体”》,《新闻战线》,2007年第9期。
    21、[加]伊尼斯:《帝国与传播》,何道宽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2、《2005-2012年中国中小企业和网站总体数量规模趋势》:http://wenku.baidu.com/view/0159854fc850ad02de8041f8.html。
    23、《2012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http://www.doc88.com/p-585323051110.html)。
    24、李明伟:《知媒者生存——媒介环境学纵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5、蒋文学:《论柏拉图<理想国>中的责任思想》,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26、[法]萨特:《存在与虚无》,陈宣良译,北京三联书店,1987年版。
    27、《医生玩游戏致南京婴儿死亡调查:医院为何敢撒谎》http://baobao.sohu.com/20091117/n268273906_2.shtml).
    28、王敏芝:《从媒介生态看政治生态》,《报刊之友》,2003年第5期。
    29、罗峰:《试论媒介“寻租”行为对媒介生态环境的破坏》,《泰山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