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研究(1949-1956)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知识分子一词最早来源于俄国,随着时代的演进,知识分子的概念和意义被人不断进行阐释,一般认为知识分子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首先是知识水平高,表现在具有超出普通人平均水平的高学历;其次是劳动性质,知识分子一般都被认为是脑力劳动者;第三是职业领域,知识分子一般都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工作,通过自己的脑力劳动形成精神成果来展现价值同时对社会做出贡献。这三点可以被看作是定义知识分子外延上的基本标准。本文研究中的知识分子特指求学于清末民初,成名于民国时期,经历国共两党政权更替的,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素养、以西方思想文化为主要意识的知识精英群体。这与建国初期从人的受教育程度出发,将当时受过小学教育的人统称为知识分子的提法具有明显的区别。
     本文共分为七大部分。在绪论部分,重点阐述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以及可能的创新点,并对知识分子这一群体如何定义作出界定。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理论与实践”是论文的总起,首先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知识分子的论述进行介绍,知识分子问题在马恩的著作中尚未成为主要研究重点,而列宁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过程中则对知识分子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其理论对前苏联知识分子政策的制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章“民主革命时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回顾”。首先对20世纪前半期中国知识分子的群体特征进行描述,介绍他们对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态度,最后总结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知识分子政策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得失,并作出评析。
     第三章“新中国成立后党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及其影响”。首先介绍建国后知识分子群体的状态,分析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改造的原因,对运动的内容进行简要叙述,最后总结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所取得的成果。
     第四章“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批判及其后果”。对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进行阐述,结合当时知识分子的实际状况,找出知识分子在思想上与中共中央意识形态领域政策的差异。由于这些差异的存在,使得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领域先后发动了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胡适“唯心主义”思想的批判,并以批判胡风文艺思想及“胡风反革命集团”达到高潮。最后对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批判运动所产生的负面作用进行归纳、总结。
     第五章“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开展与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调整”。随着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的完成,知识分子的智力作用在中国共产党正确的领导下得到充分发挥,适应了世界科技革命发展新形势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特别是为“一五”“计划的顺利实施作出了突出贡献。党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结合实际,对知识分子政策不断调整,先后宣布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向科学进军”,并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并在实践中取得成功。
     第六章“建国初期党对待知识分子问题的经验教训与启示”。通过对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政策经验教训的分析归纳,客观评价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正确认识和分析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等问题,正确区分和处理政治和学术的关系,冷静思考在当前如何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才能,为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益启示。
     建国初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经验教训,笔者认为有以下四点:一是要正确认识和分析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问题。无产阶级政党在取得政权后应及时调整思维模式,完成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用团结、发展的思路来调动社会各种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无产阶级政党在本国的建设实践过程中应从国情实际出发制定相关政策,不要盲目地照搬别国的经验和模式,避免教条主义错误。应客观看待和评价知识分子所受的资产阶级教育,肯定他们在中国社会历史发展中所具有的进步性。应充分估计和肯定知识分子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进步性,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二是要正确区分和处理政治和学术的关系。学术与政治应建立和谐共融的关系;要从法治化的角度审视学术与政治的关系,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允许公民有言论自由,从而保障学术研究的自由;要防止政治对学术的过度干预,避免学术研究政治化。三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改革开放30余年来的实践历程告诉我们,坚持“双百”方针,是实现繁荣我国学术研究与文艺事业发展的正确选择。四是要充分认识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知识分子是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创造者、继承者和传播者;知识分子是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生力军;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骨干和核心力量。
Intellectuals the word comes from Russia, along with the time development, the intellectual's concept and meaning be constantly interpreted, it is generally thought that intellectuals should have the following three characteristics:first is the knowledge level is high, and in which are more than the average level of highly educated people; Next is the labor properties, intellectuals generally are considered intellectual workers; The third is the professional field, intellectuals generally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culture, public health and other fields work, through his own mental work spirit results to show value formation and the contribution to society. These three points can be seen as definition intellectuals the extension of the basic standard.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ntellectual is to point to study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famous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period, the experience of the replacement of the kuomintang regime, have modern scientific culture quality, to western thought culture as the main consciousness of intellectual elite group. This and in the early days of the education degree from people by, starting with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at that time people collectively referred to as the formulation of intellectuals have obvious difference.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seven parts. In the introduction section, focuses on why the significance and topic selecti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reviewed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methods and ideas and may the innovation points, and for the intellectuals this group made to define how to define.
     The first chapter "marxist intellectuals of theory and practice" is always on the paper, first of Marx, Engels about intellectual discusses this paper, the intellectuals in the MaEn works are not a research focus, and Lenin in the proletariat revolution is in the process of practice of intellectuals problems on the study of the system, the theory of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intellectual policy formulation has far-reaching influence.
     The second chapter "democratic revolution party's intellectual policy review". First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20th century Chinese intellectuals described the group characteristics, introduce them to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attitude of the new democratic revolution theory, and finally summarizes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the period of democratic revolution intellectual policy practice experience in the process of the gain and loss, and make comments.
     Chapter3"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party of intellectual ideological reform and its influence. First introduces the intellectual community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state, the analysis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for intellectuals of ideology reconstruct causes of the content of the movement are briefly described, finally summarizes ideological reform movement intellectual achievements made.
     The fourth chapter "party in the field of ideology and ideological critical consequences".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o transition route, the policy is expounded,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tatus of the intellectuals at the time, and find out the intellectuals in the thought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and ideology policy differences. Because of these differences and allows for the existence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in the ideological area has launched YuPingBo of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research, hu shi" idealism "thinking of the criticism, and with the criticism of hu feng's literary theory and" hu feng's counter-revolutionary group "reached its peak. The last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the field of ideology that sports criticism the negative role of synthesized and summarized.
     Chapter5:"in the building of socialism in an all-round way and the party' s intellectual policy adjustment". As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on intellectuals of ideological reform movement complete, the intellectual's role in intelligence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right into full play, adapt to the world revolu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new situation and the needs of the socialist construction, especially for the first five-year plan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party has made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socialist construction in the process of combining with practice, to intellectual policy constantly adjust, has announced that the intellectual is" part of the working class,"" stepping to science", and put forward the "let flowers blossom and schools of thought contend" the policy, and in practice of success.
     Chapter6"in the early days of the party to the experience of intellectuals and enlightenment". Through this period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tellectual policy experience of analysed and summarized, an objective evaluation of the intellectuals in the role of socialist construction, the correct understanding and analysis of the intellectual class attribute, distinguish between and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olitical and academic, calm thinking in the current how to play their enthusiasm and ability, we today for construction of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provides beneficial enlightenment.
     In the early days of the party's intellectual policy lessons, the author thinks that has the following four:one is to correct understanding and analysis of the intellectual class attribute. The party of the proletariat in after coming to power should adjust the thinking mode, complete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a revolutionary party to the ruling party, with unity and development of thought to mobilize social various power, on socialist construction. The party of the proletaria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untry in the process of practice should be making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related policy, don't blindly copying from the other countries of the experience and the pattern, avoid the dogmatism mistakes. Should take an objective look at and evaluate intellectuals were bourgeois education, sure they in China in the social and historical development is the progressive. Should make full estimation and sure intellectuals in the ideological, political advancement, arouse their enthusiasm of patriotism, arouse their enthusiasm for socialist construction service.2it is to distinguish between and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olitical and academic. Academic and political shall establish the harmony, the relations of th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legalization of academic and political relations, in compliance with the premise of the law allows citizens have the freedom of speech, thus safeguarding academic research of freedom; To prevent excessive intervention on the political academic, avoid academic research politicized. Three is to hold that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ut forward "let flowers blossom and schools of thought contend" policy. Reform and opening up to more than30years of practice course tell us, adhere to the "" policy, is to achieve prosperity of academic research in China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use of the right choice.4it is to fully realize the intellectuals in the socialist construction in the role. The intellectual is human science and culture knowledge important creators, successor and disseminator; The intellectual is promoting our country'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the main force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intellectual i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spiritual civilization backbone and core strength.
引文
1许纪霖:《中国知识分子十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7-8页。
    1朱文显:《知识分子问题:从马克思到邓小平》.[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6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92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5页。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1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43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35页。
    3杨凤城:《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理论与政策研究》,[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版,第12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56页。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97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63页。
    1《列宁全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22页。
    2《列宁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83页。
    3《列宁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83-184页。
    4《列宁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75、277页。
    5《列宁全集》第2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22页。
    1《列宁全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66页。
    2《列宁全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23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56页。
    4《列宁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9页。
    5《列宁全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22页。
    1《列宁全集》第3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07页。
    2《列宁全集》第3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10页。
    3《列宁全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90页。
    4《列宁全集》第3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403页。
    5《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482页。
    6《列宁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7页。
    1《列宁全集》第3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15页。
    2《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442页。
    3《列宁全集》第3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90页。
    1《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442页。
    2《列宁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74页。
    3《列宁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09页。
    1张建华:《激荡百年的俄罗斯——20世纪俄国史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127页。
    2[苏]C.A.费久金,N.K.埃利达罗娃:《列宁和苏共论知识分子》.[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科研办公室发行,1986年版,第212页、214页。
    1《列宁全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407页。
    1于风政:《改造——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历史命运三部曲之一》.[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页。
    2杨凤城:《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理论与政策研究》,[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版,第33页。
    1于风政:《改造——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历史命运三部曲之一》.[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5页。
    2王金铻等著:《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历史轨迹》.[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304页。
    1杨凤城:《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理论与政策研究》,[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版,第37页。
    1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893-1949).[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745-746页。
    1包惠僧:《包惠僧回忆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70页。
    1冯建辉:《命运与使命:中国知识分子问题世纪回眸》.[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6年版,第96页。
    1薄一波:《牺盟会和山西新军斗争历史的回顾》.[J].北京:《中共党史资料》第21辑,中共党史出版社,1987年版。
    1《毛泽东年谱》.[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329页。
    1毛利锐主编:《中国教育史简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610页。
    2“五子登科”:此处指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接收大员到收复地区先抢:金子、银子、房子、车子、女子的腐败行为。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思想年编》(1921-1975).[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520页。
    1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编》第1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3页。
    1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编》第1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90页。
    2《张国焘问题研究资料》.[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08页。
    3《陈独秀文章选编》(中).[M].北京:三联出版社,1984年版,第366页。
    4《邓中夏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02页。
    1《恽代英文集》(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769—773页。
    1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编》第1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376页。
    2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编》第1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3页。
    3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编》第1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627页。
    4《张太雷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49-55页。
    5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编》第1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379-380 页。
    1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编》第1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472页。
    2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编》第3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142页。
    1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编》第3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265页。
    2朱文显:《斯大林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错误及其影响》.[J].成都:《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6期。
    3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编》第3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232页。
    4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编》第4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319页。
    1杨凤城:《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理论与政策研究》,[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版,第54页。
    2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编》第7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230页。
    3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编》第8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49页。
    1朱文显:《知识分子问题:从马克思到邓小平》.[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55-273页。
    2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编》第4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18页。
    3《周恩来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0页。
    4《中共党史报告选编》.[M].北京:中共中央党史出版社,1982年版,第265-266页。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思想年编》(1921-1975).[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69页。
    1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编》第10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601、605页。
    2《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87页。
    3《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74页。
    1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编》第12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205-206页。
    2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编》第12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134页。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思想年编》(1921-1975).[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244页。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思想年编》(1921-1975).[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228页。
    2《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59页。
    3《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17页。
    1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编》第13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440页。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思想年编》(1921-1975).[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475页。
    1《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69-1270页。
    2《陈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50页。
    3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编》第17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240页。
    1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编》第17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220页。
    1《任弼时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30-431页。
    2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编》第14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7年版,第556页。
    3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编》第14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7年版,第575-576页。
    1李维汉:《回忆与研究》(上).[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年版,第101页。
    1《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一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595页。
    2中共中央书记处编:《六大以前》.[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974页。
    3《布哈林文选》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7页。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09页。
    1《胡乔木回忆毛泽东》.[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79页。
    2《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文件选编》下册.[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6年版,第474页。
    1梁星亮、杨洪主编:《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332页。
    2《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6页。
    3《林伯渠文集》.[M].北京:华艺出版社,1996年版,第265页。
    4梁星亮、杨洪主编:《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333页。
    1《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19页。
    2中共中央书记处编:《六大以来》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40页。
    1《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30页。
    2《胡乔木回忆毛泽东》.[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69页。
    3《胡乔木回忆毛泽东》.[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69页。
    4《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51页。
    5《胡乔木回忆毛泽东》.[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61页。
    6冯建辉:《命运与使命:中国知识分子问题世纪回眸》.[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6年版,第214页。
    1《整风文献》.[M].北京:新华出版社,1950年版,第12页。
    2宋晓梦:《李锐——五味俱全的延安六年》.[J].北京:《传记文学》,1995年第12期。
    3朱鸿召:《延安文人》.[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82页。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思想年编》(1921-1975).[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425-426页。
    2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编》第18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69页。
    1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编》第17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228页。
    2冯建辉:《命运与使命:中国知识分子问题世纪回眸》.[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6年版,第215页。
    1杨建新:《五星红旗从这里升起》.[M].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4年版,第256页。
    1《竺可桢日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256页。
    2张冠生:《费孝通传》.[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0年版,第295页。
    1《梁漱溟全集》第6卷.[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727页。
    2《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41页。
    3冯友兰:《三松堂自序》.[M].上海:三联出版社,1984年版,第126页。
    1《周恩来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61页。
    1《知识分子问题文献选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46-47页。
    2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编》第17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220页。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思想年编》(1921-1975).[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694页。
    1雷洁琼:《论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改造》.[J].北京:《新建设》,第1卷第3期。
    1钱俊瑞:《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J].北京:《学习》杂志第5卷第1期。
    2《人民日报》1951年11月15日。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思想年编》(1921-1975).[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722页。
    1范文澜:《科学工作者应怎样开展“新我”对“旧我”的斗争》.[N].北京:《光明日报》,1952年1月6日。
    1华岗:《清算教育工作者的资产阶级思想》.[N].上海:《文汇报》,1952年2月20日。
    2《我们的思想改造从哪里做起?》.[N].北京:《光明日报》,1951年11月23日。
    1在20世纪40年代苏联的自然科学领域大批判运动中,摩尔根遗传学被李森科等人扣上“资产阶级”、“反动的”、“唯心的”、“形而上学”等帽子,后者鼓吹“无产阶级”的米丘林学说。这一做法深刻的影响了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生物学界、遗传学界及农业科学界,在学习苏联的大背景下,广大坚持摩尔根遗传学观点的科学家受到批判,许多人被迫接受米丘林学说。事后证明所谓“米丘林学说”纯属李森科一伙的杜撰,但其理论对新中国相关科学领域的影响持续了近30年。
    2《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463、464页。
    3郭沫若:《在毛泽东旗帜下长远做一名文化尖兵》.[N].上海:《文汇报》,1952年5月24日。
    1老舍:《毛主席给了我新的艺术生命》.[N].北京:《人民日报》,1952年5月21日。
    2《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3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118页。
    1《冯友兰先生年谱初编》.[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72页。
    2杨绛:《洗澡》.[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23页。
    3徐小玉:《女儿眼中的徐霞村》.[J].北京:《新文学史料》,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第4期。
    4《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3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117页。
    5葛剑雄:《悠悠长水——谭其骧前传》.[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7年版,第186页。
    1崔晓麟:《浅析建国初期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J].南宁:《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年第11期。
    1《北京文艺界整风学习基本情况》.[N].北京:《文艺报》,1952年第15号。
    2《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5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605页。
    3范文澜:《科学工作者应怎样开展“新我”对“旧我”的斗争》.[N].北京:《光明日报》,1952年1月6日。
    1朱光潜:《在最近学习中的几点检讨》.[N].北京:《人民日报》,1951年11月26日。
    2顾潮:《历劫终教志不悔——我的父亲顾颉刚》.[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43页。
    1孙怡:《接受中国学术遗产漫谈》.[N].北京:《光明日报》,1950年3月5日。
    2王文:《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J].成都:郭德宏、王海光、韩钢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第1卷,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7页。
    1张汉正:《帮助教师“洗澡”必须掌握两个主要关键》.[N].上海:《文汇报》,1952年5月23日。
    2《光明日报》,1957年5月31日。
    3王文:《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J].成都:郭德宏、王海光、韩钢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第1卷,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22页。
    1《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80页。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1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2页。
    2《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3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202页。
    3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年版,第156页。
    4《党的文献》2001年第4期,第50-51页。
    1《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4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700-701页。
    1《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4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697页。
    2《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8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300页。
    1《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4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第574-575页。
    2周扬:《我们必须战斗》.[N].北京:《文艺报》,1954年23、24号合刊。
    1何其芳:《没有批评,就不能前进》.[N].上海:《文汇报》,1954年11月25日。
    2同注196。
    3朱育和等编:《当代中国意识形态情态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35页。
    4《俞平伯先生从事学术活动六十五周年纪念文集》.[C].成都:巴蜀书社,1989年版,第3、4页。
    1嵇文甫:《胡适唯心论观点在史学中的流毒》.[J].郑州:《新史学通讯》.1955年第1期。
    2《光明日报》1954年11月8日。
    1胡绳:《为什么要批判胡适、俞平伯、胡风的思想?》.[J].北京:《学习》,1955年4月号。
    2《中央宣传部关于胡适思想批判运动的情况和今后工作的报告》.[R].北京:《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第20册,第563页。
    1于风政:《改造——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历史命运三部曲之一》.[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70页。
    2胡风:《胡风回忆录》.[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37页。
    1李辉:《胡风集团冤案始末》.[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0年版,第107-108页。
    2胡风原文这样描述:在这个顽强的宗派主义地盘上面,仅仅通过林默涵、何其芳同志对我的批评所看到的,在读者和作家头上被放上了五把‘理论’刀子:作家要从事创作实践,非得首先具有完 美无缺的共产主义世界观不可,否则,不可能望见和这个‘世界观’‘一元化’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底影子,……只有工农兵的生活才算是生活,日常生活不是生活,……只有思想改造好了才能创作,……只有过去的形式才算是民族形式,只有‘继承’并‘发扬’‘优秀的传统’才能克服新文艺的缺点;如果要接受国际革命文艺和现实主义文艺底经验,那就是‘拜倒于资产阶级文艺之前’。……题材有重要与否之分,题材能决定作品的价值,‘忠于艺术’就是否定‘忠于现实’,……在这五道刀光的笼罩之下,还有什么作家与现实的结合,还有什么现实主义,还有什么创作实践可言?
    1《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5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第9页。
    1《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5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第113页。
    1《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244页。
    2冯建辉:《命运与使命:中国知识分子问题世纪回眸》.[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6年版,第217页。
    3《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6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27、66、63页。
    1《列宁全集》第3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05页。
    1张啸虎:《俞平伯研究红楼梦错误的又一根源》.[N].北京:《人民日报》,1954年12月8日。
    2《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6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27页。
    3《必须从胡风事件吸取教训》.[N].北京:《人民日报》,1955年6月10日。
    1《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5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第165页。
    2《宣教动态》第51期.1957年5月12日。
    3《光明日报》.1957年5月8日。
    1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下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796页。
    1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年版,第352页。
    1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年版,第352页。
    2《周恩来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61页。
    1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年版,第351页。
    2[美].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22页。
    1《周恩来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59—160页。
    2《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上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539-540页。
    3《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上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539页。
    4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年版,第355页。
    1《周恩来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66、170页。
    2《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8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146页。
    3《周恩来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63页。
    4《周恩来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66-167页。
    1《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上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540页。
    2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年版,第357页。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思想年编》(1921-1975).[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803、804页。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通鉴》第1卷.[M].北京:红旗出版社,1993年版,第866、869页。
    3《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8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303页。
    4《陆定一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503页。
    1《陆定一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510页。
    2《陆定一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523页。
    3《陆定一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506页。
    4《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120页。
    5《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9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78、348页。
    1《周恩来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63页。
    2《周恩来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78、161页。
    1《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57页。
    2《光明日报》,1956年7月9日。
    1冯建辉:《命运与使命:中国知识分子问题世纪回眸》.[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6年版,第249页。
    2陈振汉、巫宝三等:《我们对于当前经济科学工作的一些意见》.[J].北京:《经济研究》,1957年第5期。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17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97页。
    1《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山版社,1994年版,第41页。
    2《列宁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2页。
    3《列宁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53页。
    1《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08页。
    1《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26-127页。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页。
    1江泽民:《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N].北京:《人民日报》,1999年12月23日。
    1冯建辉:《命运与使命:中国知识分子问题世纪回眸》.[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6年版,第180.页。
    2斯大林:《列宁主义问题》.[M].北京:外国文书籍出版局,1950年版,第415页。
    3[澳].L.G.丘奇沃德:《苏联的知识分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19页。
    1《斯大林文选》(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8页。
    1黄小同等著:《刘少奇与天津讲话》.[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10-211页。
    2《周恩来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49页。
    3《周恩来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64页。
    4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党史党建政工教研室编:《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第19册.[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85页。
    1《历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概况和文献》第6册.[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8年版,第245-246、257页。
    2《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302页。
    1《刘少奇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40页。
    2《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409页。
    1龚育之:《党史札记》(末编).[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年版,第230页。
    2《列宁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66页。
    3冯建辉:《命运与使命:中国知识分子问题世纪回眸》.[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6年版,第202页。
    4同上;
    1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年版,第365页。
    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1页。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思想年编》(1975-1997).[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64页。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思想年编》(1975-1997).[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11页。
    1《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05-306页。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思想年编》(1921-1975).[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830页。
    2《辞海》(中)[S].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第2576页。
    3严元章:《中国学术思想的源流》.[M].北京:三联书店,1995年版,第126页。
    1冯建辉:《命运与使命:中国知识分子问题世纪回眸》.[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6年版,第185页。
    1《知识分子问题文献选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63页。
    1《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32页。
    2胡锦涛:《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8年12月19日。
    1《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4页。
    1《邓小平论统一战线》.[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第159页。
    1《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83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26、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6]《列宁全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7]《列宁全集》第6、8、9、16、19、28、31、32、33、34、35、36、37、38、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8]《列宁全集》第46卷人[M].北京:民出版社,1990.
    [9]《列宁选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10]斯大林:《列宁主义问题》[M].北京:外国文书籍出版局,1950.
    [11]《斯大林文选》(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
    [12]《毛泽东选集》第2、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3]《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14]《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4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
    [15]《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5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
    [16]《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5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17]《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8]《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9]《毛泽东年谱》.[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20]《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21]《毛泽东思想年编》(1921-1975)[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22]《刘少奇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3]《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1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24]《周恩来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25]《周恩来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26]《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上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
    [27]《陈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28]《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29]《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0]《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1]《邓小平论统一战线》[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
    [32]《邓小平思想年编》(1975-1997)[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33]《李大钊文集》第5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4]《陈独秀文章选编》(中)[M].上海:三联出版社,1984.
    [35]《邓中夏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36]《恽代英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37]《张太雷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38]《张闻天选集》第1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0.
    [39]《任弼时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40]李维汉:《回忆与研究》(上)[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
    [41]《林伯渠文集》[M].北京:华艺出版社,1996.
    [42]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
    [43]《陆定一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44]徐向前:《历史的回顾》上册[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8.
    [45]《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6]《中共中央文件选编》第1、3、4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47]《中共中央文件选编》第7、8、10、12、13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48]《中共中央文件选编》第17、18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
    [49]《中共中央文件选编》第14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7.
    [50]《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3、5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51]《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4、6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52]《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8、9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
    [53]《六大以前》[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54]《六大以来》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55]《中共党史报告选编》[M].北京:中共中央党史出版社,1982.
    [56]《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57]《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5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通鉴》第1卷[M].北京:红旗出版社,1993.
    [59]《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第19、20册[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86.
    [60]《知识分子问题文献选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61]《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文件选编》下册[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6.
    [62]《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一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63]《历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概况和文献》第6册[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8.
    [64]《布哈林文选》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65]《张国焘问题研究资料》[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
    [66]《胡乔木回忆毛泽东》[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67]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893-1949)[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68]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下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69]龚育之:《党史札记》(末编)[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
    [70]许纪霖:《中国知识分子十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71]朱文显:《知识分子问题:从马克思到邓小平》[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
    [72]杨凤城:《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理论与政策研究》[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
    [73]张建华:《激荡百年的俄罗斯——20世纪俄国史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74]于风政:《改造——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历史命运三部曲之一》[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
    [75]王金铻等著:《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历史轨迹》[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
    [76]包惠僧:《包惠僧回忆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77]冯建辉:《命运与使命:中国知识分子问题世纪回眸》[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6.
    [78]毛利锐主编:《中国教育史简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79]梁星亮、杨洪主编:《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80]《整风文献》[M].北京:新华出版社,1950.
    [81]朱鸿召:《延安文人》[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
    [82]杨建新:《五星红旗从这里升起》[M].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4.
    [83]《竺可桢日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84]张冠生:《费孝通传》[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0.
    [85]《梁漱溟全集》第6卷[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
    [86]冯友兰:《三松堂自序》[M].上海:三联出版社,1984.
    [87]《冯友兰先生年谱初编》[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
    [88]杨绛:《洗澡》[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89]葛剑雄:《悠悠长水——谭其骧前传》[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90]顾潮:《历劫终教志不悔——我的父亲顾颉刚》[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91]朱育和等编:《当代中国意识形态情态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92]胡风:《胡风回忆录》[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93]李辉:《胡风集团冤案始末》[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0.
    [94]黄小同等著:《刘少奇与天津讲话》[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1998.
    [95]严元章:《中国学术思想的源流》[M].上海:三联书店,1995.
    [96]潘晔:《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政策的变迁与创新》[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97]马嘶:《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生活状况》[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
    [98][苏]C.A.费久金,N.K.埃利达罗娃:《列宁和苏共论知识分子》[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科研办公室发行,1986.
    [99][美]格里德尔著,单正平译:《知识分子与现代中国》[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00][澳].L.G.丘奇沃德:《苏联的知识分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101][美].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1]薄一波:《牺盟会和山西新军斗争历史的回顾》[J].《中共党史资料》第21辑,1987.
    [2]朱文显:《斯大林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错误及其影响》[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
    [3]宋晓梦:《李锐——五味俱全的延安六年》[J].《传记文学》,1995,(12)
    [4]雷洁琼:《论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改造》[J].《新建设》,1949,1(3)
    [5]钱俊瑞:《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J].《学习》,1952,5(1)
    [6]徐小玉:《女儿眼中的徐霞村》[J].《新文学史料》,1994,(4)
    [7]《高等学校教师必须通过“三反”运动认真改造思想》[J].《人民教育》,1952,(4).
    [8]崔晓麟:《浅析建国初期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11)
    [9]王文:《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J].郭德宏、王海光、韩钢主编:《中华 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第1卷,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第217页。
    [10]嵇文甫:《胡适唯心论观点在史学中的流毒》[J].《新史学通讯》,1955,(1)
    [11]胡绳:《为什么要批判胡适、俞平伯、胡风的思想?》[J].《学习》,1955,(4)
    [12]陈振汉、巫宝三等:《我们对于当前经济科学工作的一些意见》[J].《经济研究》,1957,(5)
    [13]周艳丽:《建国以来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曲折历程》[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14]雍涛:《新中国60年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回顾与反思》[J].《探索》,2010,(1)
    [15]谭献民,王军:《建国以来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研究述要》[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3)
    [16]饶定轲:《建国以来知识分子工作的历史审视》[J].《理论月刊》,2001,(1)
    [17]王东:《列宁关于知识分子理论的基本问题》[J].《绥化学院学报》,2010,(3)
    [18]朱文显:《陆定一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
    [19]隋云:《论过渡时期毛泽东知识分子思想》[J].《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99,(2)
    [20]梁晓宇:《浅析党的知识分子理论视角的两次转换》[J].《统战理论与实践》,2009,(2)
    [21]张瑞兰:《新中国知识分子与工农关系的演变及启示》[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
    [22]张维功:《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认识的历史演进》[J].《世纪桥》,2009,(3)
    [23]邵小文:《中国知识分子问题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现代哲学》,2010,(4).
    [24]丁晓春:《中国知识分子在历史关键时期的特殊作用》[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10,(1)
    [25]韩亚光:《周恩来与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理论和政策》[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4)
    [26]孟轲:《论江泽民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观中国化的理论贡献》[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9,(2)
    [27]陈德金,曲峡:《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知识分子思想》[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
    [28]曾德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09,(5)
    [29]王东:《试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知识分子理论》[J].《学术交流》,2009,(12)
    [30]张艳涛:《政治与学术的良性互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进展》[J].《天府新论》,2009,(4)
    [31]李国良,赵俊芳:《对我国建国初期院校调整的回顾与反思》[J].《现代教育科学》,2010,(3)
    [32]王素莉:《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历史演变》[J].《中共党史研究》,2008,(4)
    [33]王云峰,吴晓蓉:《反思我国20世纪50年代高校院系调整》[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3)
    [34]李琦:《建国初期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述评》[J].《党的文献》,2002,(6)
    [35]徐东:《毛泽东与建国初期我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6, (4)
    [36]徐晓楚:《真的是“苏联模式”吗?》[J].《高等理科教育》,2010,(6)
    [37]张烨:《重读五十年代的院系调整》[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
    [38]王泽庆:《论胡适的学术与政治关系》[J].《青海社会科学》,2011,(2)
    [39]周尚君,王泳杰,蔡飞:《韦伯论学术的合法性》[J].《理论界》,2005,(11)
    [40]张国义:《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对于学术与政治关系的探讨》[J].《学术探索》,2010,(1)
    [41]张意忠:《学术与政治:和谐共融》[J].《复旦教育论坛》,2008,6(1).
    [42]张锡金:《知识分子的角色:学术与政治之间》[J].《学术界》,2001,(3)
    [43]阎光才:《中国学术制度建构的历史与现实境遇》[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44]张吉炎:《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认识及历史经验》[J].《理论视野》,2010,(1)
    [1]朱光潜.《在最近学习中的几点检讨》[N].《人民日报》,1951-11-26
    [2]老舍.《毛主席给了我新的艺术生命》[N].《人民日报》,1952-5-21
    [3]张啸虎.《俞平伯研究红楼梦错误的又一根源》[N].《人民日报》,1954-12-8
    [4]江泽民.《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N].《人民日报》,1999-12-23
    [5]胡锦涛.《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8-12-19
    [6]孙怡.《接受中国学术遗产漫谈》[N].《光明日报》,1950-3-5
    [7]《我们的思想改造从哪里做起?》[N].《光明日报》,1951-11-23
    [8]范文澜.《科学工作者应怎样开展“新我”对“旧我”的斗争》[N].《光明日报》,1952-1-6
    [9]华岗.《清算教育工作者的资产阶级思想》[N].《文汇报》,1952-2-20
    [10]张汉正.《帮助教师“洗澡”必须掌握两个主要关键》[N].《文汇报》,1952-5-23
    [11]郭沫若.《在毛泽东旗帜下长远做一名文化尖兵》[N].《文汇报》,1952-5-24
    [12]何其芳.《没有批评,就不能前进》[N].《文汇报》,1954-11-25
    [13]《北京文艺界整风学习基本情况》[N].《文艺报》,1952年第15号
    [14]周扬.《我们必须战斗》[N].《文艺报》,1954年23、24号合刊
    [15]《宣教动态》[N].第51期,1957-5-12
    [1]《俞平伯先生从事学术活动六十五周年纪念文集》[C].成都:巴蜀书社,198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