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制度对完善公司制度的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具有独立的法人人格,是公司制度引以为傲的一个基本特征,正基于此,使得公司制度处于无法摆脱的困境之中:大股东利用控股地位把风险转移到众多中小股东的头上,而中小股东无法从现有法律中寻求有效的保护;“董事会中心主义”和“股东大会中心主义”的选择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公司控制权之争;公司的营利性天性使得其与环境保护以及诸如职工、公司债权人等存在着无法调和的矛盾。面对以上困境,目前学术界大多是从公司系统内部入手,寻求解决之道,而本文则是跳出公司制度,从与其具有极大相似性的信托制度入手,探索其对公司制度的可能完善。公司制度与基于合同成立的信托制度看似并无联系,但实质都是一种财产转移和管理方式,而且均体现为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两者的相似性质为信托制度完善公司制度提供了可能。本文从信托制度的起源、在各国的发展历程,以及信托财产与信托关系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入手,分析了信托制度在很多方面存在优势,并从理论、实践和历史发展等方面论证了其完善公司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基于以上论证,最终提出了信托制度对于我国国有企业改制、公司管理层信托义务的承担等方面都存在较强的借鉴意义,并提出相关建议。
     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
     前言。主要包括问题的提出,相关资料的文献综述,本文研究方法以及本文的逻辑结构,从整体上对本文进行了阐述。
     第一章:信托的起源。该章阐述了信托制度的起源,总结了信托制度起源的三种观点:英国起源说,罗马法起源说和萨尔曼共同起源说。对于三种学说主张的依据和针对其的反对意见都做了详细的归纳,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加深了对信托制度的认识。
     第二章:信托在英、美、日等国的确立与相关问题。该章首先阐述了信托制度在各国的确立和发展状况,接着对作为信托的核心的信托财产进行分析,最后理清了信托制度中相关人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从信托制度的各个层面进行了剖析,为此后论证其与公司制度的关系打下基础。
     第三章:信托制度完善公司制度的必然性——公司制度所面临的困境。该章通过分析公司制度所面临的诸如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社会责任承担等困惑,分析了其产生此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公司制度本身,体现了信托制度的优越性,也论证了信托制度对于公司制度完善的必然性。
     第四章:信托制度完善公司制度历史经验。该章对公司制度的发展历史的研究,揭示其在遭遇过于严苛的法律约束的情况下每每寻求信托制度帮其渡过难关的事实,并阐明了公司制度与信托制度交汇的历史,论证了信托制度完善公司制度的历史经验。
     第五章:信托制度对公司制度完善的现实可能。该章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展开,论证了公司制度借鉴吸收信托制度的现实可能性,为第六章最后提出信托制度对于我国公司制度完善建议打下基础。
     第六章:信托制度完善我国公司制度的建议。该章提出了信托制度对于我国公司制度完善的相关建议,主要包括利用信托制度对我国国有企业改制的完善以及引入高管人员后契约义务和经营判断规则等,并加以论述。
     结论。主要是基于本文的论述,提出了信托制度对于我国国有企业改制、公司管理层信托义务的承担等方面都存在较强的借鉴意义,并提出相关建议。
With independent legal personality, is proud of the company system, an essential feature, is based on this feature can make company systems are not out of the dilemma: big shareholders holding the status of the transfer of risk to the large number of small shareholders head, while the minority shareholders can not be from the existing law to seek effective protection; "Board centrism" and "shareholder meeting centrism" There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of corporate control disputes; the company makes its profit-making natur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s well as employees, creditors and so there are irreconcilable contradictions. The face of these difficulties, most of the current academic system from within the company to start to find solutions, but this company is out of the system, from its great similarity to the trust the system, explore the possibility of improving the company's system.Company system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trust-based contract system did not appear linked, but are a kind of real property transfer and management, and property are reflected in the 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management rights, the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nature of the system for the Trust and Corporate possible. In this paper, the origin of the trust system, in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the trust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perty and people's rights and obligations of the trust relationship, analyzing the trust system, there is advantage in many areas, and from the theory, practice and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so proved its perfect Necessity and possibility of the company system. Based on the above arguments, the end proposed trust system for State Enterprises, the company's commitment to the management fiduciary duties such as reference, there were good, some suggestions.
     The main contents include:
     Preface. Mainly includes the problem put forward relevant data of literature review,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methods and the logical structure, from the whole of this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e first chapter: the origin of the trust. This chapter describes the origin of trust system, summarizes the origin of trust system three point: British origin, the Roman law origin and common origin. Sahlman For three kinds of theories of basis and for its objections are made detailed history, from the Angle of the trust system has deepened the understanding.
     Chapter 2: trust in Britain, the United States, Japan and other countries of the establishment and the related problems. This chapter describes the trust system in the first national condition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rust, then as the core of the trust property is analyzed, finally the relevant people's trust in the syste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of each level from the trust system are analyzed, and the company since its foundation. The relationship of system.
     Chapter 3: trust system consummation company system of inevitability, company system dilemmas. This chapt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ompany system such as the minority shareholder rights protection, social responsibility, etc, analyses the root causes of the situation is that companies system itself, reflected the trust of institutional advantages, also demonstrates the trust system to improve the inevitability of company system.
     Chapter 4: trust system consummation company system historical experience. This chapter in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pany, the research on the legal constraints is harsh encounter the situation often seek for their trust system through the facts, and illustrates the company system and trust system, demonstrates the history of trust system consummation company system historical experience.
     Chapter 5: trust system of company system consummation of reality. This chapter from two aspects of theory and practice, demonstrates the company system from the real possibility absorb trust system for the sixth chapter,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trust system our company system for improvement Suggestions to lay the foundation.
     Chapter 6: perfecting the system of trust companies. This chapter for our trust system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of perfecting the system of company, mainly including the use of our trust system of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 restructuring and introducing senior executives and contractual duty and operating rules, and judgment.
     Conclusion. This paper is mainly based on the system, and puts forward the trust for our state-owned enterprise restructuring, the management of the company undertake trust obligations, there are strong, and the significance and puts forward related suggestions.
引文
[1]施天涛,余文然,《信托法》【M】,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31页。
    [2]赖源河,王志成,《现代信托法论》【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页。
    [3]张淳,《信托法原论》【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页。
    [4]张军建,《信托法基础理论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第3页。
    [5]赖源河,王志成,《现代信托法论》【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页。
    [6]参见[日]新井诚,《信托法》【M】,有斐阁2002年版,第4页。
    [7]转自赖源河,王志成,《现代信托法论》【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页。
    [8]李晓云,《公司向信托的回归》【D】,西南政法大学,第1页。
    [9]余辉,《英国信托法:起源、发展及其影响》【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0页。
    [10]彭插三,《信托受托人法律地位比较研究——商业信托的发展及其在大陆法系的应用》【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0页。
    [11]周玉华,《信托法学》【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4页。
    [12]方嘉麟,《信托法之理论与实务》【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3页。
    [13]赖源河,王志成,《现代信托法论》【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页。
    [14] George T.Bogert,Trusts,p.1,West Publishing Co.,6th ed.,1987。转自方嘉麟,《信托法之理论与实务》【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7页。
    [15] William H.Hoffman,Jr.,west’s Federal Taxation,p.654,West Publishing Co.,1982。转自方嘉麟,《信托法之理论与实务》【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7页。
    [16]转自张军建,《信托法基础理论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第17页。
    [17]中野正俊,张军建,《信托法》【M】,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第11页。
    [18]见我国2001年施行的《信托法》第2条。
    [19]施天涛,余文然,《信托法》【M】,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1页。
    [20]周玉华,《信托法学》【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页。
    [21]余辉,《英国信托法:起源、发展及其影响》【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76页。
    [22]转自徐梦洲,《信托法学》【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版,第93页。
    [23]转自徐梦洲,《信托法学》【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版,第93页。
    [24]转自徐梦洲,《信托法学》【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版,第93页。
    [25]见我国2001年施行的《信托法》第14条。
    [26]张军建,《信托法基础理论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第119页。
    [27]周玉华,《信托法学》【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60页。
    [28]张军建,《信托法基础理论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第104页。
    [29]参见卢晓亮:《董事承担受托人责任的信托法理》,http://vip.chinalawinfo.com/Newlaw2002/SLC/SLC.asp?Db=art&Gid=335571873。
    [30]徐卫东,祝杰,《董事的信托义务研究——从制度协调的视角调控董事行为的一种尝试》【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3月第2期,第117页。
    [31]参见李晓云,《公司向信托的回归》,【D】,西南政法大学。
    [32] John Birds &. A.J.Boyle et.al.,Boyle &. Birds’Company Law,5th edn (Jordan Publishing Limited,2004),p1。转自李晓云,《公司向信托的回归》【D】,西南政法大学,第57页。
    [33] Robert R.Pennington,Company Law,7th edn.,(Reed Elsevier(UK)Ltd,1995)p.62;also see Paul L.Davies,Gower and Davies’Prnciples of Modern Company Law,7th edn.,(Sweer &. Maxwell Ltd,2003)p.615。转自李晓云,《公司向信托的回归》【D】,西南政法大学,第58页。
    [34] Paul L.Davies,Gower’s Principles of Modern Company Law,6th edn.(Sweet &.Maxwell Ltd,1997)p.38—39。转自李晓云,《公司向信托的回归》【D】,西南政法大学,第59页。
    [35]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政治学》【M】,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4页。
    [36]中野正俊,张军建,《信托法》【M】,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第1页。
    [37]余辉,《英国信托法:起源、发展及其影响》【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页。
    [38] Meagher R.P.,Gummon W. M.C.,《Jacobs Law of Trust》,Sydney:Butterworths,1986,3。转自余辉,《英国信托法:起源、发展及其影响》【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页。
    [39]余辉,《英国信托法:起源、发展及其影响》【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51页。
    [40]余辉,《信托法律制度的肇始——英国1536年<用益法>》【J】,环球法律评论2003年03期,第368页。
    [41]余辉,《英国信托法:起源、发展及其影响》【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02页。
    [42]余辉,《英国信托法:起源、发展及其影响》【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13页。
    [43] J.H.Baker,S.F.C.Milson,Source of English Legal History,London:Butterworth,1986,P641.转自余辉,《英国信托法:起源、发展及其影响》【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22页。
    [44]施天涛,余文然,《信托法》【M】,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34页。
    [45]张淳,《信托法原论》【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页。
    [46]张军建,《信托法基础理论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第3页。
    [47]新井诚,《信托法》【M】,有斐阁2002年版,第4页。转自张军建,《信托法基础理论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第3页。
    [48]赖源核,王志成,《现代信托法论》【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页。
    [49]砂田卓士,新井正男,《英米法讲义》,青林书院新社1976年版,第277页。转自赖源核,王志成,《现代信托法论》【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页。
    [50] George T.Bogert,Trusts,p.1,West Publishing Co.,6th ed.,1987。转自方嘉麟,《信托法之理论与实务》【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7页。
    [51]方嘉麟,《信托法之理论与实务》【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7页。
    [52] William H.Hoffman,Jr.,west’s Federal Taxation,p.654,West Publishing Co.,1982。转自方嘉麟,《信托法之理论与实务》【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7页。
    [53]方嘉麟,《信托法之理论与实务》【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7页。
    [54]转自张军建,《信托法基础理论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第17页。
    [55]转自张军建,《信托法基础理论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第17页。
    [56]余辉,《英国信托法:起源、发展及其影响》【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76页。
    [57]徐梦洲,《信托法学》【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版,第97页。
    [58]三渊中彦,《信托法及信托业法》【M】,日本评论社1928年版,第24页。转自张军建,《信托法基础理论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第84页。
    [59]周玉华,《信托法学》【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60页。
    [60]张军建,《信托法基础理论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第104页。
    [61]周玉华,《信托法学》【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67页。
    [62]张淳,《信托法原论》【M】,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19页;何宝玉,《信托法原理研究》【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95页。转自彭插三,《信托受托人法律地位比较研究——商业信托的发展及其在大陆法系的应用》【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9页。
    [63]转自施天涛,余文然,《信托法》【M】,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122页。
    [64]徐梦洲,《信托法学》【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版,第158页。
    [65]周玉华,《信托法学》【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89页。
    [66]施天涛,余文然,《信托法》【M】,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139页。
    [67]朱慈蕴,《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法理研究》【M】,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1页。
    [68] John H.Langbeinn,The Secret Life of the Trust: The Trust as an Instrument of Commerce,The Yale Law Journal,Vol.107,No.1(Oct.,1997),165—189,at p.180,note87。转自李晓云,《公司向信托的回归》【D】,西南政法大学,第78页。
    [69]江平,《法人制度论》【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2页。
    [70]刘静,张振亮,《论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J】,社科纵横1997年第2期,第38页。
    [71]张彦,《从公司人格到公司人格否认》【J】,云南科学1999年第4期,第65页。
    [72]刘俊海,《强化公司的社会责任——建立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载王保树主编:《商事法论集》第2卷,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74页。转自李晓云,《公司向信托的回归》,【D】,西南政法大学,第84页。
    [73]朱慈蕴,《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法理研究》【M】,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71页。
    [74] Clive M.Schmithoff James H. Thompson Palmer’s Company Law,21st edn.,p.503,转自张民安,《公司少数股东的法律救济》【J】,法制与社会发展1995年第3期,第44页。
    [75]朱羿锟,《公司控制权配置论》,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版,第4—5页,及第21页。转自梁上上,《论股东表决权——以公司控制权争夺为中心展开》【M】,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53页;李晓云,《公司向信托的回归》【D】,西南政法大学,第87页。
    [76]李晓云,《公司向信托的回归》【D】,西南政法大学,第95页。
    [77]张开平,《英美公司董事法制制度研究》【M】,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36页。
    [78] Adam Smith,The Wealth of Nations,(Random House,1937),p.699—700。转自李晓云,《公司向信托的回归》【D】,西南政法大学,第96页。
    [79] Milton Friedman,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Business is to Increase its Profits,in T. Beauchamp and N. Bowie,Ethical Theory and Business,Englewood Cliffs,NJ(1988),转自刘俊海,《公司的社会责任》【M】,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4页。
    [80]刘俊海,《公司的社会责任》【M】,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36页。
    [81]卢代富,《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与法学分析》【M】,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250—252页。
    [82]周友苏,《新公司法论》【M】,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3页。
    [83]郎咸平,《郎咸平说公司的秘密》【M】,东方出版社2008年版,第3页。
    [84]李晓云,《公司向信托的回归》【D】,西南政法大学,第51页。
    [85]虞政平,《论早期特许公司——现代股份公司之渊源》【J】,政法论坛2000年第5期,第52页。
    [86]朱慈蕴,《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研究》【M】,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7页。
    [87]曹兴权,《公司法的现代化:方法与制度》【M】,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130—131页。
    [88]王方华,《现代企业管理》【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1页。
    [89] A.B.Dubois,The English Business Company after the Bubble Act 1720—1800,New York,1938.p.13—14,转自何勤华,《英国法律发达史》【M】,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284页。
    [90] John Birds &. A.J.Boyle et.al.,Boyle &. Birds’Company Law,5th edn (Jordan Publishing Limited,2004),p1。转自李晓云,《公司向信托的回归》【D】,西南政法大学,第57页。
    [91]李晓云,《公司向信托的回归》【D】,西南政法大学,第57页。
    [92] Robert R.Pennington,Company Law,7th edn.,(Reed Elsevier(UK)Ltd,1995)p.62;also see Paul L.Davies,Gower and Davies’Prnciples of Modern Company Law,7th edn.,(Sweer &. Maxwell Ltd,2003)p.615。转自李晓云,《公司向信托的回归》【D】,西南政法大学,第58页。
    [93] Paul L.Davies,Gower’s Principles of Modern Company Law,6th edn.(Sweet &.Maxwell Ltd,1997)p.38—39。转自李晓云,《公司向信托的回归》【D】,西南政法大学,第59页。
    [94]谢哲胜,《信托法总论》【M】,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版,第36页。
    [95]蔡立东,《公司制度生长的历史逻辑》【J】,当代法学2004年第6期,第29页。
    [96] J.E.Parkinson,Corporate Power and Responsibility,(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p.77。转自李晓云,《公司向信托的回归》【D】,西南政法大学,第104页。
    [97]朱慈蕴,《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法理研究》【M】,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71页。
    [98]朱慈蕴,《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法理研究》【M】,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98—105页。
    [99]石慧荣,《公司法新论》【M】,群众出版社2001年版,第76页。
    [100]李晓云,《公司向信托的回归》【D】,西南政法大学,第115页。
    [101] A. A. Berle,Corporate Powers as Powers in Trust,Harvard Law Review,Vol. 44,No.7,(May,1931),1049—1074,at p.1067。转自李晓云,《公司向信托的回归》【D】,西南政法大学,第117页。
    [102]李晓云,《公司向信托的回归》【D】,西南政法大学,第125页。
    [103]谢哲胜,《信托法总论》【M】,元照出版公司2003年版,第91页。
    [104]周小明,《信托制度的比较法研究》【M】,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42页。
    [105]谢哲胜,《信托法的功能》【J】,台北大学法学论丛第49期,第172页。
    [106]转自李晓云,《公司向信托的回归》【D】,西南政法大学,第156页。
    [107]赵旭东,王莉萍,艾茜,《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法律结构分析》【J】,中国法学2005年第4期,第76页。
    [108]毛卫民,《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局限与出路》【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第315页。
    [109]卢代富,《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与法学分析》【M】,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264—265页。
    [110]“中航油巨亏五亿美元谁负责”,http://finance.sina.com.cn,2006年2月4日。转自转自李晓云,《公司向信托的回归》【D】,西南政法大学,第173页。
    [111]参见郎咸平,《信托责任与企业文化——郎咸平演讲实录》【J】,大经贸2005年第2期,第78—81页。
    [112]崔建远,《合同法》【M】,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72页。
    [113]该案例转自王衡,《论完善我国公司立法中的董事忠实义务制度》【J】,现代法学2000年第5期,第119页。
    [114]王衡,《论完善我国公司立法中的董事忠实义务制度》【J】,现代法学2000年第5期,第120页。
    [115] Solomon,,Corporations:Law and Policy【J】,3rdediton,West Publishing Co.,1994.695—696.。转自曾卫明,杨欢,杨秀江,付春明,《经营判断规则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第19页。
    [116]孙思佳,《经营判断规则在有关董事注意义务案件中的应用——又爱尔森诉李维斯一案引发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第10期,第119页。
    [1]Meagher R.P.,Gummon W. M.C.,《Jacobs Law of Trust》,Sydney:Butterworths,1986.
    [2]. J.H.Baker,S.F.C.Milson,Source of English Legal History,London:Butterworth,1986.
    [3].George T.Bogert,Trusts,p.1,West Publishing Co.,6th ed.,1987.
    [4].William H.Hoffman,Jr.,west’s Federal Taxation,p.654,West Publishing Co.,1982.
    [5]. A.B.Dubois,The English Business Company after the Bubble Act 1720—1800,New York,1938.
    [6].John Birds &. A.J.Boyle et.al.,Boyle &. Birds’Company Law,5th edn (Jordan Publishing Limited,2004).
    [7].Robert R.Pennington,Company Law,7th edn.,(Reed Elsevier(UK)Ltd,1995).
    [8].Paul L.Davies,Gower and Davies’Prnciples of Modern Company Law,7th edn.,(Sweer &. Maxwell Ltd,2003).
    [9].Paul L.Davies,Gower’s Principles of Modern Company Law,6th edn.(Sweet &.Maxwell Ltd,1997).
    [10].John H.Langbeinn,The Secret Life of the Trust: The Trust as an Instrument of Commerce,The Yale Law Journal,Vol.107,No.1(Oct.,1997).
    [11].Adam Smith,The Wealth of Nations,(Random House,1937).
    [12].Clive M.Schmithoff James H. Thompson Palmer’s Company Law,21st edn..
    [13].Milton Friedman,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Business is to Increase its Profits,in T. Beauchamp and N. Bowie,Ethical Theory and Business,Englewood Cliffs,NJ(1988).
    [14].A. A. Berle,Corporate Powers as Powers in Trust,Harvard Law Review,Vol. 44,No.7,(May,1931).
    [15].J.E.Parkinson,Corporate Power and Responsibility,(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
    [16].Solomon,,Corporations:Law and Policy,3rdediton,West Publishing Co.,1994.
    [17].[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政治学》.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18].[日]中野正俊.张军建.《信托法》.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
    [19].[日]新井诚.《信托法》.有斐阁2002年版.
    [20].[日]砂田卓士.新井正男.《英米法讲义》.青林书院新社1976年版.
    [21].[日]三渊中彦.《信托法及信托业法》.日本评论社1928年版.
    [22].周友苏.《新公司法论》.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23].余辉.《英国信托法:起源、发展及其影响》.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4].施天涛.余文然.《信托法》.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年版.
    [25].张淳.《信托法原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6].张军建.《信托法基础理论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
    [27].赖源河.王志成.《现代信托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8].方嘉麟.《信托法之理论与实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9].徐梦洲.《信托法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版.
    [30].周玉华.《信托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1].何宝玉.《信托法原理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2].彭插三.《信托受托人法律地位比较研究——商业信托的发展及其在大陆法系的应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3].郎咸平.《郎咸平说公司的秘密》.东方出版社2008年版.
    [34].朱慈蕴.《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35].曹兴权.《公司法的现代化:方法与制度》.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36].王方华.《现代企业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7].谢哲胜.《信托法总论》.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版.
    [38].江平.《法人制度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39].梁上上.《论股东表决权——以公司控制权争夺为中心展开》.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40].张开平.《英美公司董事法制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41].刘俊海,《公司的社会责任》.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42].卢代富.《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与法学分析》.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43].石慧荣.《公司法新论》.群众出版社2001年版.
    [44].周小明.《信托制度的比较法研究》.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45].崔建远.《合同法》.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46].何勤华.《英国法律发达史》.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47].李晓云.《公司向信托的回归》.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48].余辉.“信托法律制度的肇始——英国1536年<用益法>”.《环球法律评论》.2003年03期.
    [49].虞政平.“论早期特许公司——现代股份公司之渊源”.《政法论坛》.2000年第5期.
    [50].蔡立东.“公司制度生长的历史逻辑”.《当代法学》.2004年第6期.
    [51].刘静.张振亮.“论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社科纵横》.1997年第2期.
    [52].张彦.“从公司人格到公司人格否认”.《云南科学》.1999年第4期.
    [53].刘俊海.“强化公司的社会责任——建立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载王保树主编:《商事法论集》第2卷.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54].张民安.“公司少数股东的法律救济”.《法制与社会发展》.1995年第3期.
    [55].谢哲胜.“信托法的功能”.《台北大学法学论丛》.第49期.
    [56].赵旭东.王莉萍.艾茜.“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法律结构分析”.《中国法学》.2005年第4期.
    [57].毛卫民.“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局限与出路”.《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58].郎咸平.“信托责任与企业文化——郎咸平演讲实录”.《大经贸》.2005年第2期.
    [59].王衡.“论完善我国公司立法中的董事忠实义务制度”.《现代法学》.2000年第5期.
    [60].曾卫明.杨欢.杨秀江.付春明.“经营判断规则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61].徐卫东.祝杰.“董事的信托义务研究——从制度协调的视角调控董事行为的一种尝试”.《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3月第2期.
    [62].孙思佳,《经营判断规则在有关董事注意义务案件中的应用——又爱尔森诉李维斯一案引发的思考》,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第10期。
    [63].卢晓亮“董事承担受托人责任的信托法理”.http://vip.chinalawinfo.com/Newlaw2002/SLC/SLC.asp?Db=art&Gid=33557187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